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生物科普论文8篇

时间:2023-03-21 17:04:4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生物科普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生物科普论文

篇1

一、方案名称:

科普教育--学生心目中的社会问题“转基因”

二、方案背景:

教育根本任务“立德树人”的具体化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2017年新版《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即将下发和执行,生物课程与核心素养的关系,成为了近期研究的热点。结合目前高中生对待中国近期出现了一系列涉及到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案件和纠纷,如雀巢转基因食品标识纠纷 ,美国转基因大豆进口许可证**等,还有如今沸沸扬扬的转基因稻米市场化争议等转基因社会问题的态度不稳定,归其原因在于学生对转基因的认知不够,因此以转基因知识为载体的教学研究一方面可以提升高中生对转基因的认知,另一方面可优化课堂教学,以便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达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三、方案目标:

1、通过本活动的开展,普及了转基因科学知识,宣传了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相关政策法规,科学解答了当前舆论关注的热点问题,提高了广大青年学生对农业转基因技术的认知水平。提升了专业知识,更加了解了转基因技术,也会用科学的眼光更加理性地看待转基因技术。

2、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发展学生的科普知识特长,培养合格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3、借助青年学生这个活跃群体,向社会发出并传递科学、权威的声音,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四、方案所涉及的对象、人数

本方案所涉及的对象主要为我校教师与学生,并邀请县教育、科技条线的相关领导专家进行指导,共计1000人左右。

五、方案的主体部分

1.活动内容:

a.活动主要以转基因科普知识手抄报作品展示和了解转基因十大问题的海报展示的形式进行,并在现场发放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知识的宣传单。展示的手抄报作品和海报以学生的视角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图文并茂的版面,将转基因科普知识跃然纸上。活动中,同学们互相谈论对转基因各方面的见解.

b.活动还安排了专家专题讲座,从科学层面回答公众关注的相关转基因热点问题,向社会传递科学、权威、客观的信息。

 c.填写调查问卷、现场答疑释惑、自愿支持签名等内容。

2.难点、重点、创新点

a、活动资源的寻求和充分利用。

b、活动内容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的设计与实施。

c、交流的开放程度空前巨大,引发的社会效应比较突出,立竿见影。对于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意义

3.利用的各类科普教育资源(场所、资料、器材等)

a.构建科普教育交流平台。

实行“统一领导,条块结合,形成合力”的原则。由校长挂帅,分管领导负责牵头,各处室互相支持、协调,成立“转基因”科普教育领导小组,构建科普教育交流平台,制定校园“转基因”科普文化宣传规划,保障“转基因”科普教育项目、岗位、阵地、教师和物资的落实,保证“转基因”科普教育活动的扎实开展。

b.组建“转基因”科普教育领导队伍

加强师生的“转基因”科普知识宣传,聘请学有特长、热爱科普的老师,担任学校的“转基因”科普教育辅导员,以点带面,提高教师科普教育的整体素质;并聘请校外“转基因”科普界的专家担任学校科技顾问和辅导员。

c.制定执行“转基因”科普教育方案

通过“转基因”科普教育领导小组的共同研究和协商,制定学校“转基因”科普教育的活动方案:每天一则科普新闻、每周一期科普博览、每月一份科普信息、每学期各班一期科普黑板报、每学年一次全校性科普知识竞赛和每学年一届科技节。每学期的科普周、科技教育月活动中我们均要开展科普专题讲座、参观访谈、实地考察等教育活动;学校、班级开展以“转基因”科普教育为主题的板报评比,进行“转基因”科普教育系列活动,隆重举行“科普节”,展示师生、学校在“转基因”方面取得的科普教育成果。

4.活动过程和步骤:

a、准备阶段(2018年9月——2018年12月):制定“转基因”科普教育活动方案,开展基础性工作。

b、实施阶段(2019年1月——2019年6月):组织开展各类“转基因”科普教育活动,加强“转基因”科普教育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整合的研究。

c、总结阶段(2019年7月——2019年10月):汇总成果,邀请相关专家鉴定总结。

5.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预案

主观上的青少年“转基因”科普教育专业知识不足和客观上学校研究重点的变化是本活动开展过程中主要会出现的问题;解决的策略是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学习,提高驾驭青少年科普活动的能力,并多与学校领导沟通,提供好的意见建议,把构建“转基因”科普特色校园文化作为年度学校科研工作的重点,予以大力支持。

6.预期效果与呈现方式

a、活动报告,“转基因”科普特色校园文化研究专辑;

b、学生科技人文素质展示及参加各类科技竞赛成绩,形成科技小论文、小研究成果集锦。

7.效果评价标准与方式

参照教育科研的评比方法对活动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绩效评价,确保科学性、公开性。

篇2

搭建人才“培养平台”促进人才成长提高

举办广西南宁市第二届学术年会。学术年会上,南宁市科协邀请了东盟工程科技院两位院士、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研究员等国内外知名专家作特邀报告,并向全市广泛征集论文,评选出优秀论文结集出版;年会还安排海外专家到本地企业走访,突出年会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宗旨,共吸引了1100多名科技工作者参加,交流发言30多人次,评出优秀论文39篇。

广泛推广宣传萃智理论创新方法。在广西南宁市科协的积极引导下,五菱桂花车辆有限公司在全区率先导入创新方法,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甘蔗收割机等系列农机新产品,并获得6项发明专利。研发的甘蔗机械产品填补了全国甘蔗机械产品的空白,被列为国家萃智理论成功案例;联合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举办萃智理论创新方法讲座,园区企业技术主管和技术人员100多人参与学习;联合广西科协在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举办“萃智理论创新方法”研讨会。

开展乡土人才科技培训。广西南宁市科协邀请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高级农艺师陈明才传授马铃薯冬季种植管理技术及相关产品营销信息,广西田园生化有限责任公司产品研发经理介绍了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新技术及新产品。来自各县区农技协负责人及协会会员、乡土人才约100人参加培训。

搭建人才“评价平台”帮助人才脱颖而出

开展市青年科技奖评选,通过评比鼓励造就一批进入科技前沿的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开展“讲理想、比贡献”活动评比。2012年全市共开展“讲、比”活动企事业单位42家,参与活动的科技工作者1.8万人次,活动立项510项,收到合理化建议1210条;开展“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奖补,经评审,3个农技协,1个科普示范基地,2个科普带头人获2012年度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搭建人才“展示平台”加强产学研合作

建成广西南宁市第二家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中国工程院吴孔明院士、袁慧珠等五名专家成为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进站院士专家,与企业进行“高工效农药及施用技术”合作。

支持一批创新意识强、示范效应好的学会项目开展。经评审,广西南宁市科协共支持市作物学会、市中医学会等开展的《籼型三系超级杂交稻新品种特优582试验示范推广》、《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等31个项目。

组织科普专家开展科技“三下乡”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科协系统组织专家进农村、进社区132场,共邀请50多名专家参与科普活动。

篇3

参赛队伍需要完成由简入难的3级比赛任务,共有5次竞赛机会,取最好的三次成绩。以石门高级中学为主力的中国代表团,以过硬的实力,轻松拿下第1级和第2级任务。第3级比赛的首要任务是营救被困在着火房子里的娃娃。这是去年新增的任务,然而当年没有一个队伍能够完成,今年能否实现突破,也成为整场赛事关注的焦点。

失败、失败、差一点成功、别的队伍差一点成功……在这样的胶着中,石门高级中学的年轻选手们顶住巨大压力,与中国代表团齐心协力,相互勉励。终于在还有最后一次竞赛机会的时候,中国队的TMSL-Innovator成为全场第一个成功营救娃娃的机器人。刹那间,赛场沸腾了,掌声、欢呼声汇成的热浪,让这群来自广东南海的年轻学子久久不能平静。

作为“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石门高级中学坚持“科技与人文并举”的办学理念,在科技教育方面硕果累累,是佛山市唯一一所连续两次被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广东省科学技术厅授予“广东省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2010-2014、2015-2019)荣誉称号的学校。在佛山市南海区委、区政府、区教育局的关心与支持下,学校专门成立了机器人教学与实训中心,师资和硬件等方面都达到国内超一流的水平。作为佛山市科技教育的闪亮名片,石门高级中学的机器人项目不仅多次获得国际家用机器人灭火比赛的世界冠军,在世界教育机器人大赛(简称WER)赛事上也连续多年代表中国队斩金夺银。

不走寻常路

佛山市石门高级中学创办于2003年,创建时为老牌名校石门中学的一个校区。学校坐落于佛山市高新区、中国知名的工业大镇――狮山镇,临近狮山大学城、南海信息产业园,与众多高科技企业毗邻,科技教育资源得天独厚,科技教育氛围浓厚。2005年,学校新的领导班子成立之后,一直在探索这样一个问题:作为一个新建的校区,在生源、师资、办学条件等各个方面都面临着很多困难,要提高办学质量,应寻找一个怎样的突破口?

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开始的新课程改革为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一方面,科技创新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另一方面,学校又可以通过科技创新活动来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的效率。因此,学校积极挖掘自身的优势资源:建校时间相对于其它区直属高中较迟,采购的教学硬件设备和所建立的实验场室较为先进,紧跟时代步伐和科学前沿;自身培养和引进了一批拥有科技教育特长背景的教师,充实了师资队伍。依靠这些得天独厚的教育优势资源,在上级的领导和政策支持下,结合校情特色和时代需求,2005年始,学校将特色教育目标定位为“科技教育”特色,将之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一方面大力开展科普教育,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进行大胆创新,搭建了“佛山市石门高级中学创新科组”和“佛山市石门高级中学学生科学院”两大平台,在科普教育的目标、内容、机制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改革。

2005年成立的“佛山市石门高级中学科技创新科组”,由16名教师组成,文科、理科类、实践活动类、发明类辅导教师,在各自负责的项目上定期开展研讨、交流活动。目前已有一批教师成长为科技辅导骨干教师。同年,学校还成立了“佛山市石门高级中学学生科学院”,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的任务交给学生自己,把学习与运用科学文化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组织、设计和实施科学实践和科学研究。学校科普工作的日常任务主要由“学生科学院”负责。高年级的学生通过“传帮带”,带动了低年级的学生。

走出快乐路

1.赏心悦目的科普活动

(1)开办科普讲座。在科技文化及风筝文化节期间,学校邀请中科院专家、国内外著名教授、中小学特级教师、其它行业的科技专家以及校内教师为学生开展科普知识讲座。每次活动包括各个学科共15场次,内容涵盖航天、环保、生物、生理、脑科学等多个领域。

(2)看科普录像。2005年以来,学校图书馆每年购进超过200万元的图书及影音资料,其中包括一定数量的科普教育光盘。学校利用班会课、课外活动的时间,每学期安排适量的课时播放光盘,观看后还要求学生讨论并撰写科技小论文。

(3)参观博物馆、工厂、农村、创新中心。每年寒暑假,学校都安排适量的选修作业,要求学生到外地旅游时要增加参观博物馆的项目。学校附近有相当多的创新中心,如佛山科技馆、五金创新中心、电脑科技创新中心、磨具研发中心、佛山林科所等,学校多方联系,组织学生参观。每学期还会组织一次参观附近工厂、农村的活动,让学生深入生产实践活动场所,亲身体验。

(4)进行科技考察。主要是科技辅导员组织学生进行考察。如狮山的城建对原地貌和环境的影响、兴和村实验基地、佛山林科所的茶花基地、铝材加工厂等,还包括广宁竹乡等科普基地。

(5)组织科技夏令营和冬令营。部分师生已到过美国、英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发达国家,参观当地的科技馆、航天中心、博物馆,参加青少年科技比赛等。

(6)举办科技文化周。文化周活动丰富:科学发明与科技论文评比、学科科技制作比赛(主要是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实验技能比赛、科普知识竞答赛、科普讲座、科普电影等。

(7)开展科技宣传活动。在世界环境日,组织师生调查学校的“三废”治理情况,请环保局的专家对如何保护校内小湖作环境保护专题报告。结合世界水日、爱鸟周、世界防治荒漠化日、世界动物日等节日,组织出科技专刊、办科技黑板报,通过这些学习宣传,激发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提高了学生参加科技活动的积极性。

实践证明,在以文化课教学为核心的学校教育中,科普活动只要认识到位、动作到位,仍然是有时间、有空间的。只要内容新鲜,切合学生的实际,科普教育是深受学生欢迎的。

2.怡情悦性的课题研究

难能可贵的是,学校的科技教育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科普上,而是结合学生的爱好和特长,组建科技研究小组,让学生参与到科研活动中来。学校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每次时长为一个学期,由高一全体教师参与指导,以备课组为单位,并为学生提供各种活动题目作为参考,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研究课题,经教师同意后实施。高一下学期则在各个班级结合通用技术课程,开设发明与技术课程,内容包括发明、工业技术和专利的相关学习。

依托课堂教学,在科技研究小组和学生科学院里开设特色课程,共分为环保类、生物类、制作类、信息技术类、论文类等五类。每类课程又分为若干个子课题。(1)环保类课程包括节能节水项目、多种能源发电项目、生活污染研究项目、生物杀虫项目、佛山地区污染研究项目。(2)生物类课程依托学校的教师资源和科技活动基地设置了兴和村基地项目、佛山林科所指导项目、学校生物科技园项目、肇庆“竹博物馆”项目。(3)制作类课程包括模型制作项目、无线电制作项目和比赛项目。(4)信息技术类课程包括智能机器人、学生动漫、网页制作、单片机、科学DV、3D动画制作等。(5)论文类课程即教师指导学生开题、结题、撰写符合规范的小论文。这些课题大多都是学生在平时的研究活动中研究过或参与了的活动,可操作性强,研究方便,易于深入,有相P的资源做执行保障。每两周一次,各个相近题目的小组在教师的参与下开展一次集体交流活动。

3.陶情适性的校本教材

近三年来,随着校本课程的不断开展,学校积累了众多素材和教学资料,编写了多本校本教材和资料。《计算机软件开发》内容既囊括了编程语言基础、软件界面设计、各模块编程技术,又有软件项目管理及文档编写、参赛作品实例,从技术到应用都给出了优秀范例。《单片机创新应用开发入门》内含《便携式危险灯制作》之电子制作入门体验等8个探究活动,学生学完后能全面掌握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开发的基础知识。《中学智能机器人》,有6课内容为仿真机器人,有10课内容为实体机器人,以未来伙伴仿真软件和零部件作为教具。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时,可以自己设计、搭建机器人造型,设计、制作控制电路,设计、编写、下载控制程序,让机器人动起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做机器人”。《发明创新》注重介绍创新思维方法,如观察发现法、组合创造法等6种,附录里还介绍了专利法,以便学生依法申请专利。《科技动漫》从撰写剧本、flash角色设计、场景设计、动画镜头设计等方面,手把手地教学生做动漫。《身边的科技创新实验》选题内容包括环境、生物/ 化学、食品、健康等方面。这些选题大部分来源于学生科学院成员曾经研究过的成果。口香糖、中草药色素、果蔬清洗机等选题都是学生们认为特别“好玩”的,在创新实验中一步步获得丰富的科学素养。

走出一路风景

苦干加巧干,一批优秀教师在科技教育中获得了优秀业绩。“全国十佳科技教师”闫灵麟老师,每年辅导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竞赛,都获得了省级以上的奖励。李雪芬老师辅导学生的科技论文项目获得了广东省一等奖,李老师被评为广东省优秀辅导教师。李忠伟、莫宇楼、刘世能、郑兆圣、谢坦娜、李戬、徐毅、夏云等一批老师都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为进一步加强科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学校于2012年引进了南粤优秀教师、佛山市名师、南海区学科带头人李强老师。李强自2012年以来辅导学生参加国内外各级机器人大赛共获得4项国际机器人大赛冠军,30多项全国冠军或一等奖;2015年被教育部中央电化教育馆聘为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担任历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机器人竞赛裁判长工作;主持了广东省“十二五”规划课题《STEM教育理念下高中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践研究》《中学智能机器人特色课程开发研究》等;编写了《中学智能机器人》《WER设计与制作》等校本课程。

学生综合素养不断提高,优势特长得以长足发展。2008年起,学校科技创新获奖的等级和数量已经连续9年在佛山市稳居榜首,为南海乃至广东基础教育实现了多项零的突破。2009年8月,沈钊同学荣获青少年气候大使评选全国中学组第一名,成为在联合国气候大会演讲的第一位南海学子。2013年12月,在“未来科学家”活动中获得2金4银的优异成绩,这是历年来广东省中学生首次夺得该项竞赛的奖牌。2014年世界级机器人大赛,10名学生取得了总分第一。2014届高三学生周仕成(广东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程序设计一等奖获得者),被名校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录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随着南海区区域教育品牌战略的推进与深入,我们深信‘科技与人文并举’的特色办学之路会越走越宽,越走越好。”谈及石门高级中学科技教育的前景,陈冰锋副校长信心百倍,豪情满怀……

记者观察

2014年报道南海区高中创新发展专题时,记者第一次走进石门高级中学,最吸引眼球的自然是各式实验室和丰富的科技创新作品。印象深刻的是,在生源并不具备优势的情况下,学校坚持素质教育与特色教育同步发展,坚持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和谐发展,坚持普及教育与竞技教育健康发展,“促进全体学生得到最有效的发展”的教育理念,既契合时代要求,又符合学校现实需求。三年后重访,科技教育已成为学校的成长驱动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和优势特长的发展。

科技之美,美于创新。科技之美,美于挑战。科技之美,美于高峰之上还有高峰。在一次又一次的试验、调试下,活动的趣味性来自于未知,每一次体验都会带来新的挑战,使人不断挑战昨天的成绩,成就更好的自己。诚然,每个项目都没有唯一正确或完美的解决方案,有着无数种实现的可能,需要独创设计、战略规划和团队协作,并融合跨领域的知识技能。在这样的教育氛围下成长的学生,应该是充满想象力、创造力、有技能又有热情的专业个体,能够终其一生直面挑战、永不退缩。让学生带着这样的精神财富毕业,是每个醉心于教育的教师最希望看到的硕果累累。

篇4

一、活动主题

科技凝聚力量,创新点亮梦想

二、活动日期

2019年11月25日—2019年12月13日

三、活动安排

(一)宣传动员

1.启动仪式:

11月25日,国旗下讲话,简要传达活动方案,宣布科技节开幕。

责任部门:教务处    

科技节电子屏“泰山实验中学2019年科技节”、“科技凝聚力量,创新点亮梦想”

责任部门:团委

(二)系列活动

 1. 主题班会

全校各班召开一次“崇尚科学 创新未来”为主题的班会,班主任带领学生学习活动方案,明确活动内容及要求,观看科技小视频(网址另行通知)。

活动时间:11月 25日下午第八节班会课

责任部门:政教处、团委、班主任

    2. 科普海报、科幻画绘制比赛

    参加对象:初一年级每班选送2—3件作品

    绘制要求:作品利用绘画形式表现对未来科学发展的畅想和展望。内容应反映科学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体现时代性、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版面设计合理,图文 并茂。参赛作品的艺术形式包括:油画、国画、水彩画、水粉画、钢笔画、铅笔画、蜡笔画、版画、粘贴画、电脑绘画等。参赛作品一律在规格为4开的纸质或是其它材料上绘制。在正面显目位置写上作品标题,右下角注明作者班级、姓名。

上交时间:12月 6日

责任部门:教务处、初一级部及美术组

3.生物小制作

活动一:胸外心脏按压急救培训

参加对象:初二年级各班

活动二: 参加对象:初一 — 初三年级每班选送3件作品。

作品要求:生态瓶、生物创意拼图(初一年级)

生物模型(初二、初三年级)

上交时间:12月 10日

     责任部门及负责人:教务处 生物教研组

    4. 地理小论文比赛

    参加对象:初一初二年级每班选送3篇作品

    论文要求:观察类、实验类、说明类均可。针对发现的某一现象,通过观察、实验、文字说明或图解等方式写一份小论文(不少于500字)。探究过程要完整,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研究分析、得出结论等几个步骤;数据材料要准确,可附表格、图解、照片等。

    上交时间:12月 10日

    责任部门:教务处  地理教研组

      5. “高空落鸡蛋”擂台赛

活动内容:如何让一个生鸡蛋从3楼落下摔不碎。

评价参数:(1)摔不碎(2)所用包装材料质量轻(3))所用包装材料体积小。

    参加对象:初三年级每班选送1—2个方案。

    上交时间:12月 5日第八节

责任部门:教务处  物理教研组

6.科技大篷车进校园

12月10日下午(具体时间协调),泰安市科技馆组织大篷车进校园科普展。

责任部门:泰安市科技馆 教务处

(三)闭幕式

2019年12月16日,升旗仪式,宣布科技节闭幕,颁发各项目单项奖、“优秀组织奖”。

责任部门:教务处、团委

四、评奖方法及宣传表彰

      1. 各类活动设单项奖:每项比赛设一、二等奖若干名,分别奖励砥砺攀登卡学分5分、3分。

2. 团队设有组织奖:对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科技节活动的班级,将评选出最佳组织奖若干名,颁发奖状;最佳组织奖评选办法:以班级为单位,每参加一个项目或上交一件作品赋分1分,项目或制作获一、二、三等奖分别赋分为5分、3分、2分,团体一、二、三等奖分别赋分为10分、8分、6分,按总分高低排名取前若干名班级评为最佳组织奖。

3.各类活动结束后,学校组织评选“百名小小科学家”,表彰发给作者荣誉证书及奖品。

4.通过校园网站、橱窗等多途径展示在科技节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学生作品。

      5.选送科技幻想画、科技小发明、小论文等活动成果一等奖作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有关评比。

6、表彰区第?届科学“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四小活动评选先进集体及个人。

篇5

1. 充分调动教师挖掘课本的科技教育素材。

结合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两个基础年段的各学科、各备课组根据自己的特点,尽可能把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向学生展示各种科学知识形成的不同背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根据本身特点,介绍各个知识的有关科学家,并在学科网站上开辟科学家专栏,让学生可以自己上网学习。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四个学科每学期都开展环保教育专题研讨,力争在课堂上树立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取得了较突出的效果。

2. 科技类选修课。

高一年原则上每位教师要开设一门校本选修课,高二年的每位教师要开设一门校本选修和一门任意选修。这一学年中,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与兴趣爱好分门别类地开设了自己擅长的选修课,其中科技类占了近三分之一。特别是,八个科技小组按照指导教师所处年段,统一按照校本选修的要求来开设,促使教师在专业发展上更有针对性。

3.科技类研究性学习。

本年高一年、高二年共开设近百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其中科技类课题有近60个,它们大部分是由教师根据自己学科特点,作为延伸与拓展,如《三国演义》的研究、《力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各种传动装置的研究》、《天象观测》;有的是学生根据自己2008年是奥运年而提出课题,并聘请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如《奥运的文化与发展》、《奥运的商机》;有的是由于自己生活环境变化的原因,加上学校提供的设备,而吸引着一些上进心较强的同学,如《乐高机器人研究》、《晋江市铅污染的调查》、《晋江车祸为何居高不下》,在第四届泉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中,我校有三个课题获得市三等奖。在学校第十届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上,由指导教师与学生共同制作的42块研究性学习展板吸引了很多参观学生的眼球;高一年学生林如群三项发明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4. 科普讲座

按照教务处与教研室的计划,本学年基础年段的每个学科必须根据学科特点至少开一次讲座,以介绍本学科的前沿研究,而今年由于新分配的教师中有几位具有研究生或双学位学历,借助第十一届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为平台,据统计本学年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政治、历史等教师开设的讲座得到参与同学的好评,讲座涉及到营养的研究、纳米技术及其发展、正确看待中日关系、人类奔月梦想等方面知识,学校还聘请泉州师院戴博士讲解有关南极考察的科学意义。

5. 第十一届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

每年一度的校园科技艺术节,是让各种智能的学生展示才华的机会,同时也检验这一学年的研究性学习、选修课、各学科兴趣小组、八个科技类活动小组(车模与航模、电脑机器人、电子制作、环保小分队、天文地理、生物考察队、电脑程序设计和网页设计)的教育教学成果。本届校园科艺节是在前几届活动的基础上,结合本学期学校工作安排,举办的规模较大、活动时间较长、活动项目最多的一届校园科艺节。在3月31日到4月4日的展示期间,共展出小发明、小制作作品近230件(其中物理37件、化学34件、生物85件、劳技19件),科技小论文210篇(其中语文组55、历史组72、政治组48、地理组40),科幻小说63篇,英语科技小报36份,研究性学习展板42块,电脑机器人表演一场,展出学生书画摄影作品108幅(其中毛笔作品8幅、美术作品40幅、硬笔书法作品55幅、摄影作品15幅),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体育等组还在展示期间举行猜谜、射飞镖、投乒乓球、钓鱼等互动节目各两场。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期间先后举办了高二英语演讲比赛与高一英语晚会各一场,高二年文理科综合知识竞赛两场,理、化、生实验操作比赛五场,数、理、化、生、地、史、政治科普知识讲座七场,专家讲座一场。网络知识竞赛与班级网页制作竞赛各一场、时事政治热点知识竞赛一场、数学竞赛两场,,研究性学习论文答辩两场,学生成长记录袋展示两场,高一年、高二年篮球比赛、高二年体育趣味比赛一场。

6. 校级科研课题。为如期高效地完成国家级课题的研究,学校教研室组织教研组长对两年来学校校级课题进行结题活动,为完成国家级课题积累一些素材,同时对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给予一定的评价。

成绩显著

由于我校组织的科技兴趣小组、学科类兴趣小组、选修课与研究性学习日常管理到位,教师积极辅导,因此在各级比赛中成绩显著。初步统计在县级以上的比赛中有168人次获奖,其中,有所突破的是高二年王信权等三位学生获得参加全国化学竞赛的复赛资格。杨清海等四位教师在福建省新课程教学案例设计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五点反思:

1. 假期相关辅导教师的培训:由于科技辅导教师平时都兼课,教学任务较重,学校想利用假期提高他们的辅导水平,但是相关方面的专家比较难聘请。如天文台及金工木工的师资培训。还有各级新课程培训、远程教育对教师真正提高科普方面的技能帮助不理想。

2. 吸引学生的项目还不够丰富,作为科普教育要是能与体验式学习结合在一起,相信对学生的教育意义更大。

3. 研究性学习论文答辩校级答辩会效果显著,但由于有更多的课题没办法推荐上来,这就要求班级的答辩也能上一个新台阶。

篇6

【关键词】海洋意识 科普教育 资源库 PHP

21世纪是海洋世纪,“面海而兴,背海而衰”,中国建设海洋强国需要所有民众的共同关注和努力。但目前我国海洋科普教育发展较为滞后,民众的海洋意识普遍不强。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海洋科普教育是一种国民教育、终身教育。例如美国国家海洋政策委员会提出了“促进海洋的终生教育”,各类涉海机构都非常重视对国民海洋科普意识的教育和投资。德国的海洋通识教育从国家立法、海洋意识教育到技术开发,都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科普教育宣传体系,为海洋科普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平台,并在实践中取得较好效果。中国海洋学会开展的国民海洋意识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国民的海洋意识较淡薄,对我国海洋资源的了解比较缺乏。如何较大程度地提高我国国民的整体海洋意识水平,成为摆在众多海洋工作者面前的严峻课题。

本文在研究国内外海洋科普教育发展的基础上,提出建设一个海洋科普教育资源库。一方面,海洋教育工作者和公益组织可以将涉海通识教育资源规划进入资源库,充实海洋科普教育资源内容;另一方面,社会公众能够通过资源库平台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教育资源,自主完成学习内容,学习过程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海洋科普教育资源库的建设和推广,对提高我国国民海洋意识和海洋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1 海洋科普教育资源库建设思路

1.1 科普课程体系设计

本文在学习、整理国内外高校在海洋科普教育方面开设的基础课程、核心课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海洋科普教育的实际情况,初步整理出目前需要列入科普资源库的涉海课程体系。资源库课程体系设计按照基础课程、核心课程进行分类,设计出覆盖海洋科学、海洋技术、海洋社会、海洋文化、海洋法、海洋生物、海洋环境、海洋经济、海洋物理、海洋化学、海洋遥感等多个学科方向的主要课程目录;强化海洋科学、海洋环境、海洋文化等几个特色课程资源的建设开发力度。基于这一课程体系设计,开发、整合相应的科普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分类、入库,为开展海洋科普教育提供基础素材支撑。在资源开发、整合的过程中,不断总结海洋科普教育资源库建设中的各类经验,不断完善科普资源库后续建设。

1.2 科普资源库建设方案

海洋科普教育资源库的建设总体按照“理论研究->体系规划->资源库建设->应用推广”的思路进行。在技术方案上,资源库参照运用国内外先进的数据库开发标准和软件系统开发工具,搭建起资源库管理平台,并逐步建成几个有代表性的科普课程资源库、做好应用、推广工作。本文建设的科普教育资源库总体设计方案如图1所示。

本文建设的海洋科普资源库由科普资源及课程体系、资源库管理系统以及科普数据库三大部分组成。科普资源库管理系统不仅可以提供海洋科普教育网络课程,还可以随时把相关的资料进行整理和编辑,集成到科普资源库里,社会公众也可以及时获取更全面、更丰富的科普资源,实现科普课程在线学习。系统也能够根据在线学习的情况对相关科普资源进行修改完善,对科普教育的效果进行测评,为后续科普资源开发提供依据。

2 相关技术

系统开发基于B/S模式,采用LAMP结构,即基于Linux操作系统,Apache服务器,数据库选用MySQL,开发语言为PHP。在系统架构设计方面,系统开发采用MVC设计模式,基于ThinkPHP框架,ThinkPHP是一个快速、高效、简单的轻量级PHP开发框架,包含了底层架构、模板引擎、缓存机制、表单处理等常用的组件,能够较好满足Web应用开发的需求。

在服务器端架构设计方面,为了提高服务器性能,满足大量终端访问需求,系统从两个方面对服务器架构进行了改进。一方面是不让业务逻辑直接访问数据库,而是访问高效的内存缓存对象。另一方面是用户与服务器和页面缓存系统通过建立连接进行通信,有效的增加了服务并发数量。

3 部分功能实现

3.1 课程体系管理模块

海洋科普教育资源库需要收录较多涉海科普课程,系统要能够实现对这些科普课程的动态管理功能。例如科普课程的新增、编辑和删除操作。此外,每一个科普课程又包含了诸多子栏目和所属章节内容,如何动态管理这些栏目和章节内容是资源库后台管理的一个重要功能。本系统在开发实现过程中通过建立类似目录树的方式来动态管理科普课程。通过后台菜单操作,管理员可以方便地新增科普课程,并为新增的科普课程添加其所属章节目录信息,如图2所示。

3.2 科普资源管理模块

系统的各类科普资源包含了文本、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多种形式,每一条资源记录都对应着科普课程的一个章节知识点。为方便管理员编辑各类科普资源,系统通过集成第三方文档编辑组件开发了较为完善的科普资源编辑子系统。在资源编辑子系统中,可以实现图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素材的综合编辑和排版,达到所见即所得的资源编辑效果。

4 结束语

海洋科普事业对提高公众海洋意识,促进海洋环境保护、建设海洋生态文明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国内专门面向海洋科普教育的资源库系统还不多见。本文介绍了海洋科普教育资源库的建设和开发工作,提出了海洋科普课程和资源库建设方案,初步开发完成了资源库管理系统。目前,科普资源库收录的科普课程数量有限,科普素材还不够丰富,其后续的应用推广还需要更多优质的科普资源,未来只有开发更多、更丰富的科普资源才能发挥科普资源库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华.广东省高校海洋环境通识教育的研究[D].广州大学硕士论文,2007.

[2]李文凯.美国的国家海洋政策[J].全球科技经济t望,2005(1):7-10.

[3]姜华荣.德国环境状况和海洋环境保护[J].海洋技术,2004(1):106-108.

[4]国家海洋局.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6.

[5]屠强,仝开健,杨娟.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海洋科普事业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3,30(6):43-46.

[6]汪辰.基于Web的果树食心虫预测模型库的构建与初步应用[D].河北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13.

作者简介

刘利群(1972-),女,山东省人。硕士学位。现为广东海洋大学信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算法设计。

篇7

昨日,美国《科学》杂志主编布鲁斯·艾伯茨(Bruce Alberts)博士访问华中农业大学,参加在该校举行的生物技术与现代农业科普与传播研讨会。

鼓励不同领域专家交流

在华中农大图书馆圆形会议室,艾伯茨与该校教授和中青年教师代表座谈。艾伯茨说,要多给年轻科学家机会,为他们提供资源。他非常愿意促进中美年轻科学家之间的交流,年轻科学家要大胆突破对自己的思维限制,敢于超越专业领域的前辈。

应该鼓励不同领域的专家相互交流,擦出火花,做植物研究的可以去听一下动物研究的,这样碰撞灵感火花,获得新观点。一个研究生要进3个教授实验室,实验室要相互开放,一名专家在本领域要能让别的科学家从中受益。

论文要能改变人们的思想

华中农大不少中青年教师关心如何向《科学》投稿。艾伯茨介绍说,每年《科学》会收到1.4万份论文,第一次筛选会有20%不适合,剩下的给编委会筛选,接下来送评审,最后被接受刊发的只占投稿总量的8%。

艾伯茨说,瑞士的用稿率最高,而中国论文的拒稿率非常高。《科学》刊登的论文专业面不能太窄,要能在某些领域改变人们的思想。

(相关报道见十二版)

篇8

在活动的组织者浙江省科技馆馆长李瑞宏看来,奖项不在于科研成果多么轰动,而是帮助我们重建科学思维,审慎对待生活的态度。

“菠萝科学奖”获奖的研究成果大多是有趣、搞笑的,但探索论证的过程是科学的,用充满趣味的科研成果激发好奇心,这也是设立“菠萝科学奖”的初衷。“菠萝科学奖”有五个常规奖项物理学奖、化学奖、医学生物奖、数学奖、心理学奖,还设置了“幻想奖”“发明奖”“菠萝U奖”和“菠萝ME奖”四个专项奖。

最近网络上称“菠萝科学奖”是克隆国外的“搞笑诺贝尔奖”。李瑞宏解释说,这是一种误解,但是,他们在设立之初还是受到了美国“搞笑诺贝尔奖”的启发。

“但相较于美国版的对科学界的讽刺和自嘲,‘菠萝科学奖’的口号却是‘有趣而严肃’‘向好奇心致敬’。中、美版的科学奖之间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李瑞宏说。

一方面是中国科研论文数量攀升至世界第一,另一方面却是公众的从前年的日本地震引发的“核污染”短信谣言、“抢盐”风波,直至热门争议的“孕妇防辐射服是否有效”,这些都反映了中国科普现状的匮乏。

“我们设立‘菠萝科学奖’就是要用有趣、幽默的方式,建立起公众与科学之间的桥梁,让科学成为流行元素。科学跟老百姓的生活是非常贴近的,科学家也不是很深奥的,跟普通老百姓并没有多大距离,科学家也有非常好玩的一面。” 李瑞宏说。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