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妇产科学论文8篇

时间:2023-03-22 17:34:0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妇产科学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妇产科学论文

篇1

1.1方法

带教老师均为妇产科学主治医师,具备丰富的临床教学经验。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即入科介绍,教师以现有的教学授课方式依据教科书上描述的方法讲解问诊,查体内容,根据教学大纲随机完成教学内容及出科考试;实验组采用临床路径结合目标管理教学法,即入科介绍,根据妇产科学目标管理结合临床路径设置带教图,精选病例,设置问题,明确实习目标,严格按照带教图完成实习带教,

1.2评价内容与方法

⑴问卷调查,设计制定《妇产科学临床实习情况调查表》,以不记名调查问卷的方法进行妇产科学学习情况的调查,分别涉及了学生对实习安排的满意度、教学形式满意度、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等方面;⑵根据妇产科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出科考试命题,以考试成绩作为客观评价的标准。根据主、客观综合评价的结果,对两种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1.3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百分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医学生考试成绩比较

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实验组临床技能成绩、理论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理论考试中传统试题成绩及知识点错误数,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而实验组的临床病例分析试题成绩高于对照组,其知识错误点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医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比较

教学结束后分别对两组进行问卷调查,实验组对教学方式的正面评价明显好于对照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力和解决临床实践问题方面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区患者对两组实习医学生接诊表现的满意度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差异(P<0.05),

3讨论

3.1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

临床实习教学是在进行系统理论知识学习后,在临床带教老师的帮助下把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复习、巩固和进一步理解理论课的重点知识,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的综合教学环节。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医学生的综合素质。传统的医学临床教育模式属于印证模式、跟班式带教,临床实习的目的为印证已学过的理论知识,相当于一种接近同一水平的重复学习,医学生主动探究性学习不够,升华知识的兴趣不浓;临床上遇到什么患者就学习什么知识,学习内容随意性大,学习内容片面、零散;实习目标模糊,什么都想去学,可是又不知从何学起,加上实习时间有限,致使实体质量不高。传统的教学是以带教老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讲解理论知识,偶有提问,受教师“一言堂”的影响,医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式接收状态,从而缺乏独立思考的意识。另外,教学医院的老师除了承担繁重教学任务的同时还需要处理有大量的医疗任务和临床本职工作,导致临床带教老师带教时间和精力严重不足,因此对教学内容可能会出现遗漏或忽略现象。对于传统教学方法的对照组医学生来说,理论考试中传统试题成绩及知识点错误数与实验组无明显差异,两组的差异在于临床实践技能操作和病例分析水平,说明了实验组在学习过程中的实践技能的提升快于对照组,临床病例分析思维较对照组客观、周全。因此,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医学生属于知识型、模仿型人才,已不能完全适应当今的医学模式和复杂的医疗环境,科学的教学法是保证临床带教质量的关键,寻求新的医学实践教学改革模式是临床教学的热点。

3.2临床路径结合目标管理教学法的优势

临床路径又称临床程序,是指通过制定一个严格的程序化、标准化的诊疗措施对某种常见疾病进行有效的监测、治疗、康复和护理,期待在最大范围内减少康复的延迟和资源的浪费,目的是使得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早在1995年美国内科医学年刊就报道了哈佛医学院等将临床路径管理法应用于教学上,结合其他教学方法,可大幅度提高实习医师临床操作动手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将CP理念引入临床教学,相关工作人员根据教学大纲结合科室特色制定临床路径图,以固定的时间段为纵轴,以教学内容、方式、目标及教学效果为横轴,详细列出每个周期具体工作对临床医学生组织教学的方法称为临床路径教学法。将规范化、程序化的CP管理法引入教学,给师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首先,规范了教学流程,带教老师可根据临床路径带教图对实习生进行有计划、有目标、有针对性的带教,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系统性,避免了传统教学中带教计划不具体、完成时间不明确、教学目标模糊等缺点,避免了教学内容出现重复和漏缺现象,避免不同老师授课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最大限度的减少因带教老师个体能力的差异引起教学质量的偏差;其次,转变了教学理念,教师由“授人以鱼”变为“授人以渔”,教师根据预先安排的教材程序,稍加指导,有层次的逐步训练医学生。医学生便可具备独立分析思考的能力,教师从“教医学知识”转变为“教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三,提高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医学生按时间框架,主动查阅教科书及文献,使用学习论坛、图书馆等多种途径对CP文本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自主探索,将既往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临床知识进行融合贯通,理论联系实践,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更加全面的掌握医学综合知识,提升他们综合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目标管理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学家不卢姆提出的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其以现代教育管理理论为基础,以层层分解,环环相扣的教学目标为主线。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目标管理教学法的要求,加强目标管理,明确教学目标,强调教师以引导、启发为主,充分发挥学生“唱主角”的作用,避免“填鸭式”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了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3.3妇产科教学的特殊性

篇2

医学高职高专教学体系中,妇产科学于第二学年下半年开设。在开设之前,我们对学生进行了简易的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对学妇产科学的兴趣、态度、目的、要求。(1)兴趣:感兴趣为80.5%,只想了解为15.0%,不感兴趣为4.5%。(2)态度:主动学习为66.5%,被动学习为30.3%,不愿意学习为3.2%。(3)目的:认为就业容易为59.8%,就业一般为26.2%,就业困难为14.0%。(4)教学内容要求:对教学内容与基础应掌握扎实者为58.2%,对教学内容与基础应掌握一般者为32.1%,对教学内容与基础应了解者为0.7%。(5)教学方法要求:教学方法通俗易懂的为80.5%,教学方法一般化为10.2%,教学方法没有要求的为0.3%。(6)本人学习出发点:为就业工作为50.8%,生理需要为38.7%,没有意义的为0.5%。(7)为什么来学医:自己主动为46.8%、父母要求为35.2%,其他原因为18.0%。

2制定课程的整改方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2.1“兵马尚未动、粮草却先行”

针对学情开展教学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制定一套符合教改的整改课程体系是前提。教研室深入调查研究,研究探讨并分工合作,以符合学生的要求为前提,符合教改要求为准绳,每人拟定一套整改方案,,开展示范公开课,各述己见,进一步剖析讨论、整改整合,制订出了符合教改的教学大纲、实验指导教材、授课计划、电子教案、网络课件、配套的习题集、实验操作技能考核评分标准、参考文献目录、素材库等资料,为妇产科学教学做好了充分准备。

2.2改变旧传统,增加新方法

传统式的教学是以讲解、提问、归纳、小结等方法为教学主载,以课堂教学为主要知识转播场所。在教学教改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转变过去“一言堂”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在导学上下功夫,开展了项目教学、病患角色扮演、现场情景教学等多样的教学方法,并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灵活应用,促进“教”、“学”、“做”的互动性,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由单纯的传授者变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成为学生的学习顾问和教练,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先行作用。同时应用多媒体教学,以自制教学课件,通过图片、动画、视频等直观的教学手段,既增加了教学信息,又扩大了课堂教学量,让学生获取了更多更新的医学知识。

2.3实行“五结合”,巩固知识“链”

基础与临床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动脑与动手结合、情景与角色结合、学校与医院结合,这五个结合是教学的重要原则,也是一条紧扣教学的连环“链”。

(1)基础与临床相结合:采用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视频,回顾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让学生温故知新夯实基础,增强学习的信心。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临床病案,以问题导入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的教学手段之一,此方法既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又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还能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既掌握了理论知识,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自我的能力与胆量的机会。同时,教师也可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内容的特点,采用临床病案,先提出问题,再由学生自学讨论,然后启发式讲解,总结式点拨。

(3)动脑与动手相结合: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必须灵活运用到实验操作中去,充分利用实验课,强化技能操作训练,是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至关重要的环节。

(4)情景与角色相结合:应用情景教学与角色扮演,师生互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的传递,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发现、分析、判断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扮演不同角色,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5)学校与医院相结合:学校是理论知识传递的场所,医院是实践技能练习的基地,只有理论知识的教学而无技能操作的实践教学,是不完整的医学教学。见习是了解医院的医疗环境,实习是把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这是不可缺少的一课。

3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综合评估学生的能力

过去评估学生是以每学期1~2次的理论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能力的标准,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教学改革中我们根据妇产科学学科的特点,综合分析了学生的生源特点、心理特点、学习兴趣,在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前提下,也采取了形式多样的评估方法,从职业素质、实验操作、病例分析(或课堂提问)理论考试这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客观反映了我们的教学改革效果。

(1)医师的职业素质与医德:以医师职业道德为标准,以“五心”服务为要求,以行为规范、组织纪律、衣帽整洁、实验操作形式等开展问卷或考核,量化评分并将评分结果纳入总评。

(2)课堂的分析讨论与提问:运用启发式的课堂教学、讨论、回答问题,是评估的第二要素,课前预习提问、课末回答问题、或病例分析讨论发言、平时作业的评分等均是评估学生的方法,只是要把评分结果纳入总评。

(3)实验的操作技能与考核:实验操作不仅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能反映学生对医学基础知识掌握得是否熟练,在学期实验课即将结束时,我们以《实验操作考核评分标准》实施考核评分,也将评分结果纳入总评。

篇3

当孕妇被感染时进行水囊引产最常见的主要是由于在手术之前的或者是慢性的生殖道的炎症,加之手术方面的消毒不够严格,以及水囊的放置时间较长,使产妇的引产时间过长以及多次的放置水囊而引发的。但是目前临床部多用此方法引产。我站在临床上多应用利凡诺羊膜腔穿刺术行中期引产,但是利凡诺引产后常有发热白细胞升高的现象,必须与感染相鉴别。如果体温升高达24小时持续在39度以上者白细胞>20×109/L时,应积极的对症治疗使用大量抗生素抗感染。

2注意观察宫缩,防止损伤软产道

在孕妇的妊娠中期进行引产致使宫缩与理性的宫缩是大不相同的。其主要的特点是由于宫体部的体收缩作用较为明显并且宫颈扩张相对的缓慢,特别是初孕产妇宫颈发育不良者,当在强烈的宫缩使子宫内容物倍挤压到宫下段,通过已开放的宫颈内口,子宫内压移后宫颈部,使之呈球状扩张,并且向阴道的后窿部膨出,致使过度伸展的宫颈组织被挤压之后变薄,加之缺氧和缺血,最后出现坏死的现象,从而发生裂伤。这种裂伤多呈横形,位于宫颈内、外口之间,不一定合并阴道出血,往往在引产后常规检查发现,但亦有少见病例子宫破裂者,所以医务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即使做肛诊或阴道检查,在严密谨慎的观察产程时,每当宫缩较为强烈时,产妇便会烦躁不安甚至哭闹的不停,此时需要清楚产妇子宫颈口的开口情况,以及阴道后窿部膨出情况,假如子宫颈口不能适当的扩张,应给产妇肌肉注射100mg的杜冷丁,抑止强直宫缩,协调规律宫缩,即可以避免子宫破裂的并发症。产妇在引产之后必须要检查子宫颈口是否出现撕裂,阴道后窿部是否出现穿孔现象,若是软产道出现了部分的损伤,应立即给予修补。还要协助产妇及时的排除子宫内的异物,例如胎膜、胎盘,还要降低子宫的出血。发生在妊娠中期进行引产的在产后出现子宫流血的因素主要是由于子宫的收缩不良、胎盘的滞留以及胎膜的残留等造成的,因而要加强对引产之后的产妇进行严密的观察,尤其是产妇的临床症状和表现。待胎儿在排除之后,通常情况下要给产妇肌肉注射10u的催产剂,若是胎盘10min之后还不能排出,那就要及时的做出处理,当医生发现胎膜和胎盘在子宫内有残留时,应该立即进行刮宫术。

篇4

部分医学生为了能够顺利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在大学实习阶段便将所有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备考中,忽视了本科阶段的临床实习任务,对医学知识只是死记硬背,没有掌握基本的临床操作,没有将书本知识与临床实际相结合。

2对妇产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思考和对策

2.1加强人文教育,关心爱护患者

“救死扶伤”是每一个医生的天职。导师应该结合妇产科专业特点,对研究生进行人文教学。导师应针对妇产科的特殊性指导学生,在做妇科检查时,应该告诉学生以患者为中心,多为患者考虑,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在门诊看病人时,要换位思考,作好医患沟通,减少医患纠纷;在产科学习时,告诉学生在妊娠、分娩过程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要关心爱护每一位孕妇,尤其是在观察产程的过程中要及时跟孕妇和家属沟通,让他们充分了解分娩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积极配合医生的处理,使患者在妊娠、分娩过程中的风险降到最低。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在临床实践中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患者解除病痛。

2.2开展多种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随着互联网、多媒体等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教学中,使得复杂、抽象的医学理论知识变得形象生动,便于学生们理解和记忆。比如在产科学分娩动因、分娩机制的理论课中,可以通过多媒体等技术将分娩机制、产程处理产等一系列知识形象化,使学生充分理解、印象加深,并激发学习兴趣,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观看妇产科手术录像等,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相结合,逐步提高自身的能力。在妇科肿瘤轮转时,可以让学生们通过卵巢癌患者的治疗了解卵巢癌的综合治疗,以及化疗耐药的发生和相关机制。通过互联网学习国内外的相关文献,了解目前化疗耐药的机理及基因靶向治疗,使学生们将临床与科研相结合,加强了学生们对临床病例的了解,也培养了学生们的科研意识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研究生教育的主要形式,调动研究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在临床实践中通过对具体的病例进行分析,不仅指导学生复习书本知识,更要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拓展知识。

2.3重视研究生临床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个好的医生不仅仅要有好的临床技术,还要善于从复杂的临床现象中寻找科学本质。对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更应注重临床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索,从复杂的临床表现中去分析问题,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得出正确的诊断,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妇产科工作需要许多相关科室的经验,更需要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学习别人经验的同时,也要提醒学生不要局限于书本,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敢于提出新观点、新方法,要激发他们的探索热情,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作为导师在这方面要以身作则,在临床活动中的点点滴滴中影响学生。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开阔学生视野。导师应该鼓励学生参加学术交流,让他们亲身参与融入其中,增加学生们的兴趣,了解本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学术动态,增长他们的学术见识,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

2.4加强研究生管理,优化考核制度

良好的管理和有效的考核是培养专业型研究生的关键之一。首先,教学部门要对即将进入临床的研究生进行岗前培训。使学生们了解医院的规章制度,做好医德医风教育。同时也要学生了解当前复杂的医疗环境,以及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的一些技巧。其次,教学办公室、导师、研究生要针对妇产科临床实践性、操作性强的特点,制订适合研究生轮转计划、临床工作程序,制定量化考核标准。导师在研究生临床轮转时,应及时了解学生完成临床工作量。例如,在产科轮转时,要从具体的病例中进一步掌握妊娠高血压病、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相应的临床处理。研究生们往往喜欢做手术,而忽视病历的书写与及时记录,以及和患者沟通的技巧。在一个阶段的学习完成后,指导学生总结临床实践中碰到的问题,优化解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有效的管理和考核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临床知识与技能。

2.5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师宗县妇幼保健院、师宗县人民医院2009年1月~2011年6月救治的60例产后大出血产妇。年龄19~37岁,平均年龄27岁。本组资料中除4例双胎妊娠外其余均是单胎妊娠。其中,36例剖宫产,2例吸引产,4例臀位牵引,18例顺产。24例出血量在800~1000ml,0例1100~1300ml,10例1400~1600ml,16例≤1700ml。

1.2出血原因

本组中有50例由于子宫收缩乏力而引起(占77.1%),6例因胎盘因素而引起(占10%),4例因子宫破裂而引起(占1.5%),6例因软产道损伤而引起(占10%)。20例有妊娠合并症,54例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54例做过产前检查,6例未作检查。阴道自然分娩及剖宫产对产后出血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3.75。P>0.05),详情见表1。

1.3产后出血诊断标准

出血量从接生起到胎儿娩出后2h内≥400ml或出血量在胎儿娩出后24h内≥500ml为产后出血。

1.4出血量采集方法

在术前对产包、手术包、辅料包等进行称重,在产后再次进行称重,将前后相减所得结果重量按血液比重1.05换算成毫升数或是用量杯测量留于弯盘内的血液。

1.5治疗

大出血发生立即给予血容量补充、吸氧,若出血出现在胎盘娩出前,应当立即给予肌注缩宫素10U。用手将胎盘嵌顿及残留物取出,将粘连剥离,必要时需要行刮宫术;植入者立即给予子宫次全切除术。在抢救过程中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并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对贫血情况积极纠正。将血止住以后,留产房观察室至少2h,期间对血压、脉搏及宫缩情况进行观察。待到血压、脉搏及子宫收缩情况检查稳定后方可回病房。

2结果

经过对本组60例大出血产妇的积极处理后,其出血情况均得到有效控制,无一例死亡情况发生。

3讨论

本组资料显示,剖宫产大出血高于自然分娩大出血,与有关研究报道相一致。为此,医院应广泛宣传自然分娩的好处,尽量说服无剖宫产妇行自然分娩,减轻事后弊端;在行剖宫产手术时,应注重手术技巧的控制,切口合理选择,及时对术中出血位进行缝扎,减少剖宫产妇出血量。

3.1出血原因

①从本组资料中可以看出造成产后出血的最大原因是产后子宫收缩乏力,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临产后休息不好,进食少,产程长,在临产时对镇静剂过度的使用,剖宫产时麻醉用量过深,这些都是引起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②曾经有流产史的患者其有不同程度的子宫内膜损伤,使宫内受感染的机会增加,当再次妊娠时,胎盘胎膜粘连,胎盘滞留,胎盘位置不正常,胎盘植入也可对子宫收缩造成影响从而引起产后出血。③在院外生产的,有可能对子宫颈和阴道造成损伤,特别是宫口未开全产妇就过早用力,或过强宫缩,胎儿分娩过快,在分娩时对会阴的保护不当等都可造成了宫破裂、软产道损伤而引起产后出血。

3.2抢救措施

3.2.1在治疗产妇产后出血过程中,早期处理给予促宫缩药物,配合相应前列腺素药物进行宫缩乏力产后出血治疗;如保守治疗无效,可采取加用宫腔纱条填塞,争取产后出血抢救时间,且对保留出血后产妇生育能力有一定意义。在使用纱条填塞宫腔治疗时要严格按照迅速止血、纠正失血性休克及控制感染的原则。术者用一手在腹部将宫底固定,另一只手或持卵圆钳将2cm宽的纱布条自外而内送入宫腔内,应当塞紧,不留死腔。在填塞后一般都不会再有出血现象的发生,经过对产妇进行抗休克处理后,可逐渐将情况改善。

3.2.2软产道裂伤

对软产道裂伤引起的产后大出血的有效处理措施是进行准确及时地修补缝合。首先检查宫颈,用两把卵圆钳并排钳夹宫颈前唇并向阴道口方向牵拉,移动卵圆钳应当顺时针方向直视下对宫颈情况进行观察,若有裂伤应当立即用肠线缝合,阴道裂伤按组织结构依次缝合。

如上述处理还无效,为抢救产妇生命,应及时行子宫切除术。术后给予产妇足量广谱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改善贫血,促子宫收缩,必要时行B超检查等。

3.3预防

及时对产妇进行正确的预防指导对降低产后出血率和减少产后出血有重大意义。医护人员宣传正确合理的避孕方式能减少不必要妊娠及人流,以减少宫腔感染及子宫内膜损害。对孕期保健知识进行宣传,能使孕妇明白产前检查、孕期保健的好处,对及时发现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有重要作用。

篇6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66例,均为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失血性休克患者,经患者同意后,随机分析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3例,年龄23~34岁,平均(28.6±5.3)岁。出血原因:宫缩乏力出血20例,异位妊娠破裂7例,胎盘早剥所致出血3例,不完全流产引起的出血3例。观察组33例,年龄23~34岁,平均(29.2±5.6)岁。出血原因:宫缩乏力出血20例,异位妊娠破裂6例,胎盘早剥所致出血4例,不完全流产引起的出血3例。所有患者出血量为1100~2500ml之间。两组患者的病情、性别、年龄等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抢救与护理

1.2.1急救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采用相同的急救方法,即将患者立即置于平卧位,增加回血,防止脑部、肝、肾等重要脏器的供血不足。观察患者的呼吸、血压、脉搏、体温等生命体征,当失血性休克患者,面色苍白,呼吸加快,脉细微弱时,血容量降低时,肺泡血容量也在减少,应及时给予氧气吸入,流量控制在4~6/L,改善患者的缺氧症状,并做好保暖等工作。做好血常规、血配对、备血等工作,并迅速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道,用留置针,选择9号以上的针头进行穿刺,防治患者烦躁时造成血液,体液外渗漏等。

1.2.2护理方法:

对照组在急救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急救护理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需进行心理干预:当患者处于失血性休克时,情绪往往变的焦虑、恐惧等,当患者处于紧张等不良情绪下,容易影响治疗的效果及对日后恢复当中出现情绪抑郁。因此护理人员应多安慰鼓励患者,通过抢救的成功案例让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当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病情做详细的检查,并向家属详细询问发病过程,通过患者的病情,详细制定护理方案,当患者出现烦躁情绪事,应进行适当的保护措施。对于宫外孕失血休克的患者,通知手术室做好术前准备,留置导尿管,抗休克治疗与手术同时进行。术中要做好各个监护仪的连接工作,观察和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详细记录。熟练进行静脉穿刺等护理技术,做到轻、准、快。同时鼓励患者,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对不安全流产及胎盘滞留的患者,应准备好手术器械,配合好医生进行清宫术。协助检查胎膜组织是否完整,并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术后护理:术后给予患者良好的环境,保持室内的温度、湿度及室内光线,做好保暖措施,降低室内医疗仪器的噪音等。对于宫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应给予缩宫素10U+含5%葡萄糖溶液500ml进行静脉滴注同时进行子宫按摩。严密观察产妇产后2h出血情况及生命体征。鼓励产妇尽早哺乳,减少出血量。手术全程采用严格无菌操作,抗生素使用遵医嘱等。

1.3观察指标:

参考裴乃英的相关标准判定救护结果,即:经抢救与护理后,患者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基本恢复或明显恢复为有效;经抢救与护理后,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未见明显变化或死亡为无效。护理质量评分0~100分,评价术前准备、管理质量、规章制度、消毒质量等内容,每项满分20分。观察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情况,分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维度。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救护效果比较:

对照组经救护后有效24例,无效9例,有效率72.7%。观察组经救护后有效31例,无效2例,有效率93.9%。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非常满意30例,满意3例,不满意0例。对照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非常满意16例,满意12例,不满意5例。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篇7

摘要:为培养优秀的临床医学7年制学生,我们对实践性非常强的妇产科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习课程实施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措施,包括课时的调整,教学方法的改革,构建妇产科常见疾病典型病历及病历讨论库,改进妇产科教学模型,引进国外先进的模拟病人计算机系统等,以提高妇产科临床实践综合能力。

关键词:七年制;妇产科学;实习课程

妇产科学是临床二级学科,是各级医院的四大科室之一。作为医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妇产科学历来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影像医学、医学检验、高等护理等专业的必修课程和主干课程。近年来七年制临床医学教学做为新兴的教学模式已成为临床医学教学新的增长点和发展趋势。

妇产科教学作为重要的临床主干课程,由理论课和实习课组成,其中实习课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理论科多媒体教学已经较成熟,并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果。然而,作为妇产科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妇产科实习课仍沿袭传统的方法。其次,妇产科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我们在实习课中已安排了临床的部分,但由于妇产科的特点往往不能按计划完成,尤其是给男同学的学习带来困难。为了培养医学精英的7年制学生及临床急需的高层次人才,提高理论和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我们对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妇产科教学中的实习课部分采取了以下改革措施。

1调整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妇产科教学总教学时数中实习课的比例

增加妇产科教学中小班实习课的比例,传统的本科教学中实习课往往常被忽视,部分院校盲目扩大招生规模,有的高等医学院校甚至取消实习课,其严重影响了理论的提高及其与临床实践的结合,我校自近3年来对临床医学7年制学生的妇产科教学中将小班实习课的比例由原本科教学占理论课1/5-1/4的实习课提高到现有的三分之一左右。

2改革教学方法,改进及引进教学模型

改变传统的“板书+挂图”的教学方式,编制7年制临床医学妇产科学实纲及规范化流程,通过改善教具、多媒体课件、三维动画等多种形式,使大班课中盆腔的解剖、生理及分娩机制等一直难示教又不可能看清楚的内容应用多媒体,动态显示骨盆的结构,并同时展示软组织、血管淋巴及神经组织,通俗易懂学生可以很快理解并消化。

妇产科是高风险科室。目前,医疗纠纷已经成为困扰医院正常运行的较严重问题。在临床教学中,随时开展安全教育,强化医疗风险意识,有利于学生在今后一生的工作中形成自我保护的概念。鉴于医疗发展的新形式,我们将沿袭了几十年在产房中进行的实习课———分娩机制的内容进行改革,引进国外先进的模拟病人计算机系统即计算机交互式分娩及急救演示系统(MaternalandNeonatalBirthingSimulator),此模型是专为模拟分娩全过程及母婴急救训练而设计的计算机交互式教学模拟系统。应用妇产科和急救医学专家共同研发的配套教学软件,与计算机相连,可模拟操作分娩的临床经过及分娩中可能发生的各种临床状况,并且可通过交互式教学模拟系统记录,对学生进行各种产科实际操作技能的考核和评分,完善的分娩和急救教学体系。很好的解决产房现场观摩时间和条件限制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使用电化教学手段演示从待产到分娩及产后处理,只需10余分钟,配以动画示意图,使这一内容形象、生动易于掌握,印象深刻,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3构建妇产科常见疾病典型病历及病历讨论库

为加强理论联系实际,考虑到妇产科病人的特殊性,在尽量多接触病人的情况下,对常见的妇产科疾病准备2~3份典型病历,由学生为主体讨论该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教师有目的地总结及对学生诊疗思维能力的培养。过去由于病房内病种的限制,常常使学生丧失对一些重点病种的临床见习机会,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将校内、校外甚至国外的典型病例加以制作保存并能随时再现。此方法的采用对七年制临床医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在紧密结合理论课教学,通过增加实习课课时、更新教具、多媒体课件、多功能临床实验室、小班化典型的病历讨论及引进国外先进的模拟病人计算机系统等系列改革措施,无疑会使临床7年制的临床医学的学生增加对妇产科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为达到7年制临床医学妇产科学临床技能的要求,为培养高层次的人材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8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2月—2014年6月我科收治的108例术后及产后便秘患者,其中88例运用耳穴疗法作为观察组;20例采用维生素B1肌注,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中子宫肌瘤术后17例,卵巢囊肿术后5例,子宫内膜癌术后5例,剖宫产术后28例,自然分娩后33例。对照组中子宫肌瘤术后3例,卵巢囊肿术后2例,子宫内膜癌术后2例,剖宫产术后7例,自然分娩后6例。以上病例均为术后或产后1~3d出现便秘。便秘诊断依据:排便艰难,3d以上排便1次,大便干结,可伴有腹胀,胃纳减退等症状,并排除胃肠道器质性疾病者。对照组使用维生素B1100mg肌肉注射,gd,连续给药3d。观察组给予耳穴贴压王不留行籽连续治疗3d。

1.2耳穴贴压方法

1.2.1准备工作

操作前评估患者全身情况、耳廓局部情况及心理社会状况等。准备好0.5cm×0.5cm大小布胶布数块、王不留行籽数颗及常规医用消毒物品。患者取侧卧位或坐位。

1.2.2取穴定位

选取双耳内分泌、皮质下、大肠、三焦、直肠下端、脾、小肠、肺。内分泌:耳甲腔底部屏切迹内;皮质下:对耳屏内侧面;大肠:耳轮脚上方前部;小肠:耳轮脚上方中部;三焦:耳甲腔底部内分泌穴上方;直肠下端:耳轮起始端,近屏上切迹处;脾:耳甲腔的后上方;肺:耳甲腔中央周围。操作者一手持耳轮后上方,另一手持耳穴探针在上述穴位所在部位由上而下探寻其敏感点,患者有酸麻重胀感,即“得气”,则说明穴位选中。

1.2.3耳穴贴压

对所选穴位及周围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将王不留行籽贴于胶布中间,然后使用镊子将其对准并贴于所选穴位之上,进行按压,以患者耳廓胀、痛、红、热为准,每日按压3~5次,每次3~5min,两耳交替。在治疗期间,不用其他通便药物,可根据病情适当下床活动。留籽3d,于第4天撤籽,用手或镊子轻揭胶布,取下埋籽,观察皮肤有无破损。注意保持环境安静、整洁、舒适。保持局部干燥,如潮湿则及时更换。

1.3观察指标

耳穴贴压治疗3d后,比较治疗前后便秘、腹胀、纳差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并比较两组疗效。疗效评定标准:(1)治愈:患者于治疗后有大便排出,便软,且排便通畅;(2)有效:能排大便,但较困难或大便干燥;(3)无效:治疗后无大便排出,症状无改善。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耳穴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比较

观察组经耳穴贴压治疗3d后,便秘、腹胀及纳差等临床症状都明显改善。在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的发生。

2.2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88例中治疗1d排便者16例,2d排便者58例,3d排便者12例;对照组20例中治疗1d排便者1例,2d排便者5例,3d排便者2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3,P<0.001)。

3讨论

耳穴疗法属祖国传统医学,是在耳郭穴位上用针刺或其他方法刺激,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有适用性广、价廉、简便易行、无不良反应等优点。贴压法是在耳穴表面贴敷压丸替代埋针的一种简易疗法,既能持续刺激穴位,又安全无痛,无不良反应,因王不留行籽表面光滑,大小和硬度适宜,现在临床多用。中医认为,“耳”不单纯是一个孤立的听觉器官,它与经络脏腑间有着密切联系。有研究显示,人体各个脏器和各部分在耳廓上都有一定的代表区,这些代表区是脏器有病时在耳廓上的反应点。刺激耳穴产生的神经冲动通过神经反射能抑制脏腑的病理阳性灶,使症状减轻或消失。妇科术后和产后便秘是由于手术及分娩时气血亏虚,卧床少动,大肠气机瘀滞,升降功能失调,传导失畅所致。皮质下是根据现代医学理论取穴,其可调节大脑皮质及植物神经功能,促进排便反射兴奋性,增强肠道排便的功效;取内分泌穴以调节内分泌;可起协助之功。另外,取大肠、直肠下端、小肠、三焦穴位可增强肠的蠕动,通调肠腑,下气通便;取脾穴,可健脾益气;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清肃下降,气机调畅,并布散津液,促进大肠传导,有利于糟粕的排出。诸穴同用,具有调节脏腑,润肠通便的目的。因此,我科对88例妇科术后或产后便秘患者采用耳部穴位进行贴压治疗,发现便秘、腹胀、纳差等临床症状都显著改善,未见不良反应发生。本研究采用肌肉注射维生素B1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有效率。由于手术前后禁食,可能会引起维生素Bl的缺乏。维生素B1能抑制胆碱酯酶,使乙酰胆碱降解减少,兴奋副交感神经,使胃、十二指肠蠕动及腺体分泌增加。因此术后给予维生素B1可以在弥补机体摄入不足的同时可有效促进肠蠕动,恢复肠道功能。目前其用于术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临床已有报道。结果发现,耳穴贴压疗效明显优于维生素B1。可能与维生素B1作用部位主要集中于胃和十二指肠,对小肠、结肠作用不大有关。

4结语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