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3 15:11:5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体裁教学法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足球课;游戏教学;注意问题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1-0186-01
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足球成为了各大高校选修课的主要内容,被越来越多的学生所喜爱。在进行足球教学的时候采用游戏教学对学生及老师都有很大帮助。老师通过游戏的形式来教会学生一些有关足球的知识及技能,不仅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在不断的探索与学习中提升自我能力,游戏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理解足球的奥秘,培育了学生的协调能力。
1 学校在足球教学时采用游戏教学的目的、任务
1.1 足球课采用游戏教学的目的。在进行游戏教学的时候,要有目的性的去完成,不能盲目的去选择游戏、开展游戏。开展游戏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使教学任务完成的更有效,所以,在选择游戏的时候一定不能脱离教学任务,要紧紧围绕教学任务与教学内容,巧妙的将游戏融合进去,对教学起到一个积极的辅助作用,使学生们通过游戏来掌握足球技能及知识。在游戏教学中制定规则,其目的就在于通过游戏来提高教学质量,所以,在设置游戏的时候一定要围绕教学任务及教学内容开展。根据教学要求来开展适合的游戏,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游戏教学的任务。在足球课上开展游戏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通过游戏来提高学生的兴奋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游戏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及应变能力,提高学生的协调及控制能力,通过不断的配合来提升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2 足球课采用游戏教学的意义
通过足球游戏的练习,使学生轻松的掌握了足球知识及足球技能,还可以陶冶情操,使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开展与教材有关的游戏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了解程度,还可以使学生掌握良好的足球技能。所以说,在足球课中开展游戏活动是足球教学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2.1 游戏教学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兴奋点得以提升,通过不断的游戏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及综合素养。
2.2 游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可是使学生改变以前的被动式学习,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通过游戏来提高足球技能。
2.3 在足球课上实施游戏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加强集体主义观念,增强团体荣辱观,加强学生之间的了解,使学生在团结、互助、交流中进行学习,从而提高个人成绩。
3 我国足球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状况来看,学生对游戏教学充满兴趣,但是学生学习目标还比较模糊,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而且掌握程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还由于种种原因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其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3.1 师资力量薄弱,没有足够的应用型人才。现在学校的体育老师单看体格与精力来说是很好的,但是,由于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体育老师仅仅有健康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良好的教学水平,现在的老师还普遍还处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学方式单一缺乏新奇感,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教育方式还比较老套,有的老师甚至没有职业道德,对体育课进行放羊式管理,敷衍了事,这样不仅会误导学生而且对教学质量也会有很大影响。
3.2 学生意志力薄弱,没有对足球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教学质量是分不开的,由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点困难就退缩,没有良好的学习态度,也没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对体育课表现出应付的态度,这样不管是学生对足球的学习还是其他学习都是没好处的。
3.3 学校没有足够的教学设施。在学习足球的过程中,场地及教育器材是关键,要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就要有良好的教育设施。虽然每个学校都在尽力完善教学场地及器材,但是还是会出现数量上的欠缺,没有足够的器材及宽敞的场地,这些都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教学质量。
4 足球教学中采用游戏教学应注意的事项
4.1 划分阶段,完成教学任务。在足球课中采用游戏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放松心情,摆脱枯燥、乏味的学习环境,通过游戏来陶冶情操。通过游戏来检测学生的身体机能与心理状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持学生兴奋点,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特别注意,在刚开始的时候不能让学生做运动量太大的游戏,避免运动负荷。
4.2 游戏与学生性格特点及学习基础相匹配。老师要想通过游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注意对游戏的选择,要选择一些适合学生年龄的游戏,不管是游戏动作还是游戏的组织方法都要符合学生的身体条件及心理水平等,这样才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性。
4.3 游戏的选择。在对游戏选择的时候不仅要满足学生条件,还要考虑老师教学任务问题,选择的游戏要与教学任务相联系,不能脱离了教学。开展游戏教学的目的就是进行辅助教学,通过游戏来提高教学质量,而不是要摆脱体育教学任务,所以,在对游戏的选择上一定要适度,使游戏教学在体育教学中起到积极作用。
总之,在足球课上实施游戏教学是没问题的,但是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要严格按照教学要求来展开游戏,使学生们在游戏中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学校要大力提倡游戏教学,尽量去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使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轻松、愉快中掌握足球知识及技能。
参考文献
[内容提要] 本文以作者研制开发的多媒体CAI教学软件应用于乐器法教学的实践为依据,对比分析了乐器法传统教学方式和现代教学方式的利弊,阐述了多媒体CAI应用于乐器法教学的必要性、优越性和局限性。
[关键词]乐器法 教学软件 多媒体CAI 超媒体结构 人--机交互 个别化学习
在我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领域当中,各类不同课程多媒体CAI软件的研制开发和应用,至今还处于探索阶段。教育部陈至立部长提出要求:“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①。1998年4月,经广东省高教厅批准,我申报的“管弦乐队乐器法”多媒体教学应用软件开发研究课题被列入省电教“五个一百工程”第一批立项项目。1999年12月,完成了第一阶段的研制工作。2000年1月,得到了省高教厅CAI专家评审组的专家们的一致好评。2000年下学期,我将这一研究成果试用于我系(华南师大音乐系)97级和自学考试98级“管弦乐队乐器法”的教学,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本文根据上述实践,试就乐器法传统教学方式和现代教学方式的利弊进行对比分析,阐述多媒体CAI应用于乐器法教学的必要性、优越性和局限性。
多媒体CAI应用于乐器法教学的必要性
管弦乐队乐器法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管弦乐队配器法的基础课程。它的教学主要是讲授管弦乐队各种乐器的构造、发音原理、音色特点、乐器性能以及演奏技术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熟悉乐队中的各种乐器。
乐器法的教学有它特定的需求:学习者最好既看到乐器、乐谱、文字,又听到演奏录音,还可以观察演奏技术,视觉、听觉、感觉、思维要共同发挥作用,才会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而长期以来,乐器法的教学实际情形不是如此,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教学媒体单一化
学生有了书本,却不一定能找到乐谱;有了乐谱,却不一定能找到录音,听不到声音;有了录音,却不一定能找到录像,看不见演奏。
在音乐学院里,有些教师在讲授某种乐器的乐器法时,请管弦系的学生来做演奏示范,可这只能是偶尔为之,不是随时可办得到的事情。在师范院校里,这几乎成了奢望。
无奈,不少学校的教师要么只带上书本,讲讲理论知识,看看书上的谱例便罢;要么只讲讲理论知识便罢;甚者干脆将乐器法内容一带而过。一本书,一块黑板,便成了承载乐器法教学内容的全部媒体。
二、教学信息组织结构线性化
传统的乐器法教材,无论是文字教材、录音教材或录像教材,都是有顺序的线性结构。在录音教材和录像教材中,大多是完整曲目的连续演奏。若全部播放,针对性不强,并且浪费很多时间。若要找到其中一个合适的片段来播放,又非常麻烦。检索、重播困难,不利于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散联想、即时显像。
三、习题呆板,阅卷麻烦
数十种乐器的外文名称、音域音区、音色特点、演奏技术都是一个要求:背。学生们都觉得枯燥乏味。教师批阅数十本作业,重复劳动,耗时费力,价值很低。
四、教学不便,浪费时间
在条件较好的学校,即使书本、谱例、录音、录像都有了,那么,上课前,带上书本、录音带、录像带,搬来录音机、录象机或CD机、VCD机;上课时,板书文字、谱例,频繁交换操作各种媒体播放器等等,耗费了许多时间,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流畅感,进而影响了教学的进度和效果。
五、自学困难,质量堪忧
近些年来,全国音乐教育的形式趋于多样化:电大、夜大、函大、自学考试应运而生,音乐专业的学生急剧增加。这些学生的上课时数少,主要靠自学,看书。老师来辅导,也只是讲讲书本中的重点、难点。加上教学环境和条件较差,教和学两方面都是把书本作为唯一的知识载体,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极为单一,严重影响了乐器法的教学质量。
由此可见,在乐器法传统教学方式中,由于媒体的应用单一或散化,导致阅读、聆听、观察、感受、思维难以联系在一起共同起作用,教和学双方都陷入了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纸上谈兵。对于乐器法的教学而言,这是致命的问题。因此,乐器法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多媒体CAI应用于乐器法教学的优越性
乐器法教学改革,要以教学现代化为目标。要实现教学现代化,必须要实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管理的现代化。教育界大量事实表明,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教学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整体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近年来,我国部分高等院校的音乐专业已具备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硬件条件,更多的学校也在积极创造条件,跟上音乐教育现代化的潮流。然而,在软件应用方面,则显得十分单一,往往只使用了Cakewalk、Encore等引进的软件来进行音乐制作和记谱,可应用于各类不同课程的教学软件十分匮乏。就乐器法教学而言,与之相关的资料性的CD-ROM如“Musical Instruments”、“震撼--世界音乐宝库”等只涉及各种乐器的常识,技术性不强,适合于普通音乐教育,不适合于专业音乐教育。
本人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刻苦钻研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认真分析、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对症下药” ,研制开发了多媒体CAI《管弦乐队乐器法》系列教学应用软件之一“小提琴”(含弦乐组各种乐器的共性问题),在探索乐器法教学现代化方面进行了一次尝试。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CAI应用于乐器法教学非常合适,并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它实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教学媒体由单一化转变为多样化,信息管理由线性结构转变为超媒体结构,练习形式由死记硬背转变为动画游戏,批改作业由教师操劳转变为人--机对话,教学内容由被动接收转变为主动获得,教学出现高效益化,教学对象大众化。
一、教学媒体多样化
运用多媒体技术后,文字、图形、图像、颜色、音频、视频、动画都集于一体,使学生在学习一个知识点时,既可以看到文字、谱例,又可以听到演奏录音,还可以观察演奏技术……,也就是说,利用Authorware强大的交互功能,很快地将教学内容多角度、多侧面、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感觉和思维处理功能,使之获得更多的信息,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学习“拨弦奏法”的知识时,页面上有“拨弦”技术的文字解说、演奏法记号;点击“喇叭”,可听到拨弦的范例录音《拨弦波尔卡》;点击“摄象机”,既可见到用拨弦演奏《新疆之春》的谱例,又可同时看到录像--演奏员拨弦演奏的动作。而且,这一切都来得十分快捷、轻松,界面美观、友好,令学生们耳闻其音、目观其形、心领其义,十分乐于接受。
二、教学信息组织结构超媒体化
我将“小提琴”的教学内容分解成十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又分解成若干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又动用一些文字、图像、谱例、音频或视频等素材来加以解析、演示……。内容的分解大到一首完整的乐曲,小到一根弦的音色或一个演奏动作,非常细致。由于较充分地发挥了多媒体创作工具Authorware的超级链接功能,从目录可任意进入某个单元,从单元页面可任意进入某个知识点,从知识点页面可任意点击某个热字或图标,打开谱例、音频或视频页面……。单元与单元之间可相互跳转,同一知识点的不同媒体可同时呈现,各种媒体(如音频或视频等)可反复播放。在课堂教学中,既可作初次演示、也可作复习演示。
由此可见,该软件中的教学内容完全实现了非线性化、网状的组织结构,即超文本结构。由于它传递的信息多媒体化,因而它实际上已构成了超媒体结构。这种超媒体结构,对于乐器法教学中随时都有可能要反复听、反复看、细心揣摩,发散联想等需求而言,十分方便、实用。更重要的是它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知识再现与迁移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
三、练习趣味化、评估实时化
仅小提琴一种乐器,我就为它设计了数十个练习题,有选择填充、对应连接、“对号入座”、“飞箭中靶”等多种题型,它们大多被设计为动画形式,移动物有小提琴、音符、箭头等,带有音乐“游戏”性质,增强了习题的形象性、生动性和趣味性。
批改作业无需老师动手,计算机会自动作出正确的评判,即时反馈给学生。反馈的信息大多用音乐作为代码,如:错了--毫无表情的单音,对了--清脆悦耳的音乐片段。音乐专业的学生们对音乐语言是非常敏感的,听到单音,会发出自嘲的笑声;听到音乐片段,会立即雀跃欢呼。练习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苦差使,而是充满了情趣的人--机对话。
四、信息集成化、储存光盘化
由于有关“小提琴”的教学内容几乎全部集中到了这个教学软件之中,并刻录在一张光盘上,携带方便。教师上课时,只需控制一只鼠标,轻松自如,故可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引导学生,提高效率。这样一来,既免除了教师上课前寻找谱例、录音、录像或约请演奏员之匆忙,也免除了教师上课时板书之费时以及交换操作各种媒体播放器之繁琐。在这里,教材的观念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不再是一本书,而是这张现代化的、多媒体的CD-ROM。
五、对象大众化、学习个别化
由于多媒体CAI软件提供了文字、图形、图像、颜色、音频、视频、动画等大量的知识信息,这些信息又可由操作者任意提取,反复研习,加上足量、生动的练习,及时、正确的评判,学生可自行控制进度,人--机交互方便可靠等等,所以,这个教学软件完全适合个别化学习,使无数的音乐专业的学生,特别是电大、夜大、函大、自考的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得到计算机这位教师 “面对面”的不厌其烦的指导,自学的效果将会产生一个大的飞跃。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强调,音乐学习者的认知过程是一个充分调动听觉、视觉、感觉和思维风多种心理因素共同完成的全过程”② 。在传统的乐器法教学方式中,我们难以实现这一点,而多媒体CAI软件的研制和应用,为我们实现这一目标开辟了重要的途径,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多媒体CAI应用于乐器法教学的局限性
多媒体CAI的确使乐器法教学的观念、方式、方法、手段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提高了教学质量。然而,我们同时应该看到,多媒体CAI也有它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表现在:
一、多媒体CAI只是乐器法教学的形式之一,不是乐器法教学的全部形式。如:在乐器法教学的练习中,一般都有写作的要求,即为各种乐器写作一些符合其特性的独奏的旋律,并要求标记演奏法。这是创作,不可能有统一、标准的答案,没法用计算机事先设定程序,并自动、逐一地评价和修改。
二、多媒体CAI不可能完全替代教师的主导作用。如:在课堂教学中,重点难点问题,需要教师展开来解释;教学进度,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班级、学生来作适当的调整;计算机呈现出来的乐器图片、谱例、音频、视频,主要观察什么、分析什么,要不要重复、重复多少次等等,都需要教师来把握。
关键词:高中化学;新教材;科学方法教育
随着新课改的落实,学校和老师对于学生们的要求也在提高,既要求学生们有一个好的化学成绩,还能有一定的化学实验能力,努力让学生们全面发展。这就需要老师采用科学方法教育学生们,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热情,从而提高化学成绩和实践能力。
一、高中化学科学方法教育的目标
现如今,我国高中化学包含的知识点和内容比较多,老师们要在上课前做好规划,并且考虑到学生们对于这些知识点的接受能力。而在这个过程中,对于高中化学新教材的目标设定是非常重要的,毕竟一个良好的目标设定可以促进教学任盏挠行完成。老师在设计目标的时候,可以把大的章节划分成一个个小的章节,由简到难。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点的接受能力也会明显提高,也有利于提高化学的课堂效率。而且老师在讲课的时候,要注意把教授内容和课堂氛围联系起来,以免出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和学习疲劳等情况。
二、高中化学科学方法教育的教学模式
(一)学生认识化学知识的教学模式
高中化学老师在教学生们的时候,首先要给学生们讲解化学知识,例如基本概念、化学定理、化学元素等,而学生们在之前的学习中是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的知识,对于这方面的了解也比较少。那么老师就可以采取提出和解决化学问题这个方法来激发学生们对于化学的兴趣,利用学生们对于化学知识的强烈求知欲来集中学生们的注意力。而且老师要在课堂上为学生们创设合适的生活情境,运用生活案例、化学问题等方法提出吸引学生的问题,逐步培养学生们对于化学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教学模式
在我国高中化学教学中,老师会带领学生们做一些基础的化学实验,但是这些化学实验基本都是验证性实验,数量偏少,种类也比较单一。而化学实验对于高中生来说是比较重要的,不仅仅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实验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思考能力和科学态度。
三、高中化学科学方法教育的评价
(一)对于学生的评价标准
传统教学方法的评价功能是甄别和选拔,这样会使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大幅度下降,而选出来的学生也很有可能是书呆子,而不是全面发展的学生;但是,如果对学生们的科学方法教育进行评价,则有利于学生们养成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好习惯,让学生们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说,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结合科学方法教育的教学内容,从学生成绩和学生的能力两个方面来进行思考。
(二)对于老师的评价标准
传统的评价老师的方法就是根据其学生的成绩来判断老师的教学能力,而科学方法教育在对老师进行评价时,则提倡从老师的发展和成长方面来进行评价,不仅仅从高中化学老师落实科学方法教育的程度来进行评价,还要从高中化学老师落实科学方法教育的过程、方法和内容来进行评价,从而促进老师落实科学方法教育的积极性,激发老师的教学潜能,完善教学方法,创新出更多适合高中生的化学教学模式。所以说,用科学方法教育来评价高中化学老师可以从目标、过程和效果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四、高中化学科学方法教育的内容
高中化学老师在教学生们学习化学的时候,最佳的教学方法就是科学方法教育。而科学方法教育则是众多化学老师经过了许多次的实验和总结得出的,在教学方面有着较好的效果。而化学学科的一些知识点是无法直接由老师说出来的,需要学生们经过观察、调查、实验等方法得出结果,而且在这一过程中,既可以培养学生们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又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化学实验能力。
总而言之,只有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教育,并且在适当的时候和其他学科相互渗透和结合,促进高中各学科的平衡发展,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教学目的。而在高中化学新教材中实施科学方法来对学生们进行教育,能够提高学生们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增加学生们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化学实验能力。而在采取科学方法教育学生时,还可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对高中化学以后的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说,学校和老师必须对科学方法教育重视起来。
参考文献:
[1]李崇伟.浅谈提高高中化学科学方法教育之我见[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7(10):21-21.
关键词: 高中英语 阅读教学
一、体裁教学法的基础理论
(一)体裁教学法的理论背景和依据。教育工作者们在二战后发现,尽管各国都在义务教育普及方面取得很大进步,但是即便接受同样的教学,还是有许多学生因为无法通过考试而进入高一层次学校进行学习,并且劳工家庭出身的学生占绝大多数。因为家庭的经济地位并不能决定学生的智商高低,因而他们在学业上表现出的巨大差异无法用先天因素来做出合理解释。许多学者开始尝试从文化和社会的视角来努力探索在一现象背后隐藏的深层次原因。在这一背景之下,澳大利亚学者jim martin等人于20世纪80年代,在halliday系统功能语言理论框架上发展起来一种新型的语言教学方法—— “体裁教学法”。
(二)体裁教学法的特点。系统功能语言学同教育社会学有机组成“体裁教学法”,两者相铺相成。一方面,根据教育社会学的理论,可以实现将系统功能语法与社会现象的结合,从而跳出语言学科的限制,使其运用的领域更加广泛;另一方面,可以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来研究教育社会学理论,并且可以证实一些假说。
二、体裁教学法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将“体裁教学法”运用到英语阅读教学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过,结合英语阅读教学的特点,要注意该教学法在实际运用中,应该注意下面几点事项:
(一)明确“体裁教学法”的教学步骤。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体裁教学法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法完全不同。通常的教学模式被一分为二:或者选择以教师为中心,或者以学生为中心。而体裁教学法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不断的发生改变。例如,在解构这一教学步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阐述对不同体裁的看法,以此来掌握学生对某种体裁的熟悉程度,因此教师不必干涉。但是在其后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利用范文分析其谋篇布局时,教师的主导地位逐渐凸显,教学节奏和教学进程也逐步为教师所掌控。
(二)组合“体裁教学法”与其它教学法。在将体裁教学法运用于英语阅读教学中时,应该注意摆脱其具有的“规定主义”,防止扼杀学生的创造力。体裁教学法指出,只有受到体裁的肯定,创造性才能得到认可。而这一主张只是教导学生在交际过程中,适应主流社会的固有模式,必将导致学生批判意识的缺失。另外,有许多篇章中的体裁不是唯一的,而是很多体裁的有机结合体。例如,在记叙文中,为了突出主题,会适时的发表一些观点和看法,这本属于议论文的范畴。所以,在运用体裁教学法时,一定要注意和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使用,比如:图式理论(the schema theory)、整体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注意不同体裁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这样才能让体裁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发挥出最大优势。
(三)注重“体裁教学法”在课外的延伸。课堂上,常借助英语教科书来进行英语阅读教学。教科书的编排科学,合理。一个个专题的构建洋溢着时代气息,而且信息量比较大,注重思想教育的渗透,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但是如果仅仅停留在教材的表面,远远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也不能将学生的阅读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因而,“体裁教学法”在课外的延伸显得尤其重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注重以下几点原则。
1、从学生需求出发,选择材料。课外延伸的阅读材料不计其数,如果是从课本中阅读材料的某一点出发,辐射出去,会有很多角度。只是一味贪图材料的多样性必将导致学习的失效,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体裁教学。新课程理论告诉我们,课外阅读的延伸不仅在于让学生具备什么,而且应该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着眼于学生既有的英语阅读基础,帮助学生走向一个更广阔的阅读天地。
2、激发兴趣成为课外延伸的取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只有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热情,才能更有效的学习。在课外阅读资料的选取方面可以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挑选学生喜闻乐见的篇章,让学生多渠道的开拓视野。结合体裁教学法的特点,可以精选阅读材料。在体裁教学法实施的起始阶段,可以先根据不同的题材,筛选
出与课堂上的讲授内容相对应的篇章,借此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
结束语
“体裁教学法”这一新生的教学方法给我们的英语教学带来新的气息,它有助于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体裁的特点和它们的建构过程。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语境和语言的不同侧面,来感悟英语篇章,达到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宇,蒲显伟.澳大利亚基于体裁的教学法:特点及启示.外国中小学教育,2010.9.60-65,22.
“过程体裁教学法”把写作看作是一个过程,侧重于写作构思、资料收集、写作、修改和最终定稿的过程,而不是将重点放在最终的写作结果上,这样就能更好地使学生深入了解写作理论的意义,并意识到自己在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为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过程体裁教学法”无疑能很好地帮助教师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与协作能力,使学生认识到写作过程的重要性,并逐步掌握写作技巧,从而全面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
一 什么是“过程体裁教学法”
写作是一种通过运用语言知识来实现社会交际目的的工作,在过程体裁教学理论中,通常都是将写作与社会相联系,并且在实际的“过程体裁教学法”中,教师的教学重点也会进行有意识的转变,不再专注成稿的讲解,而是侧重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体裁意识与写作意识的培养。在写作过程中,教师通过范文的讲解,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互动,并划分小组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互改,充分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使学生把握写作步骤,并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其写作能力。
二 “过程体裁教学法”在高校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步骤
1.教师分析范文
教师对范文进行介绍,并为学生分析范文的体裁及该体裁的语言特点、篇章结构及交际目的等,让学生在掌握文章体裁类型的同时也了解该体裁的语境要素,通过对体裁语言特点、篇章结构和修辞手法等要素进行把握来进一步掌握该体裁的交际目的,从而使学生能全面地对该体裁有深入的了解。
2.学生进行模仿写作
在对范文体裁进行讲解和把握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运用课堂上所学的体裁语境要素,通过分析题目来归纳出文章的写作目的、篇章结构,并对文章的语言特色进行定位来进行模仿写作。在这一环节学生可与组内成员进行信息共享和讨论来共同完成写作。
3.学生独立完成写作
经过前几个环节的讲解与训练后,教师可以找出与范文类似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写作。可适当要求学生就题目来拟订文章的提纲及写作的计划。学生要运用课堂所学的体裁知识和相关语境要素来完成初稿,并独立进行修改和编辑从而完成写作任务。
4.课堂修改与评价
完成写作后,学生可与组内成员进行互改,指出错误,然后教师再进行统一的批改。这样既能让学生明了自己在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又便于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评价与指导,最后由学生对自己的文章进行改正,并形成完整的终稿。
三 结合“过程体裁教学法”探索高校英语写作教学的实践途径
1.拓宽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由于传统教学体制的影响,导致课堂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无法为“过程体裁教学法”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这样就要求教师对课堂进行适当的拓展,不再让学习局限在课堂,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自主学习,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在进行范文讲解阶段,教师可以充分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材料收集并进行分析,再由小组代表在课堂上宣讲分析结果。教师可参与到学生的分析过程中,引导分析的方向和纠正学生的错误,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遵循实践性原则,引导学生构建写作体系
在范文体裁的分析与仿写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循序渐进的写作理念,先就某一写作技巧进行重点训练,并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及时的总结与反思。一段时间后,教师在开始讲解另一范文的体裁与仿写技巧时,可要求学生在已学过写作技巧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添加,并通过小组互评和修改及时巩固自身知识,加强写作技巧的训练与实践,从而保证写作教学的效率。
3.最大限度地利用课时教学,强化学生写作能力
说明文和议论文向来是写作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有限的写作课程教学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对范文体裁进行分析。针对说明文与议论文这两大重点写作体裁,教师可引导学生自主收集热门话题的资料,并在课堂上进行专题讨论,让学生实时把握文章的时效性。同时,在学生进行模仿写作后,教师也要及时引导学生对所写文章进行总结与归纳,把握文章的结构与语言特征,使其能以最好的状态通过英语等级考试。
4.规范写作评估规则,强化教师课堂监督职能
关键词: 高中英语 阅读教学
一、体裁教学法的基础理论
(一)体裁教学法的理论背景和依据。教育工作者们在二战后发现,尽管各国都在义务教育普及方面取得很大进步,但是即便接受同样的教学,还是有许多学生因为无法通过考试而进入高一层次学校进行学习,并且劳工家庭出身的学生占绝大多数。因为家庭的经济地位并不能决定学生的智商高低,因而他们在学业上表现出的巨大差异无法用先天因素来做出合理解释。许多学者开始尝试从文化和社会的视角来努力探索在一现象背后隐藏的深层次原因。在这一背景之下,澳大利亚学者Jim Martin等人于20世纪80年代,在Halliday系统功能语言理论框架上发展起来一种新型的语言教学方法—— “体裁教学法”。
(二)体裁教学法的特点。系统功能语言学同教育社会学有机组成“体裁教学法”,两者相铺相成。一方面,根据教育社会学的理论,可以实现将系统功能语法与社会现象的结合,从而跳出语言学科的限制,使其运用的领域更加广泛;另一方面,可以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来研究教育社会学理论,并且可以证实一些假说。
二、体裁教学法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将“体裁教学法”运用到英语阅读教学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过,结合英语阅读教学的特点,要注意该教学法在实际运用中,应该注意下面几点事项:
(一)明确“体裁教学法”的教学步骤。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体裁教学法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法完全不同。通常的教学模式被一分为二:或者选择以教师为中心,或者以学生为中心。而体裁教学法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不断的发生改变。例如,在解构这一教学步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阐述对不同体裁的看法,以此来掌握学生对某种体裁的熟悉程度,因此教师不必干涉。但是在其后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利用范文分析其谋篇布局时,教师的主导地位逐渐凸显,教学节奏和教学进程也逐步为教师所掌控。
(二)组合“体裁教学法”与其它教学法。在将体裁教学法运用于英语阅读教学中时,应该注意摆脱其具有的“规定主义”,防止扼杀学生的创造力。体裁教学法指出,只有受到体裁的肯定,创造性才能得到认可。而这一主张只是教导学生在交际过程中,适应主流社会的固有模式,必将导致学生批判意识的缺失。另外,有许多篇章中的体裁不是唯一的,而是很多体裁的有机结合体。例如,在记叙文中,为了突出主题,会适时的发表一些观点和看法,这本属于议论文的范畴。所以,在运用体裁教学法时,一定要注意和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使用,比如:图式理论(The Schema Theory)、整体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注意不同体裁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这样才能让体裁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发挥出最大优势。
(三)注重“体裁教学法”在课外的延伸。课堂上,常借助英语教科书来进行英语阅读教学。教科书的编排科学,合理。一个个专题的构建洋溢着时代气息,而且信息量比较大,注重思想教育的渗透,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但是如果仅仅停留在教材的表面,远远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也不能将学生的阅读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因而,“体裁教学法”在课外的延伸显得尤其重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注重以下几点原则。
(一)议论文通常是由论点、论证和论据组成,是一种论述事理的文章。在议论文中有论述的主题,针对主题提出的论点以及为论点提供有力的证据来对文章的主题进行阐述的。在解读这类文章时首先要找到文章的主题和论点,在通过一些事例做依据解能够很好的理解文章的涵义。
(二)英语中的说明文语篇是通过对文中事物的解说和一些事理的阐述来增加人的知识的一种体裁。此类文章通过阅读来找寻所描述事物的特点,既是事物所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
二、高中英语阅读体裁下的训练思路
(一)在阅读前进行预测
阅读前的预测能够使学生对课本相关知识的思索,还可以训练学生根据阅读语篇的题目进行体裁类型的判定。在学生给出答案之后,在教师的带领下一起探讨此类体裁的结构特点,然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拓展,讨论其他体裁类型结构特点。通过帮助学生对各种体裁类型的辨认和分析,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在阅读中对文中进行理解
首先,从阅读中了解语篇的大致含义。不同体裁的文章在寻找它所表达的涵义时有不同的方法,比如记叙文涵义的理解主要是从文中的时间、地点、事物、发生的事件和原因几个方面着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文中关键的设置各种问题,要学生在这种问答联系中迅速的找到语篇的涵义。其次,对于重点部分进行细致阅读。学生已经对文章的大意有了了解,但是在一些细节地方学生还会存在一定的疑惑。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列举文章结构图把一些细节之处隐去由学生进行填写,教师在此进行引导,是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文章涵义。第三,对于文中的关键词和语句语法进行分析,这样课可以采取师生问答互动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关键词的用法以及加强句子语法知识的运用。
(三)阅读完成后的回顾
在阅读完成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把此语篇的内容知识进行回顾,可以采用故事的形式或改为短剧,要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在讲述或表演的过程中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其中,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回顾和理解。
三、结语
引言
体裁(genre)这一概念起源于古希腊,最初用来指某种特定的话语类型。在此后的两千多年间,它主要用于修辞学和文学领域。现代意义上的体裁研究源自于20世纪50年代苏联学者Bakhtin对体裁的全新阐释。他认为“每一单个的表述,无疑是个人的,但使用语言的每一个领域却锤炼出相对稳定的表述类型,我们称之为言语体裁”[1]。20世纪80年代开始,体裁研究被引入语言学领域,并逐渐形成三个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流派:澳大利亚学派、ESP学派和北美新修辞学派。近三十年来,结合语篇分析理论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域理论,体裁研究在对语篇的语域分析、语法修辞分析、交往分析模式和体裁分析四个层面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中语篇的体裁分析超越了对语篇语言特征的简单描述,力求解释语篇建构的理据,探讨语篇结构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和心理认知因素,揭示实现交际目的特殊方式和语篇建构的规范性[2]。随着研究的推进,对体裁的认识已从最初的一句话界定,逐渐过渡到从交际语境、交际目的和交际过程等因素对交际信息载体“语篇”宏观结构与微观词汇语法特征的规约作用;再到在体裁规约中语篇变异的多视角的阐释;在承认体裁相对静态规约作用和话语共同体隶属性的同时,体现体裁的动态发展性,使体裁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不断地丰富完善。
一、体裁教学法
体裁教学法是建立在体裁和体裁分析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它围绕语篇的图式结构开展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不同体裁的语篇具有不同的交际目的和文本结构,认识到语篇不仅是一种语言建构,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的意义建构;使学生既掌握语篇的图式结构,又能够理解语篇的建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或创作属于某一体裁的语篇[3]。目前,体裁教学法主要应用于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澳大利亚学派的“课程体裁”教学模式和ESP学派的阅读课教学模式。前者强调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引入体裁知识和体裁理论使学生了解不同体裁的语篇结构,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后者则注重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特定体裁的语篇结构,强化学生的体裁意识。
相对国外而言,国内的体裁研究并未形成较为清晰的学术流派。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学者开始逐渐接触到体裁的概念和体裁分析理论,并且运用它们开展了相应的研究,发表了一些研究成果。进入21世纪以来,基于体裁分析的语篇研究开始迅速升温,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各自的探索。秦秀白(1997,2000)较为详细地介绍了体裁分析理论和当时在北美和澳大利亚等地较为流行的体裁教学法,指出体裁分析理论可以用来解释科研论文或研究报告等专业性较强的语篇类型[4-5]。
在阅读教学方面,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阅读教学模式以“自下而上”的方式为主,坚持在文字理解的基础上把握篇章整体。基于这一理论的阅读教学模式主要侧重对语言技巧的训练,尤其是字词的训练。因此,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要关注的是语法、词汇与单句的理解和翻译上,缺乏对阅读语篇的整体把握。20世纪60年代以后,阅读研究主要在认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的理论框架内进行,强调读者的认知心理活动在阅读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认为读者应采用“自上而下”或交互阅读模式。目前,国内商务英语阅读教学大多采用上述两种方法。
写作教学方面,国内主要采用的是结果教学法、过程教学法和体裁教学法。结果教学法是我国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英语写作教学法,是很多国内编写的英语教材的理论基础。它是一种基于句子层面的写作教学模式,强调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遵循“句子―段落―篇章”的写作模式。过程教学法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随着交际教学法而逐渐受到重视。这种教学法强调思维在写作活动中的重要意义,强调作者的主体意识和能动作用,将写作看成是一个发现、适应并同化的认知过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体裁教学法开始得到一定程度的关注。同结果教学法类似,体裁教学法把写作看成是以语言为主导的现象,认为交际目的是体裁的决定因素,体裁教学法的主要步骤包括反问分析、模仿写作和独立写作等步骤。体裁教学法在我国的教学实践中尚未得到足够重视。
纵观国内外相关研究,语言学界的体裁研究主要集中在体裁分析理论和体裁教学法两方面。其中,体裁分析注重将体裁理论应用于不同体裁的语篇分析,而体裁教学法则更加关注对分项技能教学实践的研究,尤其是阅读和写作教学。就外语教学而言,阅读是输入性的学习过程,写作则是输出性的学习过程。读和写是一种以文本为中介的交际事件中交际双方的间接互动行为,有其各自的交际目的。在这个意义上,读写同体裁之间具有内在的紧密关联。在体裁分析的维度下,“写”既是作者建构语篇的过程,也是创建体裁社会意义的过程。在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的限制下,作者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对目标读者产生影响,从而实现特定的交际目的。“读”则是读者通过还原作者的创作语境,诠释作者写作意图的过程。
二、研究价值
首先,设计开发“基于体裁的商务英语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将“读和写”的学习过程视为一种社会活动,培养学生的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意识,切实提高学生运用语言做事的能力,促进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全面发展。其次,为基于体裁的商务英语教学与教材编写提供现实依据。对商务英语的研究一方面符合当前英语教育特殊目的转向的宏观态势,另一方面也能为商务英语教学和教材编写提供鲜活的实例,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以往教学内容与实践活动相互脱节的不足。最后,促进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并指导涉外商务活动。本课题将以黑龙江大学商务英语语料库为依托,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完善他们的专业话语实践能力,并用于指导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和国际商务实践活动。
三、研究内容
首先,体裁分析的理论基础研究。构建商务英语专业的体裁体系是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理论保障。目前国内外缺乏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如何运用体裁分析理论甄选并确定不同的商务体裁,进而构建科学合理的商务英语专业体裁体系是本研究的理论基础。课题组拟从社会认知、社会建构和社会互动视角出发,建构适用于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的体裁分析理论。
其次,基于研究性学习的体裁教学法研究。通过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提高学习有效性的必要手段。如何将研究性学习融入体裁教学法,探索全新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模式是本研究的现实保障。课题组计划以平行实验班为单位,设计不同侧重的体裁教学模式,进而丰富发展体裁教学法,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现实数据支撑。
再次,侧重形成性评价的互动式教学模式研究。形成性评价有助于教师了解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能及时为教师与学生提供反馈信息,从而确保教与学的良好互动。课题组计划通过创建学生课程学习档案、问卷调查、访谈、组建互助学习小组以及自评互评等方式实施侧重形成性评价的互动式教学模式。
最后,基于体裁的商务英语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利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以阅读为起点,利用情景阅读和批判式阅读等方法了解不同体裁的词汇语法特征、语句特征和语篇特征。以写作为终点,鼓励学生运用体裁知识建构出符合要求并满际需求的专业语篇。通过读写一体化的体裁教学法帮助学生掌握商务英语专业学习的体裁、体裁集合与体裁体系。
四、方法性建议
为了弥补现有商务英语读写一体化研究的不足,建议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补充。第一,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体裁理论建构的定性研究同对比试验班定量研究的结合,能够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定性与定量的描写的双重维度。第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经过检验和改进后的理论成果用于指导“基于体裁的商务英语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建构和具体的实验班教学实践,将体现本课题研究的实际应用价值。第三,对比研究与整合研究相结合。东西方语境下的体裁研究呈现出不同的倾向。本课题将对双方现有成果进行新的对比与整合,力求满足跨文化商务沟通的现实需求。第四,国外引进与国内建构相结合。立足国内现有的研究成果,结合国外前沿的研究动态,坚持理论引进与本土化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