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1 17:04:1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社区管理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1组织管理
社区体育的管理包括政府、社会的管理与基层社区内部的管理。社区体育的组织领导体系主要有领导体系、协调体系、操作体系三部分,市、区、街道、居委会四层次。从调查来看,秦皇岛市社区体育均由街道、居委会负责,其中75%配备一个专职干部负责相关工作,25%的社区分别配备一名专职和兼职人员负责此项工作。社区体育管理的内容主要是业务指导和协调场地,也有些街道帮助培训指导人员、与体育组织负责人有工作联系。现阶段,社区体育主要以街道社区体协作为主要的管理机构,以体育辅导站以及体育活动点为活动性组织。接受调查的16个社区都有社区体协和1~3个体育活动点,81%的社区拥有体育辅导站。
1.2体育经费
从实践来看,秦皇岛市社区体育的经费主要是靠街道财政拨款、部分单位提供赞助以及收取会员所缴纳的会费来解决。社区群众自发组织的活动则经费来源单一,只能依赖于群众所缴纳的会费来解决经费问题。除了上述的经费问题之外,社区群众自发组织的活动还面临形式单一、吸引力不够的难题。调查数据显示,在被调查的16个社区当中,只有5个社区有专项的体育活动经费,而经费的主要来源包括数量不定的赞助收入,而且不同社区差别较大,所以经费不足是社区体育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1.3基础设施
调查显示,81%的社区认为社区体育管理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缺少体育场馆和设施。16个社区中只有5个社区有自己管辖的场地设施,设施的数量和场地面积都非常有限,所以社区要开展体育活动、举办体育赛事都是选择社区内的广场、空地等进行。从当前实践情况来看,秦皇岛市社区体育不仅面临资源短缺的局面,而且由于社区自身的封闭性,社区之间、社区与学校、单位之间难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调查显示,愿意共享体育资源的学校、企事业单位低于10%,这显然严重阻碍了秦皇岛市社区体育事业的发展。
1.4体育指导服务
调查数据显示,目前秦皇岛市的社区专职体育指导人员面临严重短缺的局面。例如,在指导锻炼方面,接受调查的16个社区中只有7个有体育指导人员。由于体育专业知识和医学知识缺乏,导致讲解内容肤浅,示范效果不佳。从秦皇岛市社区体育的发展情况来看,专职体育指导员缺乏成为制约其社区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2完善秦皇岛市社区体育管理的建议
2.1加强对群众体育锻炼场所的建设工作
一方面,将新建体育场馆的工作提上日程;另一方面,应当注意新建场馆与原有的体育锻炼场所的之间的合理布局,以尽可能的满足具有不同爱好的人群和不同项目对场馆的需求。此外,社区体育组织应当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与市、区等体育管理机构进行沟通与协调,以尽可能的充分发挥本辖区内体育场馆设施的作用。
2.2积极拓展筹资渠道
一方面,政府增加相关经费或者设立社区居民体育文化专项经费;另一方面,还可以借鉴国内外经验,积极拓展资金筹集的渠道。例如,可以广泛动员群众参加体育组织,缴纳会费或者比赛报名费等,鼓励和倡导企业支持社区的体育事业。为增加对社区体育场馆的经费,可以在保留必要的免费项目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有偿的服务项目。
2.3努力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和水平
1.1指导合理运动
运动是治疗各类疾病的良方,糖尿病也不例外。运动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可以减少堆积的脂肪,消耗人体热量,增强自身体质,还能增强胰岛素的活性,有利控制血糖。医生推荐用药的糖尿病慢病教育患者在饭后一小时左右运动,未用药的患者可以空腹进行运动,并且应规律地制定运动强度。例如,中老年人可以采用慢跑、竞走、散步、打太极拳等方式运动,每周进行三次以上运动,每次持续时间为半小时以上,还可以组织老年人做游戏和旅游等。有效的锻炼胜过任何药补,运动是治疗疾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既能增强自身体质,有减少了医药的费用,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可谓是一举多得,这种治病良方经济又适用。
1.2指导适当用药
一旦患上糖尿病,就需要终身服药治疗,因此糖尿病患者应调整好心态,愿意配合医生治疗,并坚持服药,才能维持和缓解病症。患病的老年人记忆力较差,经常忘记吃药,因此应设计出三餐服药的不同颜色水杯,并把药摆放在容易看到的地方,这样能督促患者按时按量服药,避免出现忘记服药的现象。宣讲人员还应提醒患者注意如何保存胰岛素以及怎样注射胰岛素,并且定期督促患者对血糖、尿糖进行测量,指导患者使用血糖仪等,这些都有益于糖尿病患者缓解病情,减轻病痛的的折磨。
2糖尿病的社区管理效果分析
通过在社区宣讲糖尿病的相关知识,使糖尿病患者及家属基本了解了糖尿病,懂得应该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糖尿病并积极采取措施来缓解病情。宣讲前后,人们的思想认识和态度行为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在控制血糖和使用胰岛素等方面都做的非常好。调查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在饮食、运动、服药等方面没有显著的变化,因为在宣讲之前人们已经非常重视这些方面知识的积累,基本上做到了心中有数。然而在吸烟、饮酒、定期测量血糖以及采取措施控制血糖等方面有明显的改善,患者大体上接受、采纳了减缓糖尿病病发的建议,并付诸行动。跟踪调查结果表明,宣讲前后糖尿病患者的血压、血脂均无显著效果,但测量显示空腹血糖有明显下降趋势,效果显著。社区的宣讲促使大多数糖尿病患者乐于接受社区的签约管理并欣然接受相应的管理费用。据进一步深入调查显示,与社区签约管理的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方面有明显的下降趋势,而未进行签约的糖尿病患者在甘油三酯、血糖和总胆固醇均有显著的上升趋势,总体来讲,非签约组血糖整体高于签约组。
3总结
1.1对社区档案管理的认识不足
尽管社区管理者一直强调社区档案的重要性,但在真正实行时却往往将其放在次要位置,甚至完全不要。而由于编制体制的原因,社区档案大多直接由社区上级单位的办公部门管理。很多社区根本不存在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有些甚至连独立的档案室、档案柜都没有。这种态度上的不端正以及编制上的不完善,对社区的档案管理、档案建设产生了极其不好的影响,加大了收集、整理档案工作的难度。
1.2社区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偏低
术业有专攻,尽管档案管理看起来是一份很简单人人都能完成的工作,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并没有那么简单。档案管理并不是简单机械的将文件资料整理为档案资料,而是一份极有“学问”的工作,在整理时必须顾及到方方面面。社区处于社会中,各种关系极其复杂,对上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线,对下也有各种等待处理的事情,因此,必须认真对待社区档案管理工作,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资金投入或人员编制等因素,许多社区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都是兼职人员,既没有过硬的专业素质,也没有进行针对性培训,对档案管理工作并不熟练,人员变换也非常频繁。这些“临时工”的频繁交替,导致档案工作在交接时出现各种问题,影响档案管理的整体质量水平。
1.3社区档案的利用率低
由于档案管理者不专业,在记录档案过程中,只是简单地将文件资料整理成档案资料,然后装袋密封,整理成一摞摞的档案资料。而这种资料在使用时却显得极为浪费,既是对纸质资源的浪费,也是对查阅者时间的浪费。这种重保管而不重使用的心态,使档案管理工作变得可有可无,降低了社区档案管理机构的工作地位。
1.4社区档案管理的资金投入不足
社区档案一般保存在社区居委会,因此社区档案能否妥善保存取决于居委会的经济能力。而居委会的资金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当地政府的财政拨款,由于各种原因和政策,这些钱款基本很难真正落实到居委会处。这对于档案管理工作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缺乏资金支持,容易导致无处存储档案、缺少存档用具等各种问题,最终造成档案丢失。这不仅会威胁档案库的完整性与安全性,还会影响到社区的日常工作。
2加强社区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议
2.1提升社区档案管理工作的意识
很多时候,领导的态度决定基层的动作,因此,只有领导重视社区档案管理工作,基层人员才能投入更多的精力在这一工作上。因此,社区档案工作人员应该有意识地展示社区档案的重要性,引起领导重视。例如在社区宣传专栏里宣传、组织社区人员观看影视资料等。通过这些方式,可使社会重视社区档案管理工作,使居民了解社区档案管理工作的急切性。
2.2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一般来说,社区很难招聘到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来管理社区档案。因此,社区档案管理人员大多属于“兼职人员”,文化水平大不相同,价值观念也略有差异,档案管理能力更是参差不齐。在此情况下,若想让这些人员更加专业,就必须对他们进行定期的档案管理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为社区提供专业人才,使档案管理工作更加严谨、科学。
2.3提高档案利用率
时代在进步,社区档案的管理模式也应随着时代的发展做出相应改变,要在管理中修正错误,改正缺陷,打破传统老旧的管理模式,发展新的管理道路。传统的档案管理,基本属于人工式管理,人工收集、人工整理、人工记录。这种人工的方式不可避免会带来诸多问题,既耗费时间、人力,又容易出现各类错误,如漏页、缺码或分类不完整等。因此,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摒弃这种传统模式,善于利用计算机存储档案,实现社区全自动管理模式,这既能解放双手,节省人力,又能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有利于保护环境。部分社区存在只重量不重质的现象,大量重复记录档案,使得社区档案看起来厚厚一叠,利用起来却毫无用处。档案人员必须对社区档案进行合理分类,分离出社区内较有特色的专属本社区的档案,以指导社区的未来发展方向,取社区档案之精华,去社区档案之糟粕,使社区走上一条健全完善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也使众人看到社区档案的利用效果。
2.4加大档案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
我认为,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培养目标可以分为两大方向,一个是侧重于社区日常管理与服务人才的培养,主要从事的是对社区公共事务与公益事业的行政管理与服务工作,目的是保证社区的正常运转,这类人才的就业渠道可以是社区组织(居委会、物业公司等)、街道,也可延伸至企业,而其发展前景一是社区组织中职位的提升,二是将社区作为跳板进入“公务员”行列。另一个方向是提供专业化服务的社会工作者,从整个国家政策来看,其发展前景更为广阔,适用范围也更广泛,基本适用于各行各业人们的需要,从长远来看更加符合社区自治的发展。实际上,从对深圳、广州社区管理模式的调研发现,这两类人才在共同推动着社区的建设与发展,社区一方面需要能够进行日常管理与服务的工作人员,使社区能够正常运转;另一方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社工机构派驻到社区服务中心或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社工们承担着专业化的服务工作,共同推动社区的和谐与发展。
2教学方法探索
说到教学方法,我们一般首先想到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这对于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同样重要,然而在论述侧重点的时候,就不得不考虑培养目标的定位了,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基于培养目标而产生的,纵观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培养目标,无论是哪一个方向的人才培养,都非常注重实践能力的运用,注重专业实用性与技巧性,理由如下:
①从社区的发展来看,社区管理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步迈向了社区治理,更加强调各类社区管理主体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社区管理中来,更多地采用参与、协商、合作等非强制性的方式进行,强调持续的互动,因此,相较于管理的强制性与教条性而言,社区治理更加强调主动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进行谈判协商、沟通合作、相互认同,而这些技巧是没有固定的理论可以执行的,只能在实践中培养与提高。
②从学生的特点看,更适合实践主导的教学模式。高职院校的学生具有不同于本科院校学生的特殊性,他们热情、活泼、动手能力普遍较强,但知识的学习兴趣较低,专业知识的接受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对于他们进行理论教学效果不佳,而更加适合在不断实践中总结与论证理论知识。
③从社会工作的理论发展来看,其来源于实践经验的总结。社会工作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说它是科学是因为其有规律可循,具有一套科学的工作方法,称为“通用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是在实践经验中提升出来、描述和总结实务运作过程的重要变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而逐渐形成的;说它是艺术是因为这种工作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因人而异的,需要在实践中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分析与运用。由此可见,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学生尤为重要,因此,我们主张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侧重于实践教学,以实践引导理论的学习,以适应专业的特点。下面将主要介绍以实践为主导的教学方法,以充分调动高职院校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并对实践内容进行反思性批判,多次实践后形成新的理论观点。
2.1项目情景教学法
是指将学生置于一定的情景中,通过情景角色转换,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具体项目,以任务的完成过程贯穿于项目教学中,同时将该项目的知识点逐级分解的一种教学方法。比如项目“为桂苑社区设计一次中秋节的文化活动”,需要学生将自己转换成桂苑社区的工作人员,通过调研、访谈、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桂苑社区的背景资料、以往文化活动的开展情况、居民需求等,以中秋节这个特定氛围,从参加人员、时间、地点、活动内容、注意事项、奖品设置、前期准备、人员分工、经费安排等各个小项目来设计文化活动,随后在课堂上展示成果,采用学生分组演讲与点评的方式,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行进一步修正,最后每位学生完成一份总结报告,对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感想、建议等进行总结。
2.2实验模拟教学法
即模拟社区管理的情景开展教学活动,包括:
①虚拟居委会。高职院校学生分组(6~7人一组)组建社区居委会,为社区命名,进行职责分工,制定规章制度(主要是考核方式),在课程学习中以之为单位进行合作与学习共勉。
②模拟社区活动。即将社区中经常开展的活动缩小到学校层面来开展,比如“组织与召开社区会议”可以通过“组织与召开班级总结会议”或“组织分院会议”来模拟,会前准备、会议进程、主持、拍照、记录、会后清场等一系列工作都由学生来安排。③模拟社区网络。即利用QQ、博客等网络工具来进行专业互动,比如按照嘉兴市桂苑社区的博客,建立班级博客,将日志区分为班级简介、政策学习、专业知识、新闻、日常活动、实践活动、作业布置与答疑、学习交流等板块,进行学习互动与专业信息的共享。
2.3案例教学及角色扮演
①学生自述。由学生在课前寻找与社区管理相关案例,在课堂上轮流讲述,并作分析总结。
②教师导入。由教师引入社区中发生的真实案例,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并发言,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与点评,教授正确的处理方法与知识点。
③个案重演。引用个案工作中的真实案例,隐去个人信息,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展现服务对象所面临的问题以及社会工作者的处理方法。
2.4现场训练
即让学生处于真实的场景中进行技能训练,包括:
①专项能力训练。如采用向陌生人问路(设置时间下限)和对居民访谈的方式来训练沟通能力。
②班级特色活动训练。如社管131班组建了一个基于传统玩具的团体游戏的搜集、设计与实施的特色项目,收集了陀螺、空竹、沙包、毽子、铁环等传统玩具,由学生设计游戏项目,主办了分院运动会、幼儿园助学活动等多项活动。
③小组训练。针对学生面临的问题,开展提高学习能力、正确处理情感问题、野外拓展训练等的成长小组和教育小组,由学生设计、实施与参与,从而掌握小组工作的特点。
2.5工学结合
依托社区与社工组织,开展校企合作。首先,鼓励高职院校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了解社区与社工组织的特点,培养服务意识;其次,在课程中聘请社区工作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分享工作经验,并安排学生进入社区参与社区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再次,利用认识实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等机会,加强与社区、社工组织的合作,安排学生进入社区或社工组织进行长期学习与实践。
3结论
智能社区服务人员包括社区管理人员、技术保障人员和保洁人员。
2软件体系结构
2.1技术架构系统开发采用基于Flex技术。这种新型的富客户端能够提供出色的用户界面,而且不必对应用程序进行版本更新。Flex核心是以ActionScript语言为基础,运用XML技术来描述界面。Flex基于Web应用,运行于内嵌在浏览器中的FlashPlayer上,借助FlashPlay-er的良好普及率,实现了其统一的、跨平台的承载平台拥有界面丰富、操作性强。系统基于J2EE架构具备跨平台运行的能力,可以在多种操作系统上安装部署;通过数据库适配器模块可支持mySQL、Oracle等主流数据库;支持Web-Sphere、Tomcat、WebLogic等应用服务器。系统设计采用三层体系结构,即用户层、应用层和数据库服务器。用户层主要指用户界面,要求界面简洁、操作简单,使最终用户能方便地进行操作和访问信息;第二层是应用逻辑服务器,这一层的内容包括应用系统、应用逻辑、控制逻辑;第三层是数据库服务器,用于存储数据信息和数据逻辑,所有与数据有关的安全、完整性控制、数据的一致性、并发操作等都是在第三层完成。通过整体性规划和模块化设计,考虑系统功能扩展能力及应用更新,预留接口,可以方便增加功能模块。
2.2系统模块功能
2.2.1系统数据维护系统提供简单易用的编辑维护工具,用于数据的编辑工作。采用XML解析机制,能够支持终端设备输入控制,提高用户数据采集和维护效率。权限控制维护模块和字段,能够控制数据编辑权限。
2.2.2查询及报表查询及报表模块提供系统管理员可视化的报表设计工具,可在最终系统中由用户自定义并保存常用的报表方案,保证系统高度的灵活性,以适应客户需求的不断变化。直接通过浏览器进行报表浏览和WEB查询,并通过图表等多种形式,为用户提供友好方便的浏览界面。报表生成及查询由基于WEB实现的报表引擎和前端报表设计器实现。可以支持局域网用户、广域网用户的使用,支持和其他应用的整合。
2.2.3系统通信机制系统通信机制实现数据交换、流程驱动、在线交流。为适应应用数据同步,采用开放式WebService接口,与大量业务应用集成,解决系统和系统之间、业务和业务之间的数据交换、业务同步、消息通知和协同工作的问题,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
2.2.4系统监控机制可监控系统的各种操作。包括系统性能监控、模块运行监控、用户操作监控。并自动记录数据变更日志。
2.2.5权限管理机制权限管理主要在功能和流程上控制用户的操作,提供授权管理功能,完成对人员、人员组或应用、应用组授权等相关工作,确保用户在其权限范围内进行操作,确保系统安全运行。
3结语
1.1资料来源
北京天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陶然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北京房山城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共466份,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体检结果352份,社区内小型事业单位体检结果114份,对以上档案进行分析。
1.2调查方式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以上四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北京友谊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北京佑安医院慢性乙肝、脂肪性肝病患者的月均就医费用,了解这些患者及医务工作者对于慢性肝病社区管理的认识及与三级医院之间合作转诊的态度及影响因素。
1.3分析方法
根据调查结果初步估算出慢性乙肝及脂肪性肝病患者的看病负担及对慢性肝病社区管理的意愿和认识。结合慢性脂肪性肝病在社区中的发病情况,就慢性肝病社区管理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2结果
2.1脂肪肝患病率
结果显示,352例60岁以上老年人脂肪肝的患病率为33.7%36.9%,且93.5%的患者血脂升高。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121例,45.1%的患者合并脂肪肝。这些脂肪肝患者中,91.9%的患者患有高血压,29.7%合并糖尿病,62.2%合并血脂异常。在小型事业单位中,脂肪肝的患病率为13.5%,这些患者中,24.5%的患者合并高血压,91.2%患者合并血脂异常。
2.2问卷调查结果
共完成调查问卷970份,其中慢性肝病患者800份,社区医师170份。慢性肝病患者有效回答问卷480份,其中慢性乙肝患者318份(男︰女=210︰108),脂肪性肝病162份(男︰女=97︰65)。
2.3治疗及花费情况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月均花费为994.2元。其中,85%以上的患者接受正规抗病毒治疗。脂肪性肝病患者月均药费花费为279.3元。其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月均药费为165.4元,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月均药费681.2元。
2.4患者接受社区管理意愿
调查结果显示,慢性乙肝患者中,57.2%的患者愿意接受社区管理,16.4%不同意接受社区管理,26.4%的患者没有明确回答。在脂肪性肝病患者中,这三种患者的比率分别为80.9%、14.2%和4.9%。在这些患者中,有大约85.6%的患者希望通过社区医师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转诊至三级医院,98.2%的患者希望由三级医院安排患者回到指定社区医院就诊,并与社区医院医生共同管理患者,尽可能于社区完成治疗,必要时再回三级医院看病。
2.5社区医师参与管理意愿
在接受调查的社区医师中,91.4%的城区社区医师和96.0%的郊区社区医师表示愿意参与慢性肝病的管理。且脂肪性肝病和慢性乙型肝炎正式他们在平时工作中最常遇到的肝病。
3讨论
3.1慢性肝病社区管理的必要性
调查结果显示,脂肪性肝病在社区人群中患病率很高,特别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到35%左右,且90%以上合并高脂血症;脂肪性肝病患者且常合并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及糖尿病。根据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社区管理工作的结果[9],对于脂肪性肝病患者的社区管理是很有必要的。调查结果显示,慢性乙肝和脂肪性肝病患者月均药费分别为994.2元和279.3元。以此计算,慢性乙肝患者的年平均费用约11940.4元。而据之前的统计,慢性乙肝患者每年直接和间接医疗费用为20477元,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为36323元,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为36757元,肝细胞癌患者为38267元,其中失代偿性肝硬化和肝癌患者的直接医疗费用是其年人均收入的3~4倍[10]。显然,这些接受正规治疗的患者的药品消费明显低于之前的统计数字。这是因为,接受正规抗病毒治疗的患者,通过抑制病毒复制,减缓病程进展,防治或延缓肝硬化、肝癌和肝功能失代偿的发生。这样,不仅改善患者预后,还可能减少今后的医疗费用。以此对慢性乙肝患者进行长期慢病管理,监督指导其用药与治疗十分必要。目前,对于脂肪性肝病尚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11],其治疗方法主要为戒酒、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减轻体重。绝大多数患者服药后并未获得治愈,部分患者的肝功能实验室指标稍有好转,但停药后,实验室指标依旧如前。而对于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如果不能控制饮酒,则所有治疗均无效。可见,如果对于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进行有效的戒酒督导,不仅可以获得满意疗效,还可减免药费负担。所以,对于脂肪性肝病患者的治疗,重在管理,而非用药。这需要社区医师的长期管理和宣教。综上所述,对于慢性乙肝患者,社区管理可帮助患者获得正确治疗,从而减慢病情进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保持和改善患者的生产生活的能力和治疗,从长远角度看,可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对于脂肪性肝病患者,特别是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社区管理可以督促患者改善生活方式,进而真正控制疾病的进展,同时大大减少现有的不必要的花费。
3.2慢性肝病社区管理的可行性
3.2.1大部分患者希望在社区接受管理和治疗,并在病情需要时再转至三级医院就诊根据我们的调查,一半以上的慢性乙肝患者及80%的脂肪肝患者愿意接受社区医生的管理。可见,大多数患者有接受慢性肝病的社区管理意愿。同时,85.6%~98.2%的患者希望建立社区医院与三级医院的密切联系和转诊制度,并在随访治疗过程中由医生判断并协助转诊。这样不仅有利于患者管理,还可以有效缓解“看病难”的问题。社区卫生服务定位在“小病”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的医疗,对没有能力诊治的疾病及时转到大医院就诊。医院收治的有关病人在康复期也应根据情况转回社区护理。这种双向转诊的制度,既可以有效利用医疗资源,减轻大医院门诊压力,又可以减轻群众的经济负担,真正让老百姓受益[12]。这样看来,大多数慢性肝病患者主观上希望通过社区卫生服务解决看病及病情监测,这种要求与医改方向完全符合。因此,无论从患者本身还是从医改大环境看,实行慢性肝病的社区管理都具有主观上的可行性。
3.2.2社区医院具有完成慢性肝病管理的基本条件从医院设备上看,各级社区医院正在加强硬件设施建设。目前,各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在建立患者的电子健康档案,这就为慢性肝病社区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此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完成血液生化、常规、甲胎蛋白、心电图、B超等检查。以上检查基本可以满足社区管理的需要。因此,从硬件条件来看,可以在社区完成慢性肝病的管理且不需要购买额外的仪器设备。从人员情况看,绝大多数社区医生愿意参与慢性肝病的管理。在接受调查的社区医师中,91.4%的城区社区医师和96.0%的郊区社区医师表示愿意参与慢性肝病的管理。且脂肪性肝病和慢性乙型肝炎也是他们在平时工作中最常遇到的肝病。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我国、欧洲和美国肝病学会都为患者制订了详细的随访计划和时间,对于病情稳定的患者完全可以在一段时间内于社区进行随访,定期与肝病专科医生进行沟通。社区医师欠缺的是专业知识,因此需对他们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使其能够满足相应卫生服务的要求,将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落到实处。本次研究中,在四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了对部分医师的相关培训,使社区医生对于以上两种慢性肝病有了基本的认识,为完成对慢性肝病患者的管理进行了准备。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会继续协助这些医生管理患者,并完善现有的转诊制度。同时,我们与社区医生共同制定的以上两种慢性肝病监测和转诊的规范,可以有针对性的指导社区医生的工作。综上所述,从患者角度看,大部分慢性肝病患者希望获得社区医师的管理指导;从社区医院的角度看,社区医院基本具备了完成常见慢性肝病管理的物质条件,社区医生在愿意参与这些患者管理的同时还接受了专业知识的培训,这使得社区医院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初步具备了完成慢性肝病管理能力。可见,对这两种常见慢性肝病进行社区管理具备一定的可行性。
3.3慢性肝病社区管理需要解决的问题
虽然慢性肝病社区管理具备了必要性和一定的可行性,但同时还存在比较多的问题和困难。
3.3.1社区居民健康档案还不够完善和健全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为社区医疗单位与各层次医疗机构及医疗保险机构进行网络连接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为患者健康信息共享提供了系统资料[13]。更重要的是这些资料为了解人群健康、发病趋势奠定了可靠的基础,对预防疾病、提高人群健康素质提供了依据。慢性肝病社区管理是以居民的健康档案为基础,对于有相关疾病的患者进行管理。目前,各个社区开始建立居民的电子健康档案,但各个地方起步时间和完成水平有很大差异。即使是一般的体检资料也不够全面。这就为慢性肝病社区管理带来了不便。因此,应加快居民健康档案的建设,特别是脂肪性肝病,可以借鉴“四大慢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社区管理的经验,由于许多脂肪肝患者合并“四大慢病”,因此可以通过对这些病例的筛查,掌握部分脂肪肝患者的情况。
3.3.2社区医生对于常见慢性肝病的认识尚有不足,应完善专业知识的培训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部分社区医生还不了解常见慢性肝病的诊断、治疗和药物副作用等问题。这会直接影响管理的质量和患者的预后,是决定管理是否成功的关键,因此,应该下大力气做好医师的培训工作。此外,对超声医师也要进行培训。
3.3.3关于患者的隐私问题应给与充分重视在管理慢性乙型肝炎和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时,可能会发生妨碍患者隐私的情况,特别是前者。由于国人对于乙型肝炎的不正确认识而导致歧视患者的情况应特别注意。我们考虑,部分不愿意参加社区管理的慢性乙肝患者正是出于对隐私泄露的担心。对于这类患者不能采取简单的工作方式,应在取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建立患者的健康档案再对患者进行主动访视。在访视过程中对患者病情进行严格保密。这同样是影响管理结果和成本效益的关键,需要对社区医生严格要求。
3.3.4完善社区基本药物的配置目前,所有抗乙肝病毒的药物均未在社区医疗机构中使用,影响患者在社区医院就医。实际上,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同样是医疗改革的重点,应使有效的抗病毒药物进入基本药物目录,不仅可以解决“看病难”,还可以缓解“看病贵”。不愿意参加社区管理的慢性乙肝患者多于脂肪性肝病患者,部分原因就在于社区目前没有治疗慢性乙肝的药物。
1.1建设目标
通过调查分析,构建农村社区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可以分为两个方面:(1)基础地理信息与农村专题信息的可视化综合管理需求,包括图形信息和属性信息的交互式采集、查询、浏览、统计、报表、修改、更新、维护以及各种农村专题信息的共享和等;(2)基于空间信息综合分析的农村管理工作辅助决策需求,包括不同基础信息和专题信息层面之间的空间叠加和拼接、缩放与漫游以及农村重大事件呼叫(突发疾病、重大传染病、火灾等)、重大事件预警等方面的模拟和决策。
1.2系统分析
考虑到农村社区信息内容的特点,着眼于农村社区管理信息系统中社区信息资源管理、共享及的需要,把农村从多方面、多领域进行分类,为分类检索提供统一的标准,提出相应的社区信息分类体系。农村社区中信息可分为农村社区基础空间基础信息、农村社区自然资源和环境信息、农村社区生产资料信息、农村社区社会经济信息、农村社区相关机构信息、农村社区政策与管理信息这几大类。
1.3总体结构
1.2.1体系结构
基于WebGIS的农村社区管理信息系统是基于Internet/Intranet标准,将地图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的网络化地理信息系统。系统采用HTML语言和脚本语言编写用户界面,以MicrosoftInternetInformationServer5.0为基础,采用Java小程序技术构建服务器应用程序,利用文件和关系数据库分开存储空间和属性数据并及时反馈给用户。根据系统设计思路及ArcIMS软件的体系结构特点,系统采用三层的B/S体系结构。应用表现层:负责人机界面的交互,可以是各种应用程序或浏览器,系统采用IE浏览器,利用标准的HTML语言,实现GIS处理结果的显示。应用服务层:包括应用服务器和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主要负责应用逻辑的集中管理,即事务处理,通过利用servlet技术,实现将应用表现层提出的请求转换为对数据服务层的请求的功能,或将数据服务层返回的结果提交应用表现层的功能,以及二者过程中需要的基本操作的功能。Web服务器主要负责对客户端应用程序的集中管理,采用MicrosoftIIS,并基于ASP实现,其中脚本语言为vbscript和javascript,根据用户不同角色,不同要求,提供不同的功能。数据服务层:主要负责对数据库的管理及维护,包括对数据库的存储、组织和数据备份。通过ADO数据引擎及文件存储体系,为应用服务层提供数据源,是整个系统的信息来源。其中空间数据库的存储采用传统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分开进行管理的方式。
1.2.2总体框架
农村管理信息系统是依据农村工作流程的理论,从农村管理工作的实际出发,以农村信息化管理的需求为基础,结合政府各级领导丰富的管理经验,为规范农村管理工作,而提供的一种科学、先进、高效的现代化管理工具,将农村管理干部从大量繁杂的工作中拯救出来,改善农村管理现状。基于WebGIS的农村社区管理信息系统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库系统(DBMS)和动态Web软件技术开发的应用于Internet上的软件产品,其功能包括对矢量化的电子地图的操作,对数据库的管理操作以及村委会和农民对家庭基本情况和信息化产品情况的查询等。
1.4系统功能设计
许昌市的农村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以下系统功能。
1.4.1基本地图操作功能
基本的地图操作包括放大、缩小、全图等一些基本的地图操作功能及其它复杂的空间分析功能。图4就是借助于ArcIMS生成的默认函数实现的村庄宅基地权属界线图。
1.4.2信息查询功能
查询功能包括通过属性查询图形、通过图形查询属性以及专题图形信息的查询三种。通过图形查属性是指从系统所描述的众多空间实体中挑选出满足用户查询要求的空间实体及其相应的属性信息。如点位查询或者拉框查询,可查询该宅基地或者拉框范围内的多处宅基地的户主姓名、家庭门牌号等基本信息。通过属性查询图形,即通过指定一个或者多个逻辑条件,查询符合条件的属性信息,并在地图上标注出符合条件的宅基地位置。专题查询是指在系统中提供相关专题图件的查询,比如对整个社区人口分布、社区不同农作物空间分布及历年农作物种植方面的专题图件的查询。系统中提供了灵活多样的查询方式,用户可以通过选择各种不同的信息查询工具查询所需信息。选择相应的逻辑查询条件之后,比如查询全村所有姓李的农户,点击查询之后就可以得到全村姓李的农户的分布。
1.4.3量算功能
通过点击鼠标可以知道地图上任意两块宅基地之间的距离或者多点之间的总距离。同时利用地图数字化时已经测算好的面积,通过简单的面积查询工具就可以知道任意宅基地的面积及其周长。
1.4.4分析与决策功能
通过专题分析、统计分析、叠加分析、缓冲分析和最短路径分析等,可以挖掘数据中的深层次的信息,为农村社区管理中的一些重大管理和决策过程提供有用信息。专题分析:通过该系统查询或者生成农村农业土地利用图、农田坡度坡向图、土壤水土侵蚀图、自然植被分布图、经济作物分布图、水利设施分布图、农作物长势图、历年主要农作物种植分布、农村社区人口分布、社区老年人分布、社区家庭信息化状况分布(主要分析指标为家庭中信息化产品数量)、社区居民计划生育情况分布图等专题图形,为社区管理者提供决策信息。缓冲分析:农村社区中可应用系统提供的缓冲分析再加上一些模型的运算,对无线网点进行规划,在农村发生旱涝灾害时对受灾面积进行统计,以及对转移群众数量和受灾补偿等进行分析。统计分析:在系统中将查询的每家每户的信息化产品数量信息以统计图表的形式表示出来,可以对家庭的信息化状况进行对比分析。叠加分析:将两个或者多个图层进行叠加,揭示数据图层之间的关系。如社区中将社区农田土壤质量状况分布与农作物产量分布图进行叠加分析,通过模型分析不同的土壤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可以改善下一步的农作计划,获得更多的产量。最短路径分析:可应用于农村社区中的防灾防盗决策。当农村社区中发生突发事件时,通过最短路径分析可以为人员提供一条到达现场的最短路线,为抢险救灾赢取宝贵时间,减少村民财产损失。突发事件监测与预警:通过以上的缓冲区分析及叠加分析获得农村中突发性的禽流感强制捕杀和建议捕杀的范围分布图,提高事件处理的效率。通过RS、GPS等获取稻田影像资料,借助遥感影像分析技术,了解稻虫害的分布情况及稻田受灾的程度和面积,及时制定处理方案。
1.4.5数据输出功能
以专题图的形式输出信息,可以提示数据之间隐藏的关系,为决策提供更多的信息。将系统产生的信息输出到外部设备上打印出来,可用于其它用途。此外还可将查询得到的数据输出到外部的Excel文件,可以直接被其它人员使用。
1.4.6系统维护功能
系统维护中最重要的是数据的维护与更新,需要定期对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更新,保持数据的现势性。系统中针对不同的使用者设置了管理员和村民两种使用权限。系统中通过网络数据库管理界面让村民自己在权限范围内对家庭中的相关信息进行维护与更新,可以保持系统中信息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同时村民自己维护数据减少了在数据收集方面的金钱、人力、时间等开销。
1.4.7帮助功能
该系统提供了内容丰富、步骤详细的帮助说明文档。用户遇到操作上的问题时可随时查阅帮助文档中的相关主题。
2保障措施
2.1加强对农村社区信息化建设的领导
建立农村信息化领导机构,统一领导农村社区信息化建设。要整合农村信息资源,打破各级政府对原有的信息资源的垄断和封闭,加强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整合,建成统一的网络平台。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网络平台,对原有的系统根据需要加以合理升级和使用。各部门已经建设的业务系统和网络,要抓紧调整,逐步规范和完善,实现原有系统与统一平台的互联互通。
2.2优化农村社区信息化建设的环境
加强对电子政务建设的过程管理,在统一协调的原则下,规范对立项审批、评审验收和系统评价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实行培训先行,加强对人员的培训与管理。在日常运行中,还要注意对使用人员、系统本身严格管理,以保证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强化内部设计,尽量杜绝内部人员进行破坏或泄密,加强农村社区信息化的软环境建设。
2.3抓好试点,实现稳步发展
为降低农村社区信息化建设中的风险,应该采取先试点、再示范、再推广的稳扎稳打策略。对于许昌市,可以根据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农村信息化的实际需求,结合政府的管理职能、特点和发展趋势,选择基础相对较好、应用需求迫切的地区,开展部分社区信息化应用系统试点工作,成功后再将试点地区取得的经验应用到示范地区的信息化建设中。
2.4着力解决好农村社区信息化安全问题
必须把网络和信息安全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一方面要针对不同的安全需求采取不同的安全措施;另一方面要建立可靠的安全体系,包括农村社区信息信任体系、农村社区信息安全评估体系、网络应急响应和灾难恢复体系等。
3结语
1.1一般资料
以2012年3月~2014年8月社区92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医院检查确诊,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6例,男24例,女22例,年龄54~78岁,平均年龄(67.2±6.2)岁,病程3~12年,平均病程(6.2±2.8)年,观察组46例,男23例,女23例,年龄53~76岁,平均年龄(66.8±6.0)岁,病程4~13年,平均病程(6.3±3.0)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社区护理管理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康复指导、回答患者咨询和用药指导等,未进行社区一体化护理管理。观察组采取“社区-医院-家庭”三位一体化护理管理,具体措施如下:①建立社区个人健康档案,由社区医疗机构医护人员整理COPD资料,评估患者的家庭、经济、病情和文化等。②系统化健康教育,由医院、社区组织患者及其家属参加COPD相关知识讲座,解疑答惑,发放知识手册,提高患者依从性。③康复指导,指导正确咳嗽、排痰和氧疗方法,指导合理饮食、康复锻炼方法等。④心理护理管理,多与患者沟通,给予鼓励性语言,减轻其精神压力,保证有效睡眠,提高其治疗康复信心。⑤社区建立COPD预防护理宣传栏,定期更换内容,配合电话随访、上门随访、定期体检、咨询了解患者病情。
1.3观察指标
肺功能指标包括肺活量、FEV1%和最大呼气流量,护理管理期间患者的再次住院数和天数,自行设计问卷调查COPD知识知晓率,包括用药、饮食、功能锻炼和家庭氧疗四项内容。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经3年社区护理管理后的肺活量、FEV1%和最大呼气流量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管理后对COPD知识知晓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观察组的再次住院次数(0.6±0.5)次,再次住院时间(8.6±5.4)d,对照组再次住院次数(01.0±0.6)次,再次住院时间(14.2±8.3)d,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我国社区居民由于“三不到位”(即家庭料理、社区护理服务、家庭经济不到位)。现实中存在“三不定”(不定期注重诱因的防护、不定期服药治疗、不定期注重并发症预防)现象。COPD“二咳一喘”症状反复出现,病情不稳定,并发症不断增多。本研究实施“社区-医院-家庭”一体化现代护理管理模式,符合社区新形势下医疗护理管理的新理念。社区护理管理后观察组肺功能指标显著改善,再次住院天数和次数均低于对照组,社区护理管理使“二咳一喘”症状得到控制,减少了发病率和复发率,缓解了医院看病难、看病贵、住院难等不良问题,减轻社会、家庭、医院负担。阶段性评估提示观察组对COPD知识的知晓率好于对照组,说明社区护理管理利于社区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提高其治疗康复依从性,是该病重要的社区防护手段。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