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心理学调查报告8篇

时间:2022-11-11 12:54:3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心理学调查报告,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心理学调查报告

篇1

一、调查概况

我于20XX年9月中旬,在安康市五里镇这进行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发现了不少的问题,很多学生的成绩特别差,通过观察发现好多学生他们父母在他们小的时候外出打工,家里只有爷爷和奶奶,缺乏父母关爱,性格孤僻,不善交际。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的目标

1、学生的学习心里健康状况

2、学生的学习心理健康的特点

3、引起学生的心理健康成因及对策

二 )具体的方法

通过学生问卷的形式,主要对他们的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的需求和学习的目的四个方面来进行调查,问卷调查共发放了56份,实际有效的为50份,接近理想的目标,接近理想的样本数,具有可操作性。

三、调查的结果

对学生进行调查,可以发现这些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反应了许多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中学生无法抵制来自网络的诱惑,以及各种社会问题。

(一)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的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都有自己明确的教育价值观,64%的学生认为学习可以改变自已,提高各方面的素质,2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考上好大学,16%的学生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以后干什么,对自己未来没有考虑过。另外一方面,学生的教育价值观与经济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他们认为学历高的比学历低挣的钱多。

2、学习态度

调查显示,64%的学生对学习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12%的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另外,90%的学生不喜欢学英语, 认为英语作用不大。大部分人喜欢学习数学、物理、化学等与实际比较密切的。

3、学习的需要

每个学生都有特长,而且大多数学生有正确的认识,大多数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还有一部分学生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

4、学习的目的

大多数学生有自己的目标,考上一个好大学,少数的学生暂时还没有考虑。

(二)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的特点

现在的学生心理与以往学生的心理有明显的不同。

1、教育价值的需求多样化

大部分人认为教育可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可以掌握基本的生存必要的科学知识,而且可以提高就业的竞争力。另外,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他们的教育价值观趋向于功利化,越来越多的学生把教育与经济价值联系在一起。由于中学生的价值观还尚未成熟,他们的认知,

判断能力都还不稳定,相当一部分的 学生的教育价值观比较迷茫,其原因在于: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大学生就业比较困难,从而对考大学失去信心。 还有学术性较强的课程不能瞒足他们的职业需求,使许多的学生产生厌学的思想。

2、学习的需求多层次和多目标

在调查中发现,在学习基础、学习目标、对未来的期望的差异,使他们对学习的需求也产生了不同的需求,高中后准备就业的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而想考上大学的学生不仅要掌握,而且要很优秀,学业成绩达到上等的水平。

3、学习目的明确,但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调差显示,大多数的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存在着不协调性和主观性,有很多学生知道就业很难,但在实际的学习中表现得不积极,还有一部分学生虽然学习目标很明确,但是思想和行动上出现不一致,学习不积极,呈现出一种消极的学习态度。说明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严重的不协调性和主观性。

四、学校的老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心里健康的教育。

一、教师应该有健康的心理而且具备一定你的心理健康的知识。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言行、举止、行为对学生带来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不但具有很高的教育业务水平,而且 应该

有良好的心里素质。同时,教师还应该 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同时进行心灵的教育。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应给与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学生也只有在老师的真心、真情、真爱下,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才会积极的投入学习生活中。

二、关心学生的心理,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

作为老师,不但要重视学生的学业发展,而且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虽然掌握了一些心理健康的知识,但是要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还是有难度的。其实,中学生有他们自己的特殊心理,比成年人更加的敏感和脆弱。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心理问题,首先跟家长取得联系,不然会使学生失去信心,从而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出现。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不但是提高教学的有力保证,而且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保证。教师要主动通学生进行交流,这样不仅加强了学生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协作、共同探究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三、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

中学生的合理需要包括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安全、交往、和爱的需要,还有尊重的需要。这些合理的需要如果没有满足,那么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的成长。因此,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的发挥教育的功能,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引导,帮助他们来认识事物和判断事物。由于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抵制不住诱惑,很容易走错路。这就要求老师给与治疗和指导,是他们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四、心理健康的关键是教师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全体老师共同参与,教师不仅为学生传授

知识,还为学生做好榜样。做好这一点,教师应该做到一下几个方面

1、教师尊重学生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

2、教师要讲诚信

篇2

近年来,在笔者从事的心理咨询工作中,发现师源性心理障碍的比例不断上升。特别是教师不健康的心态所引起的学生不良的学习态度、师生敌对、冲突甚至辍学事件时有发生。这不仅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也给学校的声誉带来负面影响。在笔者接触的中小学教师群体中也有因为心理健康问题停课甚至自杀的案例。这些现状给我们敲起了警钟,我们在关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也应该关注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有专家指出“一个人心理不健康影响的是他自己和家人,可一个老师心理不健康,祸及的是一大批学生或许多批学生”。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如何?调查研究这个课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关系到教师自身的生活质量、职业生涯发展,更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笔者在仙游师范学校暑期举办的莆田市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班这个平台上,展开了莆田市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

2.调查的目的与方法

2.1调查的目的:一是了解本市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二是了解其心理问题的成因;三提出合理的建议与对策,为下一步培训的内容与形式提供有建设性的建议。

2.2调查方法:采用SCL90量表作为测量工具。SCL90对心理症状(即有可能处于心理障碍或心理障碍边缘的人)有良好的区分能力,适于测量某人群中哪些人可能有心理障碍?哪种心理障碍及其严重程度。其总分超过160提示阳性症状,其中因子分2-2.9为轻度;3-3.8为中度;3.9及以上为重度。

2.3调查对象:莆田市80所小学,参与调查人数264人,其中女教师188人,男教师76人。

3.结果与分析

3.1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现状

SCL90调查数据显示:莆田市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其中表现出轻度心理症状的比例为20.2%;有3.4%的小学教师存在中度心理障碍。从以上数据还可以看出,在被调查的教师中很多项目出现阳性症状,其中强迫症状比较突出排在第一位,比例为26.8%,表现为脑子变空了,记忆力下降,明知道没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思想、冲动及行为表现。在访谈中一老师提到我现在一躺到床上,就开始想我的学生什么时候会打架,若打架会以哪种方式打?哪几个学生可能参加?明知道没必要想却又控制不了,晚上睡不好,第二天没精神,我真不知道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我现在才32岁呢。其次是抑郁,比例为26.6%,表现在精神不振,没有目标感,不想说话,不想上课,自责等。排在第三、第四位的分别是人际关系敏感(19.1%)和敌对(17%)。在访谈中教师提到人际关系的圈子小,没有什么社会性的交往,同事的性别比例又是女性明显多于男性,爱计较,喜欢咬舌头,导致人际关系出现矛盾;加上目前评聘分开,竞争激烈从而引发人际关系紧张。同时有10.9%的老师出现躯体化症状,表现为呼吸系统的不适以及身体的不适感,如头痛、颈背部及肌肉酸痛,有的出现胃口不好,入睡难,早醒多梦等症状。

2.2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在职称、性别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

对不同性别教师的心理健康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女教师除了人际关系敏感和躯体化症状较男教师高外,其它因子上都没有显著性的差异。

对农村的教师与城里的教师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城里的教师与农村的教师在各个因子上都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

对不同职称的教师进行方差检验,结果显示不同职称的教师在心理健康方面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

2.3不同年龄段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明显差异

对各年龄段的教师的心理健康进行方差检验,结果显示在总均分上各年龄阶段的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性的差异。进一步的事后检验显示,25—30、31—35年龄段的老师与36—40年龄段的老师之间存在显著性的差异,从平均数上可以显示25—30岁(1.50±0.40)教师的心理健康情况不如36—40岁(1.31±0.28)教师,31—35岁(1.56±0.42)教师的心理健康情况不如36—40岁(1.31±0.28)教师。40岁以上(1.36±0.28)的教师的心理健康也与31—35(1.56±0.42)年龄段的老师之间存在显著性的差异,40岁以上教师的心理健康情况比31—35岁教师好。

从以上数据可以得出:36岁以上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比25-35岁的教师相对较好。这与教师的角色适应,教学经验,家庭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刚毕业不久的教师没有教学经验,角色适应能力较差,难免出现紧张、焦虑、恐怖等消极情绪。等短暂适应后,对教师职业有了认同,也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却面临恋爱、结婚、生子,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多重的社会角色,使得一些老师产生了消极的情绪,引发心理问题。36岁之后,生活大多稳定,孩子相对大一些,教学经验丰富,因此处于这个年龄段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好。

4.结论

莆田市的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SCL90调查显示莆田市小学教师轻度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0.2%;有3.4%的小学教师存在中度心理障碍。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强迫症状、抑郁、人际关系敏感、敌对、焦虑和躯体化等方面。调查还得出: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在职称、性别、区域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不同年龄段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明显差异,35岁-45岁之间的教师心态相对较好。

5.建议

5.1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自我调适能力

教师心理问题的产生与较大的职业压力有关,但是与教师缺乏心理健康知识与自我调适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调查结果得出:有62%的被调查教师对心理健康知识不太了解,只有9.8%的教师认为自己比较了解心理健康知识。从心理健康知识获取的途径上看,通过培训获取的只占13.4%。当问到出现心理问题时如何调适?有36.8%老师回答不知道。不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和自我调适的方法,使得很多教师对自己出现心理问题时,不知所措,没有相应的防御和疏导机制,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和加重。莆田市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每年200多人,这远远不能满足教师对心理健康知识的需求。因此希望相关部门能给予高度重视,加大培训力度,增加培训人数,尽可能做到全员接受心理健康专题培训。授人以渔,终身受用,只有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力度,让教师通过正式的渠道获得心理健康知识,习得心理调适方法,才能有效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5.2增强管理者心理健康意识,优化校园心理环境

领导者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关系到整个教师队伍的心理健康建设。笔者通过问卷调查了秀屿区70所小学校长,您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采取了哪些具体的方法措施?您知道什么是师源性心理障碍吗?从调查中得出: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67%,只有7.8%校长回答不重视;但问到具体采取什么措施?79.8%没有采取任何措施,11.6%回答偶尔开会有正面引导,主要靠教师自学吧;37.5%的校长不知道什么是师源性心理障碍。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学校领导并未真正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如果说重视也只是表面文章,停留在口头上。在访谈中一部分校长反应自己对心理健康教育这一领域都十分陌生,更不用说去引导其他老师或开展相关活动;另有一部分暑期参加培训的老师也反应,学校并不重视,看谁方便就叫谁去。通过追访,这些参加培训的老师回去后大多数都没有开专题讲座或为学校的心理健康建设做些什么。但从反馈中了解到教师本人通过培训后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并能习得一些方法进行自我调适。

因此,希望负责各学校心理健康有关工作的校长、副校长或分管行政应先接受相关培训,提高管理者心理健康意识,促进其从管理者角色出发,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平台,优化校园心理环境,促进教师群体心理健康朝良性发展之路迈进。

5.3改进心理健康培训模式,增强培训实效性

仙游师范暑期小学心理健康师资培训班,为期10天,从初期的以讲座为主的模式逐渐向以讲座、案例、讨论、演练相结合的培训模式,提高了实效性。但仍然存在培训内容过多,专业性过强,教师自我调适内容较少,实例分析与操作层面的训练也相对薄弱。因此,改进培训的模式与内容,增加实例分析以及教师常见心理问题的调适方法与训练,采用小班上课与辅导,增强培训实效性,才能有效提高小学教师队伍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贺斌.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管理,2007,30.013.

[2]谌业锋.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四川教育网.

[3]朱月龙.心理健康全书[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6.

[4]林小群,殷恒婵,马强.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现状综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

[5]教师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教师生存状况分析,新浪网

作者简介:

篇3

关键词:心理素质;英语学习

一、 引言

在当今这样一个日新月异、高速发展、激烈竞争的时代,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提高学科教学效果的保障。学科教学又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二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所以立足学科教学,充分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

对于英语教学来说,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样重要。英语是当今国际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对外交往的增加,英语已经成为大学生们今后走向成功之路的重要技能。为了适应这一形势的发展,提高大学生英语水平,近年来英语教育工作者对英语教学做了大量的改革。然而尽管教师们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效果却不尽人意,学生们的成绩参差不齐,差异悬殊。大学生们是经过各级考试的层层选拔才进入高等学府的,因此他们的智力差异相对较小,那么到底是什么制约了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造成学生英语学习品质的差异,这给我们英语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从英语教学理论看,影响大学生英语学习品质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学方法、教材应用、学习策略及心理素质等几个方面。在教学方法、模式及教材等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策略和心理素质便是值得考虑的因素。本课题主要考察心理素质对英语学习品质的影响。

目前,学术界对心理素质的定义及结构的界定并不统一。心理咨询博士肖汉仕教授认为心理素质是指人的心理过程及个性心理结构中所具有的状态,品质与能力之总和,其中包括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的性格品质、心理能力,心理动力、心理健康状况及心因的水平或质量的综合体现。其中心理动力是指个体的需要、兴趣、动机以及信念、理想、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个性心理倾向性。王希永等人认为:所谓心理素质是指在先天与后天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人的心理倾向和心理发展水平。心理素质作为一个普遍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就其内涵而言,心理素质所反映的是人在某一时期内的心理倾向和达到的心理发展水平,是人进一步发展和从事活动的心理条件和心理保证。就其外延而言,心理素质包括人们所有的心理活动过程和心理活动结果。也有一些心理学家认为,除智力因素以外,决定和影响人活动的一切非智力因素都可以称为心理素质,亦即保证人们成功地进行各种活动的心理条件的总和,如情感,意志,个性意识倾向性,自信心等。本课题把心理素质狭义地界定为非智力因素这一面,主要考察其中动机,兴趣,意志及自信心及其在英语学习中的体现。

二、 研究对象及方法

本课题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方法,样本分别来源于石家庄铁道学院、河北科技大学、河北理工大学三所典型的工科院校。包括自动化管理、机械、土木工程、交通工程、电气工程、建筑学、材料科学等专业。样本按男女生比例随机抽取,男生677人,女生323人,共1000人,其中78.8%来自农村和小城镇,21.2%来自城市。发放问卷1000套,回收有效问卷958套。 课题组成员分为三组,分别负责三所院校学生的访谈,形式为半开放性的小组谈话,事先围绕主题拟好一些问题。为确保学生谈出真心话,对愿意面对面交流的学生采取当面访谈,其他学生围绕问题写出心得,以书面形式提交。

三、 问卷、访谈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 问卷

通过考试,大学顺利毕业获得四、六级证书,找个好工作当作拓取新知识的有效工具为今后考研究生打好基础适应社会发展和今后工作需要为出国深造做准备喜欢西方文化,愿意与西方人进行交流,若有机会,愿意出国生活无明确动机

65%72.2%35% 38% 68.1%6.5%21.8%0%

备注:此表各部分之和超过100%,这部分题为多项选择,因为有些学生具有多重英语学习动机。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多数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着想,也就是说他们持工具型学习动机。而只有约五分之一的学生选择喜欢西方文化,愿意与西方人进行交流,即融入型学习动机。认知期望理论认为:持融入型学习动机的人不管是否达到目标,都能控制其学习行为,包括稳定的学习兴趣和努力程度。而持有工具型学习动机的人由于学习目的具有功利性,急于看到量化的学习效果,往往倾向于在学习中寻找捷径,反而欲速则不达。

表2的数据显示:有四成的学生对英语不感兴趣或兴趣较小(40.9%),而这部分学生中的大多数对人文社科类图书也不感兴趣。喜欢看英文电影及听英文歌曲的比例较高,也就是说学生对直观的东西感兴趣。另外,成功与否,对学生的兴趣会产生影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具有追求探索的倾向,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自觉动力。有了学习兴趣,学生才会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并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在意志力方面,本课题组采用“意志力评定问卷20题”对学生进行测试,测评结果如下:

统计数据表明,有四分之一的学生意志力较薄弱或很薄弱。意志,是人们自觉地克服困难去完成预定的目的任务的心理过程,是人的能动性的突出的表现形式。意志对行动的调节,有发动和制止两个方面,前者是推动人去从事达到预定目的的积极行动,后者表现为抑制或拒绝不符合预定目的的行动。发动和制止这两个方面又在实际活动中得到统一。正是这种调节,才使人去克服各种外部的或内部的困难。根据我国目前教育的现状,大多数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前,老师和家长为了使学生在层层考试升学的过程中取得好成绩,增加竞争力,在生活和学习方面为他们做了很多,家长和老师用双手把他们托入了大学的校门。进了大学,由于环境、教学管理方式的改变,自我管理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便显得尤为重要,有些学生离开了家长的督促,缺少了教师的严格管理,生活和学习变得懒散、松垮,意志力薄弱的一面凸显出来。

问卷的最后一项是自信心的调查,课题组对来自农村/小城镇与城市的学生分别做了统计。结果见表4。

表中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还是比较自信的,但农村自信心偏低的比例明显高于城市。由于农村/小城镇经济条件不富裕,走出原来生活学习的小环境,到了一个相对陌生的大环境时,有些学生与人相处显得敏感而自卑。另外农村的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相对较弱,有些学生担心发音不准,不敢回答问题,不敢参加活动。由于没有信心,也就制约了英语学习的进步。

(二) 访谈

通过访谈,课题组收集到另外一些影响英语学习动机,兴趣,意志及自信心方面的信息,归纳为以下几点:

1. 进入大学后,目标不如以前明确了,有的甚至说目标没了,感到空虚失落,学习动机只在应付考试。

2. 不能学以致用,所以懒散。

3. 所学专业不喜欢,经常处于矛盾之中,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4. 中学、大学英语教学不能更好衔接,影响积极性。有学生形象地说:“中学英语和大学英语就像一个出了毛病的老人的脊背,根本连不直溜”。

四、 建议和措施

著名语言学Kresen(克拉申)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提出情感过滤理论认为:语言习得者并不吸收他们所接触到的全部语言材料。他们的动机,态度和情感状态把外界语言环境输入的某些部分筛选出去。并因此影响到语言习得速度和质量。根据以上分析提出如下建议:

(一) 培养融洽的师生情感,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修养

师生的感情不仅是师生交往的基础,而且也是培养学生对教与学的内容发生兴趣的关键。师生感情的主导一方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是以热爱学生为前提的,爱学生是教育的基础,教师热爱学生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新一代。当教师的情感灌注在教学内容中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情感时,学生就能更好地接受教师的知识。这就是培养学生兴趣的秘诀。另外,对教师学识和修养的好感会促使学生产生情感迁移,进而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

(二) 通过营造积极向上、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来激发兴趣,培养信心。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注重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多组织交流与讨论,可根据教学内容引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活泼融洽的语言交流中,给学生创造展现自我,体验英语学习成功的舞台,从而增强他们学好英语的信心。如举行英语演讲比赛,英语短剧,英语角等。尤其对于自信心不足的学生,要多给予鼓励和正面的反馈,哪怕一点点的进步,都是学生继续前进的动力。在学习中已获得成功的事物也容易引发兴趣。当学生为获得成功而感到愉快时,也就是兴趣产生或强化之时。

(三) 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人文、社科类图书,培养人文素养。多介绍一些西方文化,增进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培养融入型学习动机。尽量克服“学学英语就是过四、六级或考研”的倾向。

(四) 建立合理的目标,锻炼学生的意志力

目标建立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难度,但一定要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帮助学生建立一些明确可行的阶段性短期目标,鼓励学生坚持到底,并给予监督,直到最终的长期目标。然后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任务自觉确定目标,自觉实现目标,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不断克服困难,坚持行动,直到达到目标。在学生受挫时帮助分析原因,提出建议,鼓励其克服困难,通过树立正确的挫折观,掌握一些自我心理调适方法,提高大学生对挫折的适应能力,提高意志力。

心理素质的各方面不是独立分开而是紧密相连的,并且有时互为基础和条件。培养学生时应各方面兼顾,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显著提高英语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润清,胡壮麟.《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 蒋祖康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 王希永,瑞博.《心理教育概论》[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0.

篇4

我于2005年4月份,对我居住地周围的一所省重点中学的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农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澄西中学进行,共发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86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三、调查结果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大学,16%的中学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45%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学到较多的、实用的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工作有所帮助。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97%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3%的学生选择就业,对于高中毕业后的打算,99%的学生有读大学愿望。

(二)当前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农村的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中学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初中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中学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初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中专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的实用技术。

3、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89%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或在农村非农产业就业的艰难性,但有67%的学生却表示不准备在农村务农。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但他们中48%的学生没准备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准备读高中中专,从而忽视了科学文化知识对于事业的发展所起的基础性作用。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的学生将准备在农村务农,同时,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四、对调查结果的体会

(一)当前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中学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农村中学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结果表明,26%的学生认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考大学的愿望;52%的学生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习上漫无目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使部分德、才兼备的学生感到迷茫和失望,并逐渐淡化了对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

3、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使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的消极作用,是使部分学生过多地追求学习的功利性,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文化课程的基础性意义。

4、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前,农村中学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很高,且大多数侧重于学业成绩方面,而对学生提出考高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多,从而在学习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户外、学校紧张的矛盾局面。

5、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农村中学越来越重视特长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是,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制约,对于学生学习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导致学生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

6、教师的影响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行为不断提高,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

(二)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对策

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应积极地帮助农村中学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当前,农村学生已经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快节奏,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习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过时的科技知识,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

2、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村中学生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不透彻,所以有必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平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导。

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考试心理、学习适应性等内容的辅导是当务之急。

3、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1986年,原国家教委等四部委联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农村教育“应该从办学为了升学转到以为本地区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主,兼顾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这个方向上来”。我们可以尝试在农村中学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但我们应该引以为鉴的是:传统的也是落后的农村职业高中教育,当前步入了关、停、并、转的恶劣境况。那么,在农村中学实施职业教育,则必须致力于追求教学内容的科技化和教学方法的科学化。

4、紧扣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制定科学的课程教学计划和考核标准,主动适应学生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

为了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在普教中渗透职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进行课程改革,相对均衡各学科在教学时间上的比重,淡化各学科考核的学术标准,以使学生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各学科的均衡学习和最感兴趣的学科的强化学习。

5、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

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习方法简单和学习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的农村中学教育基本上是属于这种情况。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篇5

关键词:大学生;网购;消费心理

一、衡水学院大学生网购现象调查

(一)调查背景

CNNIC(中国互联网络中心)的第31次调查结果显示,截止到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网上购物在互联网使用率中占到了429%,这说明有242亿的人在网上购物。大学生有着娴熟的网络使用技术,追求个性时尚,但是又是无收入的人群,超前的购物观念和现实的经济状况是大学生成为网上购物的主力军。因此分析大学生的网购心理,为当代大学生理性健康消费提出合理化建议非常重要。

(二)调查目的和意义

对于大多数网上购物的消费者来说,网购已经从一个少有新鲜事物变成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网购的消费方式正在冲击着传统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越来越的的人习惯到网上随时查找购买自己所需要的产品,购物没有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是这种方便简化的购物方式也存在着大量潜在的风险。我们希望通过对衡水学院大学生的网购心理的调查给网购消费者提供一些合理化的消费建议。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本次调查问卷通过邮件的方式随机发放给衡水学院的100名在校生,回收有效调查问卷94份,其中男生45份,所占比例为48%,女生49份,所占比例为52%,男女比例相差不大,不会因为性别差异而影响调查结果。

通过数据分析得出被调查对象有以下消费特征:月消费水平在700―1000元的大学生占绝大多数,占71%,月消费在700元以上的大学生占79%。从网购消费频率看,有97%的大学生平均每月网购1次或在1次以上,36%的大学生平均每月网购在4次或在4次以上;从网购商品单价看,每笔网购商品的平均单价在100元以下的占绝大多数,所占比例为有91%;并且91%的大学生每月的网购消费小于等于200元。这表明大学上的网购物原因多为价格便宜。

在受调查者评选的在网上购物的优缺点的数据中,在优点中选择“省时间”的大学生最多,占89%,其次是选择“价格低”者,占84%,然后是选择“可以买到个性稀少产品”和“种类多”的大学生,分别占到了77%和72%。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作为无收入的消费群体,选购方便,价格低廉是其消费的主要方向,同时又追求个性时尚与众不同的消费;选择省体力,易比较,信誉好的受访者相对少一些,说明这三方面的消费因素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影响较少。在选择的网上购物的缺点中,选择“质量无保证”和“物流速度慢”的大学生人数非常多,分别为94%和91%;其次是选择“无实体体验”的大学生,占85%;选择有“虚假信息”的大学生占73%,这显示出网上购物还存在着很多的缺点,需要进行完善。选择“泄露个人信息”和“交易有风险”的大学生较少,只有30%和36%,这显示出大学生在网上购物时,安全意识较低,自我保护能力不够。

网上的购物种类繁多,对大学生在网上购物的购物种类的统计显示,有94%的大学生选择在网上充值,92%的大学生选择在网上购买服饰和鞋,购买图书、化妆品、数码电子产品的大学生为34%、33%、29%,购买食品的大学生很少,只有15%。这表明大学生网上消费着重在服饰和通讯消费。

网购带给我们方便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问题,从大学生在网上购物中出现问题所选择的解决方法,可以看出:选择吃点亏,下次注意和给卖家差评的大学生有56%,选择退货的大学生有36%,而选择向有关部门投诉的大学生只有6%,没有人选择不再购物。这表现出大学生的自我维权意识较低,在网购中处于不利的地位,消费意识不成熟。

二、衡水学院大学生网购心理分析

(一)物美价廉,经济实惠的消费心理

大学生是无收入的纯消费群体,但是大学生又有着超前的消费观念,现实与观念的差距,让大学生选择了更加物美价廉,经济实惠的网购消费方式。网店有别于实体店,网店节省了店面租金,运营费用等成本,商家直接把优惠让利给消费者,因而网上相同质量的产品和实体店相比更具有价格优势,特别是服饰方面,同一件衣服可以差出2至3倍的价钱,这也是大学生在网上购物时购物种类多选择服饰和鞋的原因。

(二)追求个性,彰显自我的消费心理

新一代的大学生越来越追求个性时尚,喜欢具有独特风格的产品,是社会时尚经济的主流消费者。这些大学生中对于时尚有很强的敏感性,他们有独立的思考方式和价值观,有自我见解和取舍。他们追求个性彰显,追求与众不同以显示自我。以上原因都导致了大学生更加个性鲜明的消费行为,于是个性化成为他们消费的必然选择,成为他们体现自己与众不同,特立独行的直接方式。

(三)方便简洁的消费心理

现代大学生的成长伴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时代,他们追求方便快捷,更加喜欢方便简洁的消费方式。在网上消费交易简单快捷,在任何地方,每天24小时,只要有网络就可以通过电脑,手机,平板进行交易。所以94%的大学生选择在网上充值,满足他们足不出户便可以便可以轻松缴费,充值的需求。

三、对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建议

(一)网上购物切记不要贪图便宜。

大学生在网购时要提高警惕,不要因为商品价格实在有诱惑力就心动产生冲动型消费。大学生在购物的时候低价,实惠很容易成为大学生购物的标准,然而这却被某些不良商家利用,他们用成本极低的假货冒充真品再以貌似实惠的价格进行销售,到头来买到了假冒伪劣产品吃亏的还是我们大学生自己。

(二)网上购物切记不要盲目

大学生的辨别意识低,在购买之前一定要要货比三家,查找一下该类商品的平均市场价格,如果该商品的价格明显低于平均市场价,就要三思而后行,不要因为怕麻烦看到自己想要的产品就立马下订单;再者,不要有皇冠情结,看见这个店有高的信誉度和众多的好评就百分之百的信任他,要警惕他的背后是一个充满阴谋的刷钻团队。

(三)网上购物切记要选择安全,可靠的购物平台和交易方式

如今,虽然互联网技术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但是网购仍处于未完全成熟的状态,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并未健全,从本次的调查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于自身的财产安全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都较低,选择安全可靠地购物平台和交易方式,选择有保障的售后服务,可以降低大学生网购的风险。提高安全指数。(作者单位:衡水学院)

衡水学院法政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项课题编号201312

指导老师:曹迎春(衡水学院法政系副教授博士)

参考文献

[1]杨媛媛,张吕发.“90后”大学生网购行为研究[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09:120-121.

[2]刘士全,张琛,崔圣琰.大学生网购调查分析[J].大学教育,2013,05:141-142.

[3]孙艺,祁羡杰,李静杰,刘健.网络时代“90后”大学生网购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信息,2013,12:256.

[4]王冠,刘东月.大学生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的关系[J].管理观察,2013,13:90.

篇6

学习心理是人们尤其是学生群体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学习类型、认知理论、信息加工、学习迁移等。笔者于2013年3月6月对黄骅市吕桥镇中学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理解,为准确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提供了客观依据。

调查内容: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造成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吕桥中学进行,共发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88份。

二、调查结果

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仅有4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29%的学生害怕学习或对学习不感兴趣。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或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

3.学习需求

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有将近一半的学生认为现在所学的政治、历史、英语等学科对自己日后的生活帮助不大,更希望学习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的科目。调查中还发现41%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由此可以看出,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

4.学习目的

三、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使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的消极作用,是使部分学生过多地追求学习的功利性,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文化课程的基础性意义。

4.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前,农村初中生大多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且大多数侧重于纪律方面,而对学生提出考高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少,从而在学习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松外学校紧的矛盾局面。

5.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农村初中越来越重视特长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是,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制约,对于学生学习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导致学生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

6.教师的影响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行为滞后,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制约和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四、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几点对策

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应积极地帮助农村初中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当前,农村学生已经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快节奏,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习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过时的科技知识,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

篇7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而作为当代大学生,更是面临了越来越多的压力,家庭、就业、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因素,让大学生似乎喘不过气来。如果处理不当,大学生心理健康会造成一定得影响,其后果或大或小,小即产生抑郁、自闭、暴力倾向,大则引发自杀,近年来频繁出现的高校学生自杀现象则证明了这一点。为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其更好地处理和应对心理压力问题,特进行了此次问卷调查。

二、调查时间、方法、对象

1. 调查时间

2. 调查方法

在网上进行电子问卷调查,共发放100份问卷,有效问卷100份

3.调查内容

针对不同性别、不同地区的大学生从压力的大小程度、压力主要来源方面进行调查

4.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问卷针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的问卷,主要是针对专科和本科大学生

三、调查结果分析

随着世界的迅猛发展,社会竞争激烈,社会关系日趋负责,大学生们承担了

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家庭的压力、父母的期望、就业的压力和人际关系的复杂在无形中让大学生身体心理方面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大学生学会提高抗压能力更具有挑战性和不可忽视。此次的调查的对象并非同一间学校,而是来自多所高校,一共有效问卷100份,在很大程度上有一定的可靠性,而通过此次的问卷调查,我们总结出了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压力问题如下:

(一)从大学生心理压力程度上看:

调查报告结果显示,在大学生心理压力程度上61%的大学生表示对目前的学习偶尔有压力,而认为压力非常大的占了22%,只有13%的大学生认为很少有压力,这结果表明,对于目前的学习,普遍大学生都存在压力,觉得压力非常大的比重不容忽视。当然在这一点上,也有着不同因素的影响,性别、来自的地区、性格都会对这以数据产生了影响。在调查报告中分析,对于压力程度上男生要比女生压力大:54.55%男生认为压力非常大,女生只占45.45%,跟传统观念很有影响,长期以来,男的都被认为是家里的顶梁柱,是要养家的,要学会独自,学会更好地面对社会,也许很早就在他们的心理扎了根,或是在家人父母的长期教育下,儿子要继承后业,赡养父母下无形中有了担子,特别随年龄的增长,男的比女生更快认识社会的残酷和现实,不免会比女生的压力要大。

除了性别方面对大学生心理压力程度上有影响,学生来自的地区也有着很大的作用。来自农村的学生会普遍比来自城市的学生压力大:在调查报告中显示,选择压力非常大的,农村的是15%,城市的是7%;选择偶尔有压力的,农村的占43%,相对来说,城市的占18%,这一结果也在我的预想中,农村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要比城市差,从小,农村的学生就被灌输读好书,走出农村的教育,所以农村的孩子在读书方面也会更努力,可这么一来,压力也无形增加了。再加上也见惯了村里的人不断往城市去就业、谋生,甚至有些人家情愿在城市里租房子住也不愿在农村呆,太多太多的事实摆在农村学生面前,除非自己够优秀,比别人更努力,自己才会有出路,才能摆脱贫困的生活。而城市里的学生也许是过惯了舒适的生活,对生活危机感方面就不会比农村学生敏感,因为他们知道起码自己还有家父母的靠山,压力就会比农村学生压力小一点。

当然,性格因素也起到一定的左右作用。在问及现在的压力性对于以前来说,性格开朗的学生要比内向、冷漠、孤僻的情况要乐观得多。

正如图像显示的,选择压力更大了的人中,性格开朗的人占了43.90%,内向的人占了46.34%,在选择压力小了,性格开朗的人中占了70.97,内向的是25.81,相比下比较悬殊,可见,抗压方面,越开朗的学生心理压力方面要小些,这也许是因为心态不一样,对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表现得就不一样。

(二)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方面

从调查的结果看,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方面主要来自就业压力、家庭压力、人际交往、感情处理这四大方面。

从现实的结果看,在主要心理来源中,77%的学生选择了就业压力、43%的学生选择了家庭压力,32%的学生选择了与老师同学交往的压力,30%选择了感情压力,当然还包括一些其他的压力,77%和43%的比例让我不得不重视大学生的心理负担之重,几乎可以说1中就有6、7个人有就业压力,且差不多一半的人都要有家庭方面的顾虑。在问及家庭教育中给压力最大时,74%的学生选择了是来自父母的期望,18%选择了家境不佳即家庭经济不够好,6%是因为家人关系不好。

从中看出,就业和家庭压力是造成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方面,情感、家庭经济问题也是其中重要的部分。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很容易发现一个主线,农村的孩子比城市的孩子压力大,男生比女生的压力大,性格内向比性格开朗的压力大。

(三)压力的来源分析

1、就业压力

就业压力是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最主要的方面,可以说是几乎存在大学生活中的,并且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的。社会的复杂,竞争的激烈,人心的难测,让在习惯了风平浪进的大学校园中的大学生们更有恐惧感。近年来,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而相对提供的就业缺口却还是不怎变化,要想在人才济济的社会里钻出一个角落,真是难上难。加上有些同学对自己的专业满意程度不高,在调查中,43%的学生选择了不是很满意,而24%表示没感觉,这么一种状况的确令人担忧,专业方面给不了他们安全感,就外面的竞争又是如此的激烈,两者形成了反差,更是让他们心里忧心忡忡。他们担心就业后的职位不是自己所理想的,工资也怕不尽人意,或是就业中逃脱不了迟早一天被竞争淘汰。

2.家庭压力

来压力来源这块,43%的学生选择了家庭压力,可见份量不乐观。望子成龙,望女成分,一直是众多父母的愿望,他们从小就被授予了高期待,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学生,这方面的压力会更明显一点。寒窗苦读十几年,家人盼的就是子女能够大学毕业找份好的工作,而学生本身也理所当然地背负了这种期待。他们也想尽自己努力不让家人失望,可反观自己的条件和社会的挑战遍不得不感叹前途渺茫,更是时时担心最终大学毕业就是面临失业,给家人当一棒。除了家人的期待,学生的压力也来自于家庭的家境,18%的学生认为在家庭压力这块,家境不好和家人关系不和谐,也是他们心里负担的一个原因。面对着种种的压力,回家就想好好依靠下,找点温暖和支持,可家人间总是闹矛盾,吵吵闹闹,的确人人很揪心,心情也会不好。从身边的事例中,我们也可发现家庭和谐的学生性格会比较开朗,心理承受压力能力也会强很多。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可以发现这一点。

3.人际交往

大学算是半个社会,我们天天都得跟老师同学打交代,相对初中高中来说,和人打交代的频数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面对的人更是各种各种,这要求我们的人际交往技巧能力方面也有所提高。30%的学生选择了与老师同学的交往作为了心理压力的一部分,他们也许烦恼该如何更好地与他们交往,因为在大学,人脉很重要,关系到你的各种评优,况且人际交往能力强的人办事起来都非常顺利,朋友也会有很多。且不谈生活在校园中,仅仅说在宿舍,如何与舍友相处,相互磨合,也需要很好的交流,大学四年,我们几乎都在同一个宿舍,舍友就如家人一样陪伴在身边,如果连和他们都沟通不好,又该如何度过这四年的大学生活。

4、感情问题

到了大学,很多人都选择了拍拖,感情的不确定因素,让大学生们也会苦恼

大学生们会尝到更多的甜酸苦辣。调查报告中,也有30%的人把这点列入了造成心理压力的原因。为情所困的例子在我们身边很多,再加上性格内向,不懂得如何去减轻压力的则更容易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如失恋自杀现象也不罕见。

5、学习压力

到了大学,面对了和与往不大一样的学科,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有所改变,虽说学习的东西不会像初中高中那么多,但是要是真正学起来会比以前的多得多,再加上有些学生对自己专业学习的科目不感兴趣,慢慢学会了逃课和养成了厌学心理。而有些是由于在学院当了干部,不能很好得处理学习和工作的关系,变得会很烦恼。一方面既想通过工作得到锻炼,可却往往对学习有所影响。

四、结语

1.形成良好积极的心态。在成长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何况生活在小型社会的大学校园里,不要跟别人比,因为“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做好自己的,找好自己的定位,朝着目标脚踏实地地走,即使在过程中失败了,也要学会坚强站起来,因为眼泪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2.不要过于看重专业的“冷”和“热”。社会是瞬间变化的,没人可以猜测到以后哪个专业会有更好的出路,所以现在也就不会出现“冷”与“热”之分。学好自己的一技之长,因为普遍来说社会还是需要专才的人多,而不是全才。当然专才也并不是不懂其他方面的知识,而是“术业有专攻”。在学会控制好自己的厌学情绪外,还得正确处理好学业和工作的关系,要在这两方面取得丰收,必须付出比常人更大的努力,其中是有得有失的。

3.学会与家人沟通。家庭问题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重点是我看我们怎么去处理。我们的出生我们不能选择,可我们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的,要学会体谅家人,无论家人对你什么样的要求,但出发点都是爱你的,要始终认清这一点。要学会和家人沟通,只有走近家人,才会更好地处理与家人发生的矛盾。

4.放开心胸,学会与别人诉说。心情低落,要学会正确地进行心理辅导,比如可以找别人聊天,或是到外面散下步,或是去唱歌,多采取些可以转移注意力的办法去舒缓自己的心情。也许有些人会比较放不开,对周围的人和事会采取一种防备的逃避心理,这时我们需要适当地放下防备,学会走近别人,这样别人也才能走近你的心里。

5学校要多举行有助心理辅导的活动,让学生在活跃的活动气氛中,得到心情的宣泄和放松。开放心理咨询室,让学生有途径去解决自己的困惑,学会把自己的问题说出来,当然也需要心理咨询老师尊重学生的隐私,不泄露学生的秘密,更要更好地进行疏导。

附加:关于大学生心理压力问题的调查问卷

关于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调查问卷

首先感谢您对本问卷的查看!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心理压力状况,弄清

大学生的心理压力烦恼,配合引导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特作了此次问卷调查活动。再次感谢您的作答!

1、 请问你的性别是

A男 B女

2、你是哪里人( )

A农村 B 城市

3、你对现在的学习有压力吗

A.完全没有压力 B很少有压力 C偶尔有压力 D压力非常大

4、与大学前相比,现在压力( )

A更大了

B还是一样

C压力小了

D没感觉

5、你对你目前的专业满意吗

A非常满意 B不是很满意 C不满意 D没感觉

6、你觉得你的压力主要来自哪方面【多选题】

A就业压力

B家庭压力

C在校与老师同学交往的压力

D感情压力

E在校任职学生干部的压力

F其他

7、压力对你的生活起什么作用

A正面影响

B较为负面影响

C很大负面影响

D没影响到生活

8、家里让你最有压力的是( )

A父母的期望

B家庭教育

C家境欠佳

D家人关系不好

9、你觉得你是个什么样性格的人( )

A活泼开朗 B 冷漠 C内向 D孤僻

10、感觉到压力时,你的心情是( )

A心情低落,啥事都不想干 B烦躁

C开心,因为有动力 D平静,和平常没两样

11、你会采取什么方式面对压力( )

A压抑自己 B宣泄 C转移 D顺其自然

12、你觉得学校哪种方式最能使你释放压力( )

A多开些关于心理健康问题的讲座

B多组织一些外出活动

C每天开放心理咨询室

篇8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而作为当代大学生,更是面临了越来越多的压力,家庭、就业、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因素,让大学生似乎喘不过气来。如果处理不当,大学生心理健康会造成一定得影响,其后果或大或小,小即产生抑郁、自闭、暴力倾向,大则引发自杀,近年来频繁出现的高校学生自杀现象则证明了这一点。为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其更好地处理和应对心理压力问题,特进行了此次问卷调查。

二、调查时间、方法、对象

1. 调查时间

2. 调查方法

在网上进行电子问卷调查,共发放100份问卷,有效问卷100份

3.调查内容

针对不同性别、不同地区的大学生从压力的大小程度、压力主要来源方面进行调查

4.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问卷针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的问卷,主要是针对专科和本科大学生

三、调查结果分析

随着世界的迅猛发展,社会竞争激烈,社会关系日趋负责,大学生们承担了

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家庭的压力、父母的期望、就业的压力和人际关系的复杂在无形中让大学生身体心理方面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大学生学会提高抗压能力更具有挑战性和不可忽视。此次的调查的对象并非同一间学校,而是来自多所高校,一共有效问卷100份,在很大程度上有一定的可靠性,而通过此次的问卷调查,我们总结出了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压力问题如下:

(一)从大学生心理压力程度上看:

调查报告结果显示,在大学生心理压力程度上61%的大学生表示对目前的学习偶尔有压力,而认为压力非常大的占了22%,只有13%的大学生认为很少有压力,这结果表明,对于目前的学习,普遍大学生都存在压力,觉得压力非常大的比重不容忽视。当然在这一点上,也有着不同因素的影响,性别、来自的地区、性格都会对这以数据产生了影响。在调查报告中分析,对于压力程度上男生要比女生压力大:54.55%男生认为压力非常大,女生只占45.45%,跟传统观念很有影响,长期以来,男的都被认为是家里的顶梁柱,是要养家的,要学会独自,学会更好地面对社会,也许很早就在他们的心理扎了根,或是在家人父母的长期教育下,儿子要继承后业,赡养父母下无形中有了担子,特别随年龄的增长,男的比女生更快认识社会的残酷和现实,不免会比女生的压力要大。

除了性别方面对大学生心理压力程度上有影响,学生来自的地区也有着很大的作用。来自农村的学生会普遍比来自城市的学生压力大:在调查报告中显示,选择压力非常大的,农村的是15%,城市的是7%;选择偶尔有压力的,农村的占43%,相对来说,城市的占18%,这一结果也在我的预想中,农村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要比城市差,从小,农村的学生就被灌输读好书,走出农村的教育,所以农村的孩子在读书方面也会更努力,可这么一来,压力也无形增加了。再加上也见惯了村里的人不断往城市去就业、谋生,甚至有些人家情愿在城市里租房子住也不愿在农村呆,太多太多的事实摆在农村学生面前,除非自己够优秀,比别人更努力,自己才会有出路,才能摆脱贫困的生活。而城市里的学生也许是过惯了舒适的生活,对生活危机感方面就不会比农村学生敏感,因为他们知道起码自己还有家父母的靠山,压力就会比农村学生压力小一点。

当然,性格因素也起到一定的左右作用。在问及现在的压力性对于以前来说,性格开朗的学生要比内向、冷漠、孤僻的情况要乐观得多。

正如图像显示的,选择压力更大了的人中,性格开朗的人占了43.90%,内向的人占了46.34%,在选择压力小了,性格开朗的人中占了70.97,内向的是25.81,相比下比较悬殊,可见,抗压方面,越开朗的学生心理压力方面要小些,这也许是因为心态不一样,对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表现得就不一样。

(二)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方面

从调查的结果看,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方面主要来自就业压力、家庭压力、人际交往、感情处理这四大方面。

从现实的结果看,在主要心理来源中,77%的学生选择了就业压力、43%的学生选择了家庭压力,32%的学生选择了与老师同学交往的压力,30%选择了感情压力,当然还包括一些其他的压力,77%和43%的比例让我不得不重视大学生的心理负担之重,几乎可以说1中就有6、7个人有就业压力,且差不多一半的人都要有家庭方面的顾虑。在问及家庭教育中给压力最大时,74%的学生选择了是来自父母的期望,18%选择了家境不佳即家庭经济不够好,6%是因为家人关系不好。

从中看出,就业和家庭压力是造成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方面,情感、家庭经济问题也是其中重要的部分。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很容易发现一个主线,农村的孩子比城市的孩子压力大,男生比女生的压力大,性格内向比性格开朗的压力大。

(三)压力的来源分析

1、就业压力

就业压力是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最主要的方面,可以说是几乎存在大学生活中的,并且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的。社会的复杂,竞争的激烈,人心的难测,让在习惯了风平浪进的大学校园中的大学生们更有恐惧感。近年来,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而相对提供的就业缺口却还是不怎变化,要想在人才济济的社会里钻出一个角落,真是难上难。加上有些同学对自己的专业满意程度不高,在调查中,43%的学生选择了不是很满意,而24%表示没感觉,这么一种状况的确令人担忧,专业方面给不了他们安全感,就外面的竞争又是如此的激烈,两者形成了反差,更是让他们心里忧心忡忡。他们担心就业后的职位不是自己所理想的,工资也怕不尽人意,或是就业中逃脱不了迟早一天被竞争淘汰。

2.家庭压力

来压力来源这块,43%的学生选择了家庭压力,可见份量不乐观。望子成龙,望女成分,一直是众多父母的愿望,他们从小就被授予了高期待,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学生,这方面的压力会更明显一点。寒窗苦读十几年,家人盼的就是子女能够大学毕业找份好的工作,而学生本身也理所当然地背负了这种期待。他们也想尽自己努力不让家人失望,可反观自己的条件和社会的挑战遍不得不感叹前途渺茫,更是时时担心最终大学毕业就是面临失业,给家人当一棒。除了家人的期待,学生的压力也来自于家庭的家境,18%的学生认为在家庭压力这块,家境不好和家人关系不和谐,也是他们心里负担的一个原因。面对着种种的压力,回家就想好好依靠下,找点温暖和支持,可家人间总是闹矛盾,吵吵闹闹,的确人人很揪心,心情也会不好。从身边的事例中,我们也可发现家庭和谐的学生性格会比较开朗,心理承受压力能力也会强很多。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可以发现这一点。

3.人际交往

大学算是半个社会,我们天天都得跟老师同学打交代,相对初中高中来说,和人打交代的频数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面对的人更是各种各种,这要求我们的人际交往技巧能力方面也有所提高。30%的学生选择了与老师同学的交往作为了心理压力的一部分,他们也许烦恼该如何更好地与他们交往,因为在大学,人脉很重要,关系到你的各种评优,况且人际交往能力强的人办事起来都非常顺利,朋友也会有很多。且不谈生活在校园中,仅仅说在宿舍,如何与舍友相处,相互磨合,也需要很好的交流,大学四年,我们几乎都在同一个宿舍,舍友就如家人一样陪伴在身边,如果连和他们都沟通不好,又该如何度过这四年的大学生活。

4、感情问题

到了大学,很多人都选择了拍拖,感情的不确定因素,让大学生们也会苦恼

大学生们会尝到更多的甜酸苦辣。调查报告中,也有30%的人把这点列入了造成心理压力的原因。为情所困的例子在我们身边很多,再加上性格内向,不懂得如何去减轻压力的则更容易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如失恋自杀现象也不罕见。

5、学习压力

到了大学,面对了和与往不大一样的学科,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有所改变,虽说学习的东西不会像初中高中那么多,但是要是真正学起来会比以前的多得多,再加上有些学生对自己专业学习的科目不感兴趣,慢慢学会了逃课和养成了厌学心理。而有些是由于在学院当了干部,不能很好得处理学习和工作的关系,变得会很烦恼。一方面既想通过工作得到锻炼,可却往往对学习有所影响。

四、结语

从调查的结果和我们的分析上看,大学生心理压力是普遍存在的,如何更好地去减轻心理压力,促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有如下建议及策略:

1.形成良好积极的心态。在成长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何况生活在小型社会的大学校园里,不要跟别人比,因为“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做好自己的,找好自己的定位,朝着目标脚踏实地地走,即使在过程中失败了,也要学会坚强站起来,因为眼泪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2.不要过于看重专业的“冷”和“热”。社会是瞬间变化的,没人可以猜测到以后哪个专业会有更好的出路,所以现在也就不会出现“冷”与“热”之分。学好自己的一技之长,因为普遍来说社会还是需要专才的人多,而不是全才。当然专才也并不是不懂其他方面的知识,而是“术业有专攻”。在学会控制好自己的厌学情绪外,还得正确处理好学业和工作的关系,要在这两方面取得丰收,必须付出比常人更大的努力,其中是有得有失的。

3.学会与家人沟通。家庭问题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重点是我看我们怎么去处理。我们的出生我们不能选择,可我们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的,要学会体谅家人,无论家人对你什么样的要求,但出发点都是爱你的,要始终认清这一点。要学会和家人沟通,只有走近家人,才会更好地处理与家人发生的矛盾。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