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3 15:11:4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教育培训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员工培训是提升企业员工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为企业提供战略人才、培养优秀员工,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在知识时代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演变为人才之间的竞争,也就是说谁掌握了优秀人才谁就能在市场中占据主动。从全局来看,几乎每个企业都会开展教育培训活动,但是就活动所取得的实效进行分析,通过参与教育培训后员工的综合素质并没有显示出较大的提升,这与基层企业教育培训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基层企业要提升教育培训活动的质量,发挥教育培训的最终目的。
2基层企业员工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虽然多数企业都建立了员工教育培训机制,但是就教育培训所取得的效果来看:基层企业员工教育培训的质量与预期的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其主要表现为:
2.1教育培训的目标不明确
虽然基层企业每年也会组织员工教育培训活动,并且人事部门也会制定出详细的培训计划,但是在具体的教育培训过程中往往会将培训重点放在如何组织相关人员培训,以及培训的课时完成情况,而忽视对培训内容的具体效果分析。就当前基层企业员工培训的内容看,其存在严重的同质化现象,没有建立与基层企业生产要求相结合的培训制度,其更多的是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没有建立与员工综合素质提升相关领域的教育培训,结果导致员工对教育培训的认知停留在提升职业技能的层面。
2.2教育缺乏系统性
目前基层企业员工教育培训存在很大的随意性、系统性,其主要表现为:一是基层企业员工教育培训更多侧重于短期技能培训,对员工进行突击培训,忽视与企业长期战略发展的结合,也就是企业需要什么方面的人才,企业就开展什么方面的临时培训活动;二是基层企业员工培训缺乏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很多企业忽视思想政治教育,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对企业的发展没有任何实效,因此他们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训时不认真执行,更多的时候将其赋予表面化、走过场。
2.3基层企业员工培训激励机制不健全
基于基层企业的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导致企业员工培训激励制度还存在很多缺陷,比如目前基层企业只是将员工教育培训活动作为企业管理的单独机制,而没有与企业员工的职位晋升、薪酬待遇等挂钩,导致员工参与员工培训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同时基层企业员工教育培训的方式也比较单一,很多企业在开展教育培训活动时采取的是聘请相关专家、讲师等对员工进行授课式培训,员工在下边被动地听,缺乏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培训模式必然会影响培训的质量。
3提升基层企业员工教育培训质量的具体对策
3.1建立明确的员工培训目标
基层企业在开展员工教育培训时一定要将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与短期发展需求相结合,制定明确的教育培训目标,具体而言就是:一是要建立规章制度与企业文化相结合的培训。制度与企业文化是教育培训的基本内容,也是开展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只有开展制度与企业文化才能保证员工的素质符合企业的发展;二是专业知识与业务技能的培训。开展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是提升培训质量的条件,只有提升员工的技能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稳定的人才基础;三是政治理论与思想认识的培训。思想政治教育是宣传与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重要途径,因此企业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
3.2完善基层企业员工培训教育体系
首先要建立系统的基层员工教育培训工作流程。基层企业在开展教育培训时一定要站在战略高度对教育培训的流程进行规划,保证基层企业员工教育培训活动纳入到企业的统一规划中;其次建立差异化的基层企业员工教育培训制度。基层企业在进行员工教育培训时,在选择培训内容时一定要针对不同的工作岗位、人员制定不同的教育内容。同时人力资源部门在制定教育培训规划时一定要多与其它部门沟通,及时了解其它部门对人才方面的要求;最后建立健全教育培训评估机制。将员工教育培训的结果进行及时地总结与评估,实现教育培训价值的最大化。
3.3丰富基层员工教育培训方法
档案培训也可围绕重点工作,如推进依法治档、构建开放服务新格局、数字档案馆建设、档案实体和信息安全等等,组织开展专题研讨培训,专题研讨培训可由档案管理部门组织,也可由高校或档案学会组织。
2着眼形式创新,把握“怎么教”的问题
2.1在研究培训对象及需求上。根据当前档案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新变化和新任务,调研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人员对培训内容的需求,坚持“缺什么“,就“教什么”,并区分不同受训对象的层次和需求,精心设计培训课程,切实增强课程设置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着力探索个性化、差异化培训方式。
2.2在研究培训内容上。档案培训内容要贴近实际工作,教育培训机构可适时开展问卷调查,了解档案人员在“干什么”、“想什么”、“弱什么”、“缺什么”,然后根据不同的需求来确定培训内容,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按需施教”。
2.3在研究培训方式上。档案培训机构应根据不同课程、不同需求,分层次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理论性比较强的内容,要在讲授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上下工夫;实践性比较强的内容,可在案例式、体验式教学法上下功夫。上岗培训类可组织受训人员到档案馆等实际部门学习和实践。同时,要利用网络教学、远程培训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切实提高教育培训效果。
3加强管理规范,实现“教得好”的目标
3.1抓好师资队伍。教师是整个教学培训过程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在教与学中起着“主导”作用。要多渠道聘请有关专家教授及档案部门业务骨干授课。可把档案部门精通业务、擅长教学的人员以充实到教学岗位上,可在培训班中选拔学员中的业务尖子进行经验交流。要对授课教师进行考评,督促其提高教学水平。
3.2抓好组织管理。建立和完善教育培训管理制度,对受训人员进行严格管理和考核。考试环节不可走过场,或不经过考试就发给学员结业证书。对学员采取闭卷、开卷、论文写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进行考核,考核合格才能发结业证书,以此体现教育培训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进而确保培训质量。
确立了为承德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尤其是为“三农”领域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教育规定,注重“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以学员为中心,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服务社会为目的,充分体现了质量第一、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确保了远程教育始终在健康、良性的轨道中发展。
二、提供教学服务,培养学习意识
针对广大农民学员知识水平偏低,缺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和相关知识,学员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比较差等特点,学校本着“一切服务学员”的办学原则,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努力办好农民远程教育。
1、提供学习资源与课程学习服务
由东北农大负责向广大学员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各科目主讲教师的讲课视频、教学课件、习题与作业、经典课程等,学习中心专业教师负责为学员进行网上学习与操作的讲解,通过电话、短信、QQ群、辅导教师和校园网等形式督促学员上网学习,按时完成了作业。辅导教师对各门课程进行辅导答疑,包括课程难点的讲评、学习重点的汇总和课程作业的讲解等,确保了学员的课程学习效果。
2、及时进行信息与咨询服务
学习中心配有专业的咨询服务人员,咨询渠道畅通,记录完整,能够及时与东北农大网络学院沟通,解决学员的问题与困难。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电话、E-mail、QQ群、学校网站及时准确地向广大学员和传达各类辅导信息,确保了网络教学工作各环节的正常开展。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意识
农民学员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取决于本身学习态度和能力、学习中心的组织和管理、教师的“导学”“助学”。学校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员自主学习意识:一是注重“两个教育”的组织。新生开学前及时进行入学教育,包括端正学习态度、网上学习指导、各项规定、学习任务等,使学员尽快适应网络教育这种学习方式。此外,加强毕业前教育,对学员进行守法守纪、职业道德、学以致用、岗位奉献的教育,为社会做出新贡献。二是加强远程教育教师的责任意识,充分发挥“助学”、“导学”功用。学员可随时通过电话、网络等手段和教师进行沟通交流,每学期均安排面授辅导,及时对学员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进行指导,引导学员自主学习。
三、强化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
农民学员时间和精力主要都放在田间地头和家庭上,学习时间比较少,管理者和学员面对面接触时间少,教学管理难度大。学习中心采取各种规范化教学管理手段,促进远程教育有序、持久、健康发展。
1、教学与教务管理有序
严格执行各专业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进程表,面授辅导安排合理,特别加强了辅导环节管理。一是辅导教师聘用坚持责任心强、辅导经验丰富,每门课均有辅导计划和课程要求;二是开设开篇辅导和期末的面授辅导;三是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学员面授辅导的出勤率,如学员每次参加辅导时数计入平时成绩,对于不足规定时数70%的学员不允许参加本门课程的考试,只能补修补考;四是加强对面授辅导的检查与跟踪,了解辅导的具体情况并做出及时处理;五是督促学员进行上网自主学习并按时完成作业,作业完成情况、网上学习记录与参加辅导情况组成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
2、考务管理严格规范
煤矿“三违”在煤矿安全生产领域中有多种说法,有大“三违”、小“三违”等多种说法,其中较为正确的煤矿“三违”说法,主要是指“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三个方面,另外,在煤矿“三违”中还附带一个“三不伤害”的说法,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伤害。总之,在煤矿“三违”范畴中,就是要严禁在煤矿生产中违章指挥,严禁在煤矿生产中违章作业,严禁在煤矿生产过程中违反劳动纪律。
2.煤矿“三违”的危害
毋庸置疑,煤矿“三违”的危害是巨大的,总结归纳出煤矿“三违”共有五个方面的危害,一是害个人,即伤害煤矿工人,伤害他们的身体健康,危及他们的生命;二是害家庭,无论是煤矿工人个人的身体受到伤害,还是生命危机,都会直接影响他们家庭的幸福,让原本圆满的家庭变得残缺不全;三是害集体,同时一个团队到井下从事采煤操作,如果个别人因为违章操作或者不遵守劳动纪律而受伤乃至丧命,这一个集体都会蒙受巨大的阴影,带队作业的直接责任人都会受到牵连和处分;四是害企业,一旦煤矿企业发生事故,轻则受到处罚和整顿,重则关闭停产,甚至直接取缔,永远不许再启动,无异给企业带来了重大的、无法弥补的损失;五是害国家,有目共睹,每一次煤矿事故,各级政府都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尽可能把损失降到最低,尽可能让每一位能够生还的生命得以生还,在事故抢救的同时,在人力、物力、财力都会给国家增添很大的负担。总之一句话,只有明确知道了煤矿“三违”的严重危害,才能真正确保煤矿“三违”教育培训取得实效。
3.制定煤矿“三违”教育培训方案的着力点
3.1高标准严要求,规范生产行为
在制定煤矿“三违”教育培训方案之前,一定要把“高标准、严要求”六个字醒目地告诉煤矿生产工作人员,这一高标准包括正确的生产指挥、科学严密的安全生产作业、详实具体可行的劳动纪律等,这些方面都是《方案》中重点教育学习的内容,而且是“铁打”的、必须学习牢记的内容。同时,在规范安全生产行为上也要用心思、下功夫,其实就是煤矿安全生产的操作流程,必须要在教育培训方案中列仔细、讲明白、科学实践。
3.2提高安全意识,加强警示教育
教育培训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要提升煤矿工人的安全生产意识,在思想上得不到改变,就无法指导正确的安全生产行为,所以说,在制定煤矿“三违”教育培训方案的时候,一定要千方百计地把安全意识提升作为重要的教育培训内容融人到方案中去,而且在每一次的教育培训工作中都要固定包含安全意识、安全思想、安全认识等相关学习培训内容。同时,为了强化教育培训效果,增强说教氛围,还要在教育培训方案中列人警示教育的板块,就是要把已发生的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相关案例引人课题,引人培训教育体系,从而以做效尤,达到警示的效果。
3.3铭记安全法纪,严守安全规则
在煤矿安全生产领域也是如此,就是要充分发挥法纪的震慑作用,让每一名煤矿生产工作人员都高度明白一个几千年来的真理—“官法如炉、神目如电”,无论是哪一个、哪一位,只要是因为煤矿“三违”而引发重、特大事故的,那么就要被绳之以法,就要银挡人狱,受到法律应有的制裁和惩戒。那么,在制定煤矿“三违”教育培训方案的时候,就要把相关的安全法律法规融人到教育培训内容中来。先说大、再说小,那么安全法纪铭记明白之后,还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则,因为有了安全法律法规的提醒,所以在教育培训的时候,安全操作规则、规程就更容易接受,学习的态度也会更积极。
3.4建立提醒机制,常态安全教育
煤矿安全教育培训是一个特殊的安全教育体系,其根本区别就是需要融人更多的提醒标识、提醒机制,例如在每次煤矿工人人井的时候都会有“生命重于泰山”、“安全为天”等重要警示,其根本原因是煤矿工人的工作比较辛苦,在较为繁重的体力劳动之下,人的思想就会进人疲态、就会产生习惯性的麻木,这时就需要在制定煤矿“三违”教育培训方案中,融人提醒机制、建立提醒机制、实施提醒机制。另外,在煤矿“三违”教育培训中,必须要抓好三个“重点”,一个是抓好重点区域,就是要在煤矿的易发区域、多发区域中,加强工作力量,实施重点防护,增加检查的次数和频次;另一个是抓好重点部位,就是在容易出现“三违”行为的工作岗位,工作部位.都要进人煤矿安全生产重点监控的范围之内,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掉以轻心;第三个是重要环节,主要是煤矿生产中的重要流程,比如打眼、放炮、运煤的溜子等都属于这一范畴,都属于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必须要在生产工作中严格抓好,确保万无一失。总而言之,在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中,必须要保持一种常态、坚持一种恒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把煤矿“三违”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不折不扣地的抓好、抓牢、抓出成果。
4.总结
一是培训演练实地化。在培训过程中,在上好理论课的基础上,注重实际操作演练,把教育培训课堂办到乡镇、村屯以及田间地头,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因路途遥远而不便参加培训的难题,而且解决了产学脱节的问题,受到学员的欢迎。二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实行理论授课、实训操作和生产指导相结合,增强培训实效性。三是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电化教学。
2存在的问题
(1)操作手对农机安全生产认识不到位。操作手普遍认为,农机在农田里作业,不经常上路行驶,考不考证无所谓,导致无证驾驶现象增多,安全隐患增大,农机培训生源紧张。(2)农机培训内容单一。只是对农机驾驶员进行培训,对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培训还没有开展,现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培训工作主要由市农机技术推广部门负责,导致操作培训与农业生产技术培训脱节。(3)农机培训人员知识更新速度较慢。培训内容始终停留在原有的基本知识水平,对快速更新的新技术掌握较慢且肤浅,不能很好地传授给操作手。
3发展方向
公益性教育培训致力于以最低成本提供优质教育,努力平衡社会教育资源分布,青少年宫教育就是最好的范例。公益教育具有丰富的内涵,是融参与、合作、服务反思和责任于一体的社会服务和知识学习教育,其社会效益价值在其自身价值体系中占据突出地位,同时也在各类教育资源的社会价值排名中位列前茅。简而言之,公益性教育培训在发扬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以及创建和谐社会等社会问题上具有突出的效益价值,是经济效益所无法比拟的。
1精神文明效益价值
我国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包含思想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方面,思想建设为民族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为国家贡献智力支持。公益性教育培训之于两方面的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深厚的效益价值。公益性教育培训作为科学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有效弥补了学校教育缺陷,与之共同形成了完善的科学教育体系,以独特的教育模式向社会贡献着智力成果。同时,公益性教育培训的理念及实质,深刻体现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与国家实力,所以能够向学生灌输思想上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向心力,有力维护着思想建设。因此,精神文明效益价值,是公益性教育培训所产生的社会效益价值的首要表现。
2物质文明效益价值
物质文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物质文明建设有赖于精神文明的支持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基于上文所述,公益性教育培训能够产生巨大的精神文明效益价值,因此能够成为国家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持力之一。换一角度来看,公益性教育培训的目的与传统学校教育目的相仿,均力争培养科学文化人才。科学文化人才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关键生产力,可以有效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从而为物质文明建设服务。因此,从长远角度来看,公益性教育培训创造了数量可观的物质文明效益价值。
3和谐社会效益价值
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教育的发展,让人民共享教育成果,是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公益性教育培训,因其在经济方面的突出优势,有效规避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陷阱,强力推动着教育成果的共享化。而且,公益性教育培训,终其根源,即是提升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精神思想素养,因而对于倡导诚信友爱、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理念具有重大价值意义。综前所述,公益性教育培训的社会效益价值集中体现在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
二、提升公益性教育培训社会效益价值的策略构建
综前所述,公益性教育培训之于我国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效益价值,“已成为提升全民公益素养的一种期待”。但不能忽略的是,我国的公益性教育培训起步晚、发展速度缓慢。如欲最大程度发挥公益性教育培训的社会效益价值,就必须积极探寻优质发展策略。
1加大政府投入力度,逐步实现全面公益
以青少年宫为典例,我国的青少年宫承担着少年儿童课外教育、社会群体培训的重任,从理论上来讲应该得到较多的政府支持。“政府是整个社会公共产品提供的主体,也是公益教育的主要提供者”,但是从工作实践来看,我国各地青少年宫建设水平参差不齐,所能得到的政府财力供给有限。社会的重视和政府的财力支持,是青少年宫等公益性教育培训机构发展的关键推动力。公益性教育培训的社会效益价值的充分发挥,以及教育全面公益的逐步实现,有赖于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投入。
2改善公益教育基础,提升公益教育水准
社会效益价值之于公益性教育培训来讲,既是其发展的成果,又是其前进的助推器。因此,提升公益性教育培训的社会效益价值,仍然要从改善其本质的教育模式入手。公益性教育培训形式多种多样,对教育基础设施有严格要求。例如,在青少年宫的建设完善过程中,一方面,要着力完备公益性教育培训的硬件设施,营造良好的教育培训环境;另一方面,要提升公益性教育培训的软实力,从师资建设、教学理念、教育模式等方面进行及时更新,全力提升公益教育水准。
3丰富公益教育内容,拓展公益教育主体
公益性教育培训,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和知识传授,逐渐融入进丰富多彩的兴趣教学模式。在此背景下,未来的公益性教育培训要继续丰富教育内容,开展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例如在青少年宫中,可以创设更加全面的兴趣小组、群众活动以及阵地娱乐活动等。同时,伴随教育内容的丰富完善,要配套扩充活动参加人群,即拓展公益性教育培训的参加主体。这样有利于让更多的人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与成果,使其社会效益价值得到广泛传播。
4打造公益教育品牌,完善公益教育体系
公益性教育培训,虽然始终坚持非营利性原则,但仍处于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和影响下。因此,为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价值,公益性教育培训机构必须全方位完善公益教育体系,进行品牌化建设。一来打造坚实过硬的公益教育服务品牌,二来健全公益教育配套服务体系。从而争取使更多的人参与到公益性教育培训中来,将其社会效益价值放大化。
三、结论
培训计划是按照培训需求而制订的培训方案,是培训工作的具体实施框架。制订培训计划,包括确定培训时间、培训内容、授课教师、培训形式等。根据国家心理咨询师报名考试时间,培训班适当延长了培训时间跨度,注重打好理论基础和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培训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理论部分,包括基础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及心理测量;二是实践部分,包括心理诊断技能、心理咨询、心理测验技能;三是考试技能部分,主要是根据心理咨询师考试内容,进行诊断、咨询、测量方面的复习。授课教师以学校心理系教师为主,选派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教学组,制订详细的教学计划,系副主任担任教学秘书,教学组通过集体备课,将培训目的、培训要求传达到全部任课老师,将培训内容和教学目标明确到每一位老师,确保了教学计划的连续性、有效性和实用性。培训形式需要灵活多样,培训目的是提升专业能力,在必要的理论教学外,最重要的是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培训过程中要注重与参训教师的互动,注重参训教师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
二、培训课程开发
培训课程开发从开发的程度可以划分为完全定制开发、半定制开发和直接引进。完全定制开发是完全基于课程的开发流程进行开发,需要解决的是既定的问题,要投入很大的人力或财力。半定制开发是进行内训的课件开发的主要形式,主要是根据已有的培训课程,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培训课程进行调整,调整的主要内容是课程结构和案例,使得单次培训的内容和背景资料更有针对性,从而增强培训的效果。直接引进的课程一般来说并不是很多,一般直接引进的课程大多是专门做课程开发的公司开发的课程。本项目采用半定制开发的形式进行课程开发。在培训课程设计上,突出“打牢理论基础、提高操作能力”的特点,将授课内容分为基础理论、实践操作、考试辅导三个部分。具体培训内容包括:基础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变态与健康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心理测验技能、心理诊断技能、心理咨询技能等专题。安排心理学系具有丰富国家职业资格培训的专家和教授授课,参与授课的13名教师全部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博士学历。
三、培训实施
培训实施是培训过程的中心环节。培训目的能否实现、培训计划是否有效、培训课程是否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完全依靠培训过程的实施。本期心理咨询师培训班,为提高培训质量,便于参训教师自学和消化吸收授课内容,适当延长了授课时间跨度,培训班从6月7日至11日1日,安排周末和暑假期间共面授学习20天。通过培训,进一步打牢了参训教师的理论基础、更新了观念、提高参训教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掌握解决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的方法与沟通技巧,能够对工作中遇到的常见问题解决提出解决策略和解决方案;提高心理健康辅导的工作能力,能够满足教师实施心理健康辅导策略、方式方法、经验技能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的需要,满足教师对儿童、青少年群体在现有生存发展环境中成长的心理引导、辅导、咨询和服务的需要。在培训实施中,严格执行考勤管理制度,并定期公布考勤情况。提高考勤主要依靠授课教师、授课教师与参训教师的互动以及周到细致的服务。依靠授课教师是指要有一批知识丰富、教学生动,能让参训教师通过学习有促动、有提高,从而愿意听、愿意学。授课教师与参训教师的互动包括课堂上和课堂外,参训教师都是一线的老师,在培训期间希望能通过培训能够解决一些工作中遇到的疑问,授课教师要乐于答疑,与参训教师多沟通交流,增强学员的认同感。周到细致的服务,主要是为参训教师提供尽可能方便的午休、就餐,以及停车服务等,让参训教师在培训过程中感觉到处处被关怀,时时被关注。
四、培训效果评价
新时期的农民工由于成长环境、家庭环境都与上一代农民工不同,他们对于城市的渴望程度更深。他们不满足于在城市打工攒够钱之后回到农村去生活,他们更加希望融入城市、成为市民扎根于城市中。但是由于农村发展水平、教育水平较城市还需提高,这使得这批有梦想的新时期农民工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会遇到一定困境。也正是因此,他们在遭遇困境的时候内心的困惑也比市民更大。针对这一情况,社会需要关注农民工的利益,特别是新时期农民工的梦想。站在新时期农民工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了解他们的需求与梦想。作为城市建设与发展的主力军,他们的教育需求随着城市的发展在增加。只有重视这个问题,才能改善新时期农民工的生存状况、构建起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新时期农民工教育培训面临的问题
(一)经费问题
虽然目前社会对于新时期农民工教育培训的问题非常重视,但是农民工教育培训需求也很大,社会投入与需求相比还有差距。差额往往需要用人单位和农民工共同来承担。而真正履行教育培训农民工这一法定义务的企业并不多。由于农民工流动性很大,用人单位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往往不会在农民工的教育培训上投入太多那么对于有意愿接受教育培训的新时期农民工来说,这笔费用便需要自己承担。农民工的工资不一定承担的起这笔费用,同时,由于农民工的消费观念影响,他们也不一定愿意投入这笔费用。
(二)认识度不够
只有新时期农民工有教育培训的需求是不够的,社会必须要对此问题重视起来。农民工是城市建设的主力军,农民工的市民化也就是城市化。需认识到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可间接的推动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并明确自身在农民工培训中的责任以及主导地位。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看,农民工这一劳动力人群流动性较大。一般用人单位都不会把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当作一种人力资本的投资,担心这笔支出收不到回报。这种想法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并没有考虑到长远的利益。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人才资源上。对农民工进行教育培训是提升企业劳动力整体素质的手段,同时也能凝聚农民工的心,降低他们的流动性。
(三)培训机构机制不完善
对于新时期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教育培训的专业多、领域宽,需要对受教育培训的农民工进行细分之后进行,必要时需要针对农民工的不同教育需求制定不同的培训方案。但是现有一些农民工教育培训机构缺乏一套完善的教育机制,忽视了农民工对于教育的需求以及曾经的受教育水平,在对农民工进行教育培训时不分对象和层次,统一进行教育培训。这样不但不能达到教育培训的目的,反而浪费了教育资源。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应该以就业为导向,忽略农民工自身的职业规划,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培训是没有效果的。只有以农民工为主体考虑他们实际的教育培训需求,并以此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计划才能达到教育培训的目的。
三、新时期农民工教育培训的策略
(一)完善机制
要想达到对于农民工教育培训的目的,首先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教育培训机制。一套完善的教育培训机制需要包括政策、法规、制度等方面的内容,更需要具有长久性和稳定性。除此之外,政府还需要制定一套全面、协调的激励政策,鼓励用人单位主动积极的组织农民工去参加教育培训,鼓励农民工自己主动积极地参与教育培训。教育机构需要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深入研究,力求在现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完善农民工就业准入制度,让农民工就业制度逐过渡到“先进行培训后就业”的形式。同时建立咨询平台,帮助农民工解决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二)加大投入
农民工教育培训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机构的建设和体制的完善都需要资金的支撑。这就需要政府和用人单位提高对农民工教育培训的重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由于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仅仅有资金的投入是不够的,人力、土地的投入都是必要的。政府可以建立起一个专门的农民工教育培训管理机构,将农民工的教育培训纳入社会公共服务之中,并且整合农村现有的教育资源以及职业技术学校的资源,加强农民工教育培训基地的建设。用人单位需要考虑长远的经济利益,加大对于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力度,对于有上进心、肯努力的农民工,更需要当作人才资源进行重点培养,改变农民工流动性大这一局面,让农民工进过教育培训后提升技能和素养,更好地为企业创造利润。
(三)分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