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地质工程师论文8篇

时间:2023-03-21 17:07:5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地质工程师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地质工程师论文

篇1

关键词:工程勘察;水文地质;岩土;危害

中图分类号: P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岩土水理性质         

岩土水理性质是指岩士与地下水相互作用时显示出来的各种性质。岩土水理性质与岩土的物理性质都是岩:岩土的水理性质不仅影响岩土的强度和变形,而且有些性质还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稳定性。以往在勘察中对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测试比较重视,对岩土的水理性质却有所忽视,因而对岩土工程地质的评价是不够全面的。岩土的水理性质是岩土与地下水相互作用显示出来的性质,下面首先介绍一下地下水的赋存形式及对岩土水理性质的影响,然后再对岩土的几个重要的水理性质及研究测试方法进行简单的介绍。        

1.1 地下水的赋存形式:地下水按其在岩土中的赋存形式可分为结合水、毛细管水和重力水三种,其中结合水又可分为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两种。         

2.2 岩土的主要的水理性质及测试办法:①软化性,是指岩土体浸水后,力学强度降低的特性,一般用软化系数表示,它是判断岩石耐风化、耐水浸能力的指标。在岩石层中存在易软化岩层时,在地下水的作用下往往会形成软弱夹层。各类成因的粘性上层、泥岩、页岩、泥质砂岩等均普遍存在软化特性。②透水性,是指水在重力作用下,岩土容许水透过自身的性能。松散岩上的颗粒愈细、愈不均匀,其透水性便愈弱。坚硬岩石的裂隙或岩溶愈发育,其透水性就愈强。透水性一般可用渗透系数表示,岩上体的渗透系数可通过抽水试验求取。  ③崩解性,是指岩浸水湿化后,由于土粒连接被削弱,破坏,使土体崩敞、解体的特性。④给水性,是指在重力作用下饱水岩土能从孔隙、裂隙中自由流出一定水的性能,以给水度表示。给水度是含水层的几个重要水文地质参数,也影响场地疏时间。给水度一般采用实验室方法测定。⑤胀缩性,是指岩土吸水后体积增大,失水后体积减小的特性,岩土的涨缩性是由于颗粒表面结合水膜吸水变厚,失水变薄造成的。

2、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评价内容         

在工程勘察中,对水文地质问题的评价,主要应考虑以下内容:         

2.1 应重点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作用和影响,预测可能产生的岩土工程危害,提出防治措施。

2.2 工程勘察中还应密切结合建筑物地基基础类型的需要,查明有关水文地质问题,提供选型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        

2.3 应从工程角度,按地下水对工程的作用与影响,提出不同条件下应当着重评价的地质问题,如:①对埋藏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建筑物基础中水对砼及砼内钢筋的腐蚀性。②对选用软质岩石、强风化岩、残积土、膨胀土等岩土体作为基础持力层的建筑场地,应着重评价地下水活动对上述岩土体可能产生的软化、崩解、胀缩等作用。在地基基础压缩层范围内存在松散、饱和的粉细砂、粉上时,应预测产生潜蚀、流砂、管涌的可能性。③当基础下部存在承压含水层,应对基坑开挖后承压水冲毁基坑底板的可能性进行计算和评价。④在地下水位以下开挖基坑,应进行渗透和富水试验,并评价由于人工降水引起土体沉降、边坡失稳进而影响周围建筑物稳定的可能性。     

3、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位升降变化和地下水动水压力作用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3.1地下水动压力作用引起岩土工程危害。地下水在天然状态下动水压力作用比较微弱,一般不会造成什么危害,但在人为工程活动中由于改变地下水天然动力平衡条件,在移动的动水压力作用下,往往会引起一些严重的岩土工程危害,如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等。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的形成条件和防治措施在有关的工程地质文献已有较详细的论述,这里不再重复。        

3.2 地下水升降变化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地下水位变化可由天然因素或人为因素引起,但不管什么原因,当地下水位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都会对岩土工程造成危害,地下水位变化引起危害又可分为三种方式:    

(1)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地下水位的降低多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如集中大量抽取地下水.采矿活动中的矿床疏干以及上游筑坝,修建水库截夺下游地下水的补给等。地下水的过大下降,常常诱发地裂、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以及地下水源枯竭、水质恶化等环境问题,对岩土体、建筑物的稳定性和人类自身的居住环境造成很大威胁。  

(2)地下水频繁升降对岩土工程造成的危害。地下水的升降变化能引起膨胀性岩土产生不均匀的胀缩变形,当地下水升降频繁时.不仅使岩上的膨胀收缩变形往复,而且会导致岩土的膨胀收缩幅度不断加大,进而形成地裂引起建筑物特别是轻型建筑物的破坏。地下水升降变动带内由于地下水的渗透,会将土层中的铁、铝成分淋失,土层失去胶结物将造成土质变松、含水量孔隙比增大,压缩模量、承载力降低,给岩土工程基础选择、处理带来较大的麻烦。

(3) 水位上升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潜水位上升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主要受地质因素如含水层结构、总体岩性产状;水文气象因素如降雨量、气温等及人为因素如灌溉、施工等的影响,有时往往是几种因素的综合结果。由于潜水面上升对岩土工程可能造成:①土壤沼泽化、盐渍化,岩土及地下水对建筑物腐蚀性增强。②斜坡、河岸等岩土体岩产生滑移、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③一些具特殊性的岩土体结构破坏、强度降低、软化。④引起粉细砂及粉土饱和液化、出现流砂,管涌等现象。⑤地下洞室充水淹没,基础上浮,建筑物失稳。 

篇2

关键词:工程勘察;水文地质;岩土;危害

随着我国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越来越重视开展水文地质工作。但目前我国在工程勘察、设计以及施工方面,没有足够的认识到水文地质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导致水文地质调查的投入的资金和力度不足而造成施工灾难。事实证明水文地质的问题是一个极其重要但又易于忽略的问题。因此,为了能准确的了解水文地质工作的重要性,必须要重视基础地质调查中的水文地质工作,并认识忽略水文地质工作会对工程勘察造成哪些影响,又会对建设工程带来哪些方面的危害。水文地质工作是研究水文地质条件的主要手段,其目的是为了查明地下水的形成和分布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对地下水资源作出水量与水质评价,所以水文地质工作对工程建设的后续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往往在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水文地质问题常常被忽视给施工带来许多困难与不便,甚至造成了严重的工程灾难。本文从以往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被忽视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应对的措施。

1 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评价内容

在工程勘察中,对水文地质问题的评价,主要应考虑以下内容:

1.1 应重点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作用和影响,预测可能产生的岩土工程危害,提出防治措施。

1.2 工程勘察中还应密切结合建筑物地基基础类型的需要,查明有关水文地质问题,提供选型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

1.3 应从工程角度,按地下水对工程的作用与影响,提出不同条件下应当着重评价的地质问题,如:对埋藏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建筑物基础中水对砼及砼内钢筋的腐蚀性;对选用软质岩石、强风化岩、残积土、膨胀土等岩土体作为基础持力层的建筑场地,应着重评价地下水活动对上述岩土体可能产生的软化、崩解、胀缩等作用。在地基基础压缩层范围内存在松散、饱和的粉细砂、粉上时,应预测产生潜蚀、流砂、管涌的可能性;当基础下部存在承压含水层,应对基坑开挖后承压水冲毁基坑底板的可能性进行计算和评价;在地下水位以下开挖基坑,应进行渗透和富水试验,并评价由于人工降水引起土体沉降、边坡失稳进而影响周围建筑物稳定的可能性。

2 岩土水理性质

岩土水理性质是指岩士与地下水相互作用时显示出来的各种性质。岩土水理性质与岩土的物理性质都是岩:岩土的水理性质不仅影响岩土的强度和变形,而且有些性质还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稳定性。以往在勘察中对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测试比较重视,对岩土的水理性质却有所忽视,因而对岩土工程地质的评价是不够全面的。岩土的水理性质是岩土与地下水相互作用显示出来的性质,下面首先介绍一下地下水的赋存形式及对岩土水理性质的影响,然后再对岩土的几个重要的水理性质及研究测试方法进行简单的介绍。

2.1 地下水的赋存形式:地下水按其在岩土中的赋存形式可分为结合水、毛细管水和重力水三种,其中结合水又可分为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两种。

2.2 岩土的主要的水理性质及测试办法:一是软化性,是指岩土体浸水后,力学强度降低的特性,一般用软化系数表示,它是判断岩石耐风化、耐水浸能力的指标。在岩石层中存在易软化岩层时,在地下水的作用下往往会形成软弱夹层。各类成因的粘性上层、泥岩、页岩、泥质砂岩等均普遍存在软化特性。二是透水性,是指水在重力作用下,岩土容许水透过自身的性能。松散岩上的颗粒愈细、愈不均匀,其透水性便愈弱。坚硬岩石的裂隙或岩溶愈发育,其透水性就愈强。透水性一般可用渗透系数表示,岩上体的渗透系数可通过抽水试验求取。三是崩解性,是指岩浸水湿化后,由于土粒连接被削弱,破坏,使土体崩敞、解体的特性。四是给水性,是指在重力作用下饱水岩土能从孔隙、裂隙中自由流出一定水的性能,以给水度表示。给水度是含水层的几个重要水文地质参数,也影响场地疏时间。给水度一般采用实验室方法测定。⑤胀缩性,是指岩土吸水后体积增大,失水后体积减小的特性,岩土的涨缩性是由于颗粒表面结合水膜吸水变厚,失水变薄造成的。

3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位升降变化和地下水动水压力作用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3.1 地下水升降变化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地下水位变化可由天然因素或人为因素引起,但不管什么原因,当地下水位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都会对岩土工程造成危害,地下水位变化引起危害又可分为三种方式:

3.1.1 水位上升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潜水位上升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主要受地质因素如含水层结构、总体岩性产状;水文气象因素如降雨量、气温等及人为因素如灌溉、施工等的影响,有时往往是几种因素的综合结果。由于潜水面上升对岩土工程可能造成:一是土壤沼泽化、盐渍化,岩土及地下水对建筑物腐蚀性增强。二是斜坡、河岸等岩土体岩产生滑移、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三是一些具特殊性的岩土体结构破坏、强度降低、软化。四是引起粉细砂及粉土饱和液化、出现流砂,管涌等现象。五是地下洞室充水淹没,基础上浮,建筑物失稳。

3.1.2 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地下水位的降低多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如集中大量抽取地下水.采矿活动中的矿床疏干以及上游筑坝,修建水库截夺下游地下水的补给等。地下水的过大下降,常常诱发地裂、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以及地下水源枯竭、水质恶化等环境问题,对岩土体、建筑物的稳定性和人类自身的居住环境造成很大威胁。

3.1.3 地下水频繁升降对岩土工程造成的危害。地下水的升降变化能引起膨胀性岩土产生不均匀的胀缩变形,当地下水升降频繁时.不仅使岩上的膨胀收缩变形往复,而且会导致岩土的膨胀收缩幅度不断加大,进而形成地裂引起建筑物特别是轻型建筑物的破坏。地下水升降变动带内由于地下水的渗透,会将土层中的铁、铝成分淋失,土层失去胶结物将造成土质变松、含水量孔隙比增大,压缩模量、承载力降低,给岩土工程基础选择、处理带来较大的麻烦。

3.2 地下水动压力作用引起岩土工程危害。地下水在天然状态下动水压力作用比较微弱,一般不会造成什么危害,但在人为工程活动中由于改变地下水天然动力平衡条件,在移动的动水压力作用下,往往会引起一些严重的岩土工程危害,如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等。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的形成条件和防治措施在有关的工程地质文献已有较详细的论述,这里不再重复。

综上所述,水文地质工作在建筑物持力层选择、基础设计、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工程勘察的发展,将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切实做好水文地质工作将对勘察水平的提高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篇3

(一)尚未构建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

地铁施工项目经理在地铁成本控制体系中也较为关键。但工作中,他们还存在责权利不统一的问题,并且相关的成本管理制度、项目预算工作等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工作中,我们一定要认清项目经理在项目管理中的决策地位,同时,明确他们的责任,做到权利与义务以及利益的统一。

(二)忽视全过程动态的成本控制

1.地铁施工企业对工程项目进行成本控制之前,最好确定合理的总目标成本,并按照施工项目不同阶段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小目标成本。施工单位要全程监控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过程,准确了解不同施工阶段完成目标成本的情况,并分析没有完成目标成本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必须针对原因提出合理的改进策略。另外,施工单位也可以将小目标成本目标确立为考核项目成本控制成效的标准,同时还要加强对项目成本控制管理过程的监督力度,保证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目标顺利完成。但在实际工作中,这种动态的成本管理工作做的还很不够。

2.成本控制中的考核力度欠缺。施工企业每隔一定时间就要对项目成本控制管理行为进行一次考核,考核过程中要注意检查成本控制管理人员是不是充分利用了决策权,是不是在控制管理过程中遵循了权责统一原则,一旦在考核过程中发现管理人员职责不到位的情况,首先要及时记录下来,同时还要对失职人员进行批评,并要求对方改正工作中的不当行为,以便充分发挥成本控制管理的重要作用。

3.风险预防、应对方案有待进一步加强。项目工程施工之前必须要有风险防控方案,对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因素进行预测,并分别制定防控措施,以免施工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意外后,不会手忙脚乱。另外,施工单位要随着项目施工进度的开展及时了解施工情况,认真检查施工现场,并对风险防控方案进行调整,确保一旦风险来临,及时使用有效的应对措施,力争将风险的破坏力度降到最低。劳务分包单价的不合理劳务分包单价缺乏合理性也是施工成本控制管理过程中的一大难题。施工过程中时常会出现施工人员不足或施工设备较差而导致的工期延长现象,也存在选用不符合生产规格或质量不过关的施工材料的情况,这不仅增加了项目工程质量的安全隐患,同时也加大了施工管理的难度。

二、加强地铁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的建议

(一)构建健全的成本控制体系,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在地铁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管理中,必须重视构建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以便进一步规范和指导施工成本控制管理行为,提高成本控制管理效果。一是要确定负责工程项目的直接责任人,同时明确每一位员工的责任,保证权利与责任的统一,不能出现责任模糊的情况。二是要设立成本管理部门,使其协助财务部门共同制定成本管理目标,每隔一定时间就要与项目实际成本进行对比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相关员工进行奖励或惩罚。三是要设立预算管理制度,提高预算管理水平。预算数据一般源于目标成本数据,它是在分解目标成本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修订之后得出的,它是签订合同的基本依据。为了将预算数据体现在每一个费用项目上,还要进一步拆分预算数据。应当根据预算来控制施工成本,保证项目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之内,不能超出预算,更不能随意更改预算。

(二)严格生产要素的成本控制

1.根据计划成本目标值控制生产要素成本

根据计划成本目标值对生产要素进行成本控制,一是要了解建材市场的的市场动态、材料价格等,确定合适的材料供应商。选购建筑材料时,在同等价格上选择质量好的,质量相同的情况下选择价格便宜的,在质量和价格相同的情况下选择运输方便的,尽可能降低成本。另外,也要注重资金的时间价值,尽量减少材料的中转环节,材料库存量要适合,一方面可以减少占用流动资金,另一方面也能降低材料库存成本。二是根据劳动总量计算出所需人工数量,并分配到不同的施工阶段,并与成本管理目标进行对比分析,保证人工成本不超出成本管理目标。三是机械设备的选择要合理,尽量选择可以“一机多用”的设备,如果自己的设备不能完全满足施工需要,可以考虑租赁其他单位的设备,但要注意控制租赁成本。

2.控制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和消耗定额

首先是材料方面,领取施工材料时要严责遵循材料领用责任制,并在成本控制中采用包干控制法,如果领取的材料超出了规定的范围,要分析原因,控制材料的使用量;对于那些原本存在质量问题或者运输损坏的材料,应与材料商联系退货或换货,绝对不能以次充好,以免导致质量问题;材料运输到施工场地之后应该加强监管,摆放有序,以免出现二次倒运,造成成本的增加。其次是施工人员方面,加强管理,设法提高施工人员的劳动积极性,尽量减少低效或无效劳动的出现,合理确定施工人员数量,减少人工成本。最后是机械方面,制定严格的设备维护、保养制度,提高设备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并制定机械设备责任制,目的是尽量减少设备损失,减少油耗;重要机械设备的保养情况要及时做好记录,及时发现设备问题,分析原因,并找到整改措施。

(三)劳务分包单价的控制

在地铁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管理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成本控制目标以及预算来实行成本控制,并对那些与成本控制目标和预算存在较大差距的项目成本进行重点分析;施工成本控制方案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依据施工进展情况,对其进行适当调整。必定要制定健全的成本控制管理系统,保证各个部门严格根据成本控制管理目标开展成本控制管理活动。另外,项目经理应与相关部门多沟通,使施工成本控制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提高成本控制的实效性。

(四)提高技术降低成本

通过提高施工技术减少施工成本,因为施工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也相应地提高,生产成本自然能得到有效控制。质量、安全、工期是工程项目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施工单位必须紧紧围绕以上三种因素开展成本控制。

三、结语

篇4

【关键词】水文地质勘察;工程地质勘探;重要性

现阶段,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各地开展的大型工程项目数量不断增加,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地质勘探行业的发展。作为决定工程项目可行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工程地质勘探需要考虑众多因素,水文地质勘察便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准确对地下水位的升降和移动变化进行掌握,进而确保工程安全性,因此水文地质勘察在工程地质勘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水文地质勘察的内容和影响因素

(一)水文地质勘察内容

从字面意义上来说,水文地质主要是指地下水规则或不规则运动变化,在工程项目中起着关键性地作用,并随着生产和发展的需要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勘察则是为了保证工程建筑物在规划设计、施工、使用等方面符合安全、经济和合理的标准,将基础设计和评价地下水对岩土工程作用及危害结合起来,强调勘察岩土的水理性质,并客观评价建筑工程施工地区水文地质问题。其中,岩土水理地质是岩土工程地质性质的重要标志之一,指的是岩土和地下水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对岩土强度的影响,岩土水理地质在很大程度上会对建筑工程的稳定性产生直接影响。另外,从工程项目角度来说,水文地质勘察还强调在对地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当地不同的地质条件和环境做出科学合理地工程设计图。在进行水文地质勘察的过程中,还应对建筑物的地基类型进行深入分析,按照不同工程需求,对不同地质工程可能存在的水文地质问题进行预防性控制。但是,在以往的地质勘探任务中,勘探人员往往忽视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将其流于形式,这极易导致其对岩土工程地质性质的评价存在片面性。

(二)影响水文地质勘察的因素

影响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因素多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工程勘察场地的复杂程度。通常情况下,工程勘察场地主要包括简单场地、中等复杂场地、复杂场地三种类型。简单场地一般地形平坦,地貌单一,岩石和土性质单一,地质情况优良,地下水不会威胁到建筑的地基基础;中等复杂场地则是指地形起伏大,地貌单元多,岩石和土性质变化大,地下水埋藏浅,极易影响建筑地基的稳定性;复杂场地是地形起伏大、地貌单元多,岩石和土性质变化大。场地内存在震动敏感地带,地下水埋藏浅,威胁到建筑地基基础,且不良地质现象发育。其次,对建筑场地地质的研究程度。工程勘察之前,对建筑场地的地质研究深入程度直接影响着工程勘察工作量的高低,通常在对地质条件较少研究的建筑场地,基于勘察经验的缺失,往往需要增加勘察工作量。反之则少。再次,建筑物的等级程度。基于建筑基底荷载大小及地基损坏造成的危害性可将建筑等级分为三个层次:具有严重损坏后果的一级建筑物、基地荷载大破坏后果严重的二级建筑物、基地荷载不大损坏后果较轻的三级建筑物。

二、水文地质勘察在现代工程地质勘察中的重要性

水文地质勘察在现代工程地质勘探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水文地质勘查工作有助于建筑工程的顺利施工。通常情况下,水文地质勘察包括揭示地质构成、提供土体的力学指标这两个方面。在决定基础处理方案的制定和选择中,地质构成直接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并且土体的力学指标对建筑工程的造价有着重要的影响。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考虑到地下看得见、摸不着的特性,对地质结构的观察必须依靠钻探勘察之类的工作,再加上建筑工程所在的场地是独一无二的,这就使得工程地质勘探工作得出的勘察结果并没有可比性。所以,建设单位更需要在地质勘察单位的选择上进行综合考虑,选择专业技术性强、操作规范、并且能够为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较为完善合理的勘察成果的优质勘察单位,可以说,这对建筑工程的顺利施工是极其有利的。

其次,水文地质勘察工作能够促进建筑工程质量的提升。从客观上来说,现代工程地质勘探工作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大多数水文地质勘察单位对建筑工程的概念认识不清,不明确地质勘探侧重点,整个水文地质勘察过程缺乏针对性,并且水文地质勘察手段和技术落后,造成勘察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误差。另外,在水文地质勘查中,对地质情况进行分析报告时,所使用的理论、方法、计算公式等较为落后或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在作出地质报告时,存在基本地质条件实况模糊不清,不明确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的界定,以及部分关键问题遗漏现象。还有些水文地质报告没有地质结论,更有甚者,由勘测人员先行定下结论,然后才进行相应的地质勘察等。上述问题在现代地质勘探工作中普遍存在,这是造成阶段性工程审查无法一次通过的关键因素,导致建筑商开发时机延误,造成巨大损失。或者是通过审查,但却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留下较大隐患,严重威胁到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性。所以,在建筑工程中应该严格按照规范程序对建筑场地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科学合理地勘察,这样才能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提升。

最后,水文地质勘察能保证建筑地质构成与施工相符合。在以往的众多工程地质勘探过程中,大多缺乏对勘察质量的监管。事实上,在工程实施前期,就应该经由专业的水文地质勘察单位对建筑工程地质情况进行科学勘察,但大多数建设单位缺乏此认识,忽视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重要性,致使勘察结果与实际相悖。同时,考虑到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环境的特殊性,需要专业的地质勘察单位独立完成,若疏于监督,可能使勘察工作存在诸多漏洞,影响建筑质量。除此之外,对施工图和地质勘察结果的严格审查也必不可少,这样才能充分保证建筑场地地质构成与实际施工情况相符,从而更加准确地对力学指标进行判断。

三、总结

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作为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勘察成果的科学合理性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安全和造价,需要得到高度重视。而要想做好水文地质勘察工作,需要水文地质勘察人员拥有高度责任感和较强的专业技术,并积极进行先进科学技术等,充分发挥水文地质勘察在现代工程勘察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韩爱臣.水文地质问题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重要性[J].今日科苑,2009.

[2] 田学君.浅析水文地质对工程地质勘察的影响[J].考试周刊,2010.

篇5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查;水文地质;重要性

Abstract: The underground water level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study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problems. Analysis of underground water level research,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engineering data be imperative. This paper mainly describ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hydrological geological problems of engineering survey, and the main evaluation content from hydrogeology, soil hydraulic properties and groundwater from geotechnical hazards three big aspects.

Key words: engineering geology; exploration; hydrogeology; importance

中图分类号:P641.72 献标识码:文章编号:2095-2104(2013)1-0020-02

1 对水文地质评价内容的研究

很多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就是由于勘测报告分析不到位而产生的,质量事故以基础下沉和建筑物开裂为主。由以往的工程勘测报告中分析得出,水文地质这方面的内容缺乏与基础设计和施工实际需要的分析,从而造成质量事故的发生。本文分析结合了以往的经验教训,认为在今后工程勘测中对水文地质的评价应该着重从以下方面入手:①根据勘测结果,提出实际可行的预防措施。②工程勘测与实际建筑物地基类型相结合,具体分析地基问题,弄清与该地基相符合的水文地质情况,依据实际状况提出水文地质资料。③以工程角度为出发点,分析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度,以实际情况评价地质问题。

2 对岩土水理性质的研究

对岩土水理性质的研究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岩土水理性质与岩土的强度和变形相关联,更为重要的是它的某方面性质能对建筑物的稳定性产生直接的影响。与岩土的物理性质一样,岩土水理性质也是岩土极为重要的工程地质性质。由以往的勘查报告中分析得出,对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测试得到注意,但是却忽略了同样重要的岩土水理性质,所以对岩土工程地质性质的评价往往是片面的。岩土的水理性质是由岩土与地下水相互作用而显示出来。以下是对地下水的赋存形式及对岩土水理性质的影响研究,然后再对岩土的重要水理性质和研究测试方法给予相关简介。

地下水的赋存形式:地下水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结合水,第二种是毛细管水,第三种是重力水,其区分的依据是它们在岩土中的赋存形式。

软化性、透水性、崩解性、给水性和胀缩性是岩土的五个主要水理性质及其测试办法。软化性可以用软化系数表示,它可以有力的判断岩石耐风化和耐水浸能力软化特性普遍存在于粘性土层、泥岩、页岩、泥质砂岩等。透水性是指水在重力作用下,岩土容许水透过自身的性能。透水性与岩土的颗粒大小和岩土的均匀状况有关。渗透系数可以用来表示透水性,抽水试验可求取出岩土体的渗透系数是多少。崩解性是指岩土浸水湿化后,由于土粒连接被削弱、破坏,使土体崩散、解体的特性。岩土的颗粒和矿物成分和矿物结构与岩土的崩解性密切相关。

给水性一般以水度表示,它在重力作用下饱水岩土能从孔隙、裂隙中自由流出一定水量的性能。给水度作为含水层的重要水文地质参数,场地疏干时间能产生巨大的影响。实验室的方法能够有效的测试出给水度。胀缩性是指岩土吸水后体积增大,失水后体积减小的特性,岩土的胀缩性是由于颗粒表面结合水膜吸水变厚,失水变薄造成的。地裂缝、基坑隆起一般是由岩土的胀缩性引起的。此外,岩土的胀缩性与地基变形和土坡表层稳定相关联。膨胀率、自由膨胀率、体缩率、收缩系数等可以标定岩土的胀缩性。

3 对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的研究

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由两大原因造成,它们分别是地下水位升降变化和地下水动水压力作用。

3.1对地下水升降变化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的研究。地下水位条件及其升降变化能够对岩土工程造成一定的威胁,所以正确的分析和了解地下水位条件及其升降变化是非常关键的。地下水位的升高与降低与雨季和旱季密切相关。但是地下水位由雨季和旱季的影响的变幅较小,而相对应的人为对地下水位的影响范围较大,且人为的地下水位的变化对工程的影响更为深远。①水位上升对岩土工程产生的危害。潜水位上升主要是由于地质因素和水文气象因素的交叉影响。潜水面上升能导致不良地质现象的发生,如山体滑坡、崩塌。此外,潜水面上升能增强地下水对建筑物的腐蚀性,甚至影响到土壤。②地下水位下降对岩土工程产生的危害。人为因素是地下水位下降的最主要和最关键性的因素。现在很多人无限制的用地下水、不经过实际调查乱建水库、无规划性的大规模采矿,这些都能直接引起地下水位下降,从而引发一系列的问题。现在经常可以看到大面积的地裂和地面快速下沉和地面无故坍塌等等自然灾害,殊不知这些都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更为严重的是地下水位下降使水资源减少、水质大大不如从前,这些环境问题给人类的持续和和谐发展、给建筑物的稳定性、给岩土体产生巨大的危害,并阻碍人类的进步与发展。

3.2 对地下水位对岩土物理力学性质产生的影响的研究。地下水的升降变化能引起膨胀性岩土产生不均匀的胀缩变形,如果地下水升降变化严重,能够直接导致地裂,并对低层的和结构轻型的建筑物产生破坏性的影响。所以,对膨胀性岩土地区的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在勘测过程中,应该以研究勘测地区的水位升降的变化及其变化的规律为主。

在勘测调查研究中发现,地下水位在基础底面以下压缩层范围内发生变化时能对建筑物的稳定性产生直接威胁,其地基在建筑工程的范围之内。更糟糕的是,当土质不均匀、地下水位突然下降时,建筑物有可能会变形,然后被破坏。

经调查研究发现,地下水位的变化有规律可循。地下水位岩土层一般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地下水位以上,第二类是地下水位变动带,第三类是地下水位以上。地下水以上部分由于经过长期的淋滤作用和铁铝富集,并对颗粒产生胶结和充填作用,从而大大增加了土拉间的连接能力,从而产生一种称之为“硬壳层”的东西,所以地下水位以上有一大一小的变化规律。而位于地下水位变动带的土层因为地下水交替非常地积极和活跃,所以岩土中的铁铝成分很快就被淋失,土质因此而变得非常松,从而导致了含水量、孔隙比增大、压缩模量、承载力降低这样的状况发生。相反的,处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层,地下水交替相对缓慢,氧化、水解作用由地下水交替的缓慢而变得相对弱小。扭土层的自重压力作用和土质相对密实这两种情况也能使含水贫、孔隙比减小,压缩模、承载力增高。

岩土的物理学性质变化规律与地下水位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以各种各样的软质岩石、成因各有不同的粘性土、风化残积土尤为突出。由此看来,对地下水位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同时得充分理解和分析岩土的物理学性质变化规律与地下水位的关系的研究。

3.3对地下水动水压力作用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的研究。人为的地下水动水压力作用比天然的地下水动水压力作用对岩石工程的危害程度更大,影响范围更广。平常常见的危害如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等就是由人为的地下水压力作用下改变了地下水天然动力的平衡条件而产生的。由此可见,对地下水动水压力作用的岩土工程危害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4 结语

由上综述可见,为了有效预防和将地下水对岩石工程的危害降到最小,工程地质勘查工作是不容忽视的。在进行地质勘查工作中,了解清楚所有关于岩土工程的水文地质状况,力求最大限度提高工程勘测质量。根据勘测实际情况,提出实际可行的预防和治理措施,并给设计师和工程队提供有帮助的水文地质材料。水文地质问题由于长期处于被忽视的状态,由此引发各式各样的岩土工程问题。由此可见,水文地质在工程勘测和设计施工中处于举足重轻的位置,不容忽略。尤为重要的是在勘测过程中,一定要查明与岩土工程密切相关的水文地质问题以及它将对岩土工程和建筑物产生什么样的作用和有什么样的影响,从而有效的为设计师和施工人员提供有价值的水文地质资料,力争把危害减到最小。

参考文献:

[1] 乐安祺,宋赞.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不容忽视[J]. 科技咨询导报. 2007(19)

[2] 朱志新.浅议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必要性[J]. 科技创新导报. 2011(12)

[3] 刘蓉.在工程地质勘察中注重对水文地质面临的评估[J]. 科技咨询导报. 2006(20)

[4] 范中林.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影响[J]. 科技创新导报. 2009(18)

篇6

1 水文地质勘察的内容和影响因素

1.1 水文地质勘察内容

从字面意义上来说,水文地质主要是指地下水规则或不规则运动变化,在工程项目中起着关键性地作用,并随着生产和发展的需要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勘察则是为了保证工程建筑物在规划设计、施工、使用等方面符合安全、经济和合理的标准,将基础设计和评价地下水对岩土工程作用及危害结合起来,强调勘察岩土的水理性质,并客观评价建筑工程施工地区水文地质问题。其中,岩土水理地质是岩土工程地质性质的重要标志之一,指的是岩土和地下水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对岩土强度的影响,岩土水理地质在很大程度上会对建筑工程的稳定性产生直接影响。另外,从工程项目角度来说,水文地质勘察还强调在对地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当地不同的地质条件和环境做出科学合理地工程设计图。在进行水文地质勘察的过程中,还应对建筑物的地基类型进行深入分析,按照不同工程需求,对不同地质工程可能存在的水文地质问题进行预防性控制。但是,在以往的地质勘探任务中,勘探人员往往忽视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将其流于形式,这极易导致其对岩土工程地质性质的评价存在片面性。

1.2 影响水文地质勘察的因素

影响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因素多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工程勘察场地的复杂程度。通常情况下,工程勘察场地主要包括简单场地、中等复杂场地、复杂场地三种类型。简单场地一般地形平坦,地貌单一,岩石和土性质单一,地质情况优良,地下水不会威胁到建筑的地基基础;中等复杂场地则是指地形起伏大,地貌单元多,岩石和土性质变化大,地下水埋藏浅,极易影响建筑地基的稳定性;复杂场地是地形起伏大、地貌单元多,岩石和土性质变化大。场地内存在震动敏感地带,地下水埋藏浅,威胁到建筑地基基础,且不良地质现象发育。其次,对建筑场地地质的研究程度。工程勘察之前,对建筑场地的地质研究深入程度直接影响着工程勘察工作量的高低,通常在对地质条件较少研究的建筑场地,基于勘察经验的缺失,往往需要增加勘察工作量。反之则少。再次,建筑物的等级程度。基于建筑基底荷载大小及地基损坏造成的危害性可将建筑等级分为三个层次:具有严重损坏后果的一级建筑物、基地荷载大破坏后果严重的二级建筑物、基地荷载不大损坏后果较轻的三级建筑物。

2 水文地质勘察在现代工程地质勘察中的重要性

水文地质勘察在现代工程地质勘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2.1 水文地质勘察有助于促进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就水文地质勘察的实际情况来看,其在操作过程中主要包含揭示地质构成、提供土体力学标志两大方面的内容,这两方面内容在建筑工程基础处理方案的制定和选取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与建筑工程施工进度及质量密切相关的同时,其力学指标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造价的合理性,从而关系着建筑工程总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发展。

相关水文地质勘察人员在开展地质勘察工作时,由于地质勘察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地质结构的把握需在钻探勘察等工作的基础上而展开,在多种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下,水文地质勘察结果并不具备可比性。因此,为保障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实际工作质量,相关建设施工单位应当对可能阻碍建筑工程施工进展的多元因素进行全面化分析,进而选取专业技术性强、操作规范且勘察信誉度高的地质勘察单位,通过高效的水文地质勘察来促进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为工程质量控制奠定坚实的基础。

2.2 水文地质勘察能够促进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

当前我国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存在诸多问题,包括水文地质勘察技术手段落后,水文地质勘察单位缺乏对建筑工程的认知,未能准确把握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侧重点,或水文地质勘察工作过于形式化而缺乏针对性等,对水文地质勘察的实际效果产生严重的影响,甚至出现水文地质勘察结果与实际情况差距较大的问题,严重阻碍了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甚至埋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不利于工程质量控制。

水文地质勘察中也存在这样一种问题,在对水文地质情况进行分析报告的过程中,其理论、方法以及计算公式的应用与时展需求不相符,关于工程水文地质条件的界定不清晰,严重影响了工程管理人员有关工程建设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更有甚者,水文地质勘测人员依据以往勘测经验先行下定结论后,方开始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不规范的勘察行为对于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甚至延误了开发时机。因此在建筑工程地质勘察中,应当强化相关勘察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岗位技能,严格按照规范程序开展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促进工程总体施工质量的提升。

2.3 水文地质勘察保证建筑地质构成与施工相符合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规范的水文地质勘察工作能够为工程地质勘察提供可靠的前提和基础,并在实际勘察过程中,强化勘察人员对水文地质勘察重要性的认知,通过水文地质勘察来保证建筑地质构成与施工保持高度一致,从而推进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有序开展。在水文地质勘察特殊性因素的作用下,在实际勘察工作中应当委派专业的地质勘察单位来完成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并强化实际勘察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在短时间内发现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并积极调整,以准确判断力学指标,从整体上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篇7

关键词:现场勘察原始数据采集 土工试验 岩土工程 见解

地质勘察工程所涉及的岩土参数对于工程建筑的基础设计而言,其安全性,经济性及可行性具有相当重要的指导及参考价值。但是由于各类客观原因的制约,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的过程总会存在一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常常会导致岩土工程勘察所得出的各项参数存在着偏差,再加上地质技术人员的个人主观因素更是增大了这种偏差。本文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本人多年实践经验进行逐一的分析归纳,现在整理如下。

1 现场勘察原始数据工作存在的系列问题

地质工程由于其地层工程地质性质的不同,其勘探所需的钻探深度也有所不同。对于所需埋藏较浅的工程,且工程地质性质好的基岩地带,其勘探深度可以相对浅一些;而对于工程地质性质较差的松散地层区域,为了保证其勘探精度则需要将勘探的深度远远高于前者,而越深的勘探深度则对被勘探的地层地质状况的了解程度就要越清晰,这样才能提高地质勘探的工作效率及勘察精度。而对于在勘探过程中遇到较为复杂的地基情况时,在进行具体勘探测量时就需要严格按照行业技术标准及国家相关规范进行勘探,同时实际操作时也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勘探点的分布,不应死板地拘泥于原计划方案的参数,这样才不会在不明现场工程地质情况的前提下匆忙施工,为工程埋下不必要的安全隐患。

然而对于室内资料收集整理中非常关键的野外地层划分,由于工程施工方式普通采用多钻机平行作业,要求参与的技术人员数量较多,实施工程作业的各个勘探小组彼此间常常缺乏沟通,各个小组各自为战,形成的勘察资料也是五花八门,为以后的资料汇总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麻烦。要解决此类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将所有技术人员集中到同一个工作面,集中所有力量突破攻坚每一个工程难点,然后统一对勘探资料进行编录整理,制定统一的编写规范,这样即保证了工程勘探质量,又为以后的数据提供了较为规范的原始数据,这将极大提高工作效率。

而对于勘探工作中比较重要的原位测试,在实施勘察过程中由于行业内的一些不良习气,经常会出现一些忽视行业规范,规则的简便方法出现。

譬如在进行静力触探时,必要得按照规程进行调零,而有的时候就会出现图省事,直接延用以前数据而不顾及实际勘探深度,这样就会造成勘探数据失真,另外气温对于勘探数据的影响同样不可以小视,尤其是在昼夜温差较大的时候这种失真情况更为严重。而标准贯入试验也要注意对杆长和勘探孔深度的校正,在勘探孔底有残留时,就会造成标贯器无法完全到达勘探孔底部,这样所获得的勘探数据就会失真。

地下水位的测量同样是地质勘探的重要内容,而地下水位的测量必须得以最后一个钻孔二十四小时之后的测量数据为准,在很多的时候为了节省时间,常常等不到规定时间就采集数据,得出的数据就很难确保其数度。

因此在测量地下水位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行业技术标准在实施,规范操作程序,严格执行各项要求,以求数据的精准。

2 土工试验中存在的系列问题

在进行粉土划分时,由于粉土颗分试验比较复杂,常常会造成在实际区分时划定粉土不全面,不准确的现象,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按照相关规定将粉土承载力特征值深宽修正按照最新的规范来进行粘粒含量数值计算,再根据计算结果对粉土进行精确的划分,以保证划分结果的准确性。

在进行直剪试验时,由于受力条件通常很复杂,且排水条件很难掌握,用原来的实施方法得出的土强度指标值的可信度就会大打折扣,要解决好这一个问题,比较好的方法就是进行一定数量的三轴试验,这样就可以在不过度增加成本的前提下,保证数据的可信度。

3 岩土工程分析过程中存在的系列问题

在对高层建筑物的地基进行均匀性分析评价时,目前经常用到的是技术规程只有评价参考值,而没有统一制定出相应的评价方法,行业内当前采用的评价方法由于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支撑,而不能成为可靠的评价方法,因此在进行实际评价时,承建部门在根据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参照标准的规范进行合理的计算,再予以评价,这样得出的结果才会保证其可信度。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进行岩土工程地质勘探时必须要注意三大要素,即现场勘探资料收集,土工试验以及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在实际操作时,需要严格按照国家行业内的相关规范及标准执行所有操作,同时对于参与到工程的技术人员,也要完善其技术质量监督体系,在强调技术人员的职业素质的同时,要求他们严格按照规程规定执行,杜绝偷工减料的情况,将技术人员的主观性失误降到最低,以确保整个岩土工程勘探报告的数据准确,内容规范。

参考文献:

[1]盛树馨,吴连荣.土工试验方法标准[M].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

[2]张矿成.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张永钧,王吉望.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篇8

岩土工程近年来已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因为它直接影响着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众所周知,通常地质灾害造成的后果是无可预期,非常严重的。本文从岩土工程的概念论起,分析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需要防治的问题,并给出具体的防治措施,供有关人士参考查阅。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问题措施

近年来,地质灾害不断爆发,危害范围也在逐渐扩大,这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地下岩土工程的变化而造成的。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也成为了各国关注的焦点。作为全世界面积比较广大,气候条件等变化比较明显的国家,我国的地质灾害防治问题更是迫在眉睫。从2008年至今,中国因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已经可以用不计其数来形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恶性循环呢?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对岩土工程认识不够造成的。所以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一定要更加深入的探讨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问题,并在实践中逐渐摸索,总结出一套适合中国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将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一、岩土工程特点及与地质灾害的联系

岩土工程作为土木工程的一个分支,近年来广受人们关注。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国的地质工程学就开始了对岩土工程的研究。总的来讲,岩土工程的探究对于地质灾害的防治有着指导性的作用。因为像泥石流,崩塌等大部分常见的地质灾害都是由地下岩体的变形,变质而引起的。

从概念上来讲,岩土工程是以求解岩体与土体工程问题,包括地基与基础、边坡和地下工程等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所以它具有涉及面广,影响面大等特点。当然,地质灾害的爆发不仅受到岩体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的影响,不过不可否认,岩土工程的稳定确实是造成地质灾害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要预防地质灾害,就必须要知道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类型,然后通过对岩体等的研究得出起防治措施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二、浅析我国地质灾害的特征及类型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而且地理位置独特,所以我国的地质构造相对其他国家较复杂。在当今这个地球环境多变的世界,加上我国人口众多,本身对地质环境影响因素较多,而且经济相对落后,承载能力较弱,所以我国地质灾害最大的特点就是发生率较高,影响范围较广,强度较高,损失较严重。可以说,地质灾害,已严重影响我国人民的精神和物质生活。

当然,针对此状况,国家也进行了很多的数据分析,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的地质灾害主要包含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陷,地面沉降及地裂,发展十分严重。其中滑坡,泥石流,崩塌的分布甚至已占据整个国土面积的百分之五十,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值得一提的是,西南,西北地区的地质灾害相对更为严重,应该受到有关部门的急切重视。

关于地质灾害的类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首先是由于自然界的变化造成岩土变质等问题而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属于自然地质灾害,这类地质灾害往往无法人为直接控制;另一方面,由于人为因素,像是乱砍滥伐等破坏生态环境,日积月累导致泥石流等现象的发生,属于人为地质灾害的范畴,是人为可以控制的。要说明的是,我国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地质灾害的主要成因是人为因素,可见要防治地质灾害也应该从人们自身做起才行。由此,我们也得到了比较详细的地质灾害类型:

(一)滑坡

滑坡可以说是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最基本得表现形式,它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一般在暴雨多发区或是江、河、湖等地或是地形相差较大的峡谷,及山谷铁路公路等地区,发生滑坡的可能性极大,还有一些易滑岩土分布区都是滑坡的发生地带。引发滑坡的因素首先应归咎为地震,这也是为什么汶川地震后滑坡非常严重的原因。其次像降雪,地表水的侵泡都是滑坡产生的根源之一,还有就是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冲刷,堆填加载,乱砍乱伐等都是滑坡发生的诱因所在。

(二)崩塌

崩塌是第二类常见的岩土工程地质灾害,它是指陡坡上被直立裂缝分割的岩土体,因根部空虚,折断压碎或局部移滑,失去稳定,突然脱离母体向下倾倒、翻滚,堆积在坡脚的地质现象。经过多年的研究,我们总结起来,其实产生崩塌原因主要是人为因素,像是过渡开采矿产资源,由于道路工程建设不得不开挖边坡,还有就是书库蓄水不至于渠道的过渡渗漏,堆渣填土及强烈的震动等,都是引发崩塌的主要原因,这点应该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

(三)泥石流

泥石流也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它是由于降水(暴雨、冰川、积雪融化水)产生在沟谷或山坡上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和巨砾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是高浓度的固体和液体的混合颗粒流。引发泥石流的诱因跟崩塌类似,以人为因素为主,主要是不合理开挖,弃土弃渣,乱砍滥伐造成的。

(四)地面变形

一般来讲,地面沉降、地面塌陷与地裂缝都属于地面形变的范畴,造成这些地质灾害的因素也大致相同,尤以地面塌陷最为突出。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动力地质现象。造成它的原因主要是不合理的开采地下矿产资源,这是造成塌陷的主要原因,另外由于岩溶活动或是抽取大量的地下水也是造成地面塌陷的主要成因。当然,地面塌陷必然一起地面沉降,严重事导致地裂,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五)人为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综述

虽然上述以提及人为因素对于地质灾害的影响,但是不详细。笔者在此进一步强调人为因素对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重要影响,忘大家予以重视。

大家都知道,人为因素可以加快泥石流,崩塌等现象的发生,但是对于影响状况,很多人都不是很明确。其实对于一般人工诱发的地质灾害的特点,通常我们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来讨论:

首先,人为地质灾害的诱发速度惊人。在自然地质演化及气候变化过程中, 岩体由相对稳定至不稳定的变化,经历长时间过程。而人工因素诱发下,就大大地缩短了自然演化时间,加速岩土体的岩性变化,而导致突变灾难的发生并造成更大的损失。

其次是诱发灾害面广。自然地质灾害的发生,除了特大灾害之外,一般其危害性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人工因素诱发下,其危害性就具有更大的影响面。

最后是灾害损失巨大,除了地震之外,人工诱发的地质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是严重的。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 人工诱发地质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仍会不断增加。

所以说,我们有必要采取各方面的措施来对岩土工程地质危害加以防治,我们不能只看到问题的严重性,只有在其情况下做出相应的行动才是最重要的。

三、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以上我们已经总结了各方面的地质灾害类型,对于地质灾害的严重性笔者人为大家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深入的认识,以下是一些关于这些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望可以解决掉一些相关问题。

(一)工程防治措施

工程防治措施是防治地质灾害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防治措施的适用条件及方式:大多数房后切坡造成的小型土质滑坡,选用滑坡后缘地表排水、前缘支挡或削方减载护坡等工程措施较为适应:对于中型以上滑坡,应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资料选择工程防治措施。

(二)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措施是指植树造林,种草护坡及合理耕牧。它具有应用范围广、投资省,能促进生态平衡,改善自然环境条件,防治作用持续时间长的特点,需较长时间才能发挥其效益。 根据调查区地质灾害特点和自然经济条件,泥石流区,地面塌陷区及水土流失区应采取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防治措施,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和经济损失。

(三)避让措施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分两方面讨论,一方面是雨天避让措施。对灾害隐患点和变形斜坡,采取雨天临时避让措施,各镇在防灾预案的基础上编制安全转移预案,雨天对受威胁户做转移地点安排。应根据就近原则、转移地不受地质灾害或其它灾害威胁的原则进行操作。另一方面指搬迁避让措施。对一些危险性大、危害性严重的地质灾害,防治费用超过搬迁费用或再建房仍然受地质灾害威胁的,采用搬迁避让措施。调查区需搬迁避让或已搬迁的灾点。

(四)教育措施

这一点虽然经常被人们忘掉,但是却是很重要的。我们应该较强教育措施,让大家都是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将有可能导致各种地质灾害的发生。我们应该通过各种教育活动让人们深切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让人们知道什么样的行为可能导致地质环境恶化,什么样的行动对于地质灾害的发生有预防作用。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