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运动营养学论文8篇

时间:2023-03-22 17:37:3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运动营养学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运动营养学论文

篇1

关键词 体育教育专业 就业 专业理论课

近年来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就业现状

近年来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就业从本专业就业的角度来说可谓“广种薄收”,跨专业就业占着绝对大的比例。虽然存在部分城市中小学、农村中小学缺少专业的体育教师的现象,但每年毕业的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已呈现出供大于求的明显失衡状态,更何况还有重点院校同专业毕业生竞争者,以及历届毕业的“师哥师姐”年复一年地翘首期待。据有关调查表明,近几年省属二本体育教育专业本专业就业率大约只有30%,还有约70%毕业生只能在生存的压力下,不得不跨专业就业,但以他们在大学所学的知识、发展的能力与其他理工科、文科学生竞争自然“相形见绌”、“举步维艰”。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理论课设置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以四川和安徽两省为例,通过对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绵阳师范学院、内江师范学院、西昌学院、宜宾学院、安徽师范大学、安庆师范学院、阜阳师范学院、皖西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理论课设置和实施的深入细致了解,发现其中存在如下几个突出问题:

理论课仍然处于一种被淡化状态。多数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仍然在已往体育教育专业“重视技能,淡化理论”的传统培养模式下固步自封。

理论课课程设置不全、开设时间不当。大多数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只开设了一些必不可少的基础理论课,如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运动训练学、体育概论、学校体育学、体育心理学、体育科研等。至于像定向运动与野外生存、运动营养学、运动处方、推拿与按摩、锻炼心理学、体育经济、体育产业营销和管理、体育赛事管理等发展性理论课往往处于被忽视或搁浅的状态,大多数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根本就没有开设或只停留在理论设想阶段,只有少部分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开设了个别发展性理论课,如安徽师范大学开设了运动处方、推拿与按摩,四川师范大学开设了户外运动、野外生活生存,宜宾学院开设了营养学和运动营养学。此外,部分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在学生东奔西走四处求职的大四下学期竟然还安排几门专业理论课。

理论课教学过于随意。部分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随便找教师拿着教材在课堂上照本宣科。这无疑造成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逃课、课堂睡觉或聊天,知识薄弱、思维狭隘。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理论课设置和实施的多渠道就业化

第一,走出淡化理论课的误区。基于国情的差异,我们自然无法绝对效仿类似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现今的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模式,也不能完全模仿一些重点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方式和要求,但我们必须走出“上不了技术课就去上理论课”、“上理论课只要会照本宣科就行”的误区。

篇2

【关键词】 大学生饮食;营养与健康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学生的营养健康状况,有关调查也表明近些年来我国人们群众的营养情况在逐年改善,相关疾病也在逐年降低。但因为学生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也受到众多研究人员的关注,针对学生群体的营养调查文献很多,都认为科学的饮食结构才是保障营养的前提,对学生的健康有促进效果。

大学生营养健康现状随着每天早上第一节上课铃声响起,一手拿着早餐,一手抱着书的大学生们快步地穿梭在教学楼里,草草几口下去,算是结束了早餐的饮用。这种现象几乎在每个高校都存在着。营养学家表示,进食的时候,人体内负责后勤的副交感神经兴奋,于是消化道和消化腺功能活跃起来,供血增加,运动增强,分泌增多。在这个时候做运动,大量血液就会供应骨骼肌,以至于消化系统供血不足,会造成消化和吸收障碍。尤其是早上,体内能量水平很低,更应该有一个好的用餐环境和气氛,不能边走边吃。大学生们尽可能在食堂或者宿舍用早餐,切勿囫囵吞枣式进餐。长期草草饮用早餐,不仅会导致胃的不适,还会造成营养不良。专家还表示,人们群众的营养情况可以整体地反映出这个国家的各项情况,是一个国家的经济、物质等发展的体现。故对人们群众实施营养监测非常重要,尤其是大学生这一群体,其是国家今后的发展,应予以重视。

饮食无规律是影响大学生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有关数据表明,近年来,饮食无规律成为形成大学生亚健康现状主要因素之一。大学生对饮合理膳食平衡营养食的重要性明显认识不足,而无规律的饮食是造成消化系统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有关资料显示,日常饮食无规律的学生比例已分别占41.9%。长期无规律的饮食,不仅会引起营养不良,影响睡眠质量,甚至会影响人体神经体液调节和内分泌调节,对学生的身体健康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2001年营养学家孙建华在上海大学生饮食、营养、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中显示挑食、偏食,对某些食物有嗜好者较多。女生的蛋白质摄取量较低,尤其是动物性蛋白的食用量低。2005年营养学家辛碧芬对中南大学营养状况调查的结果是:中南大学学生营养不良率为19.9%,肥胖率为26.3%,膳食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A、B2、C、钙等摄入与标准相当。2005年邓杰对南京高校大学生营养状况调查中显示:营养良食品营养与保健论文好者占36.9%,营养不良者占52.6%,营养过剩者占10.5%。查阅了近几年对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等的问卷调查研究资料。资料统计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的营养知识缺乏,有一部分学生存在不良的营养行为,如不吃早餐,常吃零食等。应付用餐者比比皆是为了能多睡一会,许多学生都有不吃早餐的习惯,中午和晚上多吃些就认为能把早餐的营养补回来。而有些女大学生,考虑到要保持身材,也养成了长期不吃早餐的习惯,中午还能按时吃饭,但晚饭也是担心发胖,随便应付一口。熟不知,长期下去,这种营养流失,缺乏最基本的营养食物带来的危害可是非常大的。首先,一、对大脑的危害。虽说脑组织的重量只占人体重的2-3%,但脑的血流量每分钟约为800ml,耗氧量每分钟约为45ml,耗糖量每小时约为5g。二、对消化系统的危害。正常情况下,头天晚上吃的食物经过六小时左右就从胃里排空进入肠道。第二天若吃不好早餐,胃酸及胃内的各种消化酶就会去“消化”胃粘膜层。长此以往,细胞分泌粘液的正常功能就会遭到破坏,很容易造成胃溃疡及十二指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三、更靠近肥胖族:人体一旦意识到营养匮乏,首先消耗的是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最后消耗的才是脂肪,所以不要以为不吃早饭会有助于脂肪的消耗。相反,不吃早饭,还会使午饭和晚饭吃得更多,瘦身不成反而更胖。饮食营养是大学生身体发育的先决条件专家建议,必须按时吃早餐,并且进食速度不能过快。尽量去食堂进餐,相对于学校周围的餐馆,食堂的就餐环境要好很多。另外,早餐不吃反误瘦身大计不要以为不吃早餐就可以少吸收热量而因此减肥,根据营养学家们的证实,早餐是每个人一天中最不容易转变成脂肪的一餐。如果每天不吃早餐只会让午餐吃得更多。早餐、午餐和晚餐的比例最好是3:2:1,这样子就能让你在一天内所吃的精华在体力最旺盛的时间内消耗掉。

高校应努力创造适合学生身心特点而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形成宽松有序的业余生活环境,提高大学生耐受挫折及适应生活的能力,利用体育科学知识及相关科学知识教育,教会学生自我心理调节和心理放松的方法。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健康与保健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人生观;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杜绝不良嗜食品营养与检测论文好,学会自我医务监督检查手段,建立良好的健康观念和健康行为习惯。高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培养大学生的体育能力和健康意识为目标,开设一些有关体育文化、体育锻炼与健康的专题讲座,进行体育知识、饮食营养与健康教育的培训,增设大学生开展健康体育的专业指导教师。

篇3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 营养学 模式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life-oriented teaching in nutriology course in university

Wang Rongmei, Xu Xizhu, Dong Fang, Liu Haibin, Zhang Jinming, Wang Dongmei

Taishan medical university, Tai'an, 271000, China

Abstract: Nutriology is closely related to life. We applied many life elements into classroom teaching, design of experiments, course assessment and knowledge application in Nnutriology life-oriented teaching mode, which improved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aroused their thirst for knowledge, guided them in science research based on life, learned scientific thought and improved comprehensive quality.

Key words: life-oriented teaching; Nutriology; mode

在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教育无用论”开始凸显,这对学校教育的破坏性无疑是巨大的。陶行知先生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这就告诉我们,教育要面向现实生活。营养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的学科,脱离了现实生活,营养学的教学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我们采用了生活化教学模式。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通过捕捉生活中的学科知识,挖掘学科知识的生活内涵,将抽象的教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经验之上,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合作等学习方式,陶冶情操,获得有活力的学科知识、技能、方法,并能学以致用,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实现学科教学的生活化[1]。本文是我们近几年对营养学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1 生活实践开启课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高校大学生课程考核的压力相对较小,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再加上目前存在着就业难等现象,很多大学生对学习缺乏热情,逃课、不认真听课的现象时有发生。

在课堂的导入部分,教师将教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相融合,提出一系列贴近生活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踊跃地参与到课堂中。在营养学第一节课中,提出一系列源于生活的问题,如目前国家GDP高速增长,我国居民还存在营养缺乏吗?哪些营养素缺乏?与营养相关的疾病还多吗?接着引入2002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内容,指出全国城乡居民一些营养缺乏疾病依然存在,铁、维生素A、核黄素等微量营养素缺乏,高血压、肥胖率、恶性肿瘤等与营养相关的慢性疾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引发学生对全国居民营养健康状况的关注与思考,继而联系到自身实际情况,增强营养缺乏病及营养相关疾病的预防意识,同时也对营养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2 生活实践贯穿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营养学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教学活动内容应紧密结合现实生活,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感到营养学的现实意义,认识到知识的价值,引导并鼓励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中,解决生活实际问题。通过对生活现象的实验研究,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激发探究与创新精神。

2.1 教学课件生活化,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打牢基础理论知识

目前大多数高校利用多媒体授课,多媒体课件可以提供声光电等多种信号刺激,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为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中,在课件制作方面尽量做到生活化。第一,幻灯片配有来源于生活的图片。例如讲授营养素缺乏症时,插入相关营养素缺乏表现的图片,当学生看到大脖子病、癞皮病、坏血病、佝偻病等患者的真实照片时,对学习产生了热情,对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所以恰当利用图片而达到的教学效果是单纯的文字所不能企及的。第二,幻灯片配有来源于生活的视频。在讲授锌的生理功能时,给学生放一段“小儿不爱吃饭可能是缺锌”的广告视频活跃课堂气氛。在讲授碳水化合物里面糖醇的功能时,放一段关于含有木糖醇口香糖的视频。通过一系列来源于生活的视频,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他们深刻体会到营养学知识在生活中发挥的重大作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理论知识。

2.2 创设生活情景,以启发式教学培养发散思维

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的核心,是要有问题引导,教师以问题为基础,启发学生的思维,组织学生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热情[3]。在讲解各个知识点时,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提出一些启发式问题,让学生学会推理和思考,学会发散式思维。例如在讲授膳食宝塔及以植物为主的膳食结构时,提问学生当前的膳食结构,学生大多回答以谷类为主,接着问学生工作以后能不能天天吃大鱼大肉?“将军肚”是否值得拥有?在讲授饮料的选择时,让学生自己思考可口可乐、醒目、雪碧等碳酸饮料与汇源果汁在营养学上有什么差异,我们该怎样合理选择饮料?在营养与疾病防治章节中,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家人、朋友中有相关慢性疾病的患者的饮食是如何控制的,其他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疑问并展开讨论。在课堂上,通过引入这样的生活情景,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融入生活,通过发散思维对遇到的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并主动应用营养知识,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通过这个过程加强了师生及生生互动,使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独立性得以充分发展。

2.3 实验课程生活化,提高学生的探索及创新能力

教学必须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怀疑、学会质疑,而不是停留在教授学生现成的结论或答案上[4]。大学生通过低年级的学习,进行了一些验证性的实验,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到了高年级,他们不再满足于对已经定性的理论进行重复实验,更喜欢具有创新性、探索性的实验,特别是对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及现象,假如能通过自己设计的实验进行解释,将会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从而更加喜欢思考问题,喜欢通过实验进行科学研究与探索。在我们的实验课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首先对生活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或现象进行质疑、讨论、分析,之后提出实验方案并解决问题。我们根据学生的建议,开设一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例如有的学生质疑利用机械设备被动运动减肥这一现象,认为肌肉主动收缩做功时能量消耗较多,而肌肉被动收缩时能量消耗很少,因而猜想被动运动减肥效果不佳,并提出一个实验方案。一组同学为对照组,做主动仰卧起坐,另一组同学做被动仰卧起坐,运动完后分析相关的生化指标,并根据学过的理论知识分析,得出结论。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对一些被动运动减肥机械产品有了深刻的认识,也就不会轻易迷信一些广告夸大的宣传效果,能够透过表面现象挖掘事物的本质,学会科学的思维。

3 生活实践引入课程考核,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

目前在我国多数高校中,课程考核大多采用闭卷考试形式,卷面成绩占总成绩的绝大部分。往往导致学生不注重平时学习,临考前突击复习,依靠短时记忆有时能取得不错的成绩,而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和深入学习的学生有时不能取得好成绩[5]。营养学课程考核的题目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增加主观题的比重,降低客观题的比重,避免学生死记硬背。我们考核采用的题目,一类是根据所学的理论结合现实情况谈体会,例如根据膳食宝塔及膳食指南谈谈自己的饮食是否合理?解答这个题目需要学生对膳食指南和膳食宝塔的内容熟悉,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饮食,进行科学的评价,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自己的生活实践中。另一类是进行案例分析,如根据某人的临床表现及膳食特点,判断他所患的与营养相关的慢性疾病,并提出膳食指导意见等。这种类型的题目,考查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不拘泥于书本,敢于独立思考。

4 将营养知识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社会,体现学生价值

知识应用于生活中才是活的知识。在课程结束前,我们组织学生在社区里开展营养宣传与咨询活动,为社区居民进行身高、体重、皮褶厚度、体成分等体质指标的测量及膳食调查,学生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在教师的指导下,给被测居民提供合理的膳食指导。通过开展此类社会实践活动,将知识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社会,获得了社会认可,体现了学生的自我价值,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同时对于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及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具有重要意义。

5 结束语

经过近几年营养学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学生学习营养学的热情高涨,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我院先后有8名学生申请到泰安市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项目,并发表相关的学术论文。学生课余时间参与教师科研的积极性也变得强烈,考取硕士研究生的比例也在提高。高校教学如果关注学生的需要,减少枯燥的理论灌输,回归生活、体现生活、创造生活、改变生活,使课程充满生活气息,才能实现教育目的,提升教育价值,提高人的素质并最终促进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文,高玉柏.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06(10):47-49.

[2] 李梁.多媒体课件与教材、教师、教学之间的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2):89-92.

[3] 曾明,徐晨.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探寻创新人才培养新路[J].中国高等教育,2011(15-16):47-48.

篇4

摘 要 本文归纳了过去几十年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研究的关键问题,指出了过去运动训练学科理论发展的优点与不足,并讨论现代运动训练的方法和规律,在此基础上,分析现代运动训练的特点、新观念、新思想,对运动训练学科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词 运动训练 学科群 发展阶段 未来趋势

一、运动训练学的历史发展阶段

我国运动训练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形成、缓慢、完善与蓬勃发展四个阶段,由起初对内涵认识的模糊,到改革开放后新的教育观提出,运动训练专业的课程研制进入深入发展阶段,一大批有关运动训练学的论文出现,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调全方面全素质发展,专业培养目标和注重实践等都更加科学完善。

二、现代运动训练学的发展

(一)新思维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训练方式一味的追求个人专项,或某一素质的发展,并使之最优,这种错误认识往往影响了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杜长亮[1]提出整体性思维的运动训练,其关注的并非“单项最佳”,而是“整体最优”,运动训练不应是“木桶理论”最短的一块木板。

(二)双子模型的构建

木桶模型指出了竞技能力结构的非衡特征及补偿效应,它与积木模型共称之为“双子模型”,积木模型则强调了竞技能力各组成因素的转移和补偿。田麦久教授提出的双子模型互为补充,形象地说明了竞技能力结构的内部形态特征和变化特征。因此,传统的木桶理论就变得更加完善,才能更好地结合实践,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指导各专项训练。

(三)新的选材学发展与应用

随着选材学理论的发展,其学科命名不再是简单的以运动员或教练员的单一对象,而是以运动员和教练员为主体的复合对象。这一理论的完善更好地指导训练实践,竞技体育选材从单一的运动员选材,发展成为竞技体育所需的各方面相关人才的综合选拔,包括运动员、教练员、管理者、科研服务人员、心理专家、营养学专家等。

(四)新训练方法的探索

为了更好地探索人类机体的运动极限,不断突破前人的成绩,传统古老的训练方法显然不能够满足现代训练的需要。例如,发展运动员的有氧耐力,提高红细胞的数量和运输氧的能力,人们把训练场所转移到了高原地带,高训低住、高训高住等一系列方法脱颖而出,并已取得显著成效。又如任满迎[2]等研究,不同频率全身振动刺激对运动员下肢力量的训练效果对比,彭春政[3]等研究认为交变负荷训练对提高肌肉力量效果显著。

(五)新的恢复方法与监测手段

现代的训练更加准确地把握运动训练负荷的适应量度,训练后机体的恢复,饮食的挑选,休息场所的设置与安排等等,这些手段更好地帮助运动员及时恢复,负荷安排保证课间的良好衔接,才能产生良性的可持续的后继效应。仅仅凭这些是不够的,通过生理生化指标,观察运动前后人体各项身体数据,才能更好地监测负荷与恢复的程度和效果,准确判断疲劳程度,更好地及时修改训练计划,如血色素、尿蛋白、血睾酮、心率等都是可以测量的有效的常用指标。

三、运动训练学的发展趋势

(一)多学科的应用

运动训练学作为一门学科,仅仅依靠自身的完善和发展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借鉴和引用其它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更好地促进和指导竞技体育的训练实践。在运动员从训练到参赛过程中,多种学科都需要参与进去,如医学、药学、细胞学、心理学与营养学等多方面的相关学科。

(二)高新科技的支持

现如今,世界冠军的夺得除了科学的训练与恢复,还必须要借助高科技的支持,菲尔普斯的运动游泳装备则是充分学习了鲨鱼的流线原理,尽可能地在前行过程中减少水的阻力;刘翔在夺得110米跨栏冠军时所穿的轻型跑鞋也是经过特殊材料的加工与制作,这样就减轻了过栏过程中需要克服的多余重力;撑杆跳项目中杆材料的选择,既要选择材料要求有弹性和韧性,又要有一定的强度,选用合适的材料和高精细的科学仪器才能制作出好的装备。

(三)新方法的探索与创新

人们由传统的陆上训练,逐渐探索出高原训练、低压、缺氧等一系列新方法、新方式进行训练,并从中总结规律,取得显著成效。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必将会有更多科学的新方法新思维不断涌出,更科学地指导运动训练实践,创造更加优异的运动成绩,探索人类运动极限的新纪元。

四、结语

从运动训练学科的理论发展出发,总结近些年来理论的发展和存在的一些不足,并对如今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对未来运动训练学科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一)高新科技的支持会越来越多,从选材、训练、恢复、监测疲劳、参赛等各个过程都会有广泛的支持与参与。

(二)现代运动训练仍有很多内容和体系不够完善,还需认真、严谨地总结运动训练规律,更好地利用理论指导实践,再用实践不断改进理论的不足。

参考文献:

[1] 孙波.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发展[J].体育与科学.2005.26(4):65-68.

[2] 杜长亮,李少丹.复杂视角中的运动训练理论[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25(3):67-68.

篇5

关键词:体液,水,电解质糖

 

人们在健身运动时会损失一定量的体液,体液的丢失很可能会造成人体内电解质代谢平衡紊乱,从而影响细胞和系统的功能、降低人体运动能力。运动中因汗液失水会导致细胞内和细胞外的脱水。既使很少的失水(1%体重)都会增加心血管功能的负担,美国运动医学学会的立场声明认为:适当的饮料补充有助于保持体液平衡,从而提高参与正常身体活动者的身体健康和安全,达到最佳的运动表现。因此如何有效补充这些损失的体液,是每个健身爱好者应该关心的问题。一般在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都可进行补液,尤其是锻炼前、后的体液补充。对剧烈运动者或运动持续时间超过1 小时的锻炼者还要注意运动中的体液补充。

1.水的补充

运动中补充水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持机体的正常含水量。个人应该在参与运动前24 小时饮用充足水分,并在运动前饮用大约500ml的水量,就可以使机体贮备充足的水分,如果摄入水分过多,身体也有充足的时间将多余的水分排出

保证健身爱好者的水平衡,最关键的是积极主动地补水。凉开水是最好的选择,沸水经自然冷却后与人体细胞内的水分子结构非常接近,容易渗透到皮肤组织内部。如果运动1h以上,出汗过多,可以在开水中加少量的食盐。且以少量多次为宜,每次100―200ml。主动补水可以避免脱水的发生, 少量多次可以避免一次性大量补液对胃肠道和心血管系统造成的负担加重。补液的时间无严格的限制,但补液的总量一定要大于失水的总量。

运动时最好饮用富含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天然矿泉水或凉开水,纯净水或蒸馏水会造成血液稀释,排汗量增加,进一步加重脱水。

不要喝放置时间过长的水。时间过长或者隔夜重煮的水,已经没有了对人体有益的各种矿物质,还有可能含有某些有害物质,如亚硝酸盐等。另外,还要注意水的温度,可根据各人习惯掌握,约在20℃-25℃左右。有人喜欢在夏天或运动后喝冰水,这是绝对错误的。冰镇过的水的确可以,起到暂时清爽的感觉,但血管会由于刺激过强而引起收缩,造成血液循环不畅,尤其对胃粘膜的刺激极容易引起消化功能紊乱,重者还会引起胃痉挛和腹泻,老年人更应注意,不要饮用冰水或低温饮品。免费论文。

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补液切忌暴饮,因为在暴饮后,会增加排尿和出汗,使体内电解质进一步丢失,增加心、肾负担,稀释胃液,延长恢复时间。

2. 电解质与糖的补充

对大众健身者来说,每次运动所丢失的汗液不是非常的大,消耗的也没有专业运动员多,1h以下的低强度锻炼只会流失体内非常小部分的电解质。尤其是氯化钠,还有钾离子,在运动中都会流失。这时身体内储存的电解质会自动地释放到血液中,维持电解质的恒定。因此, 对1h以下的低强度锻炼者在运动后不需要特别补充电解质。

对不超过1小时的运动通常来说可以补充少量糖,对超过1小时的运动来说应该补充糖。含葡萄糖、蔗糖和其它多糖的补液饮料有一定功效,可以增加外源糖的氧化作用、推迟疲劳和提升运动能力

3. 运动时少服用高浓度的果汁、碳酸饮料

口味和气味较佳的饮料,尤其是微酸的饮料可以增加口感,促进摄入。运动时不易服用高浓度的果汁,因果汁中过高的糖浓度使胃排空的时间延长,造成运动中胃部的不适。尤其是溃疡、急慢性胃肠炎患者以及肾功能欠佳的人更不能饮用果汁。免费论文。可以把高浓度的果汁稀释饮用。

碳酸饮料含有二氧化碳,可以帮助消化,并促进体内热气排出,从而产生清凉爽快的感觉。它虽可补充水分,但营养成分很少。尤其是在剧烈运动之后饮用碳酸饮料容易引起胃痉挛、呕吐等消化系统不适症。免费论文。

5注重提高补液的口感

提高补充饮料的口感是达到饮料摄入与体内水分流失平衡的一个有效方法。饮料的口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温度和调味品等,虽然多数人喜欢饮冻水,受他们自己的饮水习惯影响的。试验研究显示,在运动后的恢复期,感觉最舒服的饮料温度是5℃,当然如果大量饮用时,15-21℃的饮料是较好的。当口感比较好时,自由饮用的饮料量明显提高。因此,饮料的舒适温度和口感对提高运动中饮料的补充是很有帮助的。一般来讲,味道是甜的,温度介于15-21℃,口感比较舒适的饮料有助于运动中和恢复期的饮料补充。这也是我们应考虑的问题。

综上所述,健身运动过程中应加强液体的补充,即为人体迅速补充在运动中丢失的水分、电解质和能量,从而有效的防止脱水、维持体液平衡和正常的生理功能;所补充的液体应具有刺激饮用、加快胃排空、加速小肠吸收、含有足够的能源物质以及促进体内平衡的特点;应根据各人情况掌握;补液的量应该和丢失水分的量持平。在热环境中进行相当大强度的运动时,随着出汗率的增加必须增加补液量。对于超过1 小时的耐力运动项目,饮料中可以加入适当的糖、电解质、一定量的钠离子(0.5-0.7g/L),因为它对于提高口感,延长饮料在体内的滞留时间,防止因过度饮水造成的低钠血症等都有帮助,帮助提高运动能力。对于持续时间超过1 小时的剧烈运动,糖的摄入速率建议为30-60g/h,这样可以维持糖类氧化,推迟疲劳的发生。这个速率的糖补充可以在不影响饮料运输的前提下,通过摄入600-1200 ml/h,浓度4-8%的糖饮料获得。糖可以是单糖(如:葡萄糖和果糖),也可以是多糖(如:麦芽糖)。

参考文献:

[1]王瑞元.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2]陈吉棣.运动营养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

[3]鲍勃.默里.液体补充:美国运动医学会的见解[J].体育科学,2000,20,(3):88-91.

[4]田野 运动生理学高级教程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8

[5]运动生物化学 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6]邓树勋 王健 乔德才 运动生理学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7

[7]张蕴琨 运动生物化学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7

[8]许豪文 运动生物化学概论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9

篇6

关键词:左旋肉碱;减肥;运动

0引言

左旋肉碱(L-carnitine)是一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其功能与人体器官和组织的代谢密切相关。它作为载体以脂酰肉碱形式将中、长链脂肪酸从线粒体膜外转运到膜内,在线粒体的基质内进行β-氧化,从而达到降解脂肪的效果。

1985 年在芝加哥召开的国际营养学术会议上,将左旋肉碱指定为多功能营养品。近年来,左旋肉碱作为一种新型的机能性食品添加剂风靡。由于其安全、稳定性好,左旋肉碱作为一种人体营养强化剂和补充物正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国内也有含肉碱的婴儿奶粉及营养品上市。左旋肉碱主要添加于婴儿奶粉、老年人食品及运动员、高强度作业者食品和饮料中,或用于肥胖者以及糖尿病患者的食品等。

1 左旋肉碱的生理作用

左旋肉碱在脂肪代谢过程中能够促进脂肪酸进入线粒体氧化分解,可以说是转运脂肪酸的载体。其次,左旋肉碱还可以促进支链氨基酸的氧化利用,可以改变线粒体内呼吸酶的活性,从而提高机体有氧氧化供能的能力,缓解疲劳。另外,左旋肉碱还能提高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有助于清除体内的胆固醇,保护血管,降低血脂,同时也可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

2 左旋肉碱与运动的关系

2.1左旋肉碱与抗疲劳

左旋肉碱是人体长链脂肪酸进入线粒体氧化燃烧供能的必需因子,就其功能推测,左旋肉碱应具有抗疲劳功能。动物实验表明左旋肉碱能明显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确有抗疲劳功效。在人体实验中,Atalay等的实验研究了不同剂量左旋肉碱对足球运动员一次性力竭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3g剂量的左旋肉碱为足球运动员在力竭运动中提供了很好的抗氧化能力。Parandak等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左旋肉碱的使用减轻了年轻男性受试者一次性大强度运动后的脂肪过氧化反应和肌肉损伤。

2.2 左旋肉碱与运动能力

国内外有的研究证实,补充左旋肉碱可以提高受试者有氧或无氧运动能力,但具体效果存在争议。左旋肉碱提高人体运动能力的生理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利于节省肌糖原 2)加速丙酮酸的氧化利用,减少乳酸的累积 3)促进支链氨基酸的氧化利用,维持运动时的能量平衡 4)促进乳酸和氨的消除,有利于疲劳的恢复。

2009年Jacobs等对有训练男性受试者短期服用左旋肉碱后的运动能力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服用左旋肉碱提高了被试的无氧功率并减少了乳酸的累积。随后2010年Jacobs等又设计了有训者服用左旋肉碱后的运动能力实验,旨在明确服用剂量,虽然未明确解答服用左旋肉碱的剂量问题,但证明了左旋肉碱有益于无氧能力的提高。Pandareesh等的动物实验也表明左旋肉碱有助于提高高脂饮食小鼠的耐力。但部分研究则表明运动确有助于提高运动能力和防止疲劳的产生,但效果不明显。郭殿武对有训者进行左旋肉碱干预后的运动中的相关指标做了分析,结果表明左旋肉碱干预前后心率和每搏出量没有显著性差异。

3 左旋肉碱与减肥

由于体内肉碱缺乏,脂肪代谢紊乱,一方面会造成肌肉供能不足产生机体疲劳及相关的心血管疾病;另一方面还会造成脂类物质在肌纤维和肝脏中积累产生肥胖、脂肪肝等。20世纪70年代就有把左旋肉碱用于治疗肥胖症的报道,以左旋肉碱为主要成分的减肥健身食品或非处方药广泛应用。

Tipi-Akbas等对118名女性左旋肉碱干预减肥的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补充左旋肉碱有益于肥胖的受孕前女性减重减脂。Amin等做了动物实验,表明基于时间控制饮食和左旋肉碱补充利于小鼠减重。杨敏等对1997-2010年的7篇国内外关于左旋肉碱减肥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了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表明左旋肉碱干预减肥的减重减脂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发生概率较低且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左旋肉碱用于减肥安全、有效。但该系统评价纳入的研究中,2个为中等质量证据,5个为低质量证据,尚缺乏高质量证据进一步证实左旋肉碱在减肥方面的作用。

4 小结

作为一款运动补剂,左旋肉碱具有在运动中抗疲劳的作用,但对运动能力的提高存在疑问,其对于减肥的效果缺乏高质量数据证实。

[参考文献]

[1]周筱燕, 陈静, 刘常秀等. 左旋肉碱抗疲劳实验研究[J]. 热带医学杂志. 2011(07): 740-742.

[2]Atalay G N, Erikoglu O G, Sezen B F, et al. Effects of acute L-carnitine supplementation on nitric oxide production and oxidative stress after exhaustive exercise in young soccer players.[J]. J Sports Med Phys Fitness. 2015, 55(1-2): 9-15.

[3]Parandak K, Arazi H, Khoshkhahesh F, et al. The effect of two-week L-carnitine supplementation on exercise -induced oxidative stress and muscle damage.[J]. Asian J Sports Med. 2014, 5(2): 123-128.

[4]张钧,张蕴琨. 运动营养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5]Stephens F B, Galloway S D. Carnitine and fat oxidation.[J]. Nestle Nutr Inst Workshop Ser. 2013, 76: 13-23.

[6]Pandareesh M D, Anand T. Ergogenic effect of dietary L-carnitine and fat supplementation against exercise induced physical fatigue in Wistar rats.[J]. J Physiol Biochem. 2013, 69(4): 799-809.

[7]Bloomer R J, Smith W A. Oxidative stress in response to aerobic and anaerobic power testing: influence of exercise training and carnitine supplementation.[J]. Res Sports Med. 2009, 17(1): 1-16.

[8]郭殿武. 补充左旋肉碱对力竭运动能力及抗氧化作用影响的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09.

[9]Tipi-Akbas P, Arioz D T, Kanat-Pektas M, et al. Lowered serum total L-carnitine levels are associated with obesity at term pregnancy.[J]. J Matern Fetal Neonatal Med. 2013, 26(15): 1479-1483.

篇7

1935年6月出生于上海的陈君石,是我国著名诗人柳亚子的外孙。青少年时期,陈君石受外祖父和同样从事文化事业的父母熏陶,不仅拥有良好的文化教养,还养成了良好的个性、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即使后来,他并没有像他的外祖父那样成为著名的“一代诗圣”,但家庭中浓厚的文化气息,还是让陈君石受益无穷,最终成为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营养学和食品安全专家,取得多项突出科研成果。

陈君石于1956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公共卫生学系。此后,他一直从事营养学与食品毒理、食品安全等科技工作。作为一个科学家,陈君石不仅具有很高的科学素养和科学道德,还具有干实事的精神。他努力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政策、措施和实际行动,让中国老百姓真正享受到营养研究的好处。他更关心食品安全,曾多次提出加强国家食品安全控制措施的重要建议,为我国营养学和食品安全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硒与克山病研究的先驱,标志着中国在世界“硒”研究领域中的学术地位

20世纪70年代,陈君石作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克山病防治小分队(由临床医生、基础医学家、营养学家共同组成)的负责人之一,证明了硒缺乏是克山病的重要病因,而补充亚硒酸钠对预防和控制克山病的发生有明显效果。这一成果不但为阐明硒与克山病的病因关系和控制克山病发生提供了重要依据,而且成为国际上确认硒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重要直接依据。同时,小分队还进一步论证了硒具有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等重要功效。为此,国际无机化学家学会在1984年授予小分队国际“施瓦茨奖”。

此后,陈君石从事硒与癌症关系的动物实验和大型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硒缺乏与多种癌症高发有关的支持证据。国际上不少国家,包括美国和中国营养学会提出的人体适宜和安全硒摄入量都是以中国学者对硒的研究成果为依据的。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在硒研究领域里,陈君石所带领的中国科学家团队一直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陈君石本人也曾多次担任国际硒学术会议大会主席,标志着中国在世界“硒”研究领域中的学术地位。

开展规模庞大的“中国膳食、生活方式和疾病死亡率关系研究”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陈君石与美国康奈尔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合作,先后在我国14个省、69个县,开展近1万人的膳食和慢性病关系调查。首次调查涉及576个变量和十余万次相关分析,仅原始数据就有50多万个,为了解膳食与慢性病的关系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成果,硒和克山病及某些肿瘤的关系也再一次得到证实。这是我国当时规模最庞大的关于膳食、生活方式与疾病死亡率的流行病学研究。作为此项目一部分的吸烟与健康大规模病例对照研究采用了崭新设计思路,对中国人的吸烟危害进行深入分析,支持了到2025年,中国每年会有100万人死于吸烟的论述。

2005年,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陈君石与康奈尔大学和牛津大学合作开展的“中国膳食、生活方式和疾病死亡率关系研究”第二部专著,而它的第一部早在1990年就已出版。这些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学者高度评价,并获得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陈君石为第一作者)。

此外,陈君石还主持了茶叶防癌研究重点项目,人群干预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990~2000年,在陈君石领导下,开展了3次中国总膳食研究,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发展中国家开展总膳食研究的“典范”。

1998年至今,陈君石和他带领的团队系统研究和推广铁强化酱油预防贫血,获300万美元国际基金。他们在贵州做了1万多人的现场干预实验,证明应用铁强化酱油,确实有控制人群铁缺乏和贫血的效果。现已有9个省、市、自治区正式启动铁强化酱油的推广应用工作。今后将会有1.29亿高危人群通过铁强化酱油的营养干预摆脱缺铁性贫血。

为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水平、建立安全检测防线孜孜不倦

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卫生部食品卫生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陈君石一直都觉得,我国食品安全存在很多问题,有技术问题,也有管理问题。2001年,他上书卫生部,陈述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强调食品安全不仅影响消费者健康,还影响经济和贸易,还往往涉及政治。他给卫生部领导的“关于加强国家食品安全控制措施和体系”的建议,得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的高度重视,最终科技部将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纳入“十五”攻关项目。

从2002年开始,由科技部牵头,卫生部、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等部门合作进行“食品安全关键技术”重大科技专项研究,从检测、监测、控制和示范4个方面入手,为政府监管部门加强监管力度,减少和控制食品污染提供了关键技术手段。陈君石是该项目专家组组长。通过攻关,项目开发的技术可以有效检测农药、兽药残留、真菌、天然毒素和病源微生物,用一个样品1次就能检查150多种农药残留。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禽流感快速检测试剂盒,将过去21天才能完成的工作缩短到4个小时,结果非常牢靠。

此外,在国际食品法典活动中,陈君石带头捍卫我国利益,以充分的数据,挫败了欧洲国家制定酱油中氯丙醇限量标准的动议。同时,陈君石还开创了由我国牵头起草《国际食品标准》的先河,并为我国“入世”后,应对食品进出口的非关税壁垒措施做出重要贡献。目前,陈君石代表我国政府连续3年担任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主席,为推动食品添加剂的国际标准做出了重要贡献。

要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监管体系

继瘦肉精、染色馒头等非法添加事件之后,又出现染色花椒。对此事件,任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卫生部食品卫生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卫生部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主任陈君石称:安全的食品不是靠检测出来的,也不是靠监管出来的,而是靠生产出来的。

检测是监管工作的一部分,但不是万能的。比如现在公布的黑名单中有50多种非法添加物,以奶制品为例,不可能把每个项目都检测一遍。成本高,周期长,等50多个指标检测完,鲜奶还能供应吗?高昂的检测费用让消费者来买单吗?实际上,世界上也没有一个国家是这么做的。

国家标准中规定,食品添加剂加在什么食品中,加多少量,都有明确的规定。滥用食品添加剂一般是超范围使用或者超量使用,都是违法的。比如胭脂红是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但使用范围不包括花椒,用了就是违法。

陈君石称,人不是烧杯,放进去的东西一点点积累。人体有代谢功能,吃进添加剂后,只要不是量很大,自然会代谢排出体外,并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像柠檬黄这类食品添加剂,毒性较低,只要不是吃很多,天天吃也不会影响健康。

食品添加剂如果按照国家规定使用,是不会有安全问题的。按照《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允许使用的添加剂分为23类,其中食品添加剂334种,食品用香料1850多种。美国的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数量比我们多,使用范围也比我们广。

各种食品中都可能存在有危害的化学物质,如果盯着一种食品吃的话,风险无形中就会大一些。所以陈君石建议老百姓应该食物多样化,合理搭配膳食既能达到均衡营养,又能化解安全风险。

那么目前我国食品安全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呢?

陈君石给出的答案是:最大的食品安全问题是由致病性微生物污染的食品,老百姓食用之后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如食物中毒。这是全世界第一号食品安全问题。现在大家普遍关心食品当中存在的化学性污染,像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甚至是食品添加剂,对真正第一号的食品安全问题反而比较忽视。

那么食品安全监管上政府下一步应该怎么做呢?

陈君石称还有不少工作,例如我国还没有形成从农田到餐桌整个食物链的监管体系,不同的生产环节间的监管存在漏洞。现在还是过于依赖终端产品的抽样、检验等等。

劳逸结合 合理饮食

作为我国营养学和食品安全界的泰斗,陈君石担负着众多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共发表学术论文120篇,编著9本,培养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多人。虽然工作十分繁忙,但陈君石特别注意劳逸结合。他的作息时间十分规律,除在外开会,每天早晨8时30分,他准时来到单位上班,晚上10时休息。他的亲戚、朋友、同事都知道,晚上9时以后,尽可能不要给他家里打电话。陈君石的夫人是他的大学同学,是口腔科的专家。两人结婚近50年,一直相敬如宾,感情甚笃,追求着目标高尚、和睦愉快的生活。

陈君石的饮食习惯十分合理。瘦瘦的陈君石并不想人们想象那样拒绝“美食”,在宴会上,除了通常的鱼、肉、蔬菜、水果外,女士、小姐们害怕的冰激凌和蛋糕,他也会一一品尝。只是,与别人不同的是,每一样东西,他都吃得很少,基本是“点到”。这与他一直以来倡导的“食物不仅需要合理搭配,还需要控制总量,强调有节制”,十分吻合。他重视身体运动,能够走路去,就绝不坐车。他认为,人人都需要吃动两平衡。

作为营养学和食品安全的著名专家,陈君石对待食品安全的自我保障也很有心得。他认为,食物要营养,也要讲究安全。为此,他提出了3点建议:

1. 食物多样化。通常,食品当中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危害或有害物质,假如一个人天天盯着一种食品吃,风险无形中会比较大;但如果不盯住一、两种食品,风险就会化解。因此,选择多种,既照顾了均衡营养,又能化解可能存在的不安全风险,何乐而不为。

篇8

由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广州教育学会幼儿教育专业委员会承办的第九届全国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术年会,于2014年11月19~21日在广州召开。本次年会直面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和新挑战,以“快乐体育,健康身心”为主题,采用专家专题报告、分专题交流、现场教学观摩以及专家和与会代表现场互动等形式充分展开学术研讨。

一、凸显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基本理念和研究趋势

(一)《指南》已经成为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研究与实施的指导性文件

本次年会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颁布以来学前儿童健康教育领域的首次全国性学术研讨会。本次年会不仅进一步帮助与会人员深入理解了《指南》精神,也展示了在《指南》指导下健康领域所开展的一些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会上,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主任顾荣芳教授作了《贯彻<指南>精神,实践健康教育》的主题报告。报告在整体把握《指南》精神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地逐条分析了健康领域的目标和内容,并分享了有关健康领域关键经验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刘馨副教授在《提高幼儿园体育活动质量,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主题报告中指出,应“落实《指南》精神,正确把握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目标”,从而促使各幼儿园充分理解《指南》的相关内容,以引领其提高体育活动质量。深圳大学学前教育系主任陆克俭教授在《幼儿园体育教学的价值、特点与策略》的报告中也以《指南》为指引,探讨了幼儿园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另外,《幼儿园特色体育活动探索》《幼儿在户外活动中的安全策略》等获奖论文都以《指南》中的相关内容作指导,从不同的角度对幼儿园健康教育进行了探讨。

(二)从多学科、国际化的视角来研究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状况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绝不是孤立的研究领域,应尽可能拓宽视野,吸收其他学科或国外的理论营养。本次年会中的部分研究成果采用了社会学、心理学、营养学等学科视角,部分成果借鉴了国外先进经验,体现了我国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走得出去,回得进来”的基本研究趋势。例如,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系主任朱惠莲教授在其主题报告《学龄前儿童的营养与健康》中通过详实的数据从营养学的角度分析了当前幼儿和家长在饮食营养方面的误区,提出了培养良好饮食习惯的对策与建议。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特级教师姚蓓喜从“科学营养、食品卫生、美味烹饪、饮食健康、营养研究”五个方面谈了如何通过提高幼儿膳食质量来促进幼儿健康发展。来自新疆的李元玲老师借鉴积极心理学中“幸福感是个人积极的心理体验”的观点,以新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第四幼儿园教师为例,分析了幼儿园教师职业发展的五种心理健康危机,并提出了相应的化解策略。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周燕教授在《“重要他人”与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报告中引用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的“重要他人”的概念分析了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另外,美国免费营养早午餐政策、美国《3~5岁儿童运动课程的适宜性实践》等都对我国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研究与实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充分分享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实践经验

本次年会的分会场设立在广州市第一幼儿园、广州市第二幼儿园、广东省育才幼儿院一院、政治部幼儿园和司令部幼儿园。从各幼儿园的园所经验介绍、健康特色活动观摩以及专家点评中,我们可以在特色体育活动开展、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环境创设、师资培养等方面得到一些借鉴。

(一)传承传统文化,设计别具特色的健康教育活动

秉持本次年会“快乐体育”的主旨,各个分会场所在幼儿园展示了幼儿武术操、幼儿篮球活动等特色体育活动。孩子们在活动中生动活泼的表现,一方面体现了幼儿园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另一方面也是传统文化传承的结果。各幼儿园都选用了优美的广东音乐、广东传统武术操和民间游戏,加上独到的肢体语言和口头语言,设计出了别具特色的健康教育活动。这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幼教工作者实施具有特色的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具有启示作用。

(二)高效利用物质资源,创新幼儿园体育运动环境

幼儿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学习知识、发展自身的。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具有挑战性的物质材料,可以有效地将幼儿的运动、游戏、交往和探究融为一体。各幼儿园除了在户外设置丰富多样的大、小型运动器械外,还高效利用废旧材料和低结构材料自制运动器械,或者采用一物多玩的方式,既符合环境创设的经济性和创新性原则,又能增加体育活动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一条简单的“溜溜布”可以锻炼幼儿走、跳、蹦等基本动作;三张普通桌子的不同摆设也可以让幼儿尝试做侧身钻爬、直体翻滚、平面跳跃等动作。

(三)凸显融合意识,重视幼儿园健康教育与其他领域的相互渗透

“快乐体育”是为了“健康身心”,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每位幼儿园教师在设计健康教育活动时都能有意识地将其他领域的教育元素融合进来,而体育活动最能体现幼儿园教师的融合意识。例如,中班体育活动“好玩的溜溜布”在每一个环节中都伴以有节奏的音乐,有效地将体育文化意识与音乐之美融合在一起。再如,大班体育活动“好玩的小布格”将体育、音乐、科学、社会领域有机结合起来。

(四)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健康教育素养,发挥男教师特长

健康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幼儿园教师的健康教育素养,而体育活动的开展不仅需要幼儿园教师具有扎实的保教知识和健康教育技能,更有赖于其对幼儿运动发展理论的掌握。在本次年会上的幼儿体操表演和体育活动展示,都反映了各个幼儿园对于提高教师健康教育素养的重视。有了专业的教师,才会有简单多变的材料和设计到位的活动。本次年会上,我们有幸看到了诸多男教师矫健的身影,各幼儿园充分发挥了男教师在设计和组织幼儿体育活动方面的特长。

三、进一步厘清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中的相关内容

(一)区分了学前儿童体育活动中的相关概念

1.体育课与体育活动

“体育课”仅仅是一次以体育活动内容为主的集体教学活动,而“体育活动”则包括晨间锻炼、户外体育活动、区域体育活动、室内外体育游戏、幼儿体操,以及渗透在其他领域或生活环节中的身体活动。仅仅重视“体育课”,则有可能陷入“小学化”的误区。

2.特色体育活动与体育特色

有教师认为在幼儿园展示了特色体育活动,该幼儿园就是体育特色幼儿园了。这是把特色体育活动的开展看成了体育特色幼儿园的全部或主体。仅凭特色体育活动并不能形成一个幼儿园特有的风格,但是初期可以作为体育特色幼儿园创建的突破口。只有当整个幼儿园的园风园貌、核心价值观以及园本课程建设过程中都体现出体育特色,幼儿园中形成了体育文化氛围的时候,或许才可将其称为“体育特色幼儿园”。

(二)明晰了学前儿童体育活动不同性质目标之间的关系

1.在确定普适性活动目标的基础上考虑目标的具体化和多样性

幼儿园体育活动的主要功能是促进幼儿发展,为幼儿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而不是单一的“体育训练”。因此,幼儿园体育活动的难度和强度首先应具有普适性,动作技能水平和运动强度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在此基础上,要找准体育活动的落脚点,将具体目标落实到位。因此,“一物多玩”也并不是说玩的花样越多越好,而是要根据幼儿的活动强度和活动的具体目标合理设计。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