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通讯技术论文8篇

时间:2023-03-23 15:10:1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通讯技术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通讯技术论文

篇1

WEBIM为一类基于网页的即时通讯工具,其代表如webQQ,是对传统即时通讯服务的一种改革。网页版即使通讯产品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无需下载、安装客户端软件。用户不再需要经常更换通讯软件的版本而不停下载安装新的客户端,节约电脑的空间。聊天记录无论在任意电脑上都可以查看。传统的即时通讯软件一般把聊天记录保存在客户端的电脑上,用户换了电脑再使用的时候,往往就查看不到聊天记录。但是网页版的即时通讯软件是将聊天记录保存在服务器中,因此,无论在哪台电脑上使用都可以看到聊天记录。可以和社区网站无缝结合,进一步提高用户之间的交流互动。

2即时通讯技术应用方向分析

即时通讯技术作为网络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目前在石油勘探开发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在本文引言中提到的石油仪器远程诊断等等。以下从即时通讯技术与石油勘探开发融合的角度出发,分析其在今后石油领域中的应用方向。

(1)远程技术支持随着即时通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油田引入即时通讯技术作为用户沟通、技术支持的重要手段。目前各大油田的技术支持手段除现场服务外主要为电话、短信、邮件,即时通讯手段主要为腾讯QQ,传统手段在即时性、直观性上有所欠缺,腾讯QQ在即时性上可胜任现有需求,但是在组织架构设置、企业用户分类管理、专业化形象建立方面有所欠缺。因此建立油田专属的即时通讯工具,丰富其远程技术支持手段将更为高效。该系统除具备基本的远程即时通讯功能外,也需具备专门的用户管理、组织架构设置调整功能。

(2)仪器远程服务对于各石油仪器制造商来说,随着石油勘探开发的不断提速,仪器维修的快速响应已经成为产品销售的重要保障。除常规的现场服务外,远程诊断与远程维修逐渐被油田用户接受和认可。石油仪器制造商可利用即时通讯技术实现各类仪器设备状态的监控,完成状态信息从钻井现场到仪修中心的实时传输。各类传感器或其他设备可提供对外的设备状态监测接口,通过即时通讯客户端可实时了解设备运行情况,在出现问题时可辅助判断症结所在。这将大大提高仪器维修效率,减少现场与仪修中心的频繁交互。

(3)远程辅助作业石油勘探开发远程化的终极目标将是实现井场的无人值守和自动化作业,这就要求各类设备操作的远程化和仪器维护的远程化。此两者的实现也可依靠远程即时通讯技术将现场的作业数据、设备信息实时传回油田基地或仪器技术支持中心,作业指令也将通过即时通讯技术实时发送到作业现场。目前来看,实现完全的勘探作业远程化从技术实现和管理手段上尚有较大差距,但即时通讯手段的加入将一定程度上实现远程辅助监控,减少现场操作人员和现场服务人员的工作量。

3即时通讯即时开发模式分析

(1)自主开发模式自主开发模式可实现底层代码控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但是开发难度较大,开发周期较长。即时通讯的普通文字聊天功能可以用Socket简单实现,满足几十人上百人的文字通讯,但若要商用,或者在互联网上运营,系统运行会碰到瓶颈。通过本阶段技术调研,主要存在以下较大的技术难点:复杂性互联网作为异构网络综合体,从底层物理传输介质上看具备光缆、无线、卫星等多种传输媒介,从网络结构上看多个运营商网络、多个自建网络互相交织,数据交换需跨越多种网关,解决此问题需多种技术综合应用。比如底层传输协议优化、网络地址转换协议研究、语音视频压缩算法研究、数据加密算法研究、中转服务器集群建立等。安全性在互联网上自建公网服务器在安全性上具有较高要求,需自建软硬防火墙、NAT地址转换服务器等网络设备。经济性自建公网服务器或者服务器集群成本较高,除中转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及相关网络设备硬件成本外,也存在较高的日常运营成本。

(2)二次开发模式二次开发模式基于现有即时通讯产品对外接口完成,开发周期较短,基本功能已提供,稳定性较有保证,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主要集中在产品选择方面。开发必须基于一款成熟稳定长期的即时通讯产品,该产品必须具备较大的用户群基数,以备本项目的持续改进需要;产品二次开发接口需能够满足本项目的功能需求,服务器端、客户端均需具有对外接口;系统性能需有所保障;网络性能需适用于勘探开发现场地域分布较广的特点。基于以上对比分析,基于现有商用平台二次开发更为符合石油勘探开发领域的行业特点。例如可针对RTX、IMO或者目前一些较主流中小公司的远程即时通讯产品进行二次开发,在保证开发质量和降低研发成本的前提下,实现远程交互、远程维修、远程作业等具有油田特色的专属功能。

4结束语

篇2

光通信在最近几十年的发展

光通信技术中最有发展前景的当属光纤通信技术了,在最近几十年来发展最好最快的也是光纤通信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代,从工作波长为0.85μm的多模光纤通信逐渐发展为工作波长为1.3μm的单模光纤通信,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到工作波长为1.55μm的光纤通信系统,这些年的进步很好的解决了光通信系统的色散问题。不仅如此在这些年光源也放上的很大的变化,发生了从发光二极管到半导体激光器的变化。半导体激光器的出现大大的提高了传输信息的效率,而且半导体激光器与二级发光体比较具有更高的功率和更长的使用寿命。光纤和光源的发展大大的缓解了信息衰减和色散的问题,加大了光纤的通信容量,提高了光纤通信的效率。另外在光网络协议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目前的技术种为了方便用户使用图像、数据、语音等业务,目前的重点是宽带接入网建设。宽带接入包括光纤、无线、同轴电缆和xDSL这几种方式,这些主要是基于分组交换方式的接入,其中以光纤接入为主。光纤接入分为有源方式接入和无源方式接入两种,即利用SDH或PDH为传输通道和无源光网络方式,光纤的非线性问题随着光纤放大器的广泛应用而逐渐显现出来。光纤的非线性主要指四波混频效应、自相位调制效应、交叉相位调制效应、受激喇曼效应、受激布里渊效应等。其中一些效应会使得系统的技术指标恶化,使得信号脉冲展宽、波型畸变、信号之间串扰。通过合理的使用某些非线性效应,我们可以研制出新型的光器件。

光通信技术的发展前景

1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前景

为了更好的建设下一代网络就必须得构建一个拥有巨大传输容量的光纤基础设施,而由于光缆高达20年的寿命以及过高的造价,光纤基础设施的设计和构建必须具有前瞻性,应该结合设备和系统技术的发展趋势来设计。同时由于下一代电信网对容量的高要求以及频率的高宽度,这一代的光纤性能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必将被淘汰,那么开发新一代的光纤将势在必行。在G.652.A光纤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并取得一定成果的G.652C/D光纤很好的解决了色散斜率的问题,减低系统成本,而且能实现更长距离和更大容量的传输。基于这些原因,具有更长使用寿命的新一代光纤必将得到更好的发展。

2波分复用系统的发展前景

篇3

学校作为学生掌握知识,学习礼仪,提高自身素质的主要地方,学校的管理更是为所有的学生和每一个老师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伴随着一系列校园事故的发生,再次为学校的安全工作敲响的警钟。因此,高校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校园安全,确保学生生命安全,学校财产安全等等。如今,社会和家长对高校管理提出了很多更高的要求,现代移动通讯技术也得以在高校管理中有效应用。随着现代移动通讯技术每十年更新一代的超快速度,手机成为每一个大学生必备的通讯工具,手机的普及和广泛使用也让高效管理有了新的思路,如今,手机的功能不单单停留在只能收发短信,接打电话这些简单的功能上。智能手机的出现,让手机像计算机一样,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手机的功能更加强大,能够提供的服务也更加全面。现在很多人人手一部手机,因此,高校在自身管理过程中开始探索出采用现代移动通讯技术的全新模式。在某些高校,学校建立了基于移动应用的校园信息服务系统。这样,院校需要公示或者通知的重要信息,在校园服务系统上就可以第一时间出去,广大师生也能及时在自己手机的APP客户端或者网站上查询到相关信息,这样就让学校生活取得了极大的方便。同时,学校也可以利用基于移动通讯技术的校园服务系统及时的和学生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状况。让每一位家长对学生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做出初步的了解。目前,很多学校推出很多校园公众号码,利用短信或者微信,可以随时进行双向沟通。学生遇到学习、生活、情感的上的问题随时能够与辅导员和学校心理咨询处取得联系。另外,学校也可以根据本校自身教育现状,提供适合本校学生需要的教育信息。

二、现代移动通讯技术在我国高校管理中广泛应用

现代移动通讯技术在高校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实现了学校、老师、学生、家长之间的互相交流,相互沟通,极大的便利了高校在管理过程当中解决存在的问题。继续深入探索现代移动通讯技术在高校管理当中的广泛应用,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能够更好地成长成才。现代移动通讯技术的使用为每一位学生家长敞开了参与高校管理的大门,让家长们也积极的为高校的发展和进步出谋划策,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就业提供更多的指导。也为每一位高校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方面提供了很多便利。最主要是让高校在管理方面有了很多新的思路,可以借鉴和学习其他高校在管理方面的宝贵经验,增进学校彼此之间的友谊,为培养新世纪更多优秀的人才增添了一份力量。采用移动通讯技术管理学校也节约高校管理经费,提高信息传送效率,也就提高了学校的办公效率。高校管理为达到正确地揭示学校内部管理活动规律、规范学校管理行为、提高学校管理技能采用现代通信管理方式,实现了管理的现代化,网络化。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也从不同程度上带动着高校管理方式的向前发展。以前,每位大学生的都为使用图书馆借阅卡、银行卡、电话卡和食堂饭卡等等各种各样的校内卡而头疼,这么多的卡显得很不方便。随着校园网技术的推广,高校在校内都建立了校内网,为校园一卡通的出现和使用做了很好的铺垫。目前,校园内实现一卡通管理学生已经成为高校管理的趋势,整合了信息资源,给全校师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校园内,无论走到哪里,一卡通都能够提供相应的服务。如今,学生们再也不用为每次出门都要携带很多卡而发愁,也解决了高校在管理上复杂的问题。

三、结语

篇4

交通运输虽然不同于产品的生产部门,但是在资源的投入和废物的排放方面还是具有相似之处的,为了维持交通运输的正常秩序,交通运输部门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保证交通系统的运行,同时,交通运输与产品生产部门一样,在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上无法比拟的。在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化社会,交通运输管理必须树立循环经济理念,从而进一步缓解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创造绿色国度。从现实的发展状况来看,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是各大企业减少成本开支、增加经济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必然出路,这也是我国现阶段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

2.循环经济视阈下交通运输管理的优化策略

2.1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因此,要做到逐步完善我国交通运输相关法律、法规,让交通运输产业在发展的道路上能够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纳入考究范围。因此,在制定相关政策市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将环境污染纳入成本中。因为在运输过程中,经常有一些排量较大,不注重资源节约,废气污染严重等情形,基于这一现状,应该对于在交通运输中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和个人进行罚款或者征税,或者将环境污染的成本计入运输市场的价格中。二是通过技术革新、引进先进设备,创新交通运输管理模式,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让环境在所能承受的压力内满足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总而言之,就是对交通运输管理模式进行全面改革,为循环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要灵活应用市场调节机制,以经济手段鼓励企业和个人注重环境的保护,用法律约束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对注重资源节约的运输方式给予政策倾斜,对于利用低能、环保设备的给予价格优惠,让人们形成生态保护意识。

2.2基础设施建设

在进行交通路线规划时,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发展循环经济为目标,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建设良好的基础设施,进行合理的空间构建,不滥用自然资源,建立稳固、安全、环保的交通基础服务系统。规划时要协调优化交通运输各个环节,减少不必要的浪费,综合考虑城市用地规划、国土规划等,确保各部分协调发展。除了要保障基本的道路设施,还应该重视各道路电子监控、信息传达、交通安全应急和环境保护系统等设施的建设。这些设施虽然不占主导地位,但是确实交通运输系统不可或缺的,局部的整合有利于交通系统发挥更大作用,从而最终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运输中产生的污染。

2.3交通结构的优化

交通结构式整个交通系统的骨架,不同的地区适用不同的交通结构,可以分为方式结构和网络结构。所谓交通结构的优化就是可以适应不同运输方式的需求,不同结构上进行紧密衔接,实现交通运输的便捷、快速流通,充分利用空间资源,优化体系,合理布置网络格局,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满足经济发展需求,推动循环经济建设。

2.4加强技术创新

信息时代的科技技术日新月异,因此不断推进技术创新是促进循环经济建设的重中之重。实践中,我国已经初步尝试利用沥青路面的再生利用技术,这一先进技术每年可以为我国节约近3.5亿元的资源,这无疑是契合循环经济所提倡的理念的。因此,我们亟待建立产、学、研一体的交流机制,加强合作进行新技术的共同研发,吸收转化引进的先进技术、加强原创力度、掌握核心技术,提升交通运输资源的再利用技术,用清洁的新能源替代污染严重的传统能源,开发环保的新材料,促进生态文明,发展循环经济。

2.5注重交通环境保护

交通运输的污染源主要集中在道路上,其中汽车的废气污染时最主要的,汽车排放的废气主要成分是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铅化物等。因此,必须有效的减少废气的排放,降低废气对环境的污染,笔者提出以下几个策略:首先,动态调整交通控制,保障上下班高峰期道路流通的顺畅,以显著的标志提示过度的噪音污染,提倡绿色出行,设置专门的绿色通道,减少车流量等;其次,限制废气污染及其严重的车辆的通行,政策鼓励改进汽车结构;再次,用优惠政策鼓励使用新能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最后,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鼓励绿色出行,享受低碳生活。

3.结论

篇5

在电力企业中通常会将生产控制系统与信息管理系统分隔开来,通过这种方法来避免外来因素对生产系统造成严重损害。在生产控制系统中其风险多来自于生产设备与系统的故障,还有可能存在内部人员的破坏的风险。管理网络中的常见风险则有系统合法或者非法用户造成的危害、组建系统的过程中带来的威胁、来自于物理环境的威胁。这些威胁中常见的有系统与软件存在漏洞、合法用户的不正确操作、设备故障、数据误用、数据丢失、行为抵赖、内部或者外部人员的攻击、物理破坏(各种自然灾害或者其他不可抗力带来的危害)、各种木马和病毒等。这些风险造成的后果通常是数据丢失或数据错误,从而大大的降低了数据的可用性。网络中的链接中断、被入侵、感染病毒、假冒他人言沦等风险都会大大降低数据的完整性与保密性。正是由于这许多风险,所以必须加强网络安全的建设。

二、增强电力系统网络安全的策略

(一)物理安全

计算机网络的物理安全指的是对计算机硬件设备、计算机系统、网络服务器、打印机等硬件的安全防护,同时还包括了对通信链路等各种连接设备进行保护,避免被人为的破坏和各种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在物理安全中海需要为各种硬件设备提供一个良好的电磁兼容工作环境。计算机系统在工作时,系统的显示屏、机壳缝隙、键盘、连接电缆和接口等处会发生信息的电磁泄漏,而电磁泄漏也会泄漏机密。所以在物理安全策略中如何抑制与防止电磁泄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目前主要的措施有:第一种是对计算机设备内部产生和运行串行数据信息的部件、线路和区域采取电磁辐射发射抑制措施和传导发射滤波措施,并视需要在此基础上对整机采取整体电磁屏蔽措施,减小全部或部分频段信号的传导和辐射发射,对电源线和信号传输线则采取接口滤波和线路屏蔽等技术措施,最大限度的达到抑制电磁信息泄漏源发射的目的;第二种是使用电磁屏蔽技术,将涉密计算机设备或系统放置在全封闭的电磁屏蔽室内;第三是使用噪声干扰法,即在信道上增加噪声,从而降低窃收系统的信噪比,使其难以将泄漏信息还原。

(二)进行访问控制

网络安全的目的是将企业信息资源分层次和等级进行保护,而访问控制的主要任务就是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非常访问。访问控制是进行网络安全防范和与保护网络的主要手段。它是对网络安全进行保护的核心策略。访问控制手段有多种,其中主要的有以下的几种手段。第一种是入网控制。它是第一层的网络访问控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入网访问控制是对用户可以登录的时间和允许他们可以登入的工作站进行控制。第二种是网络权限控制,其主要目的是防止各种可能出现的网络非法操作,它的做法是根据用户组与用户的身份赋予相应的权限,并对用户与用户组可以访问哪些资源和进行什么操作进行规定限制。第三种是目录级安全控制。该种控制指的是对用户在目录一级的文件和子目录的权限进行控制,例如用户的读权限、写权限等。第四种是属性安全控制。属性安全控制指的是网络管理员根据需求为给各种文件和目录所指定相应的安全访问属性。第五种是服务器安全控制。该种控制指的是为服务器设置口令、登录时间限制、非法访问者检测等,以防止非法用户对信息的修改和破坏等。最后的是防火墙控制。防火墙控制,在内部网与外部网的节点上安装防火墙对一些危险的数据信息进行过滤已形成一个较为安全的网络环境。

(三)对数据进行加密

数据加密的目的是为了隐蔽和保护具有一定密级的信息。对于网络上的数据加密方法常用的有以下三种,分别是链路加密、端点加密和节点加密。链路加密是传输数据仅在物理层前的数据链路层进行加密,它必须要求节点本身是安全的,否则其加密也相当于没有加密;端到端加密允许数据在从源点到终点的传输过程中始终以密文形式存在,与链路加密和节点加密相比更可靠,更容易设计、实现和维护,它的目的是对源端用户到目的端用户的数据提供保护;节点加密的目的是对源节点到目的节点之间的传输链路提供保护。而各个电力企业应该根据其自身的需求去选择合适的加密算法。

(四)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

在进行网络安全管理的过程中,除了拥有良好的技术方法和措施,还必须拥有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如果没有一个晚上的管理制度,再好的措施在执行时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而对于网络安全来说是容不得一点失误的,任何失误都有可能为网络安全带来不确定的影响。所以还必须做到如下几点:对安全管理等级和完全管理范围进行明确的划分;制定出完善的网络操作使用规程和人员出入机房管理制度;最后是制定出网络系统的维护制度和应急措施等。

篇6

关键词:在线式巡更无线实时

一、巡更系统概述:

巡更系统根据工作的方式,分为2大类:在线式巡更系统和离线式巡更系统。

离线式电子巡更系统:

根据物业管理的具体需要,在小区(或厂区)的巡更路线必经之处,粘上信息钮,然后在电脑中按照要求规定巡更班次、时间间隔、巡更路线以及具体的巡更员。工作时,巡更员根据规定的巡更时间、路线进行巡更,到达每一个信息钮处,使用随身携带的数据采集器接触信息钮即可记录下巡更员到达的时间和地点,利用巡更专用软件处理数据信息,就能做到科学有效的管理。

巡更人员手握资料读取器在值班室接触代表自己的那个纽扣记忆体,表示开始上班,然后,沿巡更路线,手握资料读取器逐个接触纽扣记忆体(设于各巡更点),资料读取器便记录了这位巡更员上班的时间,到达各巡更点的时间。接班的巡更人员重复上述过程。

管理人员将资料读取器插入资料转换器后,电脑便可显示巡更资料(巡更人员上班时间、到达各巡更点时间)。

该子系统由巡更棒(信息采集器)、巡更点(信息钮)、电脑系统组成。

离线式电子巡更系统的巡更点及巡更点的位置的安排很容易通过软件方法扩充,且信息钮的安装也十分方便。造价便宜。

普通在线式巡更系统

每个巡更点放置一个信息采集器,通过电缆直接连至控制管理中心电脑(原理上和门禁相同)。每个巡更点均设有时钟,储存巡更记录达3200条以上。巡更时只要巡更员将巡更牌(感应式IC卡或者信息钮)靠近(或者接触)巡更点,信息采集器便自动记录巡更员编号、时间、地点等信息(或者通过巡更按钮来实现)。控制管理中心随时可以实时了解巡更员(保安)的巡更情况。

该子系统由巡更牌(IC卡或信息钮)、巡更点(信息采集器)/巡更按钮、网络扩展器、电脑系统组成。

在线式巡更系统因为安装扩充巡更点比较困难(需要布线),而且其信息钮和采集钮的数量正好与离线式相反,大量的采集器导致成本居高不下。

二、短距离无线巡更系统简介:

作为智能化安保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巡更系统在每一个职能化小区内是必然配置。但是,基于成本以及巡更系统工程的难易程度的考虑,房产商一般会采用离线式巡更系统。

然而,在线式巡更系统因为其无与伦比的实时性,是离线式巡更系统无法做到的。那么是否有一种系统,兼具这2种巡更系统的优势呢?

短距离无线巡更系统应该是个比较例向的解决办法。

三、无线在线式巡更系统工作原理:

在小区(或厂区)的巡更路线必经之处,粘上信息采集钮,然后在电脑中按照要求规定好巡更班次、时间间隔、巡更路线以及具体的巡更员。工作时巡更员根据规定的巡更时间、路线进行巡更,到达每一个信息采集钮处,使用随身携带的信息采集器接触信息钮,并且通过短距离无线模块发送巡更时间、地址等信息,远端通过与电脑连接的短距离无线接收模块接收信息,在电脑上实时记录下巡更员到达的时间和地点,并且可以通过电脑的电子地图或LED显示模块即时直观反映巡更信息。

无线巡更系统的巡更点及巡更点的位置的安排很容易通过软件方法扩充,巡更点的安装也和离线式巡更系统的信息钮安装同样方便,并且可以和离线式系统的信息钮兼容。

在线式巡更系统的管理人员不需要资料读取器,电脑便可实时显示巡更状态(巡更人员信息、到达各巡更点时间)。

四、无线巡更系统设计原理

4.1、无线巡更系统软硬件简介:

巡更点:无源地址,一线传输--I-BUTTON

巡更棒:无源地址一线读取、时间、时间地址储存、紧急按钮、可充电电池、身份地址识别(I-BUTTON)等(可以参造I-BUTTON的DS9092K系列)、无线即时输出。

巡更接收器:无线输入、记录、报警暂存、实时输出(2口包括接PC的RS232、继电器模块)、充电

软件:模拟地图、实时纪录、实时报警、闪烁(声光)显示、SQL巡更纪录、记录查询、报警(巡更异常)范围锁定等。

4.2、无线巡更系统硬件功能:

巡更棒:(包含发送器)

信息钮地址信号采集,采集正确发出“嘀”和绿色LED亮的提示;

实时时钟,并且可以被接受器调校;

信息钮地址信号、采集时间的即时发送;

信息钮地址信号、采集时间的存储(需要16k以上的断电保持的存储空间);

信息钮地址信号、采集时间可以被接受器读出;

紧急按钮,以及信号可以被即时发送、存储、被接受器读出;

可充电电池、电量不足时的LED提示;

巡更棒地址,且随其他信号同时发送、存储、读出;

巡更棒和发送器可以一体,但需要可以进行分别调试;

与接受器的直接连接口,可以在接受器上为PC机直接调试(包括校时)。

天线

发送信号时,考虑到信号的完整性,可以采用多次发送、和带校验码等手段。

选用的无线电频率是固定、零漂移,频率为315MHz、400MHz、433MHz或900MHz。

接受器:

接受巡更棒的无线信号并解码;

室内天线,留有室外高增益天线口

直接读取、存储巡更棒数据;

较大的信息储存(断电保持)量,可以选择储存满覆盖还是报警;

计算机直接串口(或USB口)连接,实时读写,以及串口保护;

报警及状态存储,包括:通讯连接口数据堵塞、通讯连接口丢失、失电、讯号校验错误等;

信号指示:电源(上电自检)、故障(应可以区分)、数据错、外接继电器等

继电器输出,基本32路继电器输出,扩展32路继电器输出;继电器输出保持状态时间可调;

外接高增益天线;

上电自检功能、防死机电路;

接受PC机时间校准;

直流稳压电源输入接口、备用电池输入接口,闲时对电池充电;

电路设计时考虑该接受器可作为无线中继的电路预留;

硬件测试、调校、设置小软件:

巡更棒、发送器、接受器调测、自动记录;

通讯频率设置;

继电器输出保持状态时间调节;

发送器、接受器的发送接受重复次数选择

一般,巡更棒信号重复发送几次(按照实际需要),在接受器收到信号(完整)后,剔除同一时间、同一巡更棒发送的其余数据信号。

4.3巡更软件功能:

巡更地图(示意图)可以更换;

巡更路线、巡更点之间(顺序)相对时间的设定(表格形式);

双击巡更棒和巡更棒等弹出详细资料。(包括编号、位置、等)

实时显示巡更点触发(到达),(再巡更图上表示为某种颜色标志的闪烁延时);

巡更棒移动模拟(巡更图上),其颜色、形状(人形,能够输入巡更员照片),、闪烁频率区别于巡更点;巡更路线用刻度模拟距离和时间;巡更棒在2个巡更点之间模拟移动.

声光报警;(可以分别设定是否禁止喇叭以及选择报警的声音;接收器对报警也应该有相应的指示灯和声音提示;

接收器与管理计算机串口掉落报警;

紧急报警窗口弹出,窗口内线是巡更棒编号、巡逻员纪录、相对巡更点(离开的巡更点和即将抵达的巡更点),以及可能位于的报警地点放大显示;

巡更超时报警(有个默认值,为60秒);

非顺序巡更报警;

各种报警的值班操作员原因说明、处理纪录;

报警纪录表格颜色区别查询、打印

巡更纪录、巡更棒交接纪录、操作员交接纪录报表查询、打印;

电脑与巡更棒、GSM接收器之间的时间参数自动校对。

各种调测程序;

操作员权限设定。

五、无线巡更系统的功能优势以及成本优势

作为在线式巡更系统,在功能上除了具备普通电缆直联在线式巡更系统的优势外,还具有:

实时报警功能:在巡更员巡更过程中发现以外情况可以用巡更棒自带的报警按钮进行报警,有利于监控中心得到处警信号后及时出警。该功能尤其适合于规模大、巡更时间长的小区、厂区。该功能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和巡更员体温探测器等结合,使巡更途中发生以外使得到监控中心得即时救援,保护巡更员的自身安全。

脱机(计算机)工作:由于无线巡更系统自带大型LED电子地图输出端口以及较大内存容量,系统完全可以脱离计算机进行工作,这样可以避免由于计算机和微软操作系统自身的故障导致系统的死机,使本系统工作更稳定,需要的外部环境更简单。

大型LED电子地图输出功能:无线接收器还自带32端口继电器模块,可以根据需要配置32个巡更点以内的LED电子地图,接收器还可以根据需要扩展到64个巡更点的LED电子地图显示模块。

造价低廉:无线巡更系统的巡更点的信息钮和离线式巡更系统完全兼容,主要改变的只是巡更棒,其系统的造价相对低廉。

工程简便:不需要埋管、不需要布线,整个工程量就是把没有任何连线的巡更点(信息钮)固定在巡更位置上,整个过程只要确保固定点的牢靠,没有其他技术要求。工程还可以在小区(厂区)智能化系统全部完工之后进行,随到随装。简便易行。

六、无线巡更系统的展望

无线巡更系统以其优越的性价比,直观、友好的用户界面将有可能是今后巡更市场的主推产品。

无线巡更系统因为是模块化的设计,为今后产品线的延伸留下了比较简单的接口,将来可以根据小区、厂区不同的客观环境以及客户的不同需求,分别可以采用GSMSMS(短消息)、GPRS(分组无线业务)、2.4G等不同的无线传输接收方式。

附注:

无线巡更市场简要分析:

上海房地产市场自1999年回升以来,商品房销售一直保持着旺销势头。1999年至2001年的销售面积分别为1298万平方米、1558万平方米和1767万平方米,3年累积总数超过4600万平方米。而今年上海房地产的开工面积超过4000万。其中,住宅市场更是一枝独秀,住宅在商品房销售面积中一直保持90%以上的份额。

篇7

1960年,当高锟加入英国标准电话与电报公司旗下标准电讯研究实验所时,各研究机构已注意到公众对改善通讯设施的强烈需求。此时,高锟的工作重点是研究和发展一套利用毫米波长的微波传送通讯系统,将通讯设备的资讯传送能力提高50%。

三年后,相信自己已完全了解技术的高锟开始对改善微波点到点传送系统的缓慢步伐和所面对的各种限制感到不耐烦,他决定改变工作环境,并获得密兰斯一家学院的聘书。但他的辞职引起了标准电讯研究实验所的强烈反对。

为了留住高锟,实验所专门派了一名律师替高锟索回此前去看新房子时付下的定金并取消买卖合约,与高锟的新雇主安排其退职手续,并愿赔偿他们在高锟身上所花费的所有开支,甚至表示可为其妻――黄美芸安排一份工作。

盛情难却下,高锟留了下来,开始研究如何利用玻璃纤维来传送激光脉冲,希冀可取代用金属电缆输出电脉冲的传统通讯技术。

1966年,高锟和他的团队《光频率介质纤维表面波导》,提出用一条比发丝更纤细的光纤代替体积庞大的千百万条铜丝传送容量接近无限的讯息,传输量将比传统技术高出一万倍。

这一论点刚被公布,便被外界讥为“痴人说梦”,但高锟没有放弃。

“在同类研究上,同道似乎不多。我们论文题目并没有在通讯业引起太大反响。”高锟后来在自传中回忆自己当时孤军奋战的处境,“我想我们要将论文要点直接提交给对这种革命性通讯方法有兴趣的公司,才可能说服他们加入我们的行列。”

“光纤是世界上用之不竭的材料做成的,那就是沙粒。”高锟向这些公司大力强调用沙做材料的各种好处环保、成本低,具有轻盈和高度耐受力的特性,并且不会泄露光源。

研究如何实行“光通讯”基础理论时,高锟遇到的主要难题是:怎样除掉玻璃所含的铁离子?因为铁离子吸收和打散光线,使光通讯难以实行。

后来,他发现一种叫“溶凝石英”的玻璃提炼过程,能提炼出“无杂质”玻璃。

篇8

1 数据来源与处理

以《管理》为数据源,在CNKI中检索获得2004年~2013年3111条数据,剔除新闻、通讯、卷首语、文苑、休闲等,得到2343篇论文,参照《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通过自编程序在SPSS19.0中输入参考文献相关数据,得到参考文献引用次数5679次。

2 统计结果与分析

2.1 篇均引用及普赖斯指数(整体)。《管理》2343篇论文中被引总数660篇,引文总量5679次,平均被引率28.17%,篇均引用2次,低于王文统计的同期《通讯》和《研究》的篇均引用7.49与6.74次[1]。根据表1中的年度变化,除2010年外,整体上《管理》呈现稳健上升趋势。普赖斯指数(引用文献中5年内引文量与总引文量之比)是评价期刊新颖度的数量指标[2],10年《管理》总引文量5679次,5年内引文量2619次,普赖斯指数平均值为46.12%,其中2005年达到64.05%,说明2005年引用文献的内容新颖度最高,《管理》作者在档案学领域新信息的吸收与使用,引文新颖度的提高方面仍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表1 2004年~2013年载文被引及引文量情况

2.2 文献类型分布(整体)。《管理》的引文按照中文、译文、外文划分,统计出中文5332次,译文171次,外文176次,占比分别为94.3%、2.6%、3.1%,说明《管理》的主要参考来源也是中文参考文献。比较而言,《管理》译文外文5.7%的引用低于《通讯》《研究》12%与14%的引用量[3]。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将无法归类和未说明的文献统一归为“Z”,并将中文参考文献单独统计。表2可见,中文与整体,其J、M、OL的比例和均超过了92%,其他类型差别不大,这与《通讯》《研究》的比例相当。在中文中,期刊文章和专著占比85.18%,明显主导着参考文献的比例。此外,网络文献OL占比8%左右,明显高于除J和M外的其他类型,说明网络在文献引用中的作用逐渐显现。

表2 文献类型分布

2.3 期刊文章(中文)。期刊被引3468次,涉及463本期刊,为便于与王文比较,排名前15见表3,排名前10高被引论文见表4。从统计数据可知,一是《管理》对排名前15的期刊引用2452次,占比70.7%,集中性强,其中对《通讯》《研究》《中国档案》的引用占比30.7%,虽略低于《通讯》《研究》的35.91%和36.53%[4],但仍占引用总量的三分之一。二是在463本期刊引用中,仅引用1次的有283本,占比61.12%,低于《通讯》《研究》的64.48%和63.97%[5];引用9次以上的有35本,仅占7.6%,略高于《通讯》《研究》的5.72%和5.65%[6],分散性大。三是《管理》自引率13.75%,介于《通讯》的20.96%和《研究》的11.29%之间[7],同时,排名前10高被引期刊论文有7篇来自《管理》,自引率高。四是《管理》对《通讯》《研究》的引用高达13.52%和8.13%,但《通讯》《研究》对《管理》的引用仅为3.16%和3.03%[8],互引率不对等。五是《管理》排名前15的高被引期刊均为档案学专业期刊,且与《通讯》《研究》有12本期刊相同,学科独立性强。

表3 高被引期刊分布(前15)[9]

表4 高被引期刊论文(前10)

2.4 图书(中文)。中文图书被引1074次,涵盖492本图书,其中仅被引1次的图书有343本,占69.72%,高于王文图书被引1次的66.11%[10]。其中,冯惠玲、周雪恒、吴宝康、何嘉荪、陈兆?、邓绍兴等6人7本专著位列《管理》《通讯》《研究》高被引专业书籍的前10,说明此6人的书籍在档案学领域影响力很大;非专业书籍排名前10的无一相同。详见表5。

表5 高被引图书(前10)

2.5 学位论文、报纸、报告等其他类型文献(中文)。学位论文、报纸、会议集、标准等在参考文献中有372次,占6.98%,详见表2。(1)学位论文。涵盖30所高校,仅被引1次的有18所(60%),高于王文25所(43.1%)高校被引1次的数据;被引5次以上的集中在苏州大学(18),黑龙江大学(7),安徽大学(6),中北大学(5),其中苏州大学与安徽大学在王文统计中亦位列前六[11]。(2)报纸。涉及24份报纸,其中,中国档案报(19)、中国青年报(9)、光明日报(8)、人民日报(8)排名前四,仅被引1次的报纸有15份,占62.5%,与王文61.22%相差无几[12]。(3)会议论文集。54次被引涉及35个会议,其中17个涉及历届档案工作年会,9个属于档案工作文集、文选,9个无法核实到具体会议;被引频次最高的是“曾三档案工作文集”,其次为2010年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4)标准。排名前2的是GB/T18894-2002《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与GB/T20988-2007《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其他类型数据甚少,不再赘述。

2.6 网络文献(整体)。《管理》网络文献引文有507篇,占8.93%,篇均数不到0.4,低于《通讯》《研究》的23.34%、24.48%[13],虽所占比例很小,但整体数量上在逐年增加。按照丁敬达的档案学期刊网络引文类型分类[14],《管理》10年间网络引文以静态类网页(244)为主,占48.13%,其他网站类(164)占32.35%,动态类网络(99)最少,占19.52%;整体可访率为41.8%,而动态类网络可访率最低仅为21.21%,说明动态类网络稳定性和持久性较差,作者在引用时要更加审慎[15]。从网络引文域名来看,《管理》引文集中分布在.com(168)、.gov(139)、.org(34)、.edu(32)、.net(31)中,占79.68%,与丁敬达统计的2002年~2011年《通讯》《研究》的数据一致[16]。

2.7 译文、外文文献(整体)。在171次引用中,图书引用 121次,涵盖50本,只被引1次的有36本,最高被引的为谢伦伯格的《现代档案:原则与技术》,高达52次;期刊35篇,仅被引1次的有13篇,高被引前3的均为(加)特里?库克

表6 网络文献引用年度变化表

的文章,即:“铭记未来――档案在建构集体记忆中的作用”“档案学与后现代主义:旧意新解”“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观念:后保管及后现代主义社会里信息与档案管理中面临的一场革命”,与王文统计一致。

表7 译文类型分布

外文被引共176次,表8可见。整体上外文引用呈上升态势,平均篇引用为0.07次,低于《通讯》《研究》的最低值0.1[17]。引用主要集中在网络文献(88)和期刊(43)上,说明作者对外文的获取主要依靠网络渠道。其中,43次期刊被引中涉及27本期刊,高被引外文期刊与王文统计相同的有《Archival Science》《The American Archivist》《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18]。

表8 外文引用年度变化表

3 结论与探讨

3.1 加强参考文献著录规范性。参考文献作为一种引证凭据和对他人成果尊重的表达,其著录规范性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作者的学术研究水平。5679次引用中存在“四缺”,即:缺作者(561次)、缺标题(178次)、缺来源(124次)、缺时间(250次);“五错”,即:作者名字错,如“刘东斌”标成“刘斌东”,类型错,如“N”标成“J”,文献标志码与期刊位置放错,出版时间标错,刊名写错;“两不规范”,即:多名作者间的标注符号用“、”“,”不一,文献标志码“M”“C”“G”混用。

3.2 增强档案学科开放性。参考文献主要分布在“理论探讨”(2798)、“业务研究”(1153)、“争鸣”(362)等19个栏目中,从学科内交流来看,高被引论文前10中有5篇来自“争鸣”,作者就同一主题探讨较多,档案学科内、作者间的交流较多,开放性较高;从学科间来看,档案学科与关联学科、交叉学科、工具学科的交流甚少;“海外采风”(104)采的多,批判、移植、“本土化建设”寥寥无几。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