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2 17:36:4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教育职称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培养目标是课程设置的前提和基础,课程设置必须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高等学校英语教育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高等学校英语教育专业也提出了五大培养目标:21世纪的人才应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因此,高等学校英语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以实现其培养目标为目的,并根据自身整体定位和办学特点对培养目标进行合理调整,以充分发挥英语教育专业各种知识课程和技能课程的内在价值,培养出高质量的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同时,《大纲》也对课程设置、教学要求、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方面做出了要求,为英语教育专业教师指明了方向。英语教育专业教师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具体实施者,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良好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不断更新自身知识机构,加强中外文化修养,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合理优化各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比例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高校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生普遍认为母校所开设的专业知识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和相关知识课程设置比例不合理,他们认为专业技能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例偏少,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还比较欠缺,因而不能完全实现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英语教育专业人才的目标。因此,高校要不断优化和调整英语教育专业的各课程比例,在保证知识课程和其他相关知识课程的同时,通过加强教育类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增强课程设置的师范性与实践性;增加选修课的比例,增强选课自由度;增加了解学习者特征课程的设置;加强学科、教学法课程与高考制度改革、基础教育改革的密切联系,凸显课程内容的前瞻性和实用性。
三、更新教师教学理念
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教师的教育理念、专业发展、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能只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才能得到充分展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师的教学理念和知识结构需要不断更新,教学水平和技能需要不管提高,要改变传统的英语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学生所学知识与实践脱节,不能学以致用的现状,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思维开阔,既能掌握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也能形成良好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同时,高校应拓展英语教学思路,通过开设特色课程,如:对外汉语教学,培养特色人才,提高就业能力。
四、增加教育实习和实践环节
高校对教育实习和实践教学非常重视,但是由于教育实习和实习环节所占比例偏少、设置时间短等原因,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相对缺失,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就业市场对英语人才的需求。从调查中发现,已毕业的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希望在校内学习阶段学校能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因此,高校在完善英语课程专业设置上要以学生的需求和市场的需求为依据,从根本上改变过去以专业知识的传授为中心,而是要紧紧围绕英语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趋势,始终保持与《高等学校英语教育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课程设置的要求一致,将理论教学落实到基础教学实践当中,理论联系实践,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实际操控能力,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做到课程设置理念具有时代性、设置标准和课程结构具有合理性和课程内容具有实践性,这样高校培养出来的英语教育专业人才才能符合新时代的需求。
五、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教师的教,忽略了学生的参与,不能调动学生主动性,特别不利于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学习。语言的学习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学出来的。仅凭教师的课堂讲解只是让学生掌握了所学课程的基本语言点,并不能使学生完全掌握学习英语语言的方法。因此,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应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灵活把握教材、创新使用教材、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把所学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和社会实践有效联系起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更加热情,有活力,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样有利于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较高综合素质的英语教育专业人才。
六、更新教材
英语教材是实现英语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前提和保证,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效果。目前很多英语教材在编写上缺乏实用性、真实性,学生不能从教材中充分了解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等各方面情况,从而丧失了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对英语教学不能产生实质效果。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教材应及时更新,与时俱进,与时代同步,通过适当增加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如:科普类、娱乐类和人文类的文章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
七、丰富教学资源和设施
要达成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目标离不开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目前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高校的语音教室、设备、图书馆等相应的配套设施落后不完备,导致一些课程无法有效实施,设置一些课程无法开设,再加上英语教育专业教师教学任务重、科研压力大等原因,不能有效运用现代化教学方式,导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因此,当地政府和高校应当加大对英语教育专业的经费投入,加强英语教育专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教学资源和网络资源等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八、建立合理的评估体系
合理的评估体系在英语课程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能提升高校英语教学,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目前,一些高校的评估体系都是以期末考试为主体,对学生的专业技能不能有效评估,使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削弱了。因此,高校要建立合理、科学的的评估体系,通过缩小期末考试成绩在总成绩的比例,适当增加平时成绩的比例,把学生的出勤率、课堂参与度、沟通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作为主要考核依据,提升学生对自我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认识,对于增加教学实践经验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九、总结
(一)职业教育的德育课课堂缺少职业特色。职业教育的德育课课堂没有职业特色,仍然沿用普通中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考核手段,所以产生了很多困惑:教师有困惑,因为所教内容学生不愿学,没有成就感;学生有困惑,因为对所学内容缺少兴趣,感觉所学没有用。最后的结果就是课堂僵化,缺少活力。(二)教材内容单调乏味。现行的教材内容主要以纲要性知识为主,缺乏对社会现象和学生现状的剖析。案例大多为学生不熟悉的人物,个别案例陈旧、缺乏时代感,缺少学生迫切需要了解的知识。(三)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单一。中职学校德育课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沿用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传授知识。习惯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把教师和书本的思想灌输给学生,教师照书念,学生照书背,师生都围绕书本转。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对职业道德的内容缺乏理解和内化,缺乏实践认知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致使不少学生感到有些事好坏难辨,在遇到一些现象和问题时无所适从。(四)课业形式与学业质量评价方式不合理。受传统考试制度的影响,对德育的测评采用理论考试,一考定夺。这种评价方式重视知识考查,轻视能力和行为评价;重视笔试评价,轻视评价方式的多样性;重视任课教师的个人评价,轻视综合评价;重视教育者的评价,轻视受教育者的自主评价。因此,这种评价方式缺乏科学性,很难客观准确地反映教学实际效果和学生的真实能力。
二、德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宗旨
德育课程改革,旨在发挥德育课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作用,提高德育课堂育人实效,构建适合中等职业学校的新德育课程观,不断丰富德育内容,在渐进生成的教育情境中,师生共同对话、体验、理解和实践,实现共同成长。德育课程改革遵循“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职业、贴近社会”的原则,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和评价标准改革,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时代性、实效性和吸引力。德育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使课堂教学更加贴近社会,更加贴近学生思想、情感和生活,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使德育课教学与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进一步突出职业教育特色。
三、德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一)优化教材资源,更新德育教学内容。(1)打破章节界限,理顺教学内容。例如《职业道德与法律》在讲完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接着就讲第十一章:依法公正处理民事关系和第十二章:依法生产经营,保护环境。然后讲其他章节内容。(2)丰富教学内容,体现职业特色。结合时事讲德育,将“三爱三节”、“中国梦”实践教育活动引入课堂,促使德育回归生活。将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渗透进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教育。(3)更新教学内容,体现时代特征。例如《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二课:展示自己的职业风采,将张秉贵的案例更新为青岛市道德模范许振超的事迹以及体坛明星姚明、刘翔等青年人崇拜的榜样人物事迹。身边的新时代的模范人物,更容易被学生理解、接受和学习。
(二)创新教学方法,改革德育教学模式。改变德育课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现象。在德育课程教学中,应加大实践教学的时间,开展参观访问、市场调查等活动课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加深对教材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为今后走向社会、就业和创业提升社会适应能力;教会学生学会观察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例如,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结合本地区或本校毕业生创业成功的案例,进行“小发明小创造”等教学活动,进行即兴演讲等比赛。改革德育课堂教学模式,倡导合作、体验等参与式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学会主动学习。可将德育教学内容分解为各类教学专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社会、进入企业,在调研与体验中,分析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创新课业形式,改革德育课学业质量评价模式。针对传统课业脱离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生活,忽视学生的情感基础,作业内容封闭、程式规范单一等现状,倡导开放式、交互式等课业新形式,使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等多方面能力。提倡各校开发、使用能够体现开放式作业特点的作业本。针对评价过程和教学过程相脱离,测试内容主要倾向于学生“知道”什么,而不是学生“能做”什么等现状,要转变单纯以知识测试为主的传统考核评价模式,倡导以“学习档案袋”形式,将考试成绩、习作、调查报告等纳入评价指标。通过考查知识与能力、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的方式,实现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课堂评价和实践表现性评价相融合的多元评价的目的。建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素养提升为目的的现代职业教育德育课程学业评价新体系。
四、结语
当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校园文化成为语文课程资源,它就把感染力传递了给了语文教学。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体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入校园中一些学生熟悉的人和事,常常能够引发学生的注意,点燃学生的思辨探讨的热情。对于职业学校部分学生学习习惯较差的现状,适当整合校园文化提升语文课程资源的感染力对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无疑有促进作用。
二、引入“职教语文课程资源”优化“校园文化”
“职教语文课程资源”与“校园文化”的耦合互动也是双向的:整合“校园文化”能够生成独特的“职教语文课程资源”,引入“职教语文课程资源”则能优化现有“校园文化”。现有的校园文化如果不加辨别就作为语文课程资源,也将遭遇很多尴尬的现实问题:如社会非主流文化也对校园文化产生干扰,校园文化中人文主题结构欠平衡,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不规范等等。
1.“语文课程资源”提升校园文化的内涵与品味
职业学校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亚文化,紧紧围绕学校的培养目标和规格,是一种具有生命力、目的性、组织性的文化。我们知道职业学校校园文化主题中有形式多样的“人文主题”,是学生人文精神、人文素养的“摇篮”。但在很多学校“技能主题”、“应试教育”过于突出,其他“主题”常常仅限于学校舆论的宣传。此外,校园文化人文主题结构中“法制文化”、“心理文化”相对薄弱,传统文化更是缺失。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可以充分运用“语文课程资源”中的优质资源对学校文化主题进行鉴别和补缺,并结合语文教材的实情,及时合理、科学地优化校园人文主题结构,从而提升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品味。
2.“语文课程资源”规范校园文化中的语言文字
中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和目的,以能力为本位的中等教育。中职教育的出发点就是希望学生通过系统培训和学习以后能够掌握一技之长,靠掌握的技术和能力来找到工作,并可以实现职业生涯的可持续性的发展。目前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学生状况令人担忧,且我国中职教育也需要不断地完善,这也导致我们必须在中职教育上改革。
2、中职教育的课堂教学存在主要问题
(1)中职教育的课堂教学还是强调以传统的理论教学为主,在教学的方法还没有得到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重点还是强调对理论的学习,在课堂上讲的知识点过细,没有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这在学习上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中职学生面临的很现实的一个问题是其基础不理想,在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即使教师在课堂上讲课时间上去了,但是教学的效果还是不能让人满意。
(2)中职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中职学生本身的基础不是很理想,对学习缺乏兴趣。教师在进行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没有注意教学方法的改变,学生由于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比较低,课堂的教学气氛不是很活跃,没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本身基础不理想,认为课堂学习就是为了凑时间拿毕业证,这也是很多中职学生没有将课堂学习加以认真对待的重要因素,这种观念在作怪,严重阻碍了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学习兴趣自然提不起来。
(3)师生互动效果不理想。课堂教学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这样才能做到教学相长。由于教师还停留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当中,再加上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这样教与学脱钩现象比较严重,这也是导致中职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差的重要原因。
3、引进企业培训员工方法的重要性
企业员工培训,就其广义属性而言,实际上是一种企业员工根据企业的需要和要求而进行的有重点,有针对性的重新入校学习的一种继续教育。它的培训方法比一般的学校教育方法更开放,更多样化。如果企业要想从众多竞争的企业对手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拥有自己的优势,具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管是表现在整个企业的营销理念上,还是表现在产品设计、生产。而这些都需要企业员工的知识、技术和能力的应用。因此,值得各种学校教育借鉴,今天我们主要是把企业培训员工的方法运用到更广的范围,把它和中职学校的课堂教育联系在一起。中职教育的目的是就业,所以,一切的中职课堂教育都要围绕就业展开。相关研究资料显示,虽然中职生的就业率较高,但中职生的高就业率中隐藏着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中职毕业生普遍表现出就业稳定性比较差,跳槽频繁,不讲诚信,盲目随从,缺乏耐心。我们把企业培训员工的方法像激励,团队精神,协作,职业素养的培养等等运用到中职教育的课堂上面去,会使中职学生在课堂上以致以后的就业上收到很好的效果。
4、企业培训员工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中职学生的基础不是很理想,学习的兴趣也不高,养成了破罐子破摔的思想。其学习成绩提不上去,并不是全由其智商因素来决定,还有很多的非智力因素,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引进企业培训员工的高空云梯法,这一方法就是想象自己能够在高空之中穿越云梯。教师在使用这一方法的时候,首先要坚定一个思想:我的学生永远是第一。教师在进行知识讲授的时候,要注意在课堂上提问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很快就能够答出来,并做一些适当的表扬,让学生充分感觉到自己的潜能还是需要进一步挖掘的。这样教师在课下布置作业的时候,便可以选取较为难的问题,这样学生就会延续在课堂上的那种学习积极性,去查阅相关资料去独立完成,在完成的时候心中产生一种成就感,这样学生的潜能就被激发出来了,学生学习潜能被激发,学习兴趣自然就有了。
(2)重视团队的协作
中职学生将来是要走向工作岗位的,在实际的工作当中,更强调团队的协作精神。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善于使用企业培训员工的团队协作法。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善于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根据问题的不同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并说明每一组在问题讨论完毕后,选出一名代表进行课堂发言。实际上,一名小组代表实际上是代表了一个小学习小组,也就是一个团队,学习小组内的每一名学生为了自身团队能够取胜,都会去积极主动的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不能因为一个人而给整个团队丢脸,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便被激发出来了,更能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
(3)注重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课堂教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中职课堂教学中的一部分原因是学生对教师讲话的认可程度。如果是教师说话死板,声音比较小,那是不能够对学生产生吸引力的。因此,教师可以注意引入企业培训师的讲话风格,他们的讲话铿锵有力,具备一定的感染力。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善于学习企业培训师的讲话风格,在铿锵有力的同时要注意带有幽默感,对学生产生一种感染力,让学生真正去欣赏教师,学生在对教师认可以后,容易产生对这门课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觉到跟着老师学习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注意使用培训师常用的激励式语言,如好!很好!非常好!等等,让学生感到一种振奋的动力,师生真正良性互动,带动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1.的提出
背景:21世纪将是一个知识、信息、通信的时代,是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占主导地位的时代。与以往的经济形态相比,知识经济的最大不同在于,它的繁荣不直接取决于资源、资本,硬件技术的数量、规模和增量,而直接依赖于知识或有效信息的积累和利用。全球化与信息和通信技术的革命意味着有必要建立以人为中心的模式。上述经济形态的变化将至少涉及以下问题:新的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出现;劳动力和资本流动增加;新的经济和经济出现;全球经济一体化。这些和经济发展趋势预示一个新的发展模式,在这个模式中爱好和平的文化和保持良好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核心特征。因此,技术和职业教育的价值观、态度、政策与实践必须以这个模式为基础。这个模式的特点还有:技术与职业教育受教育的对象更广,受教育的机会更大,更为重视人的发展需要,使受教育者获得有效参与劳动世界的能力。"
我国开展远程职业教育: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国正以最快的速度发展经济,而其中工业和服务业的增长更快。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在劳动力聘用上得以反映,服务行业和工业行业服用人数的比例不断上升,在发展较快的地区和中,劳动力很短缺,尤其是技术型劳动力。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结构的急剧变化,与国营企业的改革一起,对劳动力大军的技术及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样,也对国家的教育和培训体制提出了要求。中国劳务市场的发展及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及对缺乏竞争力及亏损国营企业的改造,在一定程度上要依赖一个高效率的、以市场为导向的技能培训系统。
所以,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响应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推进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信息化,促进职成教育面向新世纪,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对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新需求,利用信息技术和整合全国教育资源,培养数量足够、素质较高的劳动者和高水平的专门人才,教育部职成司开始了大范围的远程教育实践,包括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建设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项目、制定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建设中国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网站等工作。同时地方上,也通过积极建立职成教网,推动当地的职业教育信息化工作,并积累了许多经验,同时也遇到许多问题。
遇到的问题:现代远程教育在我国开展的还很短,在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领域也是刚刚起步。这种使用新手段、新技术的教育方式具有很多优越性,如资源共享、提高教学和培训的质量、增加教育的投入产出比等等。但是这种方式也是一种高技术、高投入的教育形式,如果没有作指导,非常容易在普及的过程中造成程度不同的失败而导致高投入,低产出。
基于在职成教信息化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我们从发展远程职业教育实际工作需求出发,针对其中一些指导性、规范性等管理层面上的问题,对其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探讨和研究,重点突出,在核心理论和实践上把握住主要及整个体系,即把握住原创的东西,同时,又做到针对需求对象有的放矢,不做空泛的研究。通过研讨,发现几个问题比较突出,即教育信息化平台──网站建设和发展、远程教育基础设施校园网建设和使用、资源开发、远程职业教育的专业队伍建设、职业教育本身专业特点决定的远程教学中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问题、学生成绩考核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急需研究,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和实践上的模式,是值得研究的。
研究内容:针对我们开展远程职业教育的经验不足,我们需要借鉴国外的职业教育发展体制及国内其他教育领域(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远程教育开展经验,并且,关键是从我国职教现状和教育需求出发,针对以上的几个问题,从课题研究的角度,对以上几个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系统组织,并界定为如下几个研究子课题。①对教育信息化平台行政管理研究(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职成网的建设和发展)和远程职业教育基础设施──校园网建设和使用的管理研究;②对远程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研究③对远程职业教育资源建设的开发和管理研究④对远程职业教育的教学系统开发和管理、及对学生评价方式的研究⑤国外相关专题的研究。
2.研究意义(现实意义、理论意义)
希望通过参加职成教网站、职成教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对国内外远程教育的现状考察和研究,为实际的远程职业教育工作的开展进行理论与实践上的指导,并为领导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本课题成果对我国远程职教工作开展有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双重意义。
在实践方面,本课题要通过在国家级网站上实施远程教育,对职业学校校园网环境下进行课程教学进行探索;并在全国范围内选择试验基地,通过试验开展研究,找到利用卫星数据广播开展职业培训的,积累经验;通过网站远程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和培训的实施,对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建设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项目下开发的素材库及网络课程进行、比较、,归纳出适用于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素材库与网络课程开发方法;通过对目前较为流行的网络课程支持系统的使用,研究并提出适合于远程职业教育的网络教学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此外,通过中国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网站的运行,以及远程职业技术教育的开展,与公司一起研究现代远程职业教育支持服务体系的开发、试用以及改进和推广,由项目办公室组织评估,形成一整套对现代远程职业教育支持服务体系的研究成果。同时,通过建立师资培训基地,形成一套培训远程职业教育师资的体系和管理办法。
在理论方面,基于上述实践内容,利用第一手的数据和经验,结合国际上已经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对现代远程职业教育宏观、中观层面研究课题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在大范围实践的环境下,尤其是通过校园网环境下的职业教育网络课程教学和利用卫星数据广播开展职业培训,摸索出不同类型的专业、课程、教学或培训目标与远程教学模式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试图找出性的东西,归纳出现代远程职业教育系统的设计流程和框架以及系统中主要两大模块学生和课程的构建,还有系统的组织实施方案,即教学系统的设计等子系统的规划,从中概括出几种系统模式,总结其推广的可能性及困难,形成我国远程职教的典型及通用模式和相应的策略。
二、综述
首先来探讨关于职业教育的概念问题。长期以来,各国和国际职教界各执己见,有的称职业技术教育,有的称职业教育。狭义来讲,职业技术教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传授技术知识和技能的活动,主要是指职业技术学校教育和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1999年召开的第二届国际技术和职业教育大会的正式文件中,首次使用了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概念。职业教育被确定为包括职业教育、技术教育和培训。所以随着时代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内涵和外延都被拓展了。职业教育作为与普通教育并行的两种教育系统,它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专门的技术人才,所以有更大的实践性和专业性。职业技术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是一种动态的关系,经济发展决定了职业教育的发展速度、规模和质量,反过来,职业技术教育又对经济发展起一种促进作用。社会需要职业技术教育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一支能满足经济发展、懂技术和管理的高素质的人才。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明显的与经济发展需求相脱节,或滞后,无法及时更新人才结构,提供人才素质,扩大人才种类和数量,满足许多新兴的职业技术行业的人才需求。
其次来看一下成人教育的概念,依据《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成人教育的定义为为不在正规学校和大学系统学习、通常年龄在15岁或15岁以上的人们的需要和利益而设计的有组织的教育计?quot;。而发达国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对成人教育的定义为:任何专门为满足已超过义务教育年龄而且其主要活动已不再是受教育的公民一生中任何阶段的学习需要和利益所提供的学习活动和计划,其范围包括职业的、非职业的,普通的、正规的或非正规的学习以及带有某种社会目的的教育。
下表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分类:
对象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
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大学后继续教育专业证书教育各类岗位培训社会教育等
初等教育中等教育职业高中中专教育中技高职教育大学本专科研究生教育
普通教育未成年人义务教育/普通初等教育中职高职普高-
成人教育成年人---学历补偿教育面向成人的教育
主管基教司职成司高教司职成司
我们来分析一下职教发展所面临的新的形势和背景。第一,经济全球化导致人才结构变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将使中国成为世界的制造中心,中国的西部、中部、和东部将分别处于半工业经济、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不同的阶段,由此中国的产业结构也要作相应的调整。从而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也要做相应调整,但无论怎样调整,从各方面统计数字看,中等人才仍占大部分比例,对发达国家也一样。第二、知识社会引发的职业资格的变化。在这个时代,把能力看得要高于学历,人们的能力将是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综合。所以职教的培养目标将是既适应市场动态性需求,又满足个人生计发展要求。从以上两点都可以看出,职业教育的必须适应社会发展、人类发展需求,在人才培养方向和方式上都应该做创新性改革。其中的核心,在于专业改革的观念转变和教育方式、管理方式的转变。由此引发的新的思考有,关于职业教育结构的系统化层次定位、关于职业教育管理的服务型职能转变、关于职业教育资源的国际化重组整合、关于职业教育办学的开放型体制模式以及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前瞻性预警机制等五个方面。在这些新的发展需求的引导下,能否借助远程教育,利用它的开放性、资源多元性、管理灵活性、规模效益等诸多优势,适应职教的改革趋势,开创一种全新的远程职业教育新局面呢?
我们有必要对远程教育做一个了解。远程教育使用的概念在国外和国内都经历了许多演变。
1980年,基更给出远程教育一个描述性定义,远程教育是具有一下特征的教育形态:
(1)教师和学生分离,学校和学生分离;
(2)有教育机构组织实施远程教育,即提供学习计划、学习材料。这种材料应比常规教育的材料准备得更充分;
(3)包括机在内的多类教育技术和媒体。技术媒体的作用为:承载教学内容和联系师生;
(4)在师生间提供双向通信交流;
(5)为社交和教学目的,组织必要的会见和讨论。即学生除独立学习外,还应有小组讨论,但以个别化教学为主,小组集合活动为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准永久性"地不设学习集体;
(6)工业化的教和学的形式。
1986年,基更在《远程教育基础》中,去掉了最后一个要素。
丁兴富在《远距离高等教育学导论》(1988年)中给出的远程教育的定义为准,它做了五项描述性定义:
*学生和教师在时间和空间上处于分离状态;
*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基础的媒体教学占有主导地位;
*有组织的系统工程;
*自学为主、助学为辅;
*在学生和教师之间存在某种形式的双向通信和反馈机制。
远程教育的发生在产业革命后的工业化社会中、并且随着近代科学发展带来的技术进步而不断发展。那么这背后支撑远程教育发展的动力是有哪些呢,丁兴富提出了远程教育发展的动力基础理论的''''五原理''''说,由这几个动力,我们可以论证职业教育开展远程教育的必然性和与优势。具体分析来看:第一,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对各级各类大量专业人才和高素质劳动大军的需求构成了远程教育发展的社会历史动力。而最直接培养这些专业人才和劳动大军的职业教育更是尤为有必要引入远程教育方式,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第二,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为远程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从印刷术、运输、邮政业的兴起开创了远教的先河,再到电视广播、录像录音等大中媒介的普及掀起远程教育的快速发展期,直至世纪之交,以微、计算机和电子通信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这些技术发展而来的交互式网络化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为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也为整个教育体系的革新提出了挑战、提供了机遇。同样,职业教育体系也面临这样的机遇。第三,教育民主化和学习终身化成为各国教育决策的指导原则之一,并构成发展远程教育的思想理论基础。由于职业教育内涵和外延的拓展,职业教育也将覆盖继续教育和成人教育领域,所以职业教育开展远程教育也是教育需求所带来的必然结果。第四,人力资源开发的巨大压力和构建包括远程教育在内的终身学习的共识成了发展远程教育的决策基础。人力资源开发及其对战后各国经济发展的重大贡献提高了国际社会对教育投资的认识。教育经济学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然而,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的巨大压力于教育投入的不足依然困扰着各国政府和教育界。传统学校校园教育因其课堂面授性质和成本结构特点需要投入大量高水平教师和巨额资金,这就局限了传统教育在短期内大规模发展的可能性。传统校园教育也难以实施在职成人教育和面向全民的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这些基本矛盾使各国政府和教育界增强了优先发展远程教育的共识,优先投资发展远程教育正在成为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教育发展决策的战略方向。我国政府教育部职成司也积极发展我国职成教系统的远程教育,开展了一系列实践和研究项目,以此探索我国的职成教的远程教育发展道路。第五,现代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的发展,也构成了发展远程教育的当代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基础,为实施远程教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以上分析,就构成了职教系统开展远程教育的原动力。所以我们有必要开展远程职成教育,同时,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已经开展远程教育的教育类型如下表所示:
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
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大学后继续教育专业证书教育各类岗位培训社会教育等
初等教育中等教育职业高中中专教育中技高职教育大学本专科研究生教育
普通教育有有有有有有有有无无无无
成人教育有有无有有有有有有有有有
从该表可以看出,我国远程教育主要分布在学历教育的成人高等教育(以大学本专科为主)和职业技术教育以及非学历教育和培训,远程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这样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社会经济依然不发达并且发展极不平衡的穷国办大教育,远程教育发挥着它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尤其,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及社会经济发展的直接密切关系,更有必要开展远程教育,为全国各地、特别是边远地区、农村、基层和少数民族地区培养适合当地需求的各类职业技能人才,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最重要的人力资源。
我国目前的远程教育体系是一种三重体系;单一模式的广播电视大学教育、双重模式的普通高校函授高等教育和标准模式的国家高等教育自学制度。这三种体系均面向成人教育,而只有电大开展远程职业教育,可以说远程职业教育的专门体系还没有发展和建立起来。而且随着第三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远程教育也面临着新的变革和突破,所以,职业教育如何利用已有的远程教育体系,再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下新一代远程教育的发展,根据职业教育自身的特点,探索远程职业教育的实践模式,建立远程职业教育的理论体系,是职教领域应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本课题定位于需求应用型研究。目的是为推行远程职业教育的领导提供科学决策的基础。所以主要是从管理的层次,就基础设施建设、人员队伍建设、远程教育资源建设、远程教育教学系统开发和远程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开发等方面进行研究。按远程教育体系的结构和功能来看,各个子课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首先,作为教育信息化的最基础的要求,教育管理部门(主要指国家教育部和地方教育厅、教育局等部门)必须建立起信息化办公、协作式管理的基础设施;若具体到指导和管理远程职业教育的发展,国家职成司和地方教育厅职成处就需要建立起本系统的信息化教育平台,来指导和规范职业教育的发展。所以,基于本课题主要研究的问题──现代远程职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我们首先来探讨管理部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之一──计算机网络建立起来的一种实用、高效的信息平台的有关问题,包括建设规范、功能定位、运营机制,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协调,对全国远程职业教育所起的作用、如何实施管理等方面,并结合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将这个教育信息平台拓展为当地的一个信息资源中心,积极发挥教育对经济的先导作用。因此,这个信息平台就构成研究的起点。同时,在推进教育信息化中,由校校通工程所带动的一批职业学校校园网的建设,也为实施校园管理,提供了一个信息平台。而目前存在的问题是,许多学校网是建了,可不知道如何利用,所以,为了全国范围内推进职教信息化,为实施远程职教铺路,我们也有必要,就如何规范和指导职业学校的校园网建设,如何使用校园网,探讨出多种可行性较好的模式,在充分利用资源的情况下,满足学校管理、教学、交流等方面的需求。
有了最基本的管理信息平台,我们就从远程职业教育管理层面来探讨有关问题。从丁兴富所著的《远程教育学》中了解到,这个层面内容主要包括:远程教育行政管理、远程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管理、远程教育教学管理、远程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具体分类框架如下所示:
教育行政管理(政府对教育行政部门和远程教育院校的管理)
远程教育学校管理
(远程教育院校内部管理)
学校行政管理行政管理(决策、控制、评估)
后勤管理
教学管理课程设置、课程资源开发的管理
学生学习支助服务的管理
人员管理学生管理
教师管理
本课题的研究重点就放在远程职教的行政管理、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远程职教教学开发和管理,远程职教的质量保证体系这几个方面。
第一,远程职教的行政管理,包括国家行政管理部分和学校行政管理部分,前者指国家对远程教育院校的行政管理体制,主要包括政府分权体制和对院校的分类管理体制,主要讨论体制、机制、立法和财政等专题;后者依据对世界各地远程教育院校和组织管理体制的比较研究,讨论不同模式院校的组织机构设置、规划决策和财务管理等主题。从教育部职成司职责来看,这个问题应该是值得研究的。它对规划和管理我国远程职业教育,会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第二,对师资的培训与管理,在远程教与学中,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地位、强调对学习资源过程设计和开发,然而,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不是削弱了,而是加强了,并实现了角色和职能的转换,同时远程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培训是实现高质量的远程教学的必要条件。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师资培训与管理展开研究。首先要对远程教师的职能和职责进行界定和分析。其次,研究培训的目标、方法和考核及管理的办法。通常,远程教育教师队伍分为两科专家,即所属专业的学科专家和远程教育专家。我们需要针对不同的专家探讨其培训方案。另外,在世界各国,远程教育教师队伍通常由两部分组成:远程教学院校的在编的专职教师和外聘的兼职教师。针对不同类型的教师有不同的职能、不同的管理体制。作为职教领域,传统职业教育的师资培训就很灵活,没有统一的培训模式。所以,在培养和培训远程职教教师的方式和管理体制上,也就更有其特殊的地方。所以,研究这个问题,就成为实施远程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
第三,远程教学管理,这是指对远程教育的教学活动的管理。作为远程教育系统的核心部分──教和学系统,主要强调的两大功能就是以课程为核心的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发送,以及包括双向通信交互在内的对学生远程学习的各类学习支助服务。所以,远程教育的教学系统管理主要包括对课程教育资源开发与发送的管理,以及对学生学习支助服务的管理。在教学(仅指教)子系统中这部分,结合职成司已经进行的远程职业教育资源建设项目的实践经验,我们主要研究远程职业教育资源开发和发送的管理,制定相应的资源开发规范和管理办法,并协调相关的电信、交通部等部门,为资源的发送提供基础设施条件,并进行管理。另外,针对职业教育教学内容的特殊性,许多实操能力的培养如何通过远程手段得以实现,是实施远程职业教育尤为需要突破和解决的问题,所以在学习子系统中,主要研究实操能力的培养系统的开发和管理。
第四,远程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从远程教育的发展史来看,远程教育从其最初的函授教育的边缘地位和质量声誉较差,到20世纪末成为有地位、有声誉的教育大家庭成员,以至到现在,基于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等信息的第三代电子远程教育能否保证提供高的质量的教育和培训并保持令人信服的地位和声誉呢?远程教育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表明:应用技术于高等教育领域对传统教育质量观念的挑战比应用技术于社会其他领域引发的变革更深刻。其次,高质量和高效益的远程教学和远程学习是可以实现的,但这从来不是依靠任何一种技术或媒体自动赐予的,而是同人类活动的其他领域一样,远程教育的质量只能是精心设计、精心计划、专业实施和精细评估的结果。远程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这个问题也是我们职成司管理部门研究的问题。通过初步了解,由于各国的远程教育体制不一样,所以质量保证体系也各不相同,但其评估内容却不会脱离远程教育系统及其与外部环境等的相关性。
三、框架和研究
具体每个课题的研究都是从、比较研究和实践研究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的。
(一)基于的信息化平台:网站的和管理政府教育网站
理论分析:
1.对教育网站的定义。
2.网站的建设规范
3.网站的功能设计。
4.网站的运作机制和经营机制的
比较研究:
1.国外网站的相关资料
实践研究:
1.调研国内相关网站的设计和运营策略。
2.教育部职成司主办的职成网的设计和发展状况,研究国家级网站的功能设计,运营机制,探讨中央和地方政府、、学校的关系,并如何利用网站来统筹全国整个职成教系统信息化和远程教育的工作。尤其是对西部地区如何进行指导。
3.地方省市的职成网建设和经营发展情况,探讨地方级网站的功能设计,运营机制,探讨中央和地方政府、企业、学校的关系,并如何利用网站来统筹本地区职成教系统信息化和远程教育的工作。尤其是西部地区,如何利用职教网的建设,建设当地的信息中心,支持当地的发展。
校园网建设
理论分析:
1.校园网的定义
2.校园网的建设规范
3.校园网的建设模式
4.校园网的
比较研究:
1.国外的相关研究
实践研究:
1.通过全国职业学校的校园网实际建设和运作及使用情况,对存在的,比如,如何引入外来资金,并合理利用资金建设校园网,以及对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等进行探讨,形成一套规范的,可借鉴的职业学校校园网运作机制和建设规范。
2.利用校园网的信息、教学、交流等功能,高效、切合实际地将校园网利用起来,为学校的管理、教学、后勤等服务,从而探讨某些可行度较高的校园网使用模式。
(二)远程职业教育师资培训
理论分析:
教师相关素质、专业能力的分析
比较研究
国外职业教师的培训方式、管理方式经验
实践分析:
1.分析远程职业教育教师的基本知识和素质要求
2.结合国家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通过建设当地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联合企业、高校和学校的力量,针对当地的职教发展需求,培养和培训发展远程职教的教师。
3.培训资源建设,结合企业的需求和职业知识、相关的专业理论和职业学校培养人才的层次,来设计和制作远程职教所需专业教师的培养和培训资源。
4.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等法规,建立一套职业学校教师资格管理规范和标准。
(三)远程职业教育教学系统开发和管理
这部分主要是针对远程教育系统设计、开发和管理进行的研究,针对职成教系统的特点,分别针对东中西部地区的特点,通过不同的远程教育实践模式的探索,归纳和出适合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层次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远程教学模式和管理办法。
首先,我们有必要对远程教育系统进行一般的分析。即通过对远程教育系统和传统教育系统进行比较,探讨这两种教育系统在构成因素、结构和功能特征上的主要差异,进而讨论远程教育系统的设计。这里的系统设计是指在对环境、市场、教育需求、学生、课程和资源等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做出决策,决定采用哪种类型的远程教育系统。然后讨论远程教育的规划,即在对远程教育系统设计和决策的基础上具体规划远程教育系统的各个子系统及其构成成分,并制定系统开发的组织实施方案。远程教育系统的主要本课题主要对其中的两个核心系统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1.远程职成教育教学资源开发和管理理论分析
1)设计媒体教学模式(远程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技术媒体的选择和设计)
在远程教育中,基于信息技术的媒体教学代替教师课堂联系面授成为远程教与学的主体,媒体教学模式成为远程教与学模式的重要内容。其核心,是在远程教与学中应用的信息技术和以教学媒体为核心的教育资源的利用方式及其与学生和教师教学的交互作用关系。在每一代远程教育中,由于以教学媒体为核心的教育资源的利用方式和特征的不同,会有多种不同的媒体教学模式。
2)远程教育的课程设置、开发和教学系统设计开发模式(远程教育的教学子系统的设计)
教育技术发展的一个重大进步就在于教学思想、理论和实践突破了原来的教材设计的局限,发展为课程设计并进而发展为教学系统设计。就是说,教育革新的方向,包括远程教育,不再是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而要以教与学的全过程、整个教与学的系统为对象,以资源和学习过程为核心,进行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要将课程和教材(课程学习材料)的教学设计和开发放在整个教学系统的整体设计和开发之中。
①远程教育教学系统开发
②远程教育的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
③远程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课程和教学开发模式设计和分类
3)远程教育的课程设置和资源开发管理
比较研究
主要是国外的资源开发机制、管理体制、评估体系等方面的经验
实践模式
1)通过这次资源建设,对相关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2)通过教学系统的运行和管理实践,探讨远程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
2.远程学习系统(远程学习、远程学生和学习支持服务子系统的设计)开发与管理
理论基础
1)远程学习和远程学生的基本概念和关系
主要对远程学习的三要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探讨了远程教育学生的分析方法以及远程教育学生的共同特征,来论述远程学生特征信息与远程教学系统设计开发和运行管理的关系。
2)学生学习支持服务总论──以学生为中心和双向通信的概念和原理
对远程学习和学习支持服务中的双向通信和人际交互进行考查,并对它们与学生自治和自主学习的关系进行讨论。
3)远程学习组织模式和基础设施建设
讨论远程学习的组织模式(个别学习和班组学习)和包括社区学习中心,网络教育环境在内的学习支持体系的技术设施建设,并分类讨论各种类型的学习支持服务。
比较研究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和案例
实践研究
1)通过在远程教学实验基地的试行,总结各种不同远程学习开发模式,并对其适用范围进行探讨。
2)通过探索不同的管理体制(比如学习中心或社区中心,当地教学站、教学点或教学班,当地教育院校或机构)的实践效果,来为我国东西部地区的远程教育实施提供不同的学习模式。
(四)远程教学模式的研究(突出实操能力培养)
理论分析
1)远程教学模式分析
2)远程职业教育的优势
3)用远程职业教学模式解决实操能力培养问题
比较研究
国外的实操能力培养和远程职业教学模式
实践研究
如何用远程职业教学模式解决某些实操能力培养问题。对利用仿真技术实施实践教学的研究。
(五)远程职业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
理论分析
4)质量保证体系的含义、分类
5)远程职业教育系统分析
6)远程职业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开发与管理
比较研究
国外的远程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
实践研究
试开发并试点适用于我国的远程职业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
(六)远程教育的学习策略研究(比较研究)
理论分析
1)学习策略理论分析
2)e-learning学习策略分析
比较研究
国外的相关理论和案例研究
实践研究
根据职成司的目前多个远程职教项目开展情况,从实践上对学习策略进行探讨。
(七)典型案例的分析与研究
理论分析
从典型案例入手,经归纳、分析将其中涉及的远程职业教育理论提炼成专题
比较研究
国外的典型案例
实践研究
根据各地区、各学校或单位的实践情况,选择其中有典型意义的案例进行分析。
四、课题组成员
姓名性别工作单位及职务(职称)
负责人组长余祖光男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副组长王文槿女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信息室副主任(副研究员)
课题组主要成员刘培俊男教育部职成司学校管理处副处长
包宇宁男教育部职业技术中心研究所信息室(助研)
罗辉男四川农业大学信息中心主任(副教授)
陈东男清华同方网络事业部企业发展部经理
畦平女北京市教委(副处长)
欧阳河男湖南省职教研究所(研究员)
安宝生男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
课题组其他成员李晓苓女北京联合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讲师)
于双和男大连海事学院(教授)
张少刚男中央电大(校长助理)
武怀海男北京市教委职成处
薛建国男上海职成教育在线副总经理
殷崇德男宁波市教育科研研究所
刘以群男大连市教委职成处
余中俊男四川省教委《当代职校生》总编、职教网站负责人
廖丽娟女广西易龙信息产业公司董事长、职教网站总策划
王秋生男宁夏教育厅职成教处(调研员)
潘鸣女科利华公司职教所副所长
武马群男北京市机学校校长
邬宪伟男上海化工学校校长
荀莉女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五、课题分解
子课题成果形式承担人单位负责人
职教信息化管理平台──网站的建设与管理方案及报告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王文槿、陈东
职业教育师资的远程培训与管理文章及方案、案例北京师范大学安宝生
远程职业教育资源开发模式及研究课程案例及论文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包宇宁
现代远程职业教学模式的研究(突出实操能力培养)调查报告中央电大张少刚
远程职业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案例和论文四川农业大学罗辉
比较研究案例和调查报告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王文槿
典型案例的分析与研究报告及论文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余祖光
六、
专著:
1.《远程教育学》丁兴富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
2.《网络教育应用教程》祝智庭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
3.《国外远程教育的发展与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黄清云主编2000.4.1
4.《教学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乌美娜主编2001.1
5.《职业技术教育学》张家祥钱景舫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6
6.《职业和技术教育课程概论》黄克孝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3
7.《比较职业技术教育》石伟平著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3
8.《网络教育──21世纪的教育革命》嘉格伦[美]著
9.《学习策略》蒯超英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1
10.《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顾英伟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10
11.《与共振──企业知识经济攻略》郭志强等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7
12.《e-learning》MarcJ.RosenbergKnowledgeManagementMagazineSeries2001.
13.RuthClark,IntellectualCapital:TheNewWealthoforganizations.NewYork:doubleday,1999,p.165.
14.EducationalTechnology_EducationalTechnologyPublications
论文:
1.伟平.STW:世纪之交美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策略的抉择[M].《全球教育展望》2001(6)
2.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育概览[M].
3.王希文.边远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思考[M].《中国高等教育》
4.德国职业教育的做法和经验[M].
5.李士杰.多媒体远程职业教育的教学特点与模式[M].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6.江伟.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新理念[M].《教育与职业》
7.孙琳.发展我国民办职业教育思考[M].真源在线
8.张社字.高职的发展:任重道远[M].中国教育报
9.李建求.工业化、信息化与中国高职教育的发展[M].中国职业教育网
10.于洪文.构建开放性的职业教育办学体系[M].《教育与职业》2001(5)
11.黄尧刘京辉.国际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第二届国际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M].
12.陶文庆.简析职教的现状和对社会的特有价值等特点及其发展思路[M].中国教育先锋网
13.科林鲍维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21世纪第一个10年的技术[M].中国职业教育网
14.张晓明.美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产教结合[M].成都教育信息网
15.苏民.面向21世纪社区教育模式探索M].《北京成人教育》2001(7)
16.杨启亮.适应与改造:学习化社会的职业教育M].《职业技术教育》2001(6)
17.许卫.校企合作发展高职教育M].《北京成人教育》
18.[德]VolkerIhde.迎接21世纪挑战的德国双元制职业培训M].
19.王兰.英国大学成人教育模式的演变及现状M].人民教育出版社网
20.MargaretDriscoll,"IndustryRepaot:1999",TrainingMagazine,October1999,p.46
21.1998ASTDStateoftheIndustryReport.
22.GloriaGery,"WhatisYourWeb-BasedLearningStrategy?"LearningCircuits,anASTDWebzineaboutdigitallearning,Feb.2000
23.BrandonHall,OpinionandArtsSection,ChronicleofHigherEducation,Vol.48,Aubust1999,p.B8
24.MarcJ.Rosenberg,E-LearningStrategiesforDeliveringknowledgeintheDigitalAge,McGraw-Hill,2001
25.WilliamHorton,InsideTechnologyTraining,January2000,p.17.
26.RogerSchank,"TheAttackonISD",TrainingMagazine,April2000,p.48
27.OnlineLearning
28.E-Learning_AdvanstarPublications
29.KnowledgeManagementMagazineandKMWorld
高职学生的主业是学习,应当尊重知识、热爱学习。作为成人教育的大学生,一定要珍惜宝贵的在校学习时间,钻研本专业以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拓展知识面增加知识积累,勤于思考敢于质疑。此外,学生还应响应科学发展观的号召,树立创新意识,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自己成为创新型人才。
二、尊师重道
尊师重道是指尊重教师的人格,重视老师的教导,尊重老师的劳动。古语有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人有三尊,君父师是也”等等。这都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于老师的“尊敬”与“爱戴”。当代成人教育的大学生应该秉承这一优良传统,尊重老师的人格、学识和劳动,准确把握“独立思考”的度,并正确对待老师的过失。大学生还应做到积极配合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经常与老师沟通,形成良好互动、实现教学相长。
三、换位思考
高职学生要换位思考。站在教师的角度思考问题,反思自己,去发现教师的优点,支持理解教师工作,拉近师生间彼此距离。师生之间应该要处于一种平等的交往关系,在这种交往关系中,教师与学生作为平等地位的人,相互尊重彼此独特的个性,自由而持久地交换意见,共享不同的人生经历和人生体验。西方建构主义学习观也认为,知识在被个体接受之前,对于个体来说毫无权威可言,不能把知识当作预先决定的东西教给学生,不能用权威来压服学生。良好的师生关系有赖于双方的共同努力。
(一)塑造心灵。音乐是以审美为核心,对学生进行感受、鉴赏及创造美能力的培养。
(二)教化学生。音乐是用愉快的形式表达深刻的思想,它能够愉悦人的身心,陶冶人的情操,使人的行为变得高雅。
(三)激发创造性思维。人类已经将音乐开发人类智能作为教育的基本途径了。许多杰出的人物都是造诣深厚的艺术活动实践者,如达芬奇既是美术家又是音乐家,爱因斯坦既是物理学家又是小提琴演奏家。(四)促进健康。高职院校学生以职业技能训练为主,学习生活枯燥,容易消极悲观、情绪不稳定。我们可以以绚丽多彩的音乐来吸引学生,帮助学生调节情绪,促其健康发展。
二、养成教育中音乐助力的发挥途径
音乐在高职生养成教育中作用不容忽视,那么,如何发挥它的助力作用呢?笔者认为:
(一)明确地位,加大力度不同时期的音乐代表了不同时期的文化特征,汇聚着丰富的民族精神,是人类历史的沉淀和智慧的结晶。它总是与人们的工作生活、学校教育紧密相连,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要素。虽然高职院校很早就开设了音乐课,但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如音乐课面向部分学生开设,授课形式单调,缺乏有效的考核方式等。高职院校应该明确音乐的地位,摆正位置,坚持养成教育寓于其中,学生综合素质寓于其中的理念,采取积极措施,利用音乐丰富课余生活,营造良好的环境,拓宽视野,提升品位,扩大范围,让更多的学生受到音乐的熏陶,多层次多渠道地满足学生心灵的需要,淋漓尽致地发挥音乐的作用。
(二)拓展内容,深化内涵目前高职院校音乐内容的设定大多停留在音乐技能上,学生望而生畏,违背了音乐教育的普遍性规律。在《全国学校高雅音乐发展规划2001-2010》中提到:“教学机构的优美音乐要充分以素养教学为宗旨,……让受教育者在接触音乐常规知识以及常规能力的时候,也重视养成热爱国家以及团体主义的意识,养成创造思想以及实际技能……”。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注重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将养成教育的内容渗透其中,改变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不仅要重视教会学生音乐能力,而且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合作精神、勤俭的生活态度及良好的行为习惯,拓宽音乐内容,提高音乐层次,深化教育内涵。
(三)增设课程,拓宽途径高职院校可以将音乐课程体系分成理论与实践两部分。理论部分包括“中国音乐赏析”、“外国音乐赏析”、“影视音乐鉴赏”、“舞蹈音乐赏析”、“基本音乐常识”等课程;实践部分包括“合唱”、“舞蹈”、“器乐”,还可以再细分。学校应根据本校实际,努力挖掘潜力,创设特色课程,促进音乐教学水平的提高,促使音乐教育工作持久开展,可以采用专业必修与公共选修相结合的形式,实行学分制,真正提高学生的整体音乐水平。
德国职业教育认为,能力培养不是教授出来的,而是训练出来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体现了职业能力综合性、整体性的特点,与我国职业教育提出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其实本质是一样的。但是在面对职业教育时更具体、更有操作性和检验性。本身把这三大能力目标作为一个整体来看,互相支持不可分割,同时所有的课程都围绕这三大能力来设计开发,把这种理念贯穿到每一个老师的每一节课当中。三大能力目标是一个不能分离的整体,作为高职教育者,要努力改变原有的重视“专业能力”,割裂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现状,把三大能力的培养渗透到每一门课程的教学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只有这样,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标才能真正落到实处。统筹三大能力的培养方案,也就是重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要从人才培养方案的系统设计到行动领域、学习领域的开发;从学习情境的设定到教学方法的选择,每一个教育环节都要根据实现职业综合能力这一目标进行精心设计,具体到教学方法上,德国为我们提供的3种方法:Planspeil教学法、Fallstudie案例分析法和Lernzirkel信息收集分析法中,笔者个人认为,采取前两者或者两者的有效结合方法是比较适合于我国国情的职教课程的设计框架。Planspeil教学法(简称Ps模拟实际操作),包括分析、决策能力,全面分析思考、解决矛盾的能力,交流能力,跨领域的视角,多专业、多岗位转换能力,总结提炼能力,写作能力和演讲能力(报告阐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每组针对环境、条件的变化,共同思考,共同决策,强调团结协作,激发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此方法需要有足够的硬件配套设施,比如隔断式教室以及学生上课座椅的摆放等。Fallstudie案例分析法案例研究是一种与行动和决策相关的授课方式,它涉及学习者的生活世界,并且学习直接向确定的、有收获的生活状况调整。比如在《会展设计》这门课上,笔者提出一个特装展览设计方案的竞标模拟案例,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又分成4个不同的角色(甲方:上海诗蝶DHC化妆品有限公司企划部主管企划部助理;乙方:北京威势唯美广告策划有限公司主持设计师设计助理),不同角色对学生的性格(女生、男生、成熟、开朗等)、能力有不同的要求(交际沟通、设计陈述、制作经费谈判等),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感兴趣的内容,选择相应的任务和喜欢的角色组成小组。模拟的4个角色对能力有不同的要求,对学生的性格特征也有不同的要求。但是这种教学方法不适合人数较多的班级教学,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比较适合35人左右的班级。
2高职课程标准的概念
来自《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的词条解释是:课程标准的结构,一般包括总纲和分科课程标准两部分。总纲规定学校教育的总目标、学科的设置、各年级各学科每周教学时数表和教学通则等,分科课程标准,列有课程门目表和课程分年表。这是课程标准的雏型。来自《教育辞典》的词条解释是: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颁布的规定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来自《简明教育辞典》的解释:其总纲部分,相当于我国现行的学校教学计划;其分科课程标准,相当于我国现行的分科教学大纲。结合相关的资料学习和个人高职教育工作的感受,笔者认为高职课程标准的概念应该是作用于指导某一门具体课程的规范性文件。其性质相当于现行的分科教学大纲,主要以学生职业素质(职业精神、职业能力、职业行为)培养为核心,为教学提供的人才培养计划文件。①课程标准的内容包括:课程总构思、课程设置目标、课堂内容(知识点、技能点、操作点等)、课程实施建议(教学手段和方法)、考核评价方法、教学资源利用。②需要注意的问题:a课程总体目标与专业设置目标相一致;b兼顾教育标准和企业标准,同时应在职业能力标准合格基础上适当提高;c突出专业核心能力,又以专业操作技能、现场解决问题能力为重点;d以就业为导向,合理协调理论知识和技能;e面向未来、积极调整、结合地方生产特点和服务区域经济。
3职业教育课程应当有怎样的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