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期刊咨询:400-808-1701

中西艺术论文8篇

时间:2023-03-22 17:35:0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中西艺术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西艺术论文

篇1

1.色彩在中国现代油画艺术中的情感表现

中国现代油画艺术中色彩对于情感表现的作用在中国现代油画中,色彩本身没有太多深刻的意义,但是在塑造人物形象、事物形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将人物的情感表达出来,将事物的特点展示出来。因此,一幅油画是否成功,与艺术家所处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等有着较大联系,色彩在表达各种情感时发挥着重要作用。

2.色彩在西方现代油画艺术中的情感表现

油画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形式,需要色彩的合理运用,而色彩作为西方现代油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提升画面的审美价值。因此,强烈的主观色彩是西方现代油画艺术的生命和灵魂。

(1)西方现代油画艺术色彩情感表现的概述在西方现代油画中,色彩是画家表达某种意图的主要手段,画家在根据相关要求进行色彩的搭配时,油画的主题得到了形象的展示。并且,在西方宗教题材油画中,有的色彩具有象征意义,可以象征抽象的观念或者某个具体的事物。艺术家在创作油画的过程中,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赋予色彩很强的象征性和表现力,色彩成为艺术家表达情感的重要媒介,从而成为最具感染力的油画语言之一。

(2)西方现代油画艺术中色彩对于情感表现的作用在自然中,色彩是客观存在的物质,本身没有思想和情感,但是在人们的生活中,色彩成了表达情感、传递意愿的重要工具。如,看到阴沉的天气,艺术家会用黑色和灰色表达当时的情感;看到生机勃勃的树木,艺术家会用嫩绿色表现充满希望的情感。因此,在西方现代油画艺术中,色彩越艳丽,表明艺术家的情感就越强烈;色彩越夸张,艺术家所要表达的情感就越丰富。如西方著名油画艺术家凡?高,在其每一幅油画中,他都用了很强烈、富有感染力的色彩,让人印象深刻。从他的作品中,人们可以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

二、结语

篇2

故事选题方面的不同也是中西动画风格不同的体现,西方的动画作品取材多涉猎于世界各国经典故事与民间传说,他的选题范围是全球性的。如《阿拉丁》取材于中东的民间传说、《白雪公主》取材于《安徒生童话》;在西方早期的动画创作中,针对的人群多是低龄儿童,从《小飞象》与《狮子王》等一系列动画作品就可以看出,这些动画多具有取材来源于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在当下,西方的动画作品在选材上有了新趋向,如《睡美人》等更倾向于较大儿童。新时期,动画题材趋向多样化,有了以夏威夷为背景的《星际宝贝》等。而梦工厂等也创作了众多如《小鸡快跑》等经典的动画作品。相比来说,中国动画故事的选材更多的是局限在本国的传统故事和古代神话,但在选材的范围上涉猎范围是很广泛的,如《大闹天宫》与《天书奇谈》都是取材于我国古典小说《;精卫填海》与《哪吒闹海》是取材于神话故事;而《阿凡提的故事》来源于民间传说;《东郭先生与狼》则是根据成语改编的故事,这些动画作品都是极具中国特色的经典之作。中国动画作品的题材选择往往都有很多的教育意义,如热爱集体、邪不压正等教化内容。我国所有的动画选题都是反映我们民族自身的,很少像西方的动画公司那样广泛改编外国故事,在这点上,中国动画和西方动画在取材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中西美术设计风格比较

无论是中方还是西方的动画片,在美术的设计风格看,各国动画创作者都从本土的传统艺术形式出发,从中吸取本土文化的养料,并形成了各国独特的表现形式,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在美国动画美术设计风格中连环漫画起到的影响是最大的,具代表性的作品如动画作品中的《大力水手》等,初步构成美国动画片的艺术风格。西方动画片多为剧情片,注重刻画细节,动物形象的设计多以夸张的手法处理,形象逗趣,“米老鼠”等形象成为著名的西方动画形象代表风格象征。人物设计的风格一般造型巧妙、个性突出,取得了完美的画面效果。以美国动画设计风格为首的西方动画,影响了许多其他国家的动画作品创作思路和造型风格。中国早期动画影片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吸取了西方的动画形象,但在中国动画风格的形成过程中,影响最大却要数中国古典的传统艺术形式。在中国传统戏曲的影响下,中国动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意象化表征,如在《大闹天宫》与《天书奇谈》等动画片中,中国传统戏曲风格都得到具体的体现。例如影片中动画人物的脸谱化处理,形象生动的表现了人物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点。在中国动画美术设计中绘画表现形式是很丰富,在单线平涂的形式中有重彩和工笔,儿童画、岩画、壁画等各式各样的动画更是独具风格。

三、结束语

篇3

一、李叔同的艺术教育主张

李叔同青年时期正是中国内忧外患加剧之时,他于1905年东渡日本寻求强国之道。李叔同在日本期间逐渐意识到音乐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的作用,坚定了他“艺术教育救国”的思想。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他于1906年独自创办了我国第一本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在《音乐小杂志•序》中,他写道:“盖琢磨道德,促社会之健全;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效用之力,宁有极矣!”他认为,音乐教育对于个人思想境界的提升及整个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都具有巨大的作用。这也成为他以后从事艺术教育最重要的动力。李叔同的执教生涯始于1912年,他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担任音乐和美术教师。在这期间他实践了“先器识而后文艺”的艺术教育主张。唐代名臣裴行俭曾说:“士之志远,先器识,后文艺”。李叔同认为,“器识”是指一个人的人格修养,要想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首先要加强个人品德修养,要心胸开阔,眼界宽广。李叔同在艺术教育实践中也遵循着这个思想。他常教育学生要先培养高尚的品格,而后再追求技术的精湛,“应使文艺以人传,不可人以文艺传”。他的弟子丰子恺曾回忆道,李叔同常读明代刘宗周所著的《人谱》,书中记载了历代许多圣贤的言行举止。李叔同还在封面上手写“身体力行”四个大字提醒自己。他尤其爱读“唐初,王杨卢骆皆以文章有盛名,人皆期许其贵显,裴行俭见之,曰:‘士之志远者,当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章,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这一段。每当读至此时,他总是很激动,以致略微口吃。丰子恺等学生们都觉得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课,是真正的艺术启蒙课。“先器识而后文艺”是李叔同一贯坚持的艺术教育主张。在他作于1905年的《图画修得法》中便指出:“若夫发挥审美之情操,图画有最大之伟力,工图画者其嗜好必高尚,其品性必高洁,凡卑污陋劣之欲望,靡不扫除而淘汰之,其利用于宗教教育道德上为尤著,此图画之效力关系与德育者也。”可见他十分注重“器识”的修炼。这一观念指导着他的艺术实践。在《音乐小杂志》上有音乐史专栏,介绍《乐圣彼独芬传》一文中,除了对贝多芬的生平及成就的介绍外,李叔同还特意介绍了他“天性诚笃,思想精邃,每有著作,辄审定数四,兢兢以遗误是懔;旧著之书,时加厘纂,脱有错误,必力诋之,其不掩己短如此”的个性品质,这种乐品与人品并重的研究方法可谓开风气之先。

二、李叔同在艺术教育实践中的创新

李叔同少年时便已名扬海内,他受到“美育救国”思想的影响,希望能够培养出更多的艺术人才来报效国家。来到浙江第一师范任教后,他教学上保持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学生倾注了大量心血。在艺术教育的创新上,他认为,艺术贵在创新,所以艺术教育不能固定不化,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李叔同的课堂跟其他老师的课堂截然不同,让人耳目一新。从开学第一课起,他便精心做好一切准备。他每次开课前都把课程教授和训练的内容以及课程进度公布出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与他一起制定进度计划,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进度计划。学生如果想在某方面特别发展,也可以加大训练强度,他便施以不同的教育。李叔同在艺术教育中的因材施教对学生们影响很大。刘质平是他的得意门生,李叔同在教学中发现了他独特的音乐天赋,除了正常的音乐课外,李叔同每周单独指导他两次,介绍他跟随当时在杭州的美国人鲍乃德夫人学钢琴,后来又资助他留学日本。这一系列的帮助最终使刘质平成为了著名的艺术教育家。李叔同在艺术教育上的创新还体现在他不落前人窠臼、锐意进行课堂改革方面。早在1903年时,青年李叔同便显示了他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吾国吾民应有国际思想,加强与世界之交流,与时俱进,学习新知识、新思想,以兴吾大中华。”后来他的这种锐意创新的精神鲜明地体现在了他的艺术教育实践中。在他担任浙江第一师范的美术教师后,便力推以写生代替临摹的教学方法。他把写生分成室内写生和室外写生。在室内写生中,他大胆使用了人体模特来进行训练和教学;在室外写生中,他带领学生们到西湖等风景区画风景。为了开阔视野,李叔同还开设了艺术设计、水彩、木刻等课程。在他教授的音乐课上同样有不少令人称道的创新。他率先采用五线谱进行教学,他的音乐课形式丰富,深得学生喜爱,器乐课有钢琴、风琴;声乐课有齐唱、合唱,歌曲有英文和中文。李叔同开展了大量的课外创新教育活动。1913年,中国最早的校刊《白阳》杂志由他创办。在杂志的发刊词中,他写道:“技进于道,文以立言,悟灵感物,含思倾妍。”表明了他创办杂志的初衷。杂志内容非常丰富,包括文学、学堂乐歌创作、音乐知识、美术知识等。杂志还刊登了李叔同自己创作的《春游》三部合唱曲。李叔同在执教之前,就已经创作了大量的学堂乐歌,把西方的作曲方法引进中国。《春游》更是我国合唱音乐的首创,淳朴的音乐、淡雅的歌词、工整的旋律与和声使这首曲子成为经久不衰的典范,被广泛传唱。作为一名教师,李叔同可谓尽职尽责。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艺术知识与技巧,他不断探索艺术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他自编的《西洋美术史》讲义成为我国第一本系统的《西方美术史》著作。他为学生们开设的木刻版画课程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使他成为中国木刻版画的先行者和最早的实践者。他的学生丰子恺正是在他的影响下对木刻版画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最终成为现代木刻版画大师。李叔同还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成立了洋画研究会,介绍西方美术史,赏析西方名作,教授水彩画、油画等。他还成立了金石书画研究组织——乐石社,并担任第一任社长,向青年学生们普及书法知识,展览金石书画名作等。李叔同的执教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七年,但在这七年中,他对艺术教育领域所做的创新却极为繁多,对我国近现代艺术教育有着重大贡献。

作者:张璐 单位:齐鲁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篇4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迁移理论。而对此,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对迁移理论进行有效应用,有针对性引导学生进行教学,就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行有效提升,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1]。当前,为了有效提升教学效率,教师教学时多会对迁移理论进行有效应用,而其应用作用,主要可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学习中迁移随处可见,对迁移理论进行有效应用符合学习需求;第二,合理应用学习迁移理论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合理利用学习迁移理论能够使学习变得系统化和关联化,降低对新知识的了解和掌握难度。

二、在初中信息教学中学习迁移理论的应用

(一)精选教学内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也是教师对迁移理论进行有效应用的基础保障。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如果教师没有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没有让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学生就不会提起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无法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了解和掌握,而无法对知识进行了解和掌握,即使出现迁移,学生也无法对其进行有效利用。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激发其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想要成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找到学习的乐趣和肯定自我存在的价值,其最好的就是在教学时对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选择。教师所选教学内容,既要具有实用性又要新颖有趣,使学生集中精力于学习和实践操作上,在边学习边应用的过程中加强对知识的掌握。在此过程中,教师所选教学内容要能够主动引发学生进行迁移式学习。比如,在对PPT、Word、Excel以及FrontPage等Office办公软件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都设计到“插入”和“超链接”的学习,而通常情况下,教师在先对Word操作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都会对其进行讲解,学生已对其进行掌握。因此,在对PPT、Excel等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对Word中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利用,利用学习迁移理论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在进一步对Word功能中的“超链接”和“插入”进行掌握的同时,也自行学会PPT、Ex⁃cel等办公软件中的相关操作。

(二)营造和谐的竞争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学生所拥有的求知欲望越强烈,其在学习过程中对迁移理论的应用效率就越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行有效激发。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最佳方式,就是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和谐的竞争气氛,通过和谐竞争,来激发学生心中的竞争意识和优胜意识,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引导或者暗示,去激发同学们内心的竞争意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视起与其他学生的无声竞争,以此来迫使自己加强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同时,为了能够对学习迁移理论进行有效应用,教师还应该通过巧设问题情境,有意识对学生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引导,使其与学生新学知识进行引导,进而加强学习迁移理论的应用。比如,在PPT、Excel等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对Word中知识进行应用和联想,进而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让学生们进行自主学习,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三)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的教学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只有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进行充分掌握之后,在学习中才能够通过迁移理论加强对新知识的学习。因此,在对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应该不断加强对基础知识和基础操作的教学,进而在原有基础知识和基础操作教学中引出新知识和操作方法,在新基础知识和基础操作中,加强对原有知识和操作的迁移应用,突出新旧两种知识的内在联系,比如,在学生对PPT、Excel基础知识和基础操作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就可以将其与已经学过的Word基础知识和基础操作进行;如果学生对Word基础知识和基础操作掌握比较牢靠,就能够将其活用在PPT和Excel中,不仅能够加强对新基础知识和操作的学习,还能够进一步加深对原有基础知识和操作的掌握,一举两得。

三、结束语

篇5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些现象,对于同一个对象,中西医采用的是极为不同的技术手段。比如中医的脉诊规定了三十几种脉象,每一种都有重要的诊断意义;再如中医描述的许多症状,诸如"背寒如掌大"、"项背强几几"等等,在特殊情况下,往往具有关键意义。可是把这些脉象和症状资料拿到西医系统里,则多半是难于理解的,因而也就难于被西医采用。因为这种诊断技术在西医的文化系统中得不到有意义的解释,无法在西医体系中得到认同。反之亦然,西医的望、触、叩、听和理论诊断技术不断发展,分辨能力日益提高,可获得大量临床资料,这些资料对西医而言,其诊断意义是十分清晰明确的。可是如果把这一套临床资料,如化验单、超声报告或断层照片等送给一个纯粹不了解西医的中医师面前,将会发生什么情况呢?对这一套临床资料能进行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处理吗?显然不能。

那么这种现象是单单的技术差异造成的吗?在回答这个问题以前我们先来看一看中西医的技术差异有哪些:中医学对技术的认识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特别强调知识和操作规则,每每把它视作要素;如《内经》中便把具备一定医药知识、经验和操作技能的、出色的行医者称为"上工";而把那低劣的,"诊不备三常,疗不慎五过,不求余绪,不问持身,亦足为粗略之医"者称为"粗工";二是技术也包括从师学习而获得的,或自己积累起来的经验、技巧、能力和方法;故倘若"不终师术,惟妄是为,易古变常,自动循已"(王冰语,见《素问o徴四失论》注),则常被斥之为"妄作杂术";三是基本不包含物化的手段。西医学的技术观念与中医学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它较少地含有理论、知识规则的成分;二是继听诊器、注射器、手术器械等诊疗物质手段和工具的发明及应用之后,对技术中工具和设备的地位及其作用就日益加强,今日之技术越来越成为科学理论物化的结果;三是技术中的经验、技能、规则和方法不再只是贮存于人脑中,而是以电子计算机等设施进行物化的"软件"了。

由此可见,中西医的技术差异是很大的,对于前一个问题,我们并不能责备中医师不懂西医,或西医师不懂中医,即使通晓中西医的人,在处理中西医各自技术获得的诊断资料时,也是分别运用两个技术系统去操作的。那么构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何在?技术的差异是表层的,不是主要的和本质的。因为医学不仅是实用技术,同时也是社会文化。技术作为文化系统中的子成分,不但不能脱离文化整体,反而要受文化整体的制约和支配。技术只是文化的物化形态,它采取什么样的具体形式,总是接受某种文化指令的产物。由此,不同类型的文化,便支配了不同类型的技术。根据这一原则,中西医的技术差异,本质上是由中西医文化差异决定的。

中医理论起源于中国古代文化,从而使中医具有极其鲜明的人文医学特征。独特的地理环境造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和欧洲文化有着明显的差异。古代中国,一面为大海所围,另一面被高山峻岭、戈壁荒漠所隔,这一复杂的地理环境使得中国与其他文明古国相互隔绝,使中国传统的文化和学术思想可以在原有的体系框架中持续地发展,而不至于中断或异化。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学术思想既有一脉相乘、独立完整、日臻成熟、内容积累极为丰富的一面,又具有相对封闭、创新能力较弱的一面。广义而言,从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乃至后世余绪,大多出自殷商时代的巫史文化,大都尊崇自然力,强调天人合一,顺其自然,不可违逆;各家学说又多崇尚权威,易于调和;推崇祖先"慎终追远";重人伦礼乐而轻自然事理;重思辨顿悟而拙于逻辑论证。此外,中国传统文化主张知行合一,注重实践,求实精神和实用主义倾向明显。中国传统文化的这些特点在中医学发展过程中都有着充分的体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更成为了中医理论的灵魂。

希腊学术是西方医学之母。在希腊爱琴海地区,航海条件优越,公元前就与古埃及、巴比伦等文明地区有着频繁的沟通,加之战争接连不断,民族的大批迁徙、杂居,使各民族文化处于经常性的交汇、融合和替代之中。这在客观上导致了西方医学的开放性特征,创新意识很强,更容易接受和吸收不同学科的成就,这些特征是促进西方医学近百年来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自13世纪的罗杰尔o培根确立了实验精神和基本程序后,实验方法逐渐被广泛采用。这些都给西医技术的发展打上了深刻的烙印。在近代西方医学中,原子论思想进一步演化成生物还原论,把宏观的机体活动还原为低级的物理化过程,并以后者阐释前者。另外,注重形态结构的特点导致西方医学始终把研究动物和人体的形态结构作为主要任务。从古希腊的希罗费罗,到罗马的盖伦直至文艺复兴时期的维萨廖氏等都体现了上述思想发展的一贯性。广泛运用实验又是近代西医学取得一系列长足进步的关键。

篇6

关 键 词:艺术符号 生命之呼吸 感悟 联想 真实

绘画凝结着时间和空间的形象,如何使画面静态的形象具有能动的力量,从一种呼吸到另一种真实,那取决于绘画艺术独特的表现方式和表现手段——线条、色彩、形体。

绘画艺术语言中的第一要素是线条,是最基本、最主要、最生动的部分。线条是绘画的骨骼和轮廓,更是绘画的气势与神韵之所在。正是在线条的运行与变化之中,形体与色彩融合一体又交相辉映,因此,在绘画艺术中,线条作为一种艺术语言,是绘画艺术家从万千世界中提取出来的赋予了艺术生命的高度抽象化的艺术符号,也赋予了生命之“呼吸”。

不同形态的线条,往往引起人们不同的感知,如水平线使人感到平稳、安静;斜线使人感到烦躁与不稳定;曲线给人一种流畅柔和的感觉。

中西方绘画都始于勾线,后来西方绘画虽然向以面为主体的造型发展,但凡是有所成就的画家仍然重视线条。“西画的线条是抚摸着的肉体,显露出凹凸、体贴轮廓与把握坚固的实体感觉;中国画则以飘洒流畅的线纹、笔酣墨饱、自由组织,暗示物象的骨骼、气势与动象”(宗白华语)。和西画相比,在中国画中线条占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甚至被一些大师认为是中国画的根本。中国画一向坚持以线造型的原则,并赋予线条以内在生命力和个性特征。WWW.133229.cOM著名画家石涛在他的专著《画谱》中把线条称作“画之法”,并把“立一画之法”作为贯穿全书十八章的中心思想。书中把“赋形”的手段归于“一画”。他认为山川人物之秀丽、鸟兽草木之性情、池榭楼台之矩度均离不开勾画的“一画”,“自一以至万,自万以至一”,“亿万工笔画,未有不始于此,而终于此。”

色彩是绘画语言中最具覆盖力、最具表现力、最富情感力的部分。如果说线条是绘画的骨骼和神韵,那么色彩就是绘画丰腴的肌肤和饱含的情感,给已有的呼吸充实了血液,从而去转向一种真实。绘画艺术中的色彩是画家眼里的万千世界,更是画家胸臆中的情感,艺术家正是通过各种色彩的组合搭配和浓淡轻重的变化,使画面形成不同的色调。从客观上说,色彩是增强画面逼真感的重要手段;从主观上讲它又是传达作画者感情的重要手段。“色彩的美感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人的视觉对色彩有一种经验感受,不同的色彩往往引起人们不同的联想,从而使人产生不同的生理和心理反应,这也说明色彩具有表情性和寓意性。审美时把这种联想分成两个层次,即具体联想与抽象联想。具体联想如从红色想到火,从白色想到雪,从蓝色想到天。抽象联想则是在具体联想基础上升华出的抽象观念,如绿色代表着生命、希望,黑色代表不幸、终止等。进一步则更为抽象,它唤起感觉,或冷或暖,或激越或舒缓。

西方古典主义绘画非常重视描绘对象的真实感,强调绘画的模拟状物功能,看一看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大画家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提香的《玛利亚》、库尔贝的杰作《石工》,运用古老技法,强调色彩为绘画的灵魂。现代主义画家认为色彩自身就存在主体意义,把色彩的审美价值提至相当高度,如凡·高的《向日葵》突出了色彩的生动感和表现力。凡·高的画完全解放了绘画的整个灵魂,后来现代绘画中整个表现主义绘画流派,直接受到了感召。中国画的色彩在运用上主张“随类赋色”,比如自隋唐迄今,山水画多用石青色填色,所谓“青绿重彩,工细巧想”。这种赋色方法,一般不是为了客观地描绘对象,而主要是为追求画面的艺术效果。

绘画艺术语言中最具辩证关系的是形体,也最具隐喻倾向,因而也是最见功力的部分。在绘画艺术中,形体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形状”与“体量”。作为一种艺术语言,它更主要的是一种关系,是一种寓意,一种倾向。它从宏观上、全局上设置辩证与统一的整体效果,这种效果不仅是外在的、直观的,更主要的是内在的、象征意义上的。构图的目的是根据作者的创作意图,按一定的章法在画面上设置和处理表现对象的位置关系,把各种形象有机合成一个艺术整体。构图不是对客观事物的自然堆砌,而是艺术家自觉地通过运用实践形成的均衡、对比、同一、数比、节奏、韵律等基本规律。这些规律很大程度上来自人们的视觉习惯,比如向心式的构图,常常给人一种凝重、庄重、紧张的感觉;离心式结构则给人一种轻松、奔放、活泼的感觉,因此不同的构图必须表现出不同的审美意向和艺术氛围。如果说色彩是“血液”,那么形体构成则是“骨架”。通过线条的“呼吸”,那么一幅完整的画面通过这些绘画语言走向真实。画面整体性的效果最终达到形体的写实性与象征性的融合、静态与动态的融合,达到了艺术家深层次审美取向的追求。

东方与西方在美学观念与审美情趣上存在着一定差异,西方传统绘画注重客观的真实再现,采用焦点透视,因而画面上出现的空间是静止的,真实有限的空间与客观规律相一致。中国画的构图则不拘于特定时空,而是根据作者对对象的领悟理解,去“立意定景”,采取运动式、鸟瞰式的多点透视或散点透视,体现出中国绘画在构图上的自由开阔、灵活多变的特征。

综上所述,绘画艺术的语言通过有机的结合形成画面的感染力,画家对生命力的感悟动情于创作主体,有其情必有其势,从一种呼吸到另一种真实,在此引导下,可以进行夸张处理,以求更强烈地表现出生命活力及富有个性的作品。

参考文献:

[1]宗白华著,《宗白华文集》,商务出版社,1986年

篇7

【摘要】重视医护之间合作的文化建设可保证良好的医疗质量,降低医疗纠纷和减轻医疗费用。同时对于维护手术室的正常秩序,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具有积极的协调和推动作用。

一、影响手术室医护合作的常见原因

1.1缺乏沟通医生与护士之间的冲突普遍是缺乏沟通,互相之间不了解,甚至产生误解所致。手术室的满意度在医院中常处于医技系统的中下水平,主要是病区的医务人员认为手术室的工作人员态度上有些傲慢,在许多事情的处理上强调客观原因,与临床配合不好等问题。

1.2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足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足已成为影响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谢辛尔报道,国内外对职业压力的研究证明:多数人在面对职业压力时会出现身心的紧张性反应,如不及时调整身心状态,可能会出现对工作的厌恶,表现为工作效率低、对服务对象漠不关心、情绪低落、个人无工作成就感。手术室的手术时间长短不一,病情变化复杂,如果护士配备不足,超负荷工作,没有时间与患者和医生沟通,则会出现护理服务质量难以保证,护士和医生难以建立良好的医护关系。

1.3护理技术与知识的发展滞后手术科室新技术、新项目及大量手术设备的引进与开发,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复杂程度高,技术要求高的内容日益增多,目前国内缺乏正规的手术室护理培训,造成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低,经验不足或协调能力不高。护理的发展已远远跟不上新技术的发展。部分护士局限于“传递器械”,无进取心,无法与医生新知识同步,影响双方的合作。

1.4角色期望医生对护士的角色期望:(1)术前准备用物齐全,确保手术顺利进行;(2)熟练的技术操作,敏捷、主动配合手术,熟悉手术步骤,提前准备好物品;(3)具备综合科的工作经验,具备应急能力。护士对医生的角色期望:(1)手术操作规范;(2)尊重护理职业;(3)关心、支持护士的工作。当彼此的角色不能满足时,会产生冲突,发生问题互相推卸责任。

二、密切医护合作的方法

2.1培养良好的团队工作精神团队精神是一种合作精神。

团队精神依靠的不是单个人的强干精明,而是群体的合力。当新的理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之后,在医疗纠纷实行“举证责任倒置”,使医务人员有“一脚踏在手术室,一脚踏在法院”的感觉,在积极为患者手术的同时必须密切合作,为可能的医疗纠纷寻找无过错的证据。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疗护理工作越来越成为一种协作的过程。医生和护士的服务对象都是患者,工作目标都是为了解除患者的痛苦。医护之间应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共同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2.2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为了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手术室巡回护士和洗手护士在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应及时与手术医生和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根据医生的需要准备物品,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将手术医生的习惯记录入医生档案。增进护士之间的交流,定期将手术医生改变的习惯通过晨会让所有的手术室护士都熟悉,以免在配合时出现不熟悉的现象。护士应将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患者的情况与医生回报,正确查对,以免出现差错。

2.3术前访视和术后回访的必要性开展术前访问,手术前一天手术室护士带有术前访视单及所需手术、麻醉方式的图片到病房,面对面的直接与患者交流,沟通,要求有丰富的各科手术知识,还要有交流技巧。手术结束后的第三或第四天,再进行术后回访。通过术前访视和术后回访,可以发现许多潜在的护理问题。发现问题后,及时与医生和病房护士沟通,使手术前的准备更加充分,也促进了手术室护士临床专科理论和技能的提高,强化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的开展,体现了人文关怀护理理念,对减少或避免医疗纠纷也起到重要作用。

2.4提高手术室护士业务素质手术室护士在业务上要严格要求自己,加强护理边缘学科知识的学习,不断接受新知识、新信息,以提高自身素质为基础,促进技术和业务水平的提高。鼓励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参加“自考”、“远程网络”等各类考试,鼓励参加全国的护理会议和手术室学术会议交流。当开展新技术及重大复杂手术时,参加医生的会诊讨论,请医生就新技术进行一次专题讲座介绍国内外开展情况,本科开展此项业务对护理的要求,使大家全面了解。必要时送护士进修学习。

2.5保持医护记录的一致性手术护理记录单以前常出现医护记录不一致的情况,现手术室护士每次在记录时先与医生确定记录内容再记录,并建立监督机制,以确定记录的正确性。医护记录的一致性有利于医护记录的相互监督,避免漏记、错记,使不一致性得到及时修正;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书写水平;有利于医护沟通,减少矛盾;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2.6强化安全意识及服务意识,确保手术安全由于手术风险大,患者及家属期望值高,现阶段患者自我保护和法律意识增强等因素,特别需要强化安全意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同时培养手术室护士无私奉献、忘我牺牲、救死扶伤、任劳任怨的职业道德,以确保围手术期患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杨晓莉,吕海燕,李曙光.医生和护士对医护合作所持态度的对比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5):466.

篇8

一、端正态度,切忌浮躁,忌急于求成

在第一轮复习的过程中,心浮气躁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平时复习觉得没有问题,题目也能做,但是到了考试时就是拿不了高分!这主要是因为:

1、对复习的知识点缺乏系统的理解,解题时缺乏思维层次结构。第一轮复习着重对基础知识点的挖掘,数学老师一定都会反复强调基础的重要性。如果不重视对知识点的系统化分析,不能构成一个整体的知识网络构架,自然在解题时就不能拥有整体的构思,也不能深入理解高考典型例题的思维方法。

2、复习的时候心不静。心不静就会导致思维不清晰,而思维不清晰就会促使复习没有效率。建议大家在开始一个学科的复习之前,先静下心来认真想一想接下来需要复习哪一块儿,需要做多少事情,然后认真去做,同时需要很高的注意力,只有这样才会有很好的效果。

3、在第一轮复习阶段,学习的重心应该转移到基础复习上来。

因此,建议广大同学在一轮复习的时候千万不要急于求成,一定要静下心来,认真的揣摩每个知识点,弄清每一个原理。只有这样,一轮复习才能显出成效。

二、注重教材、注重基础,忌盲目做题

要把书本中的常规题型做好,所谓做好就是要用最少的时间把题目做对。部分同学在第一轮复习时对基础题不予以足够的重视,认为题目看上去会做就可以不加训练,结果常在一些“不该错的地方错了”,最终把原因简单的归结为粗心,从而忽视了对基本概念的掌握,对基本结论和公式的记忆及基本计算的训练和常规方法的积累,造成了实际成绩与心理感觉的偏差。

可见,数学的基本概念、定义、公式,数学知识点的联系,基本的数学解题思路与方法,是第一轮复习的重中之重。不妨以既是重点也是难点的函数部分为例,就必须掌握函数的概念,建立函数关系式,掌握定义域、值域与最值、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对称性等性质,学会利用图像即数形结合。

三、抓薄弱环节,做好复习的针对性,忌无计划

每个同学在数学学习上遇到的问题有共同点,更有不同点。在复习课上,老师只能针对性去解决共同点,而同学们自己的个别问题则需要通过自己的思考,老师的辅导,与同学们的讨论,并向老师提问来解决问题。我们提倡同学多问老师,要敢于问。每个同学必须了解自己掌握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要明确只有把漏洞一一补上才能提高。复习的过程,实质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解决了,复习的效果就实现了。同时,也请同学们注意:在你问问题之前最好先经过自己思考,不要把不经过思考的问题就直接去问,因为这并不能起到更大作用。高三的拖耙欢ㄊ怯屑苹、有目标的,所以千万不要盲目做题。第一轮复习非常具有针对性,对于所有知识点的地毯式轰炸,一定要做到不缺不漏。因此,仅靠简单做题是达不到一轮复习应该具有的效果。而且盲目做题没有针对性,更不会有全面性。在概念模糊的情况下,一定要回归课本,注意教材上最清晰的概念与原理,注重对知识点运用方法的总结。

四、在平时做题中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忌不思

1.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部分同学平时学习过程中自信心不足,做作业时免不了互相对答案,也不认真找出错误原因并加以改正。“会而不对”是高三数学学习的大忌,常见的有审题失误、计算错误等,平时都以为是粗心,其实这就是一种非常不好的习惯,必须在第一轮复习中逐步克服,否则,后患无穷。可结合平时解题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逐题找出原因,看其是行为习惯方面的原因,还是知识方面的缺陷,再有针对性加以解决。必要时作些记录,也就是错题本,每位同学必备的,以便以后查询。

2.做好解题后的开拓引申,培养一题多解和举一反三的能力。解题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一题多解和举一反三中得到提高,因而解完题后,需要再回味和引申,它包括对解题方法的开拓引申,即一道数学题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去分析,可以有不同的思路,不同的解法。

考虑的愈广泛愈深刻,获得的思路愈广阔,解法愈多样;及对题目做开拓引申,引申出新题和新解法,有利于培养同学们的发散思维,激发创造精神,提高解题能力:

(1)把题目条件开拓引申。

①把特殊条件一般化;②把一般条件特殊化;③把特殊条件和一般条件交替变化。

(2)把题目结论开拓引申。

(3)把题型开拓引申,同一个题目,给出不同的提法,可以变成不同的题型。俗称为“一题多变”但其解法仍类似,按其解法而言,这些题又可称为“多题一解”或“一法多用”。

3.提高解题速度,掌握解题技巧。提高解题速度的主要因素有二:一是解题方法的巧妙与简捷;二是对常规解法的掌握是否达到高度的熟练程度。

五、学会总结、归纳,训练到位,忌题量不足

很多同学都是一看到题目就开始做题,这也是一轮复习应该避免的地方。做题如果不注重思路的分析,知识点的运用,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建议同学们在做题前要把老师上课时复习的知识再回顾一下,梳理知识体系,回顾各个知识点,对所学的知识结构要有一个完整清楚的认识,认真分析题目考查的知识,思想,以及方法,还要学会总结归纳不留下任何知识的盲点,在一轮复习中要注意对各个知识点的细化。这个过程不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到了后续阶段会越来越熟练。因此,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有助于训练自己的解题思维,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