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有效教学论文8篇

时间:2023-03-21 17:05:3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有效教学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有效教学论文

篇1

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将更多时间放在文本教学上,在作文教学中多是提出要求让学生自主写作,学生因素材缺失,体验不丰富,写起作文来也就感觉困难重重。改革小学高段学生作文教学模式,就是要从这种以教师为主的“指令性作文”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作文”,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让学生多讨论,丰富其写作素材。在写作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提出讨论任务引导学生讨论,以此来明确当次作文的要去,而不宜以布置要求的形式进行。如在五年级上册“秋天的树叶”的教学中,教师以秋天的美景主题图导入主题后,提出了如下任务引导学生讨论:1.你见过秋天的哪些树叶?2.秋天的树叶在颜色、形状等方面有什么特点?3.秋天的树叶给你什么感受?学生根据任务展开讨论交流活动,从而更好地认识秋天的树叶。

二、加强写作方法引导,让学生多操练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高段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要求后学生写作,教师将更多精力放在对学生作文批阅和讲评过程中,而对学生写作方法的指导却较少。其实,写作不仅需要有丰富的写作素材,写作方法也是关键。在写作中,只有写作方法得当,才能让作文质量更上一层楼。而从小学高段学生的写作状况来看,很多学生的写作都较为“主观”,多是凭借经验写作,方法不到位。在小学高段作文教学实践中,首先要注重在作文结构方法进行引导。作文结构是作文的骨架,少了结构,内容再丰富的作文也会显得零散。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以提纲式的方法来进行写作,即先构思好如何开头、如何过渡和结尾,然后再丰富内容。其次,要针对具体的作文进行方法引导。如六年级上写作一的“假期生活”的教学为例,本次作文是记叙文,而记叙文以写人记事为主,就写人而言,要将人物融入到事件中,且要借助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来进行刻画。如动作描写,写作中可学生根据事件而多采用动词来表现。

三、读写结合拓展应用,丰富学生体验

阅读和写作是密不可分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必须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的整合起来,在阅读中引导学生以写作方式来拓展,以此来丰富学生的体验。首先,注重在阅读后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性写作。采用这种方式在形式上要讲究多样化,如拓写、缩写、读后感等。如引导学生写读后感,可围绕文本中的人物或主题或事件而谈自己的感受。如有的学生在《变色龙》的读后感中就写出了变色龙变色是环境所需,也是变色龙适应环境的一种手段。其次,注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去体验。如根据阅读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根据观察而写作。但无论采用上述哪种方式,都要注重根据学生的实际而进行,要求不宜太难,要让学生有兴趣参与,能获得独特的体验,这样才会有效

四、总结

篇2

在传统的教育活动中,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一个知识的传播者。但是随着新课改的实行,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改变,变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也由过去的师道尊严变成了现在的平等、民主、朋友的关系。情感是学习的动力,只有学生的内心发生了改变,当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他们才可能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也由以前的知识的接受者变成了学习的主体。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只有师生之间关系和谐,才能够把课堂的人际关系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教师也能够欣赏学生,认识到学生的不同差异,能够面对不同层面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能促进有效教学的实现

在教学的过程中,有很多的方法都可以促进有效教学。我认为主要是这些方面。首先是教师的精心备课讲课。作为一个教师,备课是非常重要的。备课的重要性就是要做到心中有数,要把课文内容备厚,对教学的环节要做到清晰化,能够对课堂上出现的生成有所预测。其次就是针对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我们知道每次授课的内容都会有所变化,当我们面对不同的单元不同的课程,都要有多重的教学方法。有的课程需要学生的自主学习就可以解决,教师就不需要再做无用功了,如果有的课程需要学生的演示和合作,我们就要带领学生对广泛性的有标志性的问题进行探究,然后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再次的进行讨论和综合分析。当然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不要死板套用。而恰当运用多媒体可促进有效教学的实现。

1.媒体教学可以全面传递教学信息,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多媒体技术就是通过视觉和听觉等等多方面的感觉体会,赋予知识以具体的形象,从而使知识更容易的被学生理解和体会。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总是倾向于中等的学生,最后造成饿的吃不饱,饱的吃不下,学生不能够很好的发展。但是当我们运用多媒体技术介入语文课堂后,我们可以感受到大家都能达到满意的程度。如果我们把这样的一节课比作是一次旅程,每个学生都能从中有所受益,收获满满。我们在平常的语文课堂上应该经常运用多媒体工具来辅助教学。尤其是当我们实施了新课改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进一步得到了肯定,教师应该摆正自己在课堂中的位置,引领学生思考,引领学生学习。

2.信息技术使语文更具美感,全面提高教学效率

语文学科的特点,使语文更具有人文性和美感性,我们怎么来将一节语文课上的风生水起,使学生能够在开心中学习,在学习中开心和感悟呢?一节好的语文展示课,不仅仅是教师人格魅力的体现,更是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这样的学习课堂经常是课上完了,但是我们还有余音绕梁,欲罢不能的感觉。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上就很好的扮演了教师助理的作用。首先是字词的展示,我们传统的课堂经常是以读和背为主,如果来默写的话就会耽误时间,影响整个课堂的进度。但是当我们用多媒体就很好的避免了这样的不足。其次是课堂内容的展示。现代的语文教师几乎可以不用板书,大部分的教学内容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完成。我们可以通过一组组真实的图片、音乐和视频,带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了解不同文章的风格和特色,然后再通过问题展示的方式,让学生对我们探究的内容做积极的讨论,从而总结语文学习的规律来应用于生活。就拿我们在语文课堂中的难啃的骨头诗歌赏析来说吧,我们知道诗歌都具有音乐性、节奏型、简洁凝练的特点。如果我们在多媒体教学中通过展示朗读的方式来背诵,再对诗歌的背景和作者来进行介绍说明,然后借助于画面的形式来表现,就能够很好的了解诗歌的内容。我们可以通过名家的赏析来进行分析,这样就很轻松的解决了问题。我们不必要把诗歌讲的支离破碎,应着重欣赏诗歌整体的美感。所以对于语文老师而言,怎么在课堂中更好的运用信息技术,在课文的内容展示中怎么运用信息技术为我们的教学服务,是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随着社会和教育条件的发展和改善,多媒体开始进入课堂,并且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为学生总是对新鲜的事物感兴趣,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将多媒体技术成功地运用于教学中,成为世界各国开展教学改革活动的一个新挑战。我认为教师不要过多依赖多媒体,应该恰当引进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平常的信息理论和计算机操作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对多媒体技术的掌控,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微视频、博客、搜索等多种工具,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三、结语

篇3

关键词:英语词汇教学;有效教学;联想法

英语新教材对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新课程标准对词汇的要求分了几个等级。五级要求:理解和掌握1500~1600个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七级要求:学会使用2400~2500个单词和300~4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八级要求:学会使用3300个左右的单词和400~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的搭配。九级要求:学会使用4500个左右的单词和一定数量的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

二十世纪末我国旧大纲的要求是1800~2300,现行的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高中毕业时达到七、八级的词汇量。而2009年高考词汇要求由2008年的2000左右提高到2500个左右;对于合成,转换,派生等常用词汇更加重视;考查了在语境中综合运用词汇的能力,语篇中的生词按考试大纲严格控制在3%以内。单项填空语言真实地道,语境完整可信,采用了一些以口语交际形式出现的语境化句子时代特征明显,既有很强的典型性,有灵活多样,所有这些题目中,词汇起的作用功不可没,出现了如recommend,reliable,access,adapt等。

单项中有八题考查词义辨析,占40%。阅读中还出现了新生代的词汇如e-nose(电子鼻),也就是说,词汇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凸显重要性。作为一名长期奋战在教学一线的农村高中英语教师,笔者在教学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尤其是词汇教学,同时也在积极探索前进。DavidWilkins在1972年就提出:Withoutgrammarverylittlecanbeconveyed.Withoutvocabularynothingcanbeconveyed.

一、初高中衔接教学和激励教学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了学生中的一些共同现象。因为我们学校的学生总体素质比较差,特别是英语。我们县的招生政策是这样的:第一批的学生是进宁海中学,第二批学生进知恩中学,第三批学生进柔石中学,最后这一批在普高线上的学生才轮到我们学校招生。总体上学生成绩都不理想尤其是英语。

对于许多学生来说,英语正是那块绊脚石,妨碍他们进入知恩及柔石中学。所以很多学生觉得学英语是一件不愉快的事,尤其是词汇。记好单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所以在听写英语单词的时候,有时会出现老师在报一单词,学生写出的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另一个单词。

这到底是为什么?最大的原因是学生没有掌握读音规则。这其实反映出学生在初中音标学习中,没有真正理解掌握。所以在进行高中教学时,我们首先要进行初高中衔接教学:先进行音标教学,如48个音标如何发音,比如开音节,闭音节的规律,五个元音字母在开音节及闭音节的发音,以期待学生能悟到一些规则,结合自己的基础能在记忆单词上得到些帮助。笔者认为根据音标来记忆单词是一种最牢固准确的方法。

二、有效扩大学生词汇量

在英语学习中需要不断扩大学生的词汇量,这时需要教师不断地在原有的基础上给学生拓展词汇量,但又不能太多。这时笔者往往以某一单元的单词为基础,利用英语常见构词法:合成法、派生法及转换法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扩充。

三、充分利用课文

笔者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文中的词汇,在每一单元中会出现了大量常用的词汇,因为现行高考中往往考查词汇在特定语境中的运用。而我们的教材又是教育专家从大量的文章中精心选择改编的,在这些文章中都体现了英语基本词汇的运用。笔者往往要求学生在课文中划下这些常用词汇,并要求学生熟记这些词组,熟读课文。每一单元的阅读笔者都要求学生背诵两段,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四、充分利用合适的教学辅助资料

我们学习给学生订了比较适合学生特点的资料,如《黄金讲义》,《学英语》及让学生自行购买英语字典如《高考必备》、《牛津字典》等等。如在《黄金讲义》第四单元中,对turn进行了拓展了:turnon/off,turnup/down,turnto,turnagainst,turnout,turnover,turnaway,turnback。这本资料对于许多常用词的同根词进行拓展,如课文中用到了动词succeed,《黄金讲义》中就提到了success几个常用的同根词,名词success,形容词successful,副词successfully,而这几个词的拼写及词性的误用又是学生常犯的错误,需要教师时时提醒。

五、词汇表达上中英文化差异和惊人巧合

教师平时在教学中应提醒学生注意中英表达词汇的文化差异。如中文表达“吃了没有?”英语为“Howareyou?”这两者均为常见的打招呼时常见用语。“您干得真好!”“Youdidagoodjob.”“慢点走”“Takecare.”“我浑身上下摔得青一块紫一块”“I’mblackandblueallover.”这里的blue不能解释为常见的蓝色,而为紫色。

六、科学记忆

我们也要教会学生要科学记忆,循序渐进,提高词汇的学习效率,注意遗忘曲线,加强复习方法的指导。遗忘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明的遗忘曲线表明,在记忆后短期遗忘率相当高,而以后逐渐缓慢。所以教师应注意这种遗忘规律,采取有效的方法,使学生最大限地把新学的相关知识在脑海里建立牢固的联系,尽可能减少所有知识“回生”。超级秘书网

因此复习是最有效的防止遗忘的办法。可分为间时复习和过度学习。前者指讲学的知识每隔一定时间复习一次,而过度学习是指学习者学完了所有规定的材料后继续学习的情况。就单词学习而言,必须过度学习,为了达到长期的记忆保持。所以对于单词学习,教师应时时提醒学生经常性读写背,达到熟能生巧。

七、适当编制适合学生的词汇练习

由于学生总体英语基础比较薄弱,所以应编制适应我们学生的练习。如笔者在教学高一必修二第二单元时,就根据课文内容编制了一段课文内容缩写。同时在进行阅读课教学时,笔者利用《学英语》上的课文填空练习,让学生在进行阅读的同时,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词汇短语填写,借此,可以让学生初步学习词汇短语在课文中的运用,并在学习完单词短语后,布置相关练习,即根据括号里的单词、单词首字母或汉语提示,用单词的正确形式完成句子。

八、利用brainstorm及联想法学习巩固新旧单词

如笔者在将高一必修二第五单元及“Usinglanguage”中,就以文中的主角Freddy为例,问了学生一个问题:WhatwillcometoFreddywhenhehasbecomeafamoussinger?Justbrainstormwithyourclassmates.学生就能够马上联想到以下单词和短语:busy。而在这些单词短语中,像fame,performances为新单词,其它均为已学过的单词短语。所以这种brainstorm方式对于学习使用词汇很有帮助,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

英语的词汇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文章就像房子,词汇就像造房子的红砖,没有红砖,房子是无法成形的。所以教师要进行积极有效的词汇教学,把“房子”的基础打好。

篇4

多媒体教学就是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利用现代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方式有机融合,以一种高效而又全新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教师教学难度,同时给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知识来源,所以在高职院校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但实际上这种教学方式在实践中仍存在许多问题。

1.多媒体教学并非适用于所有课程的教学

在引进多媒体教学之后,为许多课程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对于许多专业性较强的高职院校来说,有许多高职院校更倾向于技术性较强的专业,例如自动化专业、机械质量管理检测、汽车制造专业等,这些专业要求的更多的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多媒体教学在这些专业领域只能作为辅助教学手段,教师更多的还是应该训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通过传统教学方式反而会使学生更加易于学习和实践。

2.多媒体教学比重过大,本末倒置

在有些高职院校,由于过分强调教学方式的改革,在教学过程中过分使用多媒体工具,使原本的辅助教学方式成为主导方式,结果反而降低了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确实有许多传统教学方式没有的好处,也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如果多媒体教学所占的比重过大也会带来相反的效果,使得学生难以接收到老师真正想要教授的知识。有些老师一味追求多媒体教学的效果,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但结果却使得学生们抓不住教学重点,学生们的注意力事实上并没有被教学内容吸引,结果自然也达不到想要的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工具确实能够更加直观地展现思考过程,但是同时也不利于学生自己思考和消化知识,反而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

二、多媒体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方法

多媒体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带来的好处是不能忽视的,为了更好的利用这个工具就必须找到合理的提高其有效性的方法。

1.找到准确定位,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

多媒体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是作为辅助教学的一种方式,通过多媒体方式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便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看似与传统教学方式发生了冲突,但事实上两者并不矛盾。将两者有机结合能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某些知识。例如在教授酿酒过程中,老师可以用传统方式教授学生基本知识并带领他们进行实际操作,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向学生展示更多的有关酿酒的一些趣事以及展示一些实际的酿酒工厂制造过程,使得学生对这一过程产生更加立体且全面的认识。这种将传统教学方式和多媒体教学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得学生既掌握技能又开阔眼界。在实际教学中,以传统教育方式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根据实际教学课程和学生理解情况适当调整比例,将两者完美地有机结合才能大幅度提高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

2.使老师和学生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的意义

利用多媒体工具教学也只是一种比较创新的教学方式,本质上仍然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目的上和传统的教学方式并没有什么区别。然而有些学生在老师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单方面地认为这是一种不正式的教学方式,从而认为老师所教授的知识也是无关紧要的,于是就不把注意力放在学习知识上,而只用一种凑热闹的心态对待老师的教学。这种思想使得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大幅度减小,严重阻碍了教师的教学行为。老师应该告诉学生们使用多媒体工具教学的目的,让他们认识到这只是一种教学方法,并不代表他们可以不重视教学内容。只有学生认识到了多媒体教学的意义才能正视这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从而端正心态接受这种新的教学方式,使得师生之间能够顺利教学,进而大大提高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老师也应该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的意义。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工具,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课程特点合理利用这一工具而不是完全依靠多媒体工具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只有教师及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使用多媒体工具才能使得学生更有效率地消化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使得多媒体教学真正发挥它的作用。

三、结束语

篇5

已有调查表明,绝大多数MOOC教师认为,较之于传统的面授式课堂教学,MOOC教学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进行前期的计划与过程性维护(Kolowich,2012),尤其是前期的教学设计往往需要教师投入较之于传统课程教学设计2~4倍的时间与精力,这对于MOOC教学最终的质量与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Weiss,2013)。一方面,MOOC教学也像其他任何一种教学方式一样需要教师遵循有效教学的基本规律进行系统化的教学设计;另一方面,MOOC教学又是一种不同于以往任何一种教学方式的新型教学方式,因此更需要教师结合MOOC教学本身的特征与需求进行精心且有针对性的设计。

1.遵循有效教学的基本规律进行设计

虽然MOOC主要借助技术平台服务于大规模学习者,但是MOOC教学本身并不是一个关于技术与平台的概念,在本质上它仍然是一个需要回归到对教学需求、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等进行系统设计的关于教育教学的概念。广义上,无论在何种教学情境下,有效教学的实施都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实践原则与规律(Grahametal.,2001)。比如,学习建立在学习者自己的先前经验基础之上,教师需要连接学习者的先前经验与新的学习;有效的学习必然发生在社会化环境下,学习者需要机会展示、与他人讨论自己的学习成果,或者投入到集体学习行为中,由此需要支持学习者的交流与互动;另外,如果教授的知识被放在一个丰富的情境中,则能更好地满足不同学习者的不同学习需求;被连接的、组织良好的信息及活动不但能支持学习者对知识的学习,而且也能帮助学习者发展高级思维能力;对学习者的学习提供即时反馈、即时而有效地评价学习者的理解水平与技能发展水平,有助于提升学习者的学习绩效(NRC,2000)。MOOC教学设计同样需要遵循这些基本规律。因此,MOOC教师首先需要依据这些基本规律设计MOOC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考虑以怎样的方式在MOOC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与之进行有效的交流互动,以促进其学习绩效的提升;另外还要对MOOC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进行系统设计。比如,MOOC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明确以下问题:需要为MOOC学习者准备详细的课程大纲以确定当前MOOC要教什么主题?MOOC教师自身打算怎么教?期望学习者从当前MOOC中获取什么知识、习得何种技能?期望学习者学会利用什么工具?期望学习者怎样利用所学知识?期望学习者以何种方式反思、利用自己的学习经验?MOOC教师应该以何种方式促进学习者对学习经验的反思与利用(Weiss,2013)?

2.结合MOOC教学的特征与需求进行设计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及已有的网络教学相比,MOOC教学有其自身的特征与需求,这就要求MOOC教师充分认识并认可MOOC教学的价值,在深入分析MOOC的本质内涵、特征与实际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Kolowich,2013),经过精心的教学设计提升MOOC学习者的完成率与学习满意度(Meyer,2014)。比如,由于MOOC教学面向大规模学习者,因此教学设计中涉及的学习者分析的内容与方式、教学评价的内容与方式不能照搬传统课堂教学的经验(Fox,2013)。MOOC教学是基于对开放式教学平台与社交媒体的利用,要求教师能够客观分析MOOC教学中可能用到的开放式或封闭式技术的教学功用、优势与不足,在设计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时需要充分考虑如何利用技术媒体来表征、传递教学内容以及支持教学活动(Mclntyre&Mirriahi,2014)。由于大多数MOOC的教学实施并不是依赖于单一教师的力量而是借助教学团队的协同努力,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既需要充分考虑如何凸显每一位教师的教学风格以便让MOOC学习者有不同的学习体验,又需要在整体上进行协同设计以体现MOOC教学的完整性与体系性(Weiss,2013)。在实践层面,MOOC教学设计需要特别重视以下内容(Mclntyre&Mirriahi,2014):一是要在整体上规划网络教学,明确界定期望的MOOC学习成果,规划相应的教学活动以及评价策略,选择适当的技术加以利用,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这些设计进行动态调整;二是要精心设计MOOC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包括在线活动的类型以及教学场景;三是要明晰学业评价策略,包括对学习者学习过程与成果的评价,以及应该怎样设计这些评价,如何利用技术提升评价的效率与成效,尤其是因为MOOC学习者的大规模特征,更需要注重对标准化评价量表的设计,同时还要考虑评价反馈的方式;四是要科学规划在线学习资源,明确其对于支持学习者学习的重要性,既要符合道德规范地利用开放的学习资源,又要开发自己的学习资源;五是要提出具体的策略与举措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让其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六是要设计课程评价策略,主要用于教师评价自己的课程设计与开况以及课程教学的效果,通过获得学习者的反馈继续推进或改善教学决策,利用学习分析技术确认自己的教学与课程在整体上是否达到了设计的教学目标与效果。

二、以提升MOOC学习者的学习投入度为重要导向

无论在何种教学情境下,学习者学习投入(Engagement)的程度始终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高学习投入意味着学习者自身具有较高的学习动机水平,能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并保持较高的专注度,愿意在学习过程中与他人互动交流以分享自己的想法并为协同学习贡献自己的力量。对于开放性的MOOC,提升MOOC学习者的学习投入度尤为重要。一方面,由于学习者规模与学习背景的不可预计性以及师生的相对分离性,教师难以像传统课堂教学情境或以往的小规模网络教学情境下那样提前系统分析学习者的初始知识与能力准备情况,以及了解学习者的个性化特征与需求。在MOOC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MOOC教师不能像传统课堂教学环境中那样随时关注到学习者的反应,及时捕捉学习者的需求与反馈,难以及时给予指导与支持。另一方面,即使MOOC教师发现了MOOC学习者的学习困难,由于学习者规模巨大、基础水平多样化,致使有学习困难的人数可能数以百计甚至更多,且学习困难的种类不一,教师也难以给予个别化的学习指导与帮助。因此,MOOC教师在推进MOOC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提升MOOC学习者自身的学习投入度当成一项重点工作予以充分重视。综合有MOOC教学经验的教师的建议,提升MOOC学习者的学习投入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虽然MOOC学习者分析不能像传统课堂教学情境下那样细致、具体,但也有必要尽可能地了解MOOC学习者;二是精心设计学习任务与活动;三是要为学习者提供个别化指导与服务;四是要重视对MOOC学习者学习责任感的培养。

1.尽可能地了解MOOC学习者

尽可能地了解MOOC学习者以便提供学习者感兴趣的教学内容仍然是提升MOOC学习者学习投入度的重要环节。如前所述,由于MOOC学习者规模巨大,MOOC教师不可能像在传统教学情境下那样通过知识与技能测试、多维度学习风格调查、面对面的观察与对话等方式去全方位、系统而深入地分析与了解每一位学习者的学习特征与需求,一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从更宏观的层面对MOOC学习者群体进行了解。

第一,对MOOC学习者整体上呈现的特征与分布情况进行了解。比如,2012年MOOC开始受到关注时,据Coursera的调查,85%的MOOC学习者可能已经拥有一个或多个高等教育学位。而随着MOOC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和在线教育企业开始提供MOOC教学服务,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了解MOOC,因此MOOC学习者的范围越来越大,现在30%以上学习者的受教育水平可能处于高中或更低层次,而这30%的学习者却可能是工程学、材料科学等学科的主要学习者,实际上这些学科的MOOC往往要求学习者拥有大学预备知识。MOOC学习者也体现出性别差异,大多数MOOC学习者是男性,尤其在工程学或计算机科学领域,女性MOOC学习者往往低于20%;社会科学类MOOC学习者的平均年龄可能更大一些(ICEF,2014a)。MOOC教师可以借鉴这些整体数据,结合自己所教授的学科、内容等特点,预先对MOOC学习者可能出现的特征进行整体把握。

第二,在正式开设某一门MOOC之前,可以借助MOOC服务平台或其他网络技术平台,针对当前MOOC的内容设计等进行开放式调研;在学习者注册MOOC后,也可以通过简单的问卷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需求(Weiss,2013)。第三,通过以下方式来分析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投入程度:一是学习者的学习行为线索,包括所有与课程学习相关的行为,如观看视频、提交作业、参加测试、参与论坛讨论等;二是论坛的发言内容;三是论坛中形成的交互结构,包括社会网络结构、学习者是否主动帮助他人、是否主动提问、互动范围等(Rameshetal.,2014)。其中需要特别注意学习过程测试,并关注学习者在论坛里的发言及集中提出的问题。在学习过程中的嵌入式测试不但有利于检测与巩固学习者的学习,也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习者的学习状态,以便调整教学过程以更好地契合学习者的学习需要。已有研究表明,MOOC学习者在论坛的发言为教师深入分析学习者的投入度、学习意图以及完成整个MOOC学习的可能性留下了重要线索。如果MOOC学习者自身的学习动机水平较高,则更趋向于主动回答论坛中的问题,而且也更容易参与学习小组并与其他学习者进行主动的社会性互动,相应地在面对学习困难时也更趋向于坚持,比如愿意反复参加测试以便通过测试后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ICEF,2014a)。

2.重视学习任务与活动设计

第一,重视MOOC作业的布置(Henshaw,2014)。虽然MOOC教师无法像传统教学情境下那样逐一检查学习者提交的作业,但他们仍然应该高度重视作业对于检查、巩固与促进学习的功用。MOOC教师应充分认识到作业本身并不是为了为难学习者,也不是为了分出学习者的等级水平,而是为了促进学习者回顾、反思、思考、提取、应用所学内容,为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之间的深度互动提供机会。在布置作业时要特别注意如何提供一些有启示、有争论的问题,不必追求统一的标准答案,而且要为学习者提供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情境(Devlin,2014)。对于学习者的作业可以采取MOOC平台自带的评价系统或同伴评价进行,便于学习者得到一定的反馈(Kolowich,2012)。

第二,重视MOOC中的小组协同学习。虽然现在多数MOOC都支持学习者的开放式学习体验——由学习者在课程规定时间内按自己的需求自行选择具体的学习时间与方式,但是如果能够精心设计一些小组学习则更可能有效地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投入度,尤其对于那些需要协同实践的MOOC学习则显得更为重要。为此,可以通过鼓励MOOC学习者自行选择成立学习小组或者临时搭建在线学习小组,支持学习者在一个有任务分工、合作规范的小组中获得案例学习、协同设计、协同实践等学习体验,协同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并形成小组协同实践成果(Schmitt,2014)。

3.提供个别化学习服务与支持

第一,在教学过程中让MOOC学习者有接受个性化学习指导的体验。美国顶级计算机科学家、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人物Norvig教授于2011年开设了关于人工智能的MOOC,共有16万人注册了该课程。Norvig教授认为,虽然MOOC主讲教师心里十分清楚自己面对的是成千上万的学习者,但需要教师时刻提醒自己在实施MOOC教学时要尽量给每一位学习者提供获取个别化指导的学习体验,让他们“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为此,Norvig教授充分借鉴了可汗学院的做法,将教学内容制作成2~6分钟的视频片段,每播放完一个视频片段后就有暂停与小测试,其中所提的测试问题往往是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期望MOOC学习者不要刻意去记忆公式或知识,而是改变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但让MOOC学习者有一种面对面接受教师个别化辅导的体验,也让他们在继续后面的学习之前能够停下来冷静思考,这有助于学习者真正参与学习过程并投入其中(Norvig,2012)。

第二,针对当前MOOC提供专门的学习导航与支持。比如,清晰描述整个MOOC的脉络,提供清晰的学习导航,告知学习者如何查询课程材料,让学习者清楚学习当前MOOC的基本过程及获取帮助的方法;创建常见问题解答区让学习者自行查找常见问题的解决办法;创建集中答疑区,集中回答学习者提出的共性问题(Weiss,2013)。此外,还要帮助MOOC学习者理解在线学习的精髓与精神——自主学习与社会互动式学习;让学习者形成一种倾向,认识到远程学习环境下更需要学习者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帮助学习者提升写作技能,因为在网络上提交作业、讨论等主要依赖于学习者的文字表达;为学习者提供适当的技术培训,其中包括如何熟悉、适应技术化MOOC学习环境;为学习者搭建适当的支架,及时提供学习支持(Burns,2014)。

4.培养MOOC学习者自身的学习责任感

让MOOC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进度与学习时间负有责任是提升其学习投入度的重要途径之一。已有调查表明,虽然很多MOOC起初有很多人注册,但是只有一半学习者能够真正开始学习;到第5周左右,只有30%的学习者还在坚持学习;大概只有3%的学习者能够坚持查看每一个专题的视频与学习材料;相当一部分MOOC学习者不能坚持学下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自己的拖延而错过了学习时间(ICEF,2014a)。Norvig教授建议,MOOC教学视频不能像传统课堂辅助教学应用情境或常规网络课程教学情境下那样让学习者随时都能查看与播放,而是应该设置播放时间限制,要求学习者在一定时间内观看完毕,这样不但能促使学习者自主规划与管理学习时间,同时也让他们对课程进度有跟随感,体验到MOOC的互动特性,从而更容易自觉地投入到MOOC学习过程中(Norvig,2012)。在培养MOOC学习者的学习责任感时,可以利用学习管理系统的技术优势跟踪MOOC学习者的学习参与情况,适时给予适当的学习干预以帮助其形成自主学习与时间管理的习惯(Burns,2014)。MOOC学习干预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即嵌入式干预(EmbeddedInterventions)与发送式干预(Deliv-eredInterventions)。前者被嵌入在学习过程中(如嵌入的测试等),比较合适那些学习很积极、频繁参与学习和讨论的学习者;而对于那些不太积极的学习者,无论是因为他们自己的拖延还是因为没有足够的空余时间,通过邮件方式发出“发送式学习干预”则相对更加有效(ICEF,2014a)。

三、以精致得当的MOOC内容为基本依托

内容设计与建设始终是MOOC教学的核心,绝大数MOOC学习者选择MOOC是因为期望学习“由世界一流的教师提供的一流教学内容”(Kolo-wich,2012)。精致得当的教学内容是MOOC有效教学得以实施的基本载体与依托。较之传统的课堂教学,由于学习者不固定、文化背景差异性大、学习起点不明确、学习时间相对集中等因素,MOOC教学内容更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一是要对MOOC教学内容本身的构成进行精心设计;二是要重视MOOC教学内容的表达尤其是MOOC教学视频的制作。

1.MOOC教学内容的构成

第一,保证MOOC教学内容主题明晰、体系完整(Weiss,2013)。跟传统学校教育情境下的课程教学相比,MOOC教学时间一般在10周之内,不要试图在MOOC中提供所有关于课程的内容,以避免给学习者带来过重的认知负担。因此在内容选择方面必须精而又精,确保能够聚焦于某一领域核心的、具体而明确的主题;不要同时将开发的MOOC内容都呈现出来,这样容易降低课程的吸引力并且难以根据学习者的需求与变化动态调整教学内容;针对每一个MOOC主题,需要提供一系列的学习视频、阅读材料、拓展资源以及配套的学习测试、讨论话题等支持性材料,确保体系相对完整。

第二,高度重视MOOC教学内容对不同学习者的适切性。研究表明,MOOC越来越与地域、文化相关。一方面,MOOC学习者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域;另一方面,不同大学的教师设计开发的MOOC实则带有自己的观点与文化背景(ICEF,2014b)。例如,MOOC明星教授Duneier在2012年主讲“社会学导论”(IntroductorySociology)时,用“兴奋”与“紧张”两个词来形容自己当时的心情,因为与计算机科学或自然科学不同,社会科学与教师、学习者自身所在的环境与社会高度相关,Duneier教授非常担心自己作为一名美国教授怎样才能去主导来自全球各地的学习者学习社会学,以及担心怎样才能保证在同一时间面对来自100多个国家的几万名学习者而又能确保自己的观点没有偏见性(Duneier,2012)。因此,MOOC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了解MOOC学习者的文化背景,尽量开发一些与学习者来源国家相关的案例。在提供学习支持材料时也应该注意到,由于MOOC学习的初始经验不同,MOOC教师需要考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习者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源与支持。

第三,认识到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教学内容在MOOC教学中则不一定有效。比如,有些教授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常常以一个与教学相关的笑话启发学习者进入学习情境,往往能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而同一位教授在实施MOOC教学过程中也在每一个专题之初利用相同的笑话进行课程导入时,虽然教授自己认为笑话非常有趣,并且相信MOOC学习者也会认同笑话的趣味性,但实际上MOOC教授只是比较准确地预测到了大概有多少学习者会反感笑话的内容,却过于高估了自己所讲笑话的趣味性。可见,如果是面向实体学校的少数学习者,面对面分享可能效果较好;但是当面对大规模学习者时,则是很有风险的,因为有些学习内容的有效性不但涉及到文化背景,也关涉到语言表达以及学习者对现场体验与互动的需求(McGraw,2013)。

第四,重视提升MOOC课程介绍视频的质量与吸引力。课程介绍视频作为学习者面对的第一个视频,不但肩负介绍课程整体概况的功用,也负有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的重要责任。许多MOOC学习者是否坚持学习某一门MOOC往往是在看完第一个课程介绍视频之后决定的,尤其对于那些第一次接触MOOC的学习者,第一个课程介绍视频显得更为重要。众多成功的MOOC往往花了大量精力制作第一个课程介绍视频,其中非常重视教师的语音语调以及趣味性,同时明确指出了对MOOC学习者参与当前MOOC学习的期望,回答了学习者可能存在的关于课程的疑惑,并且能够帮助学习者尽快熟悉MOOC学习的过程(Henshaw,2014)。

2.MOOC教学内容的表达

第一,有效利用不同类型的多媒体来表达MOOC内容(Henshaw,2014)。由于MOOC学习者的大规模性,以及不同的学习者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不同的媒体偏好,所以MOOC教师要合理利用视频、音频、文本等多种媒体方式为学习者提供学习资源,即使是同一教学内容也要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学习偏好与需要。

第二,利用MOOC教学团队不同的教学表达风格来提升MOOC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比如,可由主讲教师团队共同提供MOOC教学内容,让学习者每周都能听到不同的观点,感受不同的教学风格、内容与互动方式,这样更容易让MOOC学习者保持新鲜感从而持续投入到整个MOOC学习过程中(Weiss,2013)。

第三,重视MOOC教学视频的制作(Guoetal.,2014)。整体上,制作MOOC教学视频涉及视频长度、教师语速、视频类型、制作风格——包括基于PPT播放的、基于教师手写的可汗学院式的、基于教室实录的、基于演播室录制的、基于教师头像等形式。具体来说,应该注意以下制作事项以便进一步提升MOOC学习者的学习投入度。(1)较短的视频更容易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投入度,建议在制作MOOC视频之前将MOOC教学内容分解成低于6分钟即可讲解清楚的视频片段。(2)如果在MOOC教学视频中适当加入主讲教师的头像(并不需要一直持续出现),学习者则更容易投入,建议在后期编辑中适当添加主讲教师的头像。(3)在非演播室环境下(如教室、办公室甚至室外等)录制的视频中教师的表现更自然且更容易让学习者感到亲和力,可见MOOC视频的教学质量并不一定取决于视频的清晰度。(4)类似于可汗学院的基于手写板的视频因为有动作性、持续性的视觉信号提示,因此比PPT类的视频效果更好。(5)即使MOOC教学视频是来源于对课堂的高清实录,也不如片段化的视频内容更吸引学习者,因此MOOC教师在打算利用自己的讲座视频来制作MOOC视频时,也需要预先设计其形式与格式,比如要精心规划讲座视频的哪一段可以被单独截取作为一个小主题等。(6)视频中教师的语速相对快一点并且充满激情更容易提升MOOC学习者的学习投入度,因此教师在录制MOOC视频时应该讲得有激情且能够感染学习者,而不是为了让学习者听清楚而刻意将语速放慢。(7)MOOC学习者对于不同类型的MOOC视频的投入度有所区别,比如对基于教师讲授的面向概念阐释与理论学习的讲座类视频,学习者可能只看一次,所以要充分重视这类视频给学习者留下的第一印象;而对于演示操作类面向技能学习的视频,学习者往往会跳过自己已经掌握的部分,因此有必要通过加入标签或标志点的方式来增强这类视频的交互性与可选择性。

四、以重视MOOC论坛建设促进社会性互动为有力抓手

无论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还是生生之间的互动,对于任何一种形式的远程教育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Moore,1992)。对于大规模的MOOC学习者而言,如何促进社会性互动尤其是生生之间的互动显得更为重要。MOOC的起源在本质上是基于联通主义的,在服务于大规模学习者的同时又充分利用技术平台的优势,来创建大规模学习者社区,从而将学习者社区中的社会性互动变成了一种整合性的教育教学方式(Poplar,2014)。论坛几乎是所有社会性互动的主要载体。正是基于论坛的社会性互动才使得支持MOOC的互联网络超越了其技术属性与优势,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传递相同内容资源的工具,而是一个协同交流的平台,用以打破传统教学情境下知识给与者与知识接收者的互动模式,从而使得MOOC区别于一般的学习资源平台并体现其作为“课程”的本真价值。有研究者认为,正是由于对MOOC论坛建设与利用的重视,使得MOOC教师从技能型“教学者”(Instructor)转变为真正的“教育者”(Educator)(Roberts,2015)。可见,如何加强MOOC论坛建设、促进社会性互动是实施有效MOOC教学的重要环节。一方面,需要MOOC教师科学规划MOOC论坛的功用;另一方面,需要MOOC教师精心规划论坛的发展并利用适宜的推进策略促进MOOC论坛的利用。

1.明晰MOOC论坛的功用

第一,论坛的最基本功能是为MOOC学习者提供社会性互动的平台,让他们在论坛中实现社会性学习。MOOC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论坛中的讨论以促进社会性互动并培养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这对于提升MOOC学习质量至关重要(Henshaw,2014)。第二,MOOC论坛可以帮助MOOC教师及时了解MOOC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从而动态调整与优化MOOC的教学内容与进度。技术平台允许MOOC教师及时收集和整理MOOC学习者的提问、讨论等数据,获得更多关于学习与教学的反馈;同时能够将学习者讨论得最多的问题集中起来,及时了解哪些问题对学习者最有意义;还可以通过观察学习者在论坛里的互动情况分析其学习过程(Duneier,2012)。第三,MOOC论坛也有利于让教师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从而使其更有效地投入到教学过程。比如,大多数教师在录制MOOC视频时都是在演播室或工作室,视频中并没有学习者在场,也没有学习者提问,教师观察不到学习者的表情,也捕捉不到学习者的任何反应,更难以预计会有什么样的学习者学习自己录制的视频,因而这种教学临场感的缺失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是很大的挑战。而论坛的存在可以让教师收集到MOOC学习者的反馈与建议,知晓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给予相应的指导。这有助于MOOC教师获得更多的教学临场体验,从而提升其教学投入度(Duneier,2012)。

2.规划MOOC论坛的发展

MOOC论坛的发展需要精心规划,但并不是每一个MOOC都精心规划了其论坛的建设与功用,而这正是影响MOOC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研究者在试用19门MOOC课程之后,推荐用以下五个策略来规划MOOC论坛(Roberts,2015):一是明晰MOOC学习者通过参与论坛可以从MOOC教师以及同伴那里学到什么,可以达成什么样的学习目标;二是明确MOOC教师可以创建何种课程活动来推动论坛中的在线对话,比如不单纯以发言次数来评价MOOC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而要设计一些有建设性的讨论话题,让学习者持续投入到关于课程学习的对话过程中,这样有利于将MOOC论坛培育成为随课程持续而推进成长的社区;三是建设界面友好的论坛,便于学习者轻松快捷地找到对每一个讨论主题的线索;四是MOOC教师本身应该积极并以适当的方式参与论坛,知道自己应激励讨论、抑制讨论、主持讨论以及总结讨论的适当时间;五是MOOC教师自身要充分明确论坛的价值,频繁与学习者分享自己的看法与想法。

3.促进MOOC论坛的利用

MOOC教师还需要采取一些适当的培育策略与具体举措以促进MOOC论坛的利用。比如,一些成功的MOOC会对MOOC学习者进行7~14次提示,提醒他们要参与论坛讨论与同伴学习,同时鼓励他们寻找适合自己的同伴互动方式并利用MOOC平台之外的社交媒体进行互动;MOOC教师自身要尽可能地卷入到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及时为学习者解决问题,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存在(Weiss,2013)。精心设计论坛的使用语言也有助于MOOC论坛的利用。比如,形成一定的讨论语言规范,坚持用术语邀请学习者参加学习(不管学习者的规模有多大),这样不但有助于MOOC学习者尽可能地避免无价值的发言,也有利于MOOC教师对论坛发言与讨论的整理与总结,便于论坛建设性内容的生成与共享(Roberts,2015)。还有的MOOC通过加入论坛荣誉系统,鼓励学习者进行高质量的发言。已有研究表明,虽然论坛荣誉制度的引入并不一定能够让更多的学习者坚持完成MOOC学习,但确实让MOOC论坛中的发言得到更快、更多的反馈,并且重复发言不多,而具有建设性的、有区分度的发言却增多了(Coetzee,2014)。另外,还可以为MOOC学习者提供一些实用的MOOC论坛利用技巧,以指导学习者如何参与论坛中的社会性学习(Roberts,2015)。这些技巧包括:清晰说明参与MOOC学习所需要的交流技巧技能;为学习者提供如何提升自己的参与技能和支持建议。教师还可采取为学习者的交流过程提供支持的技巧,如建议学习者如何更有效地进行讨论反馈、整理与总结等(ICEF,2014a)。

五、结束语

篇6

合理地开发教材内容,就好比品葡萄酒,一口下肚后,并非只是过过嘴瘾,而是还要通过酒味品出酒存储的年代或者产地等。教学音乐知识也是同样的道理,即上课时并不是让教师对教材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复述和直接意义上的“教教材”,相反的,在传授知识的时候,教师要揣摩编者的意图,具体再结合新教材的要求以及新课程理念的倡导,灵活地掌握一些有效的教学目标,要活用教材,是用教材来教,而不是教教材。

二、引导学生去欣赏音乐的形式美

音乐除了声音美之外,还有形式美。形式美主要是为人的感官服务的。因此,在初中音乐课的欣赏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有效的教学,为丰富学生们的音乐资源,多呈现一些具体的音乐情境来,让孩子们更加直观地去欣赏音乐的形式之美。例如,我在组织学生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十八相送》这段音乐内容时,可以在互联网上下载一些相关的风景或者相关人物的图片,让学生在学习这节知识的同时,更加轻松地去理解这首音乐作品所要传达出来的情感。其中也有一些学生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故事,通过我提供的一些相关的音乐及画面,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勾画出故事的大概梗概来。在这个教学中,不仅能够让学生欣赏到了音乐的形式之美,而且还能够在无形中提高他们欣赏音乐的能力。

三、体态律动与音乐的欣赏有效地相结合

在音乐中,体态律动是聆听者对听音乐作出的即时反应,体态律动不是强调音乐作品的材料和结构,而是要注重情感状态及其变化,通过具体的动作模仿再现音乐的状态。比如:旋律的高低,就可以通过身体的简单动作来表现,当听到低音时,就可以将双手放在下方,身体稍微下倾,当听到中音时,可以让学生们的双手自然地运动到胸前;同样的,如果听到高音的时候,身体就可以向上伸展,脚尖掂起,双臂向上展开。这种律动并不是程式化的,学生们通过音乐的响起尽可能地沉浸在对音乐的体验当中,让动作自然流出,进而更准确地去把握音乐情绪的自然发展。

四、联系生活,发挥学生们的想象力

篇7

高中有效性美术教学方案即计划,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使教学质量的保证。在方案定制与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实践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者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题,在搜集、参阅资料的过程中会不断对自己的课题有新的认识和想法,因此可以根据情况对初定的课题做出适当的调整,使选题更符合研究实际与教学需要。在制定教学研究计划中,教师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方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要确定自己教案面对的学生群体,如学生这一参与主体以及其他客观条件等,如果涉及的学生群体总数过多,可以采取层次化教学的方法,进行随机抽样、类型抽样研究,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

2.选择研究的方法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研究过程的方法与结果的检测方法。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调查法、观察法、个案研究法、教育实验研究法、教育测量法等,而研究结果又涉及到各种评估方法。一线的美术教师可以组织到一起,定期进行教学研讨。

3.确定方案的具体内容

美术知识比较杂乱,在搜集和参阅材料,不断了解研究教案的内容时,可以根据新的认识对研究方案做稍微调整,使方案更加科学、合理;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制定每一部分切实、可行的计划。

4.确定方案设计的变量

变量包括自变量、因变量以及其他不可控的干扰因素等。比如高中课程时间少,美术课题组人员较少属于不可控因素,美术教师需要清楚方案设计的变量中哪些是可控的因素,控制的具体条件,还有存在那些不可控的因素以及由此造成的误差等,尽量使变量造成的误差控制在最小范围内,确保有效性美术教学方案的科学和准确性。

二、设计科学、周密、合理的有效性美术教学方案

一般情况下,教师的教学研究都是从简便的、周期较短的、与教学实践结合密切的工作做起。广大一线的人民教师,在长期教学经验的积累下只要注意用心观察、不断积累资料并进行归纳总结。具体的教学方案有很多,我简单举几个例子。

1.课程目标细化分解

通过课前的预习能初步了解美术鉴赏的概念;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分组讨论,了解美术作品的类别和种类划分;学生通过学习能总结出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和意义;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对一件艺术作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通过课下的交流,用“审美的眼睛”进行描述、分析和评价。

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笔者认为针对高中美术鉴赏课,主要是采取学生分组合作的方式,挑选大家都不懂的问题,然后分开讨论,最后再互相分享经验。事实也证明,这种方法的确实有效,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提高课堂效益。但是需要具有很强的课堂掌控力,不能白白浪费了课堂时间。经过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摸索和与同行们教研的交流学习,不断尝试各种方法,也可以来个基于标准的教学。

3.把握好教学过程

我们可以将教学过程设成一个标准的、统一的模式,各个环节紧紧相扣,对要学习的美术知识互相补充,而且根据每节课的具体内容每个环节上又可以设计不同的活动内容,有不同的发挥。

三、总结

篇8

学生对阅读存在心理障碍,对自己没有信心的根源就在于词汇量匮乏、语法不牢固。试想,如果学生词汇量丰富,语法掌握牢固,那么阅读文章时就会流利快速,能够读懂读通。但是如果词汇量小,语法也不会,那么阅读时就会障碍重重,读不通、读不懂、读不透,自然就会认为阅读难,就会从心理上排斥,而逐渐对阅读失去信心。由此可见,要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让学生对阅读重拾信心,关键就在于丰富学生的词汇量,牢固掌握语法,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让学生快乐阅读。而词汇的丰富与语法的掌握并不是短期就可以见成效的,而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词汇与语法的学习不能只是简单枯燥而机械地分析、讲解与记忆,而是要结合具体的句子来展开,以情景会话的形式来让学生在对话中掌握基本的词汇与语法。如学习“Howmuchisit/arethey?Itis/Theyare…”时,教师可以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向学生直观而形象地展现购物场景,通过售货员与顾客之间的对话来呈现相关的句型与所要学习的单词,让学生认真观看,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两两一组来展开情景对话。这样学生不是孤立而机械地学习词汇与语法,而是与具体的句子、真实的场景结合起来。这样的教学氛围更活跃,更能激起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更为重要的是,将词汇与语汇的学习置于生动的句子与真实的场景之中,更加利于学生的理解与运用。这样学生在阅读时就可以英语思维来展开,能帮助学生克服阅读障碍,重拾阅读的信心与勇气。

二、优化阅读教学结构,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

阅读教学主要包括三个环节:读前活动(pre-reading),读中活动(while-reading),读后活动(post-reading)。教师要清楚每个环节的目的,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以优化阅读教学结构,让教学更加贴近学生,贴近文本,从而达到有效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资源的目的,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有所收获。

(一)读前活动(pre-reading)

即新课的导入环节,此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阅读的主观意愿,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的主体性与主动性。为此我们要避免单刀直入的教学,而是要为学生设计新颖而巧妙的导入,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带入阅读的最佳状态。如利用图片、电子白板等的直观导入,围绕学生所熟悉或感兴趣内容的谈话导入,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生活导入。

(二)读中活动(while-reading)

教学的主体部分。第一次阅读,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大意,教师可以通过相应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获取详细的篇章信息,了解生疏的词汇、短语、结构等。第二次阅读,教师要提出细节性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认真的阅读与思考,进行充分的交流与讨论,以让学生深刻理解。此部分应以学生自主阅读与探究为主,辅以教师的启发性提问与诱导,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文章信息。

(三)读后活动(post-reading)

此阶段侧重于语言形式的掌握、文章结构的分析以及文章意图层次的理解,对于学生的阅读来说是一次飞跃与提升。教师可以利用比较、图表等形式来展现文章结构,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脉络。然后根据文章内容来设计丰富的活动,如复述课文、角色扮演等,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与运用能力。

三、增加语言实践量,延伸初中英语阅读空间

课堂阅读时间与素材有限,这并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我们要在立足课内,搞好课内阅读教学的同时,将阅读的空间延伸到课外,坚持“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的教学理念,增大学生的阅读输入,让学生展开丰富的阅读实践,在阅读中来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见闻,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运用性输出,灵活运用,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与口语水平。

(一)精心选材

课外阅读材料丰富,但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适合初中生阅读。我们要根据初中生的兴趣爱好与初中英语基础、认知水平来选择内容丰富、思想健康、难易相当的阅读材料,如《中学生辅导报》《二十一世纪报》和《英语漫画》等。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初中英语学习需求,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这样学生才能读得轻松、读得愉悦、读有所获,才能在不断的阅读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增强学生有效阅读的信心。

(二)分层阅读

教学要向全体,就是重视学生间的差异,将学生视为具有鲜明个性的学习群体,这样才能促进实现学生个体富有个性化的发展和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我根据好中差不同层次的不同学习需求来布置不同的阅读材料,设计不同的阅读目标,如差生侧重于词汇量小、难度低的简单文章;优生侧重于词汇量大、有一定难度的文章;中等生介于两者之间。这样的分层阅读更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阅读需求,让学生基于自身基础能够顺利完成。

(三)定期检查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