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高中学生论文8篇

时间:2023-03-23 15:09:5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高中学生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中学生论文

篇1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已成为教育理论与实践界的共识,传统的学生评价受到了普遍的质疑和批判。对学生评价进行改革,充分发挥学生评价的教育功能,以评价促发展,是新时期学生评价改革的任务,也是现代社会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的不断改变对教育的期盼和呼唤。鉴于此,本文从对人的丰富内涵认识出发,对发展性学生评价进行阐述和思考,并探讨评价的方法和策略。

一、传统学生评价功能、作用和弊端分析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评价改革进行着不懈的思索和探究,已有不少文章从评价的功能、方法、主体、内容、标准等不同的视角探讨学生评价问题。综观各种学生评价模式,可分为选拔性学生评价、水平性学生评价、发展性学生评价,通常所说的传统学生评价主要是指选拔性学生评价。选拔性评价认为,在一个群体中只有少数人能达到优秀,大多数人只能是中常水平,而评价的目的是要把这少数的优异者选,或者选出合格者,淘汰不合格者,它强调的是甄别、选拔的功能。选拔性评价最直接的评价方式就是考试,用外在的统一标准给学生进行鉴别和分级划等,分出高低优劣,而且往往带有一定的功利和目的。这种评价方式注重的是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获得,而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以及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比较忽略,对评价的结果比较重视,而对学生在各个阶段所取得的进步和发展变化的过程却被忽略,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极易导致学生片面发展。

二、学生评价改革的核心应突出发展学生评价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改变传统学生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突出评价的发展是学生评价改革的核心

(一)对人的丰富内涵的认识关于人的内涵是众多人文社会科学共同研究的命题,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从不同的视角研究人的发展问题,赋予人的本质以丰富的内涵,为教育学研究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人的生命与其他物种生命的不同之处在于,她是一种具有高度可塑性的可能的生命,是一种具有不断生成性的开放的生命,是一种具有主动建构性的、创造的生命。从哲学的角度看,人是一个能赋予自己新的生命的生命体,即人是“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和意识的对象”;从文化学的角度看,人是有系统语言,并大量运用第二信号系统展开神经活动的生命体;从经济学角度看,人是能够使用工具、制造工具从事生产劳动的生命体。从伦理学的角度看,人是唯一让自己肩负有“使自己更像自己”使命的生命体;从法律学的角度看,人是政治权利的等同物,若一个人被宣判“”,即意味着在法律上已不承认其人的地位了。等等。[1]可以确定人的内涵是丰富多样的,人的发展也是多向、多维,丰富多彩的。在教育学领域,人的发展就是指人的身体的发展,知识、技能的获得,思想、品德的形成,审美情操的陶冶,也就是德、智、体、美、劳等的全面和谐发展。

(二)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内涵及主要特征从理论上界定,发展性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和教育价值观,评价者与学生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共同制定双方认可的发展目标,运用适当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生的发展进行价值判断,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不断实现预定发展目标的过程。[2]主要特征表现为:一是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提高,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评价注重过程。三是评价的目标是分层、动态的,基于一定的培养目标,并尊重个体间的差异。四是评价主体多元,鼓励学生主体参与。五是评价内容丰富全面。注重综合素质的考察,全方位评价学生。六是大力倡导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强调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七是注重学生本人在评价中的作用。在评价者与评价对象的关系上,强调平等、理解、互动,体现以人为本的主体性评价的价值取向,强调学生本人的主体作用。[3]

(三)发展性评价是学生评价的理性选择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活动,学生评价起到对这生发展的引导、激励作用。传统学生评价过分注重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使我们的学生一入学就陷入层层选拔之中,在人生的初期就饱尝失败与落后的滋味,给学生带来了沉重的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事实上,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得到尊重与欣赏。发展性学生评价从根本上舍弃传统学生评价的理念,强调评价是“促进发展”的功能,评价的方法、技术、内容、过程等都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不但要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更要发展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把评价的着眼点放在学生表现出来的值得发展的优秀品质和素养上,加以积极的鼓励和引导,使学生充分体验被尊重和赞赏的乐趣,释放生命的激情。

即使是被传统学生评价认定为是群体中的落后学生,问题学生也要以发展的眼光、宽容的态度去关注他,发现他的闪光点,承认个体间的差异,了解学生的需求,帮助其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多向、多维、多方面去评价学生。大家普遍认同“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这生。”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个体的发展也是多元性的,某一方面的发展有阻碍,并不意味着其他方面也没有发展前途。充分挖掘每一个孩子身上蕴藏的潜能,是发展性学生评价的价值取向,也是当前我国教育实践领域学生评价的理性选择,以评价促发展,以个体的发展带动全体的发展,最后促进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三、实施发展性学生评价的策略和方法学生评价是一个复杂的、多变量、多因素的系统过程,包含一系列环节,如确定评价内容,设定评价标准,选择评价方法,达成评价结论以及评价的反馈等。如何合理、有效地运用评价的方法、技术和手段,使评价发挥最大的作用,需要对评价的方法、策略进行探讨。

(一)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征,遵循个体差异性原则,采用分层、分段因人施评策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是不同的,其智力、能力、思维品质、意志、性格、自我意识等具有年龄特征,在知识结构、身心特点、生活阅历、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等方面存在极大的差异。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是不同的,相同年龄的不同个体,其个性差异也是显著的。对于群体中的每一个人来说,有表现共性的东西,也有自己的独特个性,要遵循学生个性差异和明显特征,做到因人施评才能取得理想的评价效果。因此,学生评价要与学生身心发展阶段相适应,采用适当的、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传统学生评价就是过分注重学生共性品质的培养,强调共性约束,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发展性评价显著特征是寻找差异,认识差异,发现了个体之间的差异,等于发现了学生的优长或不足,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性原则,设置多层次的评价目标,可分为底线目标和拓展目标,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发展目标,再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在评价内容、方法、标准等方面的选择和确定,因人而异,为每一个学生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使每一个学生通过评价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其次,对学生各阶段的学业成绩实施分阶段评价,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充分考虑学生心理承受能力,采用灵活的科学的评价方法。如小学阶段,以质性评价为主,通过观察与调查,学业成绩测试,采用综合评价方式评定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具体可采用“全优+特长+评语描述”;中学阶段可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即“等级评定+特长发展+质性描述”;大学则可以采用完全学分制。[4]

(二)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导向,把教师评价学生的过程纳入评价教师的管理范畴,强化学生评价的效果黑格尔曾说,教师是“儿童心目中最神圣的偶像”。[3]学生常渴望从老师那里获得评价信息,并以此为“蓝本”给自己“画像”。教师怎样评价学生,其评价效果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对自己的正确评价,影响学生的自信心,挫伤学生应对困难、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因此,在学生评价中,关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行为及方式,把他纳入对教师评价的范畴,作为考察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提高发展性学生评价效果的有效策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考察教师评价行为,看其是写作论文否以积极鼓励为主,有无有失教师风范的地方,使用一些挖苦的、消极的甚至伤人的语言;是否关注学生日常的微小的行为,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对话,全方位了解关注学生;是否辨证地看待学生的错误,有无随意夸大学生的不足;是否关注全体学生的整体发展,鼓励学生自我发展等。把教师评价学生作为考核评价教师的一个重要内容,引导教师对学生做好积极的有效的评价,把教师评价行为引向正确的方向,从而达到评价目标。

(三)以教师评价为主,辅以学生自我评价、学生小组评价、学生家长评价四位一体联合评价策略众所周知,学校教育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渠道,学校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教师是学生最密切的接触者,对学生的性格、态度、个性特点以及学生在接受知识、获得技能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各种差异十分了解,教师评价学生有利于评价更客观,更准确,更符合学生实际。所以,在整个学生评价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所占的权重最大。但随着学生评价理论的不断拓展,众多教育界的学者认为,学生评价不单单是教师的专利,其一半的责任应由学习者自我承担,作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应该学会评价和修正自己,依据一定的标准,对自己的期望、品德、发展状况、学习行为与结果及个性特征进行判断,学会自我认识、自我分析和自我提高,学会自主学习、自我调控,能够自我超越,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有利于倾听学生对评价的看法,体现对学生的尊重;有利于学生清醒地看到自身的长处和不足,使学生在看到自身成绩的同时,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不断进步。[5]同时,在开展学生评价活动时,学生互评和家长参与评价作为学生评价综合评价体系的必要补充,有利于促进教师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和配合,建立起和谐、合作的工作联系,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尊重和欣赏他人的品质,形成主动、自信、宽容的性格。超级秘书网

四、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实施发展性评价应注意的问题一是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发展性学生评价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评价者要始终明白,发展性学生评价的首要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而非对学生进行甄别。二是信息收集要全面。要对学生做出中肯、客观的评价,就必须全面了解学生的优点和缺点,反映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全部信息。三是信息反馈要及时。及时的信息反馈有助于学生及时了解自身的情况,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非学业因素评价应注意的问题发展性学生评价的显著特征是学生评价的多元性,既重视学生学业因素的评价,更重视学生非学业因素的评价,主张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在进行非学业因素评价时,应注意与学科教育目标和日常教学活动紧密结合,处理好评价内容的模糊度与准确性之间的关系,准确把握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实施恰当、适度的评价,在呈现形式上,要避免给学生的非学业评价一个等级甚至是分数,不能追求实证和量化。

(三)博采众长,多种评价方式并用人是复杂多面的,人的发展也是多向、多维的,发展性学生评价顺应时展,代表了学生评价未来改革发展的方向,它没有固定的模式,一切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在具体实施学生评价时,应博采众长,多种评价方式并用。

参考文献

[1]刘伟清.纪实性评价:大学生评价的主导方针[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64-67.

[2]李润洲.学生评价模式探析[J].中国教育学刊,2003,(5):55-56.

[3]王景英.教育评价[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223.227.

篇2

词汇是语言教学的地基,是感知语言的触角,是实现交际,促进沟通的神经。高中阶段的英语是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延续发展,阅读材料的词汇量与词汇难度明显加大,很多学生都产生了一时无法适应的高原现象。因此,笔者以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妨秉承“狠抓基础,拓展词汇,打好根基”的阅读教学策略,从文本的构成源头入手,丰富学生们的词汇储备量,奠定阅读的基础。教学译林版高中英语模块四《Unit1Advertising》这一单元时,笔者考虑到,随着信息传播的日新月异,各式各样的广告(Advertising)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可谓无孔不入。因此,在教学前,笔者采取头脑风暴法,引导学生们以“Advertising”这个中心词汇四面拓展,以日常生活中接触过的各种广告为素材,快速地说出与这个主题相关的词汇。在学生们苦思冥想过程中,笔者适时地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一些学生们日常常见的广告图片或商标,给出提示,如当教师呈现著名运动品牌安踏的商标时,不少同学立马脱口而出:“keepmoving!”通过这样的词汇互动,能够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觉地关注词汇,夯实学生的词汇基础,为随后的阅读实践活动奠定基础。

二、找准关键,逆向推导准确定位内容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较为独立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明确的抽象意识,因此,对他们而言,阅读的过程不仅是一个审美的体验,更是一个思维漫步之旅。笔者认为,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发展学生英语逻辑思维,引导学生学会抓文本的关键词,以逆向推导的文本阅读思维精准定位本文结构与所需内容,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教学译林版高中英语模块一《Uni3Lookinggood,feelinggood》时,笔者在引导学生阅读“Dyingtobethin”这篇文本时,引导学生们采取“带着问题抓关键”的阅读策略攻克难关。在阅读前,笔者引导学生以快速横扫的方式,揪出所给问题的关键,如WheredoesAmycomefrom?(圈出关键词Where);WhatkindofpillsdidAmytake?(圈出关键词Where和pills),引导学生养成带着问题、抓着关键找答案的阅读技巧。在教学中,笔者发现,通过由问题再阅读的逆向推导方式,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缩小阅读范围,精准定位阅读内容,提高阅读效率,促进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长足发展。

三、瞻前顾后,精泛结合提高阅读效率

在阅读学习中,瞻前顾后的阅读能够帮助学生科学合理地把握文本,周全有效地考虑问题,提高学生们的阅读效率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往往会引导学生学会将精读与泛读相结合,通过泛读快速地定位文本类型、情感基调以及题末问题;通过精读,细细品味英语文化魅力,寻找细枝末节里的玄机,从而提高英语阅读的有效性,提高阅读课堂的目的性与指向性,让每个学生都能明确阅读目的,采取符合自己阅读习惯的阅读策略。教学译林版高中英语二《Unit3Amazingpeople》时,笔者在课堂阅读实践活动中,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补充了一则关于BillsGates的阅读材料,通过这则补充材料帮助学生理解比尔`盖茨为什么被称为“Amazingpeople”。在文本阅读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采取瞻前不忘顾后、精读泛读巧妙结合的阅读策略,结合教材中有关BillsGates的简介,泛读找相似,精读破问题,在泛读和精读相结合的基础上,总结回答“Howcanhebecomesorichatsuchayoungage?”这个探究性学习方法。

篇3

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基础理论教育的最主要的学科,因此,开展德育教学具有独特的优势。政治教材中的任何一节知识点都可以作为德育渗透的优秀素材,而且都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例如,哲学常识主要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为已任,不管是唯物论、辩证法,还是认识论和价值观等,都能够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观点。当教师在讲授这些知识点的时候,将德育穿插在其中进行授课是每一位政治教师的天然职责,这样的教学能够做到润物无声。再如,在讲授“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时,为了更有效的让学生正确地认识到逆境也能成才的深刻道理,教师可以结合“青蛙效应”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其中深刻的道理;“在一锅滚烫的开水中将一只活青蛙突然投向到锅中,就在将要落入锅里的一瞬间,青蛙奋力一跳,竟然死里逃生了。接着,专家又将锅里的水换成温水,将青蛙缓慢地放入到锅中,这个时候青蛙在锅里悠闲的漫游着,但是,随着水温逐渐的升高,这只青蛙却没能跳出水面。”接着让学生分析这只青蛙最后的悲剧说明了什么?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我们是否也在上演着青蛙式的悲剧?学生们开始展开激烈的讨论,很多学生得出一致结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节知识点,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一步地去思索:“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蕴含着的深层哲理。这样的教学,既能够优化政治课堂的教学结构,又能提高政治课堂的教学效率,而且还能够促使德育教育在政治学科中的渗透得到更进一步的落实。政治常识则是宣传国家观、政党观、民族宗教观、国际关系观的有力阵地,教师可通过大量知识载体,因势利导,培养学生对我们祖国、我们人民、我们党的热爱之情。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展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

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教师在政治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究知识,去学习,以此来逐渐地开展德育渗透的目标。要想将高中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需要政治教师在教学设计上以及学习方式和课后反馈等方面都把学生放在第一的位置,教学时,还要同时兼顾到教学的导向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保学生实现全面均衡的连续性发展。德育教育可以通过课堂的互动教学、情境教学的方式来代替传统课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内心体验,多倾听学生的内心感受,这也能够有效地改变学生过去死记硬背的机械式的学习模式,引导他们转变自身的学习方式,逐步地转移到自主探究知识的学习方向上来。设置开放的教学氛围,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探究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也有利于引导学生实现道德行为和认知行为的和谐统一,增强他们的认知,强化他们的思想意识,促使学生真正地理解学习政治知识的内涵,以此来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健康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认真地钻研教材,选择灵活多样的且切合实际的教学手段,就一定能够提高政治课堂的教学效益。

三、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篇4

一、在外语教学中有的学生听力差,其主要原因有三方面

其一来自学生,即学生不重视听,很少花时间去练习。其二来自教师,只重视外语知识(语音、语法、……

二、在学生听力理解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本语言问题

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发音、充足的词汇量及相关的语法。因为听力是听和理解的总和。听力理解过程是人们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具体问题有:语音障碍。有些学生刚开始学习时就没有掌握单词的准确发音,特别是对同音异义词难以辨别。英美语音差异,英美英语除了在词汇上有差异,在语音上也不尽相同,有些读音差别还相当大。我国英语教学基本采用英国语音教学体系。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美音教材逐渐增多并有流行趋势,有些学生因不熟悉英美语音差异,就产生了听力障碍。语速障碍,中学生平时学习都以课文磁带为准,速度较慢,如果再遇到一些语速较快的连读、弱读、重读、爆破、重音转移等有关语音语调变化的听力材料,便无所适从,所以平时训练时就应该循序渐进,逐步向大纲要求过渡。词汇障碍,学生英语词汇量大小,掌握的准确程度,直接影响听力理解。

(二)文化背景知识问题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要搞好听力必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英美历史和语言文学知识。同时,还需了解和熟悉一些英美国家人民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及生活方式,如果这方面知识贫乏,就会影响听力。文化背景可分为两大类: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主要包括社会文化习惯和民族文化特点的交际用语和词汇,比如姓名(Name)、打招呼(Greeting)、感谢语(Thanking)、告别(Farewell)等,中西方表达不尽相同。

(三)母语干扰的问题

许多学生在听到一段语音信息以后,常受母语干扰,习惯用中文逐字逐句翻译出来,不能直接将语音信息转化为一定的情景,不能直接用英语进行思维,因而影响了反应速度和记忆效果。

(四)听力习惯问题

听力主要目的就是弄懂所听材料的基本思想。在听的过程中要尽量理解全文的主要内容,不要力图把每个词、每个句子都听懂,每遇到不理解的单词和句子时就停下来思索,就会跟不上语速。

(五)心理因素的问题

听力理解过程也是较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心理学认为,当人的情绪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时,就易产生恐惧的心理,从而使原来可以听懂的内容也受影响。另外,外部环境也有影响,如在教室、语音室与户外听的效果不一样。

(六)逻辑思维问题

听力理解过程也是学生对所听材料内容的联想、判断、记忆、分析、综合等的协同工作过程。听者对所听材料做出的反应快慢及准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所听材料的储存记忆。这样就需要听者运用归纳、综合、分析等能力把材料中有意义的信息进行长时或短时储存。

三、训练学生听力的策略

(一)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

首先要把好语音关。音标基础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语音、语调的好坏。其次注重朗读技巧的训练和培养。最后要鼓励学生多记忆单词。词汇学习要边学边记,最好是根据拼读规则来记忆。

(二)创设情景,营造生动活泼的听力氛围

教师可利用丰富的表情,必要的态势语,帮助学生去理解。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经常进行视听结合的训练

把眼看和耳听结合起来,训练学生听英语可帮助学生进行形象思维,促进学生耳听意会。高中英语新教材提供了大量的实物图示。在每单元对话教学中可采取视、听结合的方式,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基本能力的同时重点突出学生的听说能力。

(四)加强英语课堂听力教学力度

尽量用英语授课。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尽量用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语言组织教学,可适当运用母语。

让学生多做如下练习:听音表演,教师播放录音或范读听力内容,学生根据相应信息作出相应的动作和表情。听音跟读,教师在播放听力内容的同时,让学生模仿录音跟读并反复练习。听音回答,在播放听力材料之前,教师提出若干道相关问题,然后放音,听一、二遍之后要求学生在听清的基础上做出回答。听音听写,第一步是听录音或教师朗读材料,学生只是听,不写;第二步教师按照意群朗读一遍,学生跟写;第三步是教师朗读第三遍,使用正常的语速,学生检查听写。听音复述,要求学生根据听到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转述。这是一种在听力理解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再创造活动,比较适用于高中学生。听音讨论,当学生通过两次对文章的感知之后,教师可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训练题,然后再分组讨论答案。通过讨论,可相互补充,相互帮助达成共识。如遇争论不一的问题,教师可让学生再听有关材料的相关内容,直到听懂为止。

(五)开辟课外练习听力的天地

听对话、课文原声录音磁带。

听自己朗读,课文的录音,相互比较,找出差距。

定时收看电视英语小节目,于情景中培养听力。

成立校园广播站,用英语播放学生熟悉的东西,好人好事,生活故事,校外见闻,力求短小精悍,浅显易懂。

篇5

1.1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行唐县某中学高中二年级学生190名和另一所中学高中三年级学生200名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生186名,女生204名。

1.2方法

调查工具为SCL-90症状自评表及自制的一般项目调查表。SCL-90共有90个题目,各题目为5级评分,0=无,1=轻,3=偏重,4=严重,每个因子分最高为4分,最低为0分。90个题目分为10个因子,分别代表不同类别的症状(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因及附加项目),通常因子分≥2分(小于3分)提示存在轻度不良反应,≥3分则提示存在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问卷同时调查学生家庭环境,包括家庭类型、父母间关系、住地社会风气、父母对子女学习方面的期望、父母的文程度和职业、被调查学生出生时情况等。

2结果与分析

2.1学生行为问题检出情况

共检出阳性38名,检出率为9.74%。

2.2不同行为问题检出率

轻度不良反应学生检出20名,检出率5.13%;存在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学生15名,检出率3.48%。

2.3学生家庭环境因素的比较分析

2.3.1父母的文程度和职业

非行为问题学生的父、母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分别占63.02%和55.20%;行为问题学生的父、母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分别占64.50%和52.41%;两组学生父母文化程度构成基本保持一致。父母职业统计结果是:非行为问题学生的父、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行政领导、一般干部的分别占29.26%和13.53%,从事服务业、商业、工人、个体及其它职业的分别占58.53%和74.25%。行为问题学生的父、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行政领导、一般干部的分别占30.61%和16.06%,从事服务业、商业、工人、个体及其它职业的分别占57.18%和71.82%。两组学生父母的职业分布亦基本保持一致。显示父母文化程度和职业与学生行为问题的发生没有直接关系。

2.3.2父母对子女学习方面的期望

行为问题学生的父母对子女学习方面的期望要求达到出类拔萃水平的占18.41%,要求达到中等水平的占35.47%,要求一般水平占42.8%;而非行为问题学生的父母对子女学习方面的期望要求达到出类拔萃水平、中上等水平、一般水平的分别占31.49%、45.03%和20.18%。显然非行为问题学生的父母对子女学习方面的期望要高于行为问题学生的父母,提示我们父母对孩子采取一致有效的教育方式,施加适当的学习压力,不会导致孩子行为问题,相反,如果父母对子女学习方面放纵,可能会使孩子自己支配的时间太多,缺乏明确的目标,对学生行为问题的产生会起到促进作用。

2.3.3家庭类型

非行为问题学生单亲家庭占5.86%,核心家庭占71.76%,大家庭占11.05%;行为家庭单亲家庭占3.76%,核心家庭占71.81%,大家庭占11.10%。从两组学生家庭类型构成情况看,对应家庭类型的构成保持一致,提示家庭类型与高中学生行为问题关系不大。

2.3.4父母关系

行为问题学生和非行为问题学生父母关系和睦的家庭分别占64.50%和77.84%,对应的非和家庭分别占23.25%和10.0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32,P<0.05),表明家庭中父母关系的好坏对学生的行为问题产生很重要的影响。

3讨论

国内相关研究结果显示5.67%的中学生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等,城镇和农村中学生之间比较差异无明显。本研究结果显示,高中学生行为问题检出率为9.7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男、女学生行为问题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调查的家庭环境因素中,结果显示学生的家庭类型、父母对子女学习方面的期望、父母的文程度和职业与学生行为问题的发生均没有直接关系,父母关系是影响学生的行为问题最重要的因素。

3.1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生活事件密切相关

我们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注重到他们对不同社会应激的反应,加强对中学生的健康教育,减少负性生活事件。同时,社会、学校、家庭应共同营造轻松的氛围,定期开展心理卫生讲座,针对不同的群体采取不同的心里干预,以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2学校方面

从学校方面来讲,要强化学生的素质教育,因为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财富,都始于健康的心理。健康的心理有助于智力和学习潜能的发挥,有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是完善人格的保障。学校应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向学生传授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或方法,优化心理教育环境,使之适合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另外,对待问题的学生要多给予宽容、温暖和关怀,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予正确疏导、引导,帮助解决困难,矫正不良行为习惯,不应歧视、放任、漠视,让问题学生在和谐的校园环境中健康成长。

3.3家庭方面

从家庭方面讲,要培养孩子正常的行为,父母应该尽力创造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关心爱护孩子,提高照料质量,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有安全感。父母与孩子之间建立完全依赖的关系,注重感情的交流,使孩子感知家人的认可和存在的价值。

3.4社会方面

从社会方面讲,要创建和谐的社会环境。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人,也会受到社会的行为准则、价值趋向、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影响,所以社会应该创造环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互相理解、信赖、勉励,增强社会凝聚力,培养他们对和谐社会的信心和责任感,反过来,和谐社会有助于青少年的身心、智能的发展。这样学生的生活才会充实、快乐,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学校、家庭、社会是一个统一体,三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只有学校、家庭、社会有机协调,才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唐小丽,钱梅,盛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J].职业与健康,2005,9(21):1367.

[2]刘恒,张建新.我国中学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结果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2):88.

[3]陈昌惠.应激与健康[A].沈渔邨.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82-94.

篇6

根据市局德育工作要求与学校关于“自主创新,主体发展”的办学理念,德育工作将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师德建设年为契机,帮助学生树立为人之德,为事之德,立身之德。通过以“班级文化陶冶模式”的构建,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以人文精神的养育为突破口,整合德育资源;以班主任目标管理考核评估,落实班主任岗位责任制;以强化自我规范、自我发展的过程养成教育,创设一职中高中“自主创新、主体发展”健全人格培养为特征的德育管理新格局。

二、工作目标

1、以“班级文化陶冶德育模式构建”为载体,拓展德育内涵和视角;通过选择班级文化特色,制定班级文化建设目标,设计团体活动的实践程序,研究班级闪光点,抓住薄弱点、寻找突破点,形成学生“自我要求、自我调整、自我约束、自我评价”的良好班风与学风,创设弘扬民族精神和城市精神的校园文化。

2、以个人“学习化”建设管理为基础,自我评价与反思,唤醒学生学习的自觉性,领悟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学生在主动探索研究、质疑批判、认真作业、提高作业优秀率中获得自身需求的满足,以此产生深入求知这种强烈欲望的学习方式,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责任心,形成稳定的心理定势与行规准则的内化要求,以良好的学风建设优良校风,确保违纪率控制在最低点,严重违纪率控制为零,杜绝案发率。

3、以班主任队伍建设为基地,落实班主任岗位责任制,进一步深化班主任常规工作达标要点的实施,通过对班级工作全方位考核班会课的规范运行与班主任手册的规范记载,促使班主任常规工作达标质量明显提高,为形成一支优秀班主任队伍夯实基础。

4、以对学生自主能力和自主意识的培养为抓手,充分发挥“四自教育”校本课程的作用,研究和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与德育管理的操作体系,积极探索班级主导价值观的培养目标和内涵,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实现班级间、年级间与学生间均衡发展的策略目标。

5、进一步深化家长学校建设;通过家委会、家长会不断完善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保证德育工作的立体化教育落到实处,促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整合。

三、工作计划

(一)完善制度建设,规范工作职责

1、进一步完善德育处规章制度。为适应新时期教育的要求,做好德育各项工作,从今年三月份,德育处全体人员统一了思想,结合我校实际,重新制定、修改和完善了德育处各项规章制度,如:《一职中高级中学安全条例细则》《06年德育处工作计划(上、下)》《德育处工作人员岗位职责》等,使一职中高中德育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等方面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2、在每周一,德育处都要对学生进行广播宣传,强化安全意识,印发宣传材料,包括:《致家长一封信》、《家长通知书》、《一职中高中学生仪表规范要求》《学生日常考核扣分标准》等。

3、每月确立德育教育主题。在制定每学期《德育处工作计划》时,每月确立一个教育工作重点。每月安排两次主题班会,每次班会的主题在学期初随计划下达到班级。这样,使我校德育教育有系统性、连续性和深入性。

4、每周一召开德育处例会,总结上周情况,布置本周工作。

(二)尽心竭力,加大管理力度

1、克服困难,讲求奉献。学生日常表现直接反映了学校管理水平的高低,更折射了学校的实际面貌。一职中高中学生多,构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因而德育处的工作多而杂,偶发事件多。为了预防和处理好各类事件,德育处主任和各位老师牺牲了很多休息时间,每天早7点前到校,中午值班同志两点到校,时常工作到晚上八、九点,周六周日都不休息。处理难题时,有时还受到辱骂,由此可见,德育处工作的艰难。经过大家的通力合作,使德育处的工作能顺利的完成。

2、耐心细致,做好学生和家长工作。凡是德育工作,人人出谋划策,特别是细节问题,考虑周全,避免漏洞的出现;凡是学校要用的材料都积极准备好;凡是领导交代的任务,都能不打折扣地完成。特别是处理一些违纪学生时,全处同志相互支持,群策群力,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使之内心受到震动,从根本上认清自己的缺点,努力改正,从而使工作做到有理有据,力求尽善尽美。从全年《德育处工作日记》看,里面记载着全处全年共与学生谈话近三百次,与家长谈话一百三十多人次。

3、德育处每天组织巡查组教师检查各班上课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一天一小结,一周一汇总。为班级管理提供了帮助。

4、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教工作。通过各种形式,对后进生进行帮教、转化工作。这些活动不空洞,有实效,对后进生的转化起了积极的作用。

(三)加强培训,造就一支得力的德育队伍

班主任是学校管理的主力军,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者,是沟通学生与学校的桥梁,要想取得满意的管理效果,必须注重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全面提高班主任的素质。

1、加强班主任培训,提高德育质量

由于我校教师队伍年轻,教育教学经验不足,因而加强班主任培养是当务之急。本学年,德育处共进行了多次大型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培训会,使班主任受益匪浅。同时,各年级结合本年级的特点,也多次召开班主任培训会,提高了班主任教育能力。

2、定期召开班主任会(每周一)。工作有布置、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

3、与班主任谈话(做工作)共120余人/次。特别是期末阶段与预聘的班主任分别进行了谈话,为班主任工作的顺利交接创造了条件。

4、组织和安排巡逻队成员在上、放学时间,认真检查学生遵纪情况,纠正各类违纪事件,特别是制止了多起校外人员到校寻衅滋事,确保了校园的平安。

此外,对学生会成员加强管理和要求,使他们增强了责任意识,成为课间纪律管理者。

经过全体同志的努力,学生形象有了极大改观,学校面貌为之一新。各种违纪现象大量减少,学生素质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四)开展各种活动,实践育人

1、每月确立一个工作重点,十二个月,月月有教育主题。

篇7

【关键词】高中;议论文;生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新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在写作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地去参与生活,体验生活,关注生活热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与欲望。”由于地区的基础教育教育理念与方式还相对比较落后,尤其是高中语文写作方面,很大程度上都是采取传统的教育模式,在议论文教学中普遍存在“重阅读、轻写作”,忽视引导学生关注、思考生活,从而导致学生出现写作兴趣低,写作基础薄弱,文章理论性偏强,缺乏生活元素等。鉴于此,笔者将从生活教育理念角度出发,根据自身教育经验提出一系列改进地区高中议论文写作教育教学的策略。

一、激发、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笔者在长期调查中发现,在地区的高中学生中对议论文写作普遍存在不感兴趣现象,这样成为制约地区高中议论文写作低效的主要原因。因此,激发、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目前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的首要解决问题。

首先是关注学生写作状态,采用正确写作观念给予指导。传统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命题―指导―批改―讲评”都是由教师来完成,学生只负责将文章写好就行了,这种现象显示出语文教师只注重完成教学任务,而忽略了学生写作的状态。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写作状态,尤其是在选题时应该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阅历、生活积累,尽量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命题,让学生有话可说,乐于表达。

其次放宽条件限制,让学生在自由状态下写作。教师在议论文写作练习时对立论、结构以及论证语言等都进行严格限制,使得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由于束缚太多而无从下手,难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了能够凸显学生的议论文写作的创新性、个性与深度,教师需积极鼓励学生关注生活,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勇于自由地表达个人的观点[1];另外还可采取让学生进行自主拟题,最大限度让学生进行自由创作,让学生的思想在自由环境中纵情飞扬,毫无顾忌的倾诉自己的情感,这样便可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二、“引”“导”议论文写作的源头活水

高中学生在写作议论文时,主要的两个源头就是:阅读、生活。若要学生写出好的议论文,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从阅读、生活两个方面进行议论文写作,从而让学生的写作源泉更加丰富而不枯竭。

生活是议论文写作的源泉已经是人们的一种共识,但是在谈及高中学生议论文写作存在“议论空洞”、“语音枯燥”、“缺乏真实情感”时,很多教师都认为是由于学生生活方式单一,循规蹈矩,缺乏社会生活经验等。但是笔者认为,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也是非常丰富的,所有问题的症结不在于学生缺乏鲜活的生活,而是缺乏关注生活的意识。因此,我们需要唤醒学生关注生活的意识,让学生养成主动观察、认识、总结生活的习惯,并善于发现、积累生活中的写作素材;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笔者认为首先需要从课外练笔开始。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养成写随笔或者日记的习惯,将生活发生触动心灵的人或事记录下来,及时捕捉心灵的感受。只有让学生养成这样的习惯,他们才能够主动地去关注生活、思考生活,且在写作时可真实、完整地展现自己的内心生活。

三、“以读促写”积累议论文写作经验

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是两项重要任务,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若能拥有广泛地阅读视野,可培养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从而对议论文写作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2]。

在阅读中积累论据材料。议论文写作的关键在于积累大量的写作论据。笔者在实践中发现,高中学生在议论文写作时基本上都是应用陈旧、无新意、无说服力的论据。因此,在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时应该让学生养成在阅读中积累论据材料的习惯,这样在议论文写作所积累的历史事件、人物典故、诗词名句等等都可作为议论文写作的论据。在平时教学中,教学可以让学生写作短小的读后感,指导学生注重分析文本的结构、写法以及语音特点,这样可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思考,从而实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四、结语

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同时文学创作与生活也是密不可分的,高中议论文写作更是如此。但是在地区高中语文议论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了生活对议论文写作的意义,从而导致学生失去议论文写作兴趣和激情。生活教育理念积极倡导教育要与生活相互融合,并强调教育过程与生活过程保证一致性,运用生活教育理念来指导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丰富议论文写作源泉,拓展学生阅读视野,培养学生的情感,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篇8

  

   

书面表达在中考、高考中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许多学生在此方面丢分甚多,以致影响最后总分,因此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势在必行。在考试中最常见的形式是要求学生根据所给信息(information)和思想(idea)来作文,亦称为"情景作文"或"提示作文",而学生对于语言要素综合应用的能力较弱,写出的东西往往是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中文式英语"。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就必须经常提醒学生注意这一问题,有意识地让学生逐步接受英语表达的思维方式,久而久之学生才能写出比较地道的英语,少犯甚至不犯Chinese English 的错误。故书面表达训练从初二下学期就应开始,并逐步强化提高,最终达到应考要求。在此就自己日常教学中的经验浅谈如何提高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最终达到"All roads lead to Rome "的目的。  

一、 掌握写作技能,知道该怎样动手。  

写作和其他笔头练习,如造句、填空、改错等有根本的区别。写作要求表达清楚而完整的思想,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用英语表达思想的能力,写作涉及的问题很多,除了语言各方面的问题外,还有思想内容和所用材料、组织条理、书写格式等,都需要仔细考虑,认真对待。  

1、 掌握各种体裁文章格式  

(1) 记叙文(Narration)  

这是最普遍、最基本的一种文体。写作中应遵循以下几点。〈1〉交待要素,即人、时、地、事。〈2〉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叙述完整、具体。〈3〉要重点突出,目的明确。记叙文所记的都是过去发生的事,原则上通常用过去时态写。  

(2) 说明文(Exposition)、描写文(Description)  

这是英文常见的两种文体,以解说和描述为主要表达方式。  

(3) 日记 (Diary)  

这是把自己当天生活中经历的有意义的事以及见闻或感受记录下来的书面形式。文体自由,通常用第一人称写。  

格式如下:  

a. Oct 26 , 1999 Wednesday Fine  

It is two months since I began this diary…….  

b. Friday May 1st Cloudy  

Today is May Day ……  

(注意:常用以表示天气的词有Fine, Cloudy, Rainy, Windy, Snow等)  

(4)书信(letters)  

一般分为私人信函(Personal letters)和正式信函(Business letters)。英文书信从信封到正文,其格式与汉语有许多不同。书信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a. 信头(Heading)  

寄信人地址和写信日期,写在信封右上角,地址由小到大。  

例:NO. 19 Middle School  

320 DenShan Road  

NanChang, JiangXi  

China, 330006  

August 28 2000  

b. 信内地址(Inside address)  

收信人姓名、地址在左上方,位置比信头低一至二行。私人信件一般不写信内地址。  

c. 称呼(Greeting/Salution)  

d. 正文(Body)  

e. 结束语(Ending)  

f. 签名(Signature)  

(5)通知和便条(Notice , Note)  

一般至少有口头通知、书面通知两种形式,至少包括3项内容:1、时间,2、地点,3、活动内容。  

便条一般有留言条,请假条。特点是:格式简单,开门见山,三言两语。  

例如:  

a. Attention, please. I have something to tell you……  

b. Notice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