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20 15:53:0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初中化学研修总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化学实验;问题;优化对策;教学质量
针对初中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来说,目前的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在一线的教学中还存在若干的问题。例如,教材老旧更替的同时,教育教学理念没有同步优化;仍然高度重视考试成绩,素质教育边缘化严重;缺乏有效的教师培训,教育教学质量有待提升。这些问题必须给予正视,否则将会阻碍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发展。
一、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针对初中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来说,面临的困惑和存在的问题是比较突出的,这些问题解决不了势必会严重阻碍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的发展。教材老旧更替的同时,教育教学理念没有同步优化,仍然高度重视考试成绩,素质教育边缘化严重。每学年度都举行统考,各个学校相互比对,那么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层层施压,最后教师要晋级晋职也要拿成绩说话,自然而然,成绩仍然成为目前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临近期末考试,各学校各教研组,层层施压,想尽一切办法,大搞题海战术,定做复习提纲,让学生走上“背多分”之路。在新授课上,教师首先完成的教学设计就是知识点的落实和作业设计,所有的教学手段都是为提升学生成绩服务的,素质教育被严重边缘化,这与化学实验课程改版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化学实验课程培养的不是读书记忆的机械,而是活生生的,充满情感和拥有是非观念的现代公民。缺乏有效的教师培训,教育教学质量有待提升是当前教育的问题之一。教学活动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部分,起引导作用的是教师的“教”,起关键作用的是学生的“学”。学生“学”不学跟兴趣的浓厚度有直接关系,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与教师的“教”有关联性。为此,新形势下,如何提升教师的教学魅力和教学技能显得至关重要。教师这个行业圈子比较窄,工作之后很多的教师没有及时的开展“继续学习”。通过自学来提升教师的素养在一般教师身上很难完成,那么在职培训就成为提升教师素质的关键所在。一些学校每周都会召开教研组会议,也会有公开课交流,但是起到的效果不太明显。化学实验课程内容毕竟发生了一些调整和变化,一些老教师和没教授过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师也没有办法给出很好的建议,这也使得课程教学的质量不高。
二、新形势下优化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的对策研究
教师可以透过文献研究,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策略,这样可以少走弯路,促进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一)强化教材教法研究,转变不合时宜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维
作为教师要强化教材教法研究,转变不合时宜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维,从个人、教研组到学校都要认真研读《教学大纲》,认真研究教学教法,实现资源共享,针对存在的教学困惑,通过集体的力量给与解决。化学实验课程是我国倡导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是培养现代公民的需要。那么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摒弃“唯分数是从”的理念,在重视智育的同时,强化动手能力和德育教育。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留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在评价学生上也要做到多元化,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品质发展,培养学生遵规守纪的观念,提升学生深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正确认识化学实验课程,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不是让学生机械式的记忆相关知识,而是在课堂上,开展道德教育,培养他们遵纪守法的观念,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实现能力的提升和情感价值观念的塑造,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教学上也要适当的扩充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上要做到因地制宜。化学实验课程针对的是全国或者全省的学情,那么在授课的过程中就可以开展针对性的授课,适当的调整教学内容。在评价学生上,关注学生的成绩,但是更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同时还要强化校际合作,学科融合,加快校本研修。
(三)做好相关培训,强化资源研发和共享
针对化学课程来说,做好相关的培训就必不可少了。从教学大纲、教材教法、教学观念到教学模式等,都可以进行适当的培训。培训的方式很多,可以是专家培训、教师经验交流、赛课等形式。目前最为有效的方式就是强化理论培训,突出实践交流。让有经验的教师,特别是教学理念新、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现身说法。强化与省教科所的联系,发挥州、市教科所的作用,举办相关的培训活动。另外,各学校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各扫门前雪”,校际之间基本上很少有往来和联系,这是不利于化学实验课程长远发展的。强化资源研发和共享是短时间内提升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最佳选择,其可以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编写相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和手册,给一线的教师答疑解惑,强化教师间的交流与沟通,同时使已建立的教师微信群和QQ群发挥它们的作用,让这些交流的平台成为促进课程教育教学发展的加油站。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发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学校、教师都要有担当的勇气,创新的意识和奉献的精神,认真钻研教材教法,学会总结和反思,自觉落实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理念。我们相信,化学实验课程一定会成为促进学生深度发展的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1]徐静.初中化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
一、结合本校实际解读高效课堂
课堂是教师、学生以及教材、学生生活中感性知识之间的对话,承担着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任务。高效化学课堂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开启学生心智,培养学生灵性,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目标。基于此,我们反思一些公开课,反复的排练,尽管将美好的一面呈现给了观众,但多少存在演戏的成分,根本原因是由于老师对所教知识自己不熟练,对于知识的形成没有一个理性的思考和整理,不能做到知识的水到渠成。正是见于此我们一致认为课堂高效是指平时的常规课堂教学中,通过共同研究,深入研究知识的成因,前后的逻辑关系,研究教学中诸多可能出现的变数,研究学生对于本知识掌握可能遇到的难点,而不是反复的演练,这是一种为了一部分学生而浪费另一部分学生的做法。常说读书是天生一半学一半。教师教方法,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课堂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衡量一堂课的好坏,应看学生在这节课中学到了些什么?解决哪些问题?受到了哪些熏陶?学生的收获大,才是高效。我校化学组一直在为此努力:既培养能力,又使学生身心得到潜在的发展。我校从领导到教师都达成了共识,反对时间加汗水和个人单干。我做到了:我课外不留作业,不找学生,关注课堂45分钟和自习辅导时间。
二、创设高效化学课堂的校本化特征
(一)强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模式
1、以探究实验取代验证实验,让学生参与实验探究。教学中鼓励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经历整个探究过程,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在实验中得到加强,领悟科学探究的精髓。如:蜡烛燃烧现象的探究、人体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的探究,先分组设计,教师按照学生实际设计准备各自的器材,允许一节课中有不同的实验方法,充分地让学生参与实验探究。
2、开放化学实验室,提供探究的平台。学生自己提出的探究性实验方案,老师按学生个性化要求准备仪器会有一定的困难,我们通过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自己设计的实验以补充实验课堂教学的不足。化学实验进入学生的生活,打破了学生认识过程中的思维定势,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实践证明了,我们许多伟大的发现归功于创新,归功于创造,智慧的火花常常产生于某种灵感―灵机一动,教师应克服平时呆板的教学模式,还学生以思维的空间,多多鼓励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这样可以大大地避免出现所谓的“高分低能”的现象。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是新世纪所需的人才。总之,提高学生化学实验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而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多动手、勤归纳、善总结,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3、实验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实验目的不仅是使学生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再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同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实验教学中,在课标要求的活动和探究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增加一些后继实验,给以学生探究的机会,如进行实验室二氧化碳制取研究时,布置家庭实验-做鸡蛋壳与醋酸是否也能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简易净水器的制作、测定家里农田土壤的pH等实验。把实验与生活连系起来,获取感性知识,让化学更加地贴近生活。
4、改进实验装置,优化实验设计,使实验探究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如: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时,水中的白磷要通入氧气比较麻烦,我们把烧杯中的热水倒掉,让它与空气接触发生燃烧,这样也得到同样的效果。现象生动直观,使学生对实验的应变能力得到加强。把一些演示实验和学生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是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活动,提高实验技能的又一做法。如在《酸、碱、盐》总复习时,由于学生本身对酸、碱和盐这块的知识就觉得比较难懂,我采用由实验引出,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分组边操作、边观察、边分析、边归纳、边小结。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由个别酸、碱、盐的性质及反应规律归纳出各类物质的通性及反应规律。
5、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借助电子白板教学,让学生清析晰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如:硫、磷、铁、木炭等分别在氧气和空气中燃烧的比较,弥补了实际实验中的部分学生观察的不足。利用多媒体,把一些在直接演示不了的实验和不适合做的实验进行演示,让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如:从微观角度解释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离子化合物形成等。
6、课堂教学中注意强弱联合,课外注意强强联合。课堂教学中,强弱联合有利于带动整体,提高了课堂效率,也有助于每个学生的发展。课外的探究实验则进行强强联合,这样有利于优秀学生的发展。
总之,在实验教学中渗透新理念,不仅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更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使实验教学真正成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
(二)高度重视集体备课。
三年来,我能时刻以党员教师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具有崇高的品德修养,认真贯彻教书育人的思想.在工作中,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思想素养,热爱,关心全体学生,对学生的教育能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世界观.甘于奉献,不计较个人得失,绝对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我为人真诚热情,正直豁达,平时工作态度认真,责任感较强,有良好团队协作精神,关爱学生,师生关系良好.工作上积极要求上进,能较好地完成学校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更新观念,积极投入
用现代教育思想及教育理论武装教师队伍,这是实施教育的前提.因此,三年来,我能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先进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学习;同时能认真研读"二期课改"《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和《改进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意见》,根据标准和意见的要求来落实教学,并在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将先进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内化和吸收,形成新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能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有效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方式,比较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使教学知识传授与创新思维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通过一系列学习,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也促进了教育观念的转变.
2008年8月调入教师进修学校,也正是新教材全面实施之时,利用在基层新教材教学中积累的经验和平时教学中碰到的困惑,我及时向全县初三教师做好"二期课改"新教材的培训,着重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组织新课程培训,以新课程标准解读为主题,以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课改理念为主题,以落实课改理念,优化课题教学为主题,通过培训,教师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不断改进,提高教师正确处理教材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二是组织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参与市交流活动,开拓视野,激发工作热情,提升了水平.三是组织学校优秀教研组长的评选,推行学校实施校本教研,促进学校的科研活动.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基础.
身为一名新教研员,认真履行教研员岗位职责,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向身边的教研员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在工作中尽可能发挥教研工作的"研究,指导,引领,服务"的基本职能,不断提高教研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基层学校课改实验和推进素质教育提供有效指导,努力实现教研活动主题化,调研工作制度化,教师培训多样化.教研工作中我抓好教师的教学反思,要求教师重点做好教学后反思,写进自己的教案中,并将其作为备课的重要内容.
三,倾心教育,为人师表
在基层学校,身为教师,我深深认识到"教书育人"的重要性.在教学方面,我能准确把握教学大纲和教材,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把各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力求教学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我也十分注重提高教学技巧,讲究教学艺术,使学生尽量学得轻松一些.在教学中还能有机的结合教材渗透"两纲教育",适当穿插一些教学史,新科技,新成果等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学生和学校教师中,具有较高的威信和较好的教师形象.所任班级学生的中考及格率,平均分,优秀率都取得了较好成绩.
担任教研员以来,首先根据新课程,新理念对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进行有效的指导,多次开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主题的研训活动,均得到了广大教师的一致肯定.通过活动,引导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和观摩活动,多研究"常态课""常规课",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总结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引导教师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其次,在切实抓好教学管理和教学调控工作的同时,坚持深入教学一线,与教师共同制订并实施各种教学计划,共同探讨各种教学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解实际情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特别是在智优学生的培养上,要求学校教师调动教研组的群体力量,群策群力,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在课后,通过分工合作,作专题讲座,加强个别辅导,给智优学生于充分发展的机会.第三,教研与教学互相促进.从县提出联合体教研活动开始到至今(期间一直担任城北片化学组教研组长),积极参与各跨校联合体活动.每学期都要主持几次(至少3次)主题研讨活动,主题有: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两纲教育",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如何提高"教学训练"等.每年中考化学复习研讨会上,我都要作专题讲座,分析研究中考成绩,剖析中考试题特点,预测中考命题动向,提出中考复习策略,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蹲点学校(三乐学校)通过查看教案,选题训练,批改情况,示范研讨,加强复习指导的力度,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四,努力工作,完善自我
三年来,在较好地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我还善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学基本功.
1,课堂教学:教师要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行动研究者,必须从上"好课"开始.深入课堂教学,进行教学实践指导,结合送教下乡,集中培训等活动,积极开展各级各类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广泛开展教学研究,研讨活动和实践训练活动,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
(1)2007年11月为闸北区,宝山区初三化学教师作"新教材第三章《走进溶液世界》的教材分析".
(2)2007年11月为闸北区,宝山区初三化学教师上研讨课《探究物质的溶解性》.
(3)2008年5月,作为上海市名师培训区县中心组化学研修班的一名学员,代表研修班拍摄录象课《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4)2008年11月,在大新中学为全县初中教龄不满5年的青年教师和新河片初三教师上研讨课《溶液的组成和溶质质量分数》.
(5)2009年5月,在港西中学为庙镇片和城北片的初三化学教师上研讨课《实验装置的设计》.
(6)2010年5月,在蹲点学校(三乐学校)上了四堂体验课(主题:如何进行初三化学复习).
2,教学论文:2008年秋季初三化学已进入新教材全面实施阶段,在新课程实施的具体过程中,课堂教学肯定会有大量的矛盾和困惑,所以本着从教师自身发展,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撰写工作心得.
(1)《充分发挥学生潜能,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发表于《现代教学》(2008.3);并获第五届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三等奖(2008.12).
(2)与汤逸芳老师一起撰写《初三化学新教材全解》(由上海交通出版社出版).(2008.8)
(3)《课堂教学中的点滴体会》发表于《崇明教师进修学校学刊》
(2008.6总第四期)
(3)《初三化学新教材的分析解读》发表于《崇明教师进修学校学刊》(2009.4总第七期).
(4)《以一堂初中化学观摩课看发挥群体智慧的价值》发表于《崇明教育》
(2009.6)
(5)《初中化学新教材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发表于《崇明教师进修学校学刊》(2010.01,总第十期)
(7)《四种常见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发表于《崇明教师进修学校学刊》
(2010.04,总第十一期)
3,带教指导:为了帮助我县初中化学青年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掌握常规教学基本内容,提高理解教材和课堂设计能力,多次对全县12位青年教师集中进行培训,并把大同中学马书蕊老师作为带教对象.
4,个人荣誉:
(1)2007年9月被评为县"化学学科带头人"
(2)2008年5月,在初中化学教师教学课件评比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3)2008年11月,被评为化学学科全国课改优秀教师(上海共20人)
(4)2009年9月,被评为2008学年度学校先进
制创新”这一主题开展工作,从而更好地实现“为教育行政决策服务、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服务、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服务”的总体目标。根据上述思路,新的一年里,学会将以新课程背景下教研文化创建为抓手、突出教研课题研究和教研机制创新两个工作重点、进一步推进“名师培养”、“引领帮扶”、“资源建设”三项工程,努力提升会员的教学与教研水平,推进中学化学教学、科研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一、加强学科组建设,提高教研组工作效能
学科教研组是基层的教研组织,学科教研组工作效能如何直接决定着学科教学、科研的质量与水平。因此,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创新教研机制、创建符合课程改革需要的教研文化,将成为学校教研工作管理的一项中心工作。但从基础调研情况来看,教研组工作存在工作效能不高、管理机制落后、教研水平较低等现状。为此,新一年学会工作将以教研组建设为抓手、以教研机制创新为手段、以创建新型教研文化为目的,切实提高教研组工作效能。
1.认真开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认真领会精神,明确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并以此为行动指南,做好教研组工作长计划、短安排,同时对教研组存在的问题开展相关的整改活动。
2.加强教研组长业务研修培训工作。学会将根据有关相关行政、教研部门的安排,组织教研组长开展相关的研修培训活动,切实提高教研组长的教学、教研与业务管理水平,从而为教研机制创新提供基础性的保障。
3.引领教研组长开展教研机制创新的探索与实践。新的一年里,将根据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求,组织教研组长对学校课堂教学、教育科研、教学评价等相关教学常规制度进行反思与研讨,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教研管理机制,并在探索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提炼与推广。
二、突出两项重点工作,积极探索实践
根据教育行政和业务部门的工作要求,本年度将“深入课题研究”、“创新教研机制”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深入学习、积极研究、先行先
试,确保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深入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因其具有规划性、系统性、长期性等特点,对推动业务学习、提升研究水平、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而且课题研究将为中学化学教学带来长期的教学、教研效益。为此,学会本学年度将深入课题研究作为工作重点之一来抓。
1.进一步开展市级重点课题“普通高中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学科子课题“高中化学学习策略的指导与训练之研究”。该课题从属于课堂教学常规机制创新研究的一项内容,课题研究的目的旨在引导老师建立起基于学习取向的课程教学。本年度将在上学年制定实施方案的基础上,组织会员深入学习课题实施方案,领悟课题实施目标及意义。同时,引导我会会员基于高中化学学科特点,积极开展实践中如何开展学习策略的指导与训练的探索。本着边学习、边实践、边提升的课题实施原则,引领参与课题实验的会员在学习中实践、实践中提升,深化对学习策略的认识、把握学习策略指导训练方法,最终实现专业素养提升、教学质量提升的双赢目标。
2.继续开展“九年级化学单元整体教学”之课题研究。“单元整体教学”从属于教学常规中的教学设计(备课)研究和课堂教学研究两个范畴,试图解决如何开展教学设计、如何从整体性的角度开展课堂教学。该课题是基于目前九年级“低效耗时、效率不高”的教学现状提出的,本课题研究旨在研究、揭示教材单元整体性关系,从而为一线教师优化课堂教学提供支撑。该课题拟用一半左右的时间来完成。为使本课题研究得到较好的落实,本学年将结合相关工作的开展,进行“单元整体教学的认识”、“单元整体教学的初步实践”、“单元整体教学阶段总结”三次专题研究会议,分别进行理论研讨、实践尝试、阶段小结等相关工作。
各县(市、区)教研室、学校、会员,也应根据各自的计划,结合“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化学教研组建设及教学常规机制创新”这一主题,深入开展课题研究相关工作,从而为创建符合课程改革需求、符合教育改革方向的教研常规与教研机制。
(二)创新教研机制
教研机制的创新是提高教研效果、促进教学质量发展的又一重要措施。然而,从目前学校教研来看,存在“手段落后、模式守旧、效益不高”等特点,甚至有些学校的化学教研工作几乎流于形式。究其根源在于缺乏理论指导、活动效益很低。基于此,学会也将创新教研机制作为本学年的另
一项工作重点。
1.积极探索构建“说课——听课——评课”三位一体的教研新机制。对于三位一体教研机制创建的实践探索,将以“课堂教学中师生行为”为研究对象、以“课堂观察”为手段、以发挥“讲学评价的传导作用”为着力点,努力提高学校本教研的效果。由于此项工作处于探索阶段,本年度将主要开展如下三项基础性工作:(1)课堂观察的理论学习与培训;
(2)基于“说课——听课——评课”三位一体教研机制的初步探讨;(3)基于上述教研活动机制的活动实践。本年度拟开展四次的教研活动,探索活动机制、收集活动案例,并在此基础上提升。
2.基于网络的教学研究。网络教研的最大优势在于克服时空限制、人人平等参与的优点。本年度拟继续通过“龙岩中学化学”网络平台,继续开展基于课堂教学调研、教学技能比赛等方面情况的网络教研活动,探讨如何有效开展教学、如何提高教学技能等方面内容;另一方面,将利用“龙岩中学化学群”、“初中化学名师教研群”等qq群,拟将开展6-8此的专题网络教研活动。由于网络教研活动在我市还处于起始阶段,许多方面的工作还有待进一步探索,这将要求会员积极参与、献计献策,确实发挥网络教研的贡献,发挥其在推进区域教研中的应用作用。
对于网络教研工作,各县(市、区)教研室、学校、会员,也应根据各自的情况,积极创造条件(如创建专题网站、创建专题博客、创建专题qq群等),从而做到有序组织、人人参与、确保实效等。
三.继续推进“三项工程”,创建优质教育品牌
建设三个工程是学会在上一届年会工作计划中提出来的。根据新一届学会理事会工作思路,配合国家、省、市工作规划,将用五年的时间,积极探索三个工程的实施策略,并努力使三个工程的建设取得初步呈现。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会在三个工程建设中开展了实践和探索,并取得初步成效。新的一年里,学会的工作安排有如下几个方面。
1.对于“名师培养”工程,我会一方面将继续结合市教育局“红土书香”品牌,倡导名师进一步开展“读教育名著、学教学理论”系列活动,积极撰写心得体会和教研论文;另一方面,结合教育主管部门工作计划,为名师争取更多的外出学习、学术交流等机会,进一步拓宽名师的视野;再一方面,积极推荐我市优秀会员参在各级各部门组的专题会议上开展学术专题讲座。
2.对于“
一、加强学科组建设,提高教研组工作效能
学科教研组是基层的教研组织,学科教研组工作效能如何直接决定着学科教学、科研的质量与水平。因此,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创新教研机制、创建符合课程改革需要的教研文化,将成为学校教研工作管理的一项中心工作。但从基础调研情况来看,教研组工作存在工作效能不高、管理机制落后、教研水平较低等现状。为此,新一年学会工作将以教研组建设为抓手、以教研机制创新为手段、以创建新型教研文化为目的,切实提高教研组工作效能。
1.认真开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认真领会精神,明确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并以此为行动指南,做好教研组工作长计划、短安排,同时对教研组存在的问题开展相关的整改活动。
2.加强教研组长业务研修培训工作。学会将根据有关相关行政、教研部门的安排,组织教研组长开展相关的研修培训活动,切实提高教研组长的教学、教研与业务管理水平,从而为教研机制创新提供基础性的保障。
3.引领教研组长开展教研机制创新的探索与实践。新的一年里,将根据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求,组织教研组长对学校课堂教学、教育科研、教学评价等相关教学常规制度进行反思与研讨,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教研管理机制,并在探索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提炼与推广。
二、突出两项重点工作,积极探索实践
根据教育行政和业务部门的工作要求,本年度将“深入课题研究”、“创新教研机制”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深入学习、积极研究、先行先试,确保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深入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因其具有规划性、系统性、长期性等特点,对推动业务学习、提升研究水平、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而且课题研究将为中学化学教学带来长期的教学、教研效益。为此,学会本学年度将深入课题研究作为工作重点之一来抓。
1.进一步开展市级重点课题“普通高中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学科子课题“高中化学学习策略的指导与训练之研究”。该课题从属于课堂教学常规机制创新研究的一项内容,课题研究的目的旨在引导老师建立起基于学习取向的课程教学。本年度将在上学年制定实施方案的基础上,组织会员深入学习课题实施方案,领悟课题实施目标及意义。同时,引导我会会员基于高中化学学科特点,积极开展实践中如何开展学习策略的指导与训练的探索。本着边学习、边实践、边提升的课题实施原则,引领参与课题实验的会员在学习中实践、实践中提升,深化对学习策略的认识、把握学习策略指导训练方法,最终实现专业素养提升、教学质量提升的双赢目标。
2.继续开展“九年级化学单元整体教学”之课题研究。“单元整体教学”从属于教学常规中的教学设计(备课)研究和课堂教学研究两个范畴,试图解决如何开展教学设计、如何从整体性的角度开展课堂教学。该课题是基于目前九年级“低效耗时、效率不高”的教学现状提出的,本课题研究旨在研究、揭示教材单元整体性关系,从而为一线教师优化课堂教学提供支撑。该课题拟用一半左右的时间来完成。为使本课题研究得到较好的落实,本学年将结合相关工作的开展,进行“单元整体教学的认识”、“单元整体教学的初步实践”、“单元整体教学阶段总结”三次专题研究会议,分别进行理论研讨、实践尝试、阶段小结等相关工作。
各县(市、区)教研室、学校、会员,也应根据各自的计划,结合“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化学教研组建设及教学常规机制创新”这一主题,深入开展课题研究相关工作,从而为创建符合课程改革需求、符合教育改革方向的教研常规与教研机制。
(二)创新教研机制
教研机制的创新是提高教研效果、促进教学质量发展的又一重要措施。然而,从目前学校教研来看,存在“手段落后、模式守旧、效益不高”等特点,甚至有些学校的化学教研工作几乎流于形式。究其根源在于缺乏理论指导、活动效益很低。基于此,学会也将创新教研机制作为本学年的另一项工作重点。
1.积极探索构建“说课——听课——评课”三位一体的教研新机制。对于三位一体教研机制创建的实践探索,将以“课堂教学中师生行为”为研究对象、以“课堂观察”为手段、以发挥“讲学评价的传导作用”为着力点,努力提高学校本教研的效果。由于此项工作处于探索阶段,本年度将主要开展如下三项基础性工作:(1)课堂观察的理论学习与培训;(2)基于“说课——听课——评课”三位一体教研机制的初步探讨;(3)基于上述教研活动机制的活动实践。本年度拟开展四次的教研活动,探索活动机制、收集活动案例,并在此基础上提升。
2.基于网络的教学研究。网络教研的最大优势在于克服时空限制、人人平等参与的优点。本年度拟继续通过“中学化学”网络平台,继续开展基于课堂教学调研、教学技能比赛等方面情况的网络教研活动,探讨如何有效开展教学、如何提高教学技能等方面内容;另一方面,将利用“中学化学群”、“初中化学名师教研群”等qq群,拟将开展6-8此的专题网络教研活动。由于网络教研活动在我市还处于起始阶段,许多方面的工作还有待进一步探索,这将要求会员积极参与、献计献策,确实发挥网络教研的贡献,发挥其在推进区域教研中的应用作用。
对于网络教研工作,各县(市、区)教研室、学校、会员,也应根据各自的情况,积极创造条件(如创建专题网站、创建专题博客、创建专题qq群等),从而做到有序组织、人人参与、确保实效等。
三.继续推进“三项工程”,创建优质教育品牌
建设三个工程是学会在上一届年会工作计划中提出来的。根据新一届学会理事会工作思路,配合国家、省、市工作规划,将用五年的时间,积极探索三个工程的实施策略,并努力使三个工程的建设取得初步呈现。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会在三个工程建设中开展了实践和探索,并取得初步成效。新的一年里,学会的工作安排有如下几个方面。
1.对于“名师培养”工程,我会一方面将继续结合市教育局“红土书香”品牌,倡导名师进一步开展“读教育名著、学教学理论”系列活动,积极撰写心得体会
和教研论文;另一方面,结合教育主管部门工作计划,为名师争取更多的外出学习、学术交流等机会,进一步拓宽名师的视野;再一方面,积极推荐我市优秀会员参在各级各部门组的专题会议上开展学术专题讲座。
1.积极探索构建“说课——听课——评课”三位一体的教研新机制。对于三位一体教研机制创建的实践探索,将以“课堂教学中师生行为”为研究对象、以“课堂观察”为手段、以发挥“讲学评价的传导作用”为着力点,努力提高学校本教研的效果。由于此项工作处于探索阶段,本年度将主要开展如下三项基础性工作:(1)课堂观察的理论学习与培训;(2)基于“说课——听课——评课”三位一体教研机制的初步探讨;(3)基于上述教研活动机制的活动实践。本年度拟开展四次的教研活动,探索活动机制、收集活动案例,并在此基础上提升。
2.基于网络的教学研究。网络教研的最大优势在于克服时空限制、人人平等参与的优点。本年度拟继续通过“龙岩中学化学”网络平台,继续开展基于课堂教学调研、教学技能比赛等方面情况的网络教研活动,探讨如何有效开展教学、如何提高教学技能等方面内容;另一方面,将利用“龙岩中学化学群”、“初中化学名师教研群”等qq群,拟将开展6-8此的专题网络教研活动。由于网络教研活动在我市还处于起始阶段,许多方面的工作还有待进一步探索,这将要求会员积极参与、献计献策,确实发挥网络教研的贡献,发挥其在推进区域教研中的应用作用。
对于网络教研工作,各县(市、区)教研室、学校、会员,也应根据各自的情况,积极创造条件(如创建专题网站、创建专题博客、创建专题qq群等),从而做到有序组织、人人参与、确保实效等。
三.继续推进“三项工程”,创建优质教育品牌
建设三个工程是学会在上一届年会工作计划中提出来的。根据新一届学会理事会工作思路,配合国家、省、市工作规划,将用五年的时间,积极探索三个工程的实施策略,并努力使三个工程的建设取得初步呈现。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会在三个工程建设中开展了实践和探索,并取得初步成效。新的一年里,学会的工作安排有如下几个方面。
1.对于“名师培养”工程,我会一方面将继续结合市教育局“红土书香”品牌,倡导名师进一步开展“读教育名著、学教学理论”系列活动,积极撰写心得体会和教研论文;另一方面,结合教育主管部门工作计划,为名师争取更多的外出学习、学术交流等机会,进一步拓宽名师的视野;再一方面,积极推荐我市优秀会员参在各级各部门组的专题会议上开展学术专题讲座。
2.对于“引领帮扶”工程,学会将结合市教育局、普教室等部门的工作安排,通过名师专业引领、专题讲座、教学观摩、课题研究等系列帮扶活动,促进年轻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提升;进一步和我市高中、初中化学名师工作室合作,通过名师工作室会议,为工作室中的青年老师提供更多的展示、交流的机会;此外,通过组织年轻教师参与更多的教学比赛活动,通过参与过程的指导、培训和辅导,给予专业上的帮扶。
3.在“资源建设”工程方面,一方面我会将根据相关部门的教研活动(如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征集、教学论文与课堂教学评比活动等),鼓励广大会员积极参与,共同搞好课程资源的开展与建设;另一方面,鼓励会员在各教育网站上开设教育博客,刊载教育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第三,进一步办好普教室化学组《龙岩中学化学》网络平台,及时刊发调研心得、教研文章、教学素材等。年里,学会将以新课程背景下教研文化创建为抓手、突出教研课题研究和教研机制创新两个工作重点、进一步推进“名师培养”、“引领帮扶”、“资源建设”三项工程,努力提升会员的教学与教研水平,推进中学化学教学、科研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一、加强学科组建设,提高教研组工作效能
学科教研组是基层的教研组织,学科教研组工作效能如何直接决定着学科教学、科研的质量与水平。因此,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创新教研机制、创建符合课程改革需要的教研文化,将成为学校教研工作管理的一项中心工作。但从基础调研情况来看,教研组工作存在工作效能不高、管理机制落后、教研水平较低等现状。为此,新一年学会工作将以教研组建设为抓手、以教研机制创新为手段、以创建新型教研文化为目的,切实提高教研组工作效能。
1.认真开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认真领会精神,明确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并以此为行动指南,做好教研组工作长计划、短安排,同时对教研组存在的问题开展相关的整改活动。
2.加强教研组长业务研修培训工作。学会将根据有关相关行政、教研部门的安排,组织教研组长开展相关的研修培训活动,切实提高教研组长的教学、教研与业务管理水平,从而为教研机制创新提供基础性的保障。
3.引领教研组长开展教研机制创新的探索与实践。新的一年里,将根据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求,组织教研组长对学校课堂教学、教育科研、教学评价等相关教学常规制度进行反思与研讨,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教研管理机制,并在探索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提炼与推广。
二、突出两项重点工作,积极探索实践
根据教育行政和业务部门的工作要求,本年度将“深入课题研究”、“创新教研机制”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深入学习、积极研究、先行先试,确保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深入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因其具有规划性、系统性、长期性等特点,对推动业务学习、提升研究水平、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而且课题研究将为中学化学教学带来长期的教学、教研效益。为此,学会本学年度将深入课题研究作为工作重点之一来抓。
1.进一步开展市级重点课题“普通高中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学科子课题“高中化学学习策略的指导与训练之研究”。该课题从属于课堂教学常规机制创新研究的一项内容,课题研究的目的旨在引导老师建立起基于学习取向的课程教学。本年度将在上学年制定实施方案的基础上,组织会员深入学习课题实施方案,领悟课题实施目标及意义。同时,引导我会会员基于高中化学学科特点,积极开展实践中如何开展学习策略的指导与训练的探索。本着边学习、边实践、边提升的课题实施原则,引领参与课题实验的会员在学习中实践、实践中提升,深化对学习策略的认识、把握学习策略指导训练方法,最终实现专业素养提升、教学质量提升的双赢目标。
2.继续开展“九年级化学单元整体教学”之课题研究。“单元整体教学”从属于教学常规中的教学设计(备课)研究和课堂教学研究两个范畴,试图解决如何开展教学设计、如何从整体性的角度开展课堂教学。该课题是基于目前九年级“低效耗时、效率不高”的教学现状提出的,本课题研究旨在研究、揭示教材单元整体性关系,从而为一线教师优化课堂教学提供支撑。该课题拟用一半左右的时间来完成。为使本课题研究得到较好的落实,本学年将结合相关工作的开展,进行“单元整体教学的认识”、“单元整体教学的初步实践”、“单元整体教学阶段总结”三次专题研究会议,分别进行理论研讨、实践尝试、阶段小结等相关工作。
各县(市、区)教研室、学校、会员,也应根据各自的计划,结合“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化学教研组建设及教学常规机制创新”这一主题,深入开展课题研究相关工作,从而为创建符合课程改革需求、符合教育改革方向的教研常规与教研机制。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教师培训 实践
教师培训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的培训已经越来越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视,但在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大规模的教师培训,流于形式主义;面授式的教师培训,培训形式单一;缺乏互动的灌输式教师培训,效果甚微。针对以上弊端,当前改进教师培训工作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就是细化培训计划,在教师培训工作中根据培训对象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需要,确定不同的培训目标,安排有差异的培训内容、方式、形式及重点等,从而通过培训使每位教师在原有基础上都获得进步和发展。
一、教师培训的实践探索
根据省教育厅、省师训中心的统一部署,在暑假期间江南大学校长教师培训中心承担了初中化学培训研修班、高中语文校本研修班和初中校园网网络管理人员培训班三个项目。每个项目培训时间分别7―10天,参加培训学员共计五百多人。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训”,达到提高教师培训质量和效率的目的,在严格按照省教育厅培训计划的基础上,我们认真讨论和制订了培训方案,其实施要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量身订制,精选内容。
三个项目学员差别较大,根据“按需施训,有的放矢”的培训原则,培训前项目组设计调查问卷,开展培训需求调查,调查面覆盖参加培训的江苏省十个大市,同时对回收问卷进行深度分析,旨在使培训方案、培训内容更加符合教师的需求。
2.组建团队,优势互补。
科学合理的专家团队结构是提高培训质量的有效保证。每个具体项目都建立培训项目组,项目组核心成员由大学教授,市级教研员和特级教师组成;同时,项目组在组建培训专家团队时,做到兼顾省内外、高校与中小学等不同领域的培训专家。我们还聘请了相关企业培训的专家参与指导,比如初中校园网网络管理人员培训这个项目就邀请了当地知名企业的高级工程师参与我们的培训,为学员介绍网站制作的具体案例和网站安全的解决方案,深受学员好评。
3.突出主体,创新方式。
教师参与培训的目的及对培训的主观需要是各不相同的,而传统的专家讲授式的集中培训则很难满足不同教师的实际需要。其间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培训内容、方式、要求和标准的同一性与培训对象的个体差异性之间的不一致性和矛盾性,两者之间的矛盾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培训的有效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在培训方式的选择、培训地点的安排和培训过程的管理等方面,积极征求学员意见,激发学员的主观能动性。比如,由学员主持专家讲座全过程,专家介绍、总结点评、互动交流,“学员主持人”以主人翁的姿态进入培训现场,培训气氛融洽,弥补专家讲座“一言堂”的不足,提高专家讲座的实效;论坛交流更加突出学员的主体,学员主题发言内容丰富,互动研讨气氛热烈。
4.培训形式多样,创建创新班级管理模式。
从整体培训课程安排来看,我们安排了专题讲座、论坛交流、考察研讨、课例观摩等培训形式,使学员在7―10天的培训中既有收获又享受学习过程,不感到枯燥。比如高中语文校本研修班,我们安排了顾毓纪念馆参观和南菁中学考察。再比如初中校园网网络管理人员培训班,我们带领学员参观了江南大学信息化管理中心机房,专门介绍了江南大学在物联网建设方面的设计理念和系统架构和云计算方面的应用,拓宽了学员的视野。这些都深受学员欢迎。
二、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暑期三项培训都达到了预期目标,学员普遍非常满意。省教育评估院在培训期间到我校,对培训中心承担的2011年省级项目开展了质量评估工作,对我们的教师培训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我校教师培训工作定位准、理念新,方案设计合理、实施到位,专家团队优势互补、实力强。但在培训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培训拟解决的问题过于分散。
7―10天的短期培训课程涉及校本教研基本理论问题、教育科研、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命题、实验、教师专业发展等一系列问题,过于兼顾面上的问题,容易造成剖析不深入、解决问题不彻底等,使学员有意犹未尽、蜻蜓点水的感觉。
2.专家讲座专题过于灵活。
从单个讲座效果来看,每位专家讲座都有自己的特色优势。但由于缺乏有效沟通,专家往往更多执著于自己的研究,无意识地忽视了培训目标、培训对象。从整个讲座的系统结构来看,由于缺乏系统的专家团队的有效沟通,难免出现讲座内容“撞车”现象。总之,缺乏有效的专家讲座效果监控机制,在专家讲座的安排方面缺乏有效沟通与管理,讲什么、怎么讲主要由专家说了算,培训机构、学员更多时候处于“失语”状态。
3.培训形式进一步创新。
在培训活动中,虽然我们安排了专题讲座、论坛交流、考察研讨、课例观摩等多种培训形式,但遇到一些新问题,由于缺乏专门从事教师培训的专家,创新培训形式的要求与设想还有差距。此外,在培训过程中的论坛活动中,由于担心论坛现场的效果,一些老师过多安排主题发言,导致只有“谈”没有“论”。
三、培训的改进与实施
通过本次培训,我认为要达到更好的培训效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突出培训重点。
期望通过培训把教师教育的所有问题解决是不现实的,需要瞄准方向,突出重点。设计方案需抓住重点,突出重点,集中力量解决有限的几个重要问题。
2.组织专家集体备课。
在现在培训的组织形式下,可以采取专家团队通过集体备课,构建富有逻辑顺利的系列专题讲座,环环相扣,增强培训效果。
3.设计多样培训形式。
从整体培训课程安排来看,培训形式虽然多样,但从单个培训活动来看,培训形式也有需有所突破,比如专题讲座也需要设计,增强专题讲座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丽,伍正翔.引领式在线教师培训模式理论创新与实践机制[J].中国电化教育,2010,1:61-65.
论文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教师培训 实践
教师培训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的培训已经越来越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视,但在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大规模的教师培训,流于形式主义;面授式的教师培训,培训形式单一;缺乏互动的灌输式教师培训,效果甚微。针对以上弊端,当前改进教师培训工作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就是细化培训计划,在教师培训工作中根据培训对象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需要,确定不同的培训目标,安排有差异的培训内容、方式、形式及重点等,从而通过培训使每位教师在原有基础上都获得进步和发展。
一、教师培训的实践探索
根据省教育厅、省师训中心的统一部署,在暑假期间江南大学校长教师培训中心承担了初中化学培训研修班、高中语文校本研修班和初中校园网网络管理人员培训班三个项目。每个项目培训时间分别7—10天,参加培训学员共计五百多人。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训”,达到提高教师培训质量和效率的目的,在严格按照省教育厅培训计划的基础上,我们认真讨论和制订了培训方案,其实施要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量身订制,精选内容。
三个项目学员差别较大,根据“按需施训,有的放矢”的培训原则,培训前项目组设计调查问卷,开展培训需求调查,调查面覆盖参加培训的江苏省十个大市,同时对回收问卷进行深度分析,旨在使培训方案、培训内容更加符合教师的需求。
2.组建团队,优势互补。
科学合理的专家团队结构是提高培训质量的有效保证。每个具体项目都建立培训项目组,项目组核心成员由大学教授,市级教研员和特级教师组成;同时,项目组在组建培训专家团队时,做到兼顾省内外、高校与中小学等不同领域的培训专家。我们还聘请了相关企业培训的专家参与指导,比如初中校园网网络管理人员培训这个项目就邀请了当地知名企业的高级工程师参与我们的培训,为学员介绍网站制作的具体案例和网站安全的解决方案,深受学员好评。
3.突出主体,创新方式。
教师参与培训的目的及对培训的主观需要是各不相同的,而传统的专家讲授式的集中培训则很难满足不同教师的实际需要。其间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培训内容、方式、要求和标准的同一性与培训对象的个体差异性之间的不一致性和矛盾性,两者之间的矛盾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培训的有效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在培训方式的选择、培训地点的安排和培训过程的管理等方面,积极征求学员意见,激发学员的主观能动性。比如,由学员主持专家讲座全过程,专家介绍、总结点评、互动交流,“学员主持人”以主人翁的姿态进入培训现场,培训气氛融洽,弥补专家讲座“一言堂”的不足,提高专家讲座的实效;论坛交流更加突出学员的主体,学员主题发言内容丰富,互动研讨气氛热烈。
4.培训形式多样,创建创新班级管理模式。
从整体培训课程安排来看,我们安排了专题讲座、论坛交流、考察研讨、课例观摩等培训形式,使学员在7—10天的培训中既有收获又享受学习过程,不感到枯燥。比如高中语文校本研修班,我们安排了顾毓琇纪念馆参观和南菁中学考察。再比如初中校园网网络管理人员培训班,我们带领学员参观了江南大学信息化管理中心机房,专门介绍了江南大学在物联网建设方面的设计理念和系统架构和云计算方面的应用,拓宽了学员的视野。这些都深受学员欢迎。
二、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暑期三项培训都达到了预期目标,学员普遍非常满意。省教育评估院在培训期间到我校,对培训中心承担的2011年省级项目开展了质量评估工作,对我们的教师培训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我校教师培训工作定位准、理念新,方案设计合理、实施到位,专家团队优势互补、实力强。但在培训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培训拟解决的问题过于分散。
7—10天的短期培训课程涉及校本教研基本理论问题、教育科研、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命题、实验、教师专业发展等一系列问题,过于兼顾面上的问题,容易造成剖析不深入、解决问题不彻底等,使学员有意犹未尽、蜻蜓点水的感觉。
2.专家讲座专题过于灵活。
从单个讲座效果来看,每位专家讲座都有自己的特色优势。但由于缺乏有效沟通,专家往往更多执著于自己的研究,无意识地忽视了培训目标、培训对象。从整个讲座的系统结构来看,由于缺乏系统的专家团队的有效沟通,难免出现讲座内容“撞车”现象。总之,缺乏有效的专家讲座效果监控机制,在专家讲座的安排方面缺乏有效沟通与管理,讲什么、怎么讲主要由专家说了算,培训机构、学员更多时候处于“失语”状态。
3.培训形式进一步创新。
在培训活动中,虽然我们安排了专题讲座、论坛交流、考察研讨、课例观摩等多种培训形式,但遇到一些新问题,由于缺乏专门从事教师培训的专家,创新培训形式的要求与设想还有差距。此外,在培训过程中的论坛活动中,由于担心论坛现场的效果,一些老师过多安排主题发言,导致只有“谈”没有“论”。
三、培训的改进与实施
通过本次培训,我认为要达到更好的培训效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突出培训重点。
期望通过培训把教师教育的所有问题解决是不现实的,需要瞄准方向,突出重点。设计方案需抓住重点,突出重点,集中力量解决有限的几个重要问题。
2.组织专家集体备课。
在现在培训的组织形式下,可以采取专家团队通过集体备课,构建富有逻辑顺利的系列专题讲座,环环相扣,增强培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