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道路勘察设计论文8篇

时间:2023-03-21 17:06:2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道路勘察设计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道路勘察设计论文

篇1

【关键词】山区;高速公路;特点;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U412.36+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要致富,先修路”这个喊了几十年的口号,已经成为人们对经济发展的共同认识。随着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产业重心由沿海向中西部以及边远山区的转移,山区复杂地理条件下高速公路里程呈现增加的趋势,山区高速公路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面临着越来越大的难度。如何采用先进合理的施工技术以及质量控制方法,是保证山区高速公路质量合格以及行车安全的关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面就具体作一下分析。

一、山区高速公路的特点

山区高速公路因其所处的特殊的地理环境,与平原地区的高速公路相比,其面临着不同的地质、地形、水文以及地质灾害等条件,受此影响,山区高速公路在施工过程中,展现着不同的特点。具体表现如下:

(1)山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落差较大,需要填埋和深挖的情况较多,工程量大。

(2)山区高速公路路过地段的地势陡峭,受风化和流水侵蚀作用严重,加上工程施工造成岩体剪应力增加,形成的稳定岩层较少,山体不稳定因素较多,需要大量的护坡、护沟以及完善的给排水工程设施,同时还要营建大面积植被以保持水土。

(3)受山区地形的阻挡等因素的影响,高速公路经常需要蜿蜒曲折,转弯较多,造成公路里程增加。

(4)受山区的地势起伏的影响,需要修建大量的公路桥梁和隧道来减少地形对高速公路的影响,路桥相间的施工形式较多,因此,造成桥梁和隧道的总体长度在公路总里程中的比例较大,并且高空作业的形式较多,不安全因素增大。

(5)由于山区的特殊的施工环境导致交通不便,因此材料和设备的运输成本较大,并且是施工后期的一个棘手问题。

二、山区高速公路施工技术

在山区建设一条既要质量合格,同时又兼有环保生态效益的高标准的高速公路,应该重视和加强地质勘探工作。地质勘察工作贯穿于山区高速公路的设计施工和运营的整个过程,其提供的数据资料是分析和制定施工技术的基础和关键。

1、勘察设计阶段

地质条件是客观存在的自然因素,山区高速公路穿行在自然地质环境中,并且对地质环境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这就需要我们充分认识地质条件,尊重地质条件的实际情况,在设计和施工中充分考虑地质因素,遵循地质原则,尽量减少山区高速公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并且为施工和运营提供良好的条件。

2、贯彻地质选线的原则

制约山区高速公路地质选线的主要因素有地形条件和不良地质现象,经常遇见的不良地质现象如滑坡、泥石、流岩、软弱土、膨胀土、湿陷性黄土、冻土、崩岩、溶岩堆(坡积层)、水害、采空区以及强震区(高地应力)等。在本阶段中,要尽可能详细地收集区域构造地质、工程地质、地震地质、岩石地层、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等方面的资料。一般采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利用遥感卫片和航片提供的资料,编制满足工程需要的工程地质图和地质灾害(不良地质现象)分布图。在图上应该重点标注大的地质构造比如断层等重大的地质灾害病害体,利用这些资料分析区域性地质灾害发生的条件,进行地质灾害的初步评估。结合已经收集到的地质资料,在路线的选线方案设计中,要进行必要的现场勘探和调查 ,反复与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对比,选出工程地质条件最好、地质灾害最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最小的路线,真正贯彻地质选线的原则。除了遵循地质选线的原则的同时,还要尽量减少对山区土地的占用,并且一定程度上照顾沿线的经济点。

3、施工图设计阶段---详查施工地点地质条件

通过初步设计阶段的各种地质勘探工作,已经基本上了解山区高速公路沿线的地质条件,但是还没有达到工程设计施工成熟的条件。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应详细检查施工点地质(桥位、隧道深、路堑高、填路堤、陡坡路堤、支挡、构造物)条件,采用调查、测绘、槽探、坑探、钻探、物探等综合勘察手段查明场地岩土体组成性质、分布以及风化层、不良地质、特殊性岩土等工程地质条件在路线纵横方向的变化。

4、施工阶段

这一阶段应遵循信息化施工、补充勘察、动态设计原则。由于山区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受勘察周期的制约,有些复杂的场地或地形困难场地(陡坡、鱼塘等),在设计阶段难以充分完成或者完成不够仔细、全面,无法查清场地详细工程地质条件,在施工阶段,可以进行补充勘察,如对岩溶发育区或岩性差异大的场地逐桩钻探,对原进场困难场地通过施工便道进场钻探。当然,在施工过程中也难免会发现新的地质问题,遇见这种情况也要补充勘察,应该把施工期间的勘察工作视作设计期间勘察工作的重要补充。所以说,勘查工作应该贯穿于山区高速公的设计和施工的全过程。

三、山区高速公路的质量控制

1、高填路堤的质量控制

控制高填路堤的施工质量主要是确保高路堤的稳定性,影响高路堤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有:路基填料、边坡坡度、地基性质和水文状况,所以在高路堤填筑时采取的主要质量控制措施为:①设计时,应对高路堤进行稳定性验算;②高路堤填筑前仔细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彻底处理下卧层确保地质承载能力;③通过试验检测选择适宜的路基填料;④严格执行路基施工规范,加强对密实度的控制与检测;⑤加强对高路堤的沉降观测与监控;⑥加强高边坡的超前防护。

2、桥梁施工的质量控制

除了传统的质量控制外,对桥梁特别是大型桥梁采取施工控制措施是确保桥梁施工宏观质量的关键措施之一,也是桥梁建设的安全保证。大型桥梁施工控制是一个施工、量测、判别、修正、预报、施工的循环过程,施工控制的最基本要求是确保施工中结构物的安全,其次必须保证结构物的外形和内力状态符合设计要求。影响桥梁施工控制的因素主要有结构参数、施工工艺、施工监测结构分析、计算模型温度变化、材料收缩与徐变施工管理等,所以,必须建立完善有效的控制系统才能达到预期的控制目标。

3、公路隧道的质量控制

根据公路隧道建设的实践,应将隧道开挖及初期支护质量、隧道防排水施工质量、隧道施工监控测量作为主要质量控制目标,公路隧道的质量控制必须重视以下几个关键问题:①严格实施信息化施工,公路长大隧道主要是按新奥法设计和施工,新奥法是一种现代先进的将设计与施工结合在一起的一体化方法,基本特征是采用现场监控量测信息来确认和修正预设计的依据,并对隧道施工方法、断面开挖步骤及顺序初期支护参数等进行合理调整;②加强隧道地质勘察,超前预报水文地质情况。为减少隧道施工的盲目性和事故发生率,保证隧道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应对开挖工作面前方一定距离工程水文地质条件进行验证,及时超前预报,有的放矢地采取应对措施,预报内容是尽可能采取各种手段探明前方可能出现的坍塌、冒顶、涌水、溶洞断层、瓦斯等地质灾害,并分析其对工程施工的影响程度;③安全生产,制定险情预案。隧道是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地下工程,必须建立健全一系列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组织管理体系,层层检查落实,每个生产环节都要严格遵守国家和行业有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确保人员和工程安全;④综合治水。隧道病害大多与水有关,隧道施工中防水、治水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和隧道的运营安全,公路隧道防排水是一项系统工程,总体上应遵循以排为主,防、排、截、堵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原则,对地表水、地下水妥善防治。

四、结语

山区高速公路的施工是一个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他不仅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地质、地形、水文等地理条件,还要顾及山区的风俗习惯和经济点的分布等人文因素,同时采取必要的合适的质量控制措施,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总之,在山区高速公路的兴建过程中,要因地制宜,根据山区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相信随着中国山区高速公路的发展,将会有更多的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经验以及质量控制方法应用到实际中来,带动山区的经济发展,进一步促进中国交通运输行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JTJ 064--98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2] 霍明.建设生态公路考虑的几个问题.见: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公路勘察设计技术论文集[C].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1—8.

[3] 孔祥金.当今山区公路边坡治理新技术见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公路勘察设计技术论文集[C].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226—229.

[4] 王新宇.浅论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的设计、施工问题[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7).

[5] 高峰,等.浅议几点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 科技创新导报,2007,35:69.

篇2

关键词:老路改建,平面线形,纵断面线形,技术指标

 

官山路位于肥西县西南部地带,起点位于国道G312与官亭街道交口处,终点省道S311杨桃路山南镇汽车站,路线全长22.210km,三级公路,设计速度30km/h;荷载标准为公路-Ⅱ级;路基宽7.5米,路面宽6.5米。免费论文。

1 选择改建、扩建设计的要求

当公路交通量接近或达到饱和时或对行车安全有影响时,应对公路改建、扩建与新建进行充分比选论证。采用改建、扩建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1)改建公路应遵照利用与改建、扩建相结合的原则,按规定公路级的技术指标,合理、充分地利用原有工程。

(2)公路改建、扩建应符合相关等级公路标准的规定。利用有公路的局部路段,因提高设计车速而可能诱发工程地质病害时经过综合分析和技术经济论证并报主管部门批准后,可维持原型计速度设计,但长度不宜大于相应设计路段长度。改线路段按新建公路标准执行。

(3)其它公路改建、扩建时,应做保通设计。并确保既有公路通行安全。

(4)公路改建、扩建设计必须遵照“远近结合、设计要有预见性”的原则。改建、扩建设计时,应为为后续改建、扩建留有余地和创造有利条件。

2 平面线形设计

2.1 平面方案

官山路改建工程自北向南布设,起于国道G312与官亭街道交叉处,经官亭街道后在K2+179处上跨宁西铁路;至K5+150处下穿合武高速铁路;在K10+699下穿肥西水利渡槽;拟合磨墩水库坝上现状公路中心,在K21+260大房庄处向南改线,终点位于省道S311杨桃路山南汽车站处。本项目牵涉到街道段的利用、下穿铁路和渡槽的处理、水库段的老路加宽和利用,老路的局部改线处理等诸多影响公路平面方案确定的因素,具体我们都根据现场和设计要求进行设平面设计和调整。

2.2 路线方案的确定

官山路改建工程由于终点路段老路两侧房屋较多、线形较差,如其沿老路改建方案存在安全隐患,且局部路段侵占河道。为了合理布设路线线位,首先在1 / 10000 地形图上进行纸上定线。布设在1 / 2000 的地形图上,针对路线平、纵面进一步优化和多方案比选论证,选择合理方案。经过方案比选,确定采用K21+260~终点路段线位改线方案作为推荐方案。

改线方案的优点:拆迁房屋减少1000平方米;减少侵占河道150米;消除终点交叉口山南路、山双路与省道S311交点错开36米的安全隐患。

2.3 平面线形设计

2.3.1设计一般原则

平面线形设计时,应以老路为主要控制物,充分利用老路,同时还应将大型建筑物、大河等作为控制点。在一般较为顺直的路段,尽可能采用较高的指标进行调整,以求改建、扩建后的良好行驶条件下;在较困难路段,应充分利用规范允许的曲线组合,在满足技术指标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老路;穿越城镇区时,应注意结合地方发展,尽量与城镇规划相协调。

2.3.2 直线及其应用

现行规范对长直线没有具体规定,本次设计中长直线控制为20V,即72秒的行程,使线形更趋合理。平曲线间最小直线长是基于保证线形连续性考虑。按公路路线规范规定,官山路设计时,我们通过计算,并参见相关设计经验,针对官山路设计速度30 km/h;同向和反向曲线间直线最短长度取50m ,这对司机调整方向盘和心理感受基本不会有影响。在达曲线间直线达不到上述要求时,将其设为复曲线。

2.3.3 圆曲线及其应用

目前规范针对大半径小偏角问题。在官山路定线时,一般将转角控制在7°以上,平曲线长度控制在150m以上,最小值也在50m,这对提高老路利用率十分有帮助。S形曲线的设计中,充分使用以反向曲线为主的曲线线形。本段路线在定线过程中,对S 形曲线的转角、圆曲线半径反复进行了调整,将相邻圆曲线半径之比控制在1 ~1 / 3 范围之内,全线线形组合成一条整体美观的水波线形。官山路设计缓和曲线均采用了回旋曲线,其长度基本与圆曲线等值。

3纵断面线形设计

老路改建、扩建项目的纵坡设计,追求路线的提高老路的利用率。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拟合老路纵坡,减小公路的平均高度,降低工程造价。免费论文。免费论文。

3.1 纵断面设计

本项目纵断面设计时尽量利用老路的路面作为新建结构层的底基层,以减少对老路的破坏,降低工程造价。根据对老路面弯沉的检测,通过验算确定老路的最小补强厚度。在路线纵坡设计时,本着最大限度地降低路基高度、减少工程造价的原则,对路线纵坡反复进行了调整,从而达到平纵组合较好、整体线形在视觉上连续的效果。

3.2 平纵线形组合

平纵线形组合原则为:合理设置平曲线内变坡点位置及变坡次数,在视觉上能自然地诱导驾驶员视、线,保证平面、、

纵断面线形指标大小均衡。老路改建、扩建公路变坡点较多,平纵线形组合不容易达到一一对应的要求规范规定,驾驶员在任一点所看到的纵面线形起伏一般不超过5 个。

4 先进技术设计手段

在路线设计中,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和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技术。将GPS 全球定位系统用于公路勘察设计全过程,极大地提高了平、纵、横断面的测量速度和线形组合设计的合理程度。设计中运用了众多的设计软件。其中有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和西安海德公司的纬地三维道路CAD系统、广州阿安毕路桥软件公司的RoadCAD路线设计软件及东南大学的路面结构分析软件成图系统等。

5 结束

老路改建、扩建公路线形设计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综合性工作。官山路的设计经过反复地平面定线、纵断面设计、横断面检查、平面调整及技术经济比较,经过多次优化设计、方案比选,才设计出经济上合理、技术上适用的路线方案。对于老路改建、扩建工程应灵活运用线形设计指标,在困难地段适当调整,在满足线形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老路。以上为笔者的一点浅显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张雨化.道路勘测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 李嘉.公路设计百问.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3] 黄兴安.公路与市政道路设计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篇3

关键词:勘察设计,方案审查清单编制,合理确定与控制,合同约定

 

对于建设工程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除了在项目建设前期投资决策阶段对工程造价进行合理确定与控制外,需考虑以下因素对工程施工阶段影响工程造价控制的影响:

(1) 勘察设计环节,此阶段设计者在了解并掌握各种影响工程建设的客观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等外部条件的基础上,根据已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将规划、建筑、设备安装等的设计意图通过图纸、数据等技术文件表达出来。设计者对各种自然条件及外部条件是否全面透彻的掌握,是否选择合理的设计方案,对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有着重要影响。特别是勘察资料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对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论文大全。

(2)工程施工招投标环节的影响。论文大全。通过招投标可以确定中标价,而合同价是在中标价的基础上确定的,如果招投标工作任一环节失误,将会造成中标价失真,无法为造价控制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甚至导致造价失控。

(3)合同签订与管理环节的影响。合同价的确定,进一步精确了造价控制目标,合同条款的约定为造价控制提供了正确的依据和原则。

(4)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或方案审查环节的影响。施工组织设计是工程投标价及合同价确定的重要依据之一;在施工过程中合同价格的调整也要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确定,施工组织设计的优劣还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因此施工组织设计审查质量的高低对工程造价很大的影响。

(5)材料管理环节的影响。材料费用在建安造价中占有较大比例,材料价格的高低决定了工程造价的高低。

根据上述分析,以上因素均会对工程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产生较大影响,其因此在工程建设阶段,需认真做好以下几个环节的工作。下文试以案例分析的形式来进行详细的阐述。

(1)在做好工程勘察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设计方案。

以国内某市轨道交通工程为例,轻轨某号线工程江南高架部分沿城市交通主干道绿化带布线设计,因前期勘察工作疏漏,沿线某些高架桥墩位置及高架车站两侧边柱位置的地上有高压输电线,地下铺设有市政排水管涵、光缆、军缆等管线。因管线迁改难度较大,耗费时间长,承包商对施工方案进行了变更,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保护,增加了工程费用。又一高架车站边柱的桩基开挖过程中发现桩位正好位于相邻某建筑地下室顶板上,只能对边柱桩位设计进行调整。

同样,某轻轨地下车站开挖过程中,实际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与地堪设计资料中的地质水文条件有较大出入,土石比例变化很大,承包商要求据实调整土石方量,同时隧道内突涌水严重,导致排水费用增加。

某高架车站横跨城市主干道,设计拟分三段进行混凝土的浇注,先封闭一侧交通进行施工,完成后解除交通封闭通行,然后封闭另外一侧交通,继续组织施工。为降低对城市交通的影响,设计对分段施工的方案进行变更,拟对车站进行一次性浇注。因方案变更,承包商对施工实施方案做调整,增加脚手架模板等措施费的一次性投入,以满足一次性浇注的要求。

所以,勘察阶段应做到尽可能的细致,勘测成果能够真实反应施工现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状况,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更要重视对地下管线、周围相邻建筑物的详细勘测,与城市的各管理部门及产权单位提前做好协调工作,为管线迁改工作和设计方案的确定提供可靠依据,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

(2)在工程施工招投标标阶段,甲方或甲方委托人做好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工作,工程量清单编制质量的高低,影响施工阶段造价控制。

如轻轨某地下区间及车站,招投标文件商务部分工程量清单中项目名称为“预埋铁件”一项的项目特征无描述,在工程款计量支付过程中,承包商抓住这个漏洞,并结合施工设计图中临时钢架支撑及初期支护中“预埋钢板”一说,将临时钢支撑的部分钢板单独计量,并套用清单项目“预埋铁件”的单价,这部分工程费用的增加约合同总价的十分之一。

针对以上情形,清单编制过程中应做到:对分部分项工程项目进行编码,不同单位工程、项目特征相同的项目编码不重复;在清单计价规范附录中分部分项工程名称基础上,适当调整、细化,确定清单项目名称,保证项目名称表达详细、准确;此外,更应该重视对项目特征的描述,对项目特征进行描述应按“清单计价规范”附录中规定的项目,结合技术规范、标准图集、施工图纸,按照工程结构、使用材质及规格或安装位置,予以详细而准确的表述和说明。

(3)加强施工阶段合同管理。合同签订后以合同条款为依据,对施工阶段的工程签证、工程计量、工程款支付、工程索赔等进行严格的合同管理,确保造价控制目标的实现。

施工阶段工程款按照合同约定进行计量和支付,扣除预付款、甲供材料费等,确保不超支。按照合同关于价款调整、设计变更的条款审核承包商上报的变更费用申请、单项预算等。

如,某轻轨地下区间及车站工程上报单项预算,要求对施工现场增加的临时设施签证的内容进行支付。工程师通过查看投标文件技术部分平面布置图,发现承包商上报的预算部分工程内容就是平面布置图中相关临设,并且施工合同条款有关价款调整的项目中已说明,现场临时设施工程费用包括在措施费用中,且措施费用不予调整。

又如,承包商申报关于爆破开挖的单项预算,预算编制说明中提出的申请理由为:为降低爆破震动对附近建筑物的影响,沿开挖轮廓线的加密炮孔,增加了费用。工程师认为,承包商应对自身在投标前已进行现场踏勘,并应对自身做出的判断负责,在投标文件技术标关于光面爆破开挖的内容中应考虑采用相关措施,降低震动对相邻建筑的影响,且费用应包含于综合单价中,风险由承包商承担。

(4)依据现场主客观条件,认真审查承包商上报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及方案。

如某高架车站施工需占用道路,拟搭设行人及车辆安全通道。承包商上报的方案拟采用20工字钢做通道两侧立柱及顶部横向支撑。工程师审查方案时考虑到通道并不承重仅是高度跨度较大,采用工字钢立柱及顶部支撑不经济、不合理,使用脚手架钢管搭设即可满足要求,并能降低费用。

(5)对于认质认价的工程材料,造价控制工作的其中一个重心就是材料市场价的调研。首先应由施工单位提供建设方认可品牌的材料发票,亦可由施工单位提供材料供应商的报价单和材料采购合同,然后根据这些资料有的放矢地进行市场调研,则可提高询价工作效率。但审价人员应该清楚地知道,材料供应商的报价和材料采购合同价与实际采购价会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审价实际工作中,应当找出“差距”,按实计算。

这里需特别提出,审价人员对施工单位提供的材料发票,要仔细辨认,分清真伪。因为目前存在个别承包商为获取非法利润,通过开假发票冒高材料价格的案例。这也是审价人员在审价工作中需要特别重视的地方。如某工程结算审价就遇到了施工单位提供的发票有假的情况。在该工程结算审价过程中,施工单位提供了轨道梁运输过桥费用发票。后经过查询,相关管理部门并没有对轨道梁征收过桥费用,发票时假的。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提出了工程实施阶段造价控制的基本思路:把握关键环节,主动控制造价形成过程,这是保证工程实施阶段造价控制目标顺利实现的必要条件。论文大全。建设单位在工程实施阶段的造价控制过程中,首要任务就是合理运用技术经济相结合的方法,切实抓好工程勘察设计、招投标、合同签订与管理、施工组织设计审查和材料管理等关键环节的控制工作。

参考文献:

[1]柯洪.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篇4

【摘要】公路路基边坡的是否稳定,对在建公路的施工有着直接的影响,关系到施工的安全性及施工能否顺利开展,同时也关系到现有道路的运营安全。通过对公路路基边坡的设计特点及存在的不稳定性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和防护措施,以提高公路路基的稳定性。

【关键词】公路路基;边坡稳定;影响因素;防治工程

1.前言

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道路建设也在不断发展,在公路建设中,边坡建设也是重要一环,但是其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特别表现在地理环境比较复杂的道路修建上论文交流,请加,谢谢。由于在道路建设中出现高边坡是无法避免地,从而边坡稳定技术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它不仅关系到工程建设的整体进度,也关系到场地周围的环境保护,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建设工人的生命安全。因此,对造成公路边坡失稳的成因进行分析,并适当的采取行之有效措施,是使问题得到化解的关键。

2.路基边坡设计的特点

2.1非标准设计

不同地段的边坡有着不同成长因素,会因为其成因机制、稳定状态及形成条件等存在差异,所以对工程建设产生的影响也会不同,在边坡防治进行设计时,对所有边坡的范围、治理部位都要进行计算,并制定出分别与之相适应的措施及方案。所以,边坡治理工程的设计没有固定的设计标准,必须有针对性地对边坡加以设计。

2.2风险性设计

缺乏稳定性的边坡一般都位于比较复杂地形内,边坡体承受着外界巨大的荷载,在所有的治理工程必须对其进行承受,其本身必须具备充分的抗变形能力及抗破坏论文交流,请加,谢谢能力。但迄今为止,边坡防治技术还处在发展阶段,其存在不成熟、不完善、不严谨性,因此,边坡治理工程的设计还具备着一定的风险性。

2.3应急设计

边坡灾害的发生时常存在着突发的性质,为了减少其危害程度,必须对此进行有效的预防,但很多形式下都存在着应急的特点,其边施工、边监测、边勘察、边设计。

2.4综合防治设计

公路路基边坡的设计和施工,必须根据边坡的具体特点,同时采取不同的技术办法,达到综合治理的效果。因此需要对原有治理方案进行合理的分解,选择分步、分期实施,从而实现综合防治。

3.对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进行分析

剥落、崩塌、滑坡是公路边坡失稳的三种主要表现形式。一般由风化、雨水、爆破、地震等因素造成的,其中长期的风化、雨淋等因素致使边坡的抗滑力减弱,出现滑坡等现象,而爆破地震等可直接导致边坡失稳。

3.1边坡的成分和强度参数

目前我国的公路边坡以土质边坡为主,其强度由土的的内摩擦力及粘聚力决定,土的类型不一样,其颗粒大小也会不一样,含水量不一样,对边坡的承受强度也会造成直接影响,从而影响边坡的强度系数。同时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区依照土的冻结状况其强度也会出现差异。

3.2边坡的坡度及施工因素

边坡的高度与其底部宽度的比即表示边坡的坡度,坡度的大小对稳定性造成直接的影响,坡度越小稳定性越高。在施工过程中,有时为了给施工带来方便,通常会筑起比较高的边坡,而且对边坡土质缺乏实际考虑,开挖方法、开挖深度及施工规范也缺乏认知,甚至还出现了随意在边坡顶部摆放废石残渣的现象,造成边坡过载。同时在工程施工中缺乏具体的勘察设计,也没能及时的采用加固及支护措施,这都会给公路边坡的稳定造成隐患。

3.3人类活动及工程建设

人类频繁的工程活动,存在着许多的违章挖填土行为,对坡脚待填土进行任意的开挖,在坡顶建造房屋,公路附近进行大工程量的建设,这些都会给公路边坡增加压力,坡体的下滑力得到增加,稳定性也就受到了影响。同时在工程建设中无定向、无防护的爆破,也会给边坡水文地质和力学性质造成影响,致使抗滑力下降,下滑力上升。

3.4自然环境和地质条件

不同地域的边坡其自然条件也存在着差异,不同的自然条件对其影响程度也不一样,其中影响最为明显的是含水量,地表的降水会渗入边坡,使软弱夹层的摩擦力被降低,同时会对坡体进行侵蚀,提高坡体的重量,使下滑力上升;再加上风化作用,土体的抗剪强度也会受到影响,使裂缝扩大造成土体剥落脱离;要是发生地震,就会直接使坡体的力学性质得到改变,使土体变得松弛,其整体强度会受到影响。

4.公路路基边坡稳定性预防和防治措施分析

4.1因地制宜

公路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边坡,必须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处理,从现场的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出发,合理设计坡度,适当的选择材料,对边坡实施防护。可以利用锚杆支护及水泥抹护等,必要时进行削坡减载、设置挡土墙等。此外还需要制定并实施施工规范,实现边坡防护的规范化。对降雨多发的地形,可以设置粘土垫层及止水帷幕,减少地下水及地表水的侵蚀,并在坡顶建设排水沟,第一时间将雨水排除,降低边坡的危险因素。

4.2喷锚加固及土石拦截

喷锚支护是当前边坡支护的主要的措施,土质边坡具有间隙大、强度低的特点,比较实用的措施有锚杆、支撑、灌浆等。对可能会出现较大规模滑坡的自然坡体,则可以修筑锚固桩、抗滑挡墙等较大型的防护工程,也可以选择对土性进行改良,采用动力固结、电渗及喷射注浆等措施。同时需要在坡面实施拦截措施,预防石块的下落及岩体的崩塌,减少对行车安全造成的不利影响,在设计勘察时就必须依照岩体滑落、翻滚、弹跳及落点的位置提前作出预测,通常的拦截办法有修建拦石墙、金属网及落石槽等。

4.3边坡生物防护及绿化

对边坡的稳定加以防护其生物防护的作用也日益突出,在边坡的修筑过程中,植被遭到损坏,加重水土流失,影响边坡的稳定性。通过对栽种植物的挑选,栽种时机的把握,对边坡沿线实施生态防护,这样不仅保持了水土还美化了环境,同时它还具有造价低、经久性强实用性高的优点,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4.4实施监测,及时预防

随着公路边坡事故的频繁出现,其危害也越来越明显,工程建设时必须加大对边坡稳定的防护,其监测技术也有待提升,如数字摄影、地震勘探、放射测量及探地雷达等的运用;目前主要是对边坡的位移及变形信息进行采集,然后分析出边坡的破坏特征及变形机制,从而对边坡的稳定性提前做出预测,及时采取适当的办法对边坡实施防护,使灾害在初始状态就得到控制,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经济损失,同时对人们的生活也不会造成困扰,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和运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倜,陶双成,孔亚平.表土在彭湖高速公路低缓边坡生态恢复中的应用[J].生态学杂志. 2012(01).

[2]赵冰华,张士萍,沈振中.岩质高边坡开挖应力与蠕变稳定性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2(01).

[3]杨光华,张玉成,张有祥.变模量弹塑性强度折减法及其在边坡稳定分析中的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07).

[4]杨成忠,刘新荣,王淑芳,方涛.加筋高填石路堤填筑过程动态稳定性分析与监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S1).

篇5

关键词:岩土工程;应用方法;数字化勘察

中图分类号:[TE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理论与经验的关系

岩土工程勘察所涉及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土力学的理论、工程地质理论、工程力学理论等,这些工程理论都是一种半科学半经验的理论,很多理论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的,如很多公式都是经验公式。在学习和运用理论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隐藏在公式和规律背后的背景知识和真正实际内涵及其假定边界条件。而积累经验的过程可分为分析与预测现场观测对分析、预测和现场观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评估和总结3个过程,可见积累经验的过程也离不开理论的支持。笔者认为:理论与经验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具有同等的地位,过分强调哪一点都是不合适的。笔者讨论此问题,目的在于目前很多岩土工程技术人员过分强调经验,而对理论的学习和运用不足,这种现象对岩土勘察技术的发展不利;同时用于对年轻技术人员的传、帮、带上,不利于年轻技术人员的成长,甚至会出现以讹传讹。 2岩土工程勘察方法概述

2.1传统的岩土工程勘察方法存在的问题

2.1.1勘察资料过于地质化。

由于部门长期的条块分割,勘察、设计分散作业,加之岩土工程规范制定和新技术、新方法应用的滞后,以及专业设置过细,岩土工程本身的特殊性等原因,设计与勘察之间脱钩多,使得勘察提供的岩土工程信息通常以设计人员难以理解的形式出现,而且勘察也较难参与设计的全过程;设计人员也因知识的局限,很难深层次理解岩土工程勘察信息,因而勘察成果在设计中的转化率较低,造成许多不应有的浪费和损失

2.1.2数字化地图与数字化设计系统间不够贯通。

地形图是设计系统的底图或基础数据,由于数字化地图中的某些环节技术条件不成熟,与CAD设计软件的接口不匹配,很难顺利实现对接,设计系统不得不重新将勘察资料数字化,影响了设计系统CAD的推广应用。

2.1.3勘察信息数字化程度低。

勘察部门提供的勘察信息往往以图纸、表格、文字等形式为主,内容上定性描述较多。这一方面造成设计人员对于勘察信息难于准确理解,另一方面造成对勘察信息处理、利用上的困难。

2.1.4数字化勘察技术概述

数字化岩土工程勘察是指应用当代测绘技术、数据库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CAD技术,通过计算机及其软件,把一个工程项目的所有信息(勘察、设计、进度、计划、变更等数据)有机地集成起来,建立综合的计算机辅助信息流程,使勘察设计的技术手段从手工方式向现代化CAD技术转变,作到数据采集信息化、勘察资料处理数字化、硬件系统网络化、图文处理自动化,逐步形成和建立适应多专业、多工种生产的高效益、高柔性、智能化的工程勘察设计体系。该技术体系用系统工程观点,把勘察、设计的图纸、图像、表格、文字等以数字化形式存贮,供各专业设计使用。

2.2岩土工程数字化建模方法

岩土工程地质建模的方法目前采用的主要有表面模型法,表面模型法(也叫数字表面模型)的历史较早,它的基本内容就是通过精确的表示出工程地质体的外表面来表示均质地质体的建模方法,也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建模方法。表面模型法的数据来源是通过测点获得的一系列离散的测点资料,包括测点的几何特征数据和属性特征数据,然后利用数据解释结果重构地质体界面。可以抽象为把一系列同属性按照一定的规则连接起来,构成网状曲面片,进而确定整个地质体的空间属性,有很多方法用来表示表面,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数学模型法和图示模型法,本论文主要讨论图示模型法。常用的图示模型法有边界表示法、规则格网法、等值线法、不规则格网法等,其中不规则格网法是本系统选用的模型表示法,将做详细分析讨论。

2.3数字化岩土勘察工程数据库系统

基于GIS的岩土工程勘察涉及到的原始数据主要为地理信息方面的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数据来源包括:

2.3.1基础地理数据这些数据主要包括:

①自然区划图。

该图反映被研究区域的地理区划、河流、道路、居民区、山川、公共设施等等自然地理信息。

②地形、地貌图。

该图反映被研究区域的自然地貌情况。

2.3.2岩土工程勘察数据这些数据主要包括:

所研究区域的工程地质勘探资料。经过筛选、处理的各勘探点包括地理、环境、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在内的所有信息。各类建筑场地的地层信息,比如液化等级、液化指数、特征周期、年代、沉积相等。

3数字化岩土工程勘察应用实现的关键技术

3.1 岩土工程数字化建模方法

岩土工程地质建模的方法目前采用的主要有表面模型法,表面模型法(也叫数字表面模型)的历史较早,它的基本内容就是通过精确的表示出工程地质体的外表面来表示均质地质体的建模方法,也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建模方法。表面模型法的数据来源是通过测点获得的一系列离散的测点资料,包括测点的几何特征数据和属性特征数据,然后利用数据解释结果重构地质体界面。可以抽象为把一系列同属性点按照一定的规则连接起来,构成网状曲面片,进而确定整个地质体的空间属性,有很多方法用来表示表面,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数学模型法和图示模型法,本论文主要讨论图示模型法。常用的图示模型法有边界表示法、规则格网法、等值线法、不规则格网法等,其中不规则格网法是本系统选用的模型表示法,将做详细分析讨论。

不规则格网法(TIN)是将区域内有限各点将区域划分为相连的三角面网络。区域中任意点落在三角面的顶点、边上或三角形内,如果任意点不在顶点上,则该点的数字属性值通常通过线性插值的方法得到(在边上用边的两个顶点的高程,在三角形内则用三个顶点的高程),所以TIN是一个三维空间的分段线性模型,在整个区域内连续但不可微。有许多种表达TIN拓扑结构的存储方式,这里采用一个简单的记录方式是:对于每一个三角形、边和节点都对应一个记录,三角形的记录包括三个指向它三个边的记录的指针,边的记录有四个指针字段,包括两个指向相邻三角形记录的指针和它的两个顶点的记录的指针;也可以直接对每个三角形记录其顶点和相邻三角形。每个节点包括三个坐标值的字段,分别存储X,Y,Z坐标。这种拓扑网络结构的特点是:对于给定一个三角形,查询其三个顶点属性和相邻三角形所用的时间是定长的。它在沿直线计算地形剖面线时具有较高的效率,当然可以在此结构的基础上增加其它变化,以提高某些特殊运算的效率。

3.2数字化岩土勘察工程数据库系统

基于GIS的岩土工程勘察涉及到的原始数据主要为地理信息方面的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数据来源包括:

3.2.1岩土工程勘察数据这些数据主要包括:

经过筛选、处理的各勘探点包括地理、环境、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在内的所有信息。

各类建筑场地的地层信息,比如液化等级、液化指数、特征周期、年代、沉积相等。

结合上述分析,数字化岩土勘察工程数据库系统可以按以下几个步骤实施构建:

①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库的概念模型设计。

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库管理作为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系统的一项基础工作是一个数据密集、处理复杂的数据库应用问题,为了能获得反映信息世界的概念性数据模型,将与实体和联系相关的功能与行为剥离出来,仅从现实世界中实体的数据侧面来建立模型即研究数据对象与属性及其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对应的数据库表结构。

②数据库建立实现。

岩土工程一体化系统的数据有三类:用户输入的原始数据、系统生成的中间数据及最终数据。原始数据由测点数据组成,而测点数据又由测点几何属性数据(位置)和测点信息属性数据;中间数据包括根据原始数据系统自动生成的地层层面等值线模型、三维表面模型、剖面模型等,根据这些模型可以生成用户需要的各种图件,还可以进行各种信息查询操作;最终数据种类繁多,主要是根据用户需要由中间数据生成,包括图形资料和文档资料.

篇6

关键词:岩土工程;数字化;概述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vestigation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of digital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the analysis of the shortcomings of traditional survey techniques, and introduced the digital surveying technology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the thesis analyses key technologies to realize the application of digital survey technology, has a certain reference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y to promote investigation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Key words: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digitization; Overview

中图分类号:P25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引言:岩土工程勘察是工程设计的先决条件。一般岩土工程信息,包括地形地貌、地层界面、断层、地下水位、风化层厚度以及各种物探、化探资料,这些资料只是一些离散的数据,岩土工程技术人员较难直接利用它们再去分析场地中工程地质参数的分布规律,更何况传统的岩土工程资料分析和解释一般都局限于二维、静态的表达,这种表达描述空间构造起伏变化的直观性差,往往不能充分揭示它们空间变化的规律,难以使人们直接、完整、准确地理解,也就越来越不能满足工程的空间分析要求。

随着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的完善,已经完全可以集成以岩土工程建模、岩土工程数字化、岩土工程数据库管理、岩土工程特性分析、岩土工程地质解释以及空间分析和预测、地学统计和图形可视化的一体化系统,继而发展成为现代化、信息化为一体的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新体系。本论文就将主要对数字化的岩土工程勘察进行简单的探讨,以期和同行分享。

一、数字化勘察技术概述

数字化岩土工程勘察是指应用当代测绘技术、数据库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CAD技术,通过计算机及其软件,把一个工程项目的所有信息(勘察、设计、进度、计划、变更等数据)有机地集成起来,建立综合的计算机辅助信息流程,使勘察设计的技术手段从手工方式向现代化CAD技术转变,作到数据采集信息化、勘察资料处理数字化、硬件系统网络化、图文处理自动化,逐步形成和建立适应多专业、多工种生产的高效益、高柔性、智能化的工程勘察设计体系。该技术体系用系统工程观点,把勘察、设计的图纸、图像、表格、文字等以数字化形式存贮,供各专业设计使用。

二、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采用传统的勘察方法和传统的勘察手段已经很难满足设计的需要,存在着许多急需解决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界面划分,主要有岩土体和岩石风化程度的界面划分,地质构造和软弱结构面的判定,以及不良地质体的地质界面等。

(2)地质形态,主要有不明地下物体、空洞及其分布形态、埋藏位置和埋藏深度的确定。

(3)岩土参数,主要是那些难于取到原状岩土样和难于进行室、内外试验的岩土层即粗颗粒土、残积土和风化岩等。

(4)综合能力,主要表现在一部分勘察技术人员缺乏对勘察各专业的野外和室内原始资料的整理、分析、利用的能力,缺乏如何辨别真伪、归纳总结的能力,缺乏建筑、结构设计方面的知识,常造成勘察的目的不明确,所提供的资料不能满足设计的需要。

2.探讨问题的对策

(1)可以利用工程物探可连续加密测点的办法来获得连续的地质界面。从而有效的解决传统钻探手段以点带面划分地质界面时常带来的漏判、划分不准确等缺点;并且可以利用综合工程物探方法有效地解决传统勘察手段难于解决的诸多岩土工程问题。

(2)加强室内、外测试新技术和施工检测技术的使用,通过其所获得的数据和资料,经过分析、对比,建立它们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工程施工检测所获取的实测资料反算所得到的参数作为对比依据,确保所提供的岩土工程设计参数的可靠性。

(3)加强勘察技术人员的再教育和技术培训并形成定期制度,促进其知识的更新换代。勘察单位施行内部岗位轮换制度,促成勘察技术交流、知识渗透,尽可能组织技术人员参加各种有关的学术活动和讲座,达到扩大勘察技术人员的知识广度和深度的目的。强调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以提高他们的技术综合能力。

三、数字化岩土工程勘察应用实现的关键技术

1.岩土工程数字化建模方法

岩土工程地质建模的方法目前采用的主要有表面模型法,表面模型法(也叫数字表面模型)的历史较早,它的基本内容就是通过精确的表示出工程地质体的外表面来表示均质地质体的建模方法,也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建模方法。表面模型法的数据来源是通过测点获得的一系列离散的测点资料,包括测点的几何特征数据和属性特征数据,然后利用数据解释结果重构地质体界面。可以抽象为把一系列同属性的点按照一定的规则连接起来,构成网状曲面片,进而确定整个地质体的空间属性,有很多方法用来表示表面,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数学模型法和图示模型法。常用的图示模型法有边界表示法、规则格网法、等值线法、不规则格网法等,其中不规则格网法是本系统选用的模型表示法,将做详细分析讨论。不规则格网法(TIN)是将区域内有限个点将区域划分为相连的三角面网络。区域中任意点落在三角面的顶点、边上或三角形内,如果任意点不在顶点上,则该点的数字属性值通常通过线性插值的方法得到(在边上用边的两个顶点的高程,在三角形内则用三个顶点的高程),所以TIN是一个三维空间的分段线性模型,在整个区域内连续但不可微。有许多种表达TIN拓扑结构的存储方式,这里采用一个简单的记录方式是:对于每一个三角形、边和节点都对应一个记录,三角形的记录包括三个指向它三个边的记录的指针,边的记录有四个指针字段,包括两个指向相邻三角形记录的指针和它的两个顶点的记录的指针;也可以直接对每个三角形记录其顶点和相邻三角形。每个节点包括三个坐标值的字段,分别存储X,Y,Z坐标。这种拓扑网络结构的特点是:对于给定一个三角形,查询其三个顶点属性和相邻三角形所用的时间是定长的。它在沿直线计算地形剖面线时具有较高的效率,当然可以在此结构的基础上增加其它变化,以提高某些特殊运算的效率。

2.场地虚拟实现技术

场地虚拟数字化技术的实现,即建立数字化岩土勘察工程的数据库系统。该系统囊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勘察区域内的地理规划、道路、市政设施、住宅区等地理信息,二是勘察区域内的山川、河流等自然地貌地形的情况。关于数据库系统的建立,需具备以下几方面的基本条件:(1)收集勘察区域内的地质勘察资料,包括勘察点的地理、环境、土质、地层等信息。(2)根据系统信息需求,为弄清楚所需数据类型和数据之间的关系,把用户的数据需求用较为形象方法表现出来,需要设计能够反映信息世界的概念性模型。(3)数据库需要囊括三种数据,一是用户输入的原始数据,二是系统自动生成的中间数据,三是最终的数据。(4)数据库的主要功能,首先是输入数据注意有效性和规范化,以保证输入库内的数据资料精准性,减少误差。第二是让用户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利用检索功能获取数据中的地质信息,搜索的条件是图示点、图示矩形、区域、交叉条件等。第三是叠加、缓冲区和多层立体叠加三种空间分析功能。第四是数据库单向、多向和多组合的输出方式。

四、结束语

计算机技术是当今学科发展的一大支柱。岩土工程勘察领域应该要运用这种新技术手段。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数字化建设是多专业多学科结合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完成这项任务,首先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框架结构和协同工作环境,制定切实的系统实施方案,还要充分利用如虚拟现实技术、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技术,专家系统等大量已经成熟的技术和寻求新的有待于开发的技术的支持,,随着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的完善,将为岩土勘探设计、建模工程提供数字化分析、空间分析,帮助预测、地学统计和图形可视化的一体化系统,帮助我们解释岩土地质工程,建立现代化、信息化为一体的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数字化新体系。

参考文献:

[1] 杨大忠. 城市民用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应用[J]. 科技资讯, 2009, (18) .

篇7

【关键词】岩土工程;数字化;勘察

1 岩土工程数字化勘察技术

岩土工程勘察的对象是建设场地的地质、环境特征和岩土工程条件,具体而言主要是指场地岩土的岩性或土层性质、空间分布和工程特征,地下水的补给、存贮、排泄特征和水位、水质的变化规律,以及场地周围地区存在的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情况。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任务是查明情况,提供各种相关的技术数据,分析和评价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并提出解决岩土工程问题的建议,以保证工程建设安全、高效运行,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数字化岩土工程勘察是指应用当代测绘技术、数据库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CAD技术,通过计算机及其软件,把一个工程项目的所有信息(勘察、设计、进度、计划、变更等数据)有机地集成起来,建立综合的计算机辅助信息流程,使勘察设计的技术手段从手工方式向现代化CAD技术转变,作到数据采集信息化、勘察资料处理数字化、硬件系统网络化、图文处理自动化,逐步形成和建立适应多专业、多工种生产的高效益、高柔性、智能化的工程勘察设计体系。

2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采用传统的勘察方法和传统的勘察手段已经很难满足设计的需要,存在着许多急需解决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1 界面划分,主要有岩土体和岩石风化程度的界面划分,地质构造和软弱结构面的判定,以及不良地质体的地质界面等。

2.1.2 地质形态,主要有不明地下物体、空洞及其分布形态、埋藏位置和埋藏深度的确定。

2.1.3 岩土参数,主要是那些难于取到原状岩土样和难于进行室、内外试验的岩土层即粗颗粒土、残积土和风化岩等。

2.1.4 综合能力,主要表现在一部分勘察技术人员缺乏对勘察各专业的野外和室内原始资料的整理、分析、利用的能力,缺乏如何辨别真伪、归纳总结的能力,缺乏建筑、结构设计方面的知识,常造成勘察的目的不明确,所提供的资料不能满足设计的需要。

2.2 探讨问题的对策

2.2.1 可以利用工程物探可连续加密测点的办法来获得连续的地质界面。从而有效的解决传统钻探手段以点带面划分地质界面时常带来的漏判、划分不准确等缺点;并且可以利用综合工程物探方法有效地解决传统勘察手段难于解决的诸多岩土工程问题。

2.2.2 加强室内、外测试新技术和施工检测技术的使用,通过其所获得的数据和资料,经过分析、对比,建立它们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工程施工检测所获取的实测资料反算所得到的参数作为对比依据,确保所提供的岩土工程设计参数的可靠性。

2.2.3 加强勘察技术人员的再教育和技术培训并形成定期制度,促进其知识的更新换代。勘察单位施行内部岗位轮换制度,促成勘察技术交流、知识渗透,尽可能组织技术人员参加各种有关的学术活动和讲座,达到扩大勘察技术人员的知识广度和深度的目的。强调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以提高他们的技术综合能力。

3 数字化岩土工程勘察应用实现的关键技术

3.1 岩土工程数字化建模方法

岩土工程地质建模的方法目前采用的主要有表面模型法,表面模型法(也叫数字表面模型)的历史较早,它的基本内容就是通过精确的表示出工程地质体的外表面来表示均质地质体的建模方法,也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建模方法。表面模型法的数据来源是通过测点获得的一系列离散的测点资料,包括测点的几何特征数据和属性特征数据,然后利用数据解释结果重构地质体界面。可以抽象为把一系列同属性的点按照一定的规则连接起来,构成网状曲面片,进而确定整个地质体的空间属性,有很多方法用来表示表面,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数学模型法和图示模型法,本论文主要讨论图示模型法。常用的图示模型法有边界表示法、规则格网法、等值线法、不规则格网法等,其中不规则格网法是本系统选用的模型表示法,将做详细分析讨论。不规则格网法(TIN)是将区域内有限个点将区域划分为相连的三角面网络。区域中任意点落在三角面的顶点、边上或三角形内,如果任意点不在顶点上,则该点的数字属性值通常通过线性插值的方法得到(在边上用边的两个顶点的高程,在三角形内则用三个顶点的高程),所以TIN是一个三维空间的分段线性模型,在整个区域内连续但不可微。有许多种表达TIN拓扑结构的存储方式,这里采用一个简单的记录方式是:对于每一个三角形、边和节点都对应一个记录,三角形的记录包括三个指向它三个边的记录的指针,边的记录有四个

指针字段,包括两个指向相邻三角形记录的指针和它的两个顶点的记录的指针;也可以直接对每个三角形记录其顶点和相邻三角形。每个节点包括三个坐标值的字段,分别存储X,Y,Z坐标。这种拓扑网络结构的特点是:对于给定一个三角形,查询其三个顶点属性和相邻三角形所用的时间是定长的。它在沿直线计算地形剖面线时具有较高的效率,当然可以在此结构的基础上增加其它变化,以提高某些特殊运算的效率。

3.2 数字化岩土勘察工程数据库系统

基于GIS的岩土工程勘察涉及到的原始数据主要为地理信息方面的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数据来源包括:

3.2.1 基础地理数据这些数据主要包括:a.自然区划图。该图反映被研究区域的地理区划、河流、道路、居民区、山川、公共设施等等自然地理信息。b.地形、地貌图。 该图反映被研究区域的自然地貌情况。

3.2.2 岩土工程勘察数据这些数据主要包括:所研究区域的工程地质勘探资料。经过筛选、处理的各勘探点包括地理、环境、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在内的所有信息。 各类建筑场地的地层信息,比如液化等级、液化指数、特征周期、年代、沉积相等。

3.2.3 数字化岩土勘察工程数据库系统可以按以下几个步骤实施构建:a.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库的概念模型设计。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库管理作为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系统的一项基础工作是一个数据密集、处理复杂的数据库应用问题,为了能获得反映信息世界的概念性数据模型,将与实体和联系相关的功能与行为剥离出来,仅从现实世界中实体的数据侧面来建立模型即研究数据对象与属性及其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对应的数据库表结构。b.数据库建立实现。岩土工程一体化系统的数据有三类:用户输入的原始数据、系统生成的中间数据及最终数据。原始数据由测点数据组成,而测点数据又由测点几何属性数据(位置)和测点信息属性数据;中间数据包括根据原始数据系统自动生成的地层层面等值线模型、三维表面模型、剖面模型等,根据这些模型可以生成用户需要的各种图件,还可以进行各种信息查询操作;最终数据种类繁多,主要是根据用户需要由中间数据生成,包括图形资料和文档资料如,地质勘察报告等。

参考文献:

[1]戴一鸣.工程物探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J].福建建筑,2004.

[2]GB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谭克文.建设工程质量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篇8

关键词:公路;减速;措施

中图分类号: X7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道路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交通安全问题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车速是一个重要因素。诸多国内外研究显示,车速与事故有明显的相关性,车辆超速或高速行驶已经成为公路交通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要有效减少事故发生,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将超速或高速行驶车辆的速度降下来。目前,道路上使用的车速控制措施种类较多,最基本的是利用交通标志实施危险警告和车速限制。而且,以减速带为代表的强制控速设施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空前广泛的应用。

2 减速措施分类

控速措施按其警示力度大小可分为非强制性和强制性控速措施:

目前常用的非强制性控速措施:强化路面监控,加强路面管理,如使用雷达测速仪;设置用于交通管理的道路交通标志,如限速标志、视错觉减速标识、急弯路标志等;在路面上施划减速标线。

目前常用的强制性控速措施:在路面上喷涂热塑振动警示减速标线;道钉减速带;水泥台减速带;路面凹形槽减速带;驼峰式减速带。

2.1 限速标志

为了行车安全,常常在需要限制车辆速度的地方设置限速标志。实际设立限速标志时可能需要综合多种因素:(1)道路特征、路肩条件、等级、线形和视距等;(2)路侧土地使用和环境;(3)停车需求和行人活动;(4)1个时间段的事故报告。设置的限速标志并不能一劳永逸,尤其对于一般公路,隔一段时间后,应对道路特征或周围土地使用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路段的限速标志进行再评估。

2.2 减速带

许多研究证明了减速带是一种比较有效的限速手段,甚至有研究表明其事故数和严重度的降低能达到50%以上。减速带在我国应用较多,但还没有相应研究说明减速带在我国应用的效果。但无论效果怎样,应该注意2点:(1)减速带应全断面布置,如果只是下坡方向布置(半幅路),车辆为了避免行驶其上的不舒适感,会绕行而占用对向车道,更容易造成车辆对撞;(2)布置减速带的路段,应提前告知驾驶员,否则驾驶员如果没有看见减速带(尤其是夜晚),车速较高也容易发生事故,可以用标志或标线表示。

3 减速措施优缺点

3.1 非强制性控速措施优缺点

1)设置的原则是非强制性的,目的只是对车辆起警示、警告作用,用以规范那些即将有安全隐患的车辆,对以正常速度行驶的车辆干扰会比较小。

2)非强制控速措施实施起来都很方便,不需要大面积的施工,也不会破坏路面,节约了很多道路维修养护资金。

3)缺点是控速效果有限。例如,如果车辆驾驶员不遵守交通法规,交通安全意识差,心存侥幸心理,那么这些措施的效果将大打折扣。根据笔者在内蒙古某省道所作的驾驶员对减速设施减速效果的问卷调查,26.7%的驾驶员选择减速标志,73.3%选择减速带,没有人选择减速标线。

3.2 强制性控速措施优缺点

1)控速效果明显,且较为持久。英国的Webster分析结果为:道路设了减速带后,85%车速降低了16 km/h,事故数减少了71%,周围道路事故数减少了8%。

2)在具体实施时需要在路面上做大面积的施工,这样不仅会造成对路面的破坏,加大道路维修养护工作量;而且在施工过程中,还干扰了车辆的正常通行。

3)在北方地区,由于冬季除雪要求,强制减速措施的设置会影响除雪,且对重型车辆在爬坡时也是一大障碍,强制减速措施在冬季宜撤掉。

4)由于车辆行驶在减速带上会造成很大的震动,对车辆的车体结构易造成损坏,会严重影响人的舒适性。根据笔者在内蒙古某省道所作的驾驶员对减速带接受程度的问卷调查结果,10%的驾驶员表示非常反感,33.3%的驾驶员表示反感,56.7%的驾驶员认为可以接受。

4 结语

车速是道路交通安全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诸多国内外的研究显示,车速与事故有明显的相关性,超速行驶将对行车安全造成巨大的不良影响。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我们应注重发展与安全协调发展的原则,为保障我国道路交通安全,采取有效的限速措施将车速降下来,以保证人民出行安全和社会稳定。

参考文献

[1] 何勇.速度管理[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2] 毛恩荣等.《车辆人机工程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2.

[3] 陈永胜.高速公路安全设计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1.

[4] 莫战春.高速公路减速标线的设计与应用研究[J].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2008.

[5] 刘兆棋.《道路交通安全应用心理学》[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2.

作者简介: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