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2 17:34:1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企业财务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电子商务作为当今时代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应用的主流,不仅带来技术革命,更直接促进了企业各方面的管理创新,提供了新的管理思想和模式。就企业财务方面而言,电子商务深刻地促进了现金管理的变革和优化。
一、企业现金构成项目发生了变化
传统环境下,现金主要是指库存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证存款、在途货币资金等。这些现金的表现形态实际上是由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体系的技术条件所决定的。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货币电子化已成为一个潮流。这一潮流对现金构成项目带来的最显著影响是货币现钞的使用将逐渐减少。此外,在途货币资金的形成与资金划转速度有关,是由于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信息反映不及时、交易处理速度过慢等原因造成的。然而,电子商务带来电子资金转账(EFT)、金融电子数据交换(FEDI)等先进技术,形成了国内自动票据清算的结算系统(ACH)和电汇系统,还构建起全球银行间金融传递网(SWIFT、)和全球银行间清算传递网(CHIPS),更准确、迅速地实现了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传递和资金划转。因此,随着电子商务先进技术的广泛运用,在途货币资金在企业现金项目的构成中的比重将大大降低,并逐步退出现金管理的范围。
二、企业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发生了变化
企业最佳现金持有量可以通过其持有成本决定。传统观点认为,企业持有现金的相关戚本包括机会戚本、管理成本和短缺成本,三项成本之和最小的现金持有量,就是最佳现金持有量。然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现金管理戚本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影响。其根本原因在于电子商务带来的货币电子化趋势。货币电子化实现之后,现钞这一现金构成的重要部分将退出历史舞台,企业将无须为现钞的保管及安全保障而发生资源的税费。因此,企业实施电子商务后,管理成本的重要性将逐步降低,企业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时,将更多地考虑机会成本和短缺成本因素。
三、现金收支管理策略发生了变化
一般而言,企业为提高其现金使用效率会从现金的收款和付款两方面下工夫。一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提前收款,如通过集中银行制度及锁箱制度来加速收款;另一方面,是利用一切可能推迟款项的支付,如除购、使用支票形式而非货币进行结算以推迟付款等。传统环境下,这些方法无疑是有效的。但是,随着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有些方法的作用将增强,而有些方法的作用将减弱甚至完全丧失。
1.电子付款方式将大大减少企业对现金浮游的利用与管理。现金浮游量的存在是因为现金在付款企业与收款企业之间的划转需要一定时间。这段时间的存在是由金融机构之间以及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联系的低效率引起的。随着电子商务的应用,互联网能够完成资金划拨信息的实时、高效传输,消除了现金浮桥的适用环境和条件。此外,随着电子付款方式日益普及,即在假设收款企业不必再迫于客观环境和条件而不得不接受票据为惟一可选择的付款方式的情况下,势必会要求采用更为直接、快捷的电子付款方式。因此,企业试图推迟支付以利用浮游的余地会变得更小,现金浮游量这一传统环境下提高现金使用效率的有效方法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将失去其作用。
2.从收款的角度看,电子付款方式的普及对企业是利大于弊。比如,传统收款策略下所采取的集中银行制度一般只适用于大型企业。具体做法是,除总部银行之外,按需要在各地设立多个收款中心,客户企业将支票直接交给最临近的各收款中心,由各收款中心再将款项汇往总部银行。集中银行制度能够加速款项的收回,但常常导致较高的现金交易费用,如收款中心设立费用、银行服务费用、补偿性余额的机会成本等。又如,锁箱系统是指企业在各地租借专用信箱,再委托当地银行收款的方法。锁箱系统免去了企业收取支票、内部处理及支票送存银行的手续,较之集中银行制度更加缩短了收款时间。但是,该方法同样存在费用较高的问题,并不具有普遍适用性。因此,在收款领域使用电子付款方式,将避免传统现金管理方法的高额费用,大大加速现金的回流速度,提高现金使用效率。
四、优化企业短期融资和短期投资
财务管理中,面对现金收入减少、季节性现金支出以及临时性现金短缺,可能需要以短期融资方式筹措现金或将有价证券变现;也有可能暂时产生大量现金收入,可用于归还贷款本息或进行短期投资。在传统现金管理中,由于各种资金信息的传递味及时,所发生的现金余缺较为突然,而且现金余缺数量、发生时点和延续期间的不确定性,还会导致资金的闲置浪费或者根本无法满足需要。而电子商务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实时现金管理,优化短期资金的运筹,降低资金筹集和使用成本,提高资金的运营效益。
例如,企业可以通过金融电子数据交换(FEDI),获得其所需要的实时、详尽的信息服务。实时性表现在企业可随时上网向银行查询并下载某时点的收款信息、付款信息及余额信息等。详尽性表现在大银行能向公司提供其所需要的一切存款信息FEDI可提供“余额报告”服务。企业通过查询“余额报告”,不仅可得到其银行分类账余额的信息,还可获取准确的可支用余额信息。因为,只有可支用余额才真正代表企业已获得的价值或可用于支付的价值,所以这一信息对企业现金流动的统筹安排至关重要。总之,电子商务带来的FEDI等先进技术的使用,能使公司实时、准确地确定现金多余或短缺的数量、发生时点和延续期间,恰当地安排借款,避免因提前、超期、超额借款所要承担的利息费用,准确地安排短期投资的方式、时间、数量,提高现金使用效益。
五、实行零现金余额管理
实现管理对象的零余额,是现金管理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许多企业财务管理部门一直努力希望实现的目标。而电子商务的运用能够帮助企业准确预测未来现金流动的数量和时间,采用从后向前推的倒推方法来全面安排和组织现金流动。首先,企业能够借助于EFT和FEDI事先准确预测未来一个月每天的现金余缺情况:EFT可确保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能够按预计的数量和时间到达预定收款单位或从该单位流出:FEDI能够使企业实时了解各账户的余额及当天付款信息,然后,企业就可根据该现金预测在组织内部调剂各单位的现金余额,再按照未来每天现金余额为零的原则确定调剂的数量、时间与期限。如果企业内部现金调度仍无法满足企业现金流入或流出的需要,就可通过短期投资变现或短期融资的方法解决现金余缺问题。总之,电子商务的应用使得现金管理实现由后向前的拉动式管理,从根本上促进了财务和业务的协同,从而实现现金余额为零的管理目标。当然,零现金余额并非真正地消除现金,但电子商务的应用的确能使公司将现金余额控制在更为理想的水平上。
一、企业财务危机的防范
随着我国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企业理财活动空间的进一步扩大,理财活动内容的日益丰富,企业理财的内外部环境变化的日趋频繁,财务危机发生的频率也相应增加。决策风险可以说是企业最大的风险,决策风险防范应成为企业财务危机防范的重点。企业财务危机防范应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
(一)建立和完善企业财务危机防范机制
一方面,应成立财务危机防范控制网络,除了可以成立企业财务危机管理机构外,还可以结合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单位和业务区域划分情况,建立危机区域控制中心,各控制中心应配置控制人员,明确其责任,并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新疆石油管理局建立了科学合理的企业财务危机防范机制,其有局财务处建立财务危机防范科,对个下属个企业进行防范危机管理,起到了很好的控制作用,既防范了财务危机,又保证了国有资产不流失。另一方面,应制定财务危机控制制度,使其成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控制制度的核心是要根据各个控制对象,制订科学合理的控制标准和危机监测、信息反馈机制等,以便于将危机防范落实到实处。例如,新疆石油管理局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就建立了完善的企业内部开展机制,将各种危机防范落到实处,企业那边财务管理实行院长负责制,各系部有自己的财务管理机制,再由财务处进行统筹控制,很好地防范了财务危机。
(二)实施有效的财务危机防范措施
财务危机防范措施主要是针对企业高风险经济活动领域或业务活动的特点,事先所作的一些财务危机防御性安排。一方面应建立企业决策制衡机制,决策是企业管理的关键,为了防范盲目或错误决策,企业应完善治理结构,加强决策层成员之间的制衡与约束,并建立决策负责制度,从而促使决策者谨慎而负责地行使决策权利。企业的财务决策按风险程度分为确定性决策、风险性决策和不确定决策,所以建立企业决策制衡机制,决策是企业管理的关键;另一方面应重视和借助企业外部独立机构的意见,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财务管理和各项决策中,听取和吸收外部专家的建议会有助于降低错误判断率,减少企业运行和决策中的风险。
二、企业财务危机的预控
财务危机预控是企业解决财务危机的关键环节,是对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危险性及其程度进行动态的分析与预测,并对引起企业财务危机的内在隐患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和办法,化解或阻碍财务危机不利的变动趋势,力求避免或延缓其发生。其主要作用有:可以使企业管理当局及时掌握企业财务安全状况和变动趋势,强化财务危机管理意识;即使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趋势已不可避免,也可以起到预先警示作用,促使企业提前作好应对和处理财务危机的准备,以免当财务危机爆发时失去处理危机的主动权。企业财务危机预控应重点作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开展企业财务危机的预警工作。
财务危机预警是对企业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多角度分析判断,并及时发出危机警告的过程,其主要目的是督促企业尽早作好预防和应对财务危机的准备。首先应从影响面广的经济危机、行业危机和重大事件的观察、分析与检测着手;其次,应时刻关注企业财务危机的早期信号,如企业出现财务状况不佳的征兆、财务报表的异常表现;最后,运用适合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二)完善企业经营者的约束激励机制
经营者是企业主要决策者,直接影响着对企业起全局和长远作用的各种决策,其内容主要包括:1.对经营者采取恰当的激励约束方式,激励与业绩挂钩,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即期激励与长远激励相结合;2.制定严格的考评制度,包括考评标准、考评方式、考评期限和考评依据,通过考评既要肯定成绩,也要找出差距和存在的问题,从而使经营者明确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另外,企业还应建立相对独立的考评组织,防止出现经营者自己考评自己的不合理局面。
(三)加强企业资金流动性和成本费用的控制
一方面企业拥有充足的变现力、很强的营运资金,是其能够顺利履行到期偿还义务
的安全保障,企业在考虑财务运行安全性的同时,应该关注营运资金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成本费用失控是导致企业亏损的主要因素,必须重点加以控制。
三、企业财务危机的处理
处理财务危机是一项系统工程,处理的过程包括相互联系的基本步骤和若干必要的环节,在危机处理中应认真对待每一个必经的步骤,忽视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导致处理失败。企业应成立财务危机专门处理小组,收集相关资料、判断形势,采取正确的指导方针,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案。财务危机处理的关键是要明确重点,注意策略,应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抓住处理财务危机的重点。抓住重点,就是要明确找出引发企业财务危机的主要根源以及影响财务危机处理的全局问题。
(二)注意处理财务危机的战略和措施。企业在财务危机处理中,为达到处理目标应采取主动进攻的战略,在处理财务危机行动中,既要注意机会成本、社会期望值,又要兼顾企业的承受能力;在解决各种问题时,既要满足解决眼前矛盾的要求,又要立足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处理财务危机是转化危机的过程,如何抓住机遇、化险为夷,就必须十分注意具体策略的运用。
(三)调动相关利益部门和人员的积极性。财务危机是企业全局性、深层性的危机,对其进行处理,不仅责任重大、任务艰巨,而且涉及各方的利益。
(一)产业集群含义
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个特定的领域内,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Porter,1998)。培育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阶段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和集中体现。实践证明,无论是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的艾米得亚———罗马格纳、美国的加利福尼亚硅谷,还是我国北京的中关村、烟台的汽车基地、成都的高新区,产业集群都表现出巨大的经济活力和强大的竞争优势。
(二)产业集群的相关理论研究
1.产业集群形成理论
这段时期的代表主要是古典区位理论,该理论关注了微观企业决策的成本最小化问题,认为“成本节约”是产业集群形成的主要原因。早在19世纪,Marshall(1890)从外部经济与规模经济的角度来解释产业集群现象。A.Webe(r1909)探索了技术设备、劳动力组织、经常性开支成本、市场化因素等对产业集群的影响。
2.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理论
Losch(1954)从需求角度研究集群形成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在成本给定的条件下企业如何在与对手竞争过程中实现收益和利润的最大化。Porter(1998)正式提出企业集群概念,把其纳入竞争优势理论的分析框架,从企业竞争力角度来说明企业集聚现象。Beal和Gimeno(2001)通过实证研究发现,集聚产生的知识外溢只能短期受益于企业,最终不能成为集聚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HubertSchmitz(1995)将集群竞争优势理论向前推进了一步,提出集群效率论,但是未能深入分析集群企业应该如何开展集体行动。国内学者研究了集群的融资优势,魏守华、刘光海和邵东涛(2002)认为集群内中小企业的地理接近性和产业专业化的特性有利于企业间接融资。庄永强、王元月和葛燕燕(2004)认为集群内的信任机制增强了信贷信心,使企业的信贷更容易获得。刘轶和张飞(2009)认为集群内的社会资本具有“软担保”功能,有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
3.产业集群的风险理论
Fritz等(1998)认为产业集群的风险主要是结构性风险和周期性风险。结构性风险长期存在集群中,是由于原有产业的永久性衰退导致整个区域集群的没落。周期性风险则与中短期区域经济增长波动相联系。Abrahamson和Fombmn(1994)分析社会和文化是促进产业集群开始发展的力量源泉,但在集群成熟期时也会成为僵化、失去弹性的源泉。蔡宁等(2003)研究了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的相互依赖性会使其与集群外的竞争对手相比,对外界的反应能力变慢,最终使集群无法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集群面临衰退风险。上述研究基本上都是从宏观层面探讨集群理论,完全将集群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剖析,缺乏集群内微观层面企业之间相互关联与相互作用的研究。实际上作为集群内的主体企业尤其是一些处于初创期和发展期的小企业是集群发展的核心,从某种程度上研究集群整体运作机制的微观基础对小企业实践更具有指导意义。
二、集群视角下小企业财务战略影响因素分析
小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和实施离不开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环境发生变化,财务战略也会随之调整。因此,集群环境分析是制定、实施财务战略的基础和前提。与一般小企业相比,集群内小企业增加了一个集群(中观)环境,在这一动态变化的集群网络中,小企业的财务战略也随之发生变化。
(一)外部集群环境分析
外部环境对于小企业财务战略的影响是直接的,环境变化更容易给其生产经营活动带来威胁,甚至造成小企业的破产。小企业由于处于初创期或成长期,经营风险很大,尤其是宏观政策变化极大地影响投资和需求,一旦经济危机来临,产能过剩,需求减少,部分小企业往往难以维持生产,陷入财务困境中。同时,小企业破产率较高,财务信誉不稳定,难以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迫使小企业从别处获得资金的成本较高。相对大企业而言,小企业因积累资金少,受产业结构调整的冲击较大。如果处于集群环境中,小企业的生存相对要容易些。小企业可以从集群环境中获取特有的共性资源,建立集群外小企业所没有的竞争优势,在扩张型投资过程中实现规模经济优势。
1.集群优势分析
按照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理论分析,集群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小企业成本和费用的节约、交易成本的减少以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这些集群优势可以帮助集群内的小企业资金流动趋于正常,有利于其制定长远的财务战略。(1)集群内小企业的战略联盟导致成本的节约处于产业集群中的小企业由于地域上的集中而导致社会分工深化,企业之间的合作意愿加强,战略联盟的形成可以使每个企业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同时,合作联盟的建立能够使集群内部小企业批量采购、批量销售,降低企业的材料成本、运输和库存费用。由于群内小企业生产的相似性,大量劳动力在企业之间的自由流动,可以减少小企业的人工培训成本和工人劳动保障费用。(2)集群内的信任机制带来交易成本的减少集群内小企业由于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形成一种地域性网络组织。随着交流的加深、合作的频繁使群内企业之间更容易相互信任,交易过程中的调查成本和摩擦成本随之减少,这对群内的企业和群外的供应商、客户、资金供应方来说,都可以降低交易过程中的交易成本。(3)集群核心竞争优势的培养集群内小企业在享受与群内网络企业分工协作的基础上,获得群内建立的尝试机会,降低了创新成本和风险。集群内小企业还能够共享大型的生产、检测设备,通过集体学习机制的共享,增强了小企业创新活力,有利于小企业培养核心竞争优势。
2.集群风险分析
集群最大的风险在于作为一个企业整体,它也经历着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这四个发展过程,尤其是在成熟期,集群面临很大的结构调险。由于集群内小企业资源高度集中于某一个产业,因此,当集群从成熟走向衰退时,对过分依赖的区域经济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一旦结构调整不成功,集群内小企业就会一蹶不振。因此,小企业的财务战略定位应服务于产业集群的升级,随着产业集群的结构调整而变化。集群内的信任机制虽然可以减少小企业的交易成本,但在集群规模扩大后,小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变得不稳定,增加了集群的违信风险。另外,群内部分小企业不愿投资进行自主创新,而是一味地模仿群内其他小企业推出的新产品,造成了集群内企业之间的重复竞争。甚至有些小企业生产出劣质产品,利用集群的整体声誉和品牌来获取暴利,当市场上充斥着劣质品时,集群就会最终走向衰亡。因此,处于集群内的小企业应该根据这些变化的环境将财务与战略进行融合,调整财务战略管理的实施对策。
(二)企业内部环境对小企业财务战略的影响
企业的内部环境主要包括企业的资源和能力。处于初创期的小企业进行各种生产经营活动的资源,如厂房、机器设备资源较少,投资规模有限;而处于成长期的小企业对资源的需求较旺盛;这些小企业依靠产业集群,实现投资战略联盟,可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比如集群内小企业共同购买一套昂贵的检测设备,每个企业都可以使用。不过,集群内的共享性资源也是小企业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小企业应将自身资源与共享性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达到自身资源的最优配置,发挥竞争优势。小企业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其管理水平上。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小企业一些战略性资源的选择和使用效率。管理水平高的小企业在突发事件来临时,更能接受考验,渡过难关。产业集群下的小企业通过企业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共同探讨,可以提高自身管理水平。
三、集群视角下小企业财务战略定位研究
小企业财务战略的定位决定着其财务资源配置的取向和模式,影响着小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行为与效率。产业集群内的小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其财务战略定位影响着整个集群的发展。
(一)小企业在产业集群中的组织机制设计
产业集群为小企业发展提供了可能,同时也对小企业的财务战略和财务流程提出了更加严格的标准。只有符合集群要求的小企业才能纳入集群体系。集群的组织机制就成为小企业发展的一个促进因素。小企业必须从财务战略上进行主动调整,合理规划企业的投资、融资以及收益分配管理,同时通过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完善内部控制,保证企业规范化运作,才能将公司风险合理控制,实施稳健成长型的财务战略。从某种程度上说,产业集群的发展促进了小企业组织机制的再造。
(二)集群视角下小企业的集群融资选择
我国的小企业普遍存在着融资难问题。小企业一方面缺少资产抵押品;另一方面,财务信息不全,经营状况难以衡量,资金供给方普遍认为投资风险大,其资金短缺问题一直存在。而集群内的小企业相对来说,可以实现融资优势。由于集群内存在良好的社会关系网络和信用关系,小企业取得外部融资相对容易,不仅可以获得商业银行的担保贷款,甚至还可以借助集群的力量实现集合上市和集合发债。有些小企业也可以借助地方政府对发展产业集群的支持,获取创业资金。同时,集群内小企业可以组成多种形式的组织机构:如特殊经济体、产权交易中心、行业商会等形式,这些中介机构代表集群内各个小企业与资金供给方进行资金对接,有效地解决了资金供给方的风险和成本,以及小企业融资问题,为金融服务实体提供了保证。
(三)集群视角下小企业投资方向的明确性
集群创造了一个更大的市场需求空间,这给群内小企业提供了许多投资机会,小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机会,迅速扩大投资规模。小企业之间的专业化分工、信息资源共享、政府优惠的投资政策,有利于小企业捕捉更多的市场机会。同时,通过与群内企业的合作,把一些竞争力相对薄弱的环节转包出去,不仅可以有效控制过度投资风险,还可以培养核心竞争力,加快投资进程,明确投资方向,实现自身和集群的可持续发展。
四、基于产业集群的小企业财务战略分析
财务战略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密不可分,财务战略主要偏重于资金的筹措与使用,企业战略是关于企业全局的长期性和决定性的谋划。财务战略在企业战略的要求下制定,可以使资金的筹措和投资不偏离企业战略所规定的总方向,从而提高投资效果。我国很多小企业失败的根源就在于企业缺乏清晰的战略定位,财务战略方向不明,导致小企业发展缺乏长远性。
(一)投资战略分析
投资战略是企业财务战略的核心内容,它把资金投放与企业整体战略结合起来,通过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资源,控制投资风险,实现资产的长远盈利目标。集群内小企业可以在分析集群优势的基础上,明确投资战略目标。对于小企业来说,投资战略目标关键定位在:降低投资风险,获取投资收益,扩大规模,加快企业的成长和发展。为了使投资战略明确化,小企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制定投资战略程序:一是关注投资环境,尤其是集群环境如何影响投资战略目标的实现;二是在集群内寻找各种可能的投资机会,根据企业战略要求,制定和明确投资战略;三是具体化投资战略,通过一定的理论和方法选择最佳投资战略方案并予以实施。同时,为了确保投资战略目标的实现,还需要在企业投资过程中实行严格有效的控制。最后,在集群视角下,评价分析小企业投资战略决策,除了选用常规的SWOT分析法、净现值法、内含报酬率等决策分析方法外,小企业还要综合考虑集群内部的资源优势与风险,配合定性分析,通过对集群环境变化、产业竞争因素、企业经营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等因素综合考虑,评价企业投资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效果。
(二)筹资战略分析
经典的财务管理教科书把财务管理的目标归结为利润最大化,或是每股盈余最大化,或是股东财富最大化,这些目标尽管有所区别,但基本方向是一致,即都是从所有者的利益出发,而且财务管理的一切活动也以此目标而开始演绎。但现实生活中的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却远非如此,所谓“一统就死、一放就散”就是对国有企业财务现状的最好描述。即便是在西方发达国家,尽管各项制度比较先进与完善,财务管理活动也常常背离经典教科书中的“财务管理”,并不能实现财务管理的经典目标。这是否是财务管理的一种没落,尚需时间的考验,但可以肯定企业财务管理已经异化。在实际经济活动中,这种财务异化是多形式的。
(一)企业财务被公司大股东左右
在现代股份公司里既然有众多的股东,就有大小股东的分别,而大股东利用其绝对的控制权,弃其他股东利益于不顾,玩弄财务管理这一“工具”使自己的利益达到最大化。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就有ST猴王和三九医药这两个典型。ST猴王,上市7年以来一直扮演着从证券市场中“拿钱”的简单角色,而拿回来的钱都交给了在其上市半年多后才组建的猴王集团,据估算,与ST猴王“浑然一体”的猴王集团近年来从上市公司提款的“额度”在13亿元以上,通过猴王集团之手,猴王股份变成了提款机,并最终被“玩”死。同样,三九医药的大股东三九药业及关联公司占用三九医药资金约25亿元,被占用的资金甚至包括了三九医药未使用的及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的募集资金,25亿元欠款相当于三九医药当时26.5亿元净资产的96%,达到了三九医药上市实际募集资金16.7亿元的1.5倍。通过财务处理,使这些行为得到掩盖,而结果都是一样的,即小股东,乃至经营者的利益受到严重侵害。
(二)企业财务被经营者左右
现代企业股权要么高度分散,例如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中的股份制企业,要么股权高度集中,像我国的上市公司中的国有股一股独大。但不管哪种情况,似乎都患了“流行病”,即资本所有者主体地位缺失或控制乏力,从而导致经营者控制企业财务,并“充分”利用财务工具使经营者利益达到最大化。美国世界通信公司把投资者蒙在鼓里,在2001年和2002年的头3个月里,该公司的资本开支分别达到30多亿美元和7.97亿美元,但是这些开支在阶段收入核算中没有反映出来,隐瞒开支从而虚增利润达38亿美元。法国媒体巨子———维旺迪集团企图在该公司2001年的账目上“增加”已经出手的15亿欧元股票交易额,但在这一取巧手段被法国有关财务管理机构及时发现并下令制止后,不得不放弃了“做假帐”的阴谋。而我国上市公司中的“绩优股”蓝田股份是这样被经营者造出来的:1999主营业务收入年实际是2千4百多万元,虚构为18亿5千多万元,净利润是负的2千2百多万元,虚构为5亿1千多万元,每股收益是负的0.0049元,虚构为1.15元;2000年主营业务收入实际不到4千万元,虚构为18亿4千多万元,净利润实际是负的1千多万元,虚构为4亿3千多万元,每股收益实际为负的0.0239元,虚构为0.97元。通过财务这一灵活工具,蓝田股份在资本市场上大肆圈得巨额资金,坑害了无数的投资者,可以说是其双手沾满了投资者的“鲜血”。诸如此类还有:桂林集琦披露的2000年中报包含虚假利润和未披露为控股子公司担保事项;ST鑫光公司未予披露存在的大量可能形成呆、坏账损失的应收款项和大量的关联方担保,在审计报告中未作说明与评价。即便在制度非常完备和先进的西方国家,这些事例也不是鲜见。总之,这些例子不胜枚举,而有一点可以肯定:在经营者的控制之下,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使经营者的利益得到最大化,而股东的利益早已被弃之如敝屣。
(三)企业财务被国有股的者所左右
国有股一般是通过委托人经营的,而人通过控制企业财务来达到人利益最大化的目标。“琼民源”的原任董事长马玉和伙同公司聘用会计班文昭欺骗股东和社会公众,通过财务“运作”,在公开披露的1996年年度报告中虚构收入和虚增资本公积共计10余亿元,从而达到操纵其股票涨跌并获取私利的目的。在我国很多国有企业中,像“琼民源”把国有企业当成最后的晚餐,一下子把企业搞跨的还不多,更多的是讲究策略的,让国有企业资产细水长流,使大量国有资产神不知鬼不觉的流向个人腰包。
总之,企业财务不管为谁控制,财务管理都已异化,而且已经系统化,这可从ST黎明造假案例中略见一斑:首先,公司的造假系统工程从年初开始启动,造假项目在年初就有了准备,然后再一一推出,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其次,财务造假系统工程的手续齐全,如假购销合同、假货物入库单、假出库单、假保管帐、假成本计算单等原始凭证一应俱全;第三,造假系统工程点多面广,覆盖与公司经营业务相关的各个方面;第四,公司对于会计核算,以假原始凭证为依据,按照规范的核算程序,认真进行核算,假帐真算,一丝不苟;第五,造假系统工程突出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以取得显著“成效”。
二、企业财务异化是产权主体分化的结果
(一)现代企业产权主体分化
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围绕企业财产权出现所有者与使用者的分别,亦即企业财产权主体分化出所有者与经营者。企业财产权的基本内容包括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处分权和剩余索取权等,其中剩余索取权是所有权所派生的,经营权与处分权是使用权所派生的,因此,产权的核心内容是所有权和使用权。产权主体分化之后,所有者掌握所有权,包括剩余索取权,而经营者掌握使用权,包括经营权与处分权等,其实质是二者对企业财产权的分割。当然,现代企业制度并不意味必然出现所有者与经营者相互分离,董事长仍然可以兼任总经理,特别在中小企业里,所有者与经营者多为一个人。但随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加深,经理阶层的逐步形成,现代企业产权主体分化的趋势已非常明显。我国现阶段,一方面家族型企业大量存在,另一方面所有者与经营者也不断出现分化。
(二)不同产权主体对企业财务的不同要求
一旦所有者与经营者分化,并且确立了各自对产权分割的内容,各自经营的目标也会出现分化,从而对企业财务的要求也不同。对于所有者,掌握着企业产权的所有权和剩余索取权,因此,必然要在财务上体现其对所有权和剩余索取权的要求。依据所有权和剩余索取权,所有者在财务上要求获得最大的企业剩余,即要求股东财富最大化或每股收益最大化。依据经营权和处分权,经营者在财务上要求获得最大的经营和操纵能力,并使经营者的福利达到最大化。因此,不同的产权主体在财务管理活动中,具有不同的目标函数。
(三)财务异化是产权主体分化的结果
由于所有者和经营者在企业的财务活动中具有不同的目标函数,所以企业财务活动必然在财务管理的目标、职能和内容等方面产生分化。在实际经营中,由于无视这种财务分化,要么忽视所有者在财务上的要求,导致财务管理完全为经营者控制,使得所有者的权益在财务上得不到保障;要么忽视经营者在财务上的要求,导致财务管理完全为所有者或少数大股东控制,使得小股东和经营者的权益在财务上得不到保证。而不管出现哪种情况,都导致企业财务的异化。
三、企业财务异化的对策
(一)确认产权主体的经济理性
现代股份公司的产权结构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财产最终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董事会)结构;第二层次是法人财产权(董事会)与和公司经营权(经营者)结构。在这两个层次中产生三个主体,即出资人、董事会和经营者。一般条件下,董事长与董事会成员同时也是出资人,因此董事会与出资人都归为所有者,所以产权主体一般只有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分别。但在国有股的经营中,董事长与董事会成员不构成对国有股的占有,因此董事长与董事会成员有相对独立的利益,所以就有出资人、董事会和经营者的分别。
出资人、董事会和经营者这三者具有密切的关系,出资人与董事会之间是委托-关系,而董事会与经营者之间又是委托-关系,但三者又各自形成独立的经济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三者都具有经济理性,有各自的经济目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认识与处理这三者的经济理性和经济目标时往往顾此失彼,这实际是对部分产权主体地位的否定,因而是对产权主体分化的现实的歪曲。由于不能明确这三者的经济利益边界,往往导致产权主体之间在经济利益上的相互侵蚀,财务异化也就不可避免。因此确认各主体的经济理性和各自的经济目标,从而肯定其经济利益的所在是避免财务管理异化的关键。
(二)寻求产权主体之间的利益均衡
1.所有者利益的调整。在传统条件下,所有者利益是企业存在的唯一理由,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目标完全体现于所有者利益。而随产权主体的分化,根据权利与责任的对称性,其利益也必然被分割。继续强调所有者利益的最大化或者不可侵犯是无视其它主体的利益,甚至是对其它主体利益的侵犯,其结果是所有者本身的利益也变得不可靠。因此,所有者利益的调整是对产权分割现实的认可。
2.企业家利益的实现。企业家利益是企业家精神在价值上的实现,企业家精神则通过对其经营权和处分权的行使而得到体现。因此,企业家利益的实现是产权主体分化的内在要求。
3.人利益的规范。现代企业的董事长与总经理等,都可能是人。人和委托人(所有者)之间始终存在一种博弈关系,因此解决人利益是一个不断发展与完善的动态过程。只有通过不断的规范,才能确保各种主体之间保持合理的利益边界。
(三)建立所有者财务与经营者财务的共生关系
由于产权主体出现分化,导致财务管理活动分野,并出现相应的所有者财务与经营者财务,但这两种财务活动又统一于企业整体财务活动。如果产权主体之间发生权力失衡,财务管理活动就会发生偏差,最终出现所有者财务与经营者财务形成相克关系,并出现异化问题。因此,首先要建立和完善良好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确保产权主体之间的权力均衡;其次要强化财务管理的外部校正机制、特别是财务监督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所有者财务与经营者财务的共生。
[参考文献]
[1]干胜道。所有者财务论[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1)。
[2]周吉。关于出资人财务管理的几个问题[J].财会通讯,2001,(2)。
[3]于长春。弥补国有企业出资人财务监督缺位的几个问题[J/OL].中华会计网校
[4]胡霞。出资者财务浅论[J].财会月刊,1999,(7)。
[5]李芳芳,彭岚。出资者财务风险和经营者财务风险比较分析
[6]陆国庆。上市公司“富不过三年”的深层原因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J].当代财经,2003,(1)。
一、实行财务主管委派制
在吸取了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乾通公司提出了对化油器厂的财务主管实行委派制。财务主管由财务部提名,经公司领导讨论,由总经理聘任。财务主管的人选必须具备能坚持国家有关财经法规和会计法,坚持原则,业务水平、政策水平较高,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能独挡一面的同志担任。
1.实行财务主管委派制的好处
①财务主管代表乾通公司对化油器厂实行财务监控,具有权威性。财务主管的工资福利待遇是由乾通公司制定并发放,克服了以往财务主管从属于经营者,职责权限也有限,往往是听命于经营者的状况,解决了财务主管的后顾之忧,可以放手大胆工作。
②实行财务主管委派制,保证财务主管能进入化油器厂的决策,监督经济活动,使其在具体运作中能够发挥财务监控作用,并体现及时性、有效性、经常性等特点,可以改变对财务监控乏力的局面。
③可以赋予财务主管一定的权限,并把责、权、利结合起来,更好更有效地实行财务监督控制,防止资产流失,以及违规违纪,甚至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与可信度。
2.财务主管的主要职责
①遵守《会计法》及有关财政财经法规,制定化油器厂的会计制度,作为化油器厂经济活动准则;
②编制财务收支计划,参与企业其他各项经济计划的制定;
③制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④做好会计核算工作;
⑤与公司资产管理委员会共同制定厂长任期目标、经营责任制、向公司资产管理委员会提出经营目标及考核办法;
⑥对财务收入情况进行监督,其中一枚财务印章由财务主管保管,对不合法及有疑问的支出,可以停止支付或暂缓支付。可以采取强制措施,制止厂长,决策失误及违反财经法规的行为。对一切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立即向公司资产管理委员会报告,并及时进行处置。
3.财务主管承担的责任和风险
财务主管必须对以下事项承担责任与
风险:
①不按《会计法》与财经制度办事;
②不执行公司资产管理委员会的决议,与经营者串通一气,失去监督职能,违法乱纪;
③在重大财务收支及内控制度方面出现重大失误,造成内部控制弱化、财务管理混乱;
④应该发现可能发生的损失,未及时采取强制措施而造成重大损失的;
⑤滥用权力,干涉企业正常经营活动,造成企业重大经济损失的。
对投资企业的财务主管实行委派制,为对投资企业实行有效的财务监控奠定了基础,但由于这是一种新的尝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定会碰到许多问题,需要不断地完善与发展。
二、实行目标管理,强化考核指标体系
对投资企业的财务管理必须明确目标,确保资产能够增值。原来对车间的考核,指标繁琐,达不到考核的真正目的。考核指标必须反映经营的实际状况,现在对化油器厂的考核主要有以下两个考核指标。
L.利润总额指标。此指标是反映经营成果的重要指标,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都必须围绕此指标进行。这是衡量化油器厂资产能够保值增值的重要指标。但在注重利润最大化的同时,更要注重经济运行质量能做到帐面利润与实际相符,为此必须考核另一项指标。
2、现金流量指标。此指标综合体现了企业资金营运的质量,是测试企业资产盈利质量的重要指标。如果没有足够的现金流量支撑利润,那么利润也是虚的,结果是后患无穷,所以现金流量指标,是实行财务监控必不可少的指标。通过考核此指标.可以便化油器厂加强应收帐款管理工作。同时也促使化油器厂认真做好生产计划与准备工作,加强市场信息收集工作、分析工作,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缩短生产周期,保证生产各环节的有效衔接,减少库存,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该指标的计算公式为;经营中的现金流入量/经营中的现金流出量,该指标必须大于l。
三、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为了尽可能地做到事前控制,便于财务主管监控的可操作性,必须执行全面预算管理。具体做法是编制年度综合计划,包括销售计划、生产计划、利润计划、财务收支计划、劳动工资计划、物资采购计划等等。综合计划的制定围绕考核指标进行,经过各方面反复平衡后,由厂长颁布、下达。综合计划是化油器厂的经济运行大纲,一切经济业务的发生都必须以此为中心展开,任何人都不得跳开综合计划而另搞一套。对计划的执行情况,每月要进行汇总分析控制,并对预算执行结果,奖优罚劣,以形成预算是刚性的思想、人人必须认真贯彻、不折不扣地执行。对计划的修正,必须由厂长主持,经多方面平衡后,确保考核指标的完成才能更改,否则财务主管有权拒绝变更。
随着经济全球化水平的提升,严重冲击着我国大陆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使得国有企业面临发展机遇的同时,更面临着很大的挑战。良好的经营管理水平可以促进企业发展,而经营管理水平的好坏又取决于财政管理水平的高低,由此创新财务管理手段成为企业发展的根本。只有不断优化财务管理水平,才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屹立于世界之林。国有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会面临不同的问题,比如改革方案的制定、凝集力低下、员工积极性不高、财务管理体制不完善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降低了国有企业发展的速度,使得企业面临同行竞争时失去自信。总体来说,虽然国有企业面临大量的挑战,但依据经济发展的走向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国有企业发展的空间还比较大,由此对于国有企业的发展,机遇大于挑战,国有企业应该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带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特征
(一)财务管理朝着多元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当下,财务管理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大,在企业中占据的位置也越来越重,使得财务管理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项环节。国有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目的,就是期望以最少的物质、人力投入换取最大的价值,从而实现资本的增值,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虽然财务管理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随着国有企业规模的扩张,需要财务管理朝着多元化、综合化的方式发展,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
(二)财务管理与企业运行的各个方面息息相关
在国有企业中,一切与资金相关的事务都离不开财务管理,由此财务管理与企业运行的各个方面息息相关。在国有企业中大到企业投资方案的制定,小到每位员工的报酬都与财务管理有关。由此财务管理涉及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员工积极性的高低。在新形势下,财务管理不仅要面向决策部门,还要面向员工,来保证企业的收益。
(三)财务变化可以显示出国有企业经营的状况
财务数据的变化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企业发展方案制定的优劣,反映出产品的销售情况,还可以反映出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如果短期之内产品销售量上升,代表企业制定的促销方案有效,销售途径良好;如果长期之内产品销量一直提升,说明产品的质量优,消费者对产品比较认可,相应的企业资金流动速度也会加快,满足国有企业发展对流动资金的需求。
三、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
(一)不合理的财务资源配置
当下,在国有企业中财务资源的配置受到产权制度的束缚,使得财务资源在分配上不能实现均等化、公平化,加剧了股东、职业经理人、员工之间的利益冲突,降低了国有企业发展的速度。产权一直作为经济制度的基础,约束着企业的发展,也正基于此,产权约束着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行为。随着家族企业暴露的种种弊端,学者主张实现经营权和管理权的分离,并且随着管理水平的提升,愈来愈多的企业实现了两权分化,但是两者的分离并没有促进企业的发展。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并非实现两权分化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当今企业发展的主力军是员工,不能忽略人力资源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在新形势下,人们效仿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采用先进的方法来规划国有企业的配置结构,具体来说由原来的厂房、机器等物质资源为基础的资源配置结构转变为以知识、科技水平为基础的资源配置结构。但是在资源配置结构转变的过程中,并没有根据员工具备知识水平的高低来决定员工的报酬,还是采用传统的资源分配方式,降低了资源分配的公平性,引发不必要的利益冲突。
(二)财务管理的内容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在过去,国有企业在实现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要依靠有形的资产,比如机器、厂房等,而在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实现经济的增长不仅需要有形的资产还需要无形的资产,比如专利、商标、人力资源等等,并且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无形资产占据的份额逐渐增大,能够有效的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但是当下的财务管理内容针对的是有形资产,关于无形资产的管理和管理理论比较少,限制了国有企业的发展。此外,随着国有企业规模的扩张,面临的外部竞争加剧,传统的管理理论已经不能满足国有企业投资的需求,限制了国有企业发展的速度。此外,一些国有企业不重视无形资本,忽略了无形资本的价值,使得企业不能拥有核心竞争力。
(三)财务机构设置的不完善以及财务人员素质不高
国有企业受传统管理观念的束缚,采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方式来配置国有企业的财务机构,降低了财务管理的效率。在新形式下,需要财务机构朝着灵活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快速的处理好企业的经营活动。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取决了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的高低,只有素质高的财务人员才能满足国有企业发展的需求。但是当下一些财务人员素质不高,不能敏锐的观察出财务数据反映的情况,只是被动的完成上级交付的任务,不能实现财务管理的真正目的。此外,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不能针对现存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缺乏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流于形式,失去建立财务管理的意义。
四、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路径
(一)强化财务管理意识,完善财务管理机构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而这些挑战的存在,直接关乎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由此企业应该狠抓企业运作的各个环节,尤其是财务管理方面,想方设法提升财务管理的水平。首先,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应该充分意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加强企业内员工财务管理的意识,避免财务管理流于形式,从而起到财务管理应有的作用。国有企业的决策者要不断提升知识水平,做到懂管理,善管理,学习一些必要的法律知识,维持好正常的资金流通,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此外,应该在现有财务管理机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完善,提高财务管理机构的灵活性,根据国有企业属于的类型建立不同的、有针对性的财务管理机制,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对员工的引导作用。
(二)加大培训考核力度,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任何一种方法的实施都离不开考核,只有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才能最大化财务管理的作用。考核可以实现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使财务管理工作朝着规范化、合理化的方向发展,保障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降低企业的决策风险。由此应该加强培训考核力度,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首先应该充分了解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了解专业技能的强弱,制定培训方案,有针对性的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水平。财务人员不同于国有企业的其他员工,应该秉承认真、敬业的态度处理好每一个细节,不能粗枝大叶,导致不良现象的发生。此外,要向财务人员普及必要的经济管理知识,比如审计学、刑法学等,还应该学一些心理学来调控心态。国有企业要详细记录每位财务人员培训的结果,只有优秀的财务人员才能继续留在岗位上,不符合要求的员工重新接受培训或者转到其他的工作岗位。
(三)加强财务信息管理的信息化、精准化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日新月异,极大的促进了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由此国有企业应该充分利信息技术,加强财务信息管理的信息化、精准化。国有企业可以建立内部统一的平台,来完成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在信息平台上披露企业运行的现状,企业资金的流向,接受员工的监督,有效的规避决策风险,提高员工参与企业决策的积极性。此外,财务信息以数字的方式呈现,小数点的位置关系到数值的大小,关系到企业决策的方向,由此财务管理应该朝着精准化的方向发展,处理好财务信息的每一个环节。国有企业良好的运行需要以信息流、物流等多种形式为依托,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错误,将出现致命的损失,由此财务人员应该全身心都投入到财务信息处理的过程中,避免纰漏的发生,做好成本管理和预算管理,提高财务数据处理的准确性。
(四)不断优化资本结构
当下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是无形资本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知识资本的竞争,由此国有企业应该不断优化资本结构,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在优化资本结构的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三点:第一,确定好有形资本和无形资本在资本结构中所占的比例,不同类型的企业,应该根据涉及行业种类的不同,明确两者的比例。第二,在有形资本中,明确内部比例之间的关系以及层次等,从而提高资本周转的速度。第三,提高企业知识利用的效率,国有企业不能停留在拥有知识资本上,应该规划知识资本的用途,提高知识资本利用的效率,处理好收益与风险的比例,从而实现国有企业的高速发展。
(五)加强成本费用的管理
在财务管理中,应该不断加强和完善对成本费用的管理,降低企业运行的成本,增大国有企业的收益空间。国有企业应该根据运行的情况,自行确定成本计算和统计的方式,每月进行一次成本计算,了解企业费用的开支,减少不必要的金钱投入。当下,一些国有企业不注重成本费用的管理,只盲目的要求提高企业的收益,并没有想方设法的节省开支,减少资金的投入。国有企业在对成本费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该详细记录每种产品的消耗情况,以及产品销售的情况,计算不同商品取得的利润,为国有企业的发展和决策提供参考。于此同时,记录设备引进和磨损情况,尽可能的降低消耗,提高收益。
(六)加强内部会计控制水平
国有企业在实现对无形资本控制的同时,也要实现对有形资本的控制,提高内部会计控制水平。首先应该建立完善的审批人制度,实现审批人对有形资本的管理,详细记录有形资本的使用情况、消耗情况、买卖情况等等。此外,要记录机器的使用情况、磨损情况等等。此外,建立固定的维修管理制度,记录有形资本维修的状况,使用和运行的状况等等。最后建立资产处理制度,明确机器、厂房等报废的标准,实现对有形资本的控制。
(七)规范预算控制工作
国有企业在加强成本管理的过程中,也应该提升预算管理水平,提高决策的有效性。预算控制工作包括事前的调查分析,取证,相关预算的确定等,这些工作的开展都应该以理论和事实为基础,不能夸大或者缩小预算,一定要保持公正的态度明确项目开展的预算。为提高预算的准确性,应该建立相应的监督体系,允许预算有偏差,但偏差不能太大,如果预算不在可允许范围内,应给予财务人员一定的警告,从而提升预算控制的效率。
五、结束语
在通信企业的内部管理中,财务的内部控制作为其组成的一个核心环节。无论是对于通信企业的运作还是经营来说,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建立健全企业财务的内部控制,可以起到有效降低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各样财务风险概率的作用,为通信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通过建立、健全完善的企业财务制度,才能确保通信企业得到顺利、健康的发展。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往往都存在着会计信息错误、财务账目失真等现象,无法真实的反映出企业资金的流通情况,造成这些现场产生的一系列原因就是因为没能对财务制度予以完善,不能从根本上保证财务控制管理的独立性,继而无法有效监督财务人员的操作,无法对财务内部控制的各个流程进行严格的规范。企业内部缺乏财务监控上的独立性,不仅会无法真实的反映出企业资金的流向,而且更使得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如同虚设。因此,只有健全科学、规范的企业财务制度,才能够促进通信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缺乏强烈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意识加强对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意识,是确保内部控制实践能够顺利开展的基本前提,也是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有效建立的最根本保障。但是,现今情况下,大部分企业之中还是存在着对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内部控制意识不强的现象,甚至还出现了将内部控制的工作划分到财务部门中的现象。这就很明显的看出,企业的领导干部对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的有效作用没能进行正确的理解,没有深刻意识到作为领导在内部控制中的义务与责任,只是将内部控制作为一种企业的管理手段来使用。所以,强化企业采取管理的内部控制意识,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是尤其重要的。
(二)财务控制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就我国现如今的市场竞争来说,其实就是人才之间的竞争。因此,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与重视程度也愈来愈高。但是,由于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在实际的工作中开展的比较晚,而且运用的时间也比较短。所以,在企业内部往往都比较缺乏综合素质高的专业性人才,加上现如今在工作岗位上的人员还没能树立强烈的财务管理意识,还是沿用着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而落后的管理理念已经无法满足现如今企业发展管理的需求。因此,想要促使通信企业得到长足发展,最根本也是最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大量财务管理知识深厚、信息化管理水平与业务水平都较高的高素质人才。
(三)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是企业各项工作开展的基本前提,而且随着我国现如今市场经济持续高速的发展,财务预算管理机制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革,在现今信息化大力发展的社会大环境下,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也必须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才能适应社会对其提出的严格要求。但是,就目前情况看来,仍然还是有很多企业使用的是原来落后的管理制度,甚至有的企业根本还没有进行管理制度的建立,对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更是无从说起。因此,就信息化时代下的通信企业来说,建立、健全其财务管理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三、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措施分析
(一)对企业行为的内部控制
1、明确各项会计经济活动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过程中,领导者的决策水平高低对决策结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领导决策的正确与否,与其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为了能够使领导者获得全面、准确的财务会计信息,必须要进行对企业与会计有关的经济活动进行明确,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以此来全面、真实的反映出企业内部的经营信息具有重要意义。
2、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健全,从根本上来说非常有利于促进企业经营效益的增高。通常情况下,由于企业的制度或者业务流程进行了改进与创新,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使企业各个环节的工作能够顺利开展,满足企业的经营需求。另外,对企业内部管理失控的情况可以起到很好的制约作用。
3、有效减少风险的发生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加强对其的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与风险发生的情况,换一句话说,能够将风险进行有效的化解以及转化最好的方式就是实现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
(二)进行对控制体系的规范化建立企业内部的整体氛围直接影响到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因此,构建和谐的内部控制氛围,提高企业员工的控制觉悟与自觉的控制态度是非常关键的。在这一内部控制的内容中,主要包括三个环节,分别是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与事后监督,以此来实现将单一的执行制度转化成为整体体系的运转。建立风险评估体系与防范机制。风险评估包含的内容往往是是一些很难达到最终经营管理目标的,带有一定阻碍性的经济活动。因此,对于这些风险予以分析、评估,可以从根本上避免风险的发生。例如,某企业在发展中没有完善的流程以及健全的制度体系,因此,企业内控的过程中的完成度与主要存在的一些问题,探索可以保障预算实现的针对性措施,全面掌握预算执行的情况,并从定量、定性两个角度研究当前预算执行的状态、发展势头、预算执行阶段中形成的偏差,认真找出责任归属,并提出改进的相关意见。每个预算的执行部门需要创建月度预算执行分析体制。预算年度终了,预算管理委员会需要给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实施立体化的归纳分析,产生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另一方面,创设预算执行稽查与审计制度。尤其,要最大程度实现财务审计的监督功能,利用定期开展的监督检查,寻找出预算管理中每一个流程可能存在的不足,第一时间纠正预算执行阶段中产生的偏差。对发现的违规、违纪行为给予相应的处罚,对预算控制中的薄弱环节要告知责任单位和部门,以保证预算的实现。
四、结束语
1经过对A公司2010~2014年财务报表的分析,可以发现A公司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A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持续走低
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在2010~2014年间,A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1.07,1.23,1.12,1.18,而批发零售业和餐饮业的行业平均应收账款周转率均在8以上。如此看来,该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速度慢,周转次数少,每次周转所需天数多,表明A公司收账速度慢,坏账损失大,营运能力较弱。
1.2A公司的营业利润增长率出现大幅波动
对于A市值有一定影响A公司2010~2014年的营业利润增长率分别为:87.74%,65.17%,326.36%,-1881%,在2004年当年第一季度中将3500万美元到4000万美元计入费用中,公司采取此措施表明公司规模减小,利润受损,因此导致A公司的营业利润增长率极大不稳定,这些数据导致分析师们对它的股票就愈发悲观。
1.3A公司的销售毛利率较低
与该行业平均值相比存在较大差距A公司2010-2014年的销售毛利率分别为:16.64%,19.63%,239%,277%,而食品饮料业当年的平均值为:475%,47.91%,45.57%,46.19%,与行业平均值相比,A公司销售毛利率存在较大差距。并且A公司的成本费用净利率较低,成本占净利润比重较大。在2010-2014年,成本费用净利率分别为:5.13%,7.14%,7.50%,10.45%。在不停扩大规模的同时,成本战略选择不清晰,没有根据自己自身的优势进行有效定位,从而导致企业成本过高,不利于企业发展。
2A管理层关注经营的态度大不如从前
自2010年起,公司门店数量翻3番,管理层决策的失误,选址不当,在区域人流较少的市郊地段开设多家门店,致使营业收入受到极大冲击。A最大的问题是增长太快,为吸引华尔街的青睐,他们通过太多的网点销售甜甜圈,使他们的光辉形象每况愈下。A公司作为曾经的美国的最热门的品牌,受到消费者与投资者的极大关注,在2014年受到“低卡饮食潮流”的影响下,公司采取的应对方式是停止运营旗下的多家分店,而不是顺应潮流作出应对措施,推出更加健康,更加受欢迎的产品,说明公司不能很好地应对经济环境作出的改变,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在材料中可以看出公司自营的门店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27%,关闭旗下的门面意味着公司收入将减少,并且还在当年第一季度中将3500万美元到4000万美元计入费用中,公司采取此措施表明公司规模减小,利润受损,极大影响投资者的预期,造成公司市值下降,使市盈率和市净率不断走低。同时,特许商们没有受到关于“店外”经营的正常培训,势必造成了许多门店都在“店外”业务中赔钱的现象。此外,公司在IPO的初始阶段没有对市场进行调查,就采取激进的措施盲目增大公司规模,产品线过于单一且在国外扩张,公司预期收益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
二A公司面临的深层次问题的思考
1公司在IPO初始阶段
应对自身的市场进行定位,对产品前景进行分析,不应盲目扩大公司规模,尤其是国外市场的规模;国外市场可能会因为消费者的喜好、口味不同,导致企业对国外销售形势的估计不准确,从而导致大量原材料库存积压等问题。
2产品单一
消费者口味的变化大,公司没有针对主打产品甜甜圈开发出多样化的,针对不同人群的产品品种,自身产品只有做精做细才能立足市场;公司身为一个饮食行业,只有甜甜圈一个品种显然是没有竞争力的,而且从作为快餐和甜点来说,在市场都有很多替代品,这对公司的市场竞争力构成威胁。虽然公司有推出咖啡,但是从其所占总收入的比例可以看出,咖啡的销售量较低,并没有得到大众的认可,公司应该多注重研发更多更好符合大众口味的产品,以满足不同消费群。
3对于公司重大会计处理上
由于公司在IPO后,公司的一些重大会计处理将会影响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比如公司在关闭旗下的多家门店的费用,公司将该笔费用一次计入当季度的费用,造成当季度的利润严重下降,对于此会计处理,公司可以采取费用摊销的方式进行,在当年度进行摊销,这样才不导致公司当年的利润波动过大。利润的波动反映在财务报表上,会给投资者和债权人,以及其他报表使用者传递一种不良的信号,对公司股价造成了一定影响。此外,对于特许经营权的购回形成的无形资产应进行摊销,否则造成公司资产长期虚大,资产回报率虚低的风险,影响投资者的投资信心。
4A公司及其特许经营系统中严重缺乏基本的管理运营、执行及成本控制
造成了效率低下的局面。同时,A公司的战略规划与目标缺乏,A的利润过多地依赖于销售给每个新开门店的特许商们高价格的设备,其利润与特许经营的店面数量的增长呈正相关,而在2014年9月,A宣布将当年新开门店的数量从早前宣布的120家减少为60家左右,这无疑说明了A在没有任何明确的企业战略与目标的情况下,对于其自身的发展是不利的。这不仅使A不能与时俱进,提供网上订餐业务,造成销售量降低,使销售收入大为减少,同时还使A易被其他竞争对手超越。
5产品存在健康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