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大学生审计论文8篇

时间:2023-03-20 16:17:1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大学生审计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大学生审计论文

篇1

(1.吉林师范大学,吉林四平136000;2.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摘要:探讨“问题大学生”教育转化的榜样与约束机制的功能与建设,是深入研究“问题大学生”教育转化的重要内容。对“问题大学生”教育转化的榜样与约束机制的建设进行系统的研究,不仅能够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理论,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对“问题大学生”教育转化所起的作用,还能逐步推进榜样与约束机制向规范化、个性化方向发展,这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

关键词 :“问题大学生”;教育转化;榜样;机制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11—0013—0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榜样与约束机制作为“问题大学生”教育转化工作的重要机制,对正确协调人际关系、保持正确方向、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适当运用榜样机制来调动“问题大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充分发挥约束机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调节作用。

一、倡导“问题大学生”教育转化范例与案例结合的榜样机制

榜样教育法是高校“问题大学生”教育转化常用的传统方法之一。在榜样教育过程中,榜样范例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载体,将会对受教育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被教育者提出的思想道德期望的具体体现。由于榜样本身具有生动、鲜明的形象,榜样教育一方面能引导受教育者学习榜样的模范行为;另一方面,也会使之通过接受榜样精神的感染、熏陶和激励,道德行为动机得到激发和强化,思想境界得到净化和提升。因此,榜样具有强烈而深刻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当前,高校“问题大学生”教育转化应当努力创新榜样教育活动的载体,如将传统的先进典型宣讲活动升格为品牌化的校园榜样的主题教育活动,以切实巩固并不断增强榜样教育这一传统方法的实效。有的高校启动的“榜样库工程”就是用身边的优秀榜样来影响包括“问题大学生”在内的在校学生,“榜样库工程”使“榜样们”都是“看得见、可模仿”的“活教材”。这种教育途径和新模式有利于优良传统的辐射传播与继承。由中国青年基金会等单位在全国高校范围内举办的“精英学子激励计划—芙蓉学子·榜样力量”评选活动,到目前已经推广到全国30多所高校,并且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教育效果。

“目前的大学生,基本上都属于独生子女。尽管有相当数量的非独生子女,但经验证明,有‘自我中心’问题的多为独生子女。在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之后,就享受到了得天独厚的家庭关照”。[1]因此,除了要让“问题大学生”从自身个体入手,重视向榜样学习,还要重视各类学生团体的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学生组织和学生群体的作用,使“问题大学生”感受到日常大学生管理、教学或服务制度的规范性、公平性、民主性等特点。通过让已教育转化成功的“前问题大学生”和存在各种困扰的“现役问题大学生”组成的“关爱之家”一类的学生活动团体或校园心理辅导组织,参与到学校管理决策中,为学校建设建言献策,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边缘化的“问题大学生”回归到校园活动中来;通过组建学生社团、社会实践团队、学术研究团队、创新创业团队等方式,让“问题大学生”在实践中接受团队合作和社会化成长的教育。

二、推广“问题大学生”教育转化的“微集体文化”约束机制

“微集体文化”约束机制,就是将宿舍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问题大学生”教育转化工作当中的一种新型文化约束机制。以往,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注重全面性和整体性,而宿舍作为大学生生活时间最长、最能体现自我的领域往往被忽视。因此,要充分利用宿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宿舍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机制,把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从教室转移到宿舍、从现实世界转移到虚拟世界,将宿舍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成一种以宿舍为单位的小局域文化,并融入到约束机制中,从而形成一种来自于“微集体文化”的约束力。宿舍作为非正式场所,更有利于弹性、合理地控制转化机制的运行。英国哲学家罗素认为,“一个健全而进步的社会不仅需要集中控制,而且需要个人和集团的创造力。没有控制,就会出现无政府状态;没有创造力,社会就会停滞不前”。[2]所以,“微集体文化”所提供的小范围的适度约束,更能保证机制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有较大的操作空间,从而避免了过度压力和刺激带来的反弹。

因此,应逐步推广思想政治教育进宿舍活动,并积极探索该模式的长效发展机制。加强学生宿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建设,同时,也为学生宿舍创造了良好、和谐的文化环境。因为每一个“问题大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对“问题大学生”的文化约束更是一门艺术,所以,“培养大学生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的行为习惯,通过建立健全的约束制度来规范校园人的言行举止,形成良好、文明的校园行为规范和风貌”,[3]不仅要“动之以情”,还要“晓之以理”;不仅要批评和惩罚,还要鼓励和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使“问题大学生”从认知到行为都对约束机制有着理性化的认识,这在无形当中也减少了约束机制在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阻力。要逐步探索一套宿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渗透到“问题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通过各类宿舍活动来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三、实现“问题大学生”榜样与约束机制的有机结合

在“问题大学生”教育转化控制机制运行中,我们要充分考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殊性,既要充分利用控制论来实现控制的科学性,也要考虑控制的人性化和艺术化。要构建并完善有效的“问题大学生”教育转化控制机制,就要充分发挥榜样和约束在控制机制中的作用,并使二者有机统一起来。美国社会学家E·A·罗斯认为,“在人的天性中存在一种‘自然秩序’,包括同情心、互和正义感三个组成部分。对个人的控制除了运用外在的制度化力量进行外,还可通过唤起人类天性中的‘自然秩序’以实行自我控制”。[4]控制机制只是促进工作运行的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因此,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控制,控制的“指挥棒”作用能否充分发挥,有赖于控制手段的合理化以及能否将外部控制转化为自我控制;控制也传达了“问题大学生”教育转化的运行状态和具体效果,对具体工作部门和工作人员都能起到一定的信息反馈和效果评估作用。因此,教育者和管理者应自觉接受控制,并对控制反馈做出积极的响应和有效配合。“问题大学生”教育转化控制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还能起到监督、约束、反馈、激励、评估等作用。有效发挥控制机制的作用,就能有效地约束或激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使其思想和行为日渐趋向社会需要和既定目标,从而使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道德规范和自觉意识。

“激励是组织中使组织成员产生和增强为实现组织目标的工作动力的管理活动的总称;约束是组织中为防止组织成员偏离组织目标、损害组织利益和迫使管理成员努力工作的管理活动的总称”。[5]因此,教育者应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将“问题大学生”教育转化的榜样和约束机制高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合理搭配内外部约束,逐步推进榜样与约束机制向规范化、个性化方向发展,这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潜移默化地实现“问题大学生”精神上的升华、道德上的熏陶和行为上的规范。

参考文献]

[1]王立仁.大学生“自我中心”的成因及矫正[J].思想教育研究,2006(1).

[2]罗素著.肖巍译.权威与个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3]张永红.大学生非主流文化引导研究[D].西南大学,2008.

篇2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后按申论要求依次作答,答案书写在指定位置。

二、资料

今年春节期间,河南省、某市一家网吧发生了一起恶性刑事案件:一位女中学生上网聊天结识了几位“网友”,因为谈得比较投机便约好在某网吧见面。谁知这些所谓的“网友”是几个穷凶极恶的在逃犯,他们就在网吧的洗手间,把小姑娘了。此事在当地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社会各界对“网吧”管理亟待加强的呼声也日益高涨。

笔者以普通上网者的身份,亲自到北京、南京等地的十几家网吧做了一番实地调查,感到情况确实不容乐观。

在校学生沉溺其中

在南京市上海路的一家网吧内,一阵激烈的吵嚷声迫使笔者的视线从电脑显示器移到了邻桌。

“你已经两天没有上学了,也不回家,爸爸和我都急死了!”一位中年妇女冲一个身穿“xx中学”校服的男孩焦急地大声喊。那个男生却目不转睛地盯着计算机屏幕,熟悉地收发着聊天讯息,丝毫没有搭理他母亲的意思。出人意料的是,这位三四十岁的母亲在在网吧毫无顾忌地哭出声来,升起了许多上网者的注目。男孩仍然无动于衷。

笔者上前递上一张纸巾,劝了劝男孩的母亲,了解到她如此伤心的原委。她的儿子原来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在省重点中学念高三。从上学期开始,受班上同学的影响,他迷上了上网聊天,而且一聊就是十几个小时,成绩一落千丈,还因此丧失了一个宝贵的保送机会。现在高考在即,他却仍然一天到晚泡在网吧,校长、老师都非常痛心:“一根好苗子白白地给网巴荒废了。”她也跟网吧的老板交涉过,但所有的老板都振振有词:“这儿不是游戏机室,国家没有规定节假日之外学生就不能来上网。”

“我儿子的好几个同学也是这样成天不着家,家长、老师都没有办法。为什么不能像禁止未成年人进入游戏机房那样颁布一个类似的规定呢?难道政府就管不了网吧了吗?”看着伤心欲绝的母亲和依旧目不斜视的高中生“网虫”,笔者的鼻子酸酸的。

泛滥成灾

北京市朝阳区某网吧里流传着一张复写的小纸片,那是老板向顾客提供的一项“特殊服务”:国外著名的域名列表。笔者按照表上所列在“地址栏”中键入一个站点名称,不到10秒钟,一幅幅不堪入目的画面就显现在.了电脑显示器上。根据这个两站的英文说明,服务分成两种:一种是免费的,另一种需要从点击者的电子账户里划拨浏览费用。免费服务区只提供少量的画面和图片,制作得也相当粗糙。该网站大力推荐的,则是付费的浏览服务。据它文字介绍,付费服务区可以看到精美的情感照片、各种姿势甚至活动画面,“定能令您一饱眼福”。笔者由于没有注册吨子账户,无法看到付费服务区的庐山真面目。但是下面一行不起眼的小字警告我,即使有了电子账户也不敢妄自进入:“每分钟收费0.4美元。”这也许就是不少人抱怨上网花钱奇多的原因:你自己动了歪脑筋嘛!

走出这家向吧的时候,我看到几个小学生正津津有味地欣赏着一位金发裸女的美妙躯体。

亲历“地下网吧”

上面所说的网吧虽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毕竟是在工商局取得执照的合法企业,还是有规矩可循的。实际上,没有经过登记注册私自经营的“地下网巴”也不在少数,那里面的问题就更多了。南京某高校附近的二条小巷子里,身着奇装异服、头发染得花花绿绿的年轻人常在一间小破屋里进进出出,知情者告诉笔者那是南京城最乱的一家“地下网吧”,于是我“慕名”前往。

刚进门,一股浓重的烟味就呛得人喘不过气来,足足捱了两分钟,我的眼睛才能张开看清网吧里的摆设。墙角里稀稀拉拉地放几台机子,但只有一个人在上网。再仔细一看,原来一个女孩坐在男友的大腿上两人正一起拨弄着键盘。、后面的桌子上、围坐着几个打扮得非常“酷”的男青年,其中一个人的鼻孔上还镶着耳环。他们正漫不经心地打着麻将,脏话从他们的嘴里鱼贯而出。

“上次那个小妞太倔了,老子怎么也上不了手!”一个“络腮胡子”愤愤地说。“那是你的技术还不够”,他的头发染得通红的牌友说,“我那回只见三次面就把xx大学的校花搞定了!”说完大家一阵笑。

我吓得赶紧离开了这个是非之地:在这样的环境里,发生对女性网友的案件已经不足为奇了。

(摘自《法制日报》2014/4/9)

三、申论要求

1.请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20分)

------------------------------------------------------------

------------------------------------------------------------

2.以网吧管理工作部门工作人员的身份。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提出

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地说明,要体现针对性

和可操作性。(30分)

--------------------------------------------------------------

--------------------------------------------------------------

3.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2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

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50分)

---------------------------------------------------------------

---------------------------------------------------------------

四、参考答案

1.答案提示

当前网吧经营行为严重混乱,包括在内的问题没有得到严格的管理。一些在校学生沉溺于网吧,受到不良影响,引发了令人痛惜的违法犯罪活动。记者通过深入到地下网吧进行调查,揭示了其中的种种问题,急需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2.答案提示

(1)国家出台了规范“网吧”经营行为的行政规章,各地也相应制定了有关的配套实施细则。包括明确规定中小学附近200米以内不得经营互联网业务,禁止网吧从事经营性电脑游戏,当日21时至次日8时不得接纳未成年人,乃至更为严格的严禁在市区内新开办网吧业务。

篇3

我们在引用他人的论点、数据等内容载录下来,在论文引用的地方标注出来,把它的来源作为参考文献列出来就可以了。关注学术参考网,查看更多优秀的论文参考文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个关于校园网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阅读欣赏。

校园网论文参考文献:

[1]张胜利.局域网内网格计算平台构建[J].硕士学位论文,西北工业大学,2007.3.

[2]殷锋,李志蜀,杨宪泽等.基于XML的校园网格应用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7.12.

[3]殷锋.网格关键技术及校园网格应用研究[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6.

[4]王海燕.基于.net的校园网格异构数据统一访问接口[J].计算机工程,2010.6.

[5]韩旭东,陈军,郭玉东,等.网格环境中基于Web服务的DAI中间件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5.

[6]郑荣,马世龙.网格环境下基于XML的异构数据集成系统[J].计算机工程,2008,34(22).

校园网论文参考文献:

[1]李春霞,齐菊红.校园网安全防御体系的相关技术及模型[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4(1):122-124.

[2]智慧.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在校园网中的应用[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4(3):94-96.

[3]高杨.浅谈网络安全技术及其在校园网中的应用[J].科技与创新,2014(11):135.

[4]樊建永,薛滨瑞.网络安全审计系统在校园网络中的应用与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7).

[5]李斌.学校网络安全审计系统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4).

校园网论文参考文献:

[1]沈卓逸.校园网贷规范发展策略[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5):812.

[2]包艳龙.“校园网贷”发展情况调查与分析[J].征信,2016,(08):7375.

[3]谢留枝.如何解决大学生网贷出现的问题[J].经济研究导刊,2016,(19):7374.

[4]林丽群.网贷视域下当代大学生科学消费观培育探究[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3):4850.

[5]马俊.浅谈高校校园网的管理[J].长沙医学院学报,2008(7):93.

篇4

关键词: 通识教育 课程设置 师资队伍 功利化倾向

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高校教育经过近30年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随之也产生了许多新的问题。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给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评判出了一道艰深命题。这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

针对如何回答著名“钱学森之问”,即目前中国教育的瓶颈问题——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原国务院总理曾说:“一是要让学生去想去做那些前人没有想过和做过的事情,没有创新,就不会成为杰出人才;二是学文科的要懂一些理工知识,学理工的要学一点文史知识,使学生全面发展。”这与通识教育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目的和拓宽基础、沟通文理的理念相吻合。

“通识教育”既是一种大学教育理念,又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1]它首先关注的是一个“人”的培养,其次才将学生作为职业人来培养。近年来,通识教育在我国财经类院校慢慢受到重视,但很多高校仍处于探索阶段,存在通识课程体系不完善、通识教育机构不健全等诸多问题。本文探讨财经类高校通识教育的困境与对策。

一、财经类高校通识教育现状调查

21世纪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并加剧了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无形的社会压力,尤其是在现有考试评分制度和人才录用标准的助推下,大学生越来越成为知识上高度割裂的个体。大部分财经类高校由于学科设置相对单一、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存在重视专业教育忽视通识教育的问题,对课程设置始终带有专业教育的烙印。其次,学校缺乏健全的通识师资培训制度和教学效果评估机构,导致老师把它当成边缘教育,学生把它看做混分课程,课程内容、教学手段及考核方式有待改善。学校、老师、学生三方的不重视,致使通识教育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这不仅是财经类高校所面临的困境,而且是整个教育界所面临的困境。

为了了解财经类高校通识教育开展情况及效果,我们以南京审计学院学生为样本,围绕学生对通识教育的基本看法、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和听课状况设计了一份问卷,问卷包含单选题、多选题及开放性问题等共计22题。我们采取先分层后整群的抽样方法对南京审计学院2010级和2011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覆盖全校11个院系的28个专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科学性。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60份,收回556份,回收率为99.29%,其中有效问卷为498份,我们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下面我们通过对问卷调查数据的处理分析得出南京审计学院通识教育开设效果现状面临的几大问题。

(一)基本看法

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有77.7%的学生认为通识课程是重要的,但只有45.1%的学生觉得通识课程开展是成功的。这表明大部分学生已经认识到通识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教师资源缺乏、课程设置不合理等原因,通识教育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认为通识教育不重要的学生中,43.8%选择的原因是通识大班化教学上课效率低。这与教师资源缺乏不无关系,此外,大班教学造成教师管理课程秩序和与学生积极互动较为困难,学生感觉课程无聊,教学效率自然低下。

(二)学习态度

由于学习态度是学生的主观情绪,很难直接测量,因此我们通过学生是否获得过奖学金及其种类反映,分别统计了学生的奖学金情况与通识课程总评分数,并做成了交叉制表。

奖学金*通识课程总评分 交叉制表

卡方(24)=42.98>31.86(α=0.01),即奖学金与通识课程总评分无关。

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是学院评选奖学金主要通过学生的学分绩点,然而通识教育作为选修课程并不计入学分绩点,这就造成部分学生功利性地放弃通识课程的学习,将更多的时间用在必修课学习上。此外,教师期末考核方式大都是交论文,平时没有听课的学生只需根据论文题目上网搜索即可,考评论文抄袭现象较严重,甚至造成了平时基本不去上课的学生比全勤的学生期末总评分高的现象。这导致学生不认真对待通识课程。

(三)学习动机

在上大学的主要目的多选题中,67.5%的学生选择了受到全面教育、提高综合素质,56.9%的学生选择了掌握一门专业知识和技能。这说明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渴望自身全面发展,通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与学生的期望不谋而合。大多数新生并不理解什么是通识课程,当大二逐步了解后已经习惯性地不重视通识课程,这就导致通识教育不能起到应有的全面发展学生的作用。

(四)课程情况

统计结果表明,84.3%的学生逃过通识课程,课程枯燥无味和参加社团班级活动是逃课的两个主要原因。根据我们对南京审计学院通识课程的旁听,部分教师讲课完全照读PPT内容,与学生基本没有互动,授课没有热情,学生自然会感觉课程无聊逃课,到课人数过少,明显影响教师讲课情绪,这样恶性循环导致通识教育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其次,通识课程大都在晚上进行,与必修课有明显的区分,而社团班级活动都在晚上开展,部分学生便逃课参加更有趣的团社科活动。

二、南京审计学院通识教育凸显问题探析

根据问卷数据处理和通识课程旁听表,我们对南京审计学院通识教育开展情况有了一定认识,并归纳出了其存在的问题。

(一)通识教育体系建设及通识选修课设置有待完善

南京审计学院每个学期的通识教育课程由各个院系老师自主申报,未设置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各科任课教师无法讨论交流各自课程的优缺点提高教学质量,并且缺乏相应评估系统对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通识课程整改淘汰,对通识课程不能进行有效监管。

通识课程体系不合理会造成课程的简单堆砌,导致课程内容杂乱,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南京审计学院2011年的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求学生毕业应修满通识教育课学分70分,其中通识选修课要求10学分,仅占14.3%。占据大部分学分的通识必修课为大学英语、微积分、大学计算机等服务于专业学习的基础教育,而形成学生独立人格、独立思考的通识选修课则大大被压缩,难以达到通识教育培养完整的人的目标。

其次,学校每学期开设的选修课数量只有50门左右,课程数量和学科覆盖面很难满足学生需求,而选修人数较多,导致这类课程往往都是百人大班上课,任课教师很难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开展实践活动,也很难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一味的灌输式教学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师资队伍及授课质量有待提高

南京审计学院作为一所财经类学校,教师大多教授与经济相关的专业,自然社科等教师资源缺乏,很难建立完整的学科体系。[2]我们了解到,在解决教师资源缺乏的问题上学院采取了外聘制度,每个学期从南京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艺术大学等高校聘请10多位教师开设通识课程,弥补了学科体系不完善的不足。外聘教师大多从外校资深教师中挑选聘用,利用了其他高校的优势资源,取得了较好的师资队伍建设效果。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外聘教师对教学秩序的遵守较为随意,对课堂纪律、考勤方式等要求较低,难以保持较高的教学质量。

相对于外聘教师,本校教师教学效果也不理想。从对南京审计学院通识课程旁听记录表来看,大多数通识课程的出勤率只有50%左右,并且教师讲课方式基本都是灌输式的,缺少学生的思考讨论与师生间的互动交流。通识教育要求的清晰沟通、适切批判能力难以得到培养。平时上课监管不严,课程讲授枯燥无味,期末考核轻松能过,逃课没有惩罚措施,学生自然不会重视通识选修课。

(三)大学生选课呈现功利化倾向

“功利化”一般都被看做是一种贬损,因为是注重“投入—产出”,寻求短期内利益最大化。[3]功利化是社会大环境造成的,随着大学教育的逐渐普及和高校的不断扩招,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大学生越来越重视实用知识技术的学习与各种等级证书的考取。然而通识教育强调的本科教育注重基础知识、基本素质培养的理念恰恰与功利主义短期利益最大化的追求相反,这就导致了许多学生对通识课程的不重视,纯粹是为了学分而不是因为兴趣学习。

从问卷数据分析来看,南京审计学院接受调查的学生中34.3%选择了因为看书、考研考证而缺席通识选修课。学生偏重的功利心与财经类高校学科门类相对单一不无关系。在长期经济氛围的熏陶下,部分学生价值取向出现偏离,过于注重个人价值和经济利益,社会价值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缺失。此外,学校通识选修课的成绩与绩点、奖学金不挂钩,短期内难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学生投入在通识课程上的时间少之又少。

三、南京审计学院通识教育对策与思考

鉴于上述通识教育困境,我们从学校、老师、学生三个层面对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提出建议。

(一)学校层面

学校应成立专门管理通识选修课的机构,其内部组织结构应当趋于扁平化,上至学校高层起到整体管理、引导决策作用,下至学生起到教学互动、效果反馈作用,同时针对通识课程设置和开设效果、老师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等制定相应规章制度进行规范,并对课程开设的效果进行评估、反馈、改革。

在教学模式方面,采取小班教学方式,让师生互动交流讨论,强化开设效果。针对参加社团班级活动而导致缺课的现象,可在星期一至星期五专门空出一天安排通识课程。此外,还要购买一些书籍支持课程的进行,存放在图书馆供学生参考借阅。在软件方面,配备知识渊博的教师可从外聘全职或者兼职,利用地区集中教育力量,进行教师与课程资源的共享。

(二)教师层面

财经类高校存在师资队伍缺乏的困境,再加上缺乏健全的师资培训机制,使得不少教师将通识教育边缘化,不重视,缺乏热情。

首先,在聘请教师这一环节应该重视教师的三大素质:1.对通识教育的认识度、重视度;2.知识渊博,涵盖全面;3.以学生为本,工作敬业。

其次,在教学方式改革,变以往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为互动式思考教育,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独立思考与团队合作精神。

再次,教学内容要及时更新,将课程主题联系时代焦点,培养大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意识。

此外,考核方式不再使用单一的论文方式,为了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应当将考核方式多元化,以口试、演讲、PPT汇报等多种形式,强化学生的口语表达、沟通协作、独立思考等能力。对于出勤率,教师要加大考核力度,严格教学要求,免除逃课三次以上的学生参加期末考试资格,实行宽进严出制度。

(三)学生层面

大学生首先要明白通识教育的理念,学校应从大一进校就对学生宣传通识教育的重要性,举办讲座等一系列活动,发起通识教育讨论,在学校营造良好的通识教育氛围,及时遏制功利主义与实用主义的形成,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一直以来,教育惯性是用成绩度量的,再加上高中文理分班制度致使学生知识结构失衡,过度注重考分的应试教育,使大学生降低对知识的渴望。学校针对这些困境,可采取浮动选课制度,课程前两个星期可任意选取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试听,了解课程内容及设置目的之后再决定选课的名单。

南京审计学院校长王家新说:“教育是使人成为人的一项社会实践,它的最终目的是造就一个知、情、意协调发展的健全之人,它的核心任务在于引导人追求真、善、美。”[4]通识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知、情、意。2009年9月,南审推出了以通识教育为基础的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但至今开设效果还是受很多外在或者内在因素的影响,学生与老师在一定程度上都将通识教育作为专业教育的一种补充,面对困境,从学校、老师、学生三个层次对通识教育教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考核方式及其他辅一系列的改革创新措施,将通识教育定位准确后,夯实学生的人文基础,克服专业过度依赖症。因此,学校正在结合“三关”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进行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我们渴望学校能予以重视,并能在新的人才方案中得到体现。

四、通识教育改革决策方案选择

根据上述强化通识教育效果的建议,我们通过咨询任课教师及采访学生,得出南京审计学院可选择的决策方案有:建设通识教育机构、教学与考核方式改革、增设通识选修课、加强通识教育宣传。在决策时要考虑到通识教育体系、通识选修课设置、师资队伍水平、通识授课质量、大学生功利化倾向五个方面。按照层次分析方法基本步骤,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如下图所示:

对于准则层B的5个因子,通识选修课程设置(B2)的权重最低(0.0803),通识教育体系(B1)和通识授课质量(B4)的权重都比较高(分别为0.3596和0.3171),说明在决策中比较看重通识教育体系和通识授课质量。

对于不看重的通识选修课程设置,其影响的两个因子建设通识教育机构(C1)、增设通识选修课(C3),单排序权重都是C1远大于C3。对于比较看重的通识教育体系和通识授课质量,其影响的因子中单排序权重都是建设通识教育机构占优。由此可以推出,建设通识教育机构由于对通识教育体系和通识授课质量影响较为突出,权重相对突出,即决策比较看重的是通识教育体系和通识授课质量,不太看重通识选修课设置。

根据最终权重,建设通识教育机构为0.6952,而增设通识选修课和加强通识教育宣传的权重分别为0.0495和0.0337,远不如建设通识教育机构重要。因此,建设通识教育机构为财经类高校强化通识教育教学效果的首要选择。

参考文献:

[1]陈向明.大学通识教育模式的探索——以北京大学元培计划为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7.

[2]夏寒.财经类高校通识教育的困境及对策[J].高教论坛,2009(3).

篇5

关键词:审计人才;创新应用型;立体化;审计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基于创新应用型审计人才培养的审计立体化实践教学研究

收录日期:2012年4月11日

知识需要在实践中深化,能力需要在实践中磨砺,素质需要在实践中提升。各种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尤其重要,离开高质量的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就是空话。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不可逆转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更好地顺应时展的潮流,培养出一大批既有远见卓识、又有较强务实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的审计人才,是目前普通高校审计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然而由于传统审计教学方式存在实践教学的认识不足、实践教学体系不完整诸多的问题,因此为适应国际大环境下对审计人才培养的需要,必须创新审计实践教学。

一、审计立体化实践教学的内涵与构建原则

(一)审计立体化实践教学的内涵。审计立体化实践性教学是通过围绕培养创新型、应用型的审计人才培养目标,运用系统工程思想,按照审计理论教学和审计实践教学相结合、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分别从时间维、逻辑维和专业维的三维结构角度构建起全程化、多元化和复合化的审计实践性教学体系(李四聪、李坚,2010),以达到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得到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培养的教学目的。

(二)审计立体化实践教学构建的原则

1、以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审计人才为目标。教育部于2006年启动的“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全方位创新理念,使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应运而生。因此,审计专业及其实践教学目标应定位在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审计专业人才,以满足审计市场需求。

2、系统化原则。为了保证审计实践的有效进行,必须对审计实践环节进行统一管理,建立一个完整的审计实践教学体系,使实践教学体系的各个环节做到互相衔接,彼此关联,具有连续型,并贯穿于全部学习过程。

3、整体优化原则。不仅要做到实践教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统一,还要从人才的全面素质和能力发展的要求出发,满足学生包括心理素质、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在内的综合素质发展要求。

4、规范化原则。在培养方案中要规范实践教学内容、形式,制定出相应的考核标准和要求。实践教学的内容多样,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规范的考核标准。

5、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必须建立在理论指导的基础上,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只有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确定实践教学内容,才有可能建立实践教学的科学体系。

二、审计立体化实践教学的主要架构与核心内容

(一)审计立体化实践教学的主要架构。本文借鉴李四聪、李坚的“地方高校管理类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的模式来构建审计立体化实践教学,即从时间维、逻辑维和专业维三个维度来体现其立体结构。时间维主要反映审计实践教学从规划到实施、反馈的阶段性工作,包括确定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审计实践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审计实践教学体系的分析、审计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审计实践教学体系的决策、审计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逻辑维主要体现审计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思路和实现途径,即审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逻辑步骤,按照体系的规划、构建、实施、评估和运行反馈五个梯次推进并在循环反馈中不断动态调整。专业维是要根据社会对 “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创新型、应用型审计人才的需要,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应该建立“审计基础课程实践—审计专业基础课程实践—审计专业课程实践”相应的模块化的审计实践课程的知识结构。

(二)审计立体化实践教学的核心内容。审计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内容就是要构建起多元化的审计实践教学平台体系,即立足于审计实践教学要求和审计人才培养目标,从学生的基础能力培养—专业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培养三个层次研究审计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1、基础能力培养的审计实践。本阶段对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设计单项性(知识点)审计实践教学模块进行的。该模块所涉及的实践内容主要是操作性实验,此类实验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数学分析能力、数据挖掘与分析能力等能力。主要采取三下乡、基础学科竞赛、论坛、SRP、学术讲座等形式。通过这一模块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态度,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基础知识。

2、专业能力培养的审计实践。对学生审计专业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设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块实现的。该模块主要运用分析设计性实验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此阶段,审计实践的形式主要采取案例分析、课程论文、执业资格训练、专业技能竞赛、单项情景模拟实践等形式;涉及的实践课程可分为审计专业基础课和审计专业课两类,涉及审计专业基础课程的实践课程有会计实践、税务实践、财管实践、资产评估实践等,涉及审计专业课的实践有审计基础实践、财务审计实践、税务审计实践、金融审计实践等。

3、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的审计实践。本阶段的审计实践主要是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进行提升。这一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设计综合性审计实践教学模块、校外实习基地教学模块、创新实验教学模块和跨专业综合性实践教学模块四个模块来实现的。综合性实践教学模块主要是强化学生实务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创新能力。校外实习基地教学模块用于巩固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并能将其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实验教学模块是把创新实验与学科竞赛、教师科研以及社会服务相结合,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跨专业综合性实践教学模块的实践中将涉及多个相关专业的实践内容,即审计综合实训中学会运用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和会计等多个专业的知识,以培养学生运用综合知识独立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在这一阶段主要采取的形式有毕业论文、综合性仿真模拟对抗实战、毕业实习(社会实践)、创意设计大赛和创业计划大赛等。

三、审计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块的支撑手段

为保证审计立体化实践教学各个模块的顺利实施,还必须为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工具,利用开放实验运行机制,通过综合竞赛、大学生科研项目、专业实践教学、开放式在线实验以及审计实习基地为其提供支撑平台。作为第二课堂延伸的综合竞赛有助于营造文化素质教育的氛围,因此学校应拿出一定资金给予资助,也可与学生的学分挂钩。大学生科研项目有助于结合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验,提高创新实践能力。因此,应拨出专款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与学生评估奖励、综合测评结合起来,同时鼓励教师给予更多的指导而加计工作量。专业实践教学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工具将财经、审计仿真软件引入课程教学并开设最新实务课程。这个平台就是由六个阶梯式审计教学模块组成。开放式在线实验要求建立审计综合实验室,实现在线远程实验演练。而且其他专业的学生通过该平台也能得到审计知识的基础训练。审计实习基地是指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建立校内和校外实习基地,如果有自己的校园企业则可直接建立校内实习基地,如果没有,可与会计师事务所联系,建立合作关系,建立校外审计实习基地。

四、审计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

为了保证审计立体化实践教学的正常运作,就必须提供必要的保障措施和制度,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建立审计立体化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

(一)领导重视,提高审计教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认同性,为审计实践教学提供思想保障。领导重视不是口头上的重视,而是要付诸于实践,即应该建议包括院级和系部管理部门的审计实践教学的组织机构,因为只有领导到位才能保证这个体系发挥作用。审计教师对应用型审计人才培养的认同性应体现在其有到审计一线进行社会实践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以提升自己的审计实践操作技能与积累审计实务经验。

(二)加大投入,开发实践教学资源,营造高仿真的审计实践教学平台,为审计实践教学提供硬件保障。目前很多办有审计专业的学校,没有系统的且适宜的审计实践教材,其审计综合实验室都属空白,未购买与实践教学相关的审计软件,更谈不上仿真实践平台了,从而学生无法实践审计的电算化和无纸化操作。因此,学校应在充分利用现有实践资源的基础上,加强在审计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加大审计实验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建立校内外审计实习基地。

(三)建立科学的审计实践教学管理体制,为审计实践教学提供制度保障。没有制度不成方圆,因此在保障审计立体化审计教学前提应是制定审计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包括建立审计实践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审计实践教学督导检查制度、审计实践教学课程考核制度、审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制度以及审计实践教学激励制度等内容。为改变学校实践经费支出不足的现状,可从社会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审计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

(四)打造理论实践都过硬的“双师型”实践教学团队,为审计实践教学提供人力保障。“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有理论教学水平又具有指导技术操作的实践能力的教师,既具要面对学生又要面对企业、社会。为了培养这种“双师型”教师,学校可以内部培养,但应制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培训的实施办法,使教师在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经济上不受损失,在晋升职称等方面享有更优厚的待遇,激发教师主动到企业挂职、下厂锻炼以提升实践能力的积极。学校也可以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现培育创新型、应用型审计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审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根本保证。也可以外部引进既具有扎实的审计理论功底又具有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的审计师等高级人才。还可以将二者结合,即深化产学结构,建立新型的联合培养机制,建立“校企互通、动态组合”的兼职教师队伍,兼职教师来源,建立校外兼职教师资源库。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四聪,李坚.地方高校管理类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中国市场,2010.22.

[2]王静.高校实践教学创新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榆林学院学报,2010.1.

[3]郭秀珍.会计实践教学全仿真操作设想[J].会计之友,2006.6.

[4]扬录强.校企联姻培养应用型审计人才的实践教学研究[J].中外企业家,2009.7.

[5]姚吉祥.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缺失及对策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生学报,2010.6.

篇6

伴随着大学扩招的逐步深入,社会人才的供求关系出现了极大的变化,大学生就业市场逐步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大学生也越来越成为了就业的弱势群体,而作为招聘方的企业也在不断地抱怨新进大学生缺乏应有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因此,如何使更多的普通高校毕业生适应社会需求,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在就业市场上找到自己的合适位置,是当代大学生面临的严峻考验, 也是普通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进一步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这一现实,学术界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相关问题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本文整理了与经管类会计学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相关的文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概念和内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同时调研了唐山市多家招聘单位的招聘要求,从招聘单位的视角分析大学生应具备的实践能力;并结合分析经济管理类会计专业毕业生所认为的大学生应具备的实践能力,考察了招聘方要求和学生观点之间的差别,以期对经济管理类会计学本科专业大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等制定产生积极影响。

(一)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构成 大学生实践能力主要由一般实践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构成。其中,一般实践能力指所有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及未来工作、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应具备的基本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学习能力、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心理健康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身体健康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吃苦耐劳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外在表现能力、内在品行能力、一般经验能力、诚实勤奋精神、敏捷思维能力、勇于开拓精神、创新能力、应变能力、逻辑能力等方面;专业实践能力则指专业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及未来工作、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应具备的专业性实践能力。

(二)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构成 经济管理类大学生除了具备所有大学生均具备的一些基本特点外,还体现在他们接受了经济管理类的专业学习和初步科研训练,同时还表现在他们未来所从事的工作将基本限于具有经济管理行业背景的企业或者其他企业的经济管理类岗位。经济管理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将必须首先满足大学生实践能力的一般实践能力的基本要求,即具备学习能力、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心理健康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身体健康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吃苦耐劳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外在表现能力、内在品行能力、一般经验能力、诚实勤奋精神、敏捷思维能力、勇于开拓精神、创新能力、应变能力、逻辑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同时,经济管理类大学生还必须具备包含专业经验能力、专业态度能力、专业工作能力、专业知识能力、专业道德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等在内的专业实践能力。所谓专业经验能力是指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积累起来的与未来工作相关的专业经验;所谓专业态度能力是指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培养形成的与未来工作相关的专业态度,主要包括工作责任心、勤恳敬业精神、细心认真精神、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工作态度及事业心等方面;所谓专业知识能力是指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积累起来的与未来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从专业知识的来源看,专业知识包括从学校的书本中学到的知识和从相关实践经验中获得的知识,则专业知识能力中也涵盖了专业经验能力的一些要求;所谓专业工作能力是指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养成的处理业务的相关能力,包括工作作风、工作抗压能力和专业业务能力等;所谓专业道德能力是指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培养起来的与潜在良好职业道德形成相关的品德能力;而专业创新能力是指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培养起来的以及在专业业务中不断创新进取的专业能力。

目前的文献指出了经济管理类大学生不仅应该具有一般大学生应该具备的一般实践能力,同时,还必须具备专业经验能力、专业态度能力、专业工作能力、专业知识能力、专业道德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等专业实践能力。然而,在具体分析过程中,仅仅指出了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基本构成,并未对相关的能力要求展开阐述;同时,也未结合会计学专业的特点对会计学专业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等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问题

近年来,与市场对会计人员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相适应,高校的会计学教育方向特别是会计本科教育逐步向能力导向型转变,在进行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在会计学专业建设中,如何完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整合会计系列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研究会计系列实验课程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与技能,提高创造性地应用会计信息进行经济决策的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会计学专业的发展潮流要求教育工作者以人为本,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形成来自于他们亲力亲为的实践感受,来自于模拟现实工作环境场景下手与脑的自如配合以及知识的灵活迁移。这些活动的实现,都要依托于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与安排, 而这恰恰是现有会计实践教学体系薄弱之所在。具体表现在:

(一)体系中各环节间的逻辑关系不清晰 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主要由实验、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环节构成。 但这些环节之间并非等量并重的处在同一层面上。就社会实践与学年论文、毕业论文而言,三者之间是有逻辑上的先后顺序的: 没有实践就难以形成论文,特别是会计学本科论文多要求以当前实际存在的会计问题作依托、体现实际应用价值;而实验与实习、 社会实践之间可以并列,属不同的认知途径。由此可见, 将实验、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环节简单罗列在一起,是缺少系统性思想作统驭的, 逻辑关系不够清晰。

(二)学生主体地位不明确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会计学专业也莫不如此。会计学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既要求学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更注重他们对实际业务的操控能力,而这种实际操控能力来自于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感受和感悟,它不能脱离“干前学”,但它更依赖于“干中学”。它是学生在实践教学中亲力亲为的切身感受,是学生对专业认知的必然阶段和过程,是不能被代替和剥夺的。在实践教学中,应由他们自己来设计“该怎样做”,他们才是教学的真正主体,这与理论教学中习惯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是不同的。然而,目前学生的主体地位尚不明确,教学观念的改变是迫切的。

(三)校外会计实习效果不佳 现在一般高校组织学生到校外企业实习很容易流于形式,原因主要是缺乏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由于企业的财务信息具有一定的保密性,一般企业不愿意接收学生在本单位进行会计实习,因此各高校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时往往会遇到来自企业的阻力。其次,校外实习点多面广,教学管理难度大。由于企业财务工作比较忙,其办公场地空间有限,每个单位一次只能接纳2~3个学生。这样每位指导教师要负责几个企业的学生实习,困难较大,加上有些企业对实习学生管理不严,放任自流,常常达不到预期效果。第三,实习时间安排与理论教学脱节。从各学校的教学组织来看,校外会计实习主要集中在学生全部专业课学习结束后进行,一般需要实习的内容较多,但学校受实习经费的限制,往往安排的实习时间有限,再加上会计理论教学与实习时间上存在差异,学生很难及时有效地解决书本上没有搞清的问题,不利于学生及时消化书本所学的知识。最后,学生对校外会计实习的兴趣不大。在企业的会计实践中,会计人员必须遵循统一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业务处理,并承担相应的会计责任,而指导会计实习的人员由于担心出现账务处理的错误而不愿意放手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学生在实习单位很难接触到原始凭证等会计资料,因而实习中“只看不干”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学生对校外的会计实习失去兴趣,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得不到锻炼,实习收效不大。

(四)忽视会计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 2007年起实施的新会计准则,更加强调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和对金融及其衍生品的驾驭能力,对企业合并、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特殊业务事项的掌控能力,对公允价值的灵活运用能力。新准则的出台,是应经济全球化潮流而生,这势必在客观上导致会计学研究对象更加复杂和多变。不仅如此, 对一名会计从业人员来说,仅仅将这些复杂多变的经济业务作出专业处理远远不够,还要善于与环境沟通:与工商税务保持良好的沟通界面,与会计师事务所等审计监督部门交流顺畅, 与生产销售部门分工协作等。高质量的会计人才不是在书斋中长大的, 也不是通过完善的理论逻辑训练达成的,从学生成长为一名高质量的会计人才,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安排是重要保证。 学生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真正形成自己的体会和认知, 才有可能激发出灵感,创新也就水到渠成了。这也正是社会所期望的。

三、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

实践环节间逻辑关系的理顺,学生主体地位的凸现,在更宽视角下进行教学资源的配置,用好、用足校外企业资源,以及重新审视和看待会计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与动态性是当前实践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此, 基于突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实训、实作为主线, 笔者提出构建创新型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一)基础性实训模块 会计学专业的基础性实训模块是针对会计学专业主干课程(如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单科结束后,在校内实验室进行的基础性实训。在实训资料的选择上,应首选企业真实业务和数据,尽量减少验证性实验的数量。同时,注意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积极推广运用虚拟、仿真等技术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广泛运用计算机等现代工具,提高实践教学含金量。为了更好地熟悉会计准则中有关金融业务与产品的规范,应增加适当比例的金融专业实训课。在实训中应引导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培养沟通能力,使其尽量适应会计研究对象的复杂性。

(二)综合实训模块这是在专业主干课程的理论教学基本完成之后进行的综合性实验。 此时, 学生已将升入大四, 一方面应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另一方面也应重视学生与企业的交流,并积极搭建两者沟通的平台。在实训阶段,应尽量以企业真实业务为依托,保证实验资料的鲜活。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地进行试验程序的设计。 针对具体业务,要求学生充分发挥其“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形成开放式的答案和个人见解。

在实训阶段虽然还要依托学校的综合实验室,但在指导教师的配备上,应优先选择有科研项目以及具有双师背景的教师,同时还应邀请相当比例的企业会计实务专家来共同完成,这也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内在要求。通过实训教学模块的训练,学生已基本具备独立完成企业一般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能力,为下一步进入企业开展实作做好铺垫。

(三)实作模块 经过在校内的基础性和综合实训后,学生对一般会计操作流程已较为熟悉了,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水准。为了增强学生的综合业务处理能力,以及体验真实的会计工作界面与场景,就必须将其放在更大的专业背景中。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安排最重要的环节――实作模块训练。实作,即在真实的专业场所进行实际工作的训练。学生对特殊业务的处理,与工商税务界面的沟通,与会计师事务所等审计监督部门的交流,以及与企业内其他部门的协调等工作能力的培养,均是通过实作教学环节来实现的。实作教学模块的目标决定了该环节只能在校外的专业场所进行,这也有利于学生的实战锻炼。

(四)专题写作与毕业设计环节 无论是专题写作(包括学年论文)还是毕业前的综合论文的设计与形成,均是以基础性实训、综合性实训及实作三大模块为基础形成的,是对前面实践教学环节的总结和认识上的提升,也是实践教学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该环节应注意对学生写作思路与方法的指导,领会前期三大模块环节形成的数据的经济含义,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悟性、创新思维和科研意识,使其尽快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

除了上述在实践环节教学内容的创新外,为了保证会计实训的系统性、仿真性、趣味性,还应改革现有的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组织形式。《基础会计课程实训》可以选择由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全部模拟实验的形式,采用这种实验形式,学生可以练习全部岗位的模拟实验内容,有利于学生系统地、全面地熟悉和掌握整个企业的会计业务。而《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实训》可以选择分组、分岗共同完成实验的形式,将会计模拟实验室布置成一个模拟财会科,分设若干个会计岗位,如:出纳岗、资金岗、存货岗、成本岗、往来结算岗、总账岗、稽核岗等,此外还应设置开户银行结算处、纳税申报处等。在每个岗位上要标出岗位名称、岗位职责、规定每个岗位分管的会计科目及所属的账簿、确定经济业务发生后凭证的传递程序等。采用这种实验形式,学生可以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增强会计实验的仿真性、趣味性。

四、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平台的建立

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能否达到预定目标,关键在于是否建立配套的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并处理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高校要主动与企业建立起合作平台 高校应在与企业沟通中阐明这种合作平台的搭建,是以双赢为基础的, 是双方共建共享的资源。高校对企业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向企业提供受过良好教育的毕业生。为了适应企业需求,高校应主动与企业建立联系, 对专业方向、 课程设置、 教学内容等做出调整, 为企业培养高质量人才。同时, 高校提供多种形式的短期培训和在职教育机会,为企业举办员工培训班, 做专题学术讲座,以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 相对应的,企业接纳学生参与企业会计实作,为高校学生提供实作场所、资料、场景,增强学生的综合业务处理能力, 也培养了学生的协调和沟通能力,使学校教育与岗位需要达到零距离。该合作平台的建立,一方面,高校提高了实践教学质量, 能够为社会培养所需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企业可以较低的成本拥有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储备。单纯的高校研究容易脱离实际,单纯的企业研究容易就事论事,而双方结合,可以互补互利,形成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共同承担课题研究,实作教学基地为高校教师承担科研课题提供了条件,为科研数据的取得提供便利;企业在与高校的科研合作中,利用高校科技资源,增强了企业会计人员的科研能力。

(二)导师的配备由具有一定比例的企业会计实务专家与高校教师共同构成 在校内实训期间,要有企业会计实务专家入校对学生进行实践辅导;在入企实作期间,要由企业会计实务专家与高校教师共同组成实作导师组,共同负责实作环节指导,随时把握实作新变化。同时,专家与导师之间应加强联系与沟通,更大限度地产生协同效应,充分发挥和利用高校教师的特长为企业服务,同时也使高校教师更多地了解企业实际,更好地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服务,使学生、企业、学校均受益。

[本文系唐山学院教育科学基金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00133)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篇7

在互联网和信息化建设创新模式的背景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创新教育体系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信息技术正从课堂和课程走向教学的各个方面,用来达到信息化教育的高效率。我国学者梁士荣教授提出“互联网+教育”是一种秉承开放教育理念,以学习者为中心,摆脱课堂教学的地点与时间限制,借助互联网平台,倡导学生以及社会人士可以终身学习的理念。并且通过互联网学习平台,使教育传播更加便捷。《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提出2011年至2020年十年间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我国教育部也在积极建设与推广“互联网+”教育的相关项目,要求我国985工程大学深度挖掘自己学校的精品课程,分享到中国大学MOOC课程,并提供制作课程的补贴政策。大学也可以把中国大学MOOC课程为辅助教学工具。基于时代背景和政策条件,本团队选择以互联网视角下对于大学教育面临的挑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如今,互联网辅助的大学学习已经是我们大学生的学习日常。本团队以南京市部分大学的大学生为例,通过发放问卷,调查了在互联网视角下,大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学习的情况。调查显示,九成的大学生都使用过网络学习平台如中国大学MOOC、超星尔雅等,互联网学习平台的普及率高,观看在线课程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之一。南京审计大学的部分通识选修学分是可以选择在尔雅平台上的网络视频课程来获得的,面授课也有以慕课作为辅助,通过视频课程为学生拓宽知识面,布置线上作业等。本文将以大学生对于互联网学习平台的使用情况为基础,提出对于互联网学习平台在大学教育应用中的不足,并对此提出合理的建议。

二、“互联网+”在大学教育中的积极影响

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当下,在大学教育中运用互联网思维来改变传统大学课堂教学方式,在课后运用互联网平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减轻教师负担。

1.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拓展学生知识面

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学习平台课后在网络上阅览课件和观看视频课程预习或复习或课外拓展。在本团队研究中,大部分学生选择了互联网平台有利于学习的优点在于,视频课程可以选择观看,题目可以多次复习。这是纸张的书本和课堂教学所做不到的。课堂中的知识往往有限,大学教育中学生根据课程内容或课程中老师推荐,自主学习和深度研究一些知识。早些年间,学生需要去图书馆查询图书或期刊资料,而如今,学生可以在网络上迅速地查询浏览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和研究报告。互联网交互信息的速度也比原先论文见刊发表的速度快了许多。学生在还可以看到别的大学录制的视频课程和分享的学习资料,正如中国大学Mooc的广告宣传语“让大学没有边界”。互联网平台改变了学生搜寻知识的方式,让他们拓展了学习的范围和途径,丰富了知识面,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互联网学习平台可以让学生摆脱课程地点与时间限制,运用碎片的时间,使用电脑或手机就可以观看录制视频课程或浏览学习资料,随时随地,想学的时候就可以学习。

2.减轻教师负担

互联网学习平台可以提供学生视频课程、教学资料,达到教学资源共享,让学生自主学习一部分知识,有效减轻大学教师负担。以南京审计大学为例,学校开设以互联网学习平台超星尔雅上通识教育课作为大学中的通识教育课,学生可以通过视频课程,聆听中国一流高校如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教授学者通识教育课,并完成课后习题与测验。通过互联网学习平台,有效减轻了学校在开设通识课方面的负担,学生也能学习到高质量的课程。大学教师运用互联网学习平台布置作业,学校中大班往往有几十人,布置作业往往不好收取和批改。在互联网学习平台上布置判断题、选择题,平台可以根据答案自动批改。简答题与论文也可以通过网络上传,便于老师收取和批改。大学教师可以在共享的互联网平台上阅览和参考其他老师的教学资源与教学经验,并与其他高校老师相互交流。

3.利用数据分析及时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生在网络上观看视频课程会有进度与观看完成情况,完成每一课的课后习题的正确率学习平台会记录并反映给学生和老师,学生可以通过习题完成正确率看到自己的学习情况;老师可以通过班级里所有同学在互联网学习平台上的作业完成正确率了解自己学生的掌握知识的情况,并及时与学生交流沟通。电脑的数据分析能力,能有效降低老师工作量,通过数据实时客观地反映出教学情况,以帮助学生和老师改善教学的方式。

三、“互联网+”在大学教育中应用的挑战与建议

1.在互联网课程平台下,老师更片面教授知识,品德教育被弱化

由于学生可以在互联网学习平台上自主选择课程,以尔雅课程中的视频课程为例,课程中老师只是教授主题相关的知识。在传统的面授课程中,老师可以用自己的经历或言行潜移默化地“授课”,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起到素质教育的作用。而互联网视频课程往往缺乏师生互动,老师与学生是屏幕两端的陌生人,学生仅仅是观看视频学习知识,老师也无法根据学生的特性因材施教。因此,学校在选择互联网课程时应适度选择互联网学习课程。以中国大学MOOC和超星尔雅为代表的SPOC课程,是以内容服务为导向的,因此这一类型的网课,更适用于获取知识和技能。而对于一些强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师生互动的学科,当前的网络课程还不能满足这种需求。

2.互联网课程平台无法师生良好沟通,学生单方面摄入知识

在传统课堂中,老师与学生可以实时交流,学生提问,老师解答,有集体学习的氛围,这是网络授课所不能替代的。尔雅、慕课的网授课程以提前录制好的视频课程为主,即使提供了向老师提问的通道,由于参与课程的学生数量实在太多,也无法一一回复。因此,大学教育可以将面授与网授两种形式有机结合,比如南京审计大学的财政学课程,借助中国大学MOOC的学校云平台,了同名的SPOC课程“财政学”,供学生在校内上完课程后,回去预习、复习或作课外拓展使用。这样两者结合,学生既可以通过视频课程观看预习复习知识点,又可以在课堂上与老师互动交流,形成良好学习交流的氛围。近些年来,一些私人投资的互联网学习平台例如新东方、高顿教育网课等,使用视频直播授课的形式,会在线上提供实时辅导,及时与学生交流,改善这种情况。但这种模式课程需要一位辅导老师在线带着几十个学生,成本高,因此一般只有盈利性教育机构的收费课程会采取这种形式。

3.互联网学习平台利用学生的碎片时间,使学生无法深度学习

调研团队在针对大学生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大部分学生由于本身繁重的学业压力,只能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网络课程。加上网络视频课程是提前录制好的,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因此会有一些学生无法有效安排网络课程的学习进度,只在碎片时间进行了浅层学习,导致知识结构分散,学习效果下降,无法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度思考。所以,学校在选择互联网学习课程时要注意该课程的内容是否需要进行深度思考。在学校授课中,学生连贯、系统地学习知识,教材和系统的知识脉络也要在网络课程中配套,才能让大学生对于课程有更加深度的学习,而不是停留在课程表面。

4.网络平台教学成果难以被社会企业、学校认可

前文论述了,互联网学习平台在大学教育下处于课堂教学的辅助状态。但是,互联网教学平台并不能成为像一个学校获得的“学历”的教学机构,其教学成果受到社会上的企业或学校的认可度并不高。但是,尽管在大学本科及以上的学习中,对教学质量的要求较高,暂时不认可网络平台的教学成果,目前的成人在线学历教育却已经趋向成熟。以南京审计大学为例,互联网平台超星尔雅网校中部分学校指定网课是有学分认证的。大部分网校的课程都是为教学和考证辅助的,运用在网课中学到了的知识,在社会认证的考试中取得成果。这也说明了,网络学习平台在教学方面确实有所成效,但是在考核评定方面,受制于网络平台的局限性,无法有效地进行封闭式考试。因此,互联网学习平台的存在并不能代替学校,在大学教育阶段,互联网学习平台更倾向于是一种辅导机构。然而,在继续教育领域,当学生们从大学或研究生院毕业以后,为推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提供更使学生方便、更易受社会认可的继续教育模式,上海、江苏等地正在建设面向全体市民的学分银行,以继续教育学分认定、积累和转换为主要功能的学习成果管理与终身学习服务体系。互联网学习平台摆脱固定的课堂教室和时间以及学校的限制,学习方便,使从学校毕业后的社会人士也可以学习,因此构建服务于终身学习的互联网学习平台尤为重要。

5.网络课程的评价体系不健全,课程质量难以保证

篇8

关键词:财务管理 本科教学 实践性教学

目前,全国各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都把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作为突破口,以期培养出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备过硬实际操作能力的具有竞争力和独特个性的高素质财务管理专业人才。

我校财务管理专业在教学计划中和教学实践中,根据以学生为中心的全过程实践、与主干课程相对应、全过程质量监控的原则,建立了“围绕一个中心,建立五个系统,强化两方监控”的创新运作模式,即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中心,建立课堂实践教学子系统、实验室实践教学子系统、实习子系统、社会实践子系统及毕业设计(论文)子系统等五个系统,对学生进行渐进的系列实践培训与锻炼,通过强化教学管理部门和专家组对实践教学的监控和指导,提高实践性教学质量,具体做法如下。

一、课堂实践教学系统

课堂实践教学子系统的内容和形式灵活多样,根据课程特色和需要进行了“焦点式”教学、案例教学、“以能力培养为重点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原理讲解+讨论与案例分析+操作与见习”、课程论文与设计、模拟学术会议讨论、辩论会等诸多教学方法的探索,并充分利用了电子课件、视频材料等形式新颖的多媒体和网络平台等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查阅、分析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缩小了课堂与实际工作的差距,提高学生的现实适应能力。

二、与主干课程相对应的实验室模拟实践教学子系统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开设了与主干课程相对应的模拟实践课程如下:①会计手工和电算化“双轨”模拟实习:会计手工模拟实习软件是我校教师与专业计算机公司合作研发的成果,从原始单据的填制,到报表的编制的过程,完全模拟会计手工做账流程;会计电算化实验可运用金碟K/3企业管理软件进行会计电算化模拟。这项实验项目的物化成果为分别建立一整套凭证、账簿、报表。与该实验项目相对应的专业课程为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②财务管理模拟实践:可运用金碟K/3企业管理软件进行财务管理、运用EXCEL进行财务分析和预算管理等模拟实习。这项实验项目的物化成果是财务分析报告、单项和综合案例分析报告。与该实验项目相对应的专业课程为财务管理、财务报告分析和预算表等。③项目评价模拟实践:可运用项目评价专业软件进行模拟实习。这项实验项目的物化成果是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与该实验项目相对应的专业课程为技术经济学、项目可行性分析等。④审计实务手工实验: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实践指导书和所给的审计实例在会计模拟实习室进行具体的实验操作。这项实验项目的物化成果为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报告。与该实验项目相对应的专业课程为审计学、中级财务会计等。⑤证券和期货交易模拟实践:证券与期货信息通过卫星天线接收器接收深圳金中讯财经资讯公司证券和期货的实时行情,推荐学生使用wind金融分析数据库、天相证券投资分析系统等采集数据和进行分析,学生可以在机房进行与在证券交易所完全相同的各种操作与分析。这项实验项目的物化成果为实验报告,报告内容为证券、期货投资的操作步骤、操作理由、事后反馈和投资总收益等。与该实验项目相对应的专业课程为证券投资学、期货与期权市场等。⑥统计模拟实践:运用SPSS或SA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和案例分析,这项实验项目的物化成果是实验报告。与该实验项目相对应的专业课程为统计学。这些模拟实习课程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实习子系统

实验室模拟实习虽然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模拟的结果毕竟与现实的工作环境有一定差距。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应变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院采取了以下措施以保证校外实践能收到良好的实习效果:一是,建立大学本科阶段全过程的实习子系统。每年至少安排一次实习内容,建立金工实习、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完善的实习体系;二是,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和维护。实践基地是实践教学的载体,是学校的“练兵场”,是学生的“习武地”。我院与衡阳探矿机械厂、水口山矿务局、株洲冶炼厂等企业、商业银行等单位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包含保密条款的实习合同,明确职责,履行手续。每年按计划、按比例、按照实践教学的基本内容实施实践教学。这样不仅给实习单位带来了效益,也节约了教师联系实习单位上的时间、精力和实习经费。在实习指导上,安排经验丰富的学校教师及实习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负责学生实习,探索出课题式专业实习等实践教学创新模式,并且聘请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介绍该企业财务管理业务。

四、社会实践子系统

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加科研、创新活动:①鼓励学生参与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和课外技术服务;②结合我院正在推行的本科生导师制工作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并公开发表的论文,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③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如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的大学生创业大赛、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等。通过竞赛不仅可以发现、选拔优秀人才,还可以锻炼、培养优秀人才;④鼓励学生在学好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同时,参加社会认可的资格考试,提高就业能力。实践证明,这些科研和创新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竞争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个人才智有机会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得以充分发挥。

五、毕业设计(论文)子系统

毕业设计(论文)坚持学用结合,毕业论文教学要坚持将产学研相结合贯穿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的全过程,论文题目要求来源于企事业、科研所,鼓励学生直接到就业单位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参与企业或科研单位的实际工作。为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建立了毕业论文的选题、申报、审核机制,成立毕业论文评审小组,具体过程如下:①选题。通过教师和学生双向选择选题、开题申报、下达任务书、两次专家选题审查等环节,保证选题符合培养目标要求;②毕业设计(论文)形成过程中,建立有效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模式和监控制度,重视研究和解决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配备专人监督和检查论文质量,并及时反馈给指导老师和学生,同时采取延缓毕业设计(论文)时间、聘请专家实施论文抽检和公开答辩等举措,不断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胡爱荣.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财会月刊(综合),2005,(8)78-79.

[2]张功富.关于大学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教学体系的研究.会计之友.2004,(5):15-16.

[3]洪林,王爱军.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9):5-8.56.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