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2 17:37:2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实践课程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中职物理;机电专业;课程优化
我校是机电类中职学校,开设有数控、机制、电子、模具、机械等专业,在各专业中开设中职物理这门基础课,目的是在初中物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掌握运动学、力学、几何光学、热学、电磁学及原子能等相关知识,为专业学习打下基础。如何实现这一目标使之有效地服务于机电各专业成为课程改革的的关键,本文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立足岗位,面向专业,优化课程结构
物理是机电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必须立足于机电类岗位,服务于机电类专业课程。机电类中职培养机电技术及应用方面的操作维护使用及管理技能型人才,面向制造业各岗位。制造业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包括国防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提供先进的手段和装配,其技术装备是数控机床(CNC)、柔性制造单元(FMC)和柔性生产线,这些装备的操作使用、维护管理要求高,需求复合型人才,并且随着科技和生产的发展,机电产品生产工艺及装备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对机电设备操作使用维护要求也提高,制造类各岗位如机械制造、数控加工编程、汽车维修、模具加工与修理、电子产品装配、机电维修、机电产品质量检验、机电设备营销等等都需要多门课程知识的综合,需要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强调基础及对岗位的适应能力和以后的扩展能力。中职生在短短三年间掌握机电类某一岗位群所需的全部知识和技能是不可能的,只能是掌握该岗位群所需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只有夯实基础,拓宽基础,才能提高社会的适应能力。专业基础课是为专业岗位服务的,而物理课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机电类专业基础课程打基础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所以物理是机电类专业基础的基础,其内容与结构必须满足专业与岗位的需求。
考虑到机电类各专业后继课的特点,将物理分为I、II两类:I类包括知识模块有: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冲量与动量,功与能,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定律,机械振动与机械波,分子运动论、理想气体,热量与功,静电场,恒定电流,磁场,电磁感应,电磁振荡和电磁波,几何光学,光的本性,原子和原子核。II类是将I类中的静电场,恒定电流,磁场,电磁感应,电磁振荡和电磁波内容合并到电工基础中。II类是面向电子、计算机等专业,对物理、电工、电子等课程的要求相对较高。在第一学期开设《物理》,而第二学期起就依次开设《电工基础》、《模拟电子》和《数字电子》三门课程。I类是面向机械、机械制造、模具等专业。另外,增加选修模块,如自制物理实验、创新制作内容。各个不同专业学时数亦不相同。
二、做学合一,培养创新能力
物理课教学中的学主要是指理论知识学习;做是做实验、做习题和课外活动,主要是实践过程,无论是学还是做,都是为了理解基本概念与定律,分析物理现象与自然规律,掌握物理科学方法与知识。由于各种原因,中职生入学的实际情况是基础差、底子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但其思维能力和智力水平并不低。按照职业教育观点[1],他们只是智力类型的不同,而非智力水平的高低。中职生的培养目标是技能型人才,注重实际应用与操作。鉴于上述情况,中职物理教学首先要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发挥其主体能动作用,发掘其能力与潜力;其次加强技能培养。为此采取如下措施:(1)在学的方面,降低理论知识的难度,强调实用性和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淡化理论推导,突出物理概念的理解,注重计算能力的培养,并将部分概念与定律内容实验化,转化为可以做的内容,加大课堂演示内容及份量;同时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充分运用投影、幻灯、录象、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CAI)等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注重形的视觉作用,加深对物理概念与定律的理解。对于每个章节,明确目标任务,以任务为驱动,教师指导学生主动思考,学生带着思考的头脑进入课堂。理论联系实际,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联系专业实际,联系学生实际,循序渐进,由浅入深。(2)做的方面,充分利用习题、实验与课外活动。这样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做学合一,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科学方法,提高科学素养。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深化教育体制和结构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创新教育要求学生学习的是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而不仅仅是知识的本身。在中职物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1)在理论课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设计提问,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引入课题;指导学生发现,启发学生思考、交流、探究;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启发学生大胆质疑;注重挖掘物理教材中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在习题教学中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一题多解,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一题多变,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3)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在规定学生完成一定的实验计划和要求的前提下,可以鼓励、引导学生不拘泥于教材中的做法,进行一些创新改进,或自己另外设计不同的方案或者自己提出实验研究课题,设计开放性实验,设计实验方案,独立或与同学合作进行实验。(4)在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举办“异想天开”发明创造“金点子”方案竞赛;举办发明创造讲座、科普知识讲座、发明创造作品展览;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科学小论文”等竞赛,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创造能力。
三、对教师的要求
物理理论与实验教学设计与实施,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情景设计、学生情况分析、创新能力培养都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相关专业知识与娴熟的实践技能,而且要具有灵活的教(下转第149页)(上接第145页)学方法、较强教学情景设计能力和现场调控能力和创新教学能力。为此,教师必须经常收集资料、补充自己的专业知识、了解最新科技动态,及时掌握科技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及岗位所需技能;钻研教学艺术,深入学生调查研究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如教学过程设计中每个章节找出恰当的切入点,“万有引力定律”以“人造卫星、黑洞例子”切入;“机械波”以“地震、超声波和次声波”切入;“能量守恒”以“长江三峡”切入;“电场中的导体”以“静电的防止和利用”切入;“电阻定律”以“超导”切入;“磁场”以“磁悬浮列车”切入;“原子核”以“核武器”切入等。引入这些例子,不仅可以引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崇尚。
总之,机电类中职物理教学面对新的形势,必须坚持知识与技能并重原则,面向专业,立足岗位,打好基础。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整合
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我国教育部已确定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并强调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入到教学设计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与教学过程浑然一体呢?本文就信息技术教育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整合
由于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的限制,当今世界上最鲜活的、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数学学科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很难在教材中反映出来。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然而现实的生活材料,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因此,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十分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先用计算机展示一幅图像清晰、色彩鲜艳的秋天风景,并声情并茂地说:现在是秋天,你们看,秋天多美啊,火红的枫叶,美丽的蝴蝶,青翠的松树……来到秋天的大自然中,你会发现很多美景。同时,电脑一一抽出枫叶、蝴蝶、松树的图案,接着让学生找出它们的特点。这样美的画面和学生生活经验中的自然美融合在一起,引起了学生们的审美感,欢悦的笑容在他们的脸上绽开,他们饶有兴趣地进入了求知境界。
又如: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课前安排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包括上网),搜集有关数据,课上让学生汇报他们带来的材料:有的是某两个星球之间的距离,有的是中国土地面积大小,有的是今年中央电视台春季晚会的收视率……通过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的数据、统计材料,学生不仅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这样利用信息资源跨越时空界限的特点,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宽知识面,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形式的整合
信息化整合数学学科教学应增加新的教学形式。基于这一思考,有意识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可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课余知识,而且可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如教学《简单的统计》时,一位教师以网页的形式设计了如下的学习计划:①播放一十字路口的交通场景,启思:你用什么方法能概括出这个路口各种汽车经过的状况呢?②页面显示:划“正”字统计或列表统计(学生自由选择并完成统计任务)。③集体交流,说说你从这项统计任务中知道了什么?④让学生在网上收集各城市人均收入、各国森林面积等信息,整理数据,自己进行相应的统计,并阐明统计意图。学生在这一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不仅尽情地汲取知识,而且深深地领悟了其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和“价值性”,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分析和正确对待身边的各种信息,教学形式丰富,教学成果甚是丰硕。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中,利用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不再是一个信息的主要提供者与学习的主导者,他将成为学生个别化学习探索活动的辅导者与支持者。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整合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具有开放性,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内容形式呈现多媒体化。改革现行的学科教学方法,由传统的单向灌输转变为启发构建,突出认知主体在构建中的作用,利于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教材虽然提供了实验方法,但实验过程复杂、难以具体操作,且费力费时。教学中,充分运用CAI演示:用红色曲线表示圆的周长,用蓝色线段表示半径,用黄色表示面积部分,多层次地将一个圆等分成2份、4份、8份、16份、32份......,使学生直观感受到:一个圆分成很多的扇形,等分的份数越多,小扇形就越接近于等腰三角形,围成的那条封闭曲线就越接近直线,并启发学生想象,分组剪拼操作:怎样把圆转化成一个已学过的图形?“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有的把圆剪拼成近似长方形;有的把圆剪拼成近似平形四边形;有的把圆剪拼成近似三角形;还有的把圆剪拼成梯形。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①所拼成的图形的面积与圆面积有什么关系?②它们的长(底)、宽(高)与圆的周长、半径是什么关系?学生迅速就抽象概括出了圆面积计算公式。这样,既有效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突破了难点,又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育质量。
四、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题研究的整合
如今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在这样一个信息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探究性课题的研究。
如在校园网或教师的个人主页上,公布研究的课题“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等,让全校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围绕选题,或个人或结合成学习小组,通过网络资源,查找有关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整理自己的成果,写成小论文在网上。
针对目前专业实践课程中部分实践课程理论性较强、验证性较多的问题,采取了“校内的实践环节+校外实习”相融合的实践课程模式。在校内的实践环节中,针对我校通信工程专业所具备的行业级数据通讯设备、移动通信设备、程控交换设备、光传输设备,开展了相关的课程设计、实习环节,使学生掌握了通信企业前期培训的相关行业知识,缩短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距离。为了能够在实践环节中为学生们提供较好的前沿的知识,每年通信工程专业派2~3名年青教师去华为公司进行技术培训,并获得了企业级的讲师资格,使学生在课程设计、实习阶段获得了与企业级接近的技术和前沿知识。在校外实习过程中,我校通信工程专业建立了多个校外实习基地,如大唐移动通信公司、中兴通信公司、长春希达技术有限公司、深圳讯方公司等企业为学生的校外实习提供了平台。每年,我们向每个企业推荐10~30位学生,到这些相关的企业进行实习。而实习内容会根据技术的发展做相关的调整。从目前的通信技术发展来讲,4G人才是急缺的,我们根据企业的需求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将实习的内容定在4G方面。这样,学生不仅了解了最前沿的通信技术,也在书本的最初的原理基础上,掌握了目前最新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过程,将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有机的融合。从我们实习的效果来讲,实习生经过企业的评价体系和用人单位的考核,从实习的基地与用人企业签订了合同,减轻了学生就业的压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建立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实习实训大纲
依据目前学院已有的大唐通信、中兴通讯东北实践基地、大连东软公司、长春希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等6个校外合作企业共同制定行业需求的培养方案和实纲,避免走马观花的实习过程和顶岗实习的重复性劳动,注重培养学生掌握行业设备、产品的维护、产品开发能力,探索一条符合通信工程专业的全新的校企合作实训模式。根据实习的内容,实纲分为两大类:认识实习和专业实习。不同的实习内容采用了不同的模式。针对认识实习的特点,采用了多种模式,一是邀请企业高级职称人员到校讲行业前沿知识、职业前景和必备课程;二是到企业直接观看生产线的生产流程,感受企业文化。专业实习采用到通信行业相关的知名企业实习,将目前的4G通信网的理论讲授给学生,并让学生在4G相关设备上进行操作实习,将最新的技术教授给学生。
3以学科竞赛和教师科研为载体,探索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根据目前学院承办的“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飞思卡尔智能车比赛”、“全国物联网设计大赛”及与本学科相关的“光电设计大赛”,探索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模式。特别是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探索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的切入点和切入时期,将组织性的参与模式逐渐变为自发性参与的模式。
4结束语
论文关键词:导游业务,实践教学,教学探讨
《导游业务》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是一门既强调服务实践又讲究接待艺术的应用型课程,具有应用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它要求学生在学习导游业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带团技巧、讲解技巧、导游生活服务等技巧,培养导游应有的应变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与人合作等能力旅游论文,最终具备独立带团的能力。为此,实践性教学是该课程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切入点”,是由理论过渡到实践的桥梁。
一、加强课堂教学的实践性
(一)课前准备实践教学素材,着重讲解、分析实操性强的导游技能
教师备课要充分,首先,根据课程内容的特色,收集大量的语言素材、场景素材、视听素材、应用情景素材,如接团计划、导游旗、接站牌、导游证、各种结算单据。其次,要精心制作教学课件旅游论文,目前市场上导游方面的音像素材十分缺少,从电影、电视剧以及小品、话剧等文件上剪下相关片段,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编辑整理,插入课件中杂志网。对于那些实在缺少又是讲课必须的案例,笔者请学生当演员自行组织拍摄,课件中有些规范动作和形象的图片也是以学生为模特拍摄的。通过做“演员”和“模特”使学生参与到备课中,一方面加深了他们对相关知识的记忆,另一方面,更增加了他们对导游业务这门课的兴趣。使用这样制
作的课件进行教学,教学内容更加丰满旅游论文,教学过程也更生动活泼。
(二)提高课堂实践教学效果,让学生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导游技能
拥有一个内容丰满、结构合理的教案,采用了图文声像俱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说“教”的方面已经万事俱备,但要想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要看“学”的意愿是否强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的培养对学习的意义。因为教学是双向的,以往“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旅游论文,虽然传授的信息量很大,但学生真正接收的知识却未必有那么多。特别是连续上三四堂课的时候,学生往往流露出疲倦、茫然、厌烦等情绪,这时候,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情绪变化,采用适当的方式来调节课堂气氛。笔者在业余时间一直从事导游工作,导游素材大部分都经过整理作为案例教学,还有一部分情节曲折、趣味性较强的我就留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兴趣时用,这样既可以使学生身心得以放松,又学到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
二、场景模拟旅游论文,进行导游带团的实操训练
(一)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中, 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通过情境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情趣, 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吸收, 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导游业务》是最适合采用情境教学模式的课程之一杂志网。在教学中既可以利用真实情境, 如在讲到空接、错接、漏接事故时可以到车站或机场进行实地模拟。也可以创设仿真情境进行模拟训练,如到导游模拟室模拟接站服务,到酒店实训室模拟入住饭店服务。情境教学的过程是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创新的过程, 也是全面提高职业能力的过程. 在情境教学中, 学生因身临其境, 积极参与, 情感情绪体验达到, 教师再联系职业特点进行必要点评, 学生会有更直观、深刻的印象。
(二)小组合作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从各种书籍、报刊、网站上寻找素材加工整理,这样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学分别扮演不同角色,让学生动起来, 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突出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特征。让不同小组的学生针对导游讲解服务旅游论文,游客设置问题做评点。通过角色变换,场景模拟,反复训练,在训练中提高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三、实地教学
(一)假期见习法
见习根据时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教学时间由教师组织学生到旅行社见习导游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但由于时间和人数的限制,这类见习只能给学生一个初步的认识和大致的了解,很难使学生对导游工作有一个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另一类是学校和教师鼓励在校生利用寒、暑假到旅行社和旅游景区参加见习,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为每个见习生安排工作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导游担任指导教师杂志网。通过这样一段时间的见习,学生不仅能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还能找出自身的不足旅游论文,明确今后的学习目标。
(二)强化社会导游实践
导游业务课程实践性很强,课堂实践教学,课后实践演练,这都是情景模拟的训练过程,要想真正达到实践教学目标,社会实践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这一环节重点在于观摩导游。即导游适应性训练,具体做法是由教师带领学生到当地的旅游景点、旅行社、旅游公司,参观导游真实的工作环境,观摩优秀的导游员是如何从事导游讲解服务的,学习他们工作中的仪容仪表、言谈举止旅游论文,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导游讲解的艺术性,了解不同讲解技巧在整个导游过程中的贯穿使用。
四、考核考试
(一)平时训练
平时考核,老师要开展不同阶段的模拟实践,认真给出每次模拟的成绩,这就要求同学必须认真对待每一次实践教学。促使学生注重日常学习的知识积累,每次课堂提问都采用口述方式,气氛轻松、活跃,使学生在“同游客的欢声笑语中”取得了好成绩。每堂课的口述能力考察看似轻松,实际上它对考生的要求却更加严格和实用,考生除了要掌握必需的书本知识外旅游论文,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口才和自如的临场反应能力,要能够通过流利的口语和丰富的肢体语言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展现出来,并给游客以美的享受。
(二)口试
为了突出《导游业务》课程的实用性、实践性,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学完即用,口语考试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具体考试方法可根据现实条件而定,可以在教室内抽签做导游讲解、分角色模拟带团和现场导游等方法。口语考试重在考查旅游组织和导游讲解能力,为了使考试取得成功,教师可提前公布考试内容和形式,学生自愿分组,自选角色,考试时将自己平时的积累和训练在大家面前展现出来杂志网。考试过程轻松愉快。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在考前的准备不会单单用来应付考试,他们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练就的导游技能将为下一步的实习和将来的就业打下稳固的根基,并且在带团中获益匪浅。
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技能, 这将是我国高等旅游教育, 尤其是本科教育要面对的一个问题。我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发展到大众教育, 主要是要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来满足社会的需要。各类旅游院校应当注重学生对职业岗位的良好适应性和应有的就业弹性,坚持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个人素质三方面结合的培养宗旨,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强化实践环节,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实现与岗位的“零距离”。
参考文献:
[1]周晓雷,汪丽珍,基于双师型教学的导游业务教学模式创新[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11).
[2]冯茂娥,《导游业务》实践教学探讨[J]. 商场现代化,2009,(26).
[3]封宗华,谈加强高职高专《导游业务》的实践教学[J]. 今日科苑,2009,(12).
[4]尹敏,黄清,《导游业务》实践教学中的问题及思考[J].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3).
[5]李兵,论职业能力培养型导游业务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
[6]付寅琦,任务驱动法在《导游业务》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成人教育,2009,(10).
论文摘要: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课程是培养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进出口业务的基本程序和操作技能,提高专业能力。这门课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培养高素质的国际贸易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在目前的就业背景下,国际贸易专业必须重视技能操作和实践教学,把学生培养成为既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业务知识,又熟悉有关国际贸易的政策、法规和有关惯例,具备一定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课程正是为了增强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而开设的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课程。
一、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课程的教学目标与特点
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课程是以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为依托,通过该平台学生们能很快掌握进出口业务中的交易磋商、成本核算的基本技巧;熟悉国际贸易中的货、款与业务的运作过程;体会到国际贸易中不同当事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学会利用各种方式控制成本以达到利润最大化的思路,达到在实践中学习提高的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进出口业务工作的基本环节;掌握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各项交易条件,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合同的签订与履行工作,同时对违反合同的现象能预先防范并能妥善处理好索赔、理赔工作;掌握国际上一些通行的惯例和普遍实行的原则,以便按国际规范办事,在贸易做法上加速同国际市场接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二、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为了满足社会对应用性人才需求的逐步增大,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课采用国际贸易专业实验室授课的方式。其思路围绕如何给学生提供一个贴近现实的外贸实务流程环境,拓展传统实验的空间。
(一)通过外贸实习平台软件操作,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
在进出口贸易模拟实验室里,同学们可以在虚拟的贸易环境中完成进出口业务的流程,掌握进出口货物贸易的具体环节和资金流、业务流的流向,加深同学们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通过外贸实习平台软件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率
传统的讲授方法形式单一,以理论教学为主,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学内容的枯燥,学生容易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通过外贸实习平台软件操作,使学生置身于现实的进出口贸易交易中,成为进出口贸易的交易主体,真正体验进出口贸易的乐趣与风险。激发了学生学习进出口贸易的兴趣,同时加深了学生对课程理论的认识和对实践的把握。
(三)通过模拟外贸情境,为将来就业打下基础
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创设了近乎完善的外贸情境,每个参与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虚拟贸易的学生都将按照实习要求扮演进出口业务流程中的不同当事人,从而共同组成模拟的贸易环境。通过相互竞争和协作的角色扮演,每个学生都将面对出口商、进口商、供应商及银行的日常工作,体会客户、供应商、银行及政府机构的互动关系,真正了解到国际贸易的物流、资金流和业务流的运作方式,从而熟练掌握各种业务技巧,使自己更好地融人到国际贸易的仿真环境中去,让抽象化的理论知识更好地服务于实践,为即将进人社会,练就扎实的基本功。
三、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基础不同,教学难度较大
《国际贸易实务模拟》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课程,在教学中诸如外贸函电、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务谈判、外贸英语听说等各专业主干课程都是其基础课程,为本门课程的学习做铺垫。但由于学生在以上各门课程的学习中掌握程度不同,特别是英语水平的参差不齐(还有少数小语种同学),影响了本门课程的教学,使教师和学生不能达到有效的互动,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二)模拟环境具有局限性
通过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软件的运用,将国际贸易业务引进校内实验室,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分别办演着各种不同的角色,如出口商、进口商、银行、货运公司、保险公司、海关、检验等部门,在实验室的环境内完成国际贸易业务的全过程。但是由于模拟软件仅安装在实验室里,实验室的开放时间有限,因此学生在课外时间很难得到练习,模拟软件在课外难以发挥作用。
(三)考核方式不够科学
模拟课程的考核,通常依据以下两个指标:一是学生操作的业务数量或完成的业务流程步骤,二是看学生的财务状况是盈利还是亏损。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只是一味的追求完成业务,而不注重业务过程中单据的填写,造成单据填写内容简单,单据得分低,导致整笔业务得分较低。还有部分学生只顾埋头交易,忽视了模拟交易的财务状况,造成交易的中间环节因资金不足而被迫中断。
四、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课程改进方案
(一)抓基础、重实践
重视学生的英语学习,根据学生英语基础的不同,采用分班教学的方式因材施教。加大对低年级学生专业课的教学力度,对于比较抽象难懂的理论课程,可利用学生的业余时间,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模仿外贸公司的情境,加深学生们对外贸情境的了解。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外贸公司、码头、仓库等,进一步增强学生们的感性认识。
(二)采取开放式实验教学方式
通过“开放式”实验,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验室除在上课时间开放外,也应安排一定的课外时间对学生开放;还可将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软件和实验教学大纲中的内容安装在校园网中,学生只要在校园里就可以在任何时间进人到校园网中进行实验,这种开放式的实验形式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的热清,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学校学生、教师及教育管理人员,应全员参与实践课程模式,对开展实践课程起到全面的推动作用。无论是教师,还是学校的管理层面,对学科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关系,都要做到妥善处理。学科课和实践课,在传统的学前教育课程体系中,都是并行独立的。并且教育实践课在高等师范教育中的位置,一直都是处于边缘化。
而在整合实践学科的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就是实践环节,在实践课中渗透学科课,学科课是实践课的提升和延伸,而实践课又是学科课的统整平台。所以,在课程体系中,实践课应该是重中之重。应对实践课程的建设高度重视,对其不断进行探索,使实践课程的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而对校外实践课程来讲,为了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无论是教师还是学校,都应对各种教育实习和教育见习等活动的质量高度重视。
同时,学校还应和所在地区的机构,如早教中心和幼儿园等,建立良好的关系。努力营造和谐宽松的氛围,促进教师的随同指导和学生教育实践的开展。同时教师还应及时转变思想观念,主动走入基础教育,通过对学生教育实践的指导,对当前基础教育领域的现状切实了解,更好地发挥指导作用,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切实的提升。
二、校企合作,对实践课程的效果进行全方位的保障
应用型人才必须在实践工作场所中才能获得需要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尤其是必须在现场环境中,才能学到一些应变方法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和一些早教中心、地方幼儿园的合作,是培养人才的关键环节,应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和地方的合作。
首先,应重视和校外实践层面的指导和组织方面的合作。为学生的实习和教育见习等环节,夯实基础。可对发达国家的经验进行借鉴,在具体的实习指导方面,对“合作式教学”的实习指导方式进行切实的推选。既由大学教师在理论方面负责对准教师的指导,并进行全程评估。由准教师和幼儿园教师共同对实施与评价、教学设计的组织进行分享。具体包括对各种计划、封面资料的分享。而在课程开始前,还应和准教师共同讨论评价程序、材料、日常计划的目标等。
其次,需要对校内课程建设方面的合作高度重视。在学前专业课程体系中,诸如0~3岁儿童的教育和保育以及五大领域的教学等,都有着极强的实践性,若在课程教学中,对其中实践部分内容的教学,聘请有着多年丰富教学经验的早教中心或者是幼儿园的一线教师来担任,会使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所达到的效果也将是事半功倍的。此外,还可将当地幼儿园园长聘任担当辅导教师,对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进行辅导,与学生开展即时互动,并定期举办各种讲座,点评实践领域的热点问题。还可邀请所在地市教研室参与幼儿园评估优质课的工作。
三、上下齐心,使实践课程的品质不断提升
广大的授课教师应和相关教育管理部门上下齐心、步调统一,对实践课程的执行力度共同推进,并将实践课程的品质得到不断提升。
首先,教育管理部门应将监管和导向的职能充分的发挥出来,从大方向上,对实践课程的意义和地位进行明,为相关部门的人才培养夯实基础,对下一级的人才培养部门提出考核要求和设置实践课程的标准,并监管其实际运作的过程。
其次,院系级别的人才培养部门应对上一级教育管理部门的倡导积极响应,在对实践课程明确认识的基础上,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中融入实践课程,并对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大纲进行制定,对校内外各种实践课程的要求,督促教师严格执行,并及时考核其工作成效。
同时,相关课程授课教师除了要对校外实践课程的指导思想和职责认真履行外,还应对提升校内实践课程的品质高度重视。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对授课习惯和课程理念不断进行调整,对传统的关于课程定位的认知不断更新。在对教学大纲制定的过程中,应将课程对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所发挥的作用,以及课程应有的性质充分考虑,全面提升实践课程的品质。
四、结论
播音主持专业培养的是既有文化素养,又有才艺的高素质人才。针对学期制三年的学习时间紧、学生文化知识欠缺以及缺乏特色课程等问题,高职院校必须在教学上采用多样化的形式,特别是在实践教学要不断创新,开设特色课程,将舞台实践作为高职院校专业实践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竞争力。三年制分为两年专业课程学习,一年进行专业实习。期末的考试将通过毕业晚会的考核形式把自己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然后在晚会的舞台上展示学习成果。同时,设置才艺环节,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专业之外,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充分展示自我,从侧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竞争力。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培养,必须通过时间教学,学生不可能通过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就能学好本专业的技能。如若学生缺乏实践经验,缺少场景下的真实模拟,根本无法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因此,在实践教学中,需要一个专业化的场所,能让播音主持专业课程发挥实效,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将不同课程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于是,舞台实践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舞台的实践学习,不仅能充分利用学院办学的特色资源,还能在实战学习中检验自身掌握的职业技能,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为踏进社会、适应社会需求做好充足的准备。
2.舞台实践教学的意义
2.1从生源角度来看
从生源角度来看,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水平和专业素养略低于本科院校的学生。另外,高职院校的学习积极性普遍低于本科院校的学生,在专业的学习上会迎接很大的挑战。专业化的舞台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有利于帮助学生塑造专业舞台形象,提升学习的自信心。
2.2从专业技能角度看
从专业技能的角度看,舞台实践教学可增强学生专业学习的有效性。主持人综合素质的培养,使播音主持专业学生有实战的场所,能帮助他们挖掘问题,同时也能增强学生在舞台上的综合实力,促进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学生获得必备的专业技能,做到轻松就业。
2.3从个性化培养角度看
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自身优势,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注重因材施教。在舞台实践中进行角色分配,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的舞台定位。在个性化的舞台实践教学中,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特征明显,教学上十分复杂。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要注重调整教学的内容和策略。比如,擅长唱歌学生应当鼓励多参加音乐类型的歌唱比赛,擅长英语口语的学生应当向双语主持人的方向发迈进。通过针对性的培养和教学,高职院校的专业技能才能达到充分的发挥。
3.结束语
教学内容的改革
以往的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多采用单个小实验(每次实验只测定1个生化指标)的教学方式进行,学生多数按照实验流程机械地操作,过多地依赖于教师的讲授,实验内容之间联系较少,且多为验证性实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缺少主动性。这种传统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综合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而不能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与以往的单一实验相比,改革后对实验内容进行了整合,将多个小实验整合为一个综合性实验(表1)。与传统的验证性实验相比,整合性实验是指在教学安排上综合多项实验内容或运用多种实验方法的实验,对学生进行基本操作的综合训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综合应用,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应用所学的理论和实验技术拟定方案并完成,这种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综合性实验打破了传统的实验思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方式的改革
1传统实验教学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传统的生物化学实验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在实验中同时应用几种简单的实验技术,这种强调传授知识的思路能起到巩固理论知识的作用,但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略显不足,不利于学生综合技能的开发与提高。在教学模式上,完全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机械的“填鸭式”教学。根据实验教材,教师就实验原理、操作步骤、仪器应用、实验结果、计算方法等逐一讲解。学生完全根据教师所讲或教材所示机械性地操作,很少开动脑筋去研究实验原理、方法、过程和技巧,更不用说根据实验原理及操作步骤找出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