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针灸临床论文8篇

时间:2023-03-22 17:34:4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针灸临床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针灸临床论文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整理有关中医针灸临床研究的期刊论文,并以循证医学模式为筛选标准,从中选出具有研究价值的论文30篇,其中18篇随机对照试验论文,12篇半随机对照试验论文;其次结合我院进行的针灸临床研究案例,以循证医学为指导,总结其研究价值与结果。

1.2方法  将选取的30篇研究论文,进行仔细阅读与分析,总结其循证医学研究模式、研究中所使用的评价体系与相应标准、分析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研究结果对针灸临床应用的影响等[3]。并且根据我院进行的针灸临床研究,比对临床研究中出现的共性问题,结合循证医学的核心思想与具体模式,改进针灸临床研究方法,并在实践中检验研究方法的可行性。

2 结果

笔者通过翻阅分析所筛选出的针灸临床研究论文,发现多数研究论文存在以下几点问题:①随机方法的选用。笔者选取的研究论文中,有18篇随机对照试验论文,但其中有10篇论文在随机方法的选用上存在问题,对所使用的随机选取描述不清,有些甚至前后混淆,这则缺乏科学性,大大降低了针灸临床研究的可信度。②盲法的使用。针灸临床研究由于自身的独特性,在临床上无法做到双盲,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研究时可以将其弃之不用,选取的资d的界定。对于临床研究而言,制定科学严谨的诊断、纳入、排除以及疗效评定标准是研究成败的关键所在,本组资料中,有7篇论文在标准的界定上存在不足,所使用的标准较为落后,而且也不是被学界所公认的金标准,因此大大降低了试验结果的准确性。④试验中的不足。进行针灸研究时,没有对各组间基线情况进行有效描述,而且配置比例存在缺陷,有失研究的科学性与严谨性;同时选用的统计学处理软件不当,无法准确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与归纳,进而对研究质量产生影响。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就严重阻滞了中医针灸晋级主流医学的脚步,使得中医针灸的临床施用步履维艰。

3 讨论

中医针灸学是我国中医文化的精华所在,而且经过五千余年的文化传承仍然熠熠生辉,其自然具有极高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过就针灸学的局限性来看,在临床治疗中仍然是过于依赖医护人员的知识积累与个人经验,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加大了针灸临床研究的困难程度。目前,学界进行临床研究的主要原则有随机原则、对照原则以及双盲原则,而且同质性随机对照研究所取得的临床研究效果可以说是最佳的论证依据[4]。特别是在循证医学不断兴起的过程中,它为临床研究提供了有效方法,显著促进了临床研究进程的发展。基于此,如何在循证医学模式下开展中医针灸临床研究就成为中医学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就目前循证医学在中医针灸临床研究的现状来看,虽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大体的走向是正确与有效的。尤其是基于论证证据理论而建立的Cochrane评价系统,可以说是最为严格的临床研究评价系统,这对于保证中医针灸临床研究论文的质量有很大帮助,而且我国中医学者也逐渐认识到针灸临床研究的重要性,并在实践研究中不断总结临床研究的方法,以期提高研究价值与效率[5]。比如有些学者结合针灸临床研究比对了实用性随机对照试验与解释性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效率,发现解释性随机对照试验在药物研究领域具有较好的效果,而临床针灸属于实践医学,所以实用性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效果更为显著;再比如有些学者从循证医学角度分析了针灸临床研究中的安慰针的设计与使用方法,并且建议将评价标准进行更改,以此保证针灸疗法的长效发展;而且有些学者在针灸临床研究中比对了均匀设计的功效,如研究针刺手法量化、穴位选取与配伍等[6]。

篇2

[摘 要] 从针灸文献综述与系统评价的联系与区别、开展针灸文献系统评价的重要意义、开展针灸文献系统评价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开展针灸文献系统评价的可行性四个方面为针灸工作者简介了系统评价的概念、大概方法以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主题词] 中医药学文献;针灸学

SystematicalValuationandLiterature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WuBin

,HeJing,LiNing,etal(Department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

TheFirstHospitalofHuaxiMedicalUniversity,Chengdu610041,

China)[Abstract]

Conceptionandroughmethodsandclinicaldirectingsignificanceofsystemat

icvaluationareintroducedbrieflytoworkers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

fromthefollowingfouraspects,

connectionanddifference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literaturereviewa

ndsystematicalvaluation,

importantsignificanceofsystematicalvaluationofacupunctureandmoxibus

tionliterature,problemsandcounter

measurefacedbysystematicallyvaluating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liter

ature,

feasibilityofsystematicallyvaluating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litera

ture.

[Keywords] MedPharmacolLiteratureTCM;AcupMoxScience

系统评价是建立在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基础上的研究方法。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医学界越来越重视这一项工作在临床医学科研中的作用。系统评价是在阅读和分析大量文献基础上,对某个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综合、归纳后所写的文章。但主要是对某一课题或项目所有的研究论文进行全面、系统的质量评估后,对多个随机对照试验(RCT,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采用系统方法,综合原始研究报告的数据和定性分析,以较全面准确地掌握该项研究的现状、临床疗效的真实性程度及其可应用性并准确地作出结论(有效、无效、进一步研究)。系统评价的成果正作为许多发达国家卫生决策的依据,影响着这些国家的医疗实践、卫生决策、医疗保险、医学教育、医疗科研和新药开发,在临床医学的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国内,中医针灸临床研究文献的系统评价还处于空白状态,但随着循证医学观念的渗入,已有研究者开始做中医针灸文献的系统评价工作。

1 针灸文献综述与系统评价的联系与区别

针灸文献综述与系统评价的研究对象都是文献,都是在阅读和分析大量文献基础上,对某个研究问题在某一研究时期内的研究状况进行综合、归纳后所写的文章。但它们在以下方面有所不同。①在原始资料的收集方面,文献综述偏重于全面,无论是随机对照或非随机对照试验以及个案、经验介绍,只要涉及所观察的问题,都纳入到研究对象中,极少考虑文章所反映的研究质量。而系统评价是在对某一课题或项目所有的研究论文进行全面、系统的质量评估后,对多个随机对照试验(RCTs)进行研究。②在分析方面,文献综述没有通过定量方法来综合数据而是凭综述者的主观判断。而系统评价采用系统方法,如Meta分析,综合原始研究报告的数据并定性分析。③当发现相同的几个研究具有不同结果时,文献综述者往往主观加以选择或摒弃,或无所适从,或罗列不同的结论。而系统评价者对不同研究结果应用特定的统计方法定量地进行Meta分析,较准确地作出结论。可见,虽然文献综述和系统评价所包含的信息量都很大,对于许多临床医生,不用耗费大量精力,在不同的信息载体上去翻阅浩瀚的资料,可依赖它获取信息,但是,系统评价比描述性综述具有更科学的内核,其可信度更高。

2 开展针灸文献系统评价的重要意义

针灸疗法对很多疾病临床疗效确切,但由于在临床研究上对方法学的应用不够重视,缺乏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依据,所以未被世界充分承认和利用,甚至未被国内的西医工作者普遍承认和利用,导致目前针灸治疗的病种越来越局限。随着循证医学观念的渗入,人们会更加信赖有科学依据的结论。文献的系统评价是建立在全面、系统的对文献研究质量评价基础上,其结论证据性最强。开展针灸文献的系统评价对针灸学的发展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极好的机遇。开展针灸文献的系统评价有以下意义:①全面了解针灸临床科研方法学的应用状况、存在问题,对研究质量的总体水平作出评估。②为进一步开展针灸临床研究在方法学上提出指导性意见。③对针灸或针药结合治疗疾病的有效性作出较客观的评估以指导临床治疗决策。④有利于针灸医学与国际接轨,促进针灸医学走向世界。

3 开展针灸文献系统评价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的关键在于“证据”的真实可靠程度及“证据”的重要性。如果用于系统性评述的原始材料―――已发表和未发表的研究论文质量较差,证据的可靠程度较低,则系统性评述的结果将会产生很大的偏倚,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使循证医学成为“无米之炊”。针灸研究的论文,包括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针灸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普遍存在采用严格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方法进行的临床研究论文所占比例很少的问题。1990年,荷兰作者Riet等对从1963~1989年的有关针刺治疗慢性疼痛的文献进行了Meta分析,未能从英文版中医杂志找到适合分析的文章,因为该杂志关于这方面的论文均为病例组报告。因此,进行针灸的系统评价研究,在强调科研人员科学道德的同时,还要在临床科研人员,包括针灸杂志的编辑人员中开展循证医学、临床流行病学方法的培训,提高针灸研究人员的科研素质,以提高针灸研究论文的质量和水平。在有条件的单位,对一些针灸常见病、疑难病进行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

4 开展针灸文献系统评价的可行性

华西医科大学吴滨等对《中国针灸》、《上海针灸杂志》、《针灸临床杂志》、《针刺研究》这四种国内最主要的针灸杂志进行手检发现,近5年来,随着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办事处组织专家制定的《针灸临床研究指南》的宣传推广,针灸临床研究的质量已明显提高,RCTs的比例也逐渐提高。特别是针灸治疗疗效较好的一些疑难病,如中风,有相当多的文章质量很高。一些科研条件较好、人员素质较高的医学院校也开始对针灸临床的常见病开展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这为系统评价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另外,我国在卫生部的领导下,于1997年8月在华西医科大学开始筹建循证医学/Cochrane中心,于1999年3月被国际Cochrane中心正式批准,中国循证医学/Cochrane中心成为世界上第13个中心。这也为循证医学知识和临床流行病学知识的普及,提高针灸研究人员的科研素质,创造了有利条件。

篇3

1.征文内容:针灸治疗技术的理论研究与实际经验;针灸疗法适应证的拓展;针灸临床新技术应用;针灸古方新用挖掘;现代名家经验总结;民间实用技术整理;疑难病案讨论。

2.征文要求:应征论文必须是未曾公开发表,资料翔实可靠。为证明工作属实,请附单位证明或加盖当地卫生主管部门公章。请采用A4纸打印,标点规范,描述请采用医学术语。论文格式请参照《中国针灸》杂志同类文章,个案及临床报道类文章字数在800~1-500字左右,研究及理论性文章字数在2-000~4-000字左右,并附200字左右内容摘要。每篇文章请寄30元审稿费(请通过邮局汇款,未寄者不予审理)。投稿时请在稿件及信封上注明“征文”字样。征文截稿日期:2008年6月30日。

3.演示内容征集:近年来涌现的独具特色、疗效显著的临床治疗方法;有特色的手法操作技术;有推广及应用价值的针灸器具操作。

4.演示征集办法:采取预先报名、审查通过、择优选择的方式进行。请欲参加演示人员先将演示名称及内容,演示者姓名、单位、详细联系方法(电话、e-mail地址)寄送我部(也可在投送的征文上注明是否参加演示),有条件者可将演示内容刻录成光盘同时寄送。得到大会组委会审查通过的通知后,便可准备参加演示。获得优秀演示奖者,除大会奖励外,有机会与《中国针灸》杂志社合作进一步开发和推广该项技术。

所投稿件经本刊编委会审查通过将发表于2008年《中国针灸》增刊,其中优秀者将刊登于《中国针灸》正刊。本次大会为中国针灸学会2008年学术活动项目,根据有关文件,论文入选者可获中医继续教育一类学分6分,论文入选且参加会议者可获继续教育学分12分。

投稿及演示报名地址: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中国中医科学院内《中国针灸》杂志社

邮编:100700

篇4

关键词:实验针灸学;教学模式;科研;素质

我院在《实验针灸学》教学中存在很多弊端,教学内容严重滞后,实验教学内容同中医理论缺乏联系。一方面,许多实验存在有严重的缺陷,可重复性差,缺少中医特色,说理不强,急需淘汰;另一方面,对科研方法和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面向21世纪,要求学生只有掌握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才能提高临床、科研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将中医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为此,我们就现行实验针灸学的实验教学方法进行了积极探索,旨在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素质。主要工作报告如下。

1 对《实验针灸学》理论课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构建新的知识模块

将教学具体内容分为三部分:针刺的调节作用,包括针灸作用的特点、针刺镇痛和针刺麻醉、针灸的防卫免疫作用、针刺对各系统的作用;针刺的作用机理,包括经络现象和经络实质,经穴脏腑相关,穴位的结构和功能;针灸应用技术。这种知识构建比较符合人类的认识规律,即从宏观、具体的现象、作用特点到微观抽象的机理探讨。在讲授内容上,努力做到充分调研,搜集资料,认真编写教案,力求既能体现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又能充分汲取学术前沿的成果,反映针灸学科最新的发展。

由于时间限制,同时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针灸对各系统功能的调节作用这一部分课程列为自学为主的内容,同时结合课堂讨论。具体办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课下自学,结合查资料,并将讲述的内容做成幻灯片,用多媒体手段,自己上台讲课,然后就某个问题,全班同学和老师一同进行讨论,并对讲课效果进行讲评。先后有40余人上台讲课,这种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增强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这种教学相长的教学形式,充分地锻炼了同学们的表达能力和集体意识,增强了学习兴趣,也使老师在互动中有所顿悟,体会到来自学生的活力。

2 增加科研方法学知识的传授

课堂讲授科研方法学方面的内容,包括文献检索、综述撰写、科研设计、数据整理、结论分析、论文撰写等。并针对针灸专业科研的特点,开设了诸如盲法与针灸、针灸临床研究的规范等知识的专题讲座。

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条件,以学校图书馆现有的CNKI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互联网为平台,开设了文献检索实践课。通过实践,学生基本掌握了常用中文文献的查阅方法,对网络医学文献资源的查阅途径有了初步的认识,使学生具备了基本的文献查阅能力。

转贴于

围绕专题,师生通过网络进行互动,开展讨论,要求学生完成作业,撰写小综述,同学们普遍反映收获很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为进一步的科研实践奠定了基础。

3 开展自设计实验

我们在2000年、2001年、2002针灸推拿本科学生中,开展了具体的实验教学方法改革实践,增加了自主设计实验形式的教学,鼓励学生发挥积极性,参与到科研的全过程中,全部内容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自设计实验要求学生围绕专题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设计实验。具体方法如下:(1)进行分组,每组4~6人,在老师的指导下或根据兴趣自选一题。(2)在教师指导下,文献检索、综述撰写、科研设计、动物模型和实验技术方法的选择、具体实验的操作、收集数据及其整理、结论分析、撰写和打印论文等科研全过程都由实验者自己动手独立完成。(3)模仿正式科研的程序,进行开题报告和论文答辩。要求不得照本宣科,要求使用幻灯片,有条件的邀请本学科的专家参与指导并给予评判。在具体操作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时间控制。应尽可能选择短期实验为宜,具体实验不宜超过6周,整个教学过程,包括相关科研方法论的介绍、自主设计实验教学全部课程内容时间安排不超过10周。(2)具体实验应选择针灸治疗效果明显的病种建立实验模型,预期结果有明显差异;实验涉及到的相关技术不宜过分复杂,充分考虑可行性。(3)重视协调反馈,教师不能完全放手,在关键环节给予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难题,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4)杜绝一味照本宣科、低级重复或是脱离实际,应注意启发学生,做到有所发挥,有所创新。

目前我们在几届学生中,已开展了多项自设计实验,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了、科研素质明显提高。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质量也普遍提高,论文撰写规范,优秀毕业论文数量增加。同时教学满意率也有所提高,2003年评教分数90.3分,到2004年评教分数已升到93分。

4 编写教学辅导书《实验针灸学实验指导》

篇5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期间的急重型颅内血肿患者60例,在患者同意的情况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急重型颅内血肿患者。其中对对照组中的患者采取保守治疗,而对实验组中患者采取紧急微创实验开颅术抢救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中的急重型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更为良好,P

结论:在对急重型颅内血肿患者进行相关治疗时,采取紧急微创实验开颅术抢救治疗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紧急微创 开颅术 急重型颅内血肿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594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510-01

急重型颅内血肿作为急重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1]。本文就此对紧急微创实验开颅术抢救急重型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期间的急重型颅内血肿患者60例,在患者同意的情况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对照组中有30例急重型颅内血肿患者,患者年龄段在48岁至6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3±5.1)岁,其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7例,患者的平均出血量为(35±7)ml。实验组中有30例急重型颅内血肿患者,患者年龄段在48岁至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1±4.9)岁,其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9例,患者的平均出血量为(36±6)ml。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出血量以及疾病情况等各方面均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对所选患者进行相应治疗时,其中对对照组中的患者采取保守治疗,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疾病情况对患者进行静脉止血、脱水以及控制血压等相关保守治疗。而对实验组中患者采取紧急微创实验开颅术抢救治疗,即在对患者进行相关保守治疗的基础上对于手术过程中出现再出血症状且出血量较小的患者使用含低浓度血管收缩剂的相关冲洗液进行冲洗,并且进行相应的观察;对于中等量出血的患者则使用含血管收缩剂进行相关冲洗的基础上,使用含高浓度血管收缩剂的冲洗液或者相关药;对于出血量较大的患者在对患者进行相关止血处理的同时进行开颅手术的相关准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其中临床治疗效果的评价标准为以下:①基本治愈: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轻90%或以上;②显著进步: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轻46%至90%之间;③进步: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轻18%至45%之间;④无变化或恶化: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较轻或有一定的增加。

1.3 数据处理。将资料全部输入SPSS18.0软件包进行分析,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TX-*7〗±S)例数(n、%)表示,组间对比采取t检验、X2检验。P

2 结果

由表1中数据可知,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中的急重型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更为良好,P

3 讨论

由于相关手术因素而导致的急重型颅内血肿作为危险较大的并发症,在对患者进行相关治疗时应给予一定的重视。其疾病的病理机制为患者的颅内血肿所引起的相关颅内压出现增高,从而一定程度上导致患者出现脑组织缺血、缺氧的现象,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2]。

由本次试验所得相关数据结果可以得知,在对急重型颅内血肿患者进行相关治疗时,相对于对患者采取常规治疗,对患者进行紧急微创实验开颅术抢救一定程度上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疾病临床治疗效果。紧急微创实验开颅术抢救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更为有效的对患者的血肿进行清除,并且降低患者的颅内压,从而有效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3]。

综上所述,在对急重型颅内血肿患者进行相关治疗时,采取紧急微创实验开颅术抢救治疗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4],有一定的积极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周元明,张鉴文.内镜辅助小骨窗开颅术与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v.2804:529-530

[2] 周元明,张鉴文,黄新,刘秋华.内镜辅助小骨窗开颅术与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对照研究[J].中外医疗,2010,v.2935:45-47

篇6

关键词:肝郁化火;失眠;针灸治疗;综述

中图分类号:R256.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6)05-0074-05

失眠又称“不寐”、“不得卧”、“目不瞑”,是由于机体脏腑功能紊乱,阳盛阴亏,阴阳失交,不能相互维系而导致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的一种病证[1]。据统计,我国失眠的发生率约为10%~20%[2]。失眠容易导致记忆力减退、抑郁、焦虑、狂躁等精神症状的发生,病久会导致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生殖系统等多脏器系统疾病,从而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妨碍患者的社会功能,因此失眠的治疗成为医学界的一个重要课题。西医治疗失眠以药物和心理疗法为主,镇静安眠药物副作用明显,心理疗法又存在一定局限性,而针灸治疗失眠,以交通阴阳、宁心安神为法,具有整体调整的特色和优势,更可随证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加减取穴,从而实现辨证论治,又因其安全可靠,疗效显著,操作方便,无明显副作用而日益受到国内外同行的认可,被称为“绿色疗法”。《灵枢・根结》曰:“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调阳与阴,精气乃光,合形于气,使神内藏”,阐明了针灸有调和阴阳,安神定志的作用,参照2012版《针灸治疗学》内科病证中“不寐”的治疗,以照海、申脉、三阴交、神门、安眠、四神聪为失眠的基本处方,以调节阴阳跷脉、益气养血、宁心安神[3]。

失眠的证型可分为肝郁化火证、痰热扰心证、心脾两虚证、心肾不交证和心胆气虚证等[1]。当今社会,人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的差距,生活节奏的日渐加快,致使人们心理压力过大,情志不畅,肝气郁结,郁久化火,邪火上炎扰动心神,或灼伤阴血而致心血失养,心神不安,从而使肝郁化火导致的失眠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并较其他证型的失眠症更为突出。参照周仲瑛主编的《中医内科学》[1]心系病症篇章中不寐之肝郁化火证的诊断标准如下:①主症:不寐,甚则彻夜不寐,急躁易怒;②兼症: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而苦,不思饮食,便秘溲赤,胸闷胁痛;③舌脉象:舌红苔黄,脉弦而数。针灸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应以疏肝解郁、清热泻火、养血安神为基本治则,临床上选取符合证型之穴位、适合病情之疗法尤为重要,故在常规取穴基础上配以水沟、太冲、合谷、行间、风池等穴予以辨证施治。除体针治疗外,尚有头针疗法、电针疗法、刺络拔罐疗法、穴位敷贴疗法及综合疗法,为临床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提供了多种新颖有效的治疗方法。现将近年来临床上关于肝郁化火型失眠的针灸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体针疗法

1.1常规刺法段延萍等[4]以疏肝泄热、开窍安神为法,取穴水沟、太冲、合谷、三阴交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36例,水沟以25 mm毫针向上斜刺,行捻转手法至患者有强烈酸胀感、目中流泪为度,太冲、合谷行泻法,三阴交平补平泻,针刺后留针30 min,每10 min行针1次,每日治疗1次,10 次为1疗程,辅以患者心理开导,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总有效率为86.1%。

1.2“俞募配穴”刺法《难经・六十七难》曰:“阴病行阳,阳病行阴。故令募在阴,俞在阳。”故俞募相配可通过调整脏腑阴阳来治疗失眠。张荑雯[5]取心肝经俞募穴配以行间、侠溪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30例,结果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针刺组(93.33%,86.67%,P

1.3补“照海”泻“申脉”刺法中医认为失眠与阴阳跷脉“司目之开阖”的功能失调有关,且“阳跷脉出于足太阳之申脉,阴跷脉出于足少阴之照海”,故补照海可益水生阴,泻申脉以滋阴潜阳,从而使“阴气盛则目瞑”。马新平等[7]以补“照海”泻“申脉”刺法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30例,结果治疗组痊愈率、愈显率均显著高于常规针刺组(66.7%,40.0%;93.3%,83.3%;P

1.4“前四关”刺法“前四关”是指印堂穴、百会穴、间谷穴(三间穴与合谷穴连线的中点)、火硬穴(同行间穴),是由董氏奇穴门人杨维杰先生在董氏奇穴理论指导下,结合自身多年临床经验创建的配穴,因间谷穴和火硬穴在传统“四关穴”前,故名“前四关”。间谷穴与火硬穴相配,既开宣上焦心胸气郁,又清疏下焦肝胆郁热,辅以印堂穴、百会穴调补中气,健脑宁神,故临床适用于肝郁化火型失眠症的治疗。关铭坤[8]采用“前四关”刺法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33例,对照组取印堂、百会、太冲、劳宫,结果:2组临床疗效和远期疗效没有明显的差别,但针刺“前四关”为主的治疗方法临床起效较快,证候评分降低程度优于常规辨证取穴组。结论:“前四关”刺法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起效快,疗效佳,对肝郁化火证主要症状的改善情况较优。

1.5“龙虎交战”针法“龙虎交战”针法首载于《金针赋》,“龙虎交战,左捻九而右捻六,是亦住痛之针”,原用于治疗痛证,盛骥锋[9]选取风池穴行龙虎交战针法治疗失眠取得了良好疗效,认为该手法可“调和阴阳”“补虚泻实”。吴节教授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发现该针法行气活血作用强,且在肝俞穴施此针法,许多抑郁、焦虑患者立觉情志舒畅,是以达到疏肝泻火、补虚泻实、调和阴阳的功效,周睿[10]在对照组常规取穴针刺的基础上加予肝俞行此针法治疗肝郁气滞型失眠36例(证型诊断标准同肝郁化火型),结果治疗组痊愈率及对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屈亚哲[11]于肝俞穴行“龙虎交战”针法配合常规针刺治疗肝郁气滞型失眠56例(证型诊断标准同肝郁化火型),发现此法在改善患者抑郁状态方面较常规针刺有一定优势,但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以肝俞穴施“龙虎交战”针法为主治疗肝郁失眠较常规针刺有一定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

1.6双“十”字针法赵军教授结合传统中医经络理论、现代神经系统功能定位,及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双“十”字针法以专门治疗肝郁失眠[12]。该法选取百会、四神聪、膻中穴为双“十”字之主穴:先平刺百会,再从四神聪向百会平刺形成第一个“十”字,以调理督脉安脑神;于膻中向外四方平刺形成第二个“十”字,辅以太冲以行气解郁散肝火;再取神门以开心经经气宁心神;同时针刺照海、申脉以调阴阳跷脉而助安眠。赵军教授采用此法治疗肝郁失眠临床上虽屡获佳效,但尚无相关随机对照研究。

2头针疗法

2.1“头三神穴”刺法“头三神穴”包括神庭、本神、四神聪,三穴合用以醒脑开窍、镇静安神。李晓艳[13]采用向后平刺针刺头三神穴加常规针刺法,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30例,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愈显率均显著高于常规针刺组(P均

2.2“头皮针”法“头皮针”是根据传统的脏腑经络理论及现代大脑皮质功能定位在头皮的投影,针刺头部特定的穴线而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此法直接刺激诸阳之会,具有疏通经络、理气开郁、活血化瘀之效,从西医学机理上来说此法更能激活额、顶区对睡眠机制的调节作用,从而提高睡眠质量。茅盈盈[14]采用朱明清教授朱氏取穴法,取额顶带头皮针(属督脉)以调理脑神、额旁1带延长线头皮针(属足少阳胆经)以疏肝胆气机,条畅情志,治疗肝郁失眠患者33例(证型诊断标准同肝郁化火型),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针刺对照组(93.54%,84.37%;P

3电针疗法

3.1以“四关穴”为主的电针疗法双侧合谷、太冲穴合称“四关穴”,合谷主调气,为大肠经之原穴,而大肠经属阳;太冲主调血,为肝经之原穴和腧穴,而肝经属阴,两穴相合便可调和阴阳、调达气血、调理脏腑;同时,肝经之太冲与督脉之印堂、百会穴合用,基于肝经与督脉会于巅且督脉入络脑的理论,则有宁脑安神的功效。四穴同用,对机体起到了整体调整的作用,共奏疏肝清热、调畅气血、通络宁神之效。王英名[15]采用电针“四关穴”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30例,结果治疗组在睡眠率、PSQI、SRSS、HAMA、HRSD及WHOQOL-100等多项指标的改善程度上均明显优于口服丹栀逍遥丸组。陈俊如[16]用电针四关穴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30例,总有效率亦明显高于口服丹栀逍遥丸组(96.67%,70.0%,P

3.2以“俞募配穴”为主的电针疗法陈品洋[17]在常规取穴(神门、内关、百会、安眠)的基础上配合心肝经俞募穴(心俞、巨阙、肝俞、期门),各穴得气后加用电针疗法,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30例,结果总有效率及PSQI多项指标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常规取穴配合行间、太冲、风池穴的单纯电针组。结论:“俞募配穴”结合电针在改善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睡眠效率和日间功能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单纯电针组。

4刺络拔罐法

张争昌[18]把刺络放血的作用机理归纳为疏通经络、泄热解毒、消肿散结、消瘀去滞、醒脑开窍、镇静止痛、调整阴阳、调和气血等方面。将肝经俞募穴与刺络拔罐法相结合,更可协同产生疏肝泻火,安神定志之效,从而有效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王政研等[19]采用肝经俞募穴刺络拔罐法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30例,结果有效率、愈显率分别显著高于单纯火罐组、单纯针刺组,对于患者入睡时间和睡眠质量的积分改善显著优于两个对照组。结论:肝经俞募穴刺络拔罐法是肝郁化火型失眠症可靠的非特异性自然疗法。

5发泡疗法

谢福利等[20]取穴双侧太冲和右侧冲阳,以雄黄4 g,百草霜1 g,大蒜10 g捣碎混匀后贴敷24 h,1次发泡,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43例,1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95.3%。结论:发泡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可通过穴位和药物的双重作用,协同调整气血、阴阳、虚实,从而治疗失眠,且起效迅速,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和进一步研究。

6综合疗法

6.1针刺结合中药内服疗法李琳[21]采用针刺结合加味逍遥散内服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40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和复发率均显著优于口服艾司唑仑组(P

6.2针刺结合耳穴贴压疗法《灵枢・素问》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十二经脉皆上通于耳,因此刺激相应部位耳穴,能通行经气,调节脏腑阴阳[25],对耳穴神门、交感、皮质下的刺激,可产生镇静、安神、催眠的作用[26]。宋春华等[27]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30例,针刺:宁神穴(宋春华教授自拟,位于四、五掌骨间隙掌侧,无名指与小指根部联合下约0.5cm处)、于氏头穴[28]丛刺分区额区(定位为神庭透囱会,与其平行的曲差和本神向上透刺)、风池、神门、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公孙、涌泉、心俞、肝俞;耳穴:神门、交感、内分泌、皮质下、肝区。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口服舒乐安定片对照组(93.33%,80.0%,P

6.3针刺结合刺血疗法章小娟[29]采用针刺结合四花穴刺络放血拔罐法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30例,与针刺结合耳穴贴压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6.4针刺结合俞募穴拔罐疗法堵靖舒[33]采用针刺结合俞募穴拔罐疗法治疗30例气郁化火型失眠患者,针刺取穴神门、内关、太冲、行间、百会、风池、安眠,拔罐取穴膻中、肝俞、期门、胆俞、日月、肺俞、中府,遵循先拔罐后针刺、先仰卧再俯卧的步骤,结果总有效率与常规针刺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治疗组在改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及总积分方面有显著优势。

6.5针刺结合音乐疗法音乐治疗失眠,是通过聆听音乐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刺激人的感情中枢,引起人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消除紧张、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从而改善睡眠。肝郁化火型失眠病变在肝,肝在音为角,在针刺治疗的同时配合聆听以角音为主音的音乐,可以共奏清热泻火、疏肝解郁、安神定志之功,达到治疗目的。姜鹏博[34]在常规针刺时,循环播放《庄周梦蝶》、《汉宫秋月》、《春风得意》、《江南竹丝乐》、《江南好》、《江河水》6首以角音为主音的乐曲,治疗肝郁化火型慢性失眠30例,结果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针刺对照组(93.33%,80.00%;P

6.6头皮针结合体针疗法姜鹏博[35]采用头皮针与体针相结合的方法治疗肝郁化火型慢性失眠30例,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对睡眠质量的改善及肝郁化火症候评分的改善均显著优于传统体针治疗组。结论:头皮针刺结合体针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比传统体针治疗更具优势。

6.7电针结合刺血疗法吕晃祯[36]采用电针结合双侧耳尖、行间穴点刺放血疗法,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32例,结果2个疗程后治疗组除在PSQI量表评定多方面优于口服龙胆泻肝汤组外,在中医证候、临床症状、体征等方面2组疗效相近。结论:电针结合刺血疗法较口服中药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及白天活动功能。

6.8电针结合耳穴贴压疗法游峻鸣[37]采用电针“四花穴”结合耳穴贴压神门、皮质下、内分泌、肝、心,治疗肝火扰心型不寐32例(证型标准同肝郁化火型),结果总有效率显著及PSQI中多项评分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常规针刺组。结论:电针四花穴结合耳穴贴压法对于肝火扰心型失眠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6.9电针结合穴位敷贴疗法张彬[38]在给予常规电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对照组分别采用丹栀逍遥散和安慰剂贴敷心肝经俞募穴,每组各30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0.00%,76.67%,P

6.10走罐结合艾灸疗法张梅[39]在给予加味逍遥丸合杞菊地黄丸口服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背部走罐并艾灸,对照组加服艾司唑仑,各治疗更年期肝郁化火型失眠41例,①走罐:大椎-腰俞、大杼-白环俞、附分-秩边行缓慢柔和的往返走罐,肩井、肝俞行重走或坐罐;②艾灸:先用灸盒依次灸脾、肾俞、八s,背部督脉经及膀胱经第一、二侧线部,神阙、关元,再以火龙罐灸双足三里、双涌泉。结果,2组疗效无显著差异,但在远期疗效、睡眠质量及焦虑抑郁评分上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走罐结合艾灸疗法能显著改善更年期肝郁化火型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

6.11耳穴贴压结合中药疗法邓世旺[40]在2组都内服丹栀逍遥散加减的基础上,治疗组加予耳穴贴压神门、皮质下、内分泌、三焦、心、肝治疗,结果,治疗组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及日间功能等方面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耳穴贴压结合中药内服是临床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更为有效的疗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

6.12刺络放血结合中药疗法李满霞[41]取百会、大椎和神庭、印堂2组穴位交替施行三棱针刺络放血,配合龙胆泻肝汤加味治疗肝火扰心证失眠33例(证候标准同肝郁化火证),结果显效率显著高于单纯龙胆泻肝汤加味组和单纯三棱针刺络放血组,而3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别。结论:采用龙胆泻肝汤加味结合三棱针刺络放血治疗肝火扰心型失眠可切实提高临床疗效。

7讨论

肝郁化火型失眠虽病位在心,实则病机主要在肝,为肝的生理功能异常所致。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主藏血,主疏泄,主情志。若肝司其职,则气血调和,气机调达,情志舒畅,从而心宁神安,睡眠正常;若肝失其职,或因情志内伤,气郁化火,或因房劳久病,阴虚阳亢,肝火上炎扰动心神,则使阳不交阴而成失眠。从古至今,就有许多医家结合临床体会,认为失眠虽病变于心,但与情志内伤致肝的生理功能失常密切相关,如宋代许叔微《普济本事方・卷一》云:“平人肝不受邪,故卧则魂归于肝,神静而得寐,今肝有邪,魂不得归,是以卧则魂扬若离体也”,清代张志聪《素问集注・刺热病篇》注“人卧则血归于肝,肝气伤而不能纳血,故不得卧也”,清代陈士铎《辨证录・不寐门》曰:“气郁既久,则肝气不舒,肝气不舒,则肝血必耗,肝血既耗,则木中之血上不能润于心则不寐”。如今,亦有滕晶[42]认为情志内伤,心神不安是形成失眠的重要病因病机。许良[43]认为精神过劳与情志不悦是失眠的主要诱发因素,主张从肝论治,平肝解郁、活血安神。王坤山[44]也认为失眠的病机主要在肝。因此,失眠的辨证立法当从肝论治,以治肝为首要[45]。

针灸治疗失眠体现了祖国医学的特色与优势,相关机理研究表明,针灸不仅可调节PSQI、SAS、SDS等临床相关心理量表评分的异常程度,还能改善失眠大鼠空间工作记忆功能的损害,更对5-羟色胺、γ-氨基丁酸等神经递质及白介素、褪黑素、前列腺素D2等睡眠因子的异常有良性调节作用[46]。针灸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时,在整体调整的基础上配合辨证施治,以疏肝解郁、清热泻火、养血安神为基本治则,其疗效获得国内外认可,季向东等[47]通过研究表明,针刺疗法能有效改善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同时降低患者的血清NE含量,提高5-羟色胺水平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基因表达水平,疗效显著优于口服西药曲唑酮。

从目前肝郁化火型失眠的研究情况来看,近几年,针对肝郁化火型失眠症的针灸治疗方法日趋多样,目前,仍以体针治疗为主,或包括“俞募配穴”、“补照海泻申脉”、“前四关”、“龙虎交战”、“双十字”等特殊刺法,或结合中药内服、耳穴贴压、刺血、拔罐、乐疗等疗法,尚有头针、电针、发泡疗法及多种综合疗法,可谓琳琅满目,但其中许多疗法操作步骤繁琐,考虑会造成患者依从性差,临床执行力低的问题,还需精选操作简便、疗效可靠的方法。另外,在对针灸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现代机制研究仍有欠缺,若仅从传统中医学理论中经络、穴位的作用来解释也难以跟上现代医学研究的脚步,今后可把研究的重点转移到这方面来,究其机制,方能精确选穴,合理选择治疗方法,从而增强疗效,减少病人痛苦。最后,在治疗的同时应重视调护,帮助患者从生活、饮食、情志、睡眠习惯等各个方面进行护理,协同治疗[48]。

参考文献:

[1]周仲英.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46-167.

[2]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共识专家组.中国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专家共识草案[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39(2):141-143.

[3]高树中,杨骏.针灸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64-65.

[4]段延萍,周杰,张茹心.针刺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36例[J].中国针灸,2006,26(7):498.

[5]张荑雯.俞募配穴法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症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23-29.

[6]田甜,季萍,张荣媛.针刺心经俞募穴为主治疗肝郁化火型不寐30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5,36(8):61-62.

[7]马新平,李净草,钱旭.针刺照海申脉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疗效观察[A].四川中医,2011,29(3):119-120.

[8]关铭坤.针刺前四关为主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症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10-15.

[9]盛骥锋.虎交战法针刺风池穴的临床新用[J].浙江中医杂志,2001,4(1):172-173.

[10]周睿.“龙虎交战”针法为主治疗肝郁气滞型失眠的临床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4-30.

[11]屈亚哲.“龙虎交战”针法为主治疗肝郁气滞型失眠症患者抑郁状态的临床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6-25.

[12]倪国忠,杨欣鹏,张韧,等.赵军教授双“十”字针法为主治疗肝郁气滞型失眠的临床经验体会[J].针灸临床杂志,2012,29(12):32-33.

[13]李晓艳.针刺“头三神穴”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临床观察[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19-26.

[14]茅盈盈.额顶带、额旁1带治疗肝郁气滞型失眠症的临床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21-38.

[15]王英名.“四关”为主电针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32-36.

[16]陈俊如.电针四关穴为主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症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29-30.

[17]陈品洋.俞募配穴结合电针疗法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16-21.

[18]张争昌.刺血疗法临床应用撮要[J].陕西中医,2001,22(6):347.

[19]王政研,丰芬,张巍山.肝经俞募穴刺络拔罐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症随机对照研究[J].四川中医,2015,33(4):160-161.

[20]谢福利,孙宁,潘怀义,等.发泡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43例临床观察[A].河北中医,2007,29(10):895.

[21]李琳.加味逍遥散配合针刺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5,33(12):128-129.

[22]孟凡一,赵军,金弘.针刺肝经俞募穴结合针刺治疗肝郁化火型不寐的临床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7):38-39.

[23]黄俊山,吴文宝,曾雪爱,等.针刺合松郁安神方治疗肝郁化火型不寐40例疗效观察[J].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2(3):1-2.

[24]毛芝芳,郑利锋.龙胆泻肝汤结合针刺治疗肝郁型失眠43例[J].北京中医药,2009,28(6):453.

[25]康凤河.耳穴贴压配合针刺治疗失眠78例临床观察[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5,24(2):89-90.

[26]李蓓.耳穴压丸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1,14(3):23.

[27]宋春华,王雪玮.针刺宁神穴配合耳穴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临床体会[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7):9-11.

[28]于致顺.头穴的基础与临床[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2.

[29]章小娟.针刺结合四花穴刺络放血拔罐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疗效观察[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10-15.

[30]郑璇燕.四花穴刺血拔罐为主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症的临床观察[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17-22.

[31]宋楠楠.刺血拔罐法结合针刺治疗肝火扰心型失眠的临床观察[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21-27.

[32]欧阳桂龄.俞募配穴结合刺血疗法治疗肝火扰心型失眠的临床观察[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16-24.

[33]堵靖舒.俞募拔罐配合针刺对岭南地区气郁化火型失眠的疗效观察[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2014:14-20.

[34]姜鹏博,李岩,崔晨.针刺配合音乐疗法治疗肝郁化火型慢性失眠症的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4(6):64-65.

[35]姜鹏博.头皮针刺配合体针治疗肝郁化火型慢性失眠症的临床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23-26.

[36]吕晃祯.刺血配以电针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症的临床观察[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8-23.

[37]游峻鸣.电针“四花穴”结合耳穴贴压疗法治疗肝火扰心型不寐症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26-36.

[38]张彬.丹栀逍遥散穴位贴敷结合电针对肝郁化火型失眠临床观察[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17-28.

[39]张梅,曲慧馨,刘世宝.走罐并艾灸治疗更年期肝郁化火型失眠证疗效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2013,22(3):210-212.

[40]邓世旺.耳穴贴压配合中药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疗效观察[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12-14.

[41]李满霞.龙胆泻肝汤加味加三棱针刺络放血法对失眠(肝火扰心证)的临床研究[D].长春:长春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18-20.

[42]滕晶,张继香.谈失眠从心肝论治[J].山东中医药杂志,2005,24(1):6.

[43]许良.失眠症从肝论治[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1(9):16.

[44]王慧艳,王坤山.从肝辨治失眠的经验[J].新中医,2000,32(2):5.

[45]姜华.顽固性失眠从肝论治临证探讨[J].天津中医药,2005,22(4):316-317.

[46]罗本华.从不同观察指标综述针灸治疗失眠症的基础研究进展[J].环球中医药,2014,7(12):972-977.

篇7

关键词: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针灸疗法;综述

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717(2011)12-2651-03

Advances of Studies o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of Constipation-type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herapy

ZHAO Jimeng1,Shi Yin2, WU Huangan2,ZHAO Haiyin3

(1.Yueyang clinical college Affil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CM,Shanghai 200437,China;

2.Shanghai Institute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Meridian,Shanghai 200030,China;

3.Longhua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CM,Shanghai 200032,China)

Abstract:The paper is a review on TCM etiology, pathogenesis and various kinds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herapies of constipation-type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n recent years. It also analyzes problems of the present researches, and proposes to further strengthen standardization of pathogenesis research and efficacy assessment.

Key words:Constipation type;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herapy;review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1-07-23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2009CB5229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973784);上海市重点学科资助项目(S30304)

作者简介:赵继梦(1986-),女,河南洛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针灸治疗胃肠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通讯作者:施茵(1968-),女,上海人,副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针灸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指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而又缺乏明显形态学和生化异常改变的症候群\[1\]。临床上多根据罗马Ⅲ标准进行诊断\[2\],但又根据其不同主症而主要分为腹泻型(Diarrhea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D-IBS)、便秘型(Constipatio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C-IBS)和腹泻、便秘混合型(Mixed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M-IBS)3种。IBS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明确,研究主要认为IBS的发生可能具有其组织或分子异常的改变\[3\]。近年来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针灸对治疗IBS的各项症状均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且无任何不良反应,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现就近年来针灸治疗便秘型IBS的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1 中医对便秘型IBS病因病机的认识

便秘型IBS临床主要表现为便秘,腹痛或腹部不适,排便后腹痛或腹部不适缓解,且症状每因忧虑恼怒或精神紧张而加重。根据其临床特点,中医将其归为“腹痛”“便秘”“郁证”等范畴。其病因主要与感受外邪、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及体质有关。病机主要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最为密切。肝主疏泄,郁怒忧愁过度,可致肝气郁结,气机壅滞,或气郁化火伤津,则腑失通利而见大便秘结。《丹溪心法》曰:“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当升不得升,当降不得降,当变化不得变化也,此为传化失常。”又如《血证论》所云:“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渗泄中满之证,在所不免。”若素体脾胃虚弱,运化推动无力,则亦可导致便秘。《丹溪心法》曰:“脾土之阴受损,转输之官失职”。便秘型IBS初期可能是由于单纯的肝气不舒或者是脾胃虚弱引起的,但是肝脾相互关系密切,在生理病理上互为影响,当IBS发展到一定阶段,肝气横逆犯脾,使大肠传导失司,通降功能失调,是便秘型IBS发生的根本原因\[4\]。叶天士云:“肝病必犯土,是侮之所胜也,克脾则腹胀,便或溏或不爽。”云雅卿等\[5\]研究认为,便秘型IBS与肾的关系较为密切,认为“肝肾阴虚,肠燥热结”是便秘型IBS的核心病机,临床所观察病例多为本虚标实之证,以“虚秘”为主,便秘型IBS虽有肠道腑实之标实,但究其病因大多因虚而致,或因津血枯燥,肠道失润,无水行舟或因气虚无力,大肠传导失司,推动乏力所致。《内经》中明确指出“肾开窍于二阴”,《兰室秘藏》亦记载:肾主五液,津液润则大便如常,津液亏少,故大便结燥。白霞等\[6\]认为便秘型IBS与痰也有关联,中医认为“怪病责之于痰”,“大便秘结不爽,粪便并不干燥,或大便粘裹痰涎”,中医称之为“痰秘”,多由于痰湿阻遏腑气,腑气不降,肝郁而脾陷,故秘结不爽\[7\]。

2 针灸治疗便秘型IBS的机制研究

目前,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讲,IBS的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明确,但近年来随着对其研究的逐渐深入,认为IBS的发病主要与肠道运动异常、内脏感觉异常、脑肠轴的作用、内分泌系统以及神经免疫系统等有关\[8\]。而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证明针灸治疗IBS疗效确切\[9\],对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胃肠动力都有调节作用\[10\]。朱青艳\[11\]研究电针上巨虚对急性束缚应激大鼠结肠功能的调节作用及中枢机制,观察电针上巨虚对伤害性结肠扩张诱发蓝斑神经元放电反应的影响,结果发现针刺上巨虚能抑制伤害性结肠扩张激活的蓝斑神经元的放电反应(P

3 针灸治疗便秘型IBS的临床研究

临床上针灸治疗便秘型IBS较常用的穴位主要有足三里、上巨虚、大肠俞、天枢、中脘等,肝郁气滞者加阳陵泉,心脾两虚者加三阴交、关元等。足三里、上巨虚分别为胃和大肠的下合穴,“合治内腑”,两穴相配,可调理胃肠气机,以升清降浊。大肠俞和天枢分别是大肠的背俞穴和募穴,俞募配合疏通大肠腑气,腑气通则大肠传导功能复常;中脘为胃之募穴、腑之会穴,有调补人体后天之功;关元为强壮要穴,小肠之募穴,有培本固元、调补先天之效;中脘与关元两穴相配,可先、后天并补,有较好的增强体质的功效,对胃肠功能的增强和恢复亦有显著的作用。阳陵泉可疏肝解郁,调畅气机;三阴交则补脾助运,使气机得以通畅,大便自通。

邹蕾等\[14\]采用穴位埋线配合疏肝导滞汤治疗便秘型IBS,并对其进行疗效观察,将60例便秘型IBS患者随机分为中医综合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加疏肝导滞汤,对照组口服伊托必利片,观察4周。结果发现中医综合治疗组在改善患者主要症状、直肠动力及感觉容量阈值方面优于对照组(P

4 结 语

目前,IBS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疾病,不仅在北美和西欧等发达国家多见,也遍及亚洲、拉丁美洲及非洲部分地区\[19\]。IBS多见于女性,男女性别比在1∶ 1~1∶ 2之间。研究显示,女性是IBS的一个危险因素,尤其是以便秘为主型的IBS患者\[20\],且腹胀和排便困难发生率较高\[21\],已经严重地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但目前对于便秘型IBS的临床研究及相关报道还很少,尤其是针灸对便秘型IBS的临床研究方面。然而,就现有的临床资料来看,还存在一定的问题:(1)IBS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从而影响其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今后需加强对其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2)临床研究的科研设计不够规范,研究样本量少,缺乏统一的疗效评定标准,在疾病的动态疗效观察及远期疗效追踪等方面均不够完善;(3)对IBS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价已经成为评判病情严重性及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普适量表和专用量表的研发为生活质量的评价提供了测评工具,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生活质量量表,尽量使用一些经过多中心验证、跨文化适应好的量表,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22\];(4)由于便秘型IBS的症状以便秘为主,大部分患者对其缺乏重视,往往延误病情,因此应进一步加强IBS的普及教育。此外,精神、心理因素也是影响IBS患者的重要原因,应加强对IBS患者的精神干预,以期提高其临床疗效。

随着社会竞争的不断增加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IBS在我国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我们要利用好中医尤其是针灸治疗IBS的优势,进一步研究针灸治疗IBS的效应机制,努力提高IBS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蔡淦,张正利.肠易激综合征诊治\[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

[2] Drossman DA.The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and the Rome Ⅲ process[J]. Gastroenterology,2006,130:1377-1390.

[3] 李延青,杨云生,陈建.肠易激综合征\[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5:42.

[4] 彭志允,陈利国.从肝脾论治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J\].四川中医,2007,25(5):23-24.

[5] 云雅卿,王红霞.加味二至丸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验案举隅\[J\].中医临床研究,2010,2(10):29.

[6] 白霞,谢小磊.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进展\[J\].国医论坛,2009,24(5):55-56.

[7] 朱曾柏,中医痰病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2.

[8] 李延青,杨云生,陈建.肠易激综合征\[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5:42-48.

[9] 施茵,张凌凌,吴焕淦,等.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概要\[J\].上海针灸杂志,2007,26(8):46-48.

[10] 安彩萍,杨珊.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机制研究进展\[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7):474-477.

[11] 朱青艳.电针上巨虚对急性束缚应激大鼠结肠功能的调节作用及中枢机制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8.

[12] 江岩,吴焕淦,施征,等.电针对便秘型IBS大鼠肠道敏感性和肠道动力调节作用研究\[C\].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成立20周年暨世界针灸学术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07:84-85.

[13] 周娟,李为民.电针对肠易激综合征大鼠脊髓NMDA受体表达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08,27(6):38-40.

[14] 邹蕾,林一帆,王长洪,等.穴位埋线配合疏肝导滞汤联合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沈阳部队医药,2010,23(6):366-367.

[15] 龙泽荣,于存海,于洋,等.针刺加微生态制剂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6,26(6):403-405.

[16] 梁谊深,罗莎.指针配合穴位埋线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3):168-169.

[17] 杜艳军,赵东升,赵东杰.针灸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J\].长治医学院学报,2001,15(1):56.

[19] 张波,段云庆,施南昆,等.中药保留灌肠加灸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29(4):24-25.

[20] Eamonn MM Quigley. Changing face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J\]. World J Gastroenterol,2006,12(1):1-5.

[21] Chang FY, Lu CL.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n the 21st century: Perspectives from Asia or South-east Asia\[J\]. J Gasteoenterol Hepatol, 2007,22:4-12.

[22] 黄虹,刘劲松.罗马Ⅲ标准诊断肠易激综合征各亚型临床症状特点分析 \[J\].临床内科杂志,2008,25(12):833-835.

[23] 陈明显,蔡淦.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评价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1,19(1):1-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球中医药》2012年征稿启事

《环球中医药》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医药学术期刊,本刊为《化学文摘》收录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教授任名誉总编辑,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兼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教授任总编辑。陈可冀、肖培根等7位两院院士,100多名国内外著名中医药专家分别担任杂志顾问、编委或领导职务,其中海外编委16人。

本刊2012年变更为月刊,每月6日出刊, 大16开,每期80页。CN 11-5652/R,ISSN 1674-1749。环球中医药杂志网站省略可免费下载PDF版全文。欢迎广大中医药学界同仁积极投稿。

1本刊在重点反映科研成果与临床进展的同时,重视学术思考与海内外信息交流。主要栏目有:述评、论著、理论探讨、综述、临床经验、学术论坛等;特色栏目有:中医病案析评、海外中医、争鸣、中医文化、名医心鉴等。

2“论著”、“综述”等以4000~5000字为宜,“临床经验”等栏目须2000字以上。欢迎长篇稿件,重大科研创新与理论突破稿件不受字数限制。“论著”、“理论探讨”、与“综述”栏目文章须有英文题名、中英文摘要和中英文关键词。

3建议作者以电子邮件方式投稿,E-mail发送至。本刊1周左右手工发回含稿号收稿回执,本刊2~8周左右回复稿件处理情况。如未及时收到稿号回执和稿件处理情况请电话或邮件查询。

篇8

关键词:热针疗法;临床研究;综述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卫生保健,防病治病意识的增强,对传统针灸的治疗方法也提出新的要求和更高的标准。传统针灸方法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热针疗法,顺应了时代要求,脱颖而出了一些热针疗法,电热针疗法,磁热疗法等等,广泛应用于临床,疗效是肯定。热针疗法是在传统的针刺,艾灸,温针灸,火针等疗法发展起来的治疗方法,大多方法都简便易行,经济实用,值得推广应用。现将热针疗法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1热针疗法

热针疗法是国家级名中医管遵惠主任医师根据传统中医针灸理论,结合现代电子技术,将针刺灸疗融为一体的治疗方法。热针疗法使用GZH型热针仪,可使刺入人体的针发热,根据治疗需要提高并控制体温度,温度可以30℃~80℃调节,并保持恒温,起到针刺、灸疗、温针灸、火针等综合疗效[1]。GZH型热针仪的改型研究及临床应用的相关课题,曾先后获:昆明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多项奖励。是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之一[2]。管遵惠,徐杰等[3]应用GZH型热针仪随机分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热针组治愈率64.1%,电针组治愈率31.7%,经统计学处理χ2=29.29,P

范德辉,夏波[8]应用GZH型热针仪配合中药熏洗治疗类风湿夏关节炎128例疗效观察,随机分组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2电热针疗法

DRZ-1电热针疗法这是由内蒙古电传统医药开发中心研制。王春[12]应用电热针治疗桡骨茎突狭笮性腱鞘炎27例,有效率达85.2%,半年后随访,治愈好转患者病情稳定无复发。铃木聪等[13]应用电热针为主治疗痹症6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VAS,血沉,抗"O",有改善,电热针组有效率达96.7%,毫针组有效率达80.0%。熊云,铃木聪等[14]应用电热针随机分组治疗寒湿型坐骨神经痛,电热针组总有率达94.12%,毫针组有效率达76.67%,经统计学处理,电热针组有明显差异(P

叶学红,孙才均等[19]应用电热针疗法联合化疗药物对小鼠肿瘤治疗,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

3其他电热针及热针疗法

陈伟等[20]应用自制的电热针治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随机分组治疗,治疗组用骶管滴注配合电热针治疗,对照组用布洛芬口服治疗,结果都能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疼痛,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4结论

通过对各种热针疗法的临床研究查询整理,其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作用大部分是充分肯定的。目前仍然存在统一标准,规范应用问题,更好地将热针疗法推广应用,对热针疗法仪改进,这是热针疗法临床工作者工作重点。而且,从目前所查阅论文看,对如何客观评定热针疗法的临床疗效,针刺热效应,机理,还没有统一的规定,统一标准,如何更客观,更直接的标准来衡量热针疗法,这是我们针灸临床工作大家共同努力的方向。管氏热针疗法已经由机理研究,临床应用进行了深入全面总结,并撰写了《热针疗法》一书[28]。如果能统一标准,更加程序化应用,热针疗法将更广泛应用临床,疗效更加卓越,将会有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是全国名老中医管遵惠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之一。

此外,笔者查阅关于热针,电热针,火针,磁热疗法论文比较多,重点对热针机理研究进行综述,论文的统计工作有不全面的地方,可能还有一些方面没有考虑周到,仅仅希望能为热针疗法的工作者提供参考。科学在发展,技术在进步,热针疗法必将在名老中医工作室指导下,不断的应用改进中,更趋于完善,更广泛向全国推广。

参考文献:

[1]管遵惠,等.GZH型热针仪的回顾总结及改型研究[J].中国针灸,1994,14:415.

[2]管遵惠,等.热针疗法[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0.

[3]管遵惠,徐杰,等.GZH型热针仪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20例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1993(3):34.

[4]杨晨曦.管遵惠热针仪治疗颈椎病80例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997,18(6):30-31.

[5]徐亚莉,金亚辉.热针仪治疗哮喘104例临床观察[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6,13(3):44-45

[6]郭翠萍,等.运用热针仪辩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28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0,16(3):31-32.

[7]管遵惠,等.热针九宫穴治疗增生性脊柱炎100例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991,(3):35.

[8]谭保华,管遵惠,徐杰.热针治疗颈椎病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观察[J].天津中医中药杂志,2001,18(4):32-33.

[9]管遵惠,王祖红,等.热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肌电图观察管遵惠[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996,17(3):39-41

[10]管遵惠,徐杰,等.热针仪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甲襞微循环的影响观察[J].中国针灸,1996,7(5):39.

[11]范德辉,夏波.针仪配合中药熏洗联合医药治疗类风湿夏关节炎128例疗效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4(7):285-287.

[12]王春,等.电热针治疗针治疗桡骨茎突狭笮性腱鞘炎27例[J].中国针灸,2011,31(11):861.

[13]铃木聪,魏来,夏玉卿.电热针为主治疗痹症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2002,22(4):240-242.

[14]熊云铃木聪,电热针治疗寒湿型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4,11(3):28-29.

[15]石爱华.电热针结合四君子汤随机分组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09,31(3):418-420.

[16]郭长青,马慧芳,李兴广,等.电热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35例[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4,3(11):25-26.

[17]林凌峰,梁燕萍,等.电热针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5,25(11):689-690.

[18]王恩菊,姜华.中药加电热针治疗外阴白色病变[J].中国民间疗法,20008(2):19-21.

[19]叶学红,孙才均,等.电热针加温联合化疗对小鼠肿S180抑制作用研究[J]实用肿瘤杂志[J]199813(6):354-356.

[20]陈伟,姜兴鹏,余成玲.药物骶管滴注配合电热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观察[J].实用中医中药杂志,2008,24(11):718-719.

[21]李振新,李世普.激光间质疗法在组织中温度分布与光纤加入端的关系[J].激光生物学报[J]2006,16(3):253-254.

[22]李桂霞,孙淑珍,等.磁热疗法抗炎作用的动物实验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1(8)16-17.

[23]黄石玺.火针针具及临床操作改良[J].中国中医基础学杂志,2007,13(3):231-232.

[24]杨丽芳,邓省益,等.相控聚焦疗法配合灌注化疗恶性腹腔积液[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3):176-178.

[25]张文华,周瑞贞.中药外敷热疗法治疗腰肌劳损68例[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1994,(10):32-34.

[26]苏君,张继新.热银针加手法治疗髌下脂肪垫损伤62例[J].张家口医学院学报,1996,13(3):77.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