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3 15:11:4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医药产业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刚性需求充足整体发展平稳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药学会理事长桑国卫介绍说,医药产业是当今世界竞争最激烈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医药工业是第四大创利产业。近年来,我国医药产业发展平稳,2008年医药工业总产值增幅为25.7%,2009年前4个月同比增长18.29%。
去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侵蚀不断深入,医药产业受到影响,我国医药产业也受到波及,特别是医药出口受冲击比较严重。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医药进出口总额112.41亿元,同比增长3.57%,医药出口出现负增长(-0.45%)。其中,西药原料药出口下降了8.8%,中成药出口下降了13.74%,中药材及饮片出口下降22.61%。
有关专家认为,目前拉动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仍未改变,在医药产品的刚性需求以及新医改政策带来市场扩容的机遇下,我国医药产业整体前景比较乐观,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
一方面,制药工业集中度有所提高。我国现有原料药和制剂生产企业4738家,去年制药工业百强企业的市场集中度已经达到40.59%,比2007年提高了近一个百分点。医药工业呈现集中度提高态势的同时,工业企业的销售规模也进一步加大,市场竞争能力增强。
同时,医药工业盈利水平保持增长。2008年我国医药工业累计实现利润708.9亿元,同比增长28.4%。2009年前2个月,我国医药工业累计完成利润总额111.6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18%。尽管由于外销受阻,化学原料药工业的利润仅增长6.9%。但生物制药工业的盈利水平较高,1-2月的增幅为43.4%,显示出生物技术产业高增长、高回报的特征。
另一方面,医药商业购销增长稳定。2008年,全国七大类医药商品累计购进约3450亿元,同比增长11.45%,累计销售3330亿元,同比增长13%。2009年一季度,全国七大类医药商品购进总值933.21亿元,同比增长9.81%,销售总值为1036.7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91%,增幅比较平稳。
医药产业发展呈现新亮点
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受到影响最主要是化学类药品,由于上游原料价格上涨,导致这类药品利润空间变小。然而由于我国中药资源比较丰富,为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支撑。同时,虽然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势头很快,已经成为一个新的亮点。
以长白山脚下的吉林省为例,坐拥长白山这个“立体资源宝库”,吉林省的医药产业在金融危机中并未受到太大冲击。2008年吉林省医药产业实现产值400多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超过196亿元,同比均有大幅增长。在其他工业产品出口萎缩的情况下,吉林省医药产业出口却实现大幅增长。据海关统计,去年吉林省医药产品出口达到1.7亿美元,同比增长62.2%。其中中药产品占了不小的比重。
同时,我国药物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已经建立起从药物靶标发现、新药发现到新药开发的完整药物创新体系。
盐酸安妥沙星及制剂是中药创新药物的一个代表。该药是由源自中药的石杉碱甲设计开发的创新药物,对多种动物的多种认知障碍模型有恢复效果,具有抗早老性痴呆的作用。目前,生产该药的上海药物所已经获得美国、欧盟、日本等国的专利授权,Ⅱ期临床研究在法国、瑞士、南非等6个国家35家医院展开,市场前景极为广阔。
生物制药是金融危机下我国医药产业发展中的又一个亮点。尽管起步较晚,但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全球医药市场销售额达7730亿美元,而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实现总产值近7000亿元,接近全球的15%。
受去年以来金融危机影响,国内外不少生物制药巨头都出现了利润下滑,但长春金赛药业公司却逆势上扬,创纪录地实现销售收入1.9亿元。作为一家从事生物制药的企业,金赛从成立之初就把强化自主研发的重要性,国内第一支用于矮小的注射用重组人生长激素,第一支专利的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等产品都是在这里研制成功的。这也让金赛药业在金融危机中尝到甜头,目前公司正在研发重组人胸腺素,预计上市后使用人群至少80万,产品的生产能力将达到1500万支。
中科院副院长李家洋表示,生物经济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生物经济已经成为全世界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之一。“中国科学院已于2008年成立了医药产业创新联盟,加速创新药物研发过程。目前,联盟企业共120余家,年产值超过2000亿元,共吸引意向性的企业科技创新基金逾25亿元。”李家洋说。
紧抓机遇危中寻机
一些专家表示,金融危机既让我们进一步看清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同时也为我国医药产业实施产业升级带来机遇。我国医药产业应紧抓这一机遇,加大自主研发力度,破解融资难题,实施产业结构升级。
桑国卫认为,医药工业应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下游深加工领域延伸,加快产品更新换代,及时跟上和满足国内国际市场的需求。当前制约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是缺乏创新能力和潜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很少,导致在国际医药分工中一直处于低端。提高产品高附加值能够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抢占国内高端医药市场。
同时,随着医药政策和标准的提高,应加速产业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在国家重大药物创新专项和医药技术改造专项推动下,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加大对生物制药等具有高回报率医药行业的扶持力度,组织生物医药研发外包企业提供服务,加大力度引导和支持外包企业进行深度市场拓展,强化品牌建设。
金融危机对医药企业最直接的一个影响便是突然失去了廉价的贷款和融资渠道,而药物研发是一个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的过程。这就需要国家新增贷款既要投向生产基本药物生产企业和国家扶持的国有企业,也要投向那些融资遇到困难的生物医药企业。
SWOT分析法对产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产业可在SWOT分析法下得出自身发展的优势和不足,从而进行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同时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加以改进完善,从而促进产业更快更好发展。下面笔者就对重庆中医药产业的发展进行SWOT分析。
1.1重庆中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的内部优势重庆处在高原地区,地势较不平坦,同时气候利于多种中药植物资源的生长种植。重庆所含的中医药资源品种丰富,中医药品牌在市场经济上也占有一定份额。重庆中医药产业的地道性还体现在特色中医药材料上。多种特色中药材都生长在重庆。
1.2重庆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内部劣势重庆的中医药产业发展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重庆对中医药的研究方面还做的不是太精,这就是资金不足所带来的劣势。同时重庆中医药资源质量参差不齐,所产出中药材料质量不稳定。因此部分质量较差的中医药资源材料流入市场,造成重庆中医药产业发展不均衡的情况。同时重庆没有将中医药的生产制作产业化、规模化,对中医药的生产管理水平较低,没有将新型科技运用于中医药的生产上,中医药生产的技术工艺较为落后,没有开创出一套摆脱传统的创新型中医药产业发展模式。
1.3重庆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外部机遇国家政策对于重庆的中医药发挥着较大力度的扶持是有利于重庆中医药产业发展的一大因素。国家加大了对重庆中医药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力度,鼓励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中医药产业发展体系。同时国家政策对中医药的发展进行了统筹规划,制定了相关优惠政策,以刺激重庆中医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从国际角度来看,中国的中医药产业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一定影响力。因此中医药产品的进口贸易总额得到了增长,为重庆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良的环境条件。国际合作项目增多,为重庆中医药产业迈向国际化的脚步奠定了基础。
1.4重庆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外部威胁重庆的中医药产业发展面对着其他省市的竞争,如辽宁、广东等省市,这些省市的中医药产业发展也较为先进,在国内市场上一定程度下挤压了重庆的中医药产业发展,威胁着重庆中药产业的市场份额。同时除了国内的中医药企业的威胁,国际上也出现了一批极具竞争力的中医药生产制造企业,给重庆市的中医药产业带来了较大的竞争压力。
2对重庆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几点决策建议
2.1对重庆内部中医药产业发展建议重庆还有国内中医药研究基地,具有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重庆的分段式地理环境更为多种多样的中医药植物资源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不同习性的中医药植物资源可以满足于不同的分层日照、分层气候,从而使重庆的中医药资源种类丰富、分布较广泛。不同的海拔高度有不同的著名药材生长,比如中低山区域的黄连、党参、杜仲、天麻、金银花、八角莲等职务中医药资源。再往海拔低处,则有丹皮、青蒿、木瓜等中医药资源生长。而浅秋地带则生长着使君子、花椒等中医药材。优良的自身发展优势,再进一步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发挥自身发展优势,从而进一步促进重庆市中医药产业发展。
2.2重庆中医药产业面对外部机遇相关建议政府部门应鼓励重庆相关中医药企业应建立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使中医药产业文化氛围浓厚。相关企业应积极促进市场消费能力提高,鼓励重庆市民经常性选择中医药来进行治病、预防等,从而促进了中医药产业形成良性循环。相关企业应当注重中药的质量建设,树立良好的中医药企业形象,进一步促进中医药产业链的扩大。
2.3针对外部威胁的发展决策建议对于外部的发展优势,重庆的中医药产业企业应当把握住市场拓宽的大好机遇,提高中医药制作质量,将中医药贸易推向更深远的国际市场,提高中医药企业的利润率,进一步积极向国际市场寻求对口企业,从而实现中医药产品的对接。针对目前国际以及省外的中医药发展威胁,重庆中医药产业更应该建立起完备的中医药发展模式,积极应对相关挑战。
3结语
从前有一家销售不易破碎杯碟的公司,其中的一位推销员销售成绩五年来都是冠军,每到年底都会向其他的推销伙伴们讲述他的成功之道,但是对于自己实际推销的技巧,总是避而不谈。终于,经过五年来公司方面的诚意打动,第六年,他透露了他的推销秘诀。在他介绍完公司的产品之后,他总是会拿出十多件不易破碎的杯碟,用力掷在地上。当客户眼见杯碟丝毫未损自然对产品质量信心大增因而签下订单。不料之后全公司的推销员都用此技巧推销,公司的业绩节节上升。但是五年推销冠军的他依旧是于领先位置。年末的时候,同事又向他请教,他笑着说:“我现在已经不再自己掷杯碟了,而是请客户自己掷。”
抛开故事的真实性不说,当销售冠军公开自己的推销诀窍的时候,感觉有些像是欧?亨利的小说: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那么,是什么让这个销售员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长期保持推销量第一?我认为,是他的创意推销。
所谓创意,是反叛的思想与传统思维的碰撞,是打破常规给人惊喜的哲学,是抽象的但却能够创造具象的事物。创意有时候只是那么一瞬的灵感闪现,有时候也需要有厚重的文化积淀。创意在21世纪的今天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经济领域的众多分支中,创意对于文化产业而言尤其重要。
创意是文化产业的核心,真正的创意是能够将抽象的文化直接转化成具有高度经济价值的产业形态,创造巨大财富的。创意就像是文化产业的灵魂。在世界范围内而言,文化产业已经离不开创意。英国是全球最早提出“创意产业”的国家,在1997年的时候就已经提出要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是英国振兴经济的聚焦点。英国培养了大量的文化创意人才来服务于他们的文化产业。而美国的文化创意产业被称为是“版权产业”,分为核心版权产业、交叉版权产业、部分版权产业以及边缘支撑产业。而其中如影视业、软件业等发展尤其突出,创意与科技的强强联手使得美国的文化产业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巨大的经济收益。而在韩国,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其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游戏软件、电影出口等分支为韩国创造了极为可观的经济收入。此外,澳大利亚、新加坡、新西兰等国家也是将创意与文化产业相结合的典范国家。各国的文化产业中,有三大核心要素来支撑产业的创意:文化理念、科技支撑和商业模式。美国迪士尼给全世界带来的一种全新的经营理念是“创意+科技+资本”,即用非凡的创意为基点,通过科技手段将创意理念转化为产品,再依靠高度产业化的运营模式去拓展市场。创意,是灵魂式的第一步。
在文化产业中,优秀的创意能够突破干扰,引起人们的注意。只有人们都在关注这个事物的时候,这个事物才有可能被人们所认识、接受、喜欢、追捧,之后文化才有可能转化为经济利益。
著名广告人伯恩巴赫曾为大众汽车做广告。在大幅的大众汽车的照片下,广告文案吸引着读者读下去。一个广告画着蒸汽从无形的散热器中散发出来,下面写着“不可能”;一个扁了的轮胎下标有“人无完人”;在标题“丑陋只是浅层的东西”下罗列着轿车的各项优点。通过敢于承认产品可能存在的不足,广告成功地将这一事实转化为其优势所在,迅速吸引了消费者的眼球。伯恩巴赫的创意成功在为大众汽车赚取了眼球,而接下来的便是可观的收益了。
同时,创意能够包装讯息和产品,获得更高的收看率、阅读率、购买率等等。还记得那个老婆婆卖苹果的故事。在竞争激烈的学校门口,学生的创意为老婆婆的苹果贴上了爱情的标签。“情侣苹果”成双成对,这对于校园情侣而言具有很大的诱惑。最后老婆婆顺利地卖完了所有的苹果。只是一个小小创意的改变,同样是这些苹果,与爱情挂钩之后的重新包装使得贩卖前所未有地顺利。
1.生物技术引领世界新科技革命正在加速形成
生物技术是在分子生物学基础上建立的、为创建新的生物类型或新生物机能的实用技术。具体而言,生物技术包括植物转基因技术、动物生物技术、农作物的分子育种技术、纳米生物技术、重要疾病的生物治疗等。随着人类基因组测序、人类染色体破译、水稻基因组测序、破译老鼠基因组、转基因动植物研究、干细胞研究、生物技术在病毒检测及疫苗研制中的应用、克隆技术等国际生物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生物技术在医药、农业、环保、食品、化工等行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据统计,全球生物药品市场规模1997年为150亿美元,2000年为300亿美元,2008年将达到800多亿美元。在农业方面,尽管人们对转基因食品存有疑虑,但从1996年商业种植转基因作物以来,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仍然增长了30多倍,2001年已达5260万公顷。据分析家预测,转基因食品的销售额2010年将达到250亿美元。生物经济的另一基础是人类基因。由于绘出了人类基因组图谱,基因药物可以使几千种基因病症预防、缓解和治愈的可能性大大提高,因此有人说,一条基因就能形成一个产业。到2020年,利用基因重组技术研制的新药可能会达到3000种。
生物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科技研究和开发的重点,生物技术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其增长速度大致是在25%~30%,是整个经济增长平均数的8~10倍左右。生物技术引领的新科技革命正在加速形成,生物科技的重大突破正在迅速孕育,将催生新的产业革命。历史经验证明,这一时期是发展中国家把握历史契机,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也正是是我国生物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我国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2.中国必须抓住世界生物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机遇,将生物技术产业培育成为我国高技术领域的支柱产业
生物产业作为21世纪新兴战略高技术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制高点。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物产业发展。2009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会议认为,必须抓住世界生物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机遇,将生物产业培育成为我国高技术领域的支柱产业。以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和生物环保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生物产业。《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生物产业已步入快速发展期。
中国生物产业规模近年来不断扩大。首先,生物医药稳步增长,经济效益大幅增加。2000-2008年全国医药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年均增长达20.45%。2008年生物医药产业抗风险能力表现突出,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全年医药工业实现产值8666亿元,同比2007年增长25.52%。中国生物产业总规模超过万亿元,生物产业正在成为中国高技术领域新的增长点。生物技术是中国与发达国家差距相对较小的高技术领域,中国具有发展生物产业的技术基础和巨大市场需求,大力发展包括基因技术在内的现代生物产业,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中国产业国际分工地位和保障国家长远发展的需要。
3.河南省生物产业地方特色突出和发展优势明显
河南省生物质资源非常丰富,生物及新医药产业基础比较雄厚,在部分领域居于国内领先水平。在国际化、产业化、集聚化的总体要求之下迅速做大做强河南生物及新医药产业,将其打造为带动河南省经济发展的新兴支柱产业,对推动河南省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河南省生物资源丰富,粮食年产量突破1000亿斤,拥有植物3830余种,动物418种,中药材资源丰富,药用植物1963种,拥有焦作四大怀药、新乡金银花、济源冬凌草、南阳山茱萸等特色地道中药材享誉海内外。初步测算,2008年我省生物及新医药产业总产值已经超过600亿元,其中全省医药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达到484亿元和150亿元,同比增长35%和27%,分别高于全国平均增幅10个和9.9个百分点;实现利润47亿元,同比增长27%,是全国增长最快的省份之一。我省医药制造业总产值已从2000年居全国第14位,2005年全国第9位,跃升至2008年的全国第5位、中部六省第1位。以生物医药为代表的生物及新医药产业已经成为我省高技术产业中所占比重最大,带动河南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产业。
根据《河南省生物及新医药产业(2009-2020年)发展规划》,河南省重点发展生物制药、生物农业、生物化工、生物能源和生物技术研发服务业、医药研发外包服务等。紧紧抓住生物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机遇,充分发挥我省生物资源、产业基础等优势,坚持走特色化、产业化、集聚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巩固和加强生物农业的优势地位,加快推进生物医药转型升级,把生物化工作为实现跨越发展的突破口,力争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将生物及新医药产业培育成为我省的新兴支柱产业,主要经济指标跻身全国前3位,使我省成为自主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物农业基地,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的生物化工基地。
二、生物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的重点内容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和《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教高〔2007〕14号)的规划,建设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是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出专业特色的重要措施。充分认识生物产业发展的急需,高度重视生物技术特色专业的建设工作,大力加强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实践教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紧密结合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推进生物技术专业建设,切实为同类型高校生物技术及相关专业和本校的专业建设和改革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1.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整合课程内容,优化课程体系
(1)根据对社会发展、学科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分析,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为指导,通过广泛调研,围绕如何提高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从事科研、开发、生产管理工作等综合素质,提出修改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路。(2)强化生命科学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调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适当增设拓展生命科学研究方法、促进实践能力提高的课程,增加生命科学学科前沿知识介绍,拓宽知识面,提高人文综合素质,使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科学、合理。加强专业基础课教学。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增设了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工艺原理等专业基础课,从而使学生较系统的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符合“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本专业毕业的本科生有较扎实的生物学基础,掌握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一定的实验技能,了解国内外生物技术研究及发展动向,能适应生物技术教学、科研、开发及管理等岗位的工作。(3)根据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市场对生物科学类人才的需求,整合相关课程内容、调整知识结构、加强专业知识内容的衔接,将学科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修订和完善课程教学大纲、实验大纲、教学实纲及生产(教育)实纲。增设选修课,拓宽专业口径,以适应市场需求。选修课有生物制药工艺学、天然产物制备技术、环境生物技术、基因工程育种、生物工业下游技术等。针对不同的专业方向,使学生系统掌握好专业基础知识后,通过多选课拓宽专业基础,淡化专业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4)针对生物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和河南省经济发展特点,构建“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完善,实践能力和业务技能明显提高,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整体发展,具有优势市场竞争力”的生物技术类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有计划、有重点的吸纳所有从事专业教学的教师、相关职能部门人员、生产实践和教学实习单位骨干等共同参与到人才培养工作中。对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合理规划,通过学科专业概论、入学教育、本科生导师制、学科专业专题讲座等环节,强化专业思想,加强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训练,构建具有鲜明城市特色的生物技术类人才培养体系。
2.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根据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积极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和网络教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以及对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和综合概括的能力。(2)积极倡导并尝试体验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教学方法,通过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形式,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创新性实验和实践,开展社会实践调查,参与科学研究,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3)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根据不同的课程性质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采取理论笔试、实验方案设计、实际操作、课程论文、课程讨论答辩等多种考核方式,全面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4)定期开展学术报告、学生读书论坛、演讲比赛、实验技能大赛等系列活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一支了解社会需求、教学经验丰富、热爱教学工作的教学团队
(1)积极完善梯队结构,科学合理的配置教师资源,建立健全师资培训制度,加大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鼓励和支持中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以保证专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2)完善生物技术系活动制度,通过活动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加强对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的研究,形成人人参与教学研究的氛围。(3)建立专业课教师的“传”、“帮”、“带”制度,通过老教师的指导,扶持青年教师尽快走上教学和科研轨道。通过建设,形成学科齐全、发展均衡、优势互补,具有较强学术竞争力的教学团队。
4.加强实践教学
(1)依托郑州大学生物基因工程技术中心的筹建,结合本专业较强的科研实力,加强生物技术专业类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2)增加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的比例,加强对实验的指导,提高实验课效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3)建设生物学实验技能实训平台及实践技能实训实验室,2年级选择优秀学生提前进入各个科研实验室,加强科研、生产实践锻炼及课堂教学基本技能训练,提高生物技术专业的科研、实践操作能力。(4)充分利用郑州市的动植物资源及规模化的生物技术企业,建立1~3个专业课程实习基地。通过课程实习,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知识运用能力。(5)借助重点实验室、实验中心及学院较强的科研势力,为本科生搭建参与科研活动的平台。建立本科生优秀论文评选制度,通过本科生毕业论文、“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等开展优秀论文评选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生物技术特色专业的建设
1.立足前瞻性,紧紧把握生命科学前沿,抢占国际竞争的制高点
人类基因组计划对生物产业带来巨大推动作用,国际生物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研究成果主要方面包括:人类基因组测序、人类染色体破译、水稻基因组测序、破译老鼠基因组、转基因动植物研究、干细胞研究、生物技术在病毒检测及疫苗研制中的应用、克隆技术。因此,生物技术在医疗保健、农业、环保、轻化工、食品等重要领域对改善人类健康与生存环境、提高农牧业和工业产量与质量都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生物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科技研究和开发的重点,生物技术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生物技术引领的新科技革命正在加速形成,生物科技的重大突破正在迅速孕育,将催生新的产业革命。历史经验证明,这一时期是发展中国家把握历史契机,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也正是是我国生物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我国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2.突出先进性,发挥优势,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技术建设与发展
河南省生物质资源非常丰富、中药材资源丰富、生物及新医药产业基础比较雄厚,在部分领域居于国内领先水平。以生物医药为代表的生物及新医药产业已经成为我省高技术产业中所占比重最大,带动河南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产业。力争将生物及新医药产业培育成为我省的新兴支柱产业,主要经济指标跻身全国前3位,使我省成为自主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物农业基地,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的生物化工基地。广泛与省内科研机构科研联合,创建一批生产实习基地,克服造成产学研脱节,创造有利于科技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机制,满足产业发展高水平科研领军人才、以及具备管理、技术和营销背景的复合型人才的急需。
3.发挥示范性,抓住机遇,形成特色,培养生物高技术产业急需人才
[关键词]医药产业集群;欧美;印度;启示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7-0087-02
医药产业集群即是为共享专业化的基础设施,劳动力市场和服务,同时共同面对机遇,挑战和危机,从而建立积极的商业交流和对话的渠道,在地理上有界定又集中的一些相似、相关、互为补充的医药企业[1]。欧美地区的医药产业集群发展时间长、成果丰厚,现已形成一些颇具代表性的明星产业集群。如,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生技河”、波士顿的“基因城”[2]。成功的医药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上有一定共性,因而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医药产业集群有一定借鉴意义。而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与中国在人口、经济等方面情况类似,所以其医药产业集群的发展经验对近期中国医药产业集群的发展有一定指导意义[3]。本文将以欧美及印度医药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为例,对医药产业集群蓬勃发展的原因及该地区医药产业集群建设经验的启示作一综述。
1明星医药产业集群的共性
1.1一流的研究机构
虽然实力雄厚的化学工业为医药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化学工业的实力并不是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该集群形成与发展首要因素之一是代表软实力的一流的学术研究机构。因为快速而批量的供应掌握高新技术的人才对于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顺利发展至关重要[4],所以各医药产业集群选址都将人才池的大小作为主要考虑因素[5]。如,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生技河”,波士顿“基因城”。“生技河”拥有德国最密集的人才技术网络,包括53所大学、11家马克斯―普兰克学院研究所、13家夫琅久费学院研究所等研究机构[6]。波士顿“基因城”中更是包括了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两所美国顶级高校[2]。可见人才在医药产业集群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一流的研究机构更是知识外溢的基础及医药产业集群利润的保证。所谓知识外溢是指包括信息、技术、管理经验在内的各种知识通过交易或非交易的方式流出原先拥有知识的主体,包括租金外溢和纯知识外溢两部分。知识外溢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的同时也促进了医药产业集群的发展。综上可见一流的研究机构在医药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2风险投资的支持
技术若想转换成产业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风险投资不仅为医药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资金也为其规避了风险[4]。许多生物医药企业的创始人曾聘请相关的管理人员负责日常操作,但由于相关人员无法承担日益增大的风险,因而这种模式不适合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所以他们将部分风险转移至企业外部以便更好工作,就此与日益发展的风险投资机构一拍即合。可以说勇于冒险的风险资本家是生物医药企业起步的关键。所以英国剑桥大学虽然是DNA研究的先驱,但是全球第一家生物技术企业却创建于拥有世界上最佳风险投资环境的硅谷,而美国新创生物技术企业也正逐渐从以纽约为代表的传统制药中心向风险资本集聚的旧金山地区转移[5]。上述现象充分说明了风险投资的重要作用。
1.3领军企业与新创企业
领军企业在将一流研究机构周围的新创企业向医药产业集群转化的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4],其可于所处地区产生强大的规模效应,以吸引大量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加速医药产业集群的形成和稳定发展。作为明星医药产业集群之一的丹麦―瑞典“生物谷”便拥有大量的龙头企业,如,Novo Nordisk、H.Lundbeck及AstraZeneca。上述企业均拥有很长的历史,也为“生物谷”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7]。与领军企业不同,新创生物技术企业的数目代表了一个医药产业集群活力。且与领军企业相比,新创生物技术企业由于规模较小、兴起时间短,所以拥有更强的创造力和可塑性,对市场需求的变化也更为敏感。创造力可以转化为规模,但规模却局限了创造力的提升。因此,近年来许多领军企业不再追求扩大规模,反而于不断削减规模的过程中加强与新创企业的合作,以求在学术领域始终保持着创造力和敏捷性[4]。综上,可见领军企业和新创企业虽各有特点但在医药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对中国医药产业集群的借鉴意义
2.1利用市场的调节作用
欧美等地政府极少干预医药产业集群的发展。其虽然提供相当的优惠政策,但很少再给予资金上的支持。因此,欧美医药产业集群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市场,并受这只看不见的手调节[8]。而中国医药产业集群的资金支持主要来自政府,但目前政府在医药领域总投入不足,所以用于生物医药研发领域的资金远不能满足其发展的需求。而且生物医药的研发风险高、投入大、周期长,中国现阶段的发展情况不能支持政府承担如此大的风险和长时间资金的投入。所以,中国的医药产业集群要想迅速崛起就必须加大与市场的联系,以利用其充裕的资金,并接受市场需求的调节。此外,中国财政部门也应注重风险投资机构的建设。从欧美医药产业集群的发展历程可知,风险投资机构帮助医药产业集群获得大量资金并规避风险以便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专注于工作。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保守有余、冒险不足,因此现阶段风险投资行业的发展不尽如人意,需要政府大力扶植以达到支持医药产业发展尽快形成集群的目的。
2.2加强研究机构与企业的联系
欧美地区成功的医药产业集群比比皆是,但依然存在少数的失败案例。意大利伦巴迪地区医药产业集群的教训值得我们在发展具有本国特色医药产业集群过程中吸取。意大利以米兰为中心的伦巴迪地区是意大利生命科学研发最为集中的地区。1979―1996年该地区获得的欧洲专利办公室的专利授权达到整个意大利的43.9%。但该地区最终并未发展成类似美国波士顿“基因城”的明星医药产业集群。除了其研发水平不具备国际竞争力外,落后的校企关系是其发展的极大阻力。医药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该地区各高校并没有做好准备与企业相联合,60%以上的高校甚至没有标准的成果转化合同,造成两者间联系多在个人之间而不是机构之间[7]。知识无法转化成产品成为该地区未发展成医药产业集群的根本原因。所以,中国的医药产业集群在建设过程中应当加强研究机构与企业的联系,以便将知识现实化、具体化成相应产品投入市场,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2.3依据国情量体裁衣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与中国在人口、经济等方面情况相似。印度政府经过一系列的探索在技术不如欧美的情况下找到了一条适合本国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的道路。印度医药产业集群以仿制药品,接受外包和委托加工为主。据其海关统计显示,印度每年出口的药品大部分为非专利药,2000年其非专利药出口额已达16亿美元,而大批即将到期的专利更为印度医药产业集群此种发展方式提供了新契机[3]。接受委托加工可于过程中学习并掌握先进的制药技术,在仿制的基础上求创新,求突破,有利于医药产业集群的建设和发展。同时印度在吸引外资过程中并不盲目,其更注重来自于与自己国家文化联系紧密地区的投资。此举大大减轻了文化差异带来的不便,并加强了国家和国家的联系,可谓一举多得。由此可见,在技术落后的情况下依据国情量体裁衣依然可以找到适合本国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的道路。
3结论
医药产业集群的发展可以给国家和地区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很多国家和地区深受其益。如,欧美,印度。但医药产业的发展具有高风险,高投入,周期长等不利因素,因而要想做成真正明星医药产业集群获得相应经济利益需要的不仅是一流的研究机构、相关企业及强大的资金支持,更需要依据国情量体裁衣做好相应的规划。现今,如何合理借鉴别国发展经验,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同时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仍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晋之,徐怀伏.中国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的竞争策略初探[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2008,6(10):151-152.
[2]连桂玉,杨莉,陈玉文.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建设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8).
[3]王少礼.印度医药产业发展经验可资借鉴[J].中国药业,2006,15(5):40-41.
[4]吴晓隽,高汝熹,杨舟.美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模式,特点及启示[J].中国科技论坛,2008,1(1):132-135.
[5]王芳,曹阳,张文杰.美国加州地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特点及借鉴意义[J].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2009,3(10):53-59.
[6]马超,王金辉.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医药产业集群经验及对黑龙江省的启示[J].学术交流,2007(2):117-120.
关键词:医药产业经济学;医药贸易专业;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6-0238-02
为适应社会对医药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很多中医药院校开设了医药经济贸易、医药营销、医药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这些专业是由医学、药学、经济学、管理学、营销学等学科的交叉形成的新兴专业。教学实践、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表明,在这类专业中开设医药产业经济学课程是必要的。该课程立足于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针对医药院校的医药经济贸易类专业的本科学生开设。
一、医药产业经济学是医药学与经济学的交叉学科
1.医药产业经济学是产业经济学的分支学科。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介于企业和国民经济之间的“产业”,主要研究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产业自身、产业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以及产业布局规律等的科学。医药产业经济学是将成熟的产业经济学理论用于分析医药行业,以医药产业为研究对象,从中观产业层面剖析医药经济的性质和运营状况,运用产业分析的基本框架揭示医药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为医药领域的宏微观决策提供支撑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2.医药产业经济学体现了有关学科交叉的特性。医药产业经济学是由产业经济学、医药学综合知识、药事法规等多种学科有机结合与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而不是几门学科简单拼凑。它从相关学科交叉点出发,展开医学、药学、经济学等多角度探讨,建立完整体系的学科。医药产业经济学一方面作为产业经济学的分支,要应用其基本理论和分析框架,同时医药产业本身是一个特殊产业,又有其自身的发展特点,特别是结合医药产业实际,注重产业经济理论的运用。如对医药产业经济总体运行状态、医药产业内部结构协调与发展、医药产业内各企业的竞争与合作行为等问题的分析都体现出交叉学科的特点。
二、医药产业经济学在医药贸易类专业中的作用与地位
1.医药产业经济学是医药贸易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当今医药行业不仅需要专才,更需要复合型人才。所谓复合型人才即既要掌握医药专业知识,熟悉医药市场,具备医药的学术背景;又要兼具经济管理学科知识体系,能够将经济管理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运用到医药产业中的人才。目前,这种综合素质的医药专业人才较为缺乏,也正是由于相关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还不够完善,使得现有的医药产业经济研究水平整体不高,研究体系也不够健全。因此,客观上要求建设一个具备完整且综合知识体系的独立的学科专业,医药贸易类专业作为交叉型学科专业,较好地适应了这种需求。
在现有医药贸易类专业中,经济学类基础课程一般都开设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医药类基础课程大多开设了医药学综合、药理学、药剂学等;专业课程有医药国际贸易学(偏宏观)、医药商品学(偏微观)、医药市场营销学和医药营销实务(偏微观)、医药企业管理学等。医药产业经济学作为中观经济学,是该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它的开设使该类专业培养计划更加合理,课程体系联系更加紧密,知识结构更趋完善,适应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仅能很好地解决了人才培养计划中宏观与微观经济理论知识之间的沟通问题。也融合了经济管理类知识与医药专业知识。如医药产业的分类与介绍对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了一个整体概览;医药产业结构与关联理论对医药国际贸易和医药商品学的学习都提供了很好基础。
2.有助于提高医药贸易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现有的教学实践和对学生的调查显示,医药产业经济学的作用不仅在于成为两类知识的纽带,重要的是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经济管理知识去理解、分析和解决医药行业中的一些问题-的能力。医药产业经济学课程侧重于从总体上把握医药市场,将产业经济学的原理方法应用于医药产业各环节的分析中。如运用医药市场结构理论可以进行医药竞争者分析,解释医药市场中的“过度营销”现象;企业行为理论不仅对医药市场营销学中4P策略的学有裨益的,也可以分析医药企业的产品差异化、技术创新行为等许多实际问题;产业政策的学习和相关案例分析则有助于理解医药政策法规,并有助于学生提高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相关政策的能力。
三、医药产业经济学课程设置与教学探讨
医药产业经济学的地位与作用决定了该课程的内容设置特点,课程设置既要实现医药学与经济管理两类知识的沟通,又要注重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提高;既要考虑到它是产业经济学的分支,又要体现医药产业的特点。
1.医药产业经济学课程内容设置与知识结构。该课程的前期课程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医药学综合知识和药事法规等。内容上将产业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贯穿其中,以医药行业的分类为起点,研究医药产业结构与关联、产业组织等基本问题,揭示医药产业经济的特征和规律。就内容设置而言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介绍医药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方法和意义以及中国医药产业发展概述。第二部分为医药产业的结构与关联。主要介绍医药产业结构和产业关联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及其应用。通过医药产业的分类、医药产业结构和医药产业关联的学习,使学生从总体上把握医药产业的概貌,掌握医药产业链各环节,上下游产业和关联产业。理解医药产业结构演变及其规律,了解中国医药产业的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第三部分为医药产业组织。主要介绍医药产业组织理论和分析框架及其应用,这一部分的内容也是本课程核心部分。通过产业组织理论和分析框架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这些理论和思维模式分析医药产业中出现的大量经济现象。特别是熟练运用市场结构和企业行为理论。并将医药企业的研发和技术进步等内容纳入到企业行为章节中。第四部分为医药产业的布局。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国目前医药产业的区域发展状况,能够运用空间聚集理论分析医药产业中的一些问题,了解中国医药产业的高新园区的建设等。第五部分为产业政策及其运用。介绍产业规制理论,分析中国现行医药产业政策,提高学生运用政策的能力。
2.医药产业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探讨。由于本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要把握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既要注重原理方法的讲解,又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在日常教学中,采用理论、方法的讲解与其运用相结合,讲授法与案例分析法相结合,课后查资料和课堂讨论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后练习相结合等教学方法的运用。如在医药市场结构理论和方法的学习中,就要求学生完成关于中国医药市场结构分析的课后论文,从而使学生学会运用市场结构度量的相关方法。如针对中国出台的新医改政策,就要求同学们先查找资料后,在课堂上就该政策实施后对医药行业的生产和流通等方面带来的影响展开讨论。
四、小结
医药产业经济学科是交叉学科,也是一门新兴学科,加之中国医药产业处于不断发展变革中,因此开展该学科的研究以及学科的运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高等医药贸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的研究主要探讨了医药产业经济学科在医药贸易学科中的地位、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肯定有很多不足,旨在共同推动这门学科发展。
参考文献:
[1]曹 燕.吴世玉.姜卫.关于医药经济学研究的若干思考[J].药学进展2004,(10):471-474.
这究竞是怎样一个项目?又将给四川带来什么?
国家重点布局
推动“论文变药品”
开工仪式现场资料显示,该项目是全国5个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之一,是我国首个生物治疗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参与项目规划设计的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杨金亮介绍,转化医学,为的是推动“论文变药品”—将基础医学研究成果,转化为防治重大疾病的手段;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则是国家重点布局的、支撑高水平科研的基础设施建设。“没有天文望远镜,研究宇宙就很困难。转化医学也是同样道理。”
杨金亮表示,该项目将侧重生物治疗领域,加快创新药研发。“针对肿瘤(癌症)、心脑血管等重大疾病,研究和开发肿瘤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疫苗、组织工程和干细胞等生物治疗技术及临床转化应用。”
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总投资近10亿元,总面积约8万平方米,由四川省和教育部共建,四川大学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承建,主要建设生物制剂筛选、生物制剂制备、临床转化验证和支撑技术4个转化研究系统平台,预计2020年完工并投用。
缩短新药研发周期
与产业链无缝连接
关于这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价值,杨金亮举了一个例了:建成后,将推动生物治疗新药研发周期从10到12年,缩短到5至8年。“对患癌病人来说,这可能就是命运的改变;对四川乃至全国医学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来说,也有极大推动作用。”
中新网陕西铜川7月14日电(贺向前)地处陕西省中部的铜川市首次面向全球华人征求药王孙思邈中医药研究论文,征集到的获奖论文将在该市10月举办的国内首届“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中的中医药文化高层论坛进行交流。
陕西是中医药的发祥地之一,境内中草药资源丰富,达3600多种。从远古的岐伯、神农尝百草,至享有“药王”美誉的唐朝医学家孙思邈,历代名医辈出。
铜川位于陕西省中部,历史上属京畿重镇,文物遗存众多。唐代伟大的医药学家、养生学家孙思邈出生于铜川市西南部的耀州区,撰《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被称为“药王”。相传铜川药王山是孙思邈隐居行医之地。铜川市决定打响“药王”品牌,把药王养生休闲旅游产业作为加快转型,提速发展的战略支柱产业。为此,该市将从今年起,打造中医药产业集群,使铜川成为西部中药材信息服务、集散中心,力争把铜川打造成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据悉,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的、铜川市人民政府承办的首届“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将于10月中旬在孙思邈的故乡——陕西铜川举行,活动期间,该市将举行盛大的开幕式及文艺演出、公祭药王孙思邈仪式、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授牌仪式、中国(铜川)国际保健养生产品博览会以及药王孙思邈中医药文化高层论坛。
据介绍,这次征文主要面向海内外医药卫生界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与临床工作者。征文内容主要有:孙思邈学术思想研究、孙思邈医德医风研究、孙思邈养生保健方法与长寿研究、《千金方》中方剂的临床应用和科学研究等10个方面的内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