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中西医临床论文8篇

时间:2023-03-20 16:15:5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中西医临床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西医临床论文

篇1

2011年实习生中专10名大专40名本科10名,2012年实习生中专15名大专45名本科10,2013年实习生中专5名大专40名本科15名共190名,均为女性。

2不同实习期的心理问题

2.1中医中专护士在临床实习初期(1~3个月)的心理问题

2.1.1心理压力过大

不同学历年龄的实习生心理压力不同,普遍都有焦虑、恐惧。从校园学习到医院工作,对于医院及不同科室的陌生环境。接触不同的患者及带教老师。带教老师年龄性格各不相同带教方法也不同,实习生在临床护理实习工作中害怕担心中药记不住,担心穴位找不准,护理操作怕出错。担心老师会训斥自己,害怕与带教老师交流。担心与病人交流怕病人说自己是实习学生不让自己护理学习,有很大的心理压力。

2.1.2对中医护理中药好奇心心理

从理论学习中到临床护理工作实践,护理实习生感到中医医院的各项操作和综合医院不一样,对中医穴位注射操作就比较陌生,穴位注射操作难度大,因中医穴位注射承担的风险较大,一般老师也不会让实习生动手。对实习生来说很好奇

2.1.3急于求成心理

中医中药药名较多针灸掌握比较难,实习护士急于求成想在最短时间内掌握,想让老师多讲解,多示范。实习护士有较高的求知欲,迫不及待地希望能理论联系实际。得到老师的认可。有时科室较忙老师讲解的不是很仔细或讲的太快实习生还没有理解,实习生感到很困惑。

2.2中医中专护士在临床实习初期(4~7个月)的心理问题

2.2.1动手欲望心理

通过前几个月的学习,基本学会了一些简单的中医操作的流程和注意事项。到了轮到新的科室,就会问老师哪项护理操作自己能动手,护理实习生会自信的告诉老师自己掌握那些中医知识以及技能,实习生对自己能胜任护理工作的自信心大大增加。

2.2.2满足心理

护理实习生有满足心理,对于中医护士来说,她们认为,临床中医护理工作每天基本都是一样的,没有她们想象的难,只看事物的表面,在实习中她们已经基本能够掌握一些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有自满的心理不需要再学习中医新的知识想法,中医中药精髓博大不是在很短时间能够掌握的,实习学生要虚心学习中医的精神及精华。

2.3中医中专护士在临床实习初期(8~10个月)的心理问题

2.3.1厌烦心理

当中医专科护士实习到此阶段时,觉得护理工作繁重、乏味,疲惫,每天重复一样的护理工作:打针、发药、贴敷+TDP、拔罐、护理健康宣教。再没有刚实习的新鲜感。

2.3.2不稳定及矛盾心理

此阶段中医医院实习生面临找工作的问题,感觉中医护理工作与学校想象的有实际上的差距,加上社会传统对护士的偏见,时常会有不想做护士想法,影响到最后阶段的实习。对于医院来说,中专护士的文凭太低,中医学院相对较少,所以聘用的机会较少。在投完简历屡屡被淘汰时,她会着急,无法正常的实习。本科实习生通过一年的实习又感到自己选错了专业有不想干护士的想法出现了不稳定及矛盾心理。

3实习生在不同实习期的心理对策

3.1护士在临床实习初期(1~3个月)的对策

对于刚刚进入临床护理工作的实习生,首先带教老师应该态度和蔼了解实习生的需求了解实习生心理需求,带领她们熟悉病区工作环境,尊重学生,这样实习生才不会对带教老师产生害怕的心理。带教老师也要认真、自信、不厌其烦的耐心讲解基本中医中药知识。满足她们的求知欲望。做到放手不放眼,让实习生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3.2中医中专护士在临床实习初期(4~7个月)的对策

此阶段的实习护士她们对临床护理工作一知半解,自信心高,甚至达到自满心理。带教老师应该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实习生,将中医中药以及中医穴位系统给她们进行讲解,并要求实习生掌握的内容。对于她们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讲解,以便改掉实习生的不良习惯,养成良好护理操作的习惯,让同学了解中医护理工作不是简单的工作,它需要不断努力不断学习,同时带教老师也要积极鼓励护生参加各类护理学习班,鼓励实习生去提高学历层次的学习,以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带教老师要培养实习学生对护理工作的责任心和兴趣,培养新型高素质护理人才。并且注重实习生爱岗敬业精神的培养。

3.3中医中专护士在临床实习初期(8~10个月)的对策

篇2

大多数患者就诊教学型医院,担心自己成为教学对象后,医生会在自己身上做所谓的“医学试验”,因而感到恐惧,从而产生不信任。针对此种问题,作为教学型医院,在完善自身教学制度、使临床实践有章可循的同时,需要积极的向患者做好宣教工作,在患者进入教学型医院就医时,即可告知患者有配合参与教学的义务。可实行临床教学知情同意制度,在患者入院之时,可告知患者并签订配合临床教学的知情同意书。作为上级带教老师,需要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宣教工作,应当及时了解并满足患者被理解、受重视、受尊重的需求,力求让患者及家属明白,临床教学是医科院校教育工作的重要部分,也是医学生从课堂到实践、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临床技能水平不可或缺的过程[2],即使成为临床教学对象后,也不会耽误或者改变其正常的诊治过程。

2加强医学生进入临床前的岗前培训

很多患者不愿意实习医生进行病史询问、体格检查、术后换药等医疗实践活动,主要是担心实习医生的操作不规范,可能会给其治疗带来影响。虽然在进入临床实习前,医学生都进行了多年的理论知识学习,并且有一定的见习期,但是临床实践毕竟不同于书本理论,很多操作光靠看书远远不够。而且医学内容繁复、相关课程较多,很多课程在大学前期就已经学完,很多医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比较生疏,在实习之前复习并掌握临床相关的基本技能显得尤为重要[3]。在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医院需要组织足够多的岗前培训,例如建立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利用模拟人或者仿真人进行各项操作。还可以组织具有丰富临床教学经验的师资,带领实习生深入病房,实时实地实景的授予临床技能,使实习生能够较快的将所学知识熟练应用在临床实践中。只有熟练的掌握临床操作技能,才能出色的胜任临床工作,有效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

3加强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

医患沟通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医患之间对医学行为理解的信息传递过程,作为医务人员需要将自己的医学理念传递给患者,而患者也需要将自己的诉求告知医务人员。良好的医患沟通有助于医务人员调整医学理念,也有助于患者对诊疗过程有个合理的诉求,使医患之间正确理解对方,保证医疗活动顺利进行。在医疗沟通过程中,由于大部分的患者缺乏一定的医学常识,因此,医生在医患沟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沟通能力是一个医生必备的基本功。从实习生开始,就要注意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在与患者交流时,态度要谦和、语气要温和,对患者的牢骚、急躁要报以理解的态度,并耐心向其解释。在普外科住院诊疗的患者,医患之间的关系绝大部分属于指导合作型,意味着医务人员不仅在医疗活动中占主导,在医患关系方面也处于主动地位。因此,在平时的临床带教过程中,上级老师要让实习医生认识到积极主动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就能为临床教学创造有利环境,他们才能真正的参与到临床工作中来。上级老师可以亲身示范指导,例如肠道手术的术前准备包括术前的无渣饮食、导泻以及清洁灌肠,在进行术前准备时,应充分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该准备的必要性,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

4改进临床实习带教手段

目前,大多数医院临床实习带教时,都是采用晨查房的形式开展,针对具体患者、具体疾病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述,有鲜活病例为鉴,能够提高实习生对相关疾病的认识。但是目前老年化社会的到来,肿瘤及一些慢性疾病占据了疾病谱的大部分,尤其普外科,肿瘤性疾病更是占据大多数,很多患者家属有意对患者隐瞒病情,晨查房时的病情讲解就可能让患者知晓病情,让患者家属不理解,甚至不满,加重医患之间的紧张。为此,临床教学时应该采用灵活的带教手段,对于那些已经知晓病情的患者,可以以患者为例、进行知识带教;对于那些需要隐瞒病情的患者,晨查房时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全面的体格检查后,可以回到示教室再进行病情的讨论;还可以利用专业英语进行讲解,例如用“gastriccarcinoma”代替“胃癌”,一方面保护了患者的隐私,还能加强实习生的专业英语学习。

5完善严格的临床带教制度、引导实习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步,医学生必须经过严格的临床培训,如床位的管理、规范的病例书写、正确的体格检查、常规的诊疗操作等,才能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师。然而由于目前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给临床实习带教带来越来越大的影响,严重影响了医院的教学秩序,使临床老师带教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不断升级的医患纠纷以及对医务人员的暴力侵害,使得临床老师带教顾虑重重、怕担风险,不敢放手让实习生进行一些基本的操作,实习生的动手机会越来越少,严重影响了临床实习教学质量。作为教学型医院,要充分认识到目前的医患关系和带教现状,制定切实的临床带教制度,选取一批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临床老师,责任具体到人,定期开展师生座谈会,实时了解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及时制订相应的措施予以改正。带教老师要严格管理实习医生,注意关心他们的思想行为变化,以自身良好的医德医风影响他们,授以实习生严谨的工作态度、无私无畏的高尚品格和为患者认真服务的职业精神。要引导实习生养成积极主动、认真热诚的学习态度,要让实习生多实践、多动手,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引导实习生主动关心患者病情变化,如何正确处理并写好病程记录,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工作的能力。

篇3

因为循证医学既重视个人经验又强调现有的研究证据,这就使得文献的检索和阅读是不可缺少的。因此,我们认为学生掌握文献检索技巧、正确阅读和评价医学文献是循证医学教学顺利实施的保障。我校医学生在临床实习之前都会对文献检索课程进行选修,其中就有循证医方面的内容。在临床实习过程中,我们会挑选一名对文献检索比较熟练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同时负责对其他检索技能不熟练的学生进行辅导。在文献的选择运用方面,我们鼓励学生们使用英文文献,为了降低难度,一般采用Pubmed数据库即可,中文文献则我们鼓励选用核心期刊的文章。此外,文献检索也是使医学生成为一名终身学习的医务工作者的重要工具,但有研究发现,医学生掌握的新知识情况和从医院毕业的年限呈显著负相关,因而在学生时期养成良好的文献检索和阅读习惯也是十分必要。

2通过典型病例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病例教学是临床实习中常用的教学方法,而循证医学的初衷也是为了解决临床中的实际问题。对于典型的病例,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临床病例进行分析,查阅文献,结合本科室的特点,提出诊断及最佳治疗方案。比如因颈椎病就诊的患者,教师先带领学生对患者查体,阅读相关影像学检查结果。由此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患者的颈椎病分型是什么?适宜采取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如需手术治疗,前路手术还是后路手术?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大都比较积极,通过采用此种教学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部分学生钻研的深度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比如有学生竟然将“k-line”理论引入颈椎前路还是后路手术的讨论中。循证医学教学极大提高了实习生对手术的兴趣,本批学生上手术的积极性及出科后自愿报考骨科的比例都较之前有明显升高。

3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篇4

英文名称:Zhejiang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主管单位: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浙江省杭州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5-4561

国内刊号:33-1177/R

邮发代号:32-112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1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篇5

英文名称: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主管单位: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河北分会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

种:双语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8-8849

国内刊号:13-1283/R

邮发代号:18-167

发行范围:

创刊时间:1992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篇6

一、征文内容:①常见风湿病的中西医结合基础与诊疗方案研究,重点征文领域为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系统性硬化症、干燥综合征、痛风性关节炎、白塞病、血管炎、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等风湿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②疑难风湿病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③治疗风湿病药物(中成药、中药各类制剂)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临床试验(疗效性、安全性评价)与临床应用研究。

二、征文要求:①稿件应为未公开发表的论文,要求论点鲜明,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先进性;②请提交两种形式文稿(纸质打印稿和电子文稿),电子版请发邮箱;③注明单位科室、通信地址、邮编、电子邮箱、联系电话;④纸质文稿须加盖单位公章,属省、部级以上科研基金课题者,请注明;

⑤论文经审评录用后,将收入“会议学术论文集”;参加会议者可获得医学继续教育学分;评选出15篇优秀论文,并给予奖励。会议拟邀请《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风湿病与关节炎》杂志编辑到会约稿,择优刊登。

三、截稿日期:①2015年9月30日(以邮戳日期或电子邮件发送时间为准)。

四、会务费:①2015年9月20日前报名者,会务费900元/人;2015年9月20日后报名者,会务费1000元/人

(差旅、住宿费自理);在读学生(本科、硕、博研究生)论文被录用者,会务费700元/人(差旅、住宿费自理)。②会务费汇款帐号户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账号 0200004309089112466 开户行 工商银行北新桥支行。

五、联系方式:①联系人及电话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类疾病专业委员会 电话 020-61648765 传真

020-61647683 王新昌 13065714635 接红宇 13580508674 杨少锋 13802911355 吴启富 1360903876

篇7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 临床疗效

【正文快照】:

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1],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2]。目前,对于脑梗死还没有有效完善的治疗方法。临床治疗脑梗死的药物种类较多,治疗效果也有一定的区别[3]。笔者对收治的7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分组研究

获取全文----请联系客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石杰;周承志;高长昀;罗雪挺;王颂扬;肖遥;柳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高血压病并腔隙性脑梗死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年04期

2 卫国;阮波群;;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年03期

3 黄丹丹;邓耀芳;黄汉宁;邱观养;;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0年06期

4 程爱旭;代景惠;;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年05期

5 赵红领;杜秦川;;早期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6 阎伟;贾晓颖;刘百岩;耿光三;;银丹心脑通治疗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年02期

7 杨淑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年11期

论文好网专业从事医学职称论文写作发表服务十多年,成为多家出版社常年合作商!

篇8

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办公室,云南蒙自 661199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伤寒的临床应用与疗效。方法 选取我中心于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伤寒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在治疗总有效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100%VS76%),P<0.05;观察组在退热时间、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上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5.32±1.31)VS(8.37±1.35),(6.13±1.13)VS(8.13±2.11),(8.13±2.11)VS(12.13±2.16),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伤寒,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缩短退热时间,有效促进临床症状的改善,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关键词 ] 中西医结合治疗;伤寒;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6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8(b)-0190-02

[作者简介] 高旭芳(1976-),女,汉族,云南石屏人,大学本科,主治医师。

伤寒是一种由伤寒杆菌所导致的肠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相对缓脉、持续发热及全身中毒症状等,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1]。为提高伤寒的临床治疗效果,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本文选取我中心于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伤寒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中心于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伤寒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5例,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在6~67岁之间,平均年龄(43.5±6.6)岁;体温在37.5~38℃者3例,38.1~39℃者10例,39℃以上者12例;病程3~22 d不等,平均(10.3±4.6) d;发病季节主要为夏秋两季。对照组25例,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在7~67岁之间,平均年龄(43.9±6.7)岁;体温在37.5~38℃者2例,38.1~39℃者10例,39℃以上者13例;病程2~21 d不等,平均(10.1±4.2) d;发病季节主要为夏秋两季。两组在性别、年龄、体温、病程及发病季节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临床诊断

①临床表现:5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症状,热程在4~20 d,其中弛张热20例,稽留热13例,不规则热17例。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32例,脾肿大21例,肝肿大13例,咳嗽42例,厌食29例,抽搐6例,脉缓18例;②实验室检查:血象:WBC(白细胞)<4×109/L者29例,4×109/L≤WBC≤10×109/L者16例,WBC>10×109/L者5例;肥达氏试验阳性21例;血培养阳性4例;胸片异常13例,主要表现为肺炎及支气管炎;尿常规异常3例,主要表现为镜下菌尿、血尿;心电图异常9例,主要表现为早搏、窦速及T波改变。

1.3治疗方法

①对照组实施西医常规治疗,对于持续高热者,实施物理降温;对于伤寒并发症患者,给予营养心肌及护肝处理,常规进食高热量、易消化、高营养的半流质食物,多餐少食。根据具体的药敏试验结果,给予患者头孢他啶(由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13075),静脉滴注,剂量为2g/次,2次/d;或给予患者左氧氟沙星(由贵州天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8642),静脉滴注,剂量为3g/次,2次/d。14 d为1个疗程。②观察组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加味杏仁滑石汤实施治疗,其基本处方如下:杏仁13 g、滑石28 g、黄芩14 g、法半夏16 g、郁金12 g、炒栀子18 g、甘草7 g、黄连12 g、厚朴11 g、陈皮11 g、通草11 g、白蔻仁12 g。若为热重者,可加银花32g,生石膏28 g,连翘14 g;若为湿重者,可加大腹皮19g,佩兰14g,苍术14 g;若为热势不退者,可加赤茯苓13 g,青蒿32 g,青黛1.6g。上方水煎,1日1剂,早、中、晚分3次服用。14 d为1个疗程。

1.4观察项目与指标

①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即痊愈:体温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实验室检查指标均恢复正常;有效:体温有所下降,临床症状有所好转,实验室检查指标有所改善;无效:体温及实验室指标均无变化,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2]。②对两组患者的退热时间、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与分析。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系统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应用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在治疗效果上的比较

观察组痊愈20例,有效5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痊愈5例,有效1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76%。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具体结果见表1。

2.2两组在退热时间、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上的比较

观察组的退热时间、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5.32±1.31)、(6.13±1.13)、(8.13±2.11)d;对照组分别(8.37±1.35)、(8.73±1.13)、(12.13±2.16)d。观察组在退热时间、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上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2。

3讨论

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属引发的全身急性传染病,夏秋季节为此病的高发季[3]。据相关研究显示[4],人体对于此病普遍易感,以儿童及青壮年的发病率最高,但是病后均可得持久性免疫。伤寒属中医湿温范畴,中医认为该病为湿热之邪经口自外而入,具有明显的传染性、流行性与季节性,其发病特点为热重、湿重之各异[5]。本研究针对伤寒患者的病机与特点,给予患者加味杏仁滑石汤,此方以滑石、杏仁、黄连及黄芩为君,有泻火解毒、清热利湿之功效;以法半夏、厚朴与陈皮为臣,有宽中醒脾、化湿行气之功效;以通草、郁金与炒栀子为佐,有行气解郁、苦寒清热之功效。且随证加减,辅以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效果显著。

本研究,通过对实施西医常规治疗的对照组与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观察组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00%VS76%),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王洁[6]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伤寒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疗效显著。另外,观察组在退热时间、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上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5.32±1.31)VS(8.37±1.35),(6.13±1.13)VS(8.13±2.11),(8.13±2.11)VS(12.13±2.16),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余世敏等人[7]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伤寒,可有效缩短患者的退热时间,缓解临床症状,缩短其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伤寒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缩短患者的退热时间,缓解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疾病的恢复,缩短其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参考文献]

[1]王美泽.头孢他啶与左氧氟沙星治疗伤寒的疗效比较[J].广西医学,2011,9(12):1231-1233.

[2]周东辉,张群智,钟恢海.头孢他啶与氨苄西林治疗伤寒的疗效比较—附76例报告[J].新医学,2010,4(9):244-246.

[3]许扬,张红.左旋氧氟沙星治疗伤寒218例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08,9(30):106-107.

[4]熊和民,颜太琼,孙建文.头孢曲松钠与左氧氟沙星治疗伤寒的疗效比较—附41例报告[J].新医学,2008,9(11):589-590.

[5]邱武林.中西医结合治疗伤寒并发中毒性肝炎16例[J].中医药导报,2012,11(28):104-105.

[6]王洁.中药配方颗粒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伤寒、副伤寒30例[J].浙江中医杂志,2009,3(22):197-198.

[7]余世敏,胡东辉.中西医结合治疗伤寒合并脓疱疮一例[J].中国现代医生,2009,29(27):113-114.

(收稿日期:2014-07-02)

文题

推荐期刊