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小学生综合素质论文8篇

时间:2023-03-22 17:36:3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小学生综合素质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生综合素质论文

篇1

岩坦镇中心小学 金龙鹏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为学校服务、为教学服务、为教师服务的意识,继续深化教学常规管理,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扎实指导学校开展校本研训活动,提升教师育人能力,努力推进素质教育;强化教学质量监控,有效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工作要点:

(一)深化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继续以贯彻执行以备课、上课、作业等环节为重点,督促和指导各小学语文教师深化、细化教学常规管理,促进语文教师教学管理工作规范化、精细化,指导、督促语文教师进一步优化教学的各个环节,提高教学效率。

(二)强化教学质量监测,提升教学质量

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小学教学质量监测工作,促进学风、教风的进一步好转和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新的一年,要求各小学继续加强监测工作管理力度,强化对全校教学质量的监控管理。在评价中,坚持运用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后进生平均分等要素,引导教学工作面向全体、促进学科教学水平均衡发展。

(三)稳步推进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

坚持以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宗旨,以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为目的,把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严防形式化、走过场,切实发挥综合素质评价应有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功能。

(四)扎实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提升专业素质

继续开展和督促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观摩和研讨活动,开展教学技能评比和优质课评选活动,为青年教师提供成长和展示的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开展教学论文和教学设计、案例评选活动,促进教师不断反思;重视经验的交流和传承,不断丰富教师的理论素养,进而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五)树立科研兴教意识,有效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规范教育科研工作,加强对课题立项的指导,使语文研究组能选择切合本校实际并对改进学校教育教学或管理工作有实际意义的研究课题;加强对立项课题的管理,力求学校的课题研究工作规范化,并且做到研究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过程,是学校相应工作改进的过程,发挥教育科研兴校、强师的实际效用。

(六) 利用龙头学校的辐射作用,带动全区教科研工作

以岩坦镇中心小学为依托,发挥样本校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开展帮扶和开放教学活动,带动全区校本教研工作迈向新的台阶。时常参加培训活动,将所学的知识,以点扩面辐射开来。

(七)组织开展各种竞赛活动,丰富校园生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三、具体措施

(一)进一步规范和落实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学效率

1、教研组活动:定时、定点、定主题内容,定中心发言。正确把握三维目标,同时确立一个专题研究目标,以提高研究的实效性。此外,老师要根据通知准时高质量参与活动。

2、备课:做到“三备”,即备三维目标,备教材,备学生。加强集体备课意识,注重资源共同分享,做到备课要“深”。

3 、上课:努力提高教学艺术,做到:求实、求真、求活、求新,充分利用现有的电教媒体,利用网上信息资源,拓宽学习时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师生对话应讲普通话,老师板书写规范字,课后写好教学反思。教师上好课及时上传教案及反思。

4、作业:作业设计要“精”,体现“轻负荷,高质量”的教学思想,批改要“细”,要规范、及时,注重纠错及情况反馈。

5、辅导:做好自己对学生补缺补差的工作。要因材施教,经常分析学生,善于捕捉学生闪光点,热情鼓励,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做好分层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展。

(二)深化教学研究,开展校本教研,提高教学实效。

1、组织教师继续学习《新课程标准》,改革课堂教学方式,促进师生发展。积极组织教研活动,学习领会有关教育教学理念,大家共同收益,共同提高。内容包括:

(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宽松、有趣的教学氛围,给学生以人文的关怀,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吸取知识。

(2)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培养学生语文运用、实践能力的同时,重视人文因素对学生思想感情的熏陶感染。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淡化繁琐的讲解分析,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主动实践过程中积累、感悟。

(4)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将教学过程看成是老师、学生、文本间平等对话的过程。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5)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习内外的联系,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渠道,增加语文实践机会,提高学习效率。

(6)讲求训练手段的多样性,提高练习有效性,尝试课外作业阶梯式,让不同学生学有所获,具有作业批改的现念,包括建立学生的错题记录。

2、听课:组内公开课必听,边听边思,及时评注,提倡同年级组老师相互之间多学习,多交流。 每学期期每位教师听课不得少于10节,教研组长不得少于15节。

3、公开课:鼓励教师上公开课或研讨课。每位教师每学年至少开一节课。做到专家引领和同组老师的努力相结合;上课、说课、听课、评课做到全员参加。并收齐研究课的全部资料存档。

4、利用学习型教师、名教师的优势,以点带面,资源共享,共同提高。

5、开展师生共读及共写随笔活动,加强小学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研究。

6、提高校本课程和结对子学校的课程教学质量。

(三)搞好学科活动,拓宽学生学习领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原则:尽量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活动中来,在参与中运用、在参与中体验。一年级配套课外阅读,激发阅读的兴趣。二年级童话创作,培养想象力和创造能力。三年级体验阅读,掌握初步的阅读方法。四年级编报,掌握组织材料,编排版面的方法,培养综合能力。五、六年级阅读感悟,培养初步的文学修养,做好读书笔记。

2、常规性活动:全校阅读考级活动、师生共读活动及各年级语文自行的竞赛活动。

3、做好学科整合。如:语文与信息科技的整合,利用信息课查找资料及写话练笔。语文与德育整合,结合活动写小练笔等等。

4、继续开展古诗词及名家名篇诵读活动。

四、活动安排:

九月份

1、制定教研工作计划;

2、学校开学工作督导;

3、检查教师教学计划;

4、集体备课;

5、学区小学教学常规达标专项评比。

十月

1、县小学教学常规达标专项评比;

2、优质课评比;

3、特色培训(一)书写培训;

4、语文教研活动,研讨“课堂有效教学”;

5、集体备课。

十一月

1、教师备课、作业、批改作业等常规检查;

2、期中复习;

3、语文教研活动,研讨“课堂训练的有效性”;

4、特色培训(二)书写培训。

十二月

1、集体备课,语文教研活动;

2、县主题活动:第二学段语文有效教学观摩展示;

3、教师备课、听课记录、作业批改等常规检查;

4、特色培训(三)书写培训。

一月

1、复习迎考;

篇2

【关键词】小学 语文 创新 改革

近些年来,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已经进入到了全新的阶段之中,想要对新课程体系教学要求进行适应,要求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必须要在学习方式、评价方法、评价目的、教学观念、课程内容以及课程目标等等方面实施系统性改革。但是,想要实现真正意义上教育教学的改革,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自身必须要树立起良好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识,将自身的观念进行更新,从教师自身做起,努力实现小学语文课程体系中教育角色、教学方法以及教育教学的改变,实现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内涵发展,将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任务完成,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培养出德智体美劳五方面综合发展、具有特长的人才。

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创新要明确教学目的

对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本质进行正确的把握,对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目的进行明确,这已经成为了教育教学改革能否成功最为关键的因素。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必须要将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小学生能力培养作为重点和关键。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要求小学生必须要在自身基础知识进行学习的基础之上,将综合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进行提高,因此,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以及创新必须要建立在基本技能培训以及掌握扎实基础知识之上,建立在掌握基本思维方法这一基础之上,将这一个重要思想在各个环节之中贯穿,更好地培养小学生自身创新思维的能力。必须要注重对学生写作、阅读、表达、听力等诸多方面的训练,在过去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读写进行过度重视,并不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这样十分片面,要求学生必须要通过读和听来进行信息的录入工作,更加要通过写和说来完成信息的输出工作,对自己的思想进行表达,所以,要求死方面必须要共同具备,缺一不可。在过去传统的语文知识传输工程中,教师必须要对语文这一门学科自身所具有的特点进行强调,将学习语文知识和生活知识、社会知识进行紧密联系,将学生自身的视野扩大,增强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以及兴趣。

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创新要创新教学方法

想要实施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以及创新,要求必须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这已经成为了整个教学改革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能够从本质上将教学的效率提升,并且使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想要创新教学方法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要将多种形式的教学进行相互结合,伴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进步,过去传统的语文课堂讲解教学并不能够满足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的需求,所以,必须要充分利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实施小学语文课堂教育教学,使得小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深层次和所方面理解,从本质上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比如说,教师可以通过唱歌、表演、绘画、小组讨论以及做游戏等等形式来使得孩子能够在学习诗句的过程中,对文章中道理进行理解,更为重要的就是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以及激情。

三、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创新要改革教学手段

当今形势下,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新型信息传递手段也越来越丰富,小学语文教学想要实现现代化,不仅仅是一种可能,更加是一种必要。利用电脑、投影、幻灯、录音、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能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很多语文教师不能够充分表达出来的知识和内容,收效之大已经成为了很多教师口头表达不能够企及的,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师将自身课堂容量加大,进而有效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能够使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化和具体化,充分利用现代的教育教学手段,将以往依靠文字符号以及口头语言传授知识这样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变,打破封闭式教育教学状态,凭借其鲜明和直观的形象,加深学生对于教育教学内容进行的理解,凭借其灵活和多变的教育教学手段,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进而使得教育教学能够变难为易,化繁为简,从本质上提升了小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能力。使得小学生自身听觉以及视觉等多种感觉器官都能够综合运用到学习之中,进而将小学生学习效率提升。小学生也能够在自身学习过程中,并用多种感官,达到学习效率最大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的教学手段中动画、色彩、声音、文字以及图片等等,以全方位和多角度地来对学生感知进行丰富。

结语:身为中华儿女,生下来就开始学习中文,在我国的新课程标准中已经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广大人民群众必须要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以及人文素养,具备开放的视野、合作意识以及创新精神,具有包括表达交流、阅读理解、运用现代技术搜集以及处理信息等在内多个方面基本的能力。语文一直都是人们交流沟通以及表达情感十分重要的工作,在学校教育阶段以及以后的工作和生活过程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小学语文一直都是孩子对中文进行学习启蒙的课程,具有奠基石作用。伴随着当前社会以及时代的不断进步,社会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小学语文自身的教学手段以及教学形式必须要实现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章泽天.让学生挺起生命的脊梁――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2006.

[2]李莉.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2002.

篇3

【关键词】初中生 综合素质评价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185-02

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教育评价的新发展,它是以落实、推进素质教育培养目标为目的的教育活动。综合素质评价是全面反映初中生的发展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一种全新的学生评价方式,能够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与导向功能,有利于引导学生实现自我认识,自我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素质和综合素质

广义上的素质是指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是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相对稳定的、内在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

综合素质是一个十分广泛的概念,它是个体道德、情感、意识、智慧、身体等多方面素质的有机结合,由多种复杂的成分构成。付旭明认为综合素质指的是凡通过学生学业考试不便、不能测试的,但关系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核心的素养。这些素质是课程标准提出的明确要求、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培养、通过考试不能或者不便测试的,但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基础素质。[1]

(二)评价与综合素质评价

陈玉琨在其《教育评价学》的书中指出,“评价”在我国的文字中是评定标准的简称。从本质上来看,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活动,是对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程度的判断。[2]

综合素质评价个人认为就是主体从多方面对个体的综合素质进行价值认证的教育评价活动。从而可以帮助个体明确自身的优点与缺点,进而为个体以后发展和进步提供依据。

(三)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

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则是基于对综合素质的理解,是各地区使用的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这些评价指标体系包含的维度有学习能力、道德品质、合作沟通、审美情趣、体育与健康等方面。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能促进初中生在德、智、体、美全面而健康的发展,使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和品质。促进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我国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2001年,国家教育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我国展开了一次大规模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其强调教师对其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反思和分析,主要以教师自评为主,学生、家长参与评价。随后,教育部专门制定了《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提出了关于中小学生的六个方面的基础性发展目标,而且对每个方面的范围都作了说明。六个方面的基础性发展目标的提出打破了长期以来“唯分数论”的理念,强调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

实施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对初中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的落实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初中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初中提高日常教学质量,促进教师进一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素质发展的新课程理念;有利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促进综合实践活动、音乐、美术、体育与身心健康等非学业考试课程的发展;有利于建立科学的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促进学校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一)各方评价主体对综合素质评价的认识与态度

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体是多元化的,包括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家长参与等。(1)自我评价。即学生写出自我描述评语,并提供荣誉证书等可作评价依据的参考材料。自我评价的实施有利于学生培养自我教育和自我认识的能力,发展健全的自我意识,促进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由于当前对综合素质评价的宣传和实施的力度不够,对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视和发挥不足,大多学校对综合素质评价的操作体系没有具体落实。学生对综合素质评价的认识仍属于初步阶段,对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方法、标准等方面的知识几乎是一无所知。(2)教师评价。教师评价主要是评定教师根据收集学生的资料对其评价,教师评价可以使学生清楚地认识自我。由于目前学校过于追求升学率的提高而忽视了对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视,致使教师缺乏一定的专业水平和责任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师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偏向,仍旧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进行综合素质评价。(3)家长评价。家长评价可以使学校与家庭紧密联系,保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而现实中,家长对综合素质评价的认识仅属于表面现象,而且认识的途径仅仅是通过学生、教师的言语对其有所了解。

关于各主体对综合素质评价的态度,无论是领导、教师、学生,还是家长,大多数都是赞成和支持综合素质评价的。当然,仍有一部分家长和教师不支持该做法,他们认为一方面学生在中考期间,没有真正发挥综合素质评价的作用;另一方面认为综合素质评价的步骤比较繁杂,增加了教师和学生的负担。

(二)当前综合素质评价实施中的问题

1.评价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对评价各主体的质疑是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之一。无论是学生自评还是互评,或教师评价,因各自所处位置与各方关系的局限性都难以保证评价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准确性。必然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科学性和公平性。

家长、学校对综合素质评价的认识有待提高。“分数论”已在人们的大脑中根深蒂固。家长最关心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关心不足。当前由于广泛追求升学率、趋同性的统一招生考试制度,学校评定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标准仍然以学生的成绩为主。

学生综合评价的结果更加受到社会的质疑。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的课程活动大多数都以考试为主,导致学生课外活动开展的不够广泛,从而影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开展,造成学生的许多过程记录、资料证据不能真实地获得。

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是高利害性的,公平、公正能否得到保证。由于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将被应用到高中招生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决定了众多初中毕业生的前途,恐有在操作过程中出现随意记录的举动。

2.对评价结果的思考

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具体行为进行评价。由于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学生考试的依据之一,评价的结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命运,这使家长和学生,有的甚至是学校本身都十分关心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为了提高学生的评价成绩,各种走后门或学校走过场搞形式等现象络绎不绝,这就导致了综合评价的信息会失去它的价值作用,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就得不到保证。

目前,初中生的教学依旧围绕着中考这个中心展开活动。这样的根本原因导致了学校、社会、教育机构为了追求较高的升学率,没有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上向学生提供促进其全面发展的教育。由于学生没有接受到全面发展的教育,当然也不能通过进行综合素质评价获得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一定能全面发展这项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三、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对策和建议

(一)完善综合素质评价的操作体系

1.加强培训与宣传

培训的对象包括各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人员、各班级综合素质评价人员。通过各层次的培训,使他们掌握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标准、意义以及方法,提高评价者和管理者的素质、水平以及责任感,确保评价工作顺利、高效地进行,提高各主体对综合素质评价的认识,为实施综合素质评价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加强过程监控和过程管理

在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的过程中,对于所有参与评价的相关人员应建立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那些、的评价工作人员给予必要的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要追究法律责任。综合素质评价是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为了确保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性,应该以过程性评价为重点。

3.加强学校的管理制度

学校作为实施综合素质发展评价的主体,必须加强学校的管理机制。第一,建立和完善学校评价组织,培养一支良好素质的评价队伍,并有严格的操作流程和规范,从而保证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的公平公正。其次,加强校园诚信文化建设,无论学生的自评、互评还是在具体活动中教师的评价,诚实守信教都应成为首要的指标与原则。同时,建立有效的公示制度、监督制度、制约制度和诚信制度。

4.加强对家长的宣传

综合素质评价也要面向家长和社会,从而得到家长的支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建立科学的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1.确定合适的评价内容

各地区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将《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生评价与制度改革的通知》中规定的道德品质、交流与合作、公民素养、学习能力、审美与表现、运动与健康等六个基础性发展目标具体化,在坚持科学性、适应性、全面性原则下,使综合素质评价具有可行性。

2.确定全面、科学的评价标准

综合素质评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评价标准是整个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最为核心的部分。为了保证综合素质评价的质量,需有一套完整的评价标准。在确定评价标准的同时应考虑到学生发展的多元化。在制定过程中,应遵循发展性、合理性原则,既要注意形成性评价,也要注意终结性评价。要合理地做到对学生的过去和现状的评价。

3.规范综合素质评价的方法

综合素质评价的一般都是以班级作为单位进行,由于综合素质的工作量及复杂程度比较大,大部分主体实施的方法都是主观评定,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受到质疑,因此,为了确保公平公正,提高评价的工作效率,我们可以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又可以减少工作误差。我们应该积极将现代信息化手段运用到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中。

(三)合理呈现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

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是用等级还是用传统的综合性评语来评价各有利弊,采用了等级加综合评语的方式,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四)创设综合素质评价的环境

1.基本保障

在综合素质评价的过程中,要确保综合素质评价的人力和物力各个方面到位。各教育部门领导、校长、教师和社会人士要积极组织宣传和培训的工作,制定相关的制度和操作程序,组织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工作,及时反馈评价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不足。教育部门应对各学校的硬件设备采取定期检查,以确保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有效实施。

2.公平与诚信保障

综合素质评价的公开是保证综合素质评价公正和公平的重要措施。负责综合素质评价的有关人员应及时公开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标准、过程和结果,接受社会和家长的监督。学校应建立诚信保障制度、监督人员,层层签订诚信协议书,对综合素质评价进行宣传、监督和评价并及时反馈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确保综合素质评价的有效实施。

注释:

[1]付旭明.对综合素质评价几个问题的思考[J].基础教育课程,2005,(04):14.

[2]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7.

参考文献:

[1]赵德成.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践的问题与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7,(7).

[2]张寒梅.中学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2).

篇4

创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不竭动力,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中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更是关乎祖国未来的大事,是落实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要求。为促进全校师生形成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气,云南师大附小自2001年开展了“少儿小博士评审”等一系列特色教育活动。

一、“少儿小博士评审”活动介绍

1、活动对象

学校五六年级学生

2、活动目的

“少儿小博士”评审活动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不断探究、求异求真,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基本方法和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实践创新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勤于实践、善于思考、乐于动手、团结合作、社会实践的综合能力,开阔学生的眼界和启发学生的心智,拓展素质教育的空间。并以“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成长”作为活动的宗旨。

3、活动内容

“少儿小博士”评审活动的研究和评审范围涵盖科学、社会、理想、学习、校园、健康、文化、生活八类,分社会科学类,小发明类,自然科学类进行评审,选材从贴近学生生活的普通事物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是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小博士论文可以是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调查报告、实验报告、观测报告、观察报告、发现报告、研究报告等。

4、活动的评审委员

学校成立了“少儿小博士”论文评审委员会,由校长担任主任委员,其他校领导担任副主任委员,教师代表、家长委员会委员和聘任的专家学者担任评审委员,负责论文的评审和答辩工作。

二、评价方案

1、评审程序(评审的步骤方法)

(1)初评:每年在指定的时间内将论文交给班级的评审委员进行初评,初评以审阅申报的材料为主,评委对项目进行资格审查和科学性审查。并在对所有项目申报进行全面审查的基础上,选拔一定比例的项目入围参加终评决赛。

(2)终评:评审委员会集中对网上提交的入围论文进行评审,评委评审主要遵从“三自”和“三性”的原则。三分之二的委员通过即可参加论文答辩。

(3)答辩::学生自我介绍、陈述论文的核心内容、交流写作体会、回答评委提问,并进行答辩,综合考察学生的表现后,现场打分,现场公布评审结果,颁发小博士荣誉证书。

具体安排如下:1 3月:在全校范围以班级为单位,科学老师为主,对自愿参加“少儿小博士”评审活动的学生和家长进行论文写作方法培训。24-5月:学生根据课题及研究计划做调查、进行研究,收集实验数据,并完成论文初稿。36月:科学老师审查论文,对论文提出整改建议。47-8月:根据指导老师的建议进一步完善科学实验、研究、完善论文初稿。510月:学生网上提交论文,评审委员对论文进行网上评分,评选出优秀论文。612月:从优秀论文中按网上评分遴选二分之一的论文参加少儿小博士答辩会,评出小博士论文,颁发小博士荣誉证书。

2、评审标准:活动的评价以“三自”和“三性”原则为标准:

(1)自己选题:选题必须是作者自己本人提出、选择或发现的。

(2)自己设计和研究:设计中的创造性贡献,必须是作者本人构思、完成的。

(3)自己制作和撰写:作者本人必须亲自参与作品的制作。项目研究报告必须是作者本人撰写。

(4)科学性:包括选题与成果的科学技术意义、技术方案的合理性和研究方法的正确性、科学理论的可靠性。

(5)创新性:包括新颖程度、先进程度与技术水平。

(6)实用性:指该项发明或创新技术可预见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课题研究的影响范围、应用意义与推广前景。

3、评价案例:

2004级金安六(4)班蔡嵩同学写的《玫瑰插花保鲜技术》的自然科学论文,他因为自己喜欢玫瑰花,但花期较短,那么能不能想办法将他的花期延长呢?从而决定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整篇论文认真准备了实验材料,制定了实验计划和方法,并详细记录了10个样本、四天中每天的实验情况和现象。最后得出了插在盐水中的玫瑰花保鲜时间比较长的结论,并找到了这一结论的科学依据。

案例充分体现了评审标准中的“三自”和“三性”原则,并收录在《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小博士论文集》里。

4、“少儿小博士”答辩评审细则

三、“少儿小博士”评审活动的实施成效

仅从2008年至今已有895名学生参与该项活动,372名学生获评“小博士”称号。参与小博士评审活动的学生数逐年上升。“少儿小博士”评审活动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创新能力方面收到了明显成效,学生对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强,动手能力、社会实践能力、观察实验能力、探究能力等均得到明显提高,科学知识的掌握以及科学意识、态度、兴趣的养成得以强化,促进了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我校有多名学生在全省和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重要奖项。

四、少儿小博士活动实施的意义

篇5

由此使我想起前不久的另一个报道,教育发展国际评估组织对世界二十一个国家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计算能力世界第一,而创造力却排名倒数第五。

两则令我们尴尬和忧虑的消息互为因果,虽然已经都不是新闻了,但我的心却始终平静不下来,它命令式地让我们不能不思考:我们教育改革的症结是什么?

宋代教育家胡瑗说过:“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本者在学校。”这话道出了我们教育改革的症结,即丢失了以德为本的素质教育,自然培养不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人才。多年来,素质教育非但没有取代应试教育,反而愈演愈烈,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围绕“一纸文凭”为核心的整体性的恶性循环圈。据报道,小学生的书包平均重达六七斤,他们自嘲说自己是“忍者神龟”。每天做作业两三个小时,没有休息日,只有补习日。中学生就更有过之而无不及了。而大学生学习又紧张不起来,毕业班的课堂空荡荡,学生不上课的最好理由是“找工作去了”。无形中本科四年压缩到三年,专科三年压缩到二年,研究生也常处于“放羊”状态,难得见导师一面。

当高考成为我们教育惟一的评价机制时,自然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错误“风向标”。比如,重学历轻能力,重知识轻技能,重精英化取向轻大众化取向,结果是阻滞和消磨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训练,学生只认“白领”,不肯也不甘做“蓝领”和“灰领”。似乎我们的教育方针都迷失了方向,大大削弱了培养“有觉悟有文化的普通劳动者”的教育的社会功能。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怪事:需高薪招聘高水平的技师。盲目扩招,毕业生多了,却加大了找工作的难度。重名校、重点校轻一般学校,结果是造成教育资源的不平衡不公平;重循规蹈矩的死记硬背轻独立思考的标新立异,结果是忽略和扼杀了“比知识更重要的想像力”和创新能力,这是中国大中小学生整体性的欠缺。在未来全球竞争中,我们在起点就已经输了,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也失去了支撑力。特别是重智育轻德育、体育、美育造成的恶果,令人十分堪忧。综合素质日益低下,在当今浮躁的社会氛围中,就演出着一出出丑剧和悲剧:论文抄袭、学术造假、校长受贿、师德流失、择校高收费、冒名上大学……当金钱的“铜臭”污染了圣洁的教育殿堂,学校再不是精神家园时,不得不说是教育的失败。

怨声载道的教育问题是有目共睹的。它不全来自教育本身,因为教育离不开社会的作用与制约。如今应试教育已经如同一列飞速行驶的列车,一般只在机制和课改上做些修补的措施怕是刹不住闸的。据报载,“作为高中新课改的核心内容之一,校本选修课从2008年出现在中学校园以来,就备受学生家长和媒体的关注。目前北京市三百二十五所普通高中所开设的选修课已超过三千门。”“然而,依据前段时间公布的2010年高考新方案,校本选修课无一被列入新高考的考查范围。在有限的时间里,是让学生开阔视野还是提高成绩?显而易见的答案让原本就失衡的天平瞬间就在‘积极备考’的舆论中为‘高考成绩’一边增加了砝码。”于是在应试教育巨大的惯性作用下,校本选修课纷纷被挤占,选修课形同虚设了。

可见教育的症结已非一招一式所能治愈,要解决问题还需超越教育界,非综合治理不能显效。比如,除了教育界的有力举措之外,让全社会再次解读并实现教育的社会功能才是治疗的根本目的。

题图 / 怎可心有旁骛 / 杨树山

【“杂文专版撷英”栏目作品

选自2010年3月28日、6

篇6

【关键词】兴趣培养 朗读技巧 情感 素质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应该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应该从朗读训练抓起。朗读到位了,课文内容理解了,才能体验文章中的情感,进而提高自身的素质。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从朗读着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来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老师在教学中运用激励性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成功的欢乐也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能够使学生产生好好学习的强烈愿望。其实很多学生都喜欢听到老师的表扬,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一旦老师能在学生朗读上进行适当的鼓励,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效果。记另外,根据小学生的心理,教师定期在班级里开展朗读比赛,给朗读好的同学实行奖励,这样更加激励有欲望的学生去读好课文。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男女赛读、小组赛读。实践证明这个方法比较实用、有效。

二、教会学生学会朗读

很多学生会读课文,但是不会朗读课文。怎样教会学生朗读呢?我总结了以下几个方法:

1、教师范读

要让学生学会朗读,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老师是最直接的教材。教师的范读有助于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向师性”,激励学生刻苦勤奋地学习;有助于组织学生的注意和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最佳心境中获得最佳学习效果。除了以上几点,我认为教师的范读还有着增进师生时间的感情、融洽师生关系的作用,这是我走上教学工作的切身感受。教师的范读把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传递给学生时,也把教师的感情传递给了学生,从而很容易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2、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时,教师可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一般常见的朗读方式包括带读、个人读、范读、分角色朗读、齐读、自由读。在进行朗读训练时,要教给学生一定的朗读方法和技巧。小学生朗读,教师应抓住语调、重音、停顿、语气等几方面,指导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要做到字音正确清晰,对汉字结构复杂,一字多音,朗读时要注意分辨多音多义字,要按义定音,要求学生对形声字不能轻易读半边。遇到不认识的字,要勤查字典,还要注意不添字漏字。把每个字都读得标准,才能为正确地表情达意打下良好的基础。小学生在朗读时,语句要流畅,要把语句读得明明白白,干净利落,不能任意添字、漏字、颠倒、重复、中断,也不能像平时说话那样用词随便,不讲究节奏,任意破坏作者语言的完整性。如果读得拖泥带水,结结巴巴,就会破坏文章的表现力,还会造成语意的费解和误解。所以教师要想学生读好课文,就要多加指导,教会方法和技巧,这样朗读时感情丰富。

3、创设情境进行朗读

人在不同的情境里会产生不同的情感,由于小学生生活阅历较浅,再加上和作者所写的内容时空差距较大,朗读时很难体会出作者当时的心情。首先,教师可以运用借助图片、播放音乐、运用语言描绘情境等多种方法,创设适当的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教材所描写的事物,激发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反复朗读,其情感会随着课文内容而自然流露。教材都是图文结合的,合理地运用课文插图、大屏幕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是客观上的条件。其次,在学生朗读时,老师应采取激励的方法鼓励学生。学生读得声情并茂,教师适当地给予表扬,让学生更情愿的去读;朗读不到位时,教师也应给予鼓励,这样能促进学生的积极性。

三、从朗读中体会情感,培养学生素质

古人曾说:“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也。”如何才能使学生达到“乐之”的境界,不仅是朗读教学,对于其他学科来说也是一种需要不断探讨的问题。在朗读教学中为学生创造适当的情境,可同时增强情感和认知两种心理活动的强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将学生置身于情境渲染之中,在积极的心理因素形象下去感受课文内容,以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效果。教育家布鲁姆把人的情感比喻成“潘多拉魔盒”,他强调证实在这个“盒子”里可以找到那些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人生性质的能量。小学语文教学应当用教材中所蕴含的高尚的思想道德之美去感染学生,去打开这个“盒子”,去塑造儿童美好的心灵。

四、离开课本,多朗读课外书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篇7

【关键词】信息技术;素质;问题;教学评价;教学内容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深入发展,信息技术日益成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的重要技术手段,在目前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普及的情况下,提升学生信息化素养,掌握利用信息化技术帮助自身学会一种高效方便的获取知识、学习知识的手段,成为一种体现我国初级教育综合实力和人才素质的的重要方式。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现状

2000年教育部发文要求将信息技术作为中小学学生的必修课程,而且还要求将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促进教学手段现代化、高效化,全方面提升学生在信息化时代的学习能力与自身综合素质,提高我国的教育竞争力。根据相关资料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国90%以上的中小学都已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在绝大多数地区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程。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已经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十多年的发展过程已经取得了重大成绩,教学手段不断丰富,学生信息化素养不断提高。但是从教学内容、教学质量以及评价方式上,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与传统课程如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发展问题。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课程,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仍然任重道远。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各地区对教育经费投入的不断加大,互联网与计算机已经走进绝大多数课堂,但不可忽视的问题是,至今依然有一些偏远落后地区无法达到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要求。但无法否认的是硬件设施的普及已经达到很高程度,最为关键的问题是教学人员素质的提高,在教育领域,光有硬件设施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自身素质水平对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任何新技术、新的教学手段的应用如果离开了教师本身全面参与,再先进的教学方式都无法取得好的效果。因此在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水平全过程中,不仅要有硬件设施的支持,还要在教材的编写、教师自身素质提高和全面积极参与、教学方式、教学评价上进行新的改革推广。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对象是学生,缺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也是不行的,首先信息技术教育应传达给学生积极正确的理念,合理利用互联网和计算机获取知识、主动学习、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是在信息化时代掌握一项基础工具,为自身今后的学习、成长和发展提供必备的条件。教师必须通过教学内容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积累锻炼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可以从互联网上搜集资料做一些小发明,喜欢编程的学生可以编写一些小软件实现个人身高、体重等个人健康情况的监控。

(三)教学评价方式单一,传统课程的评价主要由考试成绩作为重要指标,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项相对较新的课程,理论学习固然重要,但是信息技术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传统的教学评价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在评价学生综合能力上暴露出许多弊端,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信息技术的教学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且注重学生间的交流,信息的交流与共享显得十分比要,无论是教师、学生还是家长应该更广泛的参与到教学的评价中,使学生在教学中提高自我认识发现自身的价值,学会批判和反思。因此在教学评价环节上,要实现评价方式多元化,信息技术的学习上比较能体现出交流性与互动性,学生群体间的互相评价应成为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评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多角度全方面的思考方式,帮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应体现出开放性与灵活性。

(四)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在于学生信息获取、交流传递、团队协作以及应用处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教学应体现出开放性、多元化、互动性,因此在教学环节,信息技术教材的选择应该充分考虑,教学内容应该注重实践效果,学习内容应该包含运用信息工具对信息获取、判断、处理;信息创造和交流协作;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及其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决策处理。教学内容应能考虑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充分尊重各人兴趣爱好,而不是简单机械化的教学。

三、小结

信息技术教学更注重的是学生自身信息素养的培养,而不是具体理论的学习,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应体现多元化,在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上不能简单地采取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指标,应充分激发学生自身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在教学手段上要体现开放性。

【参考文献】

[1]罗晓丹.初中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的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黄果.新课标下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篇8

论文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创新,实践

 

21世纪是高新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世纪,只有具备大量富有探索和创造精神的创新型人才,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掌握先机、赢得主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要从小抓起。小学是人生成长中的重要阶段,重视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探究和实践能力,形成独立的人格,促进全面发展。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和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小学科学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不可否认的是,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总体情况仍不容乐观,特别是在农村小学,由于基础设施、经费投入和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科学课往往由主课老师兼任,存在着不少虚于应付的现象。农村小学生是我国小学生的主体,如何上好农村小学科学课程,开展科技实践活动,提高农村小学生的科学素质小学生创新,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

一、转变观念,关注农村小学的科技教育

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不少学校对科技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科技活动存在着参考文献的。

2009年,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科协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的意见》,提出必须将中小学的科技教育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切实抓出成效”,“中小学校要把科技教育纳入学校的工作计划”。同时还联合发文评选福建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学校。这些政策文件的出台,对推动中小学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课堂教学是科技教育的主渠道,只有教育主管部门重视科技教育,把科技教育纳入学校教育质量的考核范畴,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科技创新活动才能受到应有的重视,得到蓬蓬勃勃的发展。学校领导要重视科技教育,把科技创新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配备专业的科技辅导员,开足开好科学课程,为学生参与科技活动创造更便利更优质的条件。要加大对农村小学的资金投入,使农村小学的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得到有效改善,为科技活动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和人才支持,使农村科技教育得到较快的发展。

二、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开展创新教育

农村小学在自然资源等方面存在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要立足于农村的发展现状和办学优势,认真分析本地区、本学校的有利条件,充分关注挖掘本地区的自然资源、社会人文资源以及学生身边的生活,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形式、富有特色的科技创新活动。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福清作为著名的侨乡,改革开放以来更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大批富于冒险和吃苦精神的福清人,漂洋过海到世界各地谋生免费论文。海外华侨对家乡的投资,带动了家乡的经济建设,给家乡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为此,我们围绕“家乡”的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热心人,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变化,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怀和高尚情操。如开展农村居住环境调查小学生创新,记录农村村容村貌发生的巨大变化;组织学生到石竹山、瑞岩公园、天生林艺等旅游胜地开展活动,探讨旅游资源、旅游经济对农村经济的拉动作用;人们出行的交通工具的变迁,公路、高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等等。学生参与这些科技实践活动,不仅丰富了课余生活,又增长了科学知识与创新能力。

延续多年的“家乡的水--关注水资源”调查活动,对福清的母亲河—龙江进行了持续的关注和跟踪。20世纪90年代,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龙江周边区域重污染企业、畜禽养殖场大量兴起,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随意倾倒,使龙江水水体出现富氧、黑臭现象,一度被列为全省12条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从2006年3月开始,福清开始对龙江流域实施修复性“大整容”,对28家重污染企业进行关闭或限期整顿,对近 1600家龙江流域的禽畜养殖场进行拆除,投资3.7亿元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等等,使龙江的水质逐步得到改观。学校所在地正处于龙江的中下游,我们通过走访村民、实地勘察、查阅资料、对比试验等方式,组织学生展开对龙江水质的调查,探讨龙江水体恶化的原因及解决的办法等等。同时,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龙江的今昔变化,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加强培训,培养富有探索和创新精神的科技辅导员队伍

科技辅导员科学素质的全面提高是青少年科学素质提高的重要前提,教师的正确启发和引导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巨大的影响。农村学校科技创新活动的蓬勃开展,需要大量具备专业知识、乐于奉献的科技辅导员的参与。只有教师自身对科技创新活动有充分的关注和理解,对学生的培养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卓有成效。相比起城区小学,农村小学教师更需要接受系统性的科技教育培训,培养专、兼职结合的科技辅导员队伍。学校要为教师开展科技工作创造方便条件,为他们提供培训、考察、交流、学习的机会,要采取适当的奖励措施支持教师参加各类科技竞赛,提高业务水平。同时,教师在日常教学和实践中,要及时吸收新科技知识并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中,要善于总结和反思,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理论和教学辅导能力。老教师要充分发挥?孕陆淌Φ拇帮带作用,ü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形成良性循环,打造出一支富有探索和创新精神的专业科技辅导员队伍?

要充分发挥优质校的辐射和示范作用,使农村小学教师小学生创新,特别是偏远贫困的农村小学教师的培训和学习长期化、制度化。今年4月,省教育厅出台了《关于推行义务教育小片区管理的实施意见》,提出“义务教育小片区管理”,要求在试点城区“以片区内的优质校为龙头捆绑周边一般校,实行“师资互派、资源共享、学、捆绑考核’的管理模式”,提高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虽然目前只针对城区学校,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试点工作的逐步展开,会有更多的农村学校从中受益,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城区校与农村校在师资、资源等方面存在的巨大落差。教育主管部门要大力加强优质学校与农村学校的“结对子”和帮扶工作,加强对已有在岗的农村科技辅导员的系统性培训,提高农村科技辅导员的指导能力和业务水平,使义务教育实现真正的公平。

四、精心组织,制定完善的科技创新活动评价体系

任何一项活动的顺利开展,都需要组织者的精心策划和细致安排。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这并不意味着针对少数学生的精英教育,而是培养全体学生作为独立个体消化和吸收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带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和发展。农村小学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要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全体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根据各个年龄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差异,制定恰当的学习计划和研究内容。

首先,要善于围绕主题开展系列活动。教师在活动前要充分做好调研工作,围绕一个明确的主题进行设计规划。科学性、趣味性、知识性和实践性原则是农村小学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原则。要着眼于学生的周边生活,充分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设计符合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的科技活动:如以“传统”为主题,开展对当地风俗习惯、古建筑、中草药、方言、旅游景点的调查等;以“三农”为主题,关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农民的吃、住、行等方面入手探讨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新变化等;以“防灾减灾”为主题,开展对地震、火灾、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的认知和预防工作,提高学生的自救能力等等。这些主题活动的共同目的在于提高农村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科学素养,引导学生从小关注生活、热爱传统文化、树立良好的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其次,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接受性和可塑性很强。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免费论文。一个人只有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钻研、去实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利用宣传板报、科学讲座、科技游园、创意大比拼等方式让孩子在玩中学、做中学,在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科技活动中提高小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热情。科技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要采取分阶段、按步骤的原则,避免活动的随意性和无序性。活动的每一个阶段都预设好明确的目标,在活动中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改小学生创新,以便更好地完成任务。

第三,采取分组协作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鼓励生生合作,在分组合作中培养学生与人相处的人际交往能力,树立团队意识。教师要按照科技活动的需求将学生分配成若干个小组,小组间的成员要轮流承担不同的角色,以便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得到锻炼。学生分工协作的成果以团队为单位分别进行汇报总结。总结的形式要多样化,如手抄报、演讲、汇报、评比、演出等等。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角。

第四,建立较为完善的过程评价和结果评比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以评价激发学生参与体验、善于创新的热情和潜能。教师在活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实时跟踪与指导,注重对结果的及时评价和跟踪。在评价体系中要注重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师生评价、学校评价相结合。学校要将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作为期末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指标,让科技创新活动作为学校的日常工作和教学特色,得到长期的延续和发展。

总之,农村小学科技活动的开展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在目前教育资源分配尚不均衡的情况下,要加强优质学校、城区学校对农村学校的帮扶。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加大对农村小学的投资,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培养一支富有较高专业素质和责任感的科技辅导员队伍,进一步开展农村小学科技活动,推动农村小学科技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福建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科协文件《关于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的意见》

[2]《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艺术》邓泽华、戴季兰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

[3]《反思科学教育》丁邦平《中国教育学刊》2001.22

[4]福建省教育厅《关于推行义务教育小片区管理的实施意见》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