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2 17:35:3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岩土工程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该区属丘陵~低山溶蚀峰丛地貌,场地内总体地势为北东高南西低,测区内多有第四系土层覆盖,四周植被较为茂密,现经施工平场后,场地变得较为平坦,由地表地质现象显示,测区内岩性多样,且有一断层通过场地,该断层平面走向北西~南东向,在断层两侧岩层产状变化较大,其中:在断层北西面,岩层北西向倾斜,倾角70°左右,在断层南东面,岩层北东向倾斜,倾角50°左右。①第四系(Qel+dl):上部为耕植土,富含植物根系,下部为可~硬塑状红粘土,残、坡积成因,厚薄不均,局部含基岩风化残块及碎石,主要分布于测区大部地段。②二叠系中统吴家坪组(P2w):岩性主要为石灰岩夹硅质岩、钙质砂岩夹杂色泥岩、碳质泥岩。在水平方向上石灰岩、碳质泥岩、钙质砂岩呈互层状产出的组合关系。因受次级构造的影响,基岩破碎,节理裂隙发育,风化强烈。石灰岩、钙质砂岩及碳质泥岩,据其风化状态分为强风化-中风化,现分别对这几种基岩岩性特征、风化程度及组合关系分述如下:(1)强风化碳质泥岩(P2w):褐色,泥质结构,含碳质、铝土质、铁锰质,受次级构造的影响,产状凌乱,该层在场地内风化强烈,整体破碎,厚度变化大。岩芯极破碎,呈砂状、碎块状,岩芯采取率低。(2)强风化石灰岩(P2w):灰黑色,薄至中厚层状,含硅质,主要分布于拟建场地南西侧,厚度变化大。岩芯极破碎,呈砂状、碎块状、土夹石状,岩芯采取率低。(3)中风化碳质泥岩(P2w):灰黑色,泥质结构,含碳质团块,节理裂隙发育,受构造及产状影响埋深变化大,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属较破碎软岩。(4)中风化石灰岩(P2w):灰色、深灰色,薄至中厚层状,泥晶结构,含硅质,节理裂隙发育,岩芯呈柱状、短柱状,少量块状。
2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据地表地质调查及钻探探查,拟建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地下水为上层滞水和基岩裂隙水,叙述如下:场地下伏基岩为中风化泥岩、石灰岩,为含水性较好的岩层,其发育的节理裂隙为地下水流动提供了较有利的渗流条件,地下水埋藏较深,地下水径流方向为东南向南西,小车河为排泄基准面。
3岩土工程勘察概况
勘察之初,钻孔按一桩一孔布设,钻探揭穿地表覆盖层及地下强风化层进入完整基岩9m,在场地平场和钻探过程中,多处发现岩溶和裂隙,但仅靠所布钻探,不能确定其分布延伸范围。为迅速查明岩溶发育的分布情况,决定沿拟建物主要轴线布设测线,应用物探方法中的地震映像法和高密度电法,对钻探发现的岩溶现象进一步详查。本次勘察,沿拟建物主要轴线布设测线计完成高密度电法剖面3条,经过数据处理,综合分析,编制出物探异常平面分布图,为拟建物的基础设计和施工方案制定提供了充分依据。
4工程物探的基本原理及有关参数
4.1高密度电法:电法勘探是研究地层电学性质及电场、电磁场变化规律,根据研究地质对象的电性差异,通过仪器测量电场情况,进而研究电场的分布规律,以了解地下构筑物或地质体的状况,从而达到勘探目的。本次勘察,使用重庆地质仪器厂生产的DUK-2电法仪,采用60极接收,极距2m~3m,在预定位置布置测线剖面,本次勘察,电极的排列装置采用温纳四极装置。
4.2本场区工程地球物理特征:岩土电性地球物理条件是指运用物探手段解决地质问题的各种充要条件。地球物理勘探的前提是被探测体与周边岩土介质存在物性差异,常表现为电、磁、弹性波速等物性参数的异常。本次勘探目的主要是初步查明场区布设测线范围内隐伏的不明岩溶构造,如隐伏断裂、岩溶空洞或溶蚀破碎、地下暗河、充水溶洞及老旧窑形成的采空区等异常。本次高密度电法测试采用的物性参数为视电阻率值,通过对场区岩石和部分异常体的电性测试,结合贵阳地区同类型场地电性参数综合归纳本场区岩土电性特性。
5结论和建议
5.1测区内岩体多以泥岩、砂岩、页岩等中~软质类为主,局部地段,分布有石灰岩等相对坚硬的岩体。
5.2测区内,土层厚度多在2~15m左右,其厚度变化较大,其中:在测区南部,土层厚度相对较小,多在2~10m左右,而在测线北部,土层厚度相对较大,可达15m左右;在F1断层及附近土层厚度较大,多在20m以上。在F1断层及附近,由于土层与岩体破碎带的电阻率相差不大,因此,物探推土层厚度可能与实际有所偏差。
摘要:岩土工程学是土木工程的分支,是运用工程地质学、土力学、岩石力学解决各类工程中关于岩石、土的工程技术问题的科学。现代的岩土工程研究重视地质过程机制分析、强调岩土与工程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的统一。在系统分析中,从“宏观”到“微观”,又从“微观”拓展到“宏观”进行概化,以指导实践,从而产生岩土工程的新思维与新方法。
关键词:岩土工程;测试;分析;不确定问题
岩土工程研究的对象是岩体和土体。岩体在其形成和存在的整个地质历史过程中,经受了各种复杂的地质作用,因而有着复杂的结构和地应力场环境。而不同地区的不同类型的岩体,由于经历的地质作用过程不同,其工程性质往往具有很大的差别。岩石出露地表后,经过风化作用而形成土,它们或留存在原地,或经过风、水及冰川的剥蚀和搬运作用在异地沉积形成土层。在各地质时期各地区的风化环境、搬运和沉积的动力学条件均存在差异性,因此土体不仅工程性质复杂而且其性质的区域性和个性很强。
1测试技术
1.1原位测试技术
随着岩土工程的兴起,原位测试设备和技术不断发展和更新。在土基方面,除了静力触探、圆锥动力触探、标准贯入试验等外,深基静载、高压旁压、自钻旁压仪等在较大深度以下测定地基岩土体承载力、变形参数成为当今原位测试的主要方向。高精度压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的引入,使测试仪器的性能有了较好的改善。由于应用计算机技术对数据、图形、信息采集、分析判别完全程序化、规范化,因而达到高效、准确的目的。在岩基方面,岩体现场变形、抗剪、应力测试继续广泛应用,并向小型化、自动化控制方向发展,但总的来讲,这方面的试验仍然耗资大,时间长。
1.2物探测试技术
物探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十分普遍,新技术也层出不穷。主要有层析成像(CT)技术、电磁波透视、浅层地震、地质雷达、声纳剖面、瞬变电磁法等。应当指出,层析成像(CT)技术近年来发展很快,CT技术包括地震波层析成像和电磁波、声波层析成像两种,这种方法具有很高的分辨率。
1.3岩体结构面网络模拟技术
岩体是一种不连续介质,岩体发育的各种不同成因的结构面分布极为复杂。人们在工程现场选择有代表性地段,实地量测各类结构面(断层、裂隙、层面)的几何参数(走向、倾斜、倾角、隙宽、间距等),然后输入计算机,进行统计模拟。可应用蒙特卡洛方法按已知的概率密度函数抽样,从而得出与实际分布函数相似的人工随机变量,据此进行特征计算和分布类型检验。所有结构面结合起来即构成了岩体结构面网络图像,全部过程由计算机完成。
由于结构面网络反映了岩体的介质特性,所以这一技术有广泛的用途。可以直接计算结构面连通率、岩石质量RQD值、损伤张量、分形维数和渗透张量等,以用于边坡和坝基的稳定分析。近年来又发展了随机不连续面三维网络计算机模拟新技术,以求取不连续面三维空间基本参数。
2分析方法
2.1数值分析
在岩土力学的数值分析中,有限元法、边界元法仍然是主要方法,但已向随机有限元、模糊有限元方向发展。近年来又出现了神经元网络技术用于岩石力学,神经元网络是80年代后期迅速发展起来的人工智能的一个分支。它是在现代神经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反映人类脑动能的一种模型。它由树突、轴突和突触组成。如已知若干组输入数据,亦已知其最终输出结果,利用机器学习来调整各单元之间的权值,使之能最佳适应已知诸例的结论。神经元网络用于预测岩石力学特性的最大优点是,可以把有关地质因素,即便是描述性因素也可以做为变量输入,但其输出结果离散性较小,其用法与回归分析和经验公式类似,但程序不同。
以极限平衡法进行边坡稳定分析有新的进展,主要是把滑动的二维问题变为三维问题,考虑每一条块的测向压力、地下水动、静压力及地震力的作用。另外,也有人从整体边坡破坏机理入手,直接求出边坡安全系数,省去了试求或优化滑动面的过程,较好地解决了复杂边坡的稳定分析问题。
2.2本构模型研究
在经典土力学中沉降计算将土体视为弹性体,采用布西奈斯克公式求解附加应力,而稳定分析则将土体视为刚塑性体,采用极限平衡法分析。但实际工程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是很复杂的,具有非线性、弹性、塑性、粘性、剪胀性、各向异性等等,同时,应力路径、强度发挥度、以及岩土的状态、组成、结构、温度等均对其有影响。
开展岩土的本构模型研究可以从两个方向努力:一是努力建立用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实用模型;一是为了建立能进一步反映某些岩土体应力应变特性的理论模型。理论模型包括各类弹性模型、弹塑性模型、粘弹性模型、粘弹塑性模型、内时模型和损伤模型,以及结构性模型等。它们应能较好反映岩土的某种或几种变形特性,是建立工程实用模型的基础。工程实用模型应是为某地区岩土、某类岩土工程问题建立的本构模型,它应能反映这种情况下岩土体的主要性状。用它进行工程计算分析,可以获得工程建设所需精度的满意的分析结果。
在以往本构模型研究中不少学者只重视本构方程的建立,而不重视模型参数测定和选用研究,也不重视本构模型的验证工作。在以后的研究别要重视模型参数测定和选用,重视本构模型验证以及推广应用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为工程建设服务。
2.3岩土工程的不确定性问题
岩土体是一种变异性很大的工程材料或工程介质。因此,很难用确定的量来描述岩土体的各种性质。岩土工程中的不确定性主要来自下列3个方面:(1)岩土体本身固有的不均匀性——岩体从建造到改造的过程中,由于物质分异、构造作用、断层裂隙的生成所引起;(2)勘察取样和参数估计的随机性——边界条件不准、测试技术误差及取样数量不足所引起;(3)模型误差导致的不确定性——物理力学模型和计算方法的不准确或多解性所引起。
岩土工程的不确定性导致了当前岩土体测试技术的精密性、确定性和岩土体性状宏观判断的模糊性、随机性之间产生极大的矛盾,使人们对传统的定值法设计得出的安全系数能否表达工程的真实安全度产生了凝问,这就是目前岩土分析与评价难以满足工程要求的主要原因。
当前,应用于岩土体不确定性分析的理论主要有概率论、模糊论、灰色系统理论及分数维理论(分形几何)等。
概率理论是处理岩土体不确性问题的一个有效工具,它可以指导随机参数的取样和试验设计,建立岩体工程概率模型和计算破坏概率,可以评价工程的可靠性和风险度,进行优化设计和决策。
模糊理论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已较普遍,它用隶属函数代替确定论中非此即彼的特征函数来描述那些边界不清的过渡性问题。模糊模式识别和综合评判理论对那些受多因素影响的问题,如岩体环境评价、岩体分类、强度预报等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灰色系统理论研究事物的“灰度”、“灰数”、“灰关系”等特征,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岩土工程中,可应用灰色系统理论进行岩体分类,采用灰色建模进行滑坡发生时间的预报和地下水位预报;利用灰关联度分析原理确定影响岩土工程稳定性的主次关系等。
1.1不规范的招投标管理目前,我国岩土工程的招投标仍然存在甲方评标办法的导向致使无序竞争,招标过程中弄虚作假,压价超过了工程结构的成本价,承发包的价格不合理,比概算降低多、有严重的地区和行业保护主义等不良现象,这些不良现象导致了施工企业在施工项目实施过程中偷工减料,对日后整体工程质量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1.2不高的岩土工程施工质量如今,岩土工程重特大安全事故频发,主要是由于施工企业偷工减料,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不合理,砖砌体纵横墙不同步砌筑,钢筋成型绑扎不正确,钢筋漏放或钢筋长度不够等一系列问题所造成的,岩土工程工程的施工质量已成为全社会各方普遍关注的焦点,这不仅影响到建筑物的正常使用,更加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1.3不规范的合同管理目前,由于我国岩土工程施工企业存在企业缺少合同的规范管理,企业的合同管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这一严重的问题,再加之企业在利益的驱使下经常会接受一些制定的合同条件中存在“不平等条款”的合约,有时甚至在施工过程中,为了施工方便,临时需要随意修改合同条款,这就严重影响工程建设的市场秩序,增加了企业的法律风险,对于我国本来就不成熟的建筑市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1.4设计质量与责任联系不紧密ISO900质量体系管理中明确要求施工单位在岩土工程施工过程中,不管设计如何按要求变更,都不能调整III类设计变更。因为设计中存在的主地方要求增加的项目,地质钻勘不准等主要的问题,是施工单位不可能通过经营管理来控制的引起的设计变更和增加,即使是施工单位事前将预测列入包干,如果施工单位一意孤行,则有可能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拆东墙补西墙的情况,进而导致在以后的施工中的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为施工工程的质量埋下了隐患。
1.5面窄,素质较低的工程监理目前我国的工程监理现状主要注重施工现场的质量监理和验工计价的数量核准、签认工作,并没有从项目可研、设计、施工、交付的全过程多方位的对岩土工程施工进行监理,工程监理工作仅限于施工阶段,工程监理的范围狭隘,并没有贯穿于整个岩土工程施工建设的始终,不能根据其发现的问题提出可行性的建议,施工单位随意压价,工程监理市场不规范,工程监理为了能够得到项目而勉强接受,工程监理的积极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再加上有的监理公司的为了应付,东拼西凑找来个对规范、规则知之甚少,有“证”而没有能力且无实际经验的监理工程师来滥竽充数,承包商也往往将工程监理当作质检员,工程监理在控制工程质量中的作用得不到发挥,这样不仅造成了工程质量因监理不严而出问题,监理工作不能发挥作用,还使监理市场十分混乱,监理事业能不到良好的发展,从而工程不能保证顺利的进行。
2施工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的施工管理
2.1建立健全项目承包经济责任制,加强对工程报建和施工许可的管理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以工程项目管理为基点的承包管理机制,这样才能保证通过工程承包、目标分解到工程项目来实现企业自身要确保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完成,履行施工企业与业主签订的工程合同条款中所规定的一些内容。企业可以根据工程项目特点,以项目经理为项目承包的主体,以多项管理复合指标作为考核指标,签订以确保工程质量为中心,对承包工程的安全、质量、成本、工期、及职工教育负责,即对工程项目的管理负全部责任为考核内容的项目承包经济责任制。施工企业应该在招投标竞争中取得成功之后,以安全、成本、质量、工期、职工教育的综合指标对项目经理进行考核,做到“考核严格、指标清楚、责任明确、利益挂钩”,明确项目的安全目标、质量指标、工期指标,同时,按企业内部模拟市场价格综合计算出工程项目的目标成本,实施标价分离。
2.2建立适应项目管理的运行机制在岩土工程施工的项目管理中坚持坚持项目管理层和作业层分离,是企业推行项目管理逐步形成内部劳动力有序流动的必要条件,这样才能使项目管理班子相对稳定,施工队伍按需进出,同时还需正确处理项目经理部、经营决策层和施工作业层的关系,项目经理部要抓好项目的具体实施,服从企业层的管理和监督;企业经营管理层要对项目管理实行全过程的调控和监督,强化服务意识;作业层为了形成机制灵活、适应性强、有竞争能力的新的企业组织形态,应该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在正确处理好目经理部、经营决策层和施工作业层的关系后,企业为了防止出现管得太死不利于项目经理部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管得太松造成项目经理部权力过大的情况出现,另外,应该综合考虑项目经理的素质、企业对项目控制能力等因素来决定授权范围和内容。
3结语
1.1工程项目招标不规范
岩土工程由于牵涉的工程建设项目较多,所以涉及的施工部门也相对较多,为实现更好的建设目的,通常采用招投标的方式来确定施工方。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并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一是,某些地方政府行业保护意识强,干预公开招标。二是,存在无序竞争,很多施工方为取得建设资格肆意压低价格,甚至有的压价超过了工程结构的成本价,导致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影响工程建设质量。
1.2缺乏规范的合同约束
目前,我国建筑市场还不够规范,很多企业在进行工程施工时,并没有签订完整的合同,有的即使制定了合同也存在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这样的条约下,在进行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为了盈利,就会缩短工期,减少工程投入成本等,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其次,由于合同不够严密,很多施工单位利用其中的漏洞进行工程施工,也会使工程质量受到影响。另外,前期合同签署不严密,在施工过程中,很多企业随意更改其中条款,严重影响了建筑市场的秩序。
1.3工程施工质量不高
目前,我国岩土工程经常发生安全事故,尤其是在南方多气象灾害、多地质灾害地区,时常发生工程坍塌、断裂、下沉等情况,严重威胁着人民财产安全,使得岩土工程施工质量备受关注。影响工程质量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工人技术能力方面的欠缺,还有施工环节、施工材料、施工设备等方面的问题。只有不断提高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才能真正提高岩土工程的质量。
1.4工程监理不严,效率较低
工程监理,应该从项目的考察、设计、施工、交付等各方面进行。然而,目前我国监理市场主要注重对施工现场工程质量的监理和工程验收的监理,并没有明确的监理法规进行规范约束,监理单位也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以明确自身职责,而监理人员素质也普遍较低,法律意识淡薄,很多时候,只要施工单位“拿钱”便可以顺利通过质量监理,这也就降低了监理工作在工程质量控制方面的作用。其次,工程监理范围狭窄,也是制约着监理工作进行的重要因素,监理工作应该贯穿于岩土工程的整个过程,并且对工程的施工建设进行指导,以保证工程质量,但我国监理人员的监理工作却仅限于施工阶段。另外,整个工程监理市场不规范也使得监理工作执行困难,很多监理单位为了“不找麻烦”,对工程建设“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产生了很多漏网之鱼,使得工程监理很难得到真正的应用,容易造成监理市场混乱。
二、岩土工程项目管理措施
2.1规范工程施工项目管理行为
国家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施工单位行为、工程建设人员行为以及监理人员行为,从而使施工管理法制化、科学化,并且相关管理监督单位要进行必要的工程管理,对工程的质量、工期、人员安全等进行严格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立即进行整改。另外,还要加强对相关管理人员的考核和监理人员的资格认定,确保工程施工项目管理规范有序进行,真正使岩土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得到落实。
2.2规范项目招标工作,签订完整合同
首先,要建立科学的项目招标规范,严审招标单位的建设实力、施工技术和施工信誉等,并且保证招标工作是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基础上进行,相关人员不得利用公务之便,。其次,在相关施工单位取得建设权后,工程建筑方要派人进行工程建设监督,防止施工单位将工程转包他人,影响工程质量。然后,要在施工建设开始前,签订完整的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从而规范施工行为,方便进行相关责任鉴定。
2.3合理进行施工进度控制
控制施工进度,是实现项目工程管理的关键,只有合理把握施工进度,才能真正使企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首先,要制定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书,对施工场地的人文环境、气候等进行充分合理考察,其次,进行计划书的拟定,按照计划书进行施工。然后,还要做好设备的养护工作,及时更换设备中损坏的零部件,保障设备在完好无损的状态下工作,从而避免因设备故障延误施工进度。最后,还要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现场监督,包括对工人的监督和对施工工艺的监督,以此来提高工作效率,控制施工进度。
2.4加强工程安全、质量和成本管理
企业进行工程项目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取得经济利益,而进行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是使项目利益最大化,因此,要着重加强对工程安全、质量和成本的管理。安全管理方面:施工单位要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另外,要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选派相关的安全监督管理人员进行现场施工监督,保证工人在安全环境下施工。质量管理方面:要严格把关材料、设备、施工工艺等各个环节,确保进场材料合格,确保设备运行高效安全,确保施工工艺符合相关技术建设要求规范,从而提高施工质量。另外,还要加强质量监督,将工程建设质量责任分配到人,由各个部门安排专人负责签订质量保证书,保证工程质量。还要安排相关技术人员,对工程的重点、难点进行施工监督、指导,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成本管理:首先,需要财务人员对工程成本进行核算,其次,制定一定财务规章制度,规范资金调度、分配秩序,规范资金使用情况。然后,要规范施工环节,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采取必要的措施降低工程施工成本,如减少二次运输成本、减少水电资源的浪费等。通过对施工过程的各项控制,不仅能够提高施工安全性,同时,能够保证施工质量,降低施工成本,可以使企业获得更多经济效益。
2.5完善监理制度,加强监理工作
首先,要明确监理工作的职责范围,扩展监理工作范围,将监理工作真正渗入到整个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中,从工程的考察、设计、施工、交付等各方面明确监理职责,加强监理工作。其次,要规范监理市场,规范监理单位行为,应制定更加完善的监理法规,从而使监理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而相关监理单位也要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规范监理人员行为,制定监理程序,使每个监理人员都按规章制度办事,从而使监理工作规范进行。另外,还要加强监理人员素质道德的提高,提高监理人员的监理水平,实行持证上岗制,从而真正规范监理市场,真正发挥工程监理的重要作用。
三、结语
在做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同时,必须将相应的数据调查信息记录在有关报告中,在此之前,由于一些工程建设在起步时对所需要进行的地下水质勘察以及评价没有依照要求进行,以至于在很多地区出现建筑物开裂的现象,这之中绝大部分都是由于地下水引起的。基于此,在工程勘察中着重于对水文地质的勘察就显得十分有必要,通常情况下要注意对以下问题的考虑。首先是针对地下水方面,考虑其可能对岩土体以及建筑物产生的影响,同时对相应的危害做出应对措施;再者是工程建筑过程中必须将建筑物本身的类型和当地实际地质状况相结合,尤其是对相关水质的调查;最后,则是工程必须对地下水可能引起的工程变化做以详细的判断,以应对各种不同状况的发生。
二、岩土水理性质当岩土和地下水之间发生相互作用
是一些性质会得以显现,这边是岩土水理性质。在工程地质性质中,除了岩土的物理性质以外,便是岩土水理性质最为重要了。这一性质在多方面都有所影响,一方面是对岩土的强度和变形有一定作用,另一方面,建筑的稳定性受到极大影响。在以往的勘察经验中,大部分的精力都被投入到物理力学性质的测试方面,相对于水理性质关注很少,因此之前的对于岩土工程地质性质的相关评价并不完善。由于在岩土的水理性质中,岩土和水是主要的相互作用力,所以这里对地下水的赋存形式及其对岩土水理性质和几个较为重要的水理性质(包括其测试方式)做一下简要介绍。首先是地下水的赋存形式方面,依照其在岩土中的分布,可以直接划分为结合水、毛细管水和重力水。再者在主要的水理性质方面(包括测试方法),简要来说可以分为五种,软化性、透水性、崩解性、给水性以及胀缩性。软化性,岩土经过水的浸湿,力学强度相对降低的特性,以此可以对岩石的耐风化和耐水浸能力做出合理的判断,这类特性普遍存在于粘性土层、泥岩、页岩和泥质砂岩中;透水性,在重力作用下,水可以透过岩土流出,而在判断透水性的强弱时,可以依据岩土的颗粒粗细以及均匀程度来进行识别,一般来说,颗粒较细、分布不均的最容易发生这一性质的作用,反则相反;崩解性,当岩土被水浸湿后,一些土粒间的连接能力降低,便容易发生解体;给水性,在重力作用下,过于饱和的岩土中的水便会经由孔隙、裂隙中自由流出,通常以给水度进行标示,而一般在对给水度进行测定时需要在实验室中进行;胀缩性,一般来说,岩土经过吸水作用后会促使体积的不但扩大,反之则体积减小,所以岩土在胀缩性能方面发生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水膜对水的吸收程度来决定的。
三、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在岩土工程中,较为主要的危害是地下水的作用,在升降变化的水位以及动水压力的影响下所造成的。
1.岩土工程受到地下水升降影响后产生的危害对于地下水位方面的变化,引起的因素可能是多方面的,有自然原因以及人为原因,不论缘由为何,结果必须引起重视,因为在地下水位达到一定的标准时,就会对岩土工程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在引起方式方面,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水位上升引起岩土工程危害。促使水位上升的因素是有很多,不过最为主要的是地质方面的影响(含水层结构、总体岩性产状)。除此之外,水文因素、气温因素以及人为因素都会对其造成影响,甚至很多时候多种因素结合造成影响。潜水位上升会对地质造成不少影响,比如土壤沼泽化、盐渍化,斜坡、河岸等岩土体岩产生滑移、崩塌,粉细砂及粉土饱和液化而出现流砂、管涌,以及地下洞室充水等所造成的建筑失衡。第二种,水位下降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在这一状况中,大多是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比如大量抽取对地下水以及大量开采矿物资源,一些地方还利用下游地下水补给大坝,都会造成严重的水位下降。由此,会出现地质灾害(地裂、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和环境问题(地下水源枯竭、水质恶化),使得建筑遭受很大安全威胁。第三种,地下水频繁升降所造成的危害。地下水升降会使得岩土本身不断膨胀收缩,从而导致变形,如果升降水位的现象发生的过于频繁,则会促使地裂的发生,最容易受到影响的便是轻型建筑物。
2.岩土工程在地下水动压力影响下产生的危害通常来说,地下水纯天然状态存在时,相应的动水压力会比较微弱,对安全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加之人为的工程作用,纯天然的自然环境遭到破坏,这一情况下回使得岩土工程发生较为危险的事故,对安全造成威胁。
四、结束语
抽水试验是基坑勘察中的重要环节,采用现场水文地质抽水试验方法,能够更清楚的掌握基坑范围内地下水水位的变化情况,进而查明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为基坑地基处理、降排水方案设计及施工组织提供详实的水文地质基础资料。一般可根据基坑大小布置1~2组抽水试验,每组抽水试验由抽水孔和观测孔组成,观测孔可以布置1~2条观测线,布置2条观测线时,观测线可以“十”字交叉形式布置,每条观测线上一般布置3个观测孔。抽水试验的步骤包括:一,静水位观察,即正式抽水前对静止水位进行观测并作详细的记录;二,动水位、出水量观测,即开始进行抽水试验后每隔一段时间观察一次水位的变化情况直到水位相对稳定为止;三,恢复水位观测,抽水试验结束后也需要按相同的时间间隔进行水位的观测,观测同样持续到水位稳定后为止;四,数据整理,结合三种情况下的水位变化、流量与时间等的数据进行绘图并结合图表进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抽水试验中水位的异常变化情况,从而使勘察人员能够更清楚的掌握基坑范围内土层的水文特征,最终为基坑地基处理、降排水方案设计及施工组织提供详实的水文地质基础资料。
2.基坑勘察技术发挥作用应遵循的规则
2.1根据基坑的开挖深度及岩土工程条件确定勘探范围。基坑布置勘探点时应注意孔位起码要设置在基坑深度的一倍以上,当需要锚杆时基坑的勘探点要保证在基坑深度的两倍以上,而当基坑的无法布置相应的勘探点时勘察人员需要结合相关的勘察资料与施工现场的场地条件进行综合分析以最终得出更为精确的勘察方案。
2.2勘探点的具体布置。岩土工程施工中基坑的勘探点应以15米至25米的间距沿着基坑的边缘进行布置,而当施工现场的岩土土质属于软弱土层、暗沟或岩溶等复杂的地质条件时勘察人员应结合GIS系统或物探技术等岩土工程中常见的勘探技术对土质进行勘察以详细的总结出地质分布情况并结合利用GIS的制图功能对地下土质情况进行图标绘制,进而适当加密勘探点以强化勘察质量。
2.3基坑周围勘探孔的深度设置。基坑周围的勘探孔的深度设置应保证在基坑深度的两倍以上并结合抗拔桩设计桩长综合确定,以保证穿过软弱下卧层并满足设计桩基验算要求。
2.4强化对地下水的勘察。利用GIS或物探技术对基坑下方的地质、水文情况进行勘探,如果基坑下方有地下水则应利用各种勘探技术查明含水层的埋深、厚度以及分布情况,这样更有利于勘探人员结合具体的资料对地下水的类型、补给以及排泄条件进行确定。当基坑下方有承压水时应采取分层测量的方式查明其水头的高度,以最终精确计算出其含水量及承压性。
2.5基坑降水情况的处理。岩土工程中由于地下含水量过高会对基坑的稳定性能造成一定的影响,因而有必要适当降低基坑中的水位,在进行降水作业的过程中应当采用抽水试验的方法对各个含水层的渗透系数与影响半径进行测定,并将其最终结论明确的体现在勘察报告中。
3.结束语
岩土工程勘察主要是了解工程场地的地基土构成情况,以及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通过对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的分析进而为优化地基基础方案。岩土岩土工程勘察需要技术的支撑也需要科学的方法,常规的勘察方法主要是钻探、原位测试和土工试验,经过分析资料,绘制相应的图表。作为简单易行的、非常重要的勘察方法是工程测绘,因为它不仅操作起来较方便,而且数据的分析较全面,成果图一目了然便于研究,这有利于了解工程场地地形地貌特点。对土样进行室内试验,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可以量化,通过现场观察分析、原位测试、实内试验及计算分析等方法进行综合勘察,这在工程建筑的过程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一项任务,所有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意义。由于工程建设的场地不同,对于工程场地的勘察要区别对待,例如对于山大沟深,地势陡峭,地形地貌复杂的地带进行岩土工程勘察的重点是研究工程建筑所在场地的不良地质作用、场地的稳定性及建筑的适宜性,从而为制定工程场地的选址提供借鉴参考依据,对于地势相对平坦,海拔较低,地质环境相对比较简单的工程场地而言,主要是查清场地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如地基承载力、地基土的均匀性及场地是否有湿陷性、场地是否具有液化土层等。
2岩土工程勘察难点
钻探是获得地层结构最主要的方法,了解一个场地的地层结构情况,仅靠调查及踏勘察是不够的,能够了解不同深度地层的地质结构构成情况,但由于钻探工艺自身的缺点,如地层遇到卵石层或杂填土时钻进较慢,且成本较高,对土样的扰动性较大,在勘察进掌握地层的结构及其物理力学性质时难度较大,例如:位于山西太原市东部的府东街东延棚户区改造安置用房项目勘察,在现场踏勘时了解到场地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府东街东延段以北,太行路的东侧,490仓库的的南侧。拟建场地原为黄土冲沟,近十年周边建筑时将弃土和建筑垃圾填到此沟,附近的居民将生活垃圾也倾倒此沟,现状下东高西低,整体呈缓坡状,勘探点绝对高程864.71~895.44m,高差30m左右。场地中杂填土平面分布情况及杂填土的埋藏深度成为该项目勘察的难点。
3探索岩土勘察中难点改进的方法
针对府东街东延棚户区改造安置用房项目场地杂填土较厚的情况,在勘察时除采用了常规的测绘、钻探等手段外,采用了孔内摄像的方法,在场地内选不同钻孔进行了摄像之后终于得到了重要的数据资料,在通过对这些材料的分析和处理,终于绘制出了该场地的工程地质剖面图,明确的显示了该场地的杂填土层厚度,及分布范围,在通过对这些情况加以分析和研究,终于确定了一个行之有效、较为合理的地基基础处理方案,该方法的应用,对地层结构无影响,赢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结语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
1、理论与经验的关系
岩土工程勘察所涉及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土力学的理论、工程地质理论、工程力学理论等,这些工程理论都是一种半科学半经验的理论,很多理论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的,如很多公式都是经验公式。岩土工程问题的解决过程实际上是在理论的指导下,岩土工程技术人员利用自己的工程经验,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建立相应本构模型,运用合理适宜参数,加上良好的判断力,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岩土工程技术人员来说,扎实的基础理论同丰富的经验、良好的工程判断力是同等重要的。在学习和运用理论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隐藏在公式和规律背后的背景知识和真正实际内涵及其假定边界条件。而积累经验的过程可分为分析与预测现场观测对分析、预测和现场观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评估和总结3个过程,可见积累经验的过程也离不开理论的支持。笔者认为:理论与经验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具有同等的地位,过分强调哪一点都是不合适的。笔者讨论此问题,目的在于目前很多岩土工程技术人员过分强调经验,而对理论的学习和运用不足,这种现象对岩土勘察技术的发展不利;同时用于对年轻技术人员的传、帮、带上,不利于年轻技术人员的成长,甚至会出现以讹传讹。
2、与设计沟通的重要性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要求:房屋建筑工程在进行详勘之前,应收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在此笔者要强调勘察前与设计沟通的重要性,因为勘察成果的直接使用者就是设计人,在进行勘察前,勘察人应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弄清楚拟建物工程特性,这样勘察工作就能作到有的放矢、经济合理,提供给设计人最直接、最有用的勘察成果。如:现在很多高层建筑都带有裙房,这种项目在勘察前,必须要弄清楚设计拟采用的基础形式及联接方式;还有一些主体不高但跨度很大的建筑,采用柱基布置的勘探孔深度就与采用筏基布置的勘探孔深度有很大差别。所以必须要重视勘察前与设计的沟通。目前有的经营人员和技术人员对此认识不足,造成勘察项目的返工。笔者讨论此问题,目的在于提醒经营与技术人员重视承揽项目和实施项目时与设计的沟通。
3、注意各种等级的划分
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量布置时,应按相应的分级标准,确定项目的相关等级。如勘察等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拟建物安全等级、重要性等级等。因为这些等级的划分直接决定了勘察工作量的布置,只有充分了解了各种等级,布置工作量时才能作到安全、经济、合理。
4、注意经济性
岩土工程勘察,应在满足规范、规程要求的前提下,用最经济的勘察手段和工作量实现勘察目的和任务。同时达到相同的勘察目的和任务,所用成本的多少,可从一定程度上说明技术水平的高低。针对当前岩土工程勘察现状,目前的勘察成本在一定条件下还是可以节约的。如:对“桩基础一般性孔深入到桩端以下3~5倍桩径,且不小于3m,对大直径桩不小于5m”这一要求,如勘察方案布置的一般性孔为50m,根据控制性孔资料,40m处分布有良好的桩端持力层且能满足桩基设计要求,项目负责人现场可将50m的一般性勘探孔调整为45m(当然按权限该上报审批的进行上报审批),这样就可节约不少工作量,从而达到经济的效果。再有土工试验项目的选取,也是一条实现经济勘察的重要途径,希望岩土工程技术人员予以重视。
5、重视规范、规程的学习
规范、规程是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依据,对勘察工作的目的、任务、评价等均提出了详细的、可操作的要求,岩土工程技术人员要重视对规范、规程的学习,充分了解其要求,这样在岩土工程勘察的过程中,就不至于出现诸如工作量布置不足、原状土样或原位测试数据不足、未划分抗震地段等问题了。另外规范、规程中的条文说明,技术人员也要认真研读,条文说明中有丰富的信息,对于提高我们的理论水平及正确理解规范、规程具有重要作用。
6、房屋建筑和构筑物岩土工程详勘的目的、任务
(1)查明勘察范围内场地原始地形、地貌,岩土层的成因、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和变化规律,分析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2)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旧基础、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及其分布范围。
(3)查明影响建筑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包括:岩溶、滑坡、危岩和崩塌、泥石流、采空区、地面沉降、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活动断裂等)和特殊土(包括软土、填土、污染土、湿陷性土、膨胀土、红粘土、多年冻土等)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并提出相应防治措施的建议。
(4)查明地下水埋藏情况、类型、补给及排泄条件,地下水位,水位变化幅度及规律;评价地下水(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对基坑工程还应查明各土层的渗透性质,分析评价地下水的静水压力、动水压力及浮托力的作用和影响;预估产生基坑突涌、流沙(土)或管涌等地下水不良作用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建议;提供基坑施工降水的有关技术参数及施工降水方法的建议;提供用于计算地下水浮力的设计水位。
(5)基坑工程还应查明基坑周边环境,提供基坑设计所需的岩土参数,分析评价放坡开挖的可能性和基坑边坡稳定性,适宜选用的支护结构类型及其稳定性,基坑开挖与降水对地基变形、周围建筑物和地下设施的影响。
7、结束语
使岩土工程技术人员理论与经验、细节决定成败、重视规范学习等方面能有所启示。抛砖引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赵成刚,白冰,王运霞.土力学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2]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
[3]GB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