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2 17:36:5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美学教师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课堂的讲课和听课效率都有一定的好处。学生可以将课件拷贝回去反复地进行学习;或者是通过远程教学,使得教学活动突破时间或者空间的限制;但是,通过调查和研究发现,目前教师对于多媒体教学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误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多媒体教学一般与计算机或者是网络技术紧密相关,一些教师认为只有与计算机或者网络技术有关的课程教学中才需要进行多媒体教学,其他的教学科目不需要进行多媒体教学;第二,一些教师目前还没有认识到多媒体教学的重要作用,仍然觉得用粉笔和黑板式的教学方式就能使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
(二)缺乏现代教育的相关理念。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信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认识和理念也需要随之改变,才能不断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潮流。但是,数据调查显示,一些教师仍然缺乏现代教育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无法在教学活动中融入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具体表现在仍然使用落后的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第二,对于教师和学生在现代教学活动中的角色认识错误,一些教师仍然沿用一些落后的教学模式,普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无法进一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教师无法熟练使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能够为学生提供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等丰富的表现模式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但是,目前为止,只有很少的教师能够熟练操作多媒体设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一些教师在制作讲课PPT时,大多数都是从网上下载模板,然后将文字放入其中,这种简单的制作方法,无法全面地展示一些动画、声音或者是视频效果;第二,一些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计算机操作困难,这种情况下只能被迫中断讲课,然后等解决问题以后才能继续进行,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活动。
(四)教师无法正确使用互联网。信息化社会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互联网的运用,人们可以通过因特网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从中进一步提炼出自己所需要的,但是通过以上的调查发展,一些教师还无法正确运用互联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网络能够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可是很多教师在海量的互联网信息中迷失方向,无法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庞大的信息量反而制约了教师的多媒体教学能力;第二,教师获取教学素材的途径比较单一,一些教师仅仅是从精品课程网或者是其它教育网站上下载教学素材,但是一些普通的网站中往往也蕴藏着丰富的教学信息。
二、提高教师多媒体教学能力的途径
(一)改变落后的教育观念。通过分析可知,目前为止仍然存在着一些教师对多媒体教学存在错误认识,在教学活动中保留着落后的教育观念,为此我们需要树立正确的多媒体教学理念,正确对待多媒体教学带来的变化,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加强现代教学观念的普及,科学技术是在不断地发展,社会文明也在不断地进步,一些观念就需要改变甚至。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对于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能够提高教育事业的发展力度,所以应该予以普及;第二,学校应该让教师充分认识到多媒体教学带来的好处,可以鼓励和提倡一部分教师作为多媒体教学的先进代表,为全校师生提供公共的多媒体教学课程,有利于促进多媒体教学的普及。
(二)学校需要为教师配备相应的资源。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与现代化的设备是密不可分的,例如: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教师如果需要提高自身的多媒体教学能力,必须要在实践中提升,需要学校给予设备和资源环境上的支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教师公寓或者是教师的办公室中提供良好的上网条件,同时为教师提供计算机等上网设备,能够让教师随时随地上网,可以帮助教师及时查阅信息验,学校可以在图书馆中购入一些有关多媒体教学、多媒体设备使用的书籍或者是教材供教师借阅,提高他们自身的多媒体运用能力。
(三)推广新型的管理体制。学校在提高教师的多媒体教学能力的过程中,除了提供一些资源和条件供教师使用以外,还需要在管理策略上作出一定的修改,推广新型的管理体制,激发教师自身的学习动力,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鼓励教师学习和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学校应该鼓励教师提高自身多媒体的教学能力,例如:将教师的多媒体教学能力与其绩效进行挂钩,增加教师自我学习的动力;第二,举办多媒体设计、多媒体课件制作或者是多媒体教学能力等方面的比赛,可以使得教师的多媒体能力得到发挥,优胜者还可以获得一定的奖励。
(四)加强对教师能力的培训。目前社会的发展非常迅速,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对于教师来讲,如果要承担起教书育人的重任,就必须要始终做到与时俱进,掌握最新的科学技术和教学方法,树立起现代化的教学理念,这样才能促进教学活动的进行,所以学校需要加强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主要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采取多种形式的培训计划,每个计划针对教师的不同方面的能力进行提高,同时允许教师自由选择培训内容和培训时间;第二,培训内容需要做到与时俱进,培训是希望能够帮助教师提高自身能力,所以培训内容需要有创新,培训手段要更加新颖,同时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达到更好的培训效果。
就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言,我认为创新精神的培养在中学教学中更为重要。"一个人的创造力究竟能被开发到什么程度,能否为社会做出创造性的贡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创造力发展的灵魂和动力,培养创新精神乃是开发创造力最重要的和最有效的措施。"①
那么,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根据审美教育的特点和创新精神的本质属性,我认为审美教育是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一、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1、这是由"创新精神"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
创新精神也叫创新态度,是一个人对于创造活动所具有的比较稳定的积极的心理倾向,从心理成分方面说,创新精神是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种成分构成的。认知成分是指创造者对创造活动的意义的了解和评价,情感成分是指对创造活动的喜恶等体验,行为意向是指对创造活动的反应倾向。这三种成分互相促进,互相制约,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创新精神。②也就是说,构成创新精神的三种心理成分决定着一个人想不想去创新,有没有创新的愿望和动机,是不是对创新抱有极大的热情和兴趣,能不能有效地自我控制,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畏艰难、锲而不舍的精神去积极地进行创新。这就必须从创新精神的心理成分出发,从审美教育入手
。俄国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一千次相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的发展。富有诗意的创造开始于美的幻想,美使知觉更加敏锐,唤醒创造性的思维。"③审美教育就是以美感人,以情动人,就是用具体的、鲜明的美的形象去感染学生,以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使他们积极地去行动,而赋予创新精神的美的形象,就更能感染学生,去培养他们创新意识、激发他们创新的热情、磨砺他们的创新意志。
2、这也是由审美教育和历史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
教育学认为,无论自然形态的审美对象,还是社会形态的审美对象,它们都具有形象性和感染性的特点。审美教育就是通过美的具体、鲜明的形象来感染人;审美教育也是通过美的事物来影响人们的心理活动,从而使人们心理上产生感受,情感上产生共鸣。审美教育的特点就是以美感人,以情动人,并激励人们去行动。
中学历史教材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审美教育的因素。历史是人类生活和斗争的记录,历史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瑰宝,若"汉魏之文苑、晋之清淡、南北朝以后之书画与雕刻、唐之诗、五代以后之词,元以后之小说与剧本,以及历代著名之建筑与各种美术工艺品,历史学上各时代伟大与都雅之人物、事迹,无不于智育之中,含美育之原素。"④史之所存,美之所在,历史教材本身就是一座美育的大宝库。而其中更不泛富有创新精神的审美因素,这些具体的、鲜明的美的形象一旦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体现,就必然会充分影响学生的心理因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正如段继杨先生所说:"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加强美育是理所当然的。"⑤
二、历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现实作用
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就是求佳意识。这种意识表现为好奇性,想象性,敢于冒险,敢于向困难和权威挑战等心理倾向。具有这种意识的人从不满足于已知,乐于、敢于探索未知,以求得最佳。苏霍姆林斯基说:"将劳动人民的强大创造精神及其对于生活、理想和追求的种种观念渗进儿童的心灵和智慧,在他们的心灵中,就会激发出为人类的创造精神、思维和技巧而骄傲的情感。"⑥历史教材中具有创新意识的美的形象极其丰富:从哥白尼"日心说"的提
出,到哥伦布的"新大陆"发现;从瓦特的改良蒸汽机到莱特兄弟的飞机;从第一次把圆周率的值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祖冲之,到把一年的周期精确地推算到365.2425天的郭守敬;从万里长城到古代埃及的金字塔;从云冈、龙门石窟的大佛到希腊的雅典卫城;……这些都是人们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美的创造的历程。这些具有创新意识的美的形象,怎能不深深地打动学生,形成强烈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创新热情是随着创造者对创造目标及其意义的认识而产生的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创造热情是创造的动力,它一旦与创新意识结合,就会形成稳定的创造动机,从而掌握创造者的整个身心,发挥强大的动力。
要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也必须从审美教育入手。马克思说,美感就是人在创造性劳动中感到各种本质力量发挥作用的乐趣。"美感是一种力量,是一种追求,它推动人去创造,去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任何艰难险阻。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以及其他一切创造者,之所以能长期进行创造性劳动,就是因为他们体会到创造的本质是美的。"⑦李时珍为了祖国的医学事业而尝遍百草;邓稼先为"两弹"事业奋斗到最后一息;诺贝尔因实验被炸得遍体鳞伤却欢呼胜利……历史教学中,这些美的形象对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磨砺学生的创新意志
创新意志是创造者自觉地确定创造目标,克服创造活动中的困难以实现创造目标的心理品质。
古人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滩出于岸,水必湍之;行高于众,人必非之。"创造必然会遇到挫折和阻挠,有时还会遭到别人的嘲笑和挑剔,这就需要创新者的勇气和胆魄,需要创新者的坚强的信念和顽强意志。"任何一个人,如果缺乏勇气和胆魄,怕权威、怕困难、怕失败,那么,他的首创精神和想象力就会受到束缚,创造潜能最终也会丧失殆尽。"⑧历史教材中,从手执汉节十九年不降的苏武,到不畏权贵坚持"神灭论"的范缜;从坚持"日心说",虽被宗教裁判所监禁七年而毫不动摇的布鲁诺,到踏遍全国各地、历尽十年艰辛,虽受腐刑而矢志不渝终成《史记》的史马迁;……这些鲜明的、具体的美的形象,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勇气,坚定学生创新信念,磨砺学生的创新意志有极大益处。诚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
(一)基本上不进行示范教学
有些美术教师为避免制约学生的逻辑思维,让自己学生的作品万紫千红,基本上不进行示范教学,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如果采用其它课程的教授方式开展美术教学,则无法体现出美术教学的属性。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方面,教学备课不充分,没有花费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备课,完全依照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讲解,最后陈述一下作业要求,让学生自主创作;另一方面,教师能力和专业知识不强,进而在课堂教学中缺少信心,自然也就无法进行示范教学,怕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
(二)过度示范教学
一部分美术教师在进行示范教学时,担心学生不理解,竭尽全力,开展示范教学时会进行详细地示范教学,全面落实每一个细节。教师旨在借此,让学生有效掌握课堂教学内容,然而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制约学生的逻辑思维,在这种示范教学中,学生只会模仿教师的行为,懒于思考,长此以往,形成一种惰性思维,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中学美术课堂进行有效示范教学实践的具体策略
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艺,并在基础上进行创新,这是示范的根本目的,而不是让学生进行机械模仿。学生具有与生俱来的模仿能力,教师若在黑板上示范,则学生能够快速画下来,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逻辑思维,最终形成思维惰性,失去创新意识。因此,中学美术教师应进行有效的示范教学,合理把握示范教学的度,进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合理示范
中学美术教师应依据具体的教学任务,合理示范。教师可以进行局部示范,针对关键步骤进行示范,这样能够有效规避学生完全照搬的负面结果;由于每个学生的文化功底各不相同,为不影响整体的教学进度,在保证学生充足的练习时间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针对个别学生进行示范,也能保证班级的整体水平;也可以选择一些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示范,这不仅能够在学生之间充分发挥榜样作用,还能刺激学生的竞争意识,进而努力创作。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班级学生的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从这些差异中找到一个理想的平衡点,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示范教学的度。理解能力强和理解能力弱的学生是有差别的,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对绘画技艺的要求也会越高,如果得不到适宜的发展,则会制约这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而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对绘画技艺没有具体的要求,如果难度较大,则这类学生会无从下手,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因此,应区别对待理解能力存在差异的学生,对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示范教学时,适当地增加教学难度,使学生在完成作品创作后颇有成就感,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全面备课
美术虽然不向语文、数学等主科在中考、高考中占有较大比重,但是美术教师应正确看待自己的岗位,全面备课,有效教学。美术教材中各章节内容均是围绕一个知识点拓展的,具有相应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各个知识点之间又存在一定的关联,通过不断的学习,学生的能力会有所提升,知识量也会增加。因此,美术教师应了解教材,全面备课,有效示范。
(四)有机融合美术欣赏和示范教学
从健身操的动作特点来分,可以分为:姿态操、舞蹈操和节奏操。姿态操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姿态,形成躯干正直,防止驼背。它的动作多采用上肢和躯干部位的摆、绕、扭、转等形式,以大关节运动为主。舞蹈操主要培养姿态的优美,追求动作到位、准确,操舞结合,讲求实效,动作起伏变化,流畅一致,伴有部分小关节动作。节奏操主要以进一步发展和培养各关节的灵活性,培养节奏敏捷的动作反应能力。以现代舞、迪斯科风格为基调,力度感较强,幅度大,节奏快,强调小关节与身体的整体配合。
二、优化课堂教学质量
发挥健美操运动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方面的功能,教师要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去考虑设计和把握教学内容,才能让学生在健美操的课堂教学中真切地感受到健与美的真谛,最终完成健美操教学的目的、任务。
1.示范性。
健美操教学中,教师的示范动作对学生获得感性认识起到重要作用,可以使学生做到眼看、耳听、心数、体动、脑记五位一体同步进行。首先,教师做示范要力求规范、正确、轻松、优美,使学生看完示范后产生跃跃欲试之感;其次,示范动作要有目的性,不同的教学阶段,示范的重点、次数和时机都有所不同。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教师可采用先完整示范,再进行分解示范;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采用连续性的动作示范;再配上多媒体这一现代教学手段,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之理解教材内容。
2.教材分段化。
不同年级的学生应有不同的教学任务,教师对一年级的学生多教授姿态健身操,以培养人体处于某种姿态时的形态,使学生的协调性及伸展性得以较大的发展,并掌握健身操的一般理论常识。二年级的学生第一学期主要学习舞蹈健身操,培养动作美感和准确性,除徒手练习外,可用扇子、筷子、纱巾等轻器械进行练习。第二学期,他们学习节奏健美操,培养节奏感和关节的灵活性,除徒手练习以外,还可以用哑铃、棍棒、小旗、跳绳等轻器械进行练习。三年级的学生复习巩固提高所学健身操的动作技术,通过反复练习,让他们体会成套动作的特点和风格并且掌握创编简单健身操的方法。毕业时,学校对其创编能力进行考评。
3.教法、训练合理化。
健身操教学重质量,不要求数量。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对所教动作采用有目的、有计划、逐步传递教学内容的方法。为防止学生练习中疲劳感的过早出现,教师要不断变化训练方法。这可采用单个动作、分段动作、联合动作和成套动作的重复练习;也可采用分解练习法,将结构复杂的一节动作,按身体环节合理地分解成几个局部动作分别进行练习,或将整套健美操先分节进行练习,逐步串联成套的练习方法;还可以采用分类练习、对比练习、竞赛练习等多种练习手段。这种由易到难、由局部到整体的练习模式,能增强学生掌握动作的信心,提高其学习效率。对于自身条件不足但努力认真的学生,教师要表扬鼓励,纠正动作要有耐心,做到不厌其烦。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注重培养学生健身操的创编能力
(一)先学后编,鼓励大胆创新
这可以让学生先跟教师学习最基本的动作、基本的技术,让学生在打好基础的情况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鼓励学生求新求异,建立良好的感性认识。教师可以从不同的方位、角度和动作的基本要素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动作的结构,使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合作交流,从而获得动作的多样化思考;然后,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单个动作—连续动作—成套动作的创编,形成自己的独特的创编风格。
(二)结合小学教学的实际,掌握正确的创编方法
1.身体各部位要全面活动。
一套操的时间应为5分钟左右,由8~10节组成,内容包括头颈、上肢、肩、胸、腰腹、下肢等。动作方向前后左右全面照顾,但每节操重点应突出。
2.动作轻快、节奏鲜明。
给小学生创编时要选择活泼、轻快、舒展、优美或朝气蓬勃、节奏鲜明的动作及模仿动作,具有儿童特点。
3.运动量适宜并符合机体运动规律。
一般来说,成套一开始要用如踏步走等缓慢动作,然后逐渐加大动作幅度,加快动作节奏,最好头颅、上肢、躯干、下肢部位依次参加活动,最后以拉长肌肉等伸展性活动或踏步动作使身体放松。
4.编排动作应有美感。
小学生正是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身体的可塑性较大。学生通过有锻炼价值、又有美感的舒展,自然流畅的动作锻炼,能改善和塑造美的体形、体态。做操的过程就是学生形体美、姿态美、精神面貌的展示。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把一节操变换成几个方向去做,或变换队形去做。教师让学生按6~8人一小组自由创编,创编完成后,表演给同学看,并组织学生进行互评,不断修改完善动作。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利用运动会、广场汇演、大型节日等活动,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自编健身操比赛。
四、结语
美育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纲”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审美观点和爱国主义精神。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高尚审美观的培养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那么,怎样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文学领域中去感受美,创造美呢?笔者认为要抓好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在阅读中感受美 朱光潜说:“美感起于形象直觉”。要想感知文学作品的美,首先应从朗读开始。朗读可以为学生创造一种情境氛围,让审美主体体会审美客体的形形的美,得到美的感受。在朗读中,除了教师富有魅力的范读外,更重要的是对朗读技巧的指导。如朱自清的《春》一文描写了一幅“春风图”,画出了春风温暖 、柔和这一特点,又是通过触觉、嗅觉、视觉、听觉显现出来的。如何通过朗读,在学生眼前呈现这一幅充满春天的气息,充满春的活力的画面呢?这除了在停顿、速度和节奏上进行指导外,主要在语调和语气上加以指导。“泥土的气息”,“春草味儿”,“酝酿”须读重音,给人以嗅觉的美感。“清脆”、“婉转”和“嘹亮”应读重音,使人感到耳畔似乎想响起一支充满青春活力的纯甜交响曲。通过朗读,学生仿佛感到春风柔和,闻到春风的芳香,听到春风传送的和悦的声音,看到一幅美丽的“春风图”。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就为欣赏打好了基础。
2. 在课文分析中发掘美 中学语文课本中绝大多数文章都有其可欣赏的美点。或是意境深邃,或是构思精巧,或是形象感人,或是炼字精妙。教师恰当的分析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引发学生的兴趣,可以在愉悦中不露声色、不着痕迹地完成语文的学习任务,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因此教师在分析课文时必须巧妙地利用各类文章的不同美点,去传授知识,感染学生,教育学生。
2.1 体味美的意境。所谓意境是作者内心感情和外界景物相交融汇而成的一种特殊的艺术境界。文学作品正是因为创造了这样一种意境才获得独特的审美价值,从而引起了读者心灵的共鸣和震颤,给人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如《天山景物记》所描绘的多姿多彩的天山景物,它展现的绮丽的雪峰、溪流以及迷人的夏季牧场,天然湖泊的动人画面——无不让人去遐想、回味,从而领略草原妩媚、温柔的诗情画意。其物,奇幻迷人,名臻其妙。如:对野马,雪莲等的美境描写,则给人以不同的情趣和美感。通过分析,不能不令人油然而生出向往天山的欲望,而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也会在心底升腾。又如:杨朔散文不仅色彩清美,情调幽雅,而且还常常追求一种空灵含蓄,意象朦胧之美。“哪里似乎蕴蓄着一股迷人的空气,一股不绝缕的想象力。”“把意绵不尽的生活真理寄托于梦幻般的形象中”。作者在描写海市的出现时写道:“只见海天相连处,原先岛屿一时不知都藏到哪儿去,海上劈面立起一片从来没有见过的山峦,黒苍苍的,像水墨鱼一样,满山都是古松大柏,松柏稀疏的地方,隐隐露出一带鱼村。山峦时时变化着,一会儿头上幻出一座宝塔,一会儿洼里又出现一座城市,市上流动许多黑点影影绰绰的极像是来来往往的人马车辆。又过一会儿,山峦城市慢慢消下去,越来越淡,转眼间,天青海碧,什么都不见了。原先的岛屿又在海上重现出来。”作者让我们走进了那“海天茫茫”“空明澄清”的空灵缥渺的海市幻境之中。学生在体会意境时,领略其美妙无穷的神韵,从而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
2.2 感知美的形象。形象美,是文学作品的生命。不管哪篇文学作品,作者总以它栩栩如生的形象打动读者。教师在分析人物时,一定要把握住人物的崇高形象的分析来教育感化学生。如:《荷花淀》中勤劳纯朴而又富有爱国心的水生嫂。《梁生宝买稻种》中淳朴、无私、乐观、认真可爱的梁生宝;虚情假义、卑鄙的周朴园;虚伪、凶狠、爱财如命的守财奴形象葛朗台等等。在教学中,紧扣作品的语言,分析这些人物的性格,评价形象的社会意义,同样可以让学生受到美的教育。
2.3 体味美的语言。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在分析课文时应引导学生热爱语言,培养学生学习运用语言的兴趣,注重让学生认识和感受所学课文的语言美。中国汉语的语言美表现为韵律美、修辞美、朦胧美、想像美等方面,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认识和感受。
(1)韵律美 汉语是讲究韵律美的,尤其是诗歌、散文。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和分析,使学生认识和体会语言韵律美。
(2)修辞美 巧妙的使用修辞会使文章增加美感有助于情感的表达。在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领会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等的精妙,让学生感悟它们的美。如:《荷塘月色》一文中对“月下荷塘”、“荷塘上的月色”的描写就运用了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通过分析这些修辞方法的运用,就会让学生感受到一个普通荷塘的美妙。
还有朦胧美,想像美。在学习课文时也要仔细体味。
3. 在写作教学中表现美 从某种意义上说,作文就是学生心灵的外化。在作文指导中要渗透审美素质教育,让学生写作的同时,感受审美的愉悦,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因而语文教师可以在写作教学中,指导学生将生活中积累的美感材料,通过思维的加工,熔铸笔端写好作文来表达美。
画家用线条、颜色表示形体,诗人则用语言来绘色绘形。高超的“画笔”,可使“画中有诗”,而美妙的“诗笔”又可使“诗中有画”,从而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就不乏“诗中有画”的千古名作。如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每句一景,从而构成了一幅农村春末特有的温暖热闹、鸟语花香的绚丽图案。又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中深秋的高山,弯弯曲曲的石径,飘渺的白云,若隐若现的人家,红得似火的枫林,构成了一幅清新明丽的深秋山野图。再如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诗人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村童扑蝶图。
古诗的语言极为精炼。仅仅通过接触语言来学习古诗,儿童对古诗画面美的理解就会是笼统的、模糊的。我抓住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把“诗”与“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通过作画,具体而形象地再现古诗中的画意,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从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的画面美。
读诗作画,我经常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教师作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诗意,用简笔画的形式一次性或逐步再现诗的画面,帮助学生感受诗的画面美,加深对诗的理解。如在教学《小儿垂钓》一诗时,我将一幅小儿垂钓图用简笔画勾勒出来,展现在学生面前,在观察图画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理解诗句。诗画结合,一个天真活泼、聪明伶俐的可爱的儿童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就活起来了。
师生同画。在初步了解诗意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共同作画,把无形的语言变为直观的画面,理解诗的画面美。如《望庐山瀑布》一诗的教学,师生分三步读诗作画。第一步,我在解题时,边讲边画出诗人李白仰望瀑布的简笔画,让学生一开始就进入诗境,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形象。第二步,读完第一、第二句诗后,我让学生想象诗的意境,添画“香炉峰”、“生紫烟”、“瀑布挂前川”,突出瀑布的背景美。第三步,读三、四句诗后,为了突出“飞流直下”的气势,我在学生画的瀑布上用粉笔横着由上往下添上有力的几笔,让学生感受瀑布的动态美。
学生自画。在教学中,我常常引导学生在把握诗意之后,展开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再独立地画出诗意。如《寻隐者不遇》一诗中的“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一句,是童子回答来访者的话。为了让学生体会“云深”一词所描绘的意境,我让学生展开想象:“假如你是寻访人,当你顺着小书童的手向大山方面望去时,你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情景?”学生纷纷回答:“我看到的是层峦迭嶂,云雾缭绕。”“我看到的是山高林密,路转峰回,云缠雾绕。”接着我让学生自由作画。有的学生画了一座大山,山中有大团的云雾;有的画上小房子、青松、寻访者、小书童。学生越画兴趣越浓,对诗中的画面美有了深刻的感受。
二、披文入情,体会古诗的情感
没有感情就没有诗,没有诗人真挚浓烈的感情,就不可能产生动人心弦的诗歌。如陆游经过长时期战乱流离生活的体验,凝聚起死而不衰的深厚的爱国激情,从而写出饱含血泪和期望的《示儿》一诗。又如李白在经历了15个月的流放生活之后,重新获得了自由,怀着难以自禁的轻松喜悦心情,从而写下了《早发白帝城》一诗。再如李白观赏了阳光照耀下的庐山瀑布凌空飞下时的美丽图景后,胸中勃发出对祖国壮丽河山无比热爱之情,从而写下了《望庐山瀑布》一诗。可见诗是诗人“情动而辞发”的产物。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披文入情”,使学生体验古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通过审美体验,得到心灵的陶冶。在教学过程中,我常这样做:
由景引情。在古诗中,诗人常常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所描绘的景物之中,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如孟浩然的《春晓》一诗,句句写景,句句含情。诗人谛听鸟啼,回忆风雨,猜想落花,把爱春和惜春深情,寄托在对落花的叹息上。诗句看似写景,实为抒情,情景交融,达到无由分解的境界。教学时,我引导学生从景入手,从字词的理解以及再现诗的画面入手,体会诗人是如何描写“啼鸟”、“风雨”、“落花”等景物的,再引导学生体会诗中“不觉”、“知多少”等字词的情感色彩,从而把握诗人爱春、惜春的深情。
由曲引情。诗与曲,自古以来就是相互依存的姊妹艺术。优美的歌曲,能创造特定的情境,能把学生带进一种特殊的艺术氛围中去,从而为学生体会古诗的情感创造条件。由此,我教古诗,常常用歌曲、音响来引发学生的情感。如学习《咏柳》一诗,要体会作者对春天的无限热爱之情,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学时,我首先播放一段乐曲———《春芽》。该曲以优美抒情的曲调,轻快舒展的节奏,诗一般的音乐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田野、湖泊、森林,抒发了少年儿童的热爱祖国、热爱春天的感情。学生一听乐曲,便置身于优美的春景之中,美好、愉悦、向上的情绪便油然而生。这时,再学古诗,学生较快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诗人笔下美丽多姿的新柳,便能很快唤起学生的共鸣。学完全诗后,我再让学生一边聆听乐曲,一边展开想象。此刻,学生伴随着二胡、琵琶、提琴齐奏所发出的柔美的音响,浮想连翩……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春景图,顿时呈现在学生眼前。他们胸中禁不住勃发出一股对春天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学习结束时,学生纷纷发言:“啊!春天,我爱你!”“我要为贺知章的《咏柳》配幅美丽的画。”学生的发言表明,他们已深深体会到了诗中的情感美。
由读引情。古诗的情感常常蕴含在富有音乐美的语言之中。要通过反复朗读、吟唱才能入境、察情。因此,我教古诗,总是把朗读作为一根主线贯穿始终。起始阶段齐声读,个别读;深入学习阶段边理解边朗读;学完全诗后让学生反复朗读,或一唱三叹地吟读,或摇头晃脑式地自由读。总之,要让学生读得琅琅上口,滚瓜烂熟,声情并茂,方肯罢休。
三、启发想象,领悟古诗的意境美
意境,是创作者的审美体验、情感与经过提炼、加工后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诗不同于小说,它不可能像小说那样,按照生活矛盾发展的过程,铺叙开去。诗人是从这一过程中截取几个最感人的镜头,用跳跃含蓄的语言,创设出一种画外有画、言外有意、令人回味无穷的意境来表达审美体验,反映生活本质的。入境,是读古诗的根本。在古诗学习中,教师应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去领悟古诗中的意境美。
(一)功利美学。
影视剧植入广告是在围绕经济利益的实现基础上来塑造审美形象的,所以与更为单纯的艺术形式相比,影视剧植入广告在创作过程中要受到很多的局限。在此基础上,如果影视剧植入广告仅仅追求对消费者审美需求的满足而忽略了广告本身的宣传功能,影视剧植入广告则会失去自身最为根本的价值。并且以纯艺术视角来创作影视剧植入广告,则可能产生产品定位错误以及虚假宣传等问题。因此,影视剧植入广告在塑造审美形象的过程中有必要实现功利性目的与艺术表现的高度统一,在实现艺术效果的基础上强调广告所具有的宣传功能与促销功能,从而体现出影视插入广告对于企业产品经营的促进作用。影视剧作品作为社会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实现了艺术、娱乐以及影视技术的结合,在呈现出商业特征的同时也承载着提高社会大众审美认识、为社会大众提供更多的审美机会以及完善社会大众审美教育的社会文化功能,所以从影视剧广告的商业性与艺术性两个方面来看,影视剧植入广告具有着功利美学的审美特征。
(二)情感美学。
影视剧植入广告所具有的情感美学特征也是十分明显的。我国在艺术所具有的情感美学方面具有很多的论述,如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提到:“缀文者情动而辞发。”白居易通过《与元九书》提出了“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的观点。虽然这些论述都是从文学角度来做出的思考,但是这些论述中所阐述出的情感的重要性对于影视剧植入广告而言同样适用。由于人都具有着丰富的情感且这种情感容易被激发出来,而要让广告内容打动人心,就有必要以情感为突破口。即在影视剧广告宣传中虽然是以激发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以及引导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为目的,但是无论是消费者的消费欲望还是消费行为都与情感活动具有紧密的联系,甚至消费者的情感对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以及消费行为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影视剧植入广告需要在内容方面动之以情,从而实现影视剧广告审美价值的有效提高。品牌的宣传需要情感的注入,广告在对产品信息进行传递的同时也对人类情感进行着传递,所以许多广告可以跨越文化以及时空障碍让人产生感动。这些广告可以在满足受众情感需求的基础上对受众消费动机进行激发,通过引发受众情感共鸣来实现良好的宣传效应。影视剧植入广告内的情感因素主要通过柔和、亲切的广告语言、流畅自然的风格以及诚恳的诉求来影响受众的情绪,并通过巧妙的插入来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并让受众产生好感,从而通过在感性方面征服受众来实现品牌宣传与销售的目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影视剧植入广告由于强调情感植入而已经成为了取悦受众的艺术,尤其是我国传统文化强调和重视情感也让影视剧植入广告与人们的审美需求相契合。在这种情况下,影视剧植入广告体现出了明显的情感美学特征。而为了让影视剧植入广告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广告设计者有必要减少广告本身的商业味,通过带给消费者感动来让消费者自愿接受产品信息和商业信息,从而减少受众对广告的反感与逆反心理并强化广告本身的感染力,在使受众获得审美愉悦的基础上对广告本身产生情感认同。
二、影视剧广告植入的美学发展趋向
随着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数字电视以及手机等新媒体不断出现,要实现信息的有效传播,就有必要对受众做出更细的划分,并提供多元化的传播渠道来满足受众多样化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影视剧广告植入的发展也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一)从对技术的推崇到以人为本。
影视剧受众的好恶、评价以及眼光是对影视剧植入广告优劣做出衡量的价值尺度,所以要保证影视剧中的植入广告获得受众的普遍认可,就有必要以影视剧受众的好恶、评价以及眼光作为影视剧植入广告设计的重要依据。另外,从提高影视剧的竞争力来看,必须通过提高影视剧受众的接受度来提高影视剧受众对影视剧本身的关注度,尤其是在媒体多元化发展背景下,做到这一点是影视剧竞争中的实质。而以影视艺术为载体的植入广告设计则应当更加重视受众的关注与接受度,如果广告植入影视剧而不能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那么这种广告也难以实现自身的价值,所以在植入广告设计中,体现出对受众的尊重以及以人为本的理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技术的不足。在这种美学发展趋向下,影视剧植入广告的设计者有必要认识到受众在情感需求与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通过强化社会服务与大众服务意识在遵守广告受众审美情趣和审美需求基础上使用受众乐于接受的叙事风格和叙事模式来体现出影视剧广告植入工作中以人为本的理念。虽然传播活动中信息的传播者处于主导的位置,但是作为信息接受者的受众而言也具有着明显的主体意识。面对影视剧中的植入广告,影视剧以及植入广告受众也希望能够对自我需求进行表达并实现自我价值,这种心理主要体现为他们希望获得影视剧创作者以及植入广告设计的尊重与承认。所以在植入广告的前期准备、中期拍摄以及后期制作中,都有必要将受众审美需求放在首位。从美学角度来看影视剧的广告植入,在影视剧广告植入的方案中,需要将满足受众的审美需求以及体现出对受众的人文关怀当做最高的价值,并通过让植入广告贴近受众生活,体现出平民化以及生活化的特点来适应影视剧广告植入、重视以人为本的这一美学发展趋势。
(二)从对利益的追求到实现经济效益与审美价值的结合。
所谓情境展示,就是将学生的作业或作品展示于教师提前设计好的背景或情境中,这样既丰富了课堂表现形式,又使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参与热情空前高涨。例如,《皮影艺术》这节课,因为皮影艺术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颗精巧的明珠。所以,必须准备充分,学生才能更好地了解我们的传统艺术。课前,我用一个大纸箱,把其一面挖出个长方形的大洞,将半透明的塑料薄膜蒙在上面,做成“屏幕”,再用布和彩纸添加装饰。一个漂亮的皮影演出舞台就做好了。找来一个亮度高的写生用的投影灯,皮影戏就可以开演。有了这么好的舞台,每个小组的成员都积极制作皮影人物道具等,争先恐后地到台前来演。“这组演的是哪出戏剧”“那组的人物做的很精致”等等,这些同学间,师生间的评价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课堂也由此进入。
二、模拟展示与评价
这类评价方式多适合设计•应用类的课型,这种课可以让学生完成作品之后,举行个小型展览会,小型的推销会,让每组学生选代表推销自己的产品,其他组学生阐述选择与不选择的理由。这种方式将评价的自完全交给同学,真正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例如,《食品造型》这节课我便采用了这种方式。中国的饮食文化非常发达,烹饪艺术名扬天下,中国食品讲究色、香、味、形俱佳,这充分体现在了同学的作品当中。同学将分组完成的作品摆放到教室前提前布置好的展台上,放眼望去,感觉像是来到了庙会的小吃一条街。一组同学用橡胶、猕猴桃和橘子瓣做成了沙滩上的椰子树,那颜色的搭配真是让人赏心悦目,二组同学通过对菠萝的加工再改造,一只可爱的小刺猬便出现在了眼前,那形象怎一个“萌”字了得。还有的组用西红柿、葡萄橘子瓣苹果做成了大龙虾,用面包、葡萄、猕猴桃、草莓做成了猫头鹰……我正在目不暇接间,学生已经开始了对自己产品的推销,“评审团”也在发表着自己的观点,此刻,学生俨然成立本堂课的主人,我只有找机会给他们稍作一下“场外指导”。学生们在活动中自然达到的自评、互评的目的,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他们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进步的能力。
三、表演展示与评价
表演展示既将学生的作品作为道具进行现场表演,使学生感受到它的使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例如,《服饰色彩艺术》这节课就可以采取这样的评价方式。教师讲授完创作知识与要领之后,同学们分组进行创作。可以抽签决定每组的创作主题,比如职业装、晚宴装、休闲装、运动装等。学生们可以用大张的报纸或彩纸进行创作。作品完成之后,每组选出几个“模特”简单的“穿”上他们的作品进行服装表演。首先出场的几个同学一边踢着球一边向“舞台中央”跑来,哦,他们设计的是运动装;看另一边,几个身着华服的丽人向我们款款走来,没错,他们设计的是晚礼服,还有休闲装、登山服等,欣赏的同学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走秀结束后,学生要评选出最吸引眼球的作品,并说明理由。学生从中发现了作品的优点与不足,这样,教师无需多费口舌,也就达到了评价的目的。
四、作业展示与评价
这是最普通常见的评价方式,适合于留有绘画作业的课程。在课堂知识讲授完毕后,根据教学目标布置课堂作业,这就涉及了学生专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一个问题,有些同学由于上过绘画培训班,会按时按量完成作业,可以利用多媒体实物展示台,在大屏幕上投影出这些同学的优秀作品,同学可以针对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还可以各个班级之间进行交流,就是把优秀作品拿到其他班级去展示,请其他班级同学做出评价,使得这个环节更加丰富。想在整个年级小有名气的学生更是使出浑身解数,把自己的作品不断修改,还来征求我的意见,争取达到完美。可见这样的一种评价对学生绘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怎样的推动效果。
五、课后延展性展示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