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3 15:10:0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导师对论文的学术评语,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课、技术基础和专业课,分析和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
2.巩固、深化和扩大学生所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使学生受到综合产品设计的能力的综合训练。例如,产品设计的一般程序和方法、产品系统设计以及产品的开发设计等产品设计的全过程,并以此为核心,对产品设计过程中所涉及的设计理论以及美学和工学基础、设计表达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相关知识和内容作全面系统的训练,同时不断总结提高撰写论文和设计说明书的能力等等。
4.参与社会生产和学校科研工作、实验室建设,为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5.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树立良好的学术思想和工作作风。
二、毕业设计(论文)时间安排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目前安排在第四学年进行。根据题目的需要,可在其中安排2周的调研实习。结合学生提前下实验室参与科学研究活动的进一步开展,毕业设计安排从20**-20**级教学计划开始,在第四学年全年进行。
三、毕业设计(论文)内容和工作量
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产品设计类论文)的具体要求:
做此类题目的学生一般至少要根据具体设计的产品,独立完成制定项目计划、市场调查(完成调查报告),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对产品的设计要素进行解析,经过设计构思、设计展开、深入设计,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模型制作,最后编制完整的设计报告;
完成设计效果图、模型制作和一万字以上的设计报告;设计报告正文一般包括项目的提出、方案论证或文献综述、方案制定、调查报告,具体设计过程、技术经济分析,结束语等内容。
四、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与装订
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参照《**工业大学本科生论文撰写规范》(20**年1月第五次修订版)执行。毕业论文装订要整齐,顺序统一,即封面、内封、毕业论文评语(可后加入)、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中文摘要、外文摘要、目录、论文正文、致谢、参考文献、附录(含外文复印件及外文译文)等。
五、毕业设计(论文)的答辩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完成后,由指导教师审核签字,并于答辩前48小时将全部材料交答辩委员会。答辩时间为30分钟左右。答辩小组根据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情况和答辩情况给学生评定成绩,并向系学位委员会提出是否授予“学士”学位的建议。各答辩小组必须将本组内答辩成绩较差的学生(至少一名)毕业设计(论文)提交教研室答辩委员会复议后给定成绩。对个别特殊情况,可提交系教务委员会处理。
六、毕业设计(论文)的评分毕业设计(论文)的评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优秀人数不超过本专业学生人数的25%,中等、及格、不及格不低于25%。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应由导师、评阅人、答辩委员会三部分的评分组成,下列权重供参考。
(1)导师评分:(25)学生论文反映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功10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动手能力10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思想、纪律等方面的表现5
(2)评阅人(应由讲师以上教师担任)评分:(25)论文的意义、学术水平及论述的正确性10论文的难度及工作量5效果图与模型制作的质量5论文的条理性,语言的通顺性及书写的工整性5
二、毕业设计(论文)时间安排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目前安排在第四学年进行。根据题目的需要,可在其中安排2周的调研实习。结合学生提前下实验室参与科学研究活动的进一步开展,毕业设计安排从2000-2001级教学计划开始,在第四学年全年进行。
三、毕业设计(论文)内容和工作量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产品设计类论文)的具体要求:做此类题目的学生一般至少要根据具体设计的产品,独立完成制定项目计划、市场调查(完成调查报告),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对产品的设计要素进行解析,经过设计构思、设计展开、深入设计,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模型制作,最后编制完整的设计报告;完成设计效果图、模型制作和一万字以上的设计报告;设计报告正文一般包括项目的提出、方案论证或文献综述、方案制定、调查报告,具体设计过程、技术经济分析,结束语等内容。
四、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与装订
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参照《**工业大学本科生论文撰写规范》(2000年1月第五次修订版)执行。毕业论文装订要整齐,顺序统一,即封面、内封、毕业论文评语(可后加入)、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中文摘要、外文摘要、目录、论文正文、致谢、参考文献、附录(含外文复印件及外文译文)等。五、毕业设计(论文)的答辩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完成后,由指导教师审核签字,并于答辩前48小时将全部材料交答辩委员会。答辩时间为30分钟左右。答辩小组根据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情况和答辩情况给学生评定成绩,并向系学位委员会提出是否授予“学士”学位的建议。各答辩小组必须将本组内答辩成绩较差的学生(至少一名)毕业设计(论文)提交教研室答辩委员会复议后给定成绩。对个别特殊情况,可提交系教务委员会处理。六、毕业设计(论文)的评分
毕业设计(论文)的评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优秀人数不超过本专业学生人数的25%,中等、及格、不及格不低于25%。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应由导师、评阅人、答辩委员会三部分的评分组成,下列权重供参考。
(1)导师评分:(25)学生论文反映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功10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动手能力10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思想、纪律等方面的表现5
快要毕业了,身为导师的你打算怎么写毕业生鉴定意见,下面由本小编精心整理的导师对毕业生鉴定意见,希望可以帮到你哦!
导师对毕业生鉴定意见一该同学在校期间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学习刻苦,掌握了相关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英语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广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具有较强的管理协调能力和交际能力,个性活法,有亲和力。
导师对毕业生鉴定意见二该同学自入学以来,思想要求进步,学术态度严谨,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积极参加学院和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受到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该生不失为一名合格且优秀的毕业生。
导师对毕业生鉴定意见三该同学积极上进,一直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好学,成绩始优秀,学习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不仅对专业的知识有所涉猎,而且能够摸索出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坚持独立思考,对学习中的问题能发表出自己比较独到深刻的见解。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与同学关系融洽。积极参加班级组织的活动,有一定的组织能力与动手能力,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
导师对毕业生鉴定意见四该同学思想上积极追求上进,坚持学习党的先进的思想理论和当前的国家大的方针政策,坚决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有着很强的爱国主义精神。能积极参加听取形势政策报告,参加班小组思想讨论会议,表现出比较成熟的人生观和深刻的社会责任感。
导师对毕业生鉴定意见五该同学在校期间遵纪守法;学习勤奋,有钻研精神,专业知识扎实,有一定的英语知识基础,知识面较宽;担任班干部期间,对工作积极,责任心强,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团结同学,乐于助人,生活节俭,作风正派。
导师对毕业生鉴定意见相关文章:1.毕业实习导师评语鉴定
2.2021毕业实习导师评语
3.毕业生实习指导老师评语
4.毕业论文导师评语大全
5.毕业鉴定教师评语
6.毕业实习指导老师评语
7.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评语大全
8.工作单位对毕业生的鉴定意见
9.毕业实习指导教师评语
关键词:教学管理模式;本科生导师制;学业导师;学业指导;学术引导;职责定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16)05-0022-06
收稿日期:2016-07-18
基金项目:湖南省普通高校教改项目“借鉴传统书院模式完善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与实践”(2014064);湖南省2016年度普通高校网络文化精品建设项目“传统文化创意微产品”(16WL03)。
作者简介:吴仰湘(1970-),男,湖南溆浦人,历史学博士,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主要从事经学史研究;全淑凤,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副教授。
综观二十多年来国内高校实施的本科生导师制,有的是阶段化导师制(给新生、低年级或高年级本科生、毕业生短期配备导师),有的是特别生导师制(给少数优秀拔尖学生或学习成绩较差、心理状态欠佳等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配备导师),有的是专项性导师制(为指导大学生项目研究、学科竞赛、社会实践、毕业论文、考研、就业等各种实际需求而配备导师),可谓形式多样。因现实指向明确(学习辅导、科研引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现有各种本科生导师制基本能够达到预期目标,对本科生的专业学习、科研训练、生活适应、情感诉求等有着显著影响,对推进本科教学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产生了积极作用。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自2009年招收历史专业本科生以来,吸取国内外著名院校本科生导师制的长处,推行全员化、全程式学业导师制,所有学生自大一入校至大四毕业,全部一对一地配备学业导师(聘请本院专业教师担任),同时辅以生活导师(聘请本院优秀博士生或硕士生担任,通常一间宿舍配备一名生活导师)、建制班导师(为每个班配备一名专业教师,从整体上指导班级日常工作和开展集体活动)、兴趣班导师(为大一和大二同学自发组织的学术兴趣小组“汲泉学社”,聘请一位专业教师担任学术指导),全面介入本科生的专业学习、日常生活和人格塑造,希望能对每一名学生的成长、成才实现全覆盖。经过数年实践,岳麓书院本科生导师制已初见成效,得到教师的广泛认同和积极参与,身受其益的学生更是交口称赞。
岳麓书院在实施全员化、全程式学业导师制的过程中,既积累了不少经验,同时也出现一些不足。拙文即基于我们在岳麓书院实施学业导师制的工作实际和相关思考,就如何充分履行学业导师的应有职责、大力提升学业导师的工作水平略述所见。文章先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学生需求出发,论述本科生学业导师的职责定位,然后基于岳麓书院本科生学业导师的实施情况,具体探讨人文专业本科生学业导师的工作方向,希望有助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人文专业本科生学业导师制的进一步完善,并在探索与实践中取得更好的成效。
一、本科生学业导师的职责定位:从“全能咨询师”到“学术引路人”
目前,从全国重点大学到地方高职院校,已广泛推行本科生学业导师制①,但实施中普遍存在一个不足,即对本科生学业导师的定位不明、职责不清。无论担任学业导师的专业教师,还是置身其中的大学生,都对本科生学业导师的概念和内涵缺乏清晰认识,对学业导师的职责没有明确判别,不太清楚学业导师应该如何准确定位,其所承担的责任与辅导员、班主任、专业课程教师等究竟有什么区别。在施行过程中,学业导师经常被视作大学生的“管家婆”、“全能咨询师”,无论学生的学习、生活还是思想、情感,都要求学业导师加以关心、给予指导,无形之中让学业导师身兼数任,使分身乏术的学业导师工作无从下手,看起来面面俱到,实际上蜻蜓点水,指导效果大打折扣。这种情形,对于一般大学的学业导师和学生均有不利,对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来说,更会造成宝贵教学资源的闲置或浪费。推行学业导师制的初衷,原是要从专业知识、综合素质、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全能培养,造就英才。因此,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学业导师的职责定位,既要符合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培养精英人才的高端办学理念,更要满足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高起点学生的高层次需求。
首先,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需要贯彻“精英教育”理念,本科生学业导师可在其中助上一臂之力。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化时代跨入大众化时代,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课程设置模块化,教学管理计算机化,人才培养模式化,培养过程如同流水线,学生的个体差异被漠视,个性发展被忽略。因此,不可能把所有学生培养成卓越人才,反而有可能将少数优秀、拔尖的人才磨灭掉,容易导致毕业生的大众化、平庸化。面对这种情况,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仍想坚持“精英教育”的办学理念,努力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知识丰富、勇于创新、善于探究的高素质、精英型人才,为此纷纷推行本科生学业导师制。以推行导师制著名的牛津大学,就有不少教授认为,“如果高等教育有必要精英化,那么牛津就要挑选最好的学生,并让本身都很优秀的教师(用非常严格的要求及精深的方法)来训练他们”,“导师制教学就是这种严格而精深的学习体验的主要特色,而这种体验非常有助于个体才智的发挥”[1](P61)。我国高校纷纷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正是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为贯彻“精英教育”理念而仿效牛津大学等国外做法,探索英才培养的新模式[2]。因此,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学业导师的根本职责,仍然是要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一部分优秀学生脱颖而出,造就一小众“精英人才”,弥补大众化教育的缺憾。
其次,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学生起点较高,基础较好,因而自我期许普遍很高,人生规划比较远大,在读书、科研、读研或留学等方面有较为强烈的内在需求。这就需要学业导师更多地在专业学习、学术成长、科研训练等方面,给予学生具体的指导和长远的引导。例如,根据何齐宗教授主持的“导师制与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组的问卷调查,对“你认为大学生需要参与科学研究吗”的问题,肯定回答者为86.7%,否定回答者为5.8%,说不清楚者为7.3%[3](P56)。可见,绝大多数本科生抱有参与科研的热诚。湖南大学对全校2015级新生作问卷调查时,关于就读大学期间的计划,学生回答准备考研者为76.5%,想在学术会议或期刊者55.4%,想跨院系修习专业课程者49.6%,想修习第二学位者47.4%,想独立从事研究者45.7%,准备出国留学者34.8%[4]。可见,他们已从提升自身综合素质、适应社会激烈竞争和未来多元发展的自我定位出发,对大学学习的期望较多放在获取专业知识、获得学术研究训练,培养科研素质和初步形成创新性研究的能力。教育部在“本科教学质量工程”中,就特别安排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各个高校也相应大力开展本科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或在修订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时加大实践教学、创新性探索在整个教学环节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比重。这些既为本科生从事科研创新、学术探索提供了更好的机会,同时也对学业导师如何指导学生提高学业层次、培养研究素质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实上,目前已有不少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明确将培养和提升本科生的治学能力、科研水平,作为本科生导师制的一大目标,对于指导高年级本科生更是列作主要目标。
开创研究型大学先风的德国教育家洪堡(Humboldt)曾明确提出:“如果一所大学只是注重于去满足国家的短期需要,则它终究会在对国家的贡献及其自身的存在上都陷入失败的境地――那种纯粹职业化的教育路径,将会把教育的长期价值排挤出去。”为此,他倡导“以学术为本位的大学教育”,主张“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应该致力于学术”[1](P13)。自我国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以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然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教育,不能亦步亦趋于社会、家长普遍抱持的职业取向,而应充分考虑高等教育中原本占有重要席位的学术取向,坚持精英教育理念,回归学术本位,服务于国家宏观战略和社会长期发展的需要,矢志培养专业知识扎实、综合素质较好、实践能力较强的高级专门人才乃至精英人才。因此,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学业导师必须肩负起重任,主动调整角色定位,从消极的咨询型转为积极的引导型,对学生从自主学习、创新思维、科研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和锻炼。换言之,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学业导师应当从“全能咨询师”转为“学术引路人”。
岳麓书院为本科生分别配备了学业导师、生活导师、建制班导师和兴趣班导师,使得学业导师职责相对单一,事务明确。不过在实际推行中,学业导师仍然出现身份混同、定位凌乱的现象。学生在与学业导师的交往中,不管是哪方面的问题,都会找学业导师交流、求助,学业导师也因此应接不暇,每次与学生见面,大量时间耗费在一些琐碎杂事上,冲淡了本应指导学生读书治学的正题。这种现象虽然反映出学生对学业导师的信任,但作为学业导师,不能满足于充当学生的“咨询师”,要时刻不忘自己的“导学”职责,最好是结合学生的个性与兴趣,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术的过程中,达成思想交流、心理疏解、品性陶冶、人格型塑等非知识性目标,在引领学生走进学术殿堂、一步一步茁壮成才的同时,潜移默化、水到渠成地促成学生的健康成长。民国年间在浙江大学力推本科生导师制的费巩,曾描述牛津等大学本科生导师的工作情形说:“导师每周接见一次,命题作文,指导就读之书,批改课卷纠缪指正而外,相与探讨辩难,导师发问,诱导学生思索,学生质疑,乃得导师薪传。此种教法,重博览群书,不重捧住一本课本或几篇讲义,重思想见解,不重强识呆诵,足以尽启迪诱掖之功,养成有器识抱负之学者。因材施教,尤足使聪明才智不为愚劣庸陋所牵累。导师与二三学子,时常相聚一堂,或坐斗室,相对论学,或集诸子共处茶点,小饮于导师之家,剖析疑难而外,并得指示学生修养之法,解答学生个人问题。导师视门人如子弟,门人视导师为良师益友,从学之期虽短,而缔交辄终身,受其潜移默化,不觉品德与学问俱进也。”[5]虽然校方规定“大学生依其所专攻,随指定之导师研究,课业、品性均由导师负其全责”,可是导师在实际工作中,只是指导学生读书、作文,相聚之时也是大谈学问,在浓厚的学术氛围和亲切的师生互动中,让学生受到薰染,在潜移默化中“不觉品德与学问俱进”。费巩未从理论上对英国名校的本科生导师制进行解读,却十分明白地指出导师制在具体实施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主要方式及其效应。今日岳麓书院的学业导师,大多数也是每两周与本科生相见,“相聚一堂,或坐斗室”,“或集诸子共处茶点,小饮于导师之家”,如果在频繁的师生互动中“相对论学”,始终坚持把提高学业、切磋学问作为主题,相信会让我们的本科学子受益更大。
二、本科生学业导师的工作方向:从学业咨询到学术引导
有研究者将英、美精英大学的本科生导师制归作三类:一是咨询导师,主要依托住宿学院,为学生提供学业、生活等方面的指导;二是教学导师,以阅读和论文写作为主要方式,促进学生主体意识和专业能力的发展;三是研究导师,以师生双方的兴趣为基础,将学生纳入到科研活动中。其研究还建议:主要实行专业教育的中国精英大学在构建本科生导师制时,应着眼于教学导师和研究导师,强调师生关系应建立在专业指导上,主要基于学术论文或研究项目,由导师指导学生进行学术探索或科研活动,从中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6](P14)。而反观国内各高校推行的本科生导师制,大多数属于咨询导师和研究导师,后者尤为普遍,特别是理、工、农、林、医、矿等技术类、应用型专业推行本科生导师制时,往往提倡导师带领学生做项目、报课题、搞发明或参加学科竞赛、完成毕业设计(论文)[7]。这种以科技创新为目标、以项目或竞赛为形式的科研型学业导师制,对于人文专业的人才培养显然不适。因为人文专业重基础、重涵养,其知识的获取、思想的触发、创新品质的形成、研究能力的提升,主要依靠读书、作文,学生必须有浓厚的兴趣和长期的积累。就国外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现状与效果来看,人文专业最宜借鉴牛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校成功推行的教学导师制做法,学业导师要以阅读和论文写作为主要方式开展指导工作,才能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相关介绍,牛津大学的本科生导师制实是一种个性化的教学方式,通常一个导师指导一到两名学生,每周上一次导师辅导课,大概持续一个小时。学生要在辅导课前充分准备,阅读导师所开参考书目,写出文献综述、研究计划、书评或论文,按期提交或在课堂汇报;导师基于学生的书面或口头报告,与学生展开讨论,但导师并不纠正学生的错误,也不传授知识或讲述导师的观点,而是引发学生思考,产生新的想法或得到更好的解决方案。牛津大学新学院院士、牛津高等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大卫・帕尔菲曼,就总结该校的导师制说:“事实上,牛津导师制就是这样一种教学方法,它基于一种非常简单但同时又相当重要的理念,即学习某一知识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去撰文论述它:先收集材料(如果单独进行的话,材料将不会轻易地在头脑中留下印象),再在解答问题的情景中去理解这些材料,对其进行整合融通、反复揣摩、凝神苦思,并用这些材料来解答论文中提出的问题;接下来最为关键的就是,当导师辅导课上当场陈述所撰写的论文时,用这种方式讨论这些材料的用途。由此,学生对这些教学材料的理解也会更为深刻,并且这整个过程也很容易促使学生扎实稳步地提高其学习能力和方法。”[1](P73)可见,在牛津大学的导师课程中,阅读、写作与讨论环环相扣,构成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提升的完整过程。
再从国内高校人文专业本科生对学业导师的实际需求来看,也可以清楚地看出学业导师的工作方向。其一,由于人文学科的课程体系比较稳定,课程类别并不复杂,可供学生选择的空间不是很大,加上专业相对单一,一般不会搞专业筛选和分流,因此,人文专业的学生在专业咨询以及与学习相关的教学事务上,对学业导师指导的需求不大。事实上,关于选课程、修学分等细节性规定,不必向学业导师咨询(学业导师也未必清楚),可以从教务管理人员、辅导员或学校教务处、学院公告栏、校园BBS等途径得到解答。其二,因社会和家长普遍对人文学科的就业前景存在疑虑、担忧,受此影响,人文专业的学生大多对专业没有明晰的认识,大学入校时对专业缺乏兴趣,所以特别需要学业导师指导学生正确认识专业的性质与前途,帮助学生增强专业认同,激发专业兴趣。其三,因受学科特点限制,人文专业本科生参与科研的比例普遍较低。某些优秀学生即使有强烈的研究兴趣与较为成熟的研究计划,也不像理工类等专业学生那样必须依赖导师的科研项目、实验设备、团队支撑。所以人文专业的学业导师在科研方面对学生的指导,更多的体现在读书、治学上[8]。因此,人文专业本科生学业导师的职责主要不在学业咨询、科研指导与辅助,而是在专业认同、学业指导和学术引导等方面发挥作用。与此相应,人文专业本科生学业导师的工作方向,就要集中在对本科生的学业指导和学术引导上。大体而言,对于低年级学生,关注重心在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与学习方法,主要是在专业课程学习中诱发其“求知欲”,帮助学生完成从应试性学习到自主性学习的转变;等到学生进入大二、大三以后,学业导师就要适时转移关注重心,主要通过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与论文写作、参与课题研究、举办学术讲座与读书报告会等激发其“学问欲”,培养学生的治学素质与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完成从自主性学习到研究性学习的提升。
按照岳麓书院本科生学业导师制的规定,师生每两周见面一次,每次持续一个小时,由学生填写“学业导师见面表”,报告两周来课堂学习或课外阅读的情况,导师加以检查、评点,师生之间进行交流。这种制度借鉴了牛津大学和国内文科院系的做法。不过从实际执行情况来看,“学业导师见面表”篇幅短小,学生填写较为简略,甚至有学生以三言两语加以敷衍,学业导师难以获知学生学习、读书的详情,无法判断学生读书、写作的进展与不足,加上学生所读之书五花八门,师生之间的讨论缺乏现成的依据与必要的基础,交流难以深入,成效一般不太理想。另外,我们的学业导师虽然贯串四年,但导师普遍重视对低年级学生的指导,并习惯性地将指导内容停留于学业辅导,没有及时跟进学生的专业发展,从学业辅导转向学术引导。在牛津大学担任历史学专业导师的克里斯多佛・泰尔曼总结他们的导师制教学说:“大多数历史学专业的导师辅导课的精髓,就是每周的论文――论文的撰写基于前一周导师所建议的阅读书目,但通常并无更多的其他指导。每周论文的撰写是一个学生在导师辅导课上最主要的付出,它为每次辅导课的讨论设定了最初的方向、需要涉及的术语,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也设定了切入点。这样,在导师辅导课上,学生就能够产生像导师一样大的作用,影响辅导课的进展。无论如何,导师的辅导课不是学生汇报每周学习情况的场合,而是一个机会――它能使师生面对面地讨论阅读及论文写作中碰到的问题,进而天马行空地漫谈那些与最初的论题无甚关联的更广阔的话题。”[1](P193)因此,我们可以进一步仿效牛津大学历史学专业导师辅导课的做法,由学业导师根据学生专业发展的需要,结合学生专业课程进度,预先布置一项具体的阅读或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在师生见面会前完成,以书面或口头报告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学业导师可以有的放矢地开展指导工作,促进师生密切互动,使师生见面会真正发挥导学的作用。当然,学生们在和学业导师交流时,不宜以琐碎杂务让学业导师焦唇敝舌,以个人感情纠结让学业导师劳心费神(这些问题可以找辅导员、生活导师交流解决),以漫无边际的闲聊消磨时光,而应该在专业学习、治学、科研等方面多向学业导师请教,让学业导师尽其所长,最大程度地完成学业指导、学术引导的职责,使学业导师制更加富有成效。
三、完善本科生学业导师制的对策建议
对于我国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人文专业来说,确实有必要借鉴欧美一流大学的教学导师制成法,实施以学业为本位、以学术为导向的学业导师制,为那些自我定位于学术方向的本科生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和个性化的培养方案。要通过引导他们博览群书并适度参与学术探究,围绕专业领域内一些具体的学术问题,积极进行自主性学习,开展体验式、探索性的学术研究,激发其学术热情,提高其学习能力,强化其创新意识,培养出笃志向学、全面发展的本科学术创新人才。
当然,人文专业本科生学业导师在履行学术引导职责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其一,本科生的程度与要求不同于研究生,学业导师在以专业阅读和论文写作为主要形式指导本科生从事学术训练的过程中,要遵循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不能以完成课题、为导向,而要以专业课程为中心,以高质量完成大学各阶段的学术训练任务(如读书报告、课程论文、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为目标,通过学术训练来深化课程学习,实现课程学习与学术训练的适度结合,激发和巩固本科生的“学问欲”,培养学生好读书、勤思考、喜探究的治学品质和创新思维,形成良好的科研素养,为下一步读研深造和将来专门从事学术研究打好基础。其二,本科生学业导师是一种双向选择,需要师生双方密切配合,导师需要激情和责任,学生需要兴趣与毅力,不管哪一方有所缺乏,就难以持久、奏效。而根据个性化教育的原则,并非所有本科生都适合这种侧重学术引领的学业导师制,只有一部分甚至是极个别的学生,因为好学上进、强烈渴求知识或有较强的“学问欲”,才适应并乐于接受学业导师的学术指导。因此,学业导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选择,不强求所有学生都从专业学习中走向学问人生。特别是大三、大四的学生大多已有自己的职业规划与发展方向,有的倾向于就业,有的想改换专业报考研究生,这些学生就不会乐意在学业导师引导下往专业研究方向发展。换言之,学业导师要在大一、大二时对所有学生履行学业指导的职责,但到大三、大四时只要对部分学生履行学术引导的职责。
鉴于此,为方便人文专业本科生学业导师更好地开展工作,引导学生沉潜向学,大学或院系应该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加以支持,促进本科生学业导师制的进一步完善:
其一,筹措专项经费,实施本科生治学能力提升计划。为了充分发挥学业导师制引领学风、培养人才的效益,学院可以安排部分教学经费,设立专门的学业导师基金,每年面向高年级本科生,以课题的形式实施本科生治学能力提升计划,鼓励高年级学生在学业导师指导下自主设计研究课题,或者瞄准校级以上SIT项目设立培育课题。
其二,营造学术氛围,开展读书报告会或学术论文展览、评比。学院应该定期举办本科生读书报告会,由学业导师推荐质量较好的读书报告,由学生向全院师生汇报,请老师或同学细作讲评。学院也可以征集本科生的各种学术作品,如读书报告、课程论文、学年论文或其他专业文章,附上导师评语,在院系公告栏张贴,或者在师生电子信息平台,进行展示、评比,再请院内外专家评审,对优秀论文加以奖励。院系还可以制订相应政策,在评选专业奖项、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时,加大学术论文在考核、评比中的权重。这样,既可以对本科生的学术成果进行积极的评价,在院系内部营造出浓厚的学术氛围,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学业导师的工作成效作出衡量。
其三,加强监督管理,制订合理的考核办法。人文专业本科生的培养不能照搬理工等技术类、应用型专业的做法,不宜要求本科生的读书活动、学术探索必须拿出“可见性”成果,更不宜将学生的创新立项、科研获奖、等作为考核学业导师的硬性指标。因此,对人文专业本科生学业导师的“导学”工作进行合理评价,可以参用“形成性评价模式”,即注重过程,兼顾效果,主要考察学业导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学术兴趣、研究素养、创新品质与发展潜力,还可以从所指导学生的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质量、学生读研深造等方面加以评鉴。
参考文献
[1] [英]大卫・帕尔菲曼(David Palfreyman).高等教育何以为高:牛津导师制教学反思[M].冯青来,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 杜智萍.今日牛津大学本科生导师制的特点及启示[J].现代大学教育,2006(6):85-88.
[3] 何齐宗.导师制与本科人才培养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4] 湖南大学教务处,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南大学2015级新生入学调查暨新生研讨课实施状况调查报告[R].湖南大学教务处,2016.
[5] 费巩.试行导师制之我见[N].浙大校刊,1940-07-20.
[6] 金津.精英大学本科生导师制:国际经验与中国个案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1.
一、拟选论文题目:
二、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要求:
1.引用外文文献不少于10篇,写出文献综述与选题书面报告,字数在3000字以上。
2.书面报告内容应包括:选题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基本框架,主要参考文献,预期成果和可能的创新点等;
3.填好“论文选题报告及论文工作计划”表,连同书面报告一起交研究生院备案;
4.书面报告的格式见附件。
三、导师对选题报告的评语(就研究生对该研究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的了解情况、研究方法和手段、预期成果予以评价):
四、评审小组对选题的意见(是否同意选定该课题、是否同意选题报告通过、以及对下一阶段研究工作的建议;其他建议,如限期重作选题报告、终止培养建议等):
五、论文工作计划
六、附件(以下为附件内容)
拟论文题目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三、论文主要研究和基本框架
四、预期成果和可能的创新点
毕业论文是教学计划中的最后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严谨勤奋的工作态度和求实创新的科学作风、锻炼学生独立工作能力、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有效手段,也是对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从事科学研究能力的综合考核,是达到培养目标的必要步骤。
因此,毕业论文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时间安排
1、毕业论文的时间为8周;
2、一般在毕业前一学期,社会调查完成之后进行。
三、选题原则
1、毕业论文选题应当在法学专业范围之内,并符合法律专业的特点;
2、毕业论文选题应当分为规定性命题和自选命题两种。选题时应当结合我国司法实践,选择应用性强或当前司法实践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作为毕业论文的主要方向和主要内容;
3、鼓励学生对当前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
四、写作要求
1、论文应中心突出、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论述清楚、文笔流畅,符合规范的格式;
2、论文应达到一定的字数
本科:8000字以上
专科:6000字以上
3、论文应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写出的、有学生自己观点和见解的学术性论文。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要虚心学习,尊重导师,严谨为学,诚实为人。收集资料、占有材料均要实事求是,摘录要符合作者原意,不能断章取义,资料要注明出处。通过毕业论文写作应培养严谨的学术作风。
4、学员应独立完成毕业论文,论文写作应有计划地进行,论文内容应包括:
(1)前言含简要说明选题的意义,主要创新观点、见解、对策和结论;
(2)论证分析部分这是论文的主要部分。要求思路清楚、逻辑严密、文字通顺、结论科学。全文应论点层次分明,要分章节或大小标题,标题要简洁醒目;论文不能只是材料的堆积,要言之有物,运用材料说明问题,论据充分、材料丰富且运用得当;论文要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后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
(3)对策建议创新见解要在这里总结、表述清楚。
(4)结束语。
(5)参考资料目录(包括:专著、著作、学术论文等)。
五、写作计划
论文应制定写作计划,包括:论文大纲,大小标题,基本论点和论点句;进度计划(社会调查计划,资料调研计划,时间进度表)。
学员撰写论文可以参照以下程序:
1、准备阶段:
(1)完成“毕业论文写作指导”的学习;
(2)了解毕业论文写作过程及要求。
2、选题阶段:
(1)收集、阅读、分析资料和文献;
(2)在导师指导下选题、命题和构思论文。
3、读书报告阶段:
(1)在选好题目的基础上,调查研究、大量阅读文献、收集资料(含社会调查)、阅读消化、调查研究。要求每位学生阅读20篇以上文献资料,其中包括专著、著作、学术论文等;
(2)写出3000字以上的读书报告(最后与论文一并交指导教师)。
4、撰写论文初稿阶段:
学生在读书报告基础上,撰写提纲并进行写作论文初稿。
5、论文修改完善阶段:
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对论进一步的充实、修改与完善。
6、论文提交阶段:
(1)根据导师最后提出的定稿意见做最后的完善;
(2)检查论文的格式和文字等细节;
(3)按照论文的统一格式排版并将最终的论文定稿打印、装订;
(4)提交的论文为一式三份;
(5)提交论文定稿的电子版给导师。
7、论文评审与答辩阶段:
(1)由相关部门组成毕业论文评审、答辩小组组织毕业论文评审、答辩。
(2)答辩在江苏大学或符合条件的校外教学站进行;
(3)给出毕业论文综合成绩。
六、指导教师
1、指导教师及主持答辩的教师必须是具有中级(含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法学教师、法学研究人员或具有同等资历并从事法律实务工作五年以上的人员,其资格由我校成人教育学院负责审核;
2、指导教师只能指导相关专业的毕业论文,不得跨专业指导;
3、一位指导教师指导学生人数不得超过10名,指导每个学生不得少于10个学时;
4、指导教师应认真履行职责,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全过程。一般应包括指导学生选题、收集资料、撰写提纲、撰写初纲、提出修改意见,直至定稿和写出评语。
七、论文格式
1.论文要求一律用A4白纸打印。
2.封面:论文一律用统一封面,论文封面格式另行规定
3.任务书:内容包括论文要求、主要内容、进度安排等。任务书由学校统一印制。
4.摘要与关键词:论文要有150-200字的摘要,并列出论文3-5个关键词(中、英文对照)。
5.正文:论文统一用A4纸,计算机打印。正文标题用二号黑体字,行文用小四号宋体字。论文正文打印格式及尺寸要求:版芯尺寸为15CM×23CM,统一用小四号宋体字打印。
6.脚注:论文中引用资料时要加以脚注。法学专业论文脚注统一使用小五号宋体字,脚注按:著者姓名、文献名、卷册序号、出版单位、出版时间、页码次序标注。
7.参考文献:论文正文后须附参考文献,著明论文所依据的文献资料情况,文献著录格式主要有下列几种:
(1)专(译)著:作者.书名(,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连续出版物:作者.文题.刊名,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2)论文集:作者.文章标题:编者,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互联网资料:作者.文章标题,完整网址,年代。
8.鸣谢:本页内,学生可以表达对论文指导教师和在论文写在过程中给予帮助和支持的其他人的感谢。
9.装订:毕业论文按如下顺序排列和装订:
(1)封面;
(2)目录;
(3)中英文摘要与关键词页;
(4)论文正文;
(5)参考文献页;
(6)鸣谢页;
(7)封底。
读书报告另行装订。
八、成绩评定
毕业论文成绩分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
1、优:能很好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论文选题恰当,能以正确的观点和方法提出问题,对研究的问题论述清楚,分析透彻,论据充分,资料丰富,层次清楚,文笔流畅;对所研究的问题有创建性发挥和见解;答辩时口头表达清晰,回答问题正确无误。
2、良:能很好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论文选题恰当,能以正确的观点和方法提出问题,对研究的问题论述清楚,分析透彻,论据充分,资料丰富,层次清楚,文笔流畅;答辩时口头表达清晰,回答问题正确无误。超级秘书网
3、中:能较好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论文选题恰当,能以正确的观点和方法提出问题,对研究的问题论述清楚,分析透彻,论据比较充分,资料比较丰富,层次清楚,文笔通顺;答辩时口头表达清晰,回答问题基本正确。
4、及格:基本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论文选题尚可,能以正确的观点和方法提出问题,对研究的问题论述清楚,论据能说明问题,资料符合规定,层次基本清楚;答辩时口头表达基本清晰,回答问题没有明显错误。
5、不及格: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论文不及格:
(1)未完成预定的论文写作内容;
(2)抄袭他人的论文或文章;
(3)没有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4)论文分析有明显错误;新晨
(5)论文结构不合理;
(6)质量较差;
(7)字数少于规定要求;
(8)打印装订不合格;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质量;内部保障;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19-0122-02
1 引 言
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与研究生教育发展进程相协调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关键之一。
综观既有研究成果,我国学者对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有着广泛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献分析法、历史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等,个别研究采用了调查和统计分析等量化方法;所针对的问题包括:导师负责制的机制,研究生教材规划与建设,研究生教育成本,研究生教育逐步国际化和研究生教育方式与过程,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主要构成与操作主体、内部保障措施、外部保障措施等。既有的针对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成果能够结合现时的研究生教育状况,来源于研究生教育实践而又在理论上作出了有助于指导实践的探讨,能够对研究生教育质量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从内容看,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基本形成了较为固定的研究内容布局格式,一般包括生源、师资、课程设置、论文环节、保障体系运行模式等。
2 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的实施载体
参考既有研究成果,基于实施主体的不同类型,本文将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模式分为以下几种:①政府主导型。即政府在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教育目标在于充分满足国家发展对研究生教育的需要,政府可通过政策来调控高校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而高校所采取的保障措施主要是为直接或间接满足政府的质量要求。政府主导有利于集中进行宏观层面的管理,且其权威性能够引起高校的足够重视。②高校主导型。即高校在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以学术发展需求为主要目标,优先满足高校不断提升其学术发展水平的需求。由高校自行界定研究生教育质量标准并全面负责研究生教育质量水平的达成。世界上研究生教育刚刚起步阶段一般表现为该模式。③人才需求实体主导型。即经济社会各行业对研究生人才有需求且能够吸纳研究生就业的企事业单位在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其对研究生教育目标施加重要的影响作用,促使研究生更加注重生产实践能力的培养;④独立第n方主导型。即独立于政府、高校、企事业用人单位等,具备开展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等系列化工作能力的特殊主体,通过提供客观、权威的评估结论来对研究生教育质量施加保障力。例如,美国通过非政府组织的认证等活动来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不设立官方的专门评估机构。
在实践中,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的实施主体呈现出显著的多样性,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模式总是以某种力量占据主导。从辩证的角度,只有当各个相关主体所关注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达到了某种相对稳定的状态时,其中扮演关键角色的主体才能够充分体现出特定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模式类型;另外,各个相关主体并驾齐驱地存在于同一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模式中并不现实,所以,实践中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总是以某种主体的力量占据主导。从我国的实践看,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模式是:政府主导型结合高校主导型,且具备一定权威性的独立的社会组织逐渐开始发挥出作用。我国当前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由中央政府通过颁布一系列规章制度自上而下建立起来的,政府既是直接倡导者、领导者,又是组织者和协调者。政府主导有利于宏观管理,且以其权威性引起高校等培养单位的足够重视,可保证研究生教育质量。但是,政府的行政干预可能使高校和各种社会组织参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活动的权限和积极性受到限制。
不同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的实施主体是不同的,这些实施主体的差别化动机显示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模式得以存在和发展的驱动力。以社会生产和再生产为主要过程的经济社会系统对研究生这种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的需求、社会个体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成为驱动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的原始力量;作为能够对经济社会发展进程施加干预和调控作用的政府,应当尊重经济社会系统为驱动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的原始力量,但政府更可能倾向于将这种力量通过其教育主管部门传递到研究生教育的承载主体(高校);构成经济社会体系的各类实体(企业、事业单位等)是实际意义上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的原始力量的载体,他们也可能将这种力量通过研究生人才需求和吸纳途径传递到高校。总体上看,高校是现阶段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的主要的实施载体。
3 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高校内部保障措施分析
3.1 研究生质量自评估与自保障
定位于高校的内部保障体系,应将院一级的研究生质量自评估与自保障作为重要的环节。充分发挥院系内部的各种优势,特别是院系内部根据自身情况与问题灵活解决、快速响应的优势,使得研究生教育质量内部保障由校一级至院系一级有层次合理、责任落实到位的保障体系。
(1)构筑分形管理模式。研究生教育质量内部保障体系中,应形成分形管理模式,提炼共性、普遍化指标作为核心,辅以个别的个性化指标。分形管理模式从目标的组织建设、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都表现出一定的层次、结构、功能和信息的相似性,从低一级的管理到高一级的管理、从局部到整体也体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分形管理模式与研究生教育所处的高校、院系的情况相适应。在研究生教育质量高校内部保障体系中,分形管理能够作为基本的管理方法。将高校、院系内的普遍与特殊情况,运用分形管理方法归类、整合,可以形成完整的研究生教育质量高校内部保障管理体系。
(2)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在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任何管理模式都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研究生教育的内部保障体系更应注重信息系统的运用,提高院一级的效率和公平透明性。信息系统以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设备为基础,为不同导师、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开放不同权限的端口以便其录入和查看信息,由于所有资料均备份于服务器中,加之有效的网络安全保护软件,可以保证每位研究生个人信息资料的安全和成绩、奖励评定的透明。同时,由于信息系统处理数据的快速有序,可以使得院一级的教育质量保障工作更有效率。
(3)强化导师负责制。纵观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和国外研究生教育的经验,导师负责制是研究生教育质量内部保障模式的实施载体,导师负责制的进一步强化和管控是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研究生在学期间的课程与科研方向都是根据导师的研究内容加以制定的,故导师便成为院一级的保障体系中的直接的实施者与监督者。进一步强化导师负责制是旨在使研究生教育与本科教育区别开来,研究生通过参与课题和项目,将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熟练运用。
3.2 强化监督性措施
(1)导师负责制。应使导师们熟悉研究生培养的各种要求及其调整,应继续加强导师对于研究生培养基本业务能力的培训力度。近年来研究生培养采取的“导师组制”与“导师负责制”的区别在于,导师组制能够使学生在课程上的涉猎更广,体现了学科交叉的优势,但与此同时留给导师自主课程的学分变少,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开发。
(2)匿名评审。匿名评审制是旨在使得每个研究生的论文得到公正、合理的评价,尽量避免由于私人关系所产生的不公平现象。匿名评审制的关键在于,要找到与研究方向非常接近的匿名评审人,则可能产生该匿名评审人与指导教师相互熟悉,导致所做出的评判结论有所偏颇的风险;若所找的匿名评审人并不特别熟悉该学位论文,则可能因知识局限难以做出合理的评价。所以,应把握好匿名评审的过程管理力度。
(3)学位论文相似性检测。学位论文相似性检测是利用专门开发的计算机软件,主要针对文字的相似性进行检测,软件所得到的论文的相似性比例是用来判断的依据,但此方法也有其缺点,便是难以对专业分析过程和研究结论作出检测,且有时将既有的研究中的文字转图表、图表转文字的做法难以被检测出,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已使用此项辅监督办法。
(4)学位论文预审。论文工作的目的是使硕士生在科学研究方面受到较全面的基本训练,培养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国内有关高校已经有对于学位论文预审工作的开展经验,一般的,研究生在完成硕士生学位论文研究和撰写工作,经指导教师详细审阅并写出切实的学术评语,在学位论文预审书面申请上签字同意后,可向学院提交若干份略去本人及其导师信息的学位论文。学院根据该学位论文涉及领域确定数名相关专家对其学位论文进行匿名预审。由学院对预审专家的结论汇总,并将结果返回给学生。论文预审结论可分为合格、基本合格、修改后再审、不合格四种。
(5)学位论文相似性检测。国内数所高校为防止论文抄袭等学术不端的行为,引进了有关机构开发的“论文相似性检测系统”。按照规定,研究生学位论文送审前须进行学位论文相似性检测。该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将提交检测的论文与有关数据系统所收录的文献进行比对,将相似处列举,作出相似性的检测,不做是否抄袭的判断。学校可要求导师对检测系统出具的检测报告进行判断。导师在阅读检测报告后,如认为论文不存在抄袭,同意研究生进行答辩,需在检测报告上签字。
参考文献:
[1]李红启,鲁光泉,李兴虎.工学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模式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4):101-104.
Abstract: The innovation ability is the core index of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the graduate students. On the basis of full consideration of the quality of graduate students, the impact of the research team and the cultural atmosphere on the graduat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is analyzed,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is used to establish the evaluation model of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the graduate students and then th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innovation ability of graduate students is realized. The result of an example shows that the model is scientific and feasible, 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quality evaluation of the graduate students.
关键词:模糊综合评判;研究生;创新能力
Key words: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graduate students;innovation ability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1-0181-03
0 引言
研究生教育,作为一个在本科教育之上的更高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已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研究生,作为研究生教育的培养对象,其培养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研究生教育的成功与否。近年来,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的逐步发展,我国每年的研究生培养数量均有相当大的规模,这也为我国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生作为高层次人才,其综合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而作为其核心素质的创新能力,更是重中之重。研究生教育应当把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核心并将其融入到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这不仅仅是研究生教育自身发展的质量要求,更是时代赋予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历史使命[1]。
科学地评价研究生创新能力,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研究生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2]。传统的教育评判大都采用只注重其结果而忽视过程的“黑箱理论”[3],全部采用数字量化评判,虽然便于操作,但是某些指标仅以数值来反映,不太科学。对于某些不宜用数值描述的模糊指标,应选取一个模糊集合来描述。本文引入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建立了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估模型,对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估。
1 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估体系
1.1 指标体系的建立
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繁多,所选指标应既能客观公正的评价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又能全面地、系统地对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同时,在选择指标上应遵循系统性原则、导向性原则、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多主体评价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4]。基于以上两点,本文选取“自身素质”、“研究团队”、“文化氛围”为三个一级指标,三个一级指标下又包含若干二级指标。
1.1.1 自身素质
自身素质是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发展。研究生自身素质是否优秀,对今后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自身素质方面,综合考虑其知识水平、实践能力和性格特点,选取了检索能力、基础知识水平、专业知识水平、论文撰写、外语水平、调研实践和责任心七个方面作为指标来进行评价。
1.1.2 研究团队
研究生通过在与导师的沟通和在科研项目的参与过程中来不断地提升自己。在科研项目的参与过程中,作为研究团队的一份子,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会受到来自团队的方方面面的影响。导师作为研究生的主要培养者,其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基于此,选取导师学历、高职比例、年龄层次、科研经费和获奖情况五个方面作为指标来进行评价。
1.1.3 文化氛围
外部的文化氛围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有一定影响的。所谓“见贤思齐”,在良好的学术环境中学生更愿意参与科学研究工作和学术活动,主动表达自己的见解与思想,同他人进行学术交流[5],一个好的文化氛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研究生的创新积极性。为此,选取年学术交流次数、激励机制和年科技竞赛次数三个方面作为指标进行评价。
指标体系建立如图1所示。
1.2 指标权重的求解
应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评价指标对上层指标的权重系数,在两两评价指标对比的判断矩阵的构造上采用1-9标度法,由专家打分可直接得A与下层指标的权重系数:A=(0.58 0.24 0.18)。
下面,首先构造A1与下层指标的判断矩阵如表1所示。
求得最大特征值λ=7,一致性比例CRM=0.0017
同理分别计算A2与A3下层指标的权重系数为:
A2=(0.160 0.239 0.039 0.160 0.202);
A3=(0.5 0.3 0.2);通过验证,一致性比例CRM均小于1。
2 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2.1 模糊综合评判
模糊综合评判,亦称模糊综合决策,一种模糊决策方法。指对各种因素及它们与各种决策方案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考虑后做出优化判决的一种数学方法。一个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包含因素集X={xi;1?燮i?燮n},决策集Y={yj;1?燮j?燮m},以及X到Y的模糊关系R={rij;1?燮i?燮n,1?燮j?燮m}。如果a=(a1,a2,…,an)为X上的模糊向量,通过a与R的复合运算得到Y上的模糊向量b=(b1,b2,…,bm)。
2.2 评语集的建立
评语集是评判者对评判对象的各种评判结果的集合, 是对单因素和多因素性能的评价,本文针对各评价指标特点,将各评价指标分为优、良、中、差四个评价等级,各评价等级取值范围由专家讨论所得。即构成评语集:V=(v1 v2 v3 v4)。
2.3 各指标隶属度的确定
指标隶属度的确定在模糊综合评判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经专家讨论,对于可定量处理的指标确定用效益型和成本型两种指标类型来描述,对于需定性分析的指标,采用专家打分的方法。效益型和成本型分别可用下梯形函数和上梯形函数两种隶属度函数来描述,其函数图如图2所示。
其中,检索能力:以在整个研究生学习阶段阅读的中文和外文文献衡量。
基础知识:以在研究生学习阶段的平均成绩衡量。
专业知识:以最高质量衡量,期刊检索因子衡量。
论文专利:以和取得专利数量衡量。(年均)
英语水平:以四、六级成绩衡量:八级优、六级良、四级中、不过级差。
调研实践:以去工厂、部队调研和社会实践的次数衡量(年均)。
责任心:定性。
导师学历:博士+博士后或双博士优,博士或双硕士中良,硕士中,学士差。
年龄层次:平均年龄。
获奖情况:以获省部级奖励为主(年均),加权处理,若是国家级须乘以2。
3 实例分析
假设某研究生经专家针对以上指标进行评分后,所得分数如表3所示。
从评判的结果来看,采用最大隶属度原则,该生的创新能力评估结果为中等。
4 结语
本文应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通过考虑研究生自身素质、研究团队和文化氛围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进行了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评估。通过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结合,更加全面具体地对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估。研究生教育是高层次的人才教育,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是研究生所应具有的核心能力,对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岳庆军.对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的认识与思考[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7,4(2):122-124.
[2]陈振斌,张万红.研究生创新能力灰色聚类评价模型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7,9(3):288-290.
[3]邓成超.大学生创新素质的量质化评价[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4,18(6):164-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