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3 15:10:4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天保工程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 键 词] 新造幼林地 鼠害 防治 工作 初探
1.林业概况及鼠危害情况
1.1林业概况
洛川县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位于延安市南部,全县总土地面积268.66万亩,林业用地面积174.88万亩,其中有林地87.94万亩,疏林地2.03万亩,灌木林地15.31万亩,未成林造林地15.84万亩,苗圃用地0.04万亩,宜林荒山荒坡53.72万亩,森林覆盖率32.70%。自1999年以来共实施“三北”、天保、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66.43万亩,其中 “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9.3万亩,包括人工造林4.7万亩,封山育林4.6万亩;天保工程43.34万亩,包括人工造林1.8万亩,封山育林6.4万亩,飞播造林35.14万亩;退耕还林13.79万亩, 包括人工造林12.59万亩,封山育林1.2万亩。新造幼林地面积的不断扩大成了中华鼢鼠、甘肃鼢鼠等其它地下鼠活动的又一场所。在对近几年林业重点工程检查验收中,我们发现鼠害危害新造幼林、未成林造林地相当普遍,分布面积广,种群密度大,尤其是退耕地造林中危害非常严重,经常出现植株大片枯死,直接威胁各项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的成果。
1.2 鼢鼠危害情况
鼢鼠(m.gospalaxtingi)群众通称“瞎狯”或“瞎老鼠”,在我县南北均有分布,它常年栖居地下,打洞潜土,食性杂,食量大,严重危害树木的地下部分及树木的根系。
鼢鼠危害多种树种,如油松、落叶松、杨属、榆属树木及刺槐、沙棘、果树等。但对油松危害特别严重。它不但危害新造幼林、也危害已郁闭的人工林。成片幼树常因噬断根部倒斜而死亡,使成活率和保存率逐年下降。
根据我县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调查汇总情况看,全县每年发生鼠害面积约为5万亩,约占近几年人工造林19.09万亩的26.2 %,其中重度危害0.07万亩;中度危害2.4万亩;轻度危害2.53万亩;鼠害种群密度平均8—17只/公顷,高出4.5只/公顷的允许水平,平均受害株率37.9%,被害死亡率10.6%,严重影响了我县造林成果。
2.采取的防治措施
2.1 营林技术措施控制
利用林业技术控制林区鼢鼠,就是在不改变经营目的和降低林木保存率及生长量的前提下,改变人力所能够改变的因素,对林业生态系统有计划的合理调整,使其朝着不利于鼢鼠生存的发展方向,把鼢鼠种群密度维持在经济、危害程度允许水平以下。林业技术措施在所有管理措施中最接近自然,对生态系统干预最小,使对自然生态控制措施的有力补充,应大力提倡。
2.1.1 加大造林密度
根据调查研究,林地害鼠数量与林地郁闭度呈正相关。合理密植,促进林分提早郁闭是控制林木鼠害行之有效的林业生态措施。加大造林密度,提高人工林郁闭度,使害鼠数量减少。在黄连河林区,造林密度为6600株/hm2的油松人工林内,郁闭后,郁闭度在0.8以上时,害鼠数量很低,林木被害率在12.9%左右,而造林密度小于4400株/hm2、郁闭度在0.5以下时,害鼠数量明显高于造林密度大的造林地,林木被害率在28%以上。
2.1.2 营造混交林
实践证明,造多树种的混交人工林比造单一树种的人工林的危害较轻;造不同目的的树种混交林,林分组成以目的树种为主,非目的树种应起到易被害鼠啃食、作为害鼠食物的提供者,同时还应兼有辅助目的的树种生长作用。如刺槐和油松混交,能抑制林地害鼠的发生蔓延,减少其危害程度,提高林木保存率。
2.1.3 适地适树
造林时,适当调整各树种布局,尽量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把各树种营造在易于生存免受鼢鼠危害的宜林地上。在二荒地、退耕地、农林耕作地周围营造抗鼠性强的树种,如刺槐、沙棘等;在生荒地、石质山地等的宜林荒地首次宜造侧柏树种。
2.2 生物控制预防措施
在某些新造退耕林地内套种荏子和蓖麻。有资料分析,荏子(紫苏Perilla frutesens britt)和蓖麻对鼢鼠有很强的驱避作用。据试验,树木行间套种荏子、蓖麻,其覆盖度达80%以上时,可使林木免受鼢鼠的危害。在果园及其它经济林中可推广套种荏子,可有效地降低鼠口密度,减少鼢鼠对林木的危害,又可增加经济效益,一举两得。
2.3 物理机械控制技术
物理机械控制技术一般指人工机械防治措施。是指采用物理的方法消灭鼢鼠或改变其物理环境,创造一种有害的或阻隔其侵入的方法。
洛川县群众在50万亩苹果建设中用于捕杀瞎老鼠的工具种类很多,主要有丁字弓、弓形夹、地弓、踏板压箭等。这些不同的捕鼠工具和方法,在控制鼢鼠中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通过对常见的十余种捕鼠工具的系统比较,我县群众使用的丁字形弓箭和踏板压箭是一种制作容易、成本低、使用方便、适用范围较广、捕鼠效果好的捕鼠器械,它综合了各种工具的优点,宜于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2.4 利用天敌防治
利用捕食性天敌防治鼠害。据研究,中华鼢鼠的天敌共26种。新栽幼林地上的活立木可招引猛禽类天敌栖息、停留,它们对控制害鼠种群数量增长具有明显的作用,因此,应注意对天敌的保护和招引,大力发挥生物控制作用,逐步实现森林鼠害的可持续控灾。
关键词:生态休闲;现状;对策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旅游业保持高速发展,生态休闲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的地位再次被确认,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日益显现。我局提出了建设“天保立局、产业兴局、项目带动、强局富民”的战略构想,把生态休闲产业作为林业产业的龙头产业和支柱产业,研究生态休闲产业,分析我局生态休闲产业的优劣势,提出可行的发展对策,并用以指导生态休闲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陕西省太白林业局基本情况
陕西省太白林业局始建于1963年,隶属陕西省森林资源管理局,管护区域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经营面积15.8万公顷,建有黄柏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青峰峡国家级森林公园,局下设七个林场、一个中心苗圃、职工医院、资产管理中心等16个基层单位,现有在册职工 731名。
2 发展生态休闲产业的优势
2.1 迷人的自然风光 陕西省太白林业局处于秦岭中高山地,海拔高度落差大,境内景区景点广布,大气、水质、土壤没有化学污染,目前太白地区是我国及世界上同纬度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是名副其实的避暑胜地、山水画廊、户外天堂和绿色宝库。
2.2 独特的气候 太白林区属温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长冬无夏,春秋相连,气候温和湿润,小气候特征十分突出。林区大气负氧离子含量高,被誉为“天然氧吧”和“天然空调城”、“秦岭的香格里拉”、“关中水塔”。
2.3 资源丰富 矿产、水能、生物三大资源丰富。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据统计,有陆栖脊椎动物305种,两栖爬行类5种,鱼类4种,是“天然动物养殖园”。种子植物丰富,林区内拥有大量的林副资源,被誉为“亚洲植物园”和“生物资源库”。
太白地区一直是我国中药材的重要产地,属南北荟萃之地,素有“天然药库”之称。20世纪70年代太白县被省上确定为贝母生产基地,2002年被省上确定为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示范圆,并通过GAP认证。
2.4 交通通信优势明显 太白地区交通较为便利,距宝鸡市64公里,距西安市200公里,距西宝高速公路48公里,出入太白十分方便。通信事业发展迅速,固定电话已得到全面普及,移动电话几乎达到全覆盖,已经建成以光缆为主的大容量、高速率传输网、数据宽带业务覆盖全部林区各林场和各大景区。
2.5 历史文化厚重、自然人文景观丰富多彩 “雄关漫漫,览尽三国风云。禅院深深,领略盛唐遗风。”我局林区内有我国历史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沿用时间最长的褒斜古道;青峰禅院铁瓦覆顶,规模宏大,据钟铭载,唐代为皇家寺院,明代为郑王府山场。还有多处名胜古迹、文化景区,更有保存完整的第四纪冰川遗址,四十里跑马梁和高山草甸。
2.6 发展环境优良、潜力巨大 我局所在的太白县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立足资源优势,确立“生态立县、特色富民”的发展战略,把生态休闲产业作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实现经济突破发展的突破口,以“雪域太白、秦岭夏都”为主题,以打造“西部生态休闲名县”和“西部慢城”为目标,大力发展生态休闲产业。
3 发展生态休闲产业的劣势
受国家安全和秦岭保护条例的限制,太白林区的军事区、自然保护区和水分涵养区的影响,招商引资难度很大,客商投资风险较大,开发资金短缺,基础设施建设难以跟上形势发展,有好多有带动作用的大项目难以引进,这就限制了生态休闲产业的大发展。
国有林区地处偏远,道路交通还不是很完善,缺乏整体规划和合理组织,景区景点零散分步,未做统一规划部署,仍处于盲目发展阶段,服务体系不完善,旅游人才缺乏,产品种类少,很难满足客户需求。
4 建议和对策
4.1 建立生态休闲产业领导机构,理顺管理体制,建立高效的发展机制 我局应成立生态休闲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全局生态休闲产业规划的编制和规划实施工作,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和监督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制止景区的经营行为对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造成破坏。从建立高效的发展机制入手,实施包抓共建制度,明确各科室的包抓单位和包抓项目。激励领导干部创新工作,积极推动规划的落实,探寻创新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
4.2 坚持国家安全第一,坚持保护定开发的原则 生态休闲产业作为新兴旅游产业,涉及面广,尚需在探索中进一步摸索,必须沿着法治的道路前进。在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问题上,一切开发项目必须符合国家安全的需求,以保护为前提,保护和开发既有矛盾的一面,也有相铺相成的一面,而在新型的生态休闲理念中,强调的是两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和双赢。
4.3 坚持高起点规划,科学有序发展 按照“一个景区、两条线路、三大板块、四个优先”高起点编制我局生态休闲产业规划。以太白县城为中心,把陕西省太白林业局作为一个大的景区进行规划,沿着林区两条黄金主干线设置景区景点,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逐步开发。抓好三大板块:林区资源利用板块是基础和根本、太白休闲服务板块是引领和重点、卧龙寺创新创业板块是前景和长远增收点。确保四个优先:利用现有资金或申请项目资金优先建设秦岭植物观光园、观音峡野生红豆杉产业园、野生名贵中药材驯化中心;优先招商引资建设青峰山景区、黄柏塬原生态休闲度假区、海棠湖风景区;优先合作太白休闲健身会所、太白物流仓储中心、太白家居市场项目;优先筹资改造开发综合服务楼开发改造项目,大修厂技改项目。
4.4 市场运作,借梯上楼,促进我局生态休闲产业大发展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发挥市场作用,翻晒我局优势资源,积极招商引资,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广大干部职工发挥自身潜力和周边人脉关系,吸引有识之士,投入到太白林区的开发建设中来,我们也要借助太白县的生态休闲产业发展契机,大胆创新,大胆让利,共同发展。
4.5 建立培训学习制度,及时引进专业人才 天保工程实施十几年来,旅游行政管理人才和创新性人才的缺失、培训少、学习少,使我局已经与社会发展脱节,急需单位和个人充电,建立培训学习制度迫在眉睫,提示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很有必要。
我们生活的大秦岭在整个中国地质构造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古代是南北的重要通道,在政治、军事、经济和生态诸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他有厚重的历史文化、迷人的自然景观和神秘的人文景观资源,开发利用他一定要尊重和爱护他。通过生态休闲产业的大发展,把秦岭变成人类的真正的世界级公园。
参考文献
[1] 贺东.太白县生态休闲产业发展探析―大秦岭发展论坛文集,2010.
教学实践作为一种加深学生理论认知以及相关知识巩固的一种有效方式,处于培育具有高度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部分,是一个能够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平台。根据训练方式的特点,可以将实践教学环节分为3大类:造船工艺、计算机综合与业综合设计类。这3大类按专业课程体系可以划分为4个模块中。(1)造船工艺类的最终目的是不断改善相关的研究类实验项目,提高学生不断发现问题以及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与实践能力,从而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不断地提高。(2)计算机综合类包含的主要内容有高级语言编程、应用软件开发、专业技能应用等环节。其中具体实验项目主要包括软件开发、相关技能训练等。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分析以及善于解决问题的相关能力。(3)专业综合设计类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对专业问题进行解决的一项综合型的能力。部分课程进进行双语教学,使得学生将英语与专业课相结合。教学计划实施时,学校可以对工程概论系列课程的传授,使学生对工程背景以及学科前沿方面的信息有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开设创新教育系列课程,使学生基础能力得到提高,不断提高学校的专业教育质量,培育工程师熟练的专业能力。本专业在原来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实验实习环节,以此来达到在教学实践中提高人才素质的目的。
2统筹安排教学,优化考核方法
统筹协调课程与训练之间的关联,对授课内容以及具体实践模式进行合理设计,不断优化学校的授课内容,使之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目的。对于教学内容要进行统筹安排制定考核标准和方法。对于相关专业课如船体制图等课程考核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高学生增强对船体结构知识的掌握。使得毕业生就业后,很快适应专业岗位的要求。近年来,这种考核效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通过综合素质训练,提高学生分析
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前的实践教学内容存在单一的劣势,以此要改变这种模式,实行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案,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增强学生面对问题的自信心,增强其钻研与竞争能力,以及敢为人先的主动精神。其具体的事实过程是将计算机实践教学分成三个层次:初、中、高。初级阶段主要将对单项应用问题的解决作为主要内容;中级阶段以应用软件二次开发为主;高级阶段以解决专业综合性问题为主。经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明显提高。通过上面的相关训练,实现了基础知识同专业知识的有效结合,提高了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解决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关键是素质和能力。其目的在于培育学生勤奋、终生学习的习惯,从而具有良好的工程意识。
4毕业设计训练,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与其他相关院校相比,大连海事大学在毕业设计方面具有自身的独到之处。要求每一个想、进行毕业设计的学生最一整条船进行设计,要求学生从船体方案的设计,甚至到整体的设计,从各个部分性能设计到主要图纸的绘制上都需要亲手做一遍。作为学生工作前一次实战演习。毕业论文的选题,注意培养实践能力,要求学生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灵活的思维模式、良好的软件应用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给学生提供自我发挥空间。使学生入职后,能更快地进入工作状态。毕业生为我校争得荣誉。从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反馈来看,综合素质普遍高,能吃苦耐劳,适应能力快,动手能力强。
5理论联系实际,实施多样化的实践性教学
多样化的实践性教学课程中大多数课程都有一套完善的专业技能训练方法,使学生能够得到系统的训练。在此项教学过程中,要着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1)航行实习是最具特色的教学,学生在南北方造船基地等专业区域的实习,使学生了解船舶行业的发展前沿、增加专业知识、增强专业信心。(2)在全国一流生产企业建立实习基地。(3)形成船体结构类课程教育教学特色。由于专业特色,可以对学生进行在船厂进行讲课,使学生对船体的结构有一个更为具体的认知,构造一种职业氛围,增强对学生的教育作用,使教学收到良好反应。
6结语
论文关键词:营林;生产管理;措施
论文摘要:传统意义上的营林生产管理还是采用了行政管理的办法,不管是造林还是抚育都是按照实际的面积来进行拨款,但是造林的存活率与林木生长的质量则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这势必会造成“重造轻管”的弊端。因此,文章从吉林珲春市营林生产管理的实际出发,为确保营林生产取得实效,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营林生产管理工作健康发展。
营林生产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的提升,能充分保证营林生产在培育森林的储备资源,并且积极推动吉林春晖市的营林生产管理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推动整个市的林区经济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并且美化林区生产等方面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充分认识到营林生产的重要性[1]。下面从三个方面来谈一下如何加强吉林珲春市的营林生产管理工作。
1 按照经济规律来做好营林生产管理工作
营林生产要按照林木成长的质量作为主要的衡量指标。这主要是因为,林木生长量才是成为产品产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所有生产技术的措施的全部效果都能反映在林木的生长量上面。要按照经济的规律来抓好营林生产管理工作,吉林珲春市的的三道沟林场、珲春林场、大荒沟林场等,要对造林的成活率、林木生长量与保存率等进行实际的统计,这样才能有效的把握好营林成效的真实数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造林的实际保存面积。
其次,要按照不同树种来作为林木生长量的指标基数,比如吉林珲春市的几大林场可以将红松与落叶松等作为作为林木生长量的指标的基本指数,并且按照生长的速度与经济的价值来确定出有效的对比指数。营林成效的取得,可以充分按照林木生产量、造林总面积、林木产量、投资等基本的经济指标来分析。按照上面的分析思路,需要根据经济规律,来制定恰当的营林生产的经济指标,假如在不超过投资的前提之下,营林指标超额完成,那么所取得的实际的经济效益,可以由珲春市相关林场与或者是个人来获得[2]。
2 提升更新造林质量
近几年来,吉林珲春市的造林质量逐步在提升,在加强管理的同时,还需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造林的成活率与保存率,始终树立好质量第一与效益优先的基本理念,将工作的重点始终放在效益与质量上面[3],因此,为了保证造林的质量,需要从以下几点出发:
第一,重新定位。吉林春晖市各大林场要做到积极转变思想,重新定位好造林工作在整个林业发展中的地位,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确立好前提。第二,落实好领导责任制。不管是三道沟林场,还是珲春林场等,都需要充分落实好领导的责任制,分清领导的不同的责任,另外党政方面的工作也需要做到齐抓共管,赏罚分明。第三,制定好具体措施。珲春各大林场要充分从各地实际出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做到又好又快的完成造林生成的基本任务。总之,要在以前的经验进行认真的总结的基础上,形成严密的管理系统,善于通过在体制上的保障与制度上、管理上的加强,确保造林的质量大幅度提升,为培育整个珲春市的林区后备资源做出积极的贡献。
3 加强森林抚育质量管理工作
重点加强后背资源的培育工作,森林抚育方面的工作质量与成效等也会得到稳步提升。吉林珲春市的林业主管部门要重视从调查设计审批环节入手,加强对森林抚育方面的质量管理工作,对出现不合格的设计需要进行返工,不合格的地段在退回之后,不能再进行上报,要始终坚持全年作业,设计好一块就审批好一块的基本原则,为林业局在审批抚育方面的设计与抚育工作的全面执行提供切实有效的保障。在全市的森里资源的开发上,要始终坚持立体开发,符合经营一定要按照森林经营的各项基本方案与多种技术的基本规程来执行,充分发挥好森林的生态效益;对于限伐区要进行抚育,并且积极进行更新性的砍伐,进一步更新对野生植物方面的采集工作;对于商品性质的林木,则采取宜抚则抚,宜造则造的基本原则,积极发挥与利用森林自身所独有的生态方面的优势,实现立体化的开发。
为了继续加快后备资源方面的培育力度,积极改进对天然林的经营与管理方面的工作,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抚育林木的实际情况,分成不同的类型,可以分为封护型、抚育型与补植改造型等,并且根据不同的类型来实行不同的管理措施。要按照事实求是的基本原则,从吉林珲春市的实际情况出发,尤其是公益林方面要继续加大管理的力度,切实维护好森林生态平衡,积极改善生态环境,并切实提高林地的生产力,发挥多种林分的基本功能。积极加强低效林改造方面的力度,采取适当的原则,进行统筹规划,实现综合经营。
总之,要做好吉林珲春市各大林场营林生产管理工作,需要采取按照经济规律来做好营林生产管理工作,提升更新造林质量,加强森林抚育质量管理工作等方面的切实可行的措施,来不断推进营林生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刘波,郭景瑞.对抓好营林生产管理工作的几点认识[J].林业勘查设计,2007,(3):21-22.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资源;环境;人才
中图分类号:F326.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4-0015-02
19世纪70年代,Holling首次提出适应性管理(Adaptive management,简称AM),认为适应性管理是将管理策略和实践成果两者之间不断提升和优化的系统性管理过程[1]。在森林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方面,Taylor(1997)在论文《森林适应性管理》中提出,森林适应性管理是从管理森林的政策和实践结果中不断学习,并且将这些结果持续运用到森林生态正式管理进程中[2]。王文杰等(2007)认为,适应性区域生态系统管理是以区域生态系统可持续性为目标,在不断探索、认识区域生态系统本身内在规律、干扰过程的基础上而采取的以提高实践与管理的系统过程。谢晨等(2010)认为,适应性森林管理是一种调整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及其功能,抵御不利气候变化,利用气候变化带来机遇的管理手段。笔者认为,森林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是以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充分认识森林生态系统自身运行规律的基础上,采取适应性管理方法对影响其发展的干扰因素进行动态跟踪管理的一种新型管理方式。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引下,随着环境经济学和资源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经济增长必然受到资源和环境的影响。改善环境,确保森林面积的有效增加,应对森林生态系统进行适应性管理(Adaptive Management),使其遵循自然规律。因此,本文基于森林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分析资源、环境和人才等因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森林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资源—经济
18世纪到2O世纪初,亚当·斯密、杰文斯、李嘉图、马歇尔等经济学家从自由市场的“稀缺”层面研究经济与自然资源的关系,提出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存在制约关系。国内的学者在研究资源与经济之间关系时,主要从公共资源补偿机制、环境经济手段、排污权交易、经济激励机制、资源产权市场化等方面研究自然资源优化配置问题。可见,资源对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支撑和制约作用,资源的承载能力制约经济增长的速度、结构和方式。
林木资源作为森林资源的载体,影响着木材加工用家具制造业是否健康、良性发展。自1998年天保工程实施以来,以北方国有林区为例,森林质量明显下降,成熟林面积减少,森工企业危困,地方经济发展停滞[3],这种变化导致国有林区人口迁出,经济出现负增长。同时,森林资源变化改变了产业结构,木材加工产业比重降低。而森林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将有助于林木的生长和木材资源蓄积量的良性增加。温作民、赵庆建(2010)在森林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下构建了森林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下的森林生产力模型[4],以更为科学地描述和预测森林生产力状况。
森林对水文产生影响,森林自身的植被覆盖层、土壤层具有很好的涵养水源、调节径流、改善水质、保护土壤和水环境的巨大水文作用[5],每年森林土壤可蓄水300m3/a,减少地表土壤流失量1吨/每公顷。我国人均水资源的拥有量曾逐年降低趋势,1980年、1990年、1995年、2005年和2010年的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分别为2 753m3/a、2 358m3/a、2 239m3/a、2 098m3/a和2 300m3/a,① 预计到2030年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将从现在的2 300立方米左右降至1 800立方米以下,水资源的问题俨然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关键因子。国内学者在不同层面论证水资源和经济之间的关联,如王维平、刘品和马承新等(2011)[6]建立了宏观经济水资源投入产出分析模型;王瑜(2007)在水资源环境综合经济核算(SEEAW)的基础上,编制了水资源环境综合经济框架内容,对经济体与水资源水环境的相互关系进行的全面宏观核算[7]。森林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将优化森林生态系统功能,促进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发展,调整森林林相,提高森林土壤层质量,以发挥其最大的水文作用,增加水资源的供给。
二、森林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环境——经济
1972年,D·H·米多斯提出“零增长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卫·皮尔斯(David W.Pearce)和克里·特纳(Kerry Turner)围绕可持续发展和全球性环境问题,基于环境经济问题进行研究,在环境价值计量及实现代际公平的途径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核心。目前,由于森林减少及气候变化,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并致使物种多样性锐减。例如,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年均增长率约为4%;生态赤字由1978年的人均0.248公顷上升至2003年的人均 0.890 公顷;在《国际濒危物种贸易公约》列出的 640 种世界性濒危物种中,我国有 156 种,约为总数的1/4[8]。
因此,加强森林生态适应性管理将有助于改善森林生态环境,从森林的角度来调节生态系统间冲突和矛盾。通过森林生态系统的适应性管理,可以完善森林生态系统中森林为主导的各部分功能,加强森林质量的建设。高计青(2004)做过测算,在300mm年降水量的情况下,如果全部被森林覆盖的地区水土流失量为每公顷600kg,而没有植被的秃岭荒山水土流失量高达7 000kg,两者相差11倍多[9]。将适应性管理的理念融入到森林生态系统管理中去,有助于森林总体质量的提高,进而改善森林生态环境,以此来影响整个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森林;林龄;单位蓄积;灰色关联
一、引言
据2000年IPCC发展的报告估计:森林每生长1立方米木材,约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1.62吨氧气。由此可以看出,森林对于减缓当今日益加剧的气候变暖的趋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可是我国的森林资源质量却不高。据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显示:我国森林蓄积1336259.46立方米,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为85.88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8%,人均森林蓄积为10.151立方米/人,位于世界第112位,远远落后于全球平均水平的68.542立方米/人。
当前学术界开展的以“森林蓄积”为题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森林蓄积变动的外部影响因素的研究,如王兰会从自然状况、经济增长、土地利用状况等外部因素详细分析了森林蓄积变动的影响因素并进行了数量经济分析;李明艳等应用数量化Ⅰ模型分析了森林蓄积与坡度、坡向、海拔、郁闭度、可及度等环境因子的关系;翟建文等借助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温度、降水对森林生长的影响。二是估测森林蓄积量方法的研究,如赵宪文、李崇贵、游先祥、杨燕琼、李春干等的航天遥感数据的多元估测方法等,而且此类研究文献巨多。可是,影响森林资源质量的内部因素是什么,如何采取有关措施人为地主动提高我国森林蓄积量等问题是诸多研究文献的缺失。本论文以此为突破口,以历次森林资源清查的林龄面积和蓄积量为基础数据,利用灰色关联分析研究因龄组结构的单位蓄积变化对我国森林资源蓄积量变化的影响,并从龄组结构方面提出合理的建议。
二、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灰色关联分析是基于灰色系统分析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是在不完全的信息中,对所要分析研究各因素,通过一定的数据处理,在随机的因素序之间,找出它们的关联性,发现主要矛盾,找到要特性和主要影响因素。
为了更好地反映我国森林资源的质量,本文采用各林龄的单位面积蓄积量来反映其与森林资源单位蓄积量的关系。根据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资料,各林龄的单位面积蓄积量如表1所示。
设总森林单位蓄积量为母系列X0,幼龄林单位蓄积量X1、中龄林单位蓄积量为X2、近熟林单位蓄积量X3、成熟林单位蓄积量X4、过熟林单位蓄积量X5为子序列,则X1、X2、X3、X4、X5与X0的关系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计算:
第一,对母序列、子序列的数据按下列公式进行初始化处理。
X′i=Xi/χi(1)=(χ′i(1),χ′i(2),χ′i(3),χ′i(4),χ′i(5));i=1,2,3,4,5
第二,计算母序列同子序列在同一时刻的绝对差。
Δi(k)=x′0(k)-x′i(k);i=1,2,3,4,5
第三,求两极差。
X0(k)-Xi(k)X0(k)-Xi(k)
第四,计算关联系数。一般取ρ=0.5,则关联系数为:
η(k)=[min min|X0(k)-Xi(k)|+ρ max max|X0(k)-Xi(k)|]/[|X0(k)-Xi(k)|+ρmax max|X0(k)-Xi(k)|]
第五,计算关联度:γ0i=ηi(k)
第六,用均值标准化进行检验:对原始数据X0(k)与Xi(k)分别进行均值标准化处理:x′=x,其中x′为均值化数据,x为原始数据,为某一因素的平均值。
三、结果与分析
按照上述步骤计算的关联度为:
γ04(0.8389)>γ03(0.7792)>γ01(0.7206)>γ05(0.6966)>γ02(0.6870)
按均值标准化进行检验并进行平移后,其结果如图1所示。
(一)对于灰色关联分析
从上述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我国森林资源单位面积蓄积量与成熟林单位面积蓄积量的关联度最大,其次是近熟林;而与幼龄林单位面积蓄积量的关联度最低。
出现以上情况的原因主要有:
第一,我国近几年林业科技贡献率逐渐加大,加快森林生长速度,提高了成熟林质量。依靠科技进步振兴林业,是实现我国林业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特殊是在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林业科技进步更是决定林业经济发展和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虽然长期以来,我国林业缺少依靠科技进步来改善林业生产状况,林业产业的整体素质不高,林业经营方式粗放,但近几年来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不断提高。据有关数据显示:2002年我国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仅为27%,2006年达到35.4%,而截至2009年已达到39.1%,增长速度较快。这些科技进步成就的取得为合理利用林业资源,提高林龄组内资源的合理分配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和科学支持。
第二,营林投入逐年增多,投资来源多样化,为森林资源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资金保障。根据历年《中国林业统计年鉴》的数据整理得出:从1984年以来,我国营林投资每年以24.26%的速度增加。建立健全的造林、抚育、保护、管理、补贴等制度,全面加强森林经营工作营林投资的加大,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促进森林资源的生长更新,利于提高成熟林的比重。
第三,林业六大工程的实施保证了成熟林数量的供应。天然林保护、风沙源治理、防护林建设、野生动植物及自然保护区建设、速生丰产林建设等六大工程建设的内容,都能够促进森林资源的增长,降低森林资源的消耗,发挥森林资源的多种效益。六大工程在21世纪前10年将造林11.4亿亩(0.76亿公顷),工程总投资将达几千亿元,其投资之巨,建设规模之大、覆盖面之广都是空前的,在世界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六大工程的建设促进了我国森林资源的保护更新,从而使成熟林质量上升,对我国森林资源的影响较大。
(二)建议
经过对森林蓄积的龄组结构分析,为了提高我国森林蓄积质量,现从以下几方面提出政策性建议:
第一,制定合理的采伐制度,改善龄组结构比例。法正林理论是森林资源永续利用的核心理论,该理论基础为森林生长量与采伐量的长期稳定,从而保持稳定的蓄积量,准确林龄或龄级结构的稳定状态。而且,法正林龄级分配要求:全林从一年生起到轮伐期U年生为止,具备各个龄阶(agegraduation)的林分,而且各龄阶面积相同,即各龄阶面积之和等于轮伐期的面积(即经营单位内某一经营类型的总面积)。
据相关资料可知,虽然近年来我国幼龄林面积处于我国森林资源的幼龄林、中龄林面积比例较大,而近熟林、成熟林的面积则偏小。因此,应该采取合理的改善措施,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促进森林的生长发育,提高近熟林、成熟林的面积比例,保持我国森林资源各龄组结构的合理比例,从而提高总的森林资源蓄积量。
第二,及时采伐更新过熟林,提高过熟林的土地利用效率。大量的过熟林得不到及时采伐更新,必将造成林业资源的浪费。过熟林的大量存在会使土地得不到循环利用,林木得不到及时更新,林分蓄积增长处于停滞状态,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降低,极易感染病虫害,降低了树木的使用价值。同时,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过熟林单位面积蓄积量对于森林资源总的单位面积蓄积量的关联度处于第四位,贡献率较低。因此,及时对现有的成过熟林进行合理的更新采伐势在必行而且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历次的森林资源清查数据来看,虽然我国的过熟林面积比例始终徘徊在6%左右,但是及时合理利用森林,防止其转变为过熟林,是有效利用森林资源,提高林业生产效率的一个有效途径。
第三,加强幼中龄林的培育和改造,提高林分质量。历年以来,我国幼中龄林的面积比例很大。尤其是近年来实施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以及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增加了人们植树造林的面积,增加了大量的后备资源。同时,为了满足社会对木材的亟需,每年进行过度的采伐,减少了过熟林面积,特别是用材林资源十分有限,近期可采资源严重不足,因此,加强幼中龄林的抚育,提高林分的质量,使其尽快转变为近熟林和成熟林已迫在眉睫。同时,结合各大工程,对立地条件好、单位产量低的有林地、疏林地进行改造,充分发挥土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坤.森林碳汇计量和核查方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
2、王兰会.森林蓄积变动影响因素的数量经济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2).
3、李明艳,刘悦翠,曹小玉.基于数量化方法的森林蓄积与环境因子关系的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6(4).
4、翟建文,孙淑娟,薛冰冰.温度和降水变化对太行山森林蓄积增长的影响[J].河北林果研究,2001(4).
5、李崇贵,赵宪文,李春干.森林蓄积量遥感估测理论与实现[M].中国科学出版社,2006.
6、游先祥.遥感原理及在资源环境中的应用[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7、赵宪文.林业遥感定量估测[M].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8、赵宪文,李崇贵.基于“3S”的森林资源定量估测――原理、方法、应用及软件实现[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9、陈楚,关泽群,张鹏林等.利用RS和GIS的森林蓄积量偏最小二乘估测研究[J].湖北林业科技,2004(4).
10、黄平,杨燕琼,侯长谋.基于RS、GIS的杉木林分蓄积量判读模型研究[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3(1).
11、袁凯先,陈玉山,包盈智等.森林蓄积量的遥感估测[J].林业资源管理,1996(3).
12、傅立.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2.
13、刘俊昌.林业统计学[M].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14、韩少华.林业六大工程、五大转变[J].经济林研究,2002(20).
论文关键词:西双版纳州,违规用电,野生亚洲象,造成伤害,对策建议
一、野生亚洲象目前的生存活动现状
近年来,由于国家、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先后出台了相关的林业法规和政策,西双版纳州有关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采取了有效的保护措施;加大了林政执法的力度,在全州范围内实施了天保工程、长期禁猎、收缴民用枪支等工作,净化了西双版纳地区的林区治安,区内偷捕偷猎野生动物的行为得到了有效的遏制,西双版纳的森林资源和野生动物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发展。特别是野生亚洲象的种群、数量得到了较大的发展,野生亚洲象走出原始森林,进入村寨及其农业耕作区觅食活动的频率也越来越高,村民们为了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粮食,私设电网而误杀误伤野象的事件也时有发生;野象进入农场或村寨被违规架设的电源线电死、电伤等的事件也时有发生。下面我们就针对农村存在的一些违规使用电源致野象死亡的案例,进行一些分析和探讨。
二、违规用电对野生亚洲象的伤害
1、为了保护粮食私设电网、野象被电死在稻田里。此案例发生在勐养自然保护区,2002年8月的一天,在213国道,老“昆—落”公路边的大渡岗农场、关坪六队发生一起野象触电死亡的案件。农场六队的郑迁红、李成有和罗勇等八户职工在村子边开垦种植了几十亩稻田,秧苗才栽种下去不久,野象群就开始每天夜晚都来稻田里采食秧苗。为了防范野象进稻田里采食秧苗,由郑迁红、李成有和罗勇等三人牵头,然后相约其余的五户人家,共同出资购买了电闸、瓷夹、铁丝和电源线等用电配件,还共同投工投劳砍来木桩,架设安装了电网,把他们八户人家的稻田给全部围了起来,等天黑以后就把电闸合上去,天亮以后又把电闸拉下来。电网架设好投入使用以后,效果还真不错,一连几天都没有野象群来稻田里采食秧苗了。可是好景不长,有一天晚上野象群又来活动了,等第二天早上郑迁红正准备去拉电闸时,他往村子边的稻田里一看,吓了一大跳,一头成年野象被电死在稻田里了。接到报案后,保护区工作人员和森林公安干警及时赶到关坪六队,对现场进行了简单的勘察,然后作了笔录。此案没有什么疑点,责任全部由郑迁红、李成有和罗勇等八户人家来承担,他们违反了国家有关用电的规定,私自架设电网,造成了野象的触电死亡。为首的郑迁红、李成有和罗勇等三人被追究了刑事责任,各自被判处了三年的有期徒刑。其余的五户人家因为是协从,免予追究刑事责任,只给予了罚款处理。
2、施工队违规架设电源线,导致野象触电身亡。此案还是发生在勐养自然保护区;在213国道,老“昆—落”公路边的大渡岗农场、距离关坪六队不远的关坪胶厂。那是在2003年8月21日,一头雄性野象走出自然保护区的原始森林,来到关坪胶厂采食胶厂职工种植的木瓜、芭蕉等水果时,不幸碰撞上了胶厂旁边施工队架设的,低矮、年久失修的220伏电源线而触电身体亡。接到报案后,勐养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安派出所的干警及时的赶到现场,进行了认真的实地勘察后认为,主要责任由施工队来承担。暂住在关坪胶厂旁边的施工队,为了生产生活的需要,他们从关坪胶厂的变压器上架设了一段220伏的电源线到施工队住地。由于他们没有按照架设电源线的相关安全规定去做,而是把电源线架设得又低矮、又加上年久失修,所以才造成了野象的触电身亡。派出所的干警免予了对其追究刑事责任,只给予了罚款处理。
3、高压线年久失修断落坠地,导致野象母女触电身亡。此案发生在尚勇自然保护区,2010年11月29日,在尚勇子自然保护区内的勐腊县勐满镇校办厂村的公路旁,有两头亚洲象母女触电身亡。一头为成年母象,一头为雌性小象,两象尸体相距很近,成年母象颈部右边被烧焦;幼象颈部被高压电源线缠绕后烧断了约三分之一,肉里面还残留着电线,且口吐血沫,右后脚已被烧焦。旁边的土地被烧出两个深洞,有一层厚厚的黑色结晶覆盖,电线杆上还遗留着烧黑的斑点,烧断的电线高高挂着。从现场勘查的结果来看,死亡原因是因为校办厂村的民用10千伏高压线年久失修而断落坠地,导致两头亚洲象母女触电身亡。
三、应该采取的对策和建议。
1、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保护意识。要防止和减少人类活动对西双版纳地区野生亚洲象的影响,就必须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野生动物保护意识,西双版纳州的保护区管理部门和各县市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对辖区内的各个乡镇、村寨广泛的开展《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以及电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
2、要求保护区周边的农场和村寨要规范的安装电源线,严禁私设电网线。目前,在勐养自然保护区和尚勇自然保护区内外的社区村寨和农场的经济发展还比较落后,特别是保护区内村寨村民的经济收入又要更低一些,大部份村寨村民居住的还是又低又矮的小平房,户与户之间架设的电源线杂乱无章、又低又矮,有的地方低得让人一申手就能够摸得到,别说是高大的野生亚洲象容易造成触电身亡,就是村寨里的村民或家畜触电身亡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因此,建议保护区管理部门和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督促农场和村寨对现有的那些陈旧的、不规范的电源线进行更新改造,要利用国家目前正在农村广泛实施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时机,与当地政府部门联系协调,在对自然保护区周边村寨的村容村貌进行改造的同时,也要对其电源线进行重新规范设计、架设安装,消除这一潜在的安全隐患。其次,为了保护农作物和经济作物,自然保护区周边的农场和村寨的职工、村民等利用不同形式的电源来预防象灾的事例确实存在。保护区管理部门和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一定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要利用大渡岗农场六队的郑迁红、李成有和罗勇等八户职工人家,私自架设电网造成野生亚洲象触电身亡的案例为教材,对农场职工和村寨村民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以此杜绝类似案件的再次发生。
参考文献及数据资料来源:
[1]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伴随着全球人口的快速增加,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由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使用能源所引发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受到各国的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限制碳排放已逐渐成为全球性共识。林业与生俱来的“绿色”、“清洁”性质,无论是从森林的碳汇作用和功能的角度,还是从生产生活中的低污染低排放特征的角度,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自从2003年英国提出发展低碳经济以来,国内外学者关于怎样发展低碳经济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见解:RamakrishnanRamanathan采用DEA方法同时分析了GDP、能源消耗、碳排放量之间的联系[1];SalvadorEnriquePuliafito采用Lotka-Volterra模型进一步分析了人口、GDP、能源消耗与碳排放量的相互关系[2];MichaelDalton采用PET模型验证了人口结构对碳排放量的影响[3];UgurSoytas采用VAR模型研究了美国能源消耗、GDP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因果关系[4];任福兵按照低碳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建立了三层次多指标的低碳经济统计评价指标体系,并且利用得尔斐法确定了各层次相关指标的权重,综合评价了低碳经济的发展水平[5];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在《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中设计了一套由5个等级45个指数构成的低碳经济统计考量指标体系[6];李晓燕和邓玲构建了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4个直辖市的低碳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7]。由此可见,研究国有林区低碳经济的论文还很少,建立相应的评价模型综合评估低碳经济发展现状的定量研究更为少见。因此,以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为研究对象,构建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发展低碳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其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做进一步的研究,并提出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对其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发展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已经形成了以森林资源为基础的独立的甚至有些封闭的区域,其所有的活动都是围绕森林资源展开的,形成了特殊的林业经济系统和林区社会系统。国有林区是经济、生态、社会3个子系统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而构成的紧密联系的复杂系统。生态子系统是基础,经济子系统是主导,社会子系统是载体,三者协调发展从而保障了国有林区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国有林区发展低碳经济的特殊性在于减少和控制森林成为新的碳排放源,增强森林的碳汇功能,使林区的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发展相互协调,平衡当前和长远的利益,满足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并且真正实现森林生态效益、林业经济效益和林区社会效益的统一。为了更好的推进国有林区低碳经济的发展,有必要建立一套设计合理、操作简便的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因此,以黑龙江省为例,建立国有林区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以便及时发现国有林区在发展低碳经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国有林区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管理及决策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
1.1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发展低碳经济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是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所构成的一个整体,用以说明研究对象各指标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全面的反映研究对象的整体状况。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发展低碳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既是对系统进行科学准确评价的基础和保证,也是对系统的发展方向进行正确引导的重要手段。为了科学准确地评价国有林区低碳经济发展的真实状况,在研究和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时,应遵循系统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和层次性原则。首先,要把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的经济、生态、社会视为一个整体系统,研究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稳定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与数量界限;其次,指标体系的建立应充分考虑指标量化的难易程度,而且指标是容易获得的;再次,这个复杂系统包含若干个子系统,各子系统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作用关联,为了便于分析研究,应依据这种关联性程度将其划分为若干层次。
1.2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发展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国有林区发展低碳经济是一项涉及各个方面、综合性非常强的系统工程。结合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的实际情况和现有的数据统计资料,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操作简便的评价国有林区发展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地评价国有林区低碳经济的发展状况,不仅可以为国有林区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数据支持,而且可以帮助政府完善统计制度,也可以指导国有林区制定低碳发展规划。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是一个结构复杂的大系统,在这个复杂的大系统中又包含众多相互联系的子系统,系统的发展变化是林区内各个子系统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各个子系统科学的组合以求得系统整体效应的最优化结果。鉴于此,在设计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发展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时,对经济、生态、社会三大体系协调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将“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作为总目标系统,分为经济、生态、社会3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中又包括多个指标,在此共设定了27个评价指标。
2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低碳经济发展现状评价研究
权重的确定过程是综合评价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核心环节,不同的赋权方法会导致具体的评价得分不同。根据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低碳经济统计指标体系(表1)和实际数据的特点,在对其低碳经济发展现状进行评价时,选择因子分析和层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赋权。首先用因子分析方法计算出各子系统的得分函数,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子系统的相对权重,对3个子系统进行加权综合,最终求出描述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具体数据。在运用综合评价方法之前,由于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的量纲不同、指向相异,各指标值的大小不能直接反映林区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不能客观地评价林区的发展状况,为此要对各指标的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和一致化处理。
2.1数据来源
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2003年-2010年由国家林业局编制,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林业统计年鉴》,2003年-2010年由黑龙江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黑龙江调查总队编制,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的《黑龙江统计年鉴》,2003年-2010年由国家统计局能源统计司编制,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能源统计年鉴》,经整理汇总后的具体的数据如表2所示。本文采用正规化方法对各指标的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和一致化处理。#p#分页标题#e#
2.2采用因子分析法确定各子系统得分
因子分析的实质就是用几个潜在的、不可观测的、互不相关的随机变量去描述许多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或者协方差关系),这些随机变量被称为公共因子。因子分析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对原有变量中信息重叠的部分提取彼此间互不相关的综合因子,实现减少变量个数的目的。
2.2.1经济子系统的因子求解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标准化后的数据提取因子;分析后可以得出特征根、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
2.2.2生态子系统的因子求解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标准化后的数据提取因子,分析后得出特征根、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计算结果表明:只需选择4个因子即可充分反映这14个指标的信息。
2.2.3社会子系统的因子求解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标准化后的数据提取因子,分析后得出特征根、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
2.3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子系统权重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路是先分解后综合,整理和综合人们的主观判断,使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结合,实现定量化决策[9]。根据系统之间的层次结构,邀请相关专家进行探讨研究,给出各指标对于总目标的相对重要性的比例关系,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应用MCEv1.0软件计算出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最终得出的运算结果,即为各子系统的权重。
2.4综合评价得分
根据综合因子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得到的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低碳经济复合系统的综合得分函数,分别计算出2003~2009年各子系统的综合评价得分。
3黑龙江国有林区发展低碳经济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黑龙江国有林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得分,表明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整体上处于上升的趋势。经济子系统得分表明其处于下降的趋势,究其原因可能是受天保工程的影响。由于连年大幅度调减木材产量,主财源收入大幅度减少,导致国有林区经济发展处于下降的趋势。生态子系统得分表明其在2003~2005年之间生态效益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在2006年后增长速度有所下降,但整体上仍处于向上发展的趋势。社会子系统在2003~2005年间基本上没有明显的发展变化,但在2006年之后又呈现较快的向上发展的趋势。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的黑龙江国有林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只是一个纵向比较,并不能反映出真实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结合彭非和智冬晓在《中国发展指数与低碳经济测度》中的研究结果,可以得出黑龙江地区低碳竞争力的综合排名在全国各省市中处于中上游水平,属于中碳地区[10]。国有林区作为黑龙江地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也可以据此得出类似的结论。所以,通过横向与纵向的比较结果表明,黑龙江国有林区发展低碳经济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且正逐步向好的方面发展。这说明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及措施正在逐步收到成效。国有林区作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一类特殊地域空间,虽然其发展低碳经济有森林资源作为碳汇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通过子系统之间的横向比较,经济子系统的发展速度明显低于其他两个子系统的发展速度。国有林区的经济发展速度一直很缓慢,除了受天保工程影响外,究其原因就是经济基础薄弱,木材生产仍占据主导地位,林产工业不发达,未形成相应的深加工产业链,多种经营规模不足,非木森林资源为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国有林区的经济发展。
第二,生态子系统的得分虽然在逐年递增,但在2006~2009年间增幅缓慢,较2004年的增幅19.1%有较大差距。说明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生态子系统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虽然在逐年提高,但仍有较大发展潜力可以挖掘,从而可以从整体上提高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
第三,社会子系统中2003~2005年得分增长缓慢,2005年之后有较大的增幅。人作为社会子系统的主导,说明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人对国有林区发展低碳经济的看法及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国有林区中政府对低碳经济的宣传力度不够,公民对低碳经济的认识不足,低碳意识不够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