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高一政治论文8篇

时间:2023-03-21 17:04:1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高一政治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一政治论文

篇1

1.1培养目标的特殊性

高职医学院校必须结合我国高职医学教育的特点,调整培养目标,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如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始终坚持“面向基层、面向行业”的办学定位,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行“校院一体、医教结合”创新复合型、适应型和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因此,高职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按照社会对基层医学人才的要求,遵循医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医学专业特点,以培养医学生能力为主线,不断加强医德医风、医学伦理和医学人文精神的培育。

1.2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高职医学生既具有高等院校学生的一般特征,同时又因高职医学教育特点而具有特殊性,这必然导致高职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一般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差异。

(1)高职医学生对高职医学教育认识存在偏差,心理压力较大。

当前,高职医学院校的录取分数线低于普通本科院校,高职医学生往往以一个失败者的心态进入学校,普遍存有自我否定心态,认为自己学历低、能力差、就业难。再加上社会普遍对高职医学教育认同度不高,使得高职医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卑心理。高职医学生入校后,一旦学习成绩不理想,就感到无法面对家长,心理压力较大。

(2)高职医学生价值取向呈多元化。

价值取向是价值主体在指向价值目标的活动过程中反映出的价值观念变化的总体趋势和发展方向,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如就业价值取向。据调查,高职医学生存在职业定位理想化程度较高、择业标准现实化、职业选择功利化倾向明显等特征。高职医学生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无形中就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1.3学校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1)对高职医学教育目标的认识存在偏差。

当前,高职医学教育往往突出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而忽视其思想政治素质,导致学校对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如把高职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时不断压缩、课程不断删减,以至于教育内容深度、广度达不到要求。再加上相关制度不健全,缺乏长期规划,使得高职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够突出。

(2)医学专业课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明显缺失。

高职医学院校对医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医学专业课几乎不涉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合医学专业特点、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明显不足。另外,重说教轻实践的教育模式也导致一些医学生言行不一,知行脱节,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

2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实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高职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完成社会发展变化对其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就要积极探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策略。

2.1树立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高职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帮助高职医学生建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与主流精神世界,塑造完美人格。

(1)树立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

医学教育,医德为先。医德教育是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是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化和职业化的重要部分。大量事实表明,树立良好医德风尚,对于促进优质服务、提高医疗质量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对促进人民生命健康具有重要影响。所以,高职医学院校对医学生开展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的同时,要切实加强医德教育。

(2)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思想政治教育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作为直接以人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医学比其他学科更强调思想政治教育。树立育人为本理念,就是努力使高职医学生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只有这样才是完整的医学教育。所以说,高职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树立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理念,致力于促进高职医学生全面发展,才能摆脱“重技轻人”的弊端,符合现代医学教育的目标定位。

2.2充实和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对教育目标的诠释,教育内容的选择直接影响教育理念的推广和教育目标的实现。高职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结合医学特点,不断充实、更新教育内容。

(1)重视医学职业观教育。

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要帮助高职医学生树立以病人为本的职业观,深化医学职业认知、培养医学职业情感、树立医学职业理想、培育医学职业荣誉感。

(2)重视敬畏生命教育。

可以说,人类医学知识的增长过程是人类理解敬畏生命深刻内涵的过程,医学发展的历史是敬畏生命的人类情感逐渐形成的历史。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使高职医学生体悟生命的本质、价值和生存的意义,不断培养其敬畏生命的伦理思想。

(3)重视医学人文精神培育。

医学充满着利他性和人文性。思想政治教育要使高职医学生具有优秀哲学家的一切品质:利他主义、热心、谦虚、冷静的判断、沉着、果断、不迷信,努力使其担当医疗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和人类责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与人生价值。

(4)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医学生在将来从事的医务活动中,对病人的服务不仅是治病,还要更多地关注病人的心理需求。所以,心理健康教育能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加新的内容、拓宽研究领域。

(5)重视医学史教育。

医学史是通过社会、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关系来研究医学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医学史作为人类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高职医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可以发挥其强大的渗透功能。

2.3推进与医学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教育方式

目前,高职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来完成,虽取得明显成效,但由于医学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所以要大力推进、创新与医学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高职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可以社会调查、社区医疗、志愿者服务等与医学相关的社会实践形式展开,以增强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奉献精神。高职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根据医学生实际需求,打破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方式,建立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的新型教育方式,充分体现教书与育人相结合、课堂与社会相结合、书本与实际相结合的理念,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此外,要加强医学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的基础,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能引导医学生学会做人,而且能促使其成长成才。校园文化建设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弘扬主旋律,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内容,拓展校园文化活动领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最终使医学生在体验和实践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2.4健全保障机制,强化科学管理

高职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结合高职医学院校实际情况及高职医学生的特殊性,统筹兼顾,科学管理,健全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1)健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机制。

高职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制定有关方案,努力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各级领导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统筹考虑思想政治教育与医学专业教育的关系。

(2)统筹各类资源,加大投入力度。

篇2

为了找到问题的突破口,我们进行了一些调查。调查主要采取问卷和调研外贸企业的形式。其中发出问卷100份,收回100份,去掉4份不符合要求的共96份有效答卷,有效率为96%。问卷的对象是2002级和2003级国际贸易专业的高职学生。调查表明:71%的学生对于专业前景看好,所以报了国际贸易专业;66%的学生更喜欢做出口,而忽略做进口,认为做出口会更赚钱;74%的学生喜欢做外贸而不喜欢做内贸,认为做外贸比较体面,那才是跟国际接轨的;66%的学生希望由实践动手能力较强的教师或企业工程师授课:69%的学生希望教学过程与生产一线紧密结合.经常涉及企业实践;56%的学生希望专业课老师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63%的学生谈到跟本科生同台竞争的时候都显得底气不足,认为他们的学历要高些,底子要好些。

利用课题调研的机会,笔者下到外贸企业进行了充分的调查,企业反馈来的信息是:对学历并没有严格的要求,最主要的是能力,另外,外贸公司的岗位也较多,除业务员外,还有跟单员、晶管员、单证员、财务、统计等;就业务范围来说,也是多管齐下,出口、进口和内贸。例如,笔者调研的其中一家公司——浙江物产国际贸易有限公司,2002年进出口额为32,788万美元,其中出口占5,096万美元,进口却占27,692,万美元,进口额居浙江省外贸行业第一位。累计销售额41.5亿元,显然内贸也占了相当大的一块;对于国际贸易人才的标准是以够用、适度为原则,不招最优秀的,只招最合适的,例如,对于业务员和跟单员的要求往往是不一样的,业务员英语要求较高一些,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而对于跟单员.要求熟悉工厂管理流程,当然,不管业务员还是跟单员都要求较高的素质,如待人处事的能力、团队精神和吃苦耐劳等。

通过学生和企业两方面反馈过来的信息,我们可以将在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点:①重理论,轻实践。比较注意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但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却没有足够重视,没有很好地突出知识的实用性。②重外贸,轻内贸。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一个企业往往是同时面对两个市场,即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采购全球化、生产全球化和销售全球化是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学生普遍认为外贸较内贸更加体面,这种认识是危险的,不利于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其实外贸往往较内贸交货期要求得更高.品质质量更加严格,也更加辛苦。③重出口,轻进口。一般教材大多是以出口合同的缔结、履行为纲进行编写的,很容易使得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容易误导学生.认为出口比进口重要。实际上.中国出口的多是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低的产品,利润很薄。通过对我国1978—1998年有关数据资料的实证分析,进口不但能促进我国经济增长,而且其贡献度比出口更大,进口的边际生产力达到1.281,即进口增加1元,会使GDP增加1.281元。①20多年来,我国进口的大部分是急需的生产资料、中间产品、技术含量较高的设备和先进的技术等,其对经济增长作用不可低估。④分散性.各自为政。不同专业课程的老师,往往会过于强调自己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这样不利于学生融合所学的专业知识。

二、整合国际贸易专业理论与实训课程设置,凸显高职国际贸易人才比较优势

“课程整合”的概念是19世纪中期在欧洲工业化大发展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提出是为了克服因为社会分工精细所导致的教育因素发展片面化。理论上,“课程整合”(curriculumintegration)指的是对课程设置、各课程教育教学的目标、教学设计、评价等诸要素做系统的考察与操作.即要用整体的、联系的、辩证的观点来认识、研究教育教程中各种教育因素之间的关系。从历史和发展的角度看.课程整合的本质是使分化了的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及其成分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体的过程。由于课程整合是一个“过程”,所以它的实践形式就是一种教学模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依托和丰富的存在形式。

(一)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构建

李岚清同志多次强调“职业教育只有适应市场、企业和社会的需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劳动者就业和再就业,才有旺盛的生命力。”“职业教育要面向市场”的教育思想是一种新的职业观。在常规教学中,大多以大纲规定的目标为尺度衡量教学效果的好与差,所以“以纲为本”的教育思想一直限制着教育者的思维。“职业教育要面向市场”思想与其相反,站在职业岗位的角度“以岗为纲”,通过对岗位的共性与个性的研究,制定出与岗位专业技能、专业理论、文化素质完全一致的教学纲目,这样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深受一线岗位欢迎。

借鉴美国职业培训的KAS模式,将目标岗位的职业能力分解为K(knowledge,我们将之扩展为知识与素养)、A(ability,指一般能力)和S(skill,指职业技能)。根据外贸行业一线管理工作岗位的特征,分解如下图。

1.在教学上对KAS三要素的要求是不同的.对知识与素养(K)的要求是理解或了解,对一般能力(A)的要求是掌握,而对职业技能(S)的要求是熟练掌握。

2.正确处理KAS三者关系。从短期看,毕业生的就业竞争主要来自职业技能。但从长期发展看,一般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是毕业生成长的关键能力。因此,必须长短兼顾,正确处理KAS三者的关系。

3.国贸专业主干课程体系设置应以提升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综合职业能力是由基本素质能力、业务能力、协调能力、谈判能力、交际能力、口才能力、应变能力及处理法律纠纷能力合成的。合成过程是通过每一门课程内容教学得以完成的,但课程本身具有缺乏弹性的特征,即课程有自身的学科知识体系且存在时滞性,须将课程的“刚性”尽可能柔性化,增强课程的灵活性:课程的取舍或更新,都要依据职业技能、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来确定。课程整合不是一个简单拼凑过程.而是要从基础和专业课程中寻求其在结构、内容等方面的异同点,严格以职业能力或岗位能力为主线进行整合,遵循各课程间递进式关系,循序渐进地串联起来。

(二)借鉴发达国家的高职教育经验.加大实践性教学比例是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整合的关键

发达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已取得显著成绩。北美地区的CBE(competency-basededucation)模式——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教学体系.其特点是以职业能力作为进行教育的基础、培训目标和评价标准,以通过职业分析确定的综合能力作为学习的科目,根据职业能力分析表所列的专项能力从易到难的顺序.安排教学和学习的教育体系和学习计划②。该模式表现出极强的课程调整灵活性。德国著名的“双元制”模式,其核心是以企业为主,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理论知识在学校学习,而实践性教学在企业完成,是一种典型的校企联合模式。从“双元制”模式经验中可知,实现该模式的关键是有一个实力较强的企业与高等职业学院联合,且最好是著名的或大型企业。原因很简单:该著名企业也是人才需求方,故学生毕业去向明确,在校期间学习针对性强;通过自己企业所培养的学生势必是最了解企业的.可以节省企业新员工与企业之间的磨合成本,缩短新员工见习期.校企双方取得双赢效果。德国“双元制”模式最成功的典范之一是德国西门子技术学院,在该校就读的学生不仅仅有着得天独厚的充分利用西门子公司先进设备进行实践的机会,并且在理论教学上.西门子公司与技术学院之间在教学内容和实训内容方面进行充分协调,使理论知识更贴近实际.这种校企联合办学方式取得巨大的成功。二战后,德国经济腾飞并进人世界前三甲,与其采用“双元制”模式所培养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密不可分

就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状况.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有一定难度,主要问题是,政府有关高等职业教育相关法规及政策尚未健全,企业界意愿与校方合作办学存在较大难度,有条件进行校企联合办学的高等职业学院为数不多。相比之下.借鉴CBE模式较为可行.也即在课程设置中加大实践性教学比例,同时效仿CBE模式增强课程设置弹性,以此突出高职教育特色。

(三)“四模块”实践教学模式

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主要是通过课程体系实施来实现,课程体系由模块构成。根据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高职专业教学一般包括认识实习、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在教学中只有环环相扣、有机结合才能取得最大的教学效益。为更好地实现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教育的目标,我们认为国际贸易专业应配置如下四个模块的实践教学模式:

1.课程认识实习模块,巩固基础知识

课程实习安排在各门专业课程内和学年中的寒暑假,主要是指专业课程内(也包括专业基础课)的实践环节。目的是使学生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巩固所学过的知识,把理论与实践知识结合起来。例如:在《国际贸易》这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中,当讲述西方传统自由贸易理论时,可结合当前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欧美是董事会.印度是办公室。中国是世界工厂”,引导学生思考自由贸易理论的局限性。当讲述国际贸易政策,特别是进出口商品政策中的“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时,为了更好地把理论转化为实践,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中国加入WTO前后的关税变化,以“汽车”为例进行分析,说明当前国际经济中“关税壁垒”日益弱化的特征:而非关税壁垒,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收集有关中国企业“反倾销”、“绿色壁垒”等情况的相关数据,分析目前中国企业面临的“非关税壁垒”的现状(也可以当地企业为例进行分析),并尝试提出一些对策。经过这样的训练,理论已经完全转化为生动的实践教学,学生不仅印象深刻,而且学习厂如何用经济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校内实习基地模块,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模拟实习环境

据专业进程表,校内实习一般安排在三年制的第三到五学期,结合专业课的开设而进行。目的是使学生拥有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场所,在动手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研究问题和开拓创新的能力,可以分为单项实训项目和综合性的实训项目。实训项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外贸地理实训:在《外贸地理》课程中,通过地图、模型以及影音资料等掌握国际商品资源分布和地理航线。②外贸单证实训:在《外贸单证与报关实务》课程中,有很多进出口贸易使用的单据.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收集本地企业常用的单据类型提供给学生,使学生得到逼真的效果。同时,尽可能收集本地的案例.这样不仅使学生有亲切感,而且非常实用,能让学生得到很大启发。③综合技能实训:《外贸实训》是集本专业三年的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专业基本技能、职业素养于一体的综合实训课程。为此,我们利用外贸综合业务实训计算机模拟系统,对毕业班学生进行为期6周的综合训练,其中涵盖了外贸函电、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国际金融、报关理论与实务等多门课程,通过全套据的制作,让学生掌握了从分析市场环境开始,最后完成市场开拓,同外商建立起业务关系的整个流程。具体以进出易的基本过程为主线,以具体的出口商品交易为背景,针对进出口贸易中业务函电的草拟、出口报价与还价核算、交易条件的磋商、出口合同的订立、出口货物的托运订舱、报验通关、信用证的审核与修改等主要业务为序进行训练。同时,在实训中要求学生自己通过因特网去实际寻找出口的商品和客户,自己设计产品目录、宣传网页和出口营销方案。通过这样集中的训练,学生对三年的专业知识有了系统的认识,强化了前面学过的知识,又通过这种模拟练兵,培养了学生在未来实际工作中的职业能力,使学生既具备上岗就可以较好地上手工作,又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校外实习基地模块,为学生提供真实战场

对于实习基地笔者认为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协议式的,主要是外贸企业或工商企业:另一种是非协议式的,主要是一些政府的职能部门.如海关、检验检疫局、外管局、港务局、国税局等。一方面,我们已经建立几个稳定的协议式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和外贸企业架起了一座共同发展的桥梁,既便于学生对即将从事的工作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也便于外贸企业从中发现和选拔人才;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利用非协议式的实习基地。比如,当《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讲到海洋运输时,可鼓励学生自己参观本地的港口,让学生看到真正的海轮、集装箱、堆场、海关监管地等实物、实地;至于运费和保价,鼓励学生直接找船运公司和保险公司去询价;有关报关和检疫的问题,鼓励学生直接找海关和检验检疫局去咨询等等。

当然,毕业实习和毕业实习论文也可归人这一模块。毕业实习的考核主要依据实习单位的实习鉴定意见及老师的不定期抽查结果加以确定。毕业论文一般安排在三年制的第六学期进行.由专业老师负责论文的指导、答辩和成绩考核。

4.走出去,请进来,创建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

走出去,就是走向社会,了解各行各业的发展状况,了解本行业的发展方向,鼓励学生为社会、企业服务,锻炼并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请进来,根据国际贸易专业的特点,采用各种方式请企业领导或职员、管理人员来校作报告或讲课.向学生们介绍世界及国内和省市外贸发展的状况,介绍外贸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求发展的经验,以及外贸企业中青年员工的成长过程等,使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更好地了解社会,懂得竞争之激烈,创业之艰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努力培养自己的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对于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更是直接聘请外贸企业有经验的从业人员进行授课。这样.使学生在学习中,与社会同步发展,对行业了解非常及时。(见下表)

注释:

①陈冬平.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1.6,P2—6。②邓泽民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模式的比较与创新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中国人民大学图书资料中心,2003.1。

参考文献

[1]舒惠芳.高职迥专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职教论坛,2004.7,P51—52。

[2]张桂春,刘彦鹏.试析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生命力在于适需[J],世界职业技术教育,20旧4.2,P28—31。

[3]中国工厂”再审视[J],21世纪经济报道,2004.3.11,9—12版。

[4]田心铭.知识.能力.素质教育闭中国高等教育,2000.3,P24—25。[

5]顾振华.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基础观[J],职教论坛,2004.2,P18。[6]王欢.论高校成教创新中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J],中国成人教育,2004.5,P68—69。

篇3

高中生对教师“满堂灌”非常反感,特别是空洞的理论讲解,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学效果当然很差。为此,教师要从课堂开始就采用“留白艺术”,给学生创设一些悬念,点燃学生学习热情。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课堂导语设悬是很多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但并不是所有设悬都能达到预期效果。这里有一个巧不巧的问题,成功的设悬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如果悬而未悬,就会弄巧成拙,学生难以进入教师预设空间。在学习《文化与社会》“体味文化”一节时,笔者是这样设计开场白的:“文化有丰富的内涵,它就像一只万花筒,形式多样,色彩斑斓。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体味文化’,究竟是该用什么来体味呢?我们身边的文化现象又具有什么样的文化特征呢?这些文化现象会激发什么样的力量呢?这些问题都等待我们去探索。”学生对“文化”这个概念并不清楚,对身边的文化现象也缺少研究,这个导语给学生留下足够多的悬念,应该说“留白”足够。

二、问题设计“留白”,激发学生探索意识

政治课堂教学中必然涉及师生互动环节,教师需要针对学习内容设计一些思考问题,以便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在问题设计时,教师要充分考虑“留白”的运用。这里的“留白”主要是留下一定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来完成思维开发。在运用“留白艺术”时,教师不仅要对问题设计进行精心考量,还要注意抓住投放时机。如果学生认知不到火候,或者缺少足够的合作探讨,学生思维还没有完全进入轨道,教师急于要结果,这样的“留白”就真的留出“真空”了。学生回答问题七零八落,找不到点摸不着边,教学效果也就无从谈起。在学习《我们的中华文化》时,学生对中华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笔者特别设计了这样几个思考题: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请你用一个例子加以论证。中华文化有民族性,你能够找到相关依据吗?多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是什么关系?我让学生分组谈论这几个问题,并要求形成答题提纲。学生谈论比较热烈,看来学生对这些问题都有自己的认知。结果,大多数学生能够顺利完成问题解答,而且答案比较全面。

三、教师评价“留白”,鼓励学生不懈追求

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表现给予适当评价,这是最常见的教学现象。在实际操作评价时,教师采用不同评价方式取得的效果存在差异。好的评价运用可以激发学生斗志和信心;相反,坏的评价会让学生产生负面情绪,破坏课堂教学气氛,学生信心受到严重打击,甚至会伤到自尊心,这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极为不利。所谓好的评价方式,也就是要具有“留白艺术”特征,让学生获得足够的认可。即使学生回答完全不正确,教师也要“嘴下留情”,给予学生的努力以正面评价,尊重学生的劳动。这对营造良好学习氛围能够发挥重要作用。高中生很爱面子,教师一定要注意把握好评价的尺度。对那些不靠谱的答案,教师可以这样评价:“你很用心,一定可以给其他同学带来一些有益启示。”或者是:“你有独到见解,不错,还需要加以完善。”学生获得这样的评价,自然比较舒服,相比教师粗暴批评否定当然要好很多。这就是给学生“留足面子”,也就是“留白艺术”的实际应用。对于班级里的优等生的优秀表现,教师在评价时也要注意“留白”,对独到见解给予肯定,但不过分吹捧,让学生保持清醒头脑。教师要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抓住称赞时机,向学生传递友善和关爱,教学效果自然会大幅提升。

四、结语

篇4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涵义策略

长期以来,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只注重从知、情、意、行四方面人手,力图使学生在短短的一堂课上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培养正确的品德行为。一堂课的教学都是从外到内,自上而下地灌输.教师成为“知识的搬运工”。但是由于教师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发生严重脱节.导致课程内容脱离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活需要而变得抽象、空洞和苍白无力,从而使学生感到厌倦,无法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样造就出来的学生往往是在课堂上和生活中表现出截然不同的两个人。因此,让思想政治课回归生活是使课堂唤发生命力的首要前提。

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课标》明确提出: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可见,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是贯彻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在这一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以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主题为基础设置三个课程模块,并与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为主导的生活和哲学并列,将思想政治课的内容设计为四大模块。这反映了新课程整体改革的理念、设计和要求,体现了思想政治课的独特性质和内在价值,符合高中阶段学生的个性特征。同时也为思想政治课教学走向生活化奠定了基石、指明了方向。那么,怎样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落实“生活化”的理念,以满足学生对生活的关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政治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呢?

一、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基本涵义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指在政治课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政治,把生活问题政治化。政治问题生活化。体现“政治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运用政治经济哲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的社会问题,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实施策略”

(一)课前准备生活化

1.教师:立足生活,改造教材

创设生活化的学习内容是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前提。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他们理解政治书本知识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有意识地在生活中寻找与课本中的知识有联系的、学生熟悉的场景、事例,用以沟通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政治学科知识的联系.瞄准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的最佳联结点.以此来诱发学生已有的真切体验,感受其境。但由于教材中呈现的案例有的与本地区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原有知识背景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要求教师在充分理解和领会教材编者意图的基础上.从学生的现有经验和本地区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例如在高二《文化生活》模块的学习中,笔者大量地加入了本土的“宁村抬佛”汤和文化、“张璁文化”、“永昌堡抗倭精神”、“温州鼓词”等内容,与课本的相关内容有机整合。

2.学生:体验生活.积累经验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宝贵的教学资源,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如果教学中学生缺乏相应的生活经验,就无法建构起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前要有目的地收集相关资料,体验生活,积累经验,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例如:教师可以在教《经济生活》模块“股票、债券、保险”一框内容的前两天给学生布置任务:到本区的证券交易所、银行、保险公司收集有关资料;丰富了与课文相关的知识;通过观察与采访,学生体会到了这些投资品种的特点,同时也初步感受到金融市场的风险。上课时,学生带着课前收集的资料,带着自己的情感体验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生活味浓、趣味性强。

(二)课堂教学“生活化”

“生活化”教学的关键是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根据多年来政治学科教学实践,笔者总结了政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三环节教学模式”。

1.激活生活经验,置疑导入

教师将教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相融合,并设计成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借助课前收集的资料和以往的生活经验加以解决。由于学生只能找到一些简单的办法,不能将问题彻底解决,从而进入一种“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不能”的悱愤状态。例如:在学习高二年级《生活与哲学》模块“意识的作用”一节时.教师提出问题: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物质要决定意识。那么大家思考我们学校现在正在建造的校友楼,在建造前要先有图纸,然后根据图纸去建造,那是否意味着先有意识后有物质呢,在造楼的过程中,图纸(意识)究竟起什么作用呢?教师顺势提出: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意识的作用”。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考的空间,激活了他们的生活经验,使他们的思维泛起涟漪,从而拉开了教学的帷幕。

2.创设生活情境,探究新知

置疑导入使学生感受到已有的知识经验不能解决眼前的问题,从而产生学习新知识的紧迫感。这时,教师可以通过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探究知识的发生、发展.感受知识的本来面目.最终达到既学习新知识又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根据知识的具体特点和实际的教学条件,教师可以创设如下生活情境作为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平台。

第一,创设直观化的生活情境。教师利用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事物创设探索问题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提出问题——合作探究——交流结论——体验成功,学习终身发展所需的知识、技能、方法。在学习《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一课时,我要求学生课前调查龙湾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主要包括皮革、不锈钢、电器等发展状况。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社会调查等方法,写出调查报告。在课堂上我向学生展示一些直观的材料,通过提出问题、合作交流使他们对自己的知识、能力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体验成功的喜悦,分享合作的快乐。第二、创设体验性的生活情境。教师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现场体验.有话可说.有情可感,深刻理解知识。例如:在学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时,教师可带领学生“小记者”走出课堂,采访龙湾区相关企业、领导干部和村民,调查本地环境变差的真正原因。“小记者”争着向有关企业负责人和相关人员提问.比如:你们认为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们认为实行什么措施才能有效制止环境进一步不受污染?环保局或政府来此调查并采取相应措施吗?有没有试着改变环境,等等?采访回来后,在课堂上大家又对自己的所提问题进行分析评论,评出“最有价值”“最有深度”的问题奖项。接着,教师趁势提出问题,运用调查资料,并结合有关内容,分析局部经济利益与社会全面发展的关系,给学生以无限的情趣。

3.总结升华知识,服务生活

总结能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思维方法科学化,使情感体验逐步升华为价值观、人生观。教师要指导学生及时地总结学习过的知识、使用的思维方法以及涉及到的人生道理。因此,在学习新知识后.教师要为各层次的学生设计巩固练习题,同时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发展情感体验,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共同发展。例如在学习了《经济生活》中“价值规律的作用”这一框以后,在同学生共同总结了课堂的内容以后.让学生去分析龙湾当地养殖业的实际问题:为什么前几年价格很高的文蛤,今年价格比较低,为什么前几年收益丰厚的养殖户,今年却陷入困境,有的濒临破产?如何才能使养殖户尽快地走出困境?这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明白了价值规律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生活化教学要把抽象的学科知识还原于生活,使知识在实践中得以验证和完善。学生通过学用结合还可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享受学以致用的快乐。:

(三)课后延伸生活化

篇5

[互太(番禺)纺织印染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1462]

【摘要】采用多种荧光增白剂对涤纶织物进行漂白染色,测试加白后白度和模压后白度,并进行对比,筛选出最佳荧光增白剂EVB进行增白。试验对染色温度、匀染剂、pH值、成品定型温度、软油以及模压条件进行分析。得出最佳工艺条件:染色温度选择130~140℃之间,匀染剂1g/L,选用缓冲溶液HAc0.6g/L,NaAc0.3g/L,调节pH值在4.5~6.0之间,成品定型温度控制在100~130℃,选用软油P,并建议模压温度180~195℃,模压时间120~190s比较适宜。采用优化工艺后大生产增白效果和模压后白度比较理想,各项牢度指标均达到4级以上。

关键词 增白剂;漂白;染色;模压;色变;涤纶织物

Doi:10.3969/j.issn.2095-0101.2015.04.001

中图分类号:TS192.5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101(2015)04-0001-05

0引言

涤纶是世界上产量最大、应用最广泛的合成纤维,占世界合成纤维产量的60%以上。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国内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已发展成为涤纶纤维生产产量最大的国家。涤纶织物表面光滑,内部分子排列紧密,是合成纤维中耐热性最好的纤维,其热塑性好,因此涤纶被广泛用于做女式内衣。特白色具有洁白明亮、粗犷豪放、清新自然的特点,深受市场追捧。但是在低浴比气流缸漂白染色的涤纶织物高温模压后容易出现严重变黄、荧光花和色点等质量问题。

实验针对分散荧光染料在低浴比气流缸生产中优化染整生产工艺,并进行生产实践,解决上述漂白色模压后质量问题,染色效果理想。

1试验

1.1材料

织物:涤纶双面织物(8.25tex/72FPolyster),门幅155cm,克重148g/m2。

化料:软油S(德美化工),软油P(德美化工),软油W(克莱茵染化),分散荧光增白剂EVB、EDB、EBB(亨斯迈化工),分散剂P(克莱恩化工),醋酸,醋酸钠(均为市售化工原料)。

设备和仪器:THEN型气流染色机、门富士MONTEX型定形机(立信染整机械有限公司)、Datacolor型测色配色仪、pHS-3B型pH计;2000W电炉;GF-200型电子天平。

1.2工艺流程

染缸加白pH值稳定酸出缸烘干成品定型验布打包入仓。

1.3大货漂白生产工艺

涤纶分子链上无特定的染色基团,而且极性较小,所以涤纶染色较为困难,易染性差,染料分子不易进入纤维,一般采用分散荧光染料高温高压法染涤纶。

1.3.1染色工艺曲线

染色工艺曲线见图1。

1.3.2工艺处方与条件

荧光增白剂EVB/%(o.w.f) 0.6

荧光增白剂EDB/%(o.w.f) 0.6

荧光增白剂EBB%(o.w.f) 0.6

分散剂P(g/L) 1

醋酸(g/L) 1

醋酸钠(g/L) 0.5

柔软剂PA(g/L) 1.0

渗透剂JFC(g/L) 1.0

浴比 1∶5

保温时间(min) 10

1.4测试方法

1.4.1pH值测试方法

采用AATCC81-2006pHofWater-ExtractfromWetProcessedTextiles(湿加工织物水萃取pH值)测试标准[2],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称取10±0.1g的棉漂白织物,如果样品克重太小可以把样品剪成小块;

在烧杯中以中等速度煮250mL蒸馏水10min,浸入样品,用表面皿盖住,再煮10min;

冷却至室温,用镊子取出样品,并把样品上的液体滴回烧杯中;

测定烧杯中液体的pH值。

1.4.2白度测试

采用Datacolor测色系统,将试样折迭4层,在大孔径D65灯光源下测定加白后的白度值W。W表示模前白度与模后白的差值,即W=W(模前)-W(模后)。

2结果与讨论

2.1染料的筛选

不同染料加白后织物的白度及其高温模压后的白度变化值见表1。

由表1可知,同样染料份量所染涤纶织物白度比较,增白剂EVB和EBB比EDB白度值要大,获得的白度较高。从高温模压后白度变化值看,增白剂EVB和EBB要比EDB模压后白度变化小。综上所述,选用增白剂EVB做高温模压染料比较合适。

2.2染色温度的影响

选用增白剂EVB在不同染色温度下,涤纶增白白度及其高温模压后的白度变化值见表2。

由表2可知,染色温度增高,涤纶织物获得的白度也增高,模压后的白度变化值W越小。

在沸腾状态下(100℃),涤纶分子链段运动较少,纤维内所出现的“瞬间空隙”少,此时分散染料上染涤纶比较困难。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链段运动加剧,“瞬间空隙”随链段运动的加剧而增大增多。而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分散染料分子颗粒变小,游离分子增多,染色上染率增大。因此,分散荧光增白剂加白涤纶织物,温度越高,染料分子上染越好,高温模压时,织物的白度变化值W越小。而温度太高易使涤纶酯键水解,造成涤纶织物的弹性、强力变差,因此综合温度对染料、涤纶纤维性能及上染率的影响,高温高压染色的上限温度应选择在130~140℃之间[1]。考虑到品质安全位和能耗影响,实际大生产选用135℃增白染色。

2.3分散剂份量的选择

实际生产中分散染料染白涤纶织物时也会加入一些分散剂,使染料在纤维上均匀上染,改善模压后荧光花和荧光蓝点的问题。表3为分散剂份量对漂白涤纶织物白度和布面效果的影响。

由表3可知,分散匀染剂P份量在0~1.0%之间,白度没什么变化,P份量大于1.0%后,随着分散匀染剂P份量增大白度稍有下降,分散匀染剂对白度影响不大。在布面效果方面,分散匀染剂份量在0~0.6%之间,出现不同程度的品质问题,当大与0.8%以后,布面品质都较好。经大生产实践证明,选用1.0g/L的匀染剂P比较合适。

2.4pH值的影响

近年来,对纺织品的pH值要求越来越严格。由于人体皮肤带有一层弱酸性物质,以防止疾病入侵,因此纺织品pH值在中性(pH值为7)至弱酸性(pH稍低于7)之间对皮肤最有益。若皮肤表层的pH值超过人体皮肤适宜的范围,很容易引起皮肤瘙痒、过敏、炎症等疾病,甚至损害人体的汗腺和神经系统,影响人体健康[2]。内衣是直接接触人体皮肤的衣物,对pH值的要求要高于普通衣物。涤纶模压漂白织物的pH值对模压色变也产生影响,因此其pH值的控制非常重要。

2.4.1高温模压漂白织物pH的要求范围

调节不同pH值的涤纶织物经相同模压条件后白度变化的对比见表4。

由表4可知在pH偏酸性时模压后白度的变化值W比较小,pH值较高偏中性或碱性时,W值变大,说明模压后涤纶漂白织物变黄严重。所以模压涤纶漂白织物的pH值应该控制在偏酸性,一般要求的范围是4.5~6.0之间。

2.4.2出缸染浴pH值的调节方法

模压涤纶漂白织物的pH控制在偏酸性(4.5~6.0之间)有利于色变W值的控制,因此在加白后需调节染浴的pH在偏酸性才可出缸,传统调节pH值采用HAc控制,考虑到HAc容易挥发,大生产pH值波动性比较大。选用缓冲溶液(HAc0.6g/L,NaAc0.3g/L)调节pH,可将pH值稳定控制在4.5~6.0之间。湿布存放时间长会导致上、中、下层出现pH值波动,因此出缸后必须保证24h干布,可避免此问题。

2.5成品温度的影响

涤纶织物的后整理定型可以使成品尺寸稳定、手感柔软丰满、光泽柔和、布面平整而富有弹性。定型温度的选择应以能获得最佳的成品效果且成品色变最小为标准。同一涤纶漂白织物(W=150)在不同定型温度条件下的模压色变W如表5。

由表5和图2可知,成品定型温度越高,涤纶模压色变总体呈增大趋势,特别是定型温度大于130℃以后,模压后变黄的程度越来越明显。成品温度太低,干布成品机速太慢,且涤纶织物尺寸稳定性差。因此实际生产中,选用100~130℃成品定型温度比较适宜。

2.6软油对涤纶模压色变的影响

相同成品条件和模布条件,不同软油模后色变见表6。

由表6可以看出:不加软油,模压色变W最小,但模压手感较硬,影响美观;加软油S和软油P后模压色变W要比加软油W小,白度效果较好;软油S模压出现黄斑,品质没有保障;加软油P和软油W模后效果好;综合比较,成品定型适用软油P比较理想。

2.7模压条件的影响

模压是根据纺织材料在受热过程中内部结构和性质的变化规律进行的加工,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使纤维发生应力松弛现象,并发生某种稳定形态的加工过程[3]。涤纶作为模压材料生产的产品具有手感爽滑、光泽柔和,尺寸稳以及易洗快干等优点。涤纶模压成型,是一个热历程,因此在模压过程中模压温度是最重要的因素,其次还跟模压的时间有关。

2.7.1模压温度

涤纶模压的温度选择取决与涤纶纤维的热学及其他物理性能。本实验模压材料选用特白涤纶织物(W=150)为罩面和罩里,中间加聚氨酯软泡。设定上模和下模温度相同,重点讨论模压温度对涤纶特白织物模压色变(主要测试罩面的色变值)的影响,见表7。

由表7可知随着模压温度的增加,模压色变呈增大趋势。模压温度决定了模压产品的优劣。模压温度偏低,其所提供的热运动能量不足以使纤维大分子的运动、固化完全,生产的罩杯成型差且水洗后尺寸稳定性差。随着模压温度的升高,纤维大分子的运动、固化完全,生产的罩杯成型性好,洗后尺寸比较稳定。当温度超过200℃时,模压色变比较大,织物变黄严重。此时已超过涤纶的定型温度,并达到了涤纶的软化温度,涤纶的手感柔软度变差,容易导致涤纶发生热熔粘在模具上。因此,模压温度的选择在既能获得优良的产品性能而又不损伤纤维的条件下,尽量选用高温进行加工。

由表7可知模压温度在170~195℃时,色变不大,为保证模压产品的手感及尺寸稳定性,一般建议模压温度为180~195℃。

2.7.2模压时间

在高温条件下,纺织材料成型及固化都需要一定时间。不同模压时间下模压色变W的变化如表8。

由表8可知模压时间越长,特别是超过190s以后,模压色变太大。织物白度下降太大。而模压时间太短,罩杯不成型或成型差,一般建议模压时间为120~190s。

3大生产染色结果

3.1颜色的稳定性

采用上述工艺,统一染色及模压条件,成品跟踪了生产的大货模前及模后颜色的变化。

由表9可知,跟踪的6单大货的模前/模后颜色变化稳定,颜色的重现性好。模压色变W值较小,模压色变比较稳定。

3.2牢度的稳定性

牢度是评定纺织品优劣的重要因素。内衣直接接触人体皮肤,对牢度的要求更高。因此跟踪了采用上述工艺生产大货的牢度,以确保产品符合穿着要求。

由表10可知,采用上述工艺生产的涤纶模压漂白织物全部牢度在4.0级以上,符合内衣的牢度要求。

4结语

4.1选用增白剂EVB加白的涤纶模压漂白织物模压色变小,且可以获得较高的白度。

4.2染色温度选择135℃,染色同浴加入1g/L的分散剂P可有效防止出现荧光花、色点等布面品质问题。

4.3高温模压涤纶漂白织物在出缸前用缓冲溶液(HAc0.6g/L,NaAc0.3g/L)调节pH值,pH值范围在4.5~6.0时,模压色变小。

4.4高温模压涤纶漂白织物成品定型的温度选用100~130℃比较适宜,模压色变比较小。成品定型选用软油P,可保证手感等布面品质,对色变影响较小。

4.5高温模压涤纶漂白织物模压条件建议选择如下:模压温度180~195℃,模压时间120~190s。此条件下生产的产品尺寸稳定性好、手感柔软,模压色变小。

参考文献

[1]罗巨涛.合成纤维及混纺纤维制品的染整[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56-67.

篇6

关键词:国贸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方法

近年来,我国经济已经迅速、全面地参与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之中,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这样就急需一大批熟悉进出口业务的外贸专业人才。为了适应市场发展的这一要求,作为高职院校培养外经外贸人才的国际贸易专业,必须进行改革,以培养出既有坚实的外贸理论基础知识,又有扎实的外贸实践经验功底的实用型人才。

一、培养目标和规格

1.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所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外贸应用型人才,使学生即具有必备的外贸理论基础知识和专门知识,又掌握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职业技能,熟悉外经外贸行业管理并且具备一定综合能力和敬业精神的高素质外贸人才。

2.培养规格。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锐意进取求实创新的精神,能够适应外经外贸岗位工作,并且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掌握国际贸易专业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进行国际商务谈判能力,草拟和翻译国际商务函电的能力,起草和签订国际贸易合同的能力,熟练掌握和运用国际贸易惯例、国际贸易法律处理国际贸易纠纷的能力,具有企业经营管理的能力等。

二、课程设置

依据上述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课程设置要按照“宽基础、活模块”模式。形成以职业素质和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1.随着培养目标的改变,专业课程的设置也要随之而变。应在原来的“老三门”: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的基础上,增设以下课程:国际融资与结算实务、报关实务、报验实务、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实务、进出口单证操作实务等。通过以上课程的设置,使学生能看懂并分析各类英文进出口合同和信用证;根据合同和信用证能独立办理报验、报关、托运、投保手续等;根据合同、信用证及装运资料,制作所需结汇单据并送交银行,其中以报送、缮制单据这两方面的能力为重点,真正作到“宽基础、活模块”。

2.传统国际贸易方式是一种以纸面贸易单据流转为基础的贸易方式。在传统贸易方式下,平均每做成一笔生意需要大约30份纸面单证,全世界每年因贸易活动而产生的纸面文件数额巨大,并且每次重复输入数据都可能产生错漏等方面的问题。快速发展的国际贸易迫切要求实现全球运作的信息化、电子化,改革以往以贸易单据流转为主体的国际贸易流程和交易方式,实现国际贸易流程和交易方式创新。为了实现这一创新,还应开设计算机类课程,如: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网络应用,以及电子商务类课程。

3.为了培养国际上通用的国际贸易实用型人才,还应开设大学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泛读以及外贸英语函电和外贸英语谈判等课程,培养出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又懂WTO规则的外贸专业人才。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为了更好地贯彻课程设置原则,形成以职业素质和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必须改革以往普通高等教育中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方法,把“活模块”落到实处,在教学中可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可采用案例教学法、模拟公司教学法和研究性学习方法等。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利用案例引起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去思考,并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和研讨,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教学的好方法。案例教学法也是一种具有针对性、实践性、启发性、研究性和实效性的教学方法,能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通过外贸案例教学,将学生引进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中,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案例教学能够巩固所学外贸理论知识、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模拟公司教学法。所谓模拟公司教学法,就是在人为创造的仿真商务环境中,由学生自主地组建公司并作为公司成员开展工作。公司的业务,如:商品、单价、经营方式等,可以模拟一家真实的企业来进行。在模拟公司的运作过程中,学生可以进行营销、财务、金融、贸易、储运、税务、海关、商检、保险等业务过程的模拟活动。这种教学方法体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符“合行为导向“”,能力本位”的教学思想。

3.研究性学习法。研究性学习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实际生活中自主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是一种仿照科学研究过程来学习科学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形成科学研究的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改变学生单存、被动地接受教师知识传授的学习方式,构建开放、民主的学习环境,倡导积极主动的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们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外贸岗位的需求。

这几种方法,都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抽象的外贸理论加以演化、通俗化,使枯燥的理论浅显易懂,有利于培养既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又有比较强的实践技能的综合型人才。

四、教材建设

构建一套适应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特点的教材体系。在教材建设方面,首先应根据职业岗位的需求,选用或编写具有高职特色,体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材。要优先选用规范的高职教材,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实用性。其次,要不断更新教材,使教学内容始终瞄准世界科技、经济发展最新动态和本专业学科的前沿知识。再次,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把书本中没有涉及的世界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本学科、本专业上最前沿的经贸科学知识、科学技术及时传授给学生。如:随着信息技术在国际商贸领域的广泛运用和发展,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逐步实现国际贸易活动的信息化和无纸化,已成为现代国际贸易发展的一大趋势。因此,在选择外贸英语函电教材时,内容要包括信函、传真、电子邮件和电子数据交换几大部分。在教材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从网络、电视、报纸和期刊杂志等传媒获取最新信息和资料,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跟踪和瞄准专业学术的前沿问题。我国加入WTO已有好几年了,可以结合外贸教学的有关内容,举行WTO知识讲座,讲解WTO最新游戏规则,使学生获得最新经贸知识,并能了解国际经贸专业学术的最新动态。配合教学内容改革,有些教材要进行整合、归类,突出重点,理论上以“必需、够用”为度,技能上强调“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与此同时,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在教学活动中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要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组织教师开发、制作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和教学音像制品。

五、改革考试办法

考核办法以能力考核为主导思想,每门主干课程都建立科学合理、便于实施的考核大纲和细则。考试改革要实现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有利于推动教师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从而使我们教学工作的重点真正落实到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上来,使学生毕业后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在理论课程中可采用笔试、口试、面试等,开卷、闭卷均可:在实践性课程中,以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以结果考核为主,特别应注重实践性考试,允许学生多次参加考试,直至达到目标要求。

六、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要围绕适应培养外贸应用型技术管理人才的要求进行。构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培养模式,主体是专业教师队伍。在师资建设方面,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师除应具备各类教育教师都要具有的素质外,还应具备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各种素质。与普通高校相比,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的知识储备要更为全面,并且有较高的专业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因此,要尽量吸收具有丰富外贸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充实教师队伍,作专职或兼职教师,并鼓励外贸专业教师到实际外贸工作部门锻炼或兼职,坚持“内培外引、专兼结合”的原则,培养“双师型”教师,逐步优化“双师”结构,形成符合人才培养模式的1:1的专兼结合的外贸教师队伍。只有这样,师资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才会不断提高。

七、依靠行业、企业,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办出特色,提高质量。

1.成立专业指导与合作委员会。聘请与国际贸易相关的各行业、企业负责人、学者和专家担任客座教授组成专业指导与合作委员会,定期或不定期请他们来校,对专业改革与建设、课程改革与建设、产教结合、实习基地建设等献计献策,参与制定指导性教学计划,修订和完善实施性教学计划。

2.建立稳固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技能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其中有相当部分只能在实际工作中才能获得,所以,高职院校应发挥行业(企业)优势,拓展教学空间,与外贸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建立互利互惠机制,共同建设与国际贸易专业相匹配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签订共建协议,确保校外实训基地的相对稳定,培养外贸实用型人才。在实训中,使学生直接从事电子商务活动,熟悉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函电和外贸谈判等方面知识,掌握企业商务流程,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水平与能力,实现由“知识型”向“技能型”转变。

篇7

患者,男,45岁,医生。主因反复便血3年,呕血20余天于2008年3月20日入院。既往有乙肝病史3年,无血吸虫病史,无外伤及手术史,查体:贫血貌,腹部平坦,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8cm,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未闻及血管杂音。入院后化验血常规示三系降低:白细胞1.12×109/L,红细胞3.31×1012/L,血红蛋白90g/L,血小板40×109/L,大便隐血试验阴性,凝血指标:PT16.6s,APTT28.4s,肝功能:白蛋白36.2g/L,总胆红素23.4μmol/L,直接胆红素11.5μmol/L,谷丙转氨酶26u/L,谷草转氨酶37u/L,乙肝病毒学指标:HBsAg(+),HBcAb(+),HBeAb(+),HBV-DNA定量正常。胃镜下于食管下端见四条曲张静脉,大部分表面可见血泡样红色征,无活动出血。胃底未见曲张静脉。门脉系统彩超见门静脉约13mm,脾静脉近脾门处约23mm,因脾静脉明显增宽,但胃底静脉曲张不显著,考虑可能存在门静脉、脾静脉血栓、脾静脉受压、炎症粘连等情况,遂行门脉系统MRI血管成像显示:门静脉17mm,脾静脉最宽约27mm,胃左静脉明显增宽。拟行脾切除加脾肾分流术,4月6日术中见:肝脏存在较多结节,质韧,色暗红,以测压器测门静脉压力26mmHg,冠状静脉、脾静脉明显扩张,近脾门处可见局部血管肿块,有震颤,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切除脾脏及此肿块后解剖发现为动静脉瘘,再次测门静脉压力为22mmHg。未行分流术。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顺利拔管、伤口拆线,术后1周查血常规:白细胞19.84×109/L,红细胞3.32×1012/L,血红蛋白90g/L,血小板386×109/L,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检测正常。2周后复查胃镜:于食管壁见残余曲张静脉,未见新发曲张静脉。术后病理:淤血性脾肿大,血管壁厚薄不一,有变性,符合脾动静脉瘘管壁。随访3个月,患者无呕血、便血等表现。

讨论:脾动静脉瘘作为肝前因素,致门脉高压症较为少见,合并肝炎者更为少见,自从Weigert[1]第一次报道以来,世界文献已报道约100例[2]。80%见于女性,以经产妇较多见,导致动静脉瘘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因素,先天性原因有脾内和血管瘤损伤,后天性原因有自发性、创伤、医源性因素,如外科手术(脾切除)[3]、穿刺性脾门静脉造影等[4]。这种病人症状、体征早期不明显,常常是出现门脉高压并发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脾大、脾功能亢进、腹水后才被发现。

本例患者术前辅助检查显示脾静脉较门静脉增宽明显,且冠状静脉亦有明显增宽,提示为区域性门脉高压症,原因不明。在文献中[5],区域性门脉高压症常见于脾静脉血栓形成、胰腺疾病(如胰腺肿瘤、胰腺炎、胰腺囊肿等)致门静脉或脾静脉受压等情况。脾动静脉瘘引起者所占比例较小,本病例无外伤及手术史,既往有乙型肝炎病史,入院后腹部听诊未闻及血管杂音,故病因诊断时极易考虑为单纯乙肝后肝硬化致门脉高压症。术中见患者肝脏暗红,有结节状改变,质地韧,脾切除前测门静脉压力明显升高,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诊断明确,切除脾脏及动静脉瘘后门静脉压力下降幅度明显(4mmHg),脾静脉、冠状静脉增宽较门静脉明显之现象得到解释,证明门脉高压原因主要为脾动静脉瘘,肝炎引起之肝硬化起次要作用,本病例术后病理结果报告存在血管变性,考虑可能为自发性脾动静脉血管壁变性,形成局部动脉瘤,长期发展导致动静脉瘘形成,而且乙型肝炎也起重要作用[6]。

所以,临床出现肝硬化合并区域性门脉高压时,要考虑到动静脉瘘形成,做到早期诊断,早期限制病情进展。在区域性门脉高压病因不明,临床表现解释不清时,可考虑行脾血管造影,如发现造影剂自动脉向静脉分流,则可明确诊断,Falappa等[7]认为门脉高压症合并以下任何一种情况时应行脾动脉血管造影:(1)肝功能相对良好;(2)腹部钝性或锐性创伤史;(3)腹部手术史;(4)多次妊娠妇女;即使没有门脉高压症,如发现腹部杂音者也提示可能存在动静脉瘘,应行血管造影,不幸的是脾动静脉瘘往往在手术中或尸检时才被发现。

术前明确诊断可根据情况选择最佳手术方式,手术准备更充分,或者可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如行脾动静脉瘘栓塞术。本病例已并发严重脾功能亢进,手术切除脾脏已成必然,脾及动静脉瘘切除后门脉压力明显下降,考虑食管静脉曲张会缓解,故未行分流术。患者术后血常规、肝功能、胃镜检查及随访结果均提示恢复良好。

【参考文献】

1WeigertC.IndieMilzvenegeborsteneAneurysmaeinerMilzarterie.VirchowsArchPathAnat,1886,104:26-30.

2DiLecceF,ViganoP.Splenicartero-venousfistulaandportalhypertension.Acasereportwithreviewoftheliterature.GChir,2006,27(8-9):328-330.

3CruscoF.Post-operativesplenicarteriovenousfistuladetectedwith16-multidetectorcomputedtomography.BrJRadiol,2007,80(957):216-218.

4ChaitA,MarguliesM.Splenicarteriovenousfistulafollowingpercutaneoussplenoportography.Radiology,1966,87:518.

5何天霖,周颖奇.左侧门脉高压症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2,23:803-804.

篇8

论文摘要:本文论述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注意力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4C理论,并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提出建议以维系注意力。

在网络信息时代,信息并不稀缺,那么真正稀缺的是什么呢?这就是注意力。

一.以信息消费者为中心的4C理论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注意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的心理活动,是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同时人的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其中“有意注意是一种自觉的有目的的,在必要时还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这种注意的集中与人的活动目的息息相关,而“无意注意又叫不随意注意,它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信息消费者绝大多数是上网大学生,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2年7月的调查数据,在我国约2650万网民中,l8—24岁者占到36.8%,而这正是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互联网的特性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不再是单纯的受众而成为信息消费者,使教育方式由灌输式向双向交流式演变。此时的教育客体具有绝对的主动性,而要获取教育客体的注意力,传统的“教育主体中心论”已无法适应,为此贯彻“信息消费者为中心”的理论则势在必行。

本文主张以信息消费者为中心,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贯彻4C理论:即是consumer(信息消费者),cost(满足信息消费者的需求),convenience(信息获得的便利),communication(沟通)。

二从宏观角度如何利用4C理论获取和维系注意力

(一)改革和创新高校网络思想政

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和教育内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网络化程度不断增强的受教育者,面对新兴的网络社会,只有改变传统方法,运用现代化手段,才能真正发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例如可以利用BBS功能、Email、虚拟社区、OICQ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可以利用网络信息交换,达到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教育引导的目的。高校网络思想政冶教育方法现代化,不是对计算机技术的简单搬用,而是一个创造性运用的过程,也不仅仅涉及教育的某一方面,而是涉及到各各环节,包括思想信息调查环节、教育反馈环节、教育评估环节等。

(二)要营造良好的高校网络环境,形成信息消费者之间的群体效应

调查显示,网络受众的注意力越来越集中在少数的知名网站,呈现出“马太效应”。(5)美国互联网调查公司2001年6月4日报告称,美国在线、雅虎、微软以及Napster 4个网站吸引网络美国用户驻足浏览的时间占所有美国用户上网时间的一半还多,即四家网站瓜分网民半数线上时间。为此,高校不仅仅要营造名牌效应更要在充分发挥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作用,优化高校网站这个小环境,从而反作用于网络大环境。应该下功夫营造多层次的文化,以高品味和高学术性为目标,广泛组织文化活动,形成良好的整体氛围。

三、从微观角度如何利用4C理论获取和维系注意力

(一)研究并培养信息消费者的注意力

2001年6月l1日美国尼尔森网络评估公司的一份报告称,就整体的浏览量而言,排在前五位的还是人们熟悉的网站,分别是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微软、雅虎、Lycos以及Excite。(6)首先要坚持在网上网下开展调查问卷、座谈、个案分析等形式继续研究注意力的现状。其次,采取开设课程、组织研讨等多种形式对注意力加以引导。再次,努力创造信息消费者新的需求,形成新的汇聚点,也是做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保证。

(二)引导信息消费者正确的使用网络,树立正确的网络观

教育者需帮助信息消费者努力具备3个方面的能力:其一、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的能力。其二、对互联网富集信息的鉴别能力。信息消费者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判断力的培养,科学技术文化知识的丰富,在网络信息的趋利避害的选择中显得尤其重要。其三、迅速及时的信息处理能力。及时反应能力既包括在对信息的加工、修改、放大、重新组合、利用以及反馈等一系列思维和技术操作过程中,也包括在对信息所产生的影响的妥善处理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者还应帮助广大受教育者增强网络法制和网络伦理道德观念,提高对假、丑、恶的分辨能力,使其网上言行符合法律规范和社会公德的要求。

(三)引导信息消费者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中,坚持网上网下的思想引导相结合

当代大学生的思维能力,知识水平和生理、心理的发育状态已具备了自我管理的可能,引导学生加强自我管理就是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其中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加强学生社团的建设。学生社团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组织的群众性团体,它使大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得到充分的体现;社团活动的过程面向学生是平等、合作的,它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尊重和培养。另外,成立大学生权益维护中心也是学生自我管理的一个重要载体。它参与学校的教学、管理、科研,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特质。

(四)树立与消息消费者平等的思想,努力提高教育主体的自身素质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