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0 16:16:4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生物实验教育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社会的发展带动了各方面事业的发展,包括教育方面水平的提高,首先教育硬件设施比较齐全,并且比较高级,能够解决各种课堂问题,使得学生在课堂中有更丰富的感知能力,能够对物理学科有更深刻的记忆.初中物理教学中可以多开设实验课,让学生在物理实验课堂中培养动手能力,能够完善自己物理知识结构网,获得更多的知识.课堂上可以采取多媒体的形式,把物理中的图像和声音表现出来,丰富学生学习物理的立体思维,教师还要熟练地应用多媒体,能够把物理知识合理的运用到多媒体中去,多媒体是通过课件形式把课堂内容表现出来的,课件的设计要有创新意识.每堂课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每个环节都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来表达,这样可以大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消除认为物理多枯燥无味的想法,可以更好的投入到学习物理中去,才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的质量.
2.加强物理课程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课程的教学中不仅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授课,还要加强实践活动的开设,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前提,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动手能力,寻找到一定的物理规律,加以运用.在实践活动中,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各个小组开展竞争活动,鼓励学生都要踊跃参与,并且每个小组都要有自己独特的设计,明确自己小组的主题.物理实践活动的实施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从中体会到学习物理到来的快乐.初中物理教学加强实践活动不仅延续和补充了物理知识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深化和巩固物理知识;而且还能对学生学习的技巧以及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同时还能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其对物理知识的兴趣.
3.加强实验教学,体现物理教学的魅力
物理课程少不了实验教学的配合,只有在实验教学中学生才可以锻炼自己的技能.在实验演示中,是教师和学生发现物理知识、规律、现象的重要源泉,学生可以在实验中引发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讨论,学生之间交换意见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并且更深刻的接触了物理学科所表达的魅力,巩固了物理知识的学习.
4.开启引导式教学
物理教学中要实行引导式教学,因为物理课程知识比较枯燥,都是一些原理和公式,学生需要通过理解才能运用这些原理和公式,如果启动引导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以探索的心情去学习物理,会发现物理中存在的乐趣,愿意探索这门学科,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且做到自己解决问题,引导式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的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5.延伸课本知识
教师对物理课本中的知识适当的进行延伸,物理课本中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要适当的补充一些课外的物理知识,让学生对物理课程的本质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物理知识,能够探索到更广阔的物理知识和原理,还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能力,能够在教师所讲授的课外知识中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6.课堂作业及时批改
物理学习不仅仅需要课堂效率,课堂之外的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学生的课堂作业教师要及时批改,存在的错误要及时的反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错误,及时得到纠正,如果不及时进行批改,会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学习,物理知识也具有连贯性.通过批改作业教师也可以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与学生共同纠正错误,保证教学的质量问题.
7.介绍物理科学家
1.1实验室设施、设备不完善
实验室在设计和建设上没有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致使实验室本身在建设方面就没有达到相应标准,如室内流通环节不合理、密闭性差、通风系统过滤器装置不合理等,存在实验室生物安全隐患;缺乏与承担教学和科研任务相适应的实验室生物安全设施和设备,在影响正常实验活动开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实验室生物安全隐患。
1.2日常管理不规范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和科研的工作场所,操作者在进行标本涂片、染色镜检、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药敏试验、血清分型等不同实验操作时,都要接触各种病原微生物及生物危险因子。日常管理不规范的表现有:个别实验室存在不使用微生物专用培养箱而采用大房间开放式培养微生物的现象;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产生废弃物所需要的收集、包装和灭活等用品与设备不能完全满足实验室的生物安全要求;有些实验室采用没有标志的普通垃圾袋包装生物垃圾;学生将实验室工作服带出实验室个人保管,不符合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日常管理不规范暴露出许多安全隐患,因此,加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1.3学生自我安全意识薄弱、操作不当
由于专业的特殊性,许多实验课所用的标本来自病人,如临床检验基础、免疫学检验、生化检验、微生物检验等采用人体的各种分泌物、排泄物、体液等标本。即使是学生提供的标本,也可能存在诸如乙肝病毒、流感病毒、痢疾志贺氏菌、沙门氏菌等病原菌。另外,在微生物学检验中,经常接触的有三类、四类病原微生物以及少数二类高致病性微生物和有害生物因子,这些都出现在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学生常常接触已知和潜在的生物危险因素。目前,由于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未能到位,部分学生对于生物安全知识了解甚少,没有意识到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重要性,未能认识到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很多安全隐患。例如有的学生进实验室不穿工作服,接触阳性标本不戴手套,微生物接种时不戴帽子、口罩,有的甚至在实验室吃零食、喝饮料,将干净的书或物品随手放在实验台上,将实验废液随意倒在下水道里,实验用过的阳性标本不经处理就扔在垃圾桶里,下课不洗手或不认真洗手。
1.险评估工作不到位
在使用传染性或有潜在传染性标本进行实验前,必须对微生物的危害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实验应在哪一级的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中进行,并根据评估结果制订相应的操作规程、管理制度和紧急事故处理办法,形成书面文件并严格遵守执行。然而一些高校对这一重要环节重视不够,风险评估工作不到位,还有一些高校完全没有对在实验室中进行的病原微生物实验进行风险评估,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文件。
1.5管理监督措施缺乏
目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验室一般都建立了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制订了标准操作程序,但往往忽略了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内容,不但缺乏实验室生物安全的行政管理规范,而且缺乏具体的实验室技术操作管理规范。部分实验室尚缺乏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及监督措施,多数条款没有具体分工,未能责任到人,监管不力。
2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的措施
2.1做好生物安全的培训工作
应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学生进行生物安全知识培训,组织教师和学生认真学习《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WS233-2002)》等法规文件,把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纳入日常管理工作,做到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在日常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将生物安全知识灌输给学生,使学生尽早树立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严防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
2.2完善并严格执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实验室规章制度,制订并严格执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程。同时,把责任分级落实到在实验室开展实验活动的所有人员,做到“谁管理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并落实责任追究制度,绝不姑息任何违反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的行为。建立严格的实验室准入制度,学生进入实验室必须穿清洁的工作服,除必要的书籍、笔记本和文具外,其他个人物品一律不得带入实验室。严禁在实验室里大声说话、打闹、乱走动,严禁学生在实验室里吃东西、喝饮料、吸烟、嚼口香糖,不可把任何东西放入口中。如果受到病原菌污染,应立即消毒,不可轻视和怠慢。微生物实验材料的数量和种类繁多,如化学试剂、剧毒药品、玻璃器材、生物制品、菌种、实验仪器、培养基等,若不加以科学管理,实验室就杂乱无章,直接影响实验室的整洁和工作效率,因此应严格执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2.3加强实验室的硬件建设工作
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硬件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要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科学合理地设计和建设。对已开展病原微生物研究活动的实验室进行定期检查,确定不同生物安全级别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是否运行、保养良好,是否配备了有效的生物安全防护设备。
2.4加强实验室日常工作中的生物安全管理
严格管理菌种、危险品、剧毒药品。目前实验室所涉及的病原菌有炭疽杆菌、伤寒杆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产气杆菌、痢疾杆菌、葡萄球菌、黄色微球菌、链球菌、水弧菌、脑膜炎双球菌等。为了合理有效地保藏管理菌种,根据《中国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办法》和实验室实际状况,制订实验室菌种的保藏管理办法:(1)购买菌种时必须是卫生部规定的正规单位,为了避免菌种的死亡或变异,应采取妥善、可靠的方法,设置专用冷柜保存菌种。(2)建立菌种使用记录,指定专人负责,对一、二类菌种设专柜,单独保存。(3)使用菌种时采取严格防护措施,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4)加强菌种安全管理,防止菌种丢失。(5)危险品、剧毒药品管理应符合国家和公安部门及学校统一规定,落实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由专人、专柜保管且上锁,防止危险品及剧毒药品被盗、泄漏或误用。
2.5加强对实验废弃物和实验动物的管理
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处理是控制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关键环节,必须明确掌握生物安全废弃物的分类原则,并严格执行相应的处理程序,避免实验室或环境污染,进而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使用的实验动物必须经过检疫合格,且不得擅自带离实验室饲养,实验结束后存活动物要送回动物室,死亡动物要做无害化处理。实验室废弃物分为感染性废弃物和非感染性废弃物,不能随意丢弃,应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隔离、消毒、包装、转运、保存和处置。废弃物应分类按不同要求进行消毒处理,如微生物实验室感染性材料(血液、痰液标本等)及接触感染性材料应放置于结实塑料袋中密封,高压120℃消毒30分钟才能移出实验室。用过的实验材料如试管、玻片、烧杯等放入装有消毒液的废液缸内,每天更换废液缸的消毒液,应保证消毒液的量为废液缸内总量的1/2,浸泡至少30分钟才能移出实验室。废弃物应分类丢入垃圾袋,依据废弃物的性质及数量选用适合的包装材料,确保无泄漏,处理前后都应在固定位置存放,并由专人负责管理。
2.6加强实验室的消毒和清洁管理
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实验指导外,还要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学生自信,要允许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有所失误。当学生出现失误时,教师要给予一定的鼓励,帮助学生找出失败的原因和避免失败的方法。久而久之,学生就能摸索并总结出实验的规律,并从实验的过程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我管理意识,最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二、让学生参与课前实验准备,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初中生物实验涉及的实验材料大多是动物或植物材料,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我通常情况下会引导学生去寻找实验材料。例如,学习叶子的结构时,我让学生自己搜集叶子来进行观察,进而掌握叶子的基本结构是叶片、叶柄、托叶。初中生物实验涉及的实验材料还有花、果实、种子以及一些小昆虫等,我便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去收集这些实验材料。学生通过收集过程既感到了大自然的奥秘和神奇,又掌握了一些生物方面的知识。但值得教师注意的是,学生寻找实验材料时最好有教师或家长在旁监护,这样,教师和家长可以指导学生如何去做,还可以保障学生的安全问题。
三、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好实验前的注意事项的讲解,尽量将实验步骤简单化,让学生一目了然。在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抓住每一个步骤的重点,提醒学生要规范操作,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实验效果。如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细胞切片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表皮细胞切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使切片的中心处在通光孔的中心位置;教师要指导学生用左眼看目镜,调节显微镜至清晰地看到细胞切片,尤其要提醒学生的是在调节准焦螺旋时切忌用力过猛或调节幅度过大,导致损坏显微镜、细胞切片。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一旦操作不正确,教师就要及时指出并纠正。 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及时做出分析和记录,这样,学生才能够把实验和理论联系起来,实现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证明理论的目的。例如,在讲“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时,教师可先让学生思考,或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教师再进行演示,让学生将讨论和观察得出的实验结果一并进行分析,然后总结出正确的结论。通过观察实验,学生们就会发现:加热干燥的小麦种子后,食管内壁上有明显的水珠生成;或把花生的一片子叶放在一张白纸上用力挤压,在白纸上会留下油渍等。通过这些现象,学生认识到了食物中含有的成分,从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四、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实验,乐于探究实验,练就学生勤于动手、善于动脑思考的好习惯,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探究性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上比课堂教学更有优越性,因此教师在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要尽量让学生掌握生物实验的方法、内容和要求,最好做到由浅入深,要求学生对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探究、讨论,弄懂来龙去脉,从而使学生对实验的领悟得到很好的升华,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得到很好的培养。如在进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时,有些学生觉得该实验道理浅显,操作起来也比较简单可行,于是便不对此实验做较深的探究。针对此情况,我向学生们提出了问题:淀粉为什么遇碘变蓝?馒头里面含有淀粉,然而为什么馒头在口腔中不会变蓝呢?它变成了什么?学生经过思考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口腔中唾液淀粉酶有催化作用,使馒头中的淀粉转化成了麦芽糖。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对实验进行了思考和探究。
五、合理安排和组织实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要想搞好生物实验教学,教师就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留心于生活,仔细观察生活,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合理安排并组织好实验,把课本上的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实验来理解知识,并增强知识点的记忆。例如,在讲膝跳反射时,我让一名学生坐在椅子上,正确地将一条腿自然地搭在另一条腿上,让另一名学生用橡皮锤叩击被实验学生的膝盖的下位韧带,此时,我们就会看到被实验学生突然向上跳起。然后,两名学生进行交换做相同的实验,结果相同,这就是膝跳反射。通过简单易行的实验,教师再讲解膝跳反射的原理——大腿股四头肌的肌肉内的感受器受刺激而产生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传到脊髓的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发出兴奋,通过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引起大腿上的肌肉收缩,使小腿前伸。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接受了。
六、结语
关键词:双技能;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4-0077-02
生物科学专业属于办学时间长,办学模式比较固定的一个老牌专业,而该师范专业多年来对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以师范生基本技能为主体,专业技术为补充的培养体系。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等有关文件精神,从2012年起,高校各师范类专业将实行全国统一考试才能申请领取教师资格证书,故师范类各专业学生就业在随着招生规模不断壮大情形下,未来两年形势将十分严峻,尤其社会对教师人才的严格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更进一步影响师范类专业学生的就业,要促进就业,实现师范类专业的可持续发展,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突出学生一专多能,将成为师范类各专业今后发展的新方向。
一、错位发展,突显专业区域优势
琼州学院地处海南,而生物科学本科专业在海南高校中有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琼州学院共3所本科院校,其中海南大学生物科学专业主要以培养热带资源为特色的应用型人才,海南师范大学培养以师范为主体的教师教育类人才,而琼州学院生物科学专业,无论在应用性还是教师教育人才培养上,与上述两所高校相比,均不具备优势。
要科学地定位人才培养,琼州学院生物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需与海南高校在人才培养上需实行错位竞争,才能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选择,体现优势。琼州学院生物科学专业主要立足三亚,面向琼中南地区,需构建出与此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的设置已有7年时间,办学实现了从五指山向三亚的转移,在此历程中,根据目前的就业形式及海南各区域对本专业人才的选择需求,目前该专业越来越难以适应各区域对该专业人才的要求,现急需的则只有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结构,构建创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方能满足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选择。
二、构建双实践教学创新体系基本框架
作为生物科学类专业,无论是教师教育还是专业技能,都离不开“重实践,强能力”的专业特色,琼州学院生物科学师范专业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步构建出了“一个核心、二个体系、三个结合、四种技能”的双实践教学创新体系。“一个核心”是指培养出“宽口径、复合型、应用型”强的多技能型创新性人才。“二个体系”,一个体系是教师教育基本素质培养体系;另一体系指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三个结合”是指教师教育与专业相结合,实践教学与科研、生产相结合,校内基地与校外基地应用相结合。“四种技能”是指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以及职业技能四种技能。
要实现“教师技能+专业技能”并举发展的创新双实践教学体系,该专业将实践教学构建了四大平台:分别为学校统一的公共类课程实践平台、学院基础类课程实践平台、专业主干与核心类课程实践平台和教师教育类实践平台。前三个平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后一个平台培养教师技能。根据各平台,该专业设置了相应的实践类课程。学校公共类课程实践平台主要开设有军事训练、暑期社会实践、素质拓展如学生科技创新、挑战杯、数学建模等实践类活动;学院基础类课程平台主要开设有本学院多个专业课程设置相通的如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实验课程;专业主干与核心类课程平台主要开设专业应用性,操作性强的实验课程,如森林、海洋的生态调查、蔬菜栽培技术、食用菌栽培技术、瓜果花木的生产、嫁接技术等,以及专业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教师教育平台主要开设普通话、书法、现代教育技术、教师礼仪、教育案例评析、教育实习、教育见习和教育论文等。
四大平台贯穿于大学四年,在此基础上,凝练出了五大实践课程体系:理论包含的实验课程体系,单独设置的实验课程体系,社会实践体系,专业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体系,教师教育实践体系等。前四大实践体系针对专业技能的培养,后一个主要是培养教师技能。(1)理论课中包含的实验课程体系:此类课程主要是理论性比较强,在教学中则以突出理论为基础,通过实验进行简单验证,实践以验证性为主,此类课程主要是实验学时小于16学时的课程,如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2)单独设置的实验课程体系:根据学校2012级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对实验教学体系进行了调整与重组,对以前理论课包含的实验课,实验学时超过16学时的,通过理论与实验剥离,甚至与其他类课程整合,独立设课,有时还增大实验教学时数,此类课程主要是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主导,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重点的实验,使学生学习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如专业基础、专业主干、专业核心类实验课中的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植物生理学等。(3)社会实践体系:通过集中与分散的方式,让学生参与暑期社会实践与社会调查,体验社会,增长见识,为学生毕业走入社会奠定基础,从而培养“能吃苦,敢吃苦,善吃苦”的精神,对促进学生特长的发挥、将来的就业会起到积极的作用。(4)专业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体系:此三项是实践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学生掌握基本理论与知识到运用,从遇到问题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它是学生从学习到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检验过程。这一系列环节,为培养学生具备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奠定了基础。(5)教师教育实践体系:为加强教师的职业技能而开设的一系列教育实践类课程,主要包括教师语言的表达技能、书写技能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技能等。此类教育实践类课程包括普通话、书法、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的技能训练,为让学生在教师资格面试中取得好成绩,新开设了教师礼仪、教育案例评析等课程。教育实习、教育见习,从教学观摩到经历教学参与、体验教育实践研究,大大锻炼与提高了师范生执教的基本能力。教育论文对学生运用教育理论,根据所学知识与掌握的教育技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与解决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及创新教学方法,是形成教学成果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更加注重了专业技能与教师技能的并行发展,将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体系从过去专业实践教学中单独出来,形成了更为优化、实用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多元化培养发展奠定了基础,打破了以往师范专业学生从事教师这一职业的瓶颈,通过双实践教学体系,学生可一专多长。
三、双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途径
(一)确保实践学时学分条件下,不断优化培养体系,改变实践模式
为了提升教学实践的有效性,增加学生的实践兴趣,将培养体系进行调整,实践模式进行改变,将一学年两学期理论教学时间进行压缩,由每个学期18周的理论授课时间调整为16周,2周安排为集中实践教学,确保每年有4周时间用于实践,尤其对设计性、综合性类实验等需要集中较长时间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模式的改变,既保障了实践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又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
(二)实习实践基地稳定发展前提下,培养模式多元化
职业素质是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出来的。教师教育技能的培养,打破了传统的高校教师指导、学生外出实习的单一模式,而采取把优秀的中小学校长、一线优秀教师“请进来”,和学生一起参与教育实习的教学环节指导,再“走出去”进入中小学实习的新模式。专业技能培养上,不满足现有校内外实习基地,而是积极开拓与发展产学研结合的实践模式,通过与周围邻近企业如大棚蔬菜、园林花卉,南繁基地等企业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同时请企业家、研究所专家来学校指导实习教学,让学生带着企业现存的问题、科研中遇到的难题等问题在以后的实践中去解决。这种实践模式,实现了对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多元化。
(三)保障实践教学质量条件下,改变实践教学师资单一化,促进向双师型教师转型
无论在教师技能还是专业技能培养上,改变了以往高校教师对学生单一培养的实践指导模式,实现了将中小学优秀教师、校外企业家、专家“请进来”再让学生“走出去”的实践新模式,突破了实践教学上师资的单一性,对高校老师向双师型转型是一种督促,同时也促进与提高了实践教学改革的质量。
四、结语
改革生物科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众多高校仍停留在以师范生基本技能为主体,专业技术为补充的培养模式上,实现教师技能与专业技能并举,才是生物科学师范专业发展与探索的新途径,尤其是随着师范教育的全国统考,并非所有师范类专业学生都可进入教师行列,基于此,转变传统的师范生人才培养体系,向综合性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转型将是师范专业发展的一种趋势。
参考文献:
[1]李欣,宋立军,庄树范.关于地方高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的若干思考[J].长春大学学报,2008,18(2).
[2]牛佳.试论高等师范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53).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 R-0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7(c)-0175-01
现代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给生命科学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而且这门以实验为主的前沿学科已经渗透到医学的各个领域。在知识经济的新形式下,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现代意识、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医学人才是实验教学的重点[1]。临床医学七年制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的目的,不仅验证理论知识,掌握基本实验技能,还应致力于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并做出科学的解释,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因此,如何提高实验课教学水平,把常规的科研方法以及新技术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系统掌握实验技能,提高科研素质,成了我们实验教学不断探索的内容[2]。近年来笔者在实验课中进行了一些尝试性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 改革实验内容,提高科研素质
1.1 基本技能训练
针对七年制学生毕业授予硕士学位这一特点,为了使学生受到基本的技能训练,在实验课中,笔者改变以往由教师在实验课前,为学生准备好各种试剂及器材的做法,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实验中所需的药品的数量,仪器设备等,凡是实验中涉及的物品清洗、高压灭菌、菌种接种和保存以及试剂配制均由学生自己完成。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而且还使学生懂得了实验中每一步骤的作用及注意事项。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相关的实验准备,为以后的临床实践打下基础。
1.2 综合能力的培养
科研过程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许多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改进和完善就是科学工作者创新的结果。为了适应医学学科的发展,加大分子生物学实验课内容改革的力度,我们开设了综合性的实验内容:从人血中基因组DNA的提取开始,通过PCR技术扩增看家基因(γ-actin)片段,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回收特定的PCR产物,然后进行连接、转化、筛选、工程菌的接种培养,保存以及重组质粒的提取、酶切、鉴定。这一综合性实验,是以基因工程流程为主线,一环紧扣一环。学生通过这一实验过程,不但把理论知识和实验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科研思维得到了锻炼,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了基础。另外在实验课上,还安排了分子生物学基本技术、PCR技术及引物设计、DNA测序等教学内容,并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详略讲解,并采取多媒体等技术手段,使枯燥的实验理论变成了生动有趣直观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
2 更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借助电子技术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利用大型仪器,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进行辅教学,是当今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为此,我们对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手段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根据教学内容改革的需要,把学生每次实验结果的观察,由原来的紫外透射仪,改为使用凝胶成像系统进行图像处理及结果分析,使学生能够形象、直观地在屏幕上看到每组的实验结果,并进行对比,同时向学生展示标准的结果,通过分析、对比发现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许多不足,从而激发学生对实验的极大兴趣和爱好,培养从事科学研究的动手和动脑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3]。
3 改革考核方法,提高综合素质
为了全面提高和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总结分析、获取知识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我们改变了传统的实验报告书写模式(目的、原理、步骤、结果分析等),全部实验结束后以科研论文的形式提交实验报告,而且要求学生在实验报告的最后,提出对此次实验内容安排有什么建议和意见,并用所学过的实验原理设计一个相关的实验内容。这一举措,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和开拓了学生的科研思维,使学生的科研能力明显提高。实验成绩为100分,包括实验过程操作记录30分,科技论文50分,平时操作10分,课堂表现10分。
总之,通过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学生对分子生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参与实验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很大提高[4-6],不仅掌握了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能,而且也提高了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在实验中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了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 王晓霞,解军,张悦红,等. 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11):1091-1092.
[2] 姚娟,隋建峰. 基础医学综合实验与实验设计考核模式的探讨[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5):519-520.
[3] 易发平,卜友泉,马永平,等. 医学分子生物学教学模式转变的实践[J]. 基础医学教育,2011,13(7):623-625.
[4] 李美宁,张悦红,常冰梅,等. 医学七年制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探索[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11(3):301-303.
[5] 刘友勋,黄娟. 《分子生物学》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 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1,(7):114-115.
论文摘要:高中生物作为理科学生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创新改革对于高中学生来讲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有效地创新高中生物教学,便成为高中新课程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笔者从教学实践出发,就高中生物创新教学进行了简要的论述,提出了基于“互动创新”式高中生物教学思维模式的创新方法与实现措施。
进入现代文明,伴随着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审视以及对传统思维模式的改革探索,创新思维模式继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之后走上了历史舞台,并迅速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同时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创新教学不仅被作为重要的理念强调,作为教学建议提出,而且被列入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之中,作为必须实施的重要内容要求。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我们要真正实现创新教学理念向教师教学实践的转换,那么我们需要真正使新课程理念与当下的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有效促进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实现基于“互动创新”式高中生物教学思维模式的创新。
1 创造性使用教科书
从新课程教材的编写方法可以看出,新课程提倡重视与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来实施教学过程。如果说深刻理解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是有效使用新教材的前提和基础,那么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是在这基础上的一个提升。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是要求教师能够根据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实际收集有关的教学资源,对教材的单元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如改进实验;适当增加新的生物学习素材;利用信息技术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等等。比如在在学习“生物的生长和发育”时,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人与其他生命的生长发育机制,认识到人的生命与自然界中其他生命的生长具有共性,并感受新生命所焕发出来的朝气与希望。经过教师的点化,学生体验到自然界中所有的生命和人的生命一样,是应当受到关怀和爱护的。
2 注重探究性学习
在传统教学中,由于较少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即使学生掌握了书本知识,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也难以提高,更重要的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与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主体性、情景性、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探究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情景性、自主性和实践性是它的基本特征,作为教学内容,体验性比知识性更为显著。比如在“食物链与食物网”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设想将人置于食物网中,引导学生分析其他生物的变动对人类产生的影响,以及有毒物质在食物链中的积聚最终对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的危害,并结合生活中的环境污染事件分析其后果,学生对此产生内心体验,生发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关爱环境的道德情感。
3 强调生物实验教学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也是一种教学理念、一种教学思想,更是一种教与学的互动活动-是师生交往的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和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策略,通过对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人机会和权力,欣赏每个个体的自身发展,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力的增长和情感的体验。
3.1 深挖探究实验
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设计实验内容。这样一来,学生在完成常规教学安排的基础上还可进一步进行实验研究,一些能力强的学生又可借此机会和教师合作,进行科技攻关,发表小论文,这些对提高学生的科研工作能力无疑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3.2 模拟易错实验
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一部分学生总会犯一些常见的错误,他们实验时思想不集中,对生物生理活动、生物现象等把握不准,也不清楚错误操作的严重后果。我们建议用计算机模拟错误操作,并给出错误操作所带来的后果,学生在看过计算机动画模拟实验后才恍然大悟。这种顿悟的感觉,记忆深刻,在开放式实验教学中这种纠错效果尤其显著。
3.3 开发家庭实验
家庭实验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学生有充裕时间自主进行探究实验,从问题提出、方案设计、资料查阅、替代药品和仪器收集、现象观察与记录、结论与分析等全过程都由学生独立完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由于家庭实验真实、直观、安全、易做、有趣,学生通过做家庭实验能获取知识、获得技能、发展能力。
4 改变评价机制
创新性学习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教学组织者及指导者的作用,以促进学生自由、独立的学习。同时,要改变评价手段,创设宽松、平等的学习环境,从我国目前教育状况来看,衡量一个学生学习能力的标准是考试的分数,学生更多地依赖于教师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这只能满足于机械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探索和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下的自主探究能力和自主探究效果的评价体系,采取多元的评价手段,把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是否真正发挥主动性、积极性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和内容;重视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创造性、能力等素质方面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良好氛围。
总之,高中生物作为高中理科基础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后期理科课程的整体学习。因此,对于高中生物的教学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观,需因地制宜地对教学进行创新发展,既有利于学生拓展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又避免了以往生物课单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弊端,增强了生物课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万长江,王后雄.一堂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实验设计[J].生物教学,2006.
[2] 吴俊明.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 吴丕敏.对常规课例研究的几点认识[J].当代教育科学,2007(8):25~27.
【关键词】 生物;教学;生活化;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0-01
生活化教学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理念之一,是教的过程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的重要手段,我们在生物教学中应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一课程的基本理念,用准确的教学目标定位,巧妙自然地把抽象的课本知识与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有机地联系起来;用智慧的教学方法施教,使知识变枯燥为生动;用优化的教学媒体呈现,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责任感,从而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用到位的语言文字表达,启发学生认识到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如何创建“生活化生物课堂”,来提高生物课堂有效性,本人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用准确的教学目标定位创建生活化生物课堂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了“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理念,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因而教学不能脱离生活。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就是倡导每一个学生都公平地享受为生活作准备的教育,教育要培养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人教育论文,这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因此,我们深刻认识到:“教师的活力在于课堂,学生学习的活力在于生活”,为此,作为一名教师,应善于关注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生活情境,利用生物学本身的魅力,创建生活化生物课堂,使教学行为符合新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定位到位,有的放矢,不做无用之功,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
二、用智慧的教学方法创建生活化生物课堂
在教必修2的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我讲到,如果孟德尔要直接验证他的假说,只能用显微观察的方法,确定遗传因子的真实存在和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进是分离的,这在当时是不可能的。孟德尔应用假说-演绎法,事实上孟德尔所检验的不是假说本身,而是假说的推论,即从假说中逻辑地推导出来的个别现象或事件的推论。当我讲到“孟德尔设计的测交实验教育论文,实际上检验的是演绎的‘推论’,是一个特例,孟德尔用实验验证这个特例,从而验证了规律”,学生仍然不理解。怎么办呢?这时我采用了生活化的知识进行解释。地球是椭圆的还是方形的呢?假说一,地球是方形的;假说二地球是椭圆的。如果地球是方形的,则在大海航行时,看到远方的船只时,应当是看到整个船身的;如果地球是椭圆的,则在大海航行时,看到远方的船只时,是应当先看到桅杆,而后慢慢地才看到整个船身。“在大海航行时,看到远方的船只情况”是依据假说演绎推理出来的一个特例,即推论,用亲身体验大海航行时,看到远方的船只的实际情况来验证这个特例(推论),若亲身体验在大海航行时,看到远方的船只是整个完整的船身,则大海是方形的;若亲身体验在大海航行时,看到远方的船只时,是应当先看到桅杆,而后慢慢地才看到整个船身,则大海是椭圆形的。这时我给学生说,孟德尔的测交实验就相当于“在大海航行时,看到远方的船只情况”是个假说基础上的一个特例,只验证了这个特例,则假说自然就被证明了。
智慧的教学方法,其作用就如同催化剂一样,有效的教学必然是采用恰当教学方法的教学。恰当的教学方法中智慧程度越高,带来的教学效果就越好,因为智慧的教学方法往往产生于生活实践中。
三、用优化的教学媒体创建生活化生物课堂
在生活知识的内容上,体现选择性原则,更能带来学生浓厚学习兴趣。在讲解共同进化的知识时,我选择了生活化的一些媒体知识。
生活化的媒体知识:有趣的巢寄生杜鹃。巢寄生是一种鸟类将卵产在其它鸟的鸟巢中,由义亲代为孵化和育雏的一种特殊的繁殖行为。照片中所示的草地鹨(Anthuspratensis)喂食大杜鹃,就是一种种间巢寄生类型。大杜鹃是现有巢寄生鸟类80多种中最典型的一种鸟,它可把卵寄生在125种其它鸟类的巢中。巢寄生行为表现在:宿主的选择,大杜鹃在繁殖期寻找与孵化期和育雏期相似、雏鸟食性基本相同、卵形与颜色易仿的宿主,多为雀形目鸟类。寄生时间上,大杜鹃多在宿主开始孵卵之前,乘宿主离巢外出时快速寄生产卵。巢寄生的协同进化,表现在宿主卵的形态特征上。寄生者的卵在颜色、大小、卵斑等许多方面与宿主相似,但存有不显差异。同时宿主对卵的分辨模糊也是一个方面。对宿主繁殖影晌,大杜鹃常表现在产卵前把宿主一枚卵移走,或全部推出巢外,迫使宿主重新产卵。而一旦巢寄生的雏鸟孵出,它有将义亲的雏鸟推出巢外的习性,从而独享义亲抚育,这样对宿主繁殖成功率将降低。
1.加深理解,巩固知识。高中生物内容复杂而抽象,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很大,而借助实验能够让学生由理性认识转化为感性认识,从而掌握相关知识。2.能够锻炼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为学生今后学习打下基础,解决“高分低能”的问题。
3.让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学生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可逐步产生兴趣,且为确保实验的成功,每个环节都不能出错,这样可以让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作风,认真踏实的学习习惯。
二、基于高效课堂开展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策略
(一)合理设置疑问,启迪学科思维
高效课堂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教师要做好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思考问题,了解生物知识的本质。对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欲望,在课堂上巧设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以此促进学生形成生物学科的思维品质[1]。在做生物实验的时候,教师要适时举例,合理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同时进行深入的探究。例如:在《从生物圈到细胞》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利用显微镜来观察细胞,此时教师可以问:“由低倍镜变为高倍镜后,视野出现了哪些变化?为什么先用低倍镜找到目标并移动到视野中央,再转换高倍镜?导致细胞形态结构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带着问题做实验,显得更具目的性,能够深入探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启迪了生物学科思维,牢固掌握了知识,获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体验实验过程,培养创新能力
在做高中生物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指导学生选择相应的实验材料,正确运用各种实验工具,在进行实验的时候认真观察出现的现象,思考实验的原理。教师要让学生体验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敢于拓展、勇于创新,这样获得的知识才更加牢固。例如:在《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教材中实验用到了菠菜,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指导学生用甜菜叶、萝卜叶等进行实验。又如: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中,教材中实验用到了紫色洋葱鳞片叶,教师要让学生用紫甘蓝叶、大白菜叶、花瓣等进行实验。学生在用不同材料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能够多层面、多角度的进行分析和归纳,对实验结果与结论也有了新的认识。同时还真正体验到科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转变实验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教师除了要在课堂上耐心为学生讲解以外,还要注重让学生动手实验,积极创新实验方法看,逐步拓展应用空间,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实验具体实施来看,高中生物实验设计很多涉及生物生长,对实验周期与设备有着极高要求。例如:在生物组织是否含有还原糖的实验中,要研磨生物组织,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对此实验中要使用打浆机,借助设备研磨生物组织,缩短操作时间,提升教学效率。又如:在脂肪鉴别中先要处理花生,操作非常复杂,难度也很大,对此可以利用花生植物油取代相关花生组织的制作,可以提升实验观察治疗。在选择实验溶液时,也要进行相应的改进,因为生物实验中用到的溶液保存难度大,通常都是随时使用,要选择一些其他进而取代这种不易保存的试剂。如斐林试剂不易保存,实验时要现场配制,教师可以选择班氏溶液,该试剂便于保存,可以减少实验时间,让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四)利用信息技术,开阔视野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