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大学专业论文8篇

时间:2023-03-23 15:09:3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大学专业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大学专业论文

篇1

(一)大学体育的硬件设施严重缺失。我国的大学体育硬件设施总体上来说,用于专业性教学的设备及厂房所占校区比例较大,使得学生的运动区域过小,无法正常施展体育教学,就拿足球和篮球来说,所需要的场地和专业设施较为严格,如果无法保证体育区域的面积,将极大影响相关体育项目的趣味性,因此大学体育要从学生体育教学的最基本出发,为学生的体育设施进行尽力改造,加强大学体育教学中器材与场地的专业性,为学生进行有效的体育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大学体育体育教学的教学计划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大学体育的体育教学中,强行规定是所有专业的学生都必须参加,这样强制的规定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发作,引起学生对于强制体育教学的不满,所以,对于当前的情况,大学体育的领导应该从学生的切身感受出发,分析不同学生的心理,不同专业的体育需求,从而制定不同的体育教学计划,这是我国大学体育,甚至是我国教育界未来发展体育教学的主要方向。

二、探究在可持续理念下加强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效果的手段与措施

(一)加强大学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大学体育教师聘用的专业性。加强对大学体育教师聘用的严格与专业性,是完善我国大学体育教学的最根本方法,体育教师是带动学生进行体育学习锻炼的媒介,专业能力强的体育老师能让学生学习到最根本的体育知识,能够带动学生进行更深入的体育知识学习与体育能力锻炼。因此加强大学体育教师聘用与培养的专业性是非常重要的,大学学校应与我国各大体育教师培养学校进行沟通与签约,为大学学校提供源源不断专业体育教师,这样既保证了大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又保证了体育教师队伍的年轻性,能够与学生更好进行沟通,带动学生参与到大学体育教学中来,为我国的体育教育改革做出贡献。

(二)加强对大学体育的体育硬件设施的改革,逐步加强我国大学体育教学设施的专业性。大学体育教学中体育硬件器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我国现如今很多大学学习的体育设施与器材破旧老化,严重影响了我国大学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大学体育教学应该逐步进行体育硬件条件的改造与优化,学校可以分步骤分年度进行慢性改造,毕竟一次性进行体育器材的更新换代需要相当一笔资金,所以学校可以委派专人进行分年度的体育器材改造更新,这样既能够为大学学校节省一定的资金,也能从实际上改变学校的体育设施专业性,需要得到大学学校领导层的注意。并且在进行学校体育器材改造的过程中,需要对运动器材认识专业性过硬的老师跟紧,保证大学体育教学的体育设施专业性与安全性并存。

(三)对大学体育教学的管理制度进行革新,加教育机构中,现如今的学生因学习压力,身体素质大大降低,这样的制度可以在学生紧张强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参与度。对学生实行制度管理是学校各方面教学进行的基础,所以对体育教学也要进行制度的更新管理,可以将学生参与体育课的程度换算成成绩,加入到学生年度考核中,让学生认识到,对体育教学的参与程度与学习专业知识的重要程度相同,这样才能彻底激发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深入认识与积极性,这样的制度可以广泛推广到我国不同的学习的同时,督促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为我国未来人才的身体素质打下坚实基础。

三、结束语

篇2

1.1由于学业压力导致的心理问题护生在大学期间不仅要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各项护理基本技能操作,需要学生花费较多的时间在学校的实训中心进行相应的训练。其中关于内科、外科、儿科和妇产科厚重书本知识的学习和基础护理学各项实践操作对于护生来说着实费力。此外,学期末的考试,在繁重课业的基础上剧增了学生的学习压力。有调查显示,准备和参加考试是护理本科生最大的压力源。考试压力在一段时间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是持续的,易引起其极大的焦虑情绪,成为护生在校最大的压力源。其次,大学教育制度下单次考试不过后的补考,清考以及毕业前的重修,还会带给少数学习能力差的学生严重的困惑。科学研究表明,护生在专业课的学习和应试中,长期精神高度紧张所产生的焦虑情绪甚至会导致一些心理疾病的出现。

1.2由于个人情感产生的心理问题有关调查统计,近35%的大学生存在情感困扰。从现实生活角度来看,由于恋爱问题产生的心理问题最为突出,有的学生甚至因此悲观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对于处于青春期的护生而言,他们渴望得到异性的关注和爱护,渴望在大学拥有一份轰轰烈烈的爱情。但是,生理早熟和心理滞后的矛盾,导致他们往往不能很好地处理好需要爱和理解爱之间的偏差。由于护生一般以女生居多,个人情感所导致的一些负面影响容易给女生带来严重的伤害,甚至产生一些偏执的心理问题。

1.3由于自适应能力差而产生的心理问题对于刚步入大学的护生而言,生活、学习在陌生的新环境,容易产生孤独感。除此以外,部分护生在大学学习期间,对比于以往高中阶段的应试学习,多数护生不适应大学的自我管理与自主学习模式,失去奋斗的目标和方向,产生一种迷茫感,表现为整天的无所事事,以感情生活来填补精神生活的空白。当面对学习生活中产生的一些变化,如挂科、评先评优、各种社团岗位竞争乃至大学后期的实习岗位的竞聘,因适应能力差带来的若干次挫败,容易造成护生的信心缺失,部分护生也会在心理上产生不自信、压抑感。

1.4由于人际关系导致的心理问题由于护理专业女生占95%以上,日常与男生交流的机会很少,加上女生敏感、细腻的心理,容易产生焦虑、积郁的心理问题。有研究发现,性别和年龄是影响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因素,人际信任的程度和性格的内外向是交往焦虑的重要影响因素。当大学生之间出现因信任危机导致的感情疏远等问题时,部分学生难免会产生抑郁心理。在女生居多的护生中,平常的生活学习中,多以宿舍为单位的形式进行着,宿舍内部的矛盾如果处理不好的话,极可能引发女性护生严重的心理问题。除此以外,在现如今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社会里,多数的学生倾向于通过网络宣泄自己的情感,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用的电子设备总是随着品牌的换代而更换,始终追求着“更快、更好、更多”的功能,整天沉浸在虚拟世界中,不愿主动与他人交往,逐渐产生因逃避群体而产生的自我封闭、孤独感等心理问题。

1.5由于实习就业压力产生的心理问题大学后期所面临的实习和就业压力是护生心理压力最大的体现。如实习期间的人际关系的改变,从在校期间的师生接触到临床的众多陌生医护人员,病人以及陪护人员。人际关系的骤变造成护生的心里矛盾,使其处于一种精神紧张的状态。同时,护生实习期间因缺乏实践经验,在操作技能上和护士有很大的差距,往往不能够正确认识自我,易出现害怕实习,甚至逃避操作的胆怯心理,产生沉重的心理负担。就业方面而言,日益增加的护理专业毕业生和逐渐减少的护理岗位需求,无形之间给护士毕业生增加了就业的压力。此外,作为奔波于临床第一线的护理人员而言,良好的外貌形象气质显得至关重要。这也就涉及到各大医院每年面试时身材姣好、外貌出众的学生会更受医院人员青睐。这些应聘条件给予了这方面不尽人意的学生压力,使得她们面临就业时会产生挫败之感。因此,实习期间护生面临的人际关系和就业相关的压力是当前护生面临的主要心理压力之一。

1.6由于当今护患关系产生的心理问题目前由于病人对于医疗服务的种种不满,医闹事件也频频出现在新闻上。通过快速的网络媒介,社会大众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各项新闻。护理专业学生看到辛苦熬夜值班却被家属打成重伤的护士,因未抢救成功病人就指责的医生等。护生多会深思,当初填报这个专业的动机,是否要为了生命的安全而选择换另一份工作,是否真如网络上大家所说:“如今流的泪是当初选专业时脑子进的水”。作为护理专业的学生,是否还会怀揣当初的那份对于护理职业满分的热情和憧憬,渴望成为一名优秀的白衣天使。至此,如今的护患关系无疑又成为当代护生内心的一大心理压力。

2影响护生心理问题的因素

2.1学习环境的影响一直以来中国的应试教育使得众多学生比较看轻自身的社会实践活动和思想教育。大学中的各项奖项评选多以学科成绩为基础,淡化了参加社会活动的重要性。这些因素均使得大学生极少的参加集体活动,逐渐变得自我封闭。甚至有部分护生依靠考试前的突击换取考试成绩的合格,不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长期以往,他们甚至产生了厌学的心理,严重影响了自身的学习以及生活。

2.2家庭方面的影响父母是子女的人生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子女的健康人格、健康心理的形成产生积极的作用。过分的溺爱,会导致子女依赖性强,应激能力会相应的减弱,遇到困难时极易产生挫败感。同时,家庭的组成成员对个人的发展也有相应的影响,研究表明,非独生子女的学生个性倾向于内向、情绪不稳定,且在面临应激时较多采用不成熟防御方式与消极的应对方式。护理专业大学生多数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农村出生、经济与就业压力对其心理健康有一定影响。

2.3社会舆论的影响长久以来,护理人员多以专科毕业生为主,社会对于本科护理毕业生不是很理解,认为没有必要选择本科护理的学习。另外,护理职业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很多人认为护理人员是“不赚钱的保姆”“跑腿的”,护生一旦进入临床就会产生消极,自卑的心理,心理上产生了失落不平衡感,严重影响了护生的心理健康。

2.4自身因素的影响目前对于多为独身子女的护生而言,家庭的百般呵护使得大部分学生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不能独自解决一些生活上的问题,缺乏相应的独立思考,没有基本的集体荣誉感,而且她们也容易受到社会思想潮流的影响,产生各方面的心理问题。

3促进护生心理健康的对策

3.1学校方面的对策大学阶段是学生“三观”和心理健康形成的关键期,因此学校应注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将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有效的结合起来。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月活动、心理健康讲座和新生的心理健康测试;并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教育和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视野;对于临毕业、实习的护生,学院应多开展职场模拟的课程,以便护生进行更好的角色转型;加强学院心理咨询的力度,针对个别有需要的同学,可开展网上咨询、电话咨询等方式。总之,在提高学生专业课程学业成绩的同时,应注重学校心理健康体系的建设。

3.2自我方面的对策护生可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批评工作,可根据自身的心理需求主动寻求学校心理咨询室老师的帮助,多与同学以及辅导员交流心里的烦恼与困惑,不断完善自身的心理品质。同时,可借鉴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的“高校图书馆阅读疗法”,这是一种有意识的、积极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自助教育,可作为大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寻求帮助的一种形式。针对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问题,当代护生应该积极参加社交活动,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在平时注意文明礼貌用语,为将来文明的护患沟通打下扎实的基础。

4小结

篇3

英语是一门以听说为主要学习手段的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工具越来越多的走进教育事业,但当前很多高校的大学英语课堂中,多媒体教学工具常常被大学英语教师所忽略,一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依照课本讲授的传统教学方式,缺乏现代教学的基本理念与意识。科研力量没有得到重视。高校中的科研力量是发展该课程的关键推动力,是教师更加专业化的基础,但当前我国高校中大学英语学科的科研水平整体欠佳,很多教师缺乏对大学英语学科的科研精神,另外,科研时间较少、科研环境不好等因素也是造成当前高校大学英语学科科研力量滞后的主要原因。

二、加大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培训力度的建议

1.积极调整当前的学科知识架构。想要让高校大学英语教师朝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首先便要调整当前不合理的学科知识架构。不仅要扎实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基础知识,丰富大学英语教师的学科文化内涵,了解大学英语学科综合知识,还要让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更加与时俱进,除此之外,也要对新型学习方法和教学方式加大研究力度。

2.将先进的教学方法与理念灌输给英语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是解决大学英语课程当前问题的根本方法,也可以使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更加专业化。在大学英语的课堂上,教师应转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要以学生的需求为教学根本,以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能力为教学目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另外,对与英语课程相关专业的学习也是大学英语教师需要做到的。

3.加大对教师多媒体教学能力的重视。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向大学教学领域深入,作为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熟练运用计算机设备,还要学会运用计算机技术制作课件的能力。英语学科是一门以听说为主的学科,而多媒体教学技术能够将英语的听说特征更完善的表现出来,更有利于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学习,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多媒体教学,培养其多媒体教学能力。

4.使师资培训的方式更加多元化。想要大学英语教师队伍更加专业化,还要积极加强大学英语学科的师资力量,学校要将处在教学一线的英语教师充分调动起来,制定出一套完善合理的教学培训计划,实行合理的教师轮岗制度,积极组织大学英语教师外出进行学术进修,努力使大学英语教师队伍更加专业化。

篇4

(一)成立电子设计兴趣小组阶段

成立电子设计兴趣小组的目的是为那些学有余力的同学提供一个拓展课程和专业知识场所,创造一个同学们进行电子设计交流的机会。兴趣小组活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老师的指导下采用高年级学生带低年级学生的方式,常年开展活动。对于一年级的同学,主要是提高他们程序设计能力;对于二年级同学,提高他们单元电路的设计、安装、调试以及单片机开发和应用的能力;对于三年级同学,主要提高他们系统电路的设计、安装和调试能力。电子设计兴趣小组对队员的进入和退出要求不作严格规定,有兴趣有毅力的学生会坚持下来并认真完成任务,跟不上的学生就会自动退出。

(二)中期培训阶段

在每年的3月初,正式启动参加全国或全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相关工作。因成立电子设计兴趣小组的目的之一是为电子设计竞赛培训后备力量,所以参赛学生主要在电子设计兴趣小组中产生。这个阶段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在电子设计兴趣小组活动项目的基础上,对单元电路、单片机小系统和EDA小系统应用进行设计、制作和调试。培训时间在每周的周末,每周培训结束后,指导教师会布置一些项目让学生做,并在下一次课前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在6月底,教师根据每次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筛选,并最终确定暑期培训队员。

(三)暑期赛前培训阶段

经过中期培训以后,按照比赛要求让学生自愿组队。在队内,队员按负责单片机和EDA程序设计、硬件设计和报告撰写进行分工。指导教师根据我校在竞赛中擅长仪器仪表和通信两个方向,对学生进行系统电路设计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检索资料的能力、系统设计能力、分析排除故障能力、设计报告撰写能力等。赛前培训每个题目一般安排8天左右时间,分资料查找、方案认证、单元电路设计、系统电路调试和测试这几个阶段。为了让学生适应比赛现场氛围,赛前半月进行模拟比赛演练,严格按照比赛时间和规则要求学生完成规定的任务。在竞赛组委会下达了竞赛所需仪器设备和器件后,准备好相关的仪器和器件,并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

(四)赛后工作

在学生完成参赛作品测试后,召集指导老师和参赛学生召开专门会议,对本届比赛的作赛后总结,总结本次比赛题目涉及的知识点,完成项目时的不足之处,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最后,并把所有训练时和竞赛的技术资料归档保存,传承给下一届的学生作为参考。

二、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促进了我校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发现我校电子信息类学生存在理论基础较好而动手能力较差、参与意识较强而工程素养不足等现象。这说明现有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急需改革,如:在平时实验课中,验证性实验多而自主设计的实验少,单科性实验多而综合性实验少,采用传统的方法多而应用最新的技术少。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对现有的电子信息类课程体系进行了一些调整和改革。

(一)理论和实践并重,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内容,我们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调整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第一,理顺各门课之间的衔接关系,做到教学内容知识宽但不重复。些外,为了让学生了解电子信息领域的新知识和新技术,我们在选修课中开设了《前沿技术讲座》课程,分别讲述各自研究方向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应用。第二,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了实践教学。除了增加了实验学时和综合实验课程外,还在选修课中增加了《电子线路设计制作》、《电子系统综合设计》等两门综合设计性选修课,在实习环节增加了《综合设计》实践环节,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实践,提高了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第三,由于可编程器件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对电子信息类的程序设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程体系中,我们增加《数据结构》等程序设计类课程,以加强对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

(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根据大学生电子竞赛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要求。通过研究与探索,我们优化了实践教学体系,按照学生认识———训练———创新能力形成规律,整合实践教学内容,构建由专业认知、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实验、开放式实验、课程设计、电子系统综合设计、中期实验、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科技竞赛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的比例占总学时的27%左右。实践教学体系整合课程实验内容,按照基本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四个层次设计实验内容。在实验教学内容设计方面,对于基础性和设计性实验,我们规定了必做内容和选做内容;对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我规定了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扩展要求。这样,对学生即达到某一实验目的的共性训练,又实现了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三)不断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除了采用传统的板书和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之外,我们尽可能将各种EDA仿真软件应用到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很直观地认识到各种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及应用效果。在实验教学中,对于安装电路和焊接电路等一些技能性工作,我们要求学生在课外学时完成。采用这些教学方法和手段,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而且节约实验成本和实验室的有效利用率。

三、电子设计竞赛促进了创新实验室的建设

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对实验仪器的功能、性能、类型及实验室的管理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来实验室常规实验教学仪器和管理模式不能满足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工程应用型人才以及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为了给学生创新型的实验项目和教师的科研创造一个良好的平台,我们建成了电子创新实验室。实验室建设以建设先进、实用、开放的现代化实验室为目标,建成了7个实验平台:高频电路实验平台、EDA实验平台、单片机实验平台、电子测量、综合电路实验平台、DSP实验平台和通信工程实验平台。电子创新实验室能满足综合课程设计、学生毕业设计、电子设计竞赛、教师科研和创新实践活动的需要。电子创新实验室以开放性建设模式为基础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开放制度,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室的效能,除实验教学所安排的时间段外,其他时间段面向所有学生开放,这种管理方式,保障了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正常运行。

四、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促进师资队伍的建设

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目有类型较多,涉及的知识几乎涵盖到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所有知识。在指导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过程中,教师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知识和技术,在指导竞赛过程中,教师和教师、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会更加拓宽教师的学术和专业视野,每一届比赛结束之后留下的技术资料更是教师最宝贵的资料。经过历届指导,教师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吸收前沿知识和技术。这不仅对他们提高教学水平有很大帮助,而且也会慢慢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并充分运用以往的研究经验,形成清晰的学术观念,逐渐地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因此,竞赛的指导过程也是中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增强科研能力的过程。

五、结语

篇5

关键词:统计学;教学模式;EXCEL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市场化步伐的加快,社会对新知识的需求日益增加,无论是国民经济管理,还是公司企业乃至个人的经营、投资决策,都越来越依赖于数量分析,依赖于统计方法,统计方法已成为管理、经贸、金融等许多学科领域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教育部也将《统计学》课程列为财经类专业本、专科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之一。力图通过《统计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探索各学科内在的数量规律性,并用这种规律性的解释来研究各学科内在的规律。同时,由于统计学所倡导的尊重客观实事,通过调查研究用实事说话,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学习、工作和科学研究精神。

一、《统计学》课程教学面临的挑战

1、内容日益丰富。长期以来,在我国存在两门相互独立的统计学——数理统计学和社会经济统计学,分别隶属于数学学科和经济学学科。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立包括数理统计学和社会经济统计学在内的大统计学,逐步成为我国统计学界的共识。1992年11月,国家技术监督局正式批准统计学上升为一级学科。国家颁布的学科分类标准已将统计学单列为一级学科。随着大统计学思想的建立和统计学在实质学科中的应用的需要,大多数学校和老师在财经类专业的本、专科专业《统计学》教学过程中,除了保留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中仍有现实意义的内容,如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方法、统计的基本概念、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平均及变异指标、总量指标、相对指标、抽样调查、时间序列、统计指数等;同时也系统的充实了统计推断的内容,如:统计数据的分布特征、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统计决策等。这一变化使得《统计学》的内容更适合相关实质学科的发展需要。

2、学生的学习难度加大。首先、结合《统计学》的课程特点——概念多而且概念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公式多且计算有一定难度等。如果学生不做必要的课外阅读、练习和实践活动,是很难理解和掌握的。对于财经类专业的本、专科专业的学生来说,本身的专业课学习负担已不轻。其次、对于财经类专业的本、专科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其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要求,使得学生的数学或者数理统计的基础不是特别好,对于专科学生来说更不用说,推断统计将是他们学习的困难。再说,《统计学》作为专业基础课,一般安排在一年级或二年级第一学期,在这个学习时段也是大多数专科生和本科生忙于计算机课程和英语课程的考证时段。如果以牺牲授课内容和降低要求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显然有悖于《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和相关专业的发展要求。所有这一切对于学生学好这一课程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

3、教师的教学难度加大。授课内容越来越丰富;课程难度太大可能导致学生兴趣下降;在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背景下,授课时数大为减少(一般安排一个学期共17~19教学周,每周2~3课时);高等教育扩招后,由于师资力量一时没有跟上,大多数学校,授课班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一个教师跨越不同专业授课不再新鲜。这要求授课教师必须深刻领会授课内容的核心和相互关系,学会控制和驾驭课堂教学,学会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统计学在不同专业领域的具体应用等等。作为这门学科的授课教师特别需要认真考虑该怎么办?

二、《统计学》教学的发展趋势分析

1、统计学从数学技巧转向数据分析的训练。在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非常普及的今天,统计计算技术不再是统计学教学的重点了。统计思想、统计应用才应该是重点。现代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离不开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统计软件的使用,不仅使统计数据的计算和显示变得简单、准确,而且使统计教学由繁琐抽象变得简单轻松、由枯燥乏味变得趣味盎然。所以,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大量的内容只需要给学生讲清楚统计基本思想、计算的原理和正确应用的条件、正确解读计算的结果,而对大量复杂具体的计算可以交给计算机去完成。

比如方差分析,手工计算量非常大,没有计算机软件的支撑,是很难教学实际问题分析的。现在我们只要讲清楚方差分析要做什么,为什么方差分析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判断有无条件误差,而原假设又是K种不同水平下总体的理论均值是否相等,检验结果表示什么等就可以了,大计算量的工作让计算机去完成。

2、通过统计实践学习统计。也就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课堂现场教学、引导学生先读后写再议、模拟实验、利用课余时间完成项目、利用假期时间,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某些团队、小组或自己组织去开展一些与专业有关的活动,如社会调查、专题研究、提供咨询、参与企业管理等方法。全方位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比如依同学们在设计调查问卷和调查方案的基础上,让他们组成若干调查小组(如以寝室为单位),在校园内真正进行一次统计调查活动,从具体调查对象和单位的确定,样本的抽取(不一定要很大),问卷的发放、回收与审核,数据输入与资料整理,估计与分析,一直到调查报告的编写,调查总结或体会的形成,全部由同学自己来完成。这样,同学们就亲身参与了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含统计推断)的整个过程,效果很好。

三、基于EXCEL的《统计学》教学设想

如何从烦琐的数理统计技巧转向数据处理的训练,同时还要使学生容易掌握并有机会辅之于实践。教师的导向是第一位的,要求必须选择容易获得而且普及性比较强的统计分析软件,并在课堂教学和引导学生实践中广泛采用。

(一)微软公司开发的EXCEL软件无疑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专业的统计分析软件SPSS、SAS、BMDP、SYSTAT其功能固然强大,统计分析的专业性、权威性不可否认,但是对于没有开设统计学专业的院校这些软件并不常用,如果学生要进行自主性学习也比较难以找到相应的工具,此外专业统计分析软件的英文操作界面,也让中国人用起来不是很顺手。微软公司开发的EXCEL软件作为一款优秀的表格软件,其提供的统计分析功能虽然比不上专业统计软件,但它比专业统计软件易学易用,便于掌握。在Windows操作系统极为流行的今天,EXCEL也是随处可见。对于《统计学》这门课程而言,利用EXCEL提供的统计函数和分析工具,结合电子表格技术,已能满足统计方面的要求。

(二)基于EXCEL的《统计学》教学设想

1、在教学内容上,依据EXCEL的函数功能、电子表格功能、数据分析功能,结合统计学原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整合教学内容。比如传统的统计学原理教学过程中,对统计数据的搜集主要强调统计报表制度,在EXCEL环境应该更注重抽样推断,EXCEL提供的随机抽样工具使得抽样调查不再是十分复杂的技术,统计图也可以被广泛运用于对数据的描述;再比如现有统计学教材很多都讲根据整理的数据计算平均数时,都用加权平均的方法,当用组距式变量数列计算平均数时,用组中值作为各组的代表值进行计算。我们知道,组中值作为各组的代表值是假定各组变量值在组内是均匀分布的,如果实际数据与这一假定相吻合,计算结果比较准确,否则误差比较大。事实上实际数据往往就不是均匀分布的,因此用组中值计算的平均数都是近似的,而且相同资料编制的不同变量数列计算的平均数还不相等。其实为了编制变量数列,我们必须输入原始数据,EXCEL的有关程序可以得到准确平均数,哪里还有必要按加权算术平均的方法计算近似的平均数呢?那么有没有必要编制变量数列、特别是组距式变量数列呢?有没有必要按加权的方法计算平均数呢?我们认为有必要,但是组距式变量数列的主要功能不再是提供计算资料了,而是用于表现资料的分布状况和进行分析用;加权平均方法主要是介绍和要求学生掌握加权平均的思想,用于综合评价分析中。

2、案例教学成为《统计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大量的实际问题,而且对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有帮助。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精选案例教学,比如对于金融专业的学生可以设计用几何平均数计算投资的平均收益率、运用标志变异指标考察投资组合的风险大小等。对于经管专业的学生,精选抽样推断、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对于控制产品质量,经营决策等方面的案例,深入浅出地介绍这些方法的基本思想、并用EXCEL进行分析。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也使统计学的课堂不再是教师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张嘴巴就能将一门专业课程从头讲到尾。

3、改革考试方式和内容,合理评定学生成绩。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评估教学质量的手段。对于《统计学原理》的考试,多年以来一直沿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这种考试方式对于保证教学质量,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着缺陷,离考试内容和方式应更加适应素质教育,特别是应有利于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之目的相差较远。在过去的《统计学》教学中,基本运算能力被认为是首要的培养目标,教科书中的各种例题主要是向学生展示如何运用公式进行计算,各类辅导书中充斥着五花八门的计算技巧。从而导致了学生在学习《统计学》课程的过程中,为应付考试搞题海战术,把精力过多的花在了概念、公式的死记硬背上。这与财经类专业培养新世纪高素质的经济管理人才是格格不入的。为此,需要对《统计学》考试进行了改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考试内容与要求不仅体现出《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以及推理能力,还注重了学生各种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创新能力。二是考试模式不具一格,除了普遍采用的闭卷考试外,还在教学中用讨论、答辩和小论文的方式进行考核,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组织形式。学生成绩的测评根据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学习过程中提交的读书报告、上机操作和卷面考试成绩等综合评定。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技能训练与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贾俊平.统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篇6

(一)职后培训短缺

大学英语教师的职后培训状况不容乐观。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本院共有在岗并从事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教师56人,每工作5年有1次进修经历(包括攻读学位、访学、留学,进修时间不少于1年)的教师不到10%。35岁以下的教师除攻读学位而外,有外出进修经历的人次为1人。教龄达20年以上的大学英语教师16人,近10年内进修过的比例为43.7%;教龄在10年至15年的教师(攻读学位除外)13人中仅2人有进修经历,笔者本人工作14年多次申请进修未果。从课间休息时教师之间的交流中获悉,多数大学英语教师都有外出进修的强烈愿望,但皆因各种原因未能如愿以偿。主要原因有两项:一是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工作任务太重不能放人,除非攻读学位,“工作量大,教学任务繁重是阻碍大学英语教师自身发展的客观原因”[2];二是接受教师进修的高校少且每年可接收的教师数量有限。其余渠道的进修培训不多,“大学英语教师培训网”只有“培训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能申请注册,受众面比较窄。

(二)教学颇受诟病

社会上多年来盛行不衰的形形的英语培训学校、辅导班,以及研究中大量出现的“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等词汇使得广大英语教师颇受诟病。将英语辅导学校的盛行归因于学校英语教学的不力似乎有几分道理。大学生参与大学英语教学状况调查时亦做出类似反馈,将成功归因于自身的努力,而将失败归因于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不得法[3]。此处暂不考虑这样的归因是否合乎逻辑,但大学英语教师无论如何是脱不了干系的。首先,绝大多数中小学英语教师是高等教育培养的。其次,作为“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携带者的大学生们刚走出大学校门即被识破,充分说明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如何。再者,为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21世纪以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是否广泛推广ESP专业英语教学的争论热点都不约而同地指向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社会问责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逐步推进的情形下,大学英语教师务须通过学习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加强专业理论修养、加强学习专业用途英语以适应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与社会发展之需。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取得发展才能一步步实现专业化,而“学会反思是教师实现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与根本途径”[4]。大学英语教师作为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组织者、管理者、评价者、指导者、协调者,应充分运用反思学习方式来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二、大学英语教师与反思

反思的概念最早源于英国哲学家洛克和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的哲学著作。反思,顾名思义,重新思考、认识已经发生的事件。反思是一种思维活动,是对思维的思维。反思不是简单地回顾,而是在回顾的基础上思索存在的问题、做出判断并找到解决路径。反思对教师而言是“教师着眼于自己的活动过程来分析自己做出某种行为、决策以及所产生的结果的过程”[5]。刘利平在梳理了中外曾子、弗雷来等学者的观点的基础上将反思定义为,“教师以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目的,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教学中的决策、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察和分析的过程”[6]。反思进入研究视域以来曾被定义为“一种师德”[7],或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环节”[8],或是“教学工作的本质特征”[9],本文更趋同于王蔷的解释,认为反思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持续的、动态的学习活动,是大学英语教师实现专业化的理想选择。现有研究内容大多指向教学反思、反思性教学、反思性教学模式,本文认为反思的内容不仅仅为教学,而是不限于教学的一切事物,并非众多研究关注的单一的“反思性教学”或“教学反思”。

(一)反思弥补培训不足

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师进修计划与项目显见能促进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成长,但由于高校扩招、英语教师师生比严重失衡等因素使得教师培训或进修机会较少。大学英语教材出版商资助的暑期大学英语教师培训每年如期举行,但其培训效果如何有待探究。其余类别的如上海外国语大学、外语教育研究会按期举行的具有语言学、文学等专业特色的教师培训又由于各单位师培经费有限而限制教师报名人数。教师受训机会有限与当前改善大学英语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的紧迫任务构成了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中务须解决的矛盾。反思不失为解决这一矛盾的良策,既不影响常规教学工作的开展,又可推动大学英语教师获得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大学英语教师通过反思探索教学新方法,以反思促进自主学习,探讨解决教与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孟子曰,“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人只有通过思考和总结经验,意即进行反思,才能决定将来采取何种行动以修正不足,进而取得进步。

(二)反思促进教师发展

大学英语教师可进行教学反思及自身发展的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反思的重要内容,“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选择的行为、做出的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研究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10]大学英语教师通过教学反思,回顾已经发生的教学活动及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思考其中的得与失,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提高自身的认识,找到解决教学、管理学生、与学生沟通等多方面存在的问题的有效途径。教师进行教学反思能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并尽可能缩短教学现实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之间的距离。教师反思自身的发展则能进一步明确人生的奋斗目标(进职称或拔高学历等),以及为实现该目标应该做出什么样的努力并采取持之以恒的行动措施。反思使得教师密切联系自身生理与心理状况、工作与家庭实际确定可实现的奋斗目标,而不是好高骛远。我自己的发展经历是个很好的例子。当我有一天偶然发现和我同时参加工作的四个同事都是副教授时,我震惊之余痛定思痛,下定决心奋斗3年解决职称问题。由于科研无方,向人请教无果,在摸索与痛苦中度过了3年,在普通期刊上发文3篇,距离目标还很遥远,深刻体验到英语学科论文写作的痛苦与的彷徨与焦灼。由此得知,确定希望渺茫的目标并不讲方法地朝着目标进发只会降低教师的工作热情,消解教师的工作动力,给教师的生理与心理都带来压力,过大的压力又反作用于教师的身体健康、工作与学习,无形中扩大了教师在奋进途中放弃终极目标的可能性。反思亦能帮助教师理智选择实现奋斗目标的理性路径。确定了奋斗目标,继而一步步朝着目标前进,途中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以修正途径,确保方向没有发生偏移。教师需要反思,联系自身发展的过去与现在,通过反思制订行动方案,实施行动计划,逐步实现一个个分级目标,最终实现总体目标,体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之深刻道理。不论大学英语教师是追求自身的发展还是寻找解决教学问题的答案,最终目标都是督促自己一步步向前发展,顺利突破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瓶颈”———提升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

(三)反思不受外因限制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大学英语教师为了获得发展,不仅要勤于学习、勤于思考,还必须将学习与思考密切结合起来。反思就是将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的一种学习方式。反思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反思不受时间限制,只要教师有反思意识,愿意反思,反思可随时发生。只要教师具有反思意识,教师可随地进行反思,进入反思的心理活动历程。反思不受地点限制,开会、批改作业、做家务都不会影响反思的进行,这比较适合大学英语教师女性居多、工作与家务双肩挑的特点。反思不取决于思维的速度,而在于思考发生的频率。生物学用进废退的原理揭示,通过日常的思维训练,人的思维能力可能有所提高,但若人的思维长期处于松懈状态,其思维能力就会衰退和萎缩。反思能使教师的思维保持活跃与灵敏状态,这是大学英语教师发挥教学机智的先决条件。反思不受经费限制。各阶段教育的发展都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与思考,以保持较新的教育理念,掌握教育技术,致力于教育目标的实现。教育部由此每年将大量的经费投入到教师培训项目,但培训数量与规模受经费限制,不可能惠及所有大学英语教师。大学英语教师参与面较广的培训通常由大学英语教材出版社组织在暑期进行,而且参加培训的教师大多是想乘此机会出门长见识,参训的真实动机是享受生活,学习的积极性并不高。再者,“走出去”或“请进来”的培训方式不可置疑地有益于教师增长教育教学知识,但费用不菲。“走出去”的方式不仅消耗财力还增加了其余教师的工作量,或是“走出去”的教师在培训结束后进入超负荷的补课阶段,弄得身心俱疲,难以保障教学效果。“请进来”的方式亦同理,学校支付了大笔的讲座费,而教师却是迫于“签到”的压力参与,讲座的效果也因此而大打折扣,导致培训效果不理想。反思的学习方式则能弥补上述培训方式的不足,不需投入大量经费,只需大学从制度上下功夫调动大学英语教师反思的积极性即可。以制度建设促进大学英语教师反思,使教师通过反思认清形势及自身的不足,从而转变固有的思想观念与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技能和专业素质,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反思具有自主性。反思既不受外在规章制度的制约,也不受反思者个体差异的影响。大学英语教师作为反思者,可充分发挥反思的自主性,自主决定何时反思,在哪反思,反思什么,用何种方式反思等内容,反思的自主性能充分激发教师进行个性化反思的热情。教师的个性得到张扬的过程就是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的过程。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一旦被调动起来,将释放出正能量,积极影响自身的发展方向与发展方式。教师在反思的驱动下增强自主学习理念,自主反思,掌握专业化发展的主动权,不仅能获得自身的专业化发展,还能发挥榜样作用,积极影响同事并引领大学生自主、自愿地学习,实现大学英语教学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

三、大学英语教师反思的途径

教师反思不仅能发展科研能力,还能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相长。教师反思的途径有多种,如教学日志、问卷调查、课堂观察、课堂录音录像、行动研究[11],本文针对大学英语教师工作量大、教学任务重、承担较多家务劳动(大学英语教师多为女性)等特点仅讨论下列三种具体的反思操作途径,满足反思需要教师“发挥主动性,具有高度自觉的反思意识和观察分析能力,和具有高度责任心并全身心投入事业”[2]的特点。

(一)回顾教学,发现问题,树立反思意识

大学英语教师的工作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体力劳动。大学英语课程课时多、班级多、师资不足等特点使得每一位大学英语教师通常承担约200名大学生的英语教学工作,难免存在一课讲多遍的普遍现象。大学英语教材就那么几种,虽然说近年来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带动了教材的改革,但大多换汤不换药,教材模式与内容无多大改观,只是将原来单一的纸质教材做成音、视频多种模态,历练三五年之后大学英语教师就能对各种教材驾轻就熟。大学英语传统的“教师中心”教学模式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观,但教师的教学理念并不会自动更新,而是需要通过学习与思考,转变思想,进而转变教学理念。大学英语课堂中存在各种各样的现象,常有这样的课堂,同一教师、教学组织方法与学习内容,但出现完全相悖的结果:一个班的学生积极配合教师,学习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热烈;另一个班则哈欠声此起彼伏,情绪低落,课堂气氛沉闷。大学英语教师应在授课结束后思考下列问题:同样的教学方法为什么会出现完全相悖的结果?是什么因素导致了学生的学习情绪低落?是学生,还是教师,或是教学时段、教室等外部环境?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用什么方式解决?解决的效果将会如何?思考如何灵活处理教材使之贴近大学生实际;思考如何变换教学组织形式以唤起大学生的学习热情;思考如何保持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做不仅能增强教师的反思意识,而且能使教师在解决问题动机的驱使下同步成长为自主性较强的学习者、教学实践者和教学研究者。

(二)自主学习,解决问题,运用反思方式

反思是以自主学习为主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大学英语教师根据发现的问题,本着解决问题的目标着手查原因、找出路。教师此刻需要展开行动研究,分析、判断引发问题的原因,确定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通过行动研究进一步促进反思能力的发展。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之后运用问卷调查、课堂观察、访谈等方式获取第一手的研究数据。通过数据分析深入了解问题的本质,通过查找资料,请教同行或是咨询专家等方式深入挖掘问题的根源和探讨问题解决的途径。查找、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不断思考、不断学习的过程,即自主学习-教师反思的主要方式。比如,大学英语逃课现象在大二学生中很普遍。笔者在课后和学生交流时有意识地谈及此问题,学生坦言,“专业课没人敢逃,一是教师管得严,大家害怕考试挂科,而且将来参加工作也用得着。而公共课不一样,学了没啥用,况且多数是大班上课,逃课的学生就多。相比之下,你的英语课算是逃得少的”。言下之意我应该很感动、很知足。稍加推测便知,暂且不论课堂教学如何,我定是一严师。我就不免思考,是不是课堂太枯燥乏味?或者是我的教学组织得太糟糕?还是逃课的学生本就不喜欢学英语?在我而言,学生逃课,教师是要承担主要责任的。室外风景大好,学生到教室苦坐,结果却什么也没学到,白白浪费2个小时,学生就没有再到教室听课的理由,必然选择旷课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教师有责任让课堂充满乐趣与生机,使学生感到学习有收获,才能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在探求这类问题解决途径的过程中,教师学习的目的在于解决一个又一个的现实问题,这样的学习因而是主动的、积极的。主动学习成为推动教师反思的强大动力,激励着教师以实际行动思考教学现象、反省教学过程,在反思中实现教与学的优化,发现研究的问题。旧有问题的解决和新问题的不断涌现成为教师不断反思的不竭动力,推动教师在连续地反思与实践的互动中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并逐渐养成运用反思的习惯。

(三)记录历程,创新发展,推广反思途径

及时记录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途径、过程与感想。记录解决问题的历程是反思的重要方式之一。大学英语教师通过文字记录积累丰富的反思经验,同时用文字记载思考和认识历程本身就是一种深度的思维活动,深度思考又会触发新的火花和新的想法,促进教师的反思能力向批判性反思之高级思维层次的发展,激发教师的创新思维,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使教师的教学创新成为可能。同时,以论文的形式展示反思的成果,既为反思的教师带来荣誉,使教师产生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又为广大英语教师示范了反思学习方式的强大动力,使反思的学习方式得到推广。反思学习方式使大学英语教师个体具备了教学创新能力,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才有望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水平才能整体上一台阶,也才有希望提高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运用反思学习方式获得成功的教师会成为大学生学习的榜样,以实际行动给大学生示范如何将反思作为解决生活与学习问题的有效途径,带动大学生进行反思,促进大学生反思能力的发展,逐步培养大学生运用反思解决生活与学习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大学生逐渐成长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的人。

四、结语

篇7

1.1对学习的专业不喜欢

高考后,学生开始填报志愿,此时,他们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但是可能因为分数原因,他们不能被录取,服从调剂,导致被调剂到了做自己不喜欢的专业。还有部分家长决定孩子选择的专业,不考虑孩子是否喜欢,这种强硬的方式也导致室内设计专业大学生入学之后专业的学习兴趣不高。还有的同学,在填报志愿之前,没有对专业进行详细的了解,从而导致他们最终填报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专业学习兴趣低。

1.2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当,态度也不端正

很多学生进入大学之后,由于没有教师的管控,再加上他们自控能力不高,容易被网络、游戏或者是社团活动等影响,从而造成他们的学习时间较少,学习态度不端正,造成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此外,大学的授课方式和初中高中不同,教师不会像初中和高中那样,安排他们的学习计划,布置课后作业等,学生一时不习惯这样的教学方式,他们的学习方法不当,自主学习性不高,从而降低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

1.3对自己的人生没有明确规划

部分室内设计专业大学生对自己的人生没有明确规划,没有危机意识,十分迷茫,导致他们的学习动力不足,每天只知道盲目的上课。还有的学生上大学只是为了得到一张文凭,将来的工作什么的根本不用自己发愁,这也导致他们的专业学习兴趣不高。

1.4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陈旧、不合理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更新十分迅速,对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部分高校的专业课程改革不及时,导致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的知识内容相对落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还有的学生认为现在所学的专业知识的应用性不高,在未来的工作中用处不大,直接忽略部分课程的学习。

1.5教师教学方式有待提高

大学教师除了对一些课程进行讲授之外,还要承担一部分的科研工作,导致教师对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有所降低。还有,部分教师由于自己的讲课水平和专业水平较低,在讲课的过程中缺乏激情,并且所讲的内容相对浅显,和学生交流较少,导致学生对所讲的内容兴趣不高。

1.6理论与实践教学不紧密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我国的高等教育比较重视理论教学,对实践教学缺乏足够的认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家更加重视任务结果而不是探索的过程。另外,部分学校由于受到经费的限制,缺乏相应的器材,学生的实践课较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

2.激发室内设计专业大学生专业学习兴趣的策略

2.1对室内设计专业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为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将来就业的压力,学生可以举办专题讲座,让他们认清我国的发展形势和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意识到人才的激烈竞争程度,从而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将更多的精力放到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激发学习兴趣。

2.2激发室内设计专业大学生专业学习的需要

有需求才会有动力,为了提高室内设计专业大学生专业课的学习兴趣,我们要让他们意识到专业知识的重要性,让他们产生需求感。教师在讲课之前先向学生介绍该专业的发展方向,及所学知识在专业课程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3进行课程设置改革,更新教学内容

由于室内设计专业大学生已经成年,经过多年的学习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所以,为了提高室内设计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要更新教材内容,讲解该专业领域最新的知识内容,满足他们的认知需求。此外,学校还要注重该专业的人才需求,及时改变课程结构,全面培养室内设计专业大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提高他们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2.4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技能

教师的讲课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教师的专业知识扎实,讲课风趣幽默,学生容易被课堂知识所吸引,从而激发他们的专业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要不断充电,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创造融洽的、平等的教学氛围,寓教于情,进一步积极投入到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此外,学生也要学会自主学习,安排学习计划,根据教师课上所讲的内容,在图书馆或者是网络中收集相关的资料,探究相关问题,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2.5引导学生制定人生职业规划由于大学的管理比较松懈,所以室内设计专业大学生一定要摆正自己的心态,对未来有足够的认识,做好职业规划。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是规划实现的第一步,所以,学生有了职业发展方向,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和知识的欠缺就会主动学习,会更加认真的对待自己的专业课程,专业学习兴趣就会逐步培养,并逐步和将来的发展相联系,努力向上,为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打好坚实的基础。

2.6加强实践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除了理论基础知识的讲授,应该更多的和实践相联系,列举学生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加强和实际的联系,从而让学生感觉到知识的用处,提高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学校还可以增加资金投入,购买更多的实验设备,加大实践教学比例,让他们进行积极探索,提高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竞赛,如“挑战杯”赛,开拓学生的眼界,让他们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3.分析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重要意义

3.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完善当中,许多以前无人注意或未经开发的职业正在兴起,在这一转变中很多工作者都在尝试从事新的职业,并在新的职业领域进行了创新改革。面对企业的变革创新、激烈的市场竞争、个人工作环境的不断变换,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开创精神和创业能力,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竞争。而且社会的进步和现代经济的发展,使大学生的创业成为可能。

3.2大学生自主创业是缓解就业难问题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各大高校都在扩大自身的招生力度,大学生的毕业人数正在逐年增多,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此外,很多大学生存在就业期望值过高、攀比、盲目跟风等不良就业心态,还有部分大学生具有过强的依赖心理,想要通过家长、教师、同学的推荐就业上岗,坐等就业机会送到眼前,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很多大学生为了逃避激烈的就业竞争选择了考研、报考公务员,延缓自身的就业时间,他们想要通过这种方式逃避或放弃就业,导致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后处于失业状态或是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单位。当前大学生的创业意识非常淡薄,缺乏较强的创业能力,毕业后进行自主创业的学生人数非常少。自主创业是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大力支持学生的创业事业,可以有效改善当前的就业现象。加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很好地促进作用,而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则需要社会、企业、政府、学校等多方面的支持,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应该整合多方资源,与企业、政府紧密结合,做好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工作。

篇8

关键词:基础教育艺术设计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段深化,艺术设计专业受到了空前的重视。很多学校都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使艺术设计专业的招生人数大大增加。因此,从教育规模到对艺术设计观念的理解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艺术设计”这一概念也从最初的“美术”中分离出来了。在教学模式上也有了属于“艺术设计”的教学体系。与此同时,我们也感觉到了另一种危机的存在,除了几所专业美术设计院校外,大部分考生美术基础较差,学画的时间不长,也有的考生是改考美术或设计的,在很短的时间内,稍加美术训练就开始了艺术设计专业的高考之旅。因此,如何对待艺术设计基础教育引发了我们的思考。

一些专家认为,艺术设计不同于绘画专业,可以不要求有“超标准”的造型能力,应该减少现有的“基础课”的学时,把更多的时间用来研究专业设计问题。然而在综合院校里的艺术设计专业,面对“先天不足”的学生,基础教育的缩水,不但不能使学生“专业化”,相反使本来就较弱的造型能力退化。在今天,如果我们还一味地追随绘画的基础教学方式肯定是不合时宜的,这一点我们都十分清楚,但使基础教学缩水也不能说是正确的举动。那么如何对待设计专业的基础教学呢?这是我们应该全面思考的问题。

一、基础课的概念与功能

在传统的观念上,只要谈到基础课,我们一般首先想到的是“素描”“色彩”,的确,这是最典型的“基础课”。然而,现代的观念告诉我们,基础课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除了对基本造型能力的培养之外,更重要的是对艺术素质的培养。因此,应该从多方面让学生接受良好的艺术基础教育。比如素描课可以做多方面的造型训练,在美国的麻省艺术学院和纽约帕森斯设计学院的素描课程里,除了一般的静物、肖像、人体之外,还包括元素素描、用素描来思考、素描的材料与应用、素描与绘画、透视制图、体积素描、用色彩素描、具象与抽象的联系、概念素描、结构素描、从再现到表现、隐喻的素描等,这些内容拓展了原有的纯艺术范围,既训练了造型方法,也增加了很多训练视觉感知和视觉思维的内容。当然,我们不能全盘照搬国外的教学模式,但适当借鉴和参考还是必要的。关键在于如何看待基础课的问题。基础课不仅仅是造型上的训练,同时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是整个艺术设计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基础教育现状分析

从广义上可以这样定义:创作课之前的课程都可以称为“基础课”。进一步还可以把基础部分分为绘画(造型)基础和专业基础。绘画基础课主要是解决学生基础造型能力的课程,是从绘画专业那里延续过来的,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静物、人物、风景等造型训练,掌握基本的造型能力,为接下来的课程做好准备,循序渐进地使学生走向专业、走向成熟。专业基础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造型能力,进入专业之后与所选择的专业相关的基础训练。比如,平面方面的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图形设计、图案设计、计算机操作及设计软件的使用等。

十几年来,由于电脑美术的引入,解放了手绘设计,很多设计可以直接在电脑上完成。因此,很多学校将绘画基础课程大量缩减,手绘能力的下降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在某种情况下,学生可以不懂基本的造型原理及不具备基本的造型能力就可以直接用计算机来进行“艺术”设计。为此我们不能不担忧。艺术设计是个很边缘的学科,它的设计方向和设计任务都是很宽泛的,要求设计者不仅要在该设计专业所针对的该学科上掌握大量的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在审美上有较高的造诣。否则也就无所谓“艺术设计”了。工业造型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平面视觉传达设计、服装设计等学科在大的范畴上应该是属于“美术”这个大的概念之内的。因此,对美的修养和“较高”的审美能力的培养都要靠“基础”训练这一点一滴来获得。三、建立良好的基础教育平台

现在的教育模式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都在发生着变化,同属于“艺术设计”这一范畴的设计学科,在具体的实践中都有互相影响的可能,有的还会因为社会的需要去跨专业跨学科。所以培养复合型人才是发展的必然趋势,特别是综合性大学里的艺术设计专业。在这种情形下,搭建一个良好的基础教育平台是十分必要的。有的大学已经提出了“平台加模块”的教学模式。在一个良好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专业需要,选修专业课程,而“基础课”的概念也扩展到一个合理的广义概念上来。使学生能够在这段“基础课”学习中,掌握扎实的造型基础或专业基础,在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同时还要具有较高的艺术设计的审美能力和专业修养。这样的基础教育平台对未来的专业学习是非常有好处的。

四、整合设计基础

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不但要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造型能力,还要同时具有较强的创造能力。这要求我们要对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做适当合理的调整。把基础课程广义地理解为造型基础、设计思维、专业基础这样三大板块,使造型、思维和设计基础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比如,造型基础在训练学生基础造型能力的同时可以加入创造性概念的练习,在训练造型能力的同时也注重造型手段和造型元素的训练和培养。除了设计素描还可以加入带有创造性意味的概念素描,素描上可以从再现到表现,从具象到抽象,这样才能从本质上达到艺术设计专业对造型基础的要求,训练学生始终对艺术形式有较敏感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

综合性大学里的艺术设计院校,对待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和人才培养要有自己的定位。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安排教学和研究教学,形成自己的科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规律,不能人云亦云。面对今天的市场要求和现状,艺术设计要求更多的是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要求我们在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同时更要注重艺术素质的培养。由此看来注重艺术设计的基础教育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从造型基础到专业的设计基础教育,都应该面对现状做科学的整合、科学的安排、科学的计划。使艺术设计基础教育在综合性大学的教学模式上走出自己的路子。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