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配合比设计论文8篇

时间:2023-03-20 16:16:2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配合比设计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配合比设计论文

篇1

关键词:校企合作 毕业设计 实践性 双师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毕业设计是高校本科教学期间最后一个实践环节,既是对在校大学生所学知识的最后一次全面检验,也是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同时也检验了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的实践程度,为更好地适应今后工作岗位的需求打下坚实基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今天的高校毕业设计(论文)模式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社会企业与单位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实践能力,因此在市场经济的大潮冲击下,迫使许多高校开始思考原有的办学模式,不得不改革传统象牙塔毕业设计模式,寻求毕业设计与社会实践接轨的途径。而校企合作模式作为学校与企业的最佳对接形式成为高校增强教学实践能力、提升毕业设计质量的最佳模式。

1 目前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毕业设计选题虚拟化,缺乏实践性

目前,很多高校在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中采取导师指定或学生自选课题,这些题目和企业项目无任何关联,选题不能与培养目标紧密结合,多以理论为主,实践性、针对性不强,且目前的毕业设计(论文)基本在校内完成,最终只要完成论文部分即可,依然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这种模式并不符合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提升。有些高校甚至通过毕业考试的形式完成对毕业生资格的考核,完全忽视了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1.2毕业设计(论文)的地位正在下降

缺乏以企业为依托的毕业设计容易进入全面的概念化状态,没有实际应用价值。很多高校都在讨论由于毕业设计质量的下降以及毕业论文大量出现重复和抄袭现象而取消毕业设计(论文)。原因之一,学生撰写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与找工作的时间冲突,毕业设计无形中成了学生的负担,学生敷衍了事。毕业设计(论文)成了一种形式,渐渐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下降;另一个原因便是毕业设计不能反映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目标相去甚远。

2 校企合作的毕业设计模式

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本科毕业设计,无论从选题、指导还是硬件设备等方面,都为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提供了极大的理论和实践支撑,使毕业设计(论文)既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又能保证毕业设计质量,为学生毕业后进人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2.1选题依托企业项目,提高毕业设计实战可行性

产学研合作的方式是很多高校正在尝试的教育模式,依托企业项目为选题对许多毕业生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学生对企业实际项目的兴趣远远大于自选虚拟题目,经过实际项目的毕业设计学生可以学到学校学不到的知识和实践技能,选题质量得到保证。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关企业进行毕业实习,并在实习的同时完成毕业设计,这种模式对高校培养方案的实施更具应用价值。

2.2校企合作改革毕业设计模式,促进校企双赢

企业发展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为企业提供优秀人才的同时学生得到有针对性的实践教育,通过学校与企业共同协作完成毕业设计。这种模式的毕业设计贴近企业生产实际和需要,实现毕业设计题目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对接。企业成为整个过程中的主体,依托行业实践实现校企无缝对接,真正实现了工学结合,为学生提供了双师型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由单一的学校导师制转变为校企双师制。该模式既提升了毕业设计质量,又增强了企业人才的竞争优势,实现校企双赢。

2.3校企合作毕业设计模式缓解就业压力

大学生就业成为今天国家和高校关注的重点之一,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很多,其中用人单位的要求是关键因素。用人单位希望学生一毕业就能胜任工作岗位,因此学校也越来越重视和社会各界企业单位的联系,积极鼓励学生在企业里面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这种校企合作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创作的模式,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做毕业设计的积极性,提升质量,另一方面以需求为导向,加深企业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用毕业设计的方式搭建学校与社会、企业、市场之间的桥梁,让企业更加了解学生,提高学生的就业率,缓解一定的就业压力。

篇2

关键词:水泥,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理论、施工质量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目前,我国的高速公路对面层的技术要求都较为严格,如要求采用玄武岩集料、优质改性沥青、SMA路面等,然而要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则还应当重视基层质量的提高,否则可能造成更大的浪费。半刚性基层作为主要的承重层,其材料性质和整体质量,对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只有在优质基层的前提下,优质面层才能充分体现优越性。

一、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质量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的使用经验表明,半刚性基层的设计,从设计厚度来看,特别是近10年来往往都具有较大安全储备。然而,我国高速公路的现状却是早期破坏现象严重,这当中,由半刚性基层引起的荷载型裂缝和非荷载裂缝是重要原因之一。荷载型裂缝表现为局部路面产生网裂、形变,以及在行车道的轮迹带上出现坑洞等:非荷载行裂缝则在最初往往形式上表现为单独、较为规则,并且不影响承载能力。荷载型裂缝与基层整体性不好、不均匀性有关,而非荷载型裂缝则与基层材料的温湿度变化有关,两者都受施工质量的显著影响。

反射裂缝,由于水分的渗透,降低基层与土基的承载力,从而加剧路面破坏,进而严重影响路面的使用性能,缩短使用寿命,这已成为半刚性基层路面结构的主要缺陷,也是造成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文通过实例对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及施工对基层的质量的影响进行阐述。

二、工程概况

本项目全长38 km , 整体线路走向呈东西走向,途经微丘、重丘区, 地层以亚粘土、泥质岩、砂岩和粉砂岩为主。设计为双向4 车道, 宽26 m , 路面结构20cm底基层+40cm基层+8 cmSUP-25 粗粒式沥青下面层+6 cm SUP-20 中粒式中面层+4 cm SMA-13上面层。

三、配合比设计理论

1、本项目提出了全新的配合比设计方法:振动形型法,其是利用振动压实仪,在与现场压实机械相匹配的固定配重,振动频率、振幅和振实时间条件下的水泥稳定碎石半刚性基层材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1.1、振动成型法改变了现行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设计方法对基层抗裂性能考虑不足,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重型击实法不能有效模拟基层实际施工环境,从而造成设计出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水泥剂量偏高,干密度偏小的缺点。

1.2、振动成型法包括“振动压实试验方法”和“振动压实成型试验方法”,前者主要对给定水泥剂量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在不同含水量时进行成型试验,用于测算最大干密度及最佳含水量。后者主要用于对给定含水量和水泥剂量的水泥混定碎石混合料进行试件成型并进行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各项性能检测。

2、振动成型法对集料的要求

2.1 碎石质量如下:

(1)压碎值不大于25%;

(2)粗集料针片状含量不大于15%

(3)水洗法集料中小于0.075含量粗集料不大于2%,细集料不大于15%

2.2 水泥

初凝大于3小时,终凝大于6小时,42.5水泥3天强度大于17mpa,

28天强度大于42.5mpa.

2.3 集料分档

具体规格如下:

0~2.36mm、2.36~4.75,4.75~19mm、19~31.5mm,将细集料分成两档主要原因有:

2.3.1细料和粉料对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质量有显著影响,若细料和粉料含量控制不严,那么基层的开裂几率大大增加。

2.3.2水稳混合料中0.6mm以下粉料含量较高时,基层收缩裂缝明显增加。

2.3.3 2.36mm和4.75mm是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设计中的关健筛孔,对混合料合成级配及整体性能影响较大,将4.75以下分成两档有利于控制细集料和粉料含量,同时也有利于优化混合料级配。

3、混合料级配

振动成型方将混合料设计成骨架密实型结构,减少细集料用量。

四、原材料质量控制

1、水泥。水泥作为集合料的一种稳定剂, 其质量对集料质量是十分重要, 施工时选用终凝时间较长, 标号较低的水泥。为使稳定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拌和、运输、摊铺、碾压以及保证其具有足够的强度, 不应使用快凝水泥、早强水泥。按合同要求本标段使用425#普通硅酸盐海螺缓凝水泥。

2、碎石。

材料出厂地:浏阳市南方矿业有限公司(官渡矿场)

材料规格、质量:

1)、具体规格如下:

0~2.36mm、2.36~4.75,4.75~19mm、19~31.5mm

2)、碎石质量如下:

(1)压碎值23%;

(2)粗集料针片状含量12%;

(3)0.6以下颗粒的液限24,塑限指数8。

(4)0~4.75集料中小于0.075含量为9%。

五、施工过程控制

1、厂拌设备的选型。拌和设备的质量直接影响混合料拌和质量, 而拌和设备好坏的关键要看骨料、粉料、水等各种物料的配合比精度是否能够得到保证, 本标段选用WBC600 型水稳拌和楼,该设备采用电磁调速控制系统, 能较好的保证各种物料的配合比, 且拌和均匀, 性能稳定。

2、严格控制水泥剂量。水泥剂量太小, 不能保证水泥稳定土的施工质量;而剂量太大, 既不经济, 还会使基层的裂缝增多、增宽, 从而引起沥青面层相对应的反射裂缝。所以, 必须严格控制水泥用量, 做到经济合理, 精益求精, 以确保工程质量。

3、混合料的含水量控制。厂拌混合料现场, 每天由后场专职试验人员在早上、中午、下午时间分别测定各种集料的含水量, 根据施工配合比设计的最佳含水量指标, 结合当天的气温、湿度、运距情况确定混合料拌和时的用水量。前场负责检测压实度的专职试验人员, 在混合料摊铺整型过程中应及时测定混合料的含水量, 及时指挥压路机碾压, 力求在最佳含水量条件下碾压, 尽量避免由于含水量过大而出现“ 弹软” 、“波浪” 等现象, 影响混合料可能达到的密度和强度,增大混合料的干缩性, 使结构层容易产生干缩裂缝;或由于含水量偏小使混合料容易松散, 不易碾压成型, 也会影响混合料可能达到的密度和强度。所以只有严格按规范施工, 加强每一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 才能保证施工质量。

4、混合料的运输应避免车辆的颠簸, 以减少混合料的离析。在气温较高、运距较远时要加盖毡布, 以防止水分过量损失。

5、混合料摊铺接缝的处理。接缝有纵向接缝和横向接缝两种, 当摊铺机宽度足够时, 整幅摊铺时不存在纵缝接缝问题。当摊铺机的摊铺宽度不足时, 采用2 台摊铺机一前一后同步向前摊铺混合料, 并一起进行碾压, 这样也可以避免纵向接缝。由于本标段结构物较多, 一般情况下都以两结构物间为一施工段落, 避免了横向接缝, 如有特殊情况需设置横向接缝, 其处理方法是将摊铺机附近及其下面未经压实的混合料铲除, 将已碾压密实且高程和平整度符合要求的末端挖成一横向垂直向下的断面, 摊铺机返回到压实层的端部,用木垫板垫至虚铺高度, 再摊铺新的混合料, 继续下一步施工。

6、混合料的压实。混合料经摊铺机摊铺成型后, 即可用压路机碾压, 碾压长度需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 如果实测混合料的含水量高于最佳含水量, 且气温较低时可适当延长碾压长度, 如果混合料已接近最佳含水量且温度较高蒸发快时, 应缩短碾压长度, 确保在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压实机械配制3台30t振动压路机,1台27t轮胎压路机。

7、混合料的养生。对已完成碾压并经压实度检测合格后应立即进行养生, 不能延误。养生可用不透水的塑料薄膜覆盖或用湿砂覆盖进行养生, 也可用沥青乳液进行养生, 还可以在完成的基层上即时做下封层, 利用下封层进行养生,同时也可在已完成的混合料中直接洒水养生。按技术规范的规定养生期应不小于7 d , 在养生期间应由专人负责限制车辆行驶, 除洒水车外, 绝对禁止重型车辆行驶。本标段采用两种方法养生, 加盖塑料薄膜和洒水车进行养生。

结束语

根据振动成型设计出的水稳基层混合料,和以往混合料最大的区别在于粗集料用量增加,细集料明显减少。并通过施工过程及原材料的控制,本项目水稳基层横向裂缝几乎没有,项目完工通车两年,沥青路面几乎没有横向裂缝,达到了最初的设计预期。

通过本项目,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利用先进合理的配合比设计理论,严格按照规范组织施工,规范拌和、运输、摊铺、碾压、养生等各个环节,保证组织管理到位,路面早期破坏还是可以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 孙勇,鞠昌兵.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的质量控制和检测[J].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07(02)

[2] 潘兆平,黄晓明.水泥稳定碎石路面基层材料水泥剂量范围试验[J]. 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1998(04)

篇3

关键词:水泥;砂砾;基层骨架密实结构;配合比设计方法

水泥稳定级配混合料是当今国内外使用最普遍的一种半刚性基层材料,其中又以水泥稳定碎石性能最为优异,使用范围较广泛。水泥稳定砂砾基层,由水泥、级配砂砾、填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加水拌和、摊铺、碾压并养护而成的一种结构层。它具有较高的强度,有一定的板体性和较好的稳定性。骨架密实结构同传统悬浮密实结构相比,具有能够形成有效的骨架嵌挤结构、提高抗压强度、降低水泥用量、有效减少路面裂缝的发生等突出特点,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设计理念下沥青路面底基层、基层病害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1 组成材料的技术要求

1.1水泥 要求水泥强度等级不低于32.5 MPa;水泥细度、安定性等应符合规范要求;使用缓凝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禁止使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同时要求水泥初凝时间3h以上,终凝时间不小于6 h。若采用散装水泥,在水泥进场入罐时,要了解其出炉天数,刚出炉的水泥,要停放7 d,且安定性合格后才能使用。

夏季高温作业时,散装水泥入罐温度不能高于50 ℃,高于这个温度,又必须使用时,应采用降温措施;冬季施工,水泥进入拌缸温度不应低于10 ℃。

1.2砂砾 砂砾取自施工所在地的泾河中,保证材料均匀和含泥量控制在规范规定范围内。在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中,要控制两个方面:①砂砾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7.5 mm;②4.75 mm以上砾石含量不应低于60 %。

1.3水 一般采用人畜能饮用的水。

2 水泥稳定砂砾基层设计方法

2.1主骨料级配确定

2.1.1确定骨料规格D0(一般选取2~4 cm料),将一定质量的此粒径的骨料分三次放入击实筒中,每次按重型击实98次后量测其击实后的高度,计算其击实密度,算出空隙率。

2.1.2以D0用量为100,D0的下一级为l/2 D0(1~2 cm),以D0用量的5 %为步长,将D1逐次掺入D0中,每次掺入后,击实,测定击实密度,建立填充数量与击实密度关系曲线。

2.1.3选择D1的合理用量,测得最佳的填隙率。以此类推,进行二、三、四、五级填充,最后分别得到各级粒径的最佳填充比例,即主骨料的级配。

2.2混合料的组成设计

2.2.1组成设计原则:①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基层级配应达到骨架密实结构,集料粒径大于4.75 mm的骨料含量宜在65 %以上,大于2.36 mm的集料含量宜大于80 %,小于0.075 mm颗粒含量宜接近0,最大不应超过3%;②在达到强度的前提下,采用较小水泥剂量,但应考虑施工的不均匀性;③改善集料级配,减少水泥用量,使水泥用量不宜大于4.2 %。

2.2.2水泥剂量的配制可采用:2.5 %、3 %、3.5 %、4 %、4.5 %五种剂量。

2.2.3每种剂量的试件制取13个(最小数量)。

2.2.4试件必须在规定的温度(20±2 ℃)保湿养生6 d,浸水养生1 d后测定无侧限抗压强度,计算结果的平均值、偏差系数,并计算RX(1-1.645Cv)是否大于Rd(设计强度)。

2.2.5根据设计剂量做水泥延迟时间对混合料强度的影响试验,并通过试验确定应该控制的延迟时间。

2.2.6骨架密实结构水泥稳定砂砾(碎石)建议级配。

2.3配合比验证结果

2.3.1根据确定的最佳含水量,拌制水泥稳定砂砾混合料,按要求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压实度97 %)制备混合料试件,在标准条件下养护6 d浸水24 h后取出,做无侧限抗压强度。

2.3.2最终确定的生产配合比为:37.5~19 mm砾石:19~4.75 mm砾石:4.75~0 mm石屑=(28 %:37 %:35 %)。按此配合比生产的混合料骨架结构好,集料依次从大到小的逐级填充,颗粒与颗粒之间紧锁嵌挤,基本能满足骨架密实结构的要求。

2.3.3在生产控制中严格控制混合料中4.75 mm以上砾石含量,控制在65 %~70 %之间,从而能保证整体结构中骨架的良好形成。

2.3.4室内浸水7d无侧限抗压强度,R0.95大于3.5 Mpa。一般在3.5Mpa~4Mpa之间。水泥剂量为3.5 %~4 %之间。

2.4现场取芯质量情况 在正常施工季节中项目的底基层一般在3~5 d内钻芯取样完整、密实,3 d及7 d 150 mm芯样无侧限强度能达到2.5 Mpa及4 Mpa以上,从芯样压裂程度来看强度主要来自结构中各集料骨架强度。

3 配合比设计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黑龙江省铁通高速公路,设计路面底基层采用水泥稳定砂砾。级配组成采用骨架密实结构进行设计施工,设计强度为2.5MPa。在施工过程中一方面对骨架密实结构级配进行试验分析,选择合理的级配组成配比;另一方面,从填料、结合料入手,改变传统观念,摸索出了一些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有效的降低水泥用量,同时减少裂缝的途径。

3.1级配组成 采用骨架密实设计思路和方法,并参照《铁通高速公路路面施工细则》的建议级配,经工地试验室的反复试验,最终选定的级配如下:

3.2水泥用量

根据规范水泥用量设计方法确定水泥用量。

3.2.1减少砂砾料的含泥量 针对大多数地区砂砾含泥量均较大的情况,建议采用砂砾分级或通过5 mm筛孔控制集料中细料的含量和塑性指数,以减少水稳集料中的粘土含量。

3.2.2掺加石屑 石屑一般具有粗糙、棱角性强、含粉量高等特点,并且通常料场为了满足石屑在面层中的使用,含泥量很小。因此,一方面石屑的添加增加了骨架的内摩擦阻力,提高了底基层强度;另一方面,石屑中的矿粉本身具有的胶结能力进一步对提高强度起了一定的贡献,同时对降低水泥用量起了一定的作用。

篇4

【关键词】隧道;湿喷砼;配合比设计

1.湿喷C20砼参数选择及初步配合比设计

1.1参数选择

胶骨比。喷射砼的胶骨比常为1:4 ―1:4.5,水泥过少砼弹量大,初期强度增长慢,水泥过多,不仅粉尘量增多,且收缩量增大,当水泥用量超过400kg/m3时,喷砼强度并不随水泥用量的增大而提高。

砂率:以45%―55%为好;水灰比:适宜的水灰比值为0.42―0.5。偏离此范围,不仅降低喷砼强度,也要增加同弹损失;速凝剂掺量:掺速凝剂后可增快早期强度,但会降低后期强度,掺量2%―4%时,28天强度降低达30%―40%

C20砼的容重可取2300kg/m3。

1.2初步配合比设计

2.湿喷C20砼配合比调整

经试验室现场试验,应对表1三组C20喷射砼初步配合比进行调整,主要原因如下:a.调整砂率:砂率增大,用水量随着增大,塌落度变小。b.调整水灰比:水灰比为0.4-0.5时,喷砼料达不到泵送要求的塌落度140―180mm。

表2 隧道湿喷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探讨

3.湿喷C20砼配合比的确定

3.1试块制作

采用长×宽×高为45cm×35cm×12cm的钢模,在Sika-PM5001PC型砼喷射机组作业而附近,敞开一侧朝下,以800左右置于拱脚,喷头移置钢模1-2m处的位置,喷射料束以垂直喷而,由下而上,逐层向钢模内喷满,移置安全地方,用三角抹刀刮平混凝土表而。

3.2试块强度

喷射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标准试块在大板上切割制取,试块为边长10cm的立方体,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养护28天,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极限抗压强度,并乘以0.95的系数。经标准试验,得到三种湿喷C20砼试块的强度如下表3所示。

表3三组C20喷射砼试块强度

3.3 强度评定

当同批试块组数 n

1# 配 合 比 :f'ck=25.45 ≥1.15fc=23,f'ckmin=24.2≥0.95fc=19,符合要求。

2# 配合比:f'ck=22.42≤1.15fc=23,f''ckmin=21≥0.95fc=19,不符合要求

3# 配合比:f'ck=19.8≤1.15fc=23,f'ckmin=18.6≤0.95fc=19,不符合要求

Fc―喷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设计值

(Mpa);f'ck―同批喷射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的平均值(Mpa);f'ckmin―同批喷射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的最小值(Mpa)。因而,隧道湿喷 C20 砼推荐使用 1# 配合比。

4结语

针对目前湿喷砼研究方而不足的状沉,在目前的使用过程中,混凝土的可泵性、流动性、可塑性和易密性等工作性能较好,Sika-PM500PC型砼喷射机组湿喷的外观质量和实体的砼强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该配合比设计过程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同时也为同类隧道湿喷砼配合比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王洪昌.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加固软土地基施工[J].中南公路工程,2006,12.

2李豪.真空一堆载联合预压加固软基机理及简化计算方法研究.南京:河海大学硕士论文,2003.

3彭劫..真空一堆载联合预压法加固机理及计算理论研究[M].南京:河海大学博士论文,2003.

篇5

关键词:Superpave-13,SBS改性沥青,配合比

我国从建设高等级公路以来沥青路面的设计一直采用马歇尔设计方法,其混合料类型的选择一般是:采用空隙率小、不透水的连续级配沥青混凝土AC型, AC型是一种密实型沥青混凝土结构,其矿料级配按最大密实原则设计,属于连续性级配,强度和稳定性主要取决于混合料的粘聚力和内摩阻力,因为结构密实、空隙率小,所以AC型路面的水稳定性较好。免费论文。但是,由于其表面不够粗糙,耐磨、抗滑、高温抗车辙等性能明显不足,并且矿料间隙率也难以满足要求,通常采用减少沥青用量的方法来满足间隙率的要求,这样使沥青路面的耐久性能降低,因此,AC型在高等级公路的上面层中已很少采用,主要用于中、下面层。鉴于以上原因,在S243省道句容段的路面设计中将原设计中AC型调整为superpave型。同时在上面层中采用SBS改性沥青。

一、具体设计:

4cm superpave-13 (SBS改性沥青)上面层

7cm superpave-20下面层

二、施工中的配合比设计及控制

Superpave沥青混合料采用旋转压实仪成型试件,依据沥青混合料初始、设计和最大旋转压实次数时的密实度以及在设计压实次数时的空隙率、矿料间隙率、沥青填隙率、填料与有效沥青之比进行沥青混合料的组成设计。它在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时首先依据石料的性质进行级配组成设计,然后再进行油石比的选择。

在本工程中,生产配合比在施工现场完成,用生产配合比进行试拌,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指标合格后铺筑试铺段(K8+160-K9+000)。免费论文。取试铺用的沥青混合料进行旋转压实检验、马歇尔试验检验和沥青含量、筛分试验,检验标准配合比矿料合成级配中,至少应包括0.075mm、2.36mm、4.75mm及公称最大粒径筛孔的通过率接近目标配合比级配值,并避免在0.3mm~0.6mm处出现驼峰。由此确定正常生产用的标准配合比。

在本工程中采用的Super-13型目标及生产配合比见表一

Super-13型目标及生产配合比表 表一

配合比级 配沥青用量(%)

1#2#3#4#矿粉

目标配合比(%)

52133144.7

生产配合比(%)2518193234.7

沥青性能整套检验,各施工单位和驻地监理组工地试验室按苏高技(2004)203号《关于进一步明确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原材料检测项目和检测频率的通知》规定对到场沥青进行检测,并留样备检。

三、施工中沥青混合料的温度控制

由于在本工程的上面层superpave-13的沥青混合料中采用了SBS改性沥青,而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要求较高,SBS沥青比普通沥青的温度要提高15~20°C,因此在路面施工时摊铺温度控制在160°C,前两车出料温度提高5°C。运输车必须加盖篷布或其它保温材料,防止结合料表面结硬,为确保摊铺连续以及平整度大小符合技术规范要求,必须保证摊铺机前至少有两辆车等待卸料,决不能出现摊铺机等料的现象。施工中具体的各工序温度控制指标见表二。

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 表六

混合料出厂温度正常范围165℃-185℃ 超过190℃者废弃

混合料运输到现场温度不低于165℃

摊铺温度不低于160℃

开始碾压混合料内部温度不低于150℃

碾压终了表面温度90℃~100℃

三、施工中的碾压控制

对于上面层superpave-13沥青混合料使用了SBS改性沥青,适宜的碾压温度范围是130~150°C,最终碾压温度不低于110°C。在本工程中,上面层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工艺本着“紧跟、慢压、高频、低幅”进行,压路机必须紧跟摊铺机的后面,如在高温条件下碾压可取得更好的效果,压实速度控制在4~5km/h。碾压速度均衡,倒退时关闭振动,方向要逐渐地改变,不许拧着弯行走,在每一道碾压起点或终点可稍微扭弯碾压,消除碾压接头轮迹。决不允许在新铺沥青混合料上转向、调头、左右移动、突然刹车或停车休息。改性沥青路面碾压,不宜用胶轮压路机。我们通过做实验段,确定的压实工艺为:英格索兰DD110初压1遍,戴纳派克CC722或DD130压路机中、低档各碾压2遍,即高频低幅振动碾压2遍,DD110终压2遍。特别注意:施工时若发现压路机粘轮时,用洗衣粉水处理效果较好。

四、施工接缝的处理

(1)本工程中,采用两台摊铺机摊铺,纵向接缝采用热接缝,即施工时将已铺混合料部分留下10~20cm宽暂不辗压,作为后铺部分的高程基准面,然后再跨缝碾压以消除缝迹。上下面层纵缝错开15cm以上

篇6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方法

 

笔者长期在宁夏路桥公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从事质量管理工作,近年来宁夏高速公路建设飞速发展,笔者注意到多条在建的高速公路,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混凝土质量通病,笔者就多年的工作经验,浅谈水泥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方法。

混凝土工程是钢筋混凝土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过程有混凝土的制备、运输、浇筑和养护等。

1、混凝土的制备

混凝土的制备就是根据混凝土的配合比,把水泥、砂、石、外加剂、矿物掺和料和水通过搅拌的手段使其成为均质的混凝土。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验,其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3 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1 个月)时,应进行复验,并按复验结果使用。在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

1.1 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应根据实际采用的原材料进行配合比设计,并按普通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方法等标准进行试验、试配,以满足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能(坍落度等)的要求,不得采用经验配合比。同时,应符合经济、合理的原则。混凝土生产时,砂、石的实际含水率可能与配合比设计存在差异,因此在混凝土拌制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材料用量,提出施工的配合比。

1.2混凝土搅拌

为了拌制出均匀优质的混凝土,除合理地选择搅拌机外,还必须正确地确定搅拌制度,即一次投料量、搅拌时间和投料顺序等。一次投料量,不同类型的搅拌机都有一定的进料容量,搅拌机不宜超载过多,以免影响混凝土拌和物的均匀性,一次投料量宜控制在搅拌机的额定容量以下。施工配料就是根据施工配合比以及施工现场搅拌机的型号,确定现场搅拌时原材料的一次投料量。搅拌混凝土时,根据计算出的各组成材料的一次投料量,按重量投料。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应满足规范的规定。投料顺序是影响混凝土质量及搅拌机生产率的重要因素。按照原材料加入搅拌筒内的投料顺序的不同,常用的投料顺序有:一次投料法,二次投料法,两次加水法。

2、混凝土的运输

混凝土的运输是指混凝土拌和物自搅拌机中出料至浇筑入模这一段运送距离以及在运送过程中所消耗的时间。

2.1 对混凝土运输的要求

在运输过程中应保持混凝土的均质性,避免产生分离、泌水、砂浆流失、流动性减少等现象。混凝土应以最少的转运次数和最短的时间,从搅拌地点运至浇筑地点,使混凝土在初凝前浇筑完毕。混凝土的运输应保证混凝土的灌筑量。对于采用滑升模板施工的工程和不允许留施工缝的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混凝土的运输必须保证其浇筑工作的连续进行。

2.2 混凝土的运输方法

混凝土运输分为地面运输、垂直运输和楼地面运输三种情况。论文写作,混凝土。运输预拌混凝土,多采用自卸汽车或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混凝土如来自现场搅拌站,多采用小型机动翻斗车、双轮手推车等。混凝土垂直运输多采用塔式起重机、混凝土泵、快速提升架和井架等。混凝土楼地面运输一般以双轮手推车为主。

3、混凝土的浇筑

3.1 混凝土浇筑

在混凝土浇筑前,应检查模板的标高、位置、尺寸、强度和刚度是否符合要求;检查钢筋和预埋件的位置、数量和保护层厚度,并将检查结果填入隐蔽工程记录表;清除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的油污;对模板的缝隙和孔洞应堵严;对木模板应用清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论文写作,混凝土。

在地基或基土上浇筑混凝土时,应清除淤泥和杂物,并应有排水和防水措施。对干燥的非粘性土,应用水湿润;对未风化的岩土,应用水清洗,但表面不得留有积水。在降雨雪时,不宜露天浇筑混凝土。

混凝土的浇筑,应由低处往高处分层浇筑。每层的厚度应根据捣实方法、结构的配筋情况等因素确定。

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应先在底部填入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浇筑中不得发生离析现象;当浇筑高度超过3m时,应采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使混凝土下落。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混凝土浇筑后,必须保证混凝土均匀密实,充满整个模板空间,新旧混凝土结合良好,拆模后,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洁。

为保证混凝土的整体性,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论文写作,混凝土。当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宜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论文写作,混凝土。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论文写作,混凝土。

3.2 施工缝

由于技术上的原因或设备、人力的限制,混凝土的浇筑不能连续进行,中间的间歇时间需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则应留置施工缝,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前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论文写作,混凝土。由于该处新旧混凝土的结合力较差,是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因此,施工缝宜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3.3 混凝土的捣实

混凝土的捣实就是使入模的混凝土完成成型与密实的过程,从而保证混凝土结构构件外形正确,表面平整,混凝土的强度和其他性能符合设计的要求。

混凝土浇筑入模后应立即进行充分的振捣,使新入模的混凝土充满模板的每一角落,排出气泡,使混凝土拌和物获得最大的密实度和均匀性。

混凝土的振捣分为人工振捣和机械振捣。人工振捣是利用捣棍或插钎等用人力对混凝土进行夯、插,使之成型。只有在采用塑性混凝土,而且缺少机械或工程量不大时才采用人工振捣。采用机械振实混凝土,早期强度高,可以加快模板的周转,提高生产率,并能获得高质量的混凝土,应尽可能采用。

4、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的凝结与硬化是水泥与水产生水化反应的结果,在混凝土浇筑后的初期,采取一定的工艺措施,建立适当的水化反应条件的工作,称为混凝土的养护。养护的目的是为混凝土硬化创造必要的湿度、温度等条件。常采用的养护方法有:标准养护、热养护、自然养护,根据具体施工情况采用相应的养护方法。

对高耸构筑物和大面积混凝土结构不便于覆盖浇水或使用塑料布养护时,宜喷涂保护层(如薄膜养生液等)养护,防止混凝土内部水分蒸发,以保证水泥水化反应的正常进行。

篇7

关键词:钢纤维喷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耐久性能,“水泥裹砂”,“水泥裹石”

 

1.论文的目的和意义1.1本论文的研究目的:

1.1.1根据对各类围岩调查与分级,提出相应的临时性和永久性支护的钢纤维喷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1.1.2通过一系列的室内试验和现场试喷试验来确定钢纤维的加入量和钢纤维混凝土的配合比。使其既能满足设计的各项指标要求,又能满足易于喷射施工的要求。

1.1.3对实验室的钢纤维喷射混凝土各种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测试,为现场锚喷支护工艺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做出评价。

1.2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钢纤维喷射混凝土是通过管道输送装置在高压作用下将掺入钢纤维的混凝土拌合物高速喷射到施工作业面的一项技术。钢纤维喷射混凝土首次于1973年在美国爱达州得到应用,其后,将其成功应用于隧道衬垫、斜坡稳定、涵洞、水库等其他结构工程。70年代,钢纤维作为一种新工艺是为了加固喷混凝土衬砌,它最显著的特点是大大降低了过去那种繁重耗时的钢筋网制作,而代之以机械化的连续的喷射混凝土施工。70年代末,瑞典曾对钢纤维喷射混凝土的加固作用进行了大规模的试验研究,包括钢纤维喷射混凝土加固与钢筋网喷混凝土加固效果的比较。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初期,加拿大广泛开展了钢纤维喷射混凝土工艺的应用和研究,并将干拌法钢纤维喷射混凝土工艺成功应用于岩石加固措施中。钢纤维混凝土是用一定量乱向分布的钢纤维增强的以水泥为粘结料的混凝土,属于一种新型的复合材料。由于其抗裂性特强、韧性很大、抗冲击与耐疲劳强度高、抗拉与抗弯强度高,广泛应用于道路、机场、桥梁、水工、港口、铁路、矿山、隧道、军事及工民建等工程领域。如佳密克丝钢纤维混凝土在国外的应用[1]及在大朝山水电站的应用[2],及在江口水电站地下洞室支护中的应用[3],1978年,上海市政工程研究所等单位对钢纤维混凝土进行了研究,并把它运用于城市的铺装路面工程取得了一定成果[4]。1982年9月,铁道部专业设计院和原武汉局共同协作,在襄渝线青徽铺隧道病害整治中,用钢纤维喷射混凝土加固隧道裂损拱圈的试验,初步取得成功[4]。1984年梅山铁矿在采用素喷射混凝土失败后改用钢纤维喷射混凝土加固巷道,也取得了成功[4]。

2 钢纤维喷射混凝土原材料、检测方法及结果2.1、混凝土的标号及原材料的选择2.1.1、混凝土的标号混凝土的设计标号为250号和300号,即C25和C30。

2.1.2、原材料的选择钢纤维喷射混凝土的原材料包括钢纤维和其他原材料:水泥、水、骨料、外加剂以及混合材料。

(1)水泥:选用产量大、质量稳定、早期强度较高的天宇水泥厂生产的P.O 42.5级水泥。

(2)硅灰:选用挪威埃肯硅灰公司生产的比表面积为645m2/g。减少混凝土干缩和徐变,降低水化热,减少喷射混凝土的回弹,提高混凝土的后期强度。

(3)钢纤维:钢纤维的类型对加固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为达到较好的加固效果,通过钢纤维喷射混凝土试验,采用武汉新途工程纤维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CW03-05/30-600和CW-05/30-1000型钢纤维,两端弯曲。长度在30mm,直径在0.50 mm,长径比为60。抗拉强度为600和1000 MPa。所用钢纤维符合美国标准ASTMA820的要求。

(4)骨料:用于喷射混凝土的骨料应有良好颗粒级配。

(5)速凝剂:选用湖北大冶 JS-2型高效速凝剂,减少回弹防止砼脱落。

(6)抗渗剂和高效减水剂:选用蒙城生产的UEA低碱型高效减水剂(聚羧酸系),减少收缩和回弹,降低水灰比。

3.钢纤维喷射混凝土速凝剂掺量的选择喷射混凝土为浇筑和振捣合一的施工工艺,不需要模板,能在临空或狭小工作面上制成薄壁结构,是地下工程和岩石支护工程中的一项重要措施。论文大全。由于使用湿喷工艺和速凝剂时作业环境好、混凝土裂缝少、表面质量好、混凝土性能可以同不掺速凝剂混凝土一样正常发展,因而掺速凝剂湿喷工艺的应用越来越多,成为喷射混凝土的发展方向。

3.1、速凝剂的实验方法我国行业标准《喷射混凝土用速凝剂》(JC477-2005)提出的速凝剂试验方法为:先将400g水泥与计算加水160ml搅拌到均匀后,再按推荐掺量加入速凝剂,迅速搅拌25~30s,立即装入圆模,人工振动数次,削去多余水泥浆,并用洁净的刀修平表面。从加入液体速凝剂算起操作时间不应超过50s。用此方法测得的速凝剂初凝时间不大于5分钟,终凝时间不大于12分钟。

3.2、速凝剂对水泥砂浆凝结时间的影响按照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JS-2型高效速凝剂掺量分别为1%、2%、3%、4%、5%,分别测试水泥净浆的初凝时间、终凝时间和28天抗压强度和砂浆抗裂性,表7为JS-2型高效速凝剂的掺量与水泥凝结时间的关系。

表1、速凝剂的掺量与水泥凝结时间

篇8

关键词:再生混凝土,再生骨料

 

本试验采用颚式破碎机将废弃混凝土破碎得到再生骨料,然后再用筛子把细颗粒(粒径<5mm)和粗颗粒(粒径≥5mm)分开。细颗粒因吸水率过高等因素的影响,目前还未找到合适的回收再利用途径,因此本文仅对再生粗骨料作相关研究。作对比的天然粗骨料为南宁某采石场生产的碎石,砂子为邕江河砂(细度模数为2.8)。

2.2再生骨料工程技术指标的测定

由于目前再生骨料尚无统一的试验方法,本试验以《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01)》依据,检测粗骨料的级配、粒径、表观密度、松散堆积密度、吸水率、压碎指标等工程技术参数。论文参考。

表1 骨料的基本性能

天然粗骨料 再生粗骨料 细骨料

粒径(mm)5~37.55~37.5<5

表观密度(kg/m3) 2692.12615.2 2660.3

松散堆积密度(kg/m3)1469.31285.3 1610.0

松散空隙率(%)45.450.9 39.5

紧密堆积密度(kg/m3) 1586.81445.6 --

紧密空隙率(%) 41.144.7 --

吸水率(%)1.025.46--

压碎指标(%) 10.817.8--

针片状颗粒含量(%) 9.13.7--

3、试验结果与分析

3.1再生粗骨料的表面特征及针片状颗粒含量

如图1与图2所示,再生粗骨料的外形介于碎石与卵石之间,大部分再生粗骨料颗粒表面附着部分废旧砂浆,少部分为废旧砂浆完全脱离的原状颗粒,还有很少一部分为废旧砂浆颗粒。

从表1可以看到,再生粗骨料的针片状颗粒含量为3.7%,天然粗骨料的针片状颗粒含量为9.1%。骨料中的针片状颗粒不仅本身受力时易折断,而且含量较多时会增大骨料的空隙率,使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变差,同时降低混凝土强度。因此,单就针片状颗粒含量来说,再生粗骨料优于天然粗骨料。

图1 再生骨料图2 碎石

3.2再生粗骨料的颗粒级配和粒径

再生粗骨料的筛分析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中可看出:(1)机械生产出来的再生粗骨料的颗粒级配既不满足连续粒级要求,也不满足单粒级的要求。因此,要想获得最佳级配,就必须用标准筛将刚生产出来的骨料进行分级,把各粒径范围的骨料分开,使用时再根据不同需要将骨料混合,使之满足规范要求。(2)尽管筛分试验前已把粒径小于5mm的颗粒筛除,但经过震筛机进行筛分试验后,仍有5.82%的细颗粒(粒径<4.75mm)产生,其原因之是机械破碎法得到的再生骨料内部存在大量的微裂缝,在震筛机的振动下,骨料在微裂缝处出现应力集中,导致骨料颗粒从裂缝处分解;原因之二为附着在再生粗骨料表面的废旧砂浆,当其附着面积较小时,在震筛机的振动过程中,有可能从骨料颗粒中分离出来,形成细粒和粉粒。根据这一特点,在再生粗骨料使用前可采用振动等方法促使含有微裂缝的骨料颗粒分解,减少含有微裂缝的骨料颗粒,这是提高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途径之一。论文参考。(3)中等粒径颗粒较多。从本试验看,粒径为16mm的颗粒最多,占到试样总质量的31.89%,31.5mm、19mm、9.5mm颗粒的含量基本相当。当然这一结论可能仅适用于本例,因为再生粗骨料的粒径与原混凝土(即母材)中的天然骨料粒径有很大的关系。论文参考。此外,破碎机械的工作方式也会影响骨料的粒径。

表2 再生粗骨料的筛分试验结果表

径(mm)筛余量(kg)分计筛余(%)累计筛余(%)

53.00.0000.000.00

37.50.6458.068.06

31.51.08213.5321.59

19.01.41617.7039.29

16.02.55131.8971.18

9.51.40517.5688.75

4.750.4355.4494.19

2.360.0260.3394.51

筛底0.4395.49100.0

3.3再生粗骨料的压碎指标值

从表1可知,再生粗骨料的压碎指标值高于天然粗骨料,这主要是由于再生粗骨料颗粒表面附着的砂浆在压力的作用下,从骨料表面剥离出来,使得其压碎指标值增大。

3.4再生粗骨料的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空隙率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到,再生粗骨料的表观密度、松散堆积密度、紧密堆积密度、松散空隙率和紧密空隙率均低于天然骨料。出现上述结果,可能是再生骨料表面包裹着相当数量的水泥砂浆,表面粗糙、棱角较多,由于水泥砂浆孔隙率大,再加上混凝土块在解体、破碎过程中由于损伤积累使再生骨料内部存在大量微裂纹,从而导致再生骨料的密度偏小,空隙率偏大。

3.5吸水率

骨料的吸水率是反映骨料颗粒密实程度和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吸水率越小,表示骨料颗粒越密实,质量越好[2]。从表1的试验结果来看,再生骨料的吸水率比天然骨料高出了4.44个百分点。其主要原因是再生骨料中水泥砂浆含量较高,再加上机械破碎中造成损伤积累使再生骨料内部存在大量微裂纹,使再生骨料孔隙率高,吸水性能较强。

3.6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为了比较再生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在抗压强度等方面的差异,本文以《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为依据,完成了10个配合比的设计,分为RC-Ⅰ和RC-Ⅱ两个配合比系列,试块采用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块,水泥为古庙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两系列配合分别以RC-Ⅰ-00和RC-Ⅱ-00作为基准配合比,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用再生粗骨料部分或全部取代基准配合比中的天然骨料(即碎石),混凝土配合比编号的最后两位数字为再生粗骨料取代率(RCA占粗骨料总量重量百分比),如RC-Ⅰ-30是将RC-Ⅰ-00中30%的天然粗骨料用相同质量的再生粗骨料代替。各混凝土配合比与坍落度及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见表3。

表3 混凝土配合比与坍落度及抗压强度试验结果

编号配合比(Kg/m3) 坍落度(cm) 7d抗压强度 28d抗压强度

W:C:S:G:RCA (Mpa) (Mpa)

RC-Ⅰ-00 185:330:754:1131:06522.333.7

RC-Ⅰ-30 185:330:754:791.7:339.359 21.428.7

RC-Ⅰ-50 185:330:754:565.5:565.545 20.727.3

RC-Ⅰ-70 185:330:754:339.3:791.733 19.725.7

RC-Ⅰ-100 185:330:754:0:113118 18.824.9

RC-Ⅱ-00 185:430:643:1142:057 33.843.1

RC-Ⅱ-30 185:430:643:799.4:342.6 50 29.138.2

RC-Ⅱ-50 185:430:643:571:57142 29.436.2

RC-Ⅱ-70 185:430:643:342.6:799.4 35 25.533.8

RC-Ⅱ-100 185:430:643:0:11421524.130.9

由表3可以看到,两系列混凝土的坍落度随着再生骨料取代率的增大都表现出降低的趋势。出现以上情况可能是再生粗骨料的吸水率比天然粗骨料高,在拌制过程中,再生粗骨料吸入大量的拌合用水,导致实际拌合水减少,从而影响到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考虑再生粗骨料的吸水特性,在拌制过程中适当补充了拌合水[3],使坍落度能增加到满足施工要求。

由表4可看出,当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分别为30%、50%、70%和100%时,再生混凝土的强度均低于同龄期的普通混凝土,而且强度降低的程度随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增加而增加。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低于普通混凝土的原因可能是再生粗骨料生产过程中骨料内部出现了累积损伤[1],在压力作用下,骨料损伤部位出现应力集中,这一特点会加速混凝土试块的破坏速度;原因之二可能是再生骨料的表面环境不利于水泥石和再生骨料间粘结强度的发展,再生粗骨料与新旧砂浆之间存在的粘结较为薄弱,这也会使再生混凝土的强度降低。

4、结论

本文以《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01)》为依据,测定再生粗骨料的工程技术参数,设计并完成10个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最后进行立方体试块抗压强度试验,通过对比分析,得出:

(1)再生粗骨料的外形介于碎石与卵石之间,与天然粗骨料相比,其针片状颗粒含量较少,这一特点可减少骨料的空隙率,同时提高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2)与天然粗骨料相比,再生粗骨料的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小,而空隙率大。为获得最佳颗粒级配,再生粗骨料应用于混凝土前,应先过筛分级;使用时根据连续粒级或单粒粒级的技术要求将不同粒径范围的骨料颗粒均匀混合。

(3)再生粗骨料的压碎指标值原高于天然粗骨料,也就是说再生粗骨料抵抗受压碎裂的能力比天然粗骨料弱,这是影响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因素之一。

(4)再生骨料的吸水性能对再生混凝土拌和物的工作性能影响很大,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考虑骨料吸水率。

(5)再生混凝土强度与再生骨料的掺量密切相关,抗压强度随再生骨料取代率的增大而降低。因此,工程应用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通过配合比试验选用合适的再生骨料掺量,以便获得相应的强度。

(6)符合《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01)》要求的再生粗骨料用于配制混凝土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 肖建庄,李佳彬,兰 阳.再生混凝土技术最新研究进展与评述[J].混凝土,2003,25(10):17-20,57.

[2]符方. 建筑材料[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99-100

[3] 李佳彬, 肖建庄,孙振平. 再生粗骨料特性及其对再生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J]. 建 筑 材 料 学 报,2004,7(4):390-395.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