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游戏式教学论文8篇

时间:2023-03-22 17:33:4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游戏式教学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游戏式教学论文

篇1

【摘要】在幼儿游戏教学中,教师有效地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有效提问是游戏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教师提问要具有针对性、有序性、开放性、情境性、悬念性等几个方面来阐述有效提问的几种策略。

关键词 幼儿游戏;有效提问;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4)24-0028-02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的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因此,游戏在幼儿教学当中处于主要和重要的地位。在游戏教学中,教师提问是一种常见的教学行为,在开展幼儿游戏活动教学中,常常会出现教师提问的随意性、封闭性等问题。有效地提问教学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保证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分析和探讨幼儿游戏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策略对幼儿教师的实践教学起着很好的指导作用。

一、提问要有针对性

提问要有针对性是指幼儿教师在游戏教学中的提问要具有目的性和关键性,要根据游戏教学的具体情境进行有意义地提问,它能帮助幼儿迅速地了解游戏的性质和本质,学会遵守游戏规则。比如,在幼儿中班游戏《跳房子》的教学中,有些幼儿会跳出格子外面或小石子没有跳进格子里面。这时候教师就需要问小朋友:“我们跳房子是为了什么呀?我们的最终目的就是把小石子掷入任何一个空格子里面,这个格子就属于你,你就可以盖房子了呀!我们有些小朋友跳到格子外面或者小石子没有进入格子里面,那小朋友还能在格子里面盖房子吗?最后你的房子会盖得比别人多吗?”等等,一系列具有针对幼儿游戏中偏离游戏规则的提问,能有效地让幼儿快速地回到游戏当中,从而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

二、提问要有有序性

提问要有有序性是指教师提问时要根据教学活动的逻辑思维,有顺序、有条理地对幼儿进行提问,它能使目标清晰不混杂,从而完善教学活动。比如,在大班科学活动游戏《有趣的磁铁》教学当中,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中国地图一张,在地图上面放好一个磁铁小矮人,教师在桌子底下拿着另外一个磁铁吸引着小矮人在地图上面到处游走。这时候,教师可以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是谁在帮助小矮人周游世界吗?”然后引出今天的主题:认识磁铁并且讲解磁铁的性质。接着教师又提问:“小朋友们在生活中有没有用到过磁铁?磁铁能吸住哪些东西?”于是教师又从小袋子里拿出钢笔、铁钉、针、塑料、橡皮擦等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东西,引导和鼓励幼儿拿着磁铁去吸引这些小东西。接着,教师根据学生们吸磁铁的结果来提问:“小朋友用磁铁吸住了很多东西,也有很多东西没有被吸住,小朋友能不能把它们分开来放?请幼儿将磁铁能吸住的和不能吸住的分开摆放。”最后,教师根据幼儿摆放的情况提问:“为什么有的东西能被吸住,有的东西不能被吸住?被吸住的东西是什么做的呢?”最后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铁制品的东西能被磁铁吸住。这样,根据活动开展的顺序提出相应的问题,可以引导幼儿一步一步了解到磁铁的神奇与性质,增强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和探索事物的好奇心。

三、提问要有开放性

提问要有开放性是指教师提问方式不限定问题的答案,幼儿可以有各种不同的答案。该提问能够让幼儿展开丰富的想象力,能够培养幼儿的独创性、变通性和精密性。开放性提问可以延续儿童对探究对象的探索兴趣以及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兴趣是儿童进行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前提,教师利用拓展性提问,在激发儿童认识和探索当下探究对象的同时,也可以适时引导他们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生发出新的探究兴趣,从而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比如,在幼儿大班《翻花绳》的游戏教学当中,教师示范单人玩的“老蛇脱皮”、“降落伞”、“金鱼”等花样时,幼儿对教师用灵巧的手编制出各种花样的绳子感到惊叹与好奇时,教师提问:“小朋友们觉得老师玩的花绳好不好看呀?请大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看看还能变出什么样的花绳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利用哪些简单又方便的材料来替代花绳?”等等。结果,幼儿根据自身的知识经验水平,通过双人玩、三人玩,翻出了“面条”、“牛眼”、“麻花”、“手绢”等不同样式。同时,他们还找到了花绳的替代品:皮筋、毛线、鞋带等简单又环保的材料。这些开放性的问题能激发幼儿想象的翅膀,使他们在不停地探索和实践中得到不同的答案,既能延伸教学活动,又能开发幼儿的发散和创新思维。

四、提问要有情境性

提问要有情境性是指幼儿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创设一定的与主题相关的情境,在相关环境中渲染一种神秘的气氛,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从而引入与主题相关的问题。《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幼儿思维发展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的掌握而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情境性提问可以引导幼儿借助以往的生活和学习经验,结合实际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推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适时进行提问,让幼儿“身临其境”地进行联想。实践证明,创设一定的情境来对幼儿进行提问,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幼儿小班《吹泡泡》的游戏中,教师准备好吸管、洗衣粉、水、小搅拌、杯子等材料,然后用吸管在搅拌好的洗衣粉水中吹出五颜六色的泡泡。幼儿面对神奇的泡泡,自然会不停地追赶泡泡,这时,教师就可以提问:“我们平时在哪儿见过泡泡?哪些东西可以变出泡泡来?”在幼儿讨论、交流之后,就开始让他们尝试做泡泡水。这时,教师再以手中做好的泡泡水为道具对幼儿提问:“水是什么样子的?加入洗衣粉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加入洗衣粉后,洗衣粉去哪儿了?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洗衣粉快速地溶解形成泡泡水呢?”然后引导幼儿利用手中的小搅拌来加速洗衣粉溶解,在这种真实的情境中引导他们制作泡泡水并且试吹泡泡。在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提问:“除了洗衣粉还有什么溶解在水中能够变出泡泡来?”等等。这样,根据一定的情境提出相应的问题,既可以让幼儿产生兴趣,使他们愉悦地融入游戏当中,又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等。

五、提问的悬念性

提问的悬念性是指教师在教学当中根据活动发展的步骤,一步一步,环环相扣地提问,使幼儿能够集中注意力并带着浓厚的好奇心进入学习状态。比如,在小班游戏活动《西瓜越变越小》的教学当中,教师准备好刀、锯、铲子等工具,西瓜、气球、湿毛巾若干。教师首先利用气球放气变魔术,使气球越变越小,由此来引出话题:“气球为什么会变小,我们的西瓜可不可以也变小呢?”接着,再用西瓜变魔术:用刀子切西瓜,使西瓜有三次不同的变化。西瓜开始变了,变变变——教师轻轻地把西瓜切成两半,接着又提问:“小朋友们看看它像什么?”这样,启发幼儿想象,并允许他们用身体动作来表达,比如:盆、瓢、碗、头盔,等等。接着教师又开始提问:“你们看,西瓜开始变了,变变变——用刀子把西瓜切成八瓣或十六瓣,开成一朵花样,小朋友再看看它像什么?”最后教师继续:“你们看!变变变——西瓜开始变了,轻轻把西瓜打开呈现一小块,看它像什么?”在不断地演练和提问中,吸引幼儿进入到游戏当中,促进了幼儿想象力的发挥,也使他们了解到了西瓜的性质。

实践证明,在游戏教学当中,教师的有效提问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还会不断地探究有效提问策略,不断地丰富教学理论,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Z].moe.gov.cn/pu

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dmoe/s3327/201210/xxgk_143254.htrrd,2012.

[2]林文婷.浅谈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的提问策略[J].新课程,2013,(7).

篇2

(一)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快乐参与

小学生活泼好动,对游戏更是情有独钟。将游戏引入教学,可以以游戏本身极强的娱乐性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让整个教学处于轻松与愉悦之中,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主动而积极地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来,在游戏中轻松而愉悦地学到知识。如单词的复习,以往是采用机械的默写,枯燥无味,学生只是机械完成,并不能取得良好的巩固与复习的效果。而采用游戏教学法,为学生设计单词接龙、智闯迷宫等游戏,将单词的复习寓于富有趣味性的游戏活动之中,这样可以大大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让整个课堂教学中洋溢着快乐的气息,这样更能感染学生、带动学生,通过学生积极地参与游戏活动来达到复习与巩固单词的效果。

(二)降低教学难度,实现有效教学

对于小学生来说,初学英语,虽然出于好奇,会对英语产生很强的向往,而表现出积极的学习行为。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对于一些知识点往往难以理解。此时通过游戏教学可以将内容简化,适当降低教学难度,更能够调节教学氛围,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热情,从而更加利于学生对于这些深奥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如对于一些复杂的句型,或是一问一答的句型,如果只是一味地讲解,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这些基本句型。此时我们就可以设计游戏活动,如由教师说前半句,学生接下半句,或是让学生说上半句让教师来接下半句等。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分工合作进行愉悦的对接游戏。从而让学生在愉悦的游戏活动中来进行句型的训练与记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听说技能,更加利于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运用水平的整体提高。

(三)促进身心愉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生正处身体、智力与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此阶段教学的重要目标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同时还要提升学生的品质,激发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英语游戏活动集知识性与娱乐性于一体,将玩耍与学习结合起来,可以让学生在玩耍中学到知识,在游戏中来加深同学之间的友谊,让学生真正享受游戏所带来的身体、心理与情感上的全面提升,更加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的几点原则

(一)形式的多样性

英语教学所涉内容广泛,主要有字母、单词、句型、语法、阅读、写作、口语等,针对如此丰富的内容如果只是采用单一的游戏形式,不仅不能更好地为教学内容服务,而且活动形式单一学生会渐生厌倦,这都不利于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与顺利进行。因此,在设计游戏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到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为学生设计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这样才能使游戏更贴近教学内容,为特定的教学内容服务;带给学生新奇之感,让学生对游戏活动保持长久的注意力与积极的参与热情。如字母与单词的学习相对简单,我们可以设计一些相对简单的游戏活动,如找朋友;而对于句型与语法,则最好要在情景会话中展开,这样学生才不会机械记忆,而是将理解与运用结合起来,为此我们可以设计角色扮演等游戏,让学生在真实的交际情景中来展开积极的情景会话,这样才能让学生快乐游戏、主动学习。

(二)参与的全体性

素质教育提出教学要面向全体,我们的教育是面对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而非面对个别优生的精英教育,这决定了我们在设计游戏活动时,要将全体学生吸引到游戏中来,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参与,这样才能是成功的游戏活动,否则只有个别学生参与,注定是失败的。为了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参与,我们首先就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包括学生的英语基础、认知规律、接受水平以及兴趣爱好等。只有做到心中有学生,对全体学生情况全面掌握,这样在设计游戏活动时才能真正地贴近学生,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参与。

(三)难易的渐进性

学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年龄的增加、学习的深入,其认知水平会逐渐提高,心理更加完善,这决定了我们的游戏活动的难易程度也要随之发生变化。低年级要设计一些相对简单、容易的游戏,而在高年级则要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趣味游戏,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这样才能激起各年级学生的强烈参与热情,让学生更有效地进行学习。如低年级设计找朋友这样简单的游戏就可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实现学生的积极参与;但是对于高年级的学生,他们会觉得这些游戏过于幼稚,是小孩玩的游戏,此时再运用这样的游戏就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为此我们要设计一些更具挑战性与智慧性的游戏,这样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结语

篇3

论文关键词: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对策

一、端正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态度

(一)继续教育尹学历补偿教育

在继续教育过程中,有相当比例的农村幼儿教师希望通过继续教育获得高文凭、高学历,以弥补自身职前学历的不足。教师们这种对更高学历的追求是好的,但是想法却是不对头的。他们没有认识到继续教育不仅能拓展教师的视野,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而且能激发教师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没有认识到继续教育的主旨是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而综合素质的高低不是一纸文凭就可以敲定的,不能以形式代实质,以文凭代水平。

(二)继续教育尹一次性培训

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不是一次性的在职培训,它不是“管用一生”的教育而应该是“贯穿一生”的教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农村幼儿教师不能抱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他们需要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而继续教育正是终身教育的形式之一,应该认识到继续教育的连续性和长期性,认识到继续教育是持续不断贯穿一生的行为,个人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要成长发展,就要不断进行进修培训,做一个终身学习者,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继续教育尹“要我学”

农村幼儿教师应该提高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认识到继续教育不是迫于上级压力“要我学”的教育,而是着眼于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我要学”的教育。幼儿教师应该从自身专业发展的角度认识到继续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更新观念,端正态度,树立全新的继续教育理念。

二、明确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目的

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目的是在尊重幼儿教师差异的基础上,努力优化幼儿教师的智能结构,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提高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以适应农村幼儿教育的需要。通过继续教育,幼儿教师在掌握幼儿教育最新改革动态的基础上,不断更新幼儿教育观念和专业知识,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掌握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在实际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以使自己更好地胜任幼儿教育工作。

三、加强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管理

(一)教育行政部门方面

1.教育行政部门要提高认识,重视农村幼儿教育。高度重视农村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把教师从自然成长过程转化为自觉提高的过程,这是终身教育的需要,也是现代教育的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加强对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统一管理和整体规划,应该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农村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使继续教育的开展能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实现依法施教、依法促教、依法治教,同时用法律来保障农村幼儿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合法权益。

2.优化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继续教育课程要因需而设,即在充分调研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设置与被培训者的需求尽可能相一致的课程内容,在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受训者的反馈作适当调整。就其内容而言,既要有理论的支撑,又要有实践的依托,同时还要架构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二)幼儿园方面

农村幼儿园应根据实际需要广泛借鉴城市幼儿园的继续教育运行程序。比如,有些幼儿园将参训者分层,如按职称分为新教师培训、初级职称教师培训、中级职称教师培训、高级职称教师培训等,或按教师从教的熟练程度分为新手教师培训、熟练教师培训、骨干教师培训、专家教师培训等。分层次分批地组织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分层教育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教师群体的多样化需要。

四、丰富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形式

(一)建立以园本培训为主体的继续教育模式

农村幼儿园发展遇到的首要困难是资金的短缺,因此,有些农村幼儿园教师走出去接受专门培训的机会非常少。而进行园本培训是可行的。园本培训的内容非常灵活,可以对新来的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可以针对教师们日常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可以强化教师们的终身学习意识;有的教师参加了学前教育学历班的学习,之后可以将所学到知识再传授给幼儿园的其他老师,这样既节约了学习成本,教师们的知识也逐渐丰富了。

(二)以研代训,以研促训,研训结合,提高幼儿教师继续教育能力

调查发现,农村幼儿教师科研意识比较薄弱,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自身的发展。进行教育科研是幼教改革深化的必然要求,它可以使教师从经验走向科学,从教书匠走向教育专家。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承担课题研究并使其顺利通过鉴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选定课题、组织申报到调查分析、写作报告等等老师们要搜集大量的教育材料,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从中完善和提高了他们的素质和能力。教育研究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是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一种有效渠道。

(三)积极探索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操作模式。地方政府和国家应加强县、乡两级教师培训、进修机构建设,逐步建立以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为重点的农村教师继续教育体系。针对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现状组织他们加强对教育管理、儿童心理学、儿童卫生学等理论的学习,学习现代化教育技术,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

五、明确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

(一)深化对农村幼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

通过继续教育,农村幼儿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幼教工作尤其是农村幼教工作的重要性,增强职业认同感,必须清醒地看到,从小培养儿童良好的品德、积极的态度、广泛的兴趣,发现和发展儿童的潜能,将为人一生的充分发展奠定基础。

(二)加强师德建设

对幼儿教师进行以“三爱”为核心的“爱的教育”,即爱农村幼教事业,爱孩子,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孩子是幼儿教师最宝贵的品质。教育需要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没有生命力的。为人师表是师爱的重要体现,一位高素质的教师,必然是一个具有良好修养和情操的人,教师要为人师表,用美的形象,美的人格去感染孩子,引导孩子,这是一种无声的爱。

(三)加强新任幼儿教师的人职教育

加强对新任幼儿教师的入职教育,使他们尽快转变角色,尽早适应工作岗位。

(四)实现不同层次教师的共同成长

通过继续教育要使处在不同发展水平的教师都有阶段性的发展。有研究者提出,幼儿教师继续教育要想收到预期效果,真正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实际教育教学能力,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就必须努力做到既“居高”而又“临下”。所谓“居高”,就是要帮助幼儿教师努力占领幼教专业知识和幼教理论发展的“制高点”,研究探索幼儿教育教学改革,有理性思考的高度,而不是停留在就事论事的水准上。所谓“临下”,就是指导幼儿教师学会运用最新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教育理论成果,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问题。这为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篇4

论文摘要:笔者针对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从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制度等方面对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有机化学实验是有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及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科技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等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1]。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行,在学校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有机化学课程组的全体教师共同努力,经过不断改革与实践,形成了新的实验教学体系,在教材建设、师资培养、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与方法和考核制度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

1.实验教材建设得到加强

为提高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对实验教材进行了大胆改革,自编了一套适合本校各专业实际的有机化学实验教材。教材秉承现代教育理念,摒弃“小而全、面面俱到”的常规编法,选择了有机合成实验的基本操作,使学生在学习过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后,通过实验能够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并能应用多种实验技术和方法来探究化学反应,掌握化合物的制备、分离和结构鉴定及表征的方法;精选了涵盖近年来有机化学发展起来的有代表性的新反应、新技术、新方法等的基础性实验和综合性、设计性及创新性实验,使教材体现了学科前沿,体现了对学生工程素质和意识的训练,体现了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2.实验教学人员专业素质得以提高

实验教学质量的保证,实验教学改革深化,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一支爱岗敬业、实验技术水平高、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适应新的教学要求,我们对实验教学人员进行了全方位的培训,采用专职和兼职相结合、一带一的教学方法,提高实验教学人员的专业素质。结合实验课内容,教师把个人的科研项目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经过建设,已经形成了一支由教授、学科带头人带队,实验教师积极参与的教学理念先进、学术水平较高、科研能力强、精于实验教学并热爱实验教学的实验教学人员队伍。

3.加强实验内容和形式的改革

有机化学的实验内容和教学形式方面的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精选基础实验。

每学年都要根据实际情况修订各专业有机化学理论课及实验课的教学大纲,课程组教师根据大纲精选基础实验,这些实验旨在训练学生掌握实验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与实验方法、数据测定与记录及分析实验结果的方法。通过训练,学生都能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和技巧。

3.2精心设计增开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除基础实验外,学生还须选做一定数量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进行新实验项目的“开发”[2]。为此,我们指导学生查阅文献,提出设计方案,并由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实验方案的可行性,修改实验方案,从药品试剂的准备到实验结果的分析都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解决方法,而是要求学生自己分析,寻找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要求学生最后写出实验小结[3]。

综合性、设计性和创造性实验项目的开设,提高了学生学习有机化学实验课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综合运用、创新思维等适应科研工作的能力[4]。

3.3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开放包括两方面:一是实验时间开放,有机化学实验室面向全校学生全天开放,学生可任选指导教师和实验时间,也可网上预约实验时间,学生还可以选择多次重复实验,实验做得不满意的学生可以重新再做实验;二是实验内容开放,无论是基础实验还是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学生都可选择,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学生可设计成科研方案到实验室进行实验。

3.4设立学生科研基金,吸引学生参加科研。

为激发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鼓励师生共同从事科研,每学期设立一定数量的学生参与的科研课题由学生申报,学生自己选择指导教师,对通过“评审”的项目,由系里提供一定的科研经费资助。学生可以从实验准备工作入手,逐步过渡到承担部分科研工作。参与或承担科研工作,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为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且学生活跃的思维也对教师的科研起到促进作用。

4.利用多媒体课件,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我们在教学中引入有机化学素材库和仿真实验软件,通过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实验全过程,让学生从视、听等各个角度全面获取教学信息,尤其是动画演示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改革实验考核办法

在多年的实验教学实践中,我们不断探索、改进学生实验考核办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操作性强的实验考核办法。有机化学实验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组成,前者占总成绩的60%,期末成绩占40%。平时成绩由实验预习、实验纪律和实验态度、实验操作过程、实验报告或实验小结的成绩按一定的权重相加构成。其中,实验预习、实验纪律和实验态度各占10%;实验操作过程占50%,主要根据实验内容、实验有无改进性诉求、有无创造性发挥、独特性等来综合评定;实验报告或实验小结占20%。对于基础实验,要求学生写出规范的实验报告,而对于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要求学生写出实验小结,以培养学生的科技写作能力。期末成绩包括理论考试成绩和操作考试成绩,各占50%,理论考试在学期结束前统一进行;操作考试则由教师根据实验教学内容,选配操作组合,并制成卡片,由学生随机抽取,教师根据题目按照实验原理、操作过程的注意事项及实验中常见的现象等提出问题,学生口答或笔试后再进行操作,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性、操作的规范性、结果的准确度综合给予评分。

结束语

通过对有机实验课程的教材建设、师资培训、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考核办法和教学管理等领域的改革与实践,一个以学生为主体,重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开发学生创造力的“研究性教学”模式已经构建并实践。这种教学模式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引入学科前沿知识和教师自身的科研工作,将实验内容改为以“三性”实验,即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为主,基础实验为辅的研究型教学模式,启迪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励了学生的创新行动,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了学生观察、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几年的改革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兰州大学,复旦大学.有机化学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朱红,朱英.综合性与设计性化学实验[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2.

篇5

21世纪初,全国高校全面扩招,大班上课成为普遍现象,传统教学重知识灌输,教师极少展开以培养学生英语运用能力为基底的课堂互动活动。随之计算机技术日星月异的变化,网络资源开始普及,多媒体教学应运而生,与时俱进地成为课堂教学的新型模式,或者说是重要的辅助工具。“多媒体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对教学课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与传统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通过借助以文本、视频、音频、图像等相结合,创造多维度的教学情境,真实体验听、说、读、写带来的全新感受,较之传统教学有极明显的优势。2004年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有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

二、英语多媒体教学的优劣势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全新的感官体验。90后的大学生,自小接触网络,对计算机应用知识的掌握使其更容易接纳和理解新事物,也注重个性的追求和开放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通过文本、视频、图片等的运用,使英语教学从视觉、听觉上更直观、形象生动。加之语境素材的切合实际,有助于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较之传统教学的单一模式,多媒体教学更具趣味性、实用性。其次是,多媒体教学比较灵活,不用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生可在自我方便的时间和地点学习,空间的解放,完全打破以往传统教学模式。

2.“建构主义”的实现。现代教学理念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从传授知识转向学生主动学习。多媒体教学促进了“知识建构”。

3.教学的互动交流。传统教学只是注重对语言形式的传授,而多媒体教学实现了学生对计算机、教师对学生、学生对学生的互动双向交流。英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不同专业的学生要求不一,但非英语专业类的大学英语教学重在实践中的沟通,也就是交际能力,而不单停留在理论知识的熟识。

4.教材资源多元化。多媒体教学信息容量大,教材资源多元化,这就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条件。

5.教学的能动性。教师需课前有目的性地准备课件,有效地整合教材资源,根据学生的特点,主动有针对性地制作教课内容,发挥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其次在课堂上无疑节省了板书的时间,教师可将重心用于授课和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参与情境活动中,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多媒体教学的劣势

多媒体的优势毋庸置疑,可事物均具有两面性。

1.感官体验的错觉。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带来全新的感官体验,加之学习的内容丰富、信息容量大,教学的节奏和速度快,以致于学生没有时间记笔记,而惯性地选择和吸收夺人眼球的视觉内容。

2.“喧宾夺主”的多媒体。多媒体的广泛运用,完全替代传统教学,就会形成多媒体代替教师的的主导地位。若教师一味地将知识内容全部纳入至课件中,就会出现教师按课件步骤来教学。

3.“哗众取宠”地教学。当前的高等院校均有教师评估机制,有助于评估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教师为了迎合学生的口味,在多媒体教学中大量运用取悦学生的内容,过于注重形式,而“本末倒置”。

4.情感互动的缺乏。师生情感关系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教师的期望和要求。教师提前准备课件,因对计算机操作,不得不保持与学生的距离,也会减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亲切感。加之,当前的多媒体教学主要以大班教学为主,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互动少之又少。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

时代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如今是高科技信息时代,重视人才的创新思维,然而学生受到传统应试教育影响,思维通常很固定,没有灵活性。实施新课改后,强调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特别是小学基础阶段,教师应当不断探究新的教学方式以适应高速发展的时代。游戏化教学指的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把游戏的趣味和教学实践相融合,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收获知识。

一、在识字教学中运用游戏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小学这个阶段尤以识字教学为基础中的根本。学生在启蒙教育时期,识字的多少将对其在学习其他学科乃至今后的继续学习中,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识字的过程是一件漫长、枯燥的事情,同时,小学生的集中注意力又很短,为此,要想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就要立足于课堂,用孩子爱玩的天性,以各种小游戏的形式来开展识字教学,从而激发小学生对识字的兴趣。

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我们可以依据学生在已认识的简单文字基础上,结合我们的生活体验采取组词造句式的识字方法,让孩子做个小竞赛,比比谁认得多。比如孩子们在学前教育就已经认识简单的“人、头、手、长、上、高”等汉字,我们在教其认识新字时,就可以用“七个小矮人”“手指头”“妈妈有着漂亮的长头发”“我喜欢上学”“上楼梯”“高高的楼房”等组词造句的方法,让孩子借助已有认知和联想来认识新的汉字。当然,教师要尽量运用他们生活中常用的语句,表现好的小朋友就送一朵小红花以示鼓励。在认识后,通过不断地口头运用,可以记得更牢固,增强其成就感。

此外,“我指你认”也是一种好的识字方法。拼音教学中,“猜一猜”的游戏形式出示字母卡片,也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还可以“我说汉字你对拼音”,把训练贯以游戏的美名,更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二、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游戏

阅读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实践,最终提升阅读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阅读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还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其智力的发展。因此,阅读教学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是不容忽视的。适当地运用游戏的形式来开展阅读教学,能更好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比如在学习《小壁虎借尾巴》一文时,为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更好地识记住本课的生字词,在放学时我给学生留了这样一个作业游戏:要求各小组分角色表演课文里的小壁虎、小鱼、老黄牛、燕子等,小组组长安排好本组成员分工,第二天上课时,轮流进行表演,看哪个小组表演的最棒。学生们都很兴奋,表演得既生动又形象。有个小女生表演的是小鱼的角色,她依据课本中的红色鲤鱼自编了台词:“那可不行,你看我多可爱啊,怎么能没有漂亮的尾巴呢,再说我还要用尾巴来游泳呢!”一脸疑惑不解的表情,还将身上的花裙子转一圈,班里学生都乐开了花。扮演老黄牛的学生还伸长脖子,很夸张的将头使劲摆了摆。而“小壁虎”的表演则更传神,居然将时下影视中的“求求你”“行行好”等台词都用在借尾巴上。最后在与“壁虎妈妈”说完话后,更是以变魔术式的从衣服里拽出一条玩具小壁虎。原来是他为这次表演专门搜寻的。在表演结束后,学生们都明白了动物们的尾巴不同,用处也是不同的。这种游戏表演的形式,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拓宽学生思维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将更全面、更牢固。

三、在作文教学中利用游戏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这也是让教师和学生双方面都感到头疼的一个环节。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是“为作文而作文”,这不仅禁锢了教师的教学思路,也让学生对作文产生了畏惧情绪。为此,要改变这一现状,还需要从学生的兴趣着手。可以利用游戏的形式,将作文教学的任务融入其中,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把怕学苦学变为爱学乐学。

有一次作文训练的要求是写你最熟悉的人或物,我们可以将其改为一个猜谜游戏叫“猜猜他、她、它是谁”。要求是每个学生都选一个你最熟悉的物或身边的人,或通过肖像、语言、动作描写,或讲述其特征、功用等,写一段文字。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让其他同学来猜,但不得透露相关名称。能被大家猜中的可评为优秀,这种形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提升语言的表达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四、结语

总之,喜欢玩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是学生学习与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里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能力,要重视它的发展,积极探索新的游戏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杨菊卿.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益之我见[J].成功(教育),2011(7).

篇7

当前世界是个多元文化并存的社会,人类的文明面临重大转折。现代的教育观念面临种种问题和挑战,培养发展全面的人才成为共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提出了“学会认知、学会生存”,成为转型时期人才培养标准。

近几年来,我国教育界与社会各界都十分关心中小学的教育改革与发展。以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标志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开始在全国逐渐推广。本轮课程改革对我们教育理念和教育的价值观念产生强烈冲击,它所倡导的“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全面合格公民,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指明我们教育改革的终极目标。历史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的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能做到“培养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历史本身所具有的启迪智慧、传承文化功能,历史知识是人的基本素养。历史教育对社会文明发展、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性方面独特的作用。在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不仅仅是学到基本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自我探索和创造,学会平等、尊重、民主、法制,懂得宽容、理解、感恩、关怀,而教师的责任是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升他们的生存能力,成为合格的人才。二、展示历史学科魅力,在体验和探究中活学历史

作为人文学科的历史教育,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独立的个性方面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代替的。历史教学倡导的关注学生的个人发展,关注社会文明的进程,对多元文化的包容,遵循社会和自身发展的规律,感受生命的完善和美好,这些都是历史学科所具有的魅力。

我们必须实施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必须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在有生命力的历史课堂中,创设合理的教学情景,让原来冷冰冰的历史文字跳动起来。我们要坚信,知识的获取本身需要年轻的生命来感受,而这种获取的本身就意味着各个能力的提升和发展,这是以往我们教学中最容易忽视的问题。在与前人的“交流”“融合”中,学生学习知识,探索新知,对历史的进行追问,塑造个性和丰富思想,关注人与社会等等问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更新教学理念,转化教学行为

新的课程改革赋予教师更多的任务,从课程的实施者、操控者到课程的开发者、研究指导者。从过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到如今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遇到的难度和压力是前所未有的。但是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历史教师,应该看到这是自我成长的大好机会,“以学论教”不再是一个口号,应该是一个行动。

在新课程下,教师首先要认识到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每一位学生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能,而每一位学生都处在发展中,要相信学生可以积极成长。其次要认识到学生是独特的人,这意味着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并尊重这种差异性;此外要认识到是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所谓独立意义是要看到学生是有自己的头脑,具有认识、选择和承担责任的能力的,教师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而把学生看作是只会接受的“工具”。

我们应该回归历史教育本原,展现给学生的是真实的历史,而不是带有结论性的东西。克罗齐曾经说过:“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教师必须制定有利学生成长的教学目标,在民主宽松的氛围中设置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教学情境,抓住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得学生学会发现、探究,敢于质疑权威,提高思辨能力。真正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同时我们要积极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传达民主平等信息。将历史课堂变成学生张扬个性的舞台。在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接受能力和发展可能。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一起体验和探究新的教学模式。成为学生真正的朋友。在历史学习中进一步了解中国,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树立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包容理解的现代意识,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的人文情怀,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合作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强化民主和法律意识,完成由一个“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

任鹏杰先生在《中国教育报》发表的一段重要讲话:“历史教学有效性的问题,恐怕也要从根本上来看:历史教学应扎根于人性的沃土,紧密关切学生的人生,把教学升华为服务人生的教育”。这也是我们每个有责任感的历史教师肩负的时代使命,让我们一起努力,为了全球化浪潮下的世界、中国,为了我们自己培养合格的公民。

篇8

目前,新的教育观念已经深入到每个教师的心灵,但是,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如有些教师较重视技能技巧的训练,忽视审美能力的培养;本毕业论文由整理提供穿新鞋走老路现象;在教学过程中,眼中无儿童……鉴于此,提出了对幼儿园歌唱教学策略研究的课题。

一、多元歌唱教学模式

我们本着“系列层次活动”式的“多层次介入”的程序,让幼儿从“多渠道参与”、“多角度感受”,从而探索出系列多元的歌唱教学模式,在不断的研讨—实践—反思—再研讨的过程中,我们探索出了一系列多元歌唱教学模式。

1.选择多元的教育材料,丰富幼儿的音乐生活

我们本着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原则,尝试从多方位去发掘和拓展幼儿歌唱活动的资源。并将资源进行了分类、筛选,建立了五个资源库,即优秀的中国儿童歌曲资源库、民歌歌曲资源库、外国优秀歌曲资源库、时尚流行歌曲资源库、戏曲资源库。

2.多元歌唱教学模式的探索

在确立了歌唱活动材料选择的定位后,我们借鉴、融合了许卓娅的系列活动理论和预知学习理论,并以这两大理论体系为支撑,以多元智能为依据,进行多元歌唱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我们依据歌唱材料的分类,对不同类型的歌曲进行分析、尝试、反思、创新,总结出了一系列的多元歌唱教学策略。

二、多元的歌唱教学策略

1.优秀儿童歌曲的教学策略

传统经典的儿童歌曲是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中长期积淀下来的精品,这类歌曲不仅具有鲜明的儿童特点和较高的艺术性,其内容与形式也是极其丰富的。

(1)角色探究法。针对有情节有角色的歌曲,让幼儿在探索歌曲中不同角色的表达和情感的过程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如歌曲《有礼貌的小山羊》、《黄鼠狼拜年》。

2.音画转换法。借助能为幼儿所理解的图画、符号、帮助幼儿理解歌曲,通过互动,可以帮助幼儿有效地记忆歌词、表达情感。

3.情景互动法。借助歌曲所表达的意思来设置情境,让幼儿参与到情境中来,通过在情景中的游戏、谈话学习歌曲。如《老师,让我亲亲你》、《祝福歌》等。

4.畅想生成法。在简单理解词意的基础上不直接教歌词,而是引导幼儿通过大胆想象或迁移以往的知识经验,经过过滤、组织来创编歌词生成歌曲,促进幼儿的创新精。如《摇篮曲》、《小河之歌》、《蒲公英的故事》等歌曲。

2.外国歌曲的教学策略

为培养幼儿接纳、尊重多元文化与艺术,在我们探讨的过程中,明显感到通过我们的多元教学模式,幼儿不仅能轻松地学会演唱,还引发出幼儿对国外的风俗习惯、建筑风格、语言、货币等系列的生成活动。

(1)游戏协作法。根据歌曲的民风特点,创设相应背景的游戏情境,通过参与游戏活动,感受欢快的气氛,让幼儿在协作、交流中学会大胆、自由的演唱歌曲。如捷克民歌《跳吧、跳吧》,威尔士民歌《欢度节日》,英国民歌《伦敦桥》等。

(2)填充创造法。在理解歌曲民俗特点及其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创编、填充歌词或旋律来学习演唱歌曲,让幼儿在一步步的参与中不知不觉的学会歌曲。

(3)对比欣赏法。借助图片、幻灯、媒体等途径来展示歌曲的背景及风格,通过与本地歌曲的对比,学习演唱不同风格特点的外国民歌,充分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让每个幼儿得到不同成度的熏陶,培养发展幼儿的艺术潜能。

(4)唤醒自主法。通过幼儿提供尝试不同形式的演唱方法,唤醒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让幼儿积极主动探索、发现不同演唱形式的效果,丰富幼儿的音乐经验。如《新年好》《铃儿响叮当》《小杜鹃》等。

3.民族歌曲的教学策略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方言的国家,歌曲资源十分丰富。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歌曲的风格非常鲜明,其韵味、旋律以及歌词中的语言都有极强的感染力,让幼儿在民歌的海洋中徜徉,将提升幼儿的艺术素质,并使幼儿在体验、感受民族歌曲的同时,增强幼儿的民族意识。

(1)发掘笑料——多种表演法。寻找民歌中诙谐逗趣的内容,并以此为切入点,引出教学内容,让幼儿通过表演,熟悉旋律与歌词体验幽默情绪,感受歌曲的风格。如山东民歌《哈蟆》、河北民歌《回娘家》、《两个蝈蝈吹牛皮》等。

(2)层层切入——多渠道参与法。不同民族、地域的民歌在语言上往往具有突出的特点,这些与幼儿生活经验和环境不同的语言特色,对幼儿来讲是有极大吸引力的,尤其是一些简单、有趣、易模仿的词或音节。如“巴扎嘿”、“哎哟哟”、“啷啷仓”,针对这类语言特色突出的歌曲,采用“层层切入——多渠道参与法”,能使幼儿充分体验歌曲的风格,并用自己理解方式去表达出来。如《龙船调》、《刘三姐对歌》、《花儿与少年》、《太阳出来喜洋洋》等。超级秘书网

(3)探索特色——融入器乐法。民歌的特色除体现在语言上,最重要的是歌曲旋律,让幼儿沉浸在婉转的水乡民歌,流畅的平原民族、嘹亮的高原民歌,高亢的山歌,悠扬的草原牧歌之中,将会给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艺术修养带来终身益处。如《恭喜》、《阿拉木汗》、《小格桑》等歌曲适合采用此方法。

4.戏曲的教学策略

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其艺术性和思想性极高。随着中国传统文化进课堂的要求,我们让幼儿通过感受名家名段,体验多种戏曲的风格和文化,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

(1)诗韵交融法。将唐诗与戏剧曲调相结合,让幼儿体验唐诗美的同时,感受戏曲旋律的美,使诗与曲相互衬托,相互交融,提升幼儿对传统文学的欣赏能力,这种方法可根据不同的诗风配不同的曲调。如抒情诗可配黄梅戏曲调,言志的诗可配京剧或豫剧的曲调。

(2)角色体验法。通过欣赏体验不同角色的外形、声音、动作,让幼儿体验京剧中生、旦、花脸等行当的特点,如旦角唱段《苏三起解》、《老生唱段》、《甘洒热血写春秋》。

5.流行歌曲的教学策略

时尚这一词正在逐渐被现代人士认可,我们改编吸纳了一些流行歌曲,如《东北人都是活雷锋》、《让爱住我家》、《波斯猫》,让幼儿与环境互动、与文化互动、与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

音画时尚法,充分利用媒体资源,让幼儿通过欣赏MTV、FLASH、MP3等形式学习健康、有趣的流行歌曲。

总之,多元的歌唱教学模式,使原本枯燥的歌唱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减轻了教师教与幼儿学的负担,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动机,促进了幼儿情感创造性的发展,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幼儿的自主性得到了发挥,课堂成为“唤醒”和“激励”的地方,在教师的“唤醒”和“激励”下,使幼儿进入表现音乐的最佳状态——“情在弦上”,让幼儿在关注中学习,在尊重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

参考文献:

[1]许卓娅.艺术.

[2]曹冰洁.试论音乐教育新理念.

[3]曹冰洁.音乐教育与幼儿的发展.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