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1 17:05:1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企业投资风险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人力资本投资风险风险规避
一、人力资本的界定及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内容
1.人力资本的内涵界定
人力资本(HumanCapita1)的涵义可从内容和形成两个方面去界定。从内容角度去界定人力资本涵义的学者比较关注人力资本所包涵内容,认为人力资本是劳动者所拥有的知识、技能、体力、健康及其所表现出的劳动能力等的总和。其主要代表是舒尔茨(Shuhz,1990),他指出:“人的知识、能力、健康等人力资本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比物质、劳动力数量的增加重要得多。”从形成角度去界定人力资本涵义的学者比较关注人力资本的形成过程,认为人力资本是通过教育、职业培训、卫生保健和劳动力流动的投资所形成的资本,而其中的教育投资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本形成的途径。其主要代表是贝克尔(Becker,1993),他指出:“人力资本是通过人力投资形成的资本;……用于增加人的资源、影响未来的货币和消费能力的投资为人力资本投资。”综合以上观点,我们认为:人力资本是指特定行为主体通过有意识地投资活动所形成的,由知识、技能、体力或健康及其所表现出的劳动能力等组成的,能实现价值增值的,依附于某个人身上的存量资本。
2.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内容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就是以人为投资对象、以获得未来收益为目的的企业投资行为。人力资本投资主要通过教育、培训、劳动力流动、卫生保健等方面的投资实现。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中最主要的一部分,这部分投资往往是由政府支持的,其投资的效果与政府教育政策、教育重点有关。在进行教育投资时,企业主要是支持员工进行在职的继续教育。培训投资是直接服务于现实的人力资源,增加人力资源的技能存量的投资,包括就业前培训和在职培训两种。劳动力流动投资指劳动力流动是现代经济社会普遍现象,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在动态中不断地组合,形成最优配置,实现人力资本的增值。卫生保健投资主要是为了改善员工的健康状况,使员工保持饱满的精神投入工作。
二、基于人力资本特性的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产生的原因
所谓人力资本投资风险是指企业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或完成特定的任务而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开发人力资源,但由于被开发主体的原因而导致企业经营后果与经营目标相偏离的潜在可能性,即经营后果的不确定性。
1.人力资本与其承载者的不可分性及其流动性
人力资本是无形的,主要表现为蕴藏在人体内的一种劳动能力,其投资形成的资本形态与其承载的主体之间具有不可分割性。作为生物形态的人力资本主体由于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会出现年老、疾病、死亡等生物现象,因而所投资的人力资本会因为被投资者的年龄、健康、意外伤害等方面的原因,造成人力资本的损失,从而使投资者减少或丧失投资收益。既然人力资本依附在人身上,那么它必然会随着人的流动而流动。人的自利性决定着他时时刻刻要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一旦在一个国家或一个组织(单位)内不能实现该目的,他就会在流动中寻找自身价值转换以及匹配环境和机遇。近几年落后地区人才向发达地区,落后企业向发达企业转移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3.人力资本的异质性和主观能动性
一是人力资本具有异质性,不同的主体,由于年龄、性别、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差异,同样的投资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即使相同性别、年龄和身体素质相同的人,在进行同样的投资时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结果。若外部环境条件比较差,激励机制不健全不合理,则很难调动人力资本载体的积极性,其努力程度就很低。二是人力资本具有主观能动性,即人力资本在受到激励的时候能够做出积极的反应,从而为投资者带来较大的收益;而在受到不利环境和负面影响时,又能够减少或者丧失投资的收益。同时投资是面向未来的,人力资本投资与其产出成果如产品研发及管理改革成效的取得都有一个时间差,同时,其成果也不可能像其他物质产品那样可通过市场调查来判断其销售情况及相应的绩效。衡量人力资本的边际产出时,很难把其它要素的贡献剥离出来,因此我们很难从最终产出中判断出具体某个人的贡献是多少,这就存在“偷懒”或“搭便车”的现象。因此人力资本产出成果质量和数量及其产出时间是很难确定的。
4.人力资本形成的长期性和投资者主体的多元性
一般来说,一方面人力资本的形成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在短期内难以收回;另一方面,企业人力资本的收益期限也较长,所形成的人力资本可以在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内为企业创造财富。人力资本是多方面、长时期投资的结果,投资各方都要得到收益。企业所进行的人力资本投资也是这样,员工作为人力资本的主要承载者和投资参与者,享有所有权、使用权和一定的收益权;企业投资只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一部分,享有一定的使用权和收益权。人力资本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的多元化,导致人力资本在使用和收益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增加了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
三、基于人力资本特性的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的规避
1.确立企业员工的人力资本产权
确立员工的人力资本产权,就是一方面承认职工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的当期收入,另一方面更要承认广大职工在利润积累中的贡献,这实质上触及了收入分配的问题。职工参与企业分配的方式,一是依据按劳分配分得一定的工资和奖金,二是职工作为企业价值增值的创造者之一应当按比例形成他们在本企业的股份。职工分享企业的剩余索取权事实上就是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回报的一种方式,而这个风险是企业和职工双方承担的。比如我国的内部职工股,“持股人”既不是单纯的股东持有,又不是单纯的“管理者”持有,而是包含工人在内的“员工”持有。资本所有者让渡一定比例的剩余索取权,消除“持股人”、“管理者”、“工人”在所有权上严格的鸿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他们之间的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这样,“资本”、“管理”和“劳动”这三者之间,存在的是交融、协作关系。而这种关系就是企业形成长期人力资本投资的保征。
2.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员工对组织的忠诚感
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社会生产实践的过程,一旦形成之后,则会对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基础,使企业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政策留人”。人力资本投资的客体是人,而人又是一种复杂的生物,所有影响人力行为的因素都可能影响人力资本效能的发挥。作为社会人,人力资本投资的客体有着不同的成长背景和人格特性,在思想、感情、经历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异。这时,在投资角度来看是最佳的投资项目时,也可能由于个人的偏好认为该项投资不符合其个人意愿,所以,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时,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通过文化建设使得员工与企业的目标、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相一致,从而尽量地缩小企业与员工之间在人力资本投资方面的分歧,进而使投资收益能达到最大化。企业文化的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长期目标之一,应当渗透到每一次个体的投资过程之中。同时,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可以增强劳动者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从而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率,进而减少人力资投资风险。
3.实施企业员工职业发展管理
由于人力资本投资行为具有长期性,投资收益不可能当时获得,因此投资周期长本身就意味着不确定的成分多,投资风险大,为了将不确定的因素降到最少,企业可以通过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来将员工在投资期间可能发生的风险减到最小。作为企业首先制定人力资源开发的综合计划,并把它纳入企业总的战略发展计划。其次,建立本企业的人力资源档案,通过日常绩效考评及专门的人才评估活动,了解员工现有的才能、特长、绩效、经历和志趣,评估他们在专业技术、管理和创新开拓诸方面的潜力,确定他们目前所处的职业发展道路,作为制定具体的培养、使用计划的依据。其三,企业鼓励和帮助员工,尤其是对骨干和潜力较大者,要做好自我分析,妥善制定个人的发展计划。其四,企业根据员工个人发展计划、人力资源档案,结合企业未来发展对人力的需求,便可确定具体的培养与开发目标和计划,通过培训已有员工或在必要时招聘新人,以满足企业的需要。
【关键词】海外投资风险防范
海外投资当然有许多成功的事例,然而正如上面的数据显示,在降低成本、追求利润和布局网点的过程中,由于中国企业对海外投资的投资环境和法律风险没有充足的认识,而存在诸多风险,企业损失惨重。
一、海外投资的主要风险
1.政治风险
在资源丰富的非洲和拉美等国家,政局往往很不稳定。在政权更迭之后,对外资政策也会相应发生重大变化,特别是一些激进的民族主义者掌握政权之后,他们往往对于外国投资者采取敌视政策。撕毁前任政府的正式承诺甚至书面合同,通过强制性方式剥夺外国投资者的权益的现象经常发生,令外国投资者损失惨重。也有一些国家政府的外资政策朝令夕改,令外国投资者投诉无门。
2.投资决策风险
决策的正确与否往往决定企业的目标能否实现。境外企业是在不同的国家和社会环境下活动,必须充分了解东道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习俗等各方面的情况,才能在此基础上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3.海外融资风险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普遍存在资金短缺问题,原因如下:一是金融障碍,即中国银行提供的跨国服务基本上局限于传统的常规银行业务,自身投资参股于工商企业活动的很少。由于受传统体制的束缚,中国银行还不能对中国跨国公司的海外融资起到足够的支持作用。而跨国银行的海外分支机构一般不愿支持中国海外企业的融资,担心中国企业规模小、收益低、风险大,会给银行带来损失;二是企业对国际融资环境的研究和重视不足,对国际融资环境还不熟悉,利用国际融资的能力不强。
4.政府管理及服务风险
一方面,由于中国对境外投资缺乏统一的导向、协调,各部门各地区之间以及企业之间各自为政,在有关国外一般性商务信息和政策法规的情报搜集和传递方面,还未建立一个有效的渠道,因此对外投资随意性大,造成海外重复投资、恶性竞争,影响中国境外投资的整体效益;另一方面,保护本国企业投资者境外投资利益的制度还很不完善,没有境外投资法,境外投资保险覆盖面窄,支持力度小,投资保护协定签订工作滞后。
二、海外投资风险的有效防范措施
根据商务部研究所的一项数据表明,中国在海外投资的企业65%是亏损的。吴田平认为,企业到海外投资应当建立在科学的、对目标市场全面分析论证的基础之上,特别是在选择合作伙伴和咨询机构时要保持谨慎。
1.投资前做好可行性研究
细究中国一些企业在海外投资失败的原因,常常是因为没有对项目和当地情况进行认真地考察,没有做出一个符合实际的项目可行性研究,致使项目先天不足。因此,中国企业一方面要舍得付出成本对当地实际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争取拿到各方面的数据,这是做出投资决策的前提;另一方面,要有科学的项目可行性分析程序。做可行性研究要循其规律进行,按照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进行探询,领导者的主观臆断常常是投资失败的重要原因。
2.强化行业协会和政府的服务功能
行业协会要发挥指导作用。行业协会要教会企业如何规避风险、如何寻找合适的合作方式、如何选择投资方向、如何避免恶性竞争等。协会应该就企业拟投资国家的基本情况提供咨询和指导,有条件地,对企业海外投资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进行主动协调。
大多数发达国家设立特别金融机构,对本国投资者在海外的投资活动,用贷款或出资的方式加以支持,如美国海外私人投资公司;此外,加强对境外投资的指导和加快相关立法的建设、加强对境外投资的信息服务及对涉外企业的税收优惠保护等都是政府宏观服务的体现。
3.了解相关的法律及保险制度
中国企业在海外遇到的法律问题很繁杂。如江苏昆山一家生产童车、玩具的企业,在进入欧美市场的同时,就申请了专利和商标等知识产权的保护,但东道国市场的其他竞争者仿冒其技术,侵犯了企业的知识产权,由于缺少资金和法律援助,企业一直无力提讼。
投资的组织形式应该属于投资所在国的管辖范围,应依照该国关于投资的法律规定办理。但是,无论在哪个国家投资,从控制法律风险及限制和减少经济责任看,有限责任公司的法律形式无疑是最佳的方式。另外,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的建立也有利于众多海外投资企业分散风险。
4.做好海外投资的结构性安排
如果投资目标国是美国、加拿大、欧盟等发达国家,可以限于股权、债权、服务合同等方面的常规性考虑;如果投资目标是法治欠缺的发展中国家,以股权形式投资会面临财产被当地合法侵蚀的风险。就投资的行业而言,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海外扩张,为了保证制造品质量和品牌价值,对海外企业进行内部控制是有必要的;而资源性企业的产出并不是与大众市场打交道的消费品,持股反而增加企业的海外产权风险,不妨以保证资源供给为首要目标,采取无股权但有长期服务合同的形式。
另外,通过购买跨国公司股份的形式介入海外经营也是值得考虑的。依照公司法律,美国和欧盟对外国投资者的持股基本没有限制。中国公司可以通过公开购买股份,成为占较大股份的股东,进入董事会参与跨国经营。这样,外国公司在第三国获利以后,中国也能够分得一部分,这比自己去直接投资更安全。
5.加快培育国际化经营人才
海外投资是一项复杂的跨国经营活动,不仅要求经营者通晓国际投资、金融、贸易等必要的专业知识,熟悉国际惯例环境和国际市场,还要求对东道国的历史、文化背景、政治环境、法律制度、经济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幷具备较强的管理技能。因此,长远看来,中国要制订出培养人才战略,加强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外向型经济人才,从而增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欲进行海外投资的企业应借助各方力量共防风险。这样才能尽量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合理水平内,降低因某一笔投资失误而导致企业承受灭顶之灾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类别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分为环境风险和管理风险。
环境风险是指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时,因对外界环境因素的突发性变化认识不足而导致投资损失的可能性和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包括:宏观政治经济形势变化、法律法规调整、产业政策调整、科技进步等;
管理风险是企业在人力资本投资过程中因对人力资本特性认识不透、管理不当所导致的收益的不确定性或损失的可能性。分为管理者行为风险和被管理者反应行为风险。管理者行为风险包括:预决策风险、人力资本形成风险以及人、职匹配风险等;被管理者反应行为风险包括:职业道德风险、人力资本激励与约束风险以及人力资本流失风险等。
2.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界定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是指企业投入一定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发人力资本,然而在投资过程中由于对人力资本属性认识不够、利用和引导不到位,加之各种难以预料、控制的外界环境变动因素作用而导致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或投资损失发生的可能性。表现为未来若干年投资者的实际收益低于预期收益的可能性或收益不能补偿投资成本的可能性。
2、人力资本的成本计量
人力资本的成本计量根据不同的需求可以分为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和机会成本三种。
1.人力资本历史成本法
历史成本法是指对相关的招募、甄别、录用和培训费用全部资本化,在资产使用有效期内进行费用摊销,按照资产类别确认亏损,或按照增加资产未来收益的任何额外耗费增加资产的价值。当数据可以确认时,这种方法是客观可行的。
2.人力资本重置成本法
重置成本就是估计替代公司现有人力资本成本。它包括:招募、甄别、录用、培训、安置和发展新员工达到现有员工胜任工作水平所需支付的成本。其优点是找到了资产的市场经济价值参照,局限性表现为其主观性。
3.人力资本机会成本法
人力资本的价值可以通过公司内部竞价过程产生,投资中心经理会对他们需要招募稀缺的员工进行竞标。竞标结果实质是对员工分类定价。这种方法有利于公司人员优化组合,实现高效益。
四、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防范体系构建
1.做好职务分析,预防人、职匹配风险
职务分析是对企业各岗位职务的设置目的、中心职责、工作内容、权限范围、结构关系以及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等进行全面的分析、描述和记录,是现代企业HR管理所有职能的基础和前提。制定科学的岗位配置计划,做好人事测。评工作,根据岗位要求,将最合适的人配置到最合适的岗位。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动态协调和适应。
2.完善培训机制,预防人力资本能力衰退风险
培训需求分析是确定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的基本依据。科学的培训需求分析要综合运用人员测评和工作分析等技术,从整体战略发展、工作和员工个人三个层面,结合企业外部环境调查,全面深人展开。谨慎选择培训对象。建立培训风险管理机制以降低企业人力资本流失风险。
3.健全激励机制,预防人力资本流失风险
健全激励机制,对员工提升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具有促进作用,包括:物质激励:制定薪酬政策、改善福利待遇等;情感激励:加强与员工的情感沟通,尊重员工等;精神激励:荣誉激励、目标激励、自我实现激励、成就激励等。重视人力资本产权在精神和物质方面给予员工合理的奖惩使员工产生激励效果,避免员工流失。
4.做好投资收益分析,预防人力资本专业性投资风险
由于人力资本的能动性和不可转让性,使得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较大,因此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时应当做好人力资本投资成本核算,运用战略发展思路来取舍项目,自觉规避投资风险,选择通用性人力资本即复合型、综合型人才,防范专业性投资风险。
5.确立人力资本投资风险指标,完善风险识别和预警、预控体系
人力资本投资风险预警,是指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系统预防、纠正或回避人力资本投资失误与投资波动方面所具备的一种功能。从人力资本投资过程带来的结果入手,设计人力资本投资预警指标体系;根据人力资本投资过程内容及表现,按照其投资过程的特点及分类来构造预警指标,建立有效的风险识别和预警、预控系统。
参考文献:
[1]张攀平.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与竞争力提升[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3):30.
[2]刘建英,谈娟.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防范体系研究[J].财会通讯,2009(3):136-137.
[3]侯金良.浅议企业人力资本及其计量方法[J].经济师,2009(2):189.
[4]吴立军.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及防范对策[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58-59.
[5]李静.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及规避措施[J].商场现代化,2009(3):291.
高科技中小风险企业的融资机制主要指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方式,由风险投资企业的类型所决定。根据投资方的属性,这些高科技中小风险投资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包括五种类型:
(一)以政府出资为主导风险
投资公司的投资这类风险投资公司主要由地方财政出资,地方科技行政部门负责组建,目的在于推动本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政府出资的投资公司在我国投资公司体系中占据主体性地位。
(二)大公司所属的风险
投资公司的投资这类风险投资公司主要由上市公司和投资银行通过独资、参股或控股的方式建立,而上市公司组建风险投资公司的现象更为常见,为企业的核心业务提供战略协同。
(三)证券公司所属的风险
投资公司投资2001年6月20日,中国证监会了《证券公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23条第6款规定:证券公司经中国证监会的批准可以发起、设立或参股风险投资公司。一般而言,券商风险投资公司具有较强的资本运作能力,比较重视后期的投资。
(四)民营及混合型风险
投资公司的投资这类证券公司的资本结构包括民间资本与上市公司资本的混合、民间资本与国有资本的混合两种主要形式。目前,我国纯粹民营的风险投资公司数量有限、融资规模较小,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民营风险投资公司在我国风险投资市场上的位置日益显著。
(五)外资风险投资公司与合资风险
投资公司的投资2003年3月1日,科学技术部等六部委联合制定了《关于外商投资风险投资企业的管理规定》,为中外合资风险投资公司创造了组建、生存与发展的条件。目前,我国外资及合资风险投资公司已达数十家,包括跨国公司的风险投资公司、传统的国家风险投资公司、国际投资银行的风险投资公司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的风险投资公司。我国高科技中小风险企业的融资机制具有多样性,政府、大公司、证券公司、民营企业与外资风险投资公司等均可以向高科技中小风险企业提供资金。在我国,由于养老基金规模不大,并受到现行经济政策的约束,不可能大规模用于风险投资。保险公司的资金规模较小,资金用途受到特殊的限制,无法用于企业的风险投资。国有商业银行由于长期受到不良贷款的困扰,近年来奉行稳健的信贷资金政策,对风险投资持有谨慎的态度。相比之下,国外高科技中小风险企业的资金来源渠道较多,除政府、大公司、证券公司、外资机构等投资主体外,商业银行、养老基金、保险公司、富有的个人及家庭等均可提供风险资本。在美国与欧盟地区,政府所提供的风险资本较少,主要来源于养老基金与商业银行等资金机构。在美国,风险资本的形成主要来源于养老基金、保险公司等资金机构,约占风险资本总量的一半以上,而在欧洲,商业银行是风险资本的最大投资方,为风险企业提供三分之一以上的风险资本。
二、高科技中小风险企业的风险投资机构的职能分析
高科技中小风险企业是风险投资机构与高科技中小企业相结合的产物,风险投资机构对高科技中小风险企业的运营机制存在着直接的影响。在高科技中小风险企业成长过程中,风险投资机构的职能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一)解决高科技中小风险
企业的资金来源问题高科技中小风险企业的资产规模较小,信用记录欠缺,自身担保的实力较弱,但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管理风险却较突出,因此,银行等金融机构不愿对其进行放款,导致融资难的问题一直存在。风险投资是一种中长期的股权投资,不是关注项目的短期盈利和安全性,而是项目的成长性,因而能够弥补传统融资的缺口。
(二)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性的人力资本
高科技中小风险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系列技术问题或管理问题,而风险投资机构拥有一批训练有素的专业化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可以对风险企业提供各种支持。
(三)参与高科技中小风险企业的管理
风险投资机构参与高科技中小风险企业管理的目的不是自己经营企业,而是要从财务战略、技术战略和营销战略等发展战略来促进高科技中小风险企业的成长,以便最终能够以较高的价格退出中小风险企业。同时,风险投资机构通过对中小风险企业的全方位管理,可以实现对企业运用机制的监控,从而降低人风险。
(四)扶持高科技中小风险企业的技术创新
高科技中小风险企业产品的替代性较强,替代时间也较短,企业必须不断增加研发投入才能维持其相对技术优势。
三、高科技中小风险企业立项评审机制分析
目前,我国高科技中小风险企业的风险资本形成主要以政府投资为主,因而,政府投资的立项评审机制在主体上代表了我国高科技中小风险企业的立项评审机制。我国大部分国家级科技计划,除了创新基金外,对项目的评审基本都是采用地方科技厅(局)或经济发展局推荐,报科技计划管理单位,由管理单位组织专家评审,再报送评审委员会最终确定是否立项,而评审委员会一般由财政部、科技部等主管部门的相关人员组成。现有的评审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但也存在着一些弊端:一是造成地方推荐单位对项目缺乏把关,不管好坏项目全往上报。二是项目的立项决策过多依赖于专家的意见,导致评审偏差或失误较大。具体原因有:对专家缺乏约束机制,专家并不对自己的评选结果负责任。在很多场合,专家的知识面也有限,不足以应付项目评审的需求。在极端的情况下,专家并不了解一些新技术,可能导致前景较好的项目被否决。专家的实践经验不足,过于拘泥于书面知识。许多专家来自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偏向于技术和财务,实践技能薄弱。
四、高科技中小风险企业的经济功能分析
1.1样本选择影响风险投资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风险投资退出的渠道顺畅与否,风险投资的IPO为风险投资的主要退出方式。中小企业自2004年设立以来,短短10年间上市公司数量从2004年的38家发展至目前的719家。中小企业为风险投资提供了优越的发展平台,同时风险投资也为中小企业注入了企业成长的动力。中小企业的发展与风险投资息息相关。选取制造业及信息技术业作为样本,一是因为基于以往研究,这2个行业与风险投资呈现较强的相关关系,二是因为这2个行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研发投入相对明显,研究的样本数据也大多集中于这两个行业。
1.2变量选择企业自主创新指标的选取在国内外都有各种不同的选取方法。主要包括2个方面:一是创新投入指标,包括R&D支出和R&D人员数;二是创新产出指标,包括企业申请的专利数及新产品的销售收入。综合分析以上指标,R&D人员数在我国企业的年度报告及各方面都较难收集到数据,将给问题的研究带来较大难度,同时R&D人员数在各个行业中有较大差距,不具有严谨性。新产品的销售收入若作为自主创新指标,则对新产品与其他产品的划分存在争议,而且一些新产品并不涉及技术开发,容易误导数据分析的结果。因此,本文选取R&D支出占营业额的比重(即R&D投入强度)和企业申请专利数分别作为企业创新投入和产出指标。考虑到专利数量是非连续型变量,而是一种计数变量,取值为非负整数,这给模型分析和解释带来困难。因此选择对数回归模型,并且将专利为0的对数默认为0,代表企业的创新产出能力。
2样本数据分析
2.1样本数据的描述性统计表中的描述性统计显示:2001-2013年100家上市的中小企业中申请专利最多为3020项,而最少为0项,其中申请专利为0的公司共有14家,申请专利的均值为107.77项,专利指标的方差较大,表现了各个公司专利申请数量差异较大,较大型企业如烽火电子的专利数多达3020项,较小型高新企业专利申请数量较为稳定。风险投资指标即风险投资在企业十大股东中所占的股份比例,最大值达91.36%,最小值仅为0.98%,选取样本中风险投资指标的均值为28.89%,同时由于数据中专利数量为0的企业过多,加大了数据分析的难度,因此默认专利为0的企业专利取对数为0。技术公司投资指标即技术公司在企业十大股东中所占的股份比例,最大值为97.95%,最小值为0,由表可知,在信息技术业及制造业中,技术公司股份普遍占较大比例,方差较小。
2.2研究变量的相关性分析我们将收集到的100家企业的相关数据导入到spss软件中进行变量相关性分析。R&D指标、专利指标与风险投资指标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反而,与技术公司投资指标和个人投资指标之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专利指标与技术公司投资指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个人投资指标呈负相关关系。
2.3样本数据的线性回归分析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建立如下所示的模型(1)用以探究风险投资、技术公司投资及个人投资对中小企业创新中的作用。模型(1)的估计结果如表3所示:首先由分析可知,个人投资指标与风险投资指标、技术公司投资指标之间共线性严重,因此将该变量从模型中排除。事实上,我们将企业股份归为风险投资、技术公司、个人投资三类时,其中个人投资比例的增加一定意味着另外两种比例的减少,个人投资比例与风投比例、技术公司比例之和为100%,也就意味着该变量在模型中并没有研究意义。然后,由anova分析可知,该模型在显著性水平为0.05时,对应的概率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拒绝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的原假设,即各变量系数不同时为0的情况下,因变量与解释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是显著的,所建立的线性模型是合理的。然而,由分析可知,因变量与风险投资指标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验证了相关性分析的结果,为了优化模型的拟合程度,我们建立模型。按照上述分析方法,同理得到该模型是合理的,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是显著的,而且模型的概率P-值由0.013减小到0.004,说明模型(2)优于模型(1)。
3结论
从2001-2013年100家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我们并没有得到风险投资在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中的作用,分析结果是风险投资与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然而技术公司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之间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就此,我们比较了风险投资与技术公司投资两者的不同,认为是以下原因导致的结果:①技术公司的投资具有针对性,更能激励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能力,相比较之下,风险投资就具有盲目性,很多风险投资更愿意投资一些收益稳定缺乏发展动力的传统技术企业,这与我国投资资金退出渠道不畅,相关规定不完善有着一定的关系。而且,风险投资在评估是否为一个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时,会考虑到相应的风险,在我国,一些较大型的高新技术企业国有控股较多,各方面的保障制度也相对完善,因此,风险投资更宁愿选择风险较小、收益稳定的较大型技术企业。②企业的未来发展能力缺乏相应的评估标准,因此在专业技术创新方面,技术公司比风险投资更具有准确的判断,从而激发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更加明确地发展企业技术。③中小企业在专利申请方面没有足够的重视。100家企业中申请专利为0的高达14家,专利申请同时有着部分集中的特点,如烽火电子注重技术创新发展的企业的专利数量明显高于其他企业。
(一)企业前景不明,银行规避风险惜
中小企业和大中型企业相比生存时间较短,尚未建立可信的贷款信誉,项目本身不稳定市场前景不明,企业盈利能力往往表现不佳。加之中小企业对贷款需求的程度高、频率快、额度小,银行从经营风险和成本效率的角度考虑,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表现出强烈的惜贷倾向,导致中小企业在银行借贷无门,这就迫使大多数中小企业只能选择其他两个融资途径。其一是依靠自有资金的积累来满足需要,但有限的自有资金往往难以满足其长期发展的需要。其二是求助于利率较高的民间借贷,此举又大大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财务负担。
(二)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不能满足风险投资的要求
处于初创期的中小企业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用于购置设备、新产品开发和市场的开拓,但此时的中小企业得到的销售收入却相对不足。如果完全通过向外举债不仅将会背上沉重的财务包袱,给有效的企业造成巨大的还债压力,而且还有可能因为偿还大量的短期借款导致资金周转不灵,威胁企业的生存。因此,处于初创期的中小企业筹集启动资金应该以直接融资为主,辅之以间接融资,这样,才会形成比较合理的融资结构。此时的中小企业其筹资来源应借助于风险投资得以实现。然而由于我国绝大部分中小企业属于普通制造业,产品科技含量较低,预期盈利能力有限,普遍不具备公开上市的潜力,与风险投资的投资意愿相去较远,因此难以获得风险投资的青睐。
二、完善初创期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建议
(一)转变银行观念,关注中小企业
当前,国有商业银行应充分认识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彻底改变以往视企业性质、行业归属和规模大小决定贷款与否的传统标准,要彻底摒弃各种对中小企业的歧视,加快树立符合市场需求的现代营销理念。在实际贷款操作中对那些信誉好、经营优、效益佳企业,不论企业性质,部分规模大小,予以平等、公正的对待,对中小企业要向对待大国企一样一视同仁地予以支持。
(二)改革金融体制,下放贷款权利
在转变银行业经营观念的同时,还要从金融体制上着手,加快改革现有的信贷体制机制,为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建立合理、高效的体制机制。要把目前信贷审批过于集中的权利适当分散下放,建立较为宽松的信贷管理体制,具体来说就是要把贷款审批权限下放到下一级分支机构,尤其是需要向县级机构进行倾斜。应该针对具体情况,给予银行基层机构在不超过额定贷款规模内审查发放贷款,以便及时、准确、高效的对中小企业予以资金方面的支持。
(三)改革授信制度,施行动态管理
中小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但因很难达到银行设定的授信条件。今后,银行应根据企业经营绩效定期调整授信等级和贷款金额,尽早告别以国有企业为主的企业授信级别终身制。银行业应积极探索、尝试最高限额抵押贷款的管理制度,一方面采取更加科学准确的办法对企业最高贷款限额进行核定,另一方面对申请贷款的企业所属的资产、机器设备和不动产安排一次性抵押,以便在有效的抵押期内以及经过核定的贷款限额内采用循环的模式向企业多次发放贷款并按时收回贷款。通过改革银行授信制度,更高程度地、更大便利地适应中小企业贷款需求数额小、需求频率高的特点。
(四)完善信用评级制度,改进信贷考核办法
需要风险投资医疗消费需求增加与医疗资源不足的矛盾迫切需要医疗器械产业投入的增加,我国医疗管理部门和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也做了很大的努力,诞生了深圳迈瑞、山东新华等一批优秀企业,具备47个大门类、3500多个品种、12000余种规格产品的生产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疾病诊治的需求。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仍存在较大差距。一是我国医疗器械产业虽然有了较大增长,但产业规模依然很小,仅占世界市场份额的7%,很难满足国民的医疗需求。二是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技术和产品创新能力较差,研发投入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产品研发水平较低,原创技术与原创产品极少,核心专利数量更少。产品品种虽然比较齐全,但中低端产品多,关键零部件几乎全部依赖进口,高端产品主要以仿制、改进为主,原创产品几乎没有。三是医疗器械产业资金投入不足,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很多社会资金不愿意投资这个领域,而向银行贷款风险较大,银行总会尽量回避这类贷款,通常期限较短,一年以上就为长期贷款,到期需要收回贷款,而且需要抵押,门槛高。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需要大笔资金以及高效的管理策划,并且能够承担风险,而风险投资正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风险投资(VentureCapitalInvestment)是对创业企业提供资本支持,并对所投企业进行培育和辅导,在企业成长到相对成熟阶段后退出投资实现自身资本增值的一种特定形态的投资活动。它具有以下六个特点:(1)以投资换股权方式,积极参与对所选择的新兴企业的投资;(2)协助所选择的新兴企业进行经营管理活动,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3)投资风险大、回报率较高,由专门人员不断进行各项风险投资;(4)追求资金利用率,要求投资尽快回收,不以控制被投资企业所有权为目的;(5)风险投资公司与所投资企业的关系是建立在相互信任与合作共赢的基础之上的;(6)投资对象一般是有发展前景的高科技企业。所以,风险投资不是单纯的投资行为,不仅仅提供资金支持,而且提供特有的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支持;与长期持有所投资企业股权以获得股息为目的的普通资本投资不同,风险投资在企业发展到相对成熟阶段就会退出投资。风险投资进入医疗机构,可以为医疗服务业和医疗器械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并且在后期会退出这一领域,不会导致垄断或者恶性竞争等一系列问题。事实上,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国家放松了对这一领域的限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机构,多家风司已开始进入民营医疗器械制造企业,有效促进了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快速发展,2014年的市场规模在3000亿元以上,已经占到全国药品市场的17%。
二、风险投资与医疗服务相结合的前景
2013年1月15日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在京正式了《2013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状况蓝皮书》,提出我国医疗产业应该向高科技、人性化的方向迈进,目前生物智能以及机器人智能发展速度很快,必须在将来的医疗器械生产过程中加入高科技因素,如机械传感器材、智能器械临床实验系统等。另外,医疗器械产业必须重视适用于家庭自我监护与诊断及远程医疗器械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在第十届中国创业投资暨私募股权投资年度论坛上,参会者对清洁技术、TMT和医疗健康三个产业的发展和投资前景充满期待,其中,医疗健康产业被评为最有发展前景的行业之一,多数人认为医疗健康产业是“永远的朝阳产业”。值得重视的是,在论坛的首场高端对话过程中,弘毅投资总裁赵令欢、深创投总裁李万寿、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达晨创投创始合伙人刘昼均十分看好国内消费行业,其中重点看好的就是健康业。随着我国多元化社会的发展,就医群体的需求在不断分化。由消费理念、收入水平、就医习惯等因素的差异而导致的差异化就医需求,将成为我国未来医疗服务领域的一大特点,各种面向细分的、不同人群的医疗服务将会逐渐形成。目前,诸多公立医院都开设了特需门诊,各类私立医疗机构面向人群的细分则更加明显。新一轮医疗改革给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卫生服务行业提供了机会,经过一年摸索,资本已经找准细分市场,见缝插针地瞄上它们。之前,大量的风险资本在医疗服务产业门口徘徊不前有其原因,随着医改的进行,我国医疗产业将迎来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医疗产业也将进一步成为影响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风险投资与医疗服务的结合是现代化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具有必然性和优越性。
三、总结
高科技中小企业与风险投资的产生只相差12年,第一家科技公司在1934年的硅谷产生,风险投资在1946年的美国出现。我国的发展比较慢,直到2004年深圳中小板的创立和2009年创业板的开启才打开了风险投资的大门,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风险投资推动了高科技中小企业的的发展,使高科技中小企业不断地创新,解决了一些制度、法律和首当其冲的融资难问题,使企业更好的快速发展;而高科技中小企业作为风险投资的载体,具有创新能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为风险投资带来了高额的利润率。换句话说,高科技中小企业和风险投资的结合可以带动整个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
二、风险投资的运作过程
对风险投资家来讲,他投入资金的目的是为了取得更大的利益回报,企业发展的好坏决定了风险投资家的盈利和亏损;而对中小企业来讲,风险投资给予了中小企业难得的机遇和挑战,即使失败,也不会背上债务。一般而言,企业生命周期可分为四个阶段:研发阶段、创建阶段、早期发展阶段、加速成长阶段。风险投资活动在不同的时期为其所投资企业的提供不同的帮助。
(一)研发阶段
第一阶段是技术的发明阶段,发明家有了新的创意,这一时期需要的资金量很少,但常常会出现资金不足的情况,因此就会向社会募集资金。主要来源有个人积蓄、家庭财产、朋友借款、申请自然科学基金等,通过这种方式一般能够得到足够的资金维持产品的研究发展,但财务上属于纯亏损阶段。
(二)创建阶段
创建阶段是技术创新和产品试销阶段。发明者完成产品开发之后就要准备投入市场,因此所需资金就会逐渐增加。融资渠道就要进一步扩大,可以请求银行给予贷款,但往往因为无抵押品等原因被拒,有些幸运的企业有机会会获得金额不高的短期贷款,但若短期贷款越多,其债务负担就越重,这样很难获得下一笔银行贷款。如果风险投资公司觉得投资目标有发展潜力,同时在经营管理与市场开发上也可以提高效率,则会进行风险投资。
(三)早期发展阶段
从这一阶段开始,产品开始正常出入市场,公司销售额一般能达到一定满意值。若市场接受公司产品,则公司需要再次扩充来增加市场竞争力,然而这需要更多的新资本。此时,由于公司的营业状况仍不足以达到发行股票的地步,其主要的资金提供者仍为风险投资公司。在风险投资公司的帮助下,企业的创业风险降低,有利于调动创业家的创业积极性。这一阶段是公司发展的重要分界点。
(四)加速成长阶段
这一阶段企业需引入新生产线,正式成立公司组织,这一阶段将决定公司是否能继续成长为大、中型企业。公司的经营记录达到预期水平之后,就要计划在公开市场筹集数额巨大的新资金,公开上市获得长期资本,同时改善资产负债比率,增加资本流动,获得庞大的新资本。
三、我国风险基金投资
高科技中小企业遇到的问题1985年我国风险投资事业开始起步,在短短的29年中我国的风险投资已基本形成自己的投资思路,有基本的理论构架,即使风险投资方式与传统的投资方式之间存在较明显的差异,但各地希望推进风险投资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进一步发展中小企业创新的风险投资指日可待。
四、风险基金投资高科技中小企业的建议
中小企业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吸引风险投资,而作为风险投资专家更需要敏锐的未来风险预测能力和洞察能力,来降低投资的失败率,提高成功率,风险投资主要参与以下四个阶段:选择阶段、协议阶段、协助阶段和退出阶段。选择阶段:选择项目风险投资的起点,是对所有项目进行筛选,从中选择具有发展潜能的几个项目进行投资,在这一阶段,需要风险投资家有准确的超出一般的判断分析能力。协议阶段:如果风险投资机构对该项目产生了兴趣,就要对企业做进一步的考察,进行价值评估与尽职调查。协助阶段:投资确定后就要对企业经营管理,组织计划,法律服务等进行协助。同时风险投资可以将企业推向上市,通过股票继续筹集资金,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退出阶段:经过几年的投资发展,无论被投资企业是成功还是失败,风险投资公司都将根据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外部金融环境的不同,通过上市、被并购、资本重组、被企业回购等途径实现风险资金的退出。
五、高科技中小企业赢得风险投资的建议
风险基金的运作与管理不仅需要风险投资企业良好的选择能力,还需要高科技企业有自我完善和推荐意识,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共创未来。
(一)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产品核心竞争力
风险投资主要的投资对象是创新型技术性产品,因此对于拥有核心技术和独立自主产权的项目更能受到风险投资机构的青睐。目前,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普遍存在自主创新能力差,核心技术缺乏的情况,国际竞争能力总的来说还很薄弱。因此对于中小企业想要吸引更多的风险投资,应继续全面实施科技兴贸战略,集中科研力量大力研发高新技术产品,培育高新技术主导产业。在加强风险掌控的前提下,以市场为导向,发挥企业优势提高竞争力。
(二)构建统一规范的信息
交流平台信息的全面性、真实性、及时性对风险投资是非常重要的,信息的脱节往往会导致投资的失败,在网络快速发展的现代,对于信息交流不畅等问题,可以通过网络构建统一规范的信息交流平台,让投资者及时了解投资企业的动态信息,及时了解国内外最新的市场行情,提供更多风险投资项目的选择;而创业者可以及时产品开发进程和资金缺口,这样通过在线的产品展示能更广泛地吸引外来投资,也算是一个新的融资方式,供需双方不用面对面交流就能了解彼此所需。
(三)积极宣传和推销
本企业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在如今这个信息化快速更新的时代,若是发展不及时就会被市场淘汰,因此应该要做好对本企业的宣传和推销工作,可以通过许多途径来实现,例如在产权交易所挂牌、参加高交会,或者通过有影响的中介机构推荐,甚至可以直接上门等方式吸引风险投资。但前提是要做好充足的企业介绍和产品介绍,并根据风险投资机构的要求不断地补充相关资料,还需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总之,作为风险投资企业要与中小企业同舟共济,要不断壮大相关的人才队伍,从成功的案例和失败的教训中吸取社会经验,树立风险防范意识,正确对待风险不确定性,理性选择投资项目,并将风险分摊到多个投资项目去,降低风险,学会选择适当的时间退出。
六、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