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篮球文化论文8篇

时间:2023-03-20 16:16:3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篮球文化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篮球文化论文

篇1

关键词:街头篮球,我国篮球文化,影响

 

1 前言

街头篮球又名街球,起源于美国,是美国篮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街头篮球进入我国,然后迅速发展起来。近几年风靡全国各地。目前街头篮球运动不仅成为大众喜爱的一项健身运动项目,更代表着一种新的文化时尚,被广大青少年篮球爱好者接受和喜爱。街头篮球在我国的普及,使其成为我国篮球文化除竞技篮球和校园篮球之外又一部分内容。那么街头篮球在我国的发展对我国篮球文化有何影响?本文根据街头篮球的特点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来分析对我国篮球文化发展的影响。

2 街头篮球的起源及其特点

2.1 街头篮球的起源

街头篮球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黑人贫民区。最初他们只是在自家的后花园或贫民区的空地上搭建一个简陋的篮球架和用不知何种材料制成的篮球,作为无所事事时的消遣和发泄的一种爱好。街头篮球的比赛相对宽松,一般是在比较繁华的大街上或社区里,在爵士乐的伴奏下,以半场三对三斗牛的形式进行比赛,或在强烈的音乐节奏下进行各种个人篮球技巧的展现。因其组织简单,风格独特,别具魅力。所以,这一从竞技篮球运动中分离出来带有浓厚平民色彩的运动,一经问世,在全世界很快流行起来。在街头篮球的发展中,受Hiphoop文化的影响较大。直到目前,NBA许多球员在场下还耳戴钻钉,衣着Hiphoop服,十分欣赏这种文化。

2.2街头篮球的特点

街头篮球除具有传统篮球运动的集体性、竞争性、趣味性、健身性的特点外还具有以下自身特点:

2.2.1条件宽松形式简单易于开展

街头篮球对比赛场地和设备要求宽松:城市广场、社区空地,随便一块平地,一个简易篮架,便可开展起来;对参与者不加限制:无论高矮胖瘦,年龄大小,无论在校学生还是普通百姓,三五人自由结合成组,轮流对抗,即可走上舞台,展现自我。街头篮球比赛规则相对简化,赛程较短,便于组织,易于开展。

2.2.2内容丰富气氛浓烈观赏性强

街头篮球一般是在节奏鲜明的背景音乐伴奏下进行,其内容有三对三比赛,有展示个人篮球技巧的各种表演,有扣篮比赛,有球迷参与的各种游戏等。与传统篮球相比,比赛内容多,比赛气氛浓,观赏性更强。因此使参与者极大地满足了竞赛的情感体验,从而愉悦了身心。

2.2.3崇尚时尚张扬个性

街球手们的着装往往别具风格,与众不同。有的街球手身着印有夸张图案的T恤,宽大拖沓的板裤,脚穿名牌运动鞋,头戴棒球帽;有的把头发模仿黑人编成许多小辫子,或做成染色的“鸡冠头”;还有的包着头,佩戴着大耳环,身上纹着各种图案等等。这种自由与前卫的着装,“酷”的打扮,体现出他们张扬的个性,标新立异的自我风格。

2.2.4注重个人勇于创新

街头篮球在比赛时因场上人数少,攻击区域大,而注重个人攻击能力。比赛多采用半场一对一、二对二、三对三斗牛的形式,以利于每个参与者发挥个人攻防能力;表演时为了征服对手和赢得观众的赞同,每个街球手总是充分展现个人独特的篮球技巧。街球场上他们敢于想象,勇于创新,体现出自信。

2.2.5篮球表演与商业化完美结合

无论“哈林巫师”篮球队遍布世界各地的演出还是世界规模较大的街头篮球比赛都明显带着浓厚的商业化。其组织比赛和表演大都是公司、企业为树立企业形象,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因此街头篮球的比赛和表演既是青少年的篮球盛会,也是各商家展示自己的舞台。使比赛具有明显的大众化与浓厚的商业化特征。

3 街头篮球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我国开展街头篮球的时间较晚。论文格式。1995年在广州首次举办“羊城晚报杯”三人篮球挑战赛,1998年街头篮球在全国大规模推广。论文格式。1999年“百事可乐杯”三人篮球赛参赛队伍达1590支,创造了世界三人篮球赛历史上规模最大、比赛场次最多、组别最全的一次比赛。2002年6月我国街头篮球联盟成立,其网站也正式开始运作。近几年我国街头篮球多以初中组、高中组、大学组划分组别,在各级城市普遍进行比赛。目前我国中央5套《篮球公园》节目的播放,让我国街头篮球爱好者的队伍更加壮大。

由此可见,街头篮球在我国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连续几届NIKE全国3对3街头篮球赛在国内引起巨大反响,街头篮球因成为都市时尚运动的代名词而获得男孩的宠爱。论文格式。同时,在各级校园里都有着大批的街头篮球爱好者。在朝气蓬勃的校园里,每一个篮球场都是男生展现自我的舞台,他们在这里不会有学习上的压力,也不会有生活中的烦恼,只有街头篮球带来的无穷乐趣。

4 街头篮球对我国篮球文化发展的影响

街头篮球作为篮球运动的一种延伸,已成为篮球文化的部份内容。但街头篮球又具有自己的特点,它的存在和发展也必然会对我国竞技篮球和校园篮球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4.1 街头篮球对我国竞技篮球文化发展的影响

4.1.1 弥补我国竞技篮球文化的不足

多年来受我国传统文化中重社会,讲集体,轻个人思想的熏陶,致使我国竞技篮球文化形成了个性含蓄而不张扬,缺乏自信和勇于负责的氛围。具体表现在我国竞技篮球的战术机械而缺乏创新,讲究整体配合而严禁个人单打独斗;技术讲究实用而不求好看,动作单一而缺乏变换;个人坚决服从整体而过于谨慎,比赛关键时刻队员总是缺乏个人战斗力和敢于承担责任的勇气。这也是为什么我国传统篮球运动(特别是男子篮球)长期徘徊于世界二、三流水平,而无法上升到世界强队行列的原因?而街头篮球由于强调个性张扬,自由表现,敢于负责,勇于创新的特点,既能弥补我国传统篮球中队员缺乏独挡一面的能力以及即兴发挥的欲望;又能弥补我国传统篮球中队员的应变能力和独立作战能力。这对改变我国竞技篮球关键时刻柔弱的作风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4.1.2 扩大我国CBA联赛的影响

我国CBA联赛已走过10多个年头,但与享誉全球的NBA联赛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要想把我国的CBA联赛“打造为除NBA外全球第二大具有国际影响的职业联赛”的目标,就必须提高我国CBA联赛的观赏性和市场影响力。NBA中球星的即兴表演和技术的不断创新让世界球迷陶醉其中。而街头篮球在我国的迅速发展,以使个别街头篮球出身的队员进入了CBA联赛的舞台,相信他们精湛的球技一定会带动我国CBA联赛观赏性的提高。同时我国CBA各篮球俱乐部也可通过举办街头篮球比赛,让CBA篮球明星与球迷同场参与,面对面交流,以扩大我国CBA联赛的影响,培育我国CBA联赛的市场。

4.2 街头篮球对我国校园篮球文化发展的影响

由于街头篮球注重个人、张扬个性和观赏性强等特点,青少年成为喜爱街头篮球的最大人群。而他们也把街头篮球带进了校园。笔者通过对我国部分城市和县城中学调查得知:73.5%的学校每年对男生举办“三人制”篮球赛,53.0%的学校对女生每年举办“三人制”篮球赛;54.4%的男生和41.5%的女生都喜欢参与学校举办的“三人制”篮球赛或“一对一斗牛”篮球表演。在课余时间,学校篮球场地随处可见学生自发组织的街头篮球比赛和表演,而学校文艺演出舞台上也经常见到街头篮球的表演。由此可见,街头篮球在我国的发展不仅推动了我国校园篮球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我国校园文化的繁荣。

5 结论与建议

街头篮球在我国的发展不仅弥补了我国竞技篮球文化的不足之处,也促进了我国校园篮球文化的蓬勃发展。在我国篮球文化建设的背景下,为使我国篮球运动健康可持续发展,对我国街头篮球的发展提供以下建议:

(一)街头篮球因其独特的风格,使参与者找到了自信、愉悦了身心、释放了压力、张扬了个性、实现了自我价值。从而促进人们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起到了育人的功能。建议把街头篮球纳入我国中小学体育教材,使其进入体育课堂,进一步实施我国中小学体育课快乐教育理念。但我国的街头篮球在发挥育人功能时,必须清除一切不健康的东西,杜绝一切不良行为。那种无赖撒泼,浑身刺青的现象不应成为我国街头篮球文化的内容。

(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追求精神生活,参与体育的愿望更加强烈。街头篮球运动作为一项休闲健身运动,正符合当前我国全民健身的需要。建议我国街头篮球应朝向平民化、休闲健身化方向发展。以推动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

参考文献:

[1] 唐煜章. 三打三篮球高手[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9.

[2] 柴建设等. 论我国街头篮球文化的发展及发展方向[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7,22(2):46-48.

[3] 李元伟. 打造篮球文化 构建和谐篮球[J].体育文化导刊,2006,1(1):3-4.

[4] 吴建春. 论街头篮球的特征与价值[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2):419-420.

[5] 严精华等. 中美篮球文化比较[J].体育文化导刊,2004,10:49-50.

[6] 陈 韵等. 街头篮球的起源及在中国流行的社会文化背景[C].首届中国篮球文化论坛论文集:18-20.

[7] 郭永东. 中西方文化差异与篮球运动[C].首届中国篮球文化论坛论文集:78-80.

[8] 杨改生等. 中国篮球运动中的文化冲突与反思[C].首届中国篮球文化论坛论文集:6-8.

篇2

1.1橄榄球运动在我国发展的现状

1.1.1橄榄球运动在中国仍然寂寞

橄榄球因球形似橄榄,所以在中国人们都称之为橄榄球,在晚清时期,国内部分地区就已经出现了橄榄球运动。在高校,橄榄球运动已经有了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不论从内部环境还是训练管理方面已经形成一套高校橄榄球运动训练初步管理体系。但是总的来说橄榄球在中国仍然寂寞,据调查结果显示橄榄球队在高校建立成为提升学校知名度的幌子,在橄榄球队训练及总体目标的发展还有很大的差距。

1.1.2橄榄球在中国法流行的原因

从中国人的体制、收入、观念以及文化方面来看橄榄球不能在我国兴起也是需要时间的,中国人体制若比向西方人那么健壮,人均经济能力也不高,橄榄球装备贵,橄榄球运动是一个集体的运动不是一两个人能兴起的需要大家热爱同时才能火热发展,是需要时间的,另外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还是国家不支持不投入。

1.2我国开展橄榄球运动的优势

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多民族国家,如今被视为中国式的橄榄球-“抢花炮”在民族地区以及一些学校都广为流行,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优秀项目之一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它和橄榄球运动具有很多相似之处,如在动作上的假动作、掩护、传递、奔跑、搂抱、阻挡、等。当前部分地区及学校普及“抢花炮”运动表明我国有适合开展橄榄球运动的基本条件。另外我国高校橄榄球球队继续生存和发展存在一定的有利条件,首先此运动符合我国教育、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社会各个方面对这项运动都持肯定和支持的态度:据调查发现部分高校在橄榄球球队的教练员、场地设施、经费、政策等各个方面都在积极的揉入,重视橄榄球运动的开展。各方面研究证明我国橄榄球运动还处在初级阶段,还需要不断普及和提高主要表现专业化水平不高、训练条件没有保证,其成员的来源少。

2.发展橄榄球运动的对策

2.1把橄榄球运动作为一种体育产业来进行开发和推广

市场是任何一个体育运动的兴起的根本,市场开发对我国橄榄球运动的普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国际体育事业也在突飞猛进的飞跃,“橄榄球”运动作为一项集体强身健身、娱乐的多元化体育项目,以其独特的魅力被国人甚至世界人民喜爱,随着其全球化的发展化进程以及我国的实际情况,橄榄球运动有着广泛的开发市场。推广橄榄球运动是非常关键的,可以通过转播相关橄榄球比赛、推出橄榄球相关的广告、服装等,让更多的人关注以至于投身橄榄球运动之中。

2.2加大对橄榄球运动的资金投入

“发展缓慢的关键原因是对橄榄球的投入太少,如果能得到足球的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的经费和支持,我们肯定能拿到亚洲冠军!”郑教练介绍说,“目前我国橄榄球的水平在亚洲最好能排到第四、五名。日本和韩国实力最强,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队水平稍次。不过这和10年前的大比分落败比起来有了很大进步,已经初步具备了和强队抗衡的实力。”

2.3培养人才、重视橄榄球队工作

体育事业的发展同其他教育、经济事业一样需要的人才,对人才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橄榄球运动人才也是一样,首先要有好的教练,选取合适的体育健儿集中训练,从培养一名到一队最后到几队……玩的人越多,参与的人越多,关注的人越多,橄榄球运动自然而然就会蓬勃发展起来。学校是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把橄榄球运动纳入学校体育并在体育课中开展教学,是加速在年轻人中普及橄榄球运动的好方法,而且通过参加橄榄球运动比赛可以培养当代青少年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更重要的可以潜移默化中锻炼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通过分析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抓好培训:首先加强教练员队伍的培养,其次加强裁判员队伍的培养,再次抓好国家队的建设,培养技术骨干。

2.4向部队、学校大力推广

部队是以锻炼人意志、品质为目的的,这正符合橄榄球运动培养和锻炼队员顽强、拼打、善于战斗的作风;增强在紧张环境下对外界压力的耐受能力和警觉性,提高对抗的能力;有助于培养人们刚正不阿、坦诚的品质和舍生取胜、勇于献身的精神;培养其集体主义观,团队意识和以集体的胜利为最高目标的意识;增强团队纪律性;锻炼敏捷的思维,开发思维提高判断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各方面能力和素质。因此,动在军队和学校大力推广橄榄球运动对提高军人和学生的各方面素质能力具有非常高的价值。

2.5依托市场,面向社会,推动项目发展

学校是文化传媒的基地,在学校推广和宣传橄榄球运动是其普及发展的前提。学校成为这类新兴的体育项目的发展主要的依托对象,中国农业大学橄榄球队取得的成功经验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基本代表了中国国家队的水平。而如今美式橄榄球主要在上海地区的学校里开展的比较火热,笔者曾经还在南京地铁上碰见一位南京体育学院橄榄球队的,不过一问才知道他是玩英式的...在美国大专院校非常重视发展橄榄球运动,常常用提供奖学金和给予免交住宿费等办法鼓励中学生中优秀的橄榄球队员,来就读本校。如果能在我国高校中掀起一股“橄榄球热”,橄榄球运动被青少年学生的认可和接受,将来橄榄球运动在我国学校必将是欣欣向荣、百花齐放的局面。

篇3

摘 要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及对比分析法,分析了我国中学篮球文化的构成、现状及主要制约因素,并提出了如下建议:1.中学校园篮球文化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重点在娱乐和教育;2.应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争取最广泛的参与和支持;3.制定详实、可行的计划,并定期自评。

关键词 中等学校 篮球文化 发展

篮球运动具有健身、娱乐、教育等功能,同时简便易行,符合青少年的生理及心理需求,是当前我国各级、各类中学进行体育教育,推动健康、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之一,在我国各级、各类中学中得以广泛开展。本文拟从中学篮球文化的定义、构成,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着手分析并给出的建议,以期为我国中学篮球文化建设提供新的思路与参考。

一、中学篮球文化的定义

中学篮球文化,是指在中学校园环境中,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通过丰富的校园篮球文化活动,以增进健康、娱乐生活、提高素质、学习知识等为主要目的,以促进校园和谐、有序发展为最终目标,由篮球文化活动的所有参与者共同创造出的一切成果的总和。其构成包括物质、制度、行为和精神文化四个层面。其中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保障,行为文化是方法,精神文化是目标。

(一)中学篮球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基础,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主要包括场地、器材等,其质量、数量往往由中学所占有资源的多少所决定。由于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即便是同一地区,不同学校篮球硬件的质量、数量也往往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软件主要包括球服、标志等,相关的书籍、软件也包括在内。中学校园篮球爱好者的着装一般较为随意,大多自备;标志大体包括专用旗帜、徽章等,由于经济条件制约及使用次数较少,仅在个别篮球氛围极好的学校会存在。

(二)中学篮球的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基本保障,包括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健全的制度文化,可以规范行为、明确责任,避免过于随意行为的出现。中学篮球文化活动大多由师生共同组织进行,组织机构简单却高效,反馈通道较为通畅。规章制度一般包括规则、赛制和管理等。当前,大多数中学并没有针对规章制度详尽文字材料,但一般都能参照现有规则或依照学校整体工作计划及

时、顺利的开展,但随意性较大。

(三)中学篮球的行为文化

目前,我国中学篮球的行为文化主要包括“教学”和“竞赛”两部分,各部分紧密联系,通常以体育课、球队、比赛等形式存在。中学校园篮球运动的开展以健身和娱乐为主,参与者的水平高低并不是制约其参与篮球文化活动的主要因素。如能做到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紧密结合和相互促进,必然能够推动中学校园篮球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四)中学篮球的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居于中学篮球文化的主导地位,是中学篮球文化的核心所在和最终目标。其中篮球观念是体育精神文化层的本质和核心,它决定了中学篮球文化的发展目标。篮球观念就是人们对篮球运动在健身、娱乐、审美以及在心理素质、道德、智力培养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价值的认识态度。良好的篮球观念对人们采取怎样的体育行为起着指导性的作用。

二、中学篮球文化的功能与作用

(一)中学篮球文化的功能

篮球运动简便易行且对抗激烈,可促进身体的发育,改善心肺机能,增强耐力及身体协调性,提高机体免疫力,是符合中学生生理及心理需求的有效健身方式。良好的篮球文化,能够有效地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对美的追求,促进其对知识和技能的快速掌握,改善教学的效果和技战术水平的提高。同时,能够鞭策其产生奋发向上、拼搏进取、实现自我价值的理想,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积极向上的篮球文化,能够传播篮球知识、提高技战术水平,还能够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和高尚道德品质,更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绝佳手段。

(二)中学篮球文化的作用

长期从事篮球运动能够有效改善中学生大脑的生理结构,对于想象力、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大有裨益,可以有效开发智力。同时,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增加生活的乐趣,并促使中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进而培养勇敢、坚毅、进取、拼搏、互助和团结等优良的品质。此外,还可获得难以体验的满足感,放松神经,舒缓疲劳等。建设中学校园篮球文化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学生能够通过篮球文化活动得到满足,得到精神的放松和心情的愉悦,从而能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走出来,在体验、观赏和享受篮球的过程中,缓解焦虑、调节情绪并忘却烦恼,并能够展示自我和发挥潜能。

三、发现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器材购置不能满足需求

目前中学教育经费投入相对不足,向重点中学倾斜的力度过大,绝大多数中学均没有财力建设较高质量的篮球场、馆,导致中学篮球基础设施建设相对之后,不能满足中学校园发展校园篮球文化的需要。同时,相关器材(如篮球、记录台设备、相关书籍、软件)的绝对数量不足,无法满足正常教学、训练、竞赛和课余篮球活动的需要。

(二)教学内容刻板、单一,不利于篮球相关知识的普及与提高

目前中学体育课程的主要为锻炼身体,应对相关考试为主要目的,专门以篮球为主要学习内容的体育课程相对较少。即便有,也绝大多数集中在基本技术练习层面,有针对性的技战术演练相对较少,能够兼顾篮球裁判知识和篮球运动的发展演变过程的内容更是少之又少。且内容相对刻板,单一,无法有效提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无法真正满足中学生从事篮球活动的切实需要。

(三)相关篮球文化活动的数量及质量有所欠缺

中学校园篮球文化活动主要包括比赛、课程学习、知识讲座及业余训练队等。其中,课程学习能够改善中学生对篮球技战术的了解与掌握程度,知识讲座能够创造出良好的篮球文化气氛,训练能够使学生熟悉和掌握篮球技战术方法,竞赛则能够促使学生直接参与篮球运动。而现阶段,由于中学由于升学的压力,除比赛能够较多的开展外,其余活动均不能切实有效的开展。

四、对策

(一)加大经费投入,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

应加大场地设施建设力度,并尽可能将篮球塑造成为学校的传统和优势体育项目,使之成为提高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有效手段;应尽可能加强如篮球橱窗、宣传网页等的建设,在校园内悬挂相关的标语、画像、格言,以及适时的介绍相关的知识、动态等。这样的篮球氛围,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中学生对篮球的理解和认识,促使其篮球观念的转变。此外,还应加强对篮球器材、设施的管理与维护,充分利用有限的经费,使现有器材的使用率大幅提高。

(二)树立正确观念,改革教学内容

应改变教育观念,设定明确的教育目标,制定详尽的教学大纲和计划,并设立以篮球为主体的体育课程,并认真进行授课。还应将篮球基本技术作为基础的学习与练习内容,而后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逐步加大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同时应组织各种形式的对抗比赛,通过娱乐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实现从娱乐中学,从娱乐中锻炼身体的目标。

(三)加大校园篮球文化活动的开发力度

应积极筹建学生篮球社团锻炼学生能力,提高参与者的综合素质;建立完善的竞赛体系和制度,积极举办相关的趣味活动,并形成一定的传统;建立相关篮球文化宣传网页,实现信息的交流与传递。

参考文献:

[1] 李元伟.打造篮球文化,构建和谐篮球[J].体育文化导刊.2006(1):3-4.

[2] 孙民治,杨伯镛.关于我国篮球文化的一些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30(2):30-34.

[3] 张洁.普通高校篮球文化发展研究——以河南理工大学为例[J].体育科技.2011.32(3):107-111.

[4] 何维民.高校体育社团的文化载体效用及其发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5):39-41.

[5] 易剑东.体育文化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9.5:35,157.

篇4

【关键词】篮球运动 科研 现状 分析

【中图分类号】g8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6-00-02

篮球运动的蓬勃发展和篮球项目在竞技运动中地位的不断提高,极大地激发了广大篮球工作者和科研人员对篮球运动科学研究的热情和兴趣。在过去的十年里,我国篮球运动理论的科研成果从观念的变更、新理论的形成、技战术的创新、训练手段的改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器材的更新、选材的科学化、多学科的渗透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开拓,为我国、乃至世界篮球运动理论的发展奉献了许多经典之作。

对我国篮球运动科研论文的生产规律和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评估、预测篮球运动的研究水平和发展动向,确定研究重点和调控研究方向,促进我国篮球科研理论建设的全面、深入发展;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我国篮球运动研究队伍的基本状况,为发现、培养和造就一批中坚研究队伍、扶植青年学者,组织和协调这支队伍进行重大课题研究等提供事实依据。

1 研究对象

1999-2008年间《

3.4.3 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定量研究及交叉学科的综合性运用增多

篮球教学研究是篮球科研工作的难点。此类研究通过教学理论在篮球教学中的作用,探索篮球教学中的特殊规律,寻找符合现代教育发展规律的新方法、新理论,以求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过去的十年里,篮球教学的科研文献较以往增多了定量研究与交叉学科间的渗透研究,更具说服力。其内容也涉及教学计划和制定、教材教法设计、考核方法和标准、教学设备仪器研制及学生能力培养等诸多方面。

3.4.4 职业化、市场化研究:更加注重其现实意义

我国篮球运动职业化不过十余年左右,其研究领域也因为要涉足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进行综合分析,一直以来是篮球科研领域的薄弱点,研究成果较少。1998年后伴随着我国篮球运动职业化的深入,广大的篮球科研人员开始紧密结合相关的国家法规政策、体育市场、社会环境,针对这一领域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所著文献也从实际出发,着力于解决篮球职业化、市场化中出现的关键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3.4.5 篮球文化研究:百花齐放、欣欣向荣

篮球运动的文化属性已被学界认可。[2]从文化学的视角研究篮球运动、认识篮球运动,可以拓展研究思路和研究领域,可以促进我国篮球运动的快速全面发展,这一趋势已逐步达成共识。目前,从有关篮球文化研究文章的数量来看,呈逐年递增趋势,说明当前篮球文化已经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其研究内容除论证篮球运动的文化性,还涉及到篮球文化的概念与篮球文化的结构等。特别是部分学者借鉴文化学、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等领域的知识,以新的思维、新的视角对篮球运动的文化内涵、结构、特征进行梳理和重构,产生了一系列令人耳目一新的理论著作。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十年来我国篮球科研论文刊发量呈波浪形发展态势,存在一定的自发性和变化的无序性;篮球科研的方法有一定创新,但还是以传统方法为主。

2)我国篮球科研工作队伍已经形成,但高产活跃作者群的相对薄弱,核心著者群仍处于形成阶段;作者以高校教师发文量居多,且以副高级、中级职称为主体。

3)现阶段,我国篮球科研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篮球技战术、训练竞赛、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职业化、市场化、篮球文化等领域,但有关场地、器材、规则方面的研究论文有所欠缺。

4.2 建议

1) 加强篮球科研队伍的建设,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进一步提高论文质量;培育核心作者,增加核心作者和提高其论文平均产出率。

2) 篮球科研必须从篮球运动实践的发展需要出发,拓宽视野,端正动机,防止急功近利地拼凑和重复研究;注重运用交叉学科的基础知识,加强与篮球运动一线的运动员、教练员等的合作,使科学研究与实践相结合,才有利于科研成果的转化。

3)各级决策部门要有目的地进行篮球科研立项,加大对篮球科研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产;建立制约和激励机制,鼓励更多正高级科研人员积极投身科研,多出成果、出好成果,避免人才资源的浪费。

参考文献

篇5

3.6.1 创新篮球选修课的班级设置方式和教学方法

篮球选修课主要是利用正规的体育课的形式,对选修此项课程的学生进行统一化、普及性的篮球教学与训练活动。这在激发广大学生的篮球运动兴趣,丰富学生的篮球运动知识,提高学生的篮球运动技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理应引起学校的足够重视。针对当前篮球选修课教学存在的问题,重庆市各个高校应当在“三自主”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创新班级设置方式和教学方法。

3.6.2 加强对篮球选修课教学过程与教学成果的监督与考核

必要的监督与考核是激发教师工作责任心、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关键所在。教师对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重视必然会主动地建构起系统科学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并严格要求学生,从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目前,重庆市诸多高校的篮球选修课之所以存在流于形式的问题,重要原因之一便是高校对篮球教师缺乏必要的监督与考核。基于此,当前重庆市高等院校应当建立一个专门的体育选修课考核部门,一方面随机地对各种体育选修课进行抽查活动,听取课堂学生的意见,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另一方面也要重视体育选修课最终教学效果的考核,从而对体育教师日常教学活动给予必要的督促。

3.6.3 高校应加强对校篮球俱乐部的支持

重庆市各个高校应当在深入理解校篮球俱乐部性质特征、组织形式、功能价值的基础上,加大对校篮球俱乐部的支持,比如由学校体育部、学生社团组织以学校为主体的篮球俱乐部,鼓励在校学生和老师组建相应的篮球俱乐部并提供必要的硬件设施使用环境甚至是提供经济上的帮助等等,从而推动校篮球俱乐部多样性、规模化的特征。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重庆市自1906年产生第一所高等院校西南大学以来,便与篮球运动建立了不解之缘。在随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伴随着重庆市以及整个中国政治环境、文化环境、教育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重庆市高校篮球发展既呈现出自身个性化的发展特征;同时又与其它地区高等院校篮球事业呈现出相似的发展路径。

4.1.2 目前重庆市各个高校篮球运动的发展主要呈现出三种模式,即课内的篮球选修课、课外的校篮球俱乐部、专业化的高水平篮球队,由此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于篮球学习和篮球训练的需要。

4.1.3 通过对重庆市高校高水平篮球队近年来在一系列大型比赛中比赛成绩的分析可以看出,重庆市高校高水平男子篮球队处于中等偏下的位置;而女子篮球队则处于靠后的位置,因此,重庆市高校高水平篮球队的竞技水平并不尽如人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4.1.4 通过对重庆市高校篮球选修课、校篮球俱乐部、高水平篮球队师资、学生、训练内容、训练方法、训练效果、硬件设施方面的研究可以看出,目前重庆市高校篮球运动的发展存在的问题有篮球选修课教学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价值、校篮球俱乐部缺乏多样性、高水平篮球队的管理不足等等。

4.2 建议

4.2.1 重庆市各个高校篮球选修课在班级设置上应引入学生的篮球运动水平、篮球知识需求方面的标准,由此设置出更加细化的临时班级,从而方便篮球教师进行针对性的篮球教学与训练活动;而教学方法上则应当注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活动,包括语言上的交流、动作上的交流、对抗比赛方面的交流等等,由此提高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参与性,提高篮球训练效率。

4.2.2 当前重庆市高等院校应当建立一个专门的体育选修课考核部门,一方面随机地对各种体育选修课进行抽查活动,听取课堂学生的意见,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另一方面也要重视体育选修课最终教学效果的考核,从而对体育教师日常教学活动给予必要的督促。

4.2.3 重庆市各个高校应当在深入理解校篮球俱乐部性质特征、组织形式、功能价值的基础上,加大对校篮球俱乐部的支持,比如由学校体育部、学生社团组织以学校为主体的篮球俱乐部,鼓励在校学生和老师组建相应的篮球俱乐部并提供必要的硬件设施使用环境甚至是提供经济上的帮助等等,从而推动校篮球俱乐部多样性、规模化的特征。

4.2.4 各个高校应当设置一个独立的高水平运动队管理机构,并在其下面设置一个专门的球队发展监督与考核机构,负责度教练员的训练计划、训练过程、训练效果方面的监督与考核,由此增强其考核压力,提升其工作责任感,激发其创新工作模式、工作方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参考文献】

[1]李征.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对我国当代竞技篮球发展影响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

[2]邓全.篮球基础与实战技巧[M].成都:成都时代出版社,2011.

[3]李育忠.论影响篮球投篮命中率的力学因素[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02).

[4]刘小锋.重庆市普通高校篮球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0.

[5]赵宗兴.影响山东省高校篮球运动开展的主客观因素分析[D].山西师范大学,2014.

致谢:

能独立完成本文的撰写,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杨改生教授,杨老师给与我悉心指导和无私的帮助就像大海中的灯塔,为我的研究方向指明道路。从选题时帮我定论文题目到提供参考文献资料,直至写作时修改论文格式和内容,经过反复多次修改才准备定稿。

篇6

关键词:篮球学校;运动员;文化课学习;现状调查

1. 引言

现在竞技篮球运动更是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投身竞技篮球运动的运动员也不断增多,辽宁更是篮球运动的大省,为国家队输送了很多的运动员,辽宁阜新被誉为篮球之乡,“阜新市篮球学校的前身是阜新市业余体校,1999年11月22日正式挂牌成立,是国家首批全国青少年篮球训练重点单位之一。由于该校成绩突出,先后又分别被正式挂上了“全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协会培训中心辽宁省阜新分部”的牌子。”①阜新市篮球学校的竞技水平和训练能力可以用大赛成绩来证明,但是对于篮球学校的运动员,他们的文化课学习是怎么样的?提高学习能力不但能为将来运动员进入社会或继续深造打基础和发挥作用,而且对运动员在学习,理解和掌握\动技能,运动战术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说文化课的学习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学校、教练、运动员、家长应用联合起来一起努力来改变现在运动员学习文化课的现状,为国家输送智能,体能,技术全面的运动员。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阜新市篮球学校篮球运动员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文的研究内容参阅了相关的书籍和中国知网相关论文文献,利用网络百度等查阅本论文所需的资料。

2.2.2专家访谈法

走访了沈阳体育学院、阜新篮球学校相关的专家,就篮球运动员的基础的文化教育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了专家访谈。

2.2.3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综合文献资料和专家的意见,自行设计了运动员调查问卷,在阜新市篮球学校随机抽取了150名运动员进行问卷的发放和填写,回收问卷146份,回收率为97.3%,其中有效问卷为138份,有效率为92%

2.2.4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对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为论文提供数据支持和依据。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阜新市篮球学校日常文化课和训练安排情况

阜新市篮球学校平时在校期间的时间安排是上午上文化课,每天一共上四节,下午进行篮球运动的训练,训练时间为90分钟,每天只有早自习没有晚自习,不同的年级文化课程设置不同,每科每周的节数有所不同。高一年级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计算机,其中每周语文、数学、英语、政治上课的节数为三到四节,历史两节,计算机三节。高二年级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政治、计算机,其中语文、数学、英语、政治这四门课程每周上课四到五节,计算机每周两节。高三只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四门课程,每周能上课五节。

通过对阜新市篮球学校平时日常文化课和训练等情况的调查,我们能够看出在学校方面对运动员在文化课的学习和篮球的训练这两方面是同样重视的,学校对运动员文化课的管理也是教为严格的,但是在下午训练之后没有设置晚自习会造成时间的浪费,运动员在下午的训练后肯定会身体感到疲惫,但是下午的训练时间并不是很长,在训练之后到晚上六点之前的时间完全可以进行身体的恢复,晚上的时间可以充分的利用起来,做一些有效果的晚自习辅导,以提高运动员的文化成绩。

3.2运动员、教练员、家长对文化课学习重视程度情况

3.2.1教练员对文化课学习的重视程度

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中,运动员认为自己的教练对文化课学习是否重视的调查产生了高度的一致,大部分的运动员认为自己的教练不重视他们文化课的学习,有很多教练一点都不重视运动员理论文化课的学习,调查得知:选择自己的教练一点不重视文化课的运动员最多占被调查人数的39.85%,其次是选择不重视的占被调查人数的36.96%,之后是选择重视和非常重视,选择非常重视的只有1.45%。

通过数据,我们不难看出教练员对待运动员学习文化课的态度和重视程度,教练员大部分都是专业队退役的专业运动员,本身的学习能力较低,对文化课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自身没有太多受到欠缺文化课带来的不便或挫折,所以他们对待现在自己训练的运动员只重视运动技能的培养,却忽视了文化课的培养。

3.2.2家长对文化课学习的重视程度

通过调查看出家长对待运动员学习文化课的态度,通过数据可以看出家长对待文化课的重视程度,大部分的家长对待文化课是比较重视的,运动员认为自己的家长重视和非常重视文化课的分别占45.65%和33.33%,只有一小部分是对待文化课不重视的,占被调查人数的21.02%,没有以为家长是对文化课的学习是一点都不重视的。

运动员的家长可能来自各行各业,不同的人生经历,但是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使他们对待运动员在文化课理论知识的学习方面认识高度一致,都能正确的认识文化课对于孩子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对待孩子文化课的学习非常的重视。

3.3.3运动员对文化课学习的重视程度

在调查的问卷中并没有对运动员对待文化课学习的重视程度有直接的调查,因为当事人并不一定能够直接的反应出自己的想法,在这方面的调查时间接的,首先运动员对待文化课学习的重要性认识是积极端正的,大部分运动员都认为文化课的学习是非常重要和重要的,思想认识很到位,但是在现实的学习情况来看,学生由于多种的原因在学习文化课的实践中表现并不是很好,很多运动员连上课老师讲的基本内容都不能完全的理解和掌握,课后的作业大部分都是抄袭完成,大部分运动员从来不自主的学习,在文化课的学习方面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综合的调查运动员对待文化课的学习并不是很重视。

3.3运动员现实完成文化课学习的情况

3.3.1运动员平时自主学习的时间调查

通过调查得出运动员在平时自主学习的情况,在自学的时间上来看能够自学的运动员并不多,在被调查的138人中,只有13人有进行自学,其中能投入2-4小时进行自学的有2人,占被调查总数的1.45%,投入2小时以内自学的运动员有11人,占被调查总数的7.97%,大部分的运动员根本不自学,占被调查人数的90.58%之高。

通过数据可以看出,运动员在课余业余的时间里根本很少会自主的进行文化课的学习,大部分的运动员不能主动自愿的投入理论文化课的学习中,这也充分的说明了之前研究的运动员对待文化课的重视程度。

3.3.2运动员对于学校上的文化课理解和掌握调查

运动员在学校的文化课堂上对老师教授的理论知识理解和掌握情况,在被调查的138名运动员中只有5人能够完全理解和掌握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占被调查人数的3.62%,有12人能够理解和掌握大部分的课堂知识占被调查人数的8.70%,能够掌握一小部分的运动员最多有73人,占被调查人数的52.90%,还有48人完全没有理解和掌握课堂上所学的文化知识,占被调查人数的34.78%。

对于运动员在学校的文化课堂,老师肯定是会根据学生的学情来设置课的内容和难易程度,教师应该按照学生所能接受和掌握的程度来安排课堂知识,通过数据显示,可能会出现两个原因,一个是教师的课程内容设置不正确,教法不被学生接受,一个是运动员在文化课的课堂上根本不学习,完全忽视文化课的学习。

3.3.3运动员对于文化课课堂作业完成情况调查

调查得知运动员对于文化课中老师留的作业完成情况,对于老师留的作业能够独立完成的只有2人,占被调查人数的1.45%,能够有一部分是自己独立完成的有48人,占被调查人数的34.78%,都是抄袭完成的有41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9.71%,还有47人是根本不写作业的,占被调查人数的34.06%。

作业是对运动员文化课堂知识理解掌握以及运用的展现途径之一,对于完成作业的形式更是能够显示运动员对于文化课的重视程度,能够独立完成作业是上好文化课的基础,但是能够完成的运动员却是只占极少数,对于学校和任课教师应该想办法解决这个现状。

3.3.4运动员对于学校开设的文化课是否满足自身的学习需求调查

通过调查看出,学校设置的文化课是否能够满足运动员自身学习的需求,通过数据可以看出,完全能够满足自身需求的有31人,占被调查者的22.46%,基本能够满足的有79人,占被调查者的57.25%属于大部分,不能满足需求的有6人,占被调查者的4.35%,对待这个问题是无所谓不清楚的态度的有22人,占被调查者的15.94%。

从调查的结果可知学校中的文化课就可以满足运动员自身学习的需求,那么课堂效率就应该有所提高,让运动员都能够有所收获,带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运动员在学校上课期间能够掌握更多的文化课知识,提高理知识水平。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学校和家长比较重视文化课,而教练员和运动员对待文化课相对不重视

4.1.2运动员自主学习效果不佳,文化课堂教学效率低

4.1.3运动员对于文化课的思想认识较积极,行动懈怠懒惰

4.2 建议

4.2.1合理安排训练和文化课时间,保障学生精力分配均衡

4.2.2提高教练员和运动员对于文化课的思想认识,改变大环境

4.2.3针对运动员的特点改变教学形式和方法,调动课堂主动性和积极性

[注释]

①http:///link?url=ygRBAsPsnRmhZpFHtZWJROxwQHNyEwMx2lm6tu6RpTT7M_gpeXaX5snJcQfSQi4HWz6lPEDVCmIL15fCDxa9bK

[参考文献]

[1]丁海勇,韩冬,邵斌,等.我国高等院校高水平运动员“学训矛盾”现状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

[2]王鲁宁,史国生.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模式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0(4).

[3]孙鲁宁.体校读训矛盾的再认识[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

[4]刘学谦,吴家琳,刘江南,等.关于构建广东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体系的研究[J].体育学刊,2006(3).

[5]张红玉.竞技体校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课学习态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讨[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

篇7

本文以吉林大学篮球教学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为了更好的研究女大学生的篮球学习兴趣,广泛阅读了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方面的书籍,并查阅中国知网上关于女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培养方面的论文,对这些文献进行总结分析。(2)专家访谈法:对吉林省高校体育教学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访谈,主要就女大学生对于篮球是否存在兴趣开展的。(3)问卷调查法:在吉林大学开展随机的问卷调查,一共发放300份问卷,回收30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达到297份,问卷有效率达到99%。(4)数理统计法:运用SPSS、EXCEL软件对问卷的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为论文分析提供数据支撑。

三、结果与分析

(一)女大学生对篮球运动的认知情况调查分析

对女大学生进行了篮球认知的调查问卷,从表1的调查结果来看,女生大多对篮球不了解,因而认知度不高。其中只有6.4%的女生对篮球十分了解,有25.9%的女生对篮球运动是根本不了解。通过调查了解到,当前女大学生接触篮球的机会较少,很多学生在高中阶段并没有接受过篮球教学,只是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简单的了解一些篮球知识,关于篮球的这些知识比较松散、片面,并没有形成对篮球运动正确的认识。

(二)女大学生篮球学习兴趣调查分析

通过表2数据整理分析,我们发现,非常喜欢篮球运动的女大学生占到7.1%,不喜欢的人数达到48.8%,非常不喜欢的人数达到33%,综合看女大学生对于篮球运动是绝大多数的人都不喜欢的。这主要是女生对篮球运动了解甚少,因为不了解所以也提不起来学习的兴趣,篮球老师在课上还可以就女生对篮球运动兴趣不高的问题展开更进一步的调查。

(三)影响女大学生篮球学习兴趣的因素调查分析

表3影响女大学生篮球学习兴趣的因素调查表N=297影响因素场馆缺乏教师水平低危险性高认知低其他人数9765745011百分比%32.721.924.916.83.7对女学生进行了篮球学习兴趣的影响因素调查,从表3的调查来看,影响女学生篮球学习兴趣的因素还是比较复杂的,其中篮球场馆缺乏和危险性高占到了接近57%,主要是篮球运动的开展运动量比较大,动作幅度也大,很多女生因为生理特性都较男生柔弱,16.8%的女生认为自己不了解篮球,对篮球运动认知度低是主要的影响因素。由于公共体育教学都在室外进行学习,室外的教学场地不理想,不如室内篮球馆干净,容易受天气条件的影响,很多女学生怕在室外上课晒黑了,很多人都不喜欢在室外上课。篮球运动有着一定的对抗性,即使没有对抗,对于初学者来说,也比较容易受一些轻伤,如损伤手指,崴脚等,女学生害怕在篮球学习过程中出现意外伤害,对篮球学习有一种比较抵触的心理。学生对篮球运动的认知较低,对篮球运动的健身原理、教育原理、文化价值等都比较陌生,没能理解篮球运动的真谛。教师的教学水平也被学生认为是影响学习兴趣的一个主要方面,教师的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师的人格魅力等都对女学生的兴趣有一定的影响。

四、结果与分析

篇8

【关键词】中美;高校;篮球文化

1.前言

2005年国家体育总局篮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李元伟在浙江宁波召开的篮球工作会议上提出“竞技篮球、娱乐篮球、财富篮球、文化篮球”四位一体的新的篮球观,这是对现代篮球的重新认识,并指出要构建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和谐篮球文化。随着高校篮球运动的发展如火如茶,在我国大学校园里,篮球运动已经成为一项“育人工程”,大学把开展篮球运动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高校篮球在整个篮球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为篮球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校篮球文化建设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中国篮球文化的建设。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以中美两国高校篮球文化的比较和中国高校的篮球文化建设为研究主题,运用文化学、体育学和社会学的理论围绕中美两国高校篮球文化现状,挖掘出有关两国高校篮球文化的异同和优劣,反映出高校篮球文化与社会文化的较为有规律的发展模式,探讨中国高校篮球文化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要素,寻求发展中国高校篮球文化的具体思路。为促进我国高校篮球运动水平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由运动层面向文化层面的跃升提供理论参考与借鉴。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围绕本文所研究的内容,查阅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书籍、报刊、论文、网上资料等,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深入的分析,为本研究提供了充足的理论依据。

2.2.2逻辑推理法

综合篮球运动的人文、社会、文化的总体特征、影响因素、现状,根据社会学、文化学、体育学、逻辑学等原理对部分相关问题进行推理分析。

2.2.3比较研究法

本文主要通过对中美民族文化和篮球文化进行比较,找出其冲突性与融合性。对中国高校篮球文化发展的价值、特征、以及影响要素进行比较分析,为寻求中国篮球文化的发展提供理论上的依据支撑以及具体的对策研究。

3.结果与分析

3.1中美两国篮球文化发展的比较

篮球文化是人类社会大文化的一个下位概念。它是世界各地域人群通过从事篮球活动过程围绕本体特征不断总结、创新、发展形成的各种有形与无形的、物质与精神的、内容与形式的总称。它既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游戏,又是现代竞技体育的一个运动项目,更是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它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是反映时代演进水平的社会现象和意识形态。且这种文化的内容、内涵丰富多彩,它包含人的思维方法、行为形象、社会制度特点、竞赛方法与手段及其他综合保障因素。

篮球文化是体育文化的一小部分,它忠实的反映体育文化的特征。它的真正价值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地产生种种有趣故事,给人以启示和鼓舞,使人增智和受到教育,并以丰富多彩的实践内容融入全面综合素质教育,开发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使人掌握不同时间、空间条件下身体运动规律和支配规律的各种技能与能力,篮球文化以独特的活动形式最形象地展示人体优美形态和心灵品质,和谐地反映人类对现代社会文明生活的创新、完善和追求,把满足人类需求的身体活动进行加工、组织和秩序化,形成获得社会承认的,具有独立意义和价值的文化,内容包括篮球认识,篮球情感,篮球价值,篮球思想,篮球道德,篮球制度和篮球物质条件等。

3.2中美两国高校篮球文化发展的比较

高校篮球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其主要受体是在校大学生,功能主要表现在教育功能,健身功能,启智功能,娱乐功能,竞技功能。两国高校不同的篮球文化特征对两国高校校园文化存在深刻地影响。美国高校篮球文化更多的带有本土文化的烙印,美国高校篮球文化中“个体主义”、“自由主义”、“斗争”、“公平竞争”的特征与美国学校“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崇尚“英雄至上主义’,重法律与契约的校园文化相映衬。中国高校篮球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影响及其深刻。自信心不足、进取精神差,没有强烈的主人翁思想和创新欲望,不愿与他人交流、探讨,独立意识、竞争意识缺乏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而篮球文化中的自信心需求、勇敢的精神、交流和协作的特征等对降低中国传统文化对校园文化的负面影响产生积极地作用。

两国高校篮球文化在管理体制、人才培养体系、运动员队伍、教练员队伍等方面存在差异,有些方面差异明显。美国高校篮球管理体制是以教育主管部门为指导,以高校为主题独立性强,充分发挥高校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约束的机制。而中国高校篮球管理体制则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统一管理。高校自主性差,千校一统的模式,缺乏活力和创新,在篮球人才培养体制上,美国注重中学一大学的持之以恒的一体化培养体系。而中国高校缺乏自主培养人才的环境和条件,在运动员和教练员的管理上,美国注重以法律手段,而中国则强调行政方法,在运动队管理模式上,美国以松散性管理为主,中国则强调高度统一,在高校篮球文化的建设与普及上,美国高校崇尚独立个性、自成风格,富有创造性。中国高校则注重形式,但内容单一,高度统一,缺乏文化氛围和创新性。由于篮球发源于美国,开展时间长,发展程度较好,各方面都优于中国的发展,值得中国篮球发展所借鉴。

4.结语

两国高校篮球文化对其校园文化都有负面影响。美国校园中“个人主义”、“英雄主义”,忽视群体的价值,“校园暴力”事件上升,学生患心理疾病的人数增加,“实用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潮在西方校园大肆盛行。中国校园中集体主义的观念有下降的趋势,自由散漫的现象也在慢慢抬头。

中国高校篮球文化的发展对策是:在精神层面上应重塑高校篮球理念、创建和谐校园文化,将高校篮球文化建设作为重点、发挥媒介功能推动高校篮球文化的发展,在物质层面上应加强高校篮球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每所高校应建立一支水平较高的篮球队,造就一些明星球员、建立篮球俱乐部,进行各级比赛,在制度层面上应改善高校篮球管理体制、建立科学的人才选拔机制,高教练员、运动员的素养、重视学校女生群体的开发与培养。

参考文献:

[1]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M]上海出版社.1987

[2]许永刚,戴永冠,CBA与NBA文化层面的比较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1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