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软件教学论文8篇

时间:2023-03-22 17:35:4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软件教学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软件教学论文

篇1

由于体育运动自身魅力的影响,体育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这就使得很多电子行业的厂家花费巨大的人力财力,利用电子竞技的模拟软件让使用者能够感受到真实的运用情景。在强大竞争力的引导下,很多电子软件开发商在开发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在竞争中不断改进技术,让电脑竞技体育成为人们的新宠。真实的足球场地面积大、教练多,很难及时对每个人进行高效的指导,所以很多高校引进电脑模拟竞技软件,将电脑模拟竞技软件广泛应用到高校足球教学过程中来,从而可以有效弥补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缓解高校足球场地不足的问题;而且电子足球教学模式让很多学生在同一平台上接受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教育经费,既能提高足球教学的效率,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电脑竞技软件应用于高校足球教学中的作用

电脑竞技软件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被应用于高校足球教学模式中,有效缓解了高校足球场地供需矛盾,解决了传统足球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很多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新的教学手段有效避免了教学失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电脑模拟竞技软件有利于学生更全面了解足球信息,提高学生的足球竞技水平。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电脑模拟竞技软件作为当下最高端的教学软件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电脑模拟软件呈现给大家的是竞技体育模式,让学生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足球教学的魅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看到自己做的动作,给学生一种新奇感和刺激感,可以吸引学生对足球运动做进一步的探究,符合当前创新的教学模式,用多种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对竞技体育有了基本的认识和了解。

2.教学模式立体化针对当前高校足球课教学的种种限制,开展电脑模拟竞技软件教学模式势在必行。电脑模拟竞技教学模式符合当下足球教学。采用模拟软件教学能加速运动形成,在教学过程中将运动过程以立体化的形式让大家了解。同时电脑模拟竞技软件能将解决很多的实际问题,足球教学本身是个复杂的过程,老师要想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足球技巧,必须对每个学生进行细致化教学,让每个学生都充分了解足球竞技,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上课人数多,每个学生的足球水平参差不齐,就会导致足球老师无法将每个细节动作全部教授给每个学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学习能力。电脑模拟竞技软件将很多复杂的动作和老师在课堂上无法逐一示范的动作展示给大家。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学将很多足球动作要领、技术动作中的难点、重点以立体化的模式呈现给大家,同时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将动作进行慢动作回放,加强学生对足球动作的理解。同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现场辅导,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一个相对真实的教学环境中学习。

3.培养学生的竞技意识电脑模拟竞技软件呈现给大家的是一种真实的教学体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充分发挥自主性。模拟竞技软件将教学方法和教学规律有效结合起来,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整合,灵活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基本的动作训练,加快学生对足球动作的理解。同时,竞技模式教学能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面对当前社会优胜劣汰的生存方式,学生在竞技体育模式中不仅学到了相关足球知识,更能提高自身竞争意识。

4.PES2012的灵活应用PES2012作为新型的电脑模拟呈现程序,体现了足球内在的运动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PES能够更真实反映动态画面,在进攻、防守等方面提供更多的参考意见。在球路部署方面可以实行创新模式,对球队的阵型以及具体战术进行特别的布置。同时,老师要强调操作的重要性,至少同时让8个人进行操作,加强队员之间的互动,采用比赛模式、联赛模式加强队员之间的配合,在比赛模式中可以让两个人进行对战,随着操作者的换人切换键变动控制不同的虚拟队员。两个人对战模式能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其次采用联赛模式。操作者可以使用某个国家的代表队参加比赛,需要操作者在参赛过程中利用自己的操作技巧控制战术,每场比赛结束后相应的对战术做出调整。PES2012软件的操作系统比较简单,但是也考验了学生的战术运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比赛具有很强的不可预见性和随机性,所以很大程度上考验了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所有的战术调整都可以通过手柄上的键盘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反应能力和操控能力,所以要充分利用电脑模拟竞技软件提高学生的足球水平。

三、电脑模拟竞技软件存在的局限性

一是将电脑模拟竞技软件应用于高校足球课教学过程。此举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传统足球教学的局限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以更直观、更新颖的教学模式呈现给大家。但是同时电脑模拟竞技软件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一定的弊端。学生由于过度关注软件的趣味性,容易忽视足球教学真正的含义。二是电脑模拟竞技软件将足球教学以图片、影像、动态视频等方式呈现给大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同时由于学生过度关注影像本身的趣味性,而忽视了足球教学本身的意义。就像文学鉴赏课,老师为了让学生分析经典文学影像,所以在课堂上放映经典的文学影像,学生往往关注影像本身的内容,忽视了影像本身所阐述的时代内容和时代背景。这样的教学模式往往事倍功半,学生仅仅是了解基本内容,根本没有深入探讨,所以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四、结语

篇2

计算机软件与设计的互动在成长,设计软件将逐渐的深入到会展设计的潮流当中,成为了会展设计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现在,会展设计行业对人才的要求必须能够熟练的掌握各类软件的使用辅助会展设计的实现,在会展设计中,利用专业设计软件辅助空间环境、工程建造、视觉传达等手段的实现,讲所要传播的信息和内容呈现在公众。计算机软件本身就是虚拟的仅在运行时占用计算机的运行资源,所需花费的只是在计算机的资源消耗上以及在购买软件的版权使用费用上,在实物的投资上几乎为零,而且还能够达到传统教育的功能,而且在教学资源的配备上和教学过程中的使用上要便利的多,而且还能够无数次的重复利用,在长远的看来,这样的教学成本也低的多。计算机软件有着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具有的优势,可以使静态的事物动态化,使复杂的事物简单化,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通过多种方式把课堂知识分解或综合然后传递给学生。其无与伦比的优势使教学思想、教学方式、教学内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学的课堂容量增大,教学的效率提高,教学的方式趋于多元化,教师的教学难度降低,学生的课堂兴趣增加,通过现代化的软件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认知能力、辩证分析能力。这都使计算机软件在会展设计中的应用成为必然。

2计算机软件在会展设计教学中应用建议

2.1根据学科特点来设置计算机软件教学课程。会展设计是一种实用的、以视觉艺术为主的空间设计,要求会展设计人员能够使商品宣传更显档次,给参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根据我国现在会展的人才需求看来,会展人才必须具有熟练的应用性技能,会展设计的教学主线应该在以培养熟练掌握专业应用技能的人才为主线,本专业的教学应该以专业核心技能为核心与其他专业理论合力搭配的进行。会展设计的视觉要求会展设计教学中必须对学生进行计算机绘图软件使用的教授,这是有效的进行会展设计的基础。会展设计人员必须对一些平面效果设计以及空间效果设计的软件能够熟练应用,比如PhotoShop、AutoCAD、3Dmax等图形设计软件,还应该能够熟练应用专业排版、专业插画、多媒体处理的软件,比如AdobeIllustrator,以及用于商标设计、模型绘制、分色输出等功能的软件,比如CorelDRAW等,通过设置此类课程使会展设计学生能够其专业基础工具的使用。2.2因地制宜的选择所学软件的教材。由于会展设计是近年来我国刚刚兴起的学科,发展时间比较短,在市场上专门针对会展设计,与之相配套的专业教材还是比较少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课程是要因地制宜的选择教材,注意教材与课程的匹配度,以及教材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实用性。比如平面设计大部分是以广告设计为主、3D模型绘制是以动漫设计为主、专门用于建筑行业设计等教材是不适合用在会展设计教学当中的,还有的对软件的使用介绍不多,全篇却是在介绍软件的科普类知识,这中教材也是不应该采用的。最好选用一些工程型的教材,是以作业模式进行教授的,这样的教学效果会更加有效,例如:《3dsmaxPhotoshop现代会展设计》由马凌云、刘茗编写。2.3以工程型的任务为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学习专业软件。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只有在不断的实践当中才能够将知识融会贯通,一味的学习理论知识而不去实践,最终容易导致“纸上谈兵”。在会展设计教学过程中,要以阶段性任务模式来引导学生去学的专业技能,通过把课程分割为各个阶段,然后配之以相应的任务,逐步的引导学生去熟悉软件的使用,熟悉工程的开发模式,利用计算机软件去表达自己的创意等等。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为避免学生学习的懈怠性,可以为每个阶段设置专门的奖惩措施,可以把学期评分放到每个小阶段的工程完成度上来评判,用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是也可以把学习的过程作为类似毕业设计的答辩方式作为结题的最终模式,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自己的劳动成果进行展示和分析,老师针对学生作品之中的缺陷进行点评和改进,帮助学生进行阶段性的总结,激发学生的新创意,在为学生思维中建立知识结构的同是,帮助学生养成一个踏实的学习态度。

3结束语

篇3

梅耶认为多媒体的本质特征是同时包括文本和画面。“多媒体学习是指学习者从文本和画面中建构心理表征”。他在佩雷奥的“双重编码”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模型。佩雷奥的“双重编码”理论认为,人类拥有两套相互独立但又互相关联的信息处理系统,一套是言语系统,用以处理言语信息;另一套是图像系统,用以处理视觉信息。佩雷奥从许多研究实验中发现,当学习者回想时,对文字加图片的回想能力优于只有文字的回想,图像系统一般来说比言语系统更能加深印象、更有优势。梅耶从信息处理方式来分析双重编码,提出了多媒体学习模型。图中的文本不仅包含书面文字,还包括口头文字,即教师的语言和多媒体教学软件的配音。画面是指图像,包括静态图像与动态图像,静态图像有插图、图表、地图、简笔画、照片及各类绘图软件制作的图像。动态图像包括动画、视频剪辑等。当视觉与听觉同时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视觉信息由图像系统来编码,而文字信息由语言系统来编码,图像记忆区的信息同时也在言语记忆区中留下相应的印记。由于信息同时存留在两个记忆区中,以两种方式进行编码,于是就提供了回想时的两种线索。因而,“文字+图像”的信息处理既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也有利于对知识的记忆。在对教学软件的信息进行加工与处理时,可以采用画面的可视化方法提高教学信息的直观程度,便于学习者理解和记忆。教学信息呈现的可视化应在分析多媒体教学软件知识特点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可视化方法。一般来说,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主要是用来说明事物的性质、特征和状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如符号、事实和概括性命题知识,陈述性知识可以用命题网络或图像、实物等来表征。程序性知识是技能知识,是以行动表征的知识,程序性知识重在模仿与操作,知识掌握的结果为程序化、自动化,可以用流程图、过程动画、视频等来表示。策略性知识是指能将所学知识迁移到实际的情景之中,用于解决复杂情境下的问题,并能建构新的知识,可用实物、动画等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来表征。以“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中的一个知识点的内容来说明可视化的策略。在制作教学软件过程中,对知识进行相应的加工和处理,配合教师讲解或视频配音讲解,可以达到双重编码的效果,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通过这些可视化的方法,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提高知识的直观程度,从而达到文本与图像双重编码的刺激,促进知识的有效获取和记忆。在教学软件信息可视化加工和处理的过程中,大多数可视化元素并不是现成的,需要根据教学信息的性质和特点进行编辑,不同类型的可视化符号可采用与之相匹配的可视化制作工具来实现。分别列举了图像、视频、动画的制作工具,教师可选择自己所熟悉的工具来进行知识的可视化制作。

二、多媒体学习的认知负荷架构与多媒体教学软件信息加工的策略

1.梅耶多媒体学习的认知负荷架构

认识负荷是指人类在信息加工过程中能够加工的信息总量,主要包括工作记忆对信息进行存储和加工的总量。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认知活动均需要消耗认知资源,产生相关的认知负荷,当所呈现的学习材料超过学习者工作记忆的总量时,就会形成认知超载。认知负荷分为内在认知负荷、外在认知负荷和相关认知负荷,其中内在认知负荷是一种必须的认知负荷,取决于学习材料的复杂程度;外在认知负荷是一种无效的认知负荷,产生于学习材料的不良呈现方式与结构设计,是应该避免的认知负荷;而相关认知负荷能增强学习,是一种有效的认知负荷,通过良好的信息呈现方式和提供更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材料,并与之交互,可以增加相关认知负荷,进而促进有意义学习。如果教学设计能够降低外在认知负荷,并且增强相关认知负荷,那么将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正如Alexander所论证的,认知负荷被看作是教学活动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学活动是否有效取决于(或部分取决于)它能否减少不必要的认知加工。人类在应用多媒体进行学习时,同样也会产生认知负荷。为了提高多媒体教学的效果,梅耶(Mayes)和莫雷诺(Moreno)在探索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的框架过程中,引入认知负荷理论,经过多次反复的实验验证,形成了与三类认知负荷相映射的三类认知负荷加工架构(有学者认为并不完全相映射,本人认为基本上是相互映射的),即必要认知加工、外来认知加工以及生成性认知加工。梅耶建立在认知负荷理论基础上的学习认知负荷三元架构提出的三类认知负荷加工的理念,能有效地降低人类学习中的外在认知负荷,增加相关认知负荷,从而达到多媒体学习效果的优化。三元架构中的必要认知加工与认知负荷中的内在认知负荷是相对应的,都是学习者理解学习材料必须的认知,学习者习得的程度取决于学习材料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程度及呈现的数量,必要认知加工提出多媒体学习材料呈现的数量应与大脑中交互元素的数量相当,并且信息材料的呈现应与学习者同步并持续呈现。外来认知加工与外在认知负荷相映射,源于不良的教学设计,若多媒体信息材料呈现的词语或画面与教学内容没有直接关系,如花哨的装饰,或因学习材料呈现界面的不良布局,如所要传授信息的词语和相关的画面不符合空间接近原则和时间接近原则,就会增加对不必要信息的认知编码。外在认知负荷提出多媒体教学材料的呈现应具有相关性,界面设计应遵循时间接近与空间接近的原则。生成性认知加工与相关认知负荷相映射,是学习者进行的深层次认知加工,在多媒体学习材料中加入相关内容的提示性语言及非语言形式可使学习者习得更多的知识。为了降低外在认知负荷,促进相关认知负荷,梅耶在多媒体学习三元架构上发展了一系列促进必要认识加工、减少外来认知加工和激发生成性认知加工的多媒体教学设计的原则和原理。如促进必要认知加工的片断化呈现原则、标志原则、前训原则;减少外来认知加工的空间接近原则、时间接近原则、相关性原则和冗余原则等;激发生成性加工的有解样例和人性化原则等。这些原则和原理对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信息加工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2.降低认知负荷的多媒体教学软件信息加工策略

梅耶的多媒体学习认知负荷三元架构理论及其所提出的原理和原则对多媒体教学软件信息呈现的方式、信息呈现的界面和结构设计的指导及关联关系。

(1)促进必要认知加工的多媒体教学软件信息加工策略

促进必要认知加工的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信息加工策略包含了页面内容呈现的数量及教学信息的结构设计。根据认知心理学家GeorgeMiller的“7+2”、“组块理论”的实验表明,单位时间内人的短时记忆容量是有限的,人对感知的信息只能记住5~9个没有联系的单位。因而,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时,在页面内容呈现的数量上,一个页面解决一个教学问题,信息呈现数量不易太多,一般一个页面呈现5~7条信息是较为合适的,并且对信息进行核心内容的概括,增加内容之间的联系,这将有助于学生对信息进行加工。在教学信息的结构设计上,如果页面呈现的学习内容较为复杂,可以采用片断化呈现原则和标志原则,设置内容知识点地图、导航工具,给学习者足够的时间来产生认知,消化内容;或设置标志,提供教学内容的线索,促进学习者对教学信息的认知加工。清晰地呈现了“摄影技术”课程的所有知识点,并且标注了各关键的知识节点,学习者点击相关的知识点,可以进入相应内容的学习。知识导航清楚地阐明了电脑主机组装的各个步骤的知识点及流程,每个知识点链接相应的学习内容片段,学习者可以点击相关的知识点进入各学习页面来学习相关的技能,各学习页面设置“内容”按钮,可以自主地进行学习。梅耶指出在多媒体教学材料中能够使学习者有效提高认知的一项技术便是使用标记,如用下划线、黑体、有色字体、居中等标志来突出信息的内容或结构,或用暗示线索的“因此”、“结果”,用暗示结构的“首先”、“其次”以及表示总结的词语“总之”。应用红色来突出信息内容及结构,采用数字的方式来起到线索与结构的作用。当多媒体软件所呈现的知识难度较大或超出了学习者先前经验的范围时,对信息进行加工,必须建立当前知识与学习者先前知识之间的联系。此时,可以通过超链接的形式提供相关先前知识,或采用前训的方式,提供先行组织者,呈现给学习者更高一个层次的抽象性的和包摄性的引导性材料,激活新知识与先前知识之间的关联,从而来降低认知负荷。值得注意的事项是,呈现教学材料时,必须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

(2)减少外来认知加工的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信息加工策略

减少外来认知加工的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信息加工策略主要有信息布局设计、界面结构设计和信息通道加工等。在信息布局方面,梅耶及其同事经过多次实验发现,应遵循空间接近原则和时间接近原则。当呈现的多媒体信息需要文字与图像组合说明时,在材料呈现的结构上,文字嵌于图像之中比文字置于图像下文更利于学习者建立对应的心理表征,促进学习者将两种呈现形式的信息同时纳入到工作记忆中进行认知编码,进而有利于整合心理模型的建立。在学习材料呈现的时间上,同时呈现要比继时呈现能使学习者学得更好。例如,当呈现文本和图片时,文本和图片应该同时出现。当动画播放时,与画面对应的解说也应同时进行。这样学习者能在工作记忆中同时保持两种形式的心理表征,从而更有可能在言语表征和图像表征之间建立整合关系。在教学信息呈现的界面设计上,应遵循相关性原则,简化界面设计,删除与教学信息无关的材料,包括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和视频等。如很多教师喜欢把一些有趣的动画或图片置于课件之中,这些无关的美景会使学习者分出一部分认知容量来对无关材料进行信息加工,从而增加学生的认知负荷,弱化学习者对教学信息的加工。一般情况下,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界面70%是学习内容区域,30%是美化区。美化区不宜采用动画,简单的线条或经过处理的图片就能达到美化的效果,在颜色的选取上,页面中大块本色不超过3种色彩,并且要统一风格,同类教学目标的界面设计风格应一致。“摄像技术基础”主界面的设计。此界面信息的处理简洁明了,导航清晰,各教学目标风格一致。在信息加工过程中,当删除所有的修饰成分不可行或所要呈现的学习材料较多又不宜删减时,可以应用提示结构原则来降低学习者的认知负荷。提示结构原则是指在多媒体学习中,“当向多媒体信息中增加线索以突出基本材料的组织时”,人们的学习效果会更好。Mayer将提示线索分为言语线索和视觉线索两大类。言语线索包括列举大纲(TopicShifts)、标题(OutlinesorHeadings)和强调重要信息(SignalingtheSpokenText)等;视觉线索包括箭头(Arrows)、颜色(Color)、聚光灯(Spotlight)和手势(Gesture)等。除了梅耶列举的这些元素外,动态箭头、变化字体样式、特定区域缩放、速度变化等也能达到提示线索的效果。在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信息加工过程中,加入提示线索可引导学习者定位特定教学信息,从而促进学习者对学习内容之间的组织关系和结构的理解,帮助学习者达成新旧知识之间联系和多媒体信息呈现图文之间的连续心理表征。应用线索提示能够有效地降低学习者的认知负荷,得到了多位学者的验证,如Mautone和Mayer制作的飞机如何起飞、Boucheix和Lowe制作的钢琴系统工作原理的学习材料中分别加入了提示线索,经过多次实验,发现学习效果优于没有提示线索的学习材料。在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信息通道加工过程中,应减少冗余信息,梅耶认为多媒体教学信息一般是由动画和解说构成,梅耶称之为带解说的动画(NarratedAnimation)。双通道的多媒体教学信息呈现的效果要优于三通道的传播效果,即多媒体教学信息的“动画+语音解说”的呈现方式比“动画+语音解说+字幕”的呈现方式更能促进学习者对学习材料的认知加工。常规来说,教学内容的多媒体呈现可以适应不同学习风格的学习者的需要。因而,同一教学材料,采用多种媒体格式来呈现可使学习者选择自己擅长的媒体方式来对信息进行获取和加工。然而,梅耶的多媒体学习理论认为,动画和字幕同属于视觉通道,当二者同时出现时,会竞争视觉通道,从而产生视觉分离,即当学习者看动画时无法看字幕,看字幕时无法看动画,结果可能导致一些信息的漏失。因而,教学信息的加工应尽量采用双通道的方式。

(3)激发生成性认知加工的多媒体教学软件信息加工策略

生成性认知加工属于一种结构主义的教学方式,它有助于学习者深层次的认知加工。在学习者对学习材料进行加工的过程中,应充分激发学习者的学习潜在认知能力,从而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对学习材料的深度理解与掌握。激发生成性认知加工的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信息加工策略包括有解样例原则和人性化原则。有解样例原则是指在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制作过程中,提供教学问题相关的具有详细步骤的已解决好的样例或示范。样例的提供必须要标志或说明各步骤之间的逻辑关系,学习者从样例中归纳出隐含的抽象知识来获取认知技能,从而解决问题并实现知识的迁移。当要传授复杂的概念和复杂问题的解决技能时,提供多重有解样例更有助于知识的构建。个性化原则是指在多媒体信息中融入社会线索,如采用对话的格式、第一人称“我”、“我们”或第二人称“你”、“你们”,并适当地插入一些评价的词语或图像,特别是鼓励和表扬的话语或图像,增加学习者的代入感,激活学习者的社会回应,进而引发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地去进行认知加工,促进有意义学习结果的发生。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学习课程基本的特点就是情境性,学习共同体是情境认知与学习的核心要素,它意味着对一个学习系统的参与,通过共同体的参与在社会中给学习者一个合法的角色,即“学习者的身份”的确定。梅耶根据建构主义的相关研究提出了多媒体学习的社会理论,通过在多媒体教学软件中加入社会线索信息来赋予学习者一种归属感,学习者会充分参与到与学习材料的互动中。

三、结束语

篇4

1.1教学目标的制定较低

在建筑CAD教学中,教师应该着重训练学生CAD软件绘图能力,促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建筑平面图、立面图以及剖面图的绘制,使其能够熟练绘图过程中需要应用到的各项指令,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让学生能够将自己心中想法通过CAD软件表现出来。传统CAD教学方式注重教师的理论讲解以及一些操作指令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绘图命令,但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欠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在进行建筑CAD教学的时候,教师不能够局限于基本操作指令的学习。

1.2教学内容滞后

在建筑CAD中,主要的教学内容就是AutoCAD。这种单一的学习方式致使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为CAD与AutoCAD的学习内容是一致的。事实上,国内大多数建筑设计单位都逐渐开始应用草图大师、天正建筑等一些新型建筑设计技术。这些软件的应用促使CAD软件的滞后性更加突出。

1.3缺乏争取的教学方式

在传统建筑CAD教学过程中,并不能够突出CAD教学的专业特点,并且教学方式大多都是由绘制简单建筑框架开始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因为枯燥的门窗绘制消耗掉对建筑CAD的学习兴趣。另外,这种学习方式促使CAD内容的学习较为零散,学生不能够系统有效掌握相应的知识内容。

2高职高专建筑CAD教学模式的改革

2.1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课程学习方式

在建筑CAD学习过程中,理论知识的学习是掌握绘图操作的基础内容。所以,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不然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显得十分吃力。例如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仅知道某一快捷指令,但不知道使用这一快捷指令的工具在哪里,不能够完成绘图。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掌握“人机对话”基本应用方式,没有理解CAD软件操作命令的提示。CAD实际上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将理论讲解与实际操作环节相结合,将理论知识学习与学生动手操作结合起来,实行边讲边练的教学方式,在计算机房完成CAD教学内容。并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也能够及时反映给教师,提升CAD教学效率。

2.2以就业为导向实施教学定位

建筑CAD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应用型,使用的是现代信息软件技术AutoCAD,就是将计算机辅助绘图设计与土建专业内容有效结合起来,这样就能够实现由传统手绘方式向计算机绘图形式转变。现阶段,建筑行业发展中,建筑设计师、监理人员、预算人员、施工人员以及造价人员都会使用CAD绘制相应的建筑图形。并且CAD软件的应用十分广泛,广告、机械、环境艺术等均有应用。在高职高专中建筑CAD教学应该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使用较多练习案例促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土建工程制图技巧,使学生能够有效绘制相应的土建工程图样,提升学生的市场竞争实力,有效拉近学校学习与实际就业之间的距离。

3结束语

篇5

伴随着普通高校经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模拟教学软件越来越多地在高校中使用,未来研究模拟教学软件在经管类课程中应用的也会越来越多。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都设置有经济管理类课程,并且已经注意到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始逐步引进现代教学理念,建设情景模拟软件教学实训基地,探索更加适合经管类课程要求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搭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平台。虽然我国许多高校近几年经管类模拟软件教学有了很大进步,但仍然与社会需求相比有很多不足之处,面临着很多问题。例如,部分模拟软件应用不足、使用频率不高,或者缺乏对新软件内容熟悉的师资力量。而且现有已有软件也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功能不全、适用性不强等。如何选择软件,规定模拟软件教学的有效实施形式和考核方式,从而确保购买高质量的教学软件,通过合理利用教学软件,保证教学软件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各大高校共同关心的问题。

2模拟教学软件在应用于市场营销课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2.1模拟软件教学与理论教学结合程度低

目前,许多院校开设经管类情景模拟实训室,如会计模拟实训室、国际贸易模拟室和营销沙盘实验室等,这不仅需要占用大面积的土地用于建设,也需要购买大量的教学设施和软件系统,以确保实训室的正常使用和软件硬件运行。而一些院校无力或者不愿意承担这些成本,从而使课程改革难以进行。其次,目前的实验,大多是预先给定内容,固定的实验步骤,学生只需要一步步来就能得到最终结果。学生做完以后,他们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一旦外部条件改变,则根本不能随机应变。此外,实验的作用也局限在了实验课程的内容设计和知识的综合上,在沟通技巧、团队精神等方面严重不足,这样是很难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1]。

2.2师生对模拟教学软件课程不适应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教师的实践管理经验的多少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大部分教师缺乏企业的企业管理实践经验,都是直接从大学校门进入到另外一个大学任教,关于营销的知识都是停留在理论上,和企业接触缺乏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缺乏积极性,这样导致老师传授的营销理论是枯燥的,不能非常深刻和生动的讲解,从而不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2.3软件的管理和后期维护升级缺乏

由于经费短缺或者对模拟软件认识不足,许多学校,除了购置一小部分,大部分来自互联网试用版、公司赠送版、盗版等,导致教师与学生不断调试系统,重新进入等,严重浪费教学时间,结果模拟软件对教师教学的辅助作用有限,导致师生失去使用模拟教学软件的兴趣和动力[2]。另外实训室模拟教学软件的平时管理和升级需要专业人员,而许多学校没有这方面的人才,教师缺少计算机的高级实用知识,一般的网络管理人员又对市场营销缺少了解,学校只好委托任课教师注意清理。因此许多软件升级困难、功能不全、稳定性差等问题长期不能得到解决。

2.4模拟教学软件仿真度低

真实的市场营销是全面的、系统的、复杂的,需要企业不同的部门、人员的衔接与配合,由于人为或非人为的因素,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冲突或矛盾,这就需要有效地管理与沟通。模拟软件则全部按照事先设定的程序与路径去运行,不存在任何突况,没有任何的可变因素,所有业务流程的设计与运行全部都是理想化的最佳状态。所以模拟软件无法真实地模拟和反映市场的瞬息万变,因此和市场营销的真实应用还有一段距离。

3模拟教学软件应用于市场营销课程中的建议

3.1完善模拟软件教学课程

首先应该明确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软件模拟教学的主旨。在教学中,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去做决策,使学生自己在决策过程中体会、总结和感悟;软件模拟决策的过程以小组形式进行,首先需要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然后根据自己的任务分析出相关的环境因素。需要注意的是,在软件模拟决策的过程中,各成员应该最大程度的发挥集体的作用,通过整合大家的思维,集思广益,而不是各成员之间自顾自的进行决策。其次,对于软件模拟教学来说,教学的质量和学生是否得到真实、客观、公正的评价有着直接的关系。一般来说,由于软件模拟系统能够自动计算出各小组的成绩,教师就想当然的认为这样一定是公平的,但是该系统计算的并不是学生的最终成绩,学生的最终成绩应该在此基础上加上学生的过程表现,如学生提供的小组分析报告和成绩等。

3.2师生课堂角色的重新定位

在软件模拟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发现。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强调学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岗位需求直接对接,强调培养动手能力强、具有操作能力的技术和使用人才,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具有持续学习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校应该创新教学模式,实施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模式。这样的安排从形式上体现了市场营销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促使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3.3建立软件管理及后期维护升级制度

管理模拟软件的使用和教学实训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师既精通各个流程的管理,又精通计算机操作和数据库操作,最好也有在企业实践的经验。要想促进高校经济管理电子模拟的发展,高校应该努力创造一个重视模拟软件教学的氛围,这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参与的积极性。虽然创新探索模拟软件的过程是艰难的,但是尊重教师的劳动是基本原则,高校应该从各个角度出发制定相应的制度和办法,使相关教师能够得到应有的报酬和荣誉。此外,教师还要经常联系软件公司,面对在软件的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比如软件升级,部分模块不能操作,不能进入系统等,需要技术人员给予适当的指导。

3.4模拟教学软件选购及校企联合开发

目前各大学选择获取软件的方式有:由软件供应商提供、自主研发、联合研究和开发。对于多数院校来说,如果考虑花费精力和时间的多少的话,那么第一个应该是更有效的,无论是产品的质量还是售后服务都有一定的保证,同时也能满足教学的需求。而校企联合开发模拟软件,是实验室建设的最佳途径和模式。由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模拟实验或实习,是由相关专业的模拟教学软件在计算机上完成的。管理软件开发公司希望将其最成熟的、最新版本的管理软件通过课堂引入到实验教学当中,为其商品化软件起到了宣传广告的作用。另一方面又为公司本身和他的客户群培养了开发维护和操作应用的人才,同时又为经济管理类院校解决了昂贵的教学软件的问题,拓宽了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可谓一举多得[4]。

4结论

篇6

软件开发技术发展迅速,软件管理出现了新的概念,教学内容也要与时俱进,不然无法满足社会需要。通过分析IEEE最新的软件工程知识体系进行组织教学内容,使得学生学习之后继续深入学习软件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1)基础部分:课程知识包括IEEE的软件工程知识体系(SWEBOK),有软件需求分析、软件的程序设计、软件开发代码实现、软件的测试(白盒黑盒)、演化过程、过程质量、配置管理等核心内容。(2)应用部分:包括如今常用的开发过程、程序开发的技术方法和UML语言,教学内容加入企业实践和案例教学。(3)实践部分:教学以开发团队的方式开发一个软件系统,学生从开发软件的过程体会软件工程思想,学习和运用软件工程知识解决软件开发出现的很多问题。

2研究认知规律与学生心理,强调案例化教学和探索式学习

《软件工程》的知识是根据很多软件开发过程中提炼出来的,对于缺乏软件开发经验的学生来说只是简单的讲授课本上的知识会让学生理解不了。所以,首先收集软件开发案例,然后将好的案例放到平时的理论课程中,学生通过了解软件开发过程掌握软件工程的思想和方法。教学过程应该注重鼓励学生探索学习知识,启发学生自己想办法查阅资料,最好能够和软件企业的开发人员聊天接触开发知识,体会一个工程师的工作。老师上课的时候喜欢“一言谈”,这样教学不受学生喜爱,如果增加课堂上的互动,可以使得教室内气氛活跃、宽松,积极启发学生多问问问题,针对问的比较多的问题进行专项训练和专题报告。介绍学生了解网络课程和网络中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利用网络聊天工具,创造机会和学生多交流,引导他们思考讨论软件工程的问题,这样的话,老师由知识的灌输者成为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学习兴趣会提高,学习效果也得到了提升。

3根据课程特点结合实际开发因素进行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本课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要求学生以开发团队(一个团队通常由3~5人组成)的方式开发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软件系统,侧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一个软件开发项目全过程。课程实验项目的软件开发过程分成实验准备、分析设计、编程测试和软件交付等部分,具体要求如下:(1)准备实验:实训课堂中学生首先接触到一个软件描述,内容很简单。学生自发的联系队友组成一个团队,并且制定开发计划。(2)分析设计:开发团队根据软件描述实现需求分析,最终形成需求分析规格说明。软件需求规格说明完成后,设计软件系统的总体框架,分模块完成,每个团队都将得到开发任务,最好能够实现竞争性开发。(3)编程测试:得到任务的团队,实现项目开发包括文档,测试和调试代码。(4)软件交付:团队集成的完整系统交给老师验收。

4研究软件工程环境

提供一个软件开发项目对学生来说是不够的,他们还需要一个符合软件工程的开发环境,在这个环境里面体会软件工程的思想和方法,怎样这样一个学生喜欢效果好的软件开发工程环境呢?通过研究软件工程应该具备的基本要素,软件工程工具的使用引入课堂中来,特别是课程实验项目中,学生可以使用管理工具,他们会发现各种制品控制在有序管理之下,使用他们建模和测试进行软件分析、设计和测试效果要比没用他们好很多。老师认真编写规范的实验指导书,包括开发过程模型、系列文档模板、软件编码规范、段评审标准等,使实验和实践环节规范有序,改变了学生以往突出个人技巧的杂乱过程。

5结论

篇7

(1)原有的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中存在着重理论学习、轻实践训练的认识以及重视课内、轻视课外的倾向。(2)实验教学体系中仍旧以验证性试验为主,虽然所有课程的实验项目开出率为100%,但其中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项目占总实验项目的比例有待提高,极大限制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3)缺乏对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配套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尚未健全。(4)现有实践教学体系缺少对学生工程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训练,缺少开放性实验;缺少创新性实验教学体系,缺乏具备行业工程领域背景和国际化背景的创新实践教学团队。

二、确立并完善软件工程专业实践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

参考2011年软件工程专业国家规范,明确了软件工程专业实践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依托维森公司和行业企业,联合制定新的软件工程人才实践培养目标,即培养能够掌握软件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具有软件工程开发、应用、维护和工程管理能力的,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能够从事软件工程方面的教学、科研和应用开发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要求如下:1.基本实践能力要求:应该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知识、优良的外语水平;具有一定的实际动手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掌握软件工程专业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2.综合实践能力要求:应该具有综合分析、设计开发和项目管理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具有知识获取、知识更新和持久学习能力。3.创新能力要求:具有追踪软件行业新理论及新技术能力;具有技术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能独立完成一定规模项目的研发工作。

(二)培养方案

新的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形成了以学科基础课平台、专业课及成组平台为主,以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教育体系为辅的应用型软件工程人才培养体系。为此,应用整体知识观的理念,采用层次网络方法构建课程体系,专业培养方案形成包括五个阶段。1.第一阶段,应用方向选择:经与维森和中软公司研讨,确定选择Java中级工程师为培养方向,同时兼顾.NET和基于图形图像处理的计算机游戏设计与开发方向及软件测试方向。2.第二阶段,专业技术归纳:Java中级软件工程师主要技术包括Java程序员、JavaEE初级软件工程师的主要技术、SSH技术和Web服务器技术等。.NET和基于图形图像处理的程序设计与开发方向进行相应的规划,共同的技术点规划在Java的相关课程中讲解。3.第三阶段,专业课程规划:以培养学生的软件设计开发能力为主线,专业课程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基础选修课、专业成组课和专业选修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基础选修课中培养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相关知识均以Java为基本工具,在专业成组课和专业选修课中设置Java的中高级应用的课程。4.第四阶段,知识内容整合:对课程以知识点为单位进行知识内容的整合,明确知识点的前趋与后继关系和知识点的课程归属,可以避免压缩理论学时的盲目性和随机性,减少课程体系中知识的冗余和重复,提高专业教学的效率。5.第五阶段,培养方案体系形成:以知识内容整合为基础,在专业课程层次上建立课程体系。针对软件工程专业技术要求、课程本身的特点和课程的教学目标,完成了教学大纲的制定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取,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最终形成层次化课程体系与各项能力要求关系模型。

三、改革优化现有实践教学体系

现有实践教学体系对培养应用型、创新型软件工程人才的支撑力度不够,必须优化。

(一)优化原则

结合软件工程专业的特点,构建由基础课程实验、综合设计实践、应用能力实践等环节组成的,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层次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具体来说,实践教学体系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实训与毕业设计及课外创新实践活动:1.课程实验。以验证性实验为基础,巩固和加深学生对特定理论知识点的理解;综合、设计性实验以案例驱动和面向问题模式为主,综合运用一门课程的系统知识体系,循序渐进地对学生构思、设计、实施和操作(CDIO)的能力加以强化。同时保证程序设计课程和软件工程系列课程机房的授课率。2.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为若干主干课程或课程群设置的、综合性设计性较强的实践教学环节。在课程设计中,让学生能够切身经历一个完整项目开发的过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战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3、实训与毕业设计。专业实训课程与毕业设计尤其是毕业设计作为教学计划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学生大学四年学习的知识掌握情况和技术运用能力的检验。可以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担任指导老师,以增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以及职业素质。4、创新性学习项目与创新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开展广泛的创新性学习活动。包括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参加各级软件工程相关专业竞赛,参加专业认证考试活动,主持或参加创新性项目等,以增强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二)建立多层次实验体系和各类实验的比例

实验教学体系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为此建立了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实践体系与能力体系关系模型。基于该层次关系模型,建立软件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是基于专业基础课程层、专业技术层和应用方向层建立的,分为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四个层次:1.验证性实验。验证性实验一般与相关课程同步进行,培养学生基本技能。2.设计实验。在验证性实验基础上进行规划,培养学生设计能力,具有承上启下作用。3.综合性实验。在验证性设计性基础上,进行专项综合实践,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4.创新性实验。在综合性设计性基础上进行,以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同时也增加并优化了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内容及占相关课程比例。

(三)建立软件工程专业实践过程管理平台

软件工程过程化的管理是保证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为此建设并完善了软件工程专业实验、实践项目实践管理平台。该平台集各类教学资源(电子教案、课件及相关视频教程等)、讨论答疑、远程在线辅导、创新实践等于一体,极大地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增强实践体系的最终实施效果,还建立了实践考核体系,主要包含下面几个方面:1.验证性实验。程序设计能力,代码编写及调试能力;(30%)2.验证性综合性实验。系统分析、设计、测试能力、文档写作能力;(50%)3.创新性实验。团队协作及复杂算法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20%)与此同时,实习、工程实训体系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重点考核:1.业务能力考核:完成实习(项目)进度能力;完成质量;文档的规范性;英文阅读能力。(60%)2.综合素质考核:工作积极性;自我学习能力;制度、纪律的遵守;团队协作能力。(40%)

(四)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与创新创业教育活动

通过辽宁维森公司和中软国际两个实习基地,有针对性地开展课程设计与实习,提高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逐步加强企业工程师对学生工程实践的指导,提高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在深入开展校企合作的同时,我校电信学院还积极引导大学生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参加每年的校级、省级、国家级各类计算机比赛,建立软件创新团队并申报成为校级创新团队。通过创新竞赛与创新团队训练使学生在基本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都有较大幅度提升,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明显提高。

四、结束语

篇8

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与系统应用开发相关的专业课比较多,主要包括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系统与设计、基于UML的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Web应用开发、Android应用开发、Web服务应用开发、嵌入式系统与开发、软件测试、软件项目管理、软件体系结构、信息安全技术等,这类课程具有以下特点。

(1)知识点细小、量大、繁杂,抽象、不易理解,需灵活、综合运用知识点才能解决实际问题。

(2)侧重实践教学环节,辅助说明知识点、方法和技术的运用。

(3)课外学时比重较高,需要学生课后自觉加强系统开发技能的学习和训练。

(4)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特别是动手实践能力。从易于学生理解、掌握的角度出发,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应用创新能力,笔者在分析软件工程专业课程的特点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探讨并提出基于案例的启发式教学实践框架。

2传统教学模式分析

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传统教学模式主要包含两部分: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课堂教学“老师讲、学生听”,实验教学“学生练、老师指导”,学时分配以课堂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通过实验环节加深和巩固课堂讲授的知识点。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以下问题。

(1)课程知识点内容相对枯燥,课堂教学讲授过程不易集中注意力,学生经常处于人在心不在的状态,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热情。

(2)课堂教学以知识点为中心,先逐一讲授各章节知识点,然后通过简单的案例进行应用示范说明。这种正向教学模式虽然具有一定的知识连贯性,但从企业对软件人才的需求角度来看,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不易得到锻炼,因此大部分学生期末考试基础题容易得分,但分析、设计、综合题等却不一定能抓住问题关键。

(3)实验过程中,一位指导老师通常要应对一个班或者几个班学生的提问,这种一对多、串行处理的实验指导模式导致部分学生等待答疑的时间偏长,实验课时利用率不高,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4)实验教学环节虽然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学时较短,不会超过总学时的25%,因此实验课题的难度一般中等偏下,选题比较陈旧,以引导启发为主,与软件企业实际项目课题的规模相距甚远。此外,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参差不齐,实验过程中敢于问问题的基本都是积极、主动、对课程感兴趣的学生,而很多同学遇到问题几乎不咨询指导老师,甚至出现实验报告抄袭的情况。

(5)课程综合考评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附加实验成绩和平时表现成绩,这种考核方式不利于体现学生开发能力的水平以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学生必然在学习过程中忽视软件开发能力的锻炼和主动思维习惯的培养。针对以上问题,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学习与创新的能力,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需要我们转变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在积累的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探讨并提出基于案例的启发式教学实践框架。

3基于案例的启发式教学实践框架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是将知识点与应用实例分开讲授,零散地讲解知识点,然后通过实例说明如何应用。这样可能会导致以下问题:讲授新知识点的时候学生不知道有何用处,理解不透彻,似懂非懂;实例讲解的时候忘了已学习的新知识点,总在给出答案时才恍然大悟。基于案例的启发式教学实践框架借鉴并融合了NIIT教学体系中基于榜样的学习方法MCL(Amodelcenteredlearningarchitecture)、信息搜索和分析技能ISA(Sinformationsearchandanalysisskills)、PROJECT项目开发的教学思路。MCLA是印度NIIT教学模式的基础和核心,以应用为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该模式由多个教学循环组成,从业界的实际问题入手,采用规范的分析、计划、实施和验证步骤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参照此方法和步骤来解决另一个新的实际问题,培养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ISAS课程核心是提高信息检索与分析能力、文档处理能力、演讲能力等,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完成一项课题,组织、分工、信息检索、材料整理、文档撰写、成果展示等全过程都由学生自己完成,锻炼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网络信息检索和分析能力、文档和演示技能、交流和演讲能力等。PROJECT强调实践能力和编程能力,模拟现实环境,通过项目开发来提高知识理解与应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课程授课对象是大一下学期学生,对数据库应用系统的使用并不陌生,比如网上选课会使用学校的教务管理系统,图书续借需要使用图书馆管理系统等,但学生对后台的数据库系统如何设计与编程开发却比较陌生。因此,从学生易于理解的角度考虑,教师选择学生亲身体验过的数据库应用系统为授课案例来展开课程教学内容。传统的教学过程会按部就班地介绍数据库定义、分类、关系类型数据库、数据操作、数据管理等概念,内容枯燥,不易理解,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而该教学框架首先以问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从“被动听”的状态转为“主动思考”的状态。教师应从图书馆管理系统应用案例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提出问题,或者让学生主动提出疑问,如需要管理哪些数据?数据在软件系统中如何组织?以什么结构存储数据?如何插入删除数据?如何查询数据?面对庞大数据量如何提高查询数据的效率?问题的设定需要精心准备,不仅要有针对性,并且能与各章节重要知识点相关联,这样才能在问题的解答过程中引入知识点的介绍。针对上述“面对庞大数据量如何提高查询数据的效率”这个问题,教师借鉴新华字典查找汉字的过程,引入“索引”这个概念,什么是索引,索引有哪些分类,如何创建索引,利用索引查询数据的过程等相关知识点也就顺其自然地引出来了。传统教学方式中,授课教师会将这些相关知识点逐一讲解,学生被动接受,但实践证明这个过程并非双赢,一方面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不到锻炼,另一方面授课教师也不能全面掌握学生的听课效果。因此,在该框架中借鉴ISAS课程思路,将相关知识点以任务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学生可以收集教材、参考书、网络等各类学习资源,独立完成任务学习报告,并将主要内容以PPT形式在讲台上进行阐述,与老师同学分享学习的成果和收获,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带着问题和任务寻找答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充分了解学生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后,结合课程内容或者扩展知识的需要,授课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和选择性地补充讲解、知识点总结、代码解释、实例演示等。例如,针对“面对庞大数据量如何提高查询数据的效率”这个问题,使用SQLServer软件,对比索引建立前和建立后两种情况数据查询所耗时间的变化。通过实例演示给学生留下感官体验的深刻印象,同时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阶段学习和讲解结束后,学生分组进行项目演练,学生之间分工合作,互帮互助,针对项目需求共同完成软件作品,如构建仓储管理系统、客户信息管理系统等。教师可以以多样化的形式展现各小组开发成果,如课堂现场展示、手机或网络平台展示等,让老师和同学都参与评价,获得较全面的用户意见;通过实践开发环节,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交流演讲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综合上述5个环节,教师改变传统期末考试的片面评价方式,采用多形式、多角度的复合评价模式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包括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学生互评等,通过任务学习报告、软件开发作品、期末考试成绩等多种方式从多个角度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应用能力、知识掌握水平等。采用人性化的复合评价方法的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能反映教学效果,使授课教师能进一步优化教学模式。

4结语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