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林业大学本科论文8篇

时间:2023-03-22 17:36:3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林业大学本科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林业大学本科论文

篇1

关键词:本科 毕业论文 质量

毕业论文写作是高等院校本科生培养计划的重要环节,也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与工科院校的其他专业相比,汉语言文学专业(高级文秘)学生的毕业论文的质量高低不仅关系到学生能否毕业,更是对四年来所学知识的全面总结,也是对学生写作能力高低的检验。笔者通过抽样,对近年所指导、评阅的汉语言文学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进行调查研究发现, 从论题的选择、观点的提出, 到论据的运用、文字的表述, 问题多多, 不一而足。在毕业论文写作水平不断下降的今天,研究这个课题更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南京林业大学2003——2008届汉语言文学专业(高级文秘)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实施过程中的一些情况,针对毕业论文写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和对策。

一、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1.选题缺乏创新,主要集中在文学领域

与大多数高校相同,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高级文秘)专业的选题也是由教师根据自己所教科目和研究方向,向学生提供选题的范围,然后教研室根据学号随机平均分配给指导教师。学生的选题主要侧重在新闻、公关、秘书、语言、文学、广告、文化等方面。2003——2008届论文共396篇,其中新闻类选题25篇,占6.3%;文化类选题23篇,占5.8%;广告类选题12篇,占3%;秘书类选题70篇,占18%;语言类选题38篇,占9.5%;文学类选题220篇,占56%;其他8篇,占1.4%。论文选题主要集中在文学领域,结合秘书专业实际的很少。有的选题大而空,比如《周国平散文研究》、《浅析海岩小说的创作》、《大学生创业问题研究》、《关于中国民营企业道德伦理的探讨》、《当代秘书素质要论》、《秘书美学浅谈》等,对于本科生来说,这些问题很难在8000字左右的文章中论述全面而深刻。有的选题虽有新意,比如《中国饮食类广告的文化内涵及其表现》、《秘书学研究现象新探》、《论秘书工作的管理效应》、《公共关系在企业秘书中的运用》等,但由于时间紧迫、资料查找困难、缺乏实践感性认识、投入写作精力不足等原因,泛泛而谈,缺乏说服力,影响了论文的写作质量。

2. 投入精力不足,抄袭现象严重

从六届学生的写作情况来看,因为选题陈旧,缺乏创新性,加上精力投入不足,每一届都有相当部分的学生的初稿抄袭已有的论文,而且屡禁不止。原文照抄的学生较少,大多学生将别人已发表的成果进行剪切粘贴、注水,拼凑为不少于8000字的论文。这些论文在指导老师的严格把关下大部分都被退回重写,如《浅论现当代文学创作中语言的突破创新与规范化》、《论李白诗歌中的送别情感》、《论中美文化下的姚木兰与郝思嘉》、《对解梦文化的思考》、《浅谈文学美与服饰美》、《试论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特色》等。

3.论文写作格式不规范

规范的论文格式也是合格的毕业论文的要求,论文的标题、中英文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注释、文献综述、致谢等的撰写都要符合规范。比如《浅论古典诗词与阳羡茶文化》,这个标题有歧义,实际上作者主要论述的是阳羡茶文化在古诗词中的表现,标题可改为《从古典诗词透析阳羡茶文化》;英文摘要中语法、拼写错误很多;中文摘要中“本文”、“笔者”、“我”比比皆是,摘要“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残缺不全;有的正文通篇都用第一人称“我认为”,有的地方论述缺乏逻辑性与严密性,层次紊乱;错别字、病句较多;标点符号使用错误;注释不规范;小标题的序号标注欠规范、口语化严重;文献综述只是已有成果的综合,缺少评述等等。

4.口头表达能力欠缺

答辩主要是为了检验学生对论文的熟悉程度,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心理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每届的答辩中,总有一些学生论文写得不错,但表达能力欠佳,影响了毕业论文的成绩。有的照本宣科;有的回答问题的时候抓不住重点,不能做到言简意赅;有的甚至因紧张而憋得满脸通红说不出话等等。这些对于文秘专业的同学来说,都是表达能力欠缺的表现。

转贴于

二、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

1.传统的选题方式缺乏科学性

传统的选题方式剥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使他们将毕业论文写作等同于被动完成作业。另一方面,这种选题方式经常会使指导老师感到力不从心。比如研究外国文学的老师可能对武侠小说了解不是很深,研究文学的老师可能在语言学论文的指导方面也有困难,研究广告的老师对公关、秘书等领域也不一定有深入研究等等。

2.学生重视不够

从近几年来的写作实际来看,大部分文秘专业的学生不将毕业论文的写作当成毕业前的一个重要学习环节,他们不以为然,觉得写得好与不好都能毕业。有的学生甚至在写论文前没有进过图书馆,没有查阅过期刊;有的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不主动与指导老师联系;有的学生在交稿前几天才匆匆忙忙赶论文;有的学生认为答辩就是走过场,念念提要和目录,随便回答几句就行了。

3.就业、考研、考公务员与写作论文冲突

因毕业论文写作的时间安排在大四,与学生实习、找工作、考研、考公务员在时间上发生冲突,部分文秘专业的学生将毕业论文看作就业、考研、实习的绊脚石,产生抵触的情绪。比如有的指导老师通过电子邮件、电话催交论文时,有的学生竟然拒绝:“老师,我在外地,两周后才会学校。到时再说吧。”更有甚者给老师发短信:“我最讨厌做的就是这件事。”

4.语言表达的基本功不扎实

毕业论文的写作在人称、标题、摘要、关键词、标点、文献综述、序号标注、注释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欠缺的原因有两个方面:缺少理论知识的指导和写作实践能力低。答辩过程中的结结巴巴一方面说明学生对论文研究与写作的过程不熟悉,另一方面说明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不高。

5.缺乏严厉有效的论文质量监控机制

对于不按时完成毕业论文或有严重抄袭现象的学生,学校应采取有力的措施加以处罚教育,否则会导致不良风气的盛行。事实上,很多学校考虑到学生的就业率和学生的前途,对学生采取过分宽容的态度。

三、解决的方法和对策

1.改革选题方式,将写作时间安排在大三

选题要注重学生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将兴趣与专业相结合,尽量与指导教师的科研方向结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选题,教研室再根据学生选题方向确定指导老师。要选择可行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题目,尤其要结合文秘专业的实践。本科毕业论文之所以成为大学毕业生的负担,主要原因是毕业论文写作时间的安排不尽合理。多数学校都把毕业论文选题安排在大四第一个学期期末,把中期检查放在大四第二个学期也就是四月中旬左右,把答辩时间安排在五月底或六月初,而这一段时间正是毕业生实习或急于找工作的时间。面临当前如此巨大的就业压力,大学毕业生根本无暇顾及毕业论文; 就算考上研究生的学生也正忙于复试, 根本没有太多的精力写毕业论文。为避免写作时间与就业、实习、考研相冲突,将论文写作在大三即第五学期布置,在第六学期结束前完成开题报告、任务书和计划书和论文初稿,大四主要完成论文的修改。这样错开时间就能避免写论文和找工作在时间上的直接冲突。毕竟大四第一个学期初的招聘会还比较少,毕业生还没有完全开始找工作,如果指导教师严格要求的话,毕业论文应该能够发挥它在锻炼学生能力方面应有的作用。   2.开设专门的论文写作课

文秘专业开设的写作课程主要有基础写作、应用文写作、新闻写作、广告文案写作,平均只有32课时。建议在大二增设毕业论文写作课与实习课,学时32,理论和实践各16学时,在学生理解论文写作理论的基础上锻炼学生论文写作实践能力,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的训练,切实提高论文书面表达能力。在写作实践课上,可以通过演讲、主持、辩论、模拟答辩、模拟法庭等形式,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面试、答辩中能够从容面对,游刃有余。

3.完善论文质量监控机制

从大一开始,就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使他们明白为人为文都要诚实,这是道德的底线。让学生知道论文的剽窃与考试作弊一样会受到严重的处罚,并与学士学位的授予挂钩。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指导老师和学校教务部门要严格把好选题关、论文写作进度关、内容关、格式关,让学生从思想上和行动上真正重视毕业论文的写作。论文完稿后可以借鉴南京其他高校的做法,利用图书馆论文过滤系统,如抄袭超过40%,论文即为不合格。尤其对初评为校优秀的论文,也应进行过滤,抄袭不能超过10%。对答辩中表现极差的学生要求二次答辩,如仍不合格,推迟毕业。

4.端正师生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

在毕业论文工作开展前,学校应采取多种形式,端正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一方面,要使学生明确毕业论文写作是大学本科阶段学习的重要环节,是毕业前学习的最后一关,与课堂教学同等重要。不少毕业生参加工作后接受实际工作,面临具体写作任务时,往往手足无措;甚至有些学生以高分考取研究生,撰写硕士学位论文时,连内容摘要、关键词、文献综述等都不会写,更谈不上内容的创新了,这些情况都与其大学阶段缺乏科学系统和实际的写作训练、忽视毕业论文写作环节有直接关系。另一方面,要让教师明确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是自己的重要职责,另一方面从富有创造性的学生身上,教师也能学到一些知识和技能,教学相长。

写作能力的高低对文秘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目前高校毕业论文整体水平下降的趋势下,结合各校专业实际,寻求解决的措施和有效的方法,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篇2

摘要 :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中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实践环节,是对本科生四年中所学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及基本技能的综合、巩固和提升,是每个大学生人生中接受科研能力、创新意识及科学精神培养的开端。同时,也是对教师四年教学质量的全面、综合检查。文章结合南京林业大学汉语言文学(高级文秘)学生的毕业论文的写作实践,对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的措施和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本科 毕业论文 质量

毕业论文写作是高等院校本科生培养计划的重要环节,也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与工科院校的其他专业相比,汉语言文学专业(高级文秘)学生的毕业论文的质量高低不仅关系到学生能否毕业,更是对四年来所学知识的全面总结,也是对学生写作能力高低的检验。笔者通过抽样,对近年所指导、评阅的汉语言文学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进行调查研究发现, 从论题的选择、观点的提出, 到论据的运用、文字的表述, 问题多多, 不一而足。在毕业论文写作水平不断下降的今天,研究这个课题更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南京林业大学2003——2008届汉语言文学专业(高级文秘)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实施过程中的一些情况,针对毕业论文写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和对策。

一、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1.选题缺乏创新,主要集中在文学领域

与大多数高校相同,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高级文秘)专业的选题也是由教师根据自己所教科目和研究方向,向学生提供选题的范围,然后教研室根据学号随机平均分配给指导教师。学生的选题主要侧重在新闻、公关、秘书、语言、文学、广告、文化等方面。2003——2008届论文共396篇,其中新闻类选题25篇,占6.3%;文化类选题23篇,占5.8%;广告类选题12篇,占3%;秘书类选题70篇,占18%;语言类选题38篇,占9.5%;文学类选题220篇,占56%;其他8篇,占1.4%。论文选题主要集中在文学领域,结合秘书专业实际的很少。有的选题大而空,比如《周国平散文研究》、《浅析海岩小说的创作》、《大学生创业问题研究》、《关于中国民营企业道德伦理的探讨》、《当代秘书素质要论》、《秘书美学浅谈》等,对于本科生来说,这些问题很难在8000字左右的文章中论述全面而深刻。有的选题虽有新意,比如《中国饮食类广告的文化内涵及其表现》、《秘书学研究现象新探》、《论秘书工作的管理效应》、《公共关系在企业秘书中的运用》等,但由于时间紧迫、资料查找困难、缺乏实践感性认识、投入写作精力不足等原因,泛泛而谈,缺乏说服力,影响了论文的写作质量。

2. 投入精力不足,抄袭现象严重

从六届学生的写作情况来看,因为选题陈旧,缺乏创新性,加上精力投入不足,每一届都有相当部分的学生的初稿抄袭已有的论文,而且屡禁不止。原文照抄的学生较少,大多学生将别人已发表的成果进行剪切粘贴、注水,拼凑为不少于8000字的论文。这些论文在指导老师的严格把关下大部分都被退回重写,如《浅论现当代文学创作中语言的突破创新与规范化》、《论李白诗歌中的送别情感》、《论中美文化下的姚木兰与郝思嘉》、《对解梦文化的思考》、《浅谈文学美与服饰美》、《试论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特色》等。

3.论文写作格式不规范

规范的论文格式也是合格的毕业论文的要求,论文的标题、中英文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注释、文献综述、致谢等的撰写都要符合规范。比如《浅论古典诗词与阳羡茶文化》,这个标题有歧义,实际上作者主要论述的是阳羡茶文化在古诗词中的表现,标题可改为《从古典诗词透析阳羡茶文化》;英文摘要中语法、拼写错误很多;中文摘要中“本文”、“笔者”、“我”比比皆是,摘要“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残缺不全;有的正文通篇都用第一人称“我认为”,有的地方论述缺乏逻辑性与严密性,层次紊乱;错别字、病句较多;标点符号使用错误;注释不规范;小标题的序号标注欠规范、口语化严重;文献综述只是已有成果的综合,缺少评述等等。

4.口头表达能力欠缺

答辩主要是为了检验学生对论文的熟悉程度,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心理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每届的答辩中,总有一些学生论文写得不错,但表达能力欠佳,影响了毕业论文的成绩。有的照本宣科;有的回答问题的时候抓不住重点,不能做到言简意赅;有的甚至因紧张而憋得满脸通红说不出话等等。这些对于文秘专业的同学来说,都是表达能力欠缺的表现。

二、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

1.传统的选题方式缺乏科学性

传统的选题方式剥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使他们将毕业论文写作等同于被动完成作业。另一方面,这种选题方式经常会使指导老师感到力不从心。比如研究外国文学的老师可能对武侠小说了解不是很深,研究文学的老师可能在语言学论文的指导方面也有困难,研究广告的老师对公关、秘书等领域也不一定有深入研究等等。

2.学生重视不够

从近几年来的写作实际来看,大部分文秘专业的学生不将毕业论文的写作当成毕业前的一个重要学习环节,他们不以为然,觉得写得好与不好都能毕业。有的学生甚至在写论文前没有进过图书馆,没有查阅过期刊;有的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不主动与指导老师联系;有的学生在交稿前几天才匆匆忙忙赶论文;有的学生认为答辩就是走过场,念念提要和目录,随便回答几句就行了。

3.就业、考研、考公务员与写作论文冲突

因毕业论文写作的时间安排在大四,与学生实习、找工作、考研、考公务员在时间上发生冲突,部分文秘专业的学生将毕业论文看作就业、考研、实习的绊脚石,产生抵触的情绪。比如有的指导老师通过电子邮件、电话催交论文时,有的学生竟然拒绝:“老师,我在外地,两周后才会学校。到时再说吧。”更有甚者给老师发短信:“我最讨厌做的就是这件事。”

4.语言表达的基本功不扎实

毕业论文的写作在人称、标题、摘要、关键词、标点、文献综述、序号标注、注释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欠缺的原因有两个方面:缺少理论知识的指导和写作实践能力低。答辩过程中的结结巴巴一方面说明学生对论文研究与写作的过程不熟悉,另一方面说明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不高。

5.缺乏严厉有效的论文质量监控机制

对于不按时完成毕业论文或有严重抄袭现象的学生,学校应采取有力的措施加以处罚教育,否则会导致不良风气的盛行。事实上,很多学校考虑到学生的就业率和学生的前途,对学生采取过分宽容的态度。

三、解决的方法和对策

1.改革选题方式,将写作时间安排在大三

选题要注重学生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将兴趣与专业相结合,尽量与指导教师的科研方向结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选题,教研室再根据学生选题方向确定指导老师。要选择可行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题目,尤其要结合文秘专业的实践。本科毕业论文之所以成为大学毕业生的负担,主要原因是毕业论文写作时间的安排不尽合理。多数学校都把毕业论文选题安排在大四第一个学期期末,把中期检查放在大四第二个学期也就是四月中旬左右,把答辩时间安排在五月底或六月初,而这一段时间正是毕业生实习或急于找工作的时间。面临当前如此巨大的就业压力,大学毕业生根本无暇顾及毕业论文; 就算考上研究生的学生也正忙于复试, 根本没有太多的精力写毕业论文。为避免写作时间与就业、实习、考研相冲突,将论文写作在大三即第五学期布置,在第六学期结束前完成开题报告、任务书和计划书和论文初稿,大四主要完成论文的修改。这样错开时间就能避免写论文和找工作在时间上的直接冲突。毕竟大四第一个学期初的招聘会还比较少,毕业生还没有完全开始找工作,如果指导教师严格要求的话,毕业论文应该能够发挥它在锻炼学生能力方面应有的作用。

2.开设专门的论文写作课

文秘专业开设的写作课程主要有基础写作、应用文写作、新闻写作、广告文案写作,平均只有32课时。建议在大二增设毕业论文写作课与实习课,学时32,理论和实践各16学时,在学生理解论文写作理论的基础上锻炼学生论文写作实践能力,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的训练,切实提高论文书面表达能力。在写作实践课上,可以通过演讲、主持、辩论、模拟答辩、模拟法庭等形式,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面试、答辩中能够从容面对,游刃有余。

3.完善论文质量监控机制

从大一开始,就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使他们明白为人为文都要诚实,这是道德的底线。让学生知道论文的剽窃与考试作弊一样会受到严重的处罚,并与学士学位的授予挂钩。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指导老师和学校教务部门要严格把好选题关、论文写作进度关、内容关、格式关,让学生从思想上和行动上真正重视毕业论文的写作。论文完稿后可以借鉴南京其他高校的做法,利用图书馆论文过滤系统,如抄袭超过40%,论文即为不合格。尤其对初评为校优秀的论文,也应进行过滤,抄袭不能超过10%。对答辩中表现极差的学生要求二次答辩,如仍不合格,推迟毕业。

4.端正师生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

在毕业论文工作开展前,学校应采取多种形式,端正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一方面,要使学生明确毕业论文写作是大学本科阶段学习的重要环节,是毕业前学习的最后一关,与课堂教学同等重要。不少毕业生参加工作后接受实际工作,面临具体写作任务时,往往手足无措;甚至有些学生以高分考取研究生,撰写硕士学位论文时,连内容摘要、关键词、文献综述等都不会写,更谈不上内容的创新了,这些情况都与其大学阶段缺乏科学系统和实际的写作训练、忽视毕业论文写作环节有直接关系。另一方面,要让教师明确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是自己的重要职责,另一方面从富有创造性的学生身上,教师也能学到一些知识和技能,教学相长。

写作能力的高低对文秘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目前高校毕业论文整体水平下降的趋势下,结合各校专业实际,寻求解决的措施和有效的方法,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本科 毕业论文 质量

毕业论文写作是高等院校本科生培养计划的重要环节,也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与工科院校的其他专业相比,汉语言文学专业(高级文秘)学生的毕业论文的质量高低不仅关系到学生能否毕业,更是对四年来所学知识的全面总结,也是对学生写作能力高低的检验。笔者通过抽样,对近年所指导、评阅的汉语言文学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进行调查研究发现, 从论题的选择、观点的提出, 到论据的运用、文字的表述, 问题多多, 不一而足。在毕业论文写作水平不断下降的今天,研究这个课题更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南京林业大学2003——2008届汉语言文学专业(高级文秘)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实施过程中的一些情况,针对毕业论文写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和对策。

一、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1.选题缺乏创新,主要集中在文学领域

与大多数高校相同,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高级文秘)专业的选题也是由教师根据自己所教科目和研究方向,向学生提供选题的范围,然后教研室根据学号随机平均分配给指导教师。学生的选题主要侧重在新闻、公关、秘书、语言、文学、广告、文化等方面。2003——2008届论文共396篇,其中新闻类选题25篇,占6.3%;文化类选题23篇,占5.8%;广告类选题12篇,占3%;秘书类选题70篇,占18%;语言类选题38篇,占9.5%;文学类选题220篇,占56%;其他8篇,占1.4%。论文选题主要集中在文学领域,结合秘书专业实际的很少。有的选题大而空,比如《周国平散文研究》、《浅析海岩小说的创作》、《大学生创业问题研究》、《关于中国民营企业道德伦理的探讨》、《当代秘书素质要论》、《秘书美学浅谈》等,对于本科生来说,这些问题很难在8000字左右的文章中论述全面而深刻。有的选题虽有新意,比如《中国饮食类广告的文化内涵及其表现》、《秘书学研究现象新探》、《论秘书工作的管理效应》、《公共关系在企业秘书中的运用》等,但由于时间紧迫、资料查找困难、缺乏实践感性认识、投入写作精力不足等原因,泛泛而谈,缺乏说服力,影响了论文的写作质量。

2. 投入精力不足,抄袭现象严重

从六届学生的写作情况来看,因为选题陈旧,缺乏创新性,加上精力投入不足,每一届都有相当部分的学生的初稿抄袭已有的论文,而且屡禁不止。原文照抄的学生较少,大多学生将别人已发表的成果进行剪切粘贴、注水,拼凑为不少于8000字的论文。这些论文在指导老师的严格把关下大部分都被退回重写,如《浅论现当代文学创作中语言的突破创新与规范化》、《论李白诗歌中的送别情感》、《论中美文化下的姚木兰与郝思嘉》、《对解梦文化的思考》、《浅谈文学美与服饰美》、《试论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特色》等。

3.论文写作格式不规范

规范的论文格式也是合格的毕业论文的要求,论文的标题、中英文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注释、文献综述、致谢等的撰写都要符合规范。比如《浅论古典诗词与阳羡茶文化》,这个标题有歧义,实际上作者主要论述的是阳羡茶文化在古诗词中的表现,标题可改为《从古典诗词透析阳羡茶文化》;英文摘要中语法、拼写错误很多;中文摘要中“本文”、“笔者”、“我”比比皆是,摘要“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残缺不全;有的正文通篇都用第一人称“我认为”,有的地方论述缺乏逻辑性与严密性,层次紊乱;错别字、病句较多;标点符号使用错误;注释不规范;小标题的序号标注欠规范、口语化严重;文献综述只是已有成果的综合,缺少评述等等。

4.口头表达能力欠缺

答辩主要是为了检验学生对论文的熟悉程度,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心理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每届的答辩中,总有一些学生论文写得不错,但表达能力欠佳,影响了毕业论文的成绩。有的照本宣科;有的回答问题的时候抓不住重点,不能做到言简意赅;有的甚至因紧张而憋得满脸通红说不出话等等。这些对于文秘专业的同学来说,都是表达能力欠缺的表现。

二、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

1.传统的选题方式缺乏科学性

传统的选题方式剥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使他们将毕业论文写作等同于被动完成作业。另一方面,这种选题方式经常会使指导老师感到力不从心。比如研究外国文学的老师可能对武侠小说了解不是很深,研究文学的老师可能在语言学论文的指导方面也有困难,研究广告的老师对公关、秘书等领域也不一定有深入研究等等。

2.学生重视不够

从近几年来的写作实际来看,大部分文秘专业的学生不将毕业论文的写作当成毕业前的一个重要学习环节,他们不以为然,觉得写得好与不好都能毕业。有的学生甚至在写论文前没有进过图书馆,没有查阅过期刊;有的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不主动与指导老师联系;有的学生在交稿前几天才匆匆忙忙赶论文;有的学生认为答辩就是走过场,念念提要和目录,随便回答几句就行了。

3.就业、考研、考公务员与写作论文冲突

因毕业论文写作的时间安排在大四,与学生实习、找工作、考研、考公务员在时间上发生冲突,部分文秘专业的学生将毕业论文看作就业、考研、实习的绊脚石,产生抵触的情绪。比如有的指导老师通过电子邮件、电话催交论文时,有的学生竟然拒绝:“老师,我在外地,两周后才会学校。到时再说吧。”更有甚者给老师发短信:“我最讨厌做的就是这件事。”

4.语言表达的基本功不扎实

毕业论文的写作在人称、标题、摘要、关键词、标点、文献综述、序号标注、注释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欠缺的原因有两个方面:缺少理论知识的指导和写作实践能力低。答辩过程中的结结巴巴一方面说明学生对论文研究与写作的过程不熟悉,另一方面说明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不高。

5.缺乏严厉有效的论文质量监控机制

对于不按时完成毕业论文或有严重抄袭现象的学生,学校应采取有力的措施加以处罚教育,否则会导致不良风气的盛行。事实上,很多学校考虑到学生的就业率和学生的前途,对学生采取过分宽容的态度。

三、解决的方法和对策

1.改革选题方式,将写作时间安排在大三

选题要注重学生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将兴趣与专业相结合,尽量与指导教师的科研方向结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选题,教研室再根据学生选题方向确定指导老师。要选择可行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题目,尤其要结合文秘专业的实践。本科毕业论文之所以成为大学毕业生的负担,主要原因是毕业论文写作时间的安排不尽合理。多数学校都把毕业论文选题安排在大四第一个学期期末,把中期检查放在大四第二个学期也就是四月中旬左右,把答辩时间安排在五月底或六月初,而这一段时间正是毕业生实习或急于找工作的时间。面临当前如此巨大的就业压力,大学毕业生根本无暇顾及毕业论文; 就算考上研究生的学生也正忙于复试, 根本没有太多的精力写毕业论文。为避免写作时间与就业、实习、考研相冲突,将论文写作在大三即第五学期布置,在第六学期结束前完成开题报告、任务书和计划书和论文初稿,大四主要完成论文的修改。这样错开时间就能避免写论文和找工作在时间上的直接冲突。毕竟大四第一个学期初的招聘会还比较少,毕业生还没有完全开始找工作,如果指导教师严格要求的话,毕业论文应该能够发挥它在锻炼学生能力方面应有的作用。

  2.开设专门的论文写作课

文秘专业开设的写作课程主要有基础写作、应用文写作、新闻写作、广告文案写作,平均只有32课时。建议在大二增设毕业论文写作课与实习课,学时32,理论和实践各16学时,在学生理解论文写作理论的基础上锻炼学生论文写作实践能力,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的训练,切实提高论文书面表达能力。在写作实践课上,可以通过演讲、主持、辩论、模拟答辩、模拟法庭等形式,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面试、答辩中能够从容面对,游刃有余。

3.完善论文质量监控机制

从大一开始,就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使他们明白为人为文都要诚实,这是道德的底线。让学生知道论文的剽窃与考试作弊一样会受到严重的处罚,并与学士学位的授予挂钩。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指导老师和学校教务部门要严格把好选题关、论文写作进度关、内容关、格式关,让学生从思想上和行动上真正重视毕业论文的写作。论文完稿后可以借鉴南京其他高校的做法,利用图书馆论文过滤系统,如抄袭超过40%,论文即为不合格。尤其对初评为校优秀的论文,也应进行过滤,抄袭不能超过10%。对答辩中表现极差的学生要求二次答辩,如仍不合格,推迟毕业。

4.端正师生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

在毕业论文工作开展前,学校应采取多种形式,端正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一方面,要使学生明确毕业论文写作是大学本科阶段学习的重要环节,是毕业前学习的最后一关,与课堂教学同等重要。不少毕业生参加工作后接受实际工作,面临具体写作任务时,往往手足无措;甚至有些学生以高分考取研究生,撰写硕士学位论文时,连内容摘要、关键词、文献综述等都不会写,更谈不上内容的创新了,这些情况都与其大学阶段缺乏科学系统和实际的写作训练、忽视毕业论文写作环节有直接关系。另一方面,要让教师明确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是自己的重要职责,另一方面从富有创造性的学生身上,教师也能学到一些知识和技能,教学相长。

写作能力的高低对文秘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目前高校毕业论文整体水平下降的趋势下,结合各校专业实际,寻求解决的措施和有效的方法,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助学贷款;资产证券化;定价;实证研究

一、引言

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信用助学贷款,它由政府作为主体、财政负责贴息、财政和高校联合给予银行一定风险补偿金,银行、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共同操作的专门帮助高校家庭经济情况不乐观的学生的银行贷款。[1]

资产证券化即原始权益人(需要融资的一方)根据自身融资需求确定融资目标,选择适于证券化且符合融资目标的基础资产组成资产池,并“真实销售”给SPV,所以发起人对这些资产不再有追偿权。之后SPV再用这些资产到市场上发行证券,将筹集到的收入作为购买证券化资产的代价。

助学贷款自1999年试点以来,到现在也就十多年的时间,存在许多不成熟的地方。资产证券化在我国也是一个新型的金融工具,加上其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起的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得国内在利用这一工具时显得相当谨慎。这两方面的双重局限使得本文研究具有了一定的现实意义。由于目前国内在相关方面的研究都比较集中于定性方面,即使有比较少的文章有涉及到模拟定价,但都没有进行相关的实证研究。因此本文采取实证的方法,可以说是相对不同的一种方法。而且,基于实证的分析能使结果更具有说服力。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情况

国外对于资产证券化的论述比国内早,最早是1977年美国投资银行家Lewis S.Ranieri在与记者讨论抵押贷款的时候,此后便有很多学者开始研究资产证券化。Takeaki Kariya和Masaaki Kobayashi教授提出了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数值模型。[2]Alan C.Hess和Clifford W.Smith.主要论述了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要素。[3]Michael Pryke和Tim Freeman探究了英国住房抵押担保证券的发展,探讨了英国证券化发展的繁荣与不景气的情况。[4]Korea Mortgage支持的国内MBS研讨会对美国、香港、韩国的住房抵押贷款支撑证券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分析。[5]

国外研究资产证券化对助学贷款资产证券化的研究相对缺乏,对其有涉及的是《Asset securitization Report》这本杂志。这是由于国外的资本市场比较发达,助学贷款体制相对完善,学生得到资助的方式有多种等各种原因,所以对助学贷款资产证券化的研究和论述比较少。

(二)国内研究情况

而我国把助学贷款和资产证券化两者结合研究的时间就比较晚。直到2003年,我国学者才开始关注助学贷款证券化的研究。骆志芳与韩昭敏于2003年发表了《解决助学贷款供需失衡的新途径:国家助学贷款证券化》一文,是我国以后助学贷款证券化研究的启蒙。[6]我国学者对助学贷款证券化的研究主要可以归为几类:对助学贷款证券化相关理论的介绍,文宗川和万巧玲和刘丽(2004)[7]、朱哲(2008)等人对相关理论的介绍比较全面;介绍国外助学贷款证券化的成功经验,文宗川和长青(2007)、王选华(2007)[8]等人对国外的成功经验介绍了详细的介绍,主要介绍的是美国与英国的助学贷款资产证券化;在具体的操作上,邢应康(2008)[9]、孔海波(2006)[10]、柯文进与魏新(2008)等人对我国助学贷款的具体操作进行了相对系统的论述。高峦与刘忠燕编著的《资产证券化研究》第一次有著作把助学贷款证券化作为一种重要的证券化资产来研究,讲解了助学贷款资产证券化的内容、运作特点和相关风险等内容。[11]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对证券化资产进行定价的关键在于确定未来现金流和贴现率。但是由于相关方面的数据缺乏,所以定价所需的未来现金流和贴现率数据都只能通过模拟来获得。再利用模拟出来的数据,建立相关的多元回归模型,运用计量模型和Eviews软件,对定价进行定量分析。新颖之处在于:其他关于助学贷款资产证券化的文章都只涉及了如何定价的问题,偏向于理论部分。而本文利用具体的数值对影响定价的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利用了相关软件,更加形象和有力地分析了助学贷款资产证券化的定价问题。

四、数据来源介绍

对证券化资产进行定价的关键在于确定未来现金流和贴现率。

本文中的未来现金流和贴现率的模拟数据的取得是借助于上海交通大学杨婷婷的硕士论文《国家助学贷款资产证券化研究》。主要包括未来现金流的确定、贴现率的确定。

再利用模拟得到的现金流数据和贴现率数据计算各期的证券价格,结果如表1。

五、对模拟数据的实证研究

可以先尝试建立线性模型:P=β0+β1T+β2R+β3F+μ,其中P表示证券价格,T表示期数,R表示贴现率,F表示现金流。(后续结果说明:选用线性模型相比其他模型,如对数模型等,既简单又能有效地说明问题)

1.参数估计

利用最小二乘法,结果如下图:

2.结果的检验

(1)多重共线性的检验

由回归结果可知,R2和F均很大,但是R的t检验并未通过,猜想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但利用Eviews计算T,R,F的相关系数矩阵发现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并不高,说明多重共线性问题可以忽略。

(2)异方差的检验

从white检验的结果来看,nR2=18.1328,由white检验知,在α=0.05下,χ20.05=7.81,即nR2>χ20.05(3)=7.81,所以拒绝原假设,表明模型存在异方差。

(3)自相关检验

由估计结果可知,对样本量为21、三个解释变量的模型、5%显著水平,差DW统计表可知,dL=1.026,dU=1.669,模型中DW=0.335274

(4)统计检验:由回归结果可知,R变量的t检验结果并不显著,没有通过检验。故可以将其从模型中剔除。

即此时模型为:P=-47.31780+1.001879F-15.38842T

3.模型的调整

由上述检验可知,该模型存在异方差和自相关,故必须进行修正。

(1)异方差的修正:加权最小二乘法

分别选用权数W=1/X,1/X2,1/X0.5,再分别进行回归发现权数1/sqr(X)的效果最好,且其回归结果为:P=-47.67324-15.34706T+1.001861

注:多元的情况下也可以选用权数W=1/E,其中E为残差。

(2)自相关的修正

查DW统计表可知,dL=1.125,dU=1.538,模型中DW=0.440050

生成残差序列et的ρ值为0.815195,对广义差分方程进行回归的结果如下:

即:P*=-23.73869+0.999630F*-10.37292T*

(2.644233) (0.000215) (0.877413)

T=(-8.977535)(4643.658)(-11.82216)

R2=0.999999 F=12549459 DW=2.037767

其中P*=Pt-0.815195Pt-1,F*=Ft-0.815195Ft-1,T*=Tt-0.815195Tt-1

由于使用了广义差分数据,样本容量减少了1个,为20个。查DW表可知,dL=1.1,dU=1.537,而模型中DW=2.037767>dU=1.537,说明在5%显著性水平下广义差分模型已无自相关,同时R2,t,F统计量也达到了理想水平。由差分方程式有:

β1的估计值=β1*/(1-0.815195)=-23.73869/(1-0.815195)=-128.452639

即最终的模型为:

Pt=-128.452639+0.999630Ft-10.37292Tt

4.结果的说明

综合上述模型的估计和调整,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根据上述估计出的最终模型可知,现金流F对证券价格的影响是正向的,而期数T对价格的影响则是反向的,这与正常的定价公式得出的结论一致,说明本文估计出的模型有其合理性。而且,通过计量模型和软件得出来的结果能更有力地说明助学贷款资产证券化定价的合理性。进一步,由于T的系数的绝对值比F的系数的绝对值大,说明在现金流F和期数T这两个因素中,期数T的影响又比现金流更大。定量说来,现金流每变动一个单位,证券价格平均说来会变动0.99963个单位;期数每变动一期,证券价格会变动10.37292个单位。

(2)通过计量模型的建立和相关软件的运用,我们可以知道助学贷款资产证券化的定价具有其合理性,由于有数据作支撑,对相关问题的说明也是很有力的。同时,要实现助学贷款在我国的资产证券化也是很有市场的,只要有相关的市场、法律方面的发展做基础,资产证券化必定能在帮助助学贷款的同时成为我国金融市场上的重要融投资工具。

六、结论与建议

上文的计量模型得出的结果与现实经验保持一致性,又是从数据出发,定量地进行了分析,比纯粹的理论表述更有说服力,助学贷款要实现证券化具有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合理性。所以在有众多理性和逐利投资者的市场中,资产证券化必然会有其市场。

同时,由于这两项事业都是中国市场中的新型事物,要想发展必定得有各方的参与、支持与发展,所以在相关的法律制度建设、信用制度建设、人才的培养以及政府的参与、支持和鼓励方面都是要加强的。资产证券化这一工具发展之后,不但能给助学贷款事业带来生机,还会更大地推动我国各项金融事业的向前推进。

本文的不足:首先,在提前还款问题上只考虑了因还款人收入增长等原因造成的提前还款,而未考虑因利率变动引起的再融资提前还款模型,同时也忽视了违约现象对证券价格的影响。而且尽管文中的模拟模型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但是毕竟利用的是模拟数据,不是实际数据,在现实中不同的情况下,结果可能会有差别。所以有望等实际中的数据越来越丰富,利用真实数据,能得出更有效的结论。

参考文献

[1]宋振.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模式设计研究[J].中州学刊,2011(1):138-140.

[2]Takeaki Kariya,Masaaki Kobayashi.Pricing 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MBS)[J].Asia-Pacific Financial Markets,2000,7(2).

[3]Alan C.Hess,Clifford W.Smith.Elements of mortgage securitization[J].T he Journal of Real Estate Finance and Economics,1988,1(4).

[4]Michael Pryke,Tim Freeman.Mortgage-Backed Securitization in the United Kingdom:T he Background[J].Housing Policy Debate,1994,5(3).

[5]International MBS parison of Mortgage-Backed Securitization System s in U S,Hong Kong and Korea[R].Seoul,Korea,2000,12.

[6]骆志芳,韩昭敏.解决助学贷款供需失衡的新途径:国家助学贷款证券化[J].中国审计,2003(18):15-16.

[7]文宗川,万巧玲,刘丽.助学贷款证券化探析[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8]王选华.我国高等教育助学贷款证券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7.

[9]邢应康.我国国家助学贷款证券化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

[10]孔海波.国家助学贷款证券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

[11]高峦,刘忠燕.资产证券化研究[M].天津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篇5

关键词: 普通高校 体育课 考核评价体系 改革 实验研究

1.前言

体育课学生成绩的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是体育课程改革最大的难点,也是推进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深入进行的关键环节。调研显示,当前我国普通高校的体育成绩考核与评价方面,或多或少存在着某些不足,离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尚有一定的距离。笔者结合实验研究,对普通高校体育课学生成绩考核与评价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江苏省某高校2005级10个选项班中随机抽取400名学生。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查阅国内外有关高校体育改革的论文、论著40余篇。

2.2.2问卷调查法。

2.2.3数理统计法。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考核评价结果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和差异性显著检验。

2.2.4教学实验法。

运用重新构建的大学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每位学生进行实验前评价,计算出综合评价得分,并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基础水平进行了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基础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表1),可视为同一水平。同时,又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基础成绩进行了正态分布检验,结果显示,实验组D值为0.2794,偏度为-0.3062(P>0.05),峰度为-0.5910(P>0.05);对照组D值为0.2794,偏度为-0.2468(P>0.05),峰度为-0.7630(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基础成绩均成正分布态,说明数据可靠,符合统计学的要求。

3.结果分析与讨论

3.1影响考核评价体质量的主要因素(表2)

3.2体育课成绩考核评价方法的理论构建

3.2.1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过程性评价能帮助教师及时了解教和学的情况,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使学生及时获悉自己在体育知识、技能、体能、意志品质和其它方面所处的状态,这样可及时提高教、学双方的信息交流和反馈效率。

3.2.2重视个体差异,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定量评价方法对于学生所完成的运动负荷、掌握动作的数量、完成动作的质量及素质达标等“显性”内容进行评判,能够客观与准确地反映学生在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情况。但对于如学习态度、锻炼习惯、意志品质、自信和自尊、合作意识等“隐性”内容很难从量化指标中得到反映。如果忽视这些“隐性”因素,评价结果就会产生明显的片面性,这样的评价方式显然有悖于现代体育教育理念。

3.2.3让学生成为考核评价的主体。

学生的相互评价、自评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弥补教师可能因为对学生存在某种偏见而导致评价上的缺陷,有助于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更加公正、公平和客观的评价,也能够使教师获得平时一般性观察难以获得的信息,提高评价能力。

3.3体育课成绩考核评价方法的运做

3.3.1体育课成绩考核评价内容、比例。

体育选项课成绩考核评价内容包括:两项专项技术考核,占40%;身体素质考核(女生800米、男生1000米),占30%;平时表现(学习认真程度;练习积极主动性;进步幅度;合作能力;吃苦耐劳精神;出勤率),占20%;理论知识考核(健身常识、专项技术知识),占10%。考核方式采用教师考评、学生自评与互评的综合评定方法。

3.3.2教学实验分析。

经过一学年的教学后,对实验组、对照组每一位学生进行了成绩考核评价。实验组运用重新构建的学生体育课成绩考核评价方法,对照组运用原有的考核评价方法进行教学效果评价(表3)。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教学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又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考核评价成绩进行了正态分布检验,实验组D值为0.2875,偏度为0.4351(P<0.05),峰度为-0.8997(P<0.05);对照组D值为0.2865,偏度为-0.2638(P>0.05),峰度为-0.3859(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教学评价成绩均成正分布态。

4.结论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成绩的评价目的、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应具有人性化,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基本目标要求,体现出科学性;应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教、考、终身体育相脱节的矛盾,让高校体育成为学生素质教育、终身体育的乐园。

参考文献:

[1]张学研等.对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与评价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0,(6):15-18.

篇6

作者:陈平 单位: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科技创新成果水平较低。就目前林业类高校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来看,由于本科生的实际专业素养和科研能力制约,创新项目多集中于基础应用学科领域,且多处于各学科的初级或基础研究阶段,“研究的问题”比较“稚嫩”,创新的整体水平低下,“重复创新”的比重较大,研究成果总体仍停留在“小发明、小创造”的层面,缺乏理论创新和重大应用创新。由于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影响,“大一”的学生主要进行的是基础课程的学习,学习内容很少涉及专业课程,而“大四”的学生面临着毕业的现实压力,多数正忙着考研、出国、就业等“个人前程”,通常很难集中精力进行创新研究。在这种客观条件下,就使大学二、三年级的学生成为参加创新活动的主体,他们刚接触专业知识的学习,还没有形成自身专业知识结构,且多数都没有参加过科研活动,这从客观上限制了学生高水平创新成果的产生。创新立项不均衡,运行机制较为松散。大学生科技创新主导部门在创新教育的管理和考评机制上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在项目立项、审批方面。在国内高校中,面向大学生开放申请的科研项目主要由“中国科协”、行业协会和高校发起或承办,而作为高等教育主管部门的教育部、各省(市)教育厅(局)对该项工作的参与度和官方认可度均不高,相对于政府和高校的科研项目来讲,经费支持力度很小,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实际开展起来难度很大,局面很难打开,这点在林业类高校显得尤为突出。二是项目管理方面。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前期管理较为松散,存在“立项较为随意、考核相对松散、结题不够规范”等“短、平、快”现象,制约了重大创新成果的形成。三是成果鉴定和成果评价方面。从成果鉴定和社会认可度上,大学本科生的科研立项和成果多数仅限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成果范畴,对在“一线”指导学生的教师职称评定和后续课题申报贡献度不高,这直接影响高校教师参与指导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价值的分析1.促进良好学风形成。良好的学风可以全面促进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提升高校综合实力。大学生的科研活动,作为课外学习的主导力量,弥补了“垂直”教育系统的不足,使学习多样化、丰富化,为学生创造了宽松、自由、和谐的课外学习气氛和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2]。

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能为广大在校生提供难得的参与科研的机会,而随着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实施力度和社会影响力的增强,参与到科研项目中的学生数量势必逐年增加。总体上看,大力开展创新项目,能起到促进一部分“先进”同学(综合素质较高且愿意从事科研工作的同学)进一步加强专业学习,带动一批普通同学努力向先进学习,同时影响一批后进同学回归到正常的学习中去的作用,并实现高校整体学风的改善和提高。此外,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还可以促进本科生毕业论文整体水平的提高。2.培养创新素质。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实施能全面提升参与同学的综合素质,尤其是科研素养和动手能力,激发其创造能力和发散性思维。此外,对大学生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和吃苦耐劳品质的养成有较大促进作用。有研究认为,积极有效地参加科研创新活动,能使大学生情感、意志、性格、气质等心理品质得到较好的发展,这又为实施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专门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量实践证明,积极参加科研活动的学生,尽管其中有的在校期间学业成绩并不突出,但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却在某些方面做出了创造性的成绩,成为具有一技之长的专门人才。由此可见,科研活动对大学生的成才具有很大的影响。有利于教学相长。大学生科技创新对高校教师,尤其是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成长有较大帮助。在高校中,青年教师从事专项科学研究工作,通常受到缺少科研经费和科研辅助人员等两方面的制约。而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开展可以同时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师可以通过指导本科生从事大学生科技创新解决课题的前期立项问题,并获得一定的科研启动经费,有助于项目的开展和前期基础研究的进行,为今后申报校级以上科研项目打下基础。二是通过指导本科生的创新科研项目培养科研助手,解决科研人员不足的问题,促进“教与学”的完美融合。

林业类高校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工作可以提高其科学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高校要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等创新活动,可以从制度建设、氛围营造、平台打造等三方面开展工作。制度建设完善的制度,有利于良好机制的运行。首先能从源头上减少不规范因素的产生和其可能在后期对科技创新运行、考核、评价的负面影响,为科技创新项目的正常运行创造良好外在环境,为项目的长久、高效运行提供制度保障和正确导向。如可通过制定“大学生科研项目基金管理办法”、“开放实验室管理规定”、“大学生创新奖评选办法”来规范流程,通过制定“创新学分实施细则”等制度来激励创新。此外,还可以依据办学特色和优势学科设定“创新学士”、“硕士计划”等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如: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创新学士”计划与麻省理工学院的“创业与创新”硕士计划,这两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彻底的改革[3]。氛围营造要保证创新项目的长期开展,全面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吸引力,科研创新氛围的营造是一项重要工作。好的创新氛围能吸引大量优秀学生和教师积极参与创新项目的申报和学生指导工作。为此,林业类高校应进一步加大对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支持力度,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提高宣传力度与广度,努力扩大创新活动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同时积极争取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以获得更多科研经费支持和官方认可。此外,可通过举办“项目竞赛”、“学术沙龙”、开通“大学生创新工作网络平台”等措施,来活跃校园学术氛围,提高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平台打造目前,林业类高校的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立项和其它类型高校一样,遵循“科协通知,高校组织选拔、申报”这一既定运行模式,创新项目设立途径相对单一,项目立项偏少,创新空间和平台受到制约。针对这一现象,建议通过增加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立项单位来增加项目的立项数,从而扩大学生参与面。主要可从三方面着手:一是参照“挑战杯”的运行机制,设立省级、市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大赛,以完善和丰富创新项目申报遴选的机构和机制。二是增加项目类别,即鼓励高校依据自身办学的林业特色和本科生教学、科研实际,设立各类校级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或项目,如: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设立依托于实验室教学的“大学生实验室创新计划”、依托于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的“大学生重点实验室创新”和依托于单项优势学科的“优势学科创新”。三是广开财源,允许和鼓励社会资金在政府或高校的监管下资助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最终实现“多头推进,全面覆盖”的目标。

篇7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都在进行研究型大学的建设,并开展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而在人才培养方面,坚持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是国内外一流研究型大学教学的普遍作法[1-2]。为适应高校研究型大学建设的需要,作为教师如何针对自己所承担的课程进行研究型教学模式探索,是目前很多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研究内容。研究型教学模式是相对于以单向性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提出的,是指融学习与研究为一体的教学体系[1]。研究型教学模式是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林业高等学校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如何进行专业课的研究型教学,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3]。本文结合“保护生物学”课程,对研究型教学模式进行探索。

一、研究型教学改革所针对的问题

研究型教学是针对研究型大学建设对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需求。研究型大学突出科研成果产出和高质量的学生培养。在研究型大学中,教学过程必须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潜力的开发,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因此,研究型教学对学生学习效果有很高的要求。

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提高学生学习和应用知识的能力。目前,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发现一些学生虽然有很好的理论基础,但缺乏独立思考和实际动手能力。而出现这种现象与本科阶段的培养模式有很大的关系。

改变传统的灌输模式,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和课堂的核心。当前,学生因就业等压力的影响,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一些学生经常逃课。而研究型教学模式可在一定程度上督促这部分学生的学习。

研究型教学是建设和谐课堂和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的和谐在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因为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同时,高校良好学术氛围的营造在于学校科研水平和校园文化的传承,而学生则是校园文化舞台上最直接的和最活跃的部分。½研究型教学是对教师不断提高科研水平,强化科研素质的一种鞭策。

二、研究型教学对课程理论体系的要求

研究型教学模式是一种综合的教学模式[4],它要求在教学中有一个适应研究型教学总体的设计:包括课程的整体理论体系、具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自我实践能力的模式等[5],并能达到培养学生具有全面而扎实的基础理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的目的。而在上述问题中,课程整体思路和理论体系是研究型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

研究型教学应具有严格而科学的课程思路,需要设计一个具有研究型思路的课程理论体系。以“保护生物学”的教学为例,该课程的核心内容是研究生物多样性动态规律与保护。因此,教学必须结合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相关工程建设对人才的需要。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和发展的速度很快,缺乏从事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以及动植物保护的专业人才。在这个前提下,在教学中我们注重从理论层面上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生物多样性规律与形成机制,并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探讨如何进行物种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等实践层面的实际问题。而且两个层面之间又是相辅相成的,理论层面是科技支撑,而应用层面上则不断为理论的发展提出新的研究课题。教学中突出教学内容的前沿性,把理论与保护实践结合起来,并通过具体的案例研究和实习进行实际应用,这就是该课程整体的理论体系,见图1。所要实现的教学目的是,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学习和思考,掌握基础理论,了解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相关研究前沿和动态,并进行相关技术的具体操作。对于教材每章内容,也要有一个具体设计。例如,物种多样性这一章的教学内容,我们要从维持和保护物种多样性的前提出发,通过引入具体的案例,加深学生对物种多样性含义和特点的认识和理解。这部分内容的讲解需要列举很多具体的研究问题来引发学生思考,认识和理解影响物种多样性的主要因素,使学生注意未来研究与应用的关键科学问题,从而掌握从那些方面入手,对特定区域的物种多样性状况进行研究和评价的方法。

三、研究型教学的理念

正确的教学理念是研究型教学的灵魂,而师生角色转变和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是研究型教学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教师在研究型教学中的角色

研究型教学应该突出学习方法、学术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教育。教学不是简单地“教”,而更重要的是“导”。这里,“导”的含义首先是引导学生改变以往学习中一些被动的习惯,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其次是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采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再次是教师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培养和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大学教育,使每个学生都学到知识是教学所追求的根本,但在班级里培养出一些精英学生更为重要。在教学中,要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如何来“导”呢?作为一名大学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是重要的,包括科研能力、教学能力、个人修养等诸多方面。在教学中,突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课下布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他们去思考和解决。这样,不但能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也能提升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欲望。

(二)教学内容突出前沿性,以科研促教学

研究型教学的内容一定要具有前沿性,这也是学生的兴趣点所在。“保护生物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新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不断涌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查阅相关科学期刊和著作,及时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动态。在科研过程中,对收集的材料和科研成果进行整理,根据教学的需要,把案例或新的教学内容及时补充到教学中。同时,也可把一些自己科研中相关的研究内容安排给学生去完成。例如,我们在做特定区域生物多样性分析时,很多外业调查、数据分析和整理都是安排学生来完成的。学生感觉收获很大,一些学生因此就选择这些研究方向做相关毕业设计和继续深造。此外,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去查阅资料,给学生指定必要的课外阅读资料,解决课时相对少、很多内容无法展开讲解的问题。为督促学生查阅学术期刊和专著,在教学中注重提出一些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问题,以作业的形式留给学生来完成。通过这种方式,不但使学生学到更多更系统的知识,而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三)拓展院校资源共享的途径

一个教师的科研领域和能力是有限的,为了使学生能够学到更多更新的知识,开放式教学模式是可以尝试的。我们具体的作法是:成立课程教学组,一门课教学可以由2名以上的教师来完成;鼓励学生到附近的科研院所去听学术报告;邀请该课程所涉及领域的专家来作报告。例如,在教学和实习中,我们曾邀请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国家林业局保护司的领导以及保护区工作人员为学生讲解相关保护与管理的问题,效果很好。

四、研究型教学授课与考评模式

(一)研究型授课模式

如何体现研究型教学,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呢?我们经过多年的尝试,总结出了典型案例法教学:在理论讲解中,以一个保护领域的研究热点为例,由提出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并进行思考;而后组织学生结合课程内容进行讨论和分析,学生可以单独发言,也可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再把实际解决问题的方式与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对照,发现学生的创新点以及认识的局限性,结合这些问题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进行精讲。具体概括为:结合实际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问题+教师讲解问题+内容的总结和延伸等“4步曲模式”。例如,在讲解重点内容小种群保护问题时,我们采用了图2所示的课程设计。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掘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实践表明,这种方式使课堂氛围很活跃,学生学习效果明显提高。我们查阅了近3年来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见表1),教学评价分数稳步提高。作者本人也获得北京市青年教师教学比赛的二等奖。

(二)考评模式

评定学生的成绩,一般的作法是根据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的成绩进行评定,而平时成绩主要为学生的考勤结果。为了增强改革后课堂的教学效果,在学生的成绩评定中,我们采用了“平时成绩+期末成绩+课程论文”的方式。平时成绩突出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如课程论文和设计作业得到A+的成绩,在期末考试中可获得一定的加分。改变以往单纯地以期末成绩为主的评定模式,从多角度评价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成绩反映不仅是期末考试的情况,而是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表现,评定结果更客观。目的是使学生把精力用在课堂中,不是简单为期末考试而学习。教学改革前后成绩评定方法比较见表2。

五、学生创造能力培养是研究型教学的根本目标

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只有课堂的教学是不够的,必须给学生应用知识和技术的机会。以“保护生物学”为例,该课程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珍稀濒危动植物保护和防治外来物种侵入等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我们利用科研与实习基地的条件,吸收学生参与相关教师的科研工作。例如,我们曾先后组织学生参与国内多个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调查和保护区规划与管理的研究工作,包括外业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保护与规划方案设计、制图等。通过参加调研,学生的实践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一些学生的研究成果已在科技期刊上发表,并在学校的学术论文和实践设计评比中获奖。

研究型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课程内容,同时要引导学生了解该学科国内外发展状况、代表的事件和人物、重要的出版物、重要的网络资料、国内外重要的保护工程、未来就业和深造可供选择的国内外相关单位和组织等。这些背景知识的学习对未来就业是很必要的。

六、研究型教学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经过近3年的研究型教学探索,我们建立和完善了适合研究型教学的课程理论体系,并出版了教材。同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保护生物学”课程已成为一门受到各专业学生欢迎的课程,学生对研究型教学模式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但是,在教学中也有一些需要注意和继续研究的问题。

如何把课程融入到教学团队的研究型教学体系中,是专业课研究型教学要注意的问题,毕竟学生的专业教育不是单纯的一门课。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需要对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全面提升,所以需要不同专业课之间的相互配合。

篇8

关键词:高速公路绿化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 U416 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力度的加大,同时伴随全球对环保意识的增强,绿化已经成为了高速公路工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与人们对环境质量日益提高的要求相比,我国高速公路的绿化水平还有一定差距,施工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比较常见问题,针对每个问题分析相应的防治措施,论述如下:

一、绿化用地整理不到位

杂草多土质差,栽植后就会出现苗木生长缓慢且成活率较低的现象。形成原因往往是建筑垃圾未清理干净、杂草未完全拔掉、或是种植土厚度不够。

防治措施:规范整理绿化用地。建筑垃圾必须清理干净,杂草完全拔除,确保种植土适合植物生长,种植土厚度要达标。一般地被植物根域层的最低厚度为15cm;小灌木为30cm;大灌木为45cm;浅根性乔木深度为60cm;深根性乔木为90cm。并且注意保持好种植土的排水性和透水性,必要时可设置暗渠等排水设施。

二、边坡排水沟排水不畅

如果每逢下雨时沟内积水,下大雨时雨水会沿公路路面横流,出现这种情况就说明边沟排水情况不畅。边沟沟底纵坡设置过长、纵坡坡度过小、沟底不平顺,边沟堵塞严重都可能是造成此类情况的原因。

防护措施:按实际排水需要设置边沟纵坡长度和坡度; 及时清理边沟中的杂物,保持边沟排水通畅;边沟沟底要砌筑平顺,防治局部凹凸不平。

三、喷播草籽植被地段出现秃顶现象

有些高速路段草籽播种发芽后长势不好、疏密不均匀,甚至有成片土皮暴露在外,形成秃顶现象。此类现象形成主要是因为坡面较陡,部分漏洒草籽或草籽被雨水冲走;草籽质量差,发芽率低;坡面土质不适合草籽生长;播草籽后养护不及时,没及时进行补种。

防治措施:按施工规范施工,采用机械播撒,防治漏洒,喷播时混合料须拌合均匀,选择适地适生的草种;土壤面层换填一层适合草籽生长的种植土层;坡面有渗水的地方适当设置导水管(软式透水管)引排地下水至坡外;及时进行养护和管护。大雨过后要及时补种被冲走区域,注意坡面湿度,直至植草成坪。在种植地被植物和乔灌木时,注意成片成丛种植,没有种植的坡面尽量不要人为破坏坡面草坪。

四、苗木叶片发黄或打蔫,出现枯死现象

苗木栽植不久后叶子卷曲,叶片叶柄下垂,出现萎蔫现象,植株幼叶开始枯焦。这种情况形成的原因:施工单位多,交叉施工严重、苗木到场后没有及时栽种到位,造成苗木脱水;栽植时节日照太强,气候干燥,浇水不足,造成植株缺水所致;反季节栽种;起挖运输苗木不规范造成植物裸根;土质不良等原因都可能造成苗木大量死亡。

防治措施:作好协调工作,确保将到场苗木第一时间栽种到位。注意选择适生树种,规范运输和栽植,及时进行养护,对土质较差的坑穴提前进行换土。栽植后浇足定根水,固定好苗木应在24小时内浇上第一遍透水,如发现树杆四周泥土下沉或干裂,应加土踩实封坑。封坑后,新植苗木再浇够2-3遍透水,才能确保成活率。

五、乔木坑穴积水

树坑积水会导致苗木根系腐烂而死亡。形成原因大多是因为夏季雨水较多,若树坑排水不畅,树木易遭涝害。

防治措施:对施工当时发现排水不良的坑穴,在穴底铺10-15cm砂砾或铺设渗水管、盲沟;对施工后才发现排水不良的种植穴,及时排水是挽救受涝树木的首要之举。因为树木长期处于浸水状态,土壤中含水量过高,缺少氧气,树木根系不能进行正常呼吸,必然导致根系腐烂而死亡。排水的顺序要根据树木栽植的环境来确定。注意栽植在低洼处的应先排,地势较高的可以晚些。栽植在黏土或粘壤土中的树木应先排水,栽植在素砂土或砂壤土中的也可较晚些进行。排水时对受涝程度不太严重的树木可人工排水,大面积受涝或受涝较重则应用水泵或挖排水沟等方法排水。并注意排水后加大修剪量,因为受涝树木根系已经受损,影响了对水分的吸收,而此时地上部分的蒸腾并未停止,修剪的目的就是为了减少树体水分的消耗。修剪以疏枝、疏叶或短截为主,可视受涝后的情况确定修剪量。

七、乔木移栽后抗风吹能力差

乔木移栽后易被风刮倒,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树坑深度不够或者是乔木栽植后没有及时支撑。

防治措施:挖树坑时必须按照标准执行,坑穴的挖掘以放线定出的灰点为中心沿四周向下挖穴,穴之大小依土球规格及根系情况而定。穴的直径应比土球大20cm左右,穴的深度一般比土球深15cm左右。树穴必须垂直下挖,上下口径统一。大型乔木栽植后,必须立即支撑。支撑可用人字形、三角形或单柱支撑,支撑要牢固。支撑下埋深度可按树种规格和土质而定,支撑物基部应埋入地下不少于30cm,支撑物严禁打穿土球或损伤根系。支撑的高度应按植株高度定,一般应支撑在株高1/2以上。支撑与树木扎缚处可用软质物衬垫,不可磨损树干,扎缚后树干必须保持正直,并且注意斜立的单干支撑设在迎风面。高度在5m以下需支撑的树木,可采用定杆支撑,5m以上的树木宜结合使用定杆支撑和牵引固定。

八、苗木抗寒性差

高速公路绿化苗木在冬季死亡率大,春季发芽率低。是因为冬季路面散热快,公路路基温度下降,低于附近土壤的同期温度。公路两边地形开阔,空气对流快,高速行驶的车辆带动风速,引起树木的剧烈摇摆,导致其根系受到损伤,并加快树木的水分损耗,降低树木御冻抗寒的能力。

防治措施:做好冬灌工作保证植物安全越冬和来年萌芽。合理的冬灌既能保证植物地上部分吸收充足的水分,又能保护地下根系抵抗干燥多风的冬季。一般地温高于5°C时,植物根系吸收水分,低于5°C时则不能吸水。所以,在地温低于5°C前浇一次透水。地温低于0°C,土壤会因含水而结冰,这时也要浇一次水以保持根系不被风抽干。同时加强防冻保温措施,如培土、盖地膜、树干涂白等。春季对苗木管理时,切忌防寒材料过早或突然完全撤除,要采取逐渐过渡的办法,防治苗木不适应和倒春寒的危害。春季管理还应注意使植物地上部分生长与根系发育的同步进行。采取的办法是适时浇返青水和增施有机肥,利用有机肥使局部低温升高尤为重要,是春季苗木管理的关键。

高速公路是现代经济迅速发展的产物,随着人们保护环境、美化环境意识的加强,绿化必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多层次多功能的高速公路景观绿化模式,将成为现代高速公路发展的必然趋势。成功的高速公路绿化工程对行车安全、环境美化和生态保护都会带来实效,但首先要保证绿化工程的顺利进行,希望经过我们每一位高速公路工作者们不断的探索和钻研,能让高速公路绿化工程的综合功能得到进一步的发挥。

参考文献:

陈艳梅.浅谈高速公路绿化.《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23期

尹吉光.高速公路绿化初探--大保高速公路绿化研究.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