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1 17:03:3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汉语课堂教学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有效教学 课堂文化 文化
“有效教学”已经不是一个陌生概念,人们在讨论课程改革的时候往往会同时探讨有效教学。综观已有相关文献可以对二者关系推断出两层含义:一方面,一些人认为课程改革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有效教学是推进课程改革的途径。另一方面,一些人认为课程改革是逻辑起点,只要课程改革的理念、目的和内容是正确的,就必然会在课程实施中伴随教学的“有效性”。
事实上,有效教学并不是与课程改革呈必然线性关系。因为现实中依然存在这样的状态:课程改革思想、观念和内容的变化并没有导致长期形成的课堂教学定势的变革。这种定势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仍屡见不鲜,进而也就有了人们对“三维目标”生搬硬套的批判、课堂“作秀”的质疑等一系列“新课程旧教学”相冲突的教学事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人们对教学“有效性”的理解太过片面,忽视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规范、价值观念及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动交往和行为方式的整合所构成的课堂文化”[1],特别是对突破课堂教学定势的自觉性不够,对师生主体性与身份转变的固化处理。这些问题的提出实质上就是在探讨课堂文化如何走出瓶颈,“有效性”与“文化性”如何内在统一,有效教学如何从“异化”的表象走向文化的诉求。
一、“我”与“我们”:有效教学的课堂文化主体诠释
有效教学的课堂文化主体不是教师和学生的简单聚集,而是由师生基于共同的理想和愿景组成“学习与生活的文化共同体”,这种联合“会使一群个体的‘我’转型为集体的‘我们’”[2]。“我”与“我们”都是共同成长、和谐共生的课堂文化主体,其中,集体的“我们”即为有效教学的课堂主体间的实然关系。对教师和学生的身份、主体、主体性进行辨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课堂主体间关系的应然样态。在文化研究领域,“身份”是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的辩证统一。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其身份的自我“本质”层面表现为,在学校整体场域中,教师是教师,学生是学生;其身份的“反本质”层面表现为,教师和学生的身份不是固定的实体,而是根据环境和不同课堂教学场域变化和塑造的。在当前的教育领域中,师生被作为主体而不是教师身份和学生身份来讨论已经被普遍默认。这里就需要对主体的意义进行重申,主体并非直接等同于人,主体是通过主体性这一内在规定性来确立和体现的,而人的主体性和主体意识不仅需要建立在实践活动基础之上,其主体地位的确立也取决于个体在共同体内是否被看作平等成员并获得尊重。承认主体的同时也就确立了主体的权力和责任,这也就是在承认主体间性,这种“承认是双向的,即‘相互承认’”[3]。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或学生要成为主体,就需要在教学活动中把彼此看作自主的、有自我意识的人,同时,师生主体也要承担起对自己共同体的责任。法国著名思想家福柯认为主体性是话语的产物,主体地位也是通过话语而产生意义[4]。也就是说,声音是话语行动的载体,是话语主体意向的意义表达[5]。主体性内含着主体的合理性,这种合理性表现为师生如何通过话语所产生的意义成为主体,以及他们在建立主置的过程中是如何表征权力和责任的。由此,可以认识到身份、主体、主体性与主体间性不能混同更不能相互等同。现实课堂中,倘若师生主体被固化为权威的教师身份和被动接受的学生身份,那么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的课堂文化定势就很难突破,师生主体就会异化为固定身份“镜像”中的规训产物或附加产品。那么,要实现教学“有效性”和“文化性”内在统一,就需要从身份的可塑性和多元性来审思师生身份,从身份与主体性的转变特征来关注师生作为主体的形成方式[6]。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把握是理解有效教学之“文化性”的基础。
二、互动与对话:有效教学的课堂行为文化表征
有效教学并非是“有效”和“教学”词汇的简单拼接,教学“有效性”不仅是对教学效率、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益的重申,更是要体现并回归教学要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宗旨。有效教学必然突破传统“教师教、学生学”的“线性”课堂行为方式,改变传统将课堂教学过程从整体的生命活动中抽象、隔离出来的缺陷[7],以互动、对话和参与的行为方式贯穿课堂生活。
参考文献的写作更好的保障了前人的研究成果不被侵犯,这也是论文作者对前人的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肯定与认可,同时也是对科学的严谨态度和对他人的劳动成果的尊重。来看看千里马网站的小编整理的关于拼音教学论文参考文献,给大家在写作当中带来帮助。
拼音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黄昭鸣,周红省.《聋儿康复教育的原理与方法:HSL理论与1+X+Y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顾定倩.《聋校课程与教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汪飞,雪吴静.《听力障碍学生教学法》.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
[4]贺荟中.《听觉障碍儿童的发展与教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5]刘忠民.浅谈小学语文拼音教学中趣味教学法的应用[J].才智,2014.
[6]尹红.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科技创新导报,2015.
拼音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郭娅娴.浅析小学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J].校园英语,2016,27:116.
[2]錢海峰.新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综合训练探究[J].新课程学习(上),2014,11:53-54.
[3]刘勇.小学英语课堂听说读写训练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19:95.
[4]宋丽娜.大班额情境下小学低年级语文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4,05:113-117.
[5]黄娟.巧用趣味教学法,提升小学语文拼音教学的有效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
拼音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江平,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张淑萍,小学语文如何抓好汉语拼音.学周刊,2014(9)
[3]周慧琼,让汉语拼音活起来.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J],2005(12)
[4]杨馨华,小学语文中的拼音教学法[J].才智,2010(80)
一、经验总结与交流
由于工作性质的特点,总结与交流教学经验的论文主要是介绍教师尝试的某种新的教学方法或技巧(包括对教材的取舍和调整)的过程和结果,或针对某个问题尝试采用的解决办法。这类论文一般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背景介绍:如为什么要尝试某种新的方法?基于什么问题或状况提出的想法?
具体操作过程:如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运用某种方法;
方法运用的效果:如采用新方法之后教学效果发生的变化;
建议和启事:如果其他教师使用这种新方法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撰写经验总结与交流类论文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切忌泛泛而谈。稍不注意,经验总结类的论文容易出现泛泛而谈的现象。这种论文并不介绍具体的某种经验,而是空泛地介绍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想法和心得,甚至是一些大家都知道的大道理。
第二,切忌空口说白话。虽然是总结经验,但论文还要讲究论证的说服力。经验总结类论文不一定要求提供系统的数据来验证某个结论,但也不能空口说白话。比如,如果论文认为采用某种方法之后教学效果提高了,那么要适当提供一些具体的材料加以证明。
第三,切忌老生常谈。学术期刊审稿时最忌讳老生常谈的文章,而经验总结类的论文又最容易出现老生常谈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大概有两个主要原因。
(1)有的教师为了写文章而写文章,所以把一些常见的情况或已经反复介绍过的经验当作新的经验来交流。
关键词:长期进修留学生 阅读课课堂活动 需求分析
阅读是一项涉及面广并且很复杂的技能,是一种语言综合能力。阅读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从外界获取的信息量,从而对人们的生活和交际具有极大的影响。科学研究表明,在感觉器官接受的信息总量中,视觉占83%,听觉占11%,其他器官占6%。显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阅读课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巩固语法知识、扩大和积累词汇、训练阅读技巧、培养阅读习惯、逐步获得独立阅读能力的必要途径”(张树昌、杨俊萱,1985:79-84)。阅读课上的课堂活动如何设计,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是我们关心的问题。本文拟在对长期进修留学生的需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外汉语阅读课课堂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北京外国语大学的长期进修留学生,包含初、中、高不同等级,学生来源包括欧美、日韩和东南亚等国家。
2 研究工具
调查问卷经过访谈、预调查、评估和调整几个阶段设计而成。问卷对调查对象设置了水平、地区和性别三个维度,采用单项选择与多项选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录入与分析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考虑到文章篇幅,我们在进行数据分析时,对不具有显著差异的维度不在文中提供数据说明。
3 数据收集
问卷调查过程在上课时间完成。需求分析问卷分别发放266份,回收266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255份。有效率95.9%。
二、数据分析
1 留学生对阅读课课堂活动的需求
(1)排列第一位的项目选择
表1全体学生在阅读课上的课堂活动上排列第一位的选择频次
对不同选项的频次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显示:X2=52.09,df=4,p0.05,说明不同地区的留学生在选择偏好上没有显著差异。他们都认为A项(老师详细地讲解生词和语法)是最好的选择。
表二不同水平留学生在阅读课上的课堂活动上排列第一位的选择频次
卡方统计结果显示:X2=18.16,df=8,p
表3不同水平留学生在阅读课上的课堂活动上排列第一位的选择比率
从上表可以看出,初级学生对A项和B项的选择比率远高于其他项,中级学生的选择比率在A(老师详细地讲解生词和语法)、B(在阅读课上也有说话方面的活动)、C(老师让我们阅读报纸和杂志)和D项(老师给我们布置一些对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有帮助的阅读作业)之间,并且比率比较分散;而高级学生则是在五项(E,老师给我们提供除了课本以外的别的材料)选择中更趋于平均。
考察不同性别留学生在阅读课上的课堂活动上排列第一位的选择频次,对不同选项的频次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显示:X2=0.54,df=4,p>0.05,说明不同性别的留学生在选择偏好上也没有显著差异。
(2)排列第二位的项目选择
表4全体学生在阅读课上的课堂活动排列第二位上的选择频次
对不同诜项的频次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显示:X2=10.57,df=4,p0.05,说明不同地区的留学生在选择偏好上没有显著差异。他们都认为D项(老师给我们布置一些对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有帮助的阅读作业)是最好的选择。
考察不同水平留学生在阅读课上的课堂活动排列第二位上的选择频次,卡方统计结果显示:X2=384,df=8,p
考察不同性别留学生在阅读课上的课堂活动排列第二位上的选择频次,对不同选项的频次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显示:X2=5.11,df=4,p>0.05,说明不同性别的留学生在选择偏好上也没有显著差异。
三、讨论
1 调查结果分析
笔者在为阅读课制作需求问卷之前,对担任阅读课的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访谈,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如下一些在阅读课上经常出现的课堂活动:A项(老师详细地讲解生词和语法)、B(在阅读课上也有说话方面的活动)、C(老师让我们阅读报纸和杂志)、D项(老师给我们布置一些对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有帮助的阅读作业)、E(老师给我们提供除了课本以外的别的材料)。
根据调查结果,留学生在阅读课上对A项内容最为偏爱。留学生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还没有掌握大量的汉语词汇和准确的语法规则,因此语言知识在阅读中起重要作用,词汇与语法知识是阅读理解中非常关键的两个组成部分。孙晓明(2003:35-39)总结了国外专家和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后,指出第二语言阅读是语言的问题,而非阅读的问题。正是基于以上原因,留学生对生词和语法的学习极为重视,成为对阅读课的第一需求。因此,阅读课教师应该在词汇和语法的讲解环节予以重视。但同时也要注意过犹不及,因为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习者的语言交际的能力,讲解过多势必造成学生在学习语言时对老师过分依赖的严重后果,使教学陷入单方输入、被动接受的静态模式,语言学习的目的难以达到。那么,阅读课教师应该如何有效地讲解词汇和语法知识,是阅读课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对于阅读课教师在讲解环节中最需要注意的就是“互动”,应该对讲解环节精心设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对新知识的学习中,在双边的互动中。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此外。D项成为留学生对阅读课课堂活动的第二大需求。此项数据表明留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渴求。事实上,课外阅读对第二语言学习者大有裨益,成功的第二语言学习者大多得益于大量的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不仅能使读者巩固语法,增强语感,促进对目的语语言文化的整 体了解,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更重要的是阅读能创造词汇习得的绝好语境。让学习者有机会沉浸在目的语的大量输入中。弥补课堂教学阅读量不足的缺陷,使词汇量实现增长(刘畅,2002:2)。但遗憾的是,目前可供留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非常少,这也给阅读教师提出很大难题。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对外汉语教学界应根据学生的需求,组织编写适合留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在这方面,我国英语教学界的经验值得借鉴。
除此以外,在此项调查结果中,我们发现留学生在水平维度上存在差异。初级学生比较需要A项和B项:中级学生对A、B、c和D项都比较需要;而高级学生则对五项都比较需要。结果显示,除了所有调查对象共同需要的A项以外,随着学习水平的提高,对阅读课课堂教学的需求呈现出逐级增多的态势。而且,初级学生更关注阅读课堂的交际性,中高级学生除了关注交际性以外,在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的学习策略方面给予了特别的关注。
2 启示
首先,我们认为第二语言教学阅读课堂中的交际性活动应该引起阅读教师的充分重视。我们同意李世之(1997:78-81)的看法:“阅读,最终目的是理解。但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并不是理解,而是语言能力的形成。”多种课堂活动的配合训练对提高阅读能力是有必要的。交际性的活动也可以提高学习者的阅读兴趣,学习者对阅读能否产生浓厚兴趣是阅读教学成败的关键。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应尽量减少学生觉得枯燥乏味的教学活动。当发觉学生注意开始分散时,应注意形式和内容的适当变换或穿插其他活动,使阅读教学经常保持新鲜的感觉,学生乐于接受(朱益华、肖仕琼,2006:93)。阅读课堂上的交际性活动要求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学习者进行参与式的学习。在参与式的学习组织形式中,学生围绕阅读材料中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交流,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阅读是他们进行交流和思考的工具,学生通过阅读积极学习新的知识。实质上,参与式的学习组织形式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以及阅读材料对于学习者的关联性,因此参与式的学习组织形式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王晓平、胡娇,2006:63)。
其次,中高级学习者在此项需求中,表现出了对阅读学习策略的重视。总的来说,我们发现中高级学习者认为阅读量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保证。阅读的熟练程度取决于阅读量。熟练的读者对词的再认是迅速而自动化的,很少发生阻断,能使词的意义很快用于更高水平的加工(何涛,2002:21)。吴勇毅(2007:42)的研究也指出成功的汉语学习者会有效地应用认知学习策略,他们会课后阅读汉语读物,用汉语思维,避免使用母语等,而且水平越高的学生用起来越是得心应手,而水平越低的学生越难使用,甚至无法使用。在我们的调查研究中也发现。相对于初级学习者而言,中高级学习者会对增大课内外的阅读量有特别的需求。心理学家曾作过实验。证明为了掌握某种知识和技能仅仅投入适量的学习的效果不如过度的学习,即所谓的“过度学习效应”。当然,“过度”也有极限,据实验证明,一般来说学习程度以150%为最佳。要达到“过度学习”就必须有足够的学习材料,且必须保证一定的复现率(高小亚,2006:16)。在第二语言阅读过程中,对于学习者来说,在初级阶段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随着阅读文本难度的增加,到了中高级,对语篇以外的文化知识,包括风土人情、习俗、民俗等内容建立起来的知识结构的掌握对于理解读物也至关重要。因为“足够的语言知识,迅速识别词义的语言运用技巧,一定的背景知识和运用相关知识进行预测、推理的阅读技巧是读者进行有效阅读的必要条件”(丁毅伟,2004:17-18)。而所有这些条件都要以广泛阅读、大量阅读为基础。大量的阅读是扩大词汇量、掌握语法知识和文化知识,进而提高汉语水平的重要保证。此外,我们认为,留学生对更广泛阅读的需求,也与对外汉语阅读教材内容有一定的滞后性有关,这也要求对外汉语阅读教材的编写者应该在教材的时代性方面作出更多的努力。
四、结论
综上所述,根据留学生对阅读课课堂活动的需求分析结果,阅读课教师不但要在教学中以互动的方式对课文作必要的讲解,传授必要的语言知识,还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进行广泛的阅读和其他的语言交际活动。
留学生对阅读课课堂教学活动的需求分析结果可以为今后进一步改进汉语阅读教学提供依据。近些年,随着国外外语阅读教学理论和实践的蓬勃发展,新的理论、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对外汉语阅读课的教师,在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真正以“学”为中心,以“学习者”为中心,从而更好地推动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丁毅伟.第二语言阅读认知观.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2]高小亚.生词与课文的关联度研究.四川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2006.
[3]何涛.对外汉语阅读教材研究一中级汉语阅读教材生词童统计分析.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2002.
[4]李世之.关于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世界汉语教学,1997,(1).
[5]刘畅.论课外阅读.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2002.
[6]孙晓明.第二语言学习者句法知识与阅读能力.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5).
[7]王晓平,胡娇.提高阅读兴趣的教学策略研究――国外关于阅读兴趣的研究给我们的启示.江西教育科研.2006,(2).
[8]吴勇毅.不同环境下的外国入学习策略.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学位毕业论文研究。2007.
研究结果与讨论
我们把汉语教育技术期刊论文的统计结果放在国内和国外大背景下做个比较,可以从中了解到汉语教育技术研究的相对状况。与同期国内外教育技术期刊论文数量和年度走势的对比分析与国内外教育技术期刊论文数量的对比分析国内教育技术论文数量为国外同期教育技术论文数量的7倍,至于国内教育技术研究是否真的产生了远多于国外教育技术研究的成果,魏顺平(2010)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汉语教育技术论文数量少,也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它只是某个学科中的某个领域;另一方面,相较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语法研究、教学研究、习得研究等,教育技术研究相对薄弱。汉语教育技术相关论文的期刊类别分布,汉语教育技术相关在语言学及语言教学类期刊上的论文最多瑏瑥,其次是教育技术类。这从侧面表明,汉语教学工作者更多地是从汉语教学的需要和应用出发来讨论教育技术的相关问题。同时,也在探讨教育技术的过程中,以汉语教学的实际应用进行说明和论述。与国内外期刊论文数量年度走势的对比分析下图是2005至2011年间,汉语教育技术、国内教育技术和国外教育技术论文数量年度走势图为便于观察年度走势,即曲线的斜率,此处我们把汉语教育技术论文数量放大100倍。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如下三个特点:(1)汉语教育技术发展与国内外教育技术发展走势一样,均呈总体上升态势;(2)汉语教育技术与国内外教育技术发展走势一样,在近期均呈走低状态,进入反思或审视阶段;(3)汉语教育技术发展状况相较于国内和国外走势(从曲线别点上看),更接近于国外。与同期国内外教育技术领域研究内容的对比分析《敏感词数据表》中的敏感词代表了近年来汉语教育技术研究的各项内容。通过对敏感词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汉语教育技术研究的高频范畴,与世界教育技术研究内容进行对比可以看出研究内容趋于一致的方面、不一致的方面和研究欠缺的方面。汉语教育技术研究的高频范畴及特点《敏感词数据表》中的敏感词频率信息可以显示出汉语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受关注程度的全貌。频率越高,受关注程度越高。为了相对集中地反映这期间汉语教育技术的研究特点,我们对敏感词按类别(范畴)进行由高到低排列后总结为如下两点:1)技术应用紧密围绕“语料库”、“多媒体”和“网络”,相关论文数量最多者为语料库,其次是多媒体,再次是网络。样本期刊论文反映出的相关研究细目报告如下:(1)“语料库”的相关研究包括的语料(数据、资源)类型有汉语母语语料库、中介语语料库、多语语料库、动态作文语料库、学习者口语语料库、学习者语音语料库、错字别字数据库、教材语料库和教学用字库、词库等教学资源,涉及的研究内容有语料库(数据库、资源库)的建设、加工、工具研发和应用等。这是语言教学中教育技术研究和应用的一大特色。(2)“多媒体”的相关研究涉及超媒体中的图片、视频媒体的应用瑏瑦,可视化、概念图,编码,多媒体教材和练习,多媒体课件设计、多媒体资源建设、利用和开发,多媒体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有效性,多媒体环境等。(3)“网络”的相关研究包括网络教学/学习环境,网络文化环境,网络虚拟社会,网站建设、网络课程,网络教师培训,网络教学设计、原则,网络平台需求、功能、开发等。2)“汉语知识教学”相关论文数量与“汉语技能教学”相关论文数量相比,前者多于后者。样本期刊论文反映出的相关研究细目报告如下:(1)信息技术支持的“汉语知识教学”相关研究包括汉字、语音、词汇、语法和中国文化教学等;(2)信息技术支持的“汉语技能教学”相关研究包括口语、听力、视听说、视听、阅读、写作教学等。
研究内容趋于一致的方面1)包含的研究层面和类型一致从总体情况看,近年来的汉语教育技术研究包括了三类:理论研究(如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学习策略、自主学习、认知策略、教学环境)、相关技术研究(如多媒体、语音识别、计算机模拟、语料库)和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如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课程、教学和学习资源)。这一结果表明:汉语教育技术的发展在总体上是全面的、积极的,从研究层次和类型来看,与世界教育技术研究是一致的。另外,世界教育技术研究表明,教育技术研究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呈现出以技术为特征相继变化的发展历程(电视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我们的考察结果表明,汉语教学的发展也呈现出同样的格局,并且汉语教育技术还受到一些专门技术发展水平的影响,如汉语语音分析技术、汉语语料库技术等,这些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应用都被积极引入到了汉语教学中。2)紧随新技术创新出教学新方法关于聊天工具和博客在教学中的应用是目前教育技术讨论和关心的热点问题。在汉语教学中,它的交互性对语言教学无疑是有意义的,符合现代教育倡导的合作学习原则。它通过自发地、积极主动地进行任务或功能教学,开展相互交流,以共同感兴趣的话题驱动,促进学生以文字或语音的形式练习汉语说与写,也在文字或语音的输入过程中习得汉语。此外,过去人们固有认识中不适合于成人学习的游戏软件或游戏方式也受到关注。事实上,正是在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和应用过程中不断涌现出了一些新课题,寓教于乐又一次成为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探讨如何促进“生活体验、乐趣与学习的目的和手段相结合”等问题(祝智庭等,2010),学者们提出游戏化学习(game-basedlearning)及教育游戏(educationgames)。教育游戏研究可以把传统的游戏软件提高到一个更有利于学习的角度去认识。值得一提的是,汉语教育技术领域出现了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创新汉语教学和学习的报告。涉及三种形式:第一,研究汉语教学中如何运用多种网络聊天形式开展教学的问题,如何敏、张屹(2008)(利用邮件、网络论坛),袁伟、刘娜娜(2010)(利用聊天工具)。第二,研究应用博客、微博,乃至有声博客开展汉语教学的问题,如陈育焕等(2009)(利用有声博客)。第三,研究运用教育游戏开展汉语教学的问题,如蔡莉、刘芳妤(2011)。因此,可以说汉语教育技术在应用新技术创新教学方面,合着时代的脉搏走在形式和方法的前沿。研究内容不一致但有其合理性的方面1)多媒体技术受关注程度未呈现下降趋势国外教育技术研究在有关技术方面的研究的变化趋势显示,课件(courseware)和超媒体(hypermedia)的关注呈下降趋势;有关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变化趋势显示,多媒体教学(multimediainstruction)呈下降趋势。魏顺平(2010)认为,“这应该是受当前网络技术普及的影响,课件和超媒体是单机环境下用来呈现学习内容、开展个别化学习的媒体”;“这同样应该是网络技术普及应用的影响”。但是,我们对《敏感词数据表》的分析表明,近年来汉语教育技术研究中多媒体技术受关注程度未呈现下降趋势,而是受到持续性的关注(敏感词“多媒体”的年度频率未见明显降低,其频率也没有被“网络”的频率所超越)。我们认为,这是学科特点使然。“多媒体”这一敏感词在汉语教学论文中的使用频率较高、年度受关注程度较高,显然有其合理的一面。因为汉语计算机辅助教学离不开多媒体技术的支持,各种媒体技术在汉语知识和言语技能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汉字教学为例,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汉字的读音需要声音媒体支持,汉字的笔顺书写作为动作技能的教学理应用动画或影像技术支持,汉字的义项和构词等用法信息离不开文字技术的支持。这些既是汉语教学的客观需要,也是由汉语和汉字本身的特性决定的。“多媒体”受到持续关注,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汉语教育技术研究始终脚踏实地,更多地着眼于学科应用的具体问题,而不是单纯地空谈教育技术。2)网络技术受重视程度未呈现明显增长趋势国外教育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网络课程得到了更多的关注,Internet、信息技术、网络课程和虚拟教室等与网络技术密切相关的研究内容均呈上升趋势”,“internet/网络课程等与网络技术密切相关的研究内容均呈上升趋势”(魏顺平,2010),“基于网络的教育技术研究是当前主要研究内容”(祝智庭等,2010)。但我们对敏感词“网络”(及相关)的考察结果并非如此,而是总体变化不大,按年度在较少的数量间略微波动。分析其中的原因,有三个。一方面,在我们所考察的样本期刊上发表汉语教育技术相关论文的作者大多数为国内学者,他们的教学任务和关注的研究问题主要是针对成人的课堂面授,讨论的内容主要是教育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且绝大部分为“1+0”模式,而非“1+n”模式瑏瑧;另一方面,在中国学习汉语的留学生身处优越的目的语(汉语)环境,他们课外利用目的语的社会环境学习远比现在还不甚理想的网络教学或远程辅导的效果更优;第三,由于网络教学受当前技术条件的限制(如面向外国人的汉语语音识别技术、人机对话)和理论研究的限制(如自主语言学习研究),目前尚不能很好地解决听、说这两个语言技能教学的主要问题,或者说效果不理想所致。当然,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网络数字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构建定将为汉语教学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服务,也将迎来汉语网络学习的新局面。
在汉语教学中,由于该项研究与教师们的实际工作密切相关,因此历年来与课程有关的汉语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始终受到关注。但遗憾的是,真正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technologyintegration)为指导思想和理念,深入研究信息技术与汉语课程整合的论文相对匮乏。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仔细考察汉语教育技术的相关论文后就会发现,大多数只是就教学中具体应用问题有感而发的教学体会或经验,这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终极目标尚有距离,今后应开展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如从理论上探讨媒体形式与汉语知识和言语技能的相关效应(如什么类型的汉语知识适合或需要用什么样的媒体或它们的组合形式来表现?什么样的汉语技能适合或需要用什么样的媒体或它们的组合形式开展训练?);根据Paivio(1990)双编码理论,言语能力、言语习惯与偏好、表象能力与偏好间是有一定关系的,那么不同认知风格的学习者对学习材料的结构、内容、呈现方式是有一定偏好的,应研究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风格并从汉语学习的角度出发,立足学生自身特点,以信息技术为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从整合的特点、作用和方法等出发进行研究,结合汉语教学的特点和实际需要,逐步形成切实可用的整合操作策略,真正体现AECT,04瑏瑨提出的创新宗旨。2)关于教育技术支持下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design)是近年来国外教育技术研究中受关注的重点或热点(魏顺平,2010;祝智庭等,2010),反映出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核心内容。但是,从《敏感词数据表》的年度分析来看,“教学设计”并非实际研究中的重点或热点,也没有被历年来的汉语教学研究所关注。当前,汉语教学中的教育技术应用已经走过了探索和试验阶段,逐渐趋于成熟。或者说,技术因素已经成为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不再是依附于教学的一种附属品或点缀,也不是游离于教学之外可有可无的调味品。例如,当前大多数情况下的教学和学习环境是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汉语教师备课离不开信息技术,汉语教学和学习资源是数字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离不开信息技术。当信息技术已经潜移默化地全方位融入汉语教学之时,教学设计必然与传统的教学理论和教学观念有所不同。脱离教学设计的技术应用,片面强调技术的应用价值的思潮,不仅难以在教学中真正发挥作用,也违背了教育技术的宗旨。因此,重视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广泛地开展教育技术支持下的汉语教学设计研究,把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尤其要注重对教学和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开发,努力实现教学设计与技术应用的深度整合,对汉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越来越多的人和组织将会认识到教学设计师这一职位和角色的价值、作用和需求。(桑新民,2009)3)关于应用教育技术的教学有效性和教学实验国外教育技术研究显示,教学有效性(instructionaleffectiveness)是历年关注的重点,它表明教育技术的各项工作最终要落实到对教学效果的改进上(魏顺平,2010)。我们通过对《敏感词数据表》年度使用频率的分析发现,在汉语教育技术研究中这个问题已开始得到重视,表现为汉语教师在应用教育技术的同时,能够自觉地对教学效果进行审视的倾向。这种观念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和改进的方案。然而,关注和重视程度的提高并不能代表研究的深入和研究成果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从近年来汉语教育技术的相关论文来看,对技术影响下的教学效果问题,谈及的多,付诸实际研究的少;在付诸实际的实验研究当中,严格意义上的实验研究并不多。其中的原因,首先是由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这个群体的特殊性决定的,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背景的复杂性导致实验研究有一定的难度。这方面的研究应加紧开展。因为基于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和语料库技术的语言习得实验研究,可以回答双编码教学是否有助于语言习得的问题,可以揭示基于图形和语言双编码输入条件下的第二语言习得过程和机制。其研究结果可以为建立外国人汉语学习模型而开展计算机模拟,最终为设计出智能化的汉语CAI创造条件并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学有效性问题应该用系统的方法去思考和解决,它与很多因素相关,如学习成绩、教学管理的有效性、课程评价、教学质量、教学创新、教材评估、教师和教学方法等。郑艳群(2012)指出,对汉语教学而言,应该更加重视对语言微教学环节和微技能教学的研究和把握,汉语教学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必将更好地揭示汉语学习规律,指导和管理汉语教学。
余论:汉语教学叙词研究与学科建设
我申报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的理由是:
一、师德高尚健康,教育观念正确先进。
我有高尚、健康的师德。我热爱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国,对党无限忠诚,献身教育事业。我在各方面都从严从高要求自己,品德言行堪为学生表率。热爱每个学生,全面关心学生,有在艰苦平凡岗位上甘于奉献和创建不朽功业的追求和志向。我有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敢于打破教育陈规,以创新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毅力,不断探索新的科学的教育模式。讲究工作中的团结协作,服从组织安排,敢挑能挑重担,完成工作成绩显著。
我有正确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我认为,教育必须为社会和人的发展服务,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提高国民素质服务。在实际教学中,我注重教书育人,其中育人是根本,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实践、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发展自我。
二、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扎实,具有科学优化的知识结构。
语文学科的知识性决定了语文教师应具有"专"与"博"的知识结构。从教十年,我一直在继续学习语文专业知识、教育专业知识、文化科学知识,以广博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以传神的语言拨动学生的心弦,以先进的理论指导教学的实践。
我坚持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再学习。我自学语文研究生课程,经常通过报刊杂志书籍网络资源了解本学科教育教学最新发展动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教育方式,广采与语文有关的知识,使自己跟上21世纪改革步伐,知识结构常新常进。平时,涉猎赞科夫的"教学的发展"、布鲁诺的"知识结构"、苏霍姆林斯基的"发展智力",研究叶圣陶的语文教学思想,切实解决教学实际问题。
《学记》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知反也……"我在传授知识汲取知识上进取,做一个充满"文学细胞"的杂家。
1998年1月到1999年6月,我参加了由广东教科所、华南师大教科所联合开办的语文教育科学研究法研究生课程班学习,并获得结业证书。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计算机培训、英语培训,参加广东省统一考试,已过计算机初级、中级。
2001年到2002年,利用双休日参加了由广东省继续教育指导中心组办的语文课堂优化研究、中学现代阅读教学研究、汉语词义系统与中学语文教学、汉语和汉文化、中国民俗学、普通话与诵读艺术等六门课程的学习。
三、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
(一)教学能力方面:
我能正确理解、运用掌握教学大纲和教材,正确传授教学内容,重点突出,难点讲析透彻,"双基"教学扎实。人们说:"一个好老师,应有一张巧嘴一笔好字能分析、写好文章。"本人个人素质好,普通话动听标准,字端正美观,平时博览群书,阅读面广,写作是特长,所以教学有示范性,能带出一大批语文方面冒尖的学生。
高中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严密的螺旋上升的过程。这要求教师教学本领强,自己拥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我通晓语文教材的体系,钻研教材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的思路;通读全套教材,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编排体系,安排出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和作业系统的最佳组合方式及纵横联系。在具体操作中又采用主体式课堂教学方法,讲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这样能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语文是一门语言艺术课,充满魅力的语言是语文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我设计出声情并茂的课堂用语,力求使学生感到上语文课是一种美的享受。自己的电脑水平高,花时间制作优秀课件,加大课堂容量,扩展学生视野,电脑上课率97%以上。
我讲究情境教学,经常让学生走出斗室,从生活中掇取素材,多"看";借助音乐、电影、电视录像等好的媒介,营造一种美的境界,让学生在课堂上入迷地"听"也入心地写;我收集许多有趣味有延展性的题目,让学生投入思考,利用网络资源辅助作文教学,要求学生摘抄剪贴互评习作,每学期让学生自选题目,写出两篇研究性论文。我对学生严格要求,对学生进行五项任务完成达标:①语文知识的传授;②语文能力的培养;③发展学生的智力;④进行思想政治教育;⑤进行道德审美教育。
总之,在工作上,我认真踏实一丝不苟,讲质量讲效率。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下班辅导(这些检查一向为优秀),每堂课都要求自己达到既定效果,学生语文能力强,所教的学生高考成绩相当优秀。组织语文第二课堂活动小组,培养学生演讲与口才、辩论能力。能正确指导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教研活动,培养青年教师。每年承担一次校级公开课,受到好评,是优质课。
(二)教学经验丰富:
我原在中师四年,教"文选""语基"两门课程,是学校骨干教师,把关教师,备课组长,教学成绩优异,胜任由低年级到高年级循环教学,并一直担任班主任,所带班一直是校先进班集体,多次评为校标兵班。
97年调到南海一中后,我的教学态度仍保持着一贯的认真性,责任感相当强。在一中,我一直是教两个班语文,任一个班班主任。班主任方面讲究"勤",注意言传身教,"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严格要求自己也严格培养学生。重班主任工作艺术,热爱关心学生,有很强的教育管理学生的能力和经验。注意因材施教,对好、中、差学生实行分层管理,分类推进,对学生实行"做人、知识"双方面教育,经常找学生个别谈心,进行良好引导,重视专题班会课教育,采用比赛、文艺活动等各种方法增强学生纪律意识、竞赛意识、集体意识,并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方法,发挥干部作用,并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特色是实行分层励进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一帮一"活动。所教班一直是校优秀班集体,多次被评为校标兵班,有很好的学风班风,班上同学思想进步,学习勤奋,后进生转变成效好,成绩居年级前列,高考成绩好。
四、工作勤奋,工作量大,成绩优异。
1、工作量大:
1998年度至1999年度,我教高中语文二年级,共2个班,周15节课,任班主任。
1999年度至2000年度,我教高中语文一年级,共2个班,周13节课,任班主任。
2000年度至2001年度,我教高中语文二年级,共2个班,周15-21节课,任副班主任。
2001年度至2002年度,我教高中语文二年级,共2个班,周15节课以上,任副班主任。
2002年度至2003年度,我教高中语文三年级,共2个班,周22节课以上,任副班主任。
2、成绩优异:
我一直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一方面专业水平要高,传授给学生正确的知识,学习知识的规律和方法,另一方面又要勤奋。我是一个严格勤快的老师。我对所教的学生一个都不放弃,耐心细心地教导他们。我所教班语文整体水平高,差生转化明显,有一大批高才生。96年度我教的两个毕业班在省中师"文选"统考中,取得平均分85分以上(百分制)的优异成绩,在省名列前茅,获得省教委的高度评价。2003年我教的南海一中两个B班在全国语文高考中分别获得平均分521.3分和512.11分的好成绩(2003年专科大专A线为500分),我班参加考试125人,语文上重点线5人(最高分753分,年级第2名),上本科线48人,上大专线112人(总上线90%),两班语文高考成绩在年级7个B班中居第一第二,尖子生人数与几乎A班齐平,总成绩与A班原始分只相差1分左右。这种语文成绩是南海一中B班首例。学生充满了感激之情,好几个学生在南海一中网上留言"春辉老师,您是一位优秀的老师,您是南海一中最勤奋的老师,您用最适合我们的方式教育我们,我们非常感谢您……"
担任10年班主任,所带的班均是校先进班集体,多次被评为校标兵班。
我的论文《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整体性原理》获1998年南海市高中语文科优秀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论文《谈情境教学法在作文课中的设置》被评为南海市2001年优秀教学论文三等奖,论文《写情真切活泼,状物巧妙生动》收入《小学语文评析》一书(由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论文《语文单元教学方法初探》在96年湘南片语文教研会论文评选中获一等奖,论文《依样画葫芦》在省中师语文教研会94年会上评为三等奖,论文《中美两国阅读教学比较》收入《面向21世纪中国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书中,论文《谈情境教学法在作文课中的设置》收入《21世纪中国创新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书中。
2002年我被评为南海一中电脑积极分子,教学课件《林黛玉》《长亭送别》均获南海一中优秀教学课件三等奖,2003年我的个人网页获南海一中优秀网页评比四等奖。1998年第4届全国中学生暨海外华人作文竞赛中,我被授予优胜指导奖,指导的2名学生作文均获全国三等奖。指导学生参加2002年南海市高中语文阅读比赛,一个获一等奖,二个获二等奖。
关键词:听说法;越南成年人;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1-0221-02
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汉语正逐渐成为全球最重要的语言之一,因此,汉语教学自然地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关注,并已经成为一门科学,吸引了众多的语言学者、教育学家对之进行不断的探讨。我们知道,在语言教学中, 教学法的选择是相当重要的, 适当的方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针对目前越南成人汉语教学的现状,本文将简要介绍“听说法”这一重要的外语教学方法,并就如果运用“听说法”对越南学生开展汉语教学这一问题提出具体的实践建议。
一、听说法在越南汉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听说法(Audiolingual Method)强调通过反复的句型结构操练培养口语听说能力,又叫“句型法”或“结构法””。它来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ArmyMethod”。当时, 由于战争的需要, 语言学家们致力于研究出一种新的语言教学法, 希望能在短时期内培养出一大批会外语的军事人员。在这一背景下, 著名语言学家Bloomfield 和他的同事们成功地研究出了“Army Method”。这一方法着重对目的语的听说进行模仿训练, 并在语言的反复操练中积累出基础的语言知识。这一方法的成功刺激着它的进一步发展和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 由这一方法发展而来的听说法在美国20世纪60年代风靡一时。
听说法是奠定在行为主义心理学、结构主义语言学等理论基础上的语言学习方法。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强调, 外语学习实质上就是培养出一套机械的人的行为习惯, 即掌握一门外语就是要获得一套适时的语言刺激――反应链。这一观点在某种程度上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观点不谋而合。在结构主义语言学家看来, 语言是一套由音素、词素、词、句子渐次组成的机制。学习一门语言就意味着掌握这门语言的各个成分, 并记住它们之间连接的规则。从音素到词素, 从词素到单词, 从单词到词组, 再从词组到句子。只要牢记这套语言结构, 养成了习惯, 就掌握了这门语言。因此, 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都强调通过刺激和模仿来达到习惯的培养和习得语言结构的目的。换言之,听说法主张学习语言是从开口开始,从教说话开始,主要方法是通刺激与反应的习惯,具体就是模仿和反复成为习惯,限制使用母语,强调使用多种多样的辅助教学如:幻灯、录音、电影等,强调让学生模仿及老师时纠正学生说错。这样严格培养下去学习者自然习得了语言。
二、越南成年人汉语教学的现状
越南成年人学习汉语的人比较多。在越南一般情况下习得汉语的人有两种:在外语中心学习的成年学生以及在大学就读中文专业的学生。但不过,无论如何,所有的成年学习者都是以外语中心为起点开始来学习汉语的。这是因为,在越南如果要报考中文专业,考生必须掌握一定程度的汉语(这一点与中国外语学院的招生有些类似)。所以一般情况下,除一些华侨外,绝大多数的越南成年人都是从外语中心开始正式认识汉语的。
与一般的成年语言学习者类似,越南的成年学生在汉语学习上与幼年学习者相比较,也具备一定优势。由于他们的智力发展和文化水平已达到一定程度,因此阅读和写作方面的学习并不会构成太大障碍。尤其在越南语中,大约有68%的词汇是汉越词语,所以越南成年人在学习汉语时更易于融入。我们知道,汉语学习不仅需要学习者具备识字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做到理解和运用,对于这个要求成年人显然更容易做到。此外,成年人自律意识较强,越南成年人尤其如此,在课堂上,教师不用花费过多心思,学生自然会根据教学要求进行自我调整,这就便于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以及课堂授课的顺利有效进行。但是,目前越南成年人的汉语教学,特别是听说能力的培养上海存在着一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就师资状况而言,目前越南外语中心还没有聘请对外汉语教学的中国老师。老师好学习者都属于第二语言习得者。即便有部分的华侨担任授课教师,因其常年在越南成长和生活,所以仍属于第二语言学习者。另一方面,就学习者而言,越南成年人除了具有一般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时所具有的的优缺点之外,还兼有亚洲人的一般性格特点。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越南成年人也是已经过了学习语言的时期,所以没有“儿童那么活泼那么机灵、活泼、好奇、善于模仿大胆说话…”;(2) 越南成年人在学习汉语之前,其母语文字和文化的相关知识已经根深蒂固,所以在学习汉语时会发生“负迁移”的现象,成为障碍;(3)与一般的成年学习者相似,越南成年人在课堂学习的同时,还承担者一定程度的工作与家庭的压力,这就使得他们不容易消解课堂学习所带来的压力,从而丧失一定的学习的乐趣感;(4)越南成人年具有一般亚洲人的交际特点,较为好面子,内敛寡言,不敢在大众面前大胆主动发言表达个人意见,担心说错了会被他人嘲笑,这在已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成年学习者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所有这些问题给越南成年人学习汉语,尤其是其听说能力的培养,造成了不少障碍。
在分析了听说法的特点、以及越南成年人汉语教学现状的基础之上,笔者认为听说法遵循了语言学习的规律,可以改善课堂环境,有利于学习者克服害羞心理,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满足其提高听说能力的渴望。因此,在目前的越南成年人汉语教学中,尤其是初级阶段的教学中占中心地位。
三、听说法在越南成年人汉语教学的具体运用
汉语教学的要求是以培养四种技能:听、说、读、写为基础,让学生能够运用汉语进行交际。其中,“口语是基础,能听能说是基本的要求”。就越南成年人学习汉语缺和优点而言,笔者以为运用听说法开展语言教学可以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运用听说法开展汉语教学的基本方法
1.听说领先。以听说为主,读写为辅。在学生打下一定的听说基础之后,再进行读写教学,使读写促进听说。
2.反复实践,形成习惯。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把大部分时间用在模仿、记忆、重复、交谈等实践练习上,在大量操练的基础上养成一套新的语言习惯。不过,这里所提及的“重复”并不是指教师的多次重复,而是指创造尽可能多的让学习者开口的机会,给让学习者来重复。这样不但可以发展其听说能力,而且在由易到难的学习过程种,多重复易于提高学习者的成就感、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
3.以句型为中心。句型是语言教学基础,也是外语教学的中心部分。句型不仅具有结构意义,还具有词汇意义和社会文化意义,语言技能的培养应围绕句型这个中心来进行。
4.排斥或限制母语。听说法把培养口语能力作为外语教学的首要目的。这就要求学生反应快,用外语进行思维,而利用母语或翻译作为教学手段,会妨碍学生在外语和思维之间建立直接联系,减缓学习外语的过程,对掌握外语口语、以及培养运用外语进行思维的能力不利。
(二)运用听说法开展汉语教学的基本步骤
在教学中听说可以分五步完成,即认知、模仿、重复、变换和选择。
1.教师发出语言信号(主要是句型),同时借助实物、图片、手势、情景等说明信号所表达的意思。营造宽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以听说法的特点教学技术手段是运用多种辅助教学减少成人生活的压力,这对越南成人而说这是一种新的学习格式,可以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在放松状态中会掌握好的语言。利用多种途径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强化刺激,可以极大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2.当学生理解了新的语言材料后,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教师要纠正学生的错误,学生再模仿。教师的语音示范在越南成年人的汉语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加强语音规则的教学,尤其需要要对第一声和第二声进行区分。因为越南学生受母语影响,一般难以区分汉语语音的四声调。所以,要把语音的规则教好,就需要让学生多重复,多模仿。这样学习者才能学会语音规则,克服“石化”现象,避免在发汉语平声和去声时的错误。
3.让学生不断重复所学的语言材料,直到能背诵为止。这样就能利用越南成年人的阅读理解能力来提高其口语水平,从而有助于其通过句型掌握基本语言知识和语法。
4.做变换句子结构练习,选择某些词汇、成语和句型,同时给学生提出的具体场合、事件,让学习者运用所学过的语言材料进行语用练习,教师则针对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所出现的错误及时进行纠正。越南成人在具备了一定汉越词汇量的基础上来学习汉语,替换句子、句型转换以及扩展句子之类的教学方式具备一定优势。此类练习有助于学生多开口、多练习,遵循语言学习规律,在对话交际中学会发音规则、语法句型等。
四、结语
运用听说法加强越南成年人汉语学习是由越南成年人的学习特点和听说法的优点所决定的。尽管同属汉藏语系,汉语对大多数越南成年人而言并不是太陌生,但他们在听说能力的培养上仍存在很大问题。如今大多数的语言教学实践都在强调在基础阶段强化听说训练。外语课堂是语言交流的活动过程。虽然长期以来统治课堂教学的“一言堂”方式己受到批评和摒弃,但课堂上教师滔滔不绝,学生成为附庸的现象并不罕见。尤其,与其他国家的学生相比,越南成年学习者较为沉默寡言,限制了其听说能力的发展。因此,积极运用听说法开展教学,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和语言交流能力为目地的课堂是越南汉语老师的首要任务
当然, 强调听说法在越南成年人汉语教学中的地位并不意味着对其他教学法的否定。语言学习的目的是理解和交际, 在肯定听说法在汉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的同时, 也不能否认培养学生交际及初步的读、写能力的必要性。本文仅是在结合听说教学法的原则和越南成年人汉语学习的基本状况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的实践教学经验所做出的初步探索,如何合理圆融多种教学方法促进越南汉语教学的发展还需要更多研究者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颂洁.第二语言习得导论-对外汉语教学视角[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出版,2007.
[2]刘著.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2009.
[3]周小兵.对外汉语教学入门,第二版[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2009.
[4]何广铿.英语教学法基础[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1996.
[5]周健、张军.汉语教学法研修教程[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论文关键词:独立学院经济学,双语教学
所谓双语教学是指将母语以外的另外一种语言直接应用于语言学科以外的其他学科的教学,使第二语言的学习与各学科知识的获取同步。双语教学实现了专业知识和外语学习的有效结合,以专业知识为主、外语水平提高为辅,满足了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1]。在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尤其是加入WTO 的新形势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模式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革,对学生外语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提高独立学院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与外语能力,是摆在应用型技能型本科院校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经济学课程作为起源于国外的专业基础课程在进行双语教学改革中有着独特的优势。
一、独立学院经济学双语教学实践的必要性
(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然选择
20世纪 90年代以来,国际化成为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化,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教育部高教司在相关文件中提出教育教学论文,今后本科教育20%以上的课程必须进行双语教学小论文。双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而在双语教学课程的选择上应更多的体现课程的广泛应用性。经济学作为经济管理类课程的基础课,为学生学习和应用经管类专业知识做了良好的铺垫。因而经济学的双语教学实践是一种与国际经济接轨的开放式教育理念,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多元、开放、融合,在教学方式上强调灵活,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外语水平和教学艺术要求较高,在教学目标上注重培养学生用不同语言进行思维和创新的能力。同时,通过使用学界较为认可的经济学外文教材、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双语教学会有力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向规范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二)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独立学院是高等教育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社会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和教育自身发展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过渡的产物,承担着为地方经济建设与发展培养大批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历史重任。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独立学院能否在激烈的高校竞争中站稳脚跟,关键也在于能否培养出有别于研究型院校的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演进,应聘者在工作中既精通专业知识又能够熟练掌握外语的技能越来越受到青睐。因而在对本科生的培养中运用双语教学可提高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并使其更符合国际化人才的标准。
(三)经济学课程本身的需要
经济学本身源于国外成功的基础课程,该课程的原理和框架均源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而国内高校本科教学中讲授的经济学原理几乎都是从国外著作中翻译修订而来的。由于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等不同,有些翻译与原文表达的意思不完全一致,这对学生掌握和应用经济学原理产生不利影响。此外,由于经济学本身是一门发展较快的学科教育教学论文,使用翻译修改而来的教材大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其教学内容无法体现经济学发展的最新动态。借助经济学双语教学,一方面可使学生站在英语思维的角度,用英语去理解原著和思考各种经济学原理,从而更好地把握经济学的精髓所在;另一方面,通过采用国外经济学教材,可以增加学生的专业见识,使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吸收到经济学最前沿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增强教学的时效性。[2]
二、独立学院经济学双语教学实践改革模式
(一) 教学模式的选择
根据授课时外语使用程度的不同,双语教学可分三种不同模式:1、沉浸式双语教学(Immersion bilingual education)要求用学生所学第二语言/外语进行教学,本族语/母语不用于教学之中,乃至校内也不使用本族语/母语,以便让学生沉浸于弱势语言之中。[3]2、过渡性双语教学(Transitional bilingual education)要求在学生刚进校时,部分科目或全部科目使用本族语/母语教学;但一段时间之后,则使用所学外语/第二语言进行教学。因此,过渡性双语教学即指开始前有―段非双语教学作为过渡期,以避免学生刚进校因不适应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而产生许多困难,其目的仍是逐渐向沉浸式教学过渡。3、保留性双语教学(Maintenance bilingual education)要求学生刚进校时用本族语教学,以后逐步部分科目使用外语/第二语言,部分科目仍用本族语教学。
独立学院的学生较普通高校的学生入学成绩较低教育教学论文,英语水平相对较差,在课堂教学中应对其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因而我们在教学的第一阶段可以主要采用“保留性双语教学”模式小论文。在双语教学实施的第一阶段,为了不使学生在双语教学模式下影响对经济学知识的理解侧重运用“保留性双语教学”模式,即在注重学习专业知识和运用英语的同时,以母语来维持理解与交流过程并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经济学专业英语词汇的渗透,专业概念和理论模型公式的表达,以及部分英语释义;双语教学实施的第二阶段,可启用“过渡性双语教学”模式,在第一阶段取得成果的基础上逐步在经济类课程中推行双语教学模式,不断扩大独立学院双语教学课程的范围,灵活地互用汉语和英语两种主体语言,努力促进学生逐渐通过专业英语理解关。
双语教学推行的第三阶段,在总结经济学双语教学前两阶段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逐渐探索出符合独立学院自身情况的双语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在学生能够基本通过英语关,掌握一定经济学专业英语词汇的基础上,逐步推行英语沉浸式教学法,采用全英语授课或逐渐增加英语在经济学课程中运用的比例。毕竟独立学院的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并不十分擅长因而具体模式还得视双语教学实施前两阶段的效果和学生的接受情况而定。当然在使用“沉浸式”教学模式过程中,经济学教师应注意运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教学教育教学论文,把复杂的经济学理论和案例等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发音标准且语速较慢,使学生能顺利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和知识。
(二) 教材的选择
选用合适的原版教材是开展双语教学的基础。双语教学教材应当使用外文版的教材,在内容上直接与国外院校接轨,避免因间接引用而产生歧义。要选择既紧密结合实际又符合时代要求的原版教材,在原汁原味的语言中了解另一种文化,掌握专业知识。目前多数进行经济学双语教学的院校把曼昆教授编写的《经济学原理》(第三版)作为固定教材使用。该书被美国百余所大学用作经济学原理课程的教材,可见其全球影响力之大。此外,该教材的语言表达比较规范、简单、用词准确,内容更新颖,作者能站在经济学初学者的立场,激发学生对经济学的学习兴趣,这也比较符合独立学院学生的英语水平及学习知识的兴奋点。但原版教材的选编思路和编写形式与国内教材的风格完全不同。虽然国外教材知识较新,反映了学科前沿,但国外教材在一些内容上说明得过于详细,与国内同类教材相比,内容相对较多而且比较零散。因此,教学中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筛选,抓住学生必须掌握并与国内教材主要内容相契合的部分进行学习,这样有助于专业课程的学习。[4]而对于相关案例可以作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
(三) 教学时间
根据教学计划和各专业的实际情况教育教学论文,一般在大一下学期开始学习微观经济学,但是独立学院大一学生的英语相对比较薄弱,开展双语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大学英语一般开设两年,
大二上学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英语已达到了大学英语四级水平,学生普遍有着较好的英语基础,这时在宏观经济学课程中采用双语教学对学生来说困难相对要小些,可避免学生一开始就产生畏难情绪。另外,从大学二年级上学期起开始连续、合理地部署和安排双语教学,可延续英语学习,使英语学习四年不间断,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可起到一定的促进和提高作用小论文。而且,可在基础英语学习之后,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转移到自己的专业上来。
此外,国外的经济学课程一般是从高中开始,到了大学每学期只学习教材内容的几个章节,将整个经济学课程分散到大学的各个学期,更有助于学生的消化理解。而我国经济学课程一般是针对经管类学生开设的,时间为一年左右,如果进行双语教学的话应该考虑适当延长学时,以便于教师更好的准备课堂内容教育教学论文,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
(四)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双语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和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教与学互动,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而高素质的师资是实施高质量双语教学的保证。从近期实践看,全国绝大多数的独立学院是在母体普通本科高校的直接支持下,以母体高校的品牌、师资、管理和其他资源为依托而发展起来的,借助“母体”师资、外聘名校教师是独立学院最常用的做法。但随着独立学院社会化的趋势不断发展,建设自己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已迫在眉睫。除了外聘归国经济学研究生外,独立学院也应重视本院经济学双语教师的培养,一方面大力引进英语水平高、学科知识强的复合型教师,另一方面加大教师培训力度,特别注重青年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的培训和提高。如可采取教师自费及学院委培相结合的形式选派英语基础良好、经济学专业知识扎实的青年教师赴国内外相关院校培训。
参考文献:
[1]白世贞,沈欣.素质教育背景下物流管理专业双语教学模式研究.物流技术.2010
[2]梁燕红.微观经济学双语教学实践探索.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
[3]李榕.我国高校双语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08
[4]乔虹.“经济学”双语教学实践探索.教育与职业.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