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2 17:33:1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护理干预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眼科手术治疗虽能解除患者的痛苦和视力障碍(如白内障手术),但也可能因破坏性手术使患者增加负担(如因外伤行眼球摘除术)。患者思想压力大,焦虑恐惧、悲观失望,甚至拒绝治疗乃至轻生,从而影响手术的治疗效果,其中焦虑是最常见的应激反应之一。护理干预是指在护理过程中,根据医护心理学的理论,通过人际交往,影响或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其疾病的康复或向健康方向发展。其目的是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消除不良情绪反应,提高患者的适应能力。因此护理干预对眼科手术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几年来,我们运用护理学及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与原理,对120例眼科手术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以观察对眼科手术患者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本院眼科2004—2007年收治的120例眼科手术患者,其中男51例,女69例,年龄14~80岁,平均年龄47岁。青年(<30岁)、中年(30一50岁)、老年(>50岁)患者各4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干预组各60例。每组中又分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各20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方法。(1)干预方法。对照组按照护理程序常规进行术前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以下干预:①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收集资料,了解患者的病情、生活习惯、心理状况及对疾病和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找出问题形成的原因。②做好术前心理疏导,让患者说出内心感受,鼓励并提供合适的场所允许患者宣泄不良情绪,进行认知抗辩法心理治疗。③术后恢复较好的患者做现身说法,尤其是术后配合治疗的体会。④利用图片、录像、小册子、讲课等方式进行手术方法、恢复进度等相关知识的教育,增加与家属的沟通交流,取得积极配合。
(2)评价工具。在焦虑自评量表?的基础上增加了医务人员及手术的有关项目共20条,每个项目均按1-4级评分,其中设lO条反方向评分,评定时间为人院时,手术前1d,出院前共3次,由患者自行填写量表。把20条项目分数相加,得到的粗分乘以1.25,四舍五入取整数得到标准分,焦虑评定的临界标准分为50分,分值越高,焦虑倾向越明显。
3.数据处理。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讨论
焦虑是由紧张、焦虑、忧虑、担心和恐惧等交织而成的一种复杂情绪反应。术前焦虑是指在手术前期产生的焦虑反应。手术焦虑的因素包括手术种类及大小、对手术的了解程度、患者人格特征的差异、对手术医生的信任度等。焦虑情绪导致术前产生焦虑性高血压、心率和行为异常(烦躁不安,与医护人员合作差等),严重影响围手术期的准备、处理和术后康复。我们测得的结果证实:患者眼科术前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这种情绪在不同阶段是不断变化的。术前ld测得的焦虑值最高,P<O.01,说明手术日期越临近,患者焦虑程度越高。
国外有研究表明,术前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准备,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可视为精神性术前用药?,能减少镇痛、镇静药物的应用,增强自身免疫力,强化镇痛,术后并发症也减少。
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眼科手术前对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护理干预,在手术前1d以及出院时其焦虑程度明显减少,P<0.01。推测原因可能是:随着对眼科手术知识的了解,大多数患者知道手术一般情况下是安全的,是在充分麻醉、无痛情况下进行的。而且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得到很大提高。同时他们所关心的手术效果、预后情况、术后注意点在护理干预过程中都有针对性涉及,这些对消除焦虑情绪起到较好作用。有研究报道,眼科手术患者术前术后与医务人员的交流十分迫切,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医患关系融洽度,还有利于消除患者术前焦虑情绪,加快术后康复。
所有眼科手术患者都存在焦虑情绪,但不同年龄患者对眼科手术的焦虑程度存在较大差异。术前老年和中年患者对眼科手术的焦虑程度高于青年患者;出院时,老年患者焦虑情绪程度仍高于青、中年患者。同时发现,在护理干预后,术前术后青、中、老年患者焦虑程度得到明显降低,P<0.01,青、中年降低更为明显。分析可能原因:青年患者通常存在焦虑,但其无过多的顾虑,容易适应医院环境,在护理干预下更容易受到积极影响,增强自信心和勇气,积极配合手术,并加快术后康复。而中年患者在家庭中承担较大的责任,在社会上面临激烈的竞争,担心眼疾影响工作,所以焦虑程度更高。但在护理干预下,对手术的认识及信心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眼科手术老年患者除视力差外,多合并不同程度的其他疾病,对自身情感、行为控制力减弱,易出现不稳定情绪,而且担心给家庭子女带来负担I引,所以其焦虑情绪在出院时较青、中年患者程度高,而且护理干预对其的影响不如青、中年组。提示医务工作人员在眼科手术前后应针对不同年龄结构患者进行不同护理干预。
综合以上研究得出,眼科手术患者都存在焦虑情绪,在手术前的焦虑值最高;中年患者的焦虑程度高于青、老年,而护理干预对眼科手术患者的焦虑情绪有明显积极影响,而且对青、中年患者的影响较老年患者更为显著。因此,在眼科手术前后有针对性地开展护理干预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94.196;235.238.
[2]赵斌江,井爽毅,胡晓云。术前医学心理治疗对全麻患者苏醒的影响。中华麻醉学杂志。2003,23(5):387.388.
[3]姚黎明,冯向群。朱迎梅,等。浅谈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3,3(1):15-17.
[4]应燕萍,黄惠桥。姜家艳。术前干预对心脏手术患者身心影响的研究。护士进修杂志,2003,18(7):616.617.
[5]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0(特刊):11.14.
[6]郭红卫。眼科手术患者焦虑评估及心理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05,¨(10):1437.1438.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从2008年2月至2011年1月供收治5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经检查无一例并发症。将患者随机分为两个小组:25例对照组(患者的年龄在18~52岁,平均30.3±8.9岁;平均体重(53.3±14.1kg);25例干预组(患者的年龄在17~56岁,平均3(4.1±9.5)岁;平均体重(50.3±15.4kg)。其手术的种类主要是包括:异位妊娠手术,附件或卵巢肿瘤切除术,子宫次全切除术,盆腔包块等。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疾病的种类、手术的类型、文化程度等方面的差异上并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因而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方法
对临床护理学中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的患者进行手术前的常规检查:血尿常规检查、出凝血时间、肝功能检查、心电图、X线胸片;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对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护理干预。(1)术前一天巡回护士访视患者,介绍手术过程及手术室环境以减轻对手术恐惧心理。病房护士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根据患者身心的具体情况及病种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科学指导,将腹腔镜手术前后所要注意的事项对患者进行讲解,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2]。(2)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者讲解手术名称、手术过程及手术所需时间。(3)让患者与病房同病种手术后病友交流、沟通、消除顾虑。(4)指导患者术后早期进行床上被动运动,尽早的下床进行适量的活动,有助于减轻术后腹胀,促进伤口愈合。(5)指导患者进食高热量、低脂肪、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饮食尽可能合理、多样化。(6)术前晚与患者进一步沟通,消除所有顾虑,保证睡眠充足。通过对患者的心理疏导,有助于患者情绪得到有效的控制,保证围术期患者的平静心理,更好的配合,促使整个手术过程顺利的进行。在手术前一天、手术当天、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后至麻醉之前、手术之后的第一天,对患者的平均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进行测量并做好详细的记录。
1.3统计学的处理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用(平均值±方差)表示,采用t检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恢复的比较
两组在手术前24h所测量的HR、SBP、DBP的基础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入手术室之后连续测量三次,取其中的平均值记录见表1,两组患者术后HR、SBP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切口愈合及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由表2得知,术后对照组甲级愈合20例(80%),并发症中肩痛4例、皮下气肿3例,高碳酸血症3例,腹胀5例,恶心、呕吐2例,共17例(68.0%),干预组甲级愈合25例(100%),并发症中肩痛1例,腹胀1例,恶心、呕吐1例,共3例(12.0%),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甲级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通过对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增加了患者在围手术期的应变能力及对该手术的心理承受能力,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3讨论
腹腔镜手术相对于传统的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等优势,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早血液循环得到改善,伤口小愈合快,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大大降低,鉴于此,腹腔镜手术收到了越来越多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1.1一般资料
选择中山市东凤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28例行外科手术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4例,其中男30例,女34例,年龄18~74岁,平均年龄(38.53±8.79)岁;骨科手术20例、妇科手术19例,普外科手术18例,其他手术7例。护理组64例,其中男33例,女31例;年龄17~76岁,平均年龄(39.58±8.87)岁;骨科手术17例,妇科手术17例,普外科手术21例,其他手术9例。2组患者在性别比例、年龄、病情、病程、手术类型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4]
(1)所有患者入院后行相应检查且明确诊断后,需要行相应手术;(2)所有患者均无麻醉及手术禁忌证;(3)均符合自愿原则。
1.3护理方法
2组患者均择期进行手术,术前给予相关检查,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手术室护理,护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详细如下。
1.3.1术前护理
患者在入院后,首先护理工作人员为营造一个良好舒适的住院环境,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合理要求要尽可能地予以满足;其次护理工作人员要迅速了解患者资料,对患者病情要做到心中有数,并针对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方案;再次要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为其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住院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对患者积极进行心理疏导,特别是表现出非常恐惧、焦虑的患者,通过讲述大量手术成功的病例来树立患者克服疾病的信息,使患者主动积极的配合医疗工作。
1.3.2术中护理
患者进行手术前需要禁食禁水,同时为患者做好备皮等工作,在此过程中依然可以通过语言的交流缓解患者对手术紧张的心理,进入手术室后,协助麻醉医生进行麻醉工作,在手术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若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向医生汇报,同时要给予相应正确的处理措施,整个手术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患者进行保暖,做到细心呵护。
1.3.3术后护理
完成手术后清理患者身上手术留下的痕迹,协同医生将患者送入病房,若此时患者麻醉还未清醒,要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符合拔管指针的给予拔管,待患者清醒后要对其详细告知手术的具体情况以及家属陪护期间的注意事项,术后能进食患者要指导其饮食情况,同时针对某些不良心理反应较大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对能下床活动的患者要积极鼓励其进行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术后恢复,患者出院后要做好随访工作,解答患者关于该病的疑问。
1.4判定标准[5]
1.4.1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参考焦虑自评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与抑郁自评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将患者出现的不良心理状况分为:重度、中度、轻度以及正常4个等级,计算其不良心理的发生率=(重度例数+中度例数+轻度例数)/总例数×100%。
1.4.2对手术的各项指标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1.4.3统计出院前对本次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将其分为满意、认可、不满意3个等级,计算患者的满意度=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进行数据统计,不良心理的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以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手术各项指标以“x±s”表示,正态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设定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发生率的比较
护理组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的发生率为20.31%(13/64),明显低于对照组51.56%(33/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2组患者术中、术后各项指标的比较
护理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护理组未出现1例对本次护理工作不满意的情况,其中63例满意,1例尚可,护理满意度为98.44%(63/64);对照组出现4例患者不满意,其中52例满意,8例尚可,护理满意度为81.25%(52/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充分利用社区的有限资源,采用知识宣传栏、心理饮食运动咨询辅导班、举办糖尿病有关知识讲座或者是播放相关视频影像资料,还有就是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会等等健康教育方式;根据社区患者人数及社区医护人员配备情况开展3~5次/年的家访,在这个过程中护理人员可对患者进行个人健康指导,内容主要涵盖:糖尿病的发病原因、预防治疗方法、预后以及并发症的预防、日常护理以及自我监护等内容,另外还可制作发放健康知识小册子来让患者进行自学;鼓励患者开展运动疗法(除有严重并发症者外),通过定时、定量地开展循序渐进运动疗法,对疾病的临床治疗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2];开展饮食疗法,饮食疗法最为治疗糖尿病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尤其适用于老年、肥胖、病情较轻的临床患者,指导患者进行合理膳食,而基本原则为“定时、定餐、定量、定营养素”。在平时饮食搭配中,多食麦面、糙米、蛋类、鱼类、蔬菜以及新鲜水果。
2结果
2.1两组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比较
通过统计两组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和认知程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2.2两组患者生化指标及血压情况比较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及血压情况,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1.1 建立电子病案
以社区为范围,为每位糖尿病患者建立电子病案,详细记录了患者的病情及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各项检查、诊断、治疗、用药及护理过程,这在医院信息和管理上占有举足轻生的地位。社区医院作为社会生活中的特殊行业,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糖尿病的发生率也逐年上升,因此要求医务人员要准确、完善记录患者信息。提高病案质量是减少医疗纠纷,提高医院经营管理,促进社区医院发展的重要前提。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医疗卫生的网络化逐渐形成,电子病案在网络环境下实现信息共享,促进各个医院的信息交流,提高各医院相互间医疗水平。从过去单纯病案保管模式逐步发展为科学化,信息化,规范化卫生信息管理模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制定护理措施,对提高社区医院医疗信息和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1.2 患者心理护理
众所周知,糖尿病是慢性消耗性终身性疾病,由于病程长需终身服药,多数患者都产生焦虑,恐惧或抑郁不良情绪。所以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与患者多沟通,耐心解答患者疑问,使患者尽快消除心理紧张,焦虑的情绪,而积极配合临床的治疗和护理。
1.3 饮食治疗护理
控制饮食是糖尿病的重要护理措施之一,约70%~80%老年人的病情靠控制饮食、增加纤维素的摄入和适当的运动即可控制。而饮食疗法的宗旨是控制血糖,减轻体重,改善脂类代谢,然后通过合理的营养达到最佳健康状态。在饮食控制中家属的支持非常重要。在本科收治糖尿病患者中大多数患者忍受不了饥饿,随意加大主食用量,造成治疗效果不理想。总之,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护理人员要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按三餐进行,合理分配,坚持少食多餐原则,患者要多吃高纤维、高蛋白食物,减少食盐与糖的摄入量。
1.4 运动疗法护理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护理人员要制定出运动计划,要求患者做有效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跳舞或打太极拳等,患者每次运动不少于30min,每周最好3次以上,所有运动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1.5 药物治疗护理
对糖尿病的治疗,目前西医以对症、支持疗法为主。中医以辨证施治,实乃循证治疗之先河。临床主张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如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时,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正确的掌握注射方法及有关的注意事项。
2 健康教育
对于糖尿病,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戒除烟酒,合理饮食。不定期请专家或医生讲解糖尿病知识,或采用视频、宣传册等方式,使糖尿病患者能掌握常见的并发症及有关注意事项。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及定期随访。并告知患者生活要规律,注意防寒保暖,保持口腔清洁,早晚刷牙预防口腔感染。要经常温水泡脚并掌握足部的护理方法,选择合适的鞋子,同时指导患者定期来院复查,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3 讨论
糖尿病是内科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也是慢性、终身性、消耗性疾病。临床以三多一少为特点,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糖尿病的治疗是长期而细致的工作,糖尿病的康复则需专业医护的指导、卫生宣传、定期随访等来实现。开展社区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可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稳定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者住院次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指甲根部与皮肤连接紧密,皮肤沿指甲两侧形成甲沟,甲沟炎是甲沟及其周围组织的感染,常因微小创伤引起m。甲沟炎由于其发生部位特殊且反复发作导致疼痛,影响正常行走功能,给患者生活、工作、学习带来很大不便,甚至产生心理压力,如不及时治疗去除病灶,则不能根治,复发率可达60G/c^80%121。因此医护人员应为患者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配合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降低甲沟炎的复发率。根据多年来治疗甲沟炎经验总结,在手术前、后治疗及护理措施相同的条件下,采用单纯拔甲术,术后复发率较高。因此,选择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来我院门诊手术室、换药室就诊的甲沟炎患者中,选取164例手术治疗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2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拔甲术,实验组采用拔甲加甲床部分切除术,手术后2年通过电话随访,了解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164例患者中,男90例、女74例,年龄16?35岁、平均20岁,左手拇指3例,右手拇指3例,左侧足趾拇指72例、右侧足趾拇指80例、双侧足趾拇指6例,初中高中生90例,大专以上49例,其他25例,发病情况,炎症感染108例,剪甲损伤50例,跌伤或踢伤6例,局部情况:红、肿、痛伴肉芽组织形成140例,嵌甲97例。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一种是单纯拔甲术,准备用物,常规消毒,铺洞巾,2%利多卡因患指、趾根局部阻滞麻醉,待局部痛觉消失,患指、趾根部帮扎无菌橡皮筋,减少手术中出血,用直血管钳从指、趾末端中间轻轻分离指、趾甲和甲床,在将指、趾甲向翻起,拔除指、趾甲,然后局部用碘伏棉球再次消毒,并稍加压至少2mm,换酒精纱市湿敷,外用干无菌纱市包扎,松紧适宜,去除橡皮筋,嘱患者或家属用手握住患指、趾20?30min,并告之是术后局部止血的主要方法,回家途中更要注意,因为,拔甲术是不采用缝合的。另一种是拔甲加甲床部分切除术,准备用物、消毒方法、麻醉方法,同单纯拔甲术,操作方法,在单纯拔甲术的基础上,拔甲后,在进行甲床部分切除,以减少和避免术后复发。
1.2.2护理措施。手术前护理:手术是创伤性治疗,无论手术其大小,都会给患者的身心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恐惧和焦虑是手术前患者普遍存在的心里问题,害怕手术引起疼痛,担心手术的安全性、并发症及术后康复问题等|31。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手术前护理及健康教育工作,在接待患者的过程中,做到关心、体贴、理解患者,向他们介绍术前、术中、术后治疗及护理方案、手术必要性、手术效果及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和疼痛|41,拔甲后,不必担心缺甲,过一段时间后又会长出新的指甲,告之局部麻醉手术时患指、趾有感觉但无疼痛,取得患者的理解与配合,以最佳心里状态接受手术治疗,顺利度过手术关。手术后护理:手术结束,根据患者情况安排休息时间,暂时选穿宽松柔软拖鞋,交待手术后注意事项,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渗液及血液循环情况,保持敷料清洁、干燥,要坚持定期换药,通常术后初期每天换药一次,如纱市潮湿,随时更换,嘱患者注意休息,减少运动,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有利于消肿及炎症吸收,注意个人卫生,不可过早沐浴,避免切口处沾水,影响愈合,饮食应避免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保持心情愉快,遵医嘱用药,如有异常情况及时联系,并与患者互换电话号码,以便联系。
1.2.3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利用患者候诊时间,采用口头、图片、黑板报、电视录像、发放宣传小册等多样形式,进行甲沟炎的健康教育,通过健康教育,让他们自觉采取行动,防治甲沟炎。手指甲沟炎的预防:爱护指甲周围的皮肤,平时注意手部、指甲的卫生,正确修剪指甲,剪指甲不要太深,不宜过短,要用剪刀剪除倒刺,不能用手撕,保持手部干燥,清洁,避免木刺、竹刺、缝衣针等各种损伤,尽量少涂指甲油和美甲,防止劣质指甲油中的化学物质及美甲器具消毒不严,发生甲沟感染。足趾甲沟炎的预防:选择宽松鞋袜,穿鞋过紧会使脚趾发胀,长期受挤压,造成甲缘压迫甚至穿透甲沟旁组织,细菌入侵伤口而引起甲沟感染,甲床组织在甲沟内异常增生,逐步形成肉芽肿而持久不愈,导致甲沟炎发生。平时要注意保持鞋内清洁、干燥及足部皮肤干爽,及时更换潮湿的鞋子和袜子,对长时间行走或跑步运动后最好用温水泡脚,改善足部血液循环,预防足部充血,减少甲沟炎的发生,正确修剪趾甲,切勿剪成弧形,不随便剪甲沟,消灭甲角,发现脚趾相互挤压应用适量消毒棉、软物放入趾缝中隔开,使脚趾正常发育,防止压迫趾甲扎入甲沟发生感染。正确处置足趾外伤,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消毒处理,用无菌纱市包扎,不可擅自自己在家处理、乱涂药物,以免发生感染。日常生活中注意手指及足趾的养护,特别是青少年要注意运动时防止手、足外伤,年轻女性朋友尽量少穿高跟尖鞋,减少和避免甲沟损伤,增强甲沟周围皮肤的抗病能力,防止甲沟炎的发生,一旦发现,应及早就医,及早处理,以免耽误最佳治疗时机、提高治愈率。
1.3统计方法:将2组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P值<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后治疗及护理措施没有差异的条件下,手术后2年,2组复发率不同,对照组复发率11%,实验组复发率2.5%。经统计,患者复发率有明显差异,P值<0.05,有统计学意义。
3结论
甲沟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青少年和年轻女性,多发于手指甲或脚趾甲,许多人认为甲沟炎是小问题,患病后没有引起重视,最后导致不能正常行走,趾甲缺如,影响形象,严重者可引起骨髓炎m,增加患者的身心痛苦和经济负担。因此,医护人员应做好甲沟炎患者健康宣教工作,同时选择最佳的治疗和护理方法,防治甲沟炎,提高健康水平。根据多年来的经验总结,甲沟炎治疗采用拔甲加甲床部分切除术,优于其他治疗方法,效果最好,术后复发率低,医护人员和患者及家属更容易接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胡汉玲(江苏响水县人民医院,江苏响水224600)
第2篇:甲沟炎术后护理的治疗成效
嵌甲所致甲沟炎是小儿外科门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常由于甲沟附近的皮肤被沟部畸形的指(趾)甲刺伤、擦伤、剪指(趾)甲过深、逆剥甲沟部死皮(俗称倒刺)后合并感染所致。若用传统的拔甲术治疗嵌甲性甲沟炎,会出现损伤大、出血多,小儿疼痛剧烈,创面愈合时间长、复发率高,甚至并发脓性指(趾)头炎、骨髓炎。本科自2005年5月?2008年4月采取甲沟缘甲板侧切并甲床刮除方法微创治疗小儿嵌甲性甲沟炎,获得了较好的近期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05年5月?2008年4月在门急诊外科换药室因嵌观察组(63例70趾),男40例,女23例,年龄1岁2月?16岁。对照组(63例68趾)男41例,女22例,年龄1岁5月~17岁,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患趾数、病程、临床症状和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①观察组:常规消毒患趾,一般不行局部趾神经阻滞麻醉,术者左手拇、食二指紧捏患趾内外侧根部(可起部分止痛、止血作用)右手用小尖剪刀(或眼科剪)沿患侧甲沟旁开0.2~0.4cm(占全甲板1/5),自甲前缘向甲根部纵向剪开甲板至根皮处,用弯纹式血管钳钳夹甲沟旁嵌入夹板,使之与甲床及甲沟分离并快速拔除分离部分,同时用刮匙刮尽甲床、残留的甲根及增生的炎性肉芽组织,3%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冲洗创面,用凡土林纱条填塞甲床加压包扎。根据创面渗血、炎症及肉芽组织生长情况2~3d换药,直到甲床基本修复达到表面干燥。②对照组:患儿平卧于手术台上,0.5%碘伏常规消毒皮肤2遍,于患趾两侧以2%利多卡因行局部趾神经阻滞麻醉后,术者左手固定患趾,右手用纹式钳做甲周皮肤与甲板分离,然后用反转刀片插入甲床组织由前向后潜行分离甲板直到趾甲与甲床根部完全剥离,用止血管钳将全甲拔出,同时剪除增生的炎性肉芽组织,3%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冲洗创面,用凡士林纱布填塞甲床加压包扎。根据创面渗血、炎症及肉芽组织生长情况l~3d内每天换药,直到甲床基本修复达到表面干燥。
1.3观察指标:①疼痛评价标准:换药时患儿无痛苦表情为无痛;稍有疼痛或不适感为轻度疼痛;明显疼痛,面部表情紧张为中度疼痛;面部表情紧张、皱眉、,有躲避或抗拒动作为重度疼痛。②治愈与复发评价标准:患趾(指)甲拔除后,经过换药治疗,甲床基本修复,干燥,3个月后重新长出正常的新趾(指)甲为治愈;趾(指)甲拔除3个月后重新长出新趾(指)甲,但甲端、甲角向甲沟内生长,3~6个月重新形成甲沟炎为复发。③伤口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记录伤口愈合的时间及换药次数。
1.4统计学方法:将原始数据输入计算机,应用SPSS14.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2讨论
2.1嵌趾甲是足趾的常见疾病,该病以学生居多,因学生活动较剧烈,加之鞋对趾的侧向挤压,甲板边与甲周皮肤摩擦相对较多,甲板容易变形,变形后的甲边缘压入甲沟软组织,合并细菌及真菌感染出现脓肿和晚期增生性肉芽肿。常因起始时仅有不等程度的疼痛,家长怕耽误孩子的上课时间或不太重视而延误治疗,往往就诊时甲沟部己化脓或己形成炎性肉芽组织。拔甲术是门诊的小手术,在专科医院和大多数基层医院一般由专科护士实施'拔甲治疗的核心是解除组织受压。常规治疗嵌甲性甲沟炎是将全趾(指)甲拔除,但没有破坏甲床,3~6个月后重新长出新趾甲的甲端、甲角仍然向甲沟内生长,导致甲沟炎复发。有文献报道,嵌甲性甲沟炎采用拔甲治疗,大多数病例难以奏效或仅有短暂性疗效(1?3个月),复发率达50%~60%。我们采用患甲部分拔甲,有效地解除了患趾对甲沟软组织的压迫,用小刮匙彻底刮除患侧根部的1/5甲床,破坏了甲床的生长基质,并刮去增生的炎性肉芽及坏死组织,彻底清除感染病灶,使长出的新趾甲比原甲小1/5,减少了趾甲过宽刺激甲沟皮肤及软组织的机会,使生长的新甲不致畸形及嵌顿,新甲与甲周皮肤紧密相连,不藏污纳垢,从根本上解决了甲沟炎复发的病因,达到了根治的目的。
2.2小儿的指(趾)甲薄软,指(趾)端感觉神经丰富,对疼痛极为敏感,加之对手术的恐惧害怕和高度的紧张,致使脚趾末稍神经痉挛,局麻止痛效果差。传统的拔甲治疗采用全甲拔除,创面损伤大、出血多、愈合时间长,纱布与创面紧密粘连,换药时患儿因疼痛剧烈而对换药感到恐惧和痛苦,因此常常躲避或抗拒换药;拔除全甲后需要3~4个月才能逐渐长好新甲,小儿天性活泼好动,缺乏甲板保护的甲床经常再次受伤而出血。我们针对小儿的特性和趾甲的解剖特点对手术方法进行改进,只拔除趾甲的1/5,无须神经阻滞麻醉。这种微创治疗的方法损伤小,出血少,创面恢复快,患儿疼痛明显减轻且甲床始终有大部分甲板保护,可以有效避免甲床再损伤。
2.3大多数学生拔甲后仍然坚持继续到学校上课。传统的全甲拔除术,由于创面渗血多,伤口疼痛剧烈,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曰常活动,换药和治愈时间长,耽误学生的学习时间;担心拔甲影响趾甲美观,学生和家长心理负担较重。甲沟缘甲板侧切并甲床刮除方法微创治疗甲沟炎,能彻底清除病灶“标”“本”兼治,不易复发;治疗时间短,换药次数少,费用低,对机体损伤小,一般不影响小儿的正常学习和活动;由于手术只破坏甲床的1/5,不至于影响趾甲的美观,患儿及家长乐于接受。
本文作者:孙莉工作单位:湖南航天医院
1.提问与讨论相结合的启发式培训对培训项目的基础理论进行系统讲解:并2周后按科室进行提问。提问结合本科现有病例进行,针对不同人员提出不同的问题。例如,对于工作经验不足的应届毕业生护士提问:休克引起呼吸加快、尿量减少甚至无尿的原因,心力衰竭患者出现血压降低的原因及纠正血压降低对患者的影响及相关病变。对于工作3~5年的护士:重症肺炎患者呼吸频率加快的原因以及如何处理,呼吸衰竭可导致机体缺氧,缺氧可涉及哪些系统病变以及如何监护。当被提问者给出的答案错误或不完整时,在其他护士间展开讨论,以具体的问题为切入点,进行思维发散。2.设置障碍的刺激式培训:在全面掌握基础理论基础上,患者的多样性与复杂性还要求护士具备良好的灵活应变能力,因此,我们对某项护理操作设置问题或障碍来刺激护士的思维是很必要的。例如,设置一下情景:给患者使用微电脑泵时,我们按正规操作程序安装好微电脑泵,根据药物要求设置好输液速度,按启动键开始工作.然后提醒护士用手表数一下输液滴数,发现电脑泵的滴数与设置的滴数并不相符,此时告诉护士电脑泵功能正常,提示大家找寻原因,并想办法解决问题。护士会认真检查管路,如果5min后还查不出原因,则展开科室范围内护士的共同检查和讨论,与此同时,让大家回想导致微电脑泵工作不正常的各种原因。这样,不仅让该护士掌握了理论,还增加了其实践经验[3]。3.互换角色的体验式培训:(1)通过刺激式培训,护士已经能够将书本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的实践中。但是,为了让护士的操作更具人文关怀,能够做到为患者着想,我们将以角色互换为主的体验式培训引入进来。在特定护理操作中,让护士扮演患者,通过角色互换引导护士从患者的角度进行发散性思维,从而了解患者的真实感受,更好的为其服务;(2)比方让护士自己互相做最简单的操作中心管道吸氧,有一个护士用湿棉签给同伴清洁鼻腔时,手持面前垂直的伸进同伴鼻孔,吓得同伴躲闪开去,于是两人都明白了:棉签应该打横轻轻进入患者鼻腔,螺旋式擦拭,患者舒服且效果好;又比如,让大家互相做口腔护理,她们通过相互操作,体会到口腔护理时,夹棉球的止血钳以夹住棉球的一半,侧着放入患者的口腔,止血钳不能碰上患者的牙齿或牙龈,患者最感舒适;冬天时或遇到牙齿过敏的患者,应该使用温盐水给患者做口腔护理。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t检验与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a=0.05。1.考核标准:参照《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与《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同时结合往年培训考核经验,护理操作培训小组根据护理部统一制定的考核标准,对每个阶段的培训效果分别进行记录,考核分数以百分制计算。最后,对阶段考核得分进行比较分析[4]。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分析和单因素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满意度调查:为了综合考察发散性思维培训对临床护理的实际效果,科室设计了针对患者的调查问卷,目的是了解患者对护士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共涉及3个大类,12个小类的问题,要求以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做出回答。最后,对问卷进行统计并与2010年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做比较分析。
1.1方法本次研究中医院感染病例判定标准均参考实验室检测结果以及医院感染控制科记录,制定表格统一收集感染患者个体情况并准确填写。采取强化护理管理的具体措施如下:①构建层级式强化护理管理体制,建立三级护理质量控制体系。首先由护理部主任牵头、各科室护士长参与组建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同时在下属各科室设置感染控制监控人员,确保分级管理、明确分工、职责分明,切实落实感染控制责任;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各科室感染防控工作,考查防控制度落实情况。②组织科室人员参与感染控制知识培训,并扩大培训人员范围,培训内容涉及无菌操作规程、微生物知识、手部卫生清洁以及无菌物品管理、岗位操作规程等。③确立详细、规范的无菌技术管理与实施细则,并确保操作流程规范化,针对术后医疗垃圾处理也应确立分类细则,并实时监督各项制度执行情况,有效约束护理工作,通过制度规范来强化护理管理,从而确保护理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能够自觉遵循操作规程,提高工作责任心,改善个人业务水平,提升个人职业修养,从而有效预控医院感染事件。④重视细节部分的强化管理,切实落实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做好物品以及环境清洁消毒工作;严格执行洗手操作规程;在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规程,坚持一人一用一灭菌的无菌物品应用原则[3];同病种患者应集中归类安置,对于特殊感染者或者感染原因未明者应予以有效隔离,对于易感染人群如新生儿、老人等应予以有效的保护性隔离;医务人员应做好自身感染防护措施;积极开展健康知识宣教[4]。
1.2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感染发生率并作统计学分析,感染诊断标准参考卫生部(现卫计委)2001年制定的《院内感染分类诊断标准》[5]。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80例患者中,泌尿系统感染、胃肠道感染、呼吸道感染、软组织感染、皮肤感染以及手术切口感染例数明显更少,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在院内感染病例中约有30%~50%与护理管理以及护理操作相关。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护理工作人员未能充分认识医院感染的危险,所以在日常工作中心理应对不足,缺乏必要的防控意识以及工作责任心,有较大几率出现隔离防护不充分、用具消毒不完全以及医疗器械使用不规范等现象,因此导致交叉感染以及医院感染。②未明确管理细则,缺乏监控力度,导致护理工作存在较多问题和漏洞,医院感染率也随之升高[9]。③未完全隔离特殊感染以及未明原因的感染病例,或易感染人群保护不到位,导致医院感染率进一步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