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世界农业论文8篇

时间:2023-03-22 17:35:1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世界农业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世界农业论文

篇1

论文关键词:市场体系;资本结构;生产组织的创新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当前,面临世界经济结构新变化,我们要密切关注世界农业发展新趋势,在农业结构调整中逐步明确今后农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以发展的思路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一、当前农业结构调整中市场体系存在的问题

1.市场关系的发育。农业结构调整的最大主体是农户,我国农户的基本特征是:①土地经营规模小。1999年底,户均耕地面积.794亩,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相当突出。②农业人口过多。目前,农村劳动力近5亿,富余劳动力大约在1.5-2亿。大量的农业劳动力导致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加之资本、技术投人少和农业基础条件薄弱,造成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产品商品率低下。③农民收人低,经济实力弱,在市场交易中常常处于不利地位。农户在与其他市场主体进行交易和博弈时,常常处在明显的弱者地位,不利于市场关系的发育。④就总体而言,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还不强,对市场信号反应不够灵敏,出现比较明显的盲目性和地区趋同性,增大了农业生产的市场风险。

2农产品市场。我国目前农产品市场体系还很不完善,主要表现在:①层次结构不完善。在整个市场体系中,城乡集贸市场占相当比重,批发市场建设不足,期货市场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②农产品批发市场布局不完善。有的地方建设严重滞后,有的地方却重复建设,出现”有场无市”的现象。③农产品市场运作体系不完善,各个层次的市场之间的联系有待加强,目前还没有形成农产品集贸市场、批发市场、期货市场全国性的有机网络。

3生产要素市场。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市场体系,不仅包括发达的商品市场.还包括发达的生产要素市场。与农产品市场相比,我国农村要素市场尤其是土地市场的发育相对滞后。①资金市场。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经济作物和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业产业化经营、乡镇企业改制改造和产业升级以及发展小城镇等,均需要资金支持,然而多年来,农村资金大量流人城市,目前还看不到缓解的趋势。②劳动力市场。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级政府在小城镇的户籍管理政策上有所调整和松动,但不少大中城市迫于下岗职工的就业压力,或者以社会治安为借口,对农民进城从业设置了更高的门槛。如何实现城乡互通,形成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促进竞争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以利于农民与城镇下岗职工的有序流动,需要统筹规划,作出进一步的政策调整。③土地市场。目前,我国人多地少的状况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不探索有效的土地流转机制,土地经营规模不断细小化将不可避免。如何完善土地制度,建立健全土地使用权的流动市场,需要进一步摸索。④技术市场。进行农业结构调整需要技术支撑,因而兴办各类农业技术交易市场、加强农业结构调整的技术支持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二、解决途径

(一)调整农业的资本结构

市场经济的一大特点是资本的多元化,这种多元化表现为不同性质的资本对资源的配置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没有资本的多元化,市场经济将不复存在。而某产业若想进人市场并获得顺利发展,也同样必须有不同的资本在同一产业中发挥不同作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也充分证明,任何行业要想在市场经济中获得迅速发展,都必须有不同的资本参与。而我们的农业资本却一直非常单一,这从根本上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就目前的情况看,我国农业资本存在以下问题:

1农业资本弱小。现在农村集体经济很薄弱,很难有新的资本注入到农业生产中来,再加上我国现在的农业资本主要是靠农户自身积累(大型水利设施除外),农业生产所必须的种子、化肥、农药、农机具、水电等全部由农户负担,而且乡村公路、桥梁、小型水库等的建设也由农民负担,还有子女上学、各种统筹提留等税费负担,已使农民不堪重负,加之主要农产品的价格已基本无提升空间,农民的积累也相当有限不可能更多地投人大量的资本于农业生产,能维持简单再生产也就不错了,所以农业资本的弱小就成为首要的问题。

2农村资本市场发育严重滞后。在我国的四大专业银行中,唯一与农业挂钩的是农发行,但农发行的投资对象却不是众多的农户,而是农产品收购、加工、储运企业或一些政府组织的大型农业项目,也就是银行资本还没有真正投入到农业生产的环节中。现在农村的民间信贷由于不规范、甚至非法运作,也不可能成为未来农业运作的主要来源。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作用由于本身规模小,很难在农业生产中发挥更大作用。由于农业资本严重不足,且结构单一,使农业的转型面临很大的困难,广大农户只能维持简单地再生产,并且一旦遇到较大的自然灾害,农户将连续多年喘不过气来。如果农业资本结构调整得以实现,则农业生产的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将从根本上打破,以种养业为基础的农业产业链才有可能得以拉长,综合农业效益才能够提高,农业的转型与农民收人的增长才有可能顺利实现。

对此,我们应当分析市场潜力,更新思想观念,确立利用资本市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经营理念。在中国的投资领域中,农业是最大、最后的有待开发的市场,投资的空白领域也很多。如名优特新农副产品生产和经营项目,高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精品农业、高科技含量的集约化设施农业等,正在逐步成长为市场份额大、投资回报快的跨行业产业。据相关专家分析,如果按从基础生产到最终消费的产业化综合效益计算,农业是最有前途、获利较高的投资产业之一,同时农业和农村经济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始终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支持结构优、规模大、素质高的农业类企业上市是依托资本市场、发展大农业,使农业走向科技化、产业化的正确抉择。农业“绿色板块”的迅速倔起,将进一步证实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是证券市场、乃至整个资本市场最具开发潜力的新增长点,是应当予以积极支持、重点倾斜、加速培育的产业领域。

(二)农业生产组织的创新是农业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

我们过去谈农业结构调整,似乎只局限在经营品种上下功夫,过多地用行政手段代替市场,利用行政权力在辖区内要求农民种这种那,结果是产品销不出去,农民怨声载道。尽管我们通过实行农村,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解决了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取得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但依然是一种小农经济的模式,或者说它依旧属于小农经济的范畴。在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温饱问题尚未解决之前,这种生产组织形式的确是一种明智的选择。但当温饱问题解决,农民开始追求小康与富裕生活后,这种生产组织模式显然已很难担当这一重任。

1.规模过小,势必导致生产成本过高,使得产品在市场上无竞争力。我国加人WTO后,这种情形将更加严重。我国现有人均耕地大概只有1.5亩左右,加之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限制了人口的自由流动,把农民限制在有限且逐年减少的土地上,使得有限的土地上聚集了过多的劳动力,一方面是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不断上涨,另一方面是主要农产品的价格已无上涨空间,这样农业生产就陷人减产减收而不增收的尴尬境地。

2.由于农民的资本有限且大量的文盲和半文盲都集中在农村,使得农业科技推广变得异常困难,如果要靠国家的投人来解决农业生产中的科技资金不足的问题,显然是不现实的。

篇2

1.1缺乏突破和创新

农村的经济收入来源单一,自然条件的恶化、生产生活的变化和不定的市场前景导致农民在生产经营方式中采取稳抓稳打、稳中求胜的心理。他们承担不起失败造成的经济损失,因此在接受新技术的时候瞻前顾后,谨言慎行,而这种求稳心理也束缚了农村发展的脚步。

1.2跟随心理明显

从众心理通俗来说就是随大流,大家一起做一件事会减轻内心的不安全感。比如一项新技术在推广时,明明很感兴趣,但是得不到大家的认同,内心孤立无援,很难下定决心去采用。相反,如果大家都去接受并采用,即使自己没有条件也愿意一起尝试。

1.3现实心理

由于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一项新技术是否可行仅仅靠以往的经验或是其他家的实践来判断可行与否,而一次的失败就可能被永远的否定。这种所谓的现实心理影响了农民的决定,只考虑短期利益,对于推广具有长期效益的技术非常不利。

2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农民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2.1农民自身素质

2.1.1文化素质因素。

农民的文化素质反映了农民科技水平的高低,既与增收相联系也影响着农民对农业技术推广所产生的兴趣。现在,我国的农民文化水平处于整体偏低的状态,与西方国家甚至是城市的差距都很大,不同区域的分布也不平衡。

2.1.2科技素质因素。

科技素质是指农民对科学知识、技术、经验所达到的程度,是农民素质的重要部分。随着国家“科技兴农”的发展战略的推出,农民的科技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由于基础较差,与我国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标准仍然具有一定的差距。

2.1.3思想道德素质因素。

思想道德即是农民自身的思想、理念和道德方面的统称,制约了农村的经济的发展。农民普遍法律意识淡薄、生态意识差、思想守旧、小农思想占据上风,常常会表现出消极的负面的情绪。

2.2农村社会环境

2.2.1经济环境因素。

在历史的发展变革浪潮下,小农意识在我国农村始终是深刻的存在,并且在相当长时间的时间内占有统治地位。加上采用家庭联产承包制的生产方式,传统的民族劣性比如散漫、拖拉、缺少责任心和改革创新的勇气在小农经济的土壤中成为发展新农村经济的束缚。

2.2.2政治环境因素。

中国是有几千年封建社会历史的,而这种、特权文化对今天的经济发展影响至今。刚刚建立的农村基层政权在初期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农民没有民主意识,因此具有这种消极的、封闭的、怀疑的态度。

2.2.3文化环境因素。

农村的文化环境受到长期封建文化思想的影响,加之经济发展的制约,形成了固定传统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小农文化、家族观念占据主导。大多数的农民都处于安于现状、不求进取的生活状态。

2.2.4教育环境因素。

由于经济发展的区域间的不平衡,中国的教育发展也不为平衡,导致农民素质较低,城乡差异逐渐加大,农村的教育资源匮乏,农民的子女得不到良好的教育,文盲也都集中在农村。

3调适农民心理,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效率

首先根据对农民心理分析,依据心理学和行为心理学的相关原理,对农民在接受新技术推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分阶段研究,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调适。首先要根据市场的要求和农民的需要选择好容易被农民所认同的推广项目。其次,通过多种形式加大科技宣传的力度,使农民对新技术逐渐的了解并能够接受新知识的教育。再次,采用互动性强的推广手段,以切实的感受打动农民,从内心接受新技术的推广,提高推广的效率。最后,通过建立完善的结构和推广机制,充分发挥示范区示范产业的功能,以真正可实现的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

4结语

篇3

(一)农事节庆的概念

关于农事节庆的概念,国内外学者有多种论述,各有侧重,不过都强调了农事节庆与农业的关系和欢乐庆典的仪式。本文综合上述概念的基础上,认为农事节庆是指举办主体依托特定区域的特色农业资源,以打造农业品牌、扩大农业品牌影响力、传播农业文化为主体目标,在特定时间和特定地点,有计划、有组织地举行集会庆典仪式等一系列活动。其内涵有3点:(1)农事节庆以区域特色农业资源为依托,包括农业自然资源、农业社会资源和农业文化资源等多重资源,如农产品、农业景观、农业文化遗址、农业技艺、农业习俗、农事等,资源内容丰富且具有区域特色。(2)农事节庆以销售盈利为浅层目标,以品牌塑造形象推广为深层目标,以产业发展和区域发展为长期目标。(3)农事节庆具有节庆特点,周期性重复举办,以吸引广泛的民众参与为目的,带有欢乐气氛。

(二)农事节庆的分类

农事节庆的分类有多种角度,如从产品类型可分为农产品类、林产品类、水产品类、牧产品类、副产品类节庆等;按照季节划分,可以分为春夏秋冬四季节庆;按照节庆历史可以分为传统节庆和现代节庆等;按照举办周期可以分为每年一届或者多年一届等;按照节庆范围又可分为国内和国际2种;按照组办方级别可以分为村级、乡(镇)级、县(区)级、市级、省级等。本文按照节庆依托资源类型划分,将农事节庆分为2种:(1)以区域特色农产品为节庆资源。如各地盛行的茶节、油菜花节、桃花节、西瓜节、柑橘节、龙虾节、豆腐节、冰雪节、沙雕节等。这类农事节庆依托该地域特产的农产品来举办,紧紧围绕特定农产品及与之相关的农事、农俗、仪式等设计节庆项目和组织活动内容,与农产品的关联性极强。(2)依托一定的农业习俗举办节庆。如乞巧节、花朝节、那达慕大会、雪顿节、古尔邦节等。这类节庆不以特定农产品为主角,通常依托延续多年的传统农业习俗,重新加以包装设计举办庆典活动。特别说明的是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也属于这类节庆,不过它们是全民族的共同节庆,区域特色不明显,不列入本文考查范围。

(三)农业品牌的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农业品牌不等于农产品品牌,它是涵盖了一切农业资源、农业活动在内的广义品牌。大体包括:农产品、农业产业品牌或农业企业品牌,如杭州西湖龙井、淳安淳牌有机鱼、台湾梅子梦工厂、山东鲁花集团等;农业区域形象品牌,如世界大蒜之都、中国茶都、中国山核桃之都等;农业旅游品牌,如千岛湖有机鱼旅游、西湖茶乡游、南京农业嘉年华等。

二、农事节庆在农业品牌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历史悠久,农事节庆种类繁多且名目众多。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农事节庆活动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从以往单纯的庆祝或纪念型活动,演变为有助于同时推动当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发展的活动,在农业品牌建设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一)提升农产品品牌影响力

现在的农事节庆多以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为依托,调动一切与该品牌相关的品牌历史、风俗流传、产品特色、文化特色、特有仪式、农事习俗等相关的农业资源,精心组织设计节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丰富了消费者对农产品品牌的认知,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消费者的忠诚度,大大提升了品牌的影响力。如美国爱达荷州盛产土豆,每年9-10月都要举办爱达荷土豆日,节日中有几十个以土豆为主题的活动和竞赛吸引了无数游客,爱达荷土豆成为美国人生活中不可替代的选择[1]。我国也有很多农事节庆成就了著名的农业品牌。如中国•盱眙国际龙虾节的“盱眙龙虾”;中国(金乡)国际大蒜节成就了“金乡大蒜”的美名。其他还有北京平谷国际桃花节、中国•陕西(洛川)苹果节、北京大兴西瓜节、中国杭州(临安)山核桃文化节等。

(二)塑造区域形象,打造区域品牌

节庆本身就有聚集人气的功能,能够吸引超常的关注,而这一眼球效应不可避免地要辐射到举办地,形成一次极好的宣传机会。成功的节庆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欢乐有趣的节庆氛围、舒适宜人的场地环境、高效优质的服务水平向外界递交了一份精彩的答卷,不仅展示了节庆本身的品质,还展示了举办地的实力,塑造了优良的区域形象。通过游客的亲身体验和二次传播以及媒体的对外宣传,主办地的形象魅力将释放出更大的能量。而知名农产品品牌、节庆品牌都会成为区域的亮丽名片,助力区域品牌的打造。如每年7月的最后一个周末,美国吉尔罗伊市都会举办“吉尔罗伊大蒜节”,为期3天的大蒜节给城市带来了几百万的游客,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大蒜节成为了吉尔罗伊市的城市名片,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因为大蒜节而为世人所知,城市影响力大大提升,塑造了吉尔罗伊“世界大蒜之都”的形象,打造了“世界大蒜之都”这样一个引人瞩目的城市品牌[2]。

(三)推动了观光农业品牌的发展

农事节庆的举办给予举办地农业产业极大的曝光机会,利用新闻、学术研讨、产品展销、文艺表演、消费体验等形式,区域农业得到充分展示,消费者对于当地农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观光农业市场的开拓奠定了心理基础。而节庆本身的凝聚力也为观光带来巨大人气,很多节庆本身也成为观光农业的一项精彩活动。以成功的农事节庆为亮点,整合其他农业资源,观光农业将形成自己的品牌。如浙江千岛湖有机鱼旅游借助千岛湖有机鱼文化节的魅力,已经发展成为千岛湖休闲旅游的一张“金名片”,品牌影响力极大。

(四)传承农业文化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但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加快,很多农业文化逐渐被遗失遗忘。农事节庆承载了积淀多年的农俗农事等农业资源,是农业文化传播的天然载体。如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乞巧节,二月二的花神节(全国各地时间各不相同),在千百年的流传中传递着人们对于生活的美好向往。“白露到,竹竿摇,满地金,扁担挑”。每年农历白露时节,山民们祭祀天地山神祖宗之后扛着竹竿挑着箩筐,上山开竿采收山核桃。中国杭州(临安)山核桃文化节把开竿祭祀的传统仪式搬上了节庆舞台,向当代人展示了传统农俗的神圣庄重[3]。除了宣传品牌文化、产业文化,农事节庆还是展示地域文化的舞台。主办方大力挖掘各种文化资源,运用活泼欢庆的形式传播文化,拉近了传统文化与当代人的距离,加强了当地人的文化认同感,扩大了文化的影响力。

三、农事节庆在农业品牌建设中的优势

农事节庆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紧紧围绕资源特点组织活动,宣传推广农业品牌。与其他传播方式相比,农事节庆在农业品牌建设中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一)传播时机精准

农事节庆是在特定时间举办的,时间选择具有针对性。以农产品等自然资源为依托的节庆一般都根据农产品的生长周期来安排时间(表1)。观赏类节事通常都是在花开时节,如河南洛阳牡丹花会、北京平谷桃花节、浙江超山梅花节等;收获采摘类节庆通常都是在农产品成熟收获时节,如杭州西湖龙井开茶节、中国余姚杨梅节、中国•陕西(洛川)苹果节、中国秭归脐橙节、北京大兴西瓜节、中国杭州(临安)山核桃文化节等。冰雪节之类的也是选择产品资源表现力最佳的时节。而以农俗等文化资源为依托的农事节庆大多有一定的历史积淀,长期的传承已经在公众之中形成了深刻的集体记忆。相比其他传播手段,农事节庆选择的传播时机比较精准,都是在品牌资源品质最佳、品类最丰富的时候,品牌信息比较集中,同时也是消费者本体需求相对旺盛的时机,通过直观具体的形象传播可以让消费者获得良好的品牌消费体验,信息达到率比较高,经过多次重复以后,就会形成品牌的强势号召力。农事节庆因与农业的密切关系,节庆传播时机的选择通常都是应季而生,与自然之理相通,与人体磁场和谐,有着文化意义上的优越性,能够促成良性的传播场。《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写道:“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春三月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天地间生气勃发,因而草木欣欣向荣[4]。此时人也处于生发之际,赏花踏青、游玩嬉戏,人事与天道融通。夏日戏水消暑,秋来品尝硕果,冬季领略冰雪,应时而作,顺应时气,天人合一。恰当的传播时机对于深入体味领悟品牌文化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传播对象明确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节庆传播的传播对象即受众比较明确。节庆是一种有别于常规的集会,它以欢乐喜庆的气氛和活泼有趣的形式在短时间内积聚大量人气,而这些积聚起来的人群就会形成节庆传播的受众群也即农业品牌消费群。这些消费者身份不同,具体参与的节庆活动和对农业品牌的关注点也有所不同。游客多是参加品尝、采摘、游览等活动,参与对农业资源的直接消费;商贸人士参与商贸洽谈活动,关注农业品牌的营销以及相关投资事项;学者专家参与相关的研讨会论坛活动等,关注农业品牌建设的理论与实际探讨;媒体人员则对农事节庆进行采访报道,通过媒体传播扩大农事节庆的影响力;另外还有大量网民,他们通过网络获取节庆信息、购买农产品、发帖点评农事节庆活动,起到了二次传播的作用。这些节庆传播的传播对象对品牌信息有着浓厚的兴趣,相当于在参与节庆之前就主动地进行了甑选,有效传播对象居多。他们主动寻求品牌信息,参与活动体验,之后积极传播品牌信息、节庆信息,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消费,易于实现有效传播。有时传播者还可以根据传播对象的特征灵活调整(如邀请现场观众参加娱乐活动、表演等),使得传播更符合受众需求,生成对于品牌的良性体验。良性的传播大大提高了受众对品牌的关注度。而如广告之类的一般品牌传播的受众很难明确,传播者与传播对象之间是间接传播,缺乏直接接触,信息不对称,效果评估滞后,故而对品牌的认识不如节庆传播来得直观深刻。2009-2011年的杭州西湖龙井开茶节,短短3年间,客商数量从150家增至260家,旅客人次从80万人次增至150万人次,贸易合同额从2000万元增至3200万元,在场的媒体数量不少于30家。

(三)传播模式转向

诸如广告投放之类的传统品牌传播方式,其传播模式是自上而下,由传播者向传播对象单向传递信息,如同品牌向消费者发出请求“请你看看我”,受众属于被动接受。而节庆传播通过制造亮点激发受众的兴趣,引起受众对于品牌的关注,使得受众作出主动行为———“我想要看你”,传播模式转为自下而上,传播过程由被动变为主动,传播对象一反过去对于广告等传统传播方式的排斥抵触,积极释放需求,主动关注品牌信息,使得品牌信息的传播流畅无碍,有益于良性消费体验的形成。

(四)节庆场地灵活

农事节庆的另一个优势在于场地的选择灵活多样。既可以在资源发源地,又可以在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既可以一地独办又可以多地联办;既可以是室内又可以是室外。灵活多样的场地选择有助于塑造丰富的品牌形象,构成直观而又深刻的品牌消费体验(表2)。农产品原产地是很多农事节庆的首选场地。节庆场地与节庆内容高度贴合,实现了消费者与产地、产品的亲密接触,形成直观而又深刻的品牌消费体验,这是广告之类的传播方式难以企及的。电视屏幕上再逼真的颜色、再美丽的姿态、再精彩的描述也不及自己在田园中亲眼所见、亲手触摸的感官体验来得深刻。吉尔罗伊大蒜节期间整个小镇弥漫着浓浓的大蒜味,麦地变成了停车场,麦秸堆则成了供游人休息的长凳,不花钱,又环保,充满了乡野气息。杭州西湖龙井开茶节以美丽的茶乡大茶园为背景,直接在茶园的田垄上搭建演出舞台,清新雅致,游茶乡、品新茶、观炒茶、听茶曲、赏茶戏,在茶园的青山绿水间,茶的形象愈加赏心悦目,沁人心脾。开茶节上还推出“吃农家饭、喝农家茶、住农家屋、结农家亲”特色主题活动,坐落在连绵茶园中的农居风格各异,大多集茶园、竹园、菜园、花园、庭院为一体,家在茶园住,茶绕家园香,能够让都市居民回归自然,亲近乡土。消费者与产地衔接起来,与产品亲密接触,观赏品味、采摘收获,调动全方位感知,逐步完成了对于品牌的立体消费体验,形成了对品牌立体化的认识。而走出产地走向商贸文化中心,能够把品牌推向更加广阔的世界,扩大品牌的知名度。中国•盱眙国际龙虾节坚持“四国联动(中国、瑞典、新西兰、澳大利亚)、六地联办(盱眙、南京、上海、宁波、北京、深圳)”的办节格局,选择在多地联合办节,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在一个极为广阔的舞台上向世界推介盱眙龙虾品牌文化。比起固定在电视电脑里播放广告,或是局限在超市商场举行促销,农事节庆的场地在空间上明显要优越许多。许多节庆常常选择公园、广场、果园、草地、山林、湖畔、海边等作为集会场地,在这样开放的环境中,消费者视野开阔、身心放松,品牌关联印象良好,预设了较佳的传播心态。而在室内组织的节庆活动,由于节庆的特性也会在场地布置上营造节庆氛围,对消费者产生一种视觉和心理冲击,留下深刻的品牌印象。

(五)注重参与体验

与其他传播方式相比,节庆传播更注重公众的参与性和体验性[5]。节庆氛围要靠大量参与者参与其中才能营造出来,包括本地居民、外地游客、专家学者等。参与者积极参与节庆的各项活动能大大活跃了节庆气氛,增强了节庆的吸引力。可以说,参与性是节庆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原因之一。本地民众通过活动体验重温或加深了对于品牌及文化的认识。外地消费者通过参与各种活动获得在居住地无法得到的活动体验,满足其兴趣爱好,充分展现其特长,部分节庆还能让参与其中的消费者学会当地特有的技艺。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品牌文化得到形象展示,消费者获得了关于品牌构成因子如产品、服务、理念、视听、行为等多方面的立体认知,深化了品牌印象。良好的品牌体验无疑会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据浙江省农业厅2012年2月对浙江省农事节庆活动的调查显示,现有农事节庆涉及群众可参与体验的项目或活动占比81.82%[6]。从这一数据分析可见,当前的农事节庆还是比较注重参与体验的。2010年的中国杭州(临安)山核桃文化节上游客不仅观赏了与山核桃相关的书籍文献、旧农具、旧物件,还亲自动手尝试制作手剥山核桃,创意制作山核桃饰品挂件。通过动眼、动手、动口、动脑体验,充分调动人体各种知觉,大大丰富了对山核桃品牌及文化的认知,形成了对品牌的立体感受,培养了对品牌的情感。

(六)注重娱乐传播

娱乐是人类的本能,尤其是在变革剧烈的当下,人们的压力巨大,迫切需要通过娱乐放松身心,解放自我。节庆本身就带有娱乐的性质,节庆传播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一种娱乐传播,它能够满足人类的这种需求。农事节庆中经常会设计各种活泼有趣的游戏活动,消费者通过参与这些活动获得轻松欢愉的,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形成良好的品牌消费体验。如著名的西班牙西红柿节、巴西泥浴狂欢节、我国傣族泼水节等,欢笑声中成就了一个个著名的品牌。

四、结语

篇4

关键词:农业保险中介;监管力度;人才培养;专业化经营;中介创新

一、我国农业保险中介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保险市场上的专业中介机构可分为三类,即:保险机构、保险经纪机构、保险公估机构。从数量上看,截止2006年底,全国共有保险中介机构2110家,其中保险机构1563家,保险经纪机构303家,保险公估机构244家。近年来,保险业通过中介渠道实现保费收入所占比重稳步提高。2006年,保险中介渠道实现保费4477亿元,占全国总保费收入的79%,比2005年提高6个百分点。同期,外资合资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也纷纷登陆设铺,在这些机构中,有3家是全球最大的综合性保险经纪公司(美国达信保险集团公司、荚国怡安保险集团公司、英国韦莱集团公司)在北京和上海等地设立独资公司或子公司。从地域分布上来说,除外,全国内地各主要省市基本上都设立了类型不一、数量不等的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但是,上述中介机构都以产险和寿险为服务对象,为农业保险服务的甚少,而规范化的保险中介机构活跃在保险市场上,是现代保险市场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保险的供求双方均能起到重要的媒介和桥梁作用。特别在农业保险市场中,保险中介人可以将保险公司的经营触角延伸到农村的各个角落,既节约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也能起到服务广大农民的作用。然而,以往我国保险公司几乎全部依靠自身的展业队伍承保农业保险,这是因为虽想用中介如人等拓展业务,但却缺乏可用的对象,致使充分利用农业保险中介形式开展业务很难落实,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有政策法规方面的原因,也有保险机构自身的原因。

(二)存在问题

1.法规不健全,制度不完善。我国虽然对部分保险中介机构如保险机构、保险经纪机构、保险公估机构制定了法律法规,但从总体上看,保险中介法规还不健全。有些法规显得相对滞后,也未出台鼓励和扶持中介发展的相关政策与具体措施。没有扶持举措,对不盈利的农业保险来说,很难通过中介达到展业的效果。

2.客户对农业保险中介的认知程度低。目前我国农业生产者的保险意识还不是很强,对农业保险中介更是缺乏感性认识。有些客户不知其为何物,潜意识里认为其是“二道贩子”,只会搅局,普遍持抵触情绪。

3.人素质良莠不齐,专业中介人才匮乏。目前我国农业保险人来源复杂。在农垦系统,分场和连队从事农业保险中介的人等均是财务部门人员;在农村,乡镇和村里多是由经管站相关人员从事中介活动。这些人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差别较大,再加上由于缺乏正规培训、保险知识匮乏、对所的保险险种也不很了解、人员流动性又很强,因此产生了许多损害客户和保险公司利益的行为。

4.人和经纪人业务范围不清。在我国,现有的农业保险业务和保险经纪业务划分不清。许多农业保险中介者既是人又是经纪人,有时代表保险公司的利益,有时又代表投保的农户利益,自身都很矛盾。这就使得保险经纪人混同于保险人,导致其专业水平得不到有效提高。

5.农业保险中介行为不规范。部分农业保险中介机构受利益驱动违法违规,这种情况垦区甚于农村,因为垦区指令性事物多于农村。主要表现在欺骗误导客户、欺骗保险公司。这些都损害了客户和保险公司的利益,阻碍了农业保险的推广。

二、我国农业保险中介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对农业保险中介市场的立法支持和监管力度

一是加强对农业保险中介机构执业行为立法支持,在政策上积极支持原有的、具备条件的中介机构,同时坚决查处侵害保险人和被保险人利益的中介活动,对不具备准入条件的中介机构要坚决予以取缔,以进一步规范保险市场秩序。二是加强和完善对农业保险中介入的监督与管理。要充分吸收和利用国外、境外先进有效的监管理念与监管手段,包括建立风险监测和预警系统、保险会计制度、年度审计报告制度、信息披露、公司信誉评级制度等监管制度。同时进一步完善我国保险中介人行业自律,逐步建立全国性的保险中介行业自律组织,如保险人公会、保险经纪人公会、保险公估人公会等,为行业自律提供保证。

(二)提高农业保险中介机构专业化水平

农业保险中介机构要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努力提高专业化水平,依靠自己的敬业精神、专业技能、服务质量和良好信誉去赢得客户。应健全组织架构,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健全法人治理结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相互独立、权责分明,各司其职又相互制约,在企业内部形成激励、约束、制衡的机制,确保公司有效运转。保险中介机构还应充分发挥市场反应灵敏,机制灵活的特征,在人事、薪酬、培训等方面采取更灵活的机制,用现代管理手段搞好自身业务管理和营销管理。

(三)加强农业保险中介人才的培养和使用

一是多渠道、多途径地加快各类保险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有计划地对现有中介人员进行全员培训,全面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业务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有重点地培养一批执着追求、立志终身从事保险业务的人才。二是要扩展农业保险中介队伍,把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吸收进来,使他们成为人或经纪人,因为他们有一定的农业知识,对当地的风险等信息掌握较好。同时,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制度,引进竞争机制,完善分配制度等。

(四)明确农业保险市场分工,走专业化经营之路

农业保险公司与保险中介机构在业务合作过程中合理分工,能使保险公司把主要精力用在产品开发、风险管理、客户服务以及资金运用等方面,而将产品销售、理赔等业务领域交给保险中介来完成,而且其人、经纪人和公估人等中介也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这样不仅能有效减少保险公司的销售成本和管理成本,也有利于进一步拓宽保险公司的销售渠道,促进保险中介机构的良性发展。

(五)进行农业保险中介市场创新

篇5

论文摘要:立足甘肃干旱缺水、农业水资源利用率较低的实际,提出了发展节水农业的目标任务、措施设计要点和完善对策。

干旱缺水是21世纪面临的全球性环境生态问题。甘肃地处中国西北内陆,属典型干旱半、干旱气候区,省内大部分区域降水稀少,且季节分配不均,干旱缺水问题则更为突出和严重,农业生产经常面临春旱、秋旱和伏旱的威胁。解决甘肃的干旱缺水问题,改善生态环境,涵养水源是根本出路。目前,应立足农业灌溉用水量大、浪费严重,自然降水拦蓄不充分,水资源总体利用效率较低的实际,将节水的重点放置到农业、农村,积极发展节水农业,提高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和农村田野天然降水拦蓄能力,这既能有效实现节水目标,也是促进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1节水农业的目标和任务

节水农业是灌溉农业和旱作农业的有机结合,是节水与蓄水并举,变被动抗旱为主动防旱的农业管理体制的创新和节水技术措施的整合。发展节水农业的总体目标是逐步建立节水型高效农业水资源开发利用体系,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民可持续增收。当前发展节水农业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是以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现有水资源为出发点,整合和推广应用各种节水农业工程措施与技术手段,建立并不断完善节水农业措施和制度,切实解决农业灌溉用水和自然降水利用率低的问题。

2节水农业措施的设计

根据当前节水农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农业与水利管理部门分家体制的现状,结合农业发展的需要,农业部门在节水农业措施的设计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土地整理设计根据田面的平整度、地面坡度、土壤类型和农作物种植情况,以及不同灌溉方式和耕作方式的要求进行土地整理设计,可整平的田面尽量要求整平,地面坡度较大的规划后修成水平梯田、隔坡梯田,面积较大的地块应合理规划沟畦,开沟起垄分畦,以增加入渗,减少流失损耗,提高灌溉均匀度和效率。

2.2深耕与深松设计根据不同土壤质地与土地构型、原有耕作基础,设计节水农业所要求的耕层厚度和有效土层厚度,通过逐年深耕改土,加深耕层,加厚土层达到设计要求,改善土壤的透水性,增加入渗深度,提高蓄水能力,减少流失和蒸发。同时可以促进作物根系发育,扩大根系的吸肥吸水范围,增强植物抗旱、耐肥、抗倒伏能力。设计中一般要求活土层应保持在30~45cm之间,深耕次数一年一次或隔年一次,深耕时间由冬闲前移至晚秋或后移到早春,深耕后当即耙耱、镇压,保护墒情。

2.3浅耕与覆盖保墒设计通过地表浅耕、降低土壤毛细管作用、控制田间杂草,或覆盖塑料薄膜、秸秆等,抑制土壤蒸发,减少地表径流,保持土壤水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干旱山区尤其应大力推广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技术,并注意尽可能在秋季雨后田间墒情最好时立即覆膜。

2.4化控抗旱剂的推广使用设计目前我国已成功研制出抗旱保水剂、土壤蒸发抑制剂和植物抗蒸腾剂等三大类化控抗旱剂,并在较大区域、多种作物上推广应用。各地应根据当地土质和作物种植情况大力推广选用。拌种包衣选用适合的抗旱保水剂,地表喷施土壤蒸发抑制剂,作物叶面喷洒植物抗蒸腾剂。

2.5节水种植制度的设计在注重市场与效益原则下,根据当地降水分布、干旱发生规律,选择设计优质、高效、节水的种植制度和作物结构。重点应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节水作物,将过去粮经二元种植结构调整为粮经饲(草)三元种植模式,扩大种草面积,减少灌溉次数,降低用水量。实行间作、套种、宽窄带状种植,减轻单位面积土壤水分供需不足的矛盾和压力。

2.6节水栽培技术的设计包括抗旱节水优质高效作物品种的选择,机械或人工精量播种、沟播、膜侧播等播种技术的推广,不同作物或同一作物不同生长期需水、供水的控制等。

2.7节水灌溉制度的设计节水灌溉制度既是农业节水措施综合效果的体现,也是农业节水、工程节水和管理节水三部分的结合点,所有节水效果都要落实到灌溉制度的拟定量化指标上来。节水灌溉制度的设计,首要任务就是应通过对不同区域、不同作物品种需水量科学分析,确定出最佳灌溉用水定额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以此作为衡量节水效益的量化标准,指导和规范节水灌溉工作;其次,在灌溉方式上应做到“五改”,即改大水漫灌为垄畦沟灌、改大畦灌溉为小畦灌溉、改长沟灌溉为短沟灌溉、改冬灌为春灌,有条件的地方应积极实施喷灌、滴灌和隔行交替灌溉。

3节水农业措施的完善

3.1注重农业与水利部门的相互协调与配合发展节水农业,应努力克服目前农业、水利两家一定程度上的脱节,把旱作农业节约天然降水与灌溉农业节约灌溉用水统一到同一个节水农业的系统之中,形成具有完整意义上的节水农业体系。

篇6

论文摘要:营运资本是大多数公司所有控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公司的整体盈利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针对我国农业板块上市公司在营运资本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某个具体的公司为例,探讨该问题形成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农业板块上市公司财务绩效普遍偏低,且远低于沪深两市的平均水平。2001年到2006年,我国农业板块上市公司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均低于上市公司总体水平,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提高财务绩效的方法大致分为两个方面:对外拓展市场,对内加强管理。其中,内部管理的核心是营运资本管理。

营运资本是大多数公司所有控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公司的整体盈利有着重要影响。营运资本是公司流动陛最大、变化最快、周转性最强的资本。只有保持营运资本各项目在数量上的合理并存、时间上依次继起并实现消耗的足额补偿才能保持营运资本协调、持久地进行下去。为此,公司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寻求合理的营运资本结构,并使平时的营运资本周转努力地遵循这种结构。

此外,在追求营运资本最大利用水平和获利能力的同时,又要确保流动资产的必要存量,以保持良好的偿债能力,将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种财务风险控制在适当水平。如果企业不重视合理安排这种结构关系,就可能会使企业一定时期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结构失衡,在短期债务到期时,无法变现出足够的现金偿还债务,使企业面临破产的风险。因此,如何优化我国农业板块上市公司的营运资本结构显得十分重要。

二、相关文献回顾

关于营运资本结构优化问题,国内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很多的研究,大致结论和观点可以总结为:

毛付根(1995)将流动资金的存量配置(投资政策)与其相应资金来源(融资政策)联系起来,从总体上观察和研究如何据此制定合理的营运资本政策。

朱武祥(1997)认为流动资产可分为临时性流动资产和永久性流动资产,临时性流动资产应以流动负债作为其融资来源,永久性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应以长期融资作为资金来源。

戴鹏(2001)认为营运资本是指用于支持企业流动资产的那一部分资本,一般用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来表示,即企业为维持日常经营活动所需要的净投资额。

吕立伟(2004)认为通过降低营运资本可以将被牵制在应收账款和存货上的资金解放出来,用于技术投资或生产经营;促使企业加速生产、加速交货,从而巩固了老客户,赢得了新客户;节约储存空间,削减因存货而发生的一些费用。

王丽娜(2008)指出营运资本政策包括激进型、中庸型和稳健型。通过运用聚类分析方法与极值分布模型,选取沪深两市90家工业企业年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目前我国农业板块上市公司营运资本政策绝大部分是中庸型和稳健型,中庸型政策的盈利能力高于稳健型。

吴娜(2008)认为营运资本政策包括投资政策和融资政策两个方面。按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从低到高的顺序可将投资政策分为激进型、适中型和稳健型;按流动负债占总资产的比例从低到高的顺序可将融资政策分为稳健型、配合型和激进型。综合投资政策和融资政策两方面,营运资本政策可分为稳健型、中庸型和激进型,财务风险和盈利能力都依次增大。

在已有的文献研究中,大多数将目光聚焦于营运资本的基本原理和管理策略,而鲜有对营运资本结构进行研究;基本上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对整个行业的进行分析,而缺少案例分析。

三、营运资本结构优化的案例

1.流动资产结构

下面以2002年度为基期,对2003—2007年度我国西部某农业板块上市公司流动资产主要项目的趋势百分比计算如表1所示。

接着以流动资产总额为100%,计算流动资产主要构成项目从2002年度到2007年度的比重如表2所示。

从表1和表2的数据可以看到,货币资金绝对量呈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较大,2007年仅为基期的五分之一左右,货币资金占流动资产总额比例在2002年最高,2003年大幅度下降,之后一直小幅波动。由此可见该公司货币资金近年来减少得相当厉害,面临着较严峻的短期支付压力和较高的财务风险。这主要是因为2002年以来,除了2004年有少量的净现金流入外,其余年份均为较大的净现金流出。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公司在长期资产上投资过多,另一方面是由于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对营运资本的控制缺乏合理的依据,使其编制的预算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营运资本的预算不切实际,指标不科学,缺乏严密的计量和考核标准;营运资本预算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未按责任的归属将营运资本预算及时分解落实到各成员公司。与之相反,应收账款绝对量呈上升趋势,2003年是基期的两倍,2007年则将近是基期的五倍。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总额的比例也呈快速上升趋势。在主营业务收入减少的情况下,应收账款绝对量和占流动资产的比例都在上升,说明公司的销售信用政策越来越宽松,收账工作也不力。存货绝对量从2003年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从2003年到2oo4年减少得非常快,这说明公司管理层已经注意到了存货积压问题并采取了措施迅速减少存货。

2.流动负债结构

以2002年度为基期,对2003—2007年度流动负债主要项目的趋势百分比计算如表3所示。

接着以流动负债总额为100%,计算流动负债中主要项目自2003年度至2007年度的共同比如表4所示。

从表3和表4可以看出,短期借款是流动负债的主要组成部分,在2005年大幅下降后在2007年又大幅上升。短期借款的激烈波动性反映了该公司经营缺乏稳定性,当需要资金的时候便发生大量短期借款,但当短期借款到期时就会产生较大偿债压力。应付账款自2004年大幅下降后一直保持极低水平,这反映了供应商对该公司信任度较低,执行严格的信用政策。该公司2002年应支付给股东的股利一直拖欠到2007年才予以支付,这也反映出公司流动性发生较为严重的困难,无法及时支付已宣布的现金股利。公司从2002年开始直到2006年的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绝对额一直保持不变,说明公司采取的是举借新债偿还旧债的措施,这也能说明公司存在流动性短缺。

3.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结构

(1)营运资本政策分析

所谓匹配战略是指在投融资时,长期投资由长期资金支持,短期投资由短期资金支持,这样可以达到资产寿命同资金来源相匹配,从而降低流动资产短缺而带来的偿债风险。用一条光滑曲线将总资产曲线各波谷点连接起来,该曲线与总资产曲线之间的部分即为临时性流动资产,这部分应由短期资金(流动负债)作为资金来源,该曲线以下部分为永久性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应由长期资金(长期负债和股权融资)作为资金来源。

从图可以看出,该公司各年的长期融资需求均大于长期资金来源,特别是在2000年、2002年、2003年、2007年和2008年相差较大,这部分资金差额就必须由短期融资来满足,即短期融资除了为临时陛流动资产提供资金外,还满足部分长期资金需求。可见,该公司长、短期融资不匹配,采取的是一种较为激进的营运资本融资政策,其短期融资比例过高,而长期融资不足。

(2)营运资本政策的影响因素

该公司实行的是较为激进的营运资本投资政策和融资政策。该公司之所以采取激进的营运资本政策大概可归结为以下两方面原因:

a.流动性短缺

从2002年起,该公司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经历了一个较为剧烈的下降过程,而该比例代表营运资本投资政策的激进程度。公司2002年应支付给股东的股利一直拖欠到2007年才予以支付,反映出公司存在较为严重的流动性困难,无法及时支付已宣布的股利。此外,该公司还采取举借新债来偿还旧债的措施,这同样说明了公司存在的流动性短缺。公司存在的流动性短缺迫使流动资产减少,流动负债增加,从而导致了激进的营运资本投资政策。

b.对盈利的追逐

营运资本政策可分为激进型、中庸型和稳健型三种,其盈利能力依次减弱。公司近年来在盈利能力上表现一直欠佳,所以公司采取激进的营运资本政策可能也存在盈利能力方面的考虑。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1.保持合理的流动资产结构

(1)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应收账款管理是我国农业板块上市公司在流动资产工作方面的重中之重。非常有必要实施有效的信用管理,减少应收账款占用资金数额,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信用管理包括:建立信用标准、设立信用条件及确定信用额度。

a.建立合理的信用标准。采用比较分析法,分别计算不同信用标准下的销售利润、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坏账成本,以利润最大或者信用成本最低作为中选标准。

b.设立合理的信用条件。延长信用期限可以扩大销售量,但信用期限过长会造成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机会成本增加,加大发生坏账损失的危险。为了促使客户早日还款,企业在规定信用期限的同时,往往附有现金折扣条件,但提供折扣应以取得的收益大于成本为前提。

c.确定恰当的信用额度。公司可在财务部设置风险管理员岗位,对客户进行资信调查、信用评价、建立信用档案。风险管理员可从以下方面对客户进行信用等级评定:考察企业的注册资本,偿还账款的信用情况,有没有因拖欠税款而被罚款的记录,有没有拖欠货款的情况,其他企业的评价。风险管理员根据考察结果向总经理汇报,再由风险管理员、财务经理、销售经理、总经理讨论后确定给予各客户的信用额度。建立客户信用档案后,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继续完善更新。

此外,我国农业板块上市公司还应加强应收账款监控力度。首先,强化会计核算和监督。财务部门应按赊销客户所在区域建立应收账款核算明细账,对赊销业务及时进行会计核算,并定期统计各客户应收账款的金额、账龄及增减变动情况,及时反馈给公司销售部门和主管领导,为评估、调整赊销客户的信用等级提供可靠依据。其次,还应进行收账管理,确保应收账款到期能够收回。应定期向赊销客户寄送对账单和催交欠款通知书。对没有超过期限的赊销客户,主要是获得双方供销、财会经办人确认无误并签章的对账单,作为双方对账的原始依据;对超过期限的赊销客户,在发出对账单的同时,需要发催交欠款通知书,及时催收欠款。

(2)科学谨慎地对待长期投资

我国农业板块上市公司应根据自身资金状况科学谨慎地对待长期投资,事先进行可行性研究和项目评估。尽快处置已不能带来收益的项目,盘活闲置资产,尽可能收回资金,如采取出售、租赁、股份合作等灵活多样的措施,加速资产的流动。对可在公司内部进行调度使用的资产进行优化组合、资产重组、优势互补,使闲置或低效率存量资产通过参股、控股、租赁等多种方式对外联营,从账面资产变为可进入市场的流动资产,通过在社会上的优化组合,使现有资产在保值、增值的前提下,千方百计盘活存量资产,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减少固定资产占用资金,充实流动资金。:

(3)强化存货管理

我国农业板块上市公司普遍存在存货周转率低的问题,存货转变为现金速度慢,降低了经营效率。建议对那些长期积压的存货进行处置,尽可能多地收回资金,对存货进行研究创新,开发出各种新的用途,促进存货的销售。此外,在以后的经营活动中应根据市场需求对存货进行科学管理,对那些市场销售前景好的存货应提高其比例,对那些市场销售前景不佳的存货应降低其比例,以达到各种存货的最佳组合。

2.合理调节流动负债内部结构

短期融资管理的目标应该是:满足资金需要、降低资金成本、合理控制风险、保持良好的融资能力。流动负债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三者给企业带来的成本是不同的。短期借款利用了银行信用,融资成本最高;应付账款利用企业自身的商业信誉,融资成本最低;应付票据目前多为银行承兑汇票,由于收款人变现要损失贴现利息,往往将这部分损失通过提高价格的方式转嫁给付款人。因此,应付票据也产生融资成本,但比短期借款成本要低。鉴于成本和风险的关系,我国农业板块上市公司应提高自身商业信誉,进一步增强谈判能力,充分利用应付账款和商业票据,丰富短期融资来源,增强短期融资能力。

3.保持合理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结构

(1)保持合理的短期偿债能力

按照财务通用标准,企业流动比率不应低于2,速动比率不应低于1。这两个比率是短期偿债能力的衡量指标,我国农业板块上市公司应重视保持合理的短期偿债能力,采取各种措施努力提高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使之达到或接近标准。

财务报表未能予以反映但也能提高公司短期偿债能力的因素主要有:

a.公司可动用的银行贷款指标。银行已同意、但公司尚未办理贷款手续的银行贷款限额,可以随时增加公司的现金,提高公司的支付能力。

b.公司准备很快变现的长期资产。由于某种原因,公司可能将一些长期资产很快出售变现,以增加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

c.公司偿债的信誉。如果公司的偿债能力一贯很好,即公司信用良好,当公司短期偿债方面暂时出现困难时,公司可以很快地通过各种渠道来解决资金短缺。这种提高公司偿债能力的因素,取决于公司自身的信用状况和资本市场的筹资环境。

以上三方面的因素,都能使公司短期偿债能力高于公司财务报表中所反映的偿债能力。因此,提高公司短期偿债能力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努力: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保持良好沟通;将那些长期闲置且已不能带来收益或带来的收益很低的长期资产进行清理,在适当时期按合理价格进行变现;提高公司在金融机构、股东、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中的信誉。

篇7

论文关键词:保护地蔬菜高效节水栽培措施

 

保护地高效节水栽培可以减少水源灌溉浪费现象,提高农业用水效率,降低空间及土壤湿度,有效的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机率,减少农药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量,提高蔬菜食用的的安全系数和品质产量。本技术适用于日光温室、加温温室、塑料大棚、小拱棚等设施内种植的蔬菜、西甜瓜、草莓等。由于保护地一般情况下是封闭的,作物耗水主要来源于灌溉。保护地蔬菜节水的原则是缩小湿润范围、防止灌水渗漏、抑制地表蒸发、控制作物蒸腾、增加土壤蓄水。下面就简要介绍五种节水方法:

一、采用保水型基质育苗

用少量保水剂与育苗基质或苗床土混合,然后进行育苗,可减少浇水量。

二、增施有机肥和保水剂

每亩用1~2公斤保水剂与500~800公斤精制有机肥或3~4立方米腐熟农家肥混匀施入土壤底肥以有机肥和磷肥为主,适当深施,氮肥和钾肥主要用于追施。

三、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

1、滴灌施肥

在装有滴灌的保护地内栽培茄果类蔬菜、西甜瓜、草莓等,每个栽培畦铺设1条或两条滴灌管(带),滴头间距与株距相当。施肥设备采用压差式施肥罐或文丘里施肥器,须装有过滤器。移栽前补充底墒水,移栽至果实膨大期每6~8天滴灌1次,每次灌水8~10立方米/亩;采收期每8~10天滴灌1次,每次灌水10~12立方米/亩。一般在每两次滴灌中用施肥设备加1次肥。移栽至果实膨大期每10~12天加肥1次,每次加肥10~12公斤/亩;采收期每12~14天加肥1次,每次加肥12~14公斤/亩,补充适量钙肥和微肥。

2、畦上沟灌施肥

在没有安装滴灌的保护地栽培茄果类蔬菜、西甜瓜等,可在栽培畦面中纵向开1条上宽15厘米、下宽10厘米、深约10厘米的小沟。在小沟两侧各种1行作物农业论文,株距依不同作物的要求确定。需要时,从畦面小沟一端灌入水肥。可采用软管和施肥设备进行灌溉施肥,灌水量以灌满小沟为止。

3、小管出流灌溉施肥

在装有小管出流的保护地平畦栽培叶类蔬菜、根茎类蔬菜等,沿着栽培畦方向每间隔60厘米铺设1条支管,支管上每隔20~30厘米安装1个小管(灌水器)。采用压差式施肥罐或文丘里施肥器将肥料注入灌溉管道中。

4、节水型地面灌溉施肥、

在没有安装微灌的保护地栽培叶类蔬菜、根茎类蔬菜等:

⑴尽量将长畦变成短畦、宽畦变成窄畦,要求畦面平整,以提高灌水效率。

⑵尽量采用软管直接将水输送到栽培畦内。

⑶在出水口处安装施肥器,将肥料注入输水软管中随水施入土壤。

四、巧用地膜保墒或灌溉

⑴滴灌施肥时用地膜覆盖畦面和滴灌管。

⑵畦上沟灌施肥时小沟上面每隔50厘米左右,横放一根长约20厘米的小竹枝,然后将其两端分别埋入小沟边的泥土中压紧。取宽度适当的地膜将整个畦面覆盖好,四周封压严实,这样畦面上形成1个暗沟,在暗沟一端留出1个能开闭的“活口”,供灌水施肥用。

⑶将地膜紧贴灌水沟内,沟内地膜留有若干小孔,从膜上明沟中灌入水肥。

五、保护地膜面集雨节水

利用保护地膜面,将有效降雨汇集成流,通过棚前修建的集流槽,然后汇集到地下集雨窖中。灌溉时,将集雨窖中的雨水通过水泵输送到保护地中的蓄水池中,经过一段时间后,用(重力)滴灌系统和施肥器进行灌溉施肥。

篇8

通常条件下,灌溉系统、灌溉方法、天见附注和输水方法这些环节都是水利灌溉结束的内容,接下来我们就来进行细致化的分析。在我国漫长农业的发展道路上,中国的农业生产大都采用挖渠道的方式,然后把水运送到需要灌溉的地头。但是在运输的过程中,由于很多水资源会被蒸发掉,这就会造成浪费现象。专家通过调查研究统计,现在许多的农业生产的灌溉渠道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通常来说只有一半的水可以用于灌溉农田,剩下的一半水并没有输送到它该有的地头去,而是在输送过程中被蒸发或者渗漏了,这种方式导致了了水资源的流逝。

1渠道防渗。我们可以选择很多方面的材料来防止渠道的渗漏。运用最多的主要就包括砼预制块、干砌块石和现浇砼护面和浆砌块石等。目前在水利建设中运行最多的是“三面光”的渠道。运用砼护面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叫嚣的渠道选用U型状砼渠,这样会有效的改善输水的流量并可以使国税断面减小。从而达到节水的目的。所以说解决渗漏主要的方法就是渠道防渗。

2管道输水。渠道输水时,在运输过程中会出现渠道渗漏和睡眠政法等水资源浪费十分严峻的问题发生,但是如果运用管道运输,此类的问题就可以相应的减少很多。对微灌、喷灌、滴灌的这些要求如果很严格的话,那么进行地面灌溉时,选择低压输水管会是个不错的选择。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我们一般讲的农田水利的节水灌溉即向田间配水。由于水被运送到所需灌溉地头的方式不一样,产生的效果及作用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所以我们可以把节水的灌溉方法分成喷灌、微灌、步行式灌溉和灌溉渠道防渗这些方法。下面我们对此进行详细的讲解。

1喷灌。使用喷灌技术时得结合相应设备来使用,通常会采用动力机和加压水崩等设备,但是有时候也能利用水的自然下降而产生的动能将水压缩到管道里,经过喷嘴将水喷洒到空气中,均匀完整的喷散在整个农田里,为农作物提供大面积的水源。

2微灌。在现在农业的生产过程中运用微灌技术时通常会用到脉冲灌溉、滴灌和微喷雾等技术。依照不同的方法会得到不同分类。如果依照设备的性能它可以分为重力微灌与常压微灌;如果依照设备目前的状况它可以分为地面灌溉与地上灌溉。微灌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严格控制了灌溉水量的损耗,微灌里包括的水过滤系统、管怪控制系统等结构能在最大程度上节约用水。

3步行式灌溉。步行式灌溉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的设备,在拆转和改进的时候是非常快捷而方便的,可以快速的组装灌溉设备,在拖拉机上实现灌溉。这项技术还可以很好的增大农田灌溉的运行效率,从源头上实现节约用水、提高利用率等的目的。

4灌溉渠道防渗。农业生产时一般采用渠道防渗技术用到的内容包括石头陈其、塑料薄膜材料的渗透和混凝土的衬砌。并且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可以基本实现防止渠道渗漏现象的发生。

现代农业技术力对节水灌溉的系统提出湿、薄、晒、浅等,这样能够解决早些时候在水稻灌溉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保证良好节水行为。2.3.2不完全灌溉。在灌溉的过程中,如果选择比较充分方式来灌溉则可以保证比较充分的利用水资源,但是单位水量的利用率并不是最高的,所以这种方法的使用也受到了一定限制。

不管采取何种灌水措施,主要是对作物根系活动层土壤进行湿润,这样才能达到让作物充分吸收水源的目的。主要方式包括了中耕保墒和麦秆覆盖。这两种方法是目前运用的最广的田间节水处理办法,均已取得显著的效果

我国节水灌溉农业的发展趋势

1应用生物技术充分挖掘植物本身节水潜力,从作物本身机能来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这一技术是实现用水从传统丰水高产型向现代节水优质高产型转变的关键性技术。但其技术研究在近期仍属于储备阶段,大面积应用时机尚不成熟。

2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与3S技术在不断推进节水管理高效化和现代化作物水分监测与信息采集、支持农田信息实时采集中的作用日益显著。技术体系集成与示范是目前我国节水农业技术发展的一个薄弱环节,加强这一工作的研发力度有利于技术的研发与大面积应用,将对发展节水灌溉农业起到积极的作用。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