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高工职称论文8篇

时间:2023-03-20 16:15:5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高工职称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工职称论文

篇1

1.质量工程的影响机制。

为完成高质量人才的培养计划,各高校都在积极地探索和实践。在人才培养计划推进的过程中,有些高校成果斐然,有些却不尽如人意,那么是哪些因素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呢?首先从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影响机理入手来进行宏观化的分析。这里我们应用市场营销学上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的理论来分析:在分析过程中将宏观外界因素归纳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环境因素结合学生的特性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特性作用于学生个体,进而影响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培养质量。环境因素这一部分分为内部因素(如英才计划导师的影响和学校内部政策和资源的投入等)和外部因素(包括社会环境以及国家的教育经费支持等);在学生黑箱这一部分中,又分为学生自身的特性(如能力和态度等)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特征。通过一系列的考核指标,如学生的科研能力、学术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思想道德素质,来反映教育工程的培养质量。总体上,是资源输入、作用以及输出的连续过程。

2.质量工程的影响因素。

(1)基于学生视角的影响因素分析。综观各类人才培养计划,都将学生放在首要位置,作为培养计划中资源的接受者和结果的呈现者,学生自身对整个培养工程的成败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分析学生成为分析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以英才计划学员为切入点,围绕学生自身的素质、规划能力以及资源利用程度这三个方面,深入剖析以期得到直接和间接影响英才学员的因素。(2)个人综合素质。个人的综合素质集中体现在思想道德素质、明确的自我认知、快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性学习的能力。新时代下的人才培养,不再局限于考查知识的积累、科创能力的优劣,道德素养也成为衡量人才质量的因素。因此,道德素养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而另一方面又是人才培养质量的衡量因素。思想道德是影响学生形成价值观、人生观、科学世界观的重要因素,积极的人生观会带来奋斗的动力和愈挫愈勇的斗志,所以良好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自身行为的约束和督促,对目标的执着和对科技创新的热情,从而影响英才计划的培养质量。自我认知对人才的发展也是很必要的,只有在对自身的一系列认知之后才能清晰制定自己的成长计划,并为导师制定个性培养方案提供切合点。除此之外,学习能力的高低也会影响学员的培养质量。学习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掌握知识的数量和质量(肖红梅,2011)。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才能持续地推动经济不断增长(卢继传,2000)。在日益加快的经济发展中,在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的情况下,具有快速学习能力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然而,最重要的一点是对于所学知识的创新性。一个优秀的人才不仅要拥有活跃的创新思维、饱满的热情和对科技创新的执着追求,而且要具备将思维转化为成果的实践能力。学习过程中过于机械,不能将所学知识灵活内化,从而阻碍了自我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二、个人规划及完成情况

谈到规划,自然而然想到目标和计划。个人规划的目的在于正确地认知自己的能力和理解自己的所需,从而计划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过程,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规划能力。因此有明确的个人计划是十分必要的。总体上,个人规划是对学员自身发展的一个展望,通过个人规划可以明确自己追求的目标,确定自我实现价值的方向;细节上,规划可能包括了在实现总目标的过程中的阶段性目标,包括日计划、月计划、年计划等。没有全面的计划就会使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懒散随意、盲目跟随的状况,这对于自身的发展往往是不利的。然而仅有完善的计划也是远远不够的,计划付诸实施并取得成功才是最终目的。所以学生自身对于计划的执行和坚持将会影响计划的预期效果。综合比较优秀的英才学员,明确的规划加上按时完成计划,毫无疑问地成为他们成功的经验。

1.资源利用。

“英才计划”为每个学员配备了适合自己的导师并提供大量图书阅读资源和参加科研创新专题讲座的机会。这就好比将学生看作一台加工机器,那么这台机器的资源利用率对产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首先从导师资源来看,英才计划选聘的导师都有着丰富的科研知识和创新能力,而学生作为这些领域的初探者,空有浓厚的兴趣、强烈的创新意识,却不敢或者不知如何踏出第一步,因此导师则扮演引路人的角色,导师对于学生思维激发、创新能力培养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同时与导师紧密的联系意味着获得更多的指导和帮助。那么学生对于各种资源的利用度也影响了学生的自我发展,继而影响了英才的培养质量。

2.基于导师视角的影响因素分析。

(1)导师的学术水平和投入程度。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今天,高校导师所面临的科研压力是比较大的。导师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和英才计划的人才培养,导师的学术水平和投入程度直接制约人才的发展。因此,导师的投入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学生在学习、科研等方面的提升。(2)导师对学员的引导方向。正确的引导更能促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导师在培养过程中,引导学员成为了首要职责。导师的研究方向符合学生的兴趣或与他们的发展方向一致时,这种引导就成为一种推动力,但当该方向与学生期望的相悖时,对于学生来说可能很难适应,甚至会产生抵触心理,从而失去科创的意识和兴趣,这对学生来说是极其不利的,并且对质量培养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3)导师本身的人格魅力。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英才导师具有丰硕的科研果实,有渊博的知识,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导师的负责认真、严谨谦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学习的热情,由外在因素影响学生的内在因素,从而间接影响学员的培养质量。

3.基于学校视角的影响因素分析。

篇2

本文以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四川省省级示范专业———园林工程技术为例进行研究。

1.1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2008年中央1号文件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及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学院省级示范性高职专业(2011年立项)建设的要求,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具备从事园林工程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园林工程项目管理、园林植物生产经营管理的高技能应用型、创新型技术人才。

1.2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2002年,在全省率先依托园林技术、园艺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建立了园林工程技术高职专业,在四川省建设厅岗位培训中心及四川省风景园林协会的指导下,实施“双证”式教学。目前,有专任教师23名,兼职教师29名,校内实训基地9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31个。

1.2.1校企全程参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项目驱动,四段育人”,其中“项目驱动”指对接并归纳整合七个职业岗位(四个主岗位,三个拓展岗位)能力,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对接生产过程,以工程项目为载体,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开发课程体系;对接真实工作任务和国家职业标准,遵循认知规律,开发课程;对接工作过程,创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对接企业用人标准,企业文化,建构专业和课程的评价体系。“四段育人”是根据学生认知及职业素养形成规律,在设计与实施中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4学期):学生在校内和师徒工作室完成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学习,搭建专业基础平台,培养学生岗位认知、基本专业素养及单一问题的解决能力;第二阶段(第4学期暑期岗位见习):在合作企业和师徒工作室结合生产项目进行定岗实践,让学生对各岗位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流程、质量标准有进一步认识,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分析问题解决的能力;第三阶段(5学期):根据定岗实践中对各岗位工作的体验与认识,结合学生个性特点,以企业提供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在学校或合作企业进行综合能力模块和拓展能力模块课程学习,提升专业岗位能力和专业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综合问题的解决能力;第四阶段(6学期):到园林企事业单位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结合工程项目进行综合顶岗实习,培养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实现由学生向职业人的过渡。

1.2.2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施方案(1)抓阵地,建协会,强师资,设基地,举行技能大赛、多种方式凸现素质教育为中心。按照“抓住一个阵地、建立三个协会、培养一只队伍、建设一个基地、举行技能大赛等多种活动”的工作思路,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2)“政企行校”四方联动,提供项目支撑,立体推进。与成都市温江区花卉园林管理局,温江区劳动就业局等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合作,政府出台政策,为校企合作搭建平台、提供保障;与成都大众园林建设有限公司,四川省远景建筑园林设计院,成都华西生态集团等31家省内外企业合作,确立了设计员、施工员、造价员、资料员四个主要就业岗位,监理员、招投标员、苗圃管理员三个拓展岗位,确立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四川省风景园林协会、成都市风景园林学会、成都市园林绿化协会、温江区花卉园林协会的指导下,与合作企业一道,根据生产过程,以工程项目为载体,制定了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与行业协会和企业合作,完成了工学结合的23门项目化、情境化课程建设工作;对接工作过程,实现校内仿真实训、校外定岗实训和顶岗实习相融合,教室教学、实训区教学和工地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在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的指导下,与企业和行业协会合作,根据企业用人标准和企业文化,完成了专业教学标准和集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为一体的课程评价体系。(3)三方互动,理实一体,深度合作,拓宽人才培养平台。坚持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依托名企(成都大众园林建设有限公司等)、师徒工作室(成都三邑园艺绿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与专业建设共同分析岗位群对人才能力的要求,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共同进行实训基地建设及学生岗位见习(定岗)、顶岗实习指导工作等;使深度合作企业增加到31家,学生顶岗实习半年以上的比例达到100%。(4)“四段育人”分段推进,工学交替,四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四段育人”,充分体现了工学交替,分段推进的培养模式。在建设过程中,实现了四个融合,即学生职业能力、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相融合,校内仿真实训、校外定岗实训和顶岗实习相融合,教室教学、实训区教学和工地教学相融合,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岗位能力相融合,从而极大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2校企合作的模式及组织形式

2.1行业协会+企业+学校合作模式在温江区花卉园林局指导下,将区园林绿化协会、成都欣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引入学院,共同组建项目管理工作室。学院提供场地,协会和企业提供设备、项目、技术支撑,学院师生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组建团队,完成南部县行政中心附属工程车道及人行道绿化工程、温江区涌泉花和道路行道树栽植工程、创维成都物流园二、三期园林绿化工程等10个项目、面积438000m2、合同额为4800余万元项目的施工投标、工程施工及现场管理等方面工作

2.2企业+学校合作模式学院与省内外31家知名企业建立了校企业合作关系,建立了稳定的学生校外实习与就业基地。

2.3师徒工作室模式在企业、学校成立师徒工作室,实施拜师制式的实习模式。该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发展,积极为学生选派具有极佳社会声誉的专业人士为导师,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建设性的指导,激发学生热爱专业、学习专业的热情。

2.4组织形式行业协会、企业、学院、专业共同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教学团队,负责校企指导与评价校企合作的具体工作(包括拟定校企合作项目、项目实施流程、各环节管理办法及质量评价体系),并定期研讨总结。

3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施成效

通过近三年的建设实践,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明显提高,实践操作能力、职业素养、团队协作能力大幅度提高。人才培养取得了以下可喜成绩:2013年毕业生“双证书”取证率达100%、就业率在达到98%,专业对口率为91%,本专业学生半年就业起薪为2836元;毕业生爱岗敬业、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3.1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3.1.1校内实训室、场建设紧紧围绕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需要,分院采用“行业指导、企业参与”方式进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分院新建园林工程材料展中心、园林工程景观设计工作室等17个学习训练区,其中与成都大众园林建设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园林工程施工实训中心、与四川远景园林建筑设计研究院合作,共建园林景观设计工作室、园林工程设计及项目管理实训中心,与成都惠美花境园艺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共建园林植物栽培与管理实训场;与温江区园林绿化协会合作,将成都欣绿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引入学校,学校提供场,企业提供设备及相应工程项目,共建景观设计工作室。企业按照实际工作流程,提供项目操作规程、管理制度、指导教师、实训项目,使各实训项目在真实工作场景下完成;满足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满足园林类职业技能的鉴定与培训需要。

3.1.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选择四川远景园林建筑设计研究院、成都大众园林建设有限公司,成都华西生态集团、成都三邑园艺绿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等有代表性、基础条件较好的园林设计、工程施工、花卉苗木生产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成了31个校外实习基地。各基地已接纳顶岗实习学生共计300余名,从而有效地利用了校外实习基地的各种资源,为学生岗位见习(定岗实习)、顶岗实习、专业课程教学、学生就业等方面提供了充分保障,确保了学生在校期间半年顶岗实习比例达100%。

3.1.3师徒工作室建设充分利用温江区是全国西部最大的花卉苗木生产地及川派盆景的发源地,知名园林花卉苗木生产企业、园林工程设计兼施工企业多,知名行业专家和技术专家云集的优势,在成都市风景园林协会、成都市风景园林学会、温江区花卉园林协会、温江区园林绿化协会、温江区花卉园林协会等行业协会及温江区花卉园林局、温江区就业局等行业主管部门的支持指导下,与温江区20余家企业达成协议,在企业成立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师徒工作室。

3.2实践教学项目建设及实施

与合作企业合作,在企业技术人员的参与下,按照实际工作流程,设计并完成了主要专业课程实训项目、专业综合实训项目、专业认知项目、岗位见习项目、顶岗实习实践教学项目的建设,在项目实施中,实行企业人员与校内教师双指导。

3.3课程建设

与成都大众园林建设有限公司、四川省远景建筑园林设计研究院、成都三邑园艺绿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成都惠美花境园艺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合作,聘请企业专家和课程专家指导,按工作过程和“五个对接”改革教学内容,完成了《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导论》等23门课程标准;完成了《园林植物景观营造与维护》等8门课程资源库建设,完成了17门校本教材编写,并陆续由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制定了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和考核体系,编制了“拜师制”实训、暑期岗位见习、顶岗实习指导书,初步建成了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共享型课程资源库和开放式网络学习平台。

3.4师资队伍建设

3.4.1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近三年,选派4名老师到合作企业全职锻炼;选派12名老师带着课程建设任务,利用寒暑假时间到合作企业生产一线实践锻炼;安排12名老师参与了成都农林科学院承担的学院彭州葛仙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规划、项目论证;四川省远景园林建筑设计研究院承担学院大门及景观项目设计等生产性项目。目前,20名教师分别取得了全国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全国注册一级结构工程师、造价工程师、景观设计师等执业资格证书。

3.4.2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与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含学会)、企业合作,有针对地在“政、企、行”中选聘兼职教师,现已建立了29人的专业兼职教师资源库,参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课程标准的审定等工作。

3.5技术服务

近三年来,积极开展对合作企业园林植物生产与养护、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服务。先后参与完成了四川雅安芦山县第三小学园林绿化工程、成都市新都区柏茗现代科技农业园、成都市温江区永生镇石河鱼永生大路、成都市温江区涌泉花和道路行道树栽植工程、成都市创维成都物流园二、三期园林绿化工程等26个项目的设计、施工任务;承担成都市温江区、郫县花卉苗木生产企业在栽培养护管理方面的技术咨询100余次,解决生产技术问题20余项。为企业解决了技术难题,挽回了损失,受到企业好评。

4校企合作反思

篇3

1.1招标机构责任心不强

由于高职院校工程建设项目一般只有几千万,有的几百万,甚至更少,相应地,招标机构按比例向项目业主收取的费也较少,在此情况下,招标机构对小项目重视不够,工作人员有时根本就没有根据招标项目的特点和需要下功夫认真编制招标文件,而是往往采用模板进行拷贝和粘贴,拼逗招标文件而出现问题就不难想象,有时造成招标文件的内容前后矛盾,评标细则不能体现项目特征。

1.2存在围标串标行为

高职院校工程项目招标,由于标的小,一些企业为了获得中标,无所不用其极。如,有时一家企业花钱租赁多家企业资质参与招标,中标的结果就是同一批人在投标,好坏都是他,只是这次中的是这个企业,下次是另一个企业,但施工队就是同一批人。有时多家企业参与招标,企业之间事前相互串通,有意将报价次低的投标文件做成废标,通不过形式审查,导致报价高的企业中选,而违背了招标的本意和初衷。此类问题,表现在报价上、出错原因方面,都惊人的相似。

1.3监督管理流于形式

由于项目业主担心监督过严,导致本次招标不成功而再次招标,不仅要增加招标成本,还会影响工程进度。在此情况下,项目业主向相关监督人员暗示,希望对评审专家的纪律要求不要太严格,只要没有过分的行为就行了。

1.4评审专家业务水平低

评审专家多数是由特定机构,在评标前,从专家库中通过电脑软件随机抽选的懂专业技术、经济、财务的人员组成,虽然这些人员都取得了招标投标方面规定的从业资格(项目单位抽选的业主专家除外),但这些人员的实践经验还待进一步提升,视野和职业素养还需要进一步拓展和加强。评审专家的评审经验的丰富程度,直接关系到专家对招标文件和投标文件的理解,从而影响评标的结果。

1.5未严格执行杜绝转包相关规定

按照《建筑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凡承包单位在承接工程后,对该工程不派出项目管理班子,不进行质量、安全、进度等管理,不依照合同约定履行承包义务,无论是将承包的工程全部转包给他人,还是以分包的名义将工程肢解后分别转包给他人的,均属违法的转包行为。对派不出项目管理班子或与投标文件所列项目管理班子不一致的、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有分包的、总承包合同约定的分包外的其他分包、分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工程再分包等问题,项目业主怕工程迟迟不开工或为了抢工程进度,有时只得答应中选企业要求。以上这些行为都是违背相关规定的。

2高职院校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监督管理几点建议

2.1加强对机构的监管

招标机构自身建设是提高和规范市场行为能力的基础工作,因此,发改、建设等部门要加强对招标机构的监督管理,不仅要加强业务知识和职业素养的学习培训,还要加强机构的检查和考核,纠正只重经济效益,淡化自身队伍建设,坚决杜绝一本招标文件适用于所有工程的现象。要教育招标机构积极学习和积累专业知识,建立针对不同工程类别项目的技术数据库,提高专职人员的知识层面和业务技能,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确定的程序和标准规范招标活动。作为招标单位的院校业主,也应定期对招标机构重新招标,优胜劣汰,确定多家机构备选。

2.2严格对围标串标行为进行责任追究

建设部门要对投标企业加强招标投标政策的宣传,让投标企业知晓围标串标是违法行为。相关监督部门,一方面将两次以上违规企业列入不良行为记录,严格限制其在一定时限内不得参与各类工程的投标;另一方面,要对围标串标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一旦发现,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从重从快进行处理,以此规范招标投标市场。省评标专家管理委员会,对出现问题的评标专家毫不留情,“清出”评标队伍,保证专家队伍的权威性、纯洁性。

2.3进一步完善评标室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加强现场监管和影像资料管理

评审现场管理包括评标室、监标室、监控系统及监控设备设施及数据管理。建设固定的评标室(开标室),并安装相应和监控设备,方便监督部门专人进行监督;同时,监督人员严格按照招标规定和纪律要求,履行监督职能职责;对监督过程中发现的违规违纪问题,要及时并追究相关人中责任,确保招标过程公正公平、阳光透明。

2.4明确评标专家的职责和责任,完善专家管理法律制度

发改、建设等负责监督管理职能部门要定期对林刚高职院校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监督管理探索与研究取得评审资格的专家加强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与探讨,增加评审能力;要教育评审专家认真负责、诚实廉洁地履行评审职责,依法独立评审,对评审结果负责。从2013年1月省评标专家管理委员会对20位评标专家在5个项目评标过程中的违规行为通报结果来看,一般就是被处以“严重警告处分,暂停评标专家资格一年,暂停期间禁止以评标专家名义参加评标活动”等这样的“惩罚”而已。刑法第二百二十三条,仅仅只对投标人与投标人之间、投标人和招标人之间的串通行为作了规定,而对专家串标行为没有规定。因此,要让评标专家对其评标结果负责,立法部门及职能部门就应尽快完善立法和修订管理制度,防止一些评标专家经不起利益的诱惑和人情的干扰,仅仅凭自己的好恶、关系和外部影响评价投标人,甚至滥用自由载量权极端评分,随意废标或是偏袒某些投标人,钻法律的漏洞,而可以不承担法律责任。

2.5加强监督部门对合同后期履行监督

篇4

1.1促进中职学生今后的发展

事实上,中职学生大多文化基础较差,再加上现在的中职学校培养学生侧重的是专业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这也导致了学生在进入企业后只能从事操作性的工作,而对于分析统计、综合管理等任务却显得力不从心。因此,这也无疑为学生的未来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如果学生想要从事其他工作,那么这样的教学方式将不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而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其理论分析与方案设计的能力明显要高于中职学生,因此其在今后的个人发展上,就拥有比高职生有利的条件。开展科学的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有利于促进中职学生今后的工作生涯和拓宽道路方向。

1.2根据行业特点,有必要开展衔接课程

就目前我国物流行业的基本情况而言,因物流管理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劳动强度大、时间长,对于年龄尚小的中职生来说,难以适应这种高难度的工作。由此,很多中职学生在选择物流管理专业后,毕业后并没有从事与此相关的工作,也使得物流管理专业人员流失率大。因此,开展必要的中高职课程衔接,积极鼓励中职学生继续高职教育,以培养学生心理和生理上吃苦耐劳的能力。

2当前物流管理专业的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

2.1缺少一个相对合理的中高职课程衔接方案

因高职院校的招生对象主要是普通高中毕业生,这些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不强,甚至几乎为空白。对于同一个班级中拥有较强的物流管理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中职学生来说,太过简单的物流管理基础课程可能会使他们逐渐失去兴趣,在似懂非懂的状态下难以有效掌握相关专业技能;而对于一开始就进行大跨度的物流专业知识讲解,会使得没有基础的普通高中毕业生产生“畏难情绪”,打击学生的信心最终可能导致学生放弃专业学习。原因就是因中高职专业衔接课程缺乏合理的衔接培养方案。

2.2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不合理

就目前很多中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来讲,很多学校开设的关于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相似度很高,这也足以说明高职的课程不能完全满足中职学生继续求学的真正需求。而前面说到,因缺乏合理的中高职课程衔接培养方案,生源的基础实力参差不齐,这也给中高职专业衔接课程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没有考虑到高职教学各类生源的素质差异,中高职衔接课程也存在很大的而艰巨性与复杂性,生源结构过于复杂,其起点不同,素质不适应,最终导致中高职课程内容重叠、断档且不适应。

2.3中高职衔接课程开展存在滞后性

近几十年来,我国中职教育的改革力度在不断加大,但其教学内容并没有完全摆脱学科本位的框架,课程改革的脚步还是相对滞后,且存在很大的不完善性。然而,对于中高职课程的建设却没有停止过。尤其是在就业压力大的情况下,中职教育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在课程设置上弹性较大,这无疑为衔接课程的设置带来了不确定性,很多中高职衔接课程为避免这样的情况,依然开展老旧的教学模式和内容。

3基于工作过程的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开发研究

3.1基于工作过程的衔接课程开发思路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衔接应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和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以具体的范例性工作任务为内容,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来进行学习,以获得可迁移的知识。因此在开设中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衔接时,应充分根据市场的变化,将工作是为教学的一部分,并将其作为一个整体,采取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创新的人才。

3.2基于工作过程系统性的课程实践

充分分析市场对于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情况,基于工作过程原理开发出具有系统性的实践衔接课程。按照物流企业的工作设置环节,将工作过程引入衔接课程的教学中,让学生清楚每一个环节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这样的实践引入方式,不仅能够锻炼对于基本知识的运用,更能促进学生多项综合能力的培养,包括良好的公共关系协调能力、操作和管理能力以及一定的商务谈判和营销能力。

3.3制定合理的课程考核评价标准

为实现有效的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就应针对衔接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师的表现、学生的反馈等因素进行充分分析,以掌握衔接课程存在的问题,并深入挖掘课程设置存在的不合理性和不完善之处,因而进一步对中高职衔接课程进行调整分析。合理的课程考核评价标准是衡量课程开展效率、效果以及真正作用的最佳途径。因此,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全面促进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开展。

4结语

篇5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改革的目的是改变传统的先学后做教学模式,应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主导,利用项目和任务教学,精心设计系列任务,覆盖课程,推进学习。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由模仿到独立。在课堂上边学边做,让学生通过做来学,强化实践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把路基路面工程这门课程建设成区别于普通高校、中职、培训班,具有高职特色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课程。

2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受传统教育教学的影响,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教学重理论而轻实践,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教材内容陈旧。新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流程未能在教材中得以体现,课堂教学与实际脱节,未注重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授课方式单一。采用“以讲为主”的教学方法,内容枯燥,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上课经常存在围绕知识不断探讨、不做任务的现象。传统的教学模式还停留在“上课讲,下课练”“先学后做”“讲一半、练一半”“以讲为主,以练为辅”“师讲生做,害怕出错,不善示范”的形式。受学校教学条件限制,实践性教学环节薄弱。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工程性很强的课程,需要配套足够大的室外实训场及室内实训室,实践教学环所需的实验设备较多,而且要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将学生分配到企业去锻炼实习,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目前这门课程的实践环节多以教材讲授、课件图片、视频录像等方式实现。通过对毕业生跟踪调查、学生反馈及社会用人单位需求调查发现,路基路面工程填鸭式的课程教学模式难以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迫切要求改革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的问题,因此,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3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以学会“工作”作为课程的培养目标。以企业调研为基础,确定工作任务,明确课程目标,制定课程设计的标准,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进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系统化课程设计。与企业合作,共同进行课程的开发和设计。通过多家企业的调研,对道桥与市政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确定路基路面的工作任务,明确培养学生路基路面设计、施工能力的目标,制定路基路面工程的课程标准(包括教材编写、实训项目、课件制作、教学实施、教学方法和手段、课程考核、课程评价等内容)。以实际工程过程安排课程的教学顺序。构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采用“项目教学法”组织课程教学,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搭建教学资源平台,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途径。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4课程改革的内容

教学模式采用项目教学,教学做一体化。教: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线,链接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实训。学:通过路基及路面的设计和施工规范,分析路基、路面结构形式的确定方法;完成路面无机结合料及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做:边学边做,在制作过程中不断深入学习路基路面的设计、施工工艺流程及基本的理论知识。

4.1任务驱动、项目导向

采取“以任务为核心驱动、以项目为导向”的新型教学模式,利用项目和任务教学,即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引入的情境布置项目或任务,让学生在做任务的过程中独立思考以寻求完成任务的方法。通过完成任务学习理论知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主导,在课堂上边学边做,课程尽量全在实训室上课,大班改成小班,让学生都参与进来。将若干个子项目串成一个大项目,将整门课的内容形成很好的衔接。本门课以路基工程设计、路面工程设计两个项目为导向,将项目分解为:路基横断面设计、路基边坡稳定性设计、路基排水设计、路基边坡防护与地基加固设计、路面结构层设计、路面基(垫)层设计、沥青路面设计7个子项目。各子项目进行工作任务的设计,设计任务的原则: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依照认知顺序,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要求,系统化设计任务,创设工作情境。

4.2多种方式结合,突出工程性

除了校内的课程实训、实践,学校还应建立校企合作基地,让学生真正感受企业的氛围,参与道路放线、设计、施工、检测的工艺流程,这对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熟悉路基路面的新工艺、新技术非常有益。同时,可以邀请校内外的专家、教学名师、一线工作的高级工程师开展讲座,结合他们经历的重要案例和当前的国内外形式,介绍本学科在工程领域的成就和重要性,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社会上对建筑行业各种注册工程师需求量旺盛,根据道桥与市政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注册工程师资格考试的要求,课堂中融入一些考试知识点,增加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4.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的教学质量是高职教育的生命线,想把学生培养好,学校首先必须具备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不仅要求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储备,也要有丰富的实践技能。因此,学校应鼓励教师去施工一线企业培训,学习企业先进的技术和施工工艺,应增加教师到兄弟院校进修和交流的机会,加快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4.4重新修订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也应结合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方案做修改,制定出符合道桥专业培养目标的教学大纲,新大纲修订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践能力。

4.5更新教材

目前,道路与桥梁工程中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出现。为了让学生了解到新的内容,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应及时更新教材,对于新规范、新标准、新材料、新技术应在课堂教学中及时更新。

4.6课程考核方案

改变原有的理论考核模式,引入小组过程性自评(各组成员对阶段性成果自评,填写自评表)、小组过程性互评(各组成员对阶段性成果互评,填写互评表,后将各表取平均值,即为该组互评成绩)、教师过程性评价(教师根据每组成员的阶段性完成成果和答辩情况填写教师评价表)、小组总结性自评(各组成员对项目最后的总成果自评,填写自评表)、小组总结性互评(各组成员对项目最后的总成果互评,填写互评表,后将各表取平均值,即为该组互评成绩)、教师总结性评价体系(教师根据每组成员的项目最后的总成果和答辩情况填写教师评价表)。

5结语

篇6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发展,通信建设工程定额每隔几年都会修订,或产生补充定额等,所以《通信工程概预算课程》的教学内容也要不断变化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1.1精选教材

我们早期使用的教材,定额陈旧,工程项目案例偏少,项目案例不够典型,不利于教学。现在我们采用的教材是于正永教师所主编的《通信工程概预算项目化教程》,该教材采用08版通信建设工程定额,适应新标准,新规范,以实际工作岗位及能力要求为依据,嵌入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项目内容,以实际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典型的工程项目案例为载体,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更适合高职教学使用。

1.2合理组织授课内容。

我们会根据学生专业不同,先修课程有所区别,选择授课内容并合理组织授课内容,当然对应的教学大纲要求也会不同,教学课时可分为45课时,60课时,90课时等。如果学生没有学过通信工程项目管理,工程设计等内容,我们在教学时就增加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如果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学习概预算课程的基础,我们就以通信建设工程概预算文件编制的实际工作过程为主线,根据实际的工作过程来序化知识的教授和相关技能的训练,这样就摒弃了传统的以学科体系为主线的章节安排方式,更遵循高职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应高职学生“不愿学习陈述性知识,而对过程性知识学习较快”的学习特点,与过去相比,更受学生欢迎。

2教学方式的改革

2.1板书与多媒体结合使用

《通信工程概预算》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存在大量的概念,预算定额及相关法律法规条文,工程图纸等,因此在课堂讲解时,如果全部采用板书,很费时间,无法完成相应的教学内容。如果全部采用PPT讲解,虽然比较节约时间,丰富了教学内容,但教学效果仍有折扣。我们采取了多媒体为主,板书为辅的折中方式,对于陈述性内容,采用多媒体讲解,对于向工程量统计之类的内容,则采用多媒体和板书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对照图纸,与老师一起思考,进行工程量统计,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合理利用Excel软件和专业软件

市场上有很多专业通信工程概预算软件,通信企业也普遍使用软件进行概预算表格的编制。我们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利用概预算软件编制概预算文件。但是,经验告诉我们,不要过早让学生使用软件进行通信工程概预算的编制。因为一旦让学生学会使用软件,就再也不想用Excel编制了。这样不利于学生深入了解概预算的详细过程,对表一至表五中各个表之间的关系也缺乏深刻的理解。笔者在教学中,在预算定额查找及台班费用定额使用,通信建设工程工程量统计,通信建设工程费用定额的使用等技能训练中全部采用Excel表格,在讲解概预算文件编制时,也采用Excel表格来演示。用Excel表格编制概预算虽然速度较慢,但可以培养学生细心严谨的工作态度。在概预算文件编制的技能训练环节,如果课时充足,教师应鼓励学生先利用Excel编制概预算,利用公式在多个Sheet之间的单元格中建立链接,每个Sheet占概预算表格表一至表五中的一个表。在学生能熟练运用Excel编制概预算表格之后,再让学生学习使用软件进行概预算表格的编制。在经历过采用Excel表格编制概预算文件,再利用专业软件编制,学生会觉得概预算编制原来如此简单。

2.3综合利用项目教学法与分组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完成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分组教学法可以让小组成员在组内讨论、讲解、交流,增强团队精神。该课程可以综合利用项目教学法与分组教学法进行教学。笔者在技能训练的教学实践中,采用这种教学方式,每个技能训练相当于一个项目任务,教学步骤如下:1)将学生分组,向学生阐明技能训练任务。2)要求组内成员积极讨论,可互相帮助,教师给予适当指导。3)学生独立完成相应任务并进行自检、互检。4)教师审核每组完成情况,了解技能训练效果。在技能训练中采用这种方式,可减轻教师的辅导工作量,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

考核是评价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好的考核方式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向提高素质的方向良性发展,而差的考核方式则起到相反的效果。《通信工程概预算》课程采用结果考核和过程考核相结合的综合考核方式,基本考核方法是:学生平时成绩(出勤情况、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占20%,阶段测试占20%,技能训练占20%,期末考试占40%。出勤及课堂提问纳入考核,对于个别学生自控力较差,沉迷于游戏,逃课或上课玩手机,经常迟到等现象都能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阶段考核测试则是在完成一个阶段的学习以后,对学生进行的考核,这样有助于学生经常回顾,复习已学知识,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技能训练成绩主要取决于技能训练时的表现及报告情况,对学生学习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期末考核作为一个传统的考核方式,用来考核学生对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等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仍然是非常必要及有效的考核方式。

4结语

篇7

1.1高支模板施工技术准备

首先,建设工程的项目技术负责人应该具备一定的技术专业知识,能够看懂图纸,且对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内容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技术负责人应该仔细审查图纸,对图纸中模糊的地方进行标记,为二次审图提供便利。第二,技术人员在审图时还应对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快速掌握,然后开讨论会进行共同商量,并针对问题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第三,建筑工程技术人员应对高度和尺寸进行初步设计,并针对项目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第四,规模较大的支模方案应经过技术专家进行论证并通过,方案应经技术负责人最后审批在进行实施。

1.2施工人员准备

高支模板施工前应做好施工人员准备,应做到项目部管理人员合理有效分工。具体人员准备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项目技术负责人应根据获得批准和通过的方案与项目管理和施工人员及时对技术要求进行沟通交流,同时还应对项目部的技术水平进行考核,以确保质量达标。第二,项目木工长应对工程中涉及的技术进行相关传授并对工程的实施进行监督;工程竣工时应考察是否达到验收标准。第三,项目专职质检员要及时检查工程质量,质量不合格的应勒令其施工人员及时修改,尤其是要对项目中使用的材料进行严格考核以确保其达标。第四,项目测量员认真负责工程的测量工作。第五,项目专职安全员应对将要竣工的项目及时履行检查职责,对项目不合格地方尽快做出调整。如果项目中存在支架时安全员也应对其进行检查,以免漏掉。

1.3施工材料准备

一般而言,高支模板施工选用的建筑胶合板为18毫米,且为扣件式钢管支撑。相关负责人在对施工材料进行购买前,应对材料的出产厂家进行仔细考察,同时进场检验钢管、扣件的规格,确保其规格与施工设计方案一致,高要求地保证施工质量。

2、建筑工程模板支撑体系构造设计要求

2.1一些经常被忽略设计要求

第一,设置的立杆间距难以保证水平横杆贯通。设计模板支撑系统的时候,要按水平构件的尺寸大小对荷载进行计算,再分别对立杆间距进行准确的确定。如果板下立杆间距和主、次梁不一致时、纵横不成行时,因为构造上的不足,水平横杆不能纵横贯通,就会削弱架体整体的稳定性。但是如果在设计方案时,依据荷载的大小,主、次梁下的立杆排距做到一致,并对梁下每排立杆的间距和根数进行核定,对于板下的立杆间距,应选为梁下的整数倍,这样才可做到水平横杆的完全贯通,提高架体的整体稳定性。第二,边梁下的模板系统缺乏有具体详细且具有针对性的节点图。高层建筑框架梁下的模板系统边缘多为临空面,一旦在设计方案时不充分重视,会导致施工工人把支撑杆联接到外脚手架上,对模板支撑系统和外脚手架和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第三,连墙杆的结构特点和设置方式不符合要求,给实际操作带来不便。大部分工程的几个面或某一面没有剪力墙,多数没根据工程特点设计方案,不具有针对性的,应对连墙杆的连接措施和连接部位进行规定。第四,容易对后浇带结构特点进行忽略,对主体结构施工质量和安全带来影响。对高支模施工方案进行编制时,应对浇带的结构特点进行综合考虑,并在后浇带处设置独立的支撑带,同时在进行连续施工时,逐一对应设置上下层的立杆。第五,忽略顶部支撑点的设计要求。立杆顶部最好设置支托板,且与支架层顶横杆高度距离最好不要大于400毫米。当顶部支撑点在顶层横杆时,应向立杆靠近,最好不要超过200毫米。

2.2高支模板施工时应注意的构造要求

高支模板施工时应注意两方面的构造要求。第一,应全面对支撑架搭设的要求进行了解并掌握。搭设时应严格按照设计尺寸进行,水平杆和立杆的接头应在不同的框格层中全部错开进行设置;对于横杆的水平偏差和立杆的垂直偏差应确保小于扣件架的规范要求;对于钢管和扣件的质量应该和扣件架规范要求符合;设计地基结构层支座时应该符合承载力要求。第二,应注意整体性构造层的构造要求。如果支撑架的横向高与宽比大于或等于6或高度大于或等于20米时,应该对双向水平加强层或整体性单向进行设置;对单向水平加强层设置剪刀撑或水平斜杆时应按照每4至6米沿水平结构层进行设置;在支撑的中部和顶部每隔10至15米设置双向水平加强层;时刻确保高支撑架的底部和顶部必需设置水平加强层。

3结语

篇8

关键词:高支模,施工方案,编制依据

1概述

为加强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安全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09年5月13日下发了《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建质[2009]87号),通知中明确规定了安全专项方案编制内容。2009年10月26日,建设部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对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的监督管理,特制定了《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建质[2009]254号),对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细化,但在实际编制过程中,仍存在较多问题。

2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安全专项方案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及修改建议

2.1工程概况不明确、不具体

高支模专项方案在编制过程中针对性不强,容易模糊工程概况的重点,只说明工程基本概况,而非高支模分部分项工程的概况。高支模专项方案工程概况应重点突出该分部分项工程的概况,应详细说明高大模板工程特点;施工要求、气候环境、周边环境和技术保证条件;支模区域、标高、高度;支模范围内的梁板截面尺寸、跨度、板厚;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浇筑方法;支撑的地基情况;施工平面及立面布置等。必要时,可用图表表示。此外,工程概况还要求说明施工要求和技术保证条件。这里的施工要求一般是依据设计要求提出的,也可以是依据高支模工程施工环境、工程特点等特殊因素提出的。技术保证条件指针对施工要求应当满足的技术保证措施,如管理制度、管理人员配置、机械设备及材料供应条件、施工技术条件等情况简要说明。

2.2编制依据不全面或范围太广、针对性不强

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编制依据应紧密结合方案本身,方案中涉及的内容必须有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作为依据;方案中未涉及的,则不应列出,并且列举时,名称及编号应具体正确,为现行有效版本。编制依据还应包括国标图集、设计文件及施工组织设计等,不应遗漏。

2.3施工计划未与高支模工程紧密结合

施工计划主要包括施工进度计划、材料与设备计划两部分内容,在要求内容全面、可行的同时,更应注意与高支模工程的结合性。施工进度计划并不是指全部工程内容的进度计划,而是指该分部分项工程实施这一阶段的进度计划,不应涉及其他施工阶段。可以采用时标网络图或时标横道图表示,并附必要文字说明。材料与设备计划宜采取表格的形式,说明材料与设备的名称、规格、单位及数量等内容,所列内容应与施工工艺、保证措施等相一致,不应出现该高支模工程未涉及的,也不应缺失应采用的。

2.4施工工艺技术编制过程常见问题

施工工艺技术内容是专项方案编制的重点、核心内容,该部分编制内容多、难度大,应重点从搭设技术参数、工艺流程及施工方法、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构造设置、模架支撑系统的基础处理、模板安装质量要求及检验、模架的分阶段检查验收等方面进行阐述、说明。1)技术参数不具体,直接引用规范的原文,没有明确的数值。比如针对梁模板支撑体系,应结合工程实际明确说明梁位置、梁宽度、梁高度、支模高度;面板材料、规格、尺寸、间距;梁侧次楞、主楞材料、规格、尺寸、间距;梁侧模穿梁螺栓直径、间距;梁底次楞材料、规格、尺寸、间距;立杆沿梁长方向间距、梁宽方向间距;梁底立杆根数;水平杆步距;扫地杆设置;顶层水平杆设置;剪刀撑设置的间距、夹角、位置;底座或垫板材料、规格、尺寸等,避免直接引用规范的原文,没有明确的数值,否则方案的可操作性、针对性不强。2)工艺流程及施工方法中忽略混凝土浇筑相关内容。在编制工艺流程及施工方法内容时,经常忽略混凝土浇筑的内容。混凝土浇筑的时机、顺序、方法、速度、分层分段的厚度和宽度等浇筑措施内容与模架体系安全息息相关,应明确相关内容,确保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3)构造设置忽略拉结构造等措施。在方案编制过程中,构造设置往往只体现立杆、水平杆、剪刀撑等的设置,忽略架体与周边柱及结构的连接构造,如抱柱措施、连墙装置、架顶钢丝绳拉结措施等,应体现并细化拉结构造,如抱柱数量、位置、拉结间距及节点图等。4)未明确模架体系的分阶段验收及各阶段验收内容、要求。模架体系验收应分阶段进行,一般包括模架搭设过程中、模架搭设完成后、模架使用过程中三个阶段,各阶段验收内容、要求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编制。同时应明确架体搭设的技术要求、允许偏差与检验方法;模板安装质量要求等。

2.5施工安全保证措施编制过程常见问题

该项内容涉及内容较多,包括管理人员组织机构、施工技术安全措施、监测监控措施、文明施工与环保措施、应急救援预案等,而且每项内容中又可细分为很多小项,应结合项目具体情况进行编制。1)施工技术安全措施不全面、针对性不强。施工技术安全措施中容易缺失模板拆除安全技术措施、季节性施工安全技术措施、防火、防雷措施等内容。而且,当引用相应的规范、标准时,应避免相关规定区间值的引用,明确为具体数值,否则针对性不强。2)监测监控措施不具体。监测监控措施是指针对涉及专项施工安全的相关数据或信息的监测,如模板支撑系统在搭设、钢筋安装、混凝土浇捣过程中及混凝土终凝前后模板支撑体系位移的监测监控措施。编制内容应明确监测目的、监测要求、监测仪器及方法等,并有相应的图示及说明。3)应急救援预案不明确。应急救援预案应做到“三个明确”,即:明确职责、明确程序、明确能力和资源。明确职责应明确现场应急救援小组成员及其所担负的职责;明确程序应明确完成应急救援任务所包含的程序及各程序之间的衔接和配合,并对各应急程序能否安全可靠地完成对应的应急救援任务进行确认;明确能力与资源应明确项目部现有的可用于应急救援的设施设备的数量、分布位置及项目部应急救援能力、外部救援资源等。

2.6劳动力计划不全面

劳动力计划要求确定工程用工量并编制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配备表、特种作业人员计划表,同时应注意与应急预案人员的要求相一致。

2.7计算书及相关图纸编制过程常见问题

1)荷载取值有误。计算模板及脚手架的荷载,分为荷载标准值和设计值。计算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变形时,应采用荷载标准值。计算模板及支架结构或构件的强度、稳定性和连接强度时,应采用荷载设计值。荷载设计值以标准值乘以相应的分项系数计算求得。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当其效应对结构不利时:对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2;对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35;当其效应对结构有利时:一般情况应取1;对结构的倾覆、滑移验算,应取0.9。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一般情况下应取1.4;对标准值大于4kN/m2的活荷载应取1.3。2)计算书中所取参数、构造措施中相关参数、施工现场实际搭设数据三者之间不一致。如项目部采购或租赁的支模材料质量参差不齐,计算时没有充分考虑材料质量、截面不足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材料强度取值不当,与实际不符;现场施工拟采用立杆加上下可调托架的,计算书则用钢管扣件受力形式,但高支模,尤其是梁截面大、荷载大的高大支模,不应采用钢管扣件受力而应采用立杆上加U形顶托形式。3)计算时应考虑施工的可行性。如木方常规长度为2m,按三等跨连续梁计算时,跨度不得大于650mm。如跨度为900mm,则只能按两等跨连续梁计算。4)未验算立杆基础承载力。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搭设前,对需要处理或加固的地基、基础应明确处理方法,并对其承载力进行计算。当立杆支撑在地基上时,应验算地基土的承载力。在验算过程中,应按JGJ130—2011第5.5款选择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当立杆支承在楼面上时,只验算楼板的抗冲切强度,这是不全面的,必须验算楼面结构的承载力(抗弯强度、抗剪强度、局压等)。对于本层浇筑区域下层搭设模板支架的情况,应对下层模板支架的承载力和变形进行确认,明确下层结构模板支架的拆除时间,必要时保留下层支架,确保结构安全。5)高支模工程附图缺失,制图不全面、不规范。高支模工程附图经常缺失,仅有平面图,不附立面图、剖面图,或不附剪刀撑布置图等。而且,每幅图都有应标明的内容、数据等,如平面图、立面图和剖面图应结合梁、板结构的布置、实际尺寸,标明立杆、水平杆、竖向剪刀撑、水平剪刀撑、扫地杆及可调顶托等的设置形式、位置尺寸等,制图过程中容易出现标示不清、表达不明,制图不严谨、规范的现象。图与图之间、图与计算书之间应相互一致,不矛盾。6)细部节点图缺失。对局部需明确表示的部位,如抱柱、连墙、架顶钢丝绳拉结等节点部位、不同断面梁的支模节点部位等,需细化相关节点构造,补充相应的节点构造详图。

3结语

在高大模板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中,应重视上述存在的问题,根据工程具体情况编制有针对性的、完整的、正确的专项施工方案,确保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

作者:任安安 单位:山西六建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