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计算机学习论文8篇

时间:2023-03-21 17:07:4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计算机学习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计算机学习论文

篇1

1.1影响认知结构的根本因素是计算思维

学习迁移的目标是处理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计算思维强调的是问题模型化的能力,将问题逐步分解抽象成计算机能够自动处理的能力。计算思维是信息时代人们学习的基本素质,是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问题的客观思维模式。人们运用计算机来解决问题是对人类活动过程的抽象模拟。人类往往是先提出问题、明确问题,然后提出假设、检验假设。而计算机解决问题则是从具体的问题抽象出一个适当的数学模型,设计算法,然后编码执行,验证结果。计算思维能力要求学生具有层次抽象的能力以及层次细化的能力,这决定着学生在信息领域发展的空间和深入的程度。

1.2计算机硬件学习过程的

3个阶段计算机是由硬件、软件系统构成的复杂数字系统。硬件教学的目标在于数字系统的设计。EDA(elec-tronicdesignautomation,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将传统的手工布线式电子电路设计方式改为计算机自动地完成。设计者完全从系统布局、器件连接布线、调试与仿真等工作中解放出来,工作重心集中在设计上,即从系统分析、算法、协议等开始利用设计数字系统,具有可以通过软件编程对硬件结构和工作方式进行重构特点的可编程逻辑器件,使得硬件的设计就像软件设计一样便捷。在虚拟仿真实验环境中,如果没有器件管脚、信号、布线、电路图等基本概念就直接面对EDA设计数字系统,也会由于理论与实践的跨度太大而无从下手,难以应付,根本谈不到理论的应用,更谈不到对学科的认知。依据教育部计算机教指委制定的专业指导规范,IEEE-CS及ACM指导计划,硬件课程设置包括“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计算机组成”、“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接口技术”、“计算机维护”、“计算机体系结构”。要求结合数字电路的发展史,遵从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原则,将3个学期要求的能力培养目标按抽象化程度分成3个阶段实现,依次是:要求学生掌握数字系统的电路原理图设计;利用可编程逻辑器件软件化设计;利用集成芯片实现设备扩展。这3个阶段分别对应数字系统设计的3种方法,虽各有特点但互不冲突,原理图非常直观,便于学生建立硬件系统的感官认识和体系模型,有利于组件式软件技术开发的转型。

2基于学习迁移的计算机硬件教学改革

计算机硬件教学要求学生利用软件技术设计出能运行自己系统的计算机。这个任务要求学生自主完成,通过学习迁移,激发学生的潜能。学生自主完成学习的迁移,需要对计算机硬件教学进行改革

2.1以学生“计算思维”为核心的教学体系构建

计算思维强调的是计算模型的抽象以及计算过程的自动化,因此,硬件的“计算思维”也就体现在问题求解的部件及计算模型建立和自动处理序列的实现。这种能力的迁移离不开科学的教学体系支持,离不开教学过程诸要素,也离不开知识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效果评价的有机结合。第一,授课前,细化课程间的教学脉络,抽象出技术应用模型、问题求解可计算性模型和规范化的方法论,突出教学层次性,修订了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第二,授课中,规范课堂教学中选用的例子,将抽取的数字系统设计与分析的方法融入每一个实例,有意地训练学生硬件级进行问题描述、设计算法、评价结果的能力。实验教学中,开发实验素材采取验证性与设计性实验并举的教学模式。验证性实验引导学生掌握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熟悉开发工具;设计性实验以项目驱动模式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文献,自己设计选题,写出设计方案,编写具体代码,自己调试并解释运行结果。第三,考核中,实验与综合题目相结合,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

2.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的改革

以学习迁移理论为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积极主动、自我迁移的过程。在教师的教授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积极参与知识传授的过程和学习迁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点,进行正确的迁移。

2.3注重实践教学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是把学习的知识、技能迁移到新的情境中解决问题,计算机硬件课程要求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理论、技能迁移到实际系统的研发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以数字逻辑课程设计为例,首先,选取的题目全部来自现实生活,如多功能计算器、交通灯控制器、空调控制器、洗衣机控制器、自动售货机、电梯控制器等。其次,明确要求底层用硬件描述语言实现,顶层采用原理图实现。第三,指导教师督促学生按照软件工程的思想规范化地开展工作,从需求分析、功能模块划分开始明确任务、解决步骤、部件设计、原理图设计和成果验收。最后,学生撰写实验报告。

2.4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学生学习效果一方面来自实验的成功,另一方面来自教师客观、积极、肯定的评价。鼓励学生去挖掘自身的潜力、克服学习的困难是教学的首要基本点。科学的评价机制在客观评价学生能力的同时应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中,采取理论考试、实验报告、科技作品等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评价策略,同时融入形成性评价并及时反馈给学生,通过学习态势的感知进行学习调整。

2.5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第二课堂

第一课堂是基础知识的积累,第二课堂是基础知识的拓展与运用。计算机硬件的学习应当把课堂知识迁移到各种技能竞赛、作品设计等活动中,依托第二课堂的活动,为学生的技能展示提供一个平台,学以致用,用以创新。只有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才能达到学习迁移的目的。

3结束语

篇2

在计算机教学中,为了有效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根据学习任务来提出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充分运用起来,积极主动地思考,快速有效地完成教师安排的学习任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所遇到的困难及时的提出来,并给予适当的指导,让学生通过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各种难题,这样便可以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激发出来。例如,教师在讲解《Excel表格的制作》这一课程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制作一份全班同学的期中考试成绩表,提出这一学习任务之后,教师应该先让学生自己主动探索制作方法,将学生的主动性充分激发出来,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对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寻求各种途径解决问题,完成这一学习任务,最后教师再讲解制作的方式,使学生的获得更加有效地解决途径。在完成这一学习任务时,学生必然会遇到还没有学习的知识点,如函数的应用,这便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教师必须予以解决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大大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2教师和学生针对学习任务展开讨论

学生在通过自主学习来完成教师所提出的学习任务过程中,教师可以合理适当的引导学生针对学习任务进行积极地讨论,引导学生相互交流与合作,积极分享各自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同时,引导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积极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针对其他同学提出的解决方法给出自己的见解,使学生在相互探讨交流中能够学会思考,善于将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分享给大家,促进大家共同成长。

例如,在《POWERPOINT的制作动态效果》这一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设计一个半命名的题目。如“我最喜欢的xx”,然后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确定具体的任务题目,再通过PPT制作出来。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各自发现的切换技术或者遇到的问题。通过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计算机能力较高的学生便可以帮助和指导其他的学生,这样一来,学生之间可以充分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身的不足之处,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3结语

篇3

在进行中职计算机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不同,其计算机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这样也为开展众多教学活动带来难度。中职学生与高中生相比,其不论是综合能力还是学习能力都不能与之相比,所以老师在布置任务后,学习能力较高的学生就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布置的任务,而学习能力不高的学生则需要较长的时间甚至是没有办法完成任务,如果一起开展活动就会造成先完成任务的学生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无事可做,这样对充分利用时间是不利的,不能够达到更高的教学效果。不少老师在布置任务的时候还会带有个人情感,这样更不利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所以进行分组协作式学习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难题,作为新型教学方式更是受到广大好评。

2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2.1先对学生进行分组

分组协作式学习这种教学方式的关键就是进行分组,所以老师在进行教学分组之前要对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特点以及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充分了解,这样才能尽量保持分组时学生的水平在一个基本线上,保持平衡。或者老师也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获得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能力,之后综合各方面的学习能力将学习能力强的与学习能力弱的各分为一组。不过在分组的时候还要考虑学生的性格以及性别,这样综合下来进行分组就能够得到较好的分组结果,各方面都考虑全面了。

2.2想要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就要放手让学生去操作,这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参与感,逐渐培养出学生的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

老师可以尽量放手让学生操作,让学生多一些亲自操作的机会,这样学生才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到自己的主体地位,锻炼出学生更高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了确保每一组学生学习的过程,老师要常常巡视,对不同的学生做出不同的指导,特别是对学习能力不高的学生,老师最好要花更多的时间进行讲解,辅导学习。当学生完成分组协作式学习之后,发现还存在一些学习问题或者不理解的地方,那么这个时候老师就要针对这些问题对所有的学生进行讲解,这样就能够获得双倍效果。在进行分组学习中,如果发现一些学生学习不积极或者怠慢,或者成绩出现明显下降时,老师可以通过取消学生职务的方式来刺激学生的学习动力。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可以不定期地组织小组间的比赛,对成绩提高十分大或者获得优异成绩的小组和个人,老师要大大地表扬他们,让他们获得满足感,而对分组学习过程中懂得创新或者勇敢操作的学舌根,老师要给予肯定,而不是责怪,对成绩较差的小组,老师不能够忽视,更要适当的进行鼓励,让他们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得到提高,或者更优异的成绩。

2.3按照教学内容布置教学任务,这样才能够让分组协作式学习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获得更高的推行老师不仅要布置教学任务,更要在布置任务之前对整个学期的教学内容都有一个较详细的分析,这样再结合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布置任务,才能够体现出分组协作式教学的价值与作用。在学习过程中还要对都无法完成的任务或者问题进行讲解,这个时候讲解的内容才能够更深入到学生的心中,掌握的知识更牢固。老师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刺激学生的好胜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效率。

3结论

篇4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边远地区中职生对计算机接触的少,多数学生喜欢用计算机玩游戏、听音乐、看电影,而对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不感兴趣。因此,课任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探求计算机知识的兴趣。

1.注重导入,激发学生的直接学习兴趣

好的情景导入既可调动起学生的直接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教师应当注重导入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导入环节的激趣作用,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教学活动。如:在进行word字处理软件的教学时,我首先把一张做的非常漂亮的校报拿给学生们看,当学生们听说自己也要学习制作这样的小报时,显得非常高兴,求知欲被激发起来,此时教师就可以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了。

2.注重学习成果的激励作用,提高学生的间接学习兴趣

通过学习成果的及时反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间接学习兴趣,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教师通过网络广播教学演示功能,多多展示学生的作业,及时给予点评指导,鼓励先进,鞭策后进。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进度与练习层次,同时突出学习的趣味性,开展学习竞赛以利于学生自我激励意识的养成。如组织班内电脑实训比赛,通过比赛给予电脑第一高手,第二高手,第三高手等称号;如让学生利用office办公软件为学校设计宣传单等等。不论结果如何,对学生学习的激励作用是立竿见影的,常常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3.注重个别辅导,循循善诱地帮助学生保持学习兴趣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便是学生动手操作量大,教师对学生的个别性辅导量也大,常常需要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耐心帮助学生克服困难,纠正错误。如果教师放任学生自己练习而疏于辅导,有不少学生尤其是学习能力及自觉性差的学生,会越学越无兴趣,越练越觉得“没意思”,最后变得疲塌厌学。

4.寓教于益智游戏中进一步保护兴趣

中职生好奇心及好动性强。教师如能适当采用一些益智游戏穿插于教学中,不仅可以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展知识面,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比如,刚学习打字时多数学生是初次接触,动作笨拙、极不灵活。这时,教师可以抽出部分时间让学生利用金山打字通小游戏练习打字操作,边玩边练,寓教于乐,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

二、打造良好的课堂秩序

由于中职学生普遍自律性较差,尤其是计算机课大多都在微机室教学。因此,在教学组织方面尤其需要有其独特的方法。首先要做到教材熟悉,因人施教。这样才能在讲课时做到游刃有余,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才能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练习与讨论。其次要以制度约束学生,不能让学生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要让学生知道无视课堂规则的后果,教师在已定课堂规则的指导下,监控学生的行为,对不符合规则的行为要及时处理,把不良影响降到最低程度。这样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后的教学活动才能事半功倍。第三要以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诚恳对待,使学生服你、喜欢你上的课。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间才能更好地相互配合,形成教学相彰的良性循环,教学效果自然就提高了。

三、灵活采用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从中职生的实际出发,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

1.鼓励赞扬—在赏识中学习

边远地区中职学生大多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缺乏自信心。在课堂上教师不应吝啬表扬,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个自主平等的气氛,适时引导学生畅所欲言。使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学会比较,学会思考。教师一旦发现学生有创新思想和作品,应该及时予以肯定或表扬,鼓励进步,促使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发挥自己的潜能,树立自尊和自信以积极健康的自我观念推动认识活动的改善。

2.任务驱动—在做中学

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形成以学促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让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具体任务相结合,使学生拥有了学习的主动权。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把要讲的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分成若干层次,将其设置为“任务”分散在不同阶段,让学生边学边做,在做中学。

3.分组活动—在协作中学习

篇5

(1)开放性。互联网能够把学校与整个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可以随时给学习者提供一个开放、互动的学习环境,打破了原有学习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2)共享性。目前,网络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资源信息宝库,学习者可在同一时间利用搜索引擎方便快捷地查找所需资料,将所需的资料进行筛选、重组、加工与整合,最后完成新知识的构建。

(3)知识表现生动化。网络教学为学习者提供图、文、声、像并茂、动画与视频并存的多样化媒体学习方式,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兴趣。

(4)自主性。自主学习是网络环境中学习的主要手段,学习者能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并通过网络与其外界进行互动学习。

(5)交互性。虚拟的网络学习环境能够给学习者提供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教师之间进行交互的有利平台,他们可以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2计算机网络的自主-互助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网络学习环境下的学习策略多种多样,计算机网络的自主-互助学习策略基本能适合网络学习者的学习实际,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完善。

2.1计算机教学软件上的研发相对滞后

计算机网络教学的重中之重就是对其教学软件的研发,推动教育发展的前提就是研发便捷和丰富教学软件。目前,我国在计算机教学软件研发上处于落后位置,其具体表现在教学软件的单一性、软件推陈出新速度缓慢、部分软件功能不够完善等,这种状态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制约着素质教育快速发展。因此,国家必须重视教学软件的开发与应用,积极鼓励和支持教育软件的研发。

2.2学习者自治能力较弱,自我约束能力不强

学生的自我探索、发现以及自主学习能力都比较弱,不能对自身进行约束,大部分的学生接受传统的教学方式认为只要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将书本上的所学知识理解透彻就足够了,不会主动地去学习网络上的知识,也没有根据自身所需制订学习计划;同时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平时上网的时候经常浏览一些与课堂内容无关的网页,玩网络游戏或者聊天的学生比比皆是。

2.3不能充分利用网上学术资源

互联网中的资源极其丰富,并且每时每刻都在以惊人的速度在递增,学习者若想从海量信息中迅速、精确地找到其所需的学习资源是非常不容易的,这种现象导致了许多学习者在网上盲目地寻求资源过程中,浪费大量的时间。更有甚者,部分学生没有熟练掌握计算机搜索引擎的使用方式,从而导致学习者对网上学术资源信息的获取以及使用、加工和处理都比较困难。结果导致部分学习者盲目地在网上乱转,既浪费大量的学习时间,又不能完成制定的学习目标。

2.4教师过多干涉学生的自主学习

长期接受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学习者,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若是学生在进行网络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进行了较多的干涉,就容易导致学生养成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学生一味地接受教师的教,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忽略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不能主动地制定自己的学习进展计划。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出现“不同的声音”,当学生对某个问题有自己独特的看法的时候,教师不应该草率否决学生的问题而扼杀学生的想法,而是应积极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和看法,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敢于反驳同学与老师的错误。

3计算机网络中自主-互助学习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3.1提高学生的自治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如何提高计算机网络中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自治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是教师和家长都值得考虑的问题,也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首先,学生应该给予计算机网络中自主-互助学习足够的重视,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在网络学习中的积极性,鼓励每一个学生制定适合于自身情况的学习目标并且为此目标努力地去寻求自己所需的知识,合理、有效地使用网络资源,克服学习困难。其次,可以构建教师监测系统,能够直观地使教师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及时调整学生错误的学习策略,使其更好地实现自主学习。

3.2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上学术资源

教师一面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网络学习的重要性的意识,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专业化网络学习方法的指导,从而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与使用网络学习资源,让学生掌握获取网络资源与信息的便捷手段,以及如何正确选择和合理利用搜索到的资料。教师需要教会学生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包括确保学生正确使用搜索引擎、论坛的交流、使用邮箱的联系等。若是教师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些自身难以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时,应给予积极的引导与帮助,及时帮助学生调整学习方式,更好地实现计算机网络中自主-互助学习。

3.3避免教师过多地干涉学生的自主-互助学习

教师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切实地融入计算机网络中自主-互助学习当中,培养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和踊跃的探索的精神,使学生能够主动地进行思考,从而激发每个学生对计算机网络中自主-互助学习的热情。

4结语

篇6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根本上转变学生被动消极的地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更新,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如何进行自我学习,如何提升自己的计算机实际技能。首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授课过程中,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比如在讲解”IP网络”设置章节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操作,通过主动探究来获取知识,让学生通过动口、动脑、动手获取新的知识,进而体验到主动学习的乐趣;其次,创设问题情景。情景教学方法是提升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之一,计算机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引入情景教学方法,例如在C语言的学习中,老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景:世界杯比赛开球都是用抛硬币的方式进行,那么我如何培养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辛伟萍乌兰浩特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137400们可以通过随机函数来模拟抛硬币,进而引入程序的设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再次,要创新学生学习理念。要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法,切忌跟在教师后边,应该学会主动获取知识,获得真知,进而提升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

2加强实践课程的教学比重

随着社会对中职院校毕业生要求的逐步提升,计算机专业课程作为一项实际操作能力强的课程,必须与时俱进,克服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摒弃传统单纯理论教授的教学理念,加大实践课程的教学比重。例如,在学习计算机编程章节的时候,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代码,传统的理论讲授很难达到目的,这个时候必须引入实践教学,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们在实际操作中认识代码、掌握代码并利用代码。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一旦某个学生在编程过程中出现错误,就是立即得到信息的反馈,学生就能够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解决之。通过实践操作不仅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发挥更广阔的空间。在新形势下,要想更好地发挥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要引入“课题研究”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3给予学生充足的自由空间

在计算机教学中,就是告诉我们要给学生预留更多的自由空间,让学生们自由去思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中职学院在入学之前,自主学习的空间较为狭窄,他们为了中考而“随大流”,没有自己多余的时间。然而,到了职业院校,为了能够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必须改变这种传统办法。对于中职院校学生来说,自由空间指的就是思维、想象的控件。中职阶段的学习正是步入社会的关键阶段,一方面计算机认可教师老师可以安排学生去校外的一些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参加实践活动,能够提早融入到社会中去,学生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自由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完成一些自主学习任务,另一方面学生应该积极的去创设属于自己的空间,不断去自我奋进,提高自我学习能力,进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和时间水平,为提早步入社会奠定重要的基础。

4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尤为重要。枯燥无味的教学氛围不仅会影响教学的整体进程,同时也会阻碍学生自主能力的提升。例如:面临计算机接口章节的枯燥内容时,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来,课堂氛围十分尴尬。首先,形成有序的师生互动。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给与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实践操作,并随时对学生的操作情况进行点评、指导和讲解,学生也可以随时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和看法,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分为;其次,要引入分组教学法。任课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标准把班级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针对某个章节的学习内容进行分组讨论和竞赛,这样就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再次,同学时间要相互配合,相互帮助。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小组竞赛或研讨,共同解决难题,让们在合作沟通中分享成功的喜悦,进而体验自主学习的应有价值,进而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篇7

1.1网络合作学习的学习资源十分丰富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网络上的学习资源就如浩瀚的海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学习者只要具备基本的阅读能力和搜索能力,就可以随时从网上获取想要的知识,学习资源是十分丰富的。

1.2网络合作学习小组成本低与普通的合作学习相比,网络合作学习节约了时间成本、查阅成本和交流成本。但同时,网络合作学习防止重复记录,大大缩短查阅的时间,减少重复工作,效率是极高的。

2.基于网络合作学习的计算机专业教学的过程

2.1教学准备阶段基于网络合作学习而进行的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必须经过事前的准备阶段,为学习的过程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这一阶段的准备情况直接影响着最终的学习效果。在准备阶段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合理的划分小组。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将学生分为不同规模的小组,并对小组内的成员进行角色的分配,激发小组成员的责任意识;第二,确定明确的目标。一个明确的目标是网络学习小组成员努力的方向,将小组内的成员凝聚在一起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进。第三,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骨干成员。骨干成员必定是对计算机相当熟悉,能够灵活使用各类学习工具的成员,培养骨干成员就是为小组内的其他成员确立学习的榜样,激励其他成员更加努力的进行学习,并且骨干成员能够对小组内的企业成员进行帮助,双方共同进步。

2.2教学实施阶段教学实施阶段是网络合作学习最主要的阶段,是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过程。只有教学实施阶段的各项工作都做到位,才能够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首先进行学习方案的实施。小组成员按照教师事先的学习目标利用固定的通讯工具以及网络平台进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小组骨干成员要伸出援助之手,热心帮助小组内的其他成员,共同进步。其次在网络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实施双向监督。既包括教师自上而下对学生进行监督,也包括学生自下而上对教师进行监督。最后是进行学习成果的。对于小组全体成员共同努力而形成的成果,在全体成员同意的前提下进行。

2.3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与存档学习目标完成之后,小组内部成员之间进行自评,对本次学习任务完成的过程进行反思。反思之后由小组代表进行总结并,再由教师进行最后的综合评价。在此过程中发挥网络平台及时、公正、客观的优势,提升评价与反思的效果。如果没有评价与反思的过程,那么网络合作学习极有可能流于形式,甚至是半途而废。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评价与反思的过程。然后,对反思的结果进行整理存档并逐级上交,这既是对小组成员的评价,也是对教师指导工作的鉴定与考核。

2.4教学延伸阶段基于网络合作学习的计算机专业教学课程到此并没有结束,教师还需要根据每个小组的实际情况布置课后作业。这份课后作业既要包括对本次学习进行巩固的部分,也要包括对下一个学习任务进行预习的内容,还要对兴趣性、拓展性的内容进行综合学习。虽说教学延伸阶段也就是课外作业完成阶段,是在课堂外进行学习的阶段,但是对其的监控与管理决不可擅自放松。

3.结语

篇8

关键词:PBL,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探究

 

0引言

随着学习的社会属性越来越成为一种共识,协作学习越来越受到普遍重视;计算机技术的介入促成了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的诞生和迅速发展[1]。CSCL研究领域主要关注的是共同活动情境中的意义以及意义建构的实践,同时也包括诸如以问题情境设计为中介的小组讨论学习方式。CSCL的研究趋向更加关注过程而不是结果,其研究方法更加注重描述性而非实验性[2]。因此,CSCL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实现意义建构。基于问题的学习是协作学习的一个典型范例,也能够更加容易的实现学习者学习中意义的建构。

1 概述

1.1基于问题的学习

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是一种教学方法,指学生利用知识和技能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建构经验的目的。这种学习方式是由问题激发产生的,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协作解决真实性问题,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人际交往的技能,并提高自己自主学习的能力[3]。

1.2 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

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CSCL)简单讲,就是把协作学习同计算机结合在一起,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来辅导、支持和优化协作学习[4]。作为一个新兴的领域,人们对于CSCL含义的理解各不相同,其中美国学者考希曼的观点代表了CSCL研究的主流。

2002年,考希曼在CSCL2002大会主题报告中提出了CSCL的定义:“CSCL这门学科着重研究在共同生活环境中的意义和意义缔造的实践,以及设计的人工制品被这些实践活动应用为中介的方式”。这个定义表明教育学论文,协作意义建构以及工具制品如何中介或影响该过程的方式成为CSCL研究的主要问题。[5]因此,我们应该更加注重CSCL中小组协作学习的过程以及建构意义的研究。而PBL理念为CSCL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在问题情境中,通过观察学生小组协作探究问题的过程,能使我们更加容易的分析学习者意义的建构以及人工制品作为中介对这种意义建构的影响。

2 PBL理念下CSCL模型构建

PBL理念下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就是在网络环境中,把学习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成立的在线小组,利用学习平台提供的资源门户,搜集并整合学习资源,在此基础上通过学习平台提供的各种通讯方式,来进行交流并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或学习方式。

对于其模型的构建,有利于CSCL系统开发的问题定义和需求分析阶段的开展;有助于将CSCL相关理论的抽象概念抛锚于具体的CSCL实践之中,加深我们对于理论的理解;同时在具体的工作、学习实践中,借助模型作为支架,可以帮助我们在繁杂的现实世界之中,分析现有的CSCL系统,把握其本质。[6]因此,我们可以把模型看作是联系CSCL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在探究PBL理念下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这种教学或学习方式的时候,我们先对其模型进行构建。

由图1我们可以看出,该CSCL模型主要功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成立在线小组

在线小组的成立由创设的问题情境引发,学习平台的管理员学习的任务,并根据任务的性质和难度,对学习的参与者提出相应的特征、能力和数量的要求,构建一个学习任务申请的系统,使学习参与者能够按照学习任务提出的要求进行任务的申请,最后通过对学习者特征和教师对任务的管理能力的分析,成立解决问题的最佳在线学习小组。

(2)整合信息资源

平台学习资源指的是一种学习资源的门户,它将各地教育信息资源库、专题学习网站、学科网站群、虚拟教研中心等整合于旗下,将各地区的教育资源描述信息集中起来,资源则分布在各地存储教育学论文,在各地资源库内容更新的同时,同步更新资源中心的索引目录、目录索引中心以及各地市的资源库系统[7]。通过平台学习资源门户,学习者可以快捷的、全面的获取问题解决的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学习者要对搜集到的学习资料进行整合,形成相对系统的、有条理的学习资源。

(3)提供交流平台

学习平台提供的交流方式在学习者协作探究问题时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学习者可以用系统提供的同步通信(网络视频广播、网络聊天室和视频会议)和异步通信(E-mail、BBS、博客和新闻组)等方式进行交流。由于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是通过网络来进行合作交流的,它具有人际沟通方式的虚拟化,因此它对学习者交际技能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两个点:一方面,对学习者的言语技能要求较高。由于在网络上人际沟通的虚拟化,而不是面对面的进行交流,这就要求参与者要掌握在交流时如何使用文字简练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提问、如何使交流继续进行下去的高超的言语交际能力;另一方面,要求学习者具有一定的IT技能。如使用公告栏、聊天室、E-mail、数据库等技能,只有参与者娴熟地掌握了这些技能才能使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顺利进行下去。[8]

(4)评价协作过程

基于问题情境的CSCL中,计算机技术的使用,使得学生的评价变得更加客观。在CSCL中,可以用BBS、聊天记录等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记录。教师除了可以查阅学生提交的学习成果外,还可以根据这些记录,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每个学生在协作中所起的作用和参与程度。教师还可以通过匿名的聊天、投票等方式,让学生进行互评。对学生参与协作的时间、发表留言和学习成果的多少,可以由计算机自动记录、评分,随时反馈给学生。使用CSCL提供的技术手段,可以对小组和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客观的、合理的评价。[9]

3 PBL理念下CSCL的优点

3.1问题情境的设置更为逼真

网络环境能为学生提供一个逼真的问题情境。一般在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都是教师用比较抽象的语言描述出来的,有时很难引发学生的兴趣。网络环境下的PBL,其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在于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通过文本、多媒体等多种方式去呈现我们的问题,创设一个逼真的,尽可能接近现实生活的问题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还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多渠道去认识该问题,从而对要解决的问题有一个比较深刻的理解,以便于后来的探究和学习。[10]

3.2学习资源的获取更加便捷

传统的合作学习,学习资源的来源,大多来源于书本,不仅信息量较少而且查阅起来非常的困难。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中教育学论文,学习者可以利用网络来寻找资源。然而,当今网络上的资源,可用“浩瀚”两个字来形容,如此之多的且未经梳理的各种资源,会导致真正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湮灭在浩瀚的数据海洋中。平台学习资源门户的建立,可以提供信息量丰富、结构合理、表现形式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使学习者更加便捷的获取学习资源。

3.3评价更注重过程而非结果

CSCL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实现意义建构,这种有意义的建构强调“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而不是仅仅对于学习结果的关注”。相比传统的合作学习,对于学习者学习过程的关注,能够更好的激发其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通过学习过程中相关数据的分析,让学习者充分认识到自我价值在小组中的展现,有利于增强学习者的自信心。另外,评价方式由“结果评价”向“过程评价”的转变,也是教育素质化发展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1]高文等.学习科学的关键词[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社,2009:249-274.

[2]Koschmann,T.Dewey's Contribution to theFoundations of CSCL Research[A].In the Proceedings of Computer Support forCollaborative Learning(CSCL2002)[C]. Boulder,CO., 2002.56-58.

[3]黄荣怀.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77-114.

[4]高文等.学习科学的关键词[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社,2009:249-274.

[5]柴少明,赵建华,李克东.基于活动理论的CSCL协作意义建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7):96.

[6]高文等.学习科学的关键词[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社,2009:249-274.

[7]罗江华.解套形与实——教育资源数字化的价值取向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0.

[8]赵建华.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21.

[9]秦安兰.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与传统合作学习的比较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04(6):29.

[10]高瑞利,孔维宏.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学习[J]. 中国电化教育,2004(8):29.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