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2 17:33:5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英语翻译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用学理论指导下的实用英语翻译研究涉及翻译时如何正确处理文化差异问题,语用学理论与翻译教学密不可分,语用学理论对大学英语翻译科研教学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语用学理论中语境、言语行为理论、合作原则、礼貌原则、跨文化交际等对翻译科研教学及培养实用英语翻译人才具有指导意义。只有深刻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意识,才能使译文语言意义上准确,文化意义上贴切。我国著名语用学家何自然、张新红,著名翻译学者陈宏薇都深入探讨过语用学理论与翻译科研教学的关系,从语用角度分析和拓展大学英语翻译科研教学具有极强的实用性。语用学各个研究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都可以为翻译研究提供科学的、微观的语用学分析方法,比如预设、语言礼貌、会话含义、关联理论、话语连贯、语篇结构、言语行为理论、会话分析等。
1.R.DanielShaw首先提出翻译语境的概念。英语名言"NOcontext,notext"(没有语境就没有文本)。说明了语境在翻译中的重要作用,翻译研究的本体是语篇分析,翻译的精髓则是将语篇分析与语境知识有效结合,翻译应紧密联系语境,力求忠实原文,努力达到翻译语境等效,真正实现两种文化的互通。
2.英国哲学家Austin提出言语行为理论,以言指事,是通过说话人表达字面意义,以言行事和以言成事是说话人如何使用语言表达真实意图,听话人如何正确理解话语意图,透过话语字面意义理解其实际的语用功能是跨文化交际成功的关键。根据言语行为理论,英汉互译并不是简单的词语含义相加对等,而应通过字面意义领会其言语行为含义。
3.美国哲学家Grice提出合作原则,美国语言学家Leech提出礼貌原则在实用英语翻译中,对语篇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语义语法上,还应拓展到语用交际方面上,合作和礼貌原则是语用交际的核心内容,对于准确理解和翻译文本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4.跨文化交际与翻译,语言是文化传播的桥梁,文化是展现语言艺术的镜子,外语翻译教学应注意英汉两种文化的对比,充分了解不同语言的社会背景、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
二、地方高校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现状
(一)人才培养定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
地方高校本科英语专业培养的主要是文学型英语人才,学生知识结构主要集中于英语语言文学,缺乏实用英语专业知识技能培养,但单纯的英语语言文学知识偏重理论,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不能学以致用,实际英语翻译工作中面对的是经贸、科技、旅游、法律、医学的专业翻译。因此,英语专业学生应拓展学习领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实用外语人才的需求。
(二)英语翻译课堂教学模式需要创新
传统翻译课程教学模式仍“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参与翻译实践机会较少,该教学模式虽然能加强学生翻译理论知识学习,却忽略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翻译课程属于实践性强的专业技能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应以学生为中心,在理论学习基础上,通过大量真实的口、笔译案例分析,实训训练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发现、解决翻译实践问题,提高学生口、笔译技能,英语专业的翻译课程课堂教学模式有待改革和创新。
(三)大学生汉语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待提高
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由于学科特点更应重视学生汉语继续教育学习,提升学生中文素养,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只设有大学语文公共选修课,并未针对英语专业学生设立汉语写作、中国文学、中国传统文化等课程,这必然导致学生中文表达能力欠缺,传统文化知识不足,即使拥有良好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依然不能流利自如进行汉英、英汉互译。
(四)产学研教学模式与师资力量建设有待深化
学生翻译学习过程中,缺少接触实践项目的机会,角色较为单一,仅仅是从事单一信息对等翻译,对翻译流程,项目管理和团队合作知之甚少,翻译专业学生并未具备市场所需专业水平,相关工作经验欠缺。此外英语专业翻译师资匮乏,授课教师缺少专业领域实际翻译经验和必备专业技能,许多教师仍然沿用单一讲授理论知识,很少给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因此,如何真正授之以渔,而非单一灌输的教学模式是翻译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英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对外向型经济促进作用
我国英语翻译本科教学正逐步转向重视“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翻译人才培养阶段。英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应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加大翻译实践力度。
(一)构建翻译实训基地培养模式
学校和企业翻译公司提供设备和师资,建立师资雄厚,功能齐全的翻译实训基地,为翻译人才提供完善的教育设施和良好的外语交际环境。翻译工作坊为学生提供大量高强度翻译训练平台,让学生通过“在翻译中学习翻译”,在“讨论中学习翻译”,不断提高翻译能力和译者能力。学生按照自愿组成翻译小组,教师根据学生成绩,适当调整小组成员,实现每一小组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互相帮助,互相促进。翻译资料平台,可提供语料、术语等科研课题,还可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文献和论文提供翻译服务。机辅翻译训练为学生掌握机器翻译软件,翻译记忆和术语管理工具等各种翻译软件提供了保障。翻译实训基地能够帮助学生熟悉翻译流程,了解行业规则,提升翻译素养。
(二)加强校企合作,实行订单式培养
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特点,了解企业用人需求和人才培养规格增强学生岗位适应性,形成人才培养与就业的良好对接。企业的需求是“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首要条件,订单只有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实施“订单式教学”,才能体现人才培养模式成效。“订单”培养是针对企业的人才规格进行的,教学计划、师资配备、实习实训,都是按订单培养的要求制定和安排的。在确立订单的基础上,校企双方需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学校按企业需求培养人才,企业需接纳合格的订单人才。学校要负责选拔参与订单培养学生,采取学生和企业自愿双向互选形式,确保生源质量,学生要确保到企业参与实习工作。包括顶岗工作,帮助学生熟悉企业工作环境和流程,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知识,接受企业文化熏陶。“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让学生、学校和企业三方受益。订单培养要注意“订知识,订技能”,企业招聘符合岗位需求人才。学生找到学以致用工作,学校吸引更多生源。
(三)创新英语翻译教学方法,考核方法
实用英语翻译教学模式应全面创新教学实践方法,考核方法。教学方法引入情景案例教学,商务英语,科技英语,法律英语,旅游英语,医学英语,影视英语教学,指导学生翻译文学名著,日常用语,商务办公用语,报刊杂志等多种文体,培养学生实用英语交际表达能力,为今后企业实际工作积累经验,学生能胜任今后商务翻译,外事翻译,科研翻译,日常旅游生活翻译。考核方式可以增加口语测试,考翻译资格证,技能比赛,实习测评等,这样可以全面培养学生实践工作能力,适应实用外语人才需求模式。
(四)提升翻译教学“双师型”师资
国内一些学者呼吁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即既有丰富的翻译理论,又有实际翻译能力和翻译经验的教师。通过进修、引进和特聘等多渠道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可行的,与对口特色企业实行合作,建立师资联合培养基地,专业教师有机会、有渠道去商务企业或基地进行翻译学习和实践,建立完善的翻译师资培养机制。
(五)培养英语翻译人才文化素养
旅游环境中的各种标识说明,从本质上来看,是一种公示语,即公众在公共场合看到的文字语言。英语公示语具有严格的规范性和标准性,因此进行公示语的汉英翻译必需对汉英两种文化中在相同场合使用和具有相同功能的公示语进行贴切的汉英置换。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已经意识到公示语规范化的重要性。如2003年,为了迎接世界杯足球赛,韩国就曾发起了一场“扫除外文错别字”的运动;国内许多大中型城市也着手纠正了或者正在纠正不规范的英汉公示语。与此相适应,语言学术界也对英汉公示语的翻译理论及实践进行了多方面、多层次的研究。安阳市是中国古都之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源地。安阳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得天独厚的人文旅游景观和多姿多彩的自然旅游景观。2006年7月,殷墟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进一步提升了古都安阳的国际地位,使安阳成为四海宾朋瞩目的焦点、国际友人观光的胜地。在此背景下,创建良好的旅游环境成为安阳市一项重要任务。对安阳市旅游环境公示语英语译文进行规范,治理完善安阳市语言环境,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此,我们对安阳市(含市区和五县)的主要旅游景区和公共场所、道路标牌等进行了细致的实地考察,搜集公示语的英语译文1200余条(段),并在此基础上整理分析。本文客观地分析了安阳市旅游环境公示语英语译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规范公示语翻译的一些政策性建议。
一、安阳市公示语翻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安阳市公示语英译中存在诸多问题。在此,我们就公示语中的各种错误进行深人剖析,分析其错误类型,发现公示语翻译的常见错误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种即逐字逐句的翻译。这种形式的翻译将中文生硬地翻译成英文,这样的翻译有典型的中式英语的痕迹,不仅经常会因为中西文化的差异造成词不达意或者是误解,而且在大众的心目中产生对公示语翻译错误的印象。第二种即误译。开始翻译之前,必须要以逻辑思维为基础,即对原文的表象、概念进行分析、综合、判断和推理,才能正确理解原文,得出准确的译文。对原文走马观花的分析不可能充分理解和吸收原文的思想,译文的准确也就无从谈起了。第三种常见的错误即脱离原文语义的乱译。各类公示语翻译错误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以汉语拼音代替英语翻译公示语在公众和旅游者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任何歧义、误解都会导致不良后果。对于一个城市而言,首先纳入双语建设的是路牌和门牌,但我市许多路牌仍然是汉语拼音直接“翻译”。如公园、桥、寺,对“Gongyuan”、“Qiao”、“Si”,市民可以视而不见,但对完全不懂中文的外国人来说却是无形的信息障碍。我市的许多风景名胜、交通要道的公示牌上的英译都直接采用了汉语拼音。在我市的“文峰大道”的道路指示牌上,路名英译干脆写成了汉语拼音“WENFENGDADAO”。这样的英译又有几位外国游客能够看懂呢?再如,在安阳市“文化路”,路牌上两行文字上是汉语“文化路”,下面是“WenhuaLu”。像这样的路牌中国人一看就明白,无需看下面的拼音文字;而外国游客不懂汉语,即使看了路牌上的拼音也不会弄懂“Lu”意味着什么。如果能将其下面一行文字改为“WenhuaRoad”或者“WenhuaRd.”则会使外国游客一目了然。而这样的汉语拼音式的道路名称,在我市交通干道上仍然随处可见。在各处风景名胜,同样的问题也普遍存在。
在太行大峡谷,有一块巨石,名曰“无欲石”,蕴涵“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之意。然而,“无欲石”被按照汉语拼音译成了“WuYuStone”,原文的内涵荡然无存。外国游客看到这样的译文,必然会一头雾水、不知所云。2.单词拼写错误较多拼写错误往往是由于译者或公示语制作者的疏忽大意引起的,此类现象本可以避免,但在我市却问题十分严重。例如:在某处风景点,“走路不观景,观景不走路”被译成了“Watchyoursteep,theroadissteep.”,其中第一个steep本应拼写为“step”。3.地名、道路、门牌等翻译不统一英文标识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且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地名作为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使用最频繁、用途最广泛的工具之一,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我市地名标识翻译的主要问题在于,对同一地点称谓的不统一,即便是同一部门所立的标牌上,对同一地名的翻译也不尽相同。目前,我市街头各种路牌的标识法,以及公交车站名的英文标识,花样百出,同样的地点,在不同的指示牌上的英译却不同。另外,市区主干道上的一些交通指示牌,其翻译的不统一、不规范也很常见。不同的指路牌对同一地名英文称谓不一致,更令人不解的是同一块标牌上,其英译所遵循的原则也不相同,同一条路的路名有两种甚至更多译法。“一路多名”、“一名多译”的现象使不少外国游客费解。如此,英语译文的指示作用就失去了其实际意义。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一方面,制作标示牌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另一方面,不同时间制作的标牌没有统一标准。4.信息的丢失与篡改大量公示语翻译错误出现于词汇的选择方面。其中用词不准确的问题尤为突出,其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信息的丢失与篡改。例如,林州大峡谷的某处山石路标上,崎岖山路本应该是path,这里却被译成了“road”(平坦大道)。此外,语义模糊也是措辞方面的显著问题。有些公示语的英译语法完全正确,但语义模糊,与汉语意思大相径庭。例如:袁林是我市的重要文物古迹之一,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观光。
但是,袁林被译成了YuanForest,意为“袁森林”,并赫然显示在我市交通干道的路标指示牌上。又如,“宾客止步”是公共场所里很常见的公示语,我们所搜集的译文主要有“Guestgonofurther”、“Stop”、“Guests,StopHere”。这些译文不仅没有反映出原文的警示信息和文化内涵,而且容易引起读者的误解。
5.英汉名称不对应、汉字与英译内容不符有些公示语虽然译者的英译并无错误,但是在公示牌制作的过程中,却发生了疏漏,造成汉语和英语译文张冠李戴。例如在我市人民公园的一块指示牌上,英译与汉字发生错位。“游览区”译成了“touristcenter”;而“游客中心”却印成了“touristarea”。汉字与英译内容颠倒。外国游客如果按照箭头所指方向走,一定会南辕北辙了。在林州飞龙峡风景区有这样的公示语:“游客止步,请勿攀登。”而汉字下面的英译却是“stoptouristsclimbing”,意为“不要阻止游客攀登”,与本意截然相反。这样的标示轻则贻笑大方,重则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6.用语不顾受众感受在我市的许多办公场所办公室”的标识一般被译为“NoSmoking”。而“NoSmoking”属于较严厉的限制性公示语,若用“SmokeFreeOffice”则更加符合环境氛围;另外,某外国语学校张贴的“SpeakingEnglishonly!”如果换成“Let’sSpeakEnglish!”将更活泼礼貌。还有某饭店“宾客止步”的告示被译成了“GuestGoNoFurther”,前来就餐的外国人会理解为“不要再靠近了,再靠近,我就要采取行动了”,这种译文令受众感觉十分粗暴无礼。其实,使用公示语“StaffOnly”便一目了然[1]。
7.公示语翻译措辞繁琐在不影响公示语准确体现特定功能和意义的前提下,英语公示语应该语言简洁,措辞精确,一般仅使用实词、关键词等核心词汇,而冠词、代词、助动词等可以省略,如PassengersOnly(送客止步)、Danger(危险)、AdmissionFree(免票入场)等。而我市许多景点的英文标示将中文介绍逐字逐句地进行翻译,其中大量使用华丽的辞藻、过多的修饰语,这种华而不实的文字并不符合国外的语言习惯。8.文化误解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应用必须考虑到其文化内涵,否则就会对语义传达产生负面影响。例如市内公厕外墙壁上大多标有英文“W.C”字样。在英语文化环境中,“W.C.”类似中文所说“茅房、茅厕”,属于很不文雅的用法,更不应现身公众场合。这样的词汇的大量使用,必然使外国游客对我市各风景点的文化氛围产生质疑。此外,目前国内的一些通用汉语公示语在英语国家是找不到任何踪迹的。如男厕所中的“小便前站”,商店中的“商品售出,不退不换”,以及随处可见的“违者罚款”等。这些语言既缺乏对个体的人文关怀,又暗示我们的生活环境和服务质量不佳。如果对这些公示语直接进行翻译,非常容易引起外国游客的反感,这样的翻译便会成为文化误解的根源。
二、规范我市公示语翻译的政策建议公共场所的英文标志使用的准确性、规范性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管理理念和服务理念,关系到城市的对外开放形象和文明程度,不容忽视。有必要对城市中的公示语进行全面的整顿,消除城市中各种标志、路牌、标语上的双语错误,净化语言环境,优化国际交往空间,提高我市的国际形象。公示语的翻译,已经引起了翻译界、媒体和普通民众的关注。改进我市站名、路名、街道名、公共标志等的英语译文,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这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涉更多方面的因素。
我们希望引起有关各方的注意,使安阳市的公示语翻译走上一条规范化和与国际接轨的道路。在此,我们特提出改进措施建议如下:1.依法统一管理英文标示牌的出台,如果不需要经过上级的审批,就会出现标示牌使用的随意性。加强英语公示语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非个人行为。因此,从宏观的角度说,它需要我们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将其纳入法制化轨道,尽快出台我市公示语翻译标准,对城市公共场所英译进行统一规范的管理。这方面,上海市的经验值得借鉴。2003年上海市政府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强本市公共场所英文译名使用管理的若干意见》,制定了《上海市公共场所中文名称英译基本规则》,确定了公共场所中文名称英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相同事物的英译名统一、音译和汉语拼音使用、意译等进行了规范,并起到了积极的效果[1]。2.成立专门机构与专家委员会针对我市目前公示语英译标识的混乱情况和各部门认识上的差异,政府有必要成立公示语专门管理机构和公示语翻译专家委员会,协调地名主管部门、文化部门、旅游部门、道路交通部门等职能,按照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及技术规范统一管理,严格审核,在树立标牌时做到准确、规范,尽快整顿不合标准的标牌,彻底改善城市公示语英译标识的面貌。
3.加强翻译队伍的建设公示语的英译应符合国际惯例,符合英语文字国家的习惯,应注意特定词汇在英、美、澳等英语作为母语国家使用中的差异,注意中西方文化差异。另外,公示语书写和翻译也是一个严肃的问题,对专业队伍的素质要求很高。我市要加强翻译职业化建设,促进翻译专业人才培养。“公示语翻译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要努力沟通汉语与英语语言文化在语用上的差异,通过两种语言的对比,研究语用语言等效和社交语用等效的问题”[2]。因此,翻译人员应认真研究公示语翻译的策略和技巧,提高英文公示语的质量,真正架起与国际社会沟通的桥梁。超级秘书网
4.加强对公示语标牌生产流程的监管从公示语的书写、翻译到公示语标牌的制作应该是一个一体化的生产流程,其中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疏漏和错误。因此,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各个环节的监管,由专门人员负责文字翻译的审核验收,查漏补缺,及时更正,确保准确无误。
5.建立开放、完善的修正体系一个城市的公示语涉及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纷繁复杂。“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存在失误或错误在所难免,特别是在近阶段,英语公示语的使用还不成熟,因此,在一定时期内建立一个开放的、完善的修正体系很有必要,即通过政府干预性地对其实施全方位的监督检查,号召全体市民积极参与,对所有不规范、不准确的公示牌进行举报,甚至有偿性举报,一经核实,政府马上强制性纠正[3]。这样集思广益,共同创建一个规范的英语公示语环境。
6.加强英语学习,提高市民英语水平当前,我市小学阶段就开设了英语课程,有些重点中学也尝试开展了数、理、化等学科的双语教学,一些大中专院校也正在开展专业课双语或全英语教学,甚至我市的老年大学也开设了英语课程。这说明英语学习在我市日益受到重视,一股英语学习热潮正在兴起。这必将大大提高市民的英语水平,打破语言交流的障碍,促进对外经济、技术、文化交流。语言学习氛围在全市范围内的形成为公示语翻译的规范化创造出优良的发展环境和发展空间。结语一个城市的汉英两种语言的公示语应用是否广泛是这个城市开放程度或国际化程度的直接体现,应用是否规范是对这个城市文化品位的检验。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公示语的翻译已经引起当地政府的重视,他们采取了有效措施进行整顿治理,同时也取得了可喜的效果。例如,北京市正在抓住主办奥运会的契机,掀起了“全民学英语”热潮,在规范公共场所公示语翻译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公示语环境进一步优化。
作为一个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和自然风景的旅游城市和一个对外开放的中等城市,我们可以借鉴大城市公示语翻译的先进经验,形成长效机制,发动人民群众共同参与,有效地规范我市的公示语翻译,提高我市的城市品位,建设健康和谐的语言文化环境。
[参考文献]
[1]王敏.公示语汉英翻译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6:(4).
关键词:广告英语;翻译标准;语言特色;翻译策略
一、广告翻译的标准
所谓的广告就是通过大量的媒介向公众和媒体传达某种商品的信息,它的主要作用就是要吸引读者的眼球来刺激他们的消费欲望。广告翻译强调翻译的效果,即不仅要提供充分的通俗易懂商品信息给读者,还要要让读者有一种“切肤之感”。因此,广告翻译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翻译的效果与读者的感受的和谐统一,这也是衡量广告翻译好坏的尺码。
二、广告英语的特色
由于商品市场竞争特别激烈,为了保证商品的广告可以最大限度的吸引人的眼球,广告撰写者总是选择新颖别致的词汇、简洁的语句和生动的修辞,以赢得消费者的喜爱。广告英语通常有一下几个特点:
2.1词汇特色
广告英语有别于普通英语,它的词汇简洁别致又富于创新。力图用最简洁、最准确的文字,为商品提供丰富的信息,使读者一目了然、过目不忘。
BornToShine.我本闪耀!(LG手机)
这则是LG手机的经典广告语,不管是英语广告语还是汉语广告语都十分完美,一下子就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而且,句式简练,却不失大气,巧妙的运用了押韵的句式,跟手机相得益彰,更为其添色不少,其创新性可见一斑。善于玩文字游戏的广告商们,会故意把人们所熟悉的字或词拼错,弄成新词。“新词不失原意,更添新义”,赋予广告极大的魅力。
2.2语法特色
2.2.1偏爱简单句
广告语言在形式上也具鲜明特色,或行文工整,或对仗押韵,琅琅上口,使人耳目一新,经久难忘。所谓“优秀的商品广告无不以简短精炼而著称”。
例如:
Cocacola可口可乐
“SONY-taketheworldwithyou.”让世界陪伴你。(索尼)
Makedreamscometrue.让梦想成真。(迪斯尼乐园)
商品的商标如同人的名字,成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和巨大财富。Cocacola中文翻译为“可口可乐”,保持了原词的音节,使人一听就知道是饮料商标,有声有色,回味无穷,可以说译名的效果超过了原名,是广告商标翻译的经典。
2.2.2多用祈使句
广告语言具有很强的感召力,通常有大众化、口语化的倾向。为了使顾客对商品留下深刻印象,同时减少广告费用,广告作者总会绞尽脑汁,用简洁有力的形式和充满诱惑力的词语,力争达到商品宣传的最佳效果。作为“鼓动性语言”,广告英语多用祈使句,以达到行文简练又能使人印象深刻的目的。例如:
Turniton!穿上它!(彪马)
Justdoit.只管去做。(耐克)
Obeyyourthirst.服从你的渴望。(雪碧)
2.2.3常用省略句
省略句结构简单,语言果断有力,能使广告在有限的篇幅中传达更多的信息量,加强广告的传播效果。
例如:
Welead.Otherscopy.我们领先,他人仿效。(理光复印机)
Intelligenceeverywhere.智慧演绎,无处不在。(摩托罗拉手机)
“我们领先,他人仿效”这则广告虽然只用了“lead”和“copy”两个简单的动词,却巧妙的点出其作为复印机的复印功能(copy)和理光品牌在同类产品中领先的地位(lead),可以说是构思巧妙、一举两得。
2.3修辞特色
19世纪的一位美国广告专家将广告称之为“印在纸上的销售技巧”。作为一种目的性很强的语言,广告英语经常会使用一些文学中的修辞方法,因此又被称为“半文学体”。这些修辞方法包括比喻、拟人、押韵、夸张、双关等。各种修辞格赋予广告简洁、生动、幽默、形象等特点,使广告语言成为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语言艺术。
2.3.1双关
双关语是广告词中运用最多的修辞手段。双关是利用词语的语音和语义,使某些句子在特定的语境中具有表面和内涵的双重意义,不仅能使广告引起消费者的联想,又能使广告语言简洁、风趣,从而达到表达的绝妙效果。例如:TheoffspringofSpring.(皮瑞尔矿泉水广告)这里的Spring很关键,有“春天”与“泉水”双关语义,意境优美。而offspring则有“后代”的意思。整句可译为“掬自春泉”,使人联想到矿泉水的清纯、洁净,富于春天的气息。
2.3.2比喻
比喻是商业广告英语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它将抽象枯燥的事物与生动具体的事物进行类比,能极大地渲染语言的具体性和形象性,形成鲜明生动的意象,唤起消费者对产品美好的心理联想,进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例如:Acomputerthatunderstandsyouislikeyourmother.这是一则带有比喻的广告。该广告把电脑对人的理解比作母亲对孩子的理解,显得非常形象而又生动。
2.3.3夸张
夸张就是用夸大的词句来描述事物。英语广告常用夸张,故意言过其实地渲染铺饰所推销的商品,但又在情理之中,使广告的形象更加突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TakeTOSHIBA,taketheworld.拥有东芝,拥有世界。(东芝电子)为宣传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形象,广告词难免“言过其实”。实际上,广告语言中夸张的运用极为广泛,以满足人们猎奇的心理,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以上两个广告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巧妙的体现了商品非凡的品质。
2.3.4押韵
押韵原是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英语广告也常借用之,其运用语言的声音规律使广告读起来抑扬顿挫,流畅回环,琅琅上口,便于吟唱,成为形式与内涵、视觉与听觉的美妙组合。
三、广告英语的翻译方法
3.1直译/异化翻译
根据纽马克的定义,直译是指“把原来语言的语法结构转换为译文语言中最近似的对应结构,但词汇则依然一一对译,不考虑上下文”,可以理解为在译文中既保留原文内容和形式,又保留原文的语言特色。
Let''''smakethingsbetter.让我们做得更好。(飞利浦电子)
We''''reSiemens.Wecandothat.我们是西门子,我们能办到。(西门子)
以直译的翻译方法,读起来虽然可能不像母语原创文本那样流畅,但其所传达的信息是非常明确的。
3.2意译/归化翻译:
意译的翻译手法较为自由、灵活,翻译过程中通常考虑到译文目标读者因文化而产生的阅读和理解上的差异,因而不拘泥广告原文的形式。译文从读者角度看比较地道,可读性比较强。
例如:Everytime,agoodtime.秒秒钟钟欢聚欢笑(麦当劳)
UPS.Ontime,everytime.UPS----准时的典范(UPS快递)
在某种程度上,意译虽然丧失了原文的句式结构,一些关键词的词义跟原文也有一些出入,但只要仔细琢磨,原广告
词的精髓或深层意思仍然在译文得以保留。
四、结束语
广告语言作为一种具有独特语言魅力的文体形式,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一道不可或缺的亮丽风景。了解广告英语有利于熟悉英语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同时可以更加有效的帮助国产商品打入国际市场。同时,由于中外文化的差异,广告翻译还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需要进行不断的探索。
参考文献:
【关键词】行动研究;翻译能力;大学英语教学
Abstract:Actionresearchisakindsystematicretrospectiveprobingactivity.Inthispaper,aseriesofstudieshavebeencarriedoutaimingatthepoorperformanceofEnglishtranslationbycollegestudents,aretrospectionontheinadequateeffectoftheactionresearchhasbeendoneandthedirectionforfutureeffortshasbeenpointedout.
Keywords:actionresearch;translationability;CollegeEnglishTeaching
现行《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必须“培养学生听、说、写、译的能力”。而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翻译能力培养重要性的问题,国内已有不少专家和学者已著文指出[1,2]。新四级考试题型的改革也增添了翻译题型,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对学完大学英语教材的学生来说,他们的翻译能力不容乐观。笔者所教班级的翻译能力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第一学期学生翻译的平均分只有6.019分(总分为15)。笔者一直在思考如何解决学生翻译中存在的问题,终于从近年来非常受到重视的自我反思(selfreflection)教学模式中得到了启发。
一、教学行动研究的原理与过程
行动研究是一种系统的反思性的探究活动[3]。它由教师针对自己教学中的问题直接参与和开展调查与研究,目的是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同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学行动研究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包括计划、行动、观察分析、反思等环节。McNiff(1988)将这种教学行动研究分为五个具体的步骤:第一、发现教学中的一个问题;第二、设想一个解决的办法;第三、在教学中实施这个办法;第四、调查并收集数据对实际效果进行评估;第五、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重新确定教学问题,以便进行下一轮研究[4]。其实行动研究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20世纪70年代再一次兴起之后,开始应用于教学理论中。我们注意到尽管目前翻译能力的培养极其重要,而学生的翻译能力也亟待提高,但未见将行动研究运用于培养学生翻译能力上的文献发表。
二、大学英语翻译能力培养的行动研究过程
(一)发现问题并明确问题存在的原因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的翻译水平非常低,在学完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一册之后的期末考试汉译英中(试题由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一册题库中抽调出来),学生的翻译题成绩平均分只有6.019分,及格率仅有16.7%,是所有题型中最差的一项。这种状况与新大纲提出的翻译能力相差甚远。针对此问题,笔者提出了导致学生翻译能力差的大致假设:1、学生在学习中对翻译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因而忽视翻译能力的培养;2、学生翻译技巧的贫乏;3、教师上课偏重语法词汇的讲解,缺乏翻译技能的指导;4、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足够的翻译练习;5、课外翻译练习太少。为了验证以上假设并查明学生翻译能力差的真正原因,笔者于第二学期开学初对所教班级进行了问卷调查。此次调查的对象为广东药学院药事管理2005和人力资源2005班的同学,共131人,其中收回有效问卷115份。通过数据分析表明(文中所有数据由SPSS13.0处理),学生翻译能力存在问题并非是认为翻译不重要,问卷显示89.5%的同学认为翻译比较重要,但我们发现关于在课堂上认为能掌握一定翻译技能的同学却只占49.9%,能进行课外翻译练习的同学也只占28.7%。由此可见,造成翻译能力差的原因主要有:第一、学生翻译技巧的贫乏,第二、教师在课堂上缺乏翻译技能的指导,第三、学生翻译练习太少。
(二)对策及行动研究计划
基于以上翻译能力的问题,笔者采取了如下对策:
第一、加强翻译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很多学生已经掌握了足够的词汇量,可对翻译却无从下手,主要是不了解中英文语言结构的差异,缺乏翻译技巧造成的。因此有必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翻译方法和技巧的传授。第二、进行适当的翻译练习。翻译是一种实践,而技巧只有在课堂内外付诸实践,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大量的翻译练习可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第三、推荐课外书目并进行课外翻译指导。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且目前大学英语并没有专门的翻译课程,因此必须让学生多利用课外时间进行有效的翻译练习。
在制定对策之后,笔者依此制定了为期一个学期的行动研究计划。计划中就翻译练习和翻译技巧的讲解方面,从实验学期的第二周开始,每次精读课上对语言点的讲解时,先出示汉语例句,再对其进行翻译。这样既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翻译的练习,还可以适当地就出现的翻译问题进行相关的翻译方法和技巧的讲解。同时每周给学生留下适当的翻译练习,要求学生独立自觉地完成,老师将抽改部分作业,并在下次课上就易犯的错误进行讲解,其他学生的作业则分配给各个小组进行批改和讨论。在第五周结束时对学生进行访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对教学行动研究计划进行必要的调整。同时从第四周开始ClassTranslation的活动,班上同学分成16组,除了批改和讨论翻译作业之外,每组同学分别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和资料,将其翻译成英文,或翻译成中文,并可画上插图,形式自由多样。期间老师将对各组进行指导。在第8周各组交换作品,并提出修改意见。第9周各组修改自己的作品。第10周各组上交自己的作品,学生和老师一起选出比较好的作品作为ClassTranslation的成果。从11周开始以同样的安排开始进行第二轮ClassTranslation活动。研究结束时,即第18周再次对学生进行第二次问卷调查,以搜集反馈,此次收回有效问卷共122份。
三、行动研究后的反思
1.学生学习效果
在第二学期的期末考试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的翻译成绩明显提高(见表1),此次考试学生平均从先前的6.019分提到了9.373分,及格率也提到了67.9%。考试试卷依旧是从题库抽出,改卷也仍然采取流水作业,且教师不改自己所教班级。表1翻译成绩比较(略)
我们再从开学初和第18周对学生进行的同一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也可以看出,此次行动研究对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我们注意到在12个问题中,差异有显著性的问题共有8个(见表2)。表2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略)
(1)翻译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方面
翻译是外语综合能力的组成部分,是衡量外语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缺乏翻译方法和技巧往往让学生对翻译无从下手,即使勉强译出,也是让人看不懂的怪怪的单词堆砌,因为“过于直译”和“死译”正是缺乏翻译方法和技巧所导致的[5]。由此可见方法和技巧的把握对提高翻译能力非常重要。从问卷调查中“认为在课堂上掌握了一定翻译技巧”的平均分由2.74增长到3.48中可看出,在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的指导上,笔者在课堂上采取先出示汉语句子,再对其进行翻译,并以此渗透翻译方法和技巧的讲解的方法有一定的成效。而这种教学方法也与张美平在其论文中指出的在教学中“教师应适当减少讲解知识点的时间,腾出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翻译技巧训练”[6]的主张是相一致的。我们在访谈中也了解到学生喜欢这种讲解语言点的方式,在访谈中学生说:“这种方法很好,一方面可以帮助记住文章中语言点,以前印象就没那么深刻;另一方面又可以知道怎么做翻译。”,“以前我从来没有注意到中文和英文有这么大的差别。”在关于是否喜欢“多点语言点传授”方面,第二次问卷学生明显意识到我们的精读课堂除了学习语言点之外,还应多一些技巧的训练。研究结束时的问卷调查显示(见表2),学生对翻译方法和技巧的使用情况有了较大的改善。学生在翻译时逐渐学会开始考虑中英文语言的差异,开始进行词汇转性的思考及面对长句翻译也有了一定的对策。
但通过访谈学生,笔者发现尽管学生对翻译方法和技巧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掌握,但基础较差的学生认为这些技巧对他们作用不大,因为词汇量是他们的主要问题。由此可见,翻译确实是包含接受技能和产出技能的综合能力,需要对两种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由于对英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不够,即使掌握了翻译的方法和技巧,翻译能力的提高也并不显著。
(2)翻译练习方面
翻译是一种实践,只有经过大量的练习,将所学的方法和技巧付诸于实践,翻译能力才能得到提升。在精读课堂上,先出示汉语再一起翻译成英语的做法让大部分同学得到了翻译练习的机会,但由于一起上课的学生过多,再加上课堂时间有限,无法督促所有的学生均能思考、练习。因此适当的课外翻译练习自然必不可少。为了更好地做好课外练习,我们把全班分成16个小组,一方面可以一起批改和讨论其他组员的翻译错误;另外我们也在第四周开始了ClassTranslation的活动。
在实施计划时,最大的问题是对学生课外练习的检查和监督。由于活动都是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的投入很不均衡。很多小组的任务都是由个别或者几个学生单独完成。我们从问卷调查中也能看出,学生在课外的翻译练习很少。为此我们对学生进行了访谈,有些同学认为“课堂上的例句难度太大,给予思考的时间也太少,只有一小部分基础好的同学能够翻译出来”。也有同学提出:“希望多举一些与实际、与我们专业更紧密相关的句子。”关于课外的ClassTranslation的活动,很多同学认为“时间不够”,“专业课太忙,选修课也多,加上还有学生社团活动等”。而且这又不是考试,不少同学都是随便对付一下。而对作业的批改和讨论,很多同学认为“讨论根本没法开展”,因为这么多人很难聚在一起,只能是各人分到作业独自帮看一下,也有很多同学根本就不知道错在哪儿。
当然由于每次课还是留下了课外练习,而且组织了课外翻译活动,学生在课外对翻译练习的投入还是有所增加。通过调查结果也可以看出,关于“做课外练习”这一项选择“1从不”“2偶尔”的人明显从71.3%减少到29.6%。这说明课外练习的指导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2.教师自身收获
教学行动研究不仅使学生受到积极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实施计划时增加了对教学过程的了解,增加了对学生的了解,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解决我们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这给我们带来自我的肯定。正如陈向明所说:“参与研究可以帮助教师从日常繁杂的教学工作中解脱出来,在教学劳动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愉悦,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位”[7]。通过此次行动研究,笔者也注意到了一些方面的问题。
第一、大学英语教学需要与实际紧密结合,要尽可能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结合。通过访谈学生提出希望能多举“与专业相关的例句”,体现大学英语的翻译教学应尽可能与其专业相结合的需求。这一做法在法国里昂第二大学的医学和环保专业等早已存在[8]。这就对我们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药学院的英语教师必须对医药英语有所涉及。
第二、进行教学行动研究时,活动应尽可能有趣多样。比如此次在课外练习这一方面活动就过于单一,导致一些对此活动无兴趣的同学便放弃了练习的机会。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对简单电影对话的翻译、或现场翻译学生发言等的活动。
第三、行动研究的手段要尽可能丰富。此次研究,笔者使用了问卷、教学日志、访谈、观察、分析试卷等多种手段。虽然在数据整理方面增加了工作难度,但大量信息的收集,使我们对学生的状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加强了对教学过程各个侧面的理解和思考。
第四、活动研究的计划设计要合理、实事求是。活动计划的设计是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计划方案必须为解决问题而置,又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个体差异。
通过此次行动研究,可以说学生的翻译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而且还增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和交流。教师的这种能够不断了解教学效果并进行改正的教学态度也给学生留下了积极的影响。
基金项目:2006年广东药学院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蔡基刚.重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J].中国翻译,2003,(1).
[2]文军.论以发展翻译能力为中心的课程模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8).
[3]王蔷.英语教师行动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8.
[4]McNiff,J.ActionResearch:PrinciplesandPractice[M].MacmillanEducation,1988.6-7.
[5]扈明丽.翻译能力的培养与大学英语教学——从一次翻译比赛谈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改进[J].中国翻译,2002,(6):52-52.
[6]张美平.翻译技能培养与大学英语教学[J].中国科技翻译,2005,(2):32-35.
关联理论是法、英学者D.Sperber,和D.Wilson在其合作出版的《关联性:交际与认知》(1986/1995)专著中提出来的,1995年二人又出版了该书的修订版。他们认为交际是一个认知过程,交际双方互明的前提是在于最佳的认知模式:关联性。关联机制包括最大关联和最佳关联。最大关联(mostrelevance)是指在交际中受体在理解话语时付出了尽可能小的努力而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最佳关联(optimalrelevance)是指受体在理解话语时付出有效的努力之后获的足够的语境效果。从关联理论的途径研究翻译,就突出了翻译的认知特性,它研究译者的交际能力,也就是翻译能力。关联翻译理论把翻译看成是一个语际间的明示—?推理的阐释活动。翻译不是静态的,而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一种交流,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依据不同编码对符号进行再解释的一个无止境的过程(王治琴,2005)。
二、关联理论与翻译的关系
关联理论认为,对语言的使用有两种方式:描述性使用和解释性使用。翻译是对语言的解释性使用。在语言的解释性使用中需要注意的是原语和表达该话语的语句之间应该存在一种解释性相似。两个话语的解释性相似程度越高,所共享的明说和暗含意义就越多。翻译活动源远流长,研究翻译的文献亦可谓汗牛充栋,但学者们对于“翻译”从未达成过共识。关联理论对翻译的解释力是很强的,它统一的理论框架可以“框住”人类的一切翻译活动,而且还可以根据关联理论平息翻译界经年不息的争执(赵彦春,2003)。任何一种翻译理论都强调翻译的前提是正确理解原语,译者靠什么来推理作者的交际意图呢?关键是靠寻找最佳关联,推断出语境暗含。翻译是一种认知活动,也是一种交际活动。关联理论的翻译观把翻译看作是一个对原文进行阐释的动态的明示—推理过程。译者要尽可能根据话语内容去推理原语交者的交际意图,而译语接受者同样也在自己动态的语境内对译文进行阐释和解读。所以,根据关联理论,我们可以把翻译看作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是一个推理过程,而推理所依据的就是关联性。
三、对文化缺省和关联理论的认识
认知科学表明,人的知识和经验以图式(schema)的形式储存在人脑的长期记忆(long-termmemory)之中,每个图式由数目不等的空位(slots)组成。每当感官记忆(sensorymemory)输入了某种信号时,认知机制中的记忆搜索(memorysearch)功能就会自动在长期记忆中激活属于该图式的空位,最终激活整个图式。认知是由记忆中的图式作用于未知实现的。因此,在语言交际中,新的话语必须以某种方式激发相关认知领域中的其它认知结构,理解才能达成。
关联理论关注的核心问题就是交际和认知,强调认知语境在推导说话者的交际意图中的作用。关联理论把交际看成是明示——推理的过程,设想每一个明示性的交际行为本身都具备最佳关联性(optimalrelevance),即受话人在理解话语时用恰当的处理努力就能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作为一种语用理论,关联理论必然包含了语言交际所遵循的“经济原则”(principleofeconomy)。说话人在明示过程中,为使话语具有最佳关联性,必然会对受话人的认知语境和先有知识图式进行合理预测,对双方认知环境里共有的无须赘言的内容会在话语中省去,处理为预设信息。而受话人在理解话语时,会结合自己的认知语境,激活记忆中的心理图式,填补未表达的细节,通过推理,找到话语和语境的最佳关联,从而获得语境效果。
四、怎样运用关联理论在译语中重现原作品的文化关联机制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看,翻译是一个涉及原语作者-译者-译语读者三方的互动过程,话语的两次输出和理解不可能完全相等,故对等原则不能衡量翻译的成功与否。“关联理论的翻译观是在保证效度的基础上求其信度”(张今,1987)即在保证交际效果的前提下,译作应尽量向原作趋同,提高信度(忠于原作者)。关联理论框架下的翻译是一个明示—推理的动态阐释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完全对等(asymmetrical)的:防止和避免译语读者误解的责任完全在译者一方。因此译者必须将原作者的意图用明确的方式再现给译语读者,才能使读者解读原作者语用预设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交际的成功取决于话语与语境的最佳关联,译者应尽可能为译语读者营造出一个具有最佳关联性的语境,以获得与原语读者趋同的语境效果。这就为对文化缺省的翻译重构提供了两点重要启示:一译者必须识别原语语篇中的文化缺省,推断出原文作者的意图,并以明示的方式再现给译语读者。二译者要对译语读者的认知环境进行合理推测,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对原文中的文化缺省进行合理补偿,为译语读者构建恰如其分的文化语境,以产生足够的语境效果。关联的翻译观没有说必须译成什么,只是说明在最佳关联的指导下可能译成什么。
1、重现(representation)。当原语文化与译语文化在表达与语义上都相近时,采用重现法,也即直译法,以达到同原语在形式与内容上的最佳关联。如:tospendmoneylikewater花钱如水;百花齐放:letahundredflowersbloom;纸老虎译为papertiger.下例就是通过重现的手法传达了原文本的艺术境界:
(1)Amelodyisheard,playeduponaflute.Itissmalllandfine,tellingofgrassandtreesandthehorizon.Thecurtainrises.横笛吹起,优雅的旋律诉说着芳草、佳树、天涯,幕起。
2、替代(replacement)。当原语文化与译语文化的征象不同时采用替代法,它是直译与意译的结合。如:Hethatliesdownwithdogsmustgetupwithfleas.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Romeo:Whathavethoufound?Mercutio:Nohare,sir.(《罗密欧与朱丽叶》,ActII,)《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二幕第四景中Mercutio讥讽老乳母为妓时,用了hare一词。Hare本为野兔,俗语是妓之意,相当于汉语中的“野鸡”,谐“野妓”,故梁实秋先生将hare译为“野鸡”。
罗:你发现了什么?
墨:倒不是野鸡,先生。
3、转换(reproduction)
当原语中文化征象在译语中出现缺省时采用转换法或意译法,如:
(3)现在合同已签了,真是木已成舟,生米煮成了熟饭,只好如此了。
Asthecontracthasbeensigned,what’sdoneisdoneandcan’tbeundone.(刘季春,1996:90)
(4)“Ibegyourpardon,”saidAliceveryhumbly:“youhadgottothefifthbend,Ithink?”
“Ihadnot!”criedtheMouse,sharplyandveryangrily.“Aknot!”saidAlice,alwaysreadytomakeherselfuseful,andlookinganxiouslyabouther.“Oh,doletmehelptoundoit!”(LewisCarroll,Alice’sAdventuresinWonderland,Chapter3)
“……你说到第五个弯了,不是吗?”
那老鼠很凶很怒地道:“我没有到!”
爱丽丝道:“你没有刀吗?让我给你找一把吧!”(赵元任译,转引自《翻译批评散论》
4、重构(rebuilding/recreation)。重构综合运用多种翻译策略与手段来疏解或化解原语的文化信息,再现原文的关联性。
(5)Itwasasplendidpopulation—foralltheslow,sleepy,sluggish-brainedslothsstayedathome.
译文:这帮人个个出类拔萃———因为凡是呆板、呆滞、呆头呆脑的呆子都呆在了家里。《翻译批评散论》,P87)译文较好地重构了原文的意境,连用六个含“呆”的短语再现了原作中五个以s开头的词汇的艺术效果,堪称艺术的再创造。(6)“IfyoumeanDarcy”,criedherbrother,“…butasfortheball,itisquiteasettlething,andassoonasNichollshasmadewhitesoupenoughIshallsendroundmycards”.
(上海译文版)“如果你指的是达西”,她的哥哥大声说,“……舞会已经决定了非开不可,只等尼可尔斯把一切都准备好了,我就下请贴”。
(人民版)“……至于舞会嘛,那是已经定了的事。只等科尼斯把白汤备足了,我就下请贴”。(一种用白肉[如小牛肉、鸡肉等]加蔬菜熬制的汤。舞会结束客人离去前通常飨以热腾腾的白汤、咖啡或其它饮料。)
Whitesoup是西方舞会上一道必备的汤,原文作者在此运用借喻手法借白汤指舞会的各种准备。“白汤”很容易激活原文读者记忆中“舞会”的原型画面,使他们领会到作者的意图。而对于中文读者而言,记忆中并没有相关图式,在理解上很可能会形成连贯“空位”。因此,上译版采用文化过滤法,把作者的话说白,这样一来,中文读者根本不用花费努力就能获得连贯理解;可是,这又有一个问题:译文除了给读者一个阅读方便,并不产生其它任何语境效果。因为译者代替了读者在思考,而文学作品的的魅力就在于读者能动地参与。相较之下,人民版采用的文化诠释法更为可取。“白汤”直接译出给读者以原滋原味的审美感受,文外脚注也不须读者花费过多的心理努力对文章获得连贯理解,并增强了对西方文化的了解。
语境效果和读者的处理努力相比要大得多,因而,人民版译文更具有最佳关联性在翻译的再表达阶段,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的存在,译者则不得不面对意义的再表达的种种选择和取舍。其中的得失,既有语言转换和文化播迁中难以解决的困难所构成的客观原因,也有译者面对两种文化所做出的文化意义上的选择,以及个人审美情趣的主观因素的影响。选择的理论依据之一是关联原则。译作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文是否再现了原作品的最佳关联性,是否符合读者的期待,是否达到交流的目的。译者要传达原作者的交际意图,就必须找出原作品中的最佳关联性,并将其再现在译语作品中,让译语读者获得与原语读者同样的最佳关联而达到正确解读译语作品的目的。
五、结语
(一)语用性翻译失误
语用性翻译失误主要表现为翻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没有将译文词语翻译精确,因为,词语的使用过于累赘导致读者不能很好地抓住阅读的重点,不能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重要的信息,这样的状况不符合商务英语翻译的要求。例如,在这句话中:Ourcampany,situatedinLishui—alsocalled“GreenValleyofZhe-jiangProvince”。这一句话显然是一个企业的简介,一般企业的介绍在于让人们可以通过介绍了解企业的特点,了解企业的产品,从而吸引外商来进行投资和合作。对于这句话中的“GreenValleyofZhejiangProvince”来说,意为浙江省的绿色之谷。因为这个短语的出现,很容易将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上面来。但是企业进行英语简介的时候,目的在于吸引外商,而不是介绍企业的所在地如何,不是让外商来旅游的,这样的翻译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商务英语的翻译要求。因为,为了能够让企业的介绍变得更加明了,应当将这一部分去掉。少了这一个短语,人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则会对企业的大概状况一目了然。
(二)文化性翻译失误
要想让商务英语翻译得更加准确,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文化之间的差异,如果翻译者不能很好地了解语言所在的环境及当地的文化氛围,那么则会让翻译的句子变得不能被人所接受和理解,甚至闹出笑话,让商务文本难以对人起到号召的作用。例如,ItwasSundayandsoonthey’dgetgrunk.这句话,如果只是字面翻译,那么就是星期六到了,他们马上就会喝得大醉。当不了解的人看到这个句子翻译的时候就会不了解,为什么到了周六他们就会喝醉了。这就是翻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没有注意其中的隐性信息,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周六发薪水日到了,他们会马上喝得酩酊大醉”。这样让人们再来看则容易理解,如果翻译的时候不注意这方面,那么就会让读者读不懂意思。再比如,在经常用到的红茶和绿茶的翻译中,绿茶的英语翻译是greentea,利用惯性思维,如果作为国人来说,对于红茶的翻译就觉得理所当然就是redtea了,然而在商务英语中红茶却翻译成blacktea。这虽然符合中国人的认知,但是却不符合外国人所表达的意思。
(三)语言性翻译失误
如果翻译者的英语基础不够好,那么在进行商务英语的翻译过程中则会出现语言性翻译失误。在商务英语翻译的过程中,单词的变化随着语境和商务场景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没有牢靠的英语知识,在翻译的过程中除了会让词语的意思变得不准确,那么全文的翻译流畅度也会受到影响,单词、句子、结构等方面都会出现失误,影响人们阅读的过程。如果按照死记硬背的单词的词义来解释,那就变成了典型的“Chinglish”。例如average这个单词,在平常英语翻译的过程中,作为形容词有平常的、平均的、典型的意思,作为名词来说有平均水平、平均率、平均估价的意思,作为动词则翻译成维持、分摊、调和等。然而在商务英语的翻译过程中,却有别的意思。如:Theproductsareabovequality.这句话的意思是这批产品的品质是中上等。符合平常英语翻译的特点。对于particularaverage这个词组来说,如果用平常英语的翻译方法来进行翻译,怎么都是不通顺的,在商务英语中,这个词组翻译成单独海损,即海上保险。如果翻译者不能很好地掌握商务英语的翻译特点,那么对于这个词组的翻译就会出现错误。
二、商务英语翻译的注意点
普通英语的翻译往往来自于人们平常的生活之中,没有专业性的术语,在翻译的时候只需要根据具体的对话内容和文章情节就能够准确的翻译出来。然而在商务英语翻译的过程中,往往有一定的专业性。进行商务英语翻译的人除了需要有良好的英语翻译基础,还需要对商务情景有一定的了解,在熟悉两国文化差异的背景下,结合具体的工作内容再来进行翻译,翻译的内容需要具有一定的简洁性,能够让人一目了然。
(一)注意翻译词句准确性
要想让商务英语的翻译变得准确,需要翻译的人在翻译的过程中能够对单词意思进行正确地选择,并且对句子结构进行准确地把握。商务英语中的词语往往有很多种意思,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就需要翻译者能够根据具体的工作情况和环境(通常所说的语境),利用自己所学的英语知识和工作经验来进行词义的选择。为了能够让翻译的句子变得更加流畅,则需要翻译者能够对句式进行一定的调整。对句子的翻译不代表越长就越好,有的时候为了能够让句子表达的主题更加明确,则需要翻译者对句中的部分单词进行适当删减,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抓住句子中的重点,从而达到商务英语翻译的目的。
(二)注意文体翻译得体性
商务的文体分为很多类型,不同的类型具有不同的翻译特征,如广告类型、契约类型、公文类型等。这些文体的类型往往决定了翻译的风格和大方向,要想让商务英语在翻译的过程中能够更加得体,则需要翻译者对不同的文体类型有一定的了解,在了解不同文体类型的基础上,结合文体类型的具体特点再来进行语言的翻译。比如契约文体,契约的语言大多比较正式,且比较文艺,在进行契约文体翻译的过程中,比较多地会使来自于法语或者拉丁语范围比较明确的词语,词语的选择相对于其他文体来说要严谨很多。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避免使用一些弹性大的常用“小词”,如bonafide(真诚的、真正的)、quorum(法定人数)、advalorem(按值、从价)等。而对公文文体的翻译来说,通常比较形式化,语言的风格比较庄重,在翻译的过程中会使用很多的专业术语,如CIF(到岸价)、L/C(信用证)、FOB(离岸价)等。在对于这类文体翻译的过程中,要求翻译者能够翻译得简洁明了,让人能够一目了然,不需要过多的词语修饰。不同于这两种文体,广告文体在翻译的过程中大多数会使用较多的形容词和形容词最高级来进行描述,如NeverLate,onFather’sDay(礼品广告)。广告的目的在于吸引人们来消费,打响企业知名度,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多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说服力,让人们能够根据广告了解企业产品的用途并且让人们能有消费的欲望。因此,在进行商务英语翻译的过程中应当根据文体种类的不同来确定翻译的大方向,从而让翻译的内容变得更加得体。如果不了解翻译的文体,往往会张冠李戴,闹出一些笑话来。
(三)注重国家文化差异性
在进行商务英语翻译的过程中,由于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背景不同,在翻译的过程中,词语和句子的选择也会受一定程度的影响。翻译者来翻译的时候应当注意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如果在翻译的过程中没有注意到这一点,那么很容易触犯文化的。在与外商进行交涉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注意国家文化的差异性,商务英语翻译的再好也会让人变得不舒服,最后导致企业之间的谈话变得不欢而散,导致企业蒙受不必要的损失。就拿dragon这个词来说,在中国人的认知里,dragon是一种吉祥物,是一种图腾崇拜,在古代则代表了皇帝的权力和象征。然而在西方的文化中,这却是个能吞云吐雾、喷火喷水的邪恶代表。要是在翻译的过程中不注重文化的差异,严重了则会让企业之间丧失合作的机会。因此,在进行商务英语翻译的过程中,应当多了解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背景差异,不求国家之间的文化信息能够完全对等,但是要尽量符合两国之间的共同文化认知,从而让商务英语的翻译能够让人接受,让交流的过程变得融洽。很多外国品牌的广告词翻译成中文都会变得非常的优美,如“Adiamondlastsforever.”这句广告词,如果直译的话则是钻石能够持续到永远。这样的广告词翻译过来往往不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更不会去购买相关的商品。经过商务英语翻译的处理,可以翻译为“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作为情侣来说,这样的广告词往往暗示着爱情的忠贞不渝,能够让钻石成为爱情的永恒见证。通过这样的翻译方法能够吸引人们来消费。
三、商务英语翻译的对策
(一)培养文化差异翻译的意识
从文中所总结的常见失误和注意点来看,在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需要翻译者予以足够的重视。为了避免因为不了解文化差异所引起尴尬情况的发生,则需要翻译者在翻译之前对不同国家的文化进行一定的了解,在翻译的过程中能够根据文化的差异再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翻译。这种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翻译者利用平时的时间对不同国家的文化进行主动的探索和积累,通过不断积累的过程来为商务英语的翻译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除了需要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之外,翻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还应当对其他国家敏感的话题采用谨慎的态度来面对甚至回避,尽量让翻译的信息能够对等,让双方的交涉变得轻松,让交谈的内容让双方都容易接受和理解。
(二)遵循商务英语翻译的原则
在进行商务英语翻译的过程中,虽然能够对一些词语进行省略,但是这不代表翻译者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将原文进行篡改,翻译者要在不改变原文大意的情况下对文章的翻译进行微调。在翻译的过程中,要遵循商务英语翻译的原则,根据不同的文体来选择合适的词语来表达,如注意点里面所说,契约文体要比较正式,选词要严谨,对于广告文体则需要翻译者能够发挥想象,学会抓住关键词来进行翻译,从而吸引人们的注意力等。不管是哪个文体,翻译者都要在商务英语翻译的原则引导下进行翻译,保证翻译的内容能够符合商务英语的语言规范,保证格式得体,对于一些语气词、单词的把握和选择也要慎重。
(三)丰富自身的英语翻译素养
随着大学新生英语能力的普遍提高,大学英语教育在课程设计上越来越呈现多层级和多元化发展的趋势:综英等基础课程逐渐缩减,高级课程如ESP、EAP、翻译课程等逐渐普及。然而,当前的大学英语翻译课程主要定位还是“教学翻译”课而非“翻译教学”课,它以提高英语语言能力为主要目的,并不真正关注社会对翻译的实际需求,与大学英语教育的更高要求也存在一定距离。其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教学理念上,将翻译定位为语言的转换,而非以交流为目的的社会行为;在教学内容上,以传授基本翻译技巧和翻译理论为主,缺乏译者意识的培养、语料检索和平行文本学习的介绍,以及实操翻译的培训;在文体选择上,以文学翻译为主,缺乏应用文体的翻译;在翻译技巧的讲解上,以字句翻译为主,缺乏以篇章为单位的真实翻译材料和以交流为目的的翻译语境的模拟;在教学方法上,以译文评析为主,学生自主练习偏少。总体来看,目前大学英语翻译课程的设计普遍滞后,改革势在必行。
二、大学英语翻译课程改革研究进展
早在21世纪初,蔡基刚(2003)等学者就已注意到翻译在大学英语教育体系中被严重边缘化,无论是《大学英语教育大纲》还是在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题型设置上,都没有给予翻译应有的重视,因此倡议将翻译课程设为必修课纳入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在这些学者的呼吁下,近年来翻译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地位已经得到了较高提升。罗选民(2002)和刘宓庆(2003)等学者认为,无论学生的专业是否为外语,他们对翻译的兴趣和需要是普遍的,翻译教学对大学生来说是一种较为合适的素质教育。而据研究,非英语专业学生对于学习翻译的兴趣日益浓厚。王金波(2009)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调查了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翻译教学需求,结果显示,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对翻译学习动机强烈而明确,“希望开设更多密切结合自身需要的课程,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加强教学材料的真实性”。尽管国内外需求强烈,大学英语翻译课程的发展仍然面临诸多困难,翻译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李忠华(2007),王玉西(2010),刘晓民、刘金龙(2013)等学者都曾对我国大学英语翻译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了研究,指出其在学校整体规划、教师培养、教学模式和学生语言能力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然而,目前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无论是教学大纲的制定,还是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设计,都处于摸索阶段,缺乏相关的研究。而从教材来看,市面上已有的大学英语翻译教程主要还是以文学翻译和字句为单位的微观翻译技巧介绍为主,难以满足应用翻译和语篇翻译的训练要求。与此同时,我国的翻译专业特别是MTI(翻译专业硕士)教育已经渐渐成熟,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应用翻译教材,如《非文学翻译》(李长栓2009)等,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有极强的借鉴意义。但是,在实际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教师应灵活使用教材,使之契合于学生能力和需求以及教学目标。
三、新形势下的大学英语翻译课程改革方向与措施
为了更好地顺应社会对应用翻译人才的需求,以及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总体趋势,同时满足非英语专业学生对于提高语言和翻译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的需求,大学英语翻译课程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谋求改革:(一)转变教学目标。大学英语翻译课程的定位应当从单一的语言技能课程转变为翻译与语言的综合技能课程。虽然翻译能力常常被认为是外语能力五要素之一,但是外语语言能力却并不是翻译能力的唯一构成要素。据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的翻译能力专项研究小组(ProcessintheAcquisitionofTranslationCompe-tenceandEvaluation),即PACTE研究组对翻译学员和职业译者的知识和技能习得过程开展的实证调查结果显示,译者的翻译能力由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和五大次能力(双语言次能力、语言外次能力、工具性次能力、翻译相关知识次能力、策略次能力)构成(PACTE2005)。虽然大学英语翻译课程的定位并非培养职业翻译人才,但是经过课程的培训,学生应具备基本的翻译素养,能够运用习得的翻译知识和技能完成真实语境中基本的应用型翻译任务。(二)拓展教学内容。传统的翻译教学以句子或段落为单位的翻译技巧训练为主,这种脱离语境的翻译练习往往只涉及语言的转换,与以跨文化交际为目的的真实翻译差距较大。以提高学生应用翻译和语言能力为目标的翻译课程应将传统的基本翻译技巧与实操翻译理论、语篇分析、语料检索和平行文本学习相结合。整个教学大纲的设计应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将技巧与理论知识融合在每个主题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巧、检验理论、提高能力。初级阶段,学生应了解汉英语言的表达特点,学会分析英语句子和段落结构,通过简短翻译练习掌握基本翻译技巧;中级阶段,学会基本语篇分析以及具体语篇中翻译的难点与重点,尝试篇章翻译;高级阶段,了解目的论等实操翻译理论、译者的职责、翻译的流程和应用翻译的基本策略与原则,学习利用网络资源和平行文本辅助翻译,并综合运用语言和翻译技巧进行应用型翻译实战。(三)革新教学方法。大学英语翻译课程教学应当提供多样的文本类型和模拟真实的翻译语境,结合个体翻译、团队翻译、师生互评等教学形式,实现学生翻译实践效率最大化和效果最优化。教学方法可借鉴翻译专业的培养模式,采用翻译工作坊的形式,给予学生充分的翻译、讨论、修改机会,让学生在合作翻译的过程中培养译者意识,锻炼翻译实践和翻译批评的能力。随着课程的推进,每个阶段的教学内容和目标都应有所不同,翻译练习的类型和难度也应随之调整。如从小语篇到大语篇,从英译汉到汉译英,从儿童读物到科普新闻,从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真题到真实文本。学生是真正的学习主体,他们的翻译实践应贯穿课堂内外,而教师则是质量控制者和教学引领者,应通过译文点评和总结等方式帮助学生学会应对不同的翻译难题,初步形成译文质量的判断标准,掌握翻译工作者应当具备的基本常识和技巧。
宗教文化也是众多文化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其也会因信仰的不同而产生一定的差异。中国的宗教门派众多,但是主要的可以分为道家、佛家和儒家这三个主要的流派。不同的教派具有不同的教义,如中国道家主张人和神仙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佛教则主张佛祖则是至高无上的神,其法力无边,这也可以从我国古代语言中明显看出。汉语中有“天命不可违”、“借花献佛”和“不看僧面看佛面”等的语言表达。而西方则主要以基督教为主,他们只承认上帝是万事万物的主宰,其无所不能,这在西方语言中也可以明显的看出来。如“Manproposes,Goddisposes”(谋事在人,成事在天)、“GodiswhereHewas”(上帝无所不在)和“Heavenisaboveall”(上帝高于一切)等。因此,为了达到翻译忠实原意的目的,我们必须要充分了解中西宗教文化的差异性。
二、提高高校英语翻译质量的策略
(一)导入异国文化
中西翻译的差异性。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对于英语翻译的认识度和理解度,教师需要在英语翻译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们导入到量的异国文化。通过将英语翻译与文化学者进行有机地结合来提高学生们英语翻译的水平。但是特别需要注意一点就是,教师在导入异国文化的过程中要始终本着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此外,教师除了要为学生们普及一些西方文化知识外,还需要为学生们普及一些西方文化习俗的来源。例如,英语中有“raincatsanddogs”的习语,这句话用汉语可以表述为“倾盆大雨”,但是如果按照直白的翻译就会理解为“下猫跟狗”,这样就明显偏离了翻译的本意。这句习语主要来源于北欧的神话传说,传说猫跟狗对于风和雨等天气具有很强的预测能力。又如“asstrongasahorse”(壮如牛),但是如果单纯的按照意思来理解则成了“壮如马”了等。如果学生对于这个文化背景不了解,则会出现上述可笑的误译现象。
(二)介绍英汉语言结构上的差异性
英语结构区别于汉语结构,其重视主题句和主体结构的构成以及句子结构连接过渡词的作用,并且侧重用介词和连词来表示句子和词组之间的逻辑关系,这种现象在汉语中则很少用或几乎不用。另外,英语表述别忌讳重复,如果出现重复的问题,通常用省略、替换或代词的形式来加以表示,但是我们汉语中常用重复来表示强调。
(三)讲解一些常用的翻译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