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3 15:11:5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电气工程类毕业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电气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答辩;改革
毕业设计是高校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其他教学环节彼此配合,相辅相成,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它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又是其他教学环节所不能代替的[1]。从更深层次的意义来讲,毕业设计不仅仅是一个教学环节,它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是对学生四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和检阅,旨在提高大学生科研训练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2]。毕业设计是学生走向工作单位的必要准备,其整体水平也直接反映了一所高校的教学质量。本文将根据西安科技大学(以下简称"学校")电气专业毕业设计的实际情况,分析当前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改革措施。
一、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通过分析近年来学校的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可发现毕业设计面临许多值得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问题。
1、毕业设计的选题不够"新"、不够"实",题目重复率高
选题是毕业设计的基础,选题的优劣决定了毕业论文的质量,也是决定学生是否能按时完成毕业设计的重要因素[3]。选题的"新",是指选题应尽可能反映学生所学专业领域的发展水平和前沿动态,让学生能够立足于科学发展前沿,每一项工作都可能是一种创新;所谓"实",是强调选题内容和深度范围等应符合学生在校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实际水平[4]。通过与几届毕业生的交流,发现他们中很多人认为毕业设计选题过于陈旧或与自己的专业相差甚远,这大大降低了他们对毕业设计的兴趣。另外,一些题目多年不变,以及多名学生共同做一个题目等现象也比较普遍。
2、学生选题很盲目,且程序不够合理
前几年,学校电气专业先由教师拟题目,之后将选题发给学生选择。因为缺少各个题目主要的研究内容、需要的知识等说明,学生拿到题目后很茫然,基本都是盲目选择。而且,多个学生选择同一个题目的情况非常普遍,遇到这种情况,最后基本上按照学号的前后随机决定如何调剂。这样就导致很多学生被调剂,安排了自己不感兴趣的题目,选题程序缺少双向性。
3、指导教师数量不足,精力不够以及责任心的缺乏
由于各院校连年扩招的原因,毕业生数量有较大幅度增长,因此,指导教师负担过重,有的指导教师同时指导十几个学生,而且又要兼顾教学和科研任务,其精力投入明显不足。另外,由于学生数目的增加也使一部分水平未达要求的教师参与毕业设计的指导,这样就难以确保指导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就拿学校电气专业来说,指导教师有12人,而每一届学生却有120人左右。不论从师资力量,还是实验场所、设备方面来看,都面临很大的困难。
有些老师对毕业设计重视不够,学院要求上报题目时,没有经过仔细考虑就草草上交,导致题目不合适,等到学生进行了一段时间后,又更换题目;有的老师也保证不了每周至少两次的见面时间。这样很难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
4、毕业生对毕业设计不够重视,部分同学投入精力过少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导师没有动员学生在思想上给予充分重视;其次是由于毕业生考研、就业的冲击。目前大部分院校,包括本校在内,在教学计划中毕业设计都安排在第八学期,而这一学期又是毕业生确定工作的时期,择业的巨大压力使学生不得不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寻找就业单位上,考研的同学开学前一个月一直在准备研究生复试,对毕业设计的投入不够。相当一部分同学仅用几天时间东抄西拼完成论文,草草了事。而已找好工作的同学由于没有意识到毕业设计的意义,往往存在这样的想法"反正也已经找到工作了,毕业设计的好坏也不影响什么",这样他们也不会认真主动地搞好毕业设计。
5、毕业设计过程中的管理力度不够
对于毕业设计期间的管理监督各校有不同的做法,拿学校来说,每个导师根据自己的情况以及学生所选课题的难易程度确定每次指导的时间,大致是每周一到两次,到毕业设计结束前一个月左右以系为单位组织督导组对学生毕业设计的进度进行抽查。这样,由于时间安排的关系,学生遇到问题就不能及时解决,而只能等到下次与导师见面。同时,毕业设计过程中导师指导不力、监督部门管理不严都纵容了学生不负责任的态度。一部分学生往往在集中抽查前才临时抱佛脚,做出的论文内容空洞,他们也不可能通过设计学到什么。
6、对毕业论文考核不严
对毕业论文的考核一般以答辩成绩为主。答辩形式各异,一般分两步:首先学生讲述自己所选课题的研究内容、设计思路和具体实现方法,之后由答辩组老师提问,每个学生答辩时间在15分钟左右。根据学生答辩情况老师当场给出成绩。2008年以前,学校电气专业毕业生论文成绩大致集中在"良"档,基本上没有不及格成绩,且全部学生一次通过答辩,这实际上反映了在毕业论文成绩评定上的一些不良倾向。当然这和具体的考核环节有很大关系,例如中期抽查不够深入、末期的实验验收不够严格等。另外,还有一部分感情因素,大部分老师不愿意让学生仅仅因为毕业设计的原因而推迟毕业。
二、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多年指导毕业设计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改进措施,其中很多措施已经收到良好的效果。
1、严格选题审核,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毕业设计的选题上,我们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和综合能力为目标,既要考虑到题目内容、难易程度、知识覆盖面等是否能满足实践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同时强调其与科研生产实际的有机结合。
教师上报题目时,要说明研究内容、研究手段以及预期的成果等,让学生对题目有个大致的了解,避免选题的盲目性。下发给学生之前,组织教师对题目的合理性、可行性进行讨论,避免一些空洞的题目。多次审核修改后再下发给学生。结合电气专业的发展,将以往单纯设计类题目数量减少,增加了产品开发型、实验研究型以及仿真研究型题目,保证了选题的多样性,并要求三年内题目不得重复。
2、规范选题程序
在第七学期末提前公布选题内容,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将来从事的工作进行初步选题,可以选择两个题目。选择之后由教师对学生进行选择,实现双向选择。遇到同一个题目多个学生选择的情况,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想法,在保证宏观要求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学生的要求。
3、提高认识、加强过程指导,采取一些新手段强化师生研讨交流
作为导师要明确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并在学生做设计之前作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对学生讲明毕业设计的目的、作用,从思想上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导师对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要全过程、全方位。在每个阶段要及时对学生提出要求,必须使学生明确各阶段的目标、任务和方法。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每周与学生见面答疑时间不得少于2小时,同时要做好考勤工作。学校也成立了专门的管理和督导机构对毕业设计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
为了保证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疑问能及时解决,学校电气专业借助了qq群、bbs、电子邮件等平台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
学校电气专业每年都要对本科毕业设计进行评优,对获得优秀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进行相应的奖励,激发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认真评阅、严格答辩,严把论文撰写的质量关
要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格式、写作、外语应用、计算机应用、文献资料查阅及全面质量要提出具体、规范的要求,并切实把这些要求落实到每一位学生的毕业论文中。不规范的论文,不能参加答辩。
答辩之前,指导教师的评阅意见、评阅教师的评阅意见必须完成,否则学生不能参加答辩。评阅意见要全面评价毕业设计论文,不能少于150字,并尽量结合论文提出2-3个问题供答辩委员会参考。
答辩要分组进行,分组原则是按学生选题类型划分为人数尽量接近的小组,答辩教师也同样分组,并且教师不得与自己的学生分在同一组。答辩时,学生讲解时间10-15分钟,每个答辩组安排一名老师作为答辩秘书,对学生讲解内容、回答问题情况进行记录。今年学校电气专业要求学生制作ppt,全部采用多媒体讲解,效果很好。
每一小组的答辩成绩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具有一定的百分比,不及格的同学论文整改后参加二次答辩。这样也提高了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
三、总结
毕业设计是学生综合利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学生和教师均应充分重视这一过程,对上报题目、选题、开题、设计、论文撰写、答辩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质量监控,才能确保毕业设计的质量。对于学校电气专业毕业设计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卓有成效。今后还要进一步加强管理,以使毕业设计质量更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李乾军.关于本科毕业设计的几点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0 (3):154-155.
[2] 韦爱勇,陆文等.提高安全工程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 2008, (3):37-40.
【关键词】 电气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答辩;改革
毕业设计是高校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其他教学环节彼此配合,相辅相成,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它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又是其他教学环节所不能代替的[1]。从更深层次的意义来讲,毕业设计不仅仅是一个教学环节,它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是对学生四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和检阅,旨在提高大学生科研训练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2]。毕业设计是学生走向工作单位的必要准备,其整体水平也直接反映了一所高校的教学质量。本文将根据西安科技大学(以下简称"学校")电气专业毕业设计的实际情况,分析当前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改革措施。
一、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通过分析近年来学校的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可发现毕业设计面临许多值得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问题。
1、毕业设计的选题不够"新"、不够"实",题目重复率高
选题是毕业设计的基础,选题的优劣决定了毕业论文的质量,也是决定学生是否能按时完成毕业设计的重要因素[3]。选题的"新",是指选题应尽可能反映学生所学专业领域的发展水平和前沿动态,让学生能够立足于科学发展前沿,每一项工作都可能是一种创新;所谓"实",是强调选题内容和深度范围等应符合学生在校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实际水平[4]。通过与几届毕业生的交流,发现他们中很多人认为毕业设计选题过于陈旧或与自己的专业相差甚远,这大大降低了他们对毕业设计的兴趣。另外,一些题目多年不变,以及多名学生共同做一个题目等现象也比较普遍。
2、学生选题很盲目,且程序不够合理
前几年,学校电气专业先由教师拟题目,之后将选题发给学生选择。因为缺少各个题目主要的研究内容、需要的知识等说明,学生拿到题目后很茫然,基本都是盲目选择。而且,多个学生选择同一个题目的情况非常普遍,遇到这种情况,最后基本上按照学号的前后随机决定如何调剂。这样就导致很多学生被调剂,安排了自己不感兴趣的题目,选题程序缺少双向性。
3、指导教师数量不足,精力不够以及责任心的缺乏
由于各院校连年扩招的原因,毕业生数量有较大幅度增长,因此,指导教师负担过重,有的指导教师同时指导十几个学生,而且又要兼顾教学和科研任务,其精力投入明显不足。另外,由于学生数目的增加也使一部分水平未达要求的教师参与毕业设计的指导,这样就难以确保指导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就拿学校电气专业来说,指导教师有12人,而每一届学生却有120人左右。不论从师资力量,还是实验场所、设备方面来看,都面临很大的困难。
有些老师对毕业设计重视不够,学院要求上报题目时,没有经过仔细考虑就草草上交,导致题目不合适,等到学生进行了一段时间后,又更换题目;有的老师也保证不了每周至少两次的见面时间。这样很难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
4、毕业生对毕业设计不够重视,部分同学投入精力过少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导师没有动员学生在思想上给予充分重视;其次是由于毕业生考研、就业的冲击。目前大部分院校,包括本校在内,在教学计划中毕业设计都安排在第八学期,而这一学期又是毕业生确定工作的时期,择业的巨大压力使学生不得不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寻找就业单位上,考研的同学开学前一个月一直在准备研究生复试,对毕业设计的投入不够。相当一部分同学仅用几天时间东抄西拼完成论文,草草了事。而已找好工作的同学由于没有意识到毕业设计的意义,往往存在这样的想法"反正也已经找到工作了,毕业设计的好坏也不影响什么",这样他们也不会认真主动地搞好毕业设计。
5、毕业设计过程中的管理力度不够
对于毕业设计期间的管理监督各校有不同的做法,拿学校来说,每个导师根据自己的情况以及学生所选课题的难易程度确定每次指导的时间,大致是每周一到两次,到毕业设计结束前一个月左右以系为单位组织督导组对学生毕业设计的进度进行抽查。这样,由于时间安排的关系,学生遇到问题就不能及时解决,而只能等到下次与导师见面。同时,毕业设计过程中导师指导不力、监督部门管理不严都纵容了学生不负责任的态度。一部分学生往往在集中抽查前才临时抱佛脚,做出的论文内容空洞,他们也不可能通过设计学到什么。
6、对毕业论文考核不严
对毕业论文的考核一般以答辩成绩为主。答辩形式各异,一般分两步:首先学生讲述自己所选课题的研究内容、设计思路和具体实现方法,之后由答辩组老师提问,每个学生答辩时间在15分钟左右。根据学生答辩情况老师当场给出成绩。2008年以前,学校电气专业毕业生论文成绩大致集中在"良"档,基本上没有不及格成绩,且全部学生一次通过答辩,这实际上反映了在毕业论文成绩评定上的一些不良倾向。当然这和具体的考核环节有很大关系,例如中期抽查不够深入、末期的实验验收不够严格等。另外,还有一部分感情因素,大部分老师不愿意让学生仅仅因为毕业设计的原因而推迟毕业。
二、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多年指导毕业设计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改进措施,其中很多措施已经收到良好的效果。
1、严格选题审核,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毕业设计的选题上,我们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和综合能力为目标,既要考虑到题目内容、难易程度、知识覆盖面等是否能满足实践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同时强调其与科研生产实际的有机结合。
教师上报题目时,要说明研究内容、研究手段以及预期的成果等,让学生对题目有个大致的了解,避免选题的盲目性。下发给学生之前,组织教师对题目的合理性、可行性进行讨论,避免一些空洞的题目。多次审核修改后再下发给学生。结合电气专业的发展,将以往单纯设计类题目数量减少,增加了产品开发型、实验研究型以及仿真研究型题目,保证了选题的多样性,并要求三年内题目不得重复。
2、规范选题程序
在第七学期末提前公布选题内容,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将来从事的工作进行初步选题,可以选择两个题目。选择之后由教师对学生进行选择,实现双向选择。遇到同一个题目多个学生选择的情况,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想法,在保证宏观要求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学生的要求。
3、提高认识、加强过程指导,采取一些新手段强化师生研讨交流
作为导师要明确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并在学生做设计之前作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对学生讲明毕业设计的目的、作用,从思想上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导师对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要全过程、全方位。在每个阶段要及时对学生提出要求,必须使学生明确各阶段的目标、任务和方法。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每周与学生见面答疑时间不得少于2小时,同时要做好考勤工作。学校也成立了专门的管理和督导机构对毕业设计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
为了保证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疑问能及时解决,学校电气专业借助了qq群、bbs、电子邮件等平台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
学校电气专业每年都要对本科毕业设计进行评优,对获得优秀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进行相应的奖励,激发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认真评阅、严格答辩,严把论文撰写的质量关
要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格式、写作、外语应用、计算机应用、文献资料查阅及全面质量要提出具体、规范的要求,并切实把这些要求落实到每一位学生的毕业论文中。不规范的论文,不能参加答辩。
答辩之前,指导教师的评阅意见、评阅教师的评阅意见必须完成,否则学生不能参加答辩。评阅意见要全面评价毕业设计论文,不能少于150字,并尽量结合论文提出2-3个问题供答辩委员会参考。
答辩要分组进行,分组原则是按学生选题类型划分为人数尽量接近的小组,答辩教师也同样分组,并且教师不得与自己的学生分在同一组。答辩时,学生讲解时间10-15分钟,每个答辩组安排一名老师作为答辩秘书,对学生讲解内容、回答问题情况进行记录。今年学校电气专业要求学生制作PPT,全部采用多媒体讲解,效果很好。
每一小组的答辩成绩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具有一定的百分比,不及格的同学论文整改后参加二次答辩。这样也提高了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
三、总结
毕业设计是学生综合利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学生和教师均应充分重视这一过程,对上报题目、选题、开题、设计、论文撰写、答辩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质量监控,才能确保毕业设计的质量。对于学校电气专业毕业设计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卓有成效。今后还要进一步加强管理,以使毕业设计质量更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李乾军.关于本科毕业设计的几点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0 (3):154-155.
[2] 韦爱勇,陆文等.提高安全工程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 2008, (3):37-40.
关键词:毕业设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
作者简介:张孝远(1981-),男,河南南阳人,河南工业大学电气学院,讲师;吴杰(1980-),男,河南信阳人,河南工业大学电气学院,讲师。(河南 郑州 450001)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4-0197-02
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本科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经过三年半的相关专业知识学习后,在最后半年通过毕业设计来对所学知识和相关新知识进行一次综合训练。学生通过完成合适题目的毕业设计能够有效提高自身分析问题以及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得到一定程度的科研训练。[1]另一方面,毕业设计的完成也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做了一定的准备工作,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一次有力锻炼。可以这么说,如果把高校比做“生产”人才的工厂的话,那么毕业设计的质量则关系到“产品”质量的合格与否。
一般而言,毕业设计应有教师指定题目、学生选题、教师指导、学生设计、教师评阅、学生答辩等环节组成。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因素主要集中在前四个环节,即定题选题及教师指导学生设计环节。
一、当前毕业论文定题选题中存在的问题
选题是毕业设计工作的第一步,也是后续毕业设计的基础,选题的优劣决定了毕业论文的质量,关系到学生能否做好毕业设计,也影响到学生是否能按时完成毕业设计任务。由于诸多影响因素,当前在毕业设计选题方面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毕业设计题目超出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所规定的范围
由于教师个人知识结构的差异,以及教师所从事的科研项目的不同,有些教师按照自己的研究兴趣,不加修改地给学生布置题目,带有较大的随意性。这些题目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考虑不足。这些题目由于偏离了学生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使得学生已学的知识在毕业设计中用不到,而要做好毕业设计必须要自学其他相关知识,导致学生一头雾水,茫然不知所从,影响了学生毕业设计的兴趣,最终学生无法得到很好的锻炼。
2.选题过于陈旧,不能紧跟专业发展和社会需求
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为搭好课堂学习与实际工作之间这座“毕业设计桥梁”,毕业设计选题应紧跟社会需求以及专业的发展,应选择工程应用领域中一些有趣的、难度适中的、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新颖的题目作为本科生的毕业设计题目。当前,由于部分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对所从事领域的工程需求与应用问题了解不够,所拟题目不能紧跟专业发展和社会需求。
3.选题过于复杂,学生经过努力难以完成
毕业论文选题过宽、过大、过于复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难以完成。毕业设计时间通常一般为三个半月左右,学生在最后一个学期还要分配精力用于找工作、考研等事情,实际用于毕业设计的时间不会太长,因此,太难太大的课题使学生感觉无从下手,论文写起来非常吃力而难以深入,从而对毕业设计丧失兴趣,无法得到全面锻炼。
4.选题程序不够合理
当前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人员仍主要采用传统的人工方式进行毕业设计选题,指定教师与所带毕业设计的学生的对应关系,由教师和学生联系后确定题目;在汇总选题后,由各班学生分别进行选题和汇总,学院最终进行毕业选题的分配等。[2]这种传统的方式容易出错、效率低下,且带有较强的强制痕迹,在整个过程中缺少学生的自主性,导致不少学生安排了自己根本不感兴趣的题目,选题过程的互动性不足。
二、教师指导及学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指导教师数量不足,精力有限以及责任心的缺乏
1999年以来,随着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展,各个专业学生的数量都大幅度增加。河南工业大学自从2004年被教育部批准设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以来,已由2005年首届毕业生的2个班61人发展到现在的6个班195人。学生数量的大幅增长使得现有老师的数量明显不足,笔者所在的电气系现有教师12名,一位老师平均要指导十几个学生,教师精力严重不足。此外,教师还要兼顾教学和科研任务,也不可能时刻将精力投入到学生毕业设计上来。另一方面,不排除个别教师责任心的缺乏,对毕业设计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在整个毕业设计的指导过程中联系学生较少,对学生指导较少,对学生放任自流,显然这样会导致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下降。
2.毕业生对毕业设计不够重视,部分同学投入精力过少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3]首先,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对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强调不足,尤其是导师没有激发学生对毕业设计的积极主动性;其次,毕业设计所处的最后一个学期正是学生的择业期,学生将就业作为自己的第一要务,部分学生还要忙着联系考研学校,少量的学生要出国,这些都对毕业设计任务的完成造成较大的冲击。择业的巨大压力使学生不得不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寻找就业单位上,考研的同学开学前一个月一直在准备研究生复试,对毕业设计的投入不够。相当一部分同学仅用几天时间东抄西拼完成论文,草草了事。而已找好工作的同学由于没有意识到毕业设计的意义,往往存在“反正也已经找到工作了,毕业设计的好坏也不影响什么”的想法,这样他们也不会认真主动地搞好毕业设计。学生为了自己的将来将就业等放在第一位这是无可厚非的,也应该是学校大力鼓励的。然而,毕业设计作为教学环节的重要一环,应该引导学生协调好就业、考研、出国与毕业设计之间的平衡,应让学生对毕业设计有足够的重视。
三、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
上述内容主要从两大方面阐述了当前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一些主要因素。这些因素有些是主观的,通过主观认识可以进行改进。有些是客观存在的,需要从机制或制度上进行创新。针对以上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其中很多措施已经达到良好的效果。
1.建立专业毕业设计大纲
毕业设计大纲可以对毕业设计的整个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比如对于定题、选题、教师指导、学生设计进行规范化要求,使得毕业设计有据可依,对毕业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进行规定,避免设计题目的随意性。毕业设计大纲的建立可以有效指导教师和学生进行选题,在大纲允许的范围内将教师的研究方向、工程及社会热点需求和学生的愿望有机结合起来,不仅培养了有实际工作能力的企业急需的专业人才,同时也解决了学生的就业率问题。[4]
2.严格选题审核,规范选题程序
在毕业设计的选题上,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和综合能力为目标,既要考虑到题目内容、难易程度、知识覆盖面等是否能满足实践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同时强调其与科研生产实际的有机结合。为此,对毕业设计题目的选择指定以下原则[5]:符合培养目标及教学基本要求的原则;有利于综合能力培养的原则;产、学、研相结合的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依据选题原则,毕业设计课题类型可以规定在如下三类中:基础理论模拟题、研究与探索型课题以及工程实践型课题。通过召开学院的学术委员会,规定选题的范围,培训教学管理员,对毕业设计的题目进行严格把关。组织好毕业设计督导人员,明确督导员的职责,对毕业设计进行开题、中期及答辩各个阶段的检查。
教师上报题目时要说明研究内容、研究手段以及预期的成果等,让学生对题目有大致的了解,避免选题的盲目性。下发给学生之前,组织教师对题目的合理性、可行性进行讨论,避免一些空洞的题目。多次审核修改后再下发给学生。结合电气专业的发展,将以往单纯设计类题目数量减少,增加了产品开发型、实验研究型以及仿真研究型题目,保证了选题的多样性,并要求三年内题目不得重复。建立毕业设计选题信息平台,转变以往传统的选题模式,加强毕业设计选题的互动性,引导学生以自己的兴趣而不是行政指派选题,避免毕业设计选题的盲目性和强制性。
3.提高认识,加强过程指导,采取新媒介强化师生研讨交流
指导教师应主观上充分认识学生毕业设计的重要性,要肯花精力在学生的毕业设计上,从出题到指导都要认真地负责任。在学生做设计之前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对学生讲明毕业设计的目的、作用,从思想上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导师对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要全过程、全方位。在每个阶段要及时对学生提出要求,必须使学生明确各阶段的目标、任务和方法。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每周与学生见面答疑时间不得少于2小时,同时要做好考勤工作。学校也成立了专门的管理和督导机构对毕业设计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抽查。
为保证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疑问能及时解决,借助腾讯qq群、电子邮件、微信等新的媒介平台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可以采取评优措施对设计题目和指导效果进行评优,并对获得优秀的指导教师进行相应的奖励,激发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采取末位淘汰制让学生有紧迫感
在笔者的调查中发现,当前大多数学生认为毕业设计只是个形式,最终都会过的,对毕业设计没有紧迫感,这与当前大多数高校对毕业设计的宽容态度有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认为自己通过毕业设计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自然就对毕业设计的整个过程不够重视,往往在最后一个月或最后两周内拼凑成设计论文,草草应付差事,这样的设计质量可想而知。因此,应建立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的末位淘汰机制,比如笔者所在的电气学院最近几年就采取最后的6~7名学生不授予学位证,缓期一年。这样使得学生具有一定的紧迫感,适当的压力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毕业设计任务,能够使得他们通过努力真正在毕业设计中学到实际的技能与知识,为今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四、总结
毕业设计是学生综合利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学生和教师均应充分重视这一过程,对上报题目、选题、开题、设计、论文撰写、答辩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质量监控,才能确保毕业设计的质量,今后还要进一步加强管理,使毕业设计质量更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武卫莉.提高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质量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153-155.
[2]胡文艺,张澎,王华军.高校毕业设计选题平台的改革与探索[J].电子测试,2013,(8):182-184.
[3]孙国强,谢照军,卫志农.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选题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9,(2):113-114.
[关键词]毕业设计 CDIO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4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4-0060-02
一、引言
毕业设计作为一次实验性的教学环节,学生在专业教师或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围绕一个课题任务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学习、实践、探索和开发的过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地综合运用所学地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检查学生能否融会贯通大学时期的所学及能否将其拓展和升华。同时,毕业设计的成果是检验学生能否合格毕业和能否获得学位资格认证的标准。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有一定的获取知识的能力,具备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在供配电、电气设备制造、电力电子及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应用、智能电网等领域从事系统设计开发和系统运行、管理、维护等技术工作。
C(Conceive—构思)、D(Design—设计)、I(Implement—实施)、O(Operate—运行)。其改革愿景是为学生提供一种在实际系统和产品的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的背景环境下强调工程基础的工程教育,使学生能够掌握深厚的技术基础知识,领导新产品和新系统的开发与运行;理解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对社会的重要性和战略影响。本专业在接近实际工程的环境下,以中小型电力系统和新能源系统项目为主要载体,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强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本专业面向中低压供配电技术和新能源及其应用领域,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从事电气工程技术应用的生产工程师、服务工程师及少量设计工程师。因此,在毕业设计环节精心进行CDIO改革,是必要及可行的。
二、改革思路及配套方法
(一)课题来源及学生选题
根据题目来源可分为科研项目、自选题目、生产实践和其它等类型;题目类型:设计开发、理论研究、科学实验和其它。分为四个阶段:选题、调研、设计和答辩,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任务和目标。
毕业设计课题首先应符合学生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要体现可行性、实用性和创新性。而学生选择题目时,应选择与专业需求一致,难度和工作量适当。并且自己要感兴趣,如果设计题目和就业方向相关则更好。除此之外,学生也可以自行构思设计题目,体现CDIO的构思C(Conceive)。指导教师则应把握好学生构思出的设计题目是否与专业相关,其难度和工作量是否合适。供配电和智能电网等领域的毕业设计选题,适用于CD或者CDI。电力电子及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应用等方面则适用于CDI或者CDIO。
(二)开题工作
开题工作也是属于CDIO的C(Conceive—构思)和D(Design—设计)。毕业设计开题是指学生从选择课题到完成课题详细设计调研报告(或开题报告)的阶段。该阶段约占四分之一的时间,是相对较辛苦和细致的阶段,关系到设计能否最终成功。在选定毕业设计课题后,老师便将毕业设计任务书下达给相关学生,其中包含设计题目、设计内容、基本要求、设计条件及参考资料。而课题调研则就是围绕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尽可能地收集详尽资料,从而对课题涉及的各方面有较深入的理解。具体的实现方式主要有:
1.参与课题相关的专题讲座,学术报告,了解本课题的技术成分,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索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3.图书馆、院系资料室及书店查阅各类书籍和期刊。
4.在实验室和生产中实地调查研究,多想多问。
通过对文献资料进行仔细研读及完成一定的实践调查后,应该对如何完成设计有一定的见解了,由此提出两到三种课题的解决方案,并详细分析各个方案的优缺点和可行性。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将各方案进行定性分析和初步估算,针对设计条件确定出一个最佳的设计方案。在依据方案,拟定设计详细的时间计划表,体现每个阶段的工作内容,需完成的任务,视需要可以具体安排到每周需完成的任务。因此,开题阶段衔接了CDIO的构思与设计两个阶段,属于承上启下的阶段。
(三)设计实施工作
开题报告审核通过后,进入到毕业设计实施阶段,其属于CDIO的D(Design—设计)、I(Implement—实施)、O(Operate—运行)。首先可以按照课题的难度将设计内容分解成系列任务模块。如果遇到技术困难,要客观分析,积极寻找原因,并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法。该阶段的D(Design—设计)可包括原理图设计、PCB设计或者供配电方案设计;I(Implement—实施)可包括元器件购买、焊接,调试或者供配电系统图绘制、预算表拟制。O(Operate—运行)则是软硬件联调后通过后的整机运行,供配电方案设计则不包含运行这一步。
如果在设计中遇到之前无法预见的困难,在征求导师的意见后,可考虑适当调整设计内容。调整内容不是降低难度,而是寻找另外一种新的替代途径。但要把握好调整的分寸,应保证总体格局尽量不变。这一点关系到设计最终能否顺利完成。
设计阶段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指导老师需每周定时对每个学生的工作进度进行监督和指导,做好过程管理。
(四)毕业论文撰写工作
完成整体设计并调试通过后,紧接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毕业论文的撰写了。毕业论文一般有以下组成部分:中英文摘要、关键词、前言、正文、结论、致谢、参考文献、附录。
1.中文摘要的内容则应阐述设计研究的前提、目的和任务,使用的理论、算法、材料和设备,实验研究的数据和由此推出的结论及该结论对今后的课题研究有何启发。写作时应该保持客观性,简洁性。英文摘要则要求尽量何中文摘要相对应,无语发错误。
2.关键词是应采用能覆盖毕业设计(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选为3~6个较为合适。
3.前言是在概要介绍本领域国内外前人研究成果状况的基础上,提出尚待解决的问题,从而引出毕业设计(论文)的研究目的、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主要回答为什么研究。文字简练,直入主题,避免将前言写成综述。
4.论文的正文部分是核心部分,所占篇幅也最长。设计的研究成果都应体现在该部分,一般包括下面几个方面:任务和目标;总体方案设计;各部分的设计和实现,比如:硬件、软件设计和调试。正文要求结构清晰严谨,内容翔实准确。
5.结论是对整个设计的一个总结,是经过推理、判断、归纳等逻辑分析后得到的综合观点,包含设计的创新点所在,也可以提出进一步完善的意见或建议。
6.其余部分可按照论文的格式模版如实进行编写。
三、考核办法及改革成效
毕业设计的考核办法,总结起来就是:重视中期检查关,严守毕业答辩关。这个准则也体现了CDIO中对于过程的有效管理。中期检查对进度超前的学生,是一种认可和鼓励,对进度滞后的学生,则是一种督促和鞭策。对设计者而言,毕业答辩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有鉴定的正规的审查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形式。毕业答辩,是完成了CDI后,最后在老师评审面前进行O(Operate—运行)的演示。作为指导老师,应在答辩前,对学生进行指导,指导其做好答辩前的准备工作。
笔者紧跟本校的CDIO教育改革步伐,在2008年本校推行CDIO改革后,对于指导的几届毕业设计,严格过程管理。所带学生均取得较好的设计成绩,每一届没有不及格学生,学生毕业设计成绩优良率占所带学生比例的70%以上。并且将每一届所带的优秀毕业设计学生召集起来,与低年级学生的相关CDIO工程实践项目进行专门的技术交流及指导。并从CDIO工程实践项目的小组成员中,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对将来的毕业设计进行方向思考,凝练出一个好的设计题目。最终使得好的构思能有创新性和传承性。
四、结论
毕业设计作为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科教学过程中最后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本文通过对毕业设计的流程进行梳理,结合CDIO的理念,对培养学生如何用工程的观点正确对待毕业设计工作的各个环节,并顺利开展工程实践工作,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参 考 文 献 ]
[1]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010版培养方案[Z].2010.
[2] 顾佩华,沈民奋,陆小华,译.重新认识工程教育——国际CDIO培养模式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 康万新.毕业设计指导及案例剖析-应用电子技术方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1)论文题目。
本科毕业设计的论文题目往往由指导老师确定、系所或学院审批。
2)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即为什么要开展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对于工程设计类选题,从社会意义、经济意义、对电力系统或电网的影响等角度分析讨论选题的价值和意义。对于专题研究类选题,从专题所针对的基本问题出发,指出选题的价值和意义,也可从理论和学术角度讨论选题的意义。
对于本科毕业设计,也可从培养自身能力和素质的角度讨论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3)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本部分即文献综述,要在检索、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完成,在末尾应列出参考文献。需要指出的是,参考文献是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缺少。
文献综述的叙述方式灵活多样,一般根据内容确定叙述方式。通常将文献综述分成几个部分,划分的依据有:国内研究动态和国外研究动态、时间、问题、不同观点、发展阶段等。
对于工程设计类选题,应重点关注所选工程各部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如变电站电气部分设计,应包括一次电气设备、继电保护、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等内容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对于新设备,在资料详实的情况下,设计过程中应尽可能选用。
对于专题研究类,着重陈述本选题前人是否研究过,有哪些成果、达到什么水平,介绍各种观点,分析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或优缺点,指出还存在哪些问题,表明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法。专题研究类综述应重点介绍对自己观点有启发、佐证、支持的文献和观点。
4)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将体现在毕业论文中,因此在开题报告中的研究内容应该是毕业论文的提纲和简介。本科毕业设计往往在任务书中对毕业设计内容作了详细限定和要求。
研究内容的写法有两种:一种是标题法,即用一个标题的形式把各部分的内容概括出来。该方法的优点是:简明、扼要、一目了然。缺点是:不够详实,无法完整体现毕业设计内容。另一种是句字法,即用句子形式把各部分内容概括出来。该方法的优点是:具体、明确。缺点是:整个论文的全貌不能一目了然,不便于提炼完善。
5)研究条件和研究方法
研究条件可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法叙述。主观包括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等;客观包括拥有的资料、硬件、软件等方面。
研究方法是指分析完成选题时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有很多种,按照人的活动区分,可分为两类:即实践(经验)性方法;理论性方法。对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具体的研究方法有:实验法、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归纳与演绎方法、分析与综合方法、比较分析法、文献研究法(查找文献法)、实证研究法、模拟法(模型方法)等。在完成不同部分的设计内容时可能需要应用不同的方法。
6)进度安排
进度安排应以时间为序叙述,把整个设计过程分为若干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应包括拟完成的工作内容和预期达到的目标。
关键词: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毕业设计;过程管理
作者简介:吕艳萍(1955-),女,湖北英山人,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查晓明(1967-),男,安徽怀宁人,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湖北?武汉?430072)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省教改项目“电气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模式的创新与实践”(项目编号:JG2009007)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2-0107-01
本科毕业设计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实践环节,对于增强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与就业能力有着其他环节不可替代的作用。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是一个应用性极强的工科专业,具有强弱电结合、软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运行与制造结合的特点,因此毕业设计在该专业的培养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毕业设计的质量受到了较大程度的影响,传统的毕业设计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求。主要问题表现为:一是毕业设计选题内容过于陈旧,与工程实际或科研课题结合不紧密,多人一题等;二是指导教师思想上重视不够,对学生放任自流;三是毕业设计时间与考研、找工作的冲突,导致学生无法将充分的精力投入到毕业设计中;四是缺乏过程管理的有效措施,制度执行不到位。
针对上述问题,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结合专业教学特点与培养目标,深入分析,敢于碰硬,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并认真落实执行。
一、严把选题关
毕业设计选题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毕业设计质量的高低。学院非常重视毕业设计的选题工作,从毕业设计开始起前一年左右就酝酿毕业设计的选题,强调毕业设计选题要突出可行性、实用性与创新性,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及创新能力。为此,学院采取了以下措施。
1.及时更新毕业设计选题内容
选题多以实际工程、科研项目、新兴热点为基础,鼓励教师将自己科研课题中的部分专题作为毕业设计选题,淘汰往年内容陈旧的选题;同时增加反映本学科最新发展动态、电力系统最新成果并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题目。
2.强化毕业设计选题审批工作
对指导教师提交的毕业设计选题申报表,经所内审批后,由学院设立的毕业设计指导委员会根据“专业性、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可行性”原则,对其难度和工作量进行进一步审查筛选,通过层层把关,及时剔除或更改不符合要求的选题。
3.选题实行双向选择,坚持一人一题
学院将通过审批的课题名称、指导教师、设计内容、所需人数等信息向学生公布,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和情况填写选择表,经毕业设计指导委员会汇总整理后返给指导教师,严格执行一人一题、每个教师指导的学生不能超过5人的规定。对于选题过分集中或较少的情况,在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进行统筹调整安排。学院在选题过程中对学生加以引导,对读研学生,鼓励由导师直接指导其毕业设计,以便于学生较早的进入指导教师的研究领域;对参加武汉大学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3.5+1.5”联合培养项目的学生,则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研究生导师指导毕业设计,利用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对已确定工作单位的学生,允许他们到就业单位完成毕业设计,使他们能够更快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
实施以上措施以来,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毕业设计选题质量明显提高,结合生产和科研单位需求的实用型课题所占比例大大增加,其中不少涉及到新能源、智能电网、电动汽车等新兴领域,在毕业设计总题目数量明显增多的同时保证了较高的更新率,这就大大扩充了学生的可选范围,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
二、引进项目管理体系以强化过程管理
针对以往毕业设计过程中出现的指导教师与学生的懈怠问题,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将本次改革的重点放在强化过程管理上,学院引进项目管理体系来监控毕业设计全过程,即结合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特点将毕业设计过程按阶段细化为多个环节,每个环节均对教师和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学院实施“选题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开题总体设计详细设计开发、编程实验、验证毕业论文撰写”和“每周例会中期检查论文形式审查预答辩答辩”的工作流程,跟踪毕业设计全过程,保证毕业设计工作能收到切实的成效。
1.开题答辩制度
第七学期选题结束后,指导教师马上下达任务书,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寒假进行资料的收集和准备,了解所做课题的现状、目标,考虑拟采用的方法或技术路线,提出完成毕业设计的初步计划,撰写《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第八学期开学两周后进行开题答辩。答辩小组由研究方向相近的指导教师组成,重点审查毕业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工作量是否饱满、预期质量等,并提出修改意见。若开题答辩未获通过,则要求学生认真修改后再进行答辩,及时避免了毕业设计中可能走的弯路。
2.周志制度
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从2011年开始,每个参加毕业设计的学生都发一本周志,由学生填写,指导教师签字。周志内容包括:本周所完成的主要工作、取得的成绩、遇到的困难及存在的问题,敦促学生日有所学;指导教师每周至少要检查一次学生的周志,掌握每个学生的进度,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面临的困难。这一制度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和教师的责任感,提高了师生保质保量完成毕业设计任务的自觉性。
【关键词】电子电气;毕业设计;思考
近年来,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成了各个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环节设计等方面进行了众多的教学改革。毕业设计环节的思考与改革同样也受到了各个学校的重视,各个学校都针对自身情况对毕业设计工作进行了不断的实践与探索。
一、电子电气专业毕业设计的现状分析
毕业设计是人才培养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毕业设计环节运行机制、指导教师、学生三方面,其中运行机制是保障,指导教师和学生是主体。首先在运行机制方面,虽然有具体的规章制度,但相对陈旧。比如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监控机制,运行中“监”都做得比较到位,但“控”就存在较大问题,针对指导教师和学生两大主体的一些评估和惩戒无法实质到位。其次在指导教师方面,教学任务较重,人均指导毕业生8人以上,时间和精力无法满足毕业设计质量提升的要求。尤其是部分青年教师对如何提升毕业设计质量没有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对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缺乏研究。再次从学生层面来讲,我校电子电气类专业学生的高考成绩大部分都比二本线稍高,生源情况不是很好。学习基础相对不太好,部分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较弱,特别是专业知识的学习更不主动。从分析中可以发现,提升本科毕业设计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运行机制、指导教师、学生甚至学生实习单位几个方面相互协调才能做好。下面从运行机制、选题创新、模式创新、过程监控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电子电气专业毕业设计的主要方法与措施
(1)运行机制。学生的自主性激发是毕业设计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应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毕业设计管理运行机制,深入有效实施以提高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学生对毕业设计环节重要性的认识与理解,奖惩并行。比如加重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教学业绩考核绩点,进行相应的物质奖励,做好优秀毕业论文的选编工作。(2)选题创新。严格选题审核过程,避免选题过难、过简单、要求过高。选题过程中应遵循真题真做原则,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兴趣自立课题。指导教师应充分调研提供的课题,结合地方产业人才需求,结合自身科研与地方产业的对接点,形成质量较高的选题。应做到学生与指导教师对课题的同步理解。(3)模式创新。积极开展毕业设计模式创新,传统毕业设计基本上在校内完成,目前各地产学研结合工作都有较大的进展。毕业设计同样可以与地方企业、科研单位、实习基地等相结合来开展,进一步拉近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的距离。既可以避免部分学生工作与毕业设计之间的矛盾,又可以弥补师资不足,还可以缩短学生工作的适应期。(4)过程监控。对毕业设计各个环节的监控都必须落到实处,这样才能有效保障毕业设计质量。针对这一环节,以指导教师和学生填写毕业论文指导手册的手段作为基本保障,确保指导教师精力和指导工作都能比较好地到位。
三、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系统地看待毕业设计环节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人才;生产实际;电气
[DOI]1013939/jcnkizgsc201650167
1引言
2016年5月,又开始了本科毕业论文答辩,同往年一样,应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带着毕业实习岗位的得到收获,回到了学校参加毕业答辩。学生们毕业设计的题目有近70%是来自生产实际,基本是自己所在的实习岗位的课题,诸如来自航空材料工业园的课题“PLC铝带卷取机控制系统设计”、来自氧化铝厂的“35/10kV变电所设计”、来自电厂的“500MW热电厂电气工程设计”课题等,有的则是侧重于对老设备进行改造的课题,为企业的设备改造做出了贡献。
学生们在实习期间取得了一定的收获,那么为什么在毕业实习期间能取得很大的进步,能很快适应生产岗位,工作起来游刃有余呢?这完全得益于我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方案,以及适应于培养方案的教学资源。
2应用型本科人才需求状况分析
从南山集团发展阶段看应用型本科人才需求。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人才培养工作跟不上时代的需要,存在与社会需求脱节,与真实应用脱离,与实际要求脱轨,与企业脱钩等问题。以山东南山集团为例,新建的航空材料工业园、南山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南山氧化铝、南山铝型材、南山铝业、南山热电厂等,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紧跟国际发展的先进水平,包括德国西门子公司的控制技术、西马克的冷轧设备、ABB低压电气传动设备和技术、三菱的热轧设备等,需要更多的是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基础理论扎实、实践创新能力强、可以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并用理论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现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地方本科院校培训需求的工作落后于时代,在人才培养质量问题上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而是加深了矛盾出现。
第一,专业结构与社会需求相脱离。当地专业的本科大学生,无论是教学水平还是教学条件都不如重点院校,但在人才培养模式和类似的重要机构方面,是建立在学科专业结构上。按照专业的社会需求,这些设置培养出来的学生与其职业工作要求,没有重点院校的扎实的理论知识,不具备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二,课程设置与真实应用脱离。地方本科院校课程设置没有以真实应用为基础实现培养与需求的无缝对接,没有重视学生的应用能力,造成了理论课过多,实践课过少的现象。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仅把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作为实践环节,而这些实践环节往往没有和企业应用相结合,脱离了实际,存在一定的片面性,造成了学生实践能力差,无法适应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
第三,实际的硬件与实际脱轨。地方高校简陋,设备陈旧,以及实验的一部分实验室无法执行,不能达到实验的预期效果。实验课依附理论课程,几个小时,大部分的实验是验证实验,实验设计的内容,很少或没有,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项目开发能力和运用能力,也不会考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内部地方高校是相对封闭自足的,所以没有行业和企业直接参与,没有与企业资源共享。
第四,教师和企业脱钩。专业教师必须经过培训,到企业生产车间,建立与企业非常密切的关系。但作为招生院校,专业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既没有接触外界的机会,也没有机会实践自己增加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储备的知识有时会跟不上时展的步伐,他们必须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的时间很少接触。对于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动手能力不强,不能给学生的实际应用提供正确的指导,这样就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五,当地的大学都是以教师的“学历”来评估教师,没有真正建立灵活的用人制度和“双师型”教师队伍。
3以企业对人才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
为了满足职业发展和岗位需求之间的社会需求,提升人才培养的方案,需要增加实用课程,增加教学的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培训、实习机会等。以人才市场的需求为导向,根据就业岗位的实际需要确定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本科教学以基础理论够用为度,加强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到企业进行调研,针对某个具体的岗位所设计的课程,结合本专业现有的课程完善培养方案,以及对院校毕业生在企业的发展情况进行跟踪。以南山航空材料园为例,薄板厂的电气运行岗位是我校本专业就业率较高的岗位,包括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专业的学生,2014年实习毕业生近30人,由于培养方案制订合理,符合生产岗位专业技能的需要,对于新建的航材园来说,这些学生到岗位以后,经过安全教育,岗位生产工艺流程,安全操作规程等培训,对于电气图纸掌握基本上是比较快的,而且对于采用先进控制技术的智能控制程序也能读懂,使学生在实习期间就能够在本岗位上是生产安全能够得到保证。
4建立双师队伍
第一,双师型教师知识渊博,尤其是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所以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得到企业的认可和欢迎,而且很快就能掌握了岗位技能。开发双师型教师成长计划,每年专业课教师必须完成40小时的专业培训,专门业务培训的教师行使率达到100%。坚持“工学结合”,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专业生产服务一线的岗位培训。教师的专业实践基地要严格要求,建立每两年必须超过两个月的时间在实践基地或一线生产服务的做法。专业技能学校教师获得高级技能证书达到70%以上。而且,要在企业或科研院所聘请兼职教师。
第二,本科教学以基础理论够用为度,加强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确定核心专业课程和专业能力体系,对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来说,包括电路、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工厂电气控制设备、可编程序控制器、电机及电力拖动等,这些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构成了本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体系。而电气CAD、Protel 99等n程构成了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等专业能力体系。
5增强生产实习教学环节
第一,根据企业对专业技能的要求,整合实验内容,确定相应的实践技术系列,专业实践技术系列和模块实践技术系列,增加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减少验证性实验比例。在实验教学的方式上,要注重因果式引导、成果型训练,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与钻研的好奇心,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与研究氛围的养成有积极作用。
第二,生产实践是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实际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在实践中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在生产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能力,有办法明确学习目标。它使我们能够更好地通过实践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扩大知识面,牢固树立社会意识。
第三,在毕业设计时,采用导师组制,对于年轻教师,利用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充分发挥每个导师的专业特长,由学生所在的生产岗位设计出适合本专业的题目,使学生在毕业实习的同时,作出紧密与生产实际相联系的毕业论文。
6开放式实验教学,双证书教育
课程设计必须坚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尤其是电气控制与PLC课程设计过程中,力求通过职业鉴定,使更多的学生获得初级、中级和高级维修电工资格证书。大胆引入校内与校外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课外培训和实践,与企业紧密衔接,制订出新的方案来实现专业能力的最大提升。
实践证明,我校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是正确的,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而且有的毕业生成了企业的骨干,担任副总工程师、厂长、车间主任,保证了生产的安全,就业率在90%以上。
参考文献:
[1]潘懋元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