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2 17:35:4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网站设计开发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 关键词 】 教育资源网;IA;设计
Desig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Websit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A
Gao Chun
(Henan Police College HenanZhengzhou 451000)
【 Abstract 】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in China, and points out the important role of the IA theory to guide the construction of websites.
【 Keywords 】 education resource network;ia;design
1 引言
在教育信息化推动下,我国教育资源网站发展迅速,作为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源网站不仅可以有效促进学习,而且能推进学习的个性化和社会化。因此,各教育机构和高校都纷纷建立起了自己的教育资源站点和远程教学网站,通过共享学习资源,为学习活动提供必要的资料,对教学活动开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目前,根据资源网站的组织情况,国内教育资源网站大体可以分为三大类:国家和地方级教育资源网站,分类教育资源网站,学校、企业或个人网站。
虽然我国在教育资源网站建设上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由于国内教育信息资源标准化研究太慢,对于资源网建设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化体系,导致网站建设随意性较大,存在几个问题:(1)网站设计花哨,实用价值不大,容易分散学习者注意力;(2)网站页面信息量大,栏目太多,内容不易查找;(3)页面层次感、清晰度不够,部分网站文字模块过于繁杂,导致信息过载;部分网站图片使用意义不明,比例设置失衡;(4)为获取利润,一些教育机构在网站上挂有太多广告,容易引起学习者负面情绪;(5)网站缺乏整体规划,结构松散,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体系。
从以上问题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资源网站的建设,没能真正站在用户需求的角度去开发。未来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应偏向于资源的有效利用上,如何更好地促进学习,做到资源共享,是资源网站设计者们应考虑的问题。
2 IA理论在教育资源网站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IA理论即信息构建(Information Architecture),由美国建筑学家R.S.Wurman提出,基本含义是组织信息和设计信息环境、信息空间或信息体系结构,以满足需求者的信息需求、实现他们与信息交互的目标的一门艺术和科学。它包括调查、分析、设计和执行过程,设计到组织、标识、导航和搜索系统的设计,目的是帮助人们成功地发现和管理信息。
由于互联网上的信息种类繁多、内容特征多种多样的多媒体信息,造成信息空间的混论,用户在其中很容易迷惑和迷失方向。因此,互联网尤其需要信息构建成为信息化和优化的思想和工具,以帮助用户在异质的信息空间中管理和获取信息。随着网络的发展,IA理论被引入到网站的设计开发过程中。
网站IA是指借助图形设计、人机交互图书馆学等理论方法,在用户需求的基础上,组织网站信息、设计导航系统、标识系统和搜索系统,帮助用户方便地查找和应用信息,其核心思想是“让信息可访问”和“让信息可理解”。本文认为,将IA理论应用于资源网站建设有积极作用:(1)获得和理解信息内容,将信息组织好;(2)优化信息结构;(3)面向用户传达信息内容;(4)提供一个清晰的易于信息获得的界面。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用IA理论指导教育资源网站设计,是一种全新的理念。
3 教育资源网站信息构建设计与分析
教育资源网站作为一个服务性网站,旨在为学习者提供教学资源,对其进行信息构建不仅能使网站的功能、内容和风格上更符合学习者的需求,方便学习者快速获取信息,而且有助于增强网站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为后期维护提供便利。
3.1 网站页面风格设计
页面风格设计包括整体形象设计、字体设置和色彩搭配。教育资源网站要立足教育服务和教育文化的理念,不同风格的页面设计要针对教育内容和学习者类型。色彩和字体的设置也要考虑学习者的喜好,不同专业、不同年龄段的学习者对色彩和字体的喜好都有所不同。
3.2 组织系统设计
组织系统设计是对网站所有信息进行有序分类、合理布局,方便学习者快速的查找定位到所需要的信息。信息组织系统包括信息组织体系和信息组织结构两个主要方面。信息组织体系也就是组织的维度,分为精确性组织体系和模糊性组织体系。精确性组织体系对信息类别界定比较清晰,方便用户对信息的查找。模糊性组织体系对信息类别的界定不太清晰,方便用户对信息进行模糊性检索。教育资源网站应提供多种信息获取方式,两种组织提醒同时使用,精确性组织体系用于显性内容的浏览,模糊组织体系用于相关信息的检索。组织维度的选择就是确定组织的上下左右关系,教育资源网站信息组织结构的设计,应以自上而下的树形结构为主,以自下而上和超文本结构为辅,组织结构在广度上不超过10项,在深度上不超过5层。
3.3 标识系统设计
标识系统就是标签系统,负责网站内容的表述,为内容确定标签、内容或描述。标识系统有五种表现形式,分别为标题型、导航型、上下文链接型、索引型和图形。标识系统的设计不仅可以对页面起到装饰作用,还可以引导学习者,使网站更具个性化。设计标识系统应遵循两个原则:(1)有效的标识系统应明确学习者是谁,为学习者提供什么,怎么用等问题;(2)标识的设计要统一,即版面样式、设计风格、语法、两个相同信息内容的标签等要统一,不可产生歧义。
3.4 导航系统的设计
导航系统就是信息组织系统的页面化显示,其目的是让学习者能够知道自己所在的位置,所能获取到的信息,就像地图一样,让学习者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这里有什么,将要到哪里去。网站导航系统主要有几种类型:全局导航、局部导航、情景式导航、辅助导航。为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在教学资源网站的设计中,要综合使用各种导航。其次导航的位置要符合学习者的习惯,通过调查得知,绝大多数学习者习惯全局导航放在网站顶部,而将局部导航放在网站左边,这样的布局使学习者有一种熟悉感。
3.5 检索系统的设计
教育资源网站内容多、信息量大,检索系统的设计可使学习者快速直接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在设计检索系统时应注意几个问题:(1)提供多种检索方式,为满足学习者不同的信息需求,应设置全文检索、作者检索、图片检索、视频资源检索等多种检索方式,方便学习者查询;(2)检索界面的设计应提供简单检索和复杂检索两种方式,提供模糊、精确和二次检索功能;(3)检索结果应设置必要的提示,当学习者无法检索到所需信息,系统应提供相关检索建议。
参考文献
[1] 陈洪磊.基于IA的高校门户网站问题分析与对策[J].情报杂志,2010.12.
[2] 徐瑾.信息构建探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22(2):170-171.
[3] 陈建勋.Web信息架构(第三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8).
毕业设计过程控制多元化
指导老师的身份多元化:学校经过严格审查,符合毕业设计制度规定的老师,可以聘为指导老师,形式为(1)学校老师,(2)企业技术骨干,(3)学校老师和骨干联合指导。指导过程教师可以采取面授、电话联系、E-mail、QQ、MSN、博客、留言板、聊天室等技术手段进行立体化师生交流和个别指导,如MSN多播技术,讲授难点,博客上写清技术方案和原理,QQ上传下载,直到对方的电子作品。同时,学生必须将联系记录整理好:(1)看清近阶段教师布置任务和注意事项(2)整理询问的技术路线和解决方案(3)归纳交流的心得和分享成功的调试的经验,数量上以每周一到两次为准。指导学生利用数字图书馆及网络进行资料收集,有效地辨析选题方向,同时对课题的任务量大小进行评估,对课题实施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撰写文献综述,进行开题,并安排技术方案,进行设计进度安排。指导学生搭建实验原型或数据原型模型,进行设计探索,鼓励学生做实验时,重视专注,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尊重事实,及时记录、分析、处理、反馈、汇总数据;强化毕业设计过程中的难点、重点指导方法,诠释毕业设计的细节,注重强化学生的调试能力、设计能力,尤其是软件开发时注意前台应用程序与后台数据库的接口模块设计,网站的配色、总体设计、数据库的连接、动画作品的创意,各数据结构间的内在联系和隐含关系。强调论文写作的能力即综合性处理数据,图表化表达,可视化显示;复合交叉学科应用的能力;积极制作PPT,完成毕业设计作品,撰写好论文,准备答辩资料。毕业设计的过程控制具体流程为“学生选题、下任务书、开题报告、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撰写、毕业答辩准备”。
毕业设计评价多元化
毕业设计成果可以软件设计、网站设计、动画设计等有实际软件,并且完成了论文说明书,也可以是带硬件实物的,并且有原理、实现步骤支撑的论文,也可以是纯粹调研报告、技术提升总结类的论文。根据毕业设计开发工具的先进程度、课题工作量的大小、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进行评价。对毕业设计的评价对象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第一学生、指导老师的自评,第二评阅者的点评,第三督导抽查的抽评。
成效
关键词:企业网站设计;电子商务;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7-0277-02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逐渐超越传统媒体,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同时,网络购物的兴起,也使得互联网成为重要的商务贸易平台。在这种大背景下,企业网站的建设就变得特别重要。企业网站是一个企业与外界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企业可以实时企业动态、产品信息及取得的荣誉,宣传企业活动,树立企业形象,可以让访问者全方位了解企业;还可以对用户提供交流平台,通过对用户访问活动数据的收集分析,了解用户关注热点,使得企业本身能够更准确地对自己进行市场的定位,辅助企业经营,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然而我国传统的中小企业网站还处于较为低端的初级阶段,一般仅有企业介绍,产品介绍等页面,页面简单,功能较少,没有在线商品交易功能,对促进扩大销售帮助较少。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曾预言“未来要么电子商务,要么无商可务”,电子商务已成为企业营销的重要手段,因此,设计一个具有电子商务功能的企业网站非常必要。本文即设计开发一个面向中小企业的兼具企业门户网站与网上商城于一体的电子商务网站,不仅可以帮助树立企业形象、宣传企业产品,还可以实施电子商务,实现产品的在线销售。
1 需求分析
建立企业网站的第一步就是要确定企业自己的需求。本文为中小企业建立的企业网站的首要目的就是宣传企业形象和展示企业产品,其次是利用网站开展电子商务,开拓新的销售渠道,寻找更多的商业机会,扩大企业效益。具体需求分析如下。
1.1 功能需求
1)企业介绍:向客户展示企业的历史、地址、价值观、主营业务、技术成果及公司取得的集体、个人荣誉等内容。成为在线宣传企业形象的重要窗口。
2)新闻平台:编辑企业动态、业内新闻、技术突破、优惠措施等内容。同时统计用户浏览信息,了解用户最关心的内容,为企业发展提供参考。
3)产品展示:使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企业所有产品详细信息,让用户通过浏览网页就能充分了解产品所有参数。
4)商品在线销售:提供在线商城的功能,注册用户登录以后可以在线选择所需产品,加入购物车,生成订单,后台管理人员与客户取得联系,对订单进行处理,完成产品的销售过程。
5)用户交流:提供用户与企业在线交流的平台,及时为用户提供咨询、售后等服务,加强企业与用户的沟通。
1.2 性能需求
1)匿名用户和注册用户都可以浏览企业与产品的基本信息,而只有注册用户才能发表留言,订购产品及管理自身账户信息。
2)只有系统管理员才能编辑管理网站的新闻、产品等信息,对用户的操作流程进行审计,实现对网站的信息与安全性维护。
3)对所有用户的账号信息进行加密与授权管理,防止用户身份信息泄露,对于非法访问及时给出警告,甚至冻结账号。
4)对用户输入内容进行安全过滤,防范非法入侵,提高系统安全性。
2 总体设计
2.1 系统结构设计
通过上述对网站的需求分析,可将网站系统划分为两大功能模块进行实现:前台功能模块与后台功能模块。前台模块实现企业宣传、产品展示、产品销售、顾客留言等功能;后台模块实现顾客管理、信息、产品管理、订单处理等功能。每个模块又由若干子模块组成。功能模块结构如图1所示。
2.1.1 前台功能模块设计
1)新闻中心:通过列表方式显示行业动态和企业新闻,并根据新闻日期及用户点击频率动态更新最新新闻和新闻热点。
2)公司简介:展示企业的发展历史、企业文化、企业规模、主营业务、技术成果、取得荣誉、联系方式等内容。
3)产品展示:既能分页显示所有产品基本信息,也能按产品种类进行分栏展示。在商品列表,点击任意商品,可以进入产品的详细介绍页面。在详细介绍页面可以查看产品的名称、类别、价格、图片、其他参数,以及历史用户对产品的评价,帮助用户全方面了解产品。
4)订购产品:通过在产品展示页面对产品的了解,注册用户登录之后可以将产品添加到购物车,在购物车页面修改待购买商品的数量并提交,填写订单信息,生成订单。
5)留言板:留言板模块主要实现访客的交流沟通,所有访客可以在此模块浏览讨论内容,注册用户可以在此模块发言,与企业服务人员进行交流沟通。
6)登录注册:用户通过注册页面填写个人信息成为网站的注册用户,在登录页面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密码登录网站可享受注册用户的权限,执行特定操作。
2.1.2 后台功能模块设计
后台功能模块只有被授权的管理员凭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才能进入,进行相关的管理操作。
1)新闻管理:此模块实现新闻类型和新闻条目的添加、删除和修改操作。根据访问量统计的结果生成新闻访问排行榜。
2)产品管理:此模块完成对产品类型和产品信息的维护,可以添加、删除、修改产品类型,添加、删除和修改产品信息。产品信息包括产品名称、价格、图片、上市时间、产品描述等内容。
3)订单处理:管理员及客服人员可以查看已处理和未处理订单,将未处理的订单信息发送给销售部门进行商品的配送,将已成功配送的订单修改为已处理。
4)留言板管理:对用户留言进行管理维护,可删除用户留言,对用户留言进行回复。
5)用户管理:此模块对顾客的信息进行管理维护,可删除已注册用户、修改用户权限、重置用户密码等功能,此模块仅有系统管理员权限方可操作。
2.2 数据库设计
本网站采用SQL Server2008进行数据库管理,通过概念结构设计和逻辑结构设计,最终网站的数据库由管理员表、用户表、新闻类型表、新闻信息表、产品类型表、产品信息表、订单表、订单明细表、购物车表、留言表、产品评价表等组成。
2.3 开发技术
网站采用+JAVAScript 语言开发,利用SQL Server2008进行数据库管理。在开发的过程中使用母版页统一管理和定义具有相同布局风格的页面,为网页设计和修改带来了极大的便利。Ajax技术的使用可以在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使用异步通信机制进行数据通信,从而允许浏览器向服务器获取少量信息而不用刷新整个页面。
3 结语
在信息化极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大多已经习惯了通过网络了解企业的动态,并通过网络进行各种业务的往来,很难想象一个企业还没有自己的网站。企业除了采用传统的展览会、电视、报纸广告等手段之外,可以通过互联网渠道结识新客户,争取更多订单。设计一个具有电子商务功能的企业网站非常必要。
参考文献:
[1] 李国才.中小型企业网站的分类及设计策划[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28).
[2] 刘春霞.基于JSP的中小型企业门户网站设计[J].软件导刊,2015(6).
[3] 王晴.企业网站规划方案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10).
Abstract: Java is one of the mainstream software development tools today, how to make students learn Java project development methodology in school as soon as possible is the primary responsibility of teachers.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experience, the traditional Java language teaching problems are pointed out, and the recommendations are proposed. Through practice, it can improve the ability of project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student, teamwork ability and self-learning ability.
关键词:Java;教学方法;高职高专
Key words: Java; teaching methods; professional education schools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0-0173-01
1传统Java语言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教学案例的选取雷同。多数语言均以实现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等题目进行教学演示。导致案例内容单一,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不能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情境中,进而影响学生对后续内容的掌握能力。
实验实训模式单一。计算机是注重实践的科学,Java程序是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只有不断的进行实践验证才能使学生领会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然而目前的实验实训内容模式以验证型实验为主,只是要求学生按照实验内容照搬照抄,进行简单的验证过程。没有留给学生充分思考问题与独立完成的学习空间,使得学生逐渐失去了利用实验课验证所学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生缺少对项目整体性的理解。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被动的学习每一个知识模块,学生停留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阶段,缺乏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2项目开发实训教学方法的具体实现
2.1 选取适当的项目案例在课堂上采用适当的项目案例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相关知识点。在第一堂课中,我们可以介绍一个经典的吃豆子游戏。当学生看到生动的游戏画面时非常高兴,此时引导学生学好Java后可以自己动手开发这样的游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逐步引入相关的理论基础要用到Applet、总体设计文件、相应代码的实现以及程序的运行与过程。通过游戏的开发练习后,引入Java在WEB开发项目中的实训案例,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开发工具的使用、学会配制Tomcat服务器和一些有关设计模式的知识。恰当案例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也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进行思考,使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去进行学习,所学的知识有能去解决问题。在不断的思考与应用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2.2 让学生参与到项目设计中由于学生已经具有Java语言的编程基础,可以将学生按8人一组进行分组来完成一些内容较少、实用性较强的项目,如博客网站设计。让学生自行讨论如何设计该网站的功能,界面和数据库的使用。这样可以使学生从以前单一的知识接收者,变成项目的具体实施设计者。然而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编程能力有较大的差异存在,故此在每个小组中要分配2到3名能力较强的学生,起到项目经理的作用,对整个项目内容进行掌控。按照软件工程的原则,可以具体分配学生完成需求分析的编写、需求文档的编写、系统功能结构图的设计、数据表结构设计、系统原型设计、框架设计(可由教师辅助完成)、功能模块设计、程序测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这个项目的设计与完成过程中,通过这种形式使得基础较弱的学生能够加强锻炼,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在这个项目团队中,大家要学习互相合作、学会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准自己的能力定位,使学生对自身的能力有正确的认识,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在项目中。各个小组之间的竞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意志,小组成员互相协作,有时还能得到超出教师预期的一些成果。项目的完成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自我价值的实现,让他们有信心挑战更难一些的项目。此时,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继续安排难一些的项目让学生自行完成。
项目完成后,让每个小组派出代表来展示自己的设计成果。阐述小组成员在项目中是如何分工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遇到了那些问题与困难,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在哪部分能力得到了提高与锻炼,今后遇到类似的工作状况能否通过合作与自学完成相应的任务。同学们根据各个小组的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评选,教师进行公平公正的点评,对完成较好的队伍进行表扬与鼓励,并在实验成绩的评定中给予加分的奖励。
2.3 提供广阔的交流平台课题教学中,教师面向的学生是多层次的,讲授的内容以一般知识点为主,没有时间充分照顾所有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校使用了网络教学平台系统。教师将相关的教学资料如:教学大纲、教学课件、作业、习题、扩展训练题、实验实训指导、案例源代码等内容,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共享,让学生自行下载或在线学习。学生可以在网上进行作业的提交、所学知识的阶段性测验、论文的提交,充分的利用了教学资源与学生的课余时间。学生能够在网上向老师提问留言,也可以与在线同学进行学习内容的实时交流。实践证明,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使学生获取了课堂教学的资料,为学生的自学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扩充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满足了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检测与自我提高的需要。
3结束语
Java已经成为软件设计开发者应当掌握的一门基础语言,计算机专业学生掌握Java的应用能力对今后的就业与个人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帮助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尽量多的掌握Java项目开发的能力与技巧是教师的责任,通过《Java项目开发实训》课程的增设,增强了理论知识与企业应用之间的联系。学生普遍反映这样的课程设计比以往的学习过程有更多的收获,在项目设计过程中锻炼了团队合作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就业目标指明了方向,加强学生的自信心。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多样性,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要继续进行研究,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实用技能。
参考文献:
【关键词】通用教学设计;全纳教育;网络教育;ADDLE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2-0104-05
前言
“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全民教育、优质教育、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已成为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信息技术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重要推动力,作为信息技术融入教育的主要形式――网络教育已成为信息社会中人们在学校或工作内外获得教育的重要途径,网络教育因其载体――网络的特质而拥有人们所共知的伦理特征,即实现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学习任何内容。通过网络教学设计可以为所有学习者提供机会平等,有效、有意义的学习环境,达成同等的学习目标,促进和改善他们的学习绩效。
由于网络教学过程与传统教学或培训过程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教学对象的不确定性、教学目标多元性、教学内容多媒体化、学习者的适应性、学习绩效的评价等,一些网络教学仍采取学校教育或传统培训的隐喻,使得网络教育实践的表现和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学习者的学习绩效差异性很大,其主要原因在于网络教学设计仍然沿袭传统教学设计模式,不能适应网络学习用户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偏好。本文借鉴通用设计的理念,探讨在网络环境下的网络教学设计一一通用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实践模式。
一 通用教学设计溯源及其内涵
1 通用设计
通用设计(Universal Design,又称“全方位设计”、“万能设计”),源自于建筑业术语,由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的Ronald L.Mace提出,即产品和环境的设计不需要调适或特殊设计而能为最广泛的用户去使用。
美国1998年通过了《辅助科技法》,其中也对“通用设计”作出了界定:术语“通用设计”意指设计和分发能够为最大范围内不同能力的人们所使用的产品与服务的一种观念或哲学,包括可直接使用(不必借助辅助科技)的产品与服务,以及与辅助科技并用的产品与服务。通用设计是一种设计理念,而不关乎某种具体的设计方法:通用设计是一种设计哲学,不仅仅是科学的设计,更是一种伦理德性上的关怀。
2 通用教学设计
通用教学设计(Universal Instructional Design,UID),是指在设计和传达教学时,包括考虑所有学习者潜在需求的一个过程,意味着界定和消除教和学过程中不必要的障碍。它由物理世界中的通用设计和教育领域的教学设计概念融合而来,并把灵活性(flexibility),一致性(consistency),易访问性(accessibility,又译为无障碍),清晰性(explicitness)和支持性(supportiveness)作为其关键特征。它是一个普及的理念――超越了无障碍,思考如何使不同背景和不同学习倾向的学习者的学习绩效最大化,以及同时实现学习过程中对于特殊调适的需求最小化。
从教学过程来看,通用教学设计应该包括教和学的设计(Universal Design for Teaching和Universal design for learning),它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前者是指在教学内容、产品的设计,应用和管理过程中或在提供相应服务过程中,要考虑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教师)潜在的教学需求,帮助他们消除教学过程中可能面临不必要的障碍。而后者是指在学习内容、产品的设计,应用和管理过程中或在提供相应的学习支持过程中,要考虑到学习者的学习偏好和需求,消除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可能存在的各种障碍。在《美国国家教育计划(2010)》中“通用学习设计”或“通用教学设计”出现频率近15次,指出:当把个性化学习和通用学习设计原则结合在一起时,那些在很多教育环境被边缘化的学习者(来自低收入社区和少数民族的、英语语言学习者、残障学习者、天才学习者、跨文化和语言背景的学习者以及来自农村地区的学习者)也能获得学习的体验。而从教学的最终落脚点来看,通用教学设计的中心应该是学习者,因此,本文讨论的通用教学设计主要是指(或等同于)通用学习设计。
二 网络教育中实践通用教学设计的意义
据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截至2011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人。使用不同设备上网的用户比例在逐渐提高,年龄在50岁以上的用户占4.8%,各类群体的用户都在逐年增加。庞大的网络用户群,必然造就庞大的网络教育用户群体,而为这个多元化、差异性大、个性化教育需求复杂的群体设计教育内容、传送方法、呈现形式、学习平台,将面对很多复杂的问题,而遵循通用教学设计无疑将解决诸多问题。
1 为所有人获取(Access-for-all)和使所有人获益(Benefit-for-all)
通用教学设计将使更多的人获得网络教育的机会,使更多的人受益,通用教学设计是实现网络教育理想的保障之一。在网络教育过程中,遵循通用教学设计,是对学习者多样性、差异性的一种正确体认,为所有学习者创设平等学习机会,也将让所有学习者受益,也是实现网络教育理想的重要前提。
2 是提升网络学习绩效和扩大网络教育规模的根本方法
通用教学设计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所有学习者融入网络学习环境为己任,不排斥任何潜在的学习者,保障所有学习者的网络教育机会平等;通用教学设计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提升所有学习者的学习绩效为目标,不定位某类学习者群体,保障所有学习者的网络教育过程平等;通用教学设计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所有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中均能获得同等意义上的学习结果,不以分数定等级,保障学习者全方位的发展。因此,通用教学设计既提升了学习者网络学习的绩效,也使更多人获得网络教育的机会,扩大了网络教育的规模。
3 能更有效地指导网络教育、全纳教育的实践
网络教育环境不是传统学校环境的隐喻,因此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并不能适应网络教育,而通用教学设计,以学习者为中心,开放的、灵活的、全纳的设计理念,更能适合网络教育过程。全纳教育是这样一种持续的教育过程,即接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和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全纳教育的理念是融所有学生(包括残疾学生)于同一教学环境之中,在学校教育实践操作中总是存在种种问题,难以令人满意,而在网络教育环境中遵循通用教学设计让所有学习者均能获得同等的学习体验,成为全纳教育实践的理想选项。
4 将为我国教育信息化提供重要的实现途径
在2012年3月我国出台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0-2020)》明确将以“努力为每一名学生和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的信息化环境和服务。”作为我国教育信息化指导方针之一。如何为每个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的信息化环境和服务,因此,通用教学设计必须和信息化教育过程相融合。
5 为消除数字鸿沟和构建和谐网络教育环境提供支持并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在信息社会中,数字鸿沟的存在已是不争的事实,遵循通用教学设计,能够使不同年龄段、不同语言、性别、持不同网络设各、不同网络技能、不同学习基础的学习者均能在网络教育环境中获得知识、技能和体验,从而能够为消除数字鸿沟提供教育支持;通用教学设计的贯彻也将极大地包容所有学习者的群体,将为实现网络教育平等,构建和谐的网络教育环境提供保障;通用教学设计理念的实现也将有助于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三 网络教育中通用教学设计践行基本原则
1 通用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通用设计的基本原则由梅斯提出,并得到了各界的公认。美国北卡罗拉州立大学设计学院通用设计中心对通用设计的基本原则阐释如下:
(1)使用的公平性:对于身心能力不同的人,设计应该是有用的和明显的。
(2)弹性的使用方法:这种设计涵盖了广泛的个人偏好及能力。
(3)简单易学:不论使用者的经验、知识水平、语言技能或注意力水平如何,这种设计的使用都很容易理解。
(4)易觉察的指导性的信息:不论周围状况或使用者的感官能力如何,这种设计有效地对使用者传达了必要的信息。
(5)容错性:这种设计将危险及因意外或不经意的动作所导致的损害降至最低程度。
(6)省力设计:设计可以有效、舒适及不费力地使用。
(7)便于使用的体积和空间:不论使用者体型、姿势或移动性如何,设计应提供了适当的大小及空间供操作及使用。
通用设计是针对建筑设计或其他产品设计而言的,严格意义上并没有涵盖教育领域。但是教育也是向教育者、学习者提供教学设计的内容、产品和服务的过程,所以,通用设计理念也可延展至教学设计领域,斯科特(Scott,S.)等人根据通用设计的基本原则提出了通用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见表1)。
斯科特提出的通用教学设计原则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媒体、教学信息、教学交互等方面均有指导性的指向,为教学设计的全纳性(inclusive)实践给出了框架。
2 在网络教学中践行通用教学设计原则
在网络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主体的多元性,比学校教育或相关培训过程更为复杂。表现在教学人员的多元性(有教师、教学课程的管理者、教学内容和媒体的开发者、在线辅导者等);学习者的多元性(学习偏好、学习风格、原有学习水平层次、年龄段、经验层次、计算机技术能力层次、使用上网设备配置和种类等);在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教学进程安排上与传统教育或培训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教学环境的设计、开发、应用和管理上与传统教学环境具有明显的不同。但是在通用教学设计原则应用上并不存在本质上的差异,内涵是相同的,只是外延上存在一定的区别。因此,这里对通用设计原则和斯科特的通用教学设计原则在网络教育环境中进行了延伸和扩展:
(1)使用的公平性: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应能够适合各种不同能力的用户。访问;为所有学习者提供同样的易访问的(accessible)学习内容,或提供相应同等意义上的替代内容;不应把某些学习者排除在网络环境之外;使网络课程设计对所有学习者都具有吸引力。
(2)弹性的使用方法: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应能适应不同个体的身心状况和各自的偏好(学习偏好和操作倾向);提供多种网络课程的访问途径;能帮助学习者准确而清晰的访问和使用网络课程;网络课程内容的设计能够适合不同学习者的浏览、学习节奏。
(3)简单易学:不论学习者的经验、知识、语言能力、文化背景及当前注意力集中程度如何,网络课程的导航机制应很清晰且容易理解;减少不必要的复杂性;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应与学习者的期待和直觉相符;网络课程内容的设计应适合多种文字语言的学习者;网络课程中应提供必要而充分的指导性和帮信息,为学习者提供有效的学习反馈。
(4)易觉察的指导性的信息:无论学习者的周围环境或感官能力如何,学习者都能够有效地理解网络教学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可使用多种方式(图像、声音、触觉)提供必要的教学信息;网络教学过程中的内容信息与非教学信息之间的信噪比要高;网络教学内容信息与非教学信息之间的对比度要高,如前景色和背景色;为感官功能缺失的学习者提供多种辅助技术和必要的技术支撑,以帮助其访问网络课程。
(5)容错设计:对于学习者来说,有相当比例的是新手及一些残疾学习者(如手臂残疾者),他们访问网站时,由于技能的陌生或者手臂的灵活性受限,从而导致与网站的交互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误操作。网站的设计应尽量降低意外或不当操作引起的负面影响,允许误操作的返回,或者在发生误操作时给予一定的提示。
(6)省力设计:网络教学设计尽量提高学习者访问的效率、访问的舒适度、访问的一致性和访问的简单性。如果是一些网络教学内容本身教学目标需要复杂的操练,则不必考虑这项原则,如软件的模拟操练。
(7)便于使用的体积和空间:这里体积和空间既可以是学习者在真实物理环境中的体积和空间,也可以是虚拟学习环境中相关学习对象或操作对象的体积和空间,如图片、操作的菜单和按钮等。因此,一方面要求计算机硬件设备系统能够适应用户的身体能力,另一方面网络学习环境也能根据学习者不同的偏好和特殊需求,推送适合学习者的信息。
(8)构建学习共同体:网络教学设计应该提供多种的交流方式以便于生生、师生间的交流和讨论,形成一个虚拟学习共同体,交流的方式可以是多元化的,如同步和异步相结合,文本、语音、视频多种媒体中介相结合等。
(9)形成良好的教学风气:网络教学设计应该是受欢迎的和全纳的。所有参与教学的主体(设计人员、教学人员、管理人员、学习者等)均以积极的态度为网络教学做贡献,为达成所有人取得同等的学习绩效和学习目标而努力。
(10)多元化的网络教学评价:网络教学的评价内容、标准、方法应该多元化,以肯定学习者的成长,促进和加强学习者的学习体验。
四 网络教育过程中贯以通用教学设计原则的模式
对于教学设计,显然还没有集普遍性和综合性于一体的教学设计理论。……在教学设计领域,模型往往不是用来使某一教学理论更精确或更完善,而是旨在建立某种教学观念的范例。因此,在不同的理论语境中,会产生不同的教学设计模型(式)。本文不探讨通用教学设计原则在某一具体网络教学情境中的应用模式,网络教学由于学习理论的多元、教学对象的不确定性、学习偏好多样性和网络环境的复杂性,所以网络教学的具体应用模式也丰富多彩,无以大一统。网络教学设计过程中如何应用通用教学设计以满足所有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在教学设计的各要素和各阶段中如何嵌入通用设计原理和原则,提升所有用户对于获得网络学习的体验。
任何网络教育过程均由两大支柱组成:网络教育载体和教育教学活动,其中网络教育载体是网络课程、教育网站或课程管理系统平台等,教育活动主要包括网络教学内容、网络教学活动和网络教学交互等活动组成。因此在网络教育开发过程中有两条相互交叉的设计线,一条是在网络教学内容、活动、交互等要素的设计中贯以通用教学设计理念和原则(Universal Instructional Design,UID),由学科专家、教学人员、教和学的相关主体共同完成;另一条是在网络课程、网站、系统平台的设计中贯以通用设计理念和原则(Universal Design,UD),主要由软件工程人员、系统设计和开发人员、系统管理员等完成。见下图1。
1 网络课程、网站、系统平台的设计
在网络教学过程中,其主要载体一般的是网络课程、课程网站或相关系统平台等,这些网站、系统和平台本身属于软件系统,它的开发应当遵循软件工程开发的流程以及通用设计原则,而软件开发流程也多采用ADDIE(Analysis、Design、Develop、Implement、Evaluate)模型,即分析、设计、开发、应用、评价。
为了使网络课程、网站、系统平台具有通用性,能够为更多的用户所使用,应在设计开发过程中融入通用设计原则。如,导航系统的设计、多媒体元素的设计、超级链接的设计等应嵌入通用设计原则,以使它们具有较高的可用性,为更多的用户所访问。在美国教育技术计划(2010)中就提出了:提供多重的和灵活的信息和知识呈现方法,包括数字书本、专门的软件和网站、文本到语音的应用和屏幕阅读软件。在我国的信息产业部制定的标准《YD/T 1761 2008.信息无障碍身体机能差异人群网站设计无障碍技术要求》对于网站、网页等网络技术应用给出了无障碍设计目标和方法。在我国《残疾人保障法》(2008修订版)中对于物理环境和信息无障碍环境的设计也作了相应的规定,如:国家和社会应当采取措施,逐步完善无障碍设施,推进信息交流无障碍,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无障碍环境;国家采取措施,为残疾人信息交流无障碍创造条件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为残疾人获取公共信息提供便利国家和社会研制、开发适合残疾人使用的信息交流技术和产品国家举办的各类升学考试、职业资格考试和任职考试,有盲人参加的,应当为盲人提供盲文试卷、电子试卷或者由专门的工作人员予以协助,等相关内容。
2 网络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交互的设计
在网络教学过程中,除了网络课程、网站、系统平台的设计外,教和学目标的达成,与教学信息的设计、教学策略的设计、教学交互的设计、教学活动的设计等是紧密联系的。在网络教学内容、活动和交互的设计开发流程中,ADDIE模型应用比较广泛,该模型并不涉及具体的教学设计指导理论,应用不同的教学设计指导理论,就有着不同的教学隐喻,但是它们有着共同的任务和目标,提升学习者的学习绩效水平。在网络教学内容、活动和交互的设计过程中,应当嵌入网络通用教学设计原则,以使更多的学习者,能够获得最佳的学习体验,达成同意义的学习目标。同样的在美国教育技术计划(2010)指出:应向学生提供多多元的和灵活的、可替代的表达方法来演示他们已经学习的内容,例如采用包括网络概念图和语音转换为文本的程序;提供多元和灵活的联系方法开发不同学习者的兴趣、给他们适宜的挑战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例如在不同情景(scenarios)或不同内容中学习同一种技能的选择并且增加协作或支架的机会。
应当指出的是,两方面的设计不是割裂的,而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相互促进,相互联系,是一个整体进程。尽管设计开发人员是来自不同学科专业背景的群体,但是在具体的网络教学设计进程中,他们是一个设计共同体,在各自设计的范围内均融入了通用设计理念。
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对电子商务从业人员产生了巨大需求,预计未来5年,我国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量至少在200万以上。与市场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巨大需求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从2000年开始推广的高校电子商务人才教育,其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始终停留在20%这样一个低水平上,远远落后于全国普通高校70%的平均就业率水平。一方面,大量的企业很难找到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独立进行电子商务的合适的电子商务人才,另一方面,很多学生既不具备很深的理论知识,也不具备很强的实际的操作能力,商务知识不如经管专业的学生,电子技术不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就业方向定位模糊,又普遍缺乏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由此可见,电子商务人才供需的矛盾不是绝对数量层面的,而是有效供给不足造成的。如果学校不按社会的实际需求对学生的培养方式、培养目标重新定位,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因此,在这个背景下,研究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对“2+1”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一、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应用“2+1”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研究
(一)“2+1”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2+1”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高职高专院校近年来实行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应用于三年制高职院校的工科专业,表现为三年的教学,前两年在学校进行,后一年在企业进行。在校期间,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之以实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最后一年在企业顶岗实习,同时接受企业的专业指导。它的最大优点在于强化了教学的实践环节,使学生与企业联系紧密,既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也有利于毕业后的就业和迅速实现角色转变,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缩短了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适应期。“2+1”模式的实质并不是学生学习地点是否转换的问题,而是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关系,是高职教育“理论以必须、够用为度,突出技术应用能力”的一种具体应用模式,它解决的是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问题。
(二)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目标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教育的一个基本现实是专业定位多元化、办学层次多样化。对于高职高专来说,主要侧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培养熟悉商务活动及计算机技术,具备电子商务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技能,能从事现代商务管理及电子商务活动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主要包括技术类人才、商务类人才和电子商务管理类人才。无论哪种人才,都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动手能力,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才能突出电子商务的专业特点,否则就会陷入理论不精、操作不熟、进退两难的尴尬局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就业和发展。
(三)“2+1”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首先,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侧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强调实践在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作为电子商务的学生,不拿出相当一部分时间精力投身于企业现实的电子商务活动,不从一线的电子商务实践中学习,只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是非常不够的。“2+1”人才培养模式除了具备课程实验外,专门利用一年的时间进行实践实训,从时间上为专业技能的培养提供了保证。其次,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未来数年内,我国的B2B市场将呈现超过100%的高速增长,65%中小企业急需电子商务人才,这为实现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校企双方各取所需,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缺乏电子商务人员的困境,有利于推动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也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实践环境,为“2+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提供了空间上的保证。
最后,按照高职教育“理论以必须、够用为度”的原则,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理论教学,通过课程的设计和整合,完全能够在两年的时间内完成,使“2+1”人才培养模式在电子商务专业中的实施成为可能。此外,“2+1”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使企业和学生充分接触,深入了解,有利于解决企业的用人问题和学生的就业问题。
二、高职电子商务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方案
(一)“2+1”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设计
“以需求定技能,以技能定教学,以管理保质量,以创新求发展”是我院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指导思想。通过对其他院校已实行“2+1”教学的机电、建筑等专业的考察了解,发现学生在学完两年的专业课后直接到企业顶岗实习,有很长一段时间难以适应,而且由于在校期间没有加强实际操作技能的综合训练,所学知识没有融合,结果动手能力比较薄弱。因此,结合电子商务专业特点,我们制定的“2+1”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方案为“2+[0.5+0.5]”,即前两年在校进行专业理论教学与课程实验,第三年的实践实训分为两个阶段,前半年在校进行专业综合模拟实训,并进行就业指导和就业教育,后半年在企业进行顶岗实践,同时完成毕业论文(设计)。
(二)“2+1”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设置
课程体系的设置要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并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做适时的调整。从目前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来看,主要包括侧重于电子商务技术的人才和侧重于商务活动的人才两种。侧重于电子商务技术的人才主要从事商务网站的规划、设计开发与维护,同时需对企业业务流程、管理方式以及消费者心理有一定了解;侧重于商务活动的人才主要从事网络营销、网上国际贸易以及利用商务平台进行日常商务活动,需要熟练掌握网络和电子商务平台的基本操作技术。总体来讲,一般应具备以下实际操作技能:
一是计算机应用能力:电子商务就是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网络技术从事商务活动或相关工作,计算机应用能力是从事电子商务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
二是网络使用与维护能力:电子商务活动主要是通过网络进行的,不能有效地使用网络就无法进行电子商务活动,网络使用能力是电子商务人员所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
三是网页设计、网站建设与维护能力:因为学生毕业后有部分人将从事电子商务网站的开发、建设和维护工作,因此必须具备与之相对应的网页设计、网站设计及实施网站管理和维护的能力。
四是营销能力:营销是电子商务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当前实际工作中,企业的营销活动既有传统的市场营销活动又有网络营销活动,二者互相补充,共同构建了企业的营销系统,高级营销人才是目前电子商务活动中最为紧缺的人才。
五是商务活动与管理能力:电子商务的本质应是商务,是利用电子手段从事的商务活动,因此,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也应以培养现代商务活动和商务管理人才为主。
除上述专业能力外,最重要的是学生还应具备以下基本能力:
第一,自我学习的能力。电子商务是一个新兴的行业,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涌现,知识更新换代很快,如果没有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以便不断的更新知识,快速接受新生事物,就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在信息社会的背景下,学习能力是人才不断自我发展和适应社会所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
第二,获取信息及处理信息的能力。当今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信息真伪并存,对于企业来说,及时获取最新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处理,成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的依据,至关重要;对于个人来说,要学会充分利用媒体、网络等资源,扩展自己的知识面,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疑问或问题。
第三,沟通协调能力。无论是侧重于技术还是侧重于商务,沟通协调是顺利完成工作的保证,不会沟通和协调的人是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
第四,良好的职业道德。没有敬业、爱业的工作态度,就不会在业务上有所精深,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因此在学习技术与管理的同时,还须注意在道德、诚信、自律这方面的素质培养。根据上述能力要求,“2”下的课程体系设置如表(略,备索)包括:首先,基本能力:包括职业道德和基本素质两个方面。
良好职业道德形成主要通过开设思想道德、法律基础、电子商务职业道德等课程加强教育(共计160学时);基本素质的培养主要通过开设普通话、英语、写作、商务谈判、社交礼仪等课程进行(共计192学时)。再者,专业能力:主要包括前文所述的五种能力。为此,通过开设计算机文化基础、中英文打字、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硬件维护等课程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开设网络数据库、网页制作工具、网页设计与制作、商务网站建设等课程培养学生的网站建设与维护能力;开设市场调查与预测、市场营销、网络营销等课程培养学生的营销能力;开设管理学、商务基础、经济法、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国际贸易、物流学、电子商务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商务活动与管理能力(共计1248学时)。
(三)“2+1”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实施方案
实行“2+1”教学后,原先在校三年的专业教学改为两年,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才能保障教学目标的实现。
1.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因课程特点而异,同一课程的不同知识模块也可能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一般来说,对于培养职业道德方面的课程应侧重于多讲,结合生活中的相关案例加以分析,让学生懂得职业道德对于一个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重要性,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是个人发展的基石,这类课程属于思想教育类,教学中以思想引导为主;对于培养基本素质方面的课程应侧重于多练,无需讲授过多的理论,教学场所也不局限于课堂,主要在于日常练习;对于培养专业能力方面的课程应讲练并重,课堂上讲授必要的专业理论,在课程实验实践中加强单项技能的训练,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而对于实训实践课来说,则应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课程间的知识融合,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为目标。主要教学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实例教学,等等。对于专业综合实训的教学,应该以任务为主线,采取模块化教学。即根据综合实训的目标,设计由若干技能模块组成的实训任务,教学中分解练习,重点突破。实训任务中的各模块是一个系统的整体,而非毫无关联的单项练习。这就需要将专业中若干个核心技能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任务,让学生在专业综合实训中掌握该专业的核心技能,从而使学生对整个专业的能力要求有一个系统、清晰的理解。
2.考核方法
考核是检验培养对象是否掌握了所学的理论和技能,是否合格的基本手段,考核方法应因课程特点而异。培养基本能力的课程一般属于考查课范畴,可采用开卷考试、提交小论文或撰写心得体会等方式;对于以理论为主的课程可采用作业、日常测验(提问)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对于计算机类的课程可采用上机实验、上机考试与期末笔试相结合的方式,或采取课程设计(作品)的方式;对于综合模拟实训,可采取模块考核加任务考核的方式;企业顶岗实践的考核则以实习单位对学生工作纪律、适应能力、职业道德和实践效果(工作能力)等方面的等级评价为标准。
3.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系统的、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是保证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为了保证“2+1”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达到预期目标,应制定相应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包括教学质量监控组织体系、监控方法体系、监控制度体系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等。
4.师资队伍建设
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具备一支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敬业爱岗、业务素质过硬、具有丰富职业岗位工作经验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与其他实施“2+1”专业一样,最理想的师资队伍应该是根据教学需要建立的由校内专职教师和外聘企业教师组成的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能够实现专兼职岗位互换。专职教师能够根据教学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在企业顶岗工作,从中得到锻炼和学习;外聘企业教师能够根据教学的需要较为稳定地进行教学工作,并在教学方法、技巧方面得到提高。企业为学校培养技师型的教师,学校为企业培养教师型的技师,双方共同培养学生,学生再为企业服务,实现校企双方资源共享,互利双赢。
但从目前来看,这种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建设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为企业都有严格的劳动纪律,而且每位员工都有自己固定的岗位。水平越高,工作岗位越重要,事务越多,很难按照教学的需要进行兼职。即便是已经聘任的兼职教师,也存在授课时间难保证、备课不够充分、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不熟练等问题。所以,在“2+1”人才培养模式下,兼职教师应主要用于“1”的实践教学,这样就可以缓解时间上的冲突和教学方法、教学技巧上的缺陷,使兼职教师扬长避短。从长远上来看,要尽快培养一批能将信息技术与商务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具有复合型能力的专职师资队伍,通过商务实践、教学和科研工作,使教师具备较深厚的电子商务知识和较高的电子商务驾驭能力,并且要充分考虑教师的专业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师资队伍建设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一是建立“双师”素质教师队伍,使理论功底深厚,动手能力强的“双师”素质教师成为实施新课程体系的推动力量。二是加强与企业的联系,逐渐建立一支水平高、责任心强、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作为实践教学的必要补充。三是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以满足“2+1”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改进和专业建设的需要。
三、高职电子商务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效果
“2+1”人才培养模式应用效果图电子商务专业实行“2+[0.5+0.5]”人才培养模式后,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
(一)课程体系更加科学合理
在对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专业能力需求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增设了《网页制作工具》、《商务谈判》等课程,停开了《财务管理》、《政治经济学》等课程,进行了专业综合实训;通过按照专业能力加大《网页设计与制作》的课时,我们根据网站开发需要调整《数据库-VF》为《数据库———SQL》,调整了《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站建设》的开设时间并对内容进行整合。课程设置更具针对性,开设顺序更加合理,课程间的连贯性增强,知识的讲授更加具有逻辑性且由浅入深。由于符合学习规律,学生的接受程度大大提高;更加符合社会实际需要,有利于培养“适销对路”的专业人才。因此,课程体系更加科学合理。
(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明显提高
“2+[0.5+0.5]”人才培养模式,大大提高了实践教学所占的比重,通过课程实验与实践、专业综合实训、企业顶岗实习与毕业论文(设计)三个层次的实践教学,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商务知识运用水平,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全部能够熟练地使用电子商务软件和利用网络进行商务活动;能够独立完成简单商务网站的建站工作;94%以上的学生拥有自己的网上商店并能进行熟练交易。解决了以往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强化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三)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通过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对教学方法的研究运用,使教学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在所进行历次的教学质量测评中,学生满意率均在95%以上;日常测验和期末考试不及格率逐年降低;在2006年5月组织的全国助理电子商务师执业资格考试中,一次性通过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的同学占96.7%,大大超过全国70%的平均水平。
(四)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0.5+0.5]”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理论教学完全是为技能培养服务的,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大限度结合,当学生在实践中遇到了问题,驱使学生反过来加深对理论的学习,形成了良性循环,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建立了2个专业学习兴趣小组,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通过QQ群的形式进行互助学习,对实习实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
(五)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不断提高
论文关键词:学分制;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体系
一、实验教学学分制的内涵
实验课程学分制是高等学校学分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学分制是以学生自主选择实验项目为基础,以获得相应的学分绩点衡量学生学习成绩,以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验研究和实际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
二、学分制下大学计算机实验课程教学体系
实验教学学分制要以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核心,以建立实验教学新体系为重点。在完全学分制教学管理机制下,实验教学实行学分制施行是适应完全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的必然趋势。要做好实验教学学分制改革,就必须针对现行的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是计划性模式,从实验方法到报告的编写完成,整个过程都是由实验教师事先制订好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缺乏自主性与创造性,只能被动地接受学习,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同时也扼杀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创新性,使得实验教学对学生缺乏吸引力。要使学生对实验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就必须积极扩展实验教学内容及层次,给实验教学注入新内涵。同时,改革传统实验教学方法,实行实验教学学分制,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为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提供必要的时间与空间。在教学资源上,引入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使实验教学变得更为直观,学生可以在课前预习,掌握实验操作要领;课后复习,回顾实验过程,以巩固知识。从实验教学内容到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的改革,将会使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上,发挥出更为重要、更加积极的作用。
(一)实验教学内容的构建
实验教学内容建设的核心层面分别是总体结构的优化和实验内容的优化。其中总体结构的优化即通过不断调整和组合各实验项目的组成以及各实验之间所建立的组织关系,使实验项目各要素相互配合,整体功能达到最佳状态;实验内容整体优化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课程内容的选择,特别是课程内容的重组、整合与精选、凝练。优化的课程内容应该不是原来的课程内容的机械拼凑,而是一种有机的组合、新的创造,在保持课程内容的基本理论、基本方向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基础上,体现一定的先进性、适应性、科学性,拓宽知识性,把广度和深度很好地结合起来。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内容构建的基本思路是:根据计算机技术发展及应用的特点,结合各专业后续课程学习对学生计算机能力的需求,编写出既有基本要求,又有充分灵活性的适应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大纲。
(二)教学方法体系构建
1、分类、分层次教学
把学生按专业分类和理工类。人文类重点培养学生对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理工类重点培养学生具有简单应用软件系统的开发能力和数据库系统应用能力。分层次即把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项目分为二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础类实验项目,其教学目标是为培养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与综合能力打基础、为后继课程做准备;第二层次为计算机技术应用实验课程,核心内容为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网页制作、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网络应用、数据库系统开发等,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学科专业应用工具,为今后学习专业课程提供学习的辅助手段,增强学生毕业就业竞争力,其内容的设置应尽可能结合专业应用实际设置课程。如人文等专业学习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网页制作和图片处理;理工类专业学习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技术应用等。根据学生专业需求构筑计算机知识结构,这种实验教学体系是把学生专业背景引入实验教学中,使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与专业相关的实验项目进行学习,增强学生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其专业领域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计算机基础教育与专业的有机结合。
2、短学期、模块化教学
短学期教学是把实验课程教学时间分为多个周期,每个周期实验教学各有侧重。如秋季学期以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应用为主,同时辅以应用工具软件类实验;冬季学期以办公事务处理软件为主,同时辅以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类实验;春季学期以网络应用和网站设计开发为主,并辅以数据库应用技术类实验,这样学生可以更加有针对地选择自己需要的实验项目学习。除了基础部分计算机实验项目外,还要增加多层次的实验项目,如程序设计类、应用工具类、系统开发类等等。实验课程内容模块化是将每个实验模块按不同等级要求进行设计,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选择学习相应模块的实验,同时把实验各模块相结合,这样既可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也可以使学生在完成实验的过程中逐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课堂内外结合教学法
课内实验按内容分模块组织,以项目形式教学。主要以操作性和验证性的基本实验为主,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基本实验重在基本实验原理、基本实验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初步实现对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课外实践以综合设计型实验为主,重在计算机技术应用设计的训练,主要包括综合程序设计、多媒体设计与制作、数据库的应用等,不同专业学生可根据各自专业知识和能力及今后专业需要有所侧重。实验教学过程中,由指导教师提供相应的实训作业素材,由学生自主完成,鼓励学生拓宽所学内容,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计算机技能大赛,如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4、按专业分类法
模块化教学模式增加了实验教学灵活性,但不分学科专业、统一的教学要求对满足某些专业的知识需求是不够的。以经济管理类专业、艺术体育类学生为例,主要开设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类实验,但只学这些是不够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可能还需要掌握一些能帮助他们实现数据处理的专业的信息技术知识,如数据统计、信息处理、网页制作等,SPSS软件使用、网页三剑客等实验项目;对于艺术类尤其美术专业学生,需要学习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可能会更多,如Photoshop应用、动画设计、影视制作类软件的使用等。
三、教学资源体系构建
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结合已经变得密不可分。学校必须打破学科界限,将所有的资源纳入实验平台管理范畴,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布局,为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保障。教学资源的构建不是体现在各种媒体素材的简单堆砌,而应该是针对教与学的一套整体解决方案,为教与学提供多种方法和途径。因此,根据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所具有的较强的实践性、综合性、创造性、工具性、时代性等特点,实验教学资源应为纸质实验教材、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平台、现实与虚拟实验平台等,其中,实验教学网站建设是条件,实验教学资源建设是基础,实验教学软件建设是核心,支撑系统和网络管理系统建设是保证。
网络实验教学平台是基于互联网络或校园网设施开展实验教学计划的信息管理系统,该体系最突出特点是,能实现教学资源的高度共享,促进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利用网络资源,各类实验人员可以接受到一流的实验教学内容,有力地促进实验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通过网上实验教学,使学生在更加广阔的环境中进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学生个性发展、创造能力的培养、全面素质的提高产生积极的影响。另外,由于网络教学具有开放性和交互性的特点,可以推动各学校的相互交流与协作,发挥各院校的优势和特色,促进新内容、新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共同发展实验教学。
虚拟实验是实验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实验是多层次,多元化的,有些实验一定需要在实验室中完成,有些实验不一定非要到实验室。对于可以不在实验室进行的实验,需要在实验手段上做出相应的转变。目前的高校基本都有良好的网络环境,在网络技术的支撑下,不应该仍然机械地要求学生都到实验室来上机实验,而是提供更加灵活的实验平台和实验资源,更加方便学生利用自己身边的资源尤其是网络资源完成实验。如计算机组装实验教学,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对计算机组装课程中所需的硬件和实验过程进行仿真,可以很好地解决实验设备的不足和计算机硬件高速发展的问题。
四、教学管理体系构建
学校根据学生专业培养目标、规格要求和学分制特点,制定各专业模块式实验教学计划,规定各专业的必修实验、选修实验;必修实验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要求,规定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它保证了学生培养的基本规格和要求,必修实验课教学计划是由基础实验技术教学、专业基础实验教学、专业实验教学构成。选修实验是根据专业培养要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所学专业需要,在较大范围内选修,体现因材施教而开设的实验项目。
五、教学评价体系构建
考核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手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起着一定的导向作用。如何保证实验教学质量,准确评价学生能力,同时利用考核手段调动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是我们在教学创新过程中值得深入探讨的一个问题,合理的课程考核是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手段。针对以往在实验课程考核方面的不足,加强和规范实验教学考核制度,以保障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实验课结束时,组织实验考核,最后根据学生实验考核成绩、平时成绩客观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以保障学生学习效果的稳定性。完善的实验教学考核体制,可以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从根本上保证实验质量的提高。
论文关键词:学分制;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体系
一、实验教学学分制的内涵
实验课程学分制是高等学校学分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学分制是以学生自主选择实验项目为基础,以获得相应的学分绩点衡量学生学习成绩,以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验研究和实际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
二、学分制下大学计算机实验课程教学体系
实验教学学分制要以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核心,以建立实验教学新体系为重点。在完全学分制教学管理机制下,实验教学实行学分制施行是适应完全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的必然趋势。要做好实验教学学分制改革,就必须针对现行的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是计划性模式,从实验方法到报告的编写完成,整个过程都是由实验教师事先制订好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缺乏自主性与创造性,只能被动地接受学习,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同时也扼杀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创新性,使得实验教学对学生缺乏吸引力。要使学生对实验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就必须积极扩展实验教学内容及层次,给实验教学注入新内涵。同时,改革传统实验教学方法,实行实验教学学分制,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为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提供必要的时间与空间。在教学资源上,引入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使实验教学变得更为直观,学生可以在课前预习,掌握实验操作要领;课后复习,回顾实验过程,以巩固知识。从实验教学内容到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的改革,将会使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上,发挥出更为重要、更加积极的作用。
(一)实验教学内容的构建
实验教学内容建设的核心层面分别是总体结构的优化和实验内容的优化。其中总体结构的优化即通过不断调整和组合各实验项目的组成以及各实验之间所建立的组织关系,使实验项目各要素相互配合,整体功能达到最佳状态;实验内容整体优化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课程内容的选择,特别是课程内容的重组、整合与精选、凝练。优化的课程内容应该不是原来的课程内容的机械拼凑,而是一种有机的组合、新的创造,在保持课程内容的基本理论、基本方向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基础上,体现一定的先进性、适应性、科学性,拓宽知识性,把广度和深度很好地结合起来。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内容构建的基本思路是:根据计算机技术发展及应用的特点,结合各专业后续课程学习对学生计算机能力的需求,编写出既有基本要求,又有充分灵活性的适应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大纲。
(二)教学方法体系构建
1、分类、分层次教学
把学生按专业分类和理工类。人文类重点培养学生对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理工类重点培养学生具有简单应用软件系统的开发能力和数据库系统应用能力。分层次即把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项目分为二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础类实验项目,其教学目标是为培养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与综合能力打基础、为后继课程做准备;第二层次为计算机技术应用实验课程,核心内容为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网页制作、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网络应用、数据库系统开发等,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学科专业应用工具,为今后学习专业课程提供学习的辅助手段,增强学生毕业就业竞争力,其内容的设置应尽可能结合专业应用实际设置课程。如人文等专业学习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网页制作和图片处理;理工类专业学习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技术应用等。根据学生专业需求构筑计算机知识结构,这种实验教学体系是把学生专业背景引入实验教学中,使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与专业相关的实验项目进行学习,增强学生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其专业领域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计算机基础教育与专业的有机结合。
2、短学期、模块化教学
短学期教学是把实验课程教学时间分为多个周期,每个周期实验教学各有侧重。如秋季学期以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应用为主,同时辅以应用工具软件类实验;冬季学期以办公事务处理软件为主,同时辅以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类实验;春季学期以网络应用和网站设计开发为主,并辅以数据库应用技术类实验,这样学生可以更加有针对地选择自己需要的实验项目学习。除了基础部分计算机实验项目外,还要增加多层次的实验项目,如程序设计类、应用工具类、系统开发类等等。实验课程内容模块化是将每个实验模块按不同等级要求进行设计,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选择学习相应模块的实验,同时把实验各模块相结合,这样既可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也可以使学生在完成实验的过程中逐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课堂内外结合教学法
课内实验按内容分模块组织,以项目形式教学。主要以操作性和验证性的基本实验为主,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基本实验重在基本实验原理、基本实验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初步实现对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课外实践以综合设计型实验为主,重在计算机技术应用设计的训练,主要包括综合程序设计、多媒体设计与制作、数据库的应用等,不同专业学生可根据各自专业知识和能力及今后专业需要有所侧重。实验教学过程中,由指导教师提供相应的实训作业素材,由学生自主完成,鼓励学生拓宽所学内容,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计算机技能大赛,如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4、按专业分类法
模块化教学模式增加了实验教学灵活性,但不分学科专业、统一的教学要求对满足某些专业的知识需求是不够的。以经济管理类专业、艺术体育类学生为例,主要开设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类实验,但只学这些是不够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可能还需要掌握一些能帮助他们实现数据处理的专业的信息技术知识,如数据统计、信息处理、网页制作等,SPSS软件使用、网页三剑客等实验项目;对于艺术类尤其美术专业学生,需要学习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可能会更多,如Photoshop应用、动画设计、影视制作类软件的使用等。
三、教学资源体系构建
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结合已经变得密不可分。学校必须打破学科界限,将所有的资源纳入实验平台管理范畴,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布局,为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保障。教学资源的构建不是体现在各种媒体素材的简单堆砌,而应该是针对教与学的一套整体解决方案,为教与学提供多种方法和途径。因此,根据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所具有的较强的实践性、综合性、创造性、工具性、时代性等特点,实验教学资源应为纸质实验教材、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平台、现实与虚拟实验平台等,其中,实验教学网站建设是条件,实验教学资源建设是基础,实验教学软件建设是核心,支撑系统和网络管理系统建设是保证。
网络实验教学平台是基于互联网络或校园网设施开展实验教学计划的信息管理系统,该体系最突出特点是,能实现教学资源的高度共享,促进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利用网络资源,各类实验人员可以接受到一流的实验教学内容,有力地促进实验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通过网上实验教学,使学生在更加广阔的环境中进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学生个性发展、创造能力的培养、全面素质的提高产生积极的影响。另外,由于网络教学具有开放性和交互性的特点,可以推动各学校的相互交流与协作,发挥各院校的优势和特色,促进新内容、新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共同发展实验教学。
虚拟实验是实验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实验是多层次,多元化的,有些实验一定需要在实验室中完成,有些实验不一定非要到实验室。对于可以不在实验室进行的实验,需要在实验手段上做出相应的转变。目前的高校基本都有良好的网络环境,在网络技术的支撑下,不应该仍然机械地要求学生都到实验室来上机实验,而是提供更加灵活的实验平台和实验资源,更加方便学生利用自己身边的资源尤其是网络资源完成实验。如计算机组装实验教学,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对计算机组装课程中所需的硬件和实验过程进行仿真,可以很好地解决实验设备的不足和计算机硬件高速发展的问题。
四、教学管理体系构建
学校根据学生专业培养目标、规格要求和学分制特点,制定各专业模块式实验教学计划,规定各专业的必修实验、选修实验;必修实验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要求,规定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它保证了学生培养的基本规格和要求,必修实验课教学计划是由基础实验技术教学、专业基础实验教学、专业实验教学构成。选修实验是根据专业培养要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所学专业需要,在较大范围内选修,体现因材施教而开设的实验项目。
五、教学评价体系构建
考核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手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起着一定的导向作用。如何保证实验教学质量,准确评价学生能力,同时利用考核手段调动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是我们在教学创新过程中值得深入探讨的一个问题,合理的课程考核是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手段。针对以往在实验课程考核方面的不足,加强和规范实验教学考核制度,以保障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实验课结束时,组织实验考核,最后根据学生实验考核成绩、平时成绩客观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以保障学生学习效果的稳定性。完善的实验教学考核体制,可以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从根本上保证实验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