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2 17:34:1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企业消防管理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消防安全管理;安全隐患;精细化工企业;管理措施;安全事故
精细化工企业直接为社会各个领域、各个行业服务,而且直接关乎到各领域、各行业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因此,精细化工企业目前已经成为最具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精细化工不但具有使用用途广、产业关联度大等特点,而且其生产经营的产品还具有品种丰富、单位生产能耗低、产品经济附加值高等优势,因此是国家进行重点扶持的战略性产业,其发展水平甚至成为一个地区其工业化程度的重要指标。[1]
近些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精细化工产业的发展,甚至已经将化学工业的发展重点放到了精细化工产业上,并且将其归入到国家多项发展规划中,给予相应政策、资金支持,从而逐渐使得精细化工产业成为化工行业的前沿领域。由于精细化工与材料、生物化工、信息和能源等行业之间的紧密联系,因而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关键一环,拥有光明的发展前景。因此对精细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进行相应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作用。
1精细化工企业行业特点
精细化工企业其生产经营的产品范围十分广泛,品种繁多,如果按照大类属性进行划分,可以分为精细生物化工产品、精细高分子化工产品、精细有机化工产品以及精细无机化工产品四大类,然而这种分类方法显得较为粗糙,因此一般按产品的功能进行分类。主要有农药、医药、有机颜料、合成染料、粘合剂、涂料、化妆品、香料、表面活性剂、洗涤剂、印刷油墨、肥皂、照相感光材料、有机橡胶助剂、试剂、催化剂、石油添加剂、高分子絮凝剂、兽药、食品添加剂、纸及纸浆用化学品、塑料添加剂、芳香消臭剂、饲料添加剂、汽车用化学品、金属表面处理剂、脂肪酸、杀菌防霉剂、精密陶瓷、稀土化学品、生化制品、功能性高分子、酶、稳定剂、混凝土外加剂、增塑剂、有机电子材料、健康食品等。精细化工企业其生产技术主要以下几点共同特点:(1)品种多、更新快,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开发;(2)产品质量稳定;(3)整个生产过程不但包括化学合成,还包括产品加工和商品化;(4)需要精密的技术,间歇式小批量生产;(5)产品附加值较高。
2精细化工企业火灾事故特点
和一般化工企业发生的火灾事故有所不同的是,精细化工企业其消防安全事故有着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极容易给企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这主要是因为精细化工企业其储存的化工原料,生产和加工的化工产品一般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一旦发生火灾事故或者其他消防安全事故,不仅会造成生产设备损坏,使得企业生产停顿,而且还极容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事故的产生,从而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2)火灾事故容易扩大蔓延。由于精细化工产品多具有易燃易爆性、有毒性和易腐蚀性等特点,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常常伴随着大面积的、立体的、多火点爆炸、复燃复爆等形式的燃烧,如果再受爆炸飞溅或者风力等因素影响,很容易扩大蔓延至附近其他厂房,从而造成火势的蔓延扩大。[2](3)火灾事故救援难度大,很容易使得救援人员出现伤亡。精细化工企业其火灾事故发生现场具有非常复杂的情况,因为精细化工产品其燃烧可能随时引发爆炸,火势迅速蔓延扩大,而且除了燃烧与爆炸之外,还存在着有毒气体以及腐蚀性危险化学物品等危险因素。因为精细化工产品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蔓延在空气中,因此对火灾现场救援人员的安全时刻产生着严重威胁。而腐蚀性危险化学物品不仅会灼伤救援人员的皮肤,还容易腐蚀灭火救援器材和装备。除此之外,燃烧爆炸引起的建筑物倒塌等情况,也可能使得救援人员出现伤亡事故。等等上述因素,给精细化工企业火灾事故的灭火救援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4)带来持续的环境污染。精细化工企业生产经营所使用的化工原料,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有毒有害物质,很容易因为火灾事故的产生而扩散到大气中,从而污染了区域空气,严重危害群众的身体健康。
3我国精细化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伴随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化工企业在其中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随之而来的消防安全问题却频频发生,给事故发生企业带来了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危害了社会安定和谐和健康发展。[3]比如:2015年8月23日山东淄博某精细化工企业发生丙烯腈储罐爆炸事件,事故最终造成1人死亡9人受伤。据悉当时事发精细化工企业内还存有化工品己二腈,己二腈为无色油状液体,略有气味。是制造尼龙的中间体。微溶于水、醚,溶于醇。遇明火、高热可燃。与强氧化剂可发生反应。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烟气。还好山东省公安消防总队从济南、东营、潍坊、泰安4地调集包括4部通信指挥车、3套远程供水系统、7部泡沫消防车在内的41部消防车辆及184名消防官兵,及时赶往事故现场增援,使得安全事故未进一步恶化,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3.1厂区规划布局不合理
许多精细化工企业都是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成立的,由于当时政府的招商引资政策较为优惠,工业园区产业布局规划较为滞后,消防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够完善,致使许多精细化工企业仓促上马,而政府在这一过程中缺乏对把关过程的严格审批,使得这些企业其厂区布局在最初建造时就不合理,从而埋下了安全隐患。比如生产车间与危险化学品储存仓库、厂房与办公楼之间、相邻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不足。按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4]有关规定,甲、乙类厂房之间其防火间距应当不低于12m,丙、丁、卯类厂房之间其防火间距应当不低于10m。而现实情况是,大多数精细化工企业由于在建造之初,规划布局不合理,厂区内厂房之间其防火间距不足,相邻建筑物之间没有明显的防火隔离,没有满足当前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有关规定和要求。
3.2没有制定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机制
当前许多精细化工企业其消防安全管理的方式方法仍然较为落后,使得消防安全管理现状堪忧。一些企业由于缺乏消防安全意识、待遇与风险不对应、独立性差等原因,其管理方式方法通常是“事后型”和“经验型”,这种管理方式对消防安全事故的定量分析少、定性分析多,过于看重经验,当事情发生了才知道吸取教训。[5]而具体到日常消防安全工作来说,大多数精细化工企业通常采取制定计划实施检查过程总结的管理方法,没有制定和建立日常化、系统化的消防安全管理机制。比如没有制定详细的企业消防安全制度、企业消防安全操作规程、企业消防安全责任制度、灭火预案、应急疏散预案、日常防火检查制度等等。由于没有制定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机制,使得无法对消防安全事故防患于未然,当事故真的发生的时候无法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机制,最终使得企业产生难以换回的重大经济损失。
3.3消防设施设备不足以及维护管理不到位
一些精细化工企业其厂房由于是在原有旧建筑物基础上改造而成,使得其规划布局、内部结构和设施依然沿用原有建筑,造成厂房内外相应的消防给水系统存在给水严重不足。还有些精细化工企业由于位置较为偏远,消防给水系统压力不足,一旦火灾事故发生,消防给水系统难以发挥应有作用。相关消防配套设施设备也存在不足的情况,使得火灾刚发生时候,无法及时使用灭火设备控制火势,阻止火势蔓延扩大。除了消防设施设备不足,还存在消防设施设备维护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一些精细化工企业由于没有对消防设施设备进行日常维护管理,致使一些灭火设备已经失去了应有功效都不知道,从而为企业消防安全埋下了安全隐患。
3.4未做好从业人员消防安全培训工作
一些精细化工企业管理者由于自身就缺乏相应的消防安全管理意识,过于注重企业生产效益,忽视了对企业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使得企业职工不仅缺乏消防安全意识,还缺乏基本的消防设施运用技能。一旦出现火灾事故,从业人员无法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致使火势扩大,从而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损失。比如2010年10月5日广东南雄市某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出现的爆炸火灾事故,事故最终造成6人不同程度受伤,其中五人严重烧伤,一人被爆炸震碎的玻璃划伤。这起事故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该企业未做好从业人员的相关消防安全培训事故,使得从业人员缺乏消防安全意识,忽视了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致使悲剧出现。
4加强精细化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的可行措施
4.1对厂区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与布局
精细化工企业应当根据企业自身生产流程、生产特点以及各厂房火灾危险性类别,对厂区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与布局,相邻厂房之间布局要安全合理,从而减少相互之间的影响,有利于预防火灾事故和事故发生后的灭火工作。对于精细化工企业其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厂房防暴、防火间距以及安全疏散等,国家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都对这些方面进行了严格的规定。比如易燃易爆危化品应当单独储放于建筑耐火等级不小于2级的仓库里,并且要和明火散发地点有25m以上的间隔距离,存在潜在爆炸危险的车间不能够设在半地下室或者地下室内。[6]因此精细化工企业在工厂规划设计阶段以及后续厂区扩建阶段,一定要注重审核工作,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对设计图纸进行审核,对厂区进行合理布局,杜绝厂区建筑物先天安全隐患。
4.2制定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机制
精细化工企业要想切实走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就必须丢掉原有不合理的管理方式,通过制定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机制,以各项管理制度对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予以加强。[7]比如企业负责人应当对相关消防法律法规予以贯彻执行,掌握本企业的消防安全情况,并结合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制定消防工作计划和为消防工作提供必要的组织保障和经费。制定企业消防安全责任制度与奖惩制度,将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负责人,对消防工作成绩显著的部门或个人应当给予一定奖励,而对于违反企业消防制度的个人要予以惩处并追究相关负责人责任。制定详细的日常防火检查制度,组织专人对厂区各个位置进行日常防火检查,确保企业按规则制度用火用电、确保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确保安全疏散指示标志以及应急照明灯完好等等。企业各部门也应当对自行定期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进行整改。
4.3加强消防设施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首先,精细化工企业的消防设施设备不能在非消防性救援中使用,对擅自移动、使用或损坏消防设施设备的相关人员,要依照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处罚,情节严重的还应当追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其次,安排专人对消防设施设备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了解灭火器材的使用期限,及时更换无法使用或者已经过期的灭火器材,并做好相关记录,确保这些灭火器材随时处于正常状态,以便关键时刻能够发挥其应有作用。最后,可以采取通过与消防设施安装企业或者消防设备生产厂家等对消防设施设备有维修能力的企业签订消防设施设备维护保养合同的形式,对企业的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定期进行维护保养。
4.4切实加强企业从业人员消防安全培训工作
首先,精细化工企业应当加强消防安全的宣传力度。消防安全意识是企业消防安全管理的基础与前提,精细化工企业应当运用多方式、多途径来开展消防安全培训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悬挂横幅、布置消防警示牌以及企业宣传栏等途径在整个企业构建一种消防安全氛围,并利用安全生产月或消防宣传日,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从而将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常态化、日常化,让企业全体上下认识到消防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增强消防安全意识。比如企业可以利用安全生产月或消防宣传日在公司举行消防安全致使竞赛活动,让企业员工熟悉消防安全常识以及预防对策。其次,精细化工企业应当切实加强企业从业人员消防安全培训工作。比如充分利用员工学习室,定期分批次对全体员工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并进行相应的考核,切实使培训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在培训过程中,培训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给员工播放相关消防安全事故案例,并当场组织员工对该事故进行讨论分析,让员工主动从这些安全事故中汲取经验教训,让消防安全警钟长鸣,以此树立消防安全防范意识,切实将安全生产放在首位。最后,为了让全体员工能够切实掌握消防灭火器材使用方法和应急逃生手段。精细化工企业还应当组织全体员工进行消防演练,在演练过程中,企业安全员应当向全体员工演示灭火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和维护技巧,并同时传授不同火情的不同灭火办法以及应急逃生技巧。安全员演示完毕后,还应当让员工练习使用灭火器材,并在旁进行相关指导,确保员工切实掌握灭火器材使用方法。在应急逃生演练完毕后,安全员还应当对演练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予以指出,并给予纠正建议,确保员工切实掌握应急逃生能力。
5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精细化工企业来说,不断增强企业消防安全管理水平,使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化、日常化和常态化,是企业实现健康快速发展的前提之一。因此,精细化工企业应当结合自身行业特点,从厂区科学合理的规划与布局,制定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机制,加强消防设施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加强员工消防安全培训教育工作四个方面,以制度、思想、行动对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多层次推进,使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真正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最后,希望能够通过本文的相关研究探讨对其他精细化工企业就消防安全管理方面给予一定的参考与借鉴,共同提高我国精细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水平,推动精细化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刘兆文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公安消防支队定南县大队
参考文献
[1]王子曦.精细化工园区消防安全评价体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2]陈刚.化工企业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现状与对策探究[J].江西化工,2014(01):283-284.
[3]曾翔.化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J].江西化工,2014(01):138-140.
[4]伍绯.化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的探讨[J].化工管理,2015(18):41-42.
[5]黄震.化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模式探究[J].江西化工,2014(04):196-198.
3.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目的
构建科学的房地产企业营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房地产企业营销能力评价的基础性工作。构建评价指标的目的是为了描述系统状态或方案效果,为决策提供相关信息。所谓指标体系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指标组成的科学完整的总体,各指标间相互关系是该系统的结构。
3.2房地产企业营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立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房地产企业营销能力的高低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决定的,既有内部因素的影响,也有外部环境的制约,是所有因素综合作用的反映,因此房地产企业营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立必须遵循系统性的原则。
(2)科学性原则房地产企业营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涉及的评价指标很多,并且每一级的评价指标又涉及很多的因素,这些评价指标的设定应满足科学性的要求。首先,评价指标的设定应符合国际惯例,向国际权威的评价结构过渡,又要符合房地产营销的特性;其次,评价指标是房地产企业自身状况和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和抽象;再次,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规范科学、有充分的理论依据。
(3)针对性原则该营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立必须针对房地产企业市场营销的特点进行,因为房地产市场营销自身的特性,导致房地产营销能力评价指标的确定在借鉴营销能力评价指标的基础上,还必须针对房地产全程营销的特点。
3.3房地产企业营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逻辑框架
房地产企业营销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是由房地产营销的各方面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多个指标所构成的具有内在结构的有机整体。在参考国内外关于市场营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相关文献和对房地产公司深入调查之后,将房地产企业营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三层,既包括目标层(A)、准则层(Bi,i=1,2,……,n)和指标层(Bij,j=1,2,……,n),同时确定衡量指标层各个指标的具体评价因素。
3.4指标构建的方法
指标体系的建立主要是指标选取及指标之间结构关系的确立。对于营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这样一个复杂系统,指标的选取和指标体系的确定比较困难,既要求对相关理论(房地产全程营销理论,模糊综合评价理论等)有深邃的把握,也要求必须具备丰富的经验。因此,本指标体系的建立过程是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相结合。定性分析主要是从评价的目标和原则出发,考虑评价指标的充分性、稳定性、可行性、必要性以及指标与评价方法的协同等因素,是主观确定指标和指标结构的过程。定量研究则是指通过一系列检验,使指标体系更加科学和合理的过程,二者相辅相成。本章在构建房地产企业营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时采用了德尔菲法,具体的构建过程如下:
(1)确定目标采用德尔菲法进行调查的目的是要通过调查确定一套适合房地产企业的营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2)设置指标预选集在对目标分析的基础上,对目标进行分解,分解出一系列与目标有关的基本概念,如营销战略、营销策略、营销推广等等。然后再对这些概念进行深入加工或进一步分解,最后形成一系列描述目标属性的指标。在得出指标后,还要对指标间的关系以及指标与目标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对一些指标群按一定的标准进行聚类,最后得出一个初步的指标集。这一阶段要尽可能多地选取指标以构成候选指标集。最后设置调查表对指标体系进行选择。
(3)调查表的设计调查表是运用德尔菲法向专家征询意见的重要工具和信息的主要来源,它制定的优劣直接关系着调查结果的优劣。本文设计调查表的目的,是在保证指标全面性前提下,对设置的指标预选集进行指标筛选,尽可能把那些对目标影响很小的指标剔除出去,以保证评价评价指标体系的效率,以尽量少的“主要”指标来评价研究对象。
(4)选择专家在调查表制定完之后,就要根据此选择专家。专家选择的如何,也是德尔菲法能否成功的关键之一,要想保证德尔菲法取得好的效果,在选择专家时,应选择那些在市场营销领域、房地产经营管理领域的专家和在房地产开发企业和房地产策划企业一线工作的营销人员和策划人员。经验证明,一个身居要职的专家匆忙填写的调查表,往往不如一般专家经过深思熟虑填写的调查表更有价值。为保证专家的代表性,应注意专家代表的构成和分布。由于房地产营销的实践性的特点,本次调查选择专家30名,笔者请该公司销售策划部的8位管理和技术人员,策划公司的6位资深工作人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管学院的3位老师和3位在读硕士参与了房地产企业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5)发函在拟定好调查表后,将调查表交给各位专家,请他们尽快填写并返回。
(6)回收调查表,综合处理确定结果本次调查发出调查问卷30份,收回30份,回收率100%,并且对调查结果进行检验。
(7)指标体系构建各指标经过上述检验,得到了较满意的评价指标体系。
3.5房地产企业营销能力评价指标的设定
目前房地产市场营销已处于全程营销阶段,全程营销包括:制定房地产营销战略,市场调研,项目定位,营销组合策略和营销实施保证五大部分组成,基本包括了市场营销中的各个主要环节[13]。所以,每个环节的营销竞争力都会影响到房地产企业的整体市场竞争力。因此,对房地产企业营销能力进行评价就必须运用一定的方法对房地产企业市场营销各环节的营销能力进行全面评价,得出总体评价结果。房地产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依据全面性、灵活性、可测性和敏感性原则来确定市场营销评价指标体系。笔者在参考国内外关于市场营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相关文献和对该房地产公司深入调查之后,确定该企业营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见表3-1。
(1)房地产营销战略(B1)房地产营销战略是房地产企业根据自身的状况所作的企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房地产营销战略规定了营销活动的基本方向,使营销能力聚焦,进而使营销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房地产企业营销战略的指标层包括战略目标、土地战略、资金战略、品牌战略。a战略目标(B11)。评价战略目标从战略目标是否与企业的总体经营目标一致和战略目标是否切合企业自身情况两个因素来衡量[14]。b土地战略(B12)。土地是房地产业的命脉。土地战略通过土地的区位和土地获得的成本两个因素来衡量。c资金战略(B13)。资金战略通过融资渠道是否便捷,资金使用成本的高低,营销过程中有无资金缺乏现象这三个因素来衡量。d品牌战略(B14)。品牌战略通过品牌战略规划是否明确,项目品牌定位是否明确,项目品牌是否带动企业品牌的树立三个因素来衡量[15]。
(2)房地产市场调查(B2)房地产市场调查是房地产营销策划的前提和基础,即是企业活动的起点,又贯穿于企业营销策划活动的全过程,是企业营销策划活动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房地产市场调查的指标包括营销环境调查(B21),消费者行为调查(B22),房地产市场状况调查(B23),房地产市场竞争情况调查(B24),房地产价格调查(B25)五部分。房地产市场调查的这五个指标可通过市场调查信息的可利用度、可信度,市场调查的投入产出比,企业是否定期有目的进行市场调查,市场调查内容是否全面来衡量[16]。
(3)房地产项目定位(B3)房地产项目定位是通过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分析,依据消费者需求的差异性,将房地产市场细分为若干个子市场,在此基础上确定企业的目标顾客市场,作好市场定位,以保证设计的房地产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制定的营销策略有的放矢。在对房地产项目定位的评价中主要选择市场细分,目标市场的选择和定位,房地产产品设计三个指标来进行。a市场细分(B31)。市场细分通过市场细分是否科学合理,细分后市场是否具有差异性和可进入性两个因素来衡量。b目标市场的选择和定位(B32)。市场定位包含多方面的内容。比如项目的目标客户群的定位,房子是要卖给什么人的,对这些人进行全面的分析,找出他们的需求;项目自身的定位,通过对市场的研究,结合项目的背景、先天条件、目标客户及区域内项目间的比较,确定项目的整体形象、文化内涵、项目档次、进而对项目的功能进行定位,包括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对功能进行系统策划,满足客户需要。市场定位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定位的目的,是使项目的规划设计、项目的销售具有一定购倾向性,吸引目标客户。目标市场的选择和定位通过目标市场是否符合企业自身的开发能力,目标市场是否符合企业自身营销能力,目标市场的选择是否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三个因素来衡量[17]。c房地产产品设计(B33)。一个项目的规划设计及建筑方案的形成,要求制定者既要懂得市场,有丰富的房地产销售经验,对买家非常了解,对个人居住生活中的行为规律、喜好,社交特点非常了解,同时又要掌握建筑语言和专业知识,而这样的人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所以规划设计和方案的形成,需要由房地产发展商和专业建筑设计师共同进行。建筑设计的要求应当是具体而详细的,在建筑上每一部分应考虑哪些因素,应该表现什么,项目要赋予的特色是什么,功能是什么,这些特色和功能如何体现,只有这个项目的开发者心中有数。设计师只是负责设计出符合发展商要求的建筑,但如果发展商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他就无所适从,只能设计一个大众化的、毫无特色的方案。因为只有发展商才清楚项目的定位,区域的环境,楼盘的特色和卖点以及成本控制的限度。再高明的设计者,如果没有对他提出项目的市场定位,没有提出具体的设计要求,那么他只能按以往的经验和猜测来设计,很难符合要求。建筑规划及设计要求,往往为项目所有的优势打下了伏笔,做好了准备。房地产产品设计通过小区规划是否满足目标客户的需要,房屋户型是否满足客户需要,物业管理服务是否满足客户需要这三个因素来衡量[18]。
一是中小型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型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并不分离,企业的投资人也就是企业的管理者。而这些企业经营者往往文化程度较低,对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理念认识不全面,只把技术、销售部门作为管理重点。二是目前我国的中小型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较高的综合素质,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这些中小型企业的管理者为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更倾向于采用家族式管理,这些由管理者家属组成的财务管理团队一般缺乏专业知识和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很多中小型房地产企业的管理者不关注财务管理工作,不重视人才选拔和培养。三是财务管理的职能主要包括预测、控制、决策等,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职能作用,有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提升企业效益。但是,我国的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并未能有效发挥财务管理的积极作用,导致企业的寿命较短。其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企业的管理者专业知识有限,对财务管理工作没有提出严格的要求,致使这方面工作比较混乱;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相关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导致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较低。四是中小型房地产企业由于资金有限、规模较小而面临融资难的问题,为解决资金需求,有些企业在没有充分了解投资前景和自身偿还能力的情况下不惜举借高利贷,导致企业面临很大的财务风险,一旦企业无法按期偿还利息,就会面临破产清算的威胁。
二、加快中小型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转型的对策
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中小型房地产企业的管理者应该积极采取措施,促进企业的财务管理转型,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保障。
(一)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战略意识
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为相关利益者做出正确决策提供有效信息,而管理层的决策决定了一个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因此,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应该提高自身的财务战略意识,以企业的发展目标作为最终目标,在此前提下,向决策人员提供相关信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二)参与投资决策,控制投资节奏
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财务决策,是指企业在面对多个投资项目时,通过合理预测,计算这些项目的净现值、内含报酬率等指标,与企业的必要报酬率对比,并选择净现值大于零或者投资报酬率高于企业使用资金的资金成本的项目。
(三)拓展融资渠道,控制资金成本
中小型房地产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一方面能够解决企业的资金需要,另一方面有利于企业与其他房地产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同时,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时要确定适合企业的资本结构,并在维持企业资本结构的基础上进行融资,以避免企业因融资成本过高导致破产。
三、结束语
关键词:食品企业 检验室 现状分析 建议
一、小型食品企业检验室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企业对检验工作不够重视
通过检查,我们发现,一些企业的领导只注重产品的销量和企业的经济收入,但很少重视产品的真正质量和自己企业检验的结果。企业领导认为,产品的生产条件、工艺、人员没有改变,凭借经验,产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应该都是合格的。殊不知,其实我们的检验室除了对产品质量出厂把关外,还可以检验我们的原辅材料,可以为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以小麦粉为例,GB13355要求的水分值是≤14.0%,也就是说每100g小麦粉中的水分不得超过14g,那么我们把水分分别控制到13.5和14.0(声明:不会影响产品质量),虽然只相差0.5,但若以20000kg计算,就相差1000kg。等于把1000kg的水当面买,乘以单价,利润就会相差很多。
2、检验人员综合素质偏低
《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审查通则》6.2 1.规定:企业应具有独立行使权力的质量检验机构和专职检验人员,并具有相应检验资格和能力。从辖区内食品生产企业检验人员的状况看:目前大专以上只占38%,所学专业与食品检验有关的只占27%;难以满足检验工作的需要,能运用法规标准、检验结果、提出质量改进意见的检验人员更是少之又少。部分食品企业在申请食品生产许可证时购买了审查细则中要求的检验设备,也培训了检验人员,取得对应产品的检验资格,现场审查时应付了检验考核。但等到生产许可证颁发之后,大多企业并不能做到对自己的产品批批进行检验,有的两三批只检验一次,产品已经出厂销售了,企业并不知道产品的质量状况是否符合标准要求;甚至有的检验室形同虚设,检测设备上的尘土蒙一层。到企业去检验,检验室无蒸馏水,做蛋白质、二氧化硫的企业无上下水、检验员不会使用高压灭菌锅、菌落总数稀释度错误的现象时有发生。
3.检验结果及运用不理想。
部分食品企业检验人员不到位、独立性差,出现“检不了”和“检而不用”的状况。甚至任意取消检验环节,擅自处置检验结果,将不合格产品放行出厂。 还有的企业检验人员很少动手做试验,凭借经验数据推测检验过程数字,有的直接把前面的数据抄到后面的批次产品原始记录上来,蒙混过关,给产品质量造成很大隐患。
4、检验人员数量配置不到位
QS考核细则要求,食品生产企业需独立配备专职的检验人员。而某些中小企业为应对QS考核,临时聘用兼职检验员,但在考核通过后,不再与检验人员续约。导致出现有设备无检验员,检验室形同虚设的情况。对于季节性特征比较明显的年糕、月饼等生产小企业。通常都不配备专职检验员,而是在需要时,临时聘用兼职检验员。因此在任务繁重、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会发生实际未检、编造记录、应付了事的情况。
5.缺乏必备检测能力。
检查表明,54%以上企业没有必备检测仪器设备,食品生产加工质量控制主要依赖个人感官和经验判断进行控制,原材料进厂不检测,食品未经检验就出厂销售,食品质量安全得不到保证。有少数企业虽然拥有检测仪器,但由于对质量工作重视、认识程度不够,以及企业内部缺少专业检验技术人员,没有有效开展检验检测,内设检验机构形同虚设。
6.政府监管存在真空环节。
政府对食品监管过于注重结果监管,从而忽视了对食品生产、检验过程的全方位监管。在监督后处理上还存在重处罚轻帮扶的现象,企业产品质量不稳定,常常因产品不合格被查处,主因是企业内部质量控制,尤其是检验环节出问题造成的。间接反映监管部门在深入企业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帮助企业提高管理能力水平尚有欠缺
二、小型食品检验室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针对食品生产企业检验人员配备不到位、整体素质偏低、从业秩序欠规范、检验结果及运用不理想的问题,作为政府监管部门,要严格按照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的要求,积极寻求新的工作思路和监管模式,在落实企业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基础上,找准食品生产企业检验人员科学管理与落实出厂检验的关键点,为根本上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奠定坚实的基础。
1、精心组织培训,分类施教,努力提高检验人员业务水平。面对各检验人员参差不齐的业务水平以及面临的检验知识更新的需要,质监部门应定期为食品生产企业检验人员举办分类别分层次的教育培训。一是基础培训。以基层局食品安全监管科室和质检机构派员集中培训为主要形式,以食品生产企业相关的法律、标准以及检验方法等为主要内容,通过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式,使企业检验人员基本具备独立上岗的能力;二是专项培训。针对食品检验方法、标准、试剂不断更新的现状,适时对检验人员进行检验知识更新培训,提高应对新情况的能力;三是交流培训。组织检验人员对平时检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将其中的共性问题提请检验机构专家进行解答,将平时工作中碰到的业务难题通过交流共同商讨解决办法。在外请专家进行集中交流培训的同时,基层局应注重从辖区注册检验人员
2.推行检验人员报备制度,对检验人员统一管理。按照切合实际、严谨认真的原则,对区域食品生产企业的检验人员数量、文化程度、专业技能、薪酬水平、培训状况等进行分类登记,统一纳入质监局的管理中。通过该报备制度,监管人员能便捷准确地了解每个食品生产企业检验人员的基本情况,进而掌握辖区内检验人员队伍总体素质状况,为有针对性地管理和监督提供依据。报备制度的另一项显著作用是积极发挥在册检验人员的能动性,使之成为食品安全监管的顺风耳、千里眼。监管部门通过与检验人员进行联系与沟通,掌握一线检验情况。明确检验人员在出厂检验过程中发现严重的食品安全事故或隐患时,应积极履行向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报告事故情况的义务。
3.引导检验人员区域共享,合理配置检验人员资源。尝试在中小食品企业中推行检验人员区域兼职制度。该制度采取同行业、同区域、同专业的形式,辖区内注册检验人员可根据自身专业同时兼任本区域同行业食品企业的检验员,完成兼职企业的食品检验工作。检验人员区域兼职制度原则上要求检验人员对于各企业检验任务能合理统筹安排,进行批批产品不间断、不漏批次的检验。为了保障区域兼职制度的顺利持续实施,有条件的企业要与兼职检验人员签订兼职劳动合同,通过劳动合同这一法律契约方式,明确双方责任和检验人员薪酬等事宜。这样检验人员与聘用企业可以形成较为稳定的聘用关系,有利地保证了企业产品质量长期稳定的监控。从试点情况来看,区域兼职制度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实现了检验人员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了企业出厂检验工作的有效开展,降低了企业的用人成本,提高了检验人员的收入以及工作的积极性。
严新民会长充分肯定了协会一年来的工作。他说,一年来协会围绕中心任务,积极发挥参谋和助手作用,深入开展企业安全协作组活动,在开展安全学术研讨和咨询服务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为企业提供了有效的服务。他强调在新一年的工作中要继续发挥协会的人才优势,努力为全市安全生产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市安监局局长李寿发在会上作了讲话。他就当前安全生产工作谈了五点意见:(一)增强信心,形成工作合力;(二)打好基础,抓好内部管理;(三)立足创新,构建长效机制;(四)强化监管,厉行责任追究;(五)衡保安全,严防事故发生。他要求各级、各部门、各企业要认真贯彻国务院、省、市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重要部署,以遏制重特大事故为重点,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大力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严肃查处各类安全事故,认真做好矿山和危化品企业的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颁证工作,努力为三明市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三明市安监局)
福建省委托乡镇(街道)行使部分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权
【本刊讯】为进一步体现“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的安全生产管理理念,日前,福建省人民政府下文批复:同意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省政府法制办公室关于委托乡镇(街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行使部分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行政执法权的请示,明确委托执法权限为:
一是对辖区范围内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进行监督检查;二是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对事故隐患及时整改;三是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予以纠正或整改;四是按简易程序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至此;乡镇(街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从法理上解决了有责无权的问题,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三明市旅游局举办旅游事故应急求援预案编制培训班
【本刊讯】日前,三明市旅游局举办全市旅游企事业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及安全管理实务培训班,省旅游质监所、省劳保科研所i市旅游局、市安监局、市保险公司、市消防支队等单位的资深专家莅临授课,参训人员认真系统的学习了旅游危险源辨识、安全事故的评价与控制、旅游企业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技术等安全管理实务,还参加了市消防支队组织的现场模拟灭火演练。通过两天系统的理论培训和实战消防演习,全体参训人员熟练掌握了旅游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与安全防范技巧,提高辨识旅游重大危险源、风险评价与消防监控能力为旅游企业单位建立健全应急救援体制和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方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市12个各县(市、区)旅游局和星级饭店、旅行社、风景区、旅游车队、游船公司、旅游商品生产厂家分管安全工作领导及全管理人员共100多人参加了培训。(三明市安监局)
厦门市统一校车标识
为进一步力加强校车交通安全管理;营造良好的校园道路交通安全环境,从源头上预防校车交通事故,3月9日;厦门市教育局、市交警支队、市安监局、市道路运输管理处在杏林英才学校联合举行厦门市校车统一标识工作现场会。统十校车的安全标识和颜色在全国尚属首次。
目前,厦门市共有各类校车220辆,平均每天接送学生5564人次。中小学、幼儿园;校车数量还在不断增多,但校车的安全状况却不尽人意。使用过期;超过正常检测日期车辆等情况时有发生;校车驾驶员素质也令人堪忧。
厦门市安全监管局邱天胜副局长指出,厦门率先在国内统一校车安全标识和颜色是对校车安全工作一个全新而大胆的尝试。这些校车不仅从感观上明确了自身职能,又便于群众辨识,有利于交通、运输等部门的管理,为校车出行提供了安全保障。这是为广大中小学师生做的一件大好事,也是构建“平安厦门”的一项重要举措。(厦门市安监局)
海沦:再度查获翔大公司非法储存危化品
4月5日下午,安监部门接到群众举报,海沧新大街1号有一非法储存危化品窝点,市、区安监部门人员立即赶到报案现场,发现在一处肋0多平方米的场所内,几十个油漆桶横七竖八地“躺”着,里面装着甲苯;二甲苯、丙酮、丁酮等危化品,仓管员正在悠然自得地抽烟,安全意识极为薄弱,不禁让人捏了一把汗。据执法人员调查,系厦门翔太贺易有限公司在此非法储存74桶易燃易爆危化品,这个场所电器未采取防爆措施,消防设施匮乏,未经安全评价,不具备安全储存危险化学品的条件,且该公司屡教不改。就在今年2月20口,该公司同样在这个地方非法储存了132吨危化品,这是近年来厦门市查到的最大宗非法储存危险化学品案件。时隔一个多月,翔大公司又“卷土重来”,再次将74桶危化品隐匿于此。翔大公司作为已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经营单位,明知故犯,情节严重,安监部门将立:案进行调查,进一步查处,并立即;将危化品转运到专:用仓库。(海沧区监局)
城厢区:联合执法突出“五个重点”
为切实加强重点领域和行业的安全管理,城厢区政府把4月份确定为集中开展安全生产“联合执法月”,出对五个重点开展联合执法,一是道路交通由交警大队牵头,区交通局、农业局等部门配合,重点查处拼装车、农用车非法载客营运及超载、超速等违章行为二是消防安全由消防大队牵头,区经贸、工商、建设等部门配合,重点督促重大隐患整改,打击取缔城乡结合部“三合一”场所;三是危险化学品:由区安监局牵头,区经贸、工商、农业、教育等部门配合,重点对存在隐患的危化品生产性及销售企业、农药等剧销售网点、学校实验室进行整治四是非煤矿山:由区国土资源分局牵头,区安监、工商、公安等部门配合,重点打击查处无证非法及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开;采;五是烟花爆竹及民爆物品:由区公安分局牵头,区安监、供销社、工商等部门配合,重点查清各储存点,各类库存危险物品的安全防范工作。(城厢区安监局)
武夷山: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活动日”
4月3日,武夷山市实验小学举行了以“关注安全、珍爱生;命”为主题的“交通安全教育活动日”启动仪式,在校2000多名学生参加了由交通民警引领示范的“做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文明人”宣传仪式和签字活动,并通过上交通安全课、观看宣传录相、征文演讲、专题版报竞赛等多种形式,培养和强化学生交通安全意识,提高学生自我防范能力,努力打造平安校园。(武夷山市安监局)
南平:依法关闭21家非煤矿山企业
截至今年3月31日止,南平市严格按照国务院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抓好今冬明春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依法对处于禁采区内、破坏生态资源环境、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2005年底逾期朱申请安全生产许可证等2l家非煤矿山企业(其中:延平5家,邵武4家,建瓯7家,武夷山、顺昌各2家,政和1家)实施取缔关闭,并由当地政府下达取缔关闭通知书,相关部门吊销有关证照,公安部门清缴和停止供应民爆物品,电力部门停止供电等措施。(南平安监局)
【关键词】建筑工程;成本管理;造价;问题;措施
一、房屋建筑的工程造价成本控制
在房屋建筑的施工中的成本控制主要是针对其中的一些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相应控制进行的从整体上把握其他的控制原则。这样,保证最终的控制流程,毕业论文并把整体的控制要素进行相应的分析与调控,保证在整体的房屋建筑工程上进行相应的调整与控制,利用工程造价的成本控制,减少消耗,保障整体的利益整合。在工程造价管理上有些工程的调控原则的分析不一致,各个部门划分的职能与责任不清晰导致项目的开支的数额以及利用度不合理造成的一些资金的浪费。为了实现在资金控制上的全面性,需要在整体上加强对质量的调控工作,这样能从整体上控制费用的变动,从成本控制上来加强整体的控制意识,附加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去。
另外,从整体上加强员工的整体素质化管理,保证降低成本的最低绝对数,实现相对的节约,从经济效益出发,来取得更大的成果。
二、建筑工程造价成本管理中的问题
1.造价管理认识上存在问题
由于施工造价管理中对于成本的管理相应都存在一定的误区,不仅是在加强成本管控的一方面,还是在整体的成本调控上,各个部门的相区别而导致的。管钱的只负责账目,材料采购部只是对材料的购买使用负责,不负责钱的问题,这样在表面上,大家各部门分工较为合理,但从整体上来控制成本的管理责任并不在各个部门之中。企业不仅要自爱施工的各个工序上来调整部门之间的关联性,还要全面的改善各部门员工的责任意识,达到分工协作,企业的利益最大化才是最重要的。
2.在成本预算上缺乏分析与控制
就目前来看,大多数的建筑施工企业都没有对成本进行分析,往往在施工前做简单的预算,在施工的进行中缺很少对成本的核算标注清楚,在工程完工后,又急着到下一项的施工,因此,成本的分析以及价格的控制是一笔糊涂账。施工企业的盈亏状况以及钱到底用到哪了,都缺乏一定的成本分析资料作为依据,因此,也无法对下一个项目的造价控制给予帮助。
3.造价管理缺乏体制化
不少的成本核算都是在施工进入到首位阶段才进行的核算,而在体制管控上缺乏科学的责权结合的整体费用,这也在制约当前建筑工程行业的整体发展速度。若是一直没有明确的体制化管理的控制分析,来确保工程的整体的调整,将工程造价的程序明确化,从而在根本上提供企业的整体的施工控制效益。
4.检验审核能力薄弱
对于整体的成本控制,主要是从施工成本控制中的成本管理建筑工程管理论文的效果来确定的。若在材料采购上加强企业的整体的财务管理,并对施工中的消耗进行控制与调整,尤其是材料的“跑、冒、滴、漏”现象严重的,都要及时的进行制止,保证材料的整体性管控。材料机械的运用过程中的材料的整体消耗以及对于施工过程中的物资调动的口供纸都是针对工程的造价管理中所涉及到的东西,因此,加强造价的审核与控制,将造价行业的发展更加美好。
三、改善造价控制的有效措施
1.加强造价管控的分析
在建筑工程中,对于企业的整体调控都是依据企业的相应的控制进行的。根据项目的招投标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硕士论文范文保证企业的整体的调控分析,最终将企业的成本的小号的目标防治在所有的计划之上,都以完成企业的整体规划的目标为宜。加强整体的规划,造价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控与分析,完善资金来源,保证建筑施工的整体的资金消耗有所依据。
2.完善造价细则
从整体上要加强造价管理目标的调整与控制,完善成本管理体系,最终保证成本控制的只能怪题的调整工作的进行。根据工程的施工特点,从施工技术以及施工定额核算进行相应的调整,把握实施中的其他一些管理制度的细则,从施工技术设计进行分析,最终结合先进的技术调整工作进行控制,合理的安排施工方案的工序进行程度,这样工程造价的整体的实施性都会以一种整体方式进行施工性调整。
3.坚持计划性调整工作的实施
强化定额控制,按照科学的生产方式进行调整,避免因为工程成本的制约而出现认为的失控。在工程杂家管理中由于施工中的每一项都要进行考虑,最终保证资金的整体调控的分析,做好工种的分配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质量,减少工资最终达到减低劳动成本的需要。从根本上减少资金的消耗,来提高工程造价的有效性。运用有效地体制而对施工的造价管理进行相应的调整,执行一些关于公路造价管控的体制,作为工程造价管理的依据,因此,加强施工组织内部的整体调控措施,并将整体的资金控制情况,最终将整体的资金控制调整好,改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
4.加强资金的流向控制分析
在施工结束后,对于企业的整体调整工作进行相应的分析,保证竣工结算以及工程款的回收,对于企业的整体的调控进行相应的控制分析,最终保证企业的整体控制。将账目表以及项目成本计划表进行统和的分析,最终达到调整企业的工程造价的管理的一系列费用控制。在加强施工的整体的企业调整进行分析,最终防治施工企业内部的费用实施工作的汇总,从整体上加强造价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5.加强造价的审核
工作施工企业的造价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设计的方面比较多,不同的项目管理对于造价的管控要求也不一样,所以在激烈的竞争中,如何把握造价管理队伍的控制,是一项艰巨的事情。对于造价工作进行相应的审核,保证造价的整体的调整性。
四、结语
综上,加强建筑施工的造价管理工作,不仅仅要在施工中的质量、人员、费用以及其他的调整性工作的实施进行分析,还要将造价管控工作进行相应的管控,最终能完善建筑施工的费用整体性实施。
参考文献
[1]刘泳,郝光普,陈铁军.如何控制建筑造价[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6).
关键词:中小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生产培训
自2002年《中国人民共和国安全生法》颁布以来,我国不断在法律层面加强企业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要求,并先后颁布了《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企业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以下简称安管人员)的在安全生产方面的职责及能力。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推动下,我国企业负责人及安管人员的安全生产素质明显提高,但民营中小企业的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不容乐观[1、2]。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强,从业人员素质相对较低,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不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人力投入不足,容易成为安全生产事故的重灾区[3]。中小企业负责人及安管人员作为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最基层的人员,是我国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中数量最庞大、作用最直接、最重要的安全管理力量[4],因此如何做好中小企业负责人及安管人员,尤其是安管人员的培训是当前安全生产培训领域一个重要的课题,有待于更多的研究和探索。
文章以广东省地区中小企业为例,从企业安管人员的组成、特征出发,结合成人教育的规律,初步探讨中小企业安管人员培训方法及技术要点难点。
1 中小企业安管人员队伍建设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地区借助地理位置及国家、地方优惠政策的优势,吸引大量民营中小企业入驻,经济发展迅速。由于国家安全生产政策不完善,以及企业本身管理体制不完善、安全生产理念欠缺,导致在过去年十几年间,中小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投入远跟不上企业发展壮大的步伐,安全生产事故频发[5]。为解决中小企业安全生产“无人管、不会管”的问题,广东省于2002年出台《广东省安全生产条例》,规定生产经营单位须按要求设备安全生产管理机构;2003年颁发《广东省注册安全主任管理规定》,规定生产经营单位须按要求聘用注册安全主任,其中少于50人的一般性企业可聘任兼职的注册安全主任;同时明确注册安全主任的基本条件,权利、义务及相关职责;2006年颁布实施的《广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实施细则》明确了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安全主任的人员定位、能力要求、职责、权利及义务等。上述三项政策的颁布,从制度上保证了中小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管理队伍的建设。根据上述法规,广东地区的企业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必须经有资质的单位培训、通过考核取得由培训或考核部门颁发的合格证书(分别为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培训合格证书、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合格证书);安全主任的最低要求是具有高中(或同等)学历,在生产经营单位工作满三年。
据统计,截至2006年,广东省已培养了约12万名安全主任,初步建立起一支以安全主任为主体的企业安管人员队伍。根据调查,广东地区企业安管队伍有如下特点:一是,广州、深圳、珠海、佛山等经济较发达城市的企业安管人员以大专及以上学历为主,占比为50%左右;其他地区企业安管人员以高中学历为主,比例在50%以上。二是,企业安管人员以中青年为主,30到40岁的安管人员所占的比例最高,达到了37%。三是,企业安管人员大多不具备安全专业背景,从业年限较短,经验较欠缺。四是,从企业内部管理体制上看,企业往往倾向于派遣满足安全主任条件下限的人员参加培训,而不愿配置更高层次的人才担当安全主任[4]。
综合文献资料及实际调查分析,自《广东省安全生产条例》、《广东省注册安全主任管理规定》颁布以来,广东地区企业安管队伍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从整体上看,目前广东地区中小企业安管人员(以安全主任为代表)学历呈中等偏下水平,其中以高中及同等学历人员所占比例最高;企业安管人员缺乏专业教育背景,工作经验不丰富。此外,中小企业对安全生产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在安管队伍建设上的人才投入不足。
2 中小企业安管人员安全生产培训现状
2.1 培训内容
企业安管人员培训有统一的教学和考核大纲要求,培训内容较为固定,可调整的空间较小。《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等分别对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的能力、职责与义务作了规定,要求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具备与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根据规定,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国家、地方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等;安全管理技术、职业卫生知识;企业应急管理、应急救援等多方面。对中小企业负责人、安管人员的培训内容及目标为:通过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培训,使学员掌握国家、广东省主要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具有强烈的安全意识、了解国家、地方政策法规;实施现代安全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培训,使学员具备组织制定单位安全管理制度、组织进行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有关安全生产检查和组织拟定隐患整改措施、进行事故管理、组织制定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危险源管理等能力。通过安全生产培训,企业安管人员人员能获得具备担任中小企业安全主任工作的能力,能解决中小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与技术问题。培训按照国家或地方统一的教学大纲设计课程,同时也结合当年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政策等作适当调整。
2.2 培训及考核形式
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培训工作的决定安委》(〔2012〕10号)完善安全生产培训教考分离制度的规定,企业安管人员的培训、考核一般由两个不同的机构分别组织实施,这样保证了教学考核的公平、公正,提高了教学效率。
安全生产培训按培训分为新增人员培训及继续教育。广东地区企业负责人、企业管理人员及安全主任培训主要采取集中授课、或网络培训的形式,其中安全主任新增人员培训必须集中授课,其它可采取网络培训形式。集中授课一般由安全生产产业协会、或安全生产监管部门下属事业单位组织教员实施,培训教员由已取得安全生产教员资格证、在消防、危化品管理、安全监督、职卫防控等各个领域从事安全生产工作,具有丰富安全生产经验的人员担任。教员根据所教课程的教学大纲制作PPT讲义,主要以讲授方式进行。课程中一般也会加入小组讨论、视频播放、案例分析及讨论等方式。培训完成后,由考核部门依据题库统一命题,采取闭卷形式对考生进行考查,达到合格分数要求的考生给予颁发合格证书。根据规定,广东省企业主要负责人、企业管理人员及安全主任采取年审制度,持证人员须在获证的次年开始,每年参加当地相关部门组织的继续教育并完成规定学时、通过考核,三年内未参加通过年审者取消其合格证。
2.3 培训效果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广东地区大力推进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力度,加强对企业主要负责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安全主任培训、考核的管理,培养了大批重视安全、具备安全管理能力的负责人及管理人员,为整个地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中坚力量,为安全生产形势好转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4]。
但同时,企业负责人及安管人员培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覆盖面仍然不足。企业安管人员安全培训是国家规定的强制性安全生产资格培训,在当前国家和地方政府重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不断加强安全生产执法力度的形势下,企业安管人员培训已能覆盖部分正规企业。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执法力度依然有限,加之中小企业人员结构简单、缺少安全生产专职人员、人员流动性大等原因,仍存在部分中小企业无专职安管人员的情况,因此企业安管人员培训的覆盖面须进一步扩展。
二是安全生产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6~8]。安全生产涉及各行各业,安全科技的发展,生产条件的复杂化、生产集约化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通用性的教学大纲难以满足不同学员的需求。
三是培训形式单一、培训手段较为落后[6~8]。目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沿袭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师讲,学员听”,培训形式单一,手段落后,缺乏趣味性及吸引力,导致部分学员受教效果差。
3 中小企业安管人员安全生产培训改进措施探讨
3.1 成人教育规律探讨
成人具有学习目的性强、主动学习意识高,实践能力强但理论知识相对贫乏,思维能力较强但记忆力较差,自制能力较强但思想自由松散等特点[9、10]。成人学员的特点在安全生产培训中尤其明显,不管是企业负责人还是安管人员,大多在企业从事具体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他们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且已形成自我的安全管理理念;他们大多带着在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参加培训,具有很强的目的性。成人学员的特点要求教员本身须具有较强的理论及实践能力,强烈的责任心,密切关注自己所用教学方法所产生的效果,注意通过学员、用人单位等各种渠道收集反馈信息,把发现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2 改进措施探讨
针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成人教育培训规律特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培训,提升培训质量。
一是分类培训。根据学员特征及类型分班培训,提高教学内容及手段的针对性。即因材施教,根据不同企业类型、不同人员进行分班,针对不同班别学员的类型及特征,有区别选择对应的教学内容及手段对他们进行不同的教育和培训。
培训前要充分了解和掌握不同培训对象的行业类别、岗位层次以及实际岗位操作特点,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结合不同企业生产实际,确定不同培训对象的培训内容。这样针对不同学员,区别对待,合理确定培训内容,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因需施教,因人施教,以增强安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安全培训手段必须灵活。不断探索新的培训方式,努力开创丰富多样、灵活多变,集知识性、趣味性、生动性于一体的培训方法,从而提高学员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可以通过事故分析、现身说法等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研讨教学。可以通过结合学员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实际情况,开展实例分析或小组讨论,从而提高学员参与课程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方胜军.一般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的研究和探索[J].现代企业管理,2014(10):32-33.
[2]肖雅妮,黄志雄,黄绍斌,等.广东地区制造业工人职业安全态度与安全生产行为[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2,29(7):424-429.
[3]冯雅宏.伤亡事故多,职业危害重-民营中小企业成安全生产“重灾区”[N].人民政协报,2006,B01.
[4]颜伟文,张文海,王磊,等.关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素质现状及其培训的建议[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16(10):51-55.
[5]范银华.2006年国际安全生产培训研讨会议论文6套[Z].
[6]曹国伟.如何提升安全生产培训水平[J].管理论坛,2012,340:62.
[7]王建平.实现安全生产形势好转根本在于培训教育[J].安全,2013,8:58-59.
[8]王丽华.浅谈安全生产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民营科技,2011,3.
关键词:EPC总承包风险风险管理
2014年,国际原子能机构预测,未来10年,除中国外全球约有60至70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开工建设。美、俄、法、日、韩等核电大国纷纷瞄准国际市场,把核电出口作为国家战略,带动国内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我国已经把核电“走出去”升格为国家战略,将核电“走出去”作为中国与潜在核电输入国双边政治、经济交往的重要议题。
核电出口项目EPC总承包是当前在国际上广泛采用的一种方式,俄罗斯、法国、韩国等国的核电出口都采用这样的方式。EPC是英文Engineering 、Procurement 和Construction 的缩写。即工程总承包企业按照合同约定,承担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服务等工作,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核电工程项目具有技术含量高、项目周期长、投资巨大等特点,在EPC总承包模式下,核电工程项目的大部分风险实际上是由总承包商承担的。这就需要核电总承包商不断探索和分析EPC总承包模式下所面临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一、核电出口EPC模式的特点
核电出口项目EPC总承包的特点如下:
①较其他模式合同总价更接近于固定总价合同,通常不容许工期进行调整延期,合同金额较大,承建周期长,技术复杂。业主将管理风险转移给总承包商。各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都由总承包商负责协调管理。
②承包商报价通常高于DBB(Design-Bid-Build)模式报价,总承包商可以获得更多的获益机会,但同时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风险。
③EPC模式交易成本低,对于业主而言大量工程交易成本转嫁给了总承包商。
二、核电出口EPC总承包模式面临的风险分析
核电出口项目EPC总承包的特点决定总承包商需要承担绝大部分的风险。按照核电出口项目的进展时序,从项目的策划到移交的各个阶段所面临的风险特点分析如下:
1.项目策划阶段所涉及的风险
①目标国国情,国家信贷评级情况;②电力行业前景,行业竞争环境情况;③厂址及周边情况;④投资回报率情况。
2.项目投标阶段所涉及的风险
①信息来源渠道和政府落实项目情况;②当地人情况;③工程所在国劳务和施工机具以及材料价格情况;④决策风险、竞争对手情况。
3.合同签署阶段所涉及的风险
①合同所涉及的法律法规标准;②汇率;③合同的违约赔偿;④合同的保证期;⑤总承包商的总则上限;⑥合同中规定的不可抗力;
4.工程设计阶段所涉及的风险
①技术质量标准;②一级进度计划;③工程概算;④设计接口资料。
5.设备采购阶段所涉及的风险
①采购分包划分;②招评标;③供应商资质;④设备制造。
6.施工阶段所涉及的风险
①土建施工;②安装施工;③大件运输;④物资管理。
7.调试阶段所涉及的风险
①启动调试和调试许可;②核安全;③失效及腐蚀;
(4)人员及环境。
8.移交阶段所涉及的风险
①隔离移交;②维修移交;③临时运行移交。
三、核电出口EPC总承包风险管理措施
对核电出口EPC总承包核电工程来说,总目标是确定的,即按时建成技术满足合同要求、成本符合预算、能够长期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的核电厂,并交付业主进行电站运行。针对核电出口项目EPC总承包的风险特点,可以通过加强以下风险管理措施,达到上述目标。
1.加强项目开发阶段风险评估
核电出口项目开发阶段,应重点对项目所在国环境、市场、融资、技术、厂址的选择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影响进行风险分析与评估。通过调研对风险进行识别、分析、评级,确定项目风险的承受度,制定相应的风险回避、风险转移和风险控制的管理策略和措施。
2.加强合同风险的管理
合同规定是日后双方解决争议、提供索赔依据的最高准则。
在合同签订阶段应组织商务和专业人员查找相应文件中的缺陷,有疑义的方面要求业主给予书面澄清,或在报价中予以考虑,从而规避风险。
合同风险的管理重点包括以下等几方面:
合同工作范围条款。核电EPC总承包工程范围要求的技术性强,必须明确工程范围,注意承包商的责任范围与业主的责任范围。
合同价款。①注意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以及承包商和业主对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的分担办法。(2)合同中要明确规定总承包商的违约金支付上限。(3)注意合同价款的调整办法以及支付方式。
合同涉及的法律条款和争议解决条款。①明确合同中所涉及的法律和标准的基准时间,对于合同执行期间出现涉及合同执行的法律和标准的更新,在合同中应明确调整合同价格和进度的方法。(2)总承包商与业主之间争议通常采用仲裁的方式,在合同中应规定仲裁遵守的章程以及仲裁地点、语言和费用支付等。
合同保险条款。海外核电工程项目通过购买保险方法从而进行风险转移[4],其中包括建筑安装工程一切险、第三者责任险、货运保险、工程延误险、雇主责任保险、核物质损失保险和核第三者责任保险。总承包商应与业主合理划分保险购买责任。
不可抗力条款。EPC总承包合同中应明确对不可抗力的定义及后果对合同执行的影响补偿,特别是对工程进度的延长要求以及责任免除的要求。
3.加强设计、采购等阶段风险管理
工程设计阶段。设计阶段的风险[2]包括设计产品(核电站机组文件图纸)以及设计管理的风险。核电站设计文件要确定项目的目标,技术和质量要求、以及进度里程碑和工程概算。加强设计质量、进度和设计接口的管理。
设备采购阶段。设备采购主要包括设备采购、施工采购和服务采购。其中设备采购和施工采购尤为重要。采购物项的质量,是核电厂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的决定性因素,其交货进度是工程总进度的关键,价格是核电工程总费用的主要组成部分。作为EPC总承包商应在采购招评标、供应商资质以及设备管理等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进行监督管理,保证设备质量。
项目建设阶段。项目建设阶段可分为土建施工和安装施工,施工前的施工准备是风险控制的重点。做好前期施工准备工作尤为关键。土建施工和安装施工要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规定施工,加强对不符合项的管理。
调试阶段。核电机组调试阶段风险管理目标是防范核安全和工业安全风险,控制重点是加强人员的培训和授权上岗,消防、边界、设备事故风险等。
移交阶段风险。移交风险是工程人员和生产人员交叉作业的阶段,关键控制点包括接口、职责划分,设备保养,设备事故风险,核安全责任等进行控制,风险控制的重点是移交的组织管理和遗留项处理。
4.加强对分包商以及内部的协调和管理
对分包商的管理。①对于设计分包商,首先要编制各类设计和质保管理程序,规范各分包商的工作;其次要在组织上和人力配备上加强控制和管理力度;更重要的是对分包商设计成果的质量和进度加强管理,主要包括重要的设计方案确定、进度计划和设计接换的跟踪检查、设计质量审查、任务完成工作统计等,充分利用进度和质量管理工具,对设计分包商进行的跟踪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沟通解决。②对现场施工分包商,设置现场施工管理部门,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管理力度,同时还要加强现场与设计部门间的沟通和协调,加快对现场问题的响应和处理速度;此外还应定期召开施工现场与设计部门之间的沟通会。
对设计与采购的协调和管理。加强设计及采购之间配合管理。设计分包商提出设备采购要求和设备技术规格书,由采购部门负责招标采购,并督促设备厂家提供设备资料作为设计的输入条件。其中供货商的设备资料对于设计进展具有重要影响,如果不能及时固化和提交将直接导致设计文件缺少上游条件而无法完成。这是设计的关键环节,因此需要设计与采购之间密切合作、积极配合,这对于本项目的进展和质量至关重要。
5.加强规划进度管理
进度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点之一。核电工程的进度管理是分级管理、层层细化。对于设计、采购、施工、调试进度,各相关部门一方面要做到工作逐层细化,将具体工作逐级落实以确保实施;另一方面还要科学合理安排各方面接口关系,互相配合和协调。在进度计划明确后,各部门应加强跟踪管理,尤其要加强事前预警和控制,争取及时发现风险和问题并及时解决,减少其对进度的影响和压力。
6.以可靠和安全为原则谨慎对待技术改进
对于设计改进尤其是重大改进,必须严格强调质保流程管理,从改进方案确定、实施、设计审查和技术把关等各阶段加强管理,保证改进的影响分析到位、改进的实施到位、改进的审查和把关到位,以确保技术改进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在设计改进的管理中应以保守谨慎的原则为基础。
展阶段的不同有侧重地配备人力,并形成相应激励机制。
7.强开发建立信息管理平台
建立项目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主要有风险指标管理、评估管理、应对措施管理、日常风险管理及知识库组成,主要功能包括对公司及部门历年风险指标的查询,年度风险评估和专项评估,日常风险指标、数据、风险事件的简报和查询等,做出相应应对所持,形成风险预警机制,为项目风险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手段和科学决策依据。
建立风险经验反馈信息平台。风险管理经验反馈是指对风险管理经验和教训进行有效管理、吸取和利用的过程。需要及时对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过程中产生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全面记录和保存,加以管理和保护,形成相应的知识库。
四、结语
本文对核电出口EPC总承包模式下的风险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EPC总承包模式下的核电出口,从总承包商到各分包商,都应强化风险意识,尤其要加强风险识别和预警。针对项目的实际情况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实施完善的、多方位的风险管理。从而提高出口核电项目抵抗风险的能力,风险管理是核电“走出去”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刘羽佳.浅谈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 .[期刊论文].《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3)
[2]李建民,陈志芳.EPC总承包模式下的分包商项目管理.[会议论文].2007年全国工业建设行业工程项目管理论坛
[3]孟宪海,赵启.EPC模式下业主和承包商的风险分担与应对[J].国际经济合作,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