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3 15:09:4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营销思想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论文摘要: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影响着中国历代优秀的人才,有着极高的教育价值。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环境、新的挑战,需要我们提出新的教育方法,而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辅以校园文化、课程改革、社会实践等宣传途径,将会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良好的助推作用。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了无数中华儿女,更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之不竭的重要资源。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
(一)思想政治素质的积极影响
1.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爱国主义情感是一种对祖国充满热爱、忠诚的感情及愿意为祖国奉献一切的情感。中国的青年一代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要任务,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有利于团结青年一代,更会成为鼓励当代大学生参与祖国建设的强大动力,同时,也更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郑成功、戚继光、林则徐等历代爱国英雄身上体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中起着积极的影响作用。
2.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新一代的青年中许多人是在父母的宠爱下成长起来的,只知索取不知付出,动不动便对社会不满,怨老天不公,缺少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启迪人们将为国为民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值得当代大学生学习,不但要有强烈的爱国义情感,更要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体现出对祖国、对人民、对社会的一种责任。
(二)意志品质的有效提升
1.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高尚的道德情操
当前许多大学生没有道德感,以自我为中心,缺少仁爱之心和感恩之心,骄傲自大、心胸狭隘,屡屡做出违背道德标准,甚至是触犯法律的事情。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文化素质低下,道德水平不够。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积累的文化底蕴对于道德情操的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中的“百善孝为先”的孝道思想,“言忠信,行笃敬”的诚信品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将心比心”的宽容品质,“自下者人必高之,自高者人必下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谦虚谨慎的思想,“容止所思言词安定”、“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彬彬有礼”的礼仪风范都是当代大学生所需要大力提升的优秀品质,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上述思想的阐述和理解精辟而独到,是大学生们值得关注的内容。
2.有利于培养大学生顽强的意志力和自强精神
由于特殊的成长背景,当代大学生中的许多人缺少吃苦耐劳的毅力,独立自主性差,甚至出现了家长跟到学校照顾起居的可笑场面,培养大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和自立能力是中国大学教育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见贤思齐,见不贤自省”的自律精神;“头悬梁、锥刺骨”、“梅花香自苦寒来”、“只要功夫深,铁柞磨成针”的刻苦钻研精神;“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志不强者不达”的自强精神,恰恰是中国大学生身上缺少的品质。
(三)职业素质的重要影响
1.爱岗敬业精神的启示
许多大学生好高鹜远,不肯脚踏实地地面对生活,跳槽现象频现,失信于企业的现象严重。中国传统文化倡导专注统一、感恩思想,强调“术业有专攻”、“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这有利于引导大学生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专心于专业岗位建设,培养其爱岗敬业的精神。
2.团结协作意识的提升
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增强,协作意识差,人际关系淡漠,而拥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又是企业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中国传统文化主张“和谐统一”,这正好与时代要求相符合,对于协调人际关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识大体、顾大局的意识
当代大学生更加注重个人利益,忽视集体利益,整体观念和大局意识不强。而传统文化中的整体精神,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讲求付出,歌颂奉献,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培养全局意识,淡化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让其思想更加成熟。
4.刻苦钻研、不断创新精神
时代需要文明,时代呼唤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与中国人民勤劳勇敢、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分不开,万里长城、都江堰、圆明园、四大发明等都是值得我们骄傲的地方,当代大学生如果能够将这些文明和精神继承,那么在世界未来的发展必将是不可阻挡的。
二、封建腐朽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作用
虽然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是由于几千年腐朽的封建文化的左右,其中也夹杂了许多不利于大学生学习的内容,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时,我们要注意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学会批判继承。
(1)中国传统文化重德轻法,过于宣传“德治”,缺少民主法制思想,专制思想浓厚,不利于大学生们法制意识的培养;(2)过于严格的等级观念,强调天生的地位差别,不利于大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同时也让部分大学生过于迷恋“官本位”,权力欲明显,认为当官是人生价值的最大体现,这在目前高烧不退的公务员考试中体现得最为明显;(3)过于强化从众心理,个体永远淹没于群体,让部分人正常的自我意识受到压制,不利于个人心理健康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4)过于强化“无为”思想,如“君子无所争”、“木芳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的思想,让一部分人的竞争意识受到压制,也为一批大学生颓废生活、无所事事提供了借口,而健康的竞争恰恰是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所必需的,这种“无为”的思想不利于大学生在竞争中创新和发展。(5)过于强调“关系和人情”,亲情和友情是一个人丰富情感的表现,但是过于强调各种关系和情谊,往往会造成对事实和公平的歪曲和损害,现实生活中,任人惟亲、家族腐败的现象其实是一种“重情重义”情感的畸形表达。越来越多的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找关系”,却对自己个人能力不作高要求,歪曲了社会的公正性,产生了不好的影响。
三、新时代下积极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一)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
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我们应该在高校营造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沐浴在文化的气息中,成长在文化的熏陶下。一方面是通过各种学生活动的开展进行传统文化学习氛围的营造,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可以邀请国学名家到校园内开设传统文化系列讲座,鼓励学生建立相应的学习型社团,进行自主研究,并通过文艺表演、电影节、知识竞赛、写作比赛、演讲比赛、研讨会、读书节等各种活动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活动。
另一方面则是利用目前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信息社会,网络教育不可忽略,如今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用户的一个主力军,他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正受到网络的深刻影响。我们要及时转变教育方式,与时俱进,提高教育的效果。目前全国各高校都有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渠道,通过博客空间、QQ群、MSN等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但是网络宣传同时也是一种挑战,太多的负面思想也在同时传播,这就要求我们要谨经营这块阵地,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抓住机遇,达到正面教育效果。
还有就是作为学生工作者,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质,积极学习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这样才能在每天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及时有效地应用,而且要注重个人言行举止,起到一个榜样的作用。一支文化底蕴丰富、礼仪修养高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必然会对整个校园文化育人氛围的营造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重视课程载入的重要性
目前许多高校都重视专业教育水平的提升,将精力放在教学质量和技能水平、就业率的提高上,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多以应付态度对待。除了思想政治专业的学生,大多数学生也只是应付了事,而更少有学校专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这些年,随着中国文化在全世界的热传,越来越多的高校已经开始注意到培养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了。许多高校已经开设了有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选修课,但是我认为,要想加强这方面的教育,还应该进一步加大课程载人力度,开设有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必修课,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扩大化,同时丰富校内的图书资源,大量引进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书籍,为学生进一步拓宽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空间。
(三)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积极的社会实践
[关键词]儒家思想; 孝道思想;佛教文化;《父母恩重经》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5)16-0036-02
甘肃省博物馆馆藏宋代《报父母恩重经变》绢画,立轴,高182厘米,宽127厘米,于甘肃敦煌千佛洞出土。画中心绘阿弥陀佛及观世音、大势至二菩萨并坐说法,上部绘“七佛”、“七宝”及仙山楼阁等。下部有十弟子、十二菩萨分列两侧供养。画轴绢地敷彩,绘佛、菩萨和僧俗人众等110多人。人物形象生动,经变故事分列在说法图两侧,以经变画常用的连环画形式展开,一个情节一幅图,共有15幅图。它们各自独立,相互之间用山石分隔,每幅画的右侧或左侧都有墨书榜题,说明所画内容。《报父母恩重经变》是国内现存幅面较大且有纪年的一帧绢本佛教故事画,由敦煌《父母恩重经》经文演变而来。其内容主要包含三个层次:其一,父母哺乳养育之恩深重,子女仅以无怨心报之是不够的; 其二,子女报父母之恩,就是要让他们去除愚昧、悭贪,增长智慧和乐善好施的佛性,使父母得到善报和解脱; 其三,一切信众,僧徒诸子,都应奉行这种法教,造作福田。
佛教认为,父母对儿女有十大恩德,分别为怀胎守护恩、临产受苦恩、生子忘忧恩、咽苦吐甘恩、推干就湿恩、哺乳养育恩、洗濯不尽恩、为造恶业恩、运行忆念恩和究竟怜悯恩。通过讲说父母的这些大恩大德,倡导众生牢记父母养育之恩、恪尽孝道。内容多有佛教色彩,但却有一定的现实教化意义。
儒家认为,孝是一切道德规范的根本及其发展前提。儒家经典《孝经》中有一句话:“孝乃天之经也, 地之义也。”从理论上肯定了孝是人伦最重要的要素之一。仁是孔子强调为圣人的必要准则,而孝作为仁的内核,可见其地位之重要。
在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和道德传统中,孝道思想不仅体现出一种家庭伦理观念,也体现出人类对于自身生命的关怀,它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生命价值观,是人类追求生命永恒的一种体现。祭祀祖先是对生命的追思意识,孝养父母是对生命的爱敬意识,生儿育女、以期传宗接代是对生命的延伸意识,儒家孝道思想的生命意识正是通过这三个层面展示出来,这也是儒家孝道文化独特魅力所在。
儒家认为:“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父子之道,天性。”而且,儒家的孝道思想,最终是要为政治服务的:“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故不孝是绝对不能为中国统治者所容的。为了消解人们对佛教缺乏孝道的攻击,佛教僧徒便努力在佛教经典里挖掘阐述孝道的思想资源,如西晋时期的《盂兰盆经》,就极力宣扬应该全力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但是,佛教毕竟没有系统论述孝道的经典,中土僧人只好通过伪造经典来阐释孝道学说,以向世人表明佛教也重人伦、讲孝道。《父母恩重经》就是佛教自身努力调和儒、佛思想,特别是自觉与儒家孝道思想融合的产物。其中“人生在世,父母为亲。非父不生,非母不育”,“父母之恩,昊天罔极”的思想,显然与儒家的孝道达到了一致。
佛教自西汉末传入中国,并没有很快获得迅速传播。到了魏晋时期,开始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直至南北朝、隋唐时期,才真正获得迅速的传播和发展。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佛教传入中国后,面临着与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互动和调适结果,关系到其在中国的生死存亡。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佛教僧人,对这一矛盾冲突具有明确的认识,于是开始变通,结合儒家思想的理论核心,自觉改造佛教学说,尽力争取统治者的支持和认可。
佛教要真正生存并取得发展,首先要取得皇权的支持。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统治者刚开始对佛教的传播保持警惕态度,如北魏初期的统治者就对佛教传播的影响每每心存顾虑:“魏氏之王天下也,每疑沙门为贼。”面对如此现实的强硬政治阻力,佛教高僧总以佛法和儒学具有内在统一性来极力说服最高统治者。史载:“孙皓即政,法令苛虐,废弃祀,乃及佛寺,并欲毁坏。皓曰:‘此由何而兴? 若其教真正与圣典相应者,当存奉其道。如其无实,皆悉焚之。’”意即如果佛教宣扬的道义和儒家思想不一致,就要焚毁佛经、取缔佛教。在这危急时刻,康僧会对曰:“夫明主以孝慈训世,则赤乌翔而老人见;仁德育物,则醴泉涌而嘉苗出。善既有瑞,恶亦如之。故为恶于隐,鬼得而诛之;为恶于显,人得而诛之。《易》称积善余庆,《诗》咏求福不回。虽儒典之格言,即佛教之明训。”这才去除了孙皓对佛教的顾虑,从而使佛教获得合法生存地位。
《父母恩重经》的出现,与当时的文化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与唐朝前期帝王对《孝经》的提倡直接关联。唐朝前期,统治者大体上执行儒、释、道三教并举,佛、道二教并行提倡的宗教政策,但不同皇帝在位时期,对佛、道二教的态度又存在一些轻微的差异。唐太宗对佛、道二教基本采取一视同仁的政策,既提倡佛教,也尊崇老子和道教。唐高宗和武则天时期,佛教开始受到统治者的高度重视。而佛教徒也通过伪造《大云经》神化武则天而受到赏识,于是,武则天极力提倡佛教。唐玄宗时期,对儒、释、道三教都加强了提倡力度,其中最突出的则是对儒学和道教的偏重,对《孝经》一书的提倡,更成为唐玄宗时期文化政策方面最突出的特征之一。
佛教的基本教义是无我、无常,认为人生是充满痛苦的,为了抛掉这种痛苦,就必须放弃世俗生活,进行修行。中国的儒家思想虽然也重天命,但更多的是“敬天命而尽人事”。在道德理想方面,佛教追求精神解脱,这是以放弃现实生活为代价的。儒家所追求的是成为圣贤君子,而圣贤君子的道德修养是与齐家治国平天下联系在一起的。
当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发生了冲突,就不得不做一些调整,以适应当时的统治需要。《父母恩重经》宣扬的子女应该践行孝道、回报父母养育之恩的思想,与中国儒家思想,特别是《论语》、《孝经》所提倡的孝和孝道伦理是一致的。《父母恩重经》的出现,也是佛教自觉调和与儒学思想的矛盾、努力融入中国文化的产物。《父母恩重经》是对佛的信仰,是虔诚而纯洁的,它的内容是庄严的,表现的墨痕是心灵轨迹的流露。佛理禅法主张破除妄想, 遗荡一切诸相,罪福并舍,空有兼忘,众生们神游于佛的神圣、冲虚幻的境界中,《父母恩重经》成为一种精神上的超越。它也反映了佛教中国化过程中很值得注意的一种趋向,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总之,《父母恩重经》的产生过程及其基本精神,值得深入研究和解读。它在中国佛教史乃至思想史上的有着重要地位。这是一部沟通儒、释的佛教经典,是佛教中国化的典型产物。它见证了佛教一步步融入中国、为更广大民众所接受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李传军,金霞.《父母恩重经》与唐代孝文化――兼谈佛教中国化过程中的“通儒”与“济俗”现象[J].孔子研究,2008,(3).
[2]杨国枢.中国人的蜕变[M].台北:桂冠图书公司,1988.
[3]肖群忠.孝与中国文化[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1.
[4]庞卫花.从甘博藏《报父母恩重经变》看唐宋出行风俗[J].鸡西大学学报,2010,(6).
[5]公维军.大英博物馆藏北宋时期父母恩重经变相画绢画研究[J].大江周刊,2013,(8).
[6]胡发强,刘再聪.从甘博藏《报父母恩重经变》看唐、宋洗儿风俗[J].大学学报,2008,(2).
[7]秦明智.北宋《报父母恩重经变》画[J].文物, 1982,(12).
论文摘要:营销渠道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如何建立营销渠道是企业面临的最重要的决策之一,在整个营销组合策略中占有独特的地位。本文就营销渠道的决策与管理谈了自己的看法。
引言
许多小型公司的发展常因不能建立起有效的渠道机构而受到阻碍。而一个企业一旦拥有四通八达的营销网络,就等于有了决胜市场的控制权。那么企业应如何建立起自己的营销网络,并有效的管理,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呢?
一、市场因素对营销渠道的影响
市场因素对分销渠道的设计有重要影响。企业在选择销售渠道道时,必须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潜在顾客在何处?顾客的数目、地理分布、收入、购买习惯以及对不同销售方法的反应如何?他们的信息要求如何?他们对服务的偏好怎样?他们对价格有多敏感?等。
首先,市场容量。如果产品的市场容量较大,企业应利用中间商来扩大自己的市场销售、以逐步提高市场占有率;反之,如果产品的市场容量较小,企业可采取直接渠道销售。
市场范围。产品销售的市场地区范围较大,企业则应选择间接渠道经销。有些产品的销售市场比较集中,只在某一个或几个地区,则可以考虑采用短渠道或直接销售的方式,或者生产企业直接卖给零售商,如生产资料市场比较集中,适宜于集中销售。
其次,潜在顾客数量的多少。如果潜在顾客数量较少,企业可以选择直接销售渠道;反之,潜在顾客数量较多,企业则可考虑使用间接渠道销售。另外,生产商在推出新产品时,易采用短渠道策略,在潜在需求逐步变为现实需求时,市场容量变大其渠道也应向多层次发展。
消费者购买习惯。各地区的消费习惯会有不同,即使同一地区的顾客,对各类消费品购买习惯也都不一样。这些习惯,包括愿意付出的价格,购买的时间、地点及对于服务的要求,都影响到销售渠道。比如在美国,超级市场和自助食品店成为基本的食品零售渠道是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高收入、大容量冰箱、家庭汽车、对冷冻食品和方便食品的认可以及准备食物的态度。许多购物者在去商店时总一次购买一周的东西,他们有足够的钱、足够的冰箱空间和足够的运能力把大量的食物从商店搬回家中。超级市场与传统的食品店相比更能以低价位
再次,竞争性。市场中的竞争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是争夺营销渠道。当竞争较为激烈时,企业在市场中建立分销渠道则需选择最有效、成本最低的渠道,这时应是越短越好,因为这样容易见成效。
顾客需求的稳定程度。需求较稳定的产品,企业可选择直接销售渠道;反之则选择间接销售渠道。
二、产品因素对营销渠道的影响
产品的特点对销售渠道的选择起着重要作用。如:联想、海尔、一汽都是业绩斐然的大中型企业,他们的自身渠道建设,都不约而同地采用了国际上通行的经销模式。深圳华为公司正好相反,华为公司发展到目前的程度,主要靠直销,华为公司主要的销售手段就是直销。公司从1998年成立,靠2万元的资金发展到今年一年销售达到100个亿的销售规模,主要是依靠一个很好的全国性的直销网络。为什么华为公司采用这种直销的方式,不像联想、海尔的方式呢?主要是跟这个行业的特点有关系。因为华为公司主要是在通信行业,这个行业的特点就是面向的客户比较单一,他们主要面向电信部门、邮电部门,还有一些专网、专业的通信部门。这样的行业比较单一,客户比较集中,不是很分散,可以采用直销方式进行。另外它的产品技术比较杂,每一台机器都有它的特点,有一些安装调试都需要比较高的技术,需要比较复杂的操作。这样的话,它的售后服务,对用户的服务,就要求很高。
首先,产品的体积与重量。体积庞大和笨重的产品应尽可能缩短分销途径,以节省运输和保管方面的人力和物力,往往采用直销或商经营方式。例如,电冰箱、洗衣机等商品一般由制造厂直接向零售商销售。有时也可在零售商中选择一家代为分配。如机械设备,一般只经过一个环节,甚至取消中间环节,由生产者直接供应用户。
其次,产品的价格。单价高的产品,可采用直销方式,尽量减少多层次分配渠道。采用最短渠道的目的是降低中间费用,以增加价格上可能取得的优势。如果产品单价低,企业要保持一定盈利,必然要增加销量,这必须依靠批发商,增加产品的辐射面,所以要采取较长的、较宽的渠道,才能达到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再次,产品的技术服务要求。如果产品的技术性较高,需要较强的技术服务,企业则应选择直接渠道销售,由可控的销售人员来完成销售更加有效。例如计算机就是一种昂贵的、复杂的并需要根据顾客的需要来作解释和应用分析的产品。公司培养的销售人员或销售工程师可以很好地承担起为计算机购买者提供信息服务的任务。超级秘书网
三、走出营销渠道误区
需注意,营销渠道能为消费者创造效用,但顾客的偏好必须谨慎确定,因为对营销规划能否成功来说,产品附加效用创造得过多或过少有同样的危险。例如,个国际建筑产品制造商为了强调快速服务而采用有无线通讯设备的送货车,这在美国就犯了服务过多的错误。该公司自诩从接到顾客订货要求到货物送达建筑工地最多只要两个小时。这项服务的成本已计入该公司的产品中。尽管该公司的服务非常优异,然而在美国其产品却处于严重的价格劣势。顾客们高度评价该公司的服务,但在实际购买时却宁愿选择送货较慢因而价格低得多的竞争对手的产品。该公司的竞争对手以低价格的形式将成本节约传递给了顾客。在这里,对于美国的顾客而言,价格比时间更为重要。
分析市场营销渠道时,另一种常见的错误是仅从组织(Institution)本身出发。许多人一谈到市场营销渠道马上就会想起批发商、商、零售商、经销商和各种各样的中间人。这样思考的危险是,这些中间商并不总是存在。研究市场营销渠道必须从市场这一端开始,分析为满足市场需求而必须履行的各种职能。
参考文献:
墨子教育思想简述
《吕氏春秋》中记载,高何、县子石曾经是齐国的暴徒,被乡人所痛恨,在接受了墨子教诲后,成为天下名士显人,品德才智倍受王公大夫称誉。战国中后期,墨家学说迅速发展,“墨翟之言盈天下”,墨家子弟“显荣于天下者众矣”,这些都得益于墨子特色鲜明、自成体系的教育思想。墨子教育思想以治国利民为目的,以培养“兼士”与“贤士”为目标,教育对象涵盖社会各阶层,注重生产实践,强调技能训练,显示出浓郁的职业教育特征。(一)教育的目的作为显学代表学派之一,墨家学派力图经世致用。墨子以胸怀天下为出发点,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救国济世功能。庄子曾说:“以绳墨自矫,而备世之急。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墨翟、禽滑厘闻其风而说之”。墨子的教育事业与他推行“兼相爱、交相利”的社会理想紧密结合,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把教育的作用提升到为天下兴利治乱的高度,充分地显示了墨子经世致用的教育思想。(二)教育的目标在教育培养目标方面,基于“兼相爱,交相利”的社会理想,墨子认为,要培养出能够承担治国利民职责的“兼士”、“贤士”,[4]并且具体提出了“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三项标准。“厚乎德行”是要求受教育者达到“兼爱”的思想境界与道德品行;“辩乎言谈”是为了让他们善于去推行自己的思想主张;“博乎道术”是让他们拥有兴利除害的能力,能够亲身投入生产实践中。由此可见,墨子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备深厚的道德品质、高超的辩论技巧、熟练的劳动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三)教育的对象对于教育的对象而言,孔子虽然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但在教育实践中,儒家教育的目的是塑造“君子”、“士”这类社会上层人物,注重对社会精英品性道德与内在素质的培养,使得儒家教育更倾向于精英教育,客观上限制了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实施。而墨子则真正做到了“有教无类”,墨家子弟中有很多下层手工业者,墨子对所有自愿“修德进业者”均予以教诲。“上说王公大臣,次说匹夫徒步之士”,不看出身门第,不查职业居所,不分贵贱等级,教育对象几乎涵盖了社会的各种阶层,可见墨子的教育思想带有明显的大众化全民教育倾向。[5](四)教育的内容墨子十分重视自然科学与手工技术,这在先秦诸子中是独树一帜的。《墨子》中记载了大量的自然科学知识,都是墨家学派在生产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内容涉及力学、光学、几何学、宇宙观及时空观等等。墨子的教育思想注重生产实践,强调技能训练,他要求弟子必须掌握一定的生产知识与技能技巧。由于墨子本身就是一个技艺高超者,他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生产知识与技能技巧,如建筑知识、滑轮、杠杆等等,都会融入到他的教育内容中,因此,墨家子弟都接受了良好的劳动职业技能训练。[6](五)教育的方法与孔子“述而不作”不同,墨子强调述作并重、学以致用。在教育方法上,墨子将知识传授寓于劳动生产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张实践力行的教学法。可以说,墨子是最早具备“知行合一”理念的教育家之一,墨子的教育思想已经蕴涵了实践教学的一些基本理念、准则与方法。
墨子教育思想对推进高职教育发展的四点启示
关键词:怀海特教育思想;高校;影视艺术教育;启发;应用
一、怀海特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发
怀海特教育思想对于现代教育的方式、思想,不得不说是一种新流。该教育思想认为现代教学方式中有很多毫无活力的部分,这种没有活力的教育模块把人类很多的能力都束缚住了,现在很多的教育方式不仅没有促进人类的进步,而且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还限制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就以其中的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为例:高校内很多相近学科存在互不相联系的现状。我们知道,现在很多单一学科已经被探索的几乎饱和了,再想创造出新的内容、新的发现是非常难的,所以现在出现了一个“交叉学科”的概念,它的意思也就是说找出一些相近的学科或者有关联的学科内容重合的那部分知识,以这部分内容为联系这两种或者多种学科的桥梁,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以这些学科重合的这部分内容为突破口,进行创新,这样才更具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也能够降低研究过程中的难度。同时,怀特海教育思想还认为,任何时代都不能死板地重复祖先的情况。
过去祖先留给我们的知识的作用是有限的,更确切地说那些知识的作用就是通过武装我们对付现在。我们不可能永远保持一些知识的活力并且防止知识的僵化,那些让知识保持永久活力的思想其实是造成我们现在教育体系出现问题的最重要原因。当然,这种思想在高校影视艺术教育中也有体系。比如,传统的影视艺术教育教学方法仅仅能够满足于学生过于被动地吸收一些知识,而大大忽略了学生真正对这些内容进行深入理解以及实际运用的过程;同时,还指出只要学生课堂纪律好,授课教师总是能够将具有一定分量的“没有活力”的僵化知识“填鸭式”地灌输到他们的脑子里去。
但是从真正意义上来讲,这种食而不化、味同嚼蜡的僵化知识对他们现在,以及未来所能够起到的作用并不大。怀特海教育思想还指出,对现在的教育体系提出两条非常重要的戒律:第一条,不要教授学生过多的学科;第二条,凡是教师在教授知识的时候,一定要教得足够透彻。在课堂上讲授知识时,一定要让学生学会将这些知识活学活用,不能将知识向学生讲授完以后就甩手不管了,而是要在后期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就以其在高校影视艺术教育中为例,很多教师似乎忽视了影视艺术教育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影视艺术教育本应该注重对实践性表演方式加以讨论,并且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创作、自由发挥即可。但是在现实的影视教学中,教师过于参与到学生创作的过程当中,这种做法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所走的弯路,但是与此同时也限制了学生创造力的体现,不利于他们未来的发展。同时,也规范了现代教学的价值观,并且根据怀特海当时生活的实际背景,对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了论述,对形势教育以及实质教育进行了论述。怀特海对当时高校内教育过于专门化的现象进行了批评。
他认为,专人专职的方式在过去的社会背景下可能是一种很有优势的做法,但是对未来世界带来的影响却是负面的。现代知识体系过于专业化的趋势使得这些方面一些专家的思想始终局限于固定的一小块区域。但是,并不是说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是截然相对的,相反,实际上它们两者之间时存在某种必然联系的。这是因为,首先,不存在任何只为了陶冶学生情操或者向学生教授专门知识的学科。为了普通教育的目的而学习的学科,称之为专门学科。学生在对这些普通教学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形成某些特殊的兴趣中心;而他们在对专门化学科进行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学科之间存在一些外来联系,就可能促使学生的思想向外延伸,进而对这部分知识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以及热情。其次,就教学方法而已,培养一般智力活动实质上就是培养他们一种专门的爱好。
二、怀特海教育思想在高校影视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我们都知道,高校影视艺术教育是一门更加注重实践的学科,如果我们能够将怀特海教育思想融入到高校影艺术教育当中,就能够最大化地实现高校影视艺术教育的目的、艺术教育的价值等。怀特海教育思想注重的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其更注重实际应用方面,强调实用的价值,对形式主义予以否定,所以这种思想更符合现代高效影视艺术教育的发展需要,如果我们能够将怀特海教育思想应用到高校影视艺术教育当中,就必然能够促进高校影视艺术教育获得更好地发展机会,同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能获得更多具有实用性的知识。
(一)怀特海教育思想能够帮助高校影视艺术专业学生更好地发展
促进学生自我的发展其实是怀特海教育思想在高校影视艺术专业应用方面最突出的表现之一。为了能够真正意义上地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首先要在影视艺术教育中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能够在对影视艺术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享受这个快乐的过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过程是没有太大效果的,同样也不会有多大的进步。享受快乐的过程不仅是唤醒这群鲜活的个体去适应自我发展的最好方式,而且也是有机体产生生命冲动又不失健康的刺激力量。当然,相关人士也应该对影视艺术教学过程中的智慧训练过程予以重视。这种做法能够帮助教师克服单纯教授理论知识的错误倾向和毫无意义的形式上的训练,使这些影视艺术专业的学生都能获得“具有积极性的智慧”。
(二)怀特海教育思想扩展了高校影视艺术教育的方式
我们不得不承认,当下很多高校影视艺术教育方式似乎与实际脱节了,很多时候教师培养影视艺术专业学生的方式仍然是沿袭很多年的“老掉牙的套路”。时代在不断变化,人们对于影视作品的口味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这与人们所处于的环境发生了变化有很大的关系,所以,现在高校影视艺术教育模式应该做出整改,让该专业的学生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能够更快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怀特海教育思想就为高校影视艺术教育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正如这种思想所提到的那样,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重实际,不能仅仅为了教育而教育,要明白教育最终的目的是向社会各界输送有用的人才,而不是仅仅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也就是说怀特海教育思想能够帮助高校打破现有的影视艺术教育思想,让教师改变自己教学的方式,将学生的潜力最大化地挖掘出来,让他们在以后进行影视艺术作品创作的过程中,找准方向,将自己创造性的思维成功地融入到作品中,同时为我国的影视行业做出力所能的贡献。
三、结束语
一言以蔽之,怀特海教育思想能够使得高校影视艺术教育更加符合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需要,打破形式主义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学习到更多实用性的知识。怀特海教育思想能够促进高校影视艺术专业学生自我的发展,进一步向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的目标迈进;同样,也扩展了高校影视艺术教育的方式,更加促进整个影视艺术教育体系的建立过程。由此可知,《怀海特教育思想在高校影视艺术教育中的应用》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1]项仲平.中国影视艺术教育探索与影视艺术教学模式的建构[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6).
[2]李焕征,李聪.通识教育理念下的大学影视艺术基础课程建设探新———以中国农业大学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15,(17).
缺少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事后绩效评估
虽然近些年高校校园突发事件发生的频率不断攀升,但相比校园日常生活事件,仍为少数,高校对突发事件的管理,除了没有相对应的应急方案外,对处理应急事件之后的绩效评估也是相当的不足,存在很严重的缺失,并没有对发生在校园的每一类突发事件进行有关的经验总结,这对未来学校应对突发事件是十分不利的,不利于学校在应急管理方面的发展。缺乏之前相关经验的收集与汇总,使得在应对类似的突发事件时,总是无法迅速、有效的解决,而时间拖延所带来的后果,有时将是不堪设想的。因此,在高校校园中应对突发事件时,对当前事件的妥善处理并不是整个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终点,而应在此基础上,完善对每一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经验汇总与收集,进行全方位的绩效评估。
项目管理与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关联
项目管理是现代管理实践的一种先进的、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项目管理是以项目为对象的系统管理方法,通过一个临时性的、专门的柔性组织,对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以实现项目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项目目标的综合协调与优化。科学的项目管理理论已被国防等领域广泛采用,并表现出了突出的优势。项目管理的特性与高校校园应急管理存在很多的相通之处,高校管理者可以借鉴项目管理的方法,将其与校园应急管理相融合,从项目管理的理论中汲取与应急管理相关的科学方法,制定出一套有效的应对校园突发事件的管理方法。
1项目管理与高校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组织机构
项目管理的系统方法,是通过一个临时的、专门的柔性组织对项目进行科学管理,这与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很相似。突发事件作为一个不可预测的事件,发生迅速,形式多变,在学校日常的管理活动中,应当设置一个专门的机构,有相关的人员对发生在学校的突发事件进行处理。但由于突发事件的形式较为复杂,这个组织机构中的人员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于其中的有专业知识的核心人员,应长期在该组织中任职,但其他一部分人员,则可以根据校园突发事件的不同,任用不同的人员,但这部分人员应当在该组织中备案,以便事件发生时,及时参与。同时,高校校园的开放性,可以允许从校外邀请相关专家,进行专业的指导,以最大化保证在校师生的利益不受损害。
2项目管理与高校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目标
科学的项目管理,目的是为了在一定的时间内,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安排,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并通过对项目的计划与事前预测,高效地对项目进行组织、实施、控制,以最低的成本,实现全方位的协调和最高的收益。高校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也具有这样的特征,应对校园突发事件时,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确目标,应用项目管理WBS的方法,将任务目标分解,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对已发生的事件进行迅速的处理。由于突发事件发生后所带来的结果是非常严重的,这就使得项目管理成为一种被管理者迫切需要采用的理论方法,所以,这就需要突发事件的管理者,在充分理解项目管理内涵的基础上,找出项目管理与高校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目标的关联性,从而准确的运用项目管理的先进技术与方法,积极的应对校园突发事件,以使突发事件所带来的消极性后果降到最低,以保障在校师生的利益,整体提升学校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3项目管理与高校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项目生命周期
项目的生命周期是描述项目从开始到结束所经历的各个阶段的,一般包括“定义,计划,执行,交付”四个阶段,实际工作中根据不同领域或不同方法再进行具体的划分。项目管理的科学方法贯穿整个项目周期,在项目运行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不同的组织、个人和资源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项目生命周期的设定也决定了我们可以利用项目生命周期理论,来将项目和执行组织的连续性操作链接起来。高校校园突发事件作为一个个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项目,可以运用项目生命周期理论来安排相关事宜。通常,高校校园中的突发事件是独立的,但同类性质的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是相通的,从事前的预防,到事件发生时采取的有效措施,再到事后对应对突发事件的效果的考核与绩效评价,都是与项目管理的科学方法相互关联的,正确的理解项目生命周期的真正含义将会使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系统方法逐步完善。
项目管理在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应用
科学的项目管理方法是:项目的管理者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运用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地管理,即从项目的决策开始到项目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项目的目标。高校校园突发事件的管理者,可以借鉴项目管理的方法,高效的进行团队整合、计划制定、方案实施、绩效评价等,使学校形成一套系统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措施。针对目前高校校园内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建立项目管理与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关联性,有效地完善当前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使校园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执行方案成为可以有效保障在校师生安全及社会最大利益的法宝。
1基于项目管理的理念构建应对突发事件的柔性组织
项目管理方法的运用始于项目的定义、计划阶段。同样的,高校校园若要形成一套有效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方案,就要从构建一个应对突发事件的组织机构和制定应急预案开始,这是有效应对突发事件与迅速处理突发事件的前提。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构的建立,应当首先选取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组建强有力的组织,该组织中的人员应当在具备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知识的同时,对所在高校的具体情况,诸如学校设施、在校师生人数有十分详细、全面的了解,否则,将无法胜任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工作。该组织中的人员应分为两大类,分为常在组织中任职的人员,和临时工作人员。常在组织中的人员在校园日常工作中,以制定预案、关注校园动态为主;而临时人员,应当在该组织备案,主要任务为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对校园突发事件的处理,平时主要为其他部门服务。这样的机构设置,具有灵活性,既避免了不必要的人员浪费,也避免了不熟悉相关处理程序的人员无法胜任职务、导致办事效率不高的后果,有效的利用人力资源。接下来,在制定校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时,应当对不同的突发事件进行分类,如可分为自然灾害、校园安全事故等,不同的突发事件,应当采取不同的措施,分别有针对性的对待不同的突发事件,将更有利于突发事件发生后迅速、准确的解决出现的问题,而不会导致手忙脚乱的局面。同时,与制定预案同等重要的是,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中,必须提高所有高校在校人员积极应对突发事件的意识与理念。应对突发事件是所有在校人员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不仅仅只局限在管理层。高校在校人员,应当了解学校有关的制度与实施方案,以及应对突发事件时自救的常识,以便全体人员较快的开展应对突发事件的各类措施。
2基于项目管理的方法实施应对突发事件的科学方案
项目管理的科学方法,是指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对目标进行分解,合理部署人员,以使项目可以高效、迅速的完成。高校校园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过程,正具有这样的特性,发生较快,可利用的人力、物力资源有限,所以,利用项目管理的科学方法已成为当下各高校应对校园突发事件的必然选择。在校园突发事件发生后,相关组织机构要合理的安排人员,结合先前制定的预案与所发生的问题,明确目标,采用标准化的方法,利用项目管理WBS方法,将任务层层分解,明确责任,以使各应对措施全方位的展开,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不应有的时间拖延。在对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进行处理时,应采取不同的方案。如在应对自然灾害时,高校管理者应根据自己所处的地理位置的不同,事先做好当地多发灾害应急措施,提前预警;灾害发生后,应将在校人员及时进行疏散,并进行安抚与心理健康的调查;面对灾害所带来的财产的损毁,应当及时清理并进行抢救,尤其是学校的重要资料的保护,同时,设施重建也是自然灾害发生后所面临的主要问题,项目管理理论将有利于灾后应急管理中灾害严重程度的评估、资源的有效利用与所需资金的估测,以便管理者迅速的做出决策,合理的进行灾后重建。
3基于项目管理的目标建立应对突发事件的绩效评价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 心理问题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德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实效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生命线,而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效果上。调查发现,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认可度普遍不高,学习效果不尽人意。造成这种状况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学生的心理因素影响最大,尤其是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1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学生心理问题与分析
1.1 厌学心理
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失去兴趣,不愿意接受教学的一种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学生对课程教学感到厌烦,总想逃避,即使人在课堂也无心听老师的讲解,或是在课堂上做其他事情。如问题调查中,有65.1%的学生认为“学习这些课程常常提不起精神”,60.4%的学生“觉得枯燥”,32.8%的学生“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50.1%的同学“课后学习的时间很少”。
造成大学生厌学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1)急功近利思想。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激烈的竞争现实,使90后的大学生养成了急于求成和独立自我的个性,更关注个人经济和名誉绩效,在意的是专业技能的提高和自我需要的满足,对思想境界、精神食粮、崇高理想的追求往往放在其次。(2)教学改革不得力。虽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一直在进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改革的进程较慢,力度还很不够,如仍存在内容陈旧过于理论化,方法呆板过于形式化,途径狭窄过于保守化,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仍处于主导地位,对不了学生的口味,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力,更难以受到学生的爱戴。
1.2 逆反心理
这是学生不接受教师的观点和意见,漠视或是公然反对教师的言论和行为的心理表现。主要反映在学生对教学中正确的思想观点及教师所肯定赞美的事物,不仅不能理智冷静地去分析和接受,反而非常固执地加以否定和抵制。调查发现,有65.1%的学生不赞同“大学开设这些课程很有必要”,61.3%的学生不觉得“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感到受益匪浅”,48.2%的学生不认为“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联很有用处”,66.2%的学生承认“我不逃课、旷课但不一定在听课”。
造成大学生逆反心理的因素主要有:(1)教学内容与方式的固化。因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对现实社会问题的解读不够,又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少,缺乏有效的心理体验。(2)学生主体地位重视不够。由于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有些教师没有把握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个性特点,仍然一厢情愿地坚持灌输,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致、表达观点的欲望很难得到满足,从而滋生对课程教学和教师的对立情绪。(3)社会消极因素的感染。市场经济改革所引起的负面效应,深刻地影响大学生的思维和行为,特别是社会中少数群体的个别现象,极易使大学生产生错误的认知和偏激的思想,以致对所学的理论产生质疑,对教师学科化教学产生逆反。
1.3 轻视心理
这是学生认为课程学习不重要或自以为能够把握而不认真对待的一种心理。往往表现为不重视的应付状况,如敷衍老师布置的作业、应付考试等。在调查中,有70.3%的学生认为课程学习不太重要,不会认真去学;52.8%的学生坚持课程学习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74.6%的学生只关注课程考试的内容。
大学生轻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原因有两点值得关注:(1)实用主义思想。就业制度的改革与就业市场的竞争,使部分学生陷入了读书就是为了就业的误区,用人单位重视什么就准备什么,放松了作为人才最本质的东西——德性的培养,所以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没用的课程或没必要开设的课程。(2)学科认识上的误区。时至今日,仍有不少大学生否认思想政治理论学科的独立性和重要性,习惯性地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当成是专业课以外的可有可无的说教,认为可以从生活中得以学习和锻炼,没必要作为课程设置,甚至有的学生把人生指导课看作是对他们的不信任和对其能力的否定。
1.4 依赖心理
主要是指有的大学生甘愿把自己置身于从属地位,听从或指望着教师安排的一种心理状态。表现为没有主动钻研和创造的精神,缺乏积极思考问题的习惯,总是期望老师分门别类地讲述,有时连总结和问题的答案也希望老师表达出来。调查中,有81.2%的学生认为思政课的学习就是认真听老师讲解;75.0%的学生觉得老师课讲得好思政课的学习就有意义。
产生大学生依赖心理的因素主要有:(1)应试教育的后遗症。以升学为目的的应试教育观念在一部分教师和学生中依然存在,教师以教材内容为主,学生以教师讲解为主,评价学生以考试成绩为主,以致一些大学生养成了“你讲我听,你说我做,你安排我服从”的学习方式。(2)传统教育理念的固着。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通常认为教育就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主要以教师的教为主,学生应听从于教师的教导,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这种教育理念在当前的一些教师和大学生的潜意识里仍然存在,以至于教学中教师经常将学生置于从属地位,一些大学生也习惯被安排和被支配。
2 学生心理问题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影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教学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发挥产生极大的影响。
2.1 影响学生对课程教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如果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兴趣,就会产生较高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就会显现。但因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中存在厌学等心理,注意力没用在教学上,对老师讲授的原理、观点产生不了感悟,学习成了一种形式,只是为了应付教师、应对考试。如果学生对课程教学不感兴趣,再丰富的教学内容、再新颖的教学方法也难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2 影响学生对课程价值的认同
尽管国家十分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各高校也确保了课程体系的实施,但仍有不少大学生不能充分认识到课程学习的意义,把课程学习当作是外在的政治任务,不能将其与个人的成长成才联系起来,以致对课程的学习存在着逆反、轻视等心理问题,根本听不进去老师苦口婆心的教导,也难以从学习中体会到课程的价值和益处,更不用说提升其素养,教学的实效性自然难以实现。
2.3 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
由于学科的特殊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接受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掌握问题,关键是要产生思想上的熏陶和影响,除了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能力和人格魅力等因素的影响外,学生的学习心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厌学、轻视、逆反的心理,所以对教学内容缺乏专注力,或是一知半解,或不能融会贯通,没有在思想和情感上引起共鸣、产生感悟,也是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4 影响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投入
“态度决定一切”,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态度是教学实效性发挥的前提。然而,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上存在的心理问题,使其不能深刻认识到课程学习的意义,学习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对知识的掌握也是为了考试,不能从内心深处接受和重视课程的学习,更没能在行为上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提升自己的思想和品德。没有了学生主动学习、刻苦钻研和努力创新的精神,即使国家发再多的文件、学校再开设多的课堂、教师再怎么努力,教学效果也是不会提高的。
基金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师生心理问题研究[2012Z026],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专项
参考文献
[1] 石云霞.“两课”教学法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4:157.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担,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1],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教学方式。高校在推广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在实践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应对措施,不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
一、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不重视实践教学
很多高校不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只是开展理论教学课堂,没有把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
2、缺乏规范的实践教学大纲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活动内容没有统一规范的教学大纲,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能力,即兴组织实践活动,没有实践教学大纲的指导,具有很强的随意性[2],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效果差。
3、实践教学活动组织难度大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主要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在校内和校外进行实践活动,这种实践活动在组织管理上存在很大的难度,存在着场地的选择、活动经费、实践内容、教学目标等[3]多方面的问题。
4、实践活动缺乏有效性
很多高校要求学生在假期完成实践活动,但是对于学生如何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活动,如何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活动,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指导,导致很多学生在社会上随便找个单位盖上章就向学校交差了。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应对措施
1、重视实践教学
首先高校的领导和教师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给学生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最终目的是教育学生运用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来指导现实生活实践活动,能够用有效的理论知识,丰富自己的思想,更好地去发展和生活。高校不能仅仅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要保证在校内有足够的思想政治实践教学课时,将实践教学真正落实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在实际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中,还可以向课外进行延伸。
2、教育部门规范实践教学大纲
教育部门要规范各个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大纲,仔细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计划等多个细节。实践教学的教学目标是巩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教学知识,使学生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指导现实生活实践活动,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有针对性,关注社会中的一些热点重点话题,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另外,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参与的学生比较多,组织和管理起来都存在一定的难度,教育部门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大纲,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活动的切实可行性,保证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3、组织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
(1)校内实践教学
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大纲,在学校各院系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例如,校园思想文明活动、思想政治辩论大赛、班级思想政治主题活动等,在活动中,教师积极地进行思想政治指导和教育,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
(2)校外实践教学
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大纲,动员学生在假期积极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活动。大学生最终都会走向社会,寒暑假是他们接触社会最好的机会,教师可以加强和学生的互动交流,制定多个有意思的实践主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选择实践主题,保证他们可以完成实践活动。另外,学校还可以集体组织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活动,在假期思想政治教师和学生一起去实践,例如,学校的三下乡活动、志愿者支教活动、社会服务等实践活动,教师在实践活动中加强指导,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的质量。
4、加强监管实践教学的过程
学校要加强监管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活动,要详细了解学生的实践活动内容和实践活动过程,教师对于学生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进行指导和帮助,将学生的完成情况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成绩的一部分,最后都要记入总成绩中,提高学生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意识,激发他们的实践主动性和积极性。
5、学校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投入
学校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投入,主要包括学校要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保障经费,为多种实践教学活动提供资金保障,积极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活动场地,和校外的一些企业建立校企联盟,可以让学生真实的去感受职业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另外,提高思想政治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的模范作用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通过在职培训和岗前教育等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师的培训活动,激励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组织和指导水平。
结束语: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的重要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可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针对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大胆创新、积极探索,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规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顾晓静,黄方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规范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31).
[2]刘伟.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考核评价的理论探索[J].前沿,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