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3 15:11:1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小学数学课改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美国教育非常重视中小学生的数学活动课。学生的数学知识的获得是通过游戏、实验、调查、讨论、演讲、探索、写小论文等活动得到的,一堂课中所教的数学知识哪怕很少,但获得这个知识的过程与方法却不容忽视。美国的数学活动课的设计,在内容的选择上,遵循趣味性、实践性、探索性;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以活动为载体、以亲身体验再创造发现为认知途径;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性。在活动课中,教师更多的是关注解决问题的策略,而不是最终的结论。教师总是设法创设一种愉悦而富有思考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接受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在发展创造性思维的情境中遨游。近年来,我国也在大力提倡“情境教学”,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去。把“学”的权力还给学生,把“想”的时间交给学生,把“做”的机会还给学生。只有朝这个方向的数学课程改革,才能真正转变中职学生的厌学情绪。
2对中职数学教材编写的思考
如果说中职学生普遍对数学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存在厌学情绪,那么应该说教材编写脱离中职学生实际是一个主要原因。事实上,尽管教材作了多次修改,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仍基本与高中相当,中职特色不明显。鉴于进入中职的学生数学基础普遍较差和数学教学课时限制的现状,现阶段教材没有与初中数学教材相衔接的自然过渡,对中职学生而言缺乏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因而数学学习的难度加大。现行教材要求中职学生必修部分内容面广,未体现出中等职业学校不同专业对数学要求的差异性,因而缺少针对性,是否可以开设类似小学、初中教材,增加符合中职学生心理特征的讲故事课、趣味游戏课、思维训练课、操作实践课等活动课呢?是否可以在教材里就创设教学情境,以实验、调查、讨论、演讲、探索、写小论文等活动为主线,突出数学思想方法,融入数学知识呢?是否可以改变教材的一副“学究”面孔,增加一些数学史、数学家传记、数学趣事轶闻等文化内容,编写得通俗、生动、引人入胜些呢?……这里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下面就“数列”一章提出一个编写建议(供讨论):(1)“世界末日”,介绍数列有关概念,不完全归纳、整体思想等数学方法。2课时。(2)“数学王子高斯”,介绍等差数列有关概念,推导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倒写相加法。2课时。(3)“国王的奖赏”,介绍等比数列有关概念,推导等比数列求和公式,错位相减法。2课时。(4)“兔子的繁殖”,介绍斐波那契数列,与黄金分割关系,寻找自然界的数列。2课时。(5)“购房贷款”,调查与探索,数列的应用,数列小结。2课时。
3对数学能力培养的思考
课程教学目标在能力培养要求中明确提出:“数学思维能力就是依据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类比、归纳、综合等方法,对数学及其应用问题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判断、推理和求解;针对不同的问题(或需求),会选择合适的模型(模式)。”课程教学目标在教学方法建议中也明确告诫我们:“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出发,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与保持,学习信心的坚持与增强,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包括思维参与和行为参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经历自身的思维活动,动手操作获得知识。创设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积极愉快的情感,激活学生合乎情理的思维,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优良思维品质,也正体现了“激励、唤醒、鼓舞”的作用。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还应该补充一句“授人以渔不如启导学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中职数学教育改革更需要启导学生学的欲望、学的方法,启迪中职学生的思维更是数学教育责无旁贷的使命。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已经把数学教育作为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手段,美国把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机领域的人才一起列为高科技人才,奥巴马总统多次强调要加强数学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甚至在总统竞选中公开指责罗姆尼数学太差。日本数学教育改革的方向乃是强调“数学教育必须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结合并发展之,应当赋予学生将来在市民社会中强健的生存实力,数学教育不单是体系、逻辑和知识的教育,也是与人类生存方式相关的教育,它与文学一样,是人类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可见,对数学重要性的认知国内外都有共识。事实上,已经有人作过调查统计,在今后工作中,用到中学数学知识的人不到30%,而用到数学思想方法的人超过90%。数学教育改革应该突出什么很清楚了。可以设想,在中职教育中,忽视数学能力教育,忽视数学思想方法教育,学生不善于分析归纳,不善于猜测联想,不善于抽象概括,不善于推理探索等等,这样的学生的能力是可想而知的,这样的教育改革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4结语
关键词:新课标 体验 再创造 做数学 说数学 用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5-018-01
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沐浴着新课程的阳光,我们“豁然开朗”:教师不是“救世主”,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学习数学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有意义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一、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 如学完了“圆的面积”,出示:一个圆,从圆心沿半径切割后,拼成了近似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大6厘米,求圆的面积(下图)。乍一看,似乎无从下手,但经过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长方形的周长不就比圆周长多出两条宽,也就是两条半径,一条半径的长度是3厘米,问题迎刃而解。
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二、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
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皮亚杰指出:“传统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如: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围成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各是多少?学生直接解答有困难,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 长方形纸是怎样围成长方体纸盒的,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解决问题。
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三、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
这里的“说数学”指数学交流。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为“个人创造的数学必须取决于数学共同体的‘裁决’,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方法、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因此,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才能顺利地共同建构。
四、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高职院校数学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院校及教师要严格依照系统理论,将教学大纲、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结合在一起,形成统一的系统,要针对上述理论内容,全面提升高职院校特色,提升教学与职业之间的需求效果,增强教学实用性。
1.1系统目标构建,走向改革正确方向在对高职院校数学课程改革时,院校及教师要对高职教育特色进行全面分析及了解,依照高职教育中对学生技术性、实用性的要求,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数学教学内容。院校及教师要将培养目标定位在对学生能力的拓展,确保将数学学习与职业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提升学生在今后职业中的发展效果。高职院校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主要分为以下三大类,第一,生产或服务行业中的技术人员;第二,经营性岗位中管理人员、经营人员;第三,高技术操作岗位中的技工人员。因此,在基于系统理论中的高职院校数学教学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院校及教师要对上述方面中应用到的数学知识进行强化,形成以实用为主体的教学目标。
1.2系统关系调节,处理存在教学问题在实施关系调节的过程中,院校及教师要处理好以下几方面内容:(1)处理好职业方向针对性及终身发展需求性之间的关系。院校及教师不能仅仅将高职数学教学作为一个阶段性教学内容,需要将上述内容发展成终身学习教育,让学生能够形成终身学习意识,提升可持续发展效果;(2)处理好教学内容应用及科学知识系统线性之间的关系。在该处理的过程中,高职数学教学要将学生今后职业方向作为建设基础,弱化对支离破碎的概念、公式、定律,降低学生可能产生的厌烦情绪。教师要将学科之间的知识形成系统,以应用为目的,让学生在应用的过程中对上述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深入了解,融会贯通;(3)处理好学科知识重点与学生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高职院校在实施系统理论教学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及时调整知识内容,对知识系统进行构建,确保重点、难点突出。在处理重点、难点时,教师要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基础,确保教学内容深浅适宜。
1.3系统内容选取,提升教学改革质量在实施系统理论下的高职院校数学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院校及教师要保证教学内容“够用”,保证学生能够学过,能够顺利应用。例如,在对高职院校中会计、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进行数学课程教育的过程中,院校可以将教学的内容重点放在初等函数、微积分、概率分布及统计等内容上。院校可以适当设计单利、复利、税收、利润、收入、收益等方面的教学练习,确保上述专业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身能力;在对理工类学生进行数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院校可以将内容放在初等函数、微积分、向量及空间几何、线性代数等方面,设计数学模型及数学软件等教学内容,提升学生能力素质。
1.4系统方法优化,降低数学学习难度系统理论要求高职院校数学课程教学从主体出发,以系统角度实施教学,完成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及能力培养。实施数学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将教学内容作为教学主体,循序渐进。例如,在实施空间解析结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从空间解析几何的特征出发,确保学生能够认识到空间解析几何。完成上述教学后,教师可以对空间解析结合中的内容细化,丰富二维空间及三维空间内容,从主体到细节,降低学生理解难度。除此之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以树状结构、环形结构等确保学生理解之间的关系,可以使用类比法、对比法等提升知识理解效果,确保学生认识到数学的本质。教师要以降低教学难度为基本,依照系统之间关系、内容,对各项教学方法进行合理选取,最大限度改善学生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学习效果。
2总结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有效性
一、关注生活经验是有效学习的基础
一切科学知识都来自生活,受生活的启迪。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生活经验是否丰富,教学中能否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去学习新知识,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孔企平教授在谈及有效学习时认为,“经验”,它是一个名词,表示过去在生活中的感受;又是一个动词,表示现在的情境,经验是进行有效学习的基础。在“有效学习”的实践与探索活动中,我们注重联系学生实际,创设情境,借助学生头脑中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例如,例如,教学《中位数与众数》一课时,老师设计了“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在招聘公告上写作(课件出示):“某公司招收工作人员若干名,月平均工资1000元,有意者请与本公司联系。”有一位青年去应聘,工作一个月后,工资发下来,一数,怎么,才600元,他就去找公司领导,公司经理拿出了公司工作人员的工作表。
他一算,工作人员的平均工资是1000元没错呀,可他还是有上当受骗的感觉,为什么会这样,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开了。“由于经理和副经理工资很高,所以平均数不能真实反映大多数员工的月工资水平”,大多数员工的工资是60元,应用这个数反映员工的工资水平”,“员工工资水平有高有低,可以取其中一个中等收入作为员工的工资水平”……这时,教师顺水推舟提出“中位数与众数”新知识,指出,除了平均数外,数学上还有两种统计量可以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众数,例如,这个公司大多数员工的工资是60元,60元就是该公司员工月工资数据的众数。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中间的数据称为中位数。例如该公司员工月工资从小到大排列,650元正好是中间的数,这个数就是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二、以活动为主线是有效教学的基本形式
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构建以活动为主线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领悟数学、理解数学。为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实际教学中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2.1营造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需要强调的是,教学中应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欢乐、宽松的学习环境中主动学习。这里提出以“四无”为衡量、判断是否营造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教育环境标准,即童言无忌—让学生在课堂上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意见;童心无畏-—良好的氛围给学生一种安全感;童真无邪学生发表自己真情实感,不必人云亦云;童爱无限一一课堂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生活的美好,分享着学习成功的喜悦。
三、重视发展思维能力是有效教学的核心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思考的学问。思维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怎样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笔者认为,应该实现“三个借助,三个转化”。
3.1借助表象,实现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
所谓表象,是指过去知觉的对象和现象在头脑中产生的印象,它既能以直观的形象来反映现实,又有一定的概括性。教学时,教师应把抽象知识“物化”成学生摸得着、看得见、可操作的具体材料。通过眼、口、脑、手多种感官参与,建立丰富的表象,促进思维的内化。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因为分数是一个抽象概念,教学时可以先用具体事物让学生操作,把一张圆纸片平均分成2份,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平均分成4份,再把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与其他各份一一比较,通过操作,形成感性认识。再要求学生观察一条绳子,不动手,想象把其平均分为3份,用手比一比,每段多长,学生想象平均分绳子的过程,实际上是以原来动手操作、感性认识在脑中留下分数概念的表象为支柱,通过想象,实现了思维内化,促进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
3.2借助“说理”,由思维无序性向思维逻辑性转化
小学生独立性较差,他们不善于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往往抓住某个字句作为思维的依据,如看到“多”字,就想到加,因而导致错误百出。我们把学生这种思维称为“思维的无序性”。为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需要加强了数学语言的“说理”训练,有计划、有目的地让学生用语言叙述、概括出需要解答问题的数量关系,对部分问题,学生列出算式后,还要求学生)用语言叙述出为什么这样列式,其依据是什么分析、比较、综合的思维的逻辑性。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数量进行概括、推理,从而发展学生
四、让学生经历再创造是有效教学的目的
学习不是纯粹的模仿和纯粹的记忆,学习是一个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让学生经历这个过程,是有效教学目的之一。为达到这个目的,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4.1为学生提供探索、发现的素材
我们应大力提倡创造性使用教材,将书上静止的知识转化为学生主动探索、发现的对象,使学生的观察、思考、猜想、探索有一定的凭借。例如,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时,教师有意识地将陈述性知识(是什么)转化为探究性知识(为什么),改变先用例题讲解,让学生明白计算法则后再指导学生巩固练习,而采用先让学生自学例题,再要求学生讨论,为什么两位数乘一位数列竖式笔算时从低位算起,而不从高位算起,学生通过两种算法优缺点的比较,领悟了计算方法。
4.2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以学论教
一、语文为枯燥的班会课注入了一泓活水
每周一节的班会课是班主任进行思想教育的主阵地。过去,我大多采取满堂灌的方式,或表扬好人好事,或批评不良现象,或讲一些空洞的道理,尽管我讲得辛苦,但效果并不理想。于是,我有意识地尝试把语文知识、技能引入班会课,在轻松愉快的语文训练中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1.成语中学做人。我首先布置学生把有关为人处事方面的成语分褒贬两方面精选出来,每人至少一条,全班共列举了30多条。褒的如:老老实实、宽大为怀、光明磊落、能屈能伸、披肝沥胆;贬的如:华而不实、趋炎附势、阿谀奉承、求全责备、朋比为奸。尔后,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引导学生分清是非,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培养正直、善良、忠诚等做人的品格,学会做人的道理。
2.寓言中学思考。古代不少的寓言既包含生动的语言艺术又包含深刻的辩证法因素,如《自相矛盾》、《盲人摸象》、《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等。班会课,我让学生先讲述寓言故事,然后联系实际评析,引导学生全面、动态、联系地观察事物,反对孤立、静止、片面地看问题,从而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
3.古诗中学科学。我常常选择一些包含着科学因素的古诗句集中在班会课上赏析。学习《明月几时有》,我让学生明白了“高处不胜寒”的天体常识;学习《惠崇春江晚景》,我引导学生领略了“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句把科学知识融于鸭子恣意戏水情景的自然与妥帖;学习《枫桥夜泊》,我启发学生理解“夜半钟声到客船”所体现的声学原理。这样的班会课,使学生在艺术美的陶冶中受到了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教育,从而培养了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
二、用语文去美化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人们喜欢贴上一些名言警句加以美化。我觉得,名言警句固然对学生有激励作用,但未必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尝试这样的方法:首先向学生征集格言,指导学生将自己对人生、社会、学习、生活的种种感悟,精练准确地概括成句;然后评选若干佳句,让学生工工整整地写好、裱好,贴在教室里。这样,既可以鼓励学生广开视野、感悟生活,又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而且使他们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下面是部分学生最近撰写的格言:1.浪费一分时间,就失去一份财富。2.青春,纵之则短,珍之则长。3.付出必有回报,耕耘定能收获。4.刀子不磨会生锈,人不动脑会落后。5.耸天的大树是一枝一杈组合起来的;渊博的知识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
我还在教室里挂上一块小黑板,开辟了“每日成语”栏目,布置科代表每日写一个成语并加上注解,然后每周一早读课对上周刊出的成语进行小测试,每学期进行一次大测试。日积月累,学生理解运用成语的水平大大提高,并由此激发好积累词语的积极性。每个学生都备有一个精美的本子,把刊出的成语记下,然后还写上了一段对这条成语的理解与感悟。教室的学习专栏,开辟了“每期古诗”、“每期名言”、“名人学语文话语文”等小栏目,使学生积累了不少古诗、名言、名人故事等,这对丰富他们的写作材料帮助很大。
寝室是学生主要的生活环境,我也要求学生利用语文去布置它、美化它。学生们有的在寝室一角开辟了文学小书库;有的把语文书里的插图临摹下来贴在床头;有的则抄一首小诗、一句名言、一则小故事或小幽默挂在墙上……每当我走进他们的寝室,就仿佛置身于一个语文小世界。
三、让语文智慧的火花去点亮学生的心灵
班主任的思想工作面对的是学生丰富多彩的心灵世界,教师若能巧妙地将语文的睿智之花、情感之花与学生的心灵世界发生碰撞,思想工作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记得有一次,学校图书馆窗户的玻璃被人打破了,有人反映到我这里,说是我班里的学生干的。我没急于展开调查,而是利用语文课,与学生一起回忆学过的《皇帝的新装》一课,并着重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小孩子”的形象,让学生理解“童心”的可贵、“讲真话”的可贵。第二天,学校图书馆的玻璃窗换上了一块崭新的玻璃。该周的周记里,有一位男同学主动承认了错误――原来是他踢球时不小心而为。他在周记里诚恳地写道:“是《皇帝的新装》里的小孩子唤回了我的童心。”
四、语文使学生积极主动思维
就师范专科学校课程设置问题国家教委颁布的两个“方案”虽已过去十几年的时间了,但是,很多师专学校的课程设置还存在很多问题,不能与方案的要求相契合,与教育要求和社会需求相脱节。所以,本文就师专数学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并就实际情况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师范专科;数学教育;课程设置
1995年,国家教委师范司颁布了《高等师范专科教育二、三年制教学方案(试行)》(简称《教学方案》),由此,全国师专教育界如火如荼的开展了关于有关师范专科课程改革的大讨论。之后,师范司又于1997年8月了《高等师范专科教育二、三年制八个专业学科必修课程方案与说明》(简称《课程方案》)。这一《课程方案》为师专课程设置提供了指导性意见。但两个《方案》颁布以来,绝大多数师专的教育改革还远未达到《教学方案》的要求,课程改革也未与《课程方案》相契合。尤其2012年2月国家颁布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小学教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然而目前,我国师专的课程设置还存在着太多问题,与国家对小学教师的专业要求及社会需求相差甚远。所以,本文就师范专科学校数学专业课程设置展开几点讨论。
一、师专数学教育课程设置现状
1.课程设置没有结合培养目标彰显专科特点
从角色定位来看,师范专科与师范本科是有本质区别的,如果说本科是重理论的话,那么专科更应重实践。每个教育层次都应该有它非常鲜明的特点。然而,就数学教育课程设置这一方面来说,师范专科和本科之间的区别变得模糊不清。多数师范专科学校课程仿效本科院校课程设置。不仅设有数门专业必修课,还要开设专业选修课,就目前来看,师范专科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基本上是面向农村的合格的小学数学教师,能够“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那么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更多的需要是什么?如果师范专科学校一味仿效本科课程设置,确实有点“东施效颦”的味道了,既不能像本科生那样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不具备专科生本该有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这样的“夹生饭”符合谁的需要呢?所以,就课程设置这一方面来讲,师范专科如果不能建立自己特有的鲜明的特点是很难立足于社会的。
2.专业课程开设的纷繁复杂
有人说师范教育是双专业教育,既要学习学科专业知识,又要学习教师教育理论,我认为仅仅是这两方面知识已经满足不了现在社会需求。年国家教委颁布的《教育方案》中明确要求师范专科学校所开设的课程应包含六个模块,即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教育课程、特设课程、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这体现了现代师范教育的培养方向是综合素质。并非单纯的“学术性”或是单纯的“师范性”,这一改革措施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所以,对于师范专科学校来讲,所开设的课程要找到各类课程比重的最佳结合点,不能顾此失彼。但是,就目前来看,很多师范专科学校还是把数学专业课所占的比重过大,不仅有专业必修课,还要开设专业选修课,不说师范专科学校的师资条件有限,就学生方面来说,对选修课的重视度也不像必修课那样,况且数学学科相对来说比较枯燥,这样数学选修课的开设未免显得流于形式。我认为学科专业只是代表一个方向,并不一定就是要占绝对的比重。
二、关于师范专科数学专业课程设置的一些构想
1.结合培养目标,定位角色
明确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合格的小学教师,不是学术性人才,而是应该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教学人才,所以要有区别于本科的课程设置,不是简单的把本科院校的课程删减了几门就是专科学校课程了,作为师范专科学校,课程设置要有自己的特色和侧重点,结合《教学方案》中课程要求的六大模块,来建设自己的课程特色。对于“特设课程”这一块,我个人认为不宜做统一要求,应根据本地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师范专科数学专业的特设课程未必一定是有关数学学科的课程,如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数学专业课程,根据现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学校自身在艺体课程方面的优势以及重庆周边山区农村小学在某些方面的薄弱现状,所以在特设课程这一块开设了文学、历史、音乐、舞蹈、钢琴、手工、美术、体操等课程。音乐、舞蹈、钢琴、手工、美术等课程的开设不但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这些课程也是符合本地需求和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要求。
2.专业课程设置不必过于追求形式
对于数学专业课程的开设,很多师范专科学校开设了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加起来至少十五门以上,数学学科重在培养人的思维,思维的培养我认为重在课程的“质”,而并非“量”。另外,结合师范专科的师资条件和学生的主观意愿上的被动选择,我认为选修课没有必要开设,必修课中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和解析几何三大主干课程地位不可动摇无可非议,离散数学取论性较强的复变函数是符合专科实际情况的。至于《课程方案》中提到的数学专业特设课程“数学史、数学建模、数学方法论、统计方法”,是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各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的把这部分课程加入到必修课中,至于普通物理,作为专科学校把它改为自然科学基础更为合适些,使学生在各方面知识都涉猎一些。
关键词:高校文科;高等数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9-0225-01
1 文科高数应当作为民办高校文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
文科高等数学(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文科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文科高等数学的教学目标是:介绍最有用的基本数学概念与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主要指抽象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运算能力以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作为一门科学,文科高等数学和高等数学一样,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抽象性是数学最基本、最显著的特点。逻辑性是指在数学理论的归纳和整理中,无论是概念和表述,还是判断和推理,都要运用逻辑的规则,遵循思维的规律。人类社会的进步与数学这门科学的广泛应用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到了现代,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和普及使得数学的应用领域更加拓宽,现代数学正成为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同时也广泛和深入地渗透到了社会科学领域。因此,学好文科高等数学对民办高校的文科生来说相当重要。
2 文科高等数学课教学的现状
(1)教育职能部门对文科高等数学教学没有作统一要求;无学大纲,无统编教材。大部分教材的内容量过大,知识跨度较大,课后练习题缺少之又少,甚至出现上、下篇的练习题雷同。
(2)民办院校在课程体系中对文科高等数学课的重视程度不够,有的大量压缩课时,有的甚至视高等数学课为考查课,对文科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缺少更深层次的思考。
(3)民办高校的高数教育者,大部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比较陈旧,并且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服务课堂上欠佳。
(4)民办高校的文科生的中学数学基础相对来说比较薄弱,对高等数学具有畏惧感,学习方法不当,严重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积极性。
(5)民办高校专科使用的专业课教材,基本上是本科教材的缩影或简化,与高数能联系上的知识比较少,这样无法突出数学的应用性,使得学生不知道学数学有什么用,导致“高等数学无用论”。
3 民办高校文科高数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文科高等数学的价值不仅仅局限于社会的应用和功利方面,它对于人们理性思维与思辨能力的培养、智慧的启迪和潜在能动性与创造力的开发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科高等数学不仅仅是为文科生的专业课打基础,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应用能力,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和意志品质。
目前,许多人认为民办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学生只要学好专业课、具备一定的实践技能、能就业就算达到教育的目标。因此,作为基础课的高等数学受到轻视,人们忽视了高等数学对人的思维和创造力的锻炼价值。学是循序渐进的,不打好基础,又如何构建大厦?仅仅抓住纯应用型专业课程,培养出来的只是暂时符合条件的操作员,他们缺乏持续发展的弹性,可塑性不强,跟不上职业变化的需求。所以,从民办教育的角度看,尽管高等数学教学确实存在着许多问题,但是并不能就此认为高等数学是无用的,只有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探索适合高职教育规律的教学改革,才能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4 民办高校文科高数教学改革措施
4.1 民办高校文科高等数学大纲和教材的改革
文科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必须要有配套的大纲和教材改革。教育职能部门应对文科高等数学教学作出统一要求:学大纲,统编教材。各个院校,特别是民办院校在选择文科高等数学教材时,应充分考虑各个专业的本身特点,选择那些比较有权威、内容比较精炼、知识跨度比较小、课后练习比较适中、对学生以后的进一步深造比较有帮助的教材。
4.2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服务课堂
在文科高数课上,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数学软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把“直观性”和“应用性”结合起来,这样不但能增加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还能使学生产生看得到、摸得着的感觉,以后就会想得到、做得到。另外也可以利用网络技术进行网上教学,在校园网上建立高等数学课程网站,学生通过上网可以反复学习、自主学习,教师也能上网与学生互动交流、解答疑问、布置和批改作业等。同时,由于现代教学手段具有强大的链接功能,可以随意地插入许多软件、制作精美的动画片和具有交互功能的课件,还可以播放声音电影等,从而产生美妙的视听效果,创设令人赏心悦目的教学环境,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强了高等数学课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4.3 以数学实验辅助教学
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非常重视对学生运算能力和解题技巧的培养,而对于民办院校的学生来说,数学是他们从事专业工作的工具,学数学主要是为了用来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即数学的“应用性”。数学实验是借助于现代化计算工具,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一种课程。它强调的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对实际问题给出相应的数学模型,具体的解算可以通过相应的数学软件来完成。这样可以把学生从枯燥的机械运算中解脱出来,无形中降低了学习难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
4.4 正确对待“数学课”的概念
数学课应当把数学成果的科学形态转化为数学知识的教育形态,因此,数学教师应当根据不同的授课对象和不同的教学目的,采取不同的、恰当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对文科大学生来说,应当尽可能地降低严格论证的要求,而侧重于介绍已有的数学知识,让他们学会运用。所谓“尽可能地降低”,并不是“取消”,而是:一要保证学生能够接受和理解;二是对一些特别重要、并不显然、而又不难证明的命题,应当给出严格的证明,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三是有些内容只需要学生知道是这么回事,并不要求他们完全掌握并能运用。
4.5 树立信心并养成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4.5.1 尽快了解掌握大学的学习方法
大学的高等数学课程,教材只是作为一种主要的参考书,教师往往不完全按照教材授课,这就要求学生以课堂上教师所讲的重点和难点为线索,通过大量阅读教材和同类参考书,充分消化和掌握课堂上所讲授内容,然后通过做大量习题来巩固所掌握知识。
4.5.2 学习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是重中之重,掌握核心思想和方法是目的
大学阶段的学习不能为应付考试,重要的是学习每门课程的内涵,即思想方法。高等数学中,为了提出或建立一种思想和方法,总要有基本概念、基本结论作为铺垫。只有把这些概念和基本结论掌握好,才能掌握其内在的核心思想和方法。
4.5.3 掌握四个环节,提高学习效率
第一,课前预习。第二,认真上课。听课是一个全身心投入――听、记、思考相结合的过程。注意、教师的讲解方法、思路,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关注你预习时遇到的问题,记好课堂笔记。第三,课后复习,循序渐进。第四,整体把握,不能断链。高等数学是一条完整的锁链,一环扣一环。对任何一个环节掌握不好将影响整个学习进程。
5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渗入专业知识
高等数学知识在各专业中应用的类型和深度是不一样的。因此要求数学教师要加强与专业老师的交流,以增加了解并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及时了解专业课将用到哪些高等数学知识,以及在什么地方用、何时用和如何用。高等数学课教师应该与专业课教师共同开展教研活动,一起根据高等数学课的特点、专业课对高等数学的要求,以及该专业的发展前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适合本专业学生的高等数学教学计划。高等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选例题要与专业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高等数学在专业领域和生活实践中的应用,体会和理解数学的“工具性”,要充分利用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兴趣爱好来提高对高等数学的兴趣,从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参考文献
[1]盛骤,范大茵.大学文科数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黄秦安,邹慧超.数学的人文精神及其数学教育价值[J].数学教育学报,2006,(4).[3]李玉琪.数学教育概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一)工科院校艺术团实践教学成果展示方式的单一化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矛盾
目前,工科院校艺术团的实践仅采用校园文化演出和比赛的方式检验教学成果,这种方式势必会把工科学生训练成非艺术专业的艺术专业学生,即他们表演的作品与本专业的学习没有直接联系,其表演水平却能够与艺术专业院校的专业团队水平较高低。这从工科院校在高校间的艺术比赛中所取得的成绩足以证明这一点。然而,我们的培养目标应该是用艺术训练不仅能够提升工科学生的艺术修养,更关键的是将其在本专业上的学习也更具有人文精神。在拥有一定艺术修养的基础上,培养其能够与本专业发展的创造型与创新型的能力。
(二)工科院校艺术团小范围艺术修养提升与工科院校整体水平较低相矛盾
工科院校学生艺术修养的提升目前只有靠选修课程进行,其中选修课不受重视等原因在实际教学中极大影响了教学效果,这也是从事选修课程教学的从业者们一直努力研究的方向。由于工科院校艺术团学生除了艺术选修课之外,还在艺术团进行艺术训练,所以他们的艺术修养要远远高于非艺术团的学生,这就会出现工科院校少部分学生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而绝大多数学生得不到真正的提升,从而使素质教育效果得不到全面的推进。
二、俱乐部实践教学改革
俱乐部实践教学是指,由艺术团团员自行组成不同的创意俱乐部,将自身工科专业与艺术元素进行创意结合并形成作品,指导教师对其思路与实践过程进行指导的实践教学方式。
(一)具体内容
目前,工科院校艺术团的实践教学仅采用指导老师进行艺术训练的教学方法,排练适合于演出或比赛的作品,作品排出后去参加校园演出或者比赛,其作品都由指导老师选择或编写。俱乐部实践教学将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具体内容如下:
1.艺术实训课程
由艺术团指导老师进行艺术训练教学,保持传统训练优质的方法确保艺术团水平的继续提升。同时,指导老师为配合创意俱乐部教学的顺利进行,需要在实际训练中对于训练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使得学生在此部分教学中不仅能够掌握一定的艺术技能,还能够积淀更深的文化艺术修养,进而为创意俱乐部教学奠定基础。
2.创意俱乐部
创意俱乐部采用以艺术团学生为依托,学生自主组成团队,团队成员以艺术团为主,也可以吸纳非艺术团成员一起加入,进行工科专业与艺术元素创意性结合的尝试与实施,专业老师负责过程性指导,并最终由学生自主创作出作品。
3.创意作品实践与展示
(1)每年举办创意俱乐部作品展并形成校园品牌文化此作品展可以将每年所有创意俱乐部的创意思路及作品全部展出,指导老师将其中可以在舞台实施的作品进行排演将其搬上舞台。一方面可以将此做成校园品牌文化;另一方面,可以打破传统艺术团艺术实践的单一化局面,使学生艺术团的艺术实践更加多元化。
(2)邀请企业关注创意俱乐部的作品,促进校企合作有些创意可能需要与企业合作实现,在作品展出期间,邀请相关企业参观创意俱乐部的作品展,与企业积极构建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企业实践平台与机会,为促进校企合作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3)艺术团排练作品可以从创意俱乐部作品中进行挑选创意俱乐部教学每年都会有部分作品诞生,这些作品不仅培养了工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团队合作意识,也为艺术团提供了更丰富的作品素材,艺术团是创意俱乐部作品的最佳实践者,完全可以将其中优秀的作品排练并参加比赛,取得的成绩将更能体现工科院校学生的人文修养和专业精神。
(二)俱乐部实践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
1.基本素养准备阶段
此阶段时间为一学年,主要进行的内容是艺术基本实训课程,是所有艺术团学生进入艺术团首要完成的阶段,也是俱乐部实践教学的准备阶段,为今后学生在俱乐部能够充分发挥艺术想象创造力奠定理论基础。
2.创意俱乐部创意进行时阶段
经过一个学年艺术实训课程的团员自由组合形成创意俱乐部。艺术团相当于一个大俱乐部,由若干个小俱乐部组成。艺术团艺术实训课程继续进行;同期各创意俱乐部每周自主安排一次沙龙活动,当有一些灵感创意时可邀请指导老师参加(指导老师可由艺术团指导老师和工科专业老师共同组成指导教师团队),经老师指导后形成创意方案并提交;指导老师根据各创意俱乐部提交的创意方案进行技术上的修改,与可行性测评,并给出专业指导意见。各创意俱乐部再根据指导老师的意见进行修改。以艺术团各团队为单位,举办“创意盛宴”沙龙活动。即将所有创意团队的创意方案在沙龙中展示,供所有人讨论,提出合理化建议。这一过程可以拓展参与人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此阶段历时一个学年。
3.创意俱乐部实施进行时阶段
各创意俱乐部根据最后的创意方案进行实践操作,历时一个学期,最终形成原创作品。其作品的多元化使得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允许出现多元化的实践方式。同时,创意方案也可作为艺术团作品选择的素材,供艺术团排演实践。
4.创意俱乐部作品展阶段
以互联网的方式进行创意俱乐部作品展。建立一个专门的网站,将所有创意俱乐部作品上传,并设立评选机制,由网友投票产生最佳创意等奖项。此阶段历时一个学期。
(三)俱乐部实践教学的实际意义
1.有利于实现工科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
目前,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已成为各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与方向。俱乐部教学以工科专业与艺术元素结合为契机,用跨界的方式来激发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采用俱乐部沙龙方式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只是起参与指导的作用,进而实现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可极大程度的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能够有效的实现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
2.有利于明确工科院校艺术团学生的专业方向
工科院校艺术团的学生其主要就业方向仍然以工科背景为主,作为艺术团指导教师必须明确学生的培养方向,不能本末倒置,将工科专业的学生培养成工科背景的艺术专业学生,这样不仅不利于人才培养也会影响其本专业的进一步学习。俱乐部教学手段与内容能够有效的帮助艺术团指导老师明确训练方向和艺术团教学对工科学生的实际意义。在教学中,不仅能够直接结合工科专业,还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路,拓展视野。
3.有利于创新作品产生
任何新鲜事物的诞生都是从概念或者创意中产生的,在俱乐部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产生各种各样的创意,这些都有可能成为未来各个领域填补空白的产物。从这个角度上讲,无论是工业的发展还是艺术的发展,其作品的价值与意义都是无法估量的。
4.其作品展非常具有实际价值
俱乐部实践教学成果以网站的方式展出,是其教学成果面向社会非常有效果的平台。政府、企业、各高校都可领略到各种极具创意的作品,可以极大的促进这些作品实现其实际的市场价值,最终造福于人类社会的发展。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