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1 17:07:5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师范生毕业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置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于市场运作轨道,从市场营销的角度审视了师范生就业市场,并就产品策略、市场开发与行业竞争策略、行销战术三个方面对普通高师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市场运作做了具体阐述,为研究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开辟了新的空间。高等教育的市场化、产业化发展使高校必须以市场营销的理念和方式来研究、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普通高师院校应从产品策略、目标市场开发与行业竞争策略、毕业生行销战术三个方面采取恰当的方法,使毕业生占领就业市场,从而保证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关键词:高师院校大学生就业市场营销策略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教育产业化、市场化进程明显加快,尤其是高等教育市场化、产业化特征日趋明显,大学毕业生这种高等教育的特殊“产品”已成为人才市场交换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目前的高师毕业生就业市场已是比较规范、成形、完善的市场,以普通高师院校师范毕业生的市场营销为切入点,研究大学生就业工作,无论对于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还是整个高等教育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普通高师院校的学生就业工作身负三重压力。首先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压力。由于“产品”定位不准确,一些专业的毕业生已不适应市场需求,不能实现“市场销售”,给学校的“扩大再生产”带来了不利影响,学校的生存与发展面临严竣的挑战;其次是产业结构调整及高校扩招的影响,造成了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结构性失衡,很多专业需求市场由过去的卖方市场迅速突破供需平衡而进入了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导致就业市场开发和毕业生行销异常艰难;再次是高校间行业竞争的压力,高等教育的市场化和产业化特征使兄弟高师院校成为了竞争对手,他们不得不直面兄弟院校的竞争而采取相应的策略。普通高师院校应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研究作为重要课题,遵循市场规律,在产品策略、目标市场开发与行业竞争、毕业生行销战术方面,研究并采取适合本校的市场营销策略,以期扩大学生就业市场,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实现毕业生人业匹配,推动学校的发展。
一、产品策略
产品是营销活动的中间媒体,通过它才能使供需双方实现交换的目标。产品策略是其它市场营销策略的基础,是市场营销诸链条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只有制定科学的、符合市场发展需求的产品策略,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才能实现交换目标。毕业生是高校培养造就出来的就业市场上的特殊产品,要达到充分就业,实现产品销售最大化的目标,高师院校必须依据师范生就业市场的需求、高校的办学实力以及学生的质量,科学务实地进行产品定位,并全力打造富有特色的品牌。
1.毕业生产品定位准确。毕业生产品定位是指高校根据就业市场上高校间的竞争状况,针对市场对毕业生某些特征或属性的重视程度,确定其自身市场空间的定位,并全力打造富有竞争力的、与众不同的、个性鲜明的产品。就业市场产品定位的实质就是高校依据市场需求、竞争对手情况、学校办学实力以及学生素质等因素综合确定并实施毕业生培养模式。它渗透于高校的教学、管理、服务、指导等各环节工作之中,直接决定和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流向。高校产品定位准确与否,决定着其毕业生的市场占有率和就业工作的成败。普通高师院校要做到产品定位准确,可采取以下方法:第一,避强定位。产品模式尽量不与强势对手产品相重合,避免与强大对手直接竞争市场的产品定位方式,这是实力稍逊的竞争者惯常采取的产品定位方法。就当前的本科师范生就业市场而言,可细分为高等教育、出国学习、考取研究生、基础教育等市场。大部分普通高师院校应将核心产品定位于主要面向基础教育市场,培养基础教育人才,兼顾其它领域市场需求。因为高师院校之中,教育部直属的六所师范大学和部分发展较快的高师院校办学实力雄厚、学生素质较高、市场占有层面较宽,绝大多数毕业生都流入高教、留学生、研究生市场,作为普通高师院校将毕业生定位于为基础教育培养人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第二,迎头定位。与就业市场上居主导地位或实力相当的竞争对手确定相近或相同的产品模式,这是一种与竞争对手针锋相对的定位方式。选择迎头定位的高师院校凭借高速发展的势头、较强的办学实力、优越的办学条件,使毕业生有较广的就业空间、较强的竞争能力。采取这种定位方式,部分高师院校便可与部属师大争夺市场,许多后劲较足的高师院校可与传统强势学校在某一市场领域一比高低。迎头定位不但使毕业生在重合市场中抢占一定份额,更为学校带来较好的社会影响,进而拉动整个就业市场。第三,重新定位。根据就业市场情况和学校办学实力,对销路差的毕业生培养模式进行重新构建和选择。就业市场需求千变万化,毕业生培养模式也应与时俱进,不断调整,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普通高师院校要善于利用规模小、转向快的优势,随时根据市场变化重新选择产品模式,在变化中求生存、求发展。如,普通高师院校若能根据目前就业市场中职教、小教、特教的较大需求,及时进行教学改革、调整教育目标,就会在就业市场竞争中抢占十分有利的地位。
2.品牌策略的实施。在过去的五年中,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扩大了一倍,创造了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迹,实现了从传统的“精英教育”向“大众化”的跨越,与之相适应的是人才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市场的变化反作用于高等教育的直接体现就是高校间竞争由过去间接的规模竞争转为现今直接的品牌竞争。因此,高校在教育教学中要树立品牌意识。品牌营销是市场营销的最高阶段,是差异性营销的典型应用,是通过发挥品牌的识别、衡量、控制市场、促销、增值等功能,达到最大限度占有市场的目的。在当前的感性消费时代,商品及其营销必须具有与众不同的优良品质,并得到社会的广泛承认,才能体现出用户的消费价值。尽管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教师的专门化程度越来越高,各校学生的差异性日益缩小,但如果高师院校加强教育教学,突出办学特色,着力培养学生职业基本技能,特别是注重锻炼和提高学生从教技能这一核心竞争力,同时强化自身的就业市场服务,加强舆论的宣传力度,使毕业生体现出“你无我有,你有我强”的特点,就会在高师毕业生就业市场上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得到积极的社会影响,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位置。如东北某省属师范大学就是以“学生专业思想牢固、从教能力强、普通话标准,学校就业市场服务到位”为特点,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在基础教育市场占得了先机。
二、市场开发与行业竞争策略
市场策略包含市场开发策略和行业竞争策略,它是从用户的需求特点和行业市场分析两方面获取信息后,各高校采取的市场开发和行业市场竞争的方式和方法。
1.市场开发策略。大学毕业生市场开发,通常指毕业生就业地域和就业单位的选择或争夺。普通高师院校常用的市场开发策略有以下三种:第一,冷点入市。在就业市场开发中,学校选择冷点市场作为市场开发工作的突破口。《老子》认为:“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普通高师院校在重点市场开发上应审时度势,避实就虚,寻找未满足和难以满足的市场需求,尽量选择远离与强势竞争对手直接竞争的冷点入市。在地域和用人单位选择上,应避开重点师范大学关注的大城市和热点地区,转为选择中小城市或乡村地域,形成自己的市场。第二,弱点入市。指高校选择弱点市场作为市场开发的突破口。对于发展后劲足、质量好、学生特色突出的高校,可根据市场特点,同时依托优秀毕业生的竞争力和强有力的就业工作队伍及推荐手段与较强的对手竞争,以己之长,攻彼之短,针锋相对,在面对面的竞争中获胜。如东北的普通高师院校的生源多来自本地区,在教师职业基本技能和教师的外在条件(如身高、形象等)方面可谓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其它的高师院校甚至六所部属师范大学的毕业生望尘莫及的,而用人单位恰恰对此最为关注和欣赏。因此,学校应注重开发利用这种优势,瞄准对手的弱点,市场竞争则胜券在握。第三,盲点入市。指高校在就业市场争夺中选择由于某些对手自身缺陷因素而留下来的市场空间作为市场开发的突破口。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高校,可灵活机动,穷则思变,正所谓“变则通,通则久”,在细分的大市场中寻找盲点和间隙,拓展自己的市场空间,使被动的局面有所转机。强势高校的市场开发往往重视城市中心而忽略城郊,重视重点学校而忽视普通学校,重视高校、中学教育市场开发而忽视职教、特教、小学教育市场开发……而这些恰好都可为普通高师院校市场开发所利用。
2.行业竞争战略。高等教育的发展,使师范生就业市场不仅仅是供需双方的舞台,更是高师院校彼此间没有硝烟的战场,行业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采取何种竞争战略是高师院校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在就业市场中,若想抢得“商机”,可采取以下几种竞争战略。第一,联盟。市场竞争中无法战胜对手时,与其共同开发或争夺市场,共享打开或占领市场所带来的利益。普通高师院校在就业市场中既被六所部属师范大学所“压迫”,又有百余所兄弟院校与之“挤抢”,“挤压”状态下独自开发和争夺市场难度较大,可采取与竞争对手结盟的方式,联手营造大的就业市场,市场蛋糕越大,每个成员得到的利益份额就越多。“东北高师院校就业协作体”就是这一策略实际应用的典型范例。东北27所高师院校,以东北师范大学为龙头,以“平等互利、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市场共建、品牌共创”为原则,以充分发挥东北区域规模优势,建设以东北高师院校联合洽谈会为标志的全国规模最大、影响最大、占有市场份额最大的国内知名、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教师品牌市场为目标,“合纵联横”,形成了全国最具影响的师范生就业市场。目前该市场运行良好,成员得到了相应的利益。第二,跟随。弱势院校利用与强势学校毗邻的地域、相似的培养模式、相近的学生类型的特点,通过跟随强势的近邻院校,在强势学校所影响和占有的市场中赢得部分利益份额。东北地区较好的地方高师院校可以在东北师范大学占领的就业市场中获得利益;西北地区的高师院校可尝试在陕西师范大学占领的市场中有所作为;华北地区高师院校应在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就业市场中有所斩获。第三,跟进。指强势竞争者对弱势竞争者开发的市场迅速介入,一举占领大部分市场份额。各高校利用自身的优势,来进行对比营销,使竞争结果有利于本方。此策略方法看似市场的“大鱼吃小鱼”策略,实则增加了快鱼吃慢鱼的成份,是强势学校在弱势高校打开的市场尚未筑成市场防御堡垒之时,将开放性的市场据为己有,并赢得一定时间的垄断。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孙子•虚实篇》)。这种策略以获取对方信息快、反应行动快为前提。第四,集中一点。竞争者集中优势力量,在短期内针对某一代表性和具有影响力的市场采取行动,占领市场,从而达到效果扩散,扩大社会影响的目的。高师院校开发市场时,可选取某一地域内知名度高、代表性强的城镇或单位,选派优秀毕业生,积极运作,以优秀的毕业生和一流的就业市场服务,打败其他竞争者,提高自己品牌的知名度,并以点带面,扩大影响,形成区域需求市场。第五,渗透。弱势竞争者利用强势竞争者的市场和产品边缘重合,逐步扩大重合市场占有空间的营销策略就是渗透营销。毕业生就业市场可以采取以下两种具体方法:一是采取“特洛伊木马”战法(源自古希腊《荷马史诗》),使市场占有逐步由边缘向中心进行渗入和挤压,最后打入或占领中心市场;二是精品打入,指面对一些新的尚未开发的就业市场,着力推荐优秀毕业生,树立学校的品牌,通过优秀毕业生的突出表现,推动该地区的市场需求。第六,拉销。以市场需求推动市场营销的战略,它是与推销相对的一种营销方式。鉴于用户对推销有防御排斥心理,因此,拉销战略可以使用户由被动的接受服务与推销转为由用户主动购买产品和接受服务。此战略中,高校应把握好两点:一是高校必须重视用广告效应激发用人单位选聘意愿,形成思维定势,主动索求毕业生,以此加大用人单位对学校的信赖,树立学校的良好形象;二是必须疏通营销渠道,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实施区域性营销制度,以人(或机构)在人事、地域情况了解、沟通等方面的优势拉动市场,并逐渐形成非强制性的垄断市场。
三、促销战术
信息社会的到来正逐步改变传统市场营销理念,高校在就业市场的争夺战中也应顺应时代的需要和变化,在完全竞争毕业生就业市场中推行个性化的营销战术,在这场战争中,高校能否运用行之有效的营销战术将自己的产品推向就业市场就成为关键的环节。
1.区隔式营销。通过细分市场,针对需求者的不同要求而进行的专向化营销。师范生就业市场中的区隔式营销应用很广,毕业生的文化营销,就是根据地域文化背景的差异而采取的区隔式营销。大连是审美文化发达的城市,向该地区需求单位推荐外在形象(如身高、外貌、气质)等较好的师范毕业生容易取得成功;华北地区民风质朴,各用人单位青睐朴实无华的毕业生;上海是举世闻名的国际化大都市,有外语特长的学生将在该地区招聘中占有先机。区隔式营销还表现在高校对不同层次的需求单位采取不同的推荐形式,按层次高低可依次采取橱窗模特式(拔尖人才展示)、精品屋式(“群英会”展示)、超市式(大众化市场)的不同方式。这些推荐方法因人而定,各具特色,充分利用了人才差异化、服务差异化原理,大大提高学生的签约率。
2.广域营销。所谓广域营销是指扩大营销范围,争取游离用户和被动用户的方法。就业市场的广域营销主要采取随机营销和网络营销。如学校组成多个就业小组到全国各地的用人单位宣传学校的办学成果,扩大学校的影响,争取和吸引用户;学生通过自荐、亲友引荐等多种方式寻求市场;学校和学生可借助网络的时空拓展性、信息容量大、时效性和交互性强等特点,在学校网上推荐优秀毕业生。学生上网求职,这是一个便捷、廉价、有远大发展前途的就业途径。
3.连带营销。指将各种不同类型的毕业生采取“捆绑式”搭配的方法推荐给用人单位。现实可行的方法有三个:一是将脱销专业的毕业生与滞销专业的毕业生相搭配推荐给用人单位;二是将优秀毕业生与普通毕业生搭配推荐给用人单位;三是将具有某种特殊关系的学生(如恋爱关系)一同推荐给用人单位。
4.情感促销。以善待、关注、信任、帮助用户的行动换得用人单位对学校的信赖和对毕业生选用的忠诚的促销方法。“攻城,攻心为上”,师范生就业工作不仅要以质服人,更要以情感人。高校工作人员要善于利用情感上的沟通,拉近与用人单位的情感距离,使用人单位产生晕轮效应和马太效应,使高校在市场争夺中获利。这种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可广泛运用,比如,对用人单位选聘代表的热情接待;注重与用人单位间的日常工作交流和往来;新年、教师节的信函问候;高校向所在地域用人单位推荐学生时所打出的“老乡牌”等等。
5.互动营销。由面向广域市场需要的单向大众化生产转变成有用户直接参与的共同制造产品的营销方式。这种方式适应了需求分化的潮流,产品能够极大地满足客户的多样化的需求,形成供需双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体化关系,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高技术的信息条件下,互动营销方式会越来越普遍应用于高校就业工作,大学生就业市场营销也会从被动地适应市场需要转向用人单位与学校双方联手共同创造市场。师范生就业市场的互动营销可采取如下方式进行:第一,请需求单位的基础教育专家入大学参与学校的教学活动,渗透教育理念、介绍教育形势,指出教育发展趋势,以此使学生明确基础教育市场对他们的要求,增强学生努力的方向性。每所高校如能邀请各专业的基础教育名师作为客座教师,无疑会对学生的培养及其就业具有较大帮助。第二,建立就业基地。利用业务上的伙伴关系,由需求单位利用学生假日、实习等对学生进行直接的阶段性培养,有助于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增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了解,增加毕业生需求量,从而成为学校稳定的用人单位。第三,建立毕业生工作情况信息沟通与反馈系统,不断从用人单位获得毕业生评价反馈信息,以此为鉴,不断调整大学教学目标。该方式有助于促进供需双方的了解,有助于供需双方的长期合作。第四,供需双方签订协议,按需求单位要求定向培养学生。切实做到依用人单位的需求“量身定制”,创造专业品牌,创造多个稳定的就业市场。总之,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是一个充满竞争、充满挑战的市场,也是一个遵循市场规律的特殊市场,毕业生市场营销已经作用并影响着高校的办学方向、培养目标、就业工作策略、就业市场开发策略、行业竞争策略。高校应树立全新的就业工作理念,不断研究和探索就业市场营销规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就业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实现毕业生人业匹配,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推动学校的更大发展。
〔参考文献〕
〔1〕柴宇球.谋略库[M].北京:蓝天出版社.1996.
〔2〕王方华.市场营销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3〕郑晓明.就业工作谋略[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0(6).
〔4〕张文贤.市场营销创新[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5〕(台湾)林子益.创新行销[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
开题报告是研究生毕业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指为阐述、审核和确定毕业论文题目而做的专题书面报告,它是研究生实施毕业论文课题研究的前瞻性计划和依据,是监督和保证论文质量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训练研究生科研能力与学术作品撰写能力的有效的实践活动。
《中国青年报》报道:复旦大学新闻学院2019级研究生所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仅有不到1/3的博士研究生获一次性通过,而78位硕士研究生,10人没获通过,仅有19人获一次性通过。这在复旦大学乃至于全国研究生教育的历史上“都很少见”。但据笔者了解,倘若以严肃的眼光审视目前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论文开题报告工作,可以说,管理部门、导师、研究生三者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认识不足的问题——视“论文开题报告为走过场”、视“论文开题报告为形式”。除思想上重视不足外,对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的撰写方法缺乏了解也是重要原因之一。鉴于此,笔者结合自己的管理工作体会,就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写法和技巧做一探讨。
1.1 1 毕业论文选题的原则
毕业论文选题一般要求满足以下原则:
①开拓性:前人没有专门研究过或虽已研究但尚无理想的结果,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或是学术界有分歧,有必要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
②先进性:硕士毕业论文要有新的见解,博士毕业论文要做出创造性成果;
③成果的必要性:所选课题应有需要背景,针对实际的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即应有实际效益或学术价值;
④成果的可能性:课题的内容要有科学性,难易程度和工作量要适当,充分考虑到在一定时间内获得成果的可能性。
以上要求说明,毕业论文题目不是给定的,而是研究出来的,只有在对所研究领域的过去、现在的研究资料等信息进行全面把握、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够确立满足以上“四性”要求的选题,从而为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奠定坚实的基础。无论是结合导师已有科研任务的选题,还是自选课题,选题之前的“信息积累”与“发现问题”均是研究生所必须经历的过程,尽管导师已完成了以上过程,但导师并不能替代研究生,这就是研究生学习、研究的独立性要求。
1.2 2 开题报告的内容与撰写要求
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题目、立论依据(毕业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案(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点)、条件分析(仪器设备、协作单位及分工、人员配置)等。
2.1 开题报告——毕业论文题目
题目是毕业论文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要求:
①准确、规范。要将研究的问题准确地概括出来,反映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反映出研究的性质,反映出实验研究的基本要求——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及实验效应等。用词造句要科学、规范。
②简洁。要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一般不得超过20个汉字。
2.2 开题报告——毕业设计立论依据
开题报告中要考虑:
① 毕业论文的选题目的与意义,即回答为什么要研究,交代研究的价值及需要背景。一般先谈现实需要——由存在的问题导出研究的实际意义,然后再谈理论及学术价值,要求具体、客观,且具有针对性,注重资料分析基础,注重时代、地区或单位发展的需要,切忌空洞无物的口号。
此外,文献综述所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应予著录,一方面可以反映作者立论的真实依据,另一方面也是对原著者创造性劳动的尊重。
2.3 开题报告——毕业设计研究方案
开题报告中要考虑:
① 研究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才能保证具体的研究方向,才能排除研究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干扰。
② 研究的内容。要根据研究目标来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要求全面、详实、周密,研究内容笼统、模糊,甚至把研究目的、意义当作内容,往往使研究进程陷于被动。
③ 研究的方法。选题确立后,最重要的莫过于方法。假如对牛弹琴,不看对象地应用方法,错误便在所难免,相反,即便是已研究过的课题,只要采取一个新的视角,采用一种新的方法,也常能得出创新的结论。
④ 研究的过程。整个研究在时间及顺序上的安排,要分阶段进行,对每一阶段的起止时间、相应的研究内容及成果均要有明确的规定,阶段之间不能间断,以保证研究进程的连续性。
⑤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对可能遇到的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关键性困难与问题要有准确、科学的估计和判断,并采取可行的解决方法和措施。
⑥ 创新点。要突出重点,突出所选课题与同类其他研究的不同之处。
2.4 开题报告——毕业设计条件分析
突出仪器设备等物质条件的优势。明确协作单位及分工,分工要合理,明确各自的工作及职责,同时又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密切合作。提倡成立导师组,导师组成员的选择要充分考虑课题研究的实际需要,要以知识结构的互补为依据。
以上就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之构成要素的撰写进行了简要的介绍。要写好开题报告,除了掌握必要的开题报告的写法之外,笔者认为,思想上一定高度重视,平时要勤动笔,并善于学习借鉴他人开题报告的优点。(选自:《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19.9,原文:“撰写研究生开题报告的技巧与方法”作者:张红)
开题报告写作规范
一、 开题报告的写作应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2、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3、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
4、研究工作进度;
5、主要参考文献。
二、开题报告的排版要求:
封面为四号宋体,正文为小四号宋体,页边距为左3cm,右2.5cm,上下各2.5cm,标准字间距,标准行间距,页面统一采用A4纸。
三、开题报告的字数要求:
正文字数不得少于3000字。
设计策划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一. 简述
设计计划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研究的是如何保证设计的优良度和高效性,以及如何指导设计的展开。在设计需要科学计划这一概念已成为现代设计界共识的情况下,我国业界内部对设计计划学的认识与研究,还没有跟上设计发展需要的步伐。针对我国设计教育现状,本书将就该学科的教学方面,提出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设计计划方法。以期为设计类学生深入理解设计,更好地掌握设计的方法提供必要的指导。
二.学术价值分析
1. 选题依据
计划在今天已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大至国家事务,小至个人日常生活,社会各个领域都离不开计划,各类大大小小的成功项目,很大程度上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导入,实施了相应的计划活动。计划学的兴起是知识经济时代资源整合化的大势所趋。而反映到艺术设计学的领域,我们可以发现,计划同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如何设计,如何保证优良的设计,这都需要科学的调查研究,需要精准的分析定位,需要详实的设计依据,需要合理的组织安排,这些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形式,风格的赋予层面的“设计”相异而相成的工作,就是设计计划的内容。而如何正确进行设计计划,存在着一个方法论的问题。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成为当前学术主流的大环境下,设计计划应该可以打通各设计专业间的藩篱,为取得成功的设计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上的支持。
在设计先进国家,对设计计划方面已有一定程度的研究。尤其在设计方法研究方面,已取得比较成熟的结果,出现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如技术预测法,科学类比法,系统分析设计法,创造性设计法,逻辑设计法,信号分析法,相似设计法,模拟设计法,有限元法,优化设计法,可靠性设计法,动态分析设计法,模糊设计法等。这些方法侧重于不同的专业设计方向,而设计计划面临不同设计专业,更需要的是一种整合的灵活的解决问题的计划方法。这就需要我们针对计划自身的学科特点,从现有的成型的方法群中进行提炼,总结出一套适应现在情况的设计计划方法来。
2. 创新性及难度
本文将参考管理决策方法与相关设计方法研究的成果, 试图寻找一套对于我国设计师来说,明确可行的跨专业设计计划的方法体系。
本文致力于从简明实效的角度,为设计计划人员提供易于操控,而且便于和各个专业设计师进行沟通、交流的方法。要求该方法不仅对专业设计团队的计划环节有用,对个体设计人员的的设计工作也应具有指导作用。这就需要针对我国设计现状,从国内外各学科领域名目众多的相关方法中进行精心挑选,合理安排,科学综合的处理,创造出一套高效的计划方法来。虽然国外的相关成果业已成熟,但如何在众多不同侧重角度的方法中总结出理想的计划方法,需要我们对所有已知方法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同时明了我们设计各专业的工作规律,以期做到跨专业的有效性。
本文具有一定的难度。首先在对计划的理论性分析与研究中,需要树立对计划的正确理解与认识,进而廓清设计计划的概念。接着将在设计计划方法论层面的研究上,对设计计划及其方法论进一步阐述。鉴于国内现在并没有对设计计划有深入的的系统的研究,该书内容基本上属此方面问题的首次讨论,面临着缺乏大量相关经验及理论借鉴的景况,所以需要作者在目前积累的实践性资料和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中加以总结与深化。
本文最大的难度在于资料的搜集上,国内相关资料匮乏且本方向的研究缺乏交流的气候,而由于我院互联网情报系统的不完善和出于对技术保密的考虑,也很难从互联网上得到理想的资料。作者只能从书店,图书馆和其他专业的老师和同学手中求取所需要的信息。当然本研究方向的直接信息是很缺少的,更多是从其它方向的研究成果中搜集所需要的信息资料。方法的研究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课题,也需要从很多领域进行比较分,探索总结。而从一个学科到另一个学科的跳跃性研究,需要迅速转换思维及反复调整视点,这也对作者的思维技能,思考方式,学术视野及知识积累等方面的研究素质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3. 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由于国际设计交流间的局限和我国设计界的特殊情况,尤其是国内设计教育上的某种封闭性和滞后性,我国业界对设计计划方法的认知尚不够深入,还缺乏一套完整的,在教学和实践中简明且易于操作的设计计划方法。经初步调查,当前学界内仅有的几本相关著作,也仅限于对西方某些设计方法与程序的简单的介绍,没有很专业地从计划的层面进行系统阐述,而市场上连篇累牍的相关书籍主要是从市场营销和工商管理方面着手,对设计类诸专业的设计计划,并不具备现实指导作用。所以亟待有这么一套专业性较强的设计计划方法及其论著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本书的出现将对设计计划这一门新兴学科,起到填补教学用书空白的作用。而从技术的角度而言,本书的完成也有相当的可行性,在分院近几年来的设计策划课程的教学中,已为之积累了大量新鲜的实践性,经验性资料。而分院的教育架构,亦为这个跨专业的研究项目做好了充分的人力物力资源上的准备。
4.预期成果
本书预期字数为12万字,分为理论与方法两大版,仅阐述设计计划的相关内容,更重要是推出设计计划的概念与方法。所涉及范围主要包括管理学,决策学,认识论,方法论,创造学,心理学,行为组织学,人类学,社会学,设计学,史学等诸多学科领域,最终将完成一本集科学有效的方法程序,大量生动案例及实际操作指导于一身的,具有教学指导作用的专业书籍。现在本书工作已大致完成资料收集阶段任务,在下阶段三个月的时间内,我将就所收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完成方法程序的完善工作。
附一. 全书基本构架
设计有序---设计计划学方法研究
前言
一. 思维的奥秘
1. 神奇教练的解决之道
2. 全脑运动---人脑思维的奥秘
3. 理性思维程序化
4. 日常生活中的思维程序
二.设计有序
1. 系统设计系统---浅析设计
2. 设计有序---设计计划学的兴起
a. 设计计划学的需要
b. 设计计划学的发展与前景
c. 设计计划学的角色
3. 设计计划方法论
4. Step to step---计划的展开(全书之重)
5. 一起来吧(具体案例)
6. 计划书
a. 操作方案书的要求
b. 实施方案书的要求
c. 计划书的构成
d. 计划书的表现技法
7. 十八般武器---计划工具介绍
三.计划从身边做起
a. 处处留心皆学问---以窥视来训练
b. 排除确信无疑的定论
c. 要有追根究底的精神
d. 培养有效运用分配时间的能力
后记
附二. 参考书目(仅列二十条)
1.《兰德决策—机遇预测与经营决策》/乔迪译著? —成都:天地出版社,2019,10
2.《麦肯锡理念》/ [美] 埃森?拉塞尔 保罗?弗里嘉著;赵睿等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 2019,4
6.《企划书实用手册》/ [日] 小泉俊一著;于大德译?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9,
8.
10.《企划训练入门》/ [日] 悴田进一著;李幸纹译? —台北:小知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3,11.
11.《设计过程与方法》/ [日]沈祝华,米海妹编著? —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1995,10
47.《创意企划案》/小管著;?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9,9
48.《新企划力:创意思考解决难题的六大能力》/ 郭泰著;?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9,4
50.《创意企划案》/小管著;?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9,9
本文具有一定的难度。首先在对计划的理论性分析与研究中,需要树立对计划的正确理解与认识,进而廓清设计计划的概念。接着将在设计计划方法论层面的研究上,对设计计划及其方法论进一步阐述。鉴于国内现在并没有对设计计划有深入的的系统的研究,该书内容基本上属此方面问题的首次讨论,面临着缺乏大量相关经验及理论借鉴的景况,所以需要作者在目前积累的实践性资料和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中加以总结与深化。
本文最大的难度在于资料的搜集上,国内相关资料匮乏且本方向的研究缺乏交流的气候,而由于我院互联网情报系统的不完善和出于对技术保密的考虑,也很难从互联网上得到理想的资料。作者只能从书店,图书馆和其他专业的老师和同学手中求取所需要的信息。当然本研究方向的直接信息是很缺少的,更多是从其它方向的研究成果中搜集所需要的信息资料。方法的研究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课题,也需要从很多领域进行比较分,探索总结。而从一个学科到另一个学科的跳跃性研究,需要迅速转换思维及反复调整视点,这也对作者的思维技能,思考方式,学术视野及知识积累等方面的研究素质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3. 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坚持岗前培训,重点学习《医院各项规章制度》、《病历书写质量与要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内容,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认知医务人员的性质,从而增强法规意识,用制度、条例来规范个人行为,培养良好的气质和修养。由医院统一制定和安排实习生的培训、实习科目及时间分配,制定《实习管理规定》和《实习生守则》,用制度规范临床带教教师有针对性的教学以及实习生的行为守则。尤其是涉及具体实习科室方面,要制定有针对性的实习成绩考核办法,对实习生请假、奖惩措施等方面做出明确的规定,使实习生严格遵守科教处安排的“实习报到实习过程实习出科”的轮转程序,杜绝实习生擅自调科的现象,并且上级部门要组织人员对实习生管理工作进行监控和检查,一旦发现指导教师有懈怠和疏忽的教学现象,要严肃处理。要在最后的出科考核上严格把关,可以由教研室负责进行理论考试和临床技能考试,由主考教师现场考核学生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病历书写,对考生进行临床知识提问,评价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和临床思维、分析能力等,并结合实习生的实习态度、遵守有关规章制度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最后把实成绩归入学生档案。
二、注重实习生素质培养是毕业实习的核心内容
在医院里实习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兼任学生和医务人员的双重身份。医学生毕业实习是学生走向社会的一个过渡时期,是实习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培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塑造良好医学职业道德的重要时期。然而,现阶段的实习医学生大部分是“90后”,自我意识强,思想独立,不喜欢受约束和教条式的灌输。因此,有必要加强“共情(empathy)”教育。所谓“共情”是一种带入式思维方式,就是从患者的角度想问题,平等的沟通,使实习医生对人文知识与医学实践从根本上协调一致,形成一体化认知。在具体操作方面,可以在实习生入科后,由教学秘书负责制订和实施实习教学计划。首先进行入科教育,熟悉各项科室的规章制度等,再由临床带教教师有计划的带领实习生进行技术和医德的讨论和总结,安排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教师精选与实习生知识层次相符合的题目与内容,不定期进行各种形式的讲座,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此外,还要有指导教师有针对性的布置实习生的自习内容,了解国内外医学发展的新动态,帮助学生与时俱进。
三、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实习生教学管理一直是医院管理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国内已经有一部分综合性医院在试行以教学促进医院发展的策略,这也是关乎医院百年大计的长远性策略。在借鉴他们成功经验的同时,可针对医院的具体情况,在各科室实行实习生导师制,选择具备良好素质的教师担任实习生培养的任务。首先,实习生导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灵活的教学方法;其次,实习生导师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包括医德和师德,热爱教学,具备优秀的个人修养,从而影响学生在医疗活动中具备良好的精神面貌和耐心的服务态度等个人素质;第三,要精选实习生导师,要求导师具备协调沟通能力,能准确把握医疗和教学的时机,协调好实习医生和病人及家属的关系,从而增多实习生的实践机会;最后,医院要坚持教学反馈机制,可以通过实习生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教师的带教情况及实习生的心声,使“教”与“学”相互推动、相互促进,从而进一步提高实习教学的水平。
四、领导重视、监控到位是搞好实习生管理的关键所在
论文关键词: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学生姓名: 赵静 学号: 0762151147
分 院: 经济管理分院 班级: 经济学0703班
指导教师:张代军、郑秀田 职称: 教授、助教
填表日期: 2011 年 01 月 22 日
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教学部制
一、毕业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选题的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余钱该怎么利用逐渐成为了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在通货膨胀的环境下,只是单一地将钱放入银行储蓄只会使钱越来越少,只有合理安排理财投资才能分散风险,使余钱的效益最大化。因此,越来越多的人们加入的投资理财的队伍中来。但不同的地区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不同而使居民理财结构各异,不同的人们由于文化程度和社会经历的不同对理财的认识也有所不同。如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人们的理财意识普遍较强,而且理财的结构多样化,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理财结构则较为单一,理财意识强的居民占少数。
衢州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投资理财热也随之而来。有的居民为了孩子的未来发展而投资,有的居民为了从投资中获取更大的利益而投资,有的居民为了满足心理的需求而投资,更有的居民是被游说去投资的。总之,每个人的投资理财意识各不相同,但是整个地区人们的整体投资理财意识的强弱却直接影响着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
理财的渠道有很多,包括股票、保险、债券、房地产、储蓄等,不同的理财产品的效益和风险程度都不同,但是,真正对这些理财渠道充分了解的人占少数,许多人都是盲目的投资,这不仅不会带来效益,反而会造成损失。因此,及时得了解人们的理财意识情况,并合理地提出意见和建议,能使人们更合理地支配余钱,做理财能手。
选题的意义
首先,通过了解居民理财意识的情况,可以分析投资理财对居民生活的影响程度。现在,市场流行着很多种投资理财的产品,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知道,并愿意进行投资的。通过对居民的投资理财意识的调查可以得知人们对这些产品是否了解,并通过这种调查方式间接的使他们了解一些关于这方面的知识。
其次,通过分析数据,例举出几种较受到人们青睐的理财产品。结合市场的特征和其他地区的情况提出关于投资这些产品的意见和建议。这能使人们对理财产品有更多更好的了解,提高他们的理财意识。
再次,通过调查分析影响理财意识的因素,提高人们的理财意识。文化程度、社会经验、社交环境等都是影响理财意识的因素。
最后,调查得出的结论可以为衢州地区投资类产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信息,间接促进其发展。
二、毕业论文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含论文提纲)
研究目标:
本文的研究目标是了解衢州地区的个人投资理财结构如何,衢州居民的投资理财意识状况,以及根据其影响因素给出相应的建议。
主要内容:
通过问卷的设计、发放和统计研究以下三个主要内容:衢州居民的余钱配置情况;衢州居民的理财意识情况;对衢州市居民理财意识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提纲
一、问题的提出
介绍衢州地区现阶段的基本经济状况及居民的消费情况等来引出居民的投资理财的话题。
二、衢州市居民的余钱配置现状。
根据调查报告的情况,分成几种不同的情况进行归纳。
三、衢州市居民的理财意识分析。(将理财意识分块说明情况,先总的说明再分块分析)
(一)从理财意识强且对理财的基本知识了解的。
(二)从理财意识强可对理财的基本知识不了解,麻木投资的。
(三)从理财意识不强的,只会守着钱的。
四、衢州市居民理财意识的影响因素分析
(1)先说明因素有哪些,并做图标分析
(2)将关键的几个因素单独做详细的分析。
五、结论与建议
三、毕业论文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及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
采取的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用书面形式间接搜集研究材料的一种调查手段。通过向调查者发出简明扼要的征询单(表),请示填写对有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来间接获得材料和信息的一种方法。
2、谈话法:通过与对象面对面的谈话,口头信息的沟通过程中了解对象心理状态的方法。
采用的分析手段:
1、定性分析法:一种探索性调研方法。目的是对问题定位或启动提供比较深层的理解和认识,或利用定性分析来定义问题或寻找处理问题的途径。
2、定量分析法:在对问卷进行初步的定性分析后,可再对问卷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定量分析。同卷定量分析首先要对问卷数量化,然后利用量化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问卷的定量分析根据分析方法的难易程度可分为定量分析和复杂定量分析。
技术路线:
四、中外文参考文献目录(理工科专业应在10篇以上,文科类专业应在15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至少2篇。)
[1] 胡安生,蒋勇生. 宁波居民金融意识及储蓄状况调查分析[J]. 宁波经济,1997,(4)
[2] 欧阳钱琳,冯如,李雯颀,张文昊. 大学生投资理财市场分析[J]. 财税金融,2010,03(下)
[3] 安娜. 当代中国家庭理财意识渐浓[J]. 中国经济导报,1999,01,01
[4] 宋芳. 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J]. 现代金融,2010(2)
[5] 李睿. 家庭理财和国内投资渠道分析[J]. 考试周刊,2010(28)
[6] 聂广海. 建立风险意识,树立正确的投资理财意识[J]. 现代经济信息,2010
[7] 刘东明. 浅析理财目标中的文化因素[J]. 商业研究,2010(10)
[8] 徐英. 试析通货膨胀对个人理财的影响[J]. 新疆财经,2009(5)
[9] 张晓波. 影响理财的非智力因素[J]. 理财之道,2003,12
[10] 陆海燕. 影响我国城镇居民个人理财需求的因素[J]. 重庆工学院学报,2008(1)
[11] 高太平. 个人投资理财的十大误区[J]. 会计之友,2010(5)
[12] 催至伟. 通胀压力下家庭投资理财的策略分析[J]. 经济研究,2010(7)
[13] 丁致清. 创新理财观念须强化“五个意识”[J]. 农村财政与财务,2004(2)
五、研究的整体方案与工作进度安排(内容、步骤、时间)
调查的实施和时间的安排:
(1)2011年01月16日—2011年01月25日,问卷的发放及回收,同时进行论文研究的背景论述。
(2)2011年01月26日—2011年01月30日,将收回的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并做适当的分析,并同时查阅相关文献,进行理论分析。
(3)2011年02月07日—2011年02月20日,根据调查结果,进行衢州居民的余钱配置情况。
(4)2011年02月21日—2011年03月01日,衢州居民的理财意识情况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完成初稿。
(5)2011年3月-2011年04月,修改,并最终上交定稿。
六、研究的主要特点及创新点
1、虽然研究的方法陈旧,但是研究的目标新颖。目前,对理财意识的研究还很少,以其作为调查目标进行问卷调查的更少。
2、调查分析时,主要以图表和数据分析的形式进行阐述,是切实的分析,分析的内容具有现实的意义。
3、根据调查分析,对衢州居民的投资理财提出一些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理财意识,间接促进衢州经济的发展。
七、指导教师审核意见:
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各种各样金融产品的出现,如何通过理财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是当前的热门话题,选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文章将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衢州地区的居民进行相关问题的调研,以了解该地区居民的理财情况和理财意识,方法适当,具备可操作性。文章的内容安排以及进度安排较为合理。同意开题。
一生物科学类本科生毕业论文教育管理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院教学管理——缺乏一套全程跟踪、可操作性强、符合生物科学类专业研究特点和需要的毕业论文管理监控体系
目前,高校内部教育教学管理上对毕业论文不够重视,毕业论文的质量保障体系还不完善,措施力度还不够。已有的管理制度缺乏具体的操作规程与管理措施,特别是在过程管理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3]。每年我校教务处会定期召开毕业论文工作会议,从宏观角度出台一系列规章制度和规范,要求严格,目标明确。各学院在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布置会上要求严格,但缺乏认真检查,缺乏督促师生认真完成毕业论文工作的全程跟踪管理监控体系。而且各学院、各专业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果完全按照学校整体安排统一执行,很难满足生物科学类专业研究的特点和需要,从而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二)指导教师责任意识淡薄——指导任务重,精力有限,偏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壮大和发展,毕业论文工作面临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
近三年来,我校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数与学生数比例维持在1:5左右,即平均每位教师指导五名左右学生。然而,目前,高校对教师教学业绩量考核逐年加大,大多数指导教师都承担着大量的教学和科研任务。而且学生做毕业论文时间相对集中,致使指导教师指导任务重,精力有限,责任意识淡薄,学生又不愿主动学习,导致同一个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以及论文写作进度基本相似,大体框架基本一致,缺乏创新性,与目前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相差甚远,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三)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对毕业论文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学术素养
在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大背景下,学生普遍认为毕业论文与就业关系不大,对毕业论文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一开始就抱着应付的态度。我校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论文安排在第七学期第十周开始到第八学期。那时恰好是学生找工作、考研的关键时期,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不能合理安排毕业论文写作时间。学生由于招聘会、考研、考公务员等经常请假。学生实际工作量小,调研不充分,实验数据缺乏完整性,文章的可信度低。甚至有少数学生采取抄袭、拼凑或网购论文等手段蒙混过关[4]。同时,由于平时缺少积累,学生学术素养普遍较差,集中反映在毕业论文写作语言基本功差、思维逻辑不严密、外文翻译和文献检索能力差、书写格式不规范等。
二生物科学类本科生毕业论文规范化管理的改革与探索
(一)构建院级毕业论文组织管理体系和全程跟踪的毕业论文过程管理监控体系
根据生物科学类专业研究的特点和需要,制定出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毕业论文工作实施细则,规范毕业论文工作进程。学院采用“院领导研究所所长督导老师指导教师辅导员/教学秘书/教务员”五级管理体系,构建以毕业论文领导小组、毕业论文督导小组、毕业论文管理小组、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毕业论文答辩小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毕业论文督导老师和学生毕业论文联络员为一体的管理模式,对毕业论文教学工作实施全过程的检查督导与监控管理。重点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围绕学生,各级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应有的管理功能。
(二)设计生物科学类毕业论文模板
为了规范管理,统一格式,在参照学校毕业论文模板的基础上,结合生物科学类专业毕业论文的实际情况,细化各项指标体系和格式要求,对一些细节问题,如字体字号、段落间距、图表公式编排、参考文献著录等格式方面的规范化要求在毕业论文模板上做好批注,给学生作统一说明,设计出符合学校要求的生物科学类本科毕业论文模板,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论文写作的规范性。就近几届毕业论文的浙江省抽查和校外专家评审结果显示自制毕业论文模板在毕业论文规范化要求方面效果明显。2008届我校生物科学专业在浙江省本科毕业论文抽查工作中获得同类专业第二名的好成绩,2009届我校生物技术专业在浙江省本科毕业论文抽查工作中获得同类专业第三名的好成绩,2010届毕业论文中期检查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荣获全校第一的好成绩,2011~2014届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规划化管理模式得到了专家的好评。
(三)毕业论文督导老师联系制
为了加强规范学生毕业论文过程管理,学院成立了毕业论文督导老师联系小组,由各研究所推荐人员组成,主要协助研究所所长管理好本研究所教师指导的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毕业论文督导老师主要督促学生按计划进度完成毕业论文相应内容,把关毕业论文格式并给学生作毕业论文提供咨询和帮助,也给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特别是缺少毕业论文指导经验的青年教师提供建议和帮助。学院自2008届开始就已建立毕业论文督导老师联系制,给每位学生配备毕业论文督导老师,从而加大了毕业论文质量保障力度,确保全程跟踪的毕业论文管理监控体系的有效实施。
(四)通过毕业设计指导课程教研模式改革,提升学术素养和技术规范
生物科学类专业开设有毕业设计指导课程,通过该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让学生扎实掌握技术规范,提升学术素养。在2013届生物科学专业毕业设计指导课堂中已进行初步尝试,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到课程教研模式改革有一定成效,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语言基本功、思维逻辑、外文翻译和文献检索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高,书写格式也更加规范。本次教学改革以2013届生物科学专业为实验对象,以2013届生物技术专业为对照组,分别统计毕业论文格式规范化初审通过率,经x2检验显示两者之间的差异性。2013届生物科学专业学生毕业论文格式规范化初审通过率明显高于2013届生物技术专业学生,x2检验显示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
(五)启动本科生毕业论文分批次答辩
为了缓解考研、就业与毕业论文工作的冲突,规范毕业论文进程安排,进一步提高毕业生毕业论文质量,学院对毕业论文答辩采用了分批次答辩方案。对于不考研的同学要求于第七学期结束前完成毕业论文答辩;对于考研的同学可申请第八学期中后期完成毕业论文答辩;我校生物科学类专业从2012届开始实施分批次答辩,从2012届至今已经开展三届分批次答辩,此种答辩形式深受学生欢迎和好评。
(六)制定考核办法和奖惩激励机制
我校已将毕业论文指导工作量纳入到教师教学业绩考核中,教学工作量可以代替部分科研工作量要求。学院层面拟定了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考核办法和奖惩激励机制,将毕业论文指导工作量纳入到学院绩效考核分配方案中。同时毕业论文指导工作量也作为教师评定其他教学奖励的一个重要前提和依据。学院还从学校拨付给学院的教学业务经费和创收经费中提取毕业论文专项经费,制定相应的支付标准,支持毕业论文工作,充分调动指导教师的毕业论文指导积极性,切实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综上所述,毕业论文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本文从一系列促进毕业论文教学研究工作的有效措施共六个方面探讨了我校生物科学类本科生毕业论文规范化管理的实践过程。根据生物科学类专业的特点,我们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加强研究探索,使毕业论文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从而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参考文献
[1]李九生,管爱娟.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09(2):109-110.
[2]袁励红.毕业设计(论文)规范化管理与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J].江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89-92.
[3]曹桂飞,吴宏.加强过程管理,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J].传承,2009(7):114-115.
[4]熊小琴.关于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探讨[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1(3):53-56.
1.引言
当电子计算机1946年问世的时候,人们就提出了机器翻译的想法,并且在1954年进行了第一次机器翻译试验。然而与后来的各种语言信息处理研究和应用(语言信息检索、文本自动分类、自动文摘、信息提取等等)相比,机器翻译却是进展最慢的。学者们倾其大半生精力、商家投入为数可观的资金,经历五十多年不懈的研究和开发,得到的成果或者产品却常常不能令人满意。
原因是什么呢?从语言研究的角度来说,机器翻译系统分析、理解和生成自然语言的能力都还不到位,处理不了的语言现象很多:有的是句子结构层次弄错了,有的是结构关系弄错了,有的是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弄错了,有的是词义辨识错了,还有的错误是源语和目标语之间的对比差异造成的。下面是机器翻译处理汉语动结式不成功的几个例子(来自三个机器翻译系统)。
先看生成的情况,机器翻译目前还很难生成汉语的动结式,所以我们很少在汉语译文里见到含有动结式的句子。对于下面这个英译汉的例子,三个系统都不能翻译成“他把地扫干净了”:
Hesweptthefloorclean.
*他干净地扫地了。
*他清扫清洁的地板。
*他清扫地板干净。
再看汉语动结式翻译成英语的例子,它们可以说明目前机器翻译系统分析和理解汉语动结式的能力:
他踢坏了三双鞋。*Heplaysthreepairsofevilshoes.
*Hekickedthreepairsofshoesbad.
*Himkickspoil3pairsofshoes.
这段路把妈妈走累了。*Thewaymakemothertiredafterthewalk.
*Thissectionofwaywaswalkedmothertired(ly).
*Thisroadmotherwalktired.
大家吃腻了剩菜。*Everybodyhasfeddedupwiththeleftovers.
*Thateverybodyategreasy(ly)surplusvegetable.
*Alleat,isloathetoleavevegetable.
下面我们只讨论动结式的生成问题,其中不包括以下三种情况:1)补语用“得”字连接的;2)补语虚化的,如:“抓住”、“买着”、“看完”、“办成”等;3)补语和动结式的宾语有固定搭配关系的,如:“说走了板”、“看愣了神”、“苦出了头”等等。
2.机器翻译中的动结式问题
为了说明机器翻译如何处理动结式述语结构,我们需要先看看机器翻译的过程。下图说明了机器翻译的原理,也是机器翻译的整个过程。
附图
图1机器翻译的过程
显然,这是一个理想化的机器翻译过程。从S到I再到T的过程是中介语言的翻译策略,中介语言通常是某种独立于源语和目标语的逻辑表达式。如果是英译汉,对英语的分析和理解要从表层深入到底层,得到描述句子意义的中介语言逻辑表达式。同样地,汉语也要从底层到表层一步一步生成。分析时从表层到底层走得越深,生成时从底层回到表层的过程也就越复杂。因此,需要分别对这两种语言的句法和语义系统作深入的研究。实际上目前大部分机器翻译系统都作不到这个程度,常见的翻译策略是直接法或转换法,或直接和转换相结合的混合方法。我们可以通过一个英译汉的例子对直接法、转换法和中介语言法这三种翻译策略作一个比较:
Yougetgoodreceptiononyourradio.(摘自某产品说明书)
译句1你得到好的接收在你的收音机上。
译句2你用你的收音机得到好的接收。
译句3你的收音机接收情况良好。
在机器翻译系统中,用直接法可以得到译句1;用基于句法的转换法,再加上一些语义关系的分析,能得到译句2;译句3是基于理解的,用中介语言法有可能作到。显然,前一节关于动结式英译汉和汉译英的例子,都不是基于理解的翻译。
动结式的结构形式简洁,语义关系复杂,在汉语里是很有特点的一种结构。吕叔湘先生(1986)曾用它说明汉语句法的灵活性。人们在从各种角度论述动结式述补结构的时候,常常会提到它在对外汉语教学当中是个难点。同样,在机器翻译中它也是个难题。在汉语翻译成外语的系统里,难的是如何分析和理解动结式述补结构。在外语翻译成汉语的系统里,难的是如何生成含有动结式的句子。
我们在这里只讨论生成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源语(例如英语)往往没有相当于汉语动结式的结构形式,也很难用转换规则把英语的某些结构形式与汉语动结式联系起来。所以除非用个别处理的办法,采用直接法和转换法翻译策略的系统很难生成汉语的动结式译文。要让系统有生成动结式的能力,就要按中介语言法的思路,增加分析的深度,理解源语句子要表达的意思(各个成分的概念意义、成分之间的关系意义,句子的句式意义,等等),然后根据意义表达的需要,选择动结式的一种结构形式,再生成表层的句子。目前我们对汉语的研究还不足以支持这样的生成过程。所以在现有的机器翻译系统输出的汉语译文当中,很难找到地道的含有动结式述补结构的句子。于是就有了下面的译文:
Hehasmadethequestioncomplicated.他已使问题复杂化。(他把问题搞复杂了。)
Thechildrenhavehadenoughtoeat.孩子们已吃了足够。(孩子们吃饱了。)
这样的译文对机器翻译来说就算不错了,只是念起来有些别扭,有点“机器味儿”。
3.动结式的生成过程
机器翻译译文生成的任务是从要表达的意义出发,经过选择词语、确定词语间的语义关系、确定目标语句子的句法结构等步骤,最终输出与源语言句子在意义上等价的表层字符串。对于动结式的生成,有以下几步:
(一)确定要表达的意思(四)整合语义结构
(二)选择词语、分派语义角色(五)选择句法表现形式
(三)判断合法性(六)处理表层词语
3.1制定要表达的意思
汉语动结式述语结构表达的是一种“动作—结果”事件。比如要生成的意思是:小王读了这篇文章,结果小王懂了这篇文章。在汉语生成开始之前,机器翻译系统用中介语言逻辑表达式表示要生成的译文是什么意思。一般来说,如果这个表达式里面有两个谓词结构,并且二者之间有“动作—结果”关系,就可以进入汉语动结式的生成过程。
中介语言逻辑表达式是从源语(譬如英语)分析得到的,源语中的述谓结构和“动作—结果”关系会在表达式中有所体现。但这并不是判断能否生成汉语动结式的惟一依据。我们在上一节提到,英语往往没有相当于汉语动结式的结构形式,也很难用转换规则把英语的某些结构形式与汉语动结式联系起来,这是就句法结构来说的。实际上,由于英、汉语之间在“动作—结果”关系表达上的差异,(注:戴浩一(2002)指出:“动作—结果”基模虽然在汉、英语中都存在,但是在汉语中占主导地位,而在英语中占次要甚至边缘地位。而且,这个基模在两个语言对客观情况的构建上也因经验的概念化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形式。)在从源语分析得来的语义表达式里,可以用汉语动结式生成的“动作—结果”关系有时是隐含的,与此相关的述谓关系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比如:
英语对动作对象的描写在汉语中有时可以表达成动作的结果:
Shemarriedthewrongperson.她嫁错了人。
Heenteredthewrongdoor.他进错了门。
汉语中动词的结果补语在英语中有时是说明动作的状态和程度的成分:
电视看久了。towatchTVforaverylongtime.
我英语学晚了。ItwasverylatewhenIstartedtolearnEnglish.
还有,致使“动作—结果”事件发生的某些因素在汉语里常常可以充当动结式的一个论元角色,(注:袁毓林(2001)称其为外来的致事。)而在英语里它们往往充当其他成分:
那场可怕的暴风雪冻死了不少人。Manypeoplefrozetodeathintheterriblesnowstorm.
沙发把你坐懒了。Youarebecominglazyonthesofa.
所以我们需要一组规则,在要生成的语义表达式里判断有没有应该用汉语动结式表达的述谓关系。在这组规则里,除了两个谓词结构及其显性的“动作—结果”关系符合判断条件以外,还应该有能够识别和提取隐含的“动作—结果”关系及其述谓结构的条件。这就需要研究英语和汉语在表达“动作—结果”关系时的差异。这种差异有时在某种类别下表现出来,有时又很个性化,只跟具体词语有关。目前机器翻译系统还没有找到这样的规则。所以我们就暂时只能看到“她嫁给了错误的人”和“他进了错误的门”这样的译文。
3.2选择词语
选择词语需要有一部用于信息处理的汉语词典,告诉我们词语
和它们的意义,以及它们的用法(比如,谓词的配价结构及其论元的限制条件)。对于前面的例子,需要先在词典里选出“小王”、“读”、“懂”、“文章”这些词,然后根据词语的意义和逻辑关系为它们分派语义角色。这些词在中介语言逻辑表达式里是实体和谓词。“了”、“结果”、“这”等是算子或关系,把它们转成词汇形式还需要另外的分析和处理。词语选择和语义角色分派的结果可以表示成树形图或特征集合等形式。
附图
图2词语选择和角色分派的结果
Agen表示施事,Pred表示谓词,Pati表示受事,Cont表示内容,Expe表示经验者(当事)。
即使有一部详尽的词典,要让机器根据意义选择词语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经常需要在几个同义词或近义词当中进行取舍。比如,汉语的“看”有read的意思,用它来表达我们要生成的意思比“读”更地道。根据什么样的规则选择“看”,不选择“读”?目前汉语词汇和语义的研究还不能形式化地回答这个问题。机器翻译系统只好先根据词语搭配的优先关系来判断。一种作法是,借助描写词语概念的语义词典,用统计语言模型计算语义相似度,让计算机学会表示和比较词语搭配的优先关系。但是,用这种工程化的方法并不能绕过汉语研究的作用,因为一个统计语言模型能否达到比较好的处理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用什么样的语言学知识作为参数。
3.3判断合法性
经过词语选择和角色分派,得到了图2表示的两个谓词结构。这一步的任务是,判断能不能用动结式述语结构表示这两个谓词结构及其关系。具体说就是,“看”和“懂”能不能合成“看懂”,并且表示中介语言逻辑表达式要求的“动作—结果”关系。因此合法性的问题关系到哪些动词和哪些形容词(或动词)能够组合成符合汉语习惯的动结式。
如果给机器翻译系统提供一个词表,列出一批动结式的词语,而“看懂”又刚好在这个词表里,那么判断这件事情就比较容易。譬如,在动词“学”的两个义项(“学习”和“模仿”)下面,《汉语动词用法词典》(孟琮等,1999)列举了8个动结式实例,《中国语补语例解》(侯精一等,2001)列举了12个。这两部词典是面向人的,如果给机器翻译用就还需要收录更多的实例。比如“学懂”、“学腻”,等等(我们在本文的第四部分列举了“学”下面84个可能需要生成的动结式实例)。实际上,词表只适用于小范围的实验型翻译系统。动结式述语是一种自由结构,是根据说话的需要临时造出来的,因此应该是不胜枚举的。
我们可以这样想,“学”是一种认知行为,“懂”、“明白”等词语表示认知活动的效果,因此可以当“学”的结果补语。但人们也常说“这孩子学歪了”、“把身体学垮了”。“歪”和“垮”又根据什么是“学”的结果补语呢?这些补语该用什么条件来生成?我们将在第四部分进一步讨论这个问题。
如果这一步判断的结果是不能生成合法的动结式,那么就需要回到上一步,重新选择词语,直到找不到符合预定的语义要求的词语为止。
3.4整合语义结构
作为一个述谓性的结构整体,动结式有自己语义上的支配成分,包括论元成分和附加成分,我们把这些语义关系的和统称为语义结构。在这一步,我们需要根据动词和补语各自的语义结构,确定动结式整体的语义结构,主要是配价结构(价语的数量和性质)。
动结式的配价结构不等于其构件(动词或补语)的配价结构,也不简单地等于二者之和。动结式的配价与其构件的配价之间有没有对应关系?如何从动词和补语各自的配价结构得到动结式的配价结构?袁毓林(2001)、郭锐(1995)和王红旗(1995)都曾经作过研究,在解释成因的同时,寻找动结式对其构件原有的论元进行选择的控制规则。在一定范围内应用这些规则,我们可以从动词和补语的配价结构推算出动结式的配价结构。包括价语的数量:动结式是一价的、二价的,还是三价的;以及价语的性质:动结式述语结构中各个论元的语义角色是什么(主要分为主体格(主论元)、客体格(宾论元))。对于前面的例句,我们就可以得到,动结式“看懂”是二价的,它的两个论元是“他”(主体格)和“文章”(客体格)。价语的数量和性质是下一步选择句法结构的主要依据。在动结式生成的整个过程中,汉语语法学者提出的论元整合规则是可以直接影响生成算法的规则,这样的结论在目前的汉语语法研究中还为数甚少。机器翻译十分重视这一组规则的作用,也期待着对它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完善。(注:譬如,袁毓林(2001)提出的准入规则在论元整合结果为等价的情况下是有效的,也是可操作的,对增价的情况虽然有处理的规则,但是计算机不大容易操作,对减价的情况还没有提出有效的处理办法。)
3.5选择句法表现形式
这一步要做的是,选择什么样的句法手段去表现动结式的语义结构。动结式有很多表层结构类型,李临定(1986,181-204页)曾归纳了五类句型:
(1)N[,1]VC妈妈急哭了
(2)N[,1]VN[,2]VC他走路走累了
(3)N[,1]VCN[,2]我点亮了油灯
(4)N[,1]VN[,2]VCN[,3]他拍桌子拍疼了手
(5)N[,1]把N[,2]VCN[,3]火把他的衣服烧穿了几个洞
前四类还各有四种可能的表层变换形式(“把”、“被”、“得”字句及其他)。到底应该选取哪一种生成我们的句子呢?这是如何在语义结构和句法结构之间寻找对应关系的问题,我们打算在第五部分就这个问题作进一步的讨论。
3.6处理表层词语
选定了句子的表层结构和语序以后,剩下的事是用词汇手段表达某些句法或语义范畴。比如:时、体、否定、指代、有定、数量,等等。然后输出最后生成的结果。对于我们的例子就是:“他看懂了这篇文章”。句子里的“了”、“这”和“篇”是在这一步生成的。
机器翻译生成汉语动结式时,在句子表层要处理的问题很多,每一个问题也都很复杂,比如时体成分、否定成分的语序等,需要作专门的研究。
3.7操作过程的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上面各个步骤的操作并不是无条件依次进行的。当在某一步无法得到确定的结论时,应该中止动结式的生成过程。
4.动词和结果补语的组合关系
动词和结果补语的组合应该是基于语义的。要想离开词表的限制,判断哪些动词和哪些形容词(或动词)可以组合成符合汉语习惯的动结式,就需要从语义上研究动补之间的组合类型和规则。显然,这件事情不是机器翻译力所能及的。在这里我们只能先从个例入手,看看单音节动词和单音节形容词作动词“学”的结果补语的情况,或许能够从中看到这个问题的困难所在。
动词“学”的意思是“学习”或“模仿”。在《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注:由北京大学研制的用于信息处理的电子词典,其中有按义项收录的14479个动词,2856个形容词。通过检索每个词的属性,我们可以知道哪些动词可以带结果补语,哪些形容词、动词可以作结果补语。)(俞士汶,1998,以下称《语法信息词典》)中,列出了可以作结果补语的单音节形容词204个,(注:马真等(1997)列出了可以作结果补语的单音节形容词153个。)单音节动词112个。经过一一搭配测试,其中有54个形容词和30个动词能作“学”的结果补语。这样我们就从《语法信息词典》中一共得到了84个可能的动结式实例。然后按照《知网》(注:用于自然语言处理的知识系统,由董振东等研制。以从大量词语中提取出来的“义原”为基本描述单位,采用一种结构化的描述语言来描述概念与概念之间,以及概念的属性与属性之间的关系,包括上下位关系、同义关系、反义关系、对义关系、部件与整体关系、材料和成品关系、属性和宿主关系,以及属性值和属性的指向关系、时间和角色关系。互联网网址:)(董振东等,2001)的定义为每一个实例的补语作语义类别标注,再作聚类分析,整理出“学”的结果补语的六个语义类别。其中A、E、F三类作补语的是形容词,B、C、D三类作补语的是动词,分别列在下面(括号里面是《知网》定义的义原)。
A.人的客观属性(智能、举止、年龄、外貌、品性、经济状况)
A1.[智能]学笨了学昏了学蒙了学痴了学蠢了学土了学呆了学木了学乖了学傻了
A2.[举止]学刁了学歪了学贼了学油了学浮了学狠了学犟了学俗了学倔了学皮了学酸了学混了学抠了
A3.[年龄]学老了
A4.[经济状况]学富了学穷了
A5.[品性]学差了学废了学好了学黑了学坏了学糟了
A6.[外貌]学俏了
B.人的主观感受(态度、感知)
B1.[态度]学烦了学够了学惯了学迷了学恼了学腻了学怕了
B2.[感知]学懂了学乏了学会了学累了学通了学忘了
C.人的状态和行为(状态、行动)
C1.[状态]学病了学成了学疯了学垮了学亏了学蔫了学瘸了学死了学瘫了学哑了学晕了
C2.[行动]学哭了学跑了学散了学走了
D.事物的状态(状态)
学丢了学没了
E.事物的特性(特性)
学反了学活了学偏了学浅了学深了学杂了学窄了学足了
F.事
件的特性(特性)
学遍了学迟了学重了学错了学对了学多了学久了学滥了学全了学少了学透了学晚了学早了
可以看出,“学”和它的结果补语之间在概念意义的组合上遵循一定的规律。能否根据这些规律,用计算机可操作的方法,在一定范围内判断词表以外的动结式实例是否合法?比如,《语法信息词典》没有把“精”列入可作结果补语的形容词当中,但是“学精了”是个合法的动结式实例。计算机可以这样来确认它的合法性:根据《知网》,“精”的定义是[智能>灵](“>”的右部是左部的下位概念。下同),在A1类[智能>愚/讷/智/灵](“/”表示“或”的意思。下同。)的范围内。同样,与“精”定义相同的“鬼”、“灵”、“巧”,虽然也没有被《语法信息词典》指明可作结果补语,但计算机仍然能够判定“学鬼了”、“学灵了”和“学巧了”是合法的动结式实例。
对于动补之间的语义组合,结果补语的概念意义是在动词概念意义的制约下起作用的。我们再来看与“学”有对义关系(Converse)的动词“教”。“学”和“教”都表示认知行为,前者是使自我认知,后者是使他人认知。因此有可能要求相似的结果补语。实际上,“学”的结果补语基本上都可以作“教”的结果补语。(注:尽管各自的语义指向可能不同,比如:“学笨了”和“教笨了”。这与动词的配价结构有关。在机器翻译生成动结式的过程中,由“整合语义结构”这一步处理。)它们或者表示认知行为对其主体(“学”的施事、“教”的与事)产生的效果:改变主体的客观属性(智能、举止、年龄、外貌、品性、经济状况)、主观感受(态度、感知)、状态和行为;或者表示认知行为对其涉及的事物产生的效果:改变涉及对象的状态、性质(长短、宽窄、深浅、多少、正反、美丑);或者表示认知行为本身的特性(度量、频率、程度)。不同的“动作—结果”关系产生了不同的动补组合关系,要把它们研究清楚,整理成规则,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
即使有了基于词语概念意义的规则,也还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在《知网》中,与“懂”有相同定义的单音节动词还有“认”、“审”、“识”、“通”、“悉”、“晓”、“知”。除了“通”以外,其余的都不能作“学”的结果补语。与“精”定义相同的双音节形容词“聪明”、“机灵”、“伶俐”、“乖巧”可以作“学”的结果补语,而同样定义的“聪颖”、“聪慧”却不行。这说明影响动词和结果补语组合关系的因素不仅仅是词语的概念意义。那么,到底还有哪些因素可以作为判断动结式合法与否的条件?如何把这些条件变成计算机可以操作的规则?我们现在还不得而知。
5.从语义结构到句法表现形式
在动结式的整个生成过程中,选择什么样的句法手段来表现其语义结构是比较复杂的一步。人们常说,汉语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之间的联系比较松散,或者说句法成分和语义成分的配位很灵活,一种结构形式经常表示多种意义,一种语义内容也可以用多种结构形式来表示。这就给机器翻译的汉语生成带来很大的困难。对于动结式表层句法结构的选择,我们目前能用到的条件非常有限,所以能生成的句型也很有限。
5.1使生成目标受限
通过整合语义结构我们得到了动结式的配价结构,价语的数量可以帮助我们选择句型。如果动结式是一价的,选择有一个体词性成分出现的句型;是二价的,选择包含两个体词性成分的句型。至于在同属一类句型的多个表层结构形式中间应该选择哪一个,还需要更细致的条件和规则。下面讨论如何把动结式组成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作为选择的条件。
为了简化讨论的过程,我们在这里只考虑二价动结式的情况(略去“妈妈急哭了”、“他看书看花了眼”、“他扔进屋一块石头”等)。这样,讨论的范围就限制在只含有两个体词性成分的表层结构形式里面。吕叔湘(1986)曾经按照补语跟主语或宾语的语义关系,把动结式述补结构分成15类(略去“得”字句等),其中有两个体词性论元成分出现的共9类(包括用“把”和“被的句子),分属以下三种语义关系格式,其中S是V的主体格。(注:在本节讨论的范围内,主体格包括施事、当事;客体格包括受事、内容。)
附图
综合上述各种情况可以看出,二价动结式的六种语义结构可以用以下五种表层结构形式来表达。下面的讨论将在这个范围以内进行:
表层结构1:SVCO
表层结构2:S“把”OVC
表层结构3:O“把”SVC
表层结构4:O“被”SVC
表层结构5:S“被”OVC
我们注意到,同时与二价动结式的六种语义结构有对应关系的只有表层结构1(SVCO),所以可以把它当作生成动结式表层的首选。可是进一步观察就会发现,在用表层结构1表
达某些语义结构时会受到限制。譬如语义结构Ⅱ,我们可以说“大家吃腻了剩菜”,却不能说“我丢怕了钱包”,也不能说“他看傻了那幅画”。能说与不能说应该有条件来控制,O和C之间的语义关系可能是一个控制条件,但是目前还没有确切的规则可用。
在这种情况下,只好先避开表层结构1,选择2和3。经过初步实验我们看到,就表达命题意义来说,用表层结构3表达语义结构Ⅱ,用表层结构2表达语义结构Ⅰ、Ⅲ、Ⅳ、Ⅴ、Ⅵ,受到的限制最少。这样,讨论的范围又缩小到了两种表层结构形式。问题就变成了:如何找到用这两种句法形式表达六种语义关系格式的控制条件。我们把这种逐步缩小问题范围的做法叫作使生成目标受限,实际上这是对复杂问题的一种妥协。也就是对二价动结式,放弃生成所有的表层句式,寻找尽可能简单和有效的控制条件,先用部分表层结构形式表达其多种语义格式。
5.2生成表层结构的控制条件
从语义结构生成表层结构的主要控制条件是动结式组成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
对于二价动结式的组成成分S、O、V、C,如果S是V的主体格,而且:
(一)如果S、O、V、C相互之间满足下列五个条件之一,则可以用表层结构2表达:
1.(O是V的客体格)且(O是C的主体格)且(C是一价的)
2.(S是C的主体格)且(O是V的客体格)且(O是C的客体格)
3.(O是C的主体格)且(V和C都是一价的)
4.(S是C的主体格)且(O是C的客体格)且(V是一价的)
5.(O是V的客体格)且(C是V的修饰成分)
(二)如果S、O、V、C相互之间满足条件6,则可以用表层结构3表达:
6.(O是V的客体格)且(S是C的主体格)且(C是一价的)
表层结构2和3都是“把”字句。关于“把”字句,很多学者从各种角度作过研究。张伯江(2000)曾根据句式语法的观点指出,除了组成成分的作用以外,“把”字句的整体意义当中还有句式意义的作用。因此,生成的时候还应当考虑上述控制条件能否符合“把”字句句式意义的要求。我们注意到,动结式与“把”字句似乎有一种自然的联系。“把”字句中V的“处置”意义、C是“把”后面宾语产生的变化等句式意义与动结式的句式意义基本相似。(注:在动结式的表层结构2中,宾语是O;在表层结构3中,宾语是S。)另外,为了体现“把”字句里动作过程的完整性,我们在生成过程的最后一步(处理表层词语)规定,“把”字后面排斥否定谓语形式。根据我们的观察和实验,在二价动结式述语结构的五种表层形式中,“把”字句在语义表达的适应性上比较好,常常能够包容除语义关系之外的其他一些选择控制因素。譬如,补语是双音节的动结式一般不宜选择表层结构SVCO,但“把”字句不受这个限制。再如,用“把”字句来表达“你把坑挖浅了”这一类含有动结式的句子,正好能够表示其偏离预期结果的意思,比用其他表层结构更合适一些。“把”字句在动结式生成中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这不是机器翻译能够解释的问题。
现在再来看我们要生成的例句:“小王读了这篇文章,结果小王懂了这篇文章”。经过“动作—结果”述谓关系的判断、词语选择、合法性判定和语义结构整合,我们得知,它可以生成一个二价的动结式述补结构,其中各个组成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是:
SVO&SCO
这种语义结构符合控制条件2(S是V和C的主体格,而且O是V和C的客体格)。因此为它选择的表层句法形式是:
S“把”OVC
再经过表层词语的处理,最后生成:
小王把这篇文章看懂了。
6.余论
戴浩一(2002)在论述汉语语法的哲学基础时指出,语法现象是概念系统概念化的结果。他从宏观角度提出了从概念结构到汉语句法和词汇形式的过程,说明在这个过程中起作用的是汉语的概念化原则。应该说,机器翻译从中介语言逻辑表达式生成动结式译文的过程就是这样一个实例。从“动作—结果”述谓关系的判断、词语选择、合法性判定、语义结构整合、直到句法形式选择和表层词语处理,我们需要的是具体的、可操作的句法化、词汇化的原则和规则,这样才能从生成机制上找到动结式的构成条件。多年来,汉语语法一直比较重视动结式述语结构的研究,在结构层次、结构关系、句法功能、语义关系、配价结构,还有组成成分的特征和性质等问题上有许多论述。只是研究结论多数是面向人的,能为汉语信息处理和机器翻译所用的还不多。比如,关于动结式是如何形成的,人们大多从历时的角度,指出它的来源是古代汉语的使动用法。而机器翻译需要的是从共时的角度找到动结式形成的控制条件,告诉计算机,在什么情况下,哪些动词和哪些形容词(或动词)可以组合成、以及怎么组合成符合汉语习惯的动结式述语结构。还有,如何从要生成的句子意思里找到“动作—结果”关系及其述谓结构?如何根据要表达的意思选择合适的词语?如何从动词和补语的配价结构推算出动结式的配价结构?如何从动结式的语义结构选择它的句法表现形式?以及如何在句子表层处理时体成分、否定成分、指代关系、数量关系?在没有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规则以前,机器翻译系统还只能采用某些权宜之计来生成汉语的动结式。
在强调规则的作用的同时,我们也看到统计语言模型的方法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应用在语言工程中,出现了基于实例的和基于统计的机器翻译系统。在人们对语言和翻译的机制还缺乏系统的了解,还没有一种适合信息处理的语言理论可以应用的时候,统计语言模型可能会起到某种依靠“量”来获取“质”的作用。它的前提是,大量语言现象的统计规律能够确切地反映语句的构造规律和言语过程的认知规律。而实际上,这还是有待证明的观点。更何况统计语言模型需要建立在语言学知识的基础上,一个语言模型能否达到比较好的处理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为它提供什么样的语言学知识作为参数。计算的任务是获取参数之间的统计学规律,参数才是建立模型的根本。目前统计模型方法在机器翻译系统中效果不佳,其主要原因应该不是模型本身的计算能力有限,而是能够提供给模型的关于机器翻译的知识太少。汉语语法研究目前还没有发掘出足够的这一类知识,或者是还没有把它们系统地、结构化地组织起来。这一点对基于规则的方法来说,同样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机器翻译系统总体设计的角度说,汉语动结式的生成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根据哪些语言知识来生成,这与汉语研究有密切关系;另一个是怎样实现生成的过程,这是把问题形式化和设计算法的事情。我们讨论的内容只涉及第一个方面,目的是通过对动结式生成过程的描述,看看它需要哪些语言学知识的支持。实际上,我们谈到的生成过程还相当粗略,提出的问题也仅仅是一小部分。曾经有人(白硕,1996)说过,继说本族语言的人和说非本族语言的人之后,计算机的出现给语言研究带来了一个新的参照物。它将帮助人们认识到一些在旧的参照物下很难揭示出来的语言现象和规律。希望我们提出的这些问题也能成为这样的一种“参照”。
【参考文献】】
1白硕1996《语言研究中的实用主义》,《计算机时代的汉语和汉字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戴浩一2002《概念结构与非自主性语法:汉语语法概念系统初探》,《当代语言学》第1期。
3董振东等2001《知网和汉语研究》,《当代语言学》第1期。
4郭锐1995《述结式的配价结构与成分的整合》,《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沈阳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5侯精一等2001《中国语补语例解》(日文版),北京,商务印书馆。
6黄昌宁等主编2001《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7Hutchins,W.J.1993《机器翻译:过去、现在、未来》,台湾,致文有限公司。
8李临定1986《现代汉语句型》,商务印书馆。
9——1980《动补格句式》,《中国语文》第2期。
10陆俭明1990《“VA了”述补结构的语义分析》,《汉语学习》第1期。
11吕叔湘1986《汉语句法的灵活性》,《中国语文》第1期。
12马希文1987《与动结式动词有关的句式》,《中国语文》第6期。
13马真等1997《形容词作结果补语情况考察》,《汉语学习》第1期。
14孟琮等1999《汉语动词用法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
15王红旗1995《动结式述补结构配价研究》,《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沈阳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16翁富良等1998《计算语言学导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7俞士汶1998《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清华大学出版社。
中国期刊投稿热线,欢迎投稿,投稿信箱1630158@163.com 所有投稿论文我们会在2个工作日之内给予办理审稿,并通过电子信箱通知您具体的论文审稿及发表情况,来信咨询者当天回信,敬请查收。本站提供专业的服务和论文写作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摘要】关于师范类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实践层面的思考( 一) 就业指导教育应以教师教育理论为指导, 突出师范特色, 着力于师范生的师范技能培养。在教育岗位的竞争中, 有些师范生赢不了非师范生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在于师范生的师范特色不强。
【关键词】就业指导教育 以教师教育理论为指导
【本页关键词】会计期刊征稿 教育论文 职称论文
【正文】
关于师范类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实践层面的思考( 一) 就业指导教育应以教师教育理论为指导, 突出师范特色, 着力于师范生的师范技能培养。在教育岗位的竞争中, 有些师范生赢不了非师范生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在于师范生的师范特色不强。1. 加强“三字一话”技能训练。近来许多师范院校都放松了这方面的技能要求。字如其人, 如果一个未来的教师连字都写得乱七八糟, 谈何为人师表? 用人单位又怎么会要这样的毕业生呢? 另外, 也不应忽视作为国语的普通话训练, 虽然现在的师范生都要通过国家的普通话等级考试, 但是, 纯粹只为考试过关而不为自身素质提高者也不在少数。由于现在高等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多流向中小学, 师范生普通话水平在就业竞争中就显得更为重要, 学校应加大力度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同时还应提供普通话朗读技巧等相关培训。2. 培养学生的教学技能。由于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师范生对于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力也就相应地被列入用人单位的要求中, 师范院校不仅要开设多媒体技术的课程, 更应在平时让学生多使用多实践。但是, 也应让学生不过度依赖多媒体技术, 以免离开了课件就不能上课。教学技能的培养更重要的一块还在于,训练学生自主备课、走向讲台并且大方自如讲课的能力。另外, 学校还可以创造条件, 提供学生教态、教师礼仪等方面的指导。3. 加强师范生教育学、心理学的学科修养。教育学和心理学是师范生毕业后走向讲台, 并且很快适应岗位与学生很好地沟通所必需的。所有的师范生都被要求修教育学和心理学课程, 但很多时候, 学生们抱着的却是拿了这两门课的学分就行的心态, 因此,学校要从心态和教学上同时抓好学生这两门课程的学习。( 二) 专业课程中应渗透就业指导教育。师范生毕业后走向教育岗位, 要面对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而学校的专业课程大多与以后的教育实践联系不够紧密, 因此, 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也应渗透与教育实践的联系, 即就业教育的内容。如院系可以安排学生到中小学去见习, 看看常态的课堂是怎样的, 与一线的老师进行交流, 访谈中小学生。另外, 专业课的教师应把中小学的动态以及国家的相关教育政策及时地传达给学生,让学生了解现在的中小学是怎样的情况, 以便为日后的就业作好准备。( 三) 就业指导教育应充分利用好学长制。学校的就业指导教育中心、院系领导、专业老师虽然可以给学生提供全面权威的就业指导, 但是, 作为学生的同龄人的学兄学姐更容易也更多地与学生接触, 他们在就业指导方面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现在许多学校都实行了学长制。应充分发挥这一制度的作用, 学兄学姐尚未毕业时, 可以给学生在择业观等方面进行指导,毕业后更可以提供就业信息等等。( 四) 就业指导教育还应充分利用毕业实习。毕业实习可谓学生大学毕业前的最后真枪实弹的练兵, 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实习的机会, 先给学生实习指导, 然后让学生放开手脚去实践, 积累一定的教学工作经验。高等师范院校的教育不应只有阳春白雪, 更要有柴米油盐, 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科学的就业指导教育, 让师范生们在未来的就业竞争中取胜。
【文章来源】/article/87/5843.Html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 论文题目
如:《现代商业》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并带双刊号(CN,ISSN),保证让您轻松晋升
关键词:免费师范生,教育实习,知识管理,个人知识管理
西部大开发的进程推动教育改革步伐明显加快,出台的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远不能满足西北地区对人才的需求,在现实需求下,2007年国家推出了一项重大的教育改革措施——师范生免费教育,强调“部属师范大学要抓住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的良好机遇,围绕培养造就优秀教师和教育家的目标,大力推进教师教育改革,特别要根据基础教育发展和课程改革的要求,精心制订教育培养方案[1]。旨在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服务于落后偏远的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这一划时代的举措为西北地区教育带来了新的生命力,为这些地区的教育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免费师范生需经过必要的教育实习阶段,这对学生是一个宝贵的经验,教育实习在强调培养学生服务偏远地区的同时,强调学生自身教学技能的加强,博客作为一种日趋成熟的网络分享交流工作,最为广泛的被应用于个性化的知识管理。师范类实习生重要的财富——教学经验、教学反思,通过使用blog系统,记录实习思想轨迹,进行知识获取、交流、管理,实现个人知识创新。
一、知识管理与师范类实习生个人知识管理
“知识工作者在工作、任务和责任上,都必须持续创新。”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KM)就是为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知识管理是利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2]。
“知识工作者必须自我管理,也必须拥有自主权。”知识管理是建立在个人知识管理之上的,个人知识管理的兴起一是因为信息爆炸给人们带来的信息超载;二是信息饥渴。这两个看似矛盾的现象在现网络时代并行不悖的实际存在。网络中的“YOU”感到到处是信息,真正需要的信息却那么少,那么难找,个人知识管理便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利器。个人知识管理是指为完善个人知识体系,提高个人知识竞争力,运用一系列的工具和技巧,有意识地运用具备搜索、存储和交流等相应功能的知识管理工具,对知识进行获取、存储、共享和创新的综合管理活动。
免费师范生都必须经过教学实习,形式可采用学校组织安排统一分配实习或者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学校,大多数学生都是听从学校统一安排实习,针对这类统一安排的免师(“免费师范生”下同)实习生本文称为师范类实习生,即在教育实习期间的免费师范生既是本文的师范类实习生。师范类实习生的个人知识管理是指免师生在实习期间,有意识地运用搜索、储存和交流等相应的工具,和同伴进行实践知识分享、进行经验反思总结,完善自身实践知识体系,提高个人竞争力和创新性。免费师范生在实习期间
二、师范类实习生教育实习的特点
免费师范生的培养方式是安排名师授课,选派高水平教师担任教师教育课程教学;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完善师范生在校期间到中小学实习半年的制度[1]。在实践环节作为师范类实习生,同职前培训与在职教师不同,是一群具有独特特点的群体。
1.教学的真实可操作性
师范类实习生与教师职前培训不同,师范类实习生面对的是真实的学生对象,有作为教师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是实际的实战教学。毕业论文,教育实习。是一个作为被人教的学生成长为教别人的教师的过程,这个过程在开始兴许有些新鲜感,当新鲜感褪去,更多的是责任感,对学生,对家长,对学校,也是对自己负责。将所学的教育教学理论,联系学习者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总结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在三尺讲台上,努力做到一个好教师的职责。
2.教育新理念的可实践性
免师实习生与在职教师不同,学习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既有创造性,是一群有新鲜与激情的团队,工作后的教师尤其是拥有几十年经验的老教师对于新的教学思想、新的教学理念的接受吸收能力较弱,实习生作为刚从学校走出来的教师新生命力,对于扩大队伍,引进教育新思想,优化教学结构起到了一定作用,实习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经自我吸收后转化成课堂中实际可操作的教学活动,将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情境学习法,建构主义的思想等无形地贯穿于教学环节中。
三、师范类实习生个人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收集、管理和使用信息的方式,决定了你的输赢。”个人知识管理的现实意义在于,它是个人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的基石,从而为个人的能力和今后的事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当今信息社会,师范类实习生作为即将成为教书育人的教育工作者,作为一个教师,合理发掘知识、利用知识、管理知识与评价知识的能力已经成为评价一个教师是否适应当前教育发展前景的重要因素之一[3],免费师范生在实习期间应以一个正式教师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毕业论文,教育实习。做到有效、合理的利用信息和资源,其首要前提在于能够构建一个良好的、灵活快捷、能够符合日常工作需要的知识体系和管理体系,以帮助我们在短时间内找到需要的信息资源并加以利用。毕业论文,教育实习。不仅如此,作为一个新世纪培养的一代以后社会的中坚教师力量,身处信息化社会,更应该具有使用各种信息工具用来提高自身业务的能力。因此,师范类实习生掌握适当的个人知识管理能力势在必行。
其次,师范类实习生个人知识管理是实习知识管理的一个分支,对教育实习生个人知识进行管理有利于促进学校整个实习系统的知识管理。师范类实习生个人知识管理是利用知识管理的先进方法与理念对实习生个人知识的有效管理,实习生的个人知识管理要与实习系统的知识管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可以实现实习生个人和学校实习系统的不断增长和有效管理。
最后,实习生个人知识管理适合实习生终身学习的需要,师范类实习生一定会走向三尺讲台成为一名人民教师,这是实习生终身学习的必要途径。信息社会,知识爆炸,知识的更新速度更快,作为即将成为知识工作者的教师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必须不断学习。
四、师范类实习生应用blog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策略
Blog系统在具体教学中作为知识管理工具应用策略主要体现在:教学评价、教学辅助、以及作为教学反思工具,促进知识获取、知识共享、实现个人知识创新。
1. 建立全校范围的教育实习Blog系统, 有利于实习生知识获取和知识共享
全校实习生加入blog系统,为实习生建立个人的电子学习档案。实习期间的学习者可即时获取其他实习者的最新动态,个人实习心得,实习老师之间的教学资源,教学心得,教学方法进行分享。实习生还没有完全离开学校的怀抱,具有共同目标和相似情境下的实习者之间能引起更好的共鸣。
现多数开放的blog平台支持Rss技术,知识获取在个人知识管理中处于基础地位,只有做好知识的获取工作才可能进一步利用知识、创造知识。Blog系统通过提供rss信息推送服务,将实习者的最新状态推送到个人信息平台中,实习生利用RSS聚合器,定制自己感兴趣的实习者站点,定时获得关注站点中内容更新的消息。
2. 通过blog系统参与个人知识交流,激荡思维以促进个人知识管理
Blog就是一个个人知识交流系统[4]。利用blog系统进行交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知识的交流。个人知识管理的价值在于知识的共享、利用和知识的创造。毕业论文,教育实习。实习生每个人的知识成为公共资源,得到共享;里面回帖版块,增进了实习者之间的交流和知识碰撞。二是情感的交流。实习者大多身处他乡实习,具有一定的实习孤独感,会想念学校,想念朋友,实习者之间也会有更多的交流欲望,blog系统给全校的实习生提供一个交流平台。这样的交互式交流,可以使个人的知识得到积累和拓展,消除实习孤独感。
3. 利用Blog系统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实现知识创新和知识管理
知识创新是个人知识管理的重要环节。这里的知识创新是基于一种狭义的理解,主要是指个人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借助于博客系统这个工具,个人实现知识创新与知识管理。毕业论文,教育实习。毕业论文,教育实习。
实习生利用Blog日志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表感想和故事,反映实习生的教学成长历程[5]。教师将教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与感受记载下来,为自己日后进行研究与分析提供原始资料和教学个案纪录,若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学校教师可通过这个个案为实习者进行在线指导。从整体来看, Blog系统动态地呈现了师范类实习生在实习期间知识和情感上的变化,反映了实习生的内心世界,并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学校实习管理者对于实习生的具体实习情况其实是不怎么了解的,通过blog系统,学校的实习管理人员能跟踪实习者的实习动态,这有助于学校更好地了解实习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发展以及实习生头脑中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对于实习生的困难也能给予及时的帮助,也为实习带队教师给师范类实习生的最终评价给一个形成性依据,同时也是实习生通过自我挖掘实现自身发展的需要。
四、 结语
免费师范生作为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措施,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免费师范生,这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代名词,我们在广泛研究其现状、政策、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等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免费师范生实习期间的个人知识管理,关注免师自身的发展。此外,免费师范生实习期间在blog系统中留下的宝贵材料,为下一次的免师措施和形式提供意见和建议,也是实习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2007(5).
[2]甘永成,祝智庭.信息化教育中的知识管理.电化教育研究[J],2002,(7):7-9.
[3]易连云,兰英.免费师范生实践教学体系探讨.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7,(11):16-19.
[4]曾红,张树人.Blog与知识管理.情报科学[J],2006,(24):251-254.
[5]甘永成.e-Learning环境下的个人知识管理.中国电化教育[J],2003,(6):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