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传统文化艺术论文8篇

时间:2023-03-22 17:36:3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传统文化艺术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传统文化艺术论文

篇1

1.1中国传统色彩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在现代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融入中国传统色彩,并不是简单的进行渗透,而是将现代艺术设计理念与传统文化要素较好地融合起来形成新的艺术设计观念。因此,在现代艺术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设计者积极寻找中国传统色彩的内涵,并且将传统色彩灵活应用到现代艺术设计中,促使现代艺术设计作品充满丰富的传统色彩。虽然艺术设计在色彩应用方面体现着各个时代的精神内涵,但是作为中国传统的色彩始终被人们尊崇。很多设计者将中国传统色彩应用到现代艺术设计中,从而创造了众多杰出的作品。其中中国传统色彩应用最为典型的就是中国红,中国人们始终喜欢红色,甚至红色被作为中国人民的精神灵魂。中国红在经过长时间的沉淀,象征着热情、奔放、团结的民族品格。如美国的可口可乐公司在春节期间推出的广告。其在中国市场的宣传过程中,广告内容就将传统色彩与艺术设计较好的融合在一起。在这则广告中我们可以看到整幅画面红色的背景,同时也能够看到穿着红色衣服的福娃和身穿红色衣服的人们,同时手举可口可乐展现出一家人高兴、和谐的画面。

1.2中国传统书法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在现代艺术设计的过程中,文字的作用不仅仅是传递设计作品的信息,更发挥着传承中国历史文化的作用,这也就对现代艺术设计文字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观察这几年的艺术作品,我们便能够清晰的看到很多作品中的文字都是经过电脑合成,这样的字体与书法相比缺乏灵动性,呆板生硬,缺乏内涵。然而,将传统书法较好的融合到现代艺术设计中,能够较好的体现现代艺术作品的风格。不同的书法具有不同的文字特征,不同的文化特征对艺术设计作品产生的影响也就不一样。其中篆书代表着高雅;隶书代表着古朴的特征;草书代表着活泼和灵动。通过将中国传统书法较好的应用到现代艺术设计中,有利于将作者的思想情感更好地体现出来,为艺术作品增添精神内涵,从而引发人们的共鸣。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中国印”的设计,就是传统书法与现代艺术的完美结合。设计者通过深入理解中国传统书法的内涵和含义,然后将其灵活的应用到中国现代艺术设计中,从而创造出非常灵动的标志。这个标志通过自身蕴含的内涵有力的向世界传递了“新北京、新奥运”的全新理念。为了将传统书法灵活融入到现代艺术设计中,便需要设计者深入理解书法表达的意义和内涵,然后将书法内涵的经典之处进行总结。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艺术设计作品具有更强的魅力。

1.3传统吉祥图案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在中国民间艺术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很多关于吉祥的图案。这些吉祥图案大多数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代表着人们对幸福生活和吉祥平安的美好期盼,并且在不断传承的过程中得到了完善。其中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包括“福禄双喜”、“龙凤呈祥”、“年年有余”、“如意纹”、“云纹”、“龙纹”等。这些吉祥图案包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具有较强的象征意义。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如中国联通的标志。这个标志在设计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佛教的“盘长”图案,从而让整个标志都充满了东方神韵。同时这个标志环环相连,蕴含着“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相辅相成”的公司文化内涵。除此之外,还有中国华夏银行的玉龙标志、中国移动公司和中国邮政的回纹图像标志。这些现代艺术设计作品都是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元素的延生和分解应用,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寓意,并且准确形象的将设计者的思想理念体现出来。但是,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应用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时,不仅要注意对吉祥图案形的把握,还应该注意吉祥图案的“意”。只有深入领会了传统吉祥图案的意蕴,才能够灵活应用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有效提高现代艺术设计作品的价值。

2结语

篇2

摄影与绘画同属于视觉艺术范畴,两者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有着共通之处,二者都属于平面艺术表现形式,将三维甚至运动的事物,通过艺术的构思和表现手法将他们在某一时刻定格,然后展现给观众。只是摄影和绘画在将三维的现实事物进行二维的艺术转换方面有着不同的方式而已。绘画分为写实和写意两个方向,写实的绘画与摄影艺术有着较大的关联性,都是将某一时刻人所看到的视觉现象尽量地还原出来,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还原现实;而写意的绘画艺术更多的是突出现实所暗含的意境之美。从表面看来这和摄影的意图相去甚远,但是现代摄影创意却试图将摄影艺术与写意绘画联系在一起,让摄影不仅能够记录现实,同时还能够利用特殊的艺术构思和艺术手段,表达生命的意趣之美,为摄影艺术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由于中国绘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的摄影作品都或多或少地借鉴和运用了中国画的意境。因此,在中国摄影史上,许多摄影人在创作中,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中国绘画的表现手法来表达强烈的主观情感和特有的意境。中国的集锦摄影和影画合璧就是以摄影的形式表现中国画的形象和意境,而且这是中国特有的,有着独特的魅力。中国摄影师之所以借鉴中国画艺术,是因为中国画艺术的特殊意境美,这种意境美蕴含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和哲学思想。

在不同派别和风格的中国画中,被借鉴得最多的就是山水画,而且写意山水无论从表现形式还是从内容方面都跟摄影有着内在的共通之处。例如山水画大都意境恢宏,山峦重叠,树木苍翠而古朴,人物与苍茫的大山大水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且每一幅山水画都给人不同的感觉,这种苍古高华之中所蕴含的哲思和意趣,正是中国山水画的独特之处。另外山水画一般采用黑、白、灰来表现山水的色调,简单的黑、白、灰就能够营造出千变万化的意境,同时还能够彰显山水的凝重和浑厚,这与摄影当中的黑白片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中国人对山水情有独钟,诗歌以及画作中对山水的描写最多。中国山水画在技法上高超,而且色彩的层次丰富,大量运用协调和晕染的技巧,对于色调的冷暖、浓淡以及厚薄、交错的关系能够给予很好的处理。中国山水画的细节丰富,不仅是对山水本身的模仿和描绘,更重要的是画中的意境超出了纯粹的自然美,这给摄影技术的突破带来了很大的启迪。

二、以郎静山作品为例分析

郎静山开创了中国画意摄影的先河,他的摄影作品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强烈的轰动,他的集锦摄影以及影画合璧已经成为了现代中国摄影的一个重要流派。《湖山揽胜》是郎静山个人较为得意的一幅摄影作品,第一眼看到这个作品的时候我们会觉得这不是摄影作品而是一幅国画,但是它的确是一张照片。这让人不得不感慨中国摄影师的技术和对中国画在摄影技术上的创新。这张作品采用了中国画的构图方式,画面的重点放在了山水上面,画面的右侧一点,老翁在眺望远处的山峦雾霭只是画面中的点缀。在近景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奇石、松鼠,与画面远处的村落、湖边的倒影形成一种对比。这张作品体现出了中国画的意境,人类在自然界中永远是渺小的,这也是受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影响的结果。

三、传统文化背景下摄影的未来前景

现代摄影已经不再拘泥于利用镜头语言对现实进行忠实的记录,而是将摄影家的创意思想加入摄影艺术当中。中国传统文化一直被现代的视觉艺术作为设计之中的特色元素,以展示中国的民族文化风格。例如,现代摄影当中有一些将中国的京剧元素进行摄影化处理,并且利用中国国画的用色和意境,在一张照片当中融入了京剧元素、国画的构图以及中国的书法,用摄影的技法把这些元素糅合以表达自己的意图。在对近代人类文明的记录上,摄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摄影在记录历史的基础上,也在视觉艺术的道路上有了更大的发展。现代社会人类审美意识的提升,促使现代艺术开始走上将各种文化加以融合的道路,艺术本身就是相通的。因此摄影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上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与中国画的融合可谓走在了中国现代艺术的前列。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摄影艺术融合创造不同的表达形式,是将来摄影发展和传播传统文化的一条新渠道。二者的相互促进和相互影响,也能使中国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中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的文化大国,悠久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文化瑰宝。就中国的传统文化而言,传统音乐、民族戏曲、国画、对联艺术等都是其中的精华。

篇3

在中国雕塑艺术的历史长河中雕塑的艺术体系一度都趋向于西方在雕塑艺术创作中运用西方的艺术结构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意境或是运用西方的技术来表现我们传统的题材。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相互交融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创作基点对于争取世界的认同、文化的趋同有着重要的意义。

2.中国传统文化在雕塑艺术中的表现形式

2.1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雕塑材料在雕塑艺术中的运用

劳动人民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生产和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青铜器、冶炼技术的出现到陶瓷、火药的发明体现了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些材料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载体的身份屹立在国际文化舞台上体现着中华文明的精髓将这些材料运用到雕塑艺术中使得雕塑艺术作品也呈现出独特的中华传统文化属性。

2.2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理念在雕塑艺术中的表现

在当下社会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六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六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内心慢慢走向孤独和焦虑,生活的压力似乎把人塑造成了精神复制的工具使人变得麻木又疯狂而中国的传统文化理念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这些传统文化理念人性化的一面对于给人以心灵上的慰藉具有非常及时的作用。将这种人性化的传统文化理念运用到雕塑创作中,将会对雕塑艺术领域产生重要的影响推动雕塑艺术向更高更远的方向发展。例如台湾的雕塑家朱铭创作的《太极系列》和《人间系列》就是从自己对生活的真挚感受出发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中出发在塑造中国风骨的同时才巴作品与自然融为一体,也把自己对生活对艺术的真诚融入到了作品中去。

2.3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雕塑艺术中的运用

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对于如何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融入雕塑艺术中是当代许多雕塑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它是在继承传统的文化要素的基础上与现代的雕塑作品进行有机结合是历史与当代的叠加既是对特定文化的解读汉是对真实生活的再现。例如J段山造型、阴阳八卦图、龙门石窟等。

3.在雕塑艺术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施策略

3.1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俗话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因此在雕塑艺术创作时一定要立足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弃去糟粕在继承传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注重创新既不能一成不变池不能盲目模仿要用发展的眼光去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熠熠生辉。雕塑艺术创作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吸收西方的优秀文化胞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态度进行创作使得我国的雕塑艺术朝着国际舞台发展。

3.2加强传统本土文化推广战略

近年来我国的政治、经济、外交等都得到较大的发展综合实力逐步增强政治、经济的发展也使得我国的传统文化再次获得话语权传统文化日益向外输出作为我国文化艺术代表的雕塑艺术也必须以崭新的姿态走向国际的舞台。所以加强对我国的文化推广战略和加大文化宣传力度往重对本土文化的挖掘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具有重要的作用。

3.3突出艺术家的指导作用

艺术家对传统文化在雕塑艺术中渗透的引导作用不容忽视,成功艺术家通过雕塑作品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展现在世人的面前,加大了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尤其是在雕塑作品获得艺术品市场和当代国际展览的认可后更可以将传统的文化推向主流文化意识轨道进一步加深传统文化对雕塑艺术的影响。

4.结语

篇4

在当代艺术国际语境中,陕西高校中国画教学率先展开了教学改革。主要方式是在传统文化基础上,以传承中华文化精神为核心,让学生学习国学、培养中国哲学精神和审美风格、审美趣味,建立传统国画评价体系,进行高校中国画的系统性教育。首先陕西高校的中国画教学在课程设置上重视传统艺术和国学内容的融入,保障了传统艺术的技法和形式传承。国学对于中国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可以说是母子的关系。国学包括传统文学、传统艺学等类别,诗书画印的统一性是在元代就形成的成熟绘画思想,历代中国画家尤为强调“书画同源”。而更早的“气韵说”更是强调了虚无缥缈的“气韵”高于骨骼、色彩的准确性,而“气韵”从何而来,就是传统文艺带给画者的深厚的品格底蕴。所以重视国学、研习国学是进行中国画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条件。陕西高校的中国画教学在大一设置了“国学基础”和通识课程“大学语文”一起强调了传统艺术中文学的重要性,更设置了“先秦文学”、“唐宋散文家”等选修课。此外在大二、大三的课程中,亦设置了与传统艺术相关的选修课,如“古画艺术鉴赏”、“传统绘画装裱艺术”等课程,通过学分的掌控让学生主动地进行传统艺术技能和知识的学习。而在专业课程中,设置有“陕西剪纸”、“陕西风情国画创作”等课程,很好的将地域性的传统艺术融入到教学体系中。在具体教学体系中,亦设置了讲座课程,聘请陕西传统艺术大师、工艺大师进入高校校园,开办讲座,与学生进行互动。通过课程的设置,陕西高校中国画教学主要成分为国学教学、地域传统艺术教学、传统中国绘画教学三部分,这些都具有传统艺术极为活态的、持续的传承力度。如陕西高校中国画教学的专修课学习主要从学习经典画谱如《梅花喜神谱》、《高松画谱》等入手,不再单纯沿用西方素描色彩训练作为绘画基础,而是以传统绘画艺术作品、经典作品为主步入中国画的学习程序中。这样能够让学生学习到纯粹的中国画作品的精髓,更好地以传统哲学思维看待国画创作,进行笔墨的传承和形式的传承,更好地传承了传统艺术精神。其次陕西高校中国画教学通过教学实践基地的教学活动,传承了传统艺术的基本艺术语言和形式。实践基地的教学在绘画专业中是主要的一种教学形式,通常在教学实践基地以自然风景写生为主,如河南的太行山历来是河南高校国画山水科目的主要教学实践基地。但在陕西高校中国画教学中,则常以石窟寺、博物馆、民俗馆等人文资源集中区域为教学实践基地,让学生前往这些地方,临摹前人精美的石窟壁画,体会经典的传统艺术雕塑形象,摹写经典的传统画作。这样不仅充分利用了陕西传统艺术资源,更在高校国画教学中传承了传统艺术,使学生通过临摹和体验将传统艺术的形象和语言融入到自己的国画创作中。最后陕西高校的中国画教学通过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传承了传统艺术的精髓。如前文所述,传统艺术是有着与西方迥异的哲学思维作为背景的,单纯以写实性来评价当代中国画创作与教学是有局限的,片面的。陕西高校的国画教学在整体教学理念中转变了这一单一片面的评价体系,转而以传统艺术中的笔墨趣味、情感抒发为主建立的评价体系,如中国传统南宗画派认为好的画作需要“气韵为上”,不以形似为主,但讲究整体画面的协调和独特的笔墨意趣,讲求水墨恰当的比例和墨分五色的精妙,更重视留白、全景式构图和散点式的透视效果等。这些评价准则都是与西方古典写实原则迥异的。通过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陕西高校中国画教学传承了传统艺术的品评标准,更进一步地传承了传统艺术内在的哲学精神和艺术形式语言。在教师普遍建立的传统艺术评价思维的大背景中,学生更对传统艺术所需的技法、意趣和文艺功底感兴趣,产生了主动学习的动力,从而促使了传统艺术的现当展。

二、陕西高校中国画教学对传统艺术的发展

当代高校艺术教育并不局限于对某一艺术的完全传承复制,更多的是为了其适应新时代的新发展,以及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向。传承是为了创新和发展,传统艺术在高校中国画教学中扮演的是手段和方式的角色。陕西高校中国画教学通过研习国学、学习经典传统绘画作品、体验品味传统艺术文化形式如建筑、雕塑、壁画,以及建立完善的传统艺术评价体系很好地传承了传统艺术,但其目的并非是复制传统艺术,而是在高校国画教学中发展传统艺术。陕西高校中国画教学对传统艺术的发展主要有三点:第一是促进传统艺术的原态发展。陕西高校中国画教学以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和教学评价等形式融入了传统艺术,对其进行了有益有效的传承发展。如陕西传统的剪纸艺术在高校教学和科研研究的体系中得到了保存,使一度濒于失传的剪纸艺术以及刺绣艺术等民间其他小众艺术种类得到了保存式的发展。再如陕西的窑洞建筑艺术审美风格在高校国画教学中融入了教学创作内容中,对窑洞建筑的原态发展具有一定的保障。我们还通过课程、实践活动等形式促使学生对传统经典艺术作品展开主动研习临摹,是传统经典艺术作品赖以原态保存发展的外在条件,这些形式都促进了传统艺术的原态保存和发展。第二是促成传统艺术的创新发展。陕西高校中国画教学以临摹经典作品为手段展开创新式的创作型教学,在学习传统艺术的独特艺术语言和形式基础上,融合时代主题进行创新发展:如以陕西黄土高原的地理风貌色调为色彩创新水墨类别创作;以陕特建筑艺术为创作主题运用传统皴法、线描技法进行新型国画形式创作;以传统界画艺术为形式进行新城市题材国画创作等。这些都是在传承传统艺术的基础上进行的融合式创新发展。正如传统国画画论中所言:“可从者从之,宗也,不可从者违之,亦宗也”,它从原态传承和创新式发展两方面论述了两者都属于传承发展的途径。陕西高校中国画教学通过各种形式丰富了传统艺术的艺术表现语言,扩充了传统艺术的创作母题,促进了传统艺术在新时代的新发展。第三促进传统艺术的材料发展。陕西高校中国画教学在课程教学内容中融入了地域民俗元素,将中国画传统的笔墨纸砚的物质材料融入剪纸、刺绣、泥沙等新型材料,创新发展了中国画创作中的形式材料语言,以实验性国画创作为手段进行了国画的创新发展。这种创新型的材料发展不仅表现在用具种类的丰富上,更表现为画面材料和形式的发展上,是陕西高校国画教学对传统艺术在新时代的创新探索发展。

三、结语

篇5

关键词:木雕花板传统文化内容题材

在中华民族光辉璀璨的文明史上,木雕工艺是历史悠久的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之一。中华民族的木雕艺术具有丰厚的传统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可谓雕工精湛、主题鲜明,使人看了惊叹不已,赞不绝口。木雕工艺作为我国传统艺术的一绝,早已享誉海内外。

传统木雕花板的图案有着丰富的内涵,处处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自古以来人们通过这些雕刻图案表达对美满婚姻、子孙繁衍、健康长寿、生活幸福、万事如意的祝愿和希冀。

传统木雕花板作为一种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体现出中国人民特有的文化精神与审美趣味,体现出中华民族追求至善、至美、至真的精神。内容既有反映中华民族道德进步思想,又有一定历史、阶级和社会局限的道德旧识。传统支配人们的习惯,决定人们的思维方式,体现在一个民族观念和行为的方方面面。千百年来,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已经深深融入中国民众的思想观念和日常生活,成为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共存共荣的凝聚剂和内聚力。传统木雕艺术再现生活的本质,以艺术形象和艺术感染力来展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人们在艺术享受中感受到警醒和陶冶,同时又能感受到古文化的魅力。

一、传统的木雕花板

传统木雕花板是生长在我国封建社会的艺术样式,被广泛应用在建筑和家具制造中,俗称木雕花板。传统的建筑雕刻装饰,重视牢固与美学协调统一,在选择材料,确定内容,进行构图时,都立足于从装饰角度来确定题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风格,体现出中式家居风范与传统文化的审美意蕴。其艺术特色和美学意蕴根植于传统文化和审美习惯之中。

木雕花板用在装饰上的范围较为广泛,主要包括门窗、裙板、雀替、挂落、梁坊、门楣、隔扇、门罩、窗栏,以及床榻的门罩及檐板、橱柜的面板、案桌的牙板、椅凳的靠背与扶栏、盒匣饰件等。

二、木雕花板题材、内容与文化内涵

(一)木雕花板的雕刻题材

木雕艺人在不同历史时期留下的木雕作品,蕴含着特定的历史信息,题材丰富、异彩纷呈。传统木雕图案装饰题材大多是民间生活的内容,一般有吉祥图案、戏曲人物和传说故事、山水花鸟、俗民风情等几大类。根据不同用途,雕刻的题材也不同,主要以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主,如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爱国,克己奉公,修己慎独,见利思义,勤俭廉正,笃实宽厚,勇毅力行等。木雕艺人把这些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融入木雕形象,使得木雕艺术成为传承并展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艺术手段之一。

(二)木雕花板题材内容与文化内涵

1.吉祥图案寓意美好愿望,提倡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了极为丰富的伦理道德文化,因此木雕艺术通过不同的题材形式和装饰手法寄寓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崇仁爱、和睦、宽容,倡导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思想品德,来弘扬传统伦理道德文化。木雕艺人利用汉字多同音字相谐的特点,巧妙地表现这方面的题材。如在我国明清时代,非常喜欢用蝙蝠形象,因为“蝠”同“福”音,所以“五蝠捧寿”的图案较为流行。在这个图案设计中,家具花板的四周各雕一只精美蝙蝠,中间雕一只大蝙蝠,口衔寿字,象征福寿安康。又如在传统的寓意图案中常在画面上雕有一花瓶,花瓶里插一根“如意”,以花瓶的“瓶”字代平安的“平”字,加之“如意”,谐心情如意,总称为“平安如意”。再如用一大串葡萄为主题图案,这是因为葡萄枝既为棵也为本,葡萄粒又多得以万字才能概括,葡萄“粒”与“利”还谐音,总之含义为一本万利。此主题多见于商家,意喻生意兴隆红如火,财源滚滚涌不尽。另外,用动物图案如鹿、鱼、鹊等来寄予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鹿”与“禄”谐音,可寓厚禄;“鱼”与“余”谐音,可寓“年年有余”;“喜鹊”则寓意“喜事登门”或“喜事连”(莲)等。

传统木雕中还多用“梅、兰、竹、菊”“岁寒三友”等图案作隐喻,即用生物的某些生态特征,赞颂崇高的情操和品行。用竹是因竹有“节”,寓意人应有“气节”,用梅、用松、是因梅、松耐寒,寓意人应具备不畏、不怕困难的品格。在书房内挂上“必定如意”“平升三节”“马上封侯”等花板,再配上几幅赏心悦目的中国字画,既寄托文人雅士对前程的祈愿又体现出读书人的书卷气息。木雕朴实厚重而且锋芒不露的风格,很符合文人儒士讲究的中庸之道。

“孝道”在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观中具有相当高的位置,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孟子·离娄上》)最大的不孝是使家族断了香火。因此,多子多福、儿孙满堂,一直是几千年来中国人的传统家庭道德观。因此在传统及木雕图案中,龙、凤这一类神奇的动物形象,常常是人们所喜闻乐见的装饰题材。如徽州乡村人在结婚时,按照当地传统习俗,喜欢选用精工细琢制造的“花床”、衣橱等作陪嫁,来点缀他们的洞房花烛夜。作为家具的点缀,图案以“龙凤呈祥”“麒麟送子”“百年好合”等较多,用“石榴”象征“多子多孙”,用“鸳鸯”象征“夫妻恩爱”,用“和合二仙”的故事(和合二仙主持着人世间的婚姻),来寓意着夫妻恩爱、白头偕老,寄托人们对终身大事的美好愿望。

吉祥图案既来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使人产生联想,激发人们心中的美好祈望,产生吉祥平安等联想。因此吉祥图案成为木雕艺术的主要创作内容。它不仅符合国人的审美习惯,也能给欣赏者提供较大的想象空间和悉心揣摩的余地。这些传统伦理道德渗透在现实生活之中,对人们的思想、行为起到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2.以人物、山水、故事为题材,宣扬爱家乡、爱祖国、爱人民的优秀传统

爱国主义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自孔子、孟子以来就提倡“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献身精神,主张不为保存生命而放弃自己的原则和尊严。这种精神鼓舞了无数中华儿女在国家民族存亡之际慷慨捐躯,从容就义。爱国主义思想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民族的心理之中,它是强大精神力量的不竭源泉。很自然,爱国主义方面的题材也成为木雕艺术中的重要创作题材之一,如《苏武牧羊》《岳家将》《杨家将》《罗家将》等历史故事在木雕图案中屡见不鲜。这些爱国主义故事既反映了过去的历史,又激励人们奋发向上。

以山水为素材的木雕,也是体现爱国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木雕艺人主要以山水名胜为直接或间接素材,来表现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深深依恋和衷心赞美。他们常把对充溢着俊美、灵秀之气的山川草木的直接感受,升华为一种庄重、深沉的感情,把对养育自己的故土和家园的眷恋一笔一笔地雕刻进自己的作品里。

木雕花板艺术中许多体现我们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神话故事,如“女娲补天”“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寓言都再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使人们在得到艺术熏陶的同时,更得到了精神上的鼓励。

木雕花板的题材内容体现了民间美术的共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为我们开创新时代的文化提供了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结语

中国木雕艺术是一种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艺术手段,木雕花板不仅充满着浓郁的历史文化底蕴,还处处散发着山水诗画般的灵气。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一块块木雕艺术,遵循着相同的价值理念,既有对中国脊梁、英雄豪杰的礼赞,也有对封建道德的吹捧和皈依。我们在品味木雕艺术的同时,应该发扬中华文化的精华,扬弃其糟粕。

中国传统文化,是不断变化的。同样,除对木雕工艺装饰题材的挖掘、整理、借鉴、继承和宣扬外,还要同其他艺术一样,不断地吸收外来民族文化的营养,不断改变,不断创新,在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创作出具有时代感的木雕装饰纹样,以充实、丰富的木雕艺术的装饰题材,宣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思想和文化。

参考文献:

[1]叶柏风,赵丕成.镂琢纤巧.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6.

[2]王抗生.民间木雕.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3]李飞.中国传统木雕艺术鉴赏.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4]李坚,陈刚.中国传统木雕艺术赏析/潮州木雕.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

[5]李坚、陈刚.中国传统木雕艺术赏析/徽州木雕.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

[6]董洪全.东阳木雕/中国传统木雕艺术赏析.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

篇6

纵观中国绘画史,中国绘画艺术大体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春秋到两汉时期,绘画艺术还处于萌芽发展时期,也没有完整的绘画理论体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绘画从自发走向自觉化,并出现了《画山水序》《论画》《论画》《续画品录》等多部绘画理论著作,如晋代画家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的美学观点,为传统美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南齐谢赫提出了“六法论”是南北朝时期画论的最高成就。唐宋时期,中国绘画进入繁荣发展的历史时期,《历代名画记》《唐朝名画录》等绘画理论著作不断涌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提出对传统绘画艺术的发展有着里程碑意义,是指只有深入观察与思考自然万物的运动变化,才能达到情景交融、主客统一的境界。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提出了“书画异名而同体”的论断,认为绘画的根本在“气韵”“骨气”,并对绘画立意、用笔等进行了论述。宋代之后,文人画开始兴盛,出现了《林泉高致》《图画见闻志》《宣和画谱》等理论专著,画风也由盛唐的蓬勃向上、华贵雍容、开阔雄放变得文静典雅、含蓄隐晦、平淡天真,出现了文人绘画、民间绘画、宫廷绘画的分类。明清时期是中国绘画艺术集大成的历史阶段,虽然绘画创作逐步走向衰落,但绘画著作却空前繁荣,如石涛的《苦瓜和尚画语录》就对山水画创作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并提出“搜尽奇峰打草稿”“借古以开今”的美学观点。

二、传统绘画影响下的中国油画

在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就呈现出衰败的迹象,油画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传入中国,之后掀起了思想文化解放的狂潮,“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成为基本的艺术原则,很多艺术家开始探讨西方绘画艺术,李叔同、丰子恺、潘天寿、李铁生等人不断将西洋油画引入我国,其中刘海粟、徐悲鸿、林风眠在中国油画艺术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

(一)中国传统绘画影响下的早期中国油画。

第一代油画家都深受传统艺术的影响,有着深厚的传统绘画基础,作品中都带有鲜明的传统文化印记。李铁夫被誉为中国写实主义油画第一人,他将中国书法艺术的用笔融入油画艺术之中,使作品呈现出浓重的水墨风趣;颜文梁借鉴了欧洲古典艺术的造型手法和印象派的色彩运用技法,并将中国山水画艺术融入油画创作之中,使油画流露出浓郁的东方文化韵味;徐悲鸿反对“似与不似”的传统绘画艺术,主张用欧洲古典主义法则建立规范的绘画艺术标准,同时他也吸收了中国画的构图方式与勾勒技法,其代表作《愚公移山》《田横五百士》都有着中国画的痕迹;刘海粟是油画运动的先驱,他善于用奔放的笔触、粗犷的线条、浓郁的色彩进行艺术创作,并借鉴了石涛、郑昭道的艺术风格,使画面呈现出“骨法用笔”的气势;关良致力于中西绘画艺术的融合,力求在融合发展中形成独特的画风,其油画中的物象没有西方绘画的繁杂,有的是古朴、淡雅的中国古典韵味;常玉吸收了野兽派的绘画特点,并将中国水墨画的节奏、韵律融入画面之中,使作品显出淡淡的伤感情调,其作品《马》就用质朴的笔法、简约的画面、淡雅的意境展现出鲜明的东方神韵。

(二)中国传统绘画影响下的现代中国油画。

20世纪中期,写实主义一直在中国油画艺术中占据主导地位。在时期,许多油画家到西部地区避难,接触到了敦煌壁画,吴作人、常书鸿、董希文等人就深受敦煌壁画的影响。在敦煌壁画的影响下,画家们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将中国传统绘画融入油画创作之中,使油画既有色彩绚丽、造型浑厚的艺术特点,也保持着中国画的东方韵味。解放后,社会主义事业欣欣向荣,油画家们纷纷用画笔来歌颂新社会、新面貌、新气象,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油画作品,如董希文的《开国大典》、罗工柳的《地道战》、艾中信的《夜渡黄河》等,这些作品深受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吴作人坚持了古典写实主义画风,始终将反映群众生活作为创作主题,其作品《齐白石像》画面稳重敦厚,齐白石老人神采奕奕、气度堂堂,大面积的空白背景突出了人物的厚重感。董希文始终将油画的“中国风”作为艺术追求的目标,力求使自己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其作品《开国大典》就用绚丽的色彩、壮观的场面、磅礴的气势展现了朝气蓬勃的时代风貌。吴冠中是中国现代绘画史上有深远影响的画家,其作品有着强烈的民族文化风格,他善于用黑白灰对比的手法进行绘画创作,将西洋油画的形色与中国传统画的形式意味联系起来,用线条的虚与实、刚与柔、疏与密来展现油画的意境美。

(三)中国传统绘画影响下的当代中国油画。

当代中国油画呈现出繁荣发展的局面,油画家们将传统绘画的精髓融入油画创作之中,用油画来表现对民族、社会、人生等思索,如《红烛颂》《高原的歌》《春华秋实》《塔吉克新娘》等都是这一时期的经典油画作品。孙滋溪的《天安门前》将民间年画的创作手法应用于油画创作之中,整个画面色彩艳丽、整洁鲜亮,湛蓝的天空、高高的天安门城楼、金色的楼顶、鲜红的灯笼,这些景物的色彩处理与整体造型深受传统绘画艺术的影响。妥木斯将传统美术中的写意手法、砖雕技法等运用于油画创作之中,使作品呈现出沉静、抒情的中国意味;王霞用传统年画的平涂手法、色彩运用来表现立体空间,并从敦煌壁画中汲取营养,使人物造型质朴无华、充满质感。朱乃正是当代油画创作的佼佼者,他曾长期生活于青藏高原,对自然美有着独特的理解与感悟,并能够从藏区风情中发现美,用独特的艺术语言表现美,其作品《金秋季节》就有意识地融入了许多传统元素,如形式与主题的和谐、线条的虚实粗细,带给观众崭新的视觉感受。赵无极将传统绘画的空间意识地融入了油画创作之中,创造出了东西方艺术神韵兼备的艺术空间,并用中国古典美学解读西方油画,用甲骨文、钟鼎文等抽象符号来表现虚无的空间,使作品充满神秘的东方色彩。

三、中国油画对中国传统绘画的传承发展

篇7

商品包装设计对于商品的宣传、推广和销售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包装具有识别功能,一个设计独特,精美的包装能让该商品在琳琅满目的商品海洋中脱颖而出。二是包装具有保护功能,牢固、结实、适用的包装能让商品在长途运输和长期储存中保证质量和维持原状。三是包装具有审美功能,带有艺术性的精美的包装可以给消费者带来美的享受,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四是包装具有体现商品价值的功能,消费者对商品的感受往往是从商品的包装开始的,对商品核心价值不是很清楚的消费者往往是根据包装来判定商品的价值的。例如,豪华的包装可以体现高档商品的高贵价值。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商品艺术包装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在商品艺术包装中可供借鉴的地方有很多,其中书法、图案、色彩就是比较常用的具有代表性的典范。

(一)汉字

在商品包装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文字,它最为直接地向消费者传递信息,可以说几乎每一个商品包装都不同程度地使用了文字,那么汉字就成为中国商品包装中的重要组成元素。汉字起源于图画,它不仅仅是一种传递信息的符号,而且在经过一代代书法爱好者的创作后成为一种具有审美和装饰作用的艺术品,恐怕也是世所罕见。中国汉字的构成仅仅是几种简单的黑色线条,然而这些线条经过抽象奇妙的组合再创作之后,就成为动静交汇、寓意深刻的图案造型,所以,把中国的汉字融入到商品包装设计中,既能起到传递商品信息的作用,也能让消费者受到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感染和熏陶。我们以“爱如潮果奶”的果汁饮料包装为例,它是以幼圆的印刷体为基础,取“中国如意结”的构成形式,与“如”字的下半部分相结合,产生流动的视觉感受。另外“潮”字的偏旁三点水,用形象的水滴替换,既增加了美感,也使图画和文字“爱如潮”相互映衬。同时让人感觉到“爱如潮”产品给人如潮水般汹涌澎湃的爱,让人心如潮水,遐思无限。

(二)民间图案

民间图案是各民族的民间生产者创作出的用来表达祝福、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者仅仅是供人欣赏的艺术品,几千年来,中国的民间图案已经成为能为人们带来吉利好运的吉祥神灵物而被固定下来,它浑身上下洋溢着浓厚的乡土气息,而且与民俗活动紧紧相连。比如蝙蝠与寿桃代表着福寿祥;明月代表花好月圆,“鱼”代表年年有余,龙凤图案代表龙凤呈祥等等,这些图案迎合了中国人追求吉祥幸福的心理,如果能用到商品包装的艺术创作中,就能传达出商品被赋予的这种精神属性上的追求。江西樟树药厂出产的阿胶就是运用了由中国民间故事创作的张果老倒骑毛驴的图案。据记载,张果老是八仙之一,常倒骑白驴,日行数万里。休息时即将驴折叠,藏于巾箱。曾经为唐玄宗演出种种法术,授以银青光禄大夫,赐号通玄先生。又回到中条山去。张果老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使阿胶的产地跃然纸上,而张果老的仙风道骨,倒骑毛驴的形象与当下的明星效应又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则商品包装就很好地利用了中国传统的张果老倒骑毛驴的图案,效果非常好。

(三)色彩的运用

色彩的选择、搭配、表达也是一种艺术,中国悠久的历史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色彩艺术。在中国文化中,红色象征着喜庆、热闹、吉祥,表达一种激情热烈,朝气蓬勃的情感,中国民间历来有尚红的传统,如果把红色用于节日的商品包装,比如月饼、酒、以及一些过节时常送的礼品等,就符合了中国人的色彩心理,能为大众普遍接受。再比如黄色,它在中国是高贵身份和神圣权利的象征,是我国古代帝王的专用颜色。还有橙色的温馨与充满活力,白色的洁白雅致,绿色的生命和青春气息等,如果把这些颜色恰到好处地应用于产品的包装艺术设计,就会和消费者在情感上获得共鸣。这个月饼的包装。在我国,月饼是八月十五人们相互馈赠的主要礼品和品尝的主要食物,八月十五是传统的团圆节,所以设计者选择了喜庆的红色和鲜亮尊贵的黄色,给人们带来的是满眼的喜庆、热闹,就像红色的太阳照到心里,暖融融的。画面上还有象征富贵的牡丹和祥云,象征着吉祥如意,富贵喜庆,而圆圈又象征着阖家团圆,这幅包装设计可谓是综合运用了图案、色彩的中国传统文化,很值得借鉴和学习。同时要注意一点,在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商品包装设计的时候,要注意和现代艺术,尤其是现代西方设计思潮相结合,做到兼收并蓄,融会贯通,找到传统和现代的契合点。因为没有经过现代艺术改造的传统文化往往给人陈旧,俗气的感觉。所以,必须采用现代艺术设计理念和工艺手段进行改进,要从图形、色彩、造型方面进行改进以适合现代商品包装设计,要在创造中融入现代人的思维和时尚,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做到既质朴生动,情真意切,又富于浓厚的现代生活气息。

三、结语

篇8

苏扇早已于2006年作为苏州第一批非遗项目入选我国国家级非遗目录,这对苏扇这一传统手工技艺来说是一种评价,更是公众对苏扇的热爱,苏扇肩负着人们的期望。但普遍苏州地区传统工艺美术发展都不乐观。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4年8月,我国正式加入了此公约。2005年3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6月,文化部组织召开了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会议,启动了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的工程。2005年12月,《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下发。值此,苏州政府多次出台了相关的保护措施,甚至是立法措施。2012年,市政府出台了《苏州市传统工艺美术产业优化发展规划》。对于促进我市传统工艺美术产业稳步健康发展,实现产业地位和整体实力的较快提升起着重要作用。紧接着颁布《苏州市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从制定地方法规的层面加强对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形成传承保护、人才培养、鼓励创新、行为规范等制度体系。2014年1月起实施《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为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提供法制保障。

2资金扶持,行业协会引领,提升品质

为了促进这些非遗项目得以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苏州市文广新局每年从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中拨出三分之二用于名录项目的抢救保护及项目传承人的项目传承资助和补助。此外,在国家和省每年拨付的非遗专项资金中也都有一定经费用于对工艺美术类项目的扶持。政府的转型升级专项中的平台建设资金也向其重点服务和倾斜。2013年度苏州市级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别提出《苏州市工艺美术产业优化发展规划》,凡工艺产业领域的产品设计、检测、展示等类别的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可单列上报。发挥协会作用大力加强工艺美术产业的行业协会建设,广泛吸纳从事工艺美术产业的企业、工作室、个体经营户和知名艺人、知名教育授艺者加入协会。凡组成工艺美术产业的各门类,有条件的都可以在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下面成立分会或专委会。在苏州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开展政府职能委托、转移的试点,发挥协会作用,提升协会地位。

3搭建平台,积极展示,扩大影响

在传统工艺美术产业相对集中、集聚并初具规模的地区,鼓励和支持当地政府及各类民间资本投资建设研发、展示、销售、培训等内容的公共服务平台,鼓励搭建那些代表苏州工艺美术产业水准的分门类展销平台。针对传统工艺美术行业从业人员缺乏现代创新创业所需的文化艺术、信息、市场、知识产权等知识,以及从事现代产业运作的管理、资金运作等能力的问题,以中国工艺文化城为平台开展各类交流活动,与中国工艺美术集团公司对接,从而为全市的工艺美术产业优化发展发挥好引领推动作用。苏扇积极参与参展各类文化交流活动,例如中国工艺美术大展、苏州市的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博览会等,努力扩大苏扇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4加大人才建设力度,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培养人才

围绕加快产业发展,加大专业技艺人才、产品创新创作人才和市场开拓经营人才的培养力度。我们注重对现有初、中、高级从业技艺人员的再培训、再教育。同时大力加强和完善国家、省、市三级工艺美术大师(名人)申报、评审和命名工作。鼓励和支持各类人才参与参评,以不断培养壮大全市传统工艺美术人才队伍,为产业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厚重的人才基础。苏扇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名、江苏省非遗传承人1名、市级传承人1名、苏州市工艺美术师十多位,形成了一支实力较为雄厚的苏扇人才队伍。此外,通过建立校企合作,解决工艺美术类项目后继乏人的问题,地方职业院校和苏扇项目,以设立课程等多种培养模式,培养传承人才。苏扇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邢伟中和省级传承人陈琴等多名工艺美术大师与专家和苏州工艺美院、苏州旅游与财经高职校、吴少年活动中心等机构之间培训合作、建立传承基地。实践证明,形式多样的培养模式,对于培养传统工艺美术的爱好者和后继人才等方面有着积极意义,并且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果。

5保护知识产权,鼓励创新,打造品牌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