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报纸广告设计论文8篇

时间:2023-03-20 16:16:5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报纸广告设计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报纸广告设计论文

篇1

关键词: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制作流程;职业素养

在信息时代,随着新材料、新工艺、新媒介平台的发展,平面广告设计的内涵、方法发生了变化,对广告设计师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艺术设计类课程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基础课程,但由于受到固有艺术设计教学观念的影响,“重艺轻技”的问题较为突出。如,在课程结构方面,理论知识较多,实践性内容占比较小;在课程教学方面,讲授艺术表现的知识较多,缺乏对学生相关设计技能的考查。平面广告设计具有综合性,教师要结合时展的特点,注重团队协作,贴近行业发展实际,让学生接触外部的世界,了解行业需求。由此可见,改革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结合平面广告设计的制作流程,优化课程结构与衔接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前高校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是艺术设计教育中的重要课程,通常分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两部分。这样的课程设置方式便于教师的教学与管理,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如教学方法雷同、教学手法单一、课程衔接不够流畅等。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联系不够紧密,导致课程设置分立,学生学习的知识与掌握的技能缺乏有效的关联,学生难以通过模仿、练习、实践、创新创作出理想的设计作品。这样平面广告设计人才培养便陷入了两个误区:一是强调以图形图像软件教学为主的操作训练,将软件操作作为教学重点,突出对设计软件功能、特效的应用,而忽视对设计思维、设计理念、设计意识的提炼与传达;二是将广告设计等同于艺术创作,过于强调个人的艺术体验与风格,与实际的平面广告制作脱节。平面广告设计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学生需要将平面广告知识、软件设计技能以及艺术设计的创意、热情融入其中,从而提升自身的设计水平和竞争力。平面广告设计课程在课程结构方面面临目标与学时两大难题。

1.课程目标中的问题

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涵盖的内容较多,教学目标具有广泛性,如学习艺术设计知识、掌握平面软件的操作方法以及具备职业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等,这些知识和技能要体现在具体的广告设计实践中(如广告标志的制作、广告创意主题的确立、广告设计方案的完善等)。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习广告筹划、广告设计、广告推广应用等方面的知识。这样就容易导致课程设置存在盲目性,让学生无所适从。

2.学时上的问题

任何课程的教学都需要相应的学时安排,笔者所在学校的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有60个学时,其中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然而,由于教学内容较多,这些课时往往难以完成对学生设计知识、技能的培养,教师的教学重点不够突出,教学存在盲目性,一些学生“学而不会,会而不精”。平面广告设计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分立的教学模式,将知识点分开,这样虽然有助于优化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和衔接顺序,但学生往往被动地学习,难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设计热情。因此,教师需要从优化课程教学入手,创新教学方法,进行课程改革,重新整合知识点。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指出,自我效能知觉指的是相信自己具有组织和执行行动以达到特定成就的能力的信念。笔者借鉴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剖析学生对学科知识、能力、知觉的预期,结合平面广告设计制作过程,联系实际,构建新的实践课程教学体系,让学生了解现代平面广告设计的发展趋势,在实践中增强信心,获得成就感。

二、平面广告设计公司的作品制作流程

优秀的平面广告设计往往是由一个团队协同完成的,团队成员从自身的专业素养结构出发,发挥各自的优势,合理分工,制作出符合行业发展需求的广告作品。广告设计公司设有策划部、客户部、创意部、媒介部、综合部等部门,各部门依照部门规程,分担各自的职责,共同服务客户。一则完整的广告设计作品的制作流程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首先,由客户部人员参与业务调查和跟进,搜集广告需求,开展行业资料调研和分析,得出广告设计需求。其次,策划部依据行业发展资料,结合相关设计要求,制订方案,由媒介部完成媒介完善和优化。然后,创意部根据媒介方案,结合行业用户需求,组织文案并选择艺术审美视角,以确立作品的创意方向。最后,创意部将设计方案提交给客户部,组织各部门参与探讨,修正、改进方案,形成最终的提案。也就是说,一个完整的广告设计过程大致由调研、策划、创意、原稿设计、正稿制作、校对、输出等流程组成,每个环节都是整个广告设计流程中的重要节点。设计公司同样遵循上述工作流程,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改革也应该参照上述流程。教师要基于用户、行业、社会发展的实际,找到优化平面广告设计课程的思路,突出平面广告设计的创意表现。如,教师可在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融入各类设计大赛,围绕参赛项目与学生共同探讨平面广告设计的创意和艺术表现,分解具体的设计任务,让学生分工参与实践,体验整个广告设计过程,在具体的设计实践中交流、学习和分享,了解平面广告设计的相关知识。特别是在协同制作与共同参与中,既突出了个人的专业优势,又促进了团队协作,提升了学生的创造性设计思维和服务意识。笔者所在的学校结合平面广告设计的具体制作流程,打破固有的课程章节、课时结构安排,从具体的平面广告设计任务和作品制作流程着手,将平面设计课程划分为几大模块,再结合具体的模块任务细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如,将平面广告设计制作流程分解为创意和设计表现两大模块,每个模块再进行内容细化,并将整个教学过程融入具体的、可行的平面广告设计制作,从而增强学生的平面广告设计兴趣,培养其平面广告设计职业素养。

三、以平面广告设计制作流程优化课程衔接

平面广告设计课程课时较少,相关的教学内容较多。因此,教师要解决课时与课程之间的矛盾,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优化课程衔接,细化教学目标,明确教学任务,激发学生的设计兴趣。

1.分组协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平面广告设计本身具有多岗位协同、融合的特点,基于具体广告设计任务的分工要求,笔者通过小组分工设置不同的兴趣小组,让学生自愿加入小组。每个学习小组有5名学生,结合具体课程分解小组任务,各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参与作品设计,共同讨论、协商。团队分组实现了对具有共同兴趣学生的整合,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为其适应未来行业分工和设计需求打下了基础。小组划分之后,要明确小组成员的学习目标。小组的学习方向已经确定,但小组成员需要从个人的学习目标出发,细化课程模块内容。如,将个人的兴趣、未来的就业方向进行统合,并确立为个人的发展目标。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彰显学生的个性。

2.以案例细化课堂任务

平面广告设计教学案例能将课堂教学与真实的设计任务关联起来,教师可借此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兴趣小组,细化教学设计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使学生掌握平面广告设计方法和技能。如,教师可细化与分解平面广告设计的知识点,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案例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又如,教师可通过海报广告设计案例、企业宣传册设计案例、报纸广告设计案例、宣传画册广告设计案例等,针对不同的设计工作岗位和任务构建序列化的教学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课后小组协作学习

课后小组协作学习是弥补课时不足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实训任务,知识点较多,教师应该强调课后小组协作学习。如,教师可借鉴包豪斯的设计教学经验,鼓励学生自主查阅资料、撰写创意文案、完善作品,通过“群体工学”方式增进交流与分享。

4.作品展示与评价

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中的作品展示环节是对教学内容的阶段性总结。无论是创意教学,还是具体的动手操作,教师都要进行学生阶段性作品的展示与评价,从组内交流延伸至班级的组间互动,研究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从中获得经验。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又能帮助学生明确职业定位。阶段性评价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采用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师生互评等方式,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程教学的连续性。

参考文献:

[1]柳国伟.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改革研究.美术教育研究,2014(22).

[2]徐崇.“两段式”广告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艺术科技,2016(12).

[3]沈慧.平面广告设计教学方法改革研究.美与时代(上),2016(10).

[4]万本龙.中国民俗图案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青岛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5]张婧.中国传统水墨形式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研究.云南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4.

[6]王如.现代平面设计元素剖析.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7]吕佳.女性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影响力研究.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篇2

关键词: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制作流程;职业素养

在信息时代,随着新材料、新工艺、新媒介平台的发展,平面广告设计的内涵、方法发生了变化,对广告设计师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艺术设计类课程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基础课程,但由于受到固有艺术设计教学观念的影响,“重艺轻技”的问题较为突出。如,在课程结构方面,理论知识较多,实践性内容占比较小;在课程教学方面,讲授艺术表现的知识较多,缺乏对学生相关设计技能的考查。平面广告设计具有综合性,教师要结合时展的特点,注重团队协作,贴近行业发展实际,让学生接触外部的世界,了解行业需求。由此可见,改革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结合平面广告设计的制作流程,优化课程结构与衔接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前高校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是艺术设计教育中的重要课程,通常分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两部分。这样的课程设置方式便于教师的教学与管理,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如教学方法雷同、教学手法单一、课程衔接不够流畅等。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联系不够紧密,导致课程设置分立,学生学习的知识与掌握的技能缺乏有效的关联,学生难以通过模仿、练习、实践、创新创作出理想的设计作品。这样平面广告设计人才培养便陷入了两个误区:一是强调以图形图像软件教学为主的操作训练,将软件操作作为教学重点,突出对设计软件功能、特效的应用,而忽视对设计思维、设计理念、设计意识的提炼与传达;二是将广告设计等同于艺术创作,过于强调个人的艺术体验与风格,与实际的平面广告制作脱节。平面广告设计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学生需要将平面广告知识、软件设计技能以及艺术设计的创意、热情融入其中,从而提升自身的设计水平和竞争力。平面广告设计课程在课程结构方面面临目标与学时两大难题。1.课程目标中的问题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涵盖的内容较多,教学目标具有广泛性,如学习艺术设计知识、掌握平面软件的操作方法以及具备职业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等,这些知识和技能要体现在具体的广告设计实践中(如广告标志的制作、广告创意主题的确立、广告设计方案的完善等)。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习广告筹划、广告设计、广告推广应用等方面的知识。这样就容易导致课程设置存在盲目性,让学生无所适从。2.学时上的问题任何课程的教学都需要相应的学时安排,笔者所在学校的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有60个学时,其中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然而,由于教学内容较多,这些课时往往难以完成对学生设计知识、技能的培养,教师的教学重点不够突出,教学存在盲目性,一些学生“学而不会,会而不精”。平面广告设计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分立的教学模式,将知识点分开,这样虽然有助于优化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和衔接顺序,但学生往往被动地学习,难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设计热情。因此,教师需要从优化课程教学入手,创新教学方法,进行课程改革,重新整合知识点。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指出,自我效能知觉指的是相信自己具有组织和执行行动以达到特定成就的能力的信念。笔者借鉴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剖析学生对学科知识、能力、知觉的预期,结合平面广告设计制作过程,联系实际,构建新的实践课程教学体系,让学生了解现代平面广告设计的发展趋势,在实践中增强信心,获得成就感。

二、平面广告设计公司的作品制作流程

优秀的平面广告设计往往是由一个团队协同完成的,团队成员从自身的专业素养结构出发,发挥各自的优势,合理分工,制作出符合行业发展需求的广告作品。广告设计公司设有策划部、客户部、创意部、媒介部、综合部等部门,各部门依照部门规程,分担各自的职责,共同服务客户。一则完整的广告设计作品的制作流程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首先,由客户部人员参与业务调查和跟进,搜集广告需求,开展行业资料调研和分析,得出广告设计需求。其次,策划部依据行业发展资料,结合相关设计要求,制订方案,由媒介部完成媒介完善和优化。然后,创意部根据媒介方案,结合行业用户需求,组织文案并选择艺术审美视角,以确立作品的创意方向。最后,创意部将设计方案提交给客户部,组织各部门参与探讨,修正、改进方案,形成最终的提案。也就是说,一个完整的广告设计过程大致由调研、策划、创意、原稿设计、正稿制作、校对、输出等流程组成,每个环节都是整个广告设计流程中的重要节点。设计公司同样遵循上述工作流程,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改革也应该参照上述流程。教师要基于用户、行业、社会发展的实际,找到优化平面广告设计课程的思路,突出平面广告设计的创意表现。如,教师可在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融入各类设计大赛,围绕参赛项目与学生共同探讨平面广告设计的创意和艺术表现,分解具体的设计任务,让学生分工参与实践,体验整个广告设计过程,在具体的设计实践中交流、学习和分享,了解平面广告设计的相关知识。特别是在协同制作与共同参与中,既突出了个人的专业优势,又促进了团队协作,提升了学生的创造性设计思维和服务意识。笔者所在的学校结合平面广告设计的具体制作流程,打破固有的课程章节、课时结构安排,从具体的平面广告设计任务和作品制作流程着手,将平面设计课程划分为几大模块,再结合具体的模块任务细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如,将平面广告设计制作流程分解为创意和设计表现两大模块,每个模块再进行内容细化,并将整个教学过程融入具体的、可行的平面广告设计制作,从而增强学生的平面广告设计兴趣,培养其平面广告设计职业素养。

三、以平面广告设计制作流程优化课程衔接

平面广告设计课程课时较少,相关的教学内容较多。因此,教师要解决课时与课程之间的矛盾,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优化课程衔接,细化教学目标,明确教学任务,激发学生的设计兴趣。1.分组协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平面广告设计本身具有多岗位协同、融合的特点,基于具体广告设计任务的分工要求,笔者通过小组分工设置不同的兴趣小组,让学生自愿加入小组。每个学习小组有5名学生,结合具体课程分解小组任务,各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参与作品设计,共同讨论、协商。团队分组实现了对具有共同兴趣学生的整合,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为其适应未来行业分工和设计需求打下了基础。小组划分之后,要明确小组成员的学习目标。小组的学习方向已经确定,但小组成员需要从个人的学习目标出发,细化课程模块内容。如,将个人的兴趣、未来的就业方向进行统合,并确立为个人的发展目标。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彰显学生的个性。2.以案例细化课堂任务平面广告设计教学案例能将课堂教学与真实的设计任务关联起来,教师可借此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兴趣小组,细化教学设计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使学生掌握平面广告设计方法和技能。如,教师可细化与分解平面广告设计的知识点,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案例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又如,教师可通过海报广告设计案例、企业宣传册设计案例、报纸广告设计案例、宣传画册广告设计案例等,针对不同的设计工作岗位和任务构建序列化的教学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3.课后小组协作学习课后小组协作学习是弥补课时不足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实训任务,知识点较多,教师应该强调课后小组协作学习。如,教师可借鉴包豪斯的设计教学经验,鼓励学生自主查阅资料、撰写创意文案、完善作品,通过“群体工学”方式增进交流与分享。4.作品展示与评价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中的作品展示环节是对教学内容的阶段性总结。无论是创意教学,还是具体的动手操作,教师都要进行学生阶段性作品的展示与评价,从组内交流延伸至班级的组间互动,研究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从中获得经验。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又能帮助学生明确职业定位。阶段性评价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采用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师生互评等方式,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程教学的连续性。

参考文献:

[1]柳国伟.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改革研究.美术教育研究,2014(22).

[2]徐崇.“两段式”广告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艺术科技,2016(12).

[3]沈慧.平面广告设计教学方法改革研究.美与时代(上),2016(10).

[4]万本龙.中国民俗图案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青岛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5]张婧.中国传统水墨形式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研究.云南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4.

[6]王如.现代平面设计元素剖析.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7]吕佳.女性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影响力研究.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篇3

抗战时期,《大公报》(桂林版)作为一份民营的综合性报纸,在国共合作背景下利用桂林特殊的政治和新闻生态,宣传抗日,出色地践行自己的使命,在抗战时期新闻事业史乃至中国新闻事业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大公报》(桂林版)的广告在“四不”即“不党”、“不卖”、“不私”、“不盲”的办报方针的引领下,坚持“以受众为中心”、“以公众利益为最高准则”的经营方针,在当时的桂林文化城独具特色,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一、《大公报》(桂林版)的广告组织机构

《大公报》(桂林版)属商业性报纸,作为一份能在战时桂林巍然自存的报纸,层次分明的广告组织机构是赢利的重要保障。从报业经济学的角度讲,报纸广告组织的机构设置一般有两种类型――列举制和综合制。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一般小报所采用的为综合制,即在总编辑下设编辑部,编辑部内设广告组,其下再设编辑、营业、分类广告等专业小组。而新记《大公报》作为一家全国性规模的大报,其广告组织机构为列举制,即总编辑、总经理分管编辑部和经理室,经理室又下设广告课等各主要部门的方式。

广告课是专门负责新记《大公报》报纸广告业务的职能部门。它承担广告业务的接洽、签约、设计制作和实施等工作,并对外来的广告作品负责编辑、检查审核和安排时间与版面的事宜。《大公报》(桂林版)作为新记《大公报》的地方版,也是照此组织机构独立行使各自职能。各课有职有权,除完成本部门的工作外,还互相通气,编辑部负责报纸各版面的编辑,在广告业务上还负责为广告安排版面。这种经理室和编辑部相沟通的方式十分有利于《大公报》(桂林版)拓展广告业务。

二、《大公报》(桂林版)的广告经营方式

《大公报》(桂林版)在广告经营方式上,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

(一)《大公报》(桂林版)设立门市部承接广告

广告主,是指为推销商品或者提供服务,自行或委托他人设计、制作、广告者。民国时期,很多广告主是通过直接上门与报馆广告课接洽购买广告版面等相关事宜。大公报馆根据广告主的需求,酌情提供广告创意、广告设计以及广告编排和审查。在门市部,广告课有业务人员专门负责应承,依广告的规则办理。《大公报》(桂林版)在漓江大桥桥头开设了门市部,由戚家祥负责广告。

(二)《大公报》(桂林版)依靠广告社经营广告

直接收刊广告是门市部的职责,但多数比较大的广告业务,则需要广告社来。广告社接受广告主的委托,策划、设计各类广告,为大公报馆和广告主提供具有性质的广告服务。广告社处于中间地位,为广告主和《大公报》(桂林版)双方提供着服务:一方面受广告主委托为比较大的广告业务提供广告设计、制作和服务;另一方面,又为《大公报》(桂林版)承揽广告业务。这种方式,无论对广告主还是对广告社、大公报馆来说,都是极其便捷的,所需资金少,管理方便有效。

三、《大公报》(桂林版)的广告经营策略

《大公报》(桂林版)的广告在“四不”办报方针的引领下,奉行了“以受众为中心”、“以公众利益为最高准则”的经营方针,其广告经营策略凝聚着高度的智慧,有些策略至今仍是值得借鉴的。

(一)《大公报》(桂林版)依据行情实施价格浮动,灵活刊布

《大公报》(桂林版)的广告基本为1个半版到2个版。主要安排在第一版和第四版,报纸的中缝也刊登广告。遇到重大的节日或纪念日,会相应增加版面。

《大公报》(桂林版)根据不同时期广告市场的变化行情,制定了灵活的广告收费标准,将广告价格细化,依版面的不同、位置的不同,将广告价格分级,且在报纸上的第一版报名位置下方公开刊布。以1941年3月27日的《大公报》(桂林版)为例,其第一版就详细刊登了广告的价格:

“广告价目:报名下十寸五十元,每英寸每日三元,指定地位加半倍。

经济广告:甲种二元,乙种四元。”??

由上可以看出,《大公报》(桂林版)将广告刊布的位置分成三类,一类是报名位置以下,价格为十寸五十元;另一类是一般的版面位置,每英寸每日三元;还有一类是在广告版的指定位置刊登,价格为一般版面位置加价半倍。

同时,《大公报》(桂林版)将经济类广告分为甲种和乙种,“甲种”为人事性的信息类广告,“乙种”为经营性的信息类广告。

此后,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大,以及当时物价上涨等原因,《大公报》(桂林版)的广告价格也随之上调。

到了1944年5月30日,其广告价格已经涨至:

“广告价目:报名下十寸一千八百元,中等每寸九十元,里中缝每寸一百八十元,外中缝每寸九十元。

小广告:甲种九十元,乙种一百八十元。”??

从以上可以发现,《大公报》(桂林版)的广告价格不仅逐年大幅上调,而且还在报纸的中缝开辟出新的广告版面。《大公报》(桂林版)广告价格的不断大幅上涨,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抗战时期国统区物价飞涨、通货膨胀的情形。

(二)《大公报》(桂林版)以发行带动广告

《大公报》(桂林版)在徐铸成主笔期间,言论上力主自由,和重庆版保持距离。加上经理金诚夫善于管理经营,销量大增,其发行量最高时可达35090份。??“桂林版发行等于桂林各报之总和,不仅桂、湘、粤到处畅销,即与重庆等距离之滇、黔各地,亦几成桂林版之市场。”??

《大公报》(桂林版)不仅通过内容促进了发行,而且一直注重发行工作。早在创刊之初,为积极推广销数,几乎天天刊登“本报招办各地分馆、分销处启事”的广告。《大公报》(桂林版)先后开设招办了长沙、湘潭、柳州、南宁、宜山、福州、成都等分馆和分销处。凡本市订户,一律专差送到家;在主要交通线和码头、公路、车站等地,增设多处发报站,使得发行量比当地几家报纸的销数都多。这些都足以说明,《大公报》(桂林版)远较其他同时期报纸更将发行放在重要的位置,因而在发行带动广告上要优于一般报纸,是不足为奇的。

(三)《大公报》(桂林版)积极开展社会活动,强调公共服务

《大公报》(桂林版)“以受众为中心”、“以公众利益为最高准则”的意识成为了隐性的广告经营策略。《大公报》(桂林版)具有强烈的公共服务意识,开展社会公众活动,满足社会需要,沟通声息,使其具有更强的竞争力,更能吸引广告主的注意。

每遇全国性灾难或重大战事发生,《大公报》(桂林版)都要发起募捐救济。1943年5月21日,《大公报》(桂林版)以《大家拿出良心来》为题发表社评,号召人们各本良心,参加报纸义卖献金。当月29日,《大公报》(桂林版)举行献金义卖,订户停送报纸一天,全部收款捐作良心献金。桂林各报此次联合义卖获款11万元。

《大公报》(桂林版)还高度关注留桂作家的生存状况,对桂林文化城有实际困难的作家、文化人慷慨解囊。1942年,千家驹等从香港脱险抵桂,王文彬立即派人送钱,以“预支稿费”作为周济,可谓雪中送炭。1944年2月,作家王鲁彦生活困难,病情恶化,《大公报》(桂林版)公开为王鲁彦募集医疗费用,共募得捐款5000多元。

同时,《大公报》(桂林版)还组建“大公剧团”,举办义演,宣传抗日救国,激励了国人的爱国热情和抗敌斗志等等,这些都对全国军民奋起抗战,起到了宣传鼓舞作用。《大公报》(桂林版)支持抗战到底的决心,深得饱受外患之苦的民众之心,自然深得信任和拥护。

五、结语

出色的广告经营,给《大公报》(桂林版)提供了经济支撑和保障。战时的桂林,其他各报均忙于筹款,财政捉襟见肘。而《大公报》(桂林版)不但可以保证职工工资按时发放,而且还根据物价的涨跌浮动及时调整,几乎月月都不同。报社不仅免费提供职工伙食和住房,外勤记者还可以由报社出钱用个人名义送礼物。这无疑给记者工作很大的支持,对发展业务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同时,其广告带来的盈利也为新记《大公报》日后的恢复、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抗战时期,新记《大公报》创办的汉口版、香港版和桂林版先后因战乱而停刊,损失惨重,但到抗战胜利后,依旧在上海、天津迅速复刊,这与其雄厚的经济实力是分不开的。

注释:

??广告:《广告价目》[N],桂林版《大公报》原件,1941年3月27日(1)。

??广告:《广告价目》[N],桂林版《大公报》原件,1944年5月30日(1)。

??周雨:《大公报史(1902-1904)》[M],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332页。

篇4

[论文摘要]从1994年至今,网络广告已经走过整整十年的发展历程,成为第四大广告形式,但由于质量较低而备受网民的谴责。本文从广告视觉传播的一个重要内容-视觉表现的角度,对网络广告设计进行了深入探讨。

1、网络广告的定义

我们知道,传统意义上的广告是指商品经营者或者服务提供者承担费用,通过一定媒介和形式直接或者间接地介绍自己所推销的商品或者所提供的服务的商业广告。而网络广告则是最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崛起的一种新的广告媒介形式。是继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媒介之后新兴的一种广告媒介,有第五媒介之称。通常认为,网络广告是指商品经营者或者服务提供者承担费用,以互联网为传播媒体而和传播介绍自己所推销商品或者所提供服务的商业广告。换句话说,网络广告就是在互联网上的以数字代码为载体的各种经营性广告。”

2、基于视觉表现的网络广告设计

目前,我们认为有六个要素关系着网络广告视觉表现的成败,决定视觉表现的效果。这六个要素是:背景、图像、广告语、字体、色彩、形式。我们也将这六个要素定义为网络广告视觉表现优化组合要素。这些要素是根据广告视觉传播的知觉原理、注意原理,以及异质心理等原则,并参照广告视觉语言的构成要素:文字、形象、色彩、空间来设定的。

2.1整体背景,反衬差异。网络广告主要是传递文字与图片,它传播及时,能以最快的速度给消费者明确地传递广告信息,并能反复连续地进行反映。但是,网络广告所在的网页内容较多,容易分散网民的注意力,再加上目前网络广告自身内容较多,这都使网民注意力不能集中于焦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认为,网络广告自身应该运用整体背景,变害为利,以网页的杂乱反衬出广告的整体感,凸现广告。这里所说的整体背景,是指广告以整幅连续的画面,或统一的底色作为贯穿始终的唯一背景。而不是将几个图像拼接在一起,或更换背景及色彩。网络广告在出现形式上具有报纸广告的空间特点,又由于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大多数网络广告又具有电视广告的时间特点,因此,它的背景既是可换的,又应该是统一的、整体的。但是,目前网络广告所面对的情形刚好相反。

网页是网民知觉的主体,是突出在前面的,被网民清楚地知觉到,而网络广告则是模糊的、朦胧的,是次要的知觉对象。之所以会造成这种现象,是因为目前的网络广告已经“隐身”在了网页中:网页上信息过于庞杂,使网民眼花缭乱,而广告如果也是以一块文字、一个小图案的形式出现,势必会被隐藏在大量信息中,得不到突出。网民的知觉不能选择性地注意广告,当然就达不到视觉传播的效果。而如果将广告置于一个整体的背景中,情况就会完全不同。网络广告占有的空间是一般信息的十几到几十倍,如此大的空间,如果联成一片,拥有统一的背景,其视觉表现效果当然也会比一般信息的效果强十几到几十倍。

2.2加入图像,3B原则。信息要能为人们所接受,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必须具有较强的冲击力或要使接受者感兴趣。受众在注意某一对象时,一般平均五秒,能保持二十秒的很少。一个网络广告,能引起人的注目,这是传达成功的第一步,而若要引人注意,最重要的是第一感觉,开始的1/10秒钟的瞬间最关键。“3B”是Baby、Beauty、Beast的缩写,“3B原则”是指运用婴儿(Baby)、美女(Beauty)、动物(Beast)这三个引人注目的形象进行广告传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B”作为目光捕捉物有利于吸引“眼球”,也有利于主题和创意的表达,能起到良好的点题和烘托的作用。网络广告中运用“3B”形象,不仅能增强画面的吸引力,而且会在网民心目中建立个性形象,留下难以忘记的印象。特别是人物的动作和表情具有传情达意的功能。动作与表情是构成人类行为的形式基础,也是行为的表达方式,它同语言符号一样,也是一个表意符号系统。在广告视觉设计中,运用人物的动作语言能提高画面的被注意值,能更有效地传递广告信息。

2.3神聚标语,画龙点睛。主题广告语是一则广告的“神”,它以凝练的形式完整、形象地概括广告内容、广告主旨,并形成易于传播和记忆的语言。对于网络广告来说,广告语也同样重要,它是吸引视觉的一个重要元素。网络广告的主题广告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简洁有力。由于网络广告的平面空间有限,因此主题广告语应该简洁清晰,用最少的字说出最引人的话语。而且应该有震撼力、感染力或激发力,这样才能捕捉到网民的目光,并吸引他们点击广告。(2)、语言富有生活气息。语言要生活化,这是一般广告语都应该遵守的原则,特别是在网上,只有用网民的语言才能赢得网民的点击。(3)、形式刺激主题广告语应使用较醒目的颜色,比如红色、黄色、黑色、蓝色等,来刺激网民的视觉。字体上,应该运用美术字体或变体,以突出商品、品牌或广告的个性。

2.4巧用字体,展现性格。在网络广告中,文字不宜被用作主要的目光捕捉物。这是因为网络广告所在的背景,即网页本身是以大量文字组成的,如果以文字作为网络广告的主体,势必会造成广告与网页混为一谈,网民不能迅速、清晰的发现广告,当然会减弱广告对网民的冲击。所以,我们认为网络广告中文字的主要作用是说明和辅助画面,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就不追求文字的美,恰恰相反,在网络广告的制作中,我们应该巧用字体,以字体的形象个性、风格特点去阐释企业、产品的性格风貌,强化网络广告带给人们的视觉冲击。不同字体能传达不同的情感,传达不同的内容和经营理念,究其原因主要是与文字形象的外形特征和笔画特征有关。字体设计是以字体间组合形式的相互关系来体现主题的。作为网络广告视觉设计的一个重要元素,字体构成的功能和其艺术性是融为一体的。网络广告图形中的字体设计,不仅要向人们传达广告的信息,还要使受众在从字体排列的形式中得到美的感受。

2.5色彩反差,凸现广告。色彩在广告语言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成功的广告色彩设计,不仅能引起受众的注意和兴趣,正确地传达商品和劳务信息,激发购买欲望,而且还能塑造商品和企业的良好形象。在网络广告的色彩使用上,我们主张运用“色彩反差”的方法,来凸现广告自身。我们所说的“色彩反差”是根据色彩配置基本规律中的对比规律提出的。对比是色彩关系中的普遍现象,是指人的视知觉得到两种以上的色彩感觉相互作用的表现。两种以上的色彩放在一起,就会产生色相、明度、彩度、冷暖、面积等性质差异对应关系。因此就会有色相对比、明暗对比、彩度对比、冷暖对比、面积对比等。

2.6尝试新的广告形式。广告的注目率、阅读率是最重要的广告效果指标。而广告注目率、阅读率的高低,常与广告表现,广告创意呈正比。一般而言,广告表现突出,广告创意吸引人,都会达成较高的广告效果。我们可以通过三方面增加网络广告视觉创意。(1)、广告形状与尺寸的创新。目前,网页上出现的多是长方形、尺寸固定的广告,这种广告形式固然已经十分成熟,而且利于管理和收费,但是也造成司空见惯、审美疲劳的害处。广告商和广告主可以尝试着改变这种现状,使网络广告更加形式新颖、引人入胜。如将广告形状做成菱形、五角星形、心形、三角形等等。在不危害网民利益的前提下,改变广告的形状与尺寸可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2)、表现形式的创新。我们可以运用一些出人意料的广告形式来增加广告的点击率。虽然这种广告表现形式有欺骗之嫌,但广告主却达到了广告效果,网民都注意到了这样一则广告。虽然我们并不提倡这种广告形式,但是可以借鉴它的创意思想,想别人所未想,做别人所未做,跳出原来网络广告创意的老框框,寻求新鲜的广告表现形式。(3)、技术效果的创新。据计,旗帜广告和弹出广告中分别有近67%和34%的广告运用了闪动效果,达到了较强的视觉表现效果。无论是文字的闪动,还是图像的闪动,这种异常的处理效果肯定比无闪动的广告更吸引目光。除了文字效果的改进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动画、音效等设计元素,使网络广告更为生动有趣。

3、结论

随着互联网络的进一步发展,网民数量不断增加和网民结构的进一步成熟,将会有更多的个人和企业接受网络广告的跨时空、跨地域、图文并茂、双向传播信息的超凡魅力,网络广告视觉表现的逐步增强,也将使网络广告成为一种具有艺术性、审美性和巨大商业潜力的现代广告形式。

参考文献:

1、RonGoldberg著.吕本富、王玉巧等译.多媒体制作与经营宝典.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8.5

2、S.加萨韦等著.杨旭东等译.多媒体Web站点设计.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

篇5

[论文摘要]从 1994 年至今,网络广告已经走过整整十年的发展历程,成为第四大广告形式,但由于质量较低而备受网民的谴责。本文从广告视觉传播的一个重要内容-视觉表现的角度,对网络广告设计进行了深入探讨。

1、网络广告的定义

我们知道,传统意义上的广告是指商品经营者或者服务提供者承担费用,通过一定媒介和形式直接或者间接地介绍自己所推销的商品或者所提供的服务的商业广告。而网络广告则是最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崛起的一种新的广告媒介形式。是继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媒介之后新兴的一种广告媒介,有第五媒介之称。通常认为,网络广告是指商品经营者或者服务提供者承担费用,以互联网为传播媒体而和传播介绍自己所推销商品或者所提供服务的商业广告。换句话说,网络广告就是在互联网上的以数字代码为载体的各种经营性广告。”

2、基于视觉表现的网络广告设计

目前,我们认为有六个要素关系着网络广告视觉表现的成败,决定视觉表现的效果。这六个要素是:背景、图像、广告语、字体、色彩、形式。我们也将这六个要素定义为网络广告视觉表现优化组合要素。这些要素是根据广告视觉传播的知觉原理、注意原理,以及异质心理等原则,并参照广告视觉语言的构成要素:文字、形象、色彩、空间来设定的。

2.1整体背景,反衬差异。网络广告主要是传递文字与图片,它传播及时,能以最快的速度给消费者明确地传递广告信息,并能反复连续地进行反映。但是,网络广告所在的网页内容较多,容易分散网民的注意力,再加上目前网络广告自身内容较多,这都使网民注意力不能集中于焦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认为,网络广告自身应该运用整体背景,变害为利,以网页的杂乱反衬出广告的整体感,凸现广告。这里所说的整体背景,是指广告以整幅连续的画面,或统一的底色作为贯穿始终的唯一背景。而不是将几个图像拼接在一起,或更换背景及色彩。网络广告在出现形式上具有报纸广告的空间特点,又由于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大多数网络广告又具有电视广告的时间特点, 因此,它的背景既是可换的,又应该是统一的、整体的。但是,目前网络广告所面对的情形刚好相反。

网页是网民知觉的主体,是突出在前面的,被网民清楚地知觉到,而网络广告则是模糊的、朦胧的,是次要的知觉对象。之所以会造成这种现象,是因为目前的网络广告已经“隐身”在了网页中:网页上信息过于庞杂,使网民眼花缭乱,而广告如果也是以一块文字、一个小图案的形式出现,势必会被隐藏在大量信息中,得不到突出。网民的知觉不能选择性地注意广告,当然就达不到视觉传播的效果。而如果将广告置于一个整体的背景中,情况就会完全不同。网络广告占有的空间是一般信息的十几到几十倍,如此大的空间,如果联成一片,拥有统一的背景,其视觉表现效果当然也会比一般信息的效果强十几到几十倍。

2.2加入图像,3B 原则。 信息要能为人们所接受,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必须具有较强的冲击力或要使接受者感兴趣。受众在注意某一对象时,一般平均五秒,能保持二十秒的很少。一个网络广告,能引起人的注目,这是传达成功的第一步,而若要引人注意,最重要的是第一感觉,开始的 1/10 秒钟的瞬间最关键。“3B”是 Baby、Beauty、Beast 的缩写,“3B 原则”是指运用婴儿(Baby)、美女(Beauty)、动物(Beast)这三个引人注目的形象进行广告传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B”作为目光捕捉物有利于吸引“眼球”,也有利于主题和创意的表达,能起到良好的点题和烘托的作用。网络广告中运用“3B”形象,不仅能增强画面的吸引力,而且会在网民心目中建立个性形象,留下难以忘记的印象。特别是人物的动作和表情具有传情达意的功能。动作与表情是构成人类行为的形式基础,也是行为的表达方式,它同语言符号一样,也是一个表意符号系统。在广告视觉设计中,运用人物的动作语言能提高画面的被注意值,能更有效地传递广告信息。

2.3神聚标语,画龙点睛。主题广告语是一则广告的“神”,它以凝练的形式完整、形象地概括广告内容、广告主旨,并形成易于传播和记忆的语言。对于网络广告来说,广告语也同样重要,它是吸引视觉的一个重要元素。网络广告的主题广告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简洁有力。由于网络广告的平面空间有限,因此主题广告语应该简洁清晰,用最少的字说出最引人的话语。而且应该有震撼力、感染力或激发力,这样才能捕捉到网民的目光,并吸引他们点击广告。(2)、语言富有生活气息。语言要生活化,这是一般广告语都应该遵守的原则,特别是在网上,只有用网民的语言才能赢得网民的点击。(3)、形式刺激主题广告语应使用较醒目的颜色,比如红色、黄色、黑色、蓝色等,来刺激网民的视觉。字体上,应该运用美术字体或变体,以突出商品、品牌或广告的个性。

转贴于

2.4巧用字体,展现性格。在网络广告中,文字不宜被用作主要的目光捕捉物。这是因为网络广告所在的背景,即网页本身是以大量文字组成的,如果以文字作为网络广告的主体,势必会造成广告与网页混为一谈,网民不能迅速、清晰的发现广告,当然会减弱广告对网民的冲击。所以,我们认为网络广告中文字的主要作用是说明和辅助画面,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就不追求文字的美,恰恰相反,在网络广告的制作中,我们应该巧用字体,以字体的形象个性、风格特点去阐释企业、产品的性格风貌,强化网络广告带给人们的视觉冲击。不同字体能传达不同的情感,传达不同的内容和经营理念,究其原因主要是与文字形象的外形特征和笔画特征有关。字体设计是以字体间组合形式的相互关系来体现主题的。作为网络广告视觉设计的一个重要元素,字体构成的功能和其艺术性是融为一体的。网络广告图形中的字体设计,不仅要向人们传达广告的信息,还要使受众在从字体排列的形式中得到美的感受。

2.5色彩反差,凸现广告。色彩在广告语言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成功的广告色彩设计,不仅能引起受众的注意和兴趣,正确地传达商品和劳务信息,激发购买欲望,而且还能塑造商品和企业的良好形象。在网络广告的色彩使用上,我们主张运用“色彩反差”的方法,来凸现广告自身。我们所说的“色彩反差”是根据色彩配置基本规律中的对比规律提出的。对比是色彩关系中的普遍现象,是指人的视知觉得到两种以上的色彩感觉相互作用的表现。两种以上的色彩放在一起,就会产生色相、明度、彩度、冷暖、面积等性质差异对应关系。因此就会有色相对比、明暗对比、彩度对比、冷暖对比、面积对比等。

2.6尝试新的广告形式。广告的注目率、阅读率是最重要的广告效果指标。而广告注目率、阅读率的高低,常与广告表现,广告创意呈正比。一般而言,广告表现突出,广告创意吸引人,都会达成较高的广告效果。我们可以通过三方面增加网络广告视觉创意。(1)、广告形状与尺寸的创新。目前,网页上出现的多是长方形、尺寸固定的广告,这种广告形式固然已经十分成熟,而且利于管理和收费,但是也造成司空见惯、审美疲劳的害处。广告商和广告主可以尝试着改变这种现状,使网络广告更加形式新颖、引人入胜。如将广告形状做成菱形、五角星形、心形、三角形等等。在不危害网民利益的前提下,改变广告的形状与尺寸可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2)、表现形式的创新。我们可以运用一些出人意料的广告形式来增加广告的点击率。虽然这种广告表现形式有欺骗之嫌,但广告主却达到了广告效果,网民都注意到了这样一则广告。虽然我们并不提倡这种广告形式,但是可以借鉴它的创意思想,想别人所未想,做别人所未做,跳出原来网络广告创意的老框框,寻求新鲜的广告表现形式。(3)、技术效果的创新。据计,旗帜广告和弹出广告中分别有近67%和34%的广告运用了闪动效果,达到了较强的视觉表现效果。无论是文字的闪动,还是图像的闪动,这种异常的处理效果肯定比无闪动的广告更吸引目光。除了文字效果的改进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动画、音效等设计元素,使网络广告更为生动有趣。

3、结论

随着互联网络的进一步发展,网民数量不断增加和网民结构的进一步成熟,将会有更多的个人和企业接受网络广告的跨时空、跨地域、图文并茂、双向传播信息的超凡魅力,网络广告视觉表现的逐步增强,也将使网络广告成为一种具有艺术性、审美性和巨大商业潜力的现代广告形式。

参考文献:

1、RonGoldberg著.吕本富、王玉巧等译.多媒体制作与经营宝典.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8.5

2、S.加萨韦等著.杨旭东等译.多媒体 Web 站点设计.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

篇6

关键词:色彩的心理效应 广告色彩 受众

中图分类号:TS801.3

1 色彩的心理效应

1.1 色彩心理效应的概念

色彩的心理效应是指:视觉器官在接受外部色彩刺激产生自觉映像,自动地引发对应的思维活动,诸如认知、情绪、情感、精神及行为等。这一过程称为色彩的心理效应。

色彩心理效应可分为直接心理效应和间接心理效应。

1.2 色彩的直接心理效应

色彩的直接心理效应是来自色彩的物理光刺激对人的生理产生的直接影响。

首先,这种直接的心理效应体现在色彩的辨别性上。波长(色调)和纯度是影响色彩辨别的因素。一般人可在无彩色的白与黑之间分125级.

其次,直接的心理效应体现在色彩的目视性。目视性是一种视觉的敏感程度,就是我们常说的视力。马路边的路标牌和广告招牌很多是利用黄与黑的对比,这就是利用到了色彩的目视性。

最后,直接的心理效应体现在色彩的稳定性。被阳光照射的红花和生长在背阴处的红花色彩不尽相同。然而,在我们“眼中”,两处的花朵都是一样的红色,这就是色彩稳定性的表现。

1.3 色彩的间接心理效应

色彩的间接心理效应指的是色彩对人的心理所产生的抽象作用,是从色彩联想开始到情感、思想、意志、象征等,其反应与变化是极为复杂的。色彩日益成为具有某种含义的色彩。人们的联想内容也随之变具体事物为抽象意念。

1.3.1 色彩的情感性

人对色彩的视觉感受和对色彩的联想形成了色彩的情感。色彩本身是没有感情的,色彩的感情是发生在人与色彩之间的感应效果。 例如红色表达激情、喜庆、热闹,所以在开业庆典、婚庆典礼等热闹活动中.

1.3.2 色彩的象征性

色彩的象征是在色彩情感、色彩联想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思维方式。是对色彩的心理联想引起的进一步深化和精神化。色彩的象征性来源于人类的生活,它与人们的生活经验、、文化、家庭环境、归属群体的习惯、民族传统等等有很大的关系。

2 色彩的心理效应在广告中的应用

2.1 色彩的直接心理效应在广告中的应用

2.1.1 色彩辨别性与广告的判读性

人眼判读色彩的能力是有一定的限度的,由于色的同化作用,色与色之间对比强者就容易分辨,对比弱者难分辨,比如照片,如果画面层次不清的话我们就很难分辨清照片内容。多数情况下,我们在广告设计中主要是利用对比强烈的色彩作用于广告中,通过对比强烈的色彩达到较高的广告判读性,这种对比可以是色调上的也可以是色彩亮度上的。

2.1.2 色彩目视性与广告的醒目性

在广告中,色彩目视性的运用就体现在广告的醒目性上,广告要吸引受众的注意就要具有一定的醒目性,让受众第一眼就可以注意到。

美国广告学家赖斯利用光度测定法,测出了11种颜色光的相对强度(表1),以白色光的强度为比对标准,设为1.0000。从图表可以看出白色光的强度最高。

但在广告中,色彩必须是以某种色彩为衬托的色彩,美国广告学家卢基做过色彩醒目性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黄色的背景黑色的文字最为明了易读。

由此可见,广告中色彩是否醒目,实际属于配色问题,广告的内容都会不可避免地受到背景色的影响,黑和黄两种颜色配色,一般会被认为最醒目,然而,倘若周围都是相同或类似的配色,也未必很醒目。从这个意义上说,色彩的醒目与否是相对的,所以,制作广告时不仅要考虑到色彩是否醒目,还要考虑到周围的环境,尤其是户外广告。

2.1.3 色彩稳定性与广告色彩的固有性

色彩的稳定性导致了广告中色彩的记忆性,广告中物体的色彩会受到主观想象的支配,广告中的色彩会停留在其颜色的记忆中,并且这种对色彩的记忆会支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咖啡、巧克力的包装也好,广告也好都使用咖啡色或红色。来着美国的调查报告证明,用紫色,蓝色,绿色作为咖啡、巧克力产品的包装时,大部分消费者深感不快,更会影响到产品的销售。

看来,受众对广告的喜爱是受广告色彩的记忆性影响的,而且,受众对记忆色的推崇也是根深蒂固的。色彩的稳定性在不经意间限定了色彩的用途,例如,金色,银色代表贵重金属的色彩,深受消费者尊重。所以,金、银两色常用于高级食品之类的广告中。

2.2 色彩的间接心理效应在广告中的应用

色彩的间接心理效应包括色彩的情感性和色彩的象征性。

2.2.1 色彩情感性在广告中的使用

广告运用色彩的最终目的是情感的传递,使受众看到画面之后可以在心理上产生感染和认同感进而产生亲切、喜悦感,诱发人们的购买欲望。色彩能影响消费者的情感,因为色彩自身就具有情感性。

2.2.1.1 色彩的冷暖感

色彩虽然本身不具备温度的高低,但色彩可以在心理上给人温暖或寒冷的感受。像红色、橙色会给人温暖感;蓝色、绿色给人寒冷感。

王老吉广告为例,广告充分利用了色彩情感中的冷暖感。广告中主色调为红色,红色具有刺激强烈、温暖、个性鲜明的感情效果,同时也让人联想到危险和愤怒,给人焦急感。广告中红色的包装给人强烈的炽热感,再加上它头顶的那一股红色的火气更加地让我们体会到急躁感。

2.2.1.2 色彩的轻重感与软硬感

一般而言,明度高的色彩使人感到轻松,明度低的色彩使人感到沉重。从色相来看,暖色黄、橙、红给人的感觉轻,多用于绵制品广告、食品广告等;冷色蓝、蓝绿、蓝紫给人的感觉重,多用于精密仪器广告中。

2.2.1.3 色彩的明朗与忧郁感

色彩就像人类的个性一样,有着明朗与忧郁的分别。明朗的色彩一般是纯度高、明度高且对比较强的;忧郁的色彩则纯度低、明度低、明度对比弱的色彩。

色彩的明朗与忧郁感主要被用于烘托广告场景气氛或是人物内心情绪

2.2.1.4 色彩的高贵和素雅感

对于色彩的高贵和素雅感,我们通常会用于表现广告中产品的档次。产品一般分出档次来,有低档、高档之分。高档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都是卓越的。我们要提高产品的身价,表现产品的高档次,应利用色彩的高贵、华丽感来表现产品的高档形象。如金伯利广告选用了代表尊贵的蓝紫色,尽显金伯利首饰的高贵气质。

2.2.2 色彩象征性在广告中的应用

色彩的象征意义是色彩作为某种理智或观念的表征作用。是通过广告传播逐渐的形成的。具有象征意义的色彩,使产品具有或地位或权利的象征,或品位或财富的象征,进而用消费者的这种认同感达到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最终作用于产品的销售上。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许多企业家对色彩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企图人为地赋予某些色彩使之能够引起顾客心理反映的象征含义。最先尝试的应该是美国的IBM公司,1941年IBM公司总裁不满现状,想进入世界性大公司的行列,于是他想通过视觉冲击体现企业的开拓精神和鲜明个性,1956年IBM公司总裁沃森聘请诺伊斯设计出了一套完整的企业视觉识别系统,使公司的设计应用统一化。这套视觉形象系统以“IBM”为核心,选用了蓝色为标准色,象征着“前卫・科技・智慧”这一设计容易使人联想到蓝天和海洋,使人产生崇高,深远,透明,沉静的感觉。它象征着幸福和希望,为IBM赢得了“蓝色巨人”的美誉。

3 色彩心理效应在广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1 广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3.1.1 色彩使用过多

首先,是色彩使用过多。广告色彩太多导致广告画面缺乏了色彩的对比感,给受众造成了复杂混乱的视觉效果,进而失去了广告色彩的判读性和醒目性。这样对理解广告毫无帮助,反而会带来负面作用。

3.1.2 忽视文字的易见度

其次,忽视文字的易见度。有些广告是想要读者注意画面中的文字,如报纸广告、传销单广告,而有时广告会忽视文字的易见度。对于文字的背景色和文字的颜色而言,背景

与文字的颜色太接近无法产生足够的对比效果,也会妨碍受众观看。

3.1.3 忽视受众的情感偏爱

在广告色彩的应用上,色彩的情感偏爱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2001春节,可口可乐在中国推出了“泥娃娃阿福贺新年 ”的广告片。红春联、红灯笼、红鞭炮,还有阿福的红衣裳、红脸蛋,对一向喜欢红色的中国消费者来说更具吸引力。

3.1.4 忽视色彩的文化性

我们生活在不同的地区和国家,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世界各国对色彩的定位也会存在差异,色彩一定要与色彩文化相合拍,否则就会失败。日本曾向巴西出口钟表,因在钟表盒上配有紫色的饰带,无奈让“冷漠 ”的巴西人给吃了“闭门羹 ”。

由于不同的色彩的象征意义有所不同,所以在进行企业形象的视觉设计时,应该注意色彩的运用要与广告基调、主题以及产品的特点相协调。 例如万宝路香烟以红色作为广告的基调,进一步突出西部牛仔的“冲劲”。

3.2 针对应用时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3.2.1不要使用过多的颜色

除了黑色和白色以外,使用四到五个颜色就足够了,太多的颜色会导致混乱。一般来说,简洁清晰的画面更受读者欢迎。色彩过频只会人为地增加观看的障碍。总之,我们要恰当的处理好色彩的对比与匹配的问题。这是合理利用色彩心理效应的前提。

3.2.2 广告中的阅读部分与背景形成对比色

毕竟人眼判读色彩的能力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再加上色彩具有同化作用,色与色之间对比弱会难以分辨。我们在广告设计中主要是利用对比强烈的色彩作用于广告中,通过对比强烈的色彩达到较高的广告判读性,颜色太接近就不能产生足够的对比效果,也会妨碍受众对广告的观看。

3.2.3了解广告产品的属性

广告的种类是很多的,有消费类和服务类广告,有形象类广告。有烟酒广告、服装广告、医药广告、家电广告,也有企业形象广告、品牌形象广告。无论什么类型的广告,在色彩运用时都要符合广告所要传达的信息。要与产品属性相合拍。例如“桃李面包”广告中一般不会用到沉稳的灰色,“艾依莲女装”广告也不会使用象征男性的蓝色系。

3.2.4了解广告的受众群体

在广告设计前,要充分了解受众的年龄、性别、职业、个人喜好等。

当色彩被运用在广告中,我们应远记住广告是为接受受众而做的,要从受众心理分析,对色彩局限性的考虑是我们创造广告前必须做好的功课。我们要尊重受众的文化,合理准确地运用色彩。

3.2.5 充分利用色彩的时效性

色彩的偏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具有时效性。世界时装潮流的流行色就证实了这一点,所以在广告色彩的运用上,要注意消费者当时的色彩偏好。

结论

综上,只有在尊重色彩客观规律基础上,以色彩心理效应为依据,总结广告中色彩心理的表现,避免使用一些消费者禁忌的色彩使用方法,充分考虑消费者的情感偏爱和文化差异,才能达到广告最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姜澄清.《中国人的色彩观》 [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2] 马一平.《色彩》[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

[3] 叶万春,万后芬,蔡嘉清.《企业形象策划》[M].东北经贸大学出版社,2009.

[4] 陈培爱.《广告心理学》[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

[5] 汤雅莉,韩敏,牟夏.《招贴广告》[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6] 可口可乐的“中国结” [J].公关世界 《公关世界》杂志专栏,2003年07月30日

[7] 殷俊.论广告设计色彩应用心理[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23卷第三期

篇7

认知失调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有时会被拿来创意传统媒体广告。但是通过比较人们会发现,网络与传统媒体相比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网络广告的创意更适合运用认知失调理论。

一、认知失调理论及其在传统媒介广告创意中的局限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于1957年提出并形成的一套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人的认知体系由许多认知因素组成,这些认知因素之间有些是相互独立的,有些是相互关联的。而相互关联的认知因素之间又存在两种情况,一是两个关联因素之间呈协调关系,二是两个关联因素之间呈不协调关系。例如:“吸烟有害健康”和“适量饮酒有利健康”是两个相互独立的认知因素;“我每天喜欢饮用少量的酒”和“适量饮酒有利健康”是呈协调关系的相互关联的认知因素,而和“医生要求我戒酒”是呈不协调关系的相互关联的认知因素。当人们认知体系内呈协调关系时,就会设法保持这种协调关系,避免接触与已有认知因素相矛盾的信息;当人们的认知体系内发生了不协调,就会设法去减轻或解除这种不协调状态①。

在通常状况下,人们总是习惯于在相互协调的认知体系内接受各种信息,从而使个人的认知体系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之中。但是在现实的信息接触过程中,由于个人差异的存在以及所接触到信息的不确定性等因素,使得人们不可能只接触符合自己认知体系的信息。有的信息可能完全是新信息,有的信息则可能是与自己原有的认知相矛盾的信息。当这种异化信息冲击个体的认知体系时,就会与原有的认知因素呈现出不协调的关系,从而导致认知失调和心理紧张。上面提到的“我每天喜欢饮用少量的酒”和“适量饮酒有利健康”是某个个体的关联协调认知。但当出现“医生要求我戒酒”的认知时,该个体一直以来的协调认知就可能被打破。此时,个体为了解除紧张会使用改变认知、增加新的认知、改变认知的相对重要性、改变行为等方法,来力图重新恢复平衡②。在刚才的例子中,该个体有多种选择可以恢复平衡,如遵守或忽视医生的建议等。

在传统媒体广告中,利用认知失调理论来引起受众注意,从而改变受众认知的广告创意也是存在的。例如奥格威的名篇《穿哈撒威衬衫的男人》,就是利用了眼罩与整个画面的不协调来衬托出穿该品牌衬衫的男人个性十足。但是由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介具有主体传播性强、传受双方互动性弱等缺点,使得受众不容易消除紧张、恢复认知协调,从而限制了认知失调理论在广告创意方面的发挥。

二、网络广告的特点

1994年10月,美国《热线杂志》站点卖出了全球第一个网络广告,开创了因特网的广告新时代,也标志着数字媒体开始成型。1997年,英特尔的一幅468×60像素的动画旗帜广告贴在了Chinabyte的网站上,这是中国第一个商业性的网络广告。经过几年的发展,全球因特网上的广告产值已经达到60亿美元,而且还在以较高的速度增长③。而在这高速增长的背后,网络广告与传统媒体广告相比所具有的鲜明特点或者说巨大优势无疑起到了重大作用。

⒈网络广告传播的广泛性。据报道,目前因特网已经连接到了世界上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截至到去年年底全球使用人数超过5亿,我国更是达到了1.11亿④。无论从传播的广度来看,还是从覆盖的人口来说,网络广告都具有相当的竞争力。

⒉网络广告传播的非强迫性。这一点主要是与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介不同。广播电视被称做“流媒体”或“线性媒体”,意思是说广播和电视的播放像流水或直线一样一往直前。这是因为在广播和电视中播出的节目是事先安排好的,广告也是早就设定好了,到哪个点放哪个节目是一定的,它不会因为受众不愿看所以安排好的节目或广告就不播了,受众有时是在不得不看(听)。从这个意义上说广播电视的广告传播存在强制性。而网络世界中,由于在同一网页中可浏览的信息众多,网民可以选择不看广告,因此网络广告要想引起受众的注意,良好的创意就至关重要了。由此可以看出,网络广告传播更看重的是受众的主动点击。

⒊网络广告传播的针对性强。网络广告与传统媒介广告相比具有定向传播的特点。互联网上有一些专业性很强的网站,比如汽车类的“中国汽车网”,医疗卫生类的“三九健康网”,IT类的“中关村在线”等,即便是综合性门户网站新浪、搜狐、网易等也有自己非常专业的下属频道。相应的,在这些网站上投放的与之内容相关的广告就非常有针对性,因为浏览这些网站的网民不是产品的目标消费者就是潜在消费者。他们对该类广告信息比普通人更感兴趣,因而主动点击率更高。另外,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商家还能根据用户的兴趣爱好向其邮箱发送特定的广告信件,将现实世界中针对性很强的DM(直邮)广告网络化。

⒋网络广告传播的互动性强。传统的大众传媒具有很明显的“传强受弱”的特点。也就是说,传统的三大传媒中,传者就是媒介,受者就是公众,二者泾渭分明,是典型的“主体―客体”的传播,互动性差。而在网络传播中,由于网民可以自由传播信息、发表评论,成为了一级传播主体,因此传统的“主体―客体”的传播就演变成了“主体―主体”的传播,传受之间互动性大为增强。网络中的一些竞猜、投票、游戏类广告就典型的反映了这一特点。

三、认知失调理论与网络广告创意结合的可能性

由于网络广告与传统的广告相比具有以上明显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又克服了在传统媒介中运用认知失调理论创意广告的种种不足,为认知失调理论的运用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因而将该理论更多地运用到网络广告的创意中就成为了可能。

首先,网络广告传播的非强迫性使得认知失调理论的运用成为一种必然。非强迫性使得注意广告成为浏览点击广告的前提,所以如何使网民在众多的网页信息中率先主动地注意到广告并产生一定吸引力就成为创意的关键。由于人们习惯于在协调的环境中接受信息,网页中偶然出现一两条“反常态”的广告往往会迅速地抓住网民的眼球。

其次,真正的多媒体技术为认知失调理论的运用提供了多种途径。网络广告是建筑在高速信息通信和多媒体技术基础上的,具有光、电、声、讯的综合动画效果,对各界网民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⑤。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带宽的提升,越来越多的视频广告已经出现在了网络中。可以说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人们能在网络广告创意中尽情地展现各种认知失调的表现形式。

再次,网络广告中强烈的主体与主体间的互动为认知失调提供了很好的解决办法。认知失调后的认知恢复是受众对广告创意的必然要求。传统的媒体广告创意中认知失调运用受限,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主体与客体之间互动性差,失调之后受众往往嫌麻烦不愿或很难找到合适的途径恢复平衡。比如报纸广告有时故意设置悬念造成受众的认知失调,而受众又不会通过主动寻找更多的信息去恢复它,因此很多人选择了回避广告,从而影响了广告效果。但在网络中,各种悬念广告、游戏广告、投票广告等,受众只需轻点鼠标就能得到答案从而恢复平衡。因此,网络广告中解决认知失调的方法简单了,人们就更愿意接受这种方法了。

四、运用认知失调理论创意网络广告的几种常用方法

⒈设置悬念。悬念广告是指通过在广告中设置悬念,引起受众的好奇心,激发起他们的关注情绪,然后通过解释悬念,使受众记住相关的商品或劳务信息。传统的媒介广告中,广告信息通常不是一次,而是通过系列广告,由粗至细、由部分到整体,或者说,随着广告系列的发展,广告信息逐渐充实和完善⑥。如此一来,受众可能会由于一次或几次连续解不开悬念而选择放弃。相比之下,由于网络悬念广告的答案就隐藏在链接背后,受众只需点击就能解悬,所以更受网民的欢迎。例如某家网上购物公司为了征集注册会员,选择在一家门户网站上了一则悬念广告,标题一语双关――《就怕你不“点”我》。此题一出,立刻吸引了广大网民的好奇心,短短一天注册人数就达上千人。

⒉比例失调。现实世界中,人们对物体大小的知觉是有一定认知习惯的,过大或过小都会造成人们的认知失调。以前有个“声乐”牌的旅游鞋广告,主画面就是运用了一支高达4米的巨鞋来突出这个品牌。网络广告中也经常使用类似的手法。例如人们在网站上看到的旗帜广告大都采用648×60的横幅形式或120×270的对联形式,而IBM公司推出AS/400电子服务器的时候,大胆采用了148×800的长幅形式。它通过纵向的延伸,可以表达的内容比普通广告多,对于产品和品牌的宣传也是如虎添翼。同时,这种形式的广告在国内几乎没有,可以很好地满足网民的好奇心理。

⒊合成艺术。该手法是将商品通过某种方式“注入”到人们熟知的艺术作品中去,构成新的整体。由于被“注入”商品本不是该艺术品的一部分,使人觉察到与原作品的差异,产生认知失调。运用这种方法,不仅能引起受众的注意和兴趣,还能帮助建立商品与该艺术品的联系,使商品在某种程度上获得艺术作品声誉的迁移,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好感度。由于网络广告是一种基于电子技术的新型广告,利用各种图形软件合成形象十分方便,所以合成广告在网络世界中比较常见。例如达・芬奇的著名油画《蒙娜丽莎》就曾被许多商家利用进行广告宣传。其中一则网络广告便是给蒙娜丽莎佩戴上了一只钻戒,让闪闪发光的钻戒和蒙娜丽莎的微笑发生关系,以此凸显出该品牌钻戒的珍贵。

⒋版面失调。运用这种手法的前提是网民在浏览网页时,特别是一些经常访问的网页,往往感觉会有一些固定的版面安排,比如搜狐和新浪的邮箱总是在最上方,搜狐的首页新闻在屏幕的左侧,而新浪的在屏幕的右侧等。但是一旦有一天以上的安排突然发生变化,可能就会导致网民对熟悉的网站很不适应。所以除非极个别情况下(比如“雅虎中国”由于对网站定位把握不准,先后将主页由综合门户网站变为纯粹的搜索引擎,后来又变为半门户半搜索主页),网页版面的总体安排一般很少发生变化。但是广告与新闻不同,网民不会按部就班地去浏览它。在旗帜广告被广大网民习惯性的接受为长方形或正方形的时候,为了吸引更多的注意力,不定时地插入一些“另类”旗帜广告就成为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一汽马自达6新款汽车的网络旗帜广告就曾经以汽车的形状出现在新浪首页中,完全摒弃了传统旗帜广告周边的条条框框,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另外,反时空、语言失调、倒置失调、生理失调等也是认知失调的一些方面,也经常运用在网络广告创意中,具体的运用方式可以由以上四种触类旁通,在此就不再做过多的赘述了。

总之,认知失调理论是广告创意的一个重要心理学基础理论,特别是在“注意力稀缺”的今天,该理论对广告如何引起受众的注意和认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网络广告较之其他形式的广告更适合认知失调理论的生存,因此运用该理论创意的网络广告必定会越来越多,而且更加有效。

注释:

①时蓉华:《新编社会心理学概论》,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版,第214-第215页

②黄希庭:《简明心理学词典》,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第311页

③杨坚争等:《网络广告学》,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年5月版,第16页

④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十七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6年1月17日

⑤杨坚争等:《网络广告学》,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年5月版,第22页

⑥马谋超:《广告心理》,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年8月第二版,第47页

参考文献及论文:

① 时蓉华:《新编社会心理学概论》,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版

②黄希庭:《简明心理学词典》,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③杨坚争等:《网络广告学》,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年5月版

④ 马谋超:《广告心理》,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年8月第二版

⑤陆红梅、张广宇:《认知失调理论在达成软广告心理效应中的作用》,《苏州教育学院报》,2004年9月,第21卷第三期

⑥ 杨英梅:《网络广告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1月版

推荐期刊
  • 南方周末
    刊号:44-0003
    级别:省级期刊
  • 魅力中国
    刊号:41-1390/C
    级别:省级期刊
  • 读与写
    刊号:51-1650/G4
    级别:省级期刊
  • 新阅读
    刊号:10-1001/C
    级别:部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