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制造业成本核算论文8篇

时间:2023-03-23 15:12:0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制造业成本核算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制造业成本核算论文

篇1

论文写作当中引用了他人的学术研究成果就应该要列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撰写是体现作者都他人作品的尊重,同时也是对科学的严肃态度,这也说明了科学的继承性,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物流运输论文参考文献,来和大家一起阅读分享。

物流运输论文参考文献:

[1]刘亚茹.西安物流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08)

[2]李明,程波,易波.电子商务环境下第三方物流IT战略探析[J].中国市场.2009(02)

[3]马晓斌,叶华平.物流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资源规划[J].物流科技.2007(12)

[4]楼前飞.信息化——物流发展之路[J].怀化学院学报.2007(05)

[5]刘立辉.如何构建青岛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J].物流技术.2006(09)

[6]刘立辉.构建山东半岛城市群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设想[J].物流技术.2006(08)

[7]陈会生.连锁超市配送中心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2010

[8]王珊红.我国电子商务企业第三方物流发展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3]杨建.基于供应链的港口与物流园区信息整合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

[9]杨欣.猪肉供应链安全跟踪追溯系统分析与设计[D].吉林大学2009

物流运输论文参考文献:

[1]毛宁莉.运输作业实务.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李如姣.运输作业实务.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3]李洪奎.运输作业实务.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4]阚祖平.物流案例分析.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物流运输论文参考文献:

[1]李炳金.企业控制采购成本的有效举措探析[J].中国商贸:2011(35):103~107.

[2]李文,肖虹梅.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研究[Z].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11年年会暨第二十四次理论研讨会,中国黑龙江哈尔滨,2011.

[3]刘秀琴.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核算与财务控制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09.

[4]曹慧,朱俊莹,王燕.企业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问题研究[J].企业经济:2012(1):179~181.

[5]杨晓荣.试析作业成本法在物流成本核算管理中的应用[J].经济师:2010(4):216~217.

[6]汪永兰,贾思媛.物流库存持有成本的会计核算策略讨论[J].商业会计:2011(33):51~53.

[7]甘泉.作业成本发下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物流工程专业,2010.

[8]姚常升.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研究[D].镇江:江苏大学企业管理专业,2009.

[9]王新云.企业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J].物流经济:2009,31(4):37~38.

篇2

(吉林敖东延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吉林 敦化 133700)

摘 要:生产制造业重复性业务和操作较多,成本驱动因素多元化,并且管理者对成本信息的要求很高,因此生产制造业应用作业成本法是非常有必要的。就其现状来看,企业为了使作业成本法得到有效应用,应当合理定义作业,建立适当的成本库,并准确选择成本动因,同时还应当建立成本核算标准修改制度和作业成本法核算操作规范。

关键词 :生产制造业;作业成本法;成本动因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0-0186-02

一、作业成本法基本原理及生产制造业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必要性分析

(一)作业成本法基本原理

作业成本法是在20世纪中后期提出的。美国学者斯托布斯于1971年首次对作业成本法相关概念做了系统性探讨。随后,哈佛商学院教授卡普兰和库珀又对此做了深入研究,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和多部专著。就所提供的成本信息准确性和详细程度来说,作业成本法相比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而言,有着天然的优势,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

随着企业成本构成越来越复杂,管理者对成本信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逐渐暴露出无法克服的局限。鉴于传统成本计算法的缺陷,作业成本法便在各大企业得到了广泛传播。作业成本法要求以作业为核算对象,成本动因为分配依据,成本库为费用归集和分配单元。其中作业是指带来成本并具有价值创造特性的经济业务活动,如生产、检验等;成本动因是指造成成本增加的驱动因素,也是成本对象好用作业的计量单位,如生产批次、检验次数等;成本库是可用一项成本动因进行归集和分配的作业中心,如收货和检验、打包和发货等。具体操作作业成本法时,一般包括定义作业、建立成本库、选择成本动因、计算成本库分配率和将成本库中费用分配到产品等5个步骤。

(二)生产制造业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必要性

生产制造业与其他行业相比有着明显的特征。首先,重复性的业务和操作较多。在原材料环节有材料订购、检验等,生产环节有生产准备、材料加工等,产品环节有产品验收、入库等。其次,成本驱动因素多元化。比如厂房电费成本驱动因素是生产批次和每批次的时间,质量保证的成本驱动因素是保证批次等。最后,成本信息质量的要求高。生产制造企业成本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定价,进而影响到生产决策。为了合理定价并做出有效的生产决策,管理者需要了解详细而准确的成本信息。

作业成本法是以重复性的作业为核算对象,不同的成本动因作为费用分配依据来进行成本核算的。由此可知,生产制造企业如果采用作业成本法来进行成本核算,必然可以充分考虑多元化的成本驱动因素,全面计算每一作业的成本,从而克服传统成本计算法的缺陷,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更加详细更加准确的成本信息。因此,生产制造业应用作业成本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生产制造业应用作业成本法的现状

近年来,国内对作业成本法的理论研究不断深入,不少企业逐渐认识到其优点,开始尝试应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但在尝试过程中却遇到一些阻碍,使得作业成本法在国内企业的应用十分有限。

1作业定义和成本库设置不合理。有的企业在定义作业和设置成本库时直接照搬成功企业的经验,不考虑自身业务活动的实际情况;有的企业仅凭成本核算经理个人经验判断,不征求他人意见;有的企业则不考虑具体业务流程,直接由高管决定。最终导致定义的作业和成本库根本就不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甚至不科学不合理。开展作业成本法的第一步就是定义作业并设置成本库,这将直接影响到成本归集的准确性。作业定义和成本库设置不合理将直接导致成本信息不准确。

2选择的成本动因不准确。在应用作业成本法的过程中,企业往往没有经过自己研究就随意选择成本动因。比如在某一作业由多种成本动因时,到底选择哪一个更合理,企业往往没有经过全面深入的考虑,就随意确定。成本动因直接影响到费用的分配,一旦选择不正确,必然严重损害成本信息的质量。

3成本核算标准前后不一致。由于作业定义和成本动因选择往往存在争议,企业便出现了频繁更改作业定义和成本动因的现象,这种情况如果在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前期出现是正常的,但如果一直频繁出现,那么必然严重损害成本信息的准确性和前后一致性。从而致使作业成本法在企业无法开展下去。

三、生产制造业应用作业成本法的改进措施

1合理定义作业并建立适当的成本库。在定义作业和建立成本库时,企业不仅要避免照搬成功企业经验的做法,还要杜绝单凭个人判断决定的做法,应当结合企业自身情况来考虑。为此,企业在开展作业成本法之前可以成立专门的作业成本库工作小组,对作业定义和成本库设置的选择进行反复研究和论证,形成几个较好的备选方案,并通过各级会议表决来确定最终方案。在开展作业成本法的前期,改小组还要全程跟踪作业成本法的各个核算环节,及时发现问题并记录,形成调整方案,最后通过各级会议表决来确定是否调整。例如:东风公司在进行作业成本法改革时就既没有照搬成功企业经验,也没有仅凭个人判断来决定,而是采用了面谈、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来研究和论证其作业定义的合理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及时总结,并且在通过严格的审核程序后对不恰当的地方及时进行调整。

2准确选择成本动因。在有多个成本驱动因素时,企业不能随意选择,而要经过严格的论证程序来确定。成本动因的选择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没有具体的标准,不同的作业会有不同的成本动因。类比于作业定义和成本库设置的方法,企业也应当成立专门的成本动因研究小组,对成本动因进行反复研究和论证,并跟踪观察及时调整。除此之外,由于成本动因直接影响到费用的分配,并且是成本控制的主要考虑因素,所以成本动因研究小组应当是企业的一个长期组织。该小组不仅服务于作业成本法,而且更服务于企业的成本控制。其固定成员应当来自各个不同的业务活动环节,在必要时也可以选拔来自不同成本库或者不同作业的人员作为临时成员。例如,集装箱运输业务就有产量和时间两个成本驱动因素,中国远洋在应用作业成本法时就没有随意选择其一,而是由相关机构进行充分论证后选用单位时间产能成本和单位作业成本的乘积作为单位作业成本,也就是说综合考虑了产量和时间两个成本动因。

3建立成本核算标准修改制度和作业成本法核算操作规范。作业、成本库和成本动因一旦定下来就不能够随意变更,否则会严重影响成本信息质量,进而影响企业其他工作的开展,甚至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为了保证成本核算标准的前后一致,企业应当建立一套完善的成本核算标准修改制度,严格规范成本核算标准修改的条件、程序。在这一制度中必须明确规定什么情况下可以改、怎么改、由谁改等内容。此外,还应当包括不遵守既定成本核算标准或者随意修改成本核算标准的处罚措施。在做好开展作业成本法的初步工作之后,就应当开始建立作业成本法核算操作规范。在这个规范中,把作业定义、成本库设置以及成本动因选择详细列出,并且将作业成本核算法每一步的操作写清楚,从而为相关人员应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提供依据和指引。除此之外,还应当在该规范中列明奖惩措施,从而促使相关人员严格遵守。

四、结论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生产制造业的成本日趋复杂,而管理者对成本信息的要求又日益提高。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管理者要求,生产制造业十分有必要引入作业成本法。就生产制造业应用作业成本法的现状来看,企业应当合理定义作业,建立适当的成本库,准确选择成本动因,进而建立成本核算标准修改制度和作业成本法核算操作规范,从而使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业企业得到良好的应用,为企业创造价值。

参考文献:

[1] 朱晓林,尚方方.钢铁企业基于生命周期的环境作业成本法 核算研究[J].会计之友.2014(05).

篇3

论文摘要: 降低成本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是成本控制的主要目的。本文主要通过对小批量制造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来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0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深入,控制企业成本成为我国许多企业寻求生存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企业成本的控制却是企业发展无法绕过,并始终需要不断探索的一个命题。  

1企业成本控制的目的  

1.1 成本控制的管理是企业增加利润最根本的途径众所周知,企业利润=收入—成本。当降低了企业的成本,同时利润也会增加。因此当收入总额处于一个恒定不变的总量的时候,降低成本是增加利润的重要手段之一。当收入总额呈现增长趋势的时候,控制企业成本的支出,会让企业的利润增长加速;而即使企业的收入总额处于下滑的趋势,企业成本的控制也可以有效的抑制利润的下降。  

1.2 成本控制管理是企业求得生存的保障企业用来抵御各种市场压力的过程中,最有效的武器有三种,一是,降低成本;二是,提高产品质量;三是,开发新产品。其中降低成本是企业在发展状况一定的情况下,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最主要手段。即使是在经济萎缩的大环境下,也可以保持企业的竞争力。降低成本可以为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提高职工的待遇、福利等方面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1.3 成本控制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当把企业的成本控制在同行业的最低水平或者较低水平的时候,才可以使企业建立稳定的发展基础。成本降低可以通过价格战争而赢得较大的市场份额,从而有更大的资金空间去为后续产品的研发以及创新作必要的准备。  

2小批量生产制造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的状况而言,小批量生产企业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根据笔者分析,主要包括以下的几个方面:  

2.1 经济收益水平较低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的小批量制造业的毛利率一直处于比较低下的水平。其毛利率的值在百分之11左右。据统计,2007年的净利率为2.68%,2008年的净利率为1.39%,2009年的净利率为1.67%。造成这种经济水平收益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小批量生产的产品特点以外,也在其部门内部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2.2 成本核算水平有待提高目前,我国虽然出台了《企业会计制度》和许多企业会计准则,在这些条例的运作中,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在企业工程项目的管理上,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小批量生产企业目前面临的这方面的问题最为突出。比如管理水平的低下以及企业制度的不完善。由于在成本核算、管理和分析工作中的不到位,成本支出量大,效益相对低下的局面也就在所难免。  

2.3 资金运作能力不强小批量生产企业在发展中,本来就存在着资金注入量少这样的先天不足,再加上企业的经济效益低下这一因素,造成了众多的小批量生产企业只能通过银行的贷款来勉强维持着企业的发展。  

2.4 财务信息水平比较低许多的小批量生产企业都具有点多线长的特点,这种特点的存在,使得财务的监控以及财务信息的获得显得非常的困难。因此要控制成本,最主要的就是加强会计核算和财务工作的信息化,只有通过规范化的会计核算,才能有效的抑制和防御可能出现的各种财务困难。  

3小批量生产制造业成本控制的方法  

3.1 建立科学机制、合理控制成本①进行企业的项目分析。作为管理者应该要求每个部门以各自的营销目标作为其导向,然后在其基础上进行年度工作立项,再对其成本、时间等各个环节进行分解,对其成本和收益进行有目的的分析,也保证在今后的企业发展中做到有的放矢的发展。②行业价值链的分析。企业的行业价值链这个概念是由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在1985年提出的。指的是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对其行业价值链的上游和下游产业进行必要的分析,可以降低各个生产环节的成本,以达到提高行业整体竞争优势的目的。③对竞争对手的价值链进行分析。对竞争对手的价值链进行分析,可以以此来预测竞争对手的生产成本,以做到知己知彼,争取竞争优势。  

3.2 加强成本费用预测,建立长远发展战略成本费用预测指的是在生产之前对成本的费用进行科学的核算,这是科学管理的重要方法。小批量生产企业应该根据相应的预算定额以及施工定额并在充分考虑自身的技术经济水平的基础之上以节约为目标,预算出成本目标,以达到加强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但是,这种成本费用的预算一定要建立在对自己产品清晰认识的基础之上来进行。预算之前一定要知道自己产品在市场中所占有的市场份额,以及所处的市场生命周期。只有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成本预测,才能真正的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可行性战略,否则,如果只是一味的要求降低成本,而不顾市场的实际情况,不考虑企业未来发展的预测,都是对企业的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最终会使企业走向“成本控制”的深渊。  

3.3 规范小批量生产企业的治理结构有效的治理结构可以提高企业的运作。因为企业治理结构是否规范化会影响到投资决策、管理效率以及资金筹措等多方面的问题。小批量生产企业经营管理中最主要的方面就是对小批量生产企业的成本核算制度进行规范,因为要提高企业的融资渠道,就必须以企业成本核算体系为基础。  

3.4 优化人力资源,开发新产品,提高资金的使用率一个企业要获得最大化的利润不仅要“开源”还必须“节流”。成本的控制不仅仅是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以控制生产的成本,还包括产品的生命周期成本以及人力资源配置成本和资金使用成本。作为小批量生产企业,不可能一味的通过降低价格来获得市场份额,而主要走的是创新之路,以延长产品在市场中的生命周期,从而获得收益。而在实施过程中,怎样进行人力资源的调配则是致胜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孟令发.深化模拟市场核算,加强目标成本核算[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03).  

[2]易青.浅谈现代企业如何加强成本核算[j].铜业工程,2009,(01).  

[3]孙丽华.试谈现代企业成本核算的变革[j].山东农机,2005,(05).  

篇4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物流;成本核算

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泉”、“降低费用的最后境界”。物流成本的核算是当前企业所关注的问题。虽然许多降低成本的技术和方法已经被提了出来,但是对大多数的物流管理者来说,不能充分的了解成本或者不能获得足够的成本信息来进行决策,是他们说面临的最大问题,由于物流成本构成的复杂性和关联性、相关的应用研究还不是很充分,要想了解实际说发生的物流成本到底是多少。物流成本如何划分与核算,就必须建立科学的成本核算方法。

自20世界20年代以后,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业成本方法能为企业提供更好的视角来理解他们的关键活动、活动的执行动因,以及资源在活动执行过程中消耗的数量。

对物流成本核算方法的研究, 在2005年年底我国颁布了《企业物流成本构成与计算》标准,对物流成本构成进行了详细分类和说明,从而为物流成本的核算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是这一标准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实际,研究相应的核算方法和管理制度,尤其对于具有行业典型特征的企业,需要研究相应的方法并建立测算成本的标杆,这样才能使得物流成本核算与物流成本控制更好地走向实用。

本文就是利用物流要素之间的关系,科学合理的组织物流活动,加强对物流活动过程中的费用控制,降低物流活动中物流化劳动和活劳动,从而达到降低物流总成本的目的。

作业成本核算法的基本原理

作业成本法最初作为一种正确分配制造费用、计算产品制造成本的方法被提出。其基本思想是在资源和产品(服务)之间引入一个中介——作业,其关键是成本动因的选择和成本动因率的确定。

作业成本法基本原理是,根据“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生产导致作业的产生,作业导致成本的产生”的指导思想。以作业为成本计算对象,首先依据资源动因将资源的成本追踪到作业,形成作业成本,再依据作业动因将作业的成本追踪到产品,最终形成产品的成本。其原理见图1:

作业成本法在物流成本核算中的计算步骤

作业成本法的计算程序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将间接费用分配到同质的作业成本库,并计算每一个成本库的分配率;第二阶段是利用作业成本库分配率,把间接费用分摊给产品,计算产品成本。实际操作步骤如下:

⑴确认主要作业,划分作业中心,以便归集由相同性质的作业引起的生产费用。价值链的确定有助于识别活动的有效性,剔除无用活动和减少无效活动;在价值链基础上确定作业链,最后确定组成作业链的活动。

⑵界定所消耗的=资源,归集资源费用到同质成本库。在选择成本库时需要确认引起间接成本的主要作业,依据作业的不同种类,设置不同的成本库。物流资源是物流成本的源泉,物流活动消耗的资源包括人工、设备、能源等。

图1

⑶选择成本动因,计算成本库分配率。选择合适的成本动因,即选择与实耗资源相关程度较高且易于量化的成本动因作为分配作业成本、计算产品成本的依据。成本计量要考虑成本动因材料是否易于获得,成本动因和消耗资源之间相关程度较高,现有的成本被歪曲的可能性就会越小。

成本库分配率的计算方法如下:

某成本库分配率=该成本库归集的可追溯成本/该库成本动因耗用总数

⑷把作业成本库中的费用分配到成本对象中去。根据计算出的各成本库分配率和产品消耗的成本动因数量,把成本库中的间接成本费用分配到各产品(成本对象)中。计算方法如下:

某产品(成本对象)成本动因成本=某作业成本分配率×该产品耗用成本动因数量

⑸计算产品成本。将物流成本在不同成本标的进行分配。分配后得到每一个成本标的上。作业成本计算的目标最终要计算出产品的成本。将分配某产品的各作业成本(库)分摊成本和直接成本(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合并汇总,计算该产品的成本,即:某产品成本=∑成本动因成本+直接成本。再将总成本与产品数量相比,计算该产品的单位成本。

物流成本作业成本法核算的优点

该方法在核算物流成本时,将各种资源分解到物流业务流程中的作业活动,再将活动成本分摊到各产品、服务、顾客或部门,进而计算这些对象的物流成本。使成本的可归属性明显提高,从而大大提高了计算结果的精确性。进行成本动态分析,可以提供有效信息,促进企业改进流程、提高作业完成的效率和质量水平,在所有环节上减少浪费,并尽可能降低资源消耗,充分发挥物流资源在价值链中的作用,以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国庆.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

篇5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作业成本法;物流成本

中图分类号:F259.22 文献标识码:A

一、第三方物流成本核算现状以及研究的必要性

从我国的物流企业的业务现状来看,第三方物流仍然处于由传统运输、仓储企业向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转变的过程中。根据有关统计数据,第三方物流企业85%的收益来自运输、仓储等传统基础性业务,物流增值服务和信息咨询服务等现代物流服务只占15%。随着精益生产、零库存等经营管理模式的推广,小订单物流比重大幅度上升等,都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成本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我国传统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是以在制造企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已经不适合建立在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上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成本管理的需要。第三方物流的管理的核心是成本管理,而成本管理的关键是成本的计算。所以为了正确计算物流服务成本,加强物流成本控制,减少物流作业支出,提高其自身竞争力,探索一种新的有效的成本管理方法己经刻不容缓。

二、我国现代第三方物流企业成本核算及费用归集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传统的成本计算法的缺陷

(1)传统的成本计算法没有区分出各项物流费用。企业会计科目中,只把支付给外部运输、仓库企业的费用列入成本,而没有将企业利用自己的车辆运输、利用自己的库房保管货物和由自己的工人进行包装、装卸等费用都没列入物流费用科目内。并且在确认、分类、分析和控制物成本上都存在许多缺陷。

(2)物流成本核算方法不合理。物流企业参照制造业细分成本项目或是沿用交通运输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其缺陷是没有从企业整体业务角度来确定成本计算对象,无法提供不同业务或者不同客户的成本,也无法计算企业提供增值服务的成本。

(3)传统的成本计算法通常并不能提供足够的物流量度.物流活动及其发生的许多费用常常是跨部门发生的,而传统的成本计算是将各种物流活动费用与其他活动费用混在一起归集为诸如工资、租金、折旧等形态,这种归集方法不能确认运作的责任。

2.物流行业的物流成本统计信息混乱

由于缺乏统一的、规范的物流成本概念、构成要素及核算方法,不同政府部门和民间组织统计出来的物流行业物流成本数据往往出现较大差异,影响了政府相关部门的物流行业政策决策,也影响了民间的物流专业组织及物流专家的研究,经常造成理论研究与政府政策出现冲突。

三、第三方物流应用作业成本法核算的优越性

1.作业成本法的概念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即基于作业成本的成本计算法,是指以作业为间接费用归集对象,通过资源动因的确认、计量,归集资源费用到作业上,再通过作业动因的确认计量,归集作业成本到产品或顾客上去的间接费用分配方法。

2.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区别

(1)传统产品成本核算对象是产品,作业成本的核算对象是作业。作业是企业使投入变成产出的一系列活动。

(2)在传统成本核算制度下所有成本都分配到产品中去,成本计算程序,与传统成本制度相比,作业成本制度要求首先要确认费用单位从事了什么作业,计算每种作业所发生的成本。然后,以这种产品对作业的需求为基础,将成本追踪给产品。作业成本采用的分配基础是作业的数量化,是成本动因。

(3)在传统成本核算制度下,间接费用或间接成本的分配标准是机器或人工小时;在作业成本核算制度下,首先要确认费用单位从事了什么作业,计算每种作业所发生的成本。然后,以产品对这种作业的需求为基础,经过原材料、燃料和人力资源转换成产成品的过程,将成本追踪到产品,因而作业成本采用的分配基础是作业的数量化,是成本动因。

3.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使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成为必要

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它在对外提供物流服务时是以与客户签订的合同为基础进行的,而实际上几乎没有两份完全一样要求的合同,这就是说物流服务产品生产的个性化极高。传统方法只采用单一的标准成本费用的分配,无法正确反映不同产品生产中不同费用的发生对产品的影响;作业成本法将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都视为产品消耗作业所付出的代价同等对待,对成本费用的分配依据成本动因的不同,采用多样化的分配标准,从而使成本的可归属性大大提高;并且能够正确反映不同产品生产中不同费用的发生对产品产生的影响。

在第三方物流企业成本管理上实现作业成本法,能够适应现代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能够更加精确的计算物流成本,为物流企业决策提供更加有力的依据和支持;将重点放在每一作业的完成及其资源消耗上,可以极大的增强成本意识,有利于了解成本何时何地如何产生,进而进行有效的物流成本控制.

四、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业成本核算的基本步骤

作业成本法应用于物流成本核算的基本理论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并导致成本的发生。应用作业成本法核算第三方物流企业成本进而进行管理可分为如下四个步骤:

1.界定企业物流系统中涉及的各个作业。定义第三方物流企业组织中生产和服务的作业。

2.确认企业物流系统中的作业中心。一般先考虑先确定一些主要作业,然后将其上下工序的一些不太重要的作业与之归集成作业中心。然后将同质性作业归集到作业中心。

3.确认动因。成本动因选择存在于作业成本法中的两个环节中,一是在作业环节选择资源动因,这一步侧重于纯粹性的考虑,兼顾实行成本;二是在成本标的环节选择作业动因,这一步是在第一步基础上通过科学地合并作业,成立作业中心,建立作业成本库之后的选择,侧重于实行成本兼顾精确度要求。

4.成本动因分配率的计算为作业成本库选择合适的成本动因,确定成本库成本动因消耗量,计算成本动因率。成本动因率等于作业中心成本库的成本除以成本动因量。

作者单位:大连交通大学

参考文献

[1]Hauser.PannekandThomPson.”APPlyingAetivityBasedManagementtoLogistics”,.GMA/KPMGBenellnlarkingStUdy,1998.

[2]张绪.作业成本法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暨南:暨南大学,2005.

篇6

    [论文摘要]在电大学习的教考分离中,成本会计的历年考试反映出的问题颇多,成绩时好时差,学生学习中也感觉课程偏难,表现出失去学习兴趣,惧怕烦琐的计算这一现象。因此,通过对考试的简单分析,提出几点教学中的体会愿与财会专业的老师及学生共同探讨。

    成本会计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是财会专业的学生学习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后的又一门专业课,课程内容主要是制造业产品成本的核算与分析。从事电大教学以来,本人一直担任着本课程的教学,从历年通考结果看,成绩时好时差,学员也普遍反映课程偏难。作为这门课的任课教师,在此对成本会计的统考及教学提出几点体会,愿与大家探讨。

    一、成本会计统考分析

    电大教学采用统考制,在2006年以前采用中央电大统一出卷考试,2006年江苏省由省电大统一命题考试,也就是所谓的教考分离,历年考试成绩出现时好时差的原因,现分析如下几点:

    1、复习资料题目未涉及部分的出现。复习资料是学生考前复习的重点,成本会计计算分析部分可考的内容较多,如果在资料中未涉及的计算内容与方法出现在考卷中,其结果必然只能是平时学的较好的一部分同学能给予解答。而成本会计计算分析中的大题目所占分值一般较大,这必然使得一些仅依赖于资料的同学造成大量失分。如在一年的资料中没有涉及到的平行结转分步法出现在考卷中,又一年的资料中没有涉及到的制造费用按年度分配率分配法出现在考卷中,以上题目所占分值均在十五分以上。

    2、课程可考的内容较多。成本会计在计算部分可考的内容较多,包括从材料费用到其他费用的各项要素费用的分配核算,辅助生产费用的四种计算分配方法,制造费用的两种归集程序和四种分配方法,废品损失与停工损失的单独核算内容,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七种分配方法,产品成本的五种计算方法以及成本还原方法的计算要点,连环分析法在原材料费用总额分析与可比产品降低任务完成分析中的应用等。

    3、课程偏难的诠释。学生反映课程偏难的原因可分析如下几点:1缺乏产品生产与核算的程序概念,成本生产有着不同的生产流程其核算也是环环紧口,虽然在教学中老师会给予讲解,但学生在学习中由于缺乏实践工作,因此较难理解掌握。2计算烦琐且共性部分容易混淆,成本会计计算量较大,大的题目往往要分几个步骤才能完成,在学习中一部分同学只求一知半解,怕烦,不善于深入理解、钻研,另外成本核算最终是将成本计算对象的各项生产费用经过费用的分配计入该对象中从而完成成本的计算,其中的各项费用的分配有其个性也有其共性,学生容易混淆。3会计基础知识薄弱,有些同学在进入成本会计学习时,基本的会计知识掌握较差,有些甚至还未入门,加上课程较烦琐,因此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二、成本会计教学体会

    鉴于成本会计实践操作性较强,计算内容较多,如果仅靠考前的抱佛脚,依赖局限于资料上的计算题,且考前在老师的解答下勉强会做,其结果只能是若考题不在资料中或者略有条件变动,就难以给予正确的解答。因此要想真正掌握这门课程的相关知识,作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在学习中一方面要下工夫,另一方面要掌握课程的特点,善于发现不同知识点的共性和个性,总结归纳,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了解课程特点,掌握每一个知识点。成本会计围绕制造业成本核算展开,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就是对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按照核算的要求,逐步进行归集和分配,最后完成各种产品生产成本和各项期间费用的计算。这里强调两个字“逐步”,这表示成本核算是顺序完成,各环节工作紧密联系;这里又强调“各项费用的归集分配”这表示成本计算就是将各成本核算对象的费用逐步归集分配计入每个对象中,就形成了该对象的成本。产品成本核算的程序,也是这门课程贯穿始终的线索即:“①各项要素费用的分配——②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分配——③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的归集分配——④各种产品完工产品成本与在产品成本的计算。” 这好比成本核算的主干,每个主干部分又包括许多的内容与方法。因此学员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抓住这一线索,一方面要注意教材各章节内容的联系,另一方面要注意成本核算每一步的内容和采用的多种方法,这些都是要求掌握的知识点。

    2、理清思路,寻找共同点。成本核算是对计入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的各项费用逐步的进行归集分配而完成的,每一步中包括许多的内容和方法,但学习中要善于发现它们共同的点,灵活学习,掌握方法,作到举一反三。1、各项要素费用的分配包括:原材料费用的分配、燃料费用的分配、低值易耗品的摊销、工资费用的分配、外购动力费用的分配、折旧费用的计提分配、利息费用、税金及其他费用等的核算。这一内容的共性在于:各项费用的分配均按用途进行,属于产品直接用的又专设有成本项目的计入“基本生产成本”帐户、属于基本生产车间耗用及产品直接用的但没有专设有成本项目的计入“制造费用”帐户、辅助生产部门用的计入“辅助生产成本”帐户、行政管理部门用的计入“管理费用”等,并分别从各要素费用所属帐户的贷方转出。2、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主要是针对劳务性的辅助生产费用,首先要将在要素费用分配中计入某劳务“辅助生产成本”帐户的发生额汇总起来,再把汇总的辅助生产费用总额在它的劳务受益者之间分配,分配方法有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代数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要掌握每种方法的计算过程及基本公式外,还应抓住它们的共同点:某辅助生产劳务费用经分配以后,其所属的明细帐户余额为零,最终

    的分配按用途进行,其他辅助生产部门耗用的计入“辅助生产成本”所属的明细账户,基本生产产品耗用的并专设成本项目的计入“基本生产成本”帐户,车间耗用的计入“制造费用”帐户,行政管理耗用的计入“管理费用”,等,并从所分配的辅助生产成本所属名细帐户的贷方转出。3、制造费用的分配主要是针对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首先要将在要素费用分配及辅助生产费用分配中计入某个车间“制造费用”帐户的发生额进行汇总,再把汇总的费用总额在该车间的生产产品间进行分配,分配方法有生产工时比例分配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法、机器工时比例分配法、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以上四种方法都是要求掌握的,前三种方法是将某车间本月发生的制造费用总额在该车间的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经分配后,“制造费用”帐户余额为零,不同之处在于三种方法所用的分配标准不同。而第四种分配方法与前三种截然不同,该方法在分配时不考虑本月发生的制造费用,而是按年度制造费用计划分配率乘以某种产品本月实际产量的定额工时计算该产品本月应承担的车间制造费用,用这种方法分配,“制造费用”帐户月末会出现借方或贷方余额。制造费用分配的结果是:某产品应承担的分配额计入该产品的“基本生产成本”明细帐户,并从该车间的“制造费用”帐户的贷方转出。4、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是产品成本核算的最后一步的费用分配,经过前面各步骤的费用分配,我们已经将某种产品的生产费用按成本项目计入了该产品的“基本生产成本”明细帐户,接下来月末我们要把该产品的上个月没有完工的(该月初)在产品费用加上归集的本月发生的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计算出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成本,教材中介绍了七种分配方法,在掌握这七种方法时,要理解并结合某产品“基本生产成本”名细账户中四项生产费用的衡等关系。

    三、结合成本核算程序,掌握成本计算方法

    成本核算是按照核算对象逐步完成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按什么对象、什么要求进行,这是费用分配的前提,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其核算对象与要求是不同的。关于成本计算方法,教材分五章介绍了五种方法,按照成本计算对象命名的基本方法有三种: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另外两种辅助方法,一是为了简化成本计算的分类法、二是为了加强管理、控制成本的定额法。掌握成本计算方法,一方面要把费用分配与成本计算方法相结合,另一方面要结合工艺流程掌握计算方法的特点。1品种法,按产品品种归集费用,从①要素费用的分配—②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③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的分配(以下简称:各项生产费用的顺序分配)均按照产品的品种进行归集,最后完成每种产品的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2分批法,按产品的批别进行各项生产费用的顺序归集与分配,在有完工产品的当月,将该月归集在某批次产品的生产费用累计数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完成分配。3分步法,按产品的成本计算步骤进行各项费用的顺序归集与分配,分步法分逐步结转分步法与平行结转分步法两种,对这两种分步法的学习,关键在于掌握它们的成本计算程序。逐步结转分步法的成本计算程序是:按每个成本计算步骤开设成本计算单,第一步骤成本计算步骤按成本项目归集本步骤的生产费用,并在月末将本步骤的生产费用在该步骤的完工产品(半成品)与在产品间进行分配,并转出完工的半成品成本;第二步骤是将半成品库发出的半成品或着第一步直接转入的半成品的进一步加工,最后将各步骤生产费用计入产成品份额加以汇总就是产成品的生产成本。4分类法需要掌握的要点是:按每一类别的产品开设成本计算单,并将该类产品的各项生产费用按成本项目归集在成本明细账中,月末计算出该类产品完工产品的成本,接着按要求的分配标准将该类完工产品的各项目成本分配给类内的各种产品,最终计算出各种产品的成本。5定额法需要掌握的要点是:在计算出产品的定额成本的基础上,调整各项需调整的差异,最终计算出产品的实际成本,计算公式如下:产品实际成本=产品在现行定额下的定额成本+(—)脱离现行定额的差异+(—)原材料或半成品成本差异+(—)月初在产品变动差异。其中公式中的每一项的正确计算是此方法所要掌握的知识点,在学习中体会。

篇7

论文摘要:“成本会计”课程是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主干课程,特点是应用性、系统性较强,且特别注重实务操作。在“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通过“案例教学”和“仿真实训”,可加强学生对成本会计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准确进行成本核算,顺利完成成本会计课程的学习。

论文关键词:成本会计;教学;改革;思考

美国著名会计学家查尔斯·霍恩格伦这样描述成本会计“在商界任何一项成功——从偏僻的小店铺到最大的跨国公司——都需要成本会计的原则与实务”这句话表现了成本会计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了成本会计的应用性特点。“成本会计”课程是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主干课程,成本会计核算内容在各行业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成本核算正确,才能准确核算企业的利润并促使企业加强成本管理。成本会计课程是以制造业成本核算为主,制造业成本核算过程又是枯燥、繁琐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各种分配方法、大量的计算公式感到“眼花缭乱”。因此,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在“成本会计”授课中教师应结合课程特点,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成本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教学多,实践教学少

会计电算化专业是应用型专业,高职学生毕业后基本上都从事会计核算具体工作。成本会计又是一门应用性、操作性极强的学科。成本会计课程不仅需要掌握成本核算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更需要在实践中学会针对不同生产特点、组织形式、管理要求,进行综合的成本核算与分析。由于企业成本核算的保密性,企业不可能让学生接触到成本核算,学生到企业去实习成本会计是不现实的。目前高职学校成本会计教学大多以课堂教学为主,理论教学多,实践教学少。

(二)教学方法不够多样化

“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以传统的讲授法教学为主、案例教学为辅,讲授法教学主要借助授课教师的口头语言讲解知识,阐述、分析知识间的联系。讲授法教学之所以长期一直沿用,有它的优越性,讲授法的优越性在于以讲授为主的知识传授方法具有高效率和经济性的特点。而这种高效率是不利于学生的创造力的培养的。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单一讲授法教学方法的不足日益明显。

(三)成本核算方法多,公式多,不易区分

成本会计核算方法多,如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有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顺序分配法和代数分配法五种;制造费用分配方法有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机器工时比例法和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有在产品不计算成本法、在产品按年初成本计价法、在产品成本按完工产品成本计价法、在产品按所耗原材料成本计价法、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约当产量法和定额比例法七种。对于上述分配方法,学生除约当产量法中对“约当产量”感到不好理解与计算外,单个计算方法来说则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但是方法多,公式多,学生容易张冠李戴导致计算错误。这是课程特点决定的一个教学难点。

(四)教学课件多,使用效果不佳

目前,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任务的完成基本上依靠课堂教学来实现,而在课堂教学的实施中又主要以教师单向讲授为主,课本的选择尤为重要。虽然市场上成本会计教材版本很多,许多教材附有电子课件,但课件内容单薄,几乎是教材的“缩影”,作用不大。许多高校建立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制作课件,但由于成本会计涉及的计算公式多、表格多,大部分课件仅把计算公式和过程表现出来,不能实现过程与数据形象的统一,给学生学习和理解带来不便,教学效果不佳。

(五)从知识应用角度看,学生一般直接从高中进入大学继续学习,没有任何生产和实务经验,对成本核算中哪些属于已知数据,哪些属于未知数据,已知数据的形成途径和来源等不清楚,因此无法理清成本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难以将学习过程中的成本核算过程与具体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和成本核算过程建立比较直接明了的联系;无法针对不同生产特点和类型的具体企业,组织成本会计工作,及时准确核算成本并编制成本报表。

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一)充分利用校内校外资源,让学生了解生产过程和成本核算流程

由于各企业成本核算不尽相同,教师在授课中首先让学生有感性认识,了解不同企业的成本核算流程。有条件的学校应在学习成本会计之前组织学生到管理完善和具有典型工艺过程的工厂参观学习,让学生看明白一件完整产品是怎样从原材料成为产成品的,知道产品是经过哪些环节生产出来的。分步生产、分批生产是怎么回事。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正处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促使学生了解产品生产过程,同时达到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二)仿真实训,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在会计电算化专业,“成本会计”课程安排在“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之后讲授,学生已掌握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这为成本会计“仿真实训”奠定了基础。所谓“仿真实训”,就是找一家典型企业,提供企业的基本情况,把企业某一期间的生产经营管理的原始凭证“复制”出来,也可以适当加工整理,在讲授“成本会计”时,介绍企业情况,使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如仓库保管员、领料员、填制记账凭证的会计人员、登记账簿的会计人员;让学生明确材料收入、发出的流程,从原始凭证“读”出内容,审核后填制记账凭证,登记成本、费用账簿,并对成本进行分析,找出提高利润、节约成本的途径,充分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和计算方法的理解和吸收。题量可以不大,计算不要太繁琐,重在体现工作流程,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及与人沟通能力。

(三)加强备课制作,提高课件质量

成本会计课程内容具有公式多、表格多、计算过程多等特点。在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将公式、计算过程、表格写在黑板上进行讲解,花费时间太多,影响教学进度;而如果教师直接对着书讲,感觉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对成本会计课程提不起兴趣。通过多媒体教学,教师可将复杂的公式、计算过程通过大屏幕清晰地展示给学生,使得教学内容生动和直观,如果能同时结合放映企业生产情景的动画和音响效果。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加深记忆。多媒体教学省去了板书时间,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与教师互动。加强学生成本会计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非常明显,高职院校教师应熟练运用计算机,加强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为提高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四)在成本会计教学设计中优化、强化案例教学法,以符合新的教学改革的要求

案例教学法是指将案例应用于教学,通过教师讲授,组织学生讨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教师归纳总结等过程来实现教学目的的方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能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中的教学案例必须含有一定的问题,即思考题。思考题由浅入深,引导学生顺着教师的思路去思考问题,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应先要求学生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辅以一定的作业。而后再结合案例教学,才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当然,案例教学不能离开书本,去搞纯粹的案例教学,都需要教师以某一有代表性的企业为案例,取得详细的实际资料,通过加工整理,结合教学内容合理地模拟设计。对教学案例进行设计时需考虑以下三个方面:一要真实。成本会计案例必须来源于现实经济生活,基本情节和数据真实可信,为学生展示近乎逼真的经济事项情景,展示出会计事项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思维创新和热烈讨论;二要有针对性。每个教学案例,都应该能突破课程中的某些重点、难点。使学生在该课程的某些问题上有较深的理解:三要有互动性。会计案例的展示,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成为案例教学的“主角”,引导学生的思维和操作进入会计处理的情景之中。

篇8

论文摘要:《成本会计》是职业中专会计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也是会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搞好职业中专《成本会计》的教学。本文进行了一些探讨。

一、目前职业中专成本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成本会计是一门集知识、技能、技巧为一体的专业课,对于职业中专学生来说,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所有内容,特别是成本计算方法是困难很大的。当然,在成本会计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教学手段单一乏味,影响教学效果

当前,在职业中专会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绝大多数还是停留在自然媒体(如黑板加粉笔),这种教学手段在成本会计教学过程中受到很大的限制,因为它无法适合成本会计教学过程中图表多的教学需要。成本会计内容组成有特殊的地方,从要素费用分配到成本计算方法等,涉及到的公式、图表数量很多,教师讲课很不方便。由于表格的理解没有文字理解直接,而教师又受到课时、黑板等传统教学手段的限制,不可能将所有表格在黑板上一一讲解,只能解释数据在表格中的关系,学生听起来乏味,教学效果不佳,影响了教学质量。

(二)成本会计教学缺乏实践教学环节

目前大多数职业中专学校对成本会计的教学普遍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式、灌输式教学方法,欠缺实践环节。学生缺乏对制造业生产的直观了解和认识,势必影响学生对成本会计知识的理解和灵活应用。一般成本会计教学均以制造业成本核算为例讲授,学生对课程中涉及到的一些简单的制造业术语难以理解,影响他们对成本会计工作程序和方法的掌握。如对生产工序和生产步骤的正确区分,对生产中投料方式和在产品转移方式的了解,影响他们对分步法中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生产步骤的确定等问题的理解掌握。单纯的理论讲授方式强调成本核算过程中各费用的具体分配方法,没有实践环节很难将各费用分配方法的一些要点整合起来,形成完整的成本计算方法加以运用。所以,学生得到的是成本核算过程各环节的知识片断,对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掌握很不系统,难以对成本会计知识进行整体灵活运用。成本会计的实践教学仍局限于成本核算,主要包括在财务会计的模拟实习中。教学过程没有包括对制造业生产过程了解这一环节,不利于学生对以制造业为背景组织教学的成本核算过程和成本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成本会计实践教学没有包括集成本会计工作组织、成本计算方法、成本报表编制和成本管理于一体的成本会计整体应用层次,不利于将成本会计知识体系应用于企业的具体实践。

二、成本会计教学改进措施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

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对成本会计中的有关企业生产工艺过程、特点、成本计算的基础资料及各种表格进行演示,使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形象的“有形物”,把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信息(文字、图象、声音、动画、视频等)有机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能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了解企业工艺过程和成本计算的全过程,使学生在成本计算方法学习之前能初步了解什么样生产类型企业,采用什么样生产工艺过程,应用什么样的成本计算方法计算产品成本。这样可以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著名会计学家阉达五教授曾提出“会计学多媒体教学将成为2l世纪会计教学的新模式”可见多媒体教学的运用是成本会计乃至会计学教学的需要和发展趋势。对于开展成本会计多媒体教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大家探讨:

1.知识结构划分板块,形成多媒体演示课件

成本会计作为一门专业性课程,它的知识结构有其自己的特点,总体包括三大部分:成本费用核算、成本计算方法和成本报表分析,它们形成一个不完全线性的树状的知识结构。在教学中需要将这些内容进行板块的划分,制作成多媒体演示课件。课件中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表格数据、计算流程、计算方法的演示,这种演示超出了教材结构束缚,可以进行超级链接,能够给成本会计的教学带来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演示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中的图表数据可以很好的了解计算中各部分的关系和来源,掌握计算方法和程序,但要注意在教学中不要过度的使用多媒体展示概念性的知识,容易造成学生的视觉疲劳。 转贴于  2.成本计算方法强调成本计算全过程的整合,体现整体案例

成本会计计算方法实际上是将独立的各成本费用核算部分组合成某种综合计算方法。教材在编写实例时考虑到篇幅问题,数据一般只涉及一个月或一个季度,数据之间缺乏连续性,教师讲授时受时间或空间的限制,也只好将程序中的一些步骤省略,只讲重点。这样对每种成本计算方法的数据的来龙去脉没有讲清楚。给学生一种不知所措的感觉。而且与前面所学知识脱节,使学生知识结构前后不能连贯且不成体系,不利于知识的消化和接受。但多媒体教学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重点讲授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概念、特点、适用范围以及成本计算的有关问题的前提下,更突出地强调各种成本计算方法从要素费用到完工产品成本的整体核算流程的讲解。所以,每种成本计算方法的讲授都应采用案例式教学,将成本核算的程序固定到某一案例之上,各个程序的数据比较完整,前一个程序计算完成后就可以进行下一个程序的计算。这样学生对各成本计算方法就有了一个完整、系统的理解和掌握。

(二)构建完善成本会计实践教学方式

实践性教学是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亲身体会成本会计在不同行业中的操作与应用以及在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成本会计教学主要以制造业生产过程为例进行讲解,而学生对企业生产过程没有感性认识,因此应该让学生对制造业的生产过程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同时,通过实验课程的开设,了解各种凭证的来源、去向,解决学生感性不足、认识不够的问题,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并通过团队合作可培养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最后,针对不同生产组织和工艺过程特点具体了解企业如何组织成本会计工作、进行成本计算、编制成本报表、进行成本管理等内容的综合实践教学,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成本会计整体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可以对成本会计实践更好地应用。做好成本会计实践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采用情景教学

情景教学是一种在实际情境或通过多媒体创设的接近实际的情境下进行学习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它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有效地激发联想,唤醒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使学生利用已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信息强化当前学习的新知识。比如,“成本会计对象”是成本会计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习中要求掌握的要点是:成本计算对象是成本计算过程中归集、分配费用的对象,也就是生产费用的承担者;确定成本计算对象的原则是既要符合企业生产类型的特点,又要满足成本管理的要求;实际工作中如何确定成本计算对象,设计成本计算方法。在教学中,可安排学生到某一工业企业参观产品生产技术过程,也可组织学生观看根据产品生产技术过程、生产组织特点录制的录像片,对成本计算对象的经济内容予以直观、形象、生动的显示与剖析,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形成感性和理性的统一,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结台企业产品生产实际,理解成本、生产费用、成本计算对象等概念的含义,掌握确定成本计算对象、设计成本计算方法的技能。

2.采用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围绕某教学案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推理,提出解决方案,并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探讨、交流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它能改变学生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的状况,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形式可应用到“成本的作用”、“成本会计的法规与制度”、“成本决策”、“成本控制”等这些章节中。比如,通过近期媒体公布的有关企业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的典型案例,使学生感性地认识到成本会计的法规与制度是开展成本会计工作的依据和行为规范,企业的成本会计工作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保证成本会计资料真实、规范、及时和有用。让学生在参与案例讨论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法律意思,培养自己应具备的会计职业道德。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